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話劇范文

時間:2023-03-26 13:25: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校園話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校園話劇

篇1

早晨朗朗的讀書聲使人從夢中轉入現實,窗外的鳥兒似乎也想加入其中,嘰嘰喳喳地讀起來。風兒翻動著書頁,顯然早晨的一切都是這么的悠然自得,但校園生活猶如一部多彩的話劇,妙趣橫生的自然是課間的時光啦。

社會課本是講述先人的各類事件,有些枯燥無味的,但卻因為陳老師的一句玩笑話變得興趣盎然。上課時,陳老師打趣說了一句:“我以為小紅是女生的名字嘞!”導致全班哄堂大笑。下課后小明調侃小紅,叫他小紅小妹妹,連續叫了好幾聲,小明的同桌也跟風叫起來,而小紅這一個大男人,竟然回頭了。

“哈哈哈,你回頭就是你承認了。

“不是,第一,我回頭不是因為我承認了,第二,我不是小紅小妹妹。””小明擺動著他的中指,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篇2

關鍵詞:京劇;戲曲;校園戲劇;文化推廣

作為中華“國粹”和古典藝術與美學傳承的“活化石”,京劇藝術的保護和發展,無論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還是對戲曲藝術的振興,都具有非凡意義。為達此目標,除專業京劇院團和文化管理部門的努力外,學校――尤其是高等院校的積極參與,無疑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實際情況地看,目前京劇在高校的推廣情況卻并不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開展此項活動時的觀念滯后和視野狹窄。長期以來,在專業戲曲院校之外的普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心目中,京劇乃至整個戲曲藝術的文化推廣,僅僅是大學教育的一個無關宏旨、可有可無陪襯或點綴。高校學生京劇社團或協會大多由一些有熱情的師生戲迷、票友組成,其活動的開展,類似戲曲的“自樂班”或“票房”,流于自發性,至于業余性。簡言之,京劇在高等院校的文化推廣,明顯外在于高校教育的教學體系之外。

作為中華戲曲的典范,京劇的唱、念、做、打有高度的專業性、綜合性和復雜性。這無疑對京劇進校園、京劇在高校的推廣構成很大障礙。在高等院校,推廣京劇不可能像話劇那樣簡單――只要有學生社團作為陣地,活動就可以自主開展。較之于表演相對簡單、便捷的話劇而言,京劇的普及教育和文化推廣,不僅需要更多的經費投入和實踐耐心,而且需要更多的熱情關注和理論思考。眼下的當務之急,我們必須首先轉換思維,把高校京劇推廣視為校園戲劇的有機組成部分,內置于高等教育的教學體系之內,從校園戲劇的新視野進行必要理論審視和實踐探索。惟其如此,高校京劇推廣活動才能獲得飛躍性發展。

校園戲劇是隨著話劇由西方傳入中國而出現的。中國話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校園戲劇的產物。由此,在許多戲劇專業人士和教育工作者的眼中,校園戲劇幾乎成了話劇的專利。就實踐而言,縱觀中國校園戲劇節各屆參賽作品,戲曲作品可謂鳳毛麟角。從理論層面說,就連校園戲劇的忠實踐行者也認為,“話劇與戲曲形式上的不同特征,也決定了話劇比戲曲更能適應校園的土壤”。然而,從筆者2010年10月參加全國高校京劇演唱研討會的經歷和體驗看,高校校園并不缺少戲曲愛好者,也并非沒有戲曲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土壤。只是目前高校京劇活動的開展,大多局限于票友“票戲”的傳統路數,漠視了戲曲作為整體的校園戲劇的綜合功能與價值。其結果,割裂了戲劇的娛樂審美和教育認知功能。重前者而輕后者,最終導致了戲曲在校園戲劇不受重視的局面。

在校園戲劇大視野的觀照下,我們從大戲劇、大教育、大文化三個層面對高校京劇的文化推廣活動做具體的分析,提出些許管見和建議。

在目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的學科目錄中,戲劇與戲曲并列合成的“戲劇戲曲學”,是藝術學門類下的一個一級學科。以此為基礎,當前高等院校教學的學科建制和科研的項目管理都是將戲劇和戲曲視為兩個平行并列結構。其潛臺詞,即認為戲曲是不同于西方話劇、舞劇、歌劇、音樂劇等戲劇樣式的一種獨特藝術。這種結構,表面上似乎強調了戲曲的獨立地位,凸顯了戲曲研究和教學的重要性,但實際上,它不僅強化了戲劇和戲曲之間的隔閡、對立,而且加重了戲曲研究和教育的故步自封。對此,學界不少專家也提出異議。南京大學董健教授、上海戲劇學院葉長海教授等人都認為,“戲曲’只是‘戲劇’的一個種類、一種樣式,將其與‘戲劇’并稱,不僅說明在分類上的混亂,而且意味著研究視野古今對立、中外分別的狹隘性”。為了突破這種狹隘的對立,中國傳媒大學周華斌教授創造性地提出了“大戲劇”觀念。他以“敘事性表演”為內核,力圖把話劇、歌劇、舞劇、戲曲,甚至電視劇、廣播劇等諸多藝術形式都統攝于戲劇的大旗之下。王廷信評價說:“‘大戲劇’概念所體現的包容,不僅是對多形態戲劇的包容、對戲劇新型形式的包容,更是對人的個性的包容、對藝術的自由精神的包容”。

其實,戲劇原本就是一個足夠囊括多種“敘事性表演藝術”的大概念,然而周華斌教授之所以不厭其煩,還要在戲劇前再加一個“大”字,可能是出于“矯枉必須過正”的考慮。長期以來,戲劇(其實主要是以話劇小概念來僭越的戲劇大概念)和戲曲的對立不僅體現于高校教育的學科建制中,同時也滲透到專業研究的學術意識甚至潛意識里。例如,就是反對戲劇和戲曲并列平行結構的董健教授,在他編著的《戲劇藝術十五講》一書中論及“校園戲劇”時,概念的內涵及外延,也全部指向了話劇。浙江大學桂迎教授在她的《校園戲劇》一書中,開篇第一章就把戲曲排除在戲劇之外。她認為,“戲劇是以舞臺的演出形式而存在,以演員的動作和對話為主要手段,為觀眾當場表演故事的藝術形式”。在迄今舉辦的歷屆中國大學生戲劇節、校園戲劇節中,參賽的劇目幾乎全是話劇,戲曲全然與之絕緣。

雖然在實踐中大學校園不乏京劇乃至各種戲曲的戲迷、票友和戲曲社團――全國高校京劇委員會及其舉辦的各種活動就是有力的證明。但由于活動組織、承辦者觀念的陳舊和視野的狹窄,大學校園里京劇社團往往和以話劇為主的校園戲劇之間不可通約:既缺乏應有的溝通、交流,也缺少相互的補充和支持。由此形成的狹隘格局,在無意識中又加深了戲劇和戲曲的二元對立,使二者嚴重割裂,難以形成有效互動和借鑒提高。這無疑對京劇在高校的文化推廣和藝術普及構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在許多人心目中,校園戲劇(其實是話劇)是文化現代性的產物,著眼于未來,“在中國‘人的現代化’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校園戲曲則相反,其視線似乎是投向過去,主要意義在于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藝術。相比較而言,校園話劇重點在于通過原創劇目表達年輕人的社會思考,而校園戲曲則在于通過學唱經典唱段來體味民族古典藝術和傳統文化的魅力。狹隘視野和封閉戲劇觀念導致的這種二元對立,使得高校京劇的推廣之路越走越窄。歷史地看,中國現代戲劇的發展歷程中,既不乏話劇藝術追求民族風格、民族氣派以及傳統情韻和古典美學的實踐,又不缺少戲曲藝術追求改革創新和現代性解放的努力。前一方面有《茶館》《蔡文姬》《天下第一樓》等,后一方面則有辛亥初年陜西易俗社的“文化新秦腔”運動、當代新編京劇《曹操與楊修》《宰相劉羅鍋》、新編川劇《巴山秀才》和《潘金蓮》等。在戲曲革新和新編戲創作中,現代性思考和人性呼吁,鮮活地體現了戲曲在促進中國人在實現“人的現代化”方面巨大的文化潛能與藝術魅力。由此我們呼吁,京劇的文化推廣一定要立足于開闊的“大戲劇”觀念,把自身

