環保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0 07:54: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保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環保管理論文

篇1

1.1企業環保意識缺乏

建國至今,從原來的沒有污染到如今的環境保護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理論上來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多數企業都會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積極宣傳環境保護等教育活動,從而提高領導、員工的環保意識。但實際上,由于企業領導者的管理不當、企業虧損、企業的經費緊缺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少數企業難以開展環保宣傳教育活動,多數企業環保宣傳的開展流于形式,并且廣度深度不夠。

1.2企業的環保管理不健全

企業的環保管理是其現代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目前,大多數企業多少存在著對國家環保方針、政策執行不足,對企業負責項目的監管不嚴,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環保設施不完善等問題。

1.3對污染的治理方法不當

對于企業生產所產生的污染,目前多數企業采用的是末端污染治理,單一的末端污染治理成本高,治理效果差。

1.4投入的環保資金不足

與企業的主體設施建設相比,用于環保和治理污染的硬件、軟件的資金投入嚴重不夠,尤其是老企業,大多存在著環保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這嚴重制約和影響了企業的環保工作,不僅造成了環境污染,而且使資源利用不足,損失浪費嚴重,最終使得企業生產與環保的矛盾日益惡化突出,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1.5企業的環保設備、技術相對落后

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我國的環保產業起步相對較晚,并且企業所用的處理“三廢”的設施基本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設備,設備嚴重落后,存在著能量消耗大、運行效果差、噪音大、漏風、漏油等眾多問題,不僅消耗了許多運行費用,并且造成企業陷入污染物排放超標、不符合環保要求的被動局面。因此更新企業的環保設施,改良企業的環保工藝是勢在必行的。

1.6環保人員的專業素質缺乏

為了做好企業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這就需要企業的環保人員具有優秀的專業素質和高度的政治素養。雖然大多數企業擁有環保管理專兼職人員,但是在當今經濟發展與我國環保產業起步晚、設備落后的情況下,企業環保人員的整體專業水平缺乏,甚至部分企業沒有環保人員。

1.7企業的環保規劃差

多數缺乏企業環保規劃或環保規劃水平低,尤其是遠景規劃水平低,環保工作存在著盲目性大,并且與生產、發展脫節,從而導致很多環境問題的發生。

2企業加強環保管理措施和對策

2.1企業對環保管理要統一領導

企業要對環保管理統一領導、集中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并且建立由各部門領導、環保管理員、技術人員和環保管理人員組成的環保管理體系,設立以企業總經理為首的企業環保管理委員會,負責領導、組織規劃和協調企業各部門的環保管理工作。環保管理設立專職機構和工作人員,負責企業環保工作監測、檢查等管理任務。其中環保管理員主要負責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收集整理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宣傳及教育工作。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將環境保護、減少污染納入計劃,參與制定工廠環保發展規劃,擬定環保工作計劃,參與編制和實施工廠環保管理方案或措施,參與編制、修改、演練預防工廠突發性污染事故的控制及工廠環境預案的工作,配合監測部門對工廠生產廢水、廢氣、粉塵、噪聲進行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監督各部門對環保技術措施的實施,與環保技術項目的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的監督檢查。

2.2加強企業的環保管理隊伍建設

環保機構的設立要因地制宜,污染嚴重的企業不僅增加環保人員,還要配備必要的工作人員。由于環保政策性強,并且所涉及的知識多,因此要選擇政治素質和專業技術強,擁有良好職業道德素養的職員從事于環保工作。其次,要確保必需的環保經費,增強對環保人員的業務培訓,從而逐漸提高環保隊伍的專業素養,才能確保環保工作的順利進行。

2.3企業要加強環境宣傳教育

企業要增強對員工的環境保護的教育,積極開展環保知識、法律的教育活動,增強員工的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各企業可以利用黑板報、電視、廣播、報刊、漫畫等眾多形式,通過舉辦環保專題會、環保知識比賽、環境日等活動向員工宣傳環保知識、相關法律規定、國家政策和《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等。同時為了確保環保管理人員專業素養過硬、業務熟練,企業要對環保監測、管理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加強對他們的操作規范的管理,確保污染治理設備的正常運轉。從而提高企業環保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拓展員工的環保知識,促進企業的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2.4改進污染源治理方法

環境保護的重要原則之一是“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消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是企業的責任,從生產源頭上減少污染,因此要將環保工作放在企業管理的重要位置。要真正落實企業的環保工作,并將其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環保工作滲入到員工的日常工作中。現在國際上最先進的污染源治理辦法是對生產進行全過程的監控,實現清潔生產。也就是說,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提高對原材料的利用率,革新生產技術等方式,來降低污染物的生產量、排放量,最終實現減少企業的污染源。其次,要改善產品的設計,降低從使用到終端的處理,降低產品的生命周期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還有生產排出的副產品實行內循環,最終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3結束語

