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醫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06:58: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針灸醫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內經》認為大小便的病變與腎的關系密切。而《針灸甲乙經·卷之九·三焦約內閉發不得大小便第十》則云:“三焦約,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又有《針灸甲乙經·卷之八·五臟六腑脹第三》論述:“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于食,大便難。”以及《針灸甲乙經·卷之九·脾胃大腸受病發腹脹滿場中鳴短氣第七》論述:“飲食不下,鬲塞不通,邪在胃脘。”可見《針灸甲乙經》認為其與胃及三焦的關系更為密切。因此,治療便秘,應從治療胃及三焦的功能開始。正常的飲食,是保護胃腸的重要途徑,是保持正常排便的重要因素,從而保持身體健康,達到長壽的理想境界。
2針灸醫學《針灸甲乙經》對便秘病因的認識
宋代《圣濟總錄·卷第九十七·大便干澀》將便秘按病因分類,分為五種證型,并將各種證型出現的癥狀進行詳細描述。而《針灸甲乙經·卷之六·逆順病本末方宜形志大論第二》則有“曰:便病奈何?曰:中熱消癉則便寒,寒中之屬則便熱。胃中熱則消谷,令人懸心善饑,臍以上皮熱。腸中熱,則出黃如糜色,臍以下皮寒。胃中寒則脹。腸中寒則腸鳴飧泄。胃中寒,腸中熱,則脹且泄。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饑,少腹痛脹。”因此,《針灸甲乙經》認為便秘主要與胃腸的寒熱虛實有關,與《圣濟總錄》有相似的認識,可指導我們在治療時對補瀉手法的選擇。
3針灸醫學《針灸甲乙經》中治療便秘的治則與穴位
3.1《針灸甲乙經》治療便秘的總則《針灸甲乙經·卷之九·脾胃大腸受病發腹脹滿腸中鳴短氣第七》曰:“腹中不便,取三里,盛則瀉之,虛則補之。”這也符合了中醫治療的原則“實則補其母,虛則瀉其子”。在選用時,我們可以結合對便秘病因的認識,對選穴及手法進行調整,以達到治療效果。
3.1.1循經取穴《針灸甲乙經·卷之九·三焦約內閉發不得大小便第十》曰:“內閉不得溲,刺足少陰、太陽與骶上以長針。氣逆取其太陰。厥甚,取少陰、陽明動者之經。”《景岳全書·秘結》[5]亦云:“陽結者邪有余,宜攻宜瀉者也;陰結者正不足宜補宜滋者也。知斯二者即知秘結之綱領矣。”循經取穴主要是根據其病因,選取相應經絡上的穴位,以達到去除病因,解決病痛。
3.1.2常用穴位《針灸甲乙經·卷之九·三焦約內閉發不得大小便第十》曰:“三焦約,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大便難,中渚及太白主之。大便難,大鐘主之。”以上則是根據病癥,選取治療便秘的常用穴位,即對癥取穴。
3.2《針灸甲乙經》對便秘的辨證取穴《針灸甲乙經》中,便秘多次作為其他疾病引發的常見病出現。因此,我們在治療便秘時,不能僅根據便秘的癥狀,而應該從便秘的病因入手,就如現代醫學把便秘分為功能性便秘與器質性便秘,并專門提出了老年性便秘,產后便秘這兩種常見便秘。而中醫將其病因歸納為四點,分別為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年老體虛,感受外邪。并將其分為實秘和虛秘,實秘分為熱秘、氣秘、冷秘,虛秘分為氣虛秘、血虛秘、陰虛秘、陽虛秘。這樣詳細的分類,為我們治療便秘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3.2.1循經取穴《針灸甲乙經》治療便秘是根據不同的病因選取經絡,主要有四條: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手少陽三焦經。如文中提到:“厥氣走喉而不言,手足微滿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陰。厥而腹膨膨,多寒氣,腹中(音最,《九墟》作榮),便溲難,取足太陰。”前面曾提到《針灸甲乙經》認為便秘和脾胃及三焦的關系是最為密切的,所以治療便秘主要取足太陰脾經和手少陽三焦經上的穴位。調理脾胃,通調三焦,便可預防及治愈便秘。
3.2.2常用穴位經初步統計,《針灸甲乙經》共提出20個治療便秘的相關穴位。現歸納如下:飛揚、承山、石關、京門、承筋、太白、太沖、中脘、意舍、肓俞、陽綱、商丘、漏谷、大鐘、昆侖、涌泉、太溪、水道、中渚、委陽。其中四個穴位出現2次,分別是:太白、太沖、大鐘、水道。以上穴位全部分布于身體軀干,主要是下肢部。每個穴位的提出均有具體病癥解釋,如其云:“大腸寒中,大便干,腹中切痛,肓俞主之。”可見,我們在治療便秘時,可以通過選取主穴加上根據各種病因選取的穴位,配合臟腑調理的循經取穴,以達到最好的效果。通過運用現代檢索方法,對《針灸甲乙經》論述便秘的條目進行檢索、統計和分析,結果發現《針灸甲乙經》治療便秘的穴位主要分布在足太陽膀胱經(7個),足少陰腎經(5個),足太陰脾經(3個)。而手少陽三焦經僅出現一個穴位———中渚。筆者認為,《針灸甲乙經》的治療主要是針對便秘的病因進行分析治療,根據“治病求本”的原則,探尋疾病的內外因,結合分析,歸納出以上的穴位。綜上所述,便秘主要與三焦的關系密切,但在由其他疾病引起便秘癥狀出現時,卻主要是選取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的穴位為主。治療便秘的首選穴,如手少陽三焦經之中渚穴。此外,水道、太溪、中脘等也廣泛應用。值得指出的是:在便秘的治療中,《針灸甲乙經》在選用四肢腧穴時,大部分選用的是特定穴,但具體治療方法仍欠缺。筆者認為,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①《針灸甲乙經》所處的時代便秘仍沒有引起人們的充分重視,治療便秘的相關篇章較少。②皇甫謐本人對便秘還是有一定的認識,并在診斷疾病是充分考慮了該病,所以雖然專篇論述較少,但在其他篇章中多處出現,使其對便秘的認識更加全面。
篇2
[主題詞] 度量衡
AdvocateCorrectApplicationofOfficialMeasures
QiShulan,LiuWeihong(Institut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ChinaAcademyofTCM,Beijing100700,China)
[Abstract]
Introducethesignificanceofcorrectapplicationofofficialmeasures,
writingrulesandexpressionwaysofcommonofficialmeasures,
listmixedapplicationandcommonly-seenerrorsofmedicine-relatedcommonofficialm
easuresandnon-officialmeasures,andindicatecorrectwaysofexpression.
