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范文

時間:2023-03-18 02:35: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針灸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針灸學

篇1

循證醫學(EBM)是一門新興而嚴謹的醫學學科,針灸學是一門傳統經驗醫學,近年隨著臨床實踐的豐富,發現EBM觀念正逐步被引入針灸臨床研究,且有逐漸占主導地位的趨勢,大大促使了針灸與國際的接軌。循證醫學在指導針灸臨床研究時,尚存在不少問題,需引起醫學工作者的重視,從而促進針灸臨床研究的發展。

1EBM應用于針灸臨床存在的主要問題

據吳濱等[3~4]和于金娜等[5]研究顯示:1990~1999年《針灸臨床雜志》與1991~2004年《中國針灸》中的RCT文章占臨床研究性文章率均不到20%且存在質量問題,其主要表現在:①有描述具體隨機方法的真正隨機少,盲法的使用率偏低;②診斷、納入/排出標準不明了,療效評判標準沒有采用金標準;③有些組間基線情況無描述、組間樣本分配比例不合理、研究結論等數據缺乏規范的統計學處理;④針灸術語應用不規范;⑤論文中缺少甚至沒有方法學描述,實驗的可重復性降低;⑥治療結果陽性率太高,有效率在90%以上的偏多甚至有100%的報道。以上存在的問題突出集中在隨機方案及盲法的應用不正確,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是提高針灸臨床研究的關鍵。國內臨床試驗研究多是根據研究對象的入院時間、門診號或住院號進行分組,這是半隨機法。有些研究雖然提到隨機分組卻沒有對隨機的方法進行具體的描述,這都會對試驗研究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臨床RCT試驗設計應以完全隨機的方法實施分組,如隨機數字表法,而且還要注意對隨機分配方案進行隱藏,具體組別分配方案也要隱匿,確保隨機分組的方案制定者與具體執行者是不同人員[6]。隨機方案隱匿與盲法相混淆。盲法的目的是消除觀察性或測量性偏倚,然而針灸臨床研究中卻難以做到雙盲、三盲,盲法使用率總體偏低。

2EBM用于針灸臨床研究的思考

EBM的核心是尋求多中心、大樣本的RCT的最佳證據。中醫核心是“天人一體”的整體觀念,“因人、因地、因時制宜”與“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辨證論治。如果針灸臨床研究證據的獲得照搬循證醫學獲得有效證據,與中醫學的核心精髓是有一定沖突的。而且新近的研究證據往往有局限性,遠遠不如古代醫籍記載的豐富。

2.1隨機

隨機即將納入研究的合格對象都具有均等的機會被分配到試驗組或對照組,使各種預后因素(已知的、未知的)均衡的分布于各組當中,達到各組的均衡比,從而避免人為的選擇性偏移,使各組在基線情況盡可能保證一致,以確保試驗結果的真實性。隨機的目的是排除掉試驗參與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將其看成單一純粹的物品進行隨機分配。顯而易見,隨機確實能夠保證試驗干預措施的特異性。然而中醫講求形神一體,患者的精神意愿情志與疾病的發生發展預后密切關聯。臨床上針灸醫師常常要求患者要信任醫生,否則效果不好,這也是有證可尋的,《素問•湯液醪醴》載:“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是因為“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也”。又如《素問•五臟別論》中說:“惡于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皆標本不得之謂。”

針刺也與藥物不同,尤其是對初次就診的患者來說,如果不能信賴醫生,針刺過程中往往容易發生滯針、暈針等情況,對于治療效果會產生一定影響。對于針灸醫師來說“治神”、“守神”、“得氣”并不陌生,《靈樞•九針十二原》云:“粗守形,上守神”,“刺之微,在速遲,粗守關,上守機”。《素問•寶命全形論》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即通過調攝病人精神,集中醫生意念,“神在秋毫,屬意病者”,促使針下得氣,甚至氣至病所,從而提高臨床療效的方法,同時也是衡量針灸醫生水平高低的標準之一。無可厚非,正確的針灸理論包含一定的言語暗示、心理誘導,針刺過程不應該理解為單純的物理刺激過程。然而隨機的原則試圖將針灸治療過程單一純粹化,僅僅想明確針刺或是灸的作用,卻又把單一純粹化的刺灸當做是中醫講的針灸,進行評價找出證據。這種純粹化了的刺灸失去了中醫原有的特色。

2.2盲法

盲法又稱為蒙蔽,是指蒙蔽試驗參與人員,包括對患者、醫生和資料的收集與分析人員進行蒙蔽,使他們不了解臨床干預方案的分配情況,從而控制對試驗引入的偏倚[7]。在針灸臨床試驗中,人們采用模擬等方法來設計安慰對照[8]。在國外針刺試驗中,盲法主要用shamacupuncture(“假針刺”)來實現。shamacupuncture主要有2個特點:非穴、淺刺(較少痛覺或極少痛覺,無得氣感)[9]。人體經絡運行氣血,是聯系臟腑與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靈樞•脈度》云:“經脈為里,支而橫著為絡,絡之別者為孫”。可見經絡溝通內外,縱橫交錯,遍布全身。眾所周知,經脈、穴位也非一線一點,是有一定的寬度和深度的,而且經脈循行“陰陽相貫,如環無端”。所謂的非穴只是非常用穴或非經位,其實并未離開經絡系統。經絡包括十二皮部,《素問•皮部論》曰:“皮者脈之布也”,浮絡也分布在淺表部位,可見淺刺也未離開經絡系統。所以假性針刺存在一定的生理作用,屬于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尤其在疼痛方面的治療,假性針刺的效果雖不如針灸,卻優于安慰劑(針灸止痛效果與假性針刺止痛效果比較:前者是60%,后者是40%~50%)[10~14],這說明假針灸并不嚴謹,無法普遍應用到針灸臨床研究。

現在的患者已經不同于以前,獲得信息的途徑非常廣泛,許多患者是查詢了大量信息后來就診的。法律意識也越來越強,而且患病本就是一件痛苦的事,不論是患者還是家人都急于了解病情,希望醫生能明確診斷,并給予精當的治療方案,有的患者甚至希望能參與治療方案的制定。如果患者的要求不能滿足又勢必影響其情緒,對治療效果無益。假如“隨機化”是為了排除心理作用對治療的正面影響,那么“盲法”對治療的負面影響又該如何處理?針灸治療屬于復雜的干預模式,針灸醫生必須親自操作,需要與患者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并取得患者的信任,這種治療措施是中醫學核心價值觀念的體現。針灸醫師不同于其他的中醫師,不但需要深厚的中醫基礎理論,扎實的診斷能力,還需要熟練精準甚至是獨到的針刺技巧及與患者的溝通能力。針刺強調得氣,《靈樞•九針十二原》云:“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標幽賦》云:“氣速至而速效,氣遲至而不治”。而得氣的指證不僅包括施術者的手下感覺還包括患者的主觀感覺和反應,是需要醫患的配合及溝通的。而從盲法的定義和分類來看,應用于針灸臨床研究是困難的。#p#分頁標題#e#

3討論

篇2

關鍵詞:針灸學;“四性”教學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08)03-0483-03

Discussing the “4-way” Teaching Method of Acupuncturology

LIU Jian-wu,YANG Ren-ying,CHEN Ri-xin,KANG Ming-fei,LIU Min-yo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6,Jiangxi,China)

Abstract:Detailedly describes the “4-way” teaching method of acupuncturology and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method,which demonstrates it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and importance in acupuncture teaching reform,training method renovation,and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Keywords:acupuncturology;“4-way”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reform

針灸學是以中醫傳統理論為指導,在繼承和發揚古代針灸學術思想和寶貴經驗基礎上,運用傳統與現代科技手段來研究經絡、腧穴、操作技能、治療法則、作用機制及防治疾病規律的一門學科。現行《針灸學》的傳統教學模式為由理論到實踐,由抽象到具體。由于經絡循行復雜,腧穴內容繁多,刺灸手法各異,治病機理深奧,在教學中學生苦于“四難”:難記、難背、難理解、難掌握。鑒于此,筆者采用“四性”教學法對《針灸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進行了深入的教改探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針灸學》教學體系的現狀

針灸學是一門臨床學科,傳統針灸學的理論體系是:整體觀念為基礎思想,經絡學說為理論核心,經穴刺激為防治手段,良性調節為作用機理,這也是傳統針灸學精髓所在。縱觀《針灸大成》、《針灸甲乙經》、《針灸聚英》等古典著作,有關針灸內容的編寫體例大多分為:經絡、腧穴、針灸操作手法及病證治療4部分,而現行高等院校所使用的《針灸學》教材仍沿用了這個體系框架。