篇2

現階段,國家出臺了多項規定與要求以開展油田井下作業的安全環保管理工作,盡管我國油田井下作業水平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是在油田井下作業的安全環保管理中仍然存在多種問題,具體表現在:1.1工作人員安全環保管理經驗不足,環保安全意識較低。目前,國內的油田井下作業的安全環保管理人員的管理經驗不足,甚至是有些管理人員根本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另外某些安全環保管理人員屬于企業的安置人員,根本沒有任何專業的安全環保管理知識,無法勝任油田井下工作中的管理與監督工作,降低了油田井下作業的安全環保管理水平。與此同時,油田井下作業的工作環境惡劣、工作條件艱辛,而且工作過程中的危險性與流動性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部分的井下作業人員為雇傭的外來合同員工,其環保安全意識較低、工作經驗較少、工作技能較差及綜合素質較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油田井下作業的危險程度,加大了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1.2管理責任制度不完善,缺乏防范意識。管理責任制度的重要性在工業發展過程中尤為突出,是工業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基礎與保障。但是目前,我國油田井下作業并沒有完善的管理責任制度,使得在工作過程中沒有嚴格貫徹于落實相關管理責任制,使得部分主要負責人對自身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夠,對工作的監督與檢查力度不夠,提出的意見也只是根據工程設計,而不是工程的實際作業過程,這在很大程度上會使得提出的意見過于表面性而不具備實用性,在不深入了解施工單位的實際能力的基礎上,也會導致對施工單位的資質沒有準確而清楚的認識。此外,有些管理者缺乏基本的安全環保防范意識,所提出的意見缺乏針對性與主見性,將安全環保管理工作置之度外。1.3安全環保隱患較多,投資治理力度不夠。由于油田井下作業的工作環境較差,使得其需要排查的安全環保隱患較多,以致于需要治理的問題較多。但是當前,由于管理者的安全環保意識不強,使得其在安全環保隱患的排查與治理方面的投資治理力度不夠,存在的現象主要是不管是小隱患還是大隱患都用相同的錢進行治理,從而使得某些大隱患沒有得到根本上的消除。雖然想用小方法解決大問題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卻沒有在根本上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就導致安全環保隱患項目的治理效率較低,使得油田井下作業的安全環保隱患越來越明顯,最后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2加強油田井下作業安全環保管理意識的具體措施

針對當前油田井下作業安全環保管理的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必須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降低油田井下作業的安全事故,確保油田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2.1加大安全環保宣傳力度,強化安全環保培訓。一直以來,在油田井下作業過程中,安全第一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必須深入人心,而且要樹立正確的安全環保觀念,始終將生命與健康放在首位,確保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在進行油田井下作業的具體工作之前,必須大力開展安全環保生產宣傳教育活動,嚴格依法執行安全生產與安全治理等工作,從而使得油田井下作業的工作人員的安全環保意識得到較大程度上的提高。另外,還應該不斷強化與完善有關的制度建設工作、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建設工作與安全文化素質建設工作,從而為工作人員營造一個良好的安全環保工作氛圍,積極推進分組自動化管理工作,從基層員工做起,培養相關工作人員的主動防范意識,主動學習相關的安全文化知識,從崗位上徹底消除安全環保隱患,在培訓活動過程中建立積極主動學習的良好環境,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刺激相關工作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從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環保意識,將安全環保意識深入每一位員工的心里,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2.2建立健全的管理責任體系完善管理責任體系,制定有針對性的油田井下。作業安全環保防護措施,根本上落實井下作業的本質安全。在管理責任體系上,必須嚴格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原則,特別是應該科學落實與實行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管理的有效規律,落實具體的責任主體,有效識別危險、躲避危險,避免不必要的風險轉化為危險,將危險控制至最低,不讓危險轉化為事故,從而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客觀發現危險、努力控制事件、高效預防事故以及科學降低風險的過程。通過有效識別作業風險,發現井下作業中存在的安全環保隱患,從而有效的規避隱患,實現油田井下作業的長期的安全環保生產。2.3加大安全環保管理投資力度,強化安全應急能力。為了防止油田井下作業惡劣工作環境帶來的安全環保隱患,必須在安全環保隱患的排查與治理方面加大相關的投資治理力度,大隱患就要相應的用大錢進行治理,從而使得某些大隱患得到根本上的消除。與此同時,還應該不斷更新井下作業的老舊設施,設置合理的安全應急設備,提高安全應急能力,確保井下作業環境的安全性,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油田井下作業的管理水平。

3結語

總而言之,安全環保管理工作是油田井下作業的關鍵環節,對油田井下作業的順利進行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會直接影響油田企業的經濟效益與長遠發展。因此,油田企業應該充分了解自身在安全環保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找到有效的解決措施,促進油田企業的長遠發展。在加強油田井下作業安全環保管理意識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油田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油田管理責任制度,加強安全環保宣傳力度,提高油田員工的整體安全環保意識,從而使得油田企業能夠不斷地可持續發展。

作者:蔡國平 單位:新疆油田公司準東采油廠井下技術作業公司修井六隊

參考文獻:

[1]張丹丹,姜志.關于加強油田安全環保管理的意識和措施的分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4,(02):230.

