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概論范文
時間:2023-03-29 07:03: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語言學概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直以來,語言學概論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改革都備受關注,人們從很早就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并在實踐中發現了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且是我們一直以來都沒有很好解決的。目前,國內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下的語言學概論課程的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綜合性的研究。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聶志平的《語言學概論課程建設問題探討——以浙江師范大學為例》(2010),文章中對語言學概論課程的定位、師資隊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與現代漢語區別與銜接、教材與課程體系等方面作了深入細致的研究。曾毅平的《“語言學概論”課程建設的若干問題》(2001),文中對語言學概論課程的性質、教學的內容、教學語料的選取、教學方法和手段及開課時間等方面做了探討。其中,他認為教學內容可進行一些改變,語音、詞匯、語法知識可以進行壓縮,另外增加語言與認知、語言與文化、語言與民族等內容;語料的選取方面可充分利用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的材料、利用港澳和海外學生語言生活方面的材料以及當代社會語用方面和大學生群體的語言變體材料;教學方法上可以引入討論和專題調查等方式。關彥慶的《關于“語言學概論”課程建設的思考》(2010)一文也從課程定位、課程教學、師資隊伍、教材等方面對語言學概論課程的建設加以研究,將其仍定位在基礎性、理論性課程之上,提出了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的教學方法。此類的研究還有李樹新的《語言學概論課程的改革與實踐》(2004)、王紅梅的《語言學概論課程改革芻議》(2004)等等。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方面的研究。張先亮的《關于“語言學概論”內容與方法的再思考》(2010)一文提出不能一味地追求討論法及多媒體教學手段,應聯系課程及學生實際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聯想法、調查法、提問法、實踐法等等,其別強調講課的趣味性即通過有趣的例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陳青松等的《“語言學概論”課程中用例選擇和使用原則》(2012)一文對于怎樣選擇教學用例提出了有效、注意、情感三原則,這篇文章為我們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羅耀華等在《“語言學概論”課程創新教學嘗試》(2006)一文中提出“啟發式教學、點撥式教學、研討式教學”等模式。此類研究在杜道流9、熊賽男等人的文章中也有相關論述。
(3)與現代漢語區別與銜接研究。大多研究語言學概論課程的文章都會提到語言學概論的教學內容與現代漢語教學內容有重合之處,對重合內容該怎樣進行教學,也基本上會有一些區分和討論。將此問題單獨作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彭澤潤等的《“語言學概論”和“現代漢語”課程教學協調改革研究》(2007),該文從“語言學概論”和“現代漢語”課程地位和教材建設現狀分析中,發現兩門課程為了更好的教學需要進行協調改革,主要在教學內容上形成互補,合理安排教學計劃,教材中術語規范統一,內容緊跟學科前沿,語料要各有側重來源。此方面的研究在梁馳華和蔡旭等人的文章中也有相關論述。
(4)教材與課程體系研究。語言學概論課程的教材是此課程急需改革的重點之一,許多文章都提出了“現有教材不適應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的發展”這一觀點,呼吁編訂適應新形勢的語言學課程的教材。岑運強的《語言學概論教學再探——談語概教材的編寫》(1997)從語言學概論教材的編寫上探討了語言學概論教學問題。他提出教材編寫要注意方向問題,要作到面向學校、面向社會、面向應用和面向未來;教材的內容要在不斷批判、不斷繼承、不斷發展的語言學史的范圍內選擇,要選擇那些經過歷史經驗公認有效的,并對漢語研究最為有用的理論;教材采用語言和言語的語言學以及內部和外部語言學雙重框架;在編寫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新穎性、簡明性、實用性和準確性。陳淑萍等的《教學體系構建與師范生語言能力培養——以“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為例》(2009)指出目前“概論”教材建設,主要存在兩方面情況:一是缺乏針對性,二是缺乏時代性。師范類院?!案耪摗苯滩慕ㄔO,既要保留以往教材中優秀的內容,又要充分吸收已有公論的現代語言學理論、現代漢語方言以及當代語言研究的新成果,努力使“概論”成為介紹和推廣最新理論研究成果的陣地;同時還要堅持知識與能力協調發展,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重視能力培養的轉變。此外,申小龍的《談“語言學概論”課程改革》(2005)及紀秀生的《高師語言學概論教學新體系的構建》(1997)等文章也在這方面做了相關研究。