現行《針灸學》教材中經絡、腧穴、刺灸、治療4部分的內容基本獨立講授。講經絡時學生看到的只是平面掛圖;講腧穴時學生聽到的是腧穴諸多主治;講刺灸手法操作時學生感到難于操作;講病證治療時學生苦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學生在《針灸學》學習中苦于四難:難記、難背、難理解、難掌握。筆者曾經對100名畢業班中醫專業的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學生對《針灸學》知識的掌握記憶程度不理想。只能記住一些簡單常用腧穴,對于經絡循行、腧穴配伍、辨證選穴、病證治療方面的知識忘卻得非常快。針灸教學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長期以來基本上是采用教師傳授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模式。采取以記憶、灌注為特點的輸送教學模式,重知識傳授,輕素質和能力培養。培養目標單一,強調共性,忽略個性,忽視教學中感受、體驗及雙向的交流啟迪過程。學生處于教學的被動地位,未能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決策者及主體,極大地制約了學生創造性和主動性的發揮。在教育思維模式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現象;在教學方法上,教學手段單一,以單純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又使強調實踐和經驗的教育方式被淡化。筆者曾經對60名畢業后從事臨床工作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除從事針灸專業臨床工作的學生外,大部分學生在從事本專業對口的臨床工作中,很少會主動的使用針灸治療本專業科室的疾病,解決本專業的一些疑難問題。

針灸學為一門臨床學科,治療范圍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等諸多學科的病證,并不是在針灸科才能用針灸治療疾病。如果學生畢業后在臨床工作中能充分運用針灸治療規律及特點,結合本專業疾病特點開展臨床工作,解決一些疑難問題,提高臨床療效,這樣才是《針灸學》教學要達到的目的和要求。例如:在婦科應用針灸治療不孕、痛經、子宮肌瘤等;在西醫外科應用針灸治療術后腸麻痹、腸梗阻等;在呼吸科應用針灸治療咳、喘、過敏性呼吸道疾病等;在精神科應用針灸治療抑郁癥、神經官能癥等,這些都是針灸的優勢。

2《針灸學》教學改革的思路

現行《針灸學》教學體系的框架特點大抵是由內到外;由理論到實踐;由抽象到具體的演繹框架。由于經絡循行復雜,腧穴內容繁多,刺灸手法各異,治病機理深奧,如何解決經絡循行抽象難講、腧穴特異功能難明、刺灸補瀉手法難顯、治病機理玄妙難釋等教學中存在的難點疑點問題,使學生對《針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較輕松地掌握針灸基本理論及其治病的科學規律,是《針灸學》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

筆者在吸取最新針灸臨床、實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一套突出傳統針灸學理論精髓、體現針灸現代科學內涵的《針灸學》“四性”教學法。即:經絡內容教學能充分展現循行路線的客觀存在性;腧穴內容教學能驗證腧穴功能的相對特異性;刺灸法內容教學能體現針法灸[BW(S(Z,1,2)MD2][WT5”FZ〗中華中醫藥學刊[BW(D(Y,1,2)MD2][WT5”FZ〗中華中醫藥學刊法補瀉手法參數的差異性;針灸治療內容教學能反映針灸治療的科學性。為了使《針灸學》教學達到“四性”的目的,筆者采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等多種教學形式,并在《針灸學》教學中引入了《實驗針灸學》系列實驗中的部分教學內容,其中有的實驗是學生在實驗室完成,有的是通過多媒體教學展示。例如,“四性”教學法在講授“足三里”腧穴功效時,通過多媒體展示“足三里”對消化系(唾液、食道、胰腺、胃、肝、膽、大腸、小腸)運動、分泌機能作用的臨床實驗研究,使學生對“肚腹三里留”這一傳統針灸臨床經驗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針灸學配套系列教學實驗內容的引入,使得《針灸學》“四性”教學法優勢更為顯現,有利于激活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內容易理解易掌握,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3《針灸學》“四性”教學法的形式

3.1激發學生對針灸專業的學習興趣由于學生對中醫學理論特別是經絡的認識和理解感到困惑,對針灸治病的效果認識不深,很需要教師有理有據的誘導。因此,首堂針灸課教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在講授針灸學緒論時,首先介紹針灸在國內外的臨床應用、治療效果、發展前景以及在治療疼痛癥、中風癱瘓、急救方面的卓越效果和科研成果。重點介紹針灸在為人類防病治病中的地位和優勢,突出針灸治療的原理,揭示針灸治療疾病的科學性,如介紹:針刺麻醉;針刺對腦神經遞質的影響;針刺人中、內關、足三里等穴位引起的分子生物學及電生理等方面變化的現代研究成果。祖國醫學特別是針灸學已走向世界,臨床醫學生學好針灸學則如虎添翼。這樣講解對于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會有更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通過緒論的講授,學生對針灸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興趣之火被點燃了。針灸學教學學時有限,但學生的求知欲無限,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就能利用一切機會自學,有的學生立志學好針灸技術,還有的要報考針灸專業的研究生,將研究針灸治病的機理作為終生的追求。

3.2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隨著醫學教學改革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手段已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必然推進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變革。教學方法的改進應包括黑板教學與課件教學相結合。由于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強、動靜結合、視聽相兼、信息量大等優點逐漸得到普及。針灸教學中應充分發揮計算機模擬性和互動性較強的特點,重視多媒體教學的制作和使用,廣泛開展多媒體課件建設,無論是經絡、腧穴、刺灸法還是針灸治療部分都可以開展直觀化教學和形象化教學。同時采用多媒體教學還可以包含大量相關新資料的鏈接,有大量習題及正確答案可做練習和自測。顯然這種直觀化教學法較傳統教學法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便于模擬刺灸方法的動作要領,最終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及實際操作技能的目的。經絡腧穴技能的教學必須依靠身體感官,通過視覺感官的媒體素材(印刷品),配合圖片的展示與文字說明,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其位置有初步印象,并通過教師的示范和講解來完成教學。以“太沖”為例,先讓學生看一張描述本穴標準解剖位置的圖片,配合本穴國家標準定位的文字說明,接著提出該穴位的正確取穴方法,并提出相關應注意的問題,最后讓學生兩人一組互相進行取穴操作,從而完成該教學內容。

課程結束時,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詳見表1。

結果表明:多媒體綜合應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各種能力的培養。學生反映,這種教學方法是將我們作為學習者,而不是裝知識的囊袋,是很人性化的教學方法。在調查問卷表中,有82.7%的學生建議增加學時,95.5%的學生提出推廣這種教學方法。

3.3實體和教學模型相結合針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想使學生喜愛和掌握這門學科,必須加強實驗教學環節。但是針灸學課時少,沒有足夠的時間安排實驗。為探索解決的辦法,對2003級部分學生(實驗班) 采取大班講課和小班實驗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小班為25人左右,2人1個小組,每組1具針灸模型人。其他學生采用傳統法(普通班) 大班講授。實驗班學生在教師簡短地講授后,便分組在模型人上循經辨穴、取穴,相互之間在活體上給穴位定位,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適當的穴位相互針刺,以達到準確取穴、體驗針刺手法并體會得氣的感覺。此后,預約適當的病人到診察室,由病人敘述病史,學生做出診斷,并根據經絡理論進行辨證取穴,討論行針手法,最后由帶教教師綜合大家的意見確定針刺穴位,現場治療,并觀察治療效果。這樣,學生就能親身體驗針灸治病整個過程,加強了記憶,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采集病史的能力。另外,對于渴望接觸臨床的高年級學生來說,在親眼目睹了針刺治病的神奇療效的同時,也平添了一份對博大精深的祖國醫學的敬仰和崇拜。

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筆者用即時反饋法(當次課)和長間隔遺忘法(間隔3個月),對學生取穴準確率及對穴位的理解和應用情況進行了測試,前者用即時效果、后者用知識保留率表示,詳見表2。

測試結果顯示:即時效果實驗班略高于普通班,但差別不明顯,然而長間隔知識保留率明顯高于普通班,說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相當牢固,因此有利于今后的應用。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讓人識別一樣東西,呈現的方式不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語言描述需要2.8s,線條圖需要1.5s,黑白照片需要1.2s,彩色照片需要0.9s,直觀實物僅需0.7s。顯然,眾多媒體中直觀實物顯示出獨到的效果。利用實體和教學模型相結合,不但可視而且可觸,教師和學生之間近距離交流,達到了知識線和情感線的協調統一,因此效果是最好的。在現代化教學手段高度發展的今天,決不可忽視和冷落“活媒體”的作用,要真正使教學“活”起來,必須注重“活媒體”的應用。