篇3

關鍵詞:環境科學論文

1.新時期我國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現狀及缺陷

1.1新時期我國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現狀

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環節,相關人員要正確把握環境和法律政策變化的新動向,認真落實各項要求,有效推動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取得全面進步。詳細一點來講,面對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時,應該將循環經濟作為我們發展的重點內容,將節能減排工作落實到實處,為村鎮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一般情況下,村鎮煤電行業的技術含量高,并且技術要求很大,在村鎮中,無論是煤、電還是油產業都屬于高耗能和高排放產業。就目前而言,我國村鎮循環經濟發展和煤炭資源的回收率都處于較低水平,需要進一步全面提升。與此同時,在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大背景下,必須不斷強化節能減排管理,讓節能和環保責任制度得到不斷地強化、節能,環境保護的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工作可以以穩定的狀態全面推進,村鎮企業的各種能耗量將會有所降低,節能和村鎮環境保護水平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村鎮建設的綜合效益需要不斷增強。

1.2新時期我國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在新時期,我國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面臨許多問題。最為常見的是污染嚴重問題。最近這些年來,我國的鄉鎮企業取得了比較快的發展。然而,不能忽視的問題是我們在發展當地經濟的過程中還是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許多不良的影響。除此之外,農藥、化肥等的不當使用同樣可以給村鎮生態環境帶來比較大的破壞。

2.新時期我國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

2.1將村鎮建設中的生態和節能工作落實到實處

生態節能是一項既系統又復雜的工作,同時也是我們在村鎮建設中必須樹立的理念,在實際工作中,若僅僅從設計環節樹立生態節能理念,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相關人員在建設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將村鎮中的房屋建設、采光、供水等工作認真落實到實處,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保證人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另一方面還能夠達到生態節能的目的。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方法非常多,這方法是可以直接影響村鎮建設的最終效果的,在村鎮建設中,一定要將生態和節能工作落實到實處,全面促進工作水平的提升。

2.2對現有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和規章制度進行全面完善

現階段,我國的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隨著能源和環境政策方面的新變化和新動向,我們想要有效提升村鎮建設的節能和環保工作,還需要不斷努力。比如,為了更好地給創建資源、環境、經濟和諧發展的村鎮提供技術支撐。推行村鎮企業負責人環境保護制度,鄉鎮煤礦企業、電廠粉煤灰以及產業延伸環節中廢棄物,應該采取循環與綜合利用等技術,除此之外,在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不斷推動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脆弱性比之前更加明顯,之前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優勢大不如以前,這也成為現在導致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通過全面調查顯示,近些年的村鎮建設發展速度比較快,所以也在不斷提升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要求,但是出現的問題是農村勞動力和農業技術并沒有比較快的增長,所以導致出現供求不對稱的問題,許多地方的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工作都受到明顯制約,需要采取相應措施,不斷提升環境保護工作。

2.3保護好村鎮的景觀特色

各個村鎮地區的鄉村景觀是有自己的鮮明特色的,工作人員在設計景觀時,一定要保護好村鎮的這些特色景觀,并且還要對其進行繼承和全面發揚。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村鎮,對于他們的民族特色景觀和風土人情,在村鎮建設過程中千萬不能忽視,應該對其進行全面應用,將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景觀和村鎮景觀全面結合在一起。除此之外,開展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時,需要適當運用現代設計技術和高科技手段,并且不能忽視當地居民的心理接受和認同感,避免對當地的特色鄉土文化造成破壞,一方面要保護好村鎮景觀建設,另一方面要創造出具有當地地方特色的村鎮景觀,與此同時將更加有利于對當地的環境形成保護。

2.4不斷提升村鎮建設的藝術化設計水平

在村鎮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運用人性化的設計方法,不斷加強對生存環境的保護工作,達到既能促進經濟發展又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在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對人性化方法的運用,能夠全面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這是一種新型的方法和模式,能夠促進村鎮景觀生態化和村鎮的可持續發展。

3.結束語

在新的歷史時期,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變得更為重要。在實際工作中,相關單位和個人要關注國家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法律政策的變化發展情況,認識到環境保護的現實意義。與此同時還要強化科研工作,推進技術創新,不斷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不斷推動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要同時進行,不能顧此失彼,要盡最大努力給人們日常的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參考文獻

篇4

1.1監督建設項目在施工期對環保產生的影響

從某一角度而言,施工期對環保的影響比較像人們平時說的環保監察,但其實環保監察的檢查內容只包括對項目施工過程中產生噪音的監察,而對于其它方面的要求和影響還沒有涉略,尚未有監察權力,而項目是建設過程中關于所采取的控制施工期對環保影響的具體措施是否依照相關環保政策和法規進行,我國還沒有建立專門評判部門和監管部門,而環保工程監理機構可以很好的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合理的控制施工期對環保的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

1.2監督三同時執行情況

監督三同時是環保工程監理最初被確立時的工作任務和工作目的,主要是未來處理好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有違背環評文件要求時,環保設施不能同時創建或者未根據環評文件所要求的治理措施私自降低環境治理標準,導致新項目的開始施工時就成為環境污染源治理項目。

1.3其他環保管理作用

其他衍生出來的環保工程監理工作在具體的管理中能夠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也非常多,比如: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盡量將其將至最低;使生態環境免遭破壞;更新環境保護管理方案和優化環境保護管理模式;提高環保管理效果;在有關環保的部門和組織進行管理決定時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為各級環保部分分擔工作并承擔一些工作壓力;為企業提供最新的環保技術和效益服務;成為環保企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等等。