[Keywords] WeightsandMeasures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不同國家。地區間的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中醫藥學將為世界各國人民服務。因此,正確使用法定計量單位及其表達方式是非常必要的。眾所周知,中醫理論中還沿用著一些不規范的計量單位名稱,某些計量單位的名稱。符號。寫法在醫學論文中表達混亂。由于這些量和單位表達的失誤不僅影響論文的質量,降低可信度,甚至會引起誤導,造成醫療事故。因此,在醫學論文中規范計量單位的使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84年2月27日了《關于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1984年6月1日文化部出版局。國家計量局聯合發出了"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的聯合通知"。其中規定從1986年起,新出版的科技書刊(除古籍),一律采用法定計量單位;屬于個別科學技術領域的書刊,因特殊需要,可使用某些非法定計量單位,但必須與有關國際組織規定名稱。符號相一致,與法定計量單位的原則不矛盾。為此,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GB3100-86)并于1993年進行了修訂。
根據國家標準(GB3100-93),正確使用法定計量單位首先應了解(1)國際單位制(SI)的基本單位,(2)SI的輔助單位,(3)SI中具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4)國家選定的非SI單位,(5)用于構成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的詞頭。這些在《現代漢語詞典》《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等工具書中已有詳細介紹,在此無庸贅述。本文僅就中醫針灸論文中經常出現的量及其單位的規范用法介紹如下,并分析其中常見的錯誤。
1 常用法定計量單位的標準書寫規則
法定計量單位的表達包括4個部分:量的名稱,量的符號,單位名稱,單位符號。例如,時間是量的名稱,t是時間這個量的符號(t必須小寫,斜體),秒是時間的SI單位名稱,s是單位符號(s必須小寫,正體)。量的符號一般均用斜體,其大寫。小寫有嚴格的規定,如果寫錯則含意不同。如小寫t是時間,而大寫T是周期。單位符號一般由SI基本單位符號和詞頭構成,詞頭表示與SI的倍數關系。在數值表達中,適當地選用詞頭,使數值處于實用范圍內。國家規定數值的表達范圍是0.1~1000之間,如0.00394m,應該寫成3.94mm,其中前一個m是詞頭,表示10-3;1401Pa,應該寫成1.401kPa,其中的k為詞頭,表示103。量的名稱符號用錯的現象較少,表達不規范大多表現在單位名稱及其符號。法定計量單位名稱及其符號的主要書寫原則是:
(1)法定單位和詞頭的符號,不論拉丁字母或希臘字母,一律用正體,不附省略點,且無復數形式,如長度單位米,用m。
(2)單位符號的字母一般用小寫體,如毫米汞柱,用mmHg;若單位名稱來源于人名,則其符號的第一個字母用大寫體,如壓力,用Pa,但是升的單位符號L除外。
(3)不得使用重疊的詞頭,如μm的10-3倍,應該用nm,而不能用mμm;μm的10-12倍用am,而不能用μμm。
(4)詞頭與單位符號之間不加任何符號,也不能有空隙,如:毫米mm正確,而m?m和mm均錯誤。
(5)相乘的組合單位符號只在第一個單位用詞頭。如kN?m(千牛頓?米)正確,而N?km(牛頓?公里)是錯誤的。
(6)相除的組合單位符號,只在分子用詞頭,如kJ/mol正確,J/mmol錯誤。注意:kg為質量單位,k此時不作為詞頭對待,如ml/kg正確。
(7)詞頭m與長度單位可能混淆時,加用圓點或斜線予以區分,如:米每秒,用m/s或m?s-1均可,而不能用ms-1表示,以免誤解為"每毫秒"。(8)在用斜線表示相除時,單位符號的分子和分母都與斜線處于同一行內,當分母中包含兩個以上單位符號時,整個分母一般應加圓括號,如mg/(kg?d);另外,斜線不得多于一條,如mg/kg/d應該寫成每天mg/kg或mg?kg-1?d-1或mg/(kg?d);斜線也不能與-1同時出現在一個組合單位中。如:mg?kg-1/d,應該寫成:每天mg/kg或mg?kg-1?d-1或mg/(kg?d)。
2 與醫學有關的常用法定計量單位及已經棄用單位的表達形式(詳見表1)
需要注意的是:(1)在血液檢查中,要求一律以升(大寫L)為分母,如:紅細胞數4.3×106/mm3則應改為4.3×1012/L,血小板(100~300)×103/mm3,應改為(100~300)×109/L。(2)酶活性單位,國際單位用IU[1IU為1分鐘轉化1個微摩爾(克分子)的反應物]表示。由于過去有關酶活性的單位很多,同一種酶還因方法不同而采用不同單位表示,目前很難統一。因此,對于不明確是否是國際單位者,不必要求換算,可暫用原來的單位,只把分母變換成升(L)表示即可,如: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正常含量舊制單位為26.1~56.7u/ml,應改為法定單位為26.1~56.7ku/L。另外,血壓的單位目前仍可用毫米汞柱(mmHg)表示,若用千帕(kPa)表示,也應注明毫米汞柱的相應單位數值。
3 中醫針灸論文中常見的計量單位錯誤及正確的表示方法舉例
(1)使用已棄用的計量單位:尺。公尺。寸(同身寸除外)。公分。斤。兩。錢。cc。克分子。克當量(Eq)等。
如:a)"采用28號。2~2.5寸毫針,直刺手三里穴(曲池下2寸)1.5~2寸深。"句中針的長度及針刺的深度,用的是棄用單位,均應改用cm或mm表示。而曲池下2寸,此2寸屬于同身寸(屬于針灸的取穴方法之一),不必換算成法定計量單位。
b)"中藥方劑:當歸4錢。黨參5錢。黃芪1兩。"句中錢。兩為棄用單位,應改為:當歸12g。黨參15g。黃芪30g。[1中藥錢=3g(尾不計)]