3.4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培養醫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鑒于針灸學的特點,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在詳細講授了腧穴的定位及治療特點,進針的角度、方向和深度,進針的手法及針刺意外情況的處理等理論知識后,應著重培養學生針刺、艾灸、火罐等多種方法的動手操作能力,將臨床技能的訓練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邊講邊示范,要求學生人人動手,針刺足三里、合谷等常用穴位。針刺過程別強調進針、行針、出針手法及進針的角度和深度,體會是否有針感。教師則及時輔導,手把手地糾正不正確的手法,并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3.5培養自學能力 教師是學生與學科知識的媒介與指路人,因而教師必須研究不同時代的教育時代性和教學對象的時代特點與需求,要應用與時代相適應的基本知識結構與知識語言、思維形式與表達方式不斷給自己“充電”,在新的知識背景下將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雖然是專業人員,但未必能在學生發現的每個問題上都做出透徹的解答,應當善于從學生的提問中發現問題的價值與可拓展性,指導學生通過文獻檢索,在古老的針灸醫籍和現代研究文章中自己尋找答案,做出判斷。在課堂上,可以由教師給出病例或提出問題,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學生可以通過圖書、資料、電子閱覽室等多種媒體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經過自由討論、爭論,在教師的指導下,最后將問題達成一致的認識。這就使課堂學習、討論和協作學習等教學方式交相呼應。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方面,真正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3.6發揮隱形課堂的作用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習潛力,應注重發揮隱形課堂的作用。將針灸學的研究熱點、科研方法及思路、參考資料、針灸圖解、相關網站資料發放給學生。為酷愛針灸學的學生提供了一方自主學習的天地,他們可以在這里獲得較多課本以外的信息,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

在課堂上適時采取競爭式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就自學內容、重點內容(如辨證取穴、穴位的進針方向及深度、演示行針手法、背誦針灸歌訣等) 提問,學生以搶答的方式答題,競爭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競答后,教師當面點評,對表現優秀者給予表揚,增強了他們的成就感。心理學家認為,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激起進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這種教學形式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而且即培養了競爭意識,又提高了學習效果。

4《針灸學》“四性”教學法配套系列教學實驗內容

經絡學實驗內容:循經感傳的觀察;經絡電學特性的測定;灸性感傳的觀察;合谷穴氣至病所效應性觀察。腧穴學實驗內容:腧穴斷層解剖;腧穴低阻抗特性和探測;健康成人兩側井穴、原穴電阻抗及皮膚溫度對稱性觀察;耳廓低阻抗反應點的探測;腧穴協同作用及其特異性觀察實驗。刺灸法實驗內容:電針感與手捻針感的比較;電針參數測定;不同灸法溫度曲線的特點;不同針法對人體胃腸運動的影響;針刺、艾灸協同作用的觀察。針灸治療學實驗內容:針刺抗炎作用;艾灸退熱作用;針刺鎮痛及其途徑分析;針刺對小白鼠耐缺氧時間的影響;針刺對大鼠胃腸運動、膽汁分泌的影響;針刺對人體腦血流圖的影響;針刺對家兔失血性休克血壓的影響;針灸作用時效關系觀察。

5教學效果評估

通過問卷調查、開座談會、個別談話等方式,了解學生對《針灸學》“四性”教學法的評價意見、態度及反映。

筆者曾對105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結果是,學生對此課程感興趣者占92.4%,一般者占5.7%,不感興趣者占1.9%,詳見表3。

通過課堂觀察(包括聽課出勤率、課堂紀律、動態情緒、氣氛,以及學生回答問題的熱烈程度、準確度等),對學生接受情況,進行記錄評議。

筆者曾對105名學生課堂觀察的結果是,學生的上課出勤率達99%;在上課時的認真程度,專心者為97.1%,不專心者占2.9%;學生對課堂上教學內容全部理解或大部分理解者占92.4%,部分理解者占7.6%,學生課堂教學內容及時記憶率92.4%,3個月后的知識保留率86.7%,詳見表4。

通過平時測驗和考試工作進行評估。對參加考核的105位學生的成績統計結果發現,其中最高分數97分,最低72分,學生成績總體水平較高,優秀率達86%,反映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認識程度總體水平明顯提高。98%的學生能夠對常用腧穴進行準確定位,能夠獨立完成針刺補瀉手法的操作,能夠對常見病及多發病提出正確的針灸處方。

6體會

篇3

1 毫針刺法技能訓練

長期以來,毫針刺法技能訓練內容包括持針法、進針法、行針法、補瀉法、留針法、出針法等完整的針刺方法。其中,持針法、進針法和提插、捻轉基本行針手法技能又是毫針刺法操作訓練中的重點和難點,它們的每一個操作步驟都有嚴格的操作特點和明確的目的要求[1]。這些都必須在充分理解其動作要領的基礎上反復操練方能掌握,故在手法訓練時應該更側重于這些手法。毫針刺法技能訓練教學一般分三步進行,分別是紙墊棉球練針法、自身練針法和相互練針法,在訓練過程中教師根據操作要求給學生示教、糾正或規范針刺手法動作。①老師要一一檢查練習包,以此判斷是否經過練針過程;②在進出針順利,捻轉提插自如時,再進行自身試針。同學之間互相練針,要求在曲池,足三里等安全穴位練針;③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每種療法的操作要領,適應證,這樣才能達到不僅會操作,又會臨癥選穴的目的。針對如何拔火罐,艾灸,操作皮膚針,三棱針,電針,水針,耳針,頭針等療法的教學采取:①首先老師在學生身上示范操作,讓學生體會;②學生分組練習,明確實驗目的內容,老師指導;③強調實驗測試成績記入總分,結合理論答卷,按比例綜合客觀評定學生的成績;④在學生中開展手法技能操作競賽,使學生熟練掌握各種操作手法。

2 毫針刺法技能考核

模擬臨床實際,采用人體操作。評分環節包括消毒、定位、進針、得氣、行針、出針等6個部分,滿分為100分,進針與行針操作各占30%,其余操作環節各占10%。在具體考核內容中,進針法包括單手進針法的指壓式和雙手進針法的爪切法、夾持法、舒張法及提捏法;行針手法包括提插、捻轉、彈法、刮法、搖法、飛法等以及提插、捻轉常用補瀉手法。并且將考核內容編制成多種組合,由學生抽簽確定。教師根據毫針刺法的操作要求,對學生手法操作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給予評分[2]。

3 毫針刺法技能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毫針刺法技能訓練時,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從理論上明確手法操作要領,并給予示教和指導,比較側重于手法的外觀形態。而在毫針刺法技能考核中亦以教師主觀判斷來評定學生的成績,但是并不能客觀全面地反映手法的操作特點和要求。

4 毫針刺法技能教學的改革方法及措施

4.1 課堂教學中實踐與理論并重 針灸學是一門特殊強調操作技能的臨床醫療學科和傳統的中醫帶徒不同,針灸教學長期以來主要采用課堂講授為主,加上多媒體課件或掛圖之類的教具,這種教學方法勢必造成教師講的辛苦,學生聽乏味呆板,同時更無法體現技能訓練的內涵,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較早地就明確了技能訓練的課時比例,針灸基礎各科中技能訓練和理論講授的比例達到了1∶3,從而在制度上保證了技能訓練時間的充分性,其次,即使在理論授課中也都積極深入到學生中去,而不是單純地站在講臺上講解,譬如經絡循行部位的描記、腧穴的實置、針刺的操作方法等等內容,我們都是一邊講解一邊演示,并在老師或者學生身上進行實體示范,而且學生可以自由的練習模仿,而不是呆呆地觀看,實踐表明,這種講解方式可以讓學生迅速形成鮮明直觀的感性認識。

4.2 提高認識強調技能訓練的意義 目前的針灸臨床由于患者選擇醫生的問題,使得學生臨床實習中動手機會大幅度削減,學生操作技能的提升成為一個難題,如此也勢必影響未來針灸臨床高水平醫師的培養,因此,在臨床實習的窘況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課堂教學中學生技能的訓練與提高,就成為針灸教學的重中之重。我們針灸基礎各相關學科均充分強調上好開學第一課的重要性,要以綱帶目,通過實例說明實踐技能的重要性。卻看不到明顯的效果,甚至百無一效,以至產生不用手法一樣有效的想法呢?兩個問題,層層遞增,用問題來講解手法的重要性,用問題來比如對于《刺灸法》課程,學生都已知道是學習扎針、學習手法的課程了,而學生在此之前,就已經在試著扎針、試著應用手法了,你再照本宣科地講練習的重要性,學生自然就難以感興趣了,把握住這一點后,我們便先通過典型病例介紹針灸的神奇療效,再詢問學生的應用體驗,二者自然會有天壤之別,可為什么同病同穴竟然不同效?為什么專家用了手法,百用百效,而我們用了手法,說明手法訓練的重要性,從而將學生技能訓練的熱情調動起來了,其次,將“三步練針法”的介紹提到第一課上來,讓學生及早明確訓練的方法和目的,以增加訓練的自覺性。