納入到校園戲劇的視野之內。不要把京劇的定位僅僅局限于繼承傳統和大眾娛樂。而要進一步挖掘京劇和戲曲面向現代、關照現實和思考人性的潛力,同時加強京劇及戲曲和話劇的互動交流、借鑒補充。一方面,校園話劇可以大膽吸收戲曲的藝術元素、表現手段和美學特征,通過綜藝性的開拓,不斷豐富校園話劇的藝術形式和表現空間;另一方面,校園戲曲的推廣活動也不能僅僅局限于戲曲唱段的學唱,而應把繼承和創新結合起來,把學生劇社研習傳統經典和專業劇團來校表演新創劇目結合起來。近年來,北京京劇院先后推出了《馬前潑水》《玉簪記》《浮生六記》《昭王渡》多部“小劇場京劇”。這種新穎的戲劇形式以大學生為目標觀眾,借鑒西方小劇場話劇的人文精神和現代思維,在與戲曲藝術的融合、溝通中迸發出創意的火花,受到了大學生觀眾的廣泛認同和熱烈歡迎。

簡言之,從“大戲劇”觀念下的校園戲劇視野來觀照高校京劇文化推廣,我們不僅要重視純藝術層面單向度、傳承性的京劇學唱和演唱,還要重視京劇在文化精神層面和青年人之間的雙向對話和思想激蕩,鼓勵專業劇團創意新劇目的編排創作和來校演出。通過現代精神和傳統形式的巧妙融合,以類似“小劇場京劇”的新穎戲曲模式,來不斷擴大京劇在大學校園里的戲迷群體。通過不斷的培養,逐步在當代青年中構建一般戲迷、資深戲迷和高級票友――三級遞進的金字塔結構。借助這一穩固結構,高校京劇學唱的質量、規模以及演唱水平的提高,一定會躍上一個新臺階。

當然,從“大戲劇”觀念來看,中國戲曲百花園也并非京劇一枝獨秀。江南塞北,東部西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方戲曲豐富多彩,競相爭妍。因而全國高校也不必“一刀切”地全部學唱京劇。優美動聽、各具特色的地方戲曲也可以進入高校,根據自身情況與條件,因地制宜,相機實施。如果條件允許,一所高校甚至也可以創建多個戲曲研習社,百花齊放地和話劇社等其他藝術社團互相滋養,共同繁榮。有鑒于此,中國戲曲表演學會也可以成立全國或地域性的高校越劇、高校黃梅戲、高校豫劇、高校秦腔等委員會。地方戲的百花齊放、遍布校園帶來戲曲整體的繁榮,對于高校京劇的推廣不僅不會構成障礙,而只能“水漲船高”地推動它向更高水準邁進。

校園戲劇是戲劇藝術和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由于戲劇藝術高度的綜合性、實踐性、情感體驗性和集體協作性,因而戲劇融入教育,往往能比其他教育方式或手段產生更全面、更持久、更深入的效果。周光凡指出:“校園戲劇不僅培養參與者的審美鑒賞能力,還可以使他們體驗到集體創造的艱辛,感悟團隊精神的可貴。通過對作品的反復打磨到最終亮相,更會使參與者神奇感受到自我價值得以實現的滿足”。簡言之,校園戲劇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如果說以各類知識灌輸為主體的應試教育是一種冷冰冰、硬邦邦的“硬教育”的話,那么以文化藝術熏陶為主導的人文素質教育,則是一種凸顯柔性和感性的“軟教育”。“知識是外在于人的工具,只有當知識滲透到靈魂和人格,才能稱之為素養”。在現代化追求和現代性體驗主宰當代生活中,也許只有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才能讓人擺脫工具理性和技術邏輯的束縛,回歸人之所以為人的溫暖、柔軟的靈性與肉身。而且,在影像電子傳媒控制人類傳播、交往的當代大眾傳媒社會里,廣大青年、青少年往往沉溺于虛擬直觀的仿真圖像和便捷互動的賽博空間不能自拔,極大地忽略、排斥著人與人之間真實的切身交往。電影、電視、網絡,雖可以和文化藝術結盟,但技術工具和媒介界面卻嚴重阻礙了社會成員之間真實的人際互動和生活交往。相比之下,戲劇藝術真切、現實的實踐交往以及回歸人自身柔性和感性的“軟教育”功能,在當代社會就顯得彌足珍貴。

從“軟教育”的角度看,校園戲劇的特別意義在于,它突破了應試教育的狹小天地,拓展為一種面向全人、融會貫通的“大教育”。在此背景中,高校京劇推廣活動也必須努力突破過去狹隘的視野。首先,從國民教育體系的整體性和關聯性而言,高校京劇推廣離不開中小學里京劇教育、普及活動的開展,反之亦然。遺憾的是,由于戲劇教育在當代中國國民藝術教育體系中的整體缺失,因而京劇在大學和中小學的推廣、普及,在機制上就缺少了起碼的平臺。在筆者看來,眼下的當務之急,一是要盡快構建包括戲曲在內的、科學合理的國民戲劇教育體系,二是深入研究和闡發戲劇教育的“軟教育”性質及其相應功能。具體地說,首先要以明確的教育法規的制約性,把戲劇課像音樂、美術課一樣,也納入到中小學的藝術課程體系和高校的藝術通識選修課目錄里去。前兩年教育部推行的“京劇進課堂”,雖然在具體實施辦法上存在一些問題,但其總方向無疑是正確的,標志著時代的進步。從軟教育角度而言,戲劇教育不該像應試教育那樣,以標準化的分數來一刀切地考核學生在戲劇方面知識多少和技能高低。中小學戲劇課程開設的目的,并不在于培養戲劇編劇、導演、演員等專業藝術創作者。由此其考試完全可以取消分數制考核標準,突破課堂的狹小天地,以興趣小組或戲劇社團為中心,在專業戲劇課老師的帶領下,講戲、說戲、排戲、看戲,讓學生在戲劇排演中按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飾演角色和工作側重,最終在游戲體驗式的生動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多方面的綜合素質。

從小學到中學,戲劇藝術課程的開設,為學生了解戲劇、親近戲劇、熱愛戲劇打下了堅實基礎,這無疑為大學校園戲劇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就京劇而言,由于中小學戲劇教育的缺失,學生大多數被剝奪了聽京劇、看京劇、學京劇的機會。由此,要這樣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喜愛京劇、研習京劇、成立京劇學生社團,就只能是一種憑空的奢望。簡言之,中小學京劇普及教學的缺失,使得高校京劇文化推廣既缺乏“專業”依托,又缺乏“群眾”基礎。目前學生在戲曲方面產生興趣愛好或擁有一定的才藝,幾乎全部來自于他們的戲迷家長的影響和培養,一般都與學校教育關系不大。