c)"用5cc注射器抽取4cc注射液。"句中cc為棄用單位,應改為ml。
d)"腎小管葡萄糖最大吸收量,男性為300~450mg/min,女性為250~350mg/min。"國際單位制的時間基本單位是s,所以應將文中分母的min改為s,即男性為5.0~7.5mg/s,女性為4.2~5.8mg/s。
e)"血液中鈣總量成人4.2~5.1mEq/L。"mEq是已棄用的計量單位,應改為2.10~2.55mmol/L。
f)"血氣分析二氧化碳結合力,兒童40~60vol%,成人50~70vol%",vol%為棄用單位,應改為兒童18~27mmol/L,成人22~33mmol/L。
(2)在血液檢查中仍用dl。mm3。ml為分母單位。
如:a)"實驗室檢查:白細胞13000/mm3,中性粒細胞80%,淋巴細胞18%,嗜酸性粒細胞2%。"句中計量單位全部采用的舊式表示法,按法定計量單位應改為白細胞13×109/L,中性粒細胞0.80,淋巴細胞0.18,嗜酸性粒細胞0.02。
b)"血清中鋅的含量50~150μg/dl,血紅細胞中鋅的含量1200~1300μg/dl。"按法定計量單位表示應改為血清中含鋅7.7~23.0μmol/L;紅細胞中含鋅183.6~198.9μmol/L。
(3)字母的大小寫錯誤
如:"抽取柴胡注射液2ML肌注","ML"應為"ml","ml"表示毫升,"ML"容易誤解為M(兆106)和L(升),詞頭M為106,詞頭m為10-3,兩者相差1000000000倍。
(4)將計量單位的字母符號隨意拆開
如:"39例患者均有轉移性右下腹痛,惡心,嘔吐,發熱,體溫38.5°~39℃。"文中體溫的計量單位拆開了,應該寫成38.5~39℃。
(5)隨意省略
如:"刻診腹肌緊張,右下腹壓痛。反跳痛,體溫38.9度。"體溫的法定計量單位是攝氏度(℃),應該寫作"38.9攝氏度"或"38.9℃",省去"攝氏"而只用"度"或寫成"攝氏38.9度"均不正確。
(6)重疊使用
如"直腿抬高試驗30°度",錯誤在于重復使用了計量單位,應該寫成30°或30度。
(7)體積的表示法錯誤
如:a)"B超下示右側乳腺腫塊3×3×4cm大小",應改為3cm×3cm×4cm大小。
b)"B超下示左側卵巢腫物3×4×4cm3大小",應改為3cm×4cm×4cm大小。
(8)表示角度的"°""′""″"使用錯誤
如:a)"胃下垂Ⅱ°",應改為胃下垂Ⅱ度。b)"實驗室檢查:出血時間2′,凝血時間4′。"句中"′"應改為出血時間2min,凝血時間4min。
"°""′""″"為平面角的單位符號,不能表示程度。等級和時間的分。秒。
(9)百分數的表示錯誤
如:"針藥結合治療膽結石,與單純藥物治療比較,有效率提高了20~30%",應該寫20%~30%。
4 結語
以上概要的介紹了與中醫針灸有關的常用法定計量單位及其規范的表達方法。隨著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的日益結合,許多生物醫學領域的名詞術語及其單位逐漸出現在中醫論文中,這就需要我們的論文作者熟悉這些新知識,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不要人云亦云,不知其所以然,一方面可避免出現上述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錯誤,另一方面提高了論文的科學性,體現了作者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為避免排版錯誤,在論文完成后要投稿時,一定要標出文章中各種符號的大寫。小寫,正體。斜體,是英文字母。還是希臘字母或者是其他語種文字。
篇3
[關鍵詞]雙語教學 針灸學專業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H319;R24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2-0233-02
雙語教學在《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中的含義是“應用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知識性科目”。也就是將兩種語言同時作為學科教學媒介,進行非語言類學科的教學。[1]這對意在走向世界的針灸人來說何等不是件好事,但在教學中確確實實地反映出存在的問題,也給針灸專業的傳授帶來很大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將對雙語教學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學生也將受益匪淺。
教育部2001年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要求生物醫學等專業3年內外語教學課程要達到所開課程的5%~10%,明確要求各醫學院校實行“雙語教學”。就目前而言,我國現代醫學的雙語教學已開展了四十余年。中國醫科大學于1961年首創了“日語教學班”,后逐漸推廣至全國,學制六年,第一年系統的進行外語訓練,后五年使用外語教材,以外語作為授課語言。[2]經恢復高考后,雙語教學也隨之繼續。相比之下,作為傳統醫學的針灸學專業,雙語教學只是剛剛學走步的娃娃。針灸學是在中醫學基礎學、解剖學、中醫診斷學、經絡腧穴學等基礎課授課結束后進行授課。單純針灸學雙語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是困難重重。
一、雙語教學的獨特性
從雙語教學的語言目標、思維目標來看,充分體現雙語教學的獨特之處。語言目標,需要師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再借助于母語的幫助發展到學科領域。使學生循序漸進掌握各學科的專業術語與語句,獨特的語言表達,能聽懂該學科的英語授課,讀懂英語的教學資料,能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與書面交流。思維目標,師生運用兩種語言的思維能力。其思維方式不盡相同,翻譯常會將原文信息遺漏,甚至錯誤理解。所以,師生在雙語教學中,必須適時地調整思維方式,用其切合實際的思維進行學科知識的學習與研究,從而才能真正的領會專業知識。師生在思維方式的調整中將能拓展思維達到創新的結果。