2環保工程監理的重點

2.1發揮監理職能

嚴格按照監理制度和程序做好監理工作,對工程施工的全過程進行全面、綜合、多角度的監督和管理。環保監理機構一定要嚴格依據監理合同履行監理義務,做好對環保工程項目的監理工作。監理機構要有效的將項目的業主責任制與招標和投標之間有機的聯系起來,以簽訂的合同為基礎,以提升項目質量和管理水平為目的,有效控制項目成本、工程質量、施工進度、施工工期四方面,并做好項目中各個參與人員之間的協調工作,充分發揮監理職能。監理人員的了解和認識監理內容和任務的前提下,依據項目的施工內容和具體要求,制定監理計劃、監理制度和監理內容,保證監理工作能夠全面有效的順利開展,除此之外,監理人員還應當是綜合型人才,在具備超強的專業素養的同時還應當在了解合同的基礎上熟知與其相關的法律知識,以便能更好的完成工程監理任務。在對工程進度控制的過程中,要求施工企業一定要按照合同規定的工期和進度計劃進行施工,并及時向監理部門反應情況,獲得批示后方可執行。當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不符時,要根據具體施工情況通過定期的工地例會或現場協調會向監理機構報告進度,并在確保工程質量不受影響的基礎上,適當的、科學的對施工進度做些相應的調整。

工程質量控制是監理機構工作的核心內容和任務,也是工程建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而施工質量階段性的控制又是施工項目質量控制的重點,在控制質量的整個過程中,監理機構應當采用科學有效的質量監管措施,對項目進行的全過程進行細致的監控。在審查項目開工的申請時一定要做好“三不準”,即:勞動力、施工材料、施工設備準備不足不準開工;沒有經過檢驗或沒有達到檢驗標準的施工材料不準投入使用;前段工程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不準進行下一階段的施工內容。在工程施工監理中,監理工程師要24h的對旁站進行監理,一旦發現質量不過關等問題馬上下令采取補救和改正措施。在監理過程中,監理人員還要對發出的指令做出詳細的記錄,使所有指令都能夠有跡可循,比如施工現場質量檢驗單等。在合同支付時,監理機構要以合同內容作為依據,工程進度作為前提,工程質量作為保障,測量考察作為手段,最后再進行結算簽證,對所有的施工環節和工程程序都要根據技術標準對其進行精確的驗收。沒有監理開工批準或質量檢測合格手段的不能馬上支付或者根本不予支付,對質量檢驗合格的施工項目則馬上下達就算指令。監理部門嚴禁講人情、拉關系,必須實事求是的發揮監理職能,公平公正的維護業主和承建商雙方的利益。

2.2正確處理好業主、施工單位和監理三方的關系

業主是施工項目的投資主體,也是項目獲益的主要受益人,所以可以參與項目的決策、管理和經營。監理機構受到業主的信任和委托,就必須要對業主負責,為業主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將業主的利益看作是自身的利益,對施工項目的全過程實施嚴格的建立。業主應當盡量給予監理機構較大的職權,保證監理機構的獨立性,以便監理機構在工作時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用,只有賦予監理人員賞罰的權力,才能進一步保障監理人員的職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

3總結

篇5

【關鍵詞】城市;環保綠化;設計;管理

當前,我國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環保問題已經成為了城市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在城市環保過程中,綠化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綠化具有顯著的環保作用,如何實現環保作用的最大化發揮成為了當前關注的重點問題。

1.城市環保中綠化的作用

1.1城市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城市環境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城市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造成了自然環境的破壞,導致城市自然景觀相對單調,而且人們的生活習俗、活動空間等也受到了限制,城市氣候也不斷惡化。第二,環境污染不斷加劇。城市環境污染包括噪聲、廢氣、廢水與固體廢棄物四個方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危害與不便,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下降。第三,水資源逐漸匱乏。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水資源需求量劇增,同時水資源浪費、水資源污染等現象不斷加劇,導致城市出現了水資源匱乏的情況。

1.2城市環保中綠植的功能

綠色植物的種類不同,其結構與生理機能也存在差異性[1]。綠植在城市環保中發揮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監測功能。綠色植物會依據環境出現的變化而產生變化,通過這些變化判斷環境污染狀況。第二,防治功能。綠植具有污染物吸附、消除、凈化等功能,能夠對環境污染進行防治。第三,美化功能。綠植能夠讓人們在感官方面獲得滿足,對人們的精神進行調節。

1.3城市環保中綠化的地位

在城市環保中,綠化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其他的工程相比,綠化具有兩個方面的特性,一方面綠化采用的材料為具有生命力的活體,另一方面綠化的成本低、綜合效益高[2]。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城市綠化面積、城市綠化效果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綠化在城市環保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發揮。隨著我國人們生態環保意識的強化,綠化將在城市環保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2.城市環保綠化設計

2.1選擇綠化所用植物

在城市環保綠化設計的過程中,首要的就是對所用植物進行選擇[3]。在綠化植物選擇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首先,依據城市的污染源進行選擇,不同的污染源應該選擇相對應的綠化植物,例如針對二氧化硫污染多采用臘梅、枇杷、玉蘭等。其次,依據城市的生態條件進行選擇,綠化植物的選擇要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第三,依據城市環保的目的進行選擇,例如在防污樹種的選擇過程中,要對其抗污能力與凈化能力進行考慮。最后,要實現綠化植物的美化作用與環保作用的相互結合。

2.2城市環保綠化設計

城市環保綠化設計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污染源防治效果。以噪聲污染防治為例,在進行綠化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林帶的寬度與噪聲減弱效果之間成正比,林帶越寬,噪聲減弱效果越好。其次,林帶的高度對噪聲減弱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林帶高度越高,噪聲的減弱量越大。第三,林帶的長度對聲波水平方向上的傳播有直接的影響,林帶程度越長,聲波水平方向上的傳播阻隔就越強。第四,綠化植物配置。林帶的樹木稀疏,隔聲效果就較差。因此,林帶在配置的過程中要遵循連續、密集的原則,采用喬木、灌木、草地相互配合的植物配置方式。