(5)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研究。語言學概論課程的師資問題也是大家討論的一個重點,師資方面的研究不多,但問題卻很突出。如教授語言學概論課程的教師大多不是來源于理論語言學專業,大多教師兼講授現代漢語及其他課程,不是專職的語言學教師等等。彭澤潤等的《大學“語言學概論”課程問題和對策研究》(2010)針對語言學課程師資問題,提出增加課時和學期、加強師資力量和成立單獨的教研室等對策。王健《“語言學概論課程”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2005)中認為語言學概論課程定位不明的表現之一是沒有專任教師。張麗《“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2011)中指出針對語言學概論課程,未設置語言學教研室,缺乏專業教師,一般由現漢和古漢教師兼任等問題。陸曉華《應用型本科院校語言類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究》(2010)中提出要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對啟迪學生語言類課程的自主學習,起著導向性引領作用。周翠英《語言學概論課程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2004)中提出崇高的教師威望是培養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先決條件,教師必須做到具有豐厚的知識儲備和正確的教學理念,才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崇高的威望等看法。
(6)教學效果評價方式方面的研究。劉淑霞 《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2010)中提出在語言學概論課程的考核中,技能訓練、口頭語言表達應在總成績中占一定比例。課堂積極發言者、課外實踐論文都納入考核方式中,最后期終閉卷也要體現出基本知識記憶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兩方面。肖靈《對“語言學概論”課程改革的若干思考》(2009)中提出要改革學業評價方式:一是平時學習狀況與學習成效的考核,主要考查學生觀察問題和應用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從實踐調查、撰寫課程論文、課堂反應等幾個方面進行;二是傳統的考試,考試的內容一部分是教材或老師講授過的語言學原理,一部分是應用語言學原理分析具體的語言現象。兩種考核的最終總和便是學生的成績,二者所占的比例不應相差太多。考核方式改革的目的是通過對平時學習狀況的關注,改變學生只關心期末成績的錯誤認識,真正從根本上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素質。趙賢德、王紅梅等也提到要“改變考試方式,教學檢測多樣化”。
此外,謝奇勇的《對“語言學概論”課程“雙語教學”的反思》(2010)與馮學民、姜云龍的《語言學概論課雙語教學初探》(2010),梁蕾的《地方本科院校“語言學概論”課程的現狀和反思》(2012)等都提到了語言學概論課程的雙語教學問題;申小龍《高?!罢Z言學概論”課程的文化內涵》(2004)和馬慧《試論語言學概論教學中文化意識的滲透》(2009)提出語言學概論課程中應該具有中國傳統的人文內涵與意識;李紅《對外漢語專業語言學概論課教學改革探微》(2011)從對外漢語專業角度研究了語言學概論課程的設置、內容等問題。
針對語言學概論課程改革的研究文章至少有上百篇,這些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對該課程進行了研究,目的都是想讓這門課程能夠更好地發展下去,本文對這些研究進行簡單的總結以期對后人有所幫助。
篇2
語言學概論作為高等院校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必修課,其課程目的是介紹人類語言的性質、結構及語言與文字的關系等方面的內容,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語言學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并初步具備運用語言學的科學方法分析語言現象的能力。所以,語言學概論兼有理論、能力兩方面的性質,既要系統講授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又要強調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反觀當前的語言學概論課堂教學,教師大多仍局限于具體的概念、術語的講解及語料實例的分析,學生則傾向于被動接受,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這一環節仍十分薄弱。這也是語言學概論課堂教學未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隨著高校素質教育的開展,高校文科課程設置進行了新的調整,課程數量增加,相應減少了一些原有課程的教學課時,語言學概論課程的教學課時就在減少之列;而近年來高校的持續擴招,大學新生整體語言素質逐年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再按原來的教學步驟進行教學,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將難以充分講透,學生分析和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則更為困難。
筆者認為,語言學概論教學改革的目標是研究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途徑,探索從理論教學到能力培養的有效轉化模式,這一目標歸根到底還是由課程本身的性質要求決定的。為實現這個目標,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教學方法改革(包括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教學、考核改革等)必須緊緊圍繞能力培養進行研究和探討。
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