二、針灸學專業缺少雙語教材的困擾
我校針灸學的雙語教學,是英語和漢語。在實行雙語教學至今,標準的針灸學雙語教材還沒有問世。既達不到規范的雙語教學,也影響學生學習情況。對于其他專業,選擇適宜的教材創造應用英語的氛圍,可以避免各學校自編自選教材而造成學科上的隨意性與語言表達上的偏差。但雙語教學卻給針灸學出了一張難答的試卷,想選出既能和專業符合,又能使學生接受的專業英語難度很大,使得教與學兩方面困難重重。本身中醫專業與其他專業的雙語教學有著明顯的不同,因為中醫是中國的傳統醫學,它沒有原版英語教材可以參考,所選用的大多屬于漢譯英,而由于文化的差異,在翻譯中醫藥文獻和著作時,原文信息量會或多或少的丟失。并且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實施雙語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和特殊性。對于經典文獻如內經原文,如果原本就一知半解,再加上語言傳遞中可能出現的偏差,容易造成誤導;故應盡量用母語學習其“原汁原味” [3],這樣雙語教學勢必不盡人意。
醫學術語是“雙語教學”的切入點,但目前全國的中醫術語尚未嚴格標準化,中西醫術語對應也尚未標準化,據不完全統計,其差異率高達30%以上。這將給中醫“雙語教學”帶來極大的困難。因在傳統上,中醫術語的常用與否均取決于經驗,有人建議計算機與數據庫分析中西醫術語的使用頻次來確定常用中醫術語。[4]教師在教學中,就針灸專業的術語,可能會用很多解釋來替代,盡可能讓學生理解明白,無形中增加了教與學的難度。有的學生如果英語基礎不是很好,也會影響對專業的理解,會似懂非懂甚至不懂。就此中醫的一些術語急需標準的、規范的、類似詞典的書籍問世。
沒有教材教師無的放失,學生無章可循。由此可見,雙語教材的出臺無不是針灸人期待與渴望。
三、師資力量不足的困擾
當前,外語水平較高的教師一般不具備專業知識,而懂專業知識的教師其外語水平,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相對較低。導致雙語教學難以推廣的關鍵原因是雙語師資的嚴重缺乏。針灸學專業能否將雙語教學繼續,主要是能否將專業課與應用英語聽讀寫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我校針灸學專業的教師,有過援外經歷,在應用英語方面有些優勢,但有效的將英語結合到專業教學中也存在著困惑,畢竟針灸學專業中的專業詞語沒有標準規范的英語詞匯。所以,加強雙語教學隊伍的師資培訓是迫在眉睫的。
四、影響學生接受雙語教學的困擾
《針灸學》作為中醫針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是中醫臨床具有特色的一部分,很多同學都將其列為重要的課程來進行學習。雙語教學模式走進針灸學授課過程,對英語功底好的學生無不皆大歡喜,可以利用雙語這一獨特性,把專業交流推向世界。而對英語功底不好的學生就會有思想顧慮,擔心聽不懂,從而影響學生對專業的熱愛,也會產生抵觸情緒。授課前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對雙語教學熱衷與否,開展對136名兩屆針灸專業(英語方向)學生的調查:86.03%(117名)的學生態度積極,11.77%(16名)的學生持中立,2.21%(3名)的學生不感興趣。但從開始授課后學生的接受程度看:24.27%(33名)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好,能夠接受,比較喜歡;33.83%(46名)的學生渴望雙語教學,但受自身英語水平限制而興趣降低;22.06%(30名)的學生受專業和英語結合不規范的影響而興趣降低;19.86(27名)的學生不感興趣。究其原因:1.學生的英語水平是影響接受雙語教學的原因。2.針灸專業術語不規范、不標準是影響接受雙語教學的原因。3.教師雙語結合的偏差也是影響雙語教學的原因。雙語教學在針灸學專業的進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五、雙語教學中教與學的困擾
雙語教學,對針灸學的師生提出了新的挑戰。由于基礎課還沒有全面展開雙語教學,教師在授課中,又沒有教材可循,加之有些學生英語基礎不好。教師在教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如何去教,如何教好的問題。從雙語教學的要求上說,教師不僅要能熟悉應用英語,同時學生也必須具備相當不錯的英語功底。在教學中作為針灸學專業教師的本身,相對英語專業教師而言顯得比較薄弱。雖然我校雙語教學授課有極少援外回來的教師,但教師與學生,要進入純英語的專業教與學、沒有任何母語的幫助都是比較困難的。如開展針灸學的雙語教學,應該是掌握基礎課的英譯術語后才能進行。而我校繼中醫基礎理論與解剖學,中醫診斷學,經絡腧穴學這些基礎課母語授課后,急轉直下實行針灸學雙語教學,這樣教師在授課中,還要將幾門基礎課涉及的術語等專業知識重新給學生用英語講述,而且這種講述不是一兩天能結束,無形之中增加了量化程度。由于需要用英語復習基礎課的知識,也就加大了教學難度,課時又是固定的,勢必影響教學質量。教與學雙方盡管對一些難理解或不能用英文習慣表達的內容用母語來代替。代替的同時,英語在專業部分出現難以表述的部分。如果聘請英語專業及外籍的教師,則對專業又不甚了解,僅口語表達上更不盡然。教學效果更會出現理解和表達上的困惑。
六、總結教學的弱點,展開適宜的教學方法
面對教學中種種困擾,為開展好雙語教學,首先爭取得到中立態度學生的支持,不然這些學生的情緒不僅能夠影響教師授課,更不利于雙語教學的進展。教師在教學中決不可輕視這個細節,否則即影響授課,又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要積極引導學生用拓展的視野看待雙語教學,引導學生理解雙語教學不僅是專業的發展,對學生自身學習,走向世界施展醫技都有著深遠的意義。然后在授課中反復用中英文強調重點,以保證學生對課程重點內容的掌握,其次,針灸學雙語教學中除母語外,英語口語也占大量的比例,兩種語言合理的組合、切換也是克服教學弱點的重要環節。適宜的切換代表著思維的轉換,思維的轉換具有啟發性,可以直接影響教師的臨場效果,啟發學生的跟進思維。更主要的學生能聽懂理解。并在整個授課過程中多提問,反復強調專業主要內容,使學生由被動逐漸變成主動。