2.3植物小品的適當引入

在對污染源進行綠化防治設計的過程中,在確保其防治效果的前提之下,可以因地制宜的實現一些植物小品的設計與引入,增加人們的感覺效果。植物小品的引入一方面能夠實現城市自然景觀的豐富,另一方面能夠為單調的城市生活帶來一抹色彩,為人們創造更加舒適的環境。

3.城市環保綠化的管理

3.1城市環保綠化管理的范疇

當前,我國引入了城市林業的概念,其中包括了公園、植物園、街頭綠化、行道樹、森林公園、旅游景點等[4]。城市環保綠化中是以林木為主的,因此也包含在城市林業的范疇之內。林業部門肩負著生態環境治理的重任,不僅管理林木及其副產品的生產,城市環境的治理也不可忽視。

3.2實現綠化管理體系的協調

在城市綠化環保中包含了多個方面的部門與單位,包括園林部門、市政部門、交通部門、社區、學校、企業等。當前,我國城市環境綠化的歸屬權并不統一,但是其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因此,要實現城市環保綠化管理體系的協調,避免出現管理單位各自為戰的情況,促進其管理效果的提高。

3.3城市環保綠化管理的效率

城市環保綠化管理效率性的含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針對某一污染源其防治效果是否有效;第二,通過對綠化施工現場的及時處理確保城市生活正常運行;第三,及時防治綠色植物病蟲害;第四,充分利用經濟杠桿的手段。當前,我國的城市環保綠化效率不高,需要實現傳統管理體制與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3.4城市環保綠化管理的法制化

隨著我國管理層環境保護意識的強化與各級人大相關法律文件的制定,城市環保綠化已經向著法制化的管理軌道不斷發展。城市環保綠化管理的法制化主要包括城市環保綠化立法、法制宣傳、執法、監督等一系列行政管理手段。實現了城市環保綠化管理的法制化,將促進綠化管理的進一步發展。

4.總結

城市綠化隨著城市的出現而開始,城市綠化的初衷很大程度上在于美化。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污染情況不斷加重,綠化的內涵也從單純的美化不斷豐富,從而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城市環保綠化的設計與管理工作都非常重要,能夠進一步促進綠化作用的發揮,創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環境。

【參考文獻】

[1]王家庭,張俊韜.中國城市環保行業的技術效率研究―以35個大中城市為例[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0,12(53):57-63.

[2]張莉紅.歐亞城市環保問題探索―成都與德國斯圖加特城市環保問題比較研究[J].天府新論,2014,01(03):34-37.

篇6

一、學習了“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后,介紹“酸雨”

成分:硫酸(H2SO4),硝酸(HNO3),有機酸等。

形成:含硫、氮燃料的燃燒,化工生產中廢氣的任意排放。

事實及危害:40年代英國工業城市倫敦的“酸雨”,50年代美國某工業城市的“酸雨”。80年代以來我國南方重慶、貴陽等工業城市大面積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慶市連續的四嘲黑雨”。

“酸雨”可以使工業機械銹蝕,壽命縮短;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積的某些重金屬元素化合物溶出,從而進入魚、貝體中,這些有毒的重金屬元素通過食物鏈而危害人類的健康;可以使土壤酸化,造成農作物的大幅度減產;可以使一些價值很高的古文物腐蝕。消除措施:①減少污染源,采用低硫的煤,或者對含硫燃料進行加工脫硫。②開辟新能源,如太陽能、原子能的開發利用。③優化產業結構,對工業廢氣進行綜合處理,提高回收利用率,化害為益。

二、學習了“氧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后重點介紹“臭氧層空洞”、“光化學煙霧”

成份:氮的氧化物(NOX),硫的氧化物(SOX),以及作為冰箱致冷劑的“氟氯代烷”等。

形成:氧化物的來源同“酸雨”部分,氟氯代烷來自于人類致冷劑的大量使用。這些物質與臭氧之間的反應是:

NO+O3=NO2+O2O3光光O2+OCl·+O3=ClO+O2ClO+O=Cl·+O2即:2O3=3O2

我們可以看出氮的氧化物及氟氯代烷分解產生的原子氯在臭氧的分解中起了催化劑的作用,加速了臭氧的分解,使臭氧層中臭氧減少,從而形成了臭氧層“空洞”。氮、硫的氧化物在人類生活的空氣中當濃度達到一定程度,經過光化學反應,便形成光化學“煙霧”。

事實及危害:1952年美國洛杉磯發生了世界上首次“光化學煙霧”,稱為“洛杉磯煙霧”,有500余人在此事件中喪生。1995年6月2日,我國上海市也發生了“光化學煙霧”事件。光化學煙霧能嚴重地刺傷人的眼、鼻、喉,嚴重時可使人嗆出眼淚,引起呼吸道感染而發玻這是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告。

地球上空離地面25千米——50千米處存在著一層含臭氧90%左右的臭氧層,太陽輻射的光經過臭氧層時,其波長為200——300微米范圍的,對地球上的生命有害的紫外線大部分被吸收,從而保護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延續。臭氧層“空洞”的出現,使太陽輻射的紫外線穿過“空洞”直射到地球,從而禍及寰球生靈。近幾年來人類癌癥、眼科疾并皮膚病及一些無名病不斷地發生,一些植物不明原因的枯死,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便是紫外線輻射。