1.確定教學難點重點,實施分類施教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通過推進學分制、降低必修課比例、加大選修課比例、減少課堂講授時數等,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上述精神為確定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內容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和思路。
我們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所掌握的語言學知識的實際水平和學習情況的基礎上處理教學內容的取舍、輕重、詳略問題,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實現分類施教。一是著重講授難點重點,教學實踐表明,教學重點難點往往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的知識環節,比如音位理論、義素理論、層次分析法等等。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細致解釋充分發揮,直到學生完全聽懂為止,不必擔心用多課時,也不怕影響教學進度。二是略講部分作提綱式的指導,充分相信學生的自學能力。比如人類語言的起源、語言與文字的關系等內容,學生經過自學是能夠充分掌握的。留下一定的知識內容讓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現,也是一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
2.適當拓展教學內容,探索注重能力培養的課程教學內容新體系
當前語言學概論課程的理論體系大都以索緒爾的結構主義學說為基礎,存在著強調“知識性”,忽略“能力性”;重形式、靜態描寫,輕意義、解釋等問題。同時,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各種語言學觀點和思潮的合理之處以及當前語言研究的新成果未能及時引進。應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將現代漢語方言、各語言學觀點和思潮以及當代語言研究的新成果適當補充進教學內容,努力探索培養學生語言素質和分析研究能力的課程教學內容新體系。比如,在講授語法部分時涉及層次分析法和變換分析法。從語法分析方法的嬗變角度看,變換分析法正是突破層次分析法局限的產物。因此,向學生補充這兩種分析法的內在聯系,有利于提高分析語言的能力。可以從層次分析法的先進性與局限性入手進行講述,指出正因其有局限性,才會促使人們尋找到變換分析法這種新的分析方法;對于變換分析法可補充四點內容:(1)“變換”的概念:美國描寫語言學后期代表人物海里斯在其1952出版的《話語分析》里用到了transformation,把transformation定義為“結構不同而等價的序列之間的替換”。(2)變換分析法的基本精神:熙(1986)“變換可以理解為存在于兩種結構不同的句式之間的依存關系?!币虼耍瑳Q不能將變換僅僅看作是兩個具體的句子之間的變換。(3)變換遵循的原則及實例分析。(4)變換分析法的先進性與局限性。通過這些補充內容,學生就會明了在不同的分析方法的優劣所在并懂得了語法分析方法嬗變的內部動力。這些知識無疑對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語言現象和解決語言問題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改革教學模式,推行“六步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及創新能力
我們在教學中堅決摒棄傳統的教師“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模式,采用“六步教學法”教學模式,即“教師預先通報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點難點――學生預習并提出自學難點――教師根據自學難點進行課堂系統講解――學生討論并提問――教師解答總結――布置練習”。在這一教學模式中,根據學生預習提出的自學難點同預先通報的教學重點難點進行比較,教師在上課前即可以確定應該集中精講的重難點,既實現了講授的針對性,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非教學難點,教師只作提綱式的簡略說明,指出應掌握的內容。這樣,課堂講授時教學內容詳略得當,就能始終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與學習興趣,還可以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在“學生討論并提問――教師解答總結”環節,學生根據自己預習的知識,能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實現了師生良性互動,最終達到了培養學生分析運用語言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效果。
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探索能力訓練的綜合模式