大學的京劇推廣,離不開中小學戲劇課中京劇活動開展的支撐。反之,中小學戲劇課的全面開設和教學實施,也離不開大學戲劇教育的支持。在當前高校的藝術教育體系中,編劇、導演、演員等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機制都很健全。但在藝術師資培養方面,師范大學或相關專業藝術院校有美術教育、音樂教育、舞蹈教育等專業。唯獨戲劇教育專業,卻至今還是一個空白。從中國戲劇藝術和戲劇教育現實的長遠發展看,“戲劇藝術教育”的專業亟待設立,專為中小學培養專業性、綜合性與實踐性兼備的戲劇藝術師資隊伍培養勢在必行。當然這里一個大前提,就是教育部必須從國民戲劇教育體系構建的宏觀背景中,貫通大、中、小學的戲劇藝術教學,首先在中小學的教學大綱中增設以素養提升為宗旨的戲劇藝術課程,在中小學師資編制中增設戲劇課的教師崗位。在此“大教育”的視野中,京劇的藝術普及和文化推廣就可以不僅在大學,而且在包括中、小學在內的整個國民藝術教育體系中全面鋪開,實現飛躍式發展。

無論是戲曲還是教育,從根本上說,都是文化的具體表現。所謂文化,靜態地看指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動態地看則指不同民族的生存方式、行為模式和價值系統。從關乎人類生存方式及其價值追求的大文化視野來觀照校園戲劇和京劇在高校的文化推廣,可以很好地避免浮躁、膚淺的功利主義傾向,從而在人本意義上實現活動價值的最大化。

著名作家、文化學者汪曾祺在談及京劇時有一個有趣的說法。他稱京劇是一種“沒文化的文化”。這種觀念,其實也是學界一個普遍的看法,即中國戲曲是一種偏重娛樂、沒有深刻的思想的大眾“俗”文化。這里,先避開戲曲身份的雅俗高低之爭不論,權且承認它是一種大眾的俗文化。但從作為人類生存狀態、價值追求和生活方式的大視野來看,即便是俗文化,其意義也不可小覷,不容漠視。從筆者的切身經驗來說,最早產生中小學應該開設戲劇課的想法,就是受電視上一則文化報道的感悟與啟示。那是在外國留學生漢語大賽的才藝展示中,一位酷愛中國戲曲的留學生,扮上了孫悟空的行頭、勾上了喜氣的猴臉,伴著京劇的鑼鼓點,把一根金箍棒舞得真如天女散花一般精彩絕倫、酣暢淋漓。當時我深受感動也深為震撼,不禁慨嘆,如此充沛而光彩的生命狀態,為什么不能成為中國校園里莘莘學子的常態呢?如此魅力無限的國粹精華,為什么不能直接納入到現行藝術課程體系中去呢?

篇3

薄弱學校,豈能一直都薄弱,上下一心,真干。

平時不努力,中考抓頭皮,小臉看看,真綠。

新年前,往屆學生寄來了賀年卡,春風撲面,真甜。

問不煩的老師,問不倒的老師,只要你學,真教。

少男少女迷上了《少男,少女》,中考在即,真急。

小攤小販堵門前,學生花錢不眨眼,風水寶地,真忙。

安全教育天天講,提心吊膽時時想,每家一個,真怕。

晨會只開半小時,面色蒼白蹲下來,弱不禁風,真嬌。

五十多歲挑大梁,八點不到就上床,報紙翻翻,真累。

教了三十多年書,離開了這三尺講臺,內心深處,真酸。

一心撲在教學上,個人得失放一旁,沒事看天,真藍。

校際差距是事實,其中原因真不少,都是我錯?真怪。

一屆一屆又一屆,白發幾根連成片,人生苦短,真快。

學生調皮可理解,家長蠻橫老師慌,眼淚汪汪,真哭。

哪個學校都一樣,美術教師不講“美”,門兒開開,真亂。

畢業后,能和老師打招呼的就是好學生,我沒瞎說,真話。

天越冷,調皮的學生把窗開得就越大,鶴立雞群,真“酷”。

新蓋的教學大樓明晃晃,想吞我校先別忙,實話實說,真狂。

管多了差生告你,管不了好學生也告你,左右為難,真煩。

教師大會上報分數,幾家歡樂幾家愁,又讓“喝藥”,真苦。

校園漫畫怎么畫?我忘了羅丹那句話,“美在發現”,真笨。

今天晚上去“告狀”,九條優點一條希望,談話藝術,真絕。

學生看不懂外語,教師也看不懂他的電腦書,半斤八兩,真逗。

校長心中裝著教師,教師心中裝著學生,“愛滿天下”,真情。

校長外出才三天,教師就像學生離了班主任,渾身上下,真爽。

誰說新官三把火,校長這幾年可沒少放“火”,烽火連天,真旺。

篇4

[關鍵詞]人居環境景觀人性化的地方社區的綠化景觀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近年來隨房地產開蓬勃迅速發業,大家對環保意識的重視和對生活環境品味的不斷提高,在選擇住房的對中景觀環境方面施工環境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社會發展環境住宅區環境體現出重要的位置,和社區綠化是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 居住小區綠化的作用和目的

1.凈化作用。

在空氣凈化,水凈化,土壤凈化和造氧功能和降低噪音功能。小區綠地對污染物有附著、吸收、同化的功能。

2.保護作用。

小區綠化在保護野生動物的保護、 景觀和生物多樣性,能體現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小區能保護住戶的隱私等作用。

3.優化格局作用。

突出顯示在優化中的自然、 生態的結構、 生態功能、 說明小區建設的小區生態安全格局恢復小區景觀的小區綠色空間系統核心功能。

4.氣候調節作用。

小區綠地具有降溫遮陰、增濕、防風等功能。著一方面可以調節改善小區的小氣候;

5.文化游憩作用。

小區綠色空間提供散步、游玩、活動場所,使小區綠地創造出綠色空間的時候這些服務影響小區綠化的品質。

6、美化作用。

小區綠地中的各種植物一方面自身具有極具審美價值的外形和季相色彩;另一方面,可以結合其他景觀設施在小區成各種各樣的審美元素,如與小區建筑、 人文與自然之美的結構相互補充、 展示小區的獨特魅力。

二.居住小區綠化中間的問題

1 未能因地制宜。

小區綠化設計存在盲目性。

居住區綠化部門或一些投資者未能調查和分析的原始現場條件的住宅區,小區本身的要求的環境條件選擇的發展規律是不考慮,盲目綠地規劃設計,或復制或設計師,投資者認為只要草,種了一棵樹,綠化目的就達到了。這種方式,從而導致缺乏當地住宅綠色設計特點、 樹木、 發育不良,浪費錢和其他缺點,視覺效果差和生態功能

2 忽視人們的需求。

小區綠地居住區應包括欣賞草地,公共草地,配套道路建設和綠色環保;

為了滿足綠地率的要求,大多數居民小區,道路,停車場的土地是最低指數,摳出來的用地擴充為綠地,來滿足綠地率的指標,有些被開發商作為高綠化率來炫耀自己的實力,以期達到商業目的。綠色住宅區植物配置,雖然植物景觀設計仍然是完美的,但缺乏活動地點,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3 苗木配置及質量問題。