經過以上改革嘗試,我們發現,學生的針灸臨床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如何更進一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能真正熟練掌握臨床操作及臨床應用,我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進行更深的探討,以讓《針灸學》的教學水平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把學生培養成更適合新時期形勢的合格的醫療人才。

參 考 文 獻

篇4

針灸治療學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經絡腧穴為核心,遵循辨證施治原則,以針法灸法為手段,進行防病治病并闡明其作用機理的一門臨床學科,也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臨床學科。相比之下,學生動手能力較差,對針灸在臨床應用與辨證論治方法含混不清,為更好地激發學生對針灸治療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他們的臨床思維能力,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介入來提高臨床實用型人才的培養水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模式是目前國內外醫學教學較為流行的新型教學法。

1.PBL教學模式的含義

傳統的醫學教學方法以教師給學生提供信息和知識為先導,要求學生記憶,達到學習目的。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是教學的中心,學生相對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易導致理論與實踐分離,學生不善思考,缺乏創新見解。傳統醫學教育模式下知識傳授缺乏系統性,臨床技能獲取是表觀的、膚淺的。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PBL教學模式,該模式鼓勵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激發學生的創新與思考能力,促其主動獲取醫學知識。教師的作用重點在于幫助學生依據問題收集相關信息并協助學生正確分析和推理,最終得到解決臨床問題的確切理論依據。PBL模式交給學生的根本是方法,所謂“授人以漁”,目的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中醫學知識體系的自身特點,在中醫專業課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思考、討論,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及學習積極性,并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PBL模式在針灸學教學中的應用

2.1具體操作

PBL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一系列的臨床問題進行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相關的資料進行推理、論證并歸納給出合理解釋。

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根據本課程章節的內容,任務難易程度,學生多少進行分組,每組5―10人。

2.2構建新問題

PBL模式的核心是“問題”,問題從哪里來?問題的引入必須結合臨床實踐,不是單純依靠幾本教材或教參的課后習題就能建立PBL模式的問題核心。對學習有指導性的問題需要教師對每一個臨床過程細致地觀察并總結、提煉而得出,只有這樣,引入的問題才具備實用性、啟發性,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其創新精神的發揮提供自由空間,所以,在PBL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把問題的設計作為重點。問題涉及的知識范疇主要針對針灸治療的常見病,多發病且療效較顯著的一些疾病,這樣學生容易發現問題,對教師的提問也容易理解,相關信息較多,便于學生收集,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就是在操作方面,提問應更多地集中在針灸的操作技術,如針刺補瀉,行針手法等。

如在學習針灸治療學“中風”后,可以提問:患者,男,45歲,時常有眩暈,未予介意。一日晨起,突然跌仆神昏,癥見:神志恍惚,面色蒼白,呼吸低微,畏寒肢冷,小便失禁,言語喃喃不清,左半身不遂,脈沉細。請問中醫應診斷為何病?診斷依據是什么?針灸該如何治療?是否還有其他治療方法?還需做一些什么檢查?由此引出一系列相關臨床問題。為回答以上問題,學生必須弄清楚什么是中風,其如何診斷,中風有何表現,有何危害,如何治療,治療方法有哪些等問題。在組織討論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就上述內容進行發言,最后總結并歸納為答案。

在課前,教師應先提問有關的問題,讓學生查閱資料,然后把自己查到的相關信息與他人共同討論,整理補充,最終得出自己的答案,同時也獲得了與中風相關的中醫學基礎知識,中醫診斷學知識,中醫臨床辨證論治,針灸治療方法知識及有關中醫護理中風等較完整的知識。

篇5

一、做好課堂教學

1.課前認真備課

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講課決不打無把握之仗,針灸課更不能例外,必須準備好每一節課,只有這樣,課堂上才能得心應手,生動有趣,所以在每期講課前,我們都根據教學大綱,認真研究教材,弄清教學目的和要求,熟練掌握教學內容,認真書寫教案。

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了解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如臨床專業的學生,自學能力強,應著重啟發和引導,而護理專業的學生大都是女生,學習興趣雖然高,但大都膽小,不敢在身上試針,這就要加強示教。不但要背教材上有的,也要備教材上沒有的,特別是十四經穴定位、主治及操作方法,單調、重復,講起來枯燥乏味,若能把必要的參考資料,如對腧穴的文獻選編、近代研究、治病原理、解剖部位及臨床應用的典型例子等充實進去,以擴大學生們的視野,開闊知識領域,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教案寫成,并非萬事大吉,備課任務只是完成了一半。當需花費很大精力去研究具體講授方法。在每次課之前,還要進行一次“演戲”,以便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由于課前做了充分準備,講課時才能運用自如。

2.上好第一節課

學生們對學習針灸有濃厚的興趣,但也有一部分人對經絡理論、針灸的療效持懷疑態度,為了堅定他們學好針灸的信念,提高其學習的自覺性,所以在給每個班講授的每一節課時,都不吝口舌,大講古往今來針灸治病的神奇療效,向學生們灌輸針灸的偉大和優越,以期收到“信則靈”的效果。從上古時期的砭石治病、燒土祛痰,講到扁鵲針藥并用,使虢太子“死”而復生的故事;從華佗扎針下死胎,用針刺治頭風,講到現代用針灸治愈急癥、針麻術,進而講到近些年來,針灸如何被國外推崇,風靡世界許多國家,使學生們聽得全神貫注,無不佩服針灸的神奇作用,對針灸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為后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3.善于概括,重點掌握

腧穴是針灸的施術部位,因此,正確掌握腧穴的主治作用,如同深刻了解藥物的性能一樣,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因腧穴繁多,主治作用不一,為了加深印象,便于記憶,在講明各個腧穴主治作用后,歸納其共性和個性,用兩個或多個穴位比較的方法講解其主治作用,收效較好。如足陽明胃經,頭面部的腧穴,主治頭面、口齒、眼部疾患;腹部和下肢的腧穴,治療胃腸病證為主;膝關節以下的穴位還可治療頭面部的病證等。這樣,只要記住某一部位的腧穴,對于它們的主治病證基本上就可以掌握了。至于有特殊作用的穴位為少數,記起來就容易得多。

4.充分利用圖表、模型和多媒體教學

在我國宋代就有用針灸銅人進行直觀教學的經驗,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為了達到直觀教學的目的,幾年來,我們不但購買了一批塑料人體模型和耳穴模型,還自制了一些經絡循行路線掛圖。上課時,提前將針灸模型發給學生,掛圖懸掛在教室里,再配上多媒體教學,這些模型和掛圖中,標有十四經絡、腧穴、耳穴的位置,通過學習,加深對經脈的循行分布,一般腧穴及耳穴位置的印象。這樣,在課堂講解時,就比較省力,學生也容易理解記憶。

5.多做示范動作

有些腧穴,很難用語言來表達它的準確位置,如講曲池穴的定位:屈肘,在肘橫紋的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學生會感到空洞,不好著摸。結果,有些雖然記住了定位方法,但準確位置不能掌握。若教師一邊講,一邊示范,另外,也讓學生跟著老師在自己身上觸摸。這樣一比劃,印象就深得多。

二、上好示教課

示教是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環節,特別是腧穴的定位,有時不能用語言表達出它的準確位置。在教師講完腧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方法,同學們有了初步的印象后,由學生按照老師的講解方法,兩人一組,一邊敘述腧穴的定位,一邊相互在身上劃經點穴,老師巡回從旁指正,這樣,可以充分發揮教與學的積極性,鞏固課堂知識;或者劃分小組,老師在一個同學身上點劃,其他同學在一旁觀看,動腦筋思考,特別是對自己點不準確的腧穴,再經老師指點,會掌握得更牢。

三 重視臨床見、實習

學生對經絡、腧穴及操作方法初步掌握之后,通過見、實習,加強感性認識,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在學生中找典型病例,先做示范,再指導學生操作,這樣,不僅鞏固了課堂知識,而且對針灸適應的臨床病證有了初步的認識,為學習好常見病的針灸治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一學生失眠,在針刺神門、三陰交等穴后,該生夜晚睡眠非常好,他親自體驗了針感,證實了針灸治療失眠的效果,也掌握了這幾個穴位。用針灸為學生治病,使他們體驗了針感,觀察了針灸治療的效果,在老師幾次示范操作之后,同學們就可以用針灸治病了,這是見、實習的一種有效方式,當然,有條件的,可集中安排到醫院見、實習。