學校現職教師首先從備課開始,自編對照簡易講義以解決無教材之苦;尤其創造一些醫學情景更有益于學生理解和接受。雙語教學在中醫高校中沒有規范的標準,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雙語教學的雙重教學目標,通過醫學臨床英語環境的模擬訓練,可以使學生達到讀:閱讀英語醫學文獻;寫:撰寫和翻譯醫學論文及著作;交流:當遇到外籍患者時能流利英語診療疾病,解釋病情,書寫病例。此外,還要加強第二課堂教學。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相關的醫學書籍和期刊雜志,練習用英語寫作醫藥學專業方面的文章,開展各種有助于專業英語能力提高的競賽,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學習醫學英語詞匯等,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5]同時必須改變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代之以“雙主教學模式”,即將以“教”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與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相結合[6],采用拋磚引玉的方法。教師們在摸索,探求,對于對應不上的英漢詞句,為了學生能聽懂,用詞說不清的,用一句話,一段話替代,不能吝惜語言;漢譯英有時會譯成幾種形式,學生才能領會;利用多媒體及其他課程資源創建醫學情景的方法。教師要刻意采用多種形式創設醫學英語情景。語言是客觀情景的反映,沒有情景就失去了語言的意義。在醫學情景中理解專業語言知識和內容能使難點化易;在醫學情景中講解語言知識能突出重點和難點;在醫學情景中進行醫療技術操練能提高學生實踐的質和量。[7]
21世紀需要語言和信息能力的人才,這對于意在走向世界的針灸人是考驗與挑戰。雙語教學在教學進程中更將面臨著難點和困惑,承載著中國傳統醫學使命的針灸人,還將在困難探索的路上,探尋理想的雙語教學方法,為世界培養妙手回春的人才,將古老的中醫針灸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趙正堂,大學本科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09,(12):223-224.
[2]路振富.40年雙語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實踐與研究.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6:60-61.
[3]黃月中.思考中醫藥院校雙語教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2(3):240-243.
[4]楊明山,顧璜.醫學專業“雙語教學”的若干問題.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38-9,12.
[5]王朝暉,胡金鳳.醫學情景英語教學法在雙語教學中的設想及初步實踐.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5:808.
[6]李晶.雙語教學的研究與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9
篇4
“勸學”一詞,古已有之。《四庫全書總目》評介荀子的著作云:“況之著書,主于明周孔之教,崇禮而勸學[1]。”從詞的構成方式來說,“勸學”是合成詞,“勸”指勸說,勉勵,“學”指學習,合在一起,表示勸勉他人學習之意。中國古代醫學勸勉學醫者重視學問,往往目標是指向“醫道”,在行醫活動中踐行士人的道德修養、政治理想。
1.中國古代醫學勸學的現象及特點
中國古代醫學中的勸學思想,源頭可以追溯至先秦時期。《黃帝內經》認識到人的生命至關重要,“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與此關涉的醫學知識與技術應當慎重,因而告誡學醫者“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習醫和醫道密不可分,只有具備天文地理人事等領域的廣博知識,才能闡明醫學原理,長久傳播醫學思想。
與醫道相關,古代醫學中關于勸學思想的論述不斷豐富。漢代張仲景回顧《傷寒雜病論》的成書過程,在該書序言中以“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八字總括,主張醫者應當在不斷地在學習中領會醫學的精義,提高醫療技術。魏晉隋唐時期,以孫思邈為代表,“大醫精誠”“大醫習業”等篇目圍繞著“大醫”的品格塑造,對“醫以載道”的理解也就規定了學醫者全面的學習范圍。
宋金元時期醫學大家輩出,勸勉學醫者重視學問成為了醫家的普遍共識,并發展成為學醫的題中之義。王珪云:博覽群書,深明本草,皆醫之事,非醫之道”,如果說宋金元之前的熟諳文化知識是通向形而上“醫之道”的必由之路,此處則已經下降到“醫之事”的位置,只不過是行醫的必要條件。