綠色區域的常綠和落葉樹的規模不是和諧、 常綠和落葉樹種豐富較少,導致季節性景觀綠色空間的變化不是豐富,綠色藝術水平是相對較低。 在追求進步的和綠色的費用,質量差的幼苗選擇保存一些開發商不符合設計規格、 不會達到理想的設計,觀賞效果和綠化效果的意境,直接影響工程質量,還給以后的養護管理增加了難度。

4 養護管理落后。

在生活區的綠化效果,體現綠色空間的特點是沒有完成所有的獲得,一些缺乏專業的小區住宅節能, 嚴重退化的綠色草坪雜草混合、 病蟲害防治不能緊跟,花和木本灌木修剪在的地方,對植物生長的潛在顧客并不理想,未能充分發揮,以美化環境,優化功能。

三. 現代居住小區植物景觀設計原則

1 營造人工生態植物群落。

根據苗期生長特性,包括不同品種不同物種幼苗或生長習性和環境要求, 住宅條件,住宅的技術管理人員和小型土壤條件,質量目標苗木生產規劃應達到。

2 植物造景要有良好的景觀效果。

人是主要的居住區,所有的住宅區是圍繞人民和施工、 變化、 更文明和理性的需求社會付更多和更多關注的人和健康需要植物美化環境,以滿足居民的需要,但也必須不斷地 地向更為人性化的方向發展。 完美結合植物造景和需求是工廠設計的最高境界強調人類居住的植物景觀,應根據不同植物的莖強調、花、葉形狀如顏色,花期,花和葉裝飾元素的特性,樹,花、草等根據區域特點,結合季節變化對植物的合理配置。良好的居住區綠地應形成三季有花,四季綠配置效率,創造一個美麗的,持久的鮮花景觀,最終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美觀。

3.3 植物景觀窗體的過程中。

居住區綠地植物景觀植物配置應適應小區綠化的功能要求,以適應的土壤條件和自然植被區域、 氣候和分布特征 選擇植物病蟲害抗性強,易于維護管理,體現了生態和地理特征。要充分發揮植物和觀賞特性的各種功能,合理配置,常綠與落葉,生長速度快結合快慢的學生,多層次,植物群落的復雜的生態結構,以自然和諧的手動配置。植物品種的選擇應力求在統一的色調豐富,各不相同,選擇重點種植的位置,以避免影響的室內照明和通風和其他設施的維護管理。

四. 居住小區中植物的選擇方向

1居住小區中植物的選擇原則。

優先當地人喜好的鄉土樹種, 適當引進外來移栽樹種。

保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種, 對于樹種的成活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優先選擇鄉土樹種,還能體現鄉土特色綠色景觀效果。以喬木為綠化骨干灌木為枝葉, 突出層次效果。

喬木主要是有生態造景作用。因為有害氣對人體的傷害特別對小孩所有我們要使更多的氧氣,選擇的健康要求使用無毒灌木綠色灌木也應該是美麗。如銀杏,玉蘭,桂花,楊梅,夏娟、麥冬、灌木和鮮花。

2 小區中綠化植物配置原則。

植物配置要層次分明、注重色塊。 當配置在一個住宅,季節性花卉植物組合還應注重其匹配。 與喬灌木,要混合的高,配置高到低或層次分明,使空間更多自然的韻律。植物的形狀和高度,顏色,圖案,協調的多方位視覺反映重多角度的影響。

篇5

【關鍵詞】居住小區;園林綠化;景觀設計;植物多樣性

居住小區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圍的獨立生活居住地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技業。工農業、交通業、文化教育和旅游業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城市的規模、數量和面貌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明顯改善,人們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和對生活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在選擇住房的過程中,人們開始強調景觀環境方面的條件。這種現代生態居住觀,給小區環境設計注入了新的內容,同時也為居住小區環境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目前居住小區綠化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綠地樹種選擇和植物配置加以分析,以期為居住小區綠化設計提供新的思路。

1. 目前居住小區園林綠化的現狀

1.1 未能因地制宜。居住小區綠化是對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有的綠化部門或投資者未能對居住小區原有的立地條件進行調查,實地勘察、分析,對所選用植物本身的生長規律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未作細致的考慮,就盲目地進行綠地規劃設計,或照抄照搬,或是設計者、投資者的愛好,認為只要種上草,栽上樹,綠化的目的就達到了。例如模仿頻率很高的“法國規整式”,在許多居住小區中都可以看到,整齊的綠化成為建筑的花邊,其作用僅僅是為居住小區“涂脂抹粉”。人們看不到小區的整體空間景觀,看到的只是零碎的片段。因為在高密度的居住小區中,景觀設計沒有被首先完整地提出,只是樓與樓夾縫之間的環境美化。

1.2 忽視人們的需求。建設部1993年的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小區規劃設計規范》規定,居住小區內綠地應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等;新區建設綠地率不應低于30% ,舊區改造綠地率不宜低于25%。大多數居住小區為了滿足綠地率的要求,道路、停車場的用地被壓到最低的指標,摳出來的用地擴充為綠地,來滿足綠地率的指標,有些被開發商作為“高綠地率”來炫耀自己的實力,以期達到商業目的。這樣的居住小區,綠地面積雖然很大,植物配置和環境設計也極具品位,但是缺少不同人群活動的場地,不能滿足人們的戶外活動需求。

1.3 苗木配置問題。小區綠化中常綠樹種和落葉樹種的比例不協調,常綠樹種比較豐富而落葉樹種偏少,導致綠地的季相景觀變化不豐富,綠化藝術水平較低。

1.4 養護管理水平落后。居住小區的綠地其綠化效果和功能的體現不是竣工后就全部得到的,后期的養護管理使綠化功能得到可持續的發展。有些城市居住小區缺乏專業人員養護,綠地草坪退化嚴重,雜草混生,病蟲害防治跟不上,木本花卉及喬灌木修剪不到位,造成植物生長不夠理想,未能充分發揮美化、優化環境的作用。

2.現代居住小區植物景觀設計原則

2.1 營造人工生態植物群落。隨著生態園林的發展,以生態學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學互感、生態位、物種多樣性和競爭等作用)為指導來建設一個人類、動物、植物和諧共生、良性的生態環境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在居住區綠化中必需借鑒城市綠地中植物的豐富搭配類型,如喬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喬木-灌木-草本型、喬木-灌木型、藤本型等。在實際應用中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居住區綠地服務對象的需求和應達到的功能要求進行植物設計,例如棚架下采用藤本植物遮蔭;活動現代居住區采用高大喬木遮蔭;以觀賞為主的綠地可采用灌木-草本型或喬灌草搭配型;觀賞結合散步游覽的綠地可采用喬木-草本型的植物配置方式。

2.2 植物造景要有良好的景觀效果。人是居住區的主體,居住區的一切都是圍繞著人的需求而進行建設、變化的,不斷趨于文明和理性的社會越來越關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適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需不斷地向更為人性化的方向發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結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強調人性化居住小區的植物造景要特別強調根據不同植物的干、形、葉、色、花、果等觀賞元素特點進行花色、花期、花葉、樹型的搭配,根據地域特色結合季相變化對植物進行合理配置。良好的居住區綠地應該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配置效果,創造出優美、長效的花卉風景,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2.3 植物造景過程中植物配置的形式。居住區綠地植物造景中植物配置應適應綠化的功能要求,適應所在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點,選擇抗病蟲害強、易養護管理的植物,體現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地域特點。要充分發揮植物的各種功能和觀賞特點,合理配置,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生相結合,構成多層次的復合生態結構,達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諧。植物品種的選擇要在統一的基調上力求豐富多樣,要注重種植位置的選擇,以免影響室內的采光通風和其他設施的管理維護。