見、實習完畢,要求學生做好記錄,包括畫出經脈的體表循行,標出常用穴位的準確位置,并寫出心得體會等,從而引導學生系統重點的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這樣從課堂講授到學生之間在自身上點劃,相互點穴,老師示教,臨床見、實習,共有四次復習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聽、看、點、練的機會。通過記錄心得體會,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師生的感情,有利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

篇6

[關鍵詞] 基礎教學;地位;特定穴;針灸學

[中圖分類號] R24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8(a)-0140-03

針灸學基礎是針推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特定穴是腧穴總論中的重要內容,也是為今后腧穴各論的學習打基礎的重要依據[1]。因此,作為針推專業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以特定穴為中心,對其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安排。圍繞特定穴這一主題,抓住重點內容講深講透。不僅要講好其中的概念,而且應詳細講述特定穴的臨床應用,并從不同角度對十四經腧穴中具有特殊治療作用的特定穴進行歸納、分析、比較、總結,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盡快掌握所學知識。特定穴包括五腧穴、原穴、絡穴、郄穴、下合穴、八脈交會穴、募穴、俞穴、八會穴、交會穴十個內容,而每一類特定穴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和治療作用,臨床療效極為顯著。特定穴在整個經穴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大多數的特定穴是分布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還有一部分特定穴是分布在軀干部和全身[2]。本文僅根據特定穴的含義、作用和臨床應用簡要論述特定穴在基礎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1 四肢部的特定穴

1.1 五腧穴

五腧穴是個難點,其分布部位決定了它們的重要性,它們是分布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的井、滎、輸、經、合五個腧穴,結合臨床不僅能發揮近治作用,而且具有遠治作用,有些還有特殊作用。例如:足太陰脾經的“合穴”陰陵泉,不僅能治療局部病,即膝關節痛;而且能治療遠隔病,因陰陵泉為足太陰脾經的合穴,五行屬水,應于腎。所以本穴具有健脾益氣,利濕消腫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腹脹、暴泄、水腫、黃疸、小便不利等癥。由于腎虛精關不固而滑精,膀胱失約則失禁;或由于氣虛下陷,氣不攝精而滑泄,膀胱無力約束而遺尿。因足太陰經筋上循陰股,結于髀,聚于陰器,故又用于痛、婦人陰痛等癥的治療。現代臨床報道,針刺陰陵泉有調整膀胱張力的作用,松弛者使張力增強,擴張者可使之緊張;針刺陰陵泉可使不蠕動或蠕動很弱的降結腸及直腸的蠕動增強;針刺陰陵泉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也有一定影響。因此,陰陵泉在臨床中為治療水濕病的要穴。

1.2 原穴

原穴是指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又是人體原氣作用匯聚的部位,因臟腑病變往往反應于十二原。故原穴在臨床中既可診斷臟腑病,又能治療臟腑病[3]。如:取肺經的原穴太淵可治療由肺臟所反應出來的咳嗽、氣喘等;取肝經的原穴太沖可治療由肝臟所反應出來的口苦、脅痛、頭痛、眩暈、目赤腫痛、近視、面癱等。其機制為原穴是人體原氣作用所匯聚的部位,是五臟秉受水谷之氣而輸注于三百六十五骨節的氣化所在,是使臟腑表里之氣相通的穴位,所以,針刺原穴能夠通達三焦之氣,調節內臟功能,從而治療內臟疾病。現代臨床報道,針刺太淵穴對肺功能有明顯調節作用,說明太淵穴能改善肺通氣量,從而使肺呼吸機能增強;針刺太沖穴能改善眼部的微循環,增加眼部的血運;對高血壓頭痛有較好的降顱壓的作用;因此,臨床中每每用之皆獲良效。

1.3 絡穴、郄穴及八脈交會穴

絡穴是絡脈在本經別出部位的腧穴,絡穴與絡脈有著密切的聯系,絡脈在表里兩經之間起著紐帶作用,加強了經脈與經脈之間的相互聯系。因此,絡穴是絡脈、經脈彼此交通的樞紐,故取絡穴不僅可以治療本經病,也可治療與其相表里兩經經脈的病證[4]。如:取胃經的絡穴豐隆穴既可治療脾胃病,又可治療痰多、咳嗽、哮喘等痰證;因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聯絡于足太陰脾經,故取之可治療表里兩經的病證;因脾為生痰之源,根據“百病皆由痰作祟”的道理,故臨床中豐隆穴是治療痰證的最好腧穴。另外,還有肘膝關節以下的郄穴,臨床中主要治療臟腑的急性病癥,如:急性崩漏時取脾經的地機穴,急性心臟病時應取心經、心包經的陰郄、郄門等穴。還有上下相配的八脈交會穴,其中,公孫與內關,公孫穴通于沖脈在下,內關穴通于陰維脈部位在上,從奇經循行來看,沖脈和陰維脈都是沿著少腹循行上胸,故將兩穴合為一組,共同治療心、胸、胃三方面的病證。

2軀干部的特定穴

2.1募穴

募穴分布在胸腹部,臨床中多以治療腑病為主,例如:膀胱募穴中極穴,是膀胱經氣所匯聚之處,該穴居于臍下4寸,腹中線上,位于小腹部,內對應于膀胱,針后對膀胱具有雙向的調整作用,故取之既可治療癃閉,又可治療遺尿。中極穴歸屬于任脈經穴,任脈之循行起于中極之下,上毛際,循腹里,上關元;又系任脈與足三陰之交會穴,而三陰經循少腹,結于陰器,前陰又為宗筋所聚,足少陰腎經又藏精,主生殖,開竅于二陰,故取之可治療生殖系統的遺精、陽痿、疝氣等疾病;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且腎為先天之本,肝腎系于胞宮,中極穴內對應于胞宮,女子又以沖、任為本,沖脈為血海,任脈主胞胎,針后又能調節肝、脾、腎,故可治療因肝、脾、腎三臟虧虛,沖任失調而致的月經不調、帶下、痛經、崩漏、陰挺等婦科病。現代臨床報道:針刺中極穴對膀胱功能有雙向調整作用,可使緊張性膀胱松弛,也可使松弛性膀胱緊張;對垂體-性腺功能有影響,針后可使繼發性閉經患者突然出現激素撤退性出血;可引起血漿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發生變化,改善遲發排卵,在抗老保健方面有一定意義。

篇7

實驗針灸學是針灸學科新的分支和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實驗研究闡明針灸作用規律原理的。[1]《實驗針灸學》是針灸推拿專業的學生在掌握傳統中醫針灸知識,結合中醫基礎特色課程《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的知識搭建,系統學習《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和《神經病學》等公共課程的基礎上而開設的。實驗教學是《實驗針灸學》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為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開展以自主創新性實驗教學改革為先導的教學實踐。

一、明確教學大綱質量要求,探討自主創新性實驗教學思路

教學大綱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準則,《實驗針灸學》實驗教學改革應該遵循教學大綱質量要求,并根據不同教授對象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目前本教研室主要承擔針灸推拿專業五年制、全英班、專升本及中醫七年制針灸推拿方向等4個專業的教學任務。不同的醫學背景和學制決定了實驗針灸學實驗教學的多樣性及針對性。在不影響各班級整體培養目標的基礎上,以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展自主創新性實驗是完善教學大綱的原則。并且相應對教學設計、考核形式做出調整,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形成性評價教學體系。

傳統教學多以教師講授為中心,學生是被動學習,實驗內容多是按照理論教學相關章節內容再現的驗證性實驗。學生只是按部就班進行,缺乏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未能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科研素質的教學要求。開展自主創新性實驗是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有效手段。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完成本課程全部理論學習和熟悉基本實驗操作后,根據傳統針灸知識和現代科研技術,模擬科研課題要求,確定研究目標,撰寫科研標書,開展自主設計實驗。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考核重點是整個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實驗結果不再是評價的唯一標準。

二、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開展自主創新性實驗教學改革

1.實驗教學課時設置。目前《實驗針灸學》本科教學中總學時為48學時,安排28個實驗教學學時,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課時比例高于1∶1。自主創新性實驗安排在最后一次實驗教學,目的在于通過理論課的學習以及上一階段演示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操作后,學生對中醫針灸科研活動有了客觀的認識。同時,學生對實驗室條件、個人知識結構及實驗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認知后,在教師指導下更有利于自主創新型實驗的開展。本次自主創新型實驗改革以我校2012級中醫七年制針灸推拿方向專業的同學為試點,安排8個學時自主創新型實驗教學。經過前期準備后,其中2個學時是每個實驗小組依次向全班同學介紹實驗目的和設計思路,教師進行點評和修改。4個學時進行實驗操作,包括課后實驗小組分析記錄結果和完成實驗報告;另安排2個學時給每個實驗小組制作PPT,匯報實驗結果及體會,各實驗小組進行討論,教師進行點評,并結合整個自主創新性實驗過程進行評分。