消除措施:氧化物的消除方法除前述“酸雨”部分的方法外,限制超高速飛機的飛行是非常重要的。超高速飛機的飛行高度在20千米以上,它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對臭氧層的破壞尤其嚴重。氟氯代烷是致冷劑的主要成份,限制使用氟氯代烷,尋找新的無污染的致冷劑,是當今制冷工業發展的方向。據報道,新型的無鹵制冷劑已經合成,并開始用于工業生產。

三、學習了“烴、石油、煤”的知識后,重點介紹“溫室效應”

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我們稱為“溫室氣體”。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增長速度最快的是氟氯代烷。

形成:含碳燃料(如石油煤)的燃燒,動物的呼吸,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工業生產中廢氣的任意排放。更重要的是森林的大面積毀壞,綠色植物的減少,破壞了人與自然界及生態系統之間的固有平衡,導致二氧化碳過剩并不斷增加。

事實及危害:由于“溫室氣體”阻礙了地球上能量的擴散,使地球表面的溫度升高,氣溫變暖,水的蒸發速度加快,大氣環流紊亂,造成旱、澇等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溫室環境使害蟲、老鼠的繁殖速度加快,嚴重地危害人類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長。有資料報道,由于地表溫度的升高,極地及高山的冰川和冰冠開始融化,加之溫度的升高引起海水體積的膨脹,可能導致海平面水位上升,使一些沿海平原和三角洲淹沒,土地減少,引起世界性的人口流動,增大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篇7

根據研究院環保工作的組成及特點,環保信息管理平臺下設通知公告、組織機構、管理文件、建設項目管理、環保運行管理、監督與考核、應急管理、認證認可與成果管理、宣傳教育、環評資質管理共10個模塊,每個模塊下又分設若干不同子模塊,如圖1所示。平臺實現的主要功能為:進一步加強對環保工作基礎信息、工作方法、知識經驗、人員隊伍的管理,從而實現環保知識積淀、經驗共享、隊伍建設、技術進步、管理創新等。

2.平臺基本功能

一是知識積淀。研究院積累了豐富的環保知識與經驗,這些知識分散存在于各個單位、個人頭腦中,沒有得到有效使用和傳播。通過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將環保經驗和知識以梳理、提煉的方式進行固化和積淀,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將個人知識轉化為團隊知識,并實現知識的不斷積累與傳承。二是經驗共享。通過平臺的建設與應用,使用單位和使用者能更好地得到其它單位、個人的知識與經驗,實現知識與經驗在單位之間、個人之間的流動,使研究院環保知識、管理經驗在平臺中實現互動,并形成不斷完善、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環。三是隊伍建設。人是環保工作的實施者,是環保知識的載體,通過加強對人員隊伍的管理使存在于環保工作者大腦中的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并通過知識共享渠道增進人員隊伍之間的知識流動,以個人知識的增長實現組織知識水平的提高。四是持續創新。通過不斷的原始積累激發研究院環保工作的模式創新,提高創新速度,完善創新流程,最終實現研究院環保工作的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推動環保工作水平的整體提升。

3.模塊具體功能

通知公告、組織機構、管理文件、監督與考核、應急管理、認證認可與成果管理、宣傳教育、環評資質管理等模塊均能夠根據使用人的要求對相關信息進行錄入、、查詢、瀏覽、下載、統計等具體操作,以實現研究院環保工作的統一管理。此外,建設項目管理模塊主要用于對研究院及所屬各單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竣工環保驗收等進行管理,內容主要包括環保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研究院日常監督檢查、報表等信息。對于同一建設項目而言,環境影響評價、竣工環保驗收統計內容中的基本信息是一致的,如建設項目名稱、建設地點、投資額、審批部門、密級等。平臺設計時將這些基本信息自動關聯,既節省了信息錄入成本,又避免了因重復錄入出錯造成的信息誤差,同時能使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竣工環保驗收等情況一目了然,并通過不同顏色預警提醒各單位注意“久批未驗”的情況。

環保運行管理模塊主要用于對研究院及所屬各單位的環保運行過程進行管理,主要內容包括環境污染源信息統計、環境監測數據建庫、環境減排報表(報告)填報等。對于環境污染源的信息統計管理,平臺模塊按照污染源分類設置了信息錄入、查詢、自動統計等功能,使研究院所屬各單位的環境污染源情況以實時狀態進行顯示,為各級領導環保決策提供直觀、一手材料,同時將應對各項監督檢查、報表填報前的資料整理工作轉變成日常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環境監測數據包括研究院年度環境監測計劃中所列項目以及各單位計劃外監測項目。研究院環評與監測中心完成監測報告并及時上傳至平臺。環境減排報表(報告)主要是環境減排月報表、季度分析報告,將報表和報告的模板嵌入平臺,基礎數據由其它模塊自動關聯生成,報表和報告完成后在平臺中存儲、提交。

篇8

關鍵詞:環境管理體制;問題;對策。

環境管理體制是指國家有關環境管理機構設置、行政隸屬關系和管理權限劃分等方面的組織體系和制度。它具體規定了中央、地方、部門、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管理范圍、權限職責、利益以及相互關系,核心部分是關于管理機構的設置、各管理機構的職權分配以及各機構之間的相互協調等問題。一些西方學者在對環境管理體制問題進行討論時,往往會把公眾參與的問題考慮進去。他們認為,在環境管理體制的結構關系中,除政府的行為之外,還有社會利益團體和管理行為人,它們都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環境保護事業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具有較高的社會化程度,企業和公眾在環境管理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這方面,我國與西方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較長時間以來,我們所說的環境管理體制僅指政府內部機構的設置,而公眾的監督和參與則被視為是外部作用機制,一般不納入進來。