3.居住小區中植物的選擇

3.1 居住小區中植物的選擇原則。

3.1.1 優先選擇鄉土樹種, 適當引進外來特色樹種。住宅小區是城市的細胞, 有的小區甚至已成為城市的景點。因此, 必須保持具有地方特色的植被, 優先選擇鄉土樹種,構造具有鄉土特色和城市個性的綠色景觀。

3.1.2 以喬木為綠化骨干, 突出林蔭功能。“綠地不少,綠蔭不足”, 是一些小區綠化的通病。喬木在小區中的應用主要是有生態和造景兩個方面的作用。由于喬木樹冠面積較大, 能夠制造更多的氧氣, 同時吸收較多的有害氣體, 喬木的種植在小區中有利于居民的健康。對喬木的選擇上, 落葉喬木與常綠喬木在整個小區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約為1∶2 的比率。由于落葉喬木古樸, 枝干、樹形迷人,最能體現園林的季相變化, 使小區一年四季各不同; 而常綠喬木可以給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小區綠化設計時應該根據設計意圖合理安排選擇樹種。

3.2 居住小區中綠化植物配置原則。

3.2.1 植物配置要層次分明、注重色塊。在居住小區中進行配置時,也應該注重其層次的搭配。用喬灌、地被等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層四個層次,再進行空間的分割與聯系,通過各個層次,使空間更具自然的節奏。

3.2.2 季節性觀花觀葉植物相搭配。“意春早臨花爭艷,夏季濃蔭好乘涼,秋季多變看葉果,冬季蒼翠不蕭條。”這首詩道出了季節變化及對小區設計的最直接要求;應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綠。

3.2.3 以草本花卉彌被木本之不足。雖然草木花卉在管理中比較煩瑣,但是相對來說更易于成為造景要素。在組合時必須考慮到小區中植物的色澤、花型、形狀和高度、植物壽命、生態長勢等方面,使之互相協調。

3.2.4 主基調及主景。每一個園林都有一個主題思想,每一個園林也有一個視覺焦點,即園林的主景。城市居民小區設計,就必須考慮焦點景物的配置,水景、山水景、植物造景。選擇的標準是要能與環境相協調,能被小區居民所認同。現代園林本身就是一種思想、一種文化的存在。

3.3 居住小區中植物的具體選擇方案。

3.3.1 小區內道路綠化樹種選擇。小區內道路分連接各小區分區之間的主干道和連接小區宅前道路的支干道、小道。樹木配置以規則式、行列式為宜, 在不影響采光的情況下,宜配植以造形優美, 有季相變化的落葉喬木, 如垂柳、欒樹等, 以遮擋東西向的太陽輻射, 在夏日為行人提供綠蔭, 喬木以下配植剪形花灌木, 如紅檵木球、海桐球、水蠟球、榆葉梅球等, 適當點綴幾組常綠樹, 如檜柏球、千頭柏,使道路兩旁春季有花、夏季蔭濃、冬季有綠, 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觀, 增加綠色空間層次。但小區內各條干道綠化樹種不宜雷同, 每條路都應以植物形成自己的特色。

3.3.2 小區內小型公共綠地的樹種選擇。居住小區內的小型公共綠地是居民休息、游樂和鍛煉身體的活動中心。小區內綠化樹種的配置必須根據綠地的地形、園林設施的形式和分布情況及人的活動范圍而定。公共綠地內一般建有花架、廊、亭、坐凳、鋪裝場地、園路等小型建筑和設施,需用綠色植物加以協調和美化。亭、廊周圍可采用叢植、孤植的手法錯落有致地配置海桐球、紅檵木等常綠樹種和連翹、中華繡線菊、木本繡球、紫葉小蘗等花色各異, 有季相變化的花灌木, 以襯托景園建筑, 加深空間層次感。花架用五葉地錦、金銀花等藤本植物處理。在座凳的周圍可配置一兩株垂柳、紅花刺槐、欒樹等落葉喬木, 用以夏季遮蔭和創造一種幽靜的環境。居住小區綠地內喬、灌木數量不宜過多, 喬灌比宜在1:1.5 左右, 常綠落葉比宜在1:2.5~3.0 , 最好選用大規格的苗木,做到當年投資綠化, 當年見效。

小結: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要在合理運用植物、園林小品、園路和鋪裝等前提下,強調園林景觀與生活、文化的緊密連接,在空間組織上達到一步一景,景隨步移的效果;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同時兼備觀賞性和實用性,在綠地系統中形成開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娛樂設施,使休閑、運動、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間與設施融合在園林景觀中,營造有利于發展人際關系的公共空間,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張琳,胡廣霞. 淺談居住小區綠化. 河南林業科技,2000 (20): 23-25.

[2] 嚴玲璋. 努力創造有利于城市生態質量的綠色空間環境[J]. 中國園林, 1999 (1) : 127.

[3] 陳光庭. 外國城市住宅問題研究[M].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309-315.

篇6

學校應當是探索求知的學園

學校的魅力在于它有豐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習、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圍就是一種吸引人、教育人的力量。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孩子在他周圍――在學校走廊的墻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動室里――經常看到的一切,對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義。這里的任何東西都不應當是隨便安排的。”“我們要努力做到使學校的墻壁也說話。”教育不僅是簡單的知識傳承,而應更多的關心學生的心靈需求和內心的價值意義。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要以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為指導,自覺、系統地設計學校環境,增強環境的生命性、育人性,積極創造藝術的環境,不斷提升校園文化的品味。

學校應當是生動活潑的樂園

學生只有在愉快的氛圍和環境中才能迸發出激情,形成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意愿。聚合組織的最大能量,才可能發揮每個個體最大的潛力,同時實現學校有效的創造性的發展。通過每年舉辦“讀書節”、“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等各種校園文化節,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現自己、創新成果、體驗成功的舞臺 。

學校應當是充滿親情的家園

學習、活動、人與人的交往、合作等融入親情,才有可能坦誠、深刻、有意義。在親情中,問題容易化解,教師和學生的精神世界能夠得以升華。“讓校園成為師生的精神家園。”在校園內倡導“同心、同行、同樂”的師生關系,確立“每個人都是同樣重要的;每個人都應該得到發展;每個人都有巨大的創新潛能;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良好愿望。”追求“人人都享受一份愛;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有機會;人人都獲得成功”的良好氛圍。

學校提倡在校園里每一個個體都是朋友、是知己。“走進直播室”、“相約星期五”、登上“教育論壇”,采訪校內小明星,進行教育沙龍,領導、老師、學生平等對話、平等交流,每個人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每一個人都成為學校的管理者。在民主開放、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華,給每一個人平等的發展機會和權利。

學校應當是美麗雅致的花園

一所環境幽美的學校,就是一片育人的沃土。應著重抓好景觀文化、精神文化、室內文化、書香文化的建設,力爭把學校變成現代文化、時代文明的發源地。校園要傳遞文雅高致的情懷,讓優美寧靜的氛圍在校園中自然流露;校園要展現蓬勃向上的氣質,在潛移默化中發展學生創造的激情。學校重視美化校園環境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整個校園整潔美觀,一花一木,一草一石,都精心設計;每一個空間,每一個角落都給人賞心悅目的美感。校園雕塑、文化墻等景觀在“潤物細無聲”中陶冶孩子的情操。