古代醫學發展的過程中,知識學習是指向學醫者的行醫能力,還是指向傳播醫道,看似分離對立,實則統一于中國古代獨特的政教傳統。“文以載道”詩文承載了士大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格涵養和政治理想,古代醫家中流傳著“原診以知政”的觀點,以政治擔當加身于醫家診治。這就不難理解,明清醫家推崇“醫道”以儒家思想中的為學目標和為學路線比附,在初學醫者的知識結構中即已成為背景的知識。李極的《醫學入門》在清代至少重刻13次,是入門醫學書的模板。在“習醫規格”中,李氏將儒家典籍作為必修課“每早對《先天圖》靜坐,玩讀《孝經》《論語》《國小》;大有資力者,次及全部《四書》《易》及《書經》《洪范》《無逸》《堯典》。蓋醫出于儒,非讀書明理,終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變化……及其行持,尤不可無定規,每五鼓清心靜坐,及早起仍玩儒書一二,以雪心源。”“四書”“五經”等原本是傳統儒家學子的學習考試內容成為了學醫者的“正法”。在此,習醫活動關聯兩端,既是掌握醫學學科基本理論框架的內在要求,又是實踐至高至深“道”的外在形式。
2.中國古代醫學勸學的學習方法
“怎樣學”是醫家規勸學醫者的主要方面,直接影響了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對于勸者和被勸者都至關重要,理所應當地成為了勸學的重點。有關學習方法的論述,比比皆是,這里擇其要者加以說明。
2.1博觀約取孔子論學,認為君子以一物不知為恥,朱熹更是倡導“無一事不學,無一時不學,無一處不學”,重視廣博知識的學習一直是儒家勸學的主要內容。古代醫家亦十分重視學醫者的知識積累,提倡學習醫學知識之外,還應廣博地學習儒家經典以至于經史子集群書等。孫思邈所塑造的“大醫”學問品格,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博極醫源”精通醫學知識,“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經方。同時,精熟經史子集各學科知識,孫氏強調淵博的各科學識的重要性,“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睹事則不能默而識之。不讀《內經》,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讀《莊》《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兇拘忌,觸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于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博覽群書之風延續到清代醫者。名醫徐大椿在《醫學源流論》中自敘學醫經歷中說“余少時頗有志于窮經,而骨肉數人疾病連年,死亡略盡。于是博覽方書,寢食俱廢。如是數年,雖無生死骨肉之方,實有尋本溯源之學。九折臂而成醫,至今尤信[\”可見徐氏領悟醫學之理,由博覽方書開始。徐氏朝夕披覽,自《內經》以下至元明醫著萬余卷,廣為博采,幾至廢寢忘食。“尋本溯源”,實又表明徐氏學習醫籍的另一個重要方法一約取。理清了紛繁復雜醫學知識的體要,溯源醫籍,擇取《內經》等經典的醫學知識習讀,可以說是抓住了古代醫學理論的要領,徐氏終于通曉醫理,自學而為一代名醫。
2.2諷詠吟誦印刷出版尚不發達之時,醫學經典并不容易獲取,主要是師徒之間輾轉相傳。《靈樞?禁服》描述雷公經由“割臂歃血”等莊重的儀式得到黃帝傳授的醫書,敘及學習九針的經歷云“細子得受業,通于九針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編絕,久者簡垢,然尚諷誦弗置,未盡解于意矣[\”據此而論,醫學典籍經師者傳授給學醫者之后,“諷誦”在習醫過程中至關重要。“諷”是背誦,“誦”是以音韻朗讀之意。即使穿竹簡的編繩因多次翻閱而折斷,竹子也歷久蒙垢,雷公仍“尚諷誦弗置”從早到晚孜孜不倦地閱讀和背誦。
醫學文體是醫學思想得以表達的載體,按照《文心雕龍》等傳統文體學采取的“文”“筆”之分,主要有散文、韻文兩大類。張燦呷教授《醫文并茂話中醫》一文中就古代醫學文體對醫學思想的闡釋作用作專門研究,發現一些醫學典籍如《黃帝內經》《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實際是散、韻相兼的。《黃帝內經》全文采用黃帝與岐伯等眾人的對話形式寫成,深奧的醫理在說理散文的層層設譬中展開時,而韻文格式工整,講究協律,則讀之瑯瑯上口,便于學醫者誦讀、記憶。郭英德從學生的學法分析古代中國文學教育的基本特點,認為“中國古代的文學教育重視誦讀玩味,感知領悟。誦讀是古人學習詩文經典的主要方法”怡與中國古代醫家推崇以誦讀的方式學習醫學經典的觀點有高度相似之處。學醫之人熟讀醫學典籍成誦,在誦讀過程中體悟理論旨趣,進而記憶于心,完成醫學的學習。
2.3學以致用深受傳統文化人文學科的長期浸染,古代醫學自然抹上偏重醫學理論的色彩,而醫學的內在學科屬性則追求實際診療效果,形成了古代醫者注重學以致用,將醫學理論運用于臨床診斷的學習方法。
清代程國彭醫術精湛,跟隨其學醫之人接踵而至,曰益增多。其所作《醫學心悟》,清代至少刊刻26次,是為頗有影響的醫家。程氏門人在該書序言中談到了程氏的施教方式。“朝而誦讀,晝而見癥,夜而辨析,如是者有年,殆稍稍有得焉”程氏要求他的學生早晨朗讀醫學文獻,日間協助醫療診斷,晚上參與白天所遇到的疑難雜癥的探討。梁其姿認為程氏教學的原則“依然是遵守元明的醫學傳統,他的方式反映了清代醫者漸趨專業化,體現在他對實踐或臨床方面的重視。”
在臨床診療中才能領悟師者的診斷思路、辨證思想等,完成基本醫學原理到實際應用的過渡。且臨床治療的現實語境中,診療經驗積累的重要性常常高于醫經原理,成為了當時醫者勸勉醫學知識學習的技術訴求。
3.中國古代醫學勸學傳統的成因
3.1儒家“勸學”傳統的皴染諸子各家的文獻,如《老子》《墨子》《管子》《大戴禮記?勸學》《小戴禮記?學記》《孔子集語?勸學》《呂氏春秋?勸學》等,都可見勸學的觀點。其中,儒家著作鮮明而集中地表達了勸學的思想主張,對“學”本身的重視深刻地影響了古代醫學學術傳統的建立。
《論語》開篇“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與“思”兩相比較,“不思”的結果只是迷惑,而“不學”則會產生“殆”的危險后果。及至荀子《勸學》一文全面地討論了“學”的主題,從學習的目次、宗旨和方向等層次進行了分析。