一、我國地方環境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我國長期以來采用的是地方政府對轄區內環境質量負責的環境管理體制,這種體制,由地方政府通過計劃、組織、調節和監督,來協調社會中的各種關系。這一體制的優點在于能夠很好地發揮地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形成了“由國務院統一領導、環境保護部門統一監管、各部門分工負責、地方政府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并逐步形成了“五級管理”、“四級機構”的組織體系。這種管理體制對于推動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自然資源相對較少,環境保護工作起步也比較晚,正處在經濟發展速度過快、管理手段較為薄弱、環境意識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的轉軌時期,因此該體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它還存在著不少的弊端,部門分散、地方分割、條塊分離的現象比較嚴重,管理手段相對滯后,很難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對于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阻力。

我國政府對于環境管理機構的設置,大體上是一個倒“金字塔”的結構,即中央設置的環境管理機構數量較多、規模較大、人員充足、技術設備好,對環境監管的執法能力比較強;相對中央管理機構來說,各地方設置的環境管理機構,越往下數量越少、規模越小、人員越缺乏、技術設備越差,環境監管的執法能力也越弱。就拿我國的縣級環境保護部門來說,它的技術人員編制較少,但實際工作人員的數量卻嚴重超編,大多數人員沒有環境保護方面的相關專業知識,其中還有一部分是在機構改革中被分流到了環境保護部門,同時又沒有較好的方法對人員進行培訓。同時,環境保護部門的技術設備配置也比較落后,缺乏基本的監測手段,不能有效地對排污總量和違法排污現象進行監測,有些甚至還需要將監測項目送到市一級部門進行分析。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監管人員在現場進行執法主要依靠自己的感性認識和已有的工作經驗,這樣及時取證就有一定的困難。由于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與通信工具,一旦發生違法排污現象很難及時到達現場,從而做出快速應急反應[1]。我國地方環境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地域管理為主的環境管理體制,導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在行為差異。

中央政府對于環境保護的態度非常重視,制定了一系列關于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把保護環境上升到了基本國策的戰略高度。從中央政府的角度來看,由地區間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所帶來的外溢效應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一個地區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都意味著整個國家的環境質量在不斷提高。但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對于環境保護的態度就比較復雜,因為環境本身具有外溢性和跨區域性等特點,該地區對環境問題加大投入進行治理,可能得到收益的并不是該地區而是鄰近的其他地區,這樣就使得一些地區忽視環境保護而片面地只追求經濟效益。在發展與環境的目標選擇上,地方的目標函數與中央存在差異。中央政府強調全局的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可持續性,而地方政府的目標則明顯偏重于局部、眼前的經濟發展。在環境保護政策的決策與實施上,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存在著“討價還價”和“對抗”的傾向。地方政府在落實環境管理的具體政策時,會與中央政府的要求產生一些矛盾與沖突,而地方政府則會憑借自身所擁有的經濟資源和信息優勢,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方式,盡可能地減少或避免自身利益的損失[2]。所以,在環境管理中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存在一定的行為差異。有學者認為,從環境保護的縱向管理上來看,我國是以地域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在這種體制下,各級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只對本級政府負責,在環境保護機構內部上級與下級之間只是一種業務指導關系,上級對下級缺乏應有的制約力,執法過程中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3]。由于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區對于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認識也不相同,因此,在資金投入上也存在著較大差異,有些地區投入了較多的資金用于環境保護,而有些地區則投入較少。這種現象必然造成地區之間環境管理力度上的不均衡,時間一長可能就會導致一些原來重視環境保護的地方政府向不重視環境保護的地方政府看齊,減少資金投入。即使某些地方政府一些有遠見的官員真的下大力氣治理本地區的環境,但由于環境的特殊性,我們也很難全面衡量其治理環境的業績,這就使得地方政府的環境保護流于形式。

(二)地方環境管理機構在設置上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目前全國有不少環境保護部門,特別是縣級環境保護部門仍掛靠在城市建設系統上,僅屬于城市建設系統的一個部門,這種現象給環境保護的執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城市建設往往引發一定的環境問題,而作為城市建設系統內的機構自然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環境監督管理,環境監管難免會流于形式。因為沒有獨立的機構,人員編制、工作經費等問題也都難以保障。有些地區環境保護部門內的自然保護監督管理機構不健全或者根本沒有自然保護監督管理機構,而環境污染防治和自然保護是環境保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兩個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反映在機構的設置上,污染防治和自然保護監督管理機構都應該進行強化,不能側重于任何一方。有些自然保護任務非常繁重的資源或農業大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自然保護監督管理機構,有的省有自然保護監督管理機構但力量薄弱。在一些縣和農村,環境和自然保護工作仍然很繁重,但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的編制則遠遠不能適應實際需要,甚至還有些地方出現了沒有人管理這方面的工作的情況。