學校應當是引人入勝的“宮園”

篇7

關鍵詞:城市 居住小區 景觀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 F29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規劃依據

(1)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其中主要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規劃法》。

(2)《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GB 50180-93。

(4)《居住區綠地設計規范》 DB11/T214-2003。

2設計理念

本設計的理念核心是針對項目的人文和自然要素,表現出對人與自然的雙重關注,創建一個生態社區和人文社區。

2.1生態社區

注重人的生活環境的塑造,以綠色作為景觀構成的主基調,打造與周邊大環境明顯不同的居住氛圍。

2.2人文社區

注重社區核心景觀的構建,加強人的活動空間和參與性,形成和諧的文化氛圍,為居住群體賦予高品質的心理享受。

3設計原則

3.1生態性原則

由于小區被四條公路包圍,所以綠色植物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把生態效益放在第一位,凈化居住區內的空氣,提高居住小區的環境質量,維護和保持城市的生態平衡。

3.2節約性原則

建筑材料,植物材料,應盡量鄉土化;單體小品設計,避免追求豪華,氣派。既要考慮一次性建筑工程造價,又要考慮降低養護管理費用。在實現美觀的基礎上減輕負擔。

3.3美觀性原則

從平面到立面,從整體到細節,做到精致美觀,通過建筑、小品、雕塑、植物、水體等景觀要素,強調藝術性和文化性,解決綠化與美化的協調問題。在小區園林中設置景點,使其具備觀賞性、參與性、和藝術性,同時富于文化內涵。既滿足高層住戶的鳥瞰視覺美感,又滿足走進園中人的休息和觀賞的需要。

3.4以人為本性原則

從滿足人們對綠化環境的生理、心理需求出發,盡可能地增加綠色空間,為居民營造良好的綠色生態環境。在充分重視生態多樣性的基礎上,把關心人、滿足人的需求落到實處,為居民的日常生活、相互交流以及不同需求提供充分的戶外環境。在小區內設置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雕塑、小品,寓觀賞性、游樂性與教育性為一體,讓兒童能在游戲中接受教育,寓教于樂。

4總體規劃設計

在設計中從全方位考慮設計空間與自然空間的融合,不僅關注于平面的構圖及功能分區,還注重于全方位的立體層次分布。平面構成線條流暢,從容大度,空間分布錯落有致,變化豐富,再加上滿園的植物隨季節變換造成的景觀變遷,使整個景觀設計真正成為一個四維空間作品,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平視鳥瞰,都能令人獲得愉悅的立體視覺效果。

本設計中自然生態的理念一直貫穿始終,體現了尊重自然而不僅僅是改造自然的現代設計思想,追求人造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密切結合,相互輝應,相得益彰。以“自然、和諧、休閑”為主題,構筑自然和諧共處的新型現代居住景觀區,利用植物造景形成和諧統一的景觀效果。

5交通分析

小區內道路分為三級:一級路為主干道,作為車輛進入小區的主要交通干道,聯系各景區;二級路聯系各活動區域;三級路用直線或曲線與主路相結合。各景區依據各自不同的自身特點,可進行不同形式的道路組合;各景區的曲折小徑、中心廣場的直線道路以及各景區的自由式道路。

6景觀功能分區

整個小區景觀設計共分為八個功能區:

(1)小區出入口區:包括小區車行出入口和人行出入口。

a.小區車行出入口:入口廣場是小區的“門面”和公共場所,力求突出、醒目。布局形式開敞,便于小區車輛的出入。

b.小區人行入口: 材質各異的鋪地形式的銜接變化,有機、生態、自然、和諧地將其溶入到周邊大環境之中。

(2)綜合活動區:在大的水景周圍和小島栽植了大葉黃楊、金葉女貞和紫葉小檗等,將其修剪成一定的形狀,形成了一個多彩的水景區。水景東南側自然式的廣場上設種植池,種植懸鈴木,避免了烈日暴曬。水景西側有一個較大的活動廣場,供居民休息觀賞。

(3)休閑散步區:曲折迂回的小路結合四季植物的特點,人行走在枝葉交織、綠蔭濃郁的道路上,視覺上淡化了高樓的視覺影響,同時給居住區創造了田園林居的自然感受。

(4) 健身活動區:分為老年活動區、中年活動區、兒童活動區。

a.老年活動區:樹蔭的廣場為居民晨練,為喜歡太極的老年人提供有利的條件,其中卵石路為老年人提供了赤足按摩的健身步道。

b.青年活動區:迷你高爾夫地形的設計可以給青年朋友新鮮的體驗,也營造了微地形的變化。

c.兒童活動區:木制的游戲設施,加強了兒童游戲時的安全性。豐富的造型設計,增添了孩子的游戲興趣。

(5)精致綠化區:將園林植物進行科學、藝術的搭配,滿足園林功能和審美的要求,創造出生機盎然的園林情景。

(6)游樂親水區:該區位于中心綠地東北角,有一個水面和通過水面的小棧橋結合而成的弧形水面。跌水與平水相結合,有動有靜;還有“情人亭”的休憩觀水空間,在功能上滿足居民的心理需求,營造休閑、游覽的自然親水氛圍。

(7)陽光草坪區:該區運用合理的植物群落,以樹木為輔,草坪為主的原則,將傳統植物和現代草坪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完整的景觀,為居民的游憩提供了開闊的場地。

(8)宅前綠化區: 為滿足室內充足的光線,窗戶前栽植以小型黃楊球、繡線菊球及一些低矮花卉,大面積種植草坪。植以綠籬,以劃分空間及增加觀賞效果。加強建筑基礎和角隅綠化,打破建筑生硬線條,豐富景觀。

7種植設計

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以鄉土植物為主,結合外來適生樹種的搭配,使小區的綠化更加多樣化。并通過不同樹種的搭配,產生四季不同季相的變化。

樹種的選擇需因地制宜,避免品種、色彩單一,盡量選擇那些適應性強、耐旱耐瘠、抗病蟲害能力強、易成活的鄉土樹種。

對喬、灌、草的配置,可以根據景觀設計需要,做到常綠與落葉、快長與慢長、近期與遠期合理搭配,草種也可根據其不同的生態習性混植。

8園林小品及雕塑

根據綠地整體的環境特色,結合景觀主題和功能需要設置一些園林小品及雕塑。園林小品的設計力求在造型、體量、色彩上與小區總體環境的立意和綠地效果相協調,同時突出園林小品的個性和地方特色。在選材上利用自然材料與人工材料相結合的原則,突出材料的自然美和質感。雕塑的設計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并要求采用現代簡潔的造型和材料。

9鋪裝設計

鋪裝作為居住區景觀構成的一個元素,對居住區整體效果有著直接的關系。本次設計從居住區鋪裝的功能性、材質美觀性、設計方案可行性等方面出發,對居住區鋪裝進行設計。

10燈具設計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戶對室外環境的要求越來要高,居住區園林景觀照明設計猶如室外環境設計的點睛之品,當夜幕降臨的時候,華燈初上,潺潺的流水,茂密的枝葉,個性的雕塑,明亮的廣場在燈光下燦爛生姿,給居民提供一個美好的畫面。