2.自主創新性實驗設計總體原則。自主創新性實驗教學改革目的在于打破枯燥的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質量。要求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團體協作精神,跳離固有的框架大膽創新。創新并非是毫無依據的天馬行空,要求學生遵循科研設計原則,注重培養學生科研素養的嚴謹性。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和參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要有現實意義。另一方面,由于現代科研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實驗針灸學》研究手段多樣,所以實驗設計既要運用先進的實驗方法,同時也要結合實驗室的實際條件合理開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學生實驗設計的方向,實驗器材的選用以及實驗時間的控制,必要時反復修改實驗方案,體現自主創新型實驗的可行性和簡約性。

3.自主創新性實驗教學具體執行方式。(1)實驗設計。2012級中醫七年制針灸推拿方向共有學生65人,實驗改革教學中以5名學生分為一小組,共13組。每組組員共同討論決定研究內容后,分工合作開展實驗設計。每個小組必須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撰寫文獻綜述,為自主創新型實驗設計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在完成文獻綜述的基礎上,根據實驗室提供的儀器設備制定科學可行的實驗計劃。實驗計劃格式參照實驗指導手冊,包括題目、目的、原理、實驗對象、實驗器材、技術路線、觀測指標、注意事項及可行性報告。每個實驗小組必須上交文獻綜述,并派出代表在課堂上依次匯報實驗計劃,經教師評閱通過后方可正式開展實驗。(2)實驗操作。在實驗過程中,主要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由于有了驗證性實驗的鍛煉,學生已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特別是在建立動物模型和實驗儀器操作方面。因為實驗條件限制,實驗時間和實驗動物的數量并不能像正式科研實驗那么充裕,有些實驗小組之間進行對照研究,這就要求組與組之間要有默契的協作配合,在實驗設計的時候需要更高層次的統籌了。另外,每6個實驗小組配備一位老師和兩位實驗員進行協作,主要是起到隨時指導和輔助學生完成既定實驗計劃的作用,保證實驗能夠安全進行。(3)實驗匯報。在完成實驗操作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相關文獻分析實驗結果。尤其是對與預測不相符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總結,探討可能存在的問題。實驗討論部分主要從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實驗操作的嚴謹性等方面展開。各實驗小組依照實驗報告內容制作PPT,派一名同學在課堂上進行匯報,接受同學和老師的評閱和提問。各組同學匯報結束后,就匯報內容進行全班相互討論,總結經驗教訓。教師討論結果進行點評。并根據各組實驗總體完成情況,實驗設計的創新性、可行性、合理性以及答辯結果進行評分。評分標準提前向學生公布,著重考查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實驗操作能力,減低實驗結果在考核成績中的權重,所得分數,占期末總評成績的20%。

三、總結自主創新性實驗教學體會

1.開展時機。中醫七年制針灸推拿方向是我校培養新時期中醫針灸復合型人才的重點班級,而《實驗針灸學》是本專業的限選課,設置在第三學年的第二學期。此時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傳統針灸理論和實驗基礎,開展自主創新性實驗是具有可行性的。同時,結合七年制學生的整體培養目標,開展自主創新性實驗是具有必要性的。經過七年的培養,該專業的同學最終是獲得碩士學位。這就要求在《實驗針灸學》教學活動中完成從本科教育向研究生教育的自然過渡,這是由《實驗針灸學》的教學目的和學科特點所決定的。自主創新性實驗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充分了解研究問題當前發展趨勢的前提下,完成科研實驗設計,逐步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為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做好必要的準備。

2.培養能力。自主創新性實驗教學鍛煉了學生綜合能力。本科教學不應只是停留在傳統的理論教學,應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在日常學習中發現問題,迸發創新思維。在開展自主創新性實驗教學同時,也完善了考核制度。形成性評價有別于傳統教學的總結性評價,考核了學生在進行實驗設計、實驗實施及實驗匯報全過程的綜合能力,既體現了對熱點問題的觸覺,也提高了查閱文獻資料的能力;既結合了基礎理論知識,也加深了對學科前沿研究發展的認識;既熟悉了現代科研的先進技術,也加強了實驗操作能力。自主創新性實驗教學改革有利于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科研素質,實現培養復合型中醫人才的教學目標。

3.共享資源。自主創新性實驗教學要求是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學生在準備實驗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校各種儀器設備資源、多媒體資源、網絡資源和圖書館資源,甚至進行多課程結合或跨專業設計,達到資源共享、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另外,在實驗匯報交流中,各組學生通過討論學習,相互吸收專業信息和經驗教訓,也是資源共享的又一體現。

4.教學相長。自主創新性實驗教學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必然對指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負責指導學生進行資料搜集、方案設計,并把握創新性實驗的總體方向。在鼓勵學生勇于創新的同時,學生反饋的信息以及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就更高層次了,促使教師的能力水平不斷提高。而且,經師生交流討論的結果,也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活動和推動實驗改革的發展,為下一階段的工作提供依據。創新性實驗的教學目標不但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科研素養,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治學態度。教師要將此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樹立正確榜樣,引領學生進步。

篇8

關鍵詞:針灸學;實訓教學;新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1-0139-02

《針灸學》是中醫院校所有非針灸專業學生的基礎課,包含了針灸的基礎知識和針灸技能的操作,是一門介于基礎與臨床之間的橋梁課程。《針灸學》操作技能的實訓至關重要,操作技能的熟練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對針灸知識的掌握情況。我校《針灸學》已達湖南省級精品課程水平,本教研室已有多年針灸實驗訓練課經驗,并配以相應的實訓考試,形成了一套較完善的授課——考核體系。筆者從事《針灸學》教學近5年,現就新教師在進行針灸實訓教學中發現的問題總結如下。

一、心理狀態不穩定

新教師由于剛剛走上教學崗位,受人際關系轉變和工作壓力的影響,心理狀態往往處于波動狀態。實訓課不同于理論課,由于大部分的時間是學生自己動手,因此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在課堂掌控上也有一定難度。在和學生交流時,新教師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帶個人喜惡區別對待學生,對重復講授的內容感到厭煩等。因此對于教師來說,良好的心境和情緒是必不可少的。解決方法:新教師要盡快地熟悉和適應新環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為自己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工作環境。常常進行自我心理調整和反省,熱愛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熱愛自己的學生,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足夠的耐心,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做好教學工作。

二、缺乏教學思路

新教師由于剛經歷由學生向教師身份的轉變,往往缺少獨特的教學思路,在教學過程中容易陷入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模式。教學思路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思路固然能培養出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但是這樣的學生往往成為別人眼中的“書呆子”,學到的知識都是死記硬背來的,老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做,不會舉一反三,沒有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思想。如毫針的進針手法實訓中,每個老師的操作手法都不一樣,不能強求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手法操作,也許這種手法并不適合學生,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最多是老師的翻版,因此,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解決方法:教學思路向“老師教學生學”轉變。教師首先要深化自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注意發掘學生自身的特點,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手法,啟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三、照搬前人經驗

跟老教師隨堂聽課是新教師在上崗前必須經歷的階段。老教師擁有獨特的教學風格及豐富的臨床和教學經驗,講授時往往能脫口而出,侃侃而談。隨堂聽課可以提高新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可以說是一條提高教學質量的捷徑。但是新教師容易由此產生依賴思想,認為我照著老教師的內容一字不落地講就可以了,甚至還有連教學風格都照搬的現象。這樣一來,新教師就完全成了老教師的翻版,沒有自己的思路和思想,萬一學生上課提問,新教師恐怕會啞口無言。解決方法:認真聽課,做好筆記,對于實驗涉及到的理論知識要領悟吃透,充分準備講稿。綜合分析老教師們授課的特點,取人之長,在講稿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多向老教師請教,多試教。尋找適合自己的授課風格和特點,突出個性。

四、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師講授時間長于學生操作時間

一般2個學時的實訓課,老教師只講授20~30分鐘,而新教師要講授整整1學時,將書本上的內容全部提到,即使強調了重點,但在講授過程中泛泛而談,沒有體現出重點和難點。只留下1學時給學生自行操作,導致學生沒有充分的課堂練習時間。對技能的每個細節講得面面俱到,學生只是機械地模仿,這樣只會削減學生對技能操作的想象力和預見力,影響課堂教學效果。解決方法:合理分配時間,在教學預案中列出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表,避免虎頭蛇尾的課堂結構,避免把教學活動分割成太多節點。充分思考教材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把握教材的邏輯結構。