(三)行政區劃的地方環境管理體制,不利于跨區域環境問題的協調。

環境問題具有較強的外部性和區域性,一個地區的環境污染可能會影響到周邊其他地區,往往會超越行政區劃的邊界,不受行政轄區界限的限制,如酸雨污染、流域水污染、海洋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等問題,都具有跨行政區域的特點。針對這一現象,設置相應的強有力的流域環境管理機構,同時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流域環境保護立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我國在這方面的建設還很不夠。雖然在幾個大的流域建立起了水資源保護委員會,但從隸屬關系、職責、權限的配置和法律地位上來看,該類機構并非強有力的流域環境管理機構。而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以行政區劃為單位的環境管理體制,地方環境保護局隸屬于地方政府,這就使得一個有機的整體被這種體制分層切塊,個別地區為謀求經濟的發展而不惜損害其他地區的利益以及阻礙環境管理的地方保護主義現象時有發生。同時,由于部門之間的協調不暢,跨區域執法難度比較大[4]。

(四)中央政府監督乏力,難以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制。

依照《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轄區內的環境質量負責。也就是說,環境質量的好壞,地方人民政府是責任主體,但相關法律既沒有明確規定政府部門如何履行其責任,如何保證其履行責任,也沒有明確規定如不履行職責應承擔何種責任[5]。在經濟增長水平仍然是衡量和反映各級政府和領導政績的主要標準的情況下,考核干部實行的是自上而下、以GDP增長為依據的體系。在對地方政府官員進行政績考核時,各種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仍然是重要的內容,尤其是GDP的增長,把本地區的經濟生產總值、財政收入、企業規模、招商引資情況等作為衡量政績的硬性指標,而對于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與黨的建設等方面則沒有硬性要求。這種考核體制某種程度上鼓勵了地方發展經濟的熱情,挫傷了地方提供環境保護等公共服務的積極性。“這就促使一些地方將完成經濟指標作為本地區發展的首要任務,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片面地理解為以GDP為中心,把發展才是硬道理片面理解為GDP增長才是硬道理,不顧資源、環境的可承載能力,盲目上項目,搞投資,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復建設,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現象十分嚴重”[6]。地方政府中的部分領導從個人和本地區的短期經濟利益出發,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缺乏緊迫感,甚至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錯誤認為要大力治理污染、保護環境,就會阻礙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影響政績目標的實現,甚至出現干擾環境執法行為,明目張膽地保護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在地方政府的默許甚至支持下,一些企業采取暴力手段阻止環境執法,甚至抗法。中央政府對于地方政府是否依法履行對本轄區環境保護質量負責的義務,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環境質量,仍然缺乏有效的機制和手段進行監督和制約。

二、實現地方環境行政管理體制科學發展的思路。

(一)按照政企分開的原則,轉變部門職能。

國家應將環境保護的執法監督作為各項工作的重點,由微觀管理轉為通過宏觀調控進行指導和服務,轉變工作理念,由單純的管理轉為真正的為基層和企業服務。不斷加強環境保護總局在宏觀決策管理方面的職能,積極推進環境保護事業單位的改革,理順中央與地方、環境保護部門與經濟發展部門的關系,初步建立起科學的行政運行規范。同時要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在充分發揮中央與地方主動性、積極性的同時,運用必要集中和適當分散相結合的工作方法,把環境保護方面的法規、政策、標準等的制定權集中到中央,同時又要按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根據各個地區發展存在的差異,環境標準可以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政策。而對于跨區域的環境問題,如大氣污染、水污染等問題的處理權限都應該集中到中央,將局部性的環境問題,如噪聲、固體廢棄物處理等問題的處理權限放到地方,環境保護方面的國際合作問題其處理權限應該放到中央,而環境保護合作項目則可以放到地方,環境主管部門在工作中所起到的只是引導或指導的作用。

(二)加強人員和機構方面的建設。

精簡機構主要針對的是非政府部門職能的部分,而政府部門職能的部分不但不能精簡,反而要不斷加強。從整個國家的發展趨勢上來看,在對其他國家機構進行精簡的情況下,對于環境保護方面的國家機構應該不斷加強。因為長期以來,地方政府只注重發展經濟,對于環境問題重視不夠,導致環境污染欠賬較多。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仍然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對環境問題進行治理,但環境的改善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現有的生態環境可能還會進一步不斷惡化,在將來的20年甚至30年里,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可能仍然不會有明顯好轉,所以,從整個國家的長遠發展來看,要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不斷加強環境保護。

(三)健全環境保護跨部門以及中央與地方的協調機制。

環境保護政策離不開部門發展政策和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環境保護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責任,而不單單是某個部門的職能。要把環境容量、環境質量狀況和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對資源的消耗、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納入統計指標,使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要建立國民經濟綠色發展統計指標體系,不僅要有經濟指標,而且也要有環境指標、人文指標,用這些指標來衡量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水平,全面、科學、合理地評價地區、單位和干部的業績。要改變不平衡的管理體制,形成綜合權力機構,就需要順應政府機構改革的潮流,通過計劃、預測,綜合考慮潛在影響因素,協調各部門間綜合處理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問題,加強跨部門的統一規劃與管理。在環境保護政策的落實上,國家利益與地方利益存在一定的矛盾,健全環境保護的中央與地方的協調制度就顯得尤為緊迫。

參考文獻:

[1]胡雙發,王國平。政府環境管理模式與農村環境保護的不兼容性分析[J].貴州社會科學,2008,(5):91-96.

[2]鄧志強,羅新星。環境管理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J].管理探索,2007,(5):19-21.

[3]游霞。環境管理體制若干問題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58-59.

[4]孫志燕,高世楫。環境政策存在的若干問題與調整思路[N].學習時報,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