篇8

關鍵詞:高等院校 總體布局思考 校園規劃

一、校園規劃的意義

高校校園是實現教育目標的精神載體和物體載體,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園地。良好的校園環境需要以良好的校園規劃作為保障,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培養的人才的質量有著一定的影響,同時也對高校實現其戰略目標有著重要意義。我們如果走進哈佛、劍橋、牛津這些名校都可以發現這些學校的規劃都有著自身的特點,都有著獨特的氣質。下面我們就對世界名校哈佛的校園規劃進行介紹:哈佛學校的校門是一座紅棕色的石門,彰顯了哈佛院校悠久的歷史。哈佛院校的圖書館裝飾得像咖啡館一樣,給進入的人以舒適的感覺,這樣的圖書館讓人進入后就體會到了寧靜的氣氛,怎能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哈佛院校中的綠化做得比許多高檔小區都好,如此合理的規劃給師生營造了一個最舒適的生活環境,也為哈佛院校贏得了最好的口碑,可以說哈佛院校舉世聞名離不開合理的規劃。

校園規劃是高校建設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對高校的日后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對校園規劃也提出了要求。如何做好校園規劃是現代高等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面臨的一個問題。校園規劃不僅是高校在發展過程中的物質保障,而且也是校園發展規劃具體落實的體現,同時也是建筑單位進行校園建設的主要依據,在校園建設中必須以總體規劃作為建設依據。校園規劃是整個校園中所有整體基建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指導原則,在建設過程中必須依照規劃中的要求作為衡量標準,并有序地開展。規劃對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只有好的規劃才能夠使建設變得更加合理,只有好的規劃才能使校園更加具有特點,實現人文與生態的合理結合。

二、校園規劃總體布局

1.功能區分。在現代校園規劃過程中要注意對校園中建筑物功能的區分。在高校中,師生的生活都有一定“規律性”,因此,校園中的各類建筑物都應當依據功能的不同進行合理的劃分。通常來說,一般的高校在建筑的劃分上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學生生活、教工住宅、行政管理、體育運動、教學科研、醫療保健等。在總體布局上應當盡量將功能相近的建筑組合在一起,將功能或環境相互矛盾的建筑分開,這樣不僅方便使用,而且對學校的發展也有著巨大好處。不同區之間的區分可以借助綠化帶或道路來完成,這樣不僅可以避免不同區域在不同時間內形成的車流、人流、污染物、噪音等方面產生的相互干擾,同時也可以依據各個區域的建筑風格特點對周邊的環境進行改變,使環境變得更加美好,從而使師生的生活變得更加的愉悅。

2.合理布局。高校的布局多少都會受到時代的影響。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我國高校在布局上深受歐美院校的影響,在布局上主要以廣場、庭院為中心,強調軸對稱。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國的高校在布局上則受前蘇聯的校園布局影響較重,多以校園內的圖書館或主教學樓為中軸端,在兩側建設教學樓,使校園的格局顯得更加規整。到了今天,高校校園中出現了更多的專業,校園中的建筑也變得逐漸豐富多彩起來,造就了更美的校園。現代校園在布局上更加的自由,不再一味地強調空間、平面布局的對稱性和整體布局的工整性,而是更加強調對地理環境進行合理的利用,使校園的形式更具有多樣性,彰顯出簡潔明快、錯落有致的一面。綜合來說,在校園總體布局上應當做到以下幾點:(1)在校園總體布局上應當做到便于生活、便于工作,校園中來往頻繁的建筑應當盡量安排得緊湊一些,在布局上盡可能使用緊湊布置法,縮短路程。(2)降低不同區之間的相互干擾,不同區域之間的建筑最好不要交錯插花分布,尤其是在校園內的工程、醫院、車庫等容易產生污染、噪音的建筑,這些建筑應當盡可能地分布在院校的周邊地帶,使其對校園的影響達到最小。(3)合理安排土地使用,盡量降低土地使用量,樓房與樓房之間的間距應當得當,在保證正常通風和采光的前提下應當盡量縮短樓房之間的距離。同時應當依據校園的地質環境和校園的實際情況對樓房的高度進行合理的規劃,對立體空間進行充分的利用。(4)要對校園中的原有建筑物進行合理應用,盡量減少需要改造的建筑,降低投資。(5)在規劃過程中需要具有超前意識,對校園中近期、中期、遠期規劃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處理,要對校園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變化進行充分的考慮,為發展保留一定的余地。(6)在對老校園進行改造的過程中應當做好新老交替工作,要懂得尊重歷史、珍惜經典,在擴建過程中應當盡量少破壞老校區原有的布局風格,進行適當的擴建和改建。

3.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主導思想,在高校規劃過程中也應當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現代校園建設應當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并且應當以不危害后代人為前提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在校園規劃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校園內部要保持相應的綠化比例。在校園中應當修建主要的景點,在主要景點內嚴禁修建建筑。其次,在校園規劃過程中要注重生態環境發展,校園內的水質凈化、草坡更新、建巢引鳥等都應當在校園規劃的考慮范圍內。最后,在校園規劃過程中應當注意不破壞校園生態平衡,在校園規劃設計上要細心,在校園建設中進行填塘、鏟草、伐樹等都要慎重考慮,校園內建筑使用的土地要盡量緊湊,為人的生存留下更多的可用空間。同時在校園內應當注重新生態平衡的創造,盡量擴大校園內綠地面積。在校園內生態平衡創建上最好室內室外同步,加強綠化力度,制造小氣候,使生活在校園里的師生充分體會到回歸自然的幸福感。

三、結束語

校園規劃需要從事實出發、從整體出發,應當滿足當代社會需求,立足現實,著眼于未來。只有這樣,才能使規劃不僅具有現實意義,還對校園的總體建設起到指導性作用。雖然校園規劃并不是一勞永逸的工作,需要依據時代的發展對校園內的建筑結構等進行合理的調整,但是校園規劃是否合理,對校園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因此必須做好校園規劃工作。

參考文獻

[1]朱學紅 喻定權 張楠 等 中南大學新校區校園規劃[J].南方建筑, 2014,8,(1):19-21。

篇9

關鍵詞:居住小區;園林綠化;規劃設計;生態景觀

一、銀洲居住小區概況

銀洲居住小區位于米脂縣城,南臨世界廣場,東接銀洲路,北連治黃路,西臨無定河畔,建筑面積2.5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2.16萬平方米,鋪裝及道路面積1.33萬平方米。米脂縣在陜北黃土高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溫暖多風, 夏季炎熱干旱,降雨多集中在7.8.9三個月,秋季涼爽,降霖明顯,年平均氣溫8.4。C,一月平均氣溫-9.C,極端最低氣溫-24.8。C,極端最高氣溫39.7。C。

1.銀洲居住小區園林規劃設計必要性

1.1生態建設的需要

1.2環境建設的需要

2.3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2.銀洲居住小區園林規劃設計原則

2.1以人為本的原則

在銀洲居住小區園林規劃設計中,要堅持以人為本[1],體現出一種純自然的設計理念,盡量以本地植物元素為主,做到符合人們的口味和心理,使人們可以享受到新鮮空氣,,陽光雨露以及鳥語花香,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的之間的和諧。

2.2因地制宜的原則

在銀洲居住小區設計中就是要合理利用陜北的立地條件,倡導以“鄉土樹種”為主的園林植物,能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又能節省不必要資金投入。

2.3科學布局的原則

在銀洲居住小區規劃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居民對通風、光線、日照的需求,我們要做到合理布局,確保園林景觀的質量。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面積不少于建筑面積的三分之一,在植物布局方面,園林景觀與小區生活、文化緊密聯接,對于景物布置要做到一步一景,處處都是“柳暗花明”的感覺。