五、不善于在教學中發現問題

教學時完全教學,對班上學生整體操作水平不了解,到考試時才注意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尤其在毫針進針手法的操作上,學生往往難以把握操作的要領,只是一味模仿老師的手法,甚至一直運用錯誤的手法。如果教師無法及早發現,不僅造成學生學習的失誤,還會挫敗學生的信心,削減繼續學習的興趣。解決方法:每節課在學生動手操作時要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可采取課堂手法比賽,提高學生興趣,選拔手法好的同學多演示,培養同學間互幫互助的和諧關系。

六、對學生有求必應

初學者在針灸操作時往往因為害怕而不敢下手,因此針刺也特別慢且痛。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要求教師扎針,對同學相當不信任。在實訓初期,教師可以適當給學生扎針,一是示范作用,讓他們體會針感,二是幫他們消除恐懼感。但是隨著實訓課的進一步開展,教師應以指導為主,不宜代替學生完成操作步驟。解決方法: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手法,在教師指導下,鼓勵學生逐步開始自己動手治病。培養學生的勇敢和自信,以及學生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團隊精神。開展義診活動,鼓勵學生實踐,增強學習興趣。

七、學生不同,內容相同,深度不夠

我校有七年制本碩連讀、五年制本科和五年制三本等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新教師難以在授課內容中體現出層次的差別,存在授課內容雷同、在不同的課堂簡單重復的問題,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新教師備課內容主要以書本知識為藍本,加上隨堂聽課筆記及查閱相應文獻資料,內容很多,但是深度不夠,容易出現“把大學生當小學生教”的情況。解決方法: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準備不同的講稿及不同深度的課件。本碩連讀學生可以在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適當介紹古典針法等內容,可制作PPT、FLASH課件等教學形式多加演示,開拓他們的眼界。五年制三本學生則以掌握基本技能為重點。

通過5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了不少自身存在的問題,有些由于受教學年限和經驗的限制,有待在今后的教育活動中改進,有些則完全可以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因此,新教師首先要做到對自己嚴格要求,除了掌握書本內容之外,還要不斷吸收新知識,提高自身的理論認知水平。在師德教育上也不能放松,要做學生熱愛的老師,真正關心愛護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滿足學生理解和求知的需要,盡自己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只有認真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

參考文獻:

[1]常小榮,嚴潔,張泓,楊茜蕓,王超,歐陽亮.《針灸學》精品課程研究與實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7(4):73-75.

[2]牛艷.新教師如何較好地開展實驗課教學[J].華章,2007,(8):154.

[3]金燕娜.對新教師課堂調控的幾點建議[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8,(8):31-32.

[4]胡惠媛,朱虹.高校新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方法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08,(18):199.

[5]常小榮,張泓,楊茜蕓,王超,周國平,歐陽亮.《針灸學》多媒體課件的研制與應用[J].中華醫學研究雜志,2005,5(12):1315-1316.

[6]常小榮,張泓,楊茜蕓,王超,歐陽亮.利用FLASH動畫突破針灸學教學難點的研究[J].2005,4(11):1218-1219.

[7]楊茜蕓.計算機輔助教學在針灸學教學中的應用和體會[J].湖南中醫藥導報,2003,9(3):87-88.

篇9

基于循證醫學證據評價體系對針灸醫學的啟示,根據針灸學科的發展現狀和特點以及證據來源范圍,本研究確定的針灸研究證據范疇主要包括:現代研究證據、古籍載錄證據、專家經驗證據,其中現代研究證據又包括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非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個案報道。下面對各類研究證據的特點和納入理由作簡要闡述。

1.1古籍載錄證據流傳至今的針灸古代醫籍是歷代針灸臨床經驗的積累,不僅涵蓋了針灸安全有效的成功經驗、針灸的適應癥、禁忌癥和注意事項等有價值的信息,并經過幾千年臨床實踐反復證實了其真實性、可靠性和適用性。因此,古代醫籍載錄的相關針灸防治疾病證據是針灸臨床決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證據之一,本研究納入的古籍載錄證據涵蓋清代以前所有針灸治療類文獻,從內容形式上說主要包括以疾病為綱的針灸處方文獻和針灸醫案。

1.2專家經驗證據經驗類文獻對于臨床醫學來講往往是最直接的體驗記錄,是臨床實踐與醫學理論相結合、突破和創新的結果,具有較高的理論概括和實踐指導意義。因此針灸專家經驗總結也是針灸臨床決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證據之一。本研究納入的專家經驗總結主要為1919年以后國內針灸專家的臨床經驗類文獻,按照專家資質分為針灸名老中醫專家經驗和一般針灸專家經驗。

1.3現代臨床研究證據近現代臨床研究文獻是針灸臨床研究證據的主要來源。針灸學的特點之一是辨證施治,強調個體化治療,并且療法豐富,因此采用統一、標準化治療方案的針灸臨床隨機對照試驗并不足以代表針灸臨床研究的全貌。因此,本研究除了納入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還納入非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個案報道,沒有納入系統評價或Meta分析。

(1)隨機對照試驗: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是被認為是評價醫學干預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研究設計,證據的論證強度和科學性最佳[4]。本研究將RCT作為針灸研究證據之一,但對于針灸RCT的評價既要考慮試驗設計完成質量,又需考慮到針灸臨床實際。

(2)非隨機對照研究:目前,非隨機的臨床對照研究(Clinicalcontroltrial,CCT),仍在中醫藥、針灸領域中占據多數地位[5]。這類研究雖未采用隨機方法,但采用對照組進行比較,故非隨機臨床對照研究仍能給針灸臨床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或線索。因此,非隨機臨床對照研究為本研究針灸研究證據納入來源之一。

(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Caseseriestri-al)的價值在于可用于觀察臨床對照試驗排除的患病人群,可以充分施展針灸辨證論治特點,且費用低廉,而且在國內發表現代臨床研究文獻中,病例系列研究最多,故本研究也將其納入針灸研究證據的范疇。

(4)個案:個案(Singlecasestudy),也稱單個病例報告。針灸個案往往靈活多變地記錄針灸療效卓著的治療方案或完整的治療變化過程,是最能體現中醫辨證論治、針灸療法復雜干預特點的文獻形式,對于針灸臨床實踐具有一定價值。因此個案也是針灸研究證據的納入范疇。需要補充說明的是,系統評價或Meta分析是循證醫學提倡的最佳證據之一,但針灸治療方案隨辨證論治靈活多變,強調臨床研究的“同質性”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不足以一一對比分析,難以顧及針灸辨證論治、復雜干預的核心特點,故本研究沒有將其納入臨床決策分析的研究證據范疇。

2針灸臨床研究證據質量評價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在《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面癱》制定過程中形成的針灸研究證據評價方法和標準基礎上,借鑒已有中醫領域的證據評價方法和標準[6-7]進行補充和完善,初步建立各類針灸研究證據質量評分標準和分級標準。

2.1古籍載錄證據的質量評價方法古代醫籍中的證據是論述性的,是臨床經驗記載或具體醫療過程的描述,故此,本研究主要考慮醫籍質量、醫家資質、記載形式(醫案、論述)、證據應用強度、內容完備程度等因素,初步建立古籍載錄證據的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1)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5分者,且須符合前3條中1條以上,其中符合第2條者為經典著作文獻,符合第3條者為歷代沿用的古代證據。中質量文獻:得分≥4分者,且須符合前4條中2條以上(含2條)。低質量文獻:得分﹤4分者。(2)評價指標說明:珍籍:本研究指王雪苔教授主編的大型叢書《針灸古典聚珍》中的收錄67種針灸醫籍。古代針灸經典著作:采用專家咨詢法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法,本研究初步確定的古代針灸經典著作指《素問》、《靈樞》、《難經》、《甲乙經》。古代針灸名醫:依據中醫文獻學、醫學史及針灸發展史[8-9],用專家咨詢法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初步確定的古代針灸名醫有33位,包括:黃帝、扁鵲、華佗、涪翁、郭玉、曹翕、呂廣、皇甫謐、王叔和、徐秋夫、徐文伯、葛洪、甄權、楊上善、孫思邈、王燾、王惟一、王執中、何若愚、閻明廣、竇漢卿、王國瑞、滑壽、徐鳳、凌云、高武、汪機、馬蒔、楊繼洲、李時珍、吳崑、張景岳、李學川。記載為歷代沿用:指該治療方案在歷代專著中重復應用。