“勸學”傳統的成型,朱熹是承轉的關鍵人物。歷來學者都認為,朱熹的思想走的是一條從為學的功夫入手建立理學體系的路子。按照宋儒確立的觀念系統心一性一理的邏輯結構,凸顯人自我本真的心性,“格物”是必經之路。朱熹謂“讀經看史,應接事物,理會個是處,皆是格物”,常常在平時的教學中反復強調讀書與探索各種新知。朱熹一直追求知識學習的“道問學”取向,與先秦儒家強調“學”的傾向一脈相承。此外,朱熹云“道問學是大事,要識得道理去做人”,自然地將學習知識與提升思想打通,由“道問學”進入治國平天下的倫理政治活動。這就不難理解,張之洞作《勸學篇》勸勉各位“先中學,后西學”,成為經世致用之才這一治學設想后的思想背景。
3.2醫學經典文本傳授的策略中國古代醫學典籍卷帙浩繁,作為醫學者必讀之書,卻也不過數種。李建民認為,“中國醫學是以文本為核心的正典醫學”,“而且所有重要典籍皆形成于公元3世紀以前,如《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等”。這種強調讀經典醫書以習醫的風氣,造成了兩個結果。一是排除了大量非經典的醫學典籍,保留了幾種精要的經典,后世的醫學著作也是在依托醫經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的正當性;二是忽視針灸等不太注重醫學文本的臨床治療經驗。元代醫家滑壽曾痛惜醫學傳統對針灸的輕視“厥后方藥之說肆行,針道遂寢不講,灸法亦僅而獲存。針道微而經絡為之不明”這樣,《內經》等醫學經典規定的古代醫學核心范疇,如氣、陰陽、五行等,在醫家、師者的勸勉中,薪火相傳,確立了古代醫學知識系統的地位與權威。
篇5
濤濤推開爸爸的雙手,蹣跚著往前走了幾步,高興地撲到媽媽的懷里,頓時引起圍在旁邊的醫生叔叔阿姨的一片掌聲……濤濤是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細胞治療科應用干細胞治療的腦癱患兒。濤濤出生后因為持續2個月的發熱、黃疸,造成腦細胞受損,以至于運動發育嚴重落后于正常兒童,家里人堅持給濤濤進行康復訓練,并輾轉全國各地治療,但是直到5歲,濤濤還是無法握筆、執筷,不能抬頭平視,更不能自己站立和行走,也不會說話。
由于輾轉了多地進行治療,濤濤的父母也因此認識了很多病友,在病友的家長中他們得到了一個消息: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目前開展干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濤濤父母于是帶著濤濤立刻趕來醫院,經過20天的干細胞治療,大家驚喜地發現濤濤可以短時間抬頭看東西了!細胞治療科的醫生告訴他們,干細胞在神經系統損傷的修復過程還需要3到6個月,從濤濤對干細胞治療的近期效果看,他應該還會有更多的進步,并約好半年后一定回來評估療效。半年之后,濤濤父母高高興興地帶著濤濤再次回到了醫院,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濤濤父母告訴醫生:這半年來,濤濤整個人都有了大變化,能站,能走,可以開口說話了,雖然做的都不那么好,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濤濤終于找到未來的方向了――那就是干細胞治療!這個干細胞治療是個什么技術呢?在10年前,無論你是問一個普通民眾還是一個醫生,甚至一個生物學家,只要不是專門研究干細胞的人,可能誰都答不上來。
干細胞理論概述
其實干細胞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世紀末。1896年,E.B.Wilson在論述細胞生物學文獻中第一次使用“stem cell”一詞,拉丁語的意思是主干的細胞,或者說是細胞的主干,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種子”細胞。上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多納爾?托馬斯率先開展了骨髓移植技術。其實骨髓移植技術的實質就是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也就是利用造血干細胞來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治療多種血液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但是當時的人們都還不知道這就是干細胞移植治療。那為什么直到這個世紀初還是沒有更多的人了解干細胞呢?這個得要從干細胞發展說起。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這些細胞可以通過細胞分裂維持自身數量的恒定,同時又可以進一步分化成為各種不同的細胞,從而構成人體各種復雜的組織和器官。干細胞從發生學分為胚胎干細胞和成體干細胞。從廣義上來說,一個受精卵細胞,就是一個特殊的干細胞,這個特殊的干細胞能夠發育成我們人體的任何一種組織、器官。胚胎干細胞具有全能性,能夠產生人體所有的200余種細胞。成體干細胞存在于出生后的各種組織器官,如前面所提到的造血干細胞,其他如肝干細胞、神經干細胞、皮膚干細胞、脂肪干細胞等,都是成體干細胞,他們具有分化為各種特殊組織細胞的能力。
風雨歷程:干細胞技術的發展
以往的理論認為,人類作為高等動物,細胞、器官的功能分化很完全,一個組織中存在的干細胞只能相應地再生、修復自己的組織器官,人體內很難從各個不同的組織取得足夠量的干細胞以修復器官功能。但就在上世紀末,美國學者發現,干細胞具有再生分化為其他組織細胞的能力,進而提出了干細胞橫向分化的理論。該理論認為,成體干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跨組織、甚至跨胚層分化,它顛覆了從前的理論認識,也從而拓寬了干細胞的臨床應用。1998年,人類胚胎干細胞系建立成功。同年,世界權威雜志《科學》將干細胞研究列為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之首。從此,干細胞臨床終于突破了發展的瓶頸,走上了快速通道。在全世界各個地方尤其在中國,干細胞臨床治療蓬勃發展起來。近幾年干細胞已經應用到除了血液系統疾病外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及免疫系統疾病等多個方面。