3.銀洲居住小區園林規劃設計的內容

3.1.(1)平面布局:該居住區采用了均衡自由式。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自由分區,但在總體上給人均衡合理的感覺,自由活潑又不失嚴謹。平面設計中注重色彩的處理,規劃設計中利用有色植物如紅葉小檗、金葉猶太、豐花月季,珍珠梅,玫瑰、榆葉梅等地被植物使綠地有一定的色彩變化。(2)立面設計 以滿足功能為基礎,與平面布局有機結合,設計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喬灌木、建筑小品、立體花架綠化等來塑造立面效果。

3.2小區道路及園路設計

居住道路采用了環行道,園路設計采用環線性流暢形式以分隔綠化空間,改變空間形狀。小區道路綠地是小區綠化骨架,即對居住區內主干道路、分支道路及宅前小路兩旁的綠化,從而形成一個綠化帶,主要起美化環境、遮陰納涼防風減噪、降塵等防護功能。主要設置花灌木、高大喬木、草坪等,(1)在布局上采用喬灌木相結合手法,給人移步換景,別致多樣的視覺感受。(2)主干道樹種以油松、國槐、垂柳為主,花灌木合理達配。

4.小區綠地景觀設計

4.1中心綠地

小區布局有明顯的功能區和清晰的瀏覽路線,主要設置花木、草坪、水面、花架、涼亭、雕塑、健身設施和鋪裝地面等。區內公共綠地由雕塑廣場三大部分組成。并由環型干道相連,慣穿全區,使達到協調統一的景象。(1)雕塑廣場,三國美女貂嬋布置于廣場中場中心,四周米脂傳統剪紙藝術用不銹鋼版裝飾布置于東側,象征著勤勞、勇敢、愛國民族的精神,預示居民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2)健身廣場,設置體育器材,便于居民健身鍛煉,增強體質,在其旁設置一些具有不同使用價值及功能的坐凳,博弈設施,便于居民休息,閑聊為主,結合孤植樹、花架、涼亭做到景為人用。

4.2宅旁綠地

主要是指對住宅建筑附近的周邊的綠化,規劃綠化率達90%-95%[3]為居民直接提供清新空氣和優美舒適的生活的環境,因此它是綠化的重點。植物選擇以觀花、觀葉、觀果的各種花灌木、宿根花卉、草坪為主。宅園主要設置花木、草坪、健身休憩設施和鋪裝地面等。(1)為合理利用綠色資源,宅旁行列式綠地上以居民參與為目的,布置大量的游步道。(2)設置適當的健身器材,使人們停留于綠色空間,健身又賞景,淘冶情操。

5.園林綠化設計

5.1植物配置原則:

(1)以大喬木為主,形成小區綠化的空間骨干和小區寧靜生活的綠色屏障,使小區融入一片高低錯落、或濃或淡、四季景觀與色彩變化豐富的綠色之中,構建良好的小區生態環境。

(2)以品種豐富的亞喬木、花灌木為輔,與大喬大配合,形成喬、灌、草、地被植物密切結合的復層種植,突出生態效果與景觀效果,構造人體舒適尺度的綠色空間。

(3)以宿根花卉(石竹,景天)為點綴,豐富小區綠化色彩,配合丁香、豐花月季等香花植物,使小區四季鳥語花香。

(4)對建筑周邊進行基礎栽植,軟化、美化建筑基礎。以低矮的花灌木、香花植物為主,營造窗前美景又不影響采光通風。

5.2選用樹種:

1、適應上層栽植落葉喬木:、國槐、銀杏、五角楓、臭椿樹、白蠟、垂柳、紅葉李。適應上層栽植常綠喬木:樟子松、油松、側柏、云杉。

2、適應于中層栽植的灌木:丁香、珍珠梅、玫瑰、連翹、碧桃、榆葉梅、紅瑞木。

3、適應于下層栽植物:紅葉小檗、金葉猶、臭柏、豐花月季、景天、石竹、草坪草。

5.3水景設計

在小區內設置了小湖泊,布設在中心綠地區廣場入口處,并在其上建有小石拱橋,,并配有駁岸、躍水、噴泉,形成了理性和浪漫的交織。

5.4其它配套設施

在小區配套設施中,居住小區配有照明燈光。綠地噴灌等配套設施,提供給居住者們,便利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篇10

案例二:A縣藥品監管局在日常檢查中發現乙藥店銷售的賽特贊等五種藥品未建立購銷記錄,也沒有購銷發票或隨貨聯等票據。立案后,該局向乙藥店發出《限期提供藥品來源渠道證據材料通知書》,乙藥店提交了一份由丙醫藥公司出具的銷貨清單(非稅務發票,無丙醫藥公司的蓋章)來證明其藥品的來源渠道。

對甲乙兩藥店行為該如何處理,有以下三種觀點:一是將兩藥店均認定為從無《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批發)購進的藥品(以下簡稱為從非法渠道購進藥品),依照《藥品管理法》第八十條規定進行處罰;二是A縣藥品監管局在沒有進一步取得確鑿證據,即未查清從何企業或個人購進事實之前,不能按從非法渠道購進藥品行為進行處罰;三是對甲藥店的行為認定為從非法渠道購進藥品,按《藥品管理法》第八十條規定進行處罰;而對乙藥店,則應當在向丙醫藥公司核查真偽后再做決定。

之所以產生上述分歧,主要是因為執法人員對藥品購銷來源渠道事實證明責任理解得不一致。持第一種觀點的人認為,藥品是否從合法渠道購進,藥店負有舉證責任,如果不能或拒絕證明藥品來源于合法渠道,那就應認定為從非法渠道購進。持第二種觀點的人認為,藥品監管局要認定藥店行為違法,必須主動地去收集充分的證據,即查清涉案藥品是從什么不具備藥品批發資格的企業或個人購進的事實,否則違反了行政處罰由行政機關負舉證責任的原則。持第三種觀點的人認為,在行政程序中,甲乙藥店都負有證明購進藥品來源渠道的義務,甲藥店拒絕提供和說明藥品來源的行為屬對證據妨礙的行為,應推定其從非法渠道購進;而乙藥店盡管提供了一份不規范的藥品購貨清單,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已履行了證明責任,A縣藥品監管局應據此深入調查核實后再做決定。筆者贊同第三種觀點。

一、現行法律法規未免除行政相對人的舉證責任。《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對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做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根據這一規定,有的人認為,行政機關對自己所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負有提供證據予以證明的責任。雖然這一規定適用于行政訴訟程序中,但行政處罰都是以行政訴訟結果的預期為最終評價標準的,因此也同樣適用于行政處罰程序中。但筆者認為,僅僅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就認為行政機關負完全舉證責任,未免太過于偏頗了。行政行為可分為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指導、行政處罰等,行政相對人在面臨不同行政行為中擔負著不同的證明責任。例如,在藥品經營行政許可中,行政相對人在提出申請時要同時提供其符合開辦藥品經營企業條件的相應證據。在行政確認行政行為中,行政相對人要提供某種事實或某項權利客觀存在的證據。即使在行政訴訟中,行政相對人也負有一定的舉證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七條也明確規定了行政相對人在行政訴訟中承擔舉證責任的四種情形。因此,在無法律明確規定的情況下而盲目主張行政相對人在行政程序中完全不負舉證責任的觀點,應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