2.2專家經驗證據的質量評價方法專家經驗總結一般由專家自己或他人概況歸納而成,來源范圍包括專家經驗代表性專著和期刊論文。本研究一方面結合疾病的診治特點制定納入排除標準,一方面依據專家范疇界定、作者、載體形式及經驗總結可靠性等因素,初步制定專家經驗證據的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1)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5分者,且須符合前3條中1條以上。中質量文獻:得分≥4分者,且須符合前4條中2條以上(含2條)。低質量文獻:得分﹤4分者。(2)評價指標說明:針灸領域名老中醫專家的界定:在時間范圍上界定為民國至今的近現代針灸名老中醫;進而依據文獻學、醫學史及針灸發展過程[8-9],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集成工作指導老師名單,經過專家咨詢、討論和總結,初步確定近現代針灸名老中醫范圍,他們的代表性著作以及由他人完成的經驗總結為證據來源。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學圖書館編制的第一版至第五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為依據進行界定。

2.3現代針灸研究證據的質量評價方法(1)隨機對照試驗:本研究基于CONSORT聲明[10]、Jadad評分量表[11],結合針灸臨床實際及文獻特點對干預措施的質量控制標準、療效指標、文獻載體指標等進行補充,初步制定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的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11分者,且前3條得分≥3分,第4~11條符合5條以上。中質量文獻:得分≥10分者,且前3條得分≥2分,第4~11條符合3條以上;或者得分≥8分者,且前3條得分≥2分,且必須符合第4~11條符合5條以上。低質量文獻:得分﹤8分,且前3條得分≤1分;或觀察對象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2)非隨機對照試驗:本研究在RCT評價基礎上,根據非隨機的臨床對照試驗研究特點,初步制定該類證據的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8分,且前8條標準必須符合5條(含5條)以上。中質量文獻:得分≥8分,但前8條評價標準符合5條以下。低質量文獻:觀察對象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或得分﹤8分。(3)序列研究質量評價方法:本研究在RCT評價基礎上,根據病例序列研究特點制定該類證據的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具體見表5。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8分,且前8條標準必須符合5條(含5條)以上。中質量文獻:得分≥8分,但前8條評價標準僅符合5條以下。低質量文獻:觀察對象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或得分﹤8分。(4)個案:針灸個案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的制定考慮了載體形式、作者資質、病人診療信息完整性、治療措施、療效等因素,具體見表6。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5分者,且須符合第4、7條。低質量文獻:得分﹤5分,或得分≥5分者,未符合第4、7條標準。

3針灸臨床研究證據強度及推薦等級標準的形成

本研究遵循循證醫學的原則和方法,結合針灸學科特點,通過專家會議討論、問卷咨詢等方式初步制定了針灸循證決策的研究證據強度及推薦等級標準,證據質量與推薦強度的等級一一對應,即高質量證據推薦強度也高。

4結論

遵循最佳研究證據是實踐循證醫學的關鍵環節,而證據的評價是保證其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將循證醫學理念和方法與針灸學臨床實踐原理與現有文獻特點有機融合,初步建立了符合針灸自身特點的針灸臨床研究證據評價體系,該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4.1參考循證醫學證據評價方法結合針灸自身特點

循證醫學以客觀、真實證據作為臨床決策的可靠來源,其理念、思路和方法值得針灸醫學深入研究和借鑒。針灸臨床文獻中同樣也存在著大量應用于針灸臨床決策的文獻,故此本研究以從文獻中挖掘真實、有效的治療方案為目的,參考循證醫學證據評價方法并結合針灸學科自身特點,建立應用于針灸臨床循證決策的證據評價體系。該體系既包括RCT、CCT、病例序列等研究證據的評價方法,同時強調名老專家經驗證據和古籍載錄證據的地位和作用,強調反映針灸臨床實際特點的證據如個案在評價體系中的作用,能基本體現針灸臨床實踐的規律和特色。

4.2以針灸臨床決策為目的最大可能納入研究證據

針灸臨床研究證據評價體系是應用現代循證醫學理念方法研究針灸臨床決策的方法學探索,它跨越兩個不同醫學體系,但歸根結底還是以針灸理論及其實踐為根本的,因此該體系必須兼顧針灸臨床個體化、經驗性等特色。隨機、對照、盲法固然是臨床可靠性評價的最好方法,但中西醫學兩種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導致應用這些方法到針灸臨床實際中尚有很多不適用性。針灸臨床文獻包含有RCT、CCT、病例系列研究、專家經驗、個案報道、古籍載錄證據等多種類型,各類型文獻之間既有方法學可靠性上的強弱,也有針灸臨床可適用性的高低,還有完成質量優劣以及針灸數千年傳承的習慣等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本證據等級體系以目前針灸臨床證據水平現狀為基礎,調和多因素對證據水平的評價影響,最大可能的納入各類有價值證據。

4.3多角度考慮影響證據質量的因素

篇10

1.1中醫針灸辨證針灸學診療已經形成了兩種發展趨勢。一種是傳統針灸,另一種是現代針灸[3]。傳統針灸即以經絡臟腑學說為理論核心的體系,是中醫傳統醫學的一部分具有獨特的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種/內病外治0的醫術,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手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確定病變屬于哪一經脈,哪一臟腑,辨明它是屬于表里、寒熱、虛實中那一類型,做出診斷。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于相對平衡,使臟腑功能趨于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現代針灸則是指近年有關現代化研究的成果所構成的理論體系,也就是以神經學說、神經-內分泌網絡學說和神經-免疫網絡學說為理論核心的體系。現代針灸采用現代科學理論,運用現代醫學影像學、內鏡檢查、實驗室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甚至基因檢查等先進技術,從器官水平、細胞水平、亞細胞水平、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等微觀層次上辨別證候,從而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一定客觀依據的辨證方法。微觀辨證的檢測手段是中醫傳統的辨證論治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的產物,現代科學的發展勢必會對微觀辨證的產生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準確而客觀的評估,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同行所接受,其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1.2中醫針灸療效觀察評價臨床治療效果可分三個層面。(1)憑借主觀意識的診斷,這里面也包括患者自我的感知。傳統中醫由于受診斷條件的限制,在評價疾病的時候主要是限于這樣一個層面。(2)體征,主要包括醫生看到的臨床診相。體征的變化比主觀的診斷要客觀一些,重復性也更強一些。(3)現代的檢驗檢查指標,如臨床實驗室免疫、生化檢驗指標,客觀性強,重復性好。比如病毒性肝炎及由乙肝、丙肝和過度飲酒引起的肝纖維化患者,經過一定時期的中醫針灸治療后肝臟功能會明顯改善,此時檢驗指標肝臟血清酶譜、蛋白質代謝及肝功能的改變是中醫針灸發揮明顯療效的客觀證據;在代謝綜合征的治療中,經過一定時間的中醫針灸治療,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水平明顯下降,能客觀的反應中醫針灸臨床治療的效果。

1.3中醫針灸/治未病0/治未病0是中醫重要的治療理念。治未病的關鍵前提在于在發病之前能夠甄別出有潛在發病危險的人群。在疾病輕淺的時候能夠發現其惡化的端倪;在病情尚較單純時能夠預見其發展演變的軌跡。這樣才能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中醫藥及針灸預防性干預措施。傳統中醫是以癥狀和體征為診斷依據的,但多數疾病出現癥狀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而這些疾病大多在出現癥狀和體征之前就已發生了生理學指標的改變。檢驗醫學可以檢測到這些客觀指標的變化情況,恰當確定需要采取預防性干預措施的人群或患者,為中醫針灸治療發揮作用提供更大的空間。

2檢驗醫學在中醫針灸治療中應用的意義

傳統的針灸治療形成于兩千多年前的中醫學理論體系,與其說是自然科學,不如說是自然認識與人文認識的混合體,二者的混雜與膠著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傳統針灸學理論體系。傳統針灸臨床治療中仍然堅持以個人經驗為主,依靠高年資醫生和權威醫生的教導以及古籍書中的記載為診斷治療疾病的依據,簡而言之仍未脫離經驗醫學。針灸技術的應用仍然停留在依靠傳統經驗和個人技巧的初級階段。眾多臨床醫生各成一家,各執一詞,喜好打造個人特色,對個人認為的秘驗嚴格保守或只傳承于師徒之間。相互排斥不同意見,拘泥于古籍而缺少科學的臨床治療方法。長期以來造成傳統針灸學理論體系的萎縮和生存空間的縮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強有力的科學實證。

而現代針灸的發展,對其治病的臨床療效進行了系統觀察,并對經絡理論、針刺鎮痛的機制、穴位特異性、刺法灸法的高效功能等,結合現代生理學、解剖學、組織學、生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以及聲、光、電、磁等邊緣學科中的新技術進行了實驗研究。臨床實踐證實了針灸對內、外、婦、兒、骨傷、五官等科多種病證的治療均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