為了研究干細胞,世界各國不惜一擲千金:英國準備投資10億英鎊;日本則將干細胞作為“千年世紀工程”的重中之重;韓國2005年一年就投入265億韓元;新加坡也投資38億美元參與干細胞研究的競爭!2007年,美、英科學家利用干細胞將特定基因引入到成年動物體內技術獲得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可以說,干細胞研究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生命科學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2009年3月9日,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執行了近8年對胚胎干細胞研究的禁令,被新任總統廢除。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當奧巴馬總統在儀式上宣布“將取消禁止聯邦政府資助胚胎干細胞研究的限制,大力支持致力于這一研究的科學家。”當奧巴馬在儀式上說道:“總有一天,‘絕癥’和‘不治之癥’這樣的字眼,將有可能從我們的詞匯里消失。”現場人員全體起立長時間鼓掌。
當今世界面臨著人口激增、環境惡化等諸多問題,人類疑難病不斷涌現,造成人體各種各樣組織受損、功能缺失,譬如圍產期中樞神經系統損傷造成的腦性癱瘓;基因缺陷導致的共濟失調、I型糖尿病等。面對這些疾病,傳統醫療手段心有余而力不足。干細胞的發現為這些疾病治療提供了更新、更有希望的治療手段,干細胞研究無疑成了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現階段的干細胞治療技術是通過對干細胞進行分離、體外培養、定向誘導、甚至基因修飾等過程,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輕的細胞、組織或器官。通過這些處理,干細胞可以分化為幾乎全部200多種以上的成熟細胞類型,并最終通過細胞的移植實現對臨床疾病的治療。
干細胞治療的臨床運用
干細胞治療已經涉及各個系統、多種疾病,特別在神經系統疑難疾病的治療方面療效突出,包括小兒腦癱、脊髓損傷、自閉癥、運動神經元病、中風后遺癥等。其他疾病還包括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遺傳性共濟失調、多系統萎縮、多發性硬化、缺血缺氧性腦病、腦外傷、腦炎后遺癥、帕金森病、視神經萎縮等。2009年4月我們開科以來,我們已經治療了來自世界各地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患者共450例,收到了滿意的療效。這種先進的治療技術基本無毒性和嚴重副作用,患者痛苦少。就我們觀察的伴隨反應小于7%,主要包括低熱,多小于38.5攝氏度,經過退熱藥物處理大多2天可以退熱。其次為頭痛或腰痛,顱低壓等,適當對癥處理都可以較快緩解。
當然,關于干細胞治療的爭論還較多,但大家都清楚看到這個生物治療技術帶來的醫學、生物學的革命是不可阻擋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工作者投身到這個事業中去,將會有更多的疾病治療出現從未有過的希望,將會改變我們許多的認知和行為習慣!歷史將會告訴我們,這個小小的干細胞到底會有多大的能量。
落地生根:中西結合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證實,干細胞可以分化為神經細胞,以促進神經的再生和修復,因此應用干細胞移植可以改善這些患者癥狀和生活質量。西方發達國家高度重視干細胞研究,把它定位為21世紀生物醫學方面的最重要的領域,將為人類的生命和健康帶來重大的突破。
廣東省中醫院的領導敏銳注意到了這方面的動態,決定開展這方面的研究。醫院專門成立細胞治療科并將領導重擔交給了我。面對這一全新和重大的挑戰,我夜以繼日地學習干細胞方面的知識,并前往其他醫院學習考察,拜訪國內的專家和院士。在收集大量研究資料證實干細胞移植在神經系統疾病治療中具有良好療效和安全性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的造血干細胞研究成果,最終把我們細胞實驗室培養的干細胞應用于患者身上。在醫院領導的支持下,由我帶領細胞治療科率先在國內開展了中西結合干細胞移植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工作。在對患者進行干細胞移植的同時,充分發揮中醫藥治療的特色和優勢,綜合應用中醫藥、康復、針灸、推拿等手段,提高了治療效果,展示了干細胞治療與中醫藥結合的美好前景。
干細胞與中醫理論的“精、氣”相似,干細胞移植的作用與中醫填補腎精,大補元氣的作用相關。采用中醫的“精”、“氣”等學說理論來指導臨床實踐,在對患者進行干細胞移植的同時,給予補腎填精益氣類的中藥或者針刺腎經脾經等穴位,就可能對干細胞在患者體內的分化增殖起到良性的作用,從而取得比單純干細胞或單純中醫藥治療更好的效果。臨床觀察,采用干細胞移植結合中醫藥綜合治療,尤其對小兒腦癱、肌營養不良、運動神經元病、脊髓損傷、腦血管意外等疾病具有明顯療效,治療效果遠超過去傳統的方法。如今,不少省外和國外患者慕名前來求治,科內常年有國外患者住院,迄今已收治歐美等30多個國家的150名外籍患者。
干細胞的研究與臨床運用現在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還要加強干細胞與中醫藥相互作用的機理研究,進一步解開其中的奧秘。同時要探索干細胞與中醫藥結合的最佳治療方案,不斷優化治療效果。現在科室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專業醫護隊伍,在干細胞治療和神經系統疾病治療康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未來總是充滿光明的!
代喜平,湖北十堰人,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