如何進行技能訓練、有效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是高校中文專業漢語言文學課程至今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傳統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造成了學生“一學就會、一做就錯”的現象,“一做就錯”既說明實際上還沒有“會”,也表明學生的分析、運用語言的能力仍未得到培養與發展。因此,在語言學概論教學中有必要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切實探索能力訓練的綜合模式。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以下實踐教學方法:(1)專業語言調查。包括語音調查、詞匯調查、語法調查等。學生可對自己的居住地的方音進行記錄,并與普通話進行比較,也可對方言詞匯及使用的普通話詞匯進行調查并進行方言與共同語語法的對比研究。(2)語言應用調查。每學期組織學生進行兩次社會調查或田野作業,如調查城市的某條街道、某個景點語言文字應用的不規范、錯誤現象等。(3)課內外教學演練。就語言學概論課程中的一般了解性問題或學生普遍感興趣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教學,任課教師全程指導,由師生共同為參加模擬教學的學生進行評議。(4)開展專題講座或報告,就學生遇到的較重要或有一定代表性的問題開展專題討論或給學生作專題報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研興趣。(5)以訓練學生科研能力為目標的語言學學術小論文寫作實踐。走“學、練、研”相結合的路子,在研究中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達到優化學生能力訓練的目標。
篇3
2007年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有條件的高等學校要積極聘請國外學者和專家來華從事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工作,鼓勵和支持留學回國人員用英語講授專業課程,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能力。實行雙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并加快高校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墩Z言學概論》課程是一門普通語言學方面的基礎理論課,是以人類語言為研究對象,內容涉及多種語言現象和語言事實,介紹了世界語言的內部結構及其演變規律,總結了世界語言的總的特點。普通語言學建立于19世紀初葉,主要是在印歐語系諸語言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要想獲得更多的語言研究成果,人們必須與國外語言學界有廣泛的接觸,了解世界最新科研動態,這勢必要有更高的外語水平。通過雙語教學,可以提高師生的外語口語水平,同時還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因此,中文專業《語言學概論》進行雙語教學符合時代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和院校發展的需要。
一、中文專業《語言學概論》課程雙語教學的現狀
按照國際標準,雙語教學指的是采用了外語原版教材并且外語授課課時達到該課程課時的50%以上的教學方式。雙語教學的基本內容就是將母語以外的另一種語言直接應用于語言學科以外的其他學科的教學,使第二語言的學習和各學科知識的獲得同步。在雙語教學中,學科知識的獲得是主要目的,同時也是給學習者創造學習和使用第二語言的空間,使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能夠盡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們掌握的第二語言,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同時使用母語和第二語言進行思維,能夠在這兩種語言之間根據交際對象和工作環境的需要進行切換,使他們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樹立跨文化意識。但據我們調查得知,河南省高校中文相關專業的《語言學概論》課程雙語教學的很少,且也不完全是英語授課時數占總課時的50%以上;也就是說,雙語教學對教師的外語口語能力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對許多高校教師來說,用流利純正的外語授課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非英語專業的教師,他們的英語筆試成績普遍很好,但聽說能力沒有跟上,大都停留在“啞巴英語”水平上。中文專業的學生在高中時讀的文科,英語學的很好。他們也認為雙語教學能使自己在學習專業的同時,提高英語水平,提高英語在本專業的應用能力。我們通過對我院中文系2004級漢語言文學專業《語言學概論》課程嘗試雙語教學時發現,原本抽象難懂的語言理論,課堂上兼用英語授課,除了部分聽說水平好的學生聽課沒有困難外,大部分學生感到相當吃力,自然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目前,在全國所有的本科高校中,為了應對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幾乎都在大力提倡雙語教學,但大多是盲目的,或者說是簡單地照般西方的教育,沒有根據我國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合實際的能夠提高教學質量的管理模式,不能有效地調動有條件進行雙語教學教師的積極性和開拓創新精神。
二、對加強《語言學概論》課程雙語教學的幾點思考
1.學校管理部門科學管理,積極扶持,提高雙語教學質量。雙語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可以說我國高等學校開展雙語教學的歷史很短,仍處于摸索階段。這就要求管理層積極探索進行科學管理,提高雙語教學教師的積極性。雙語教學要求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有些高校要求雙語教師必須持有英語六級證書或有一年以上的出國經歷,這種要求本身無可非議,但問題是通過英語六級就能用英語講授非英語專業的專業課程嗎?我國高等院校外語系教師有出國經歷的也是少數,可他們中絕大部分仍然能上好自己的專業課。我們認為解決教師外語口語表達問題的方法是利用外教資源,請外籍教師對雙語教師進行培訓,幫助他們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逐步達到能熟練用外語授課。就《語言學概論》課程的教材而言,英語專業的學生使用北京大學胡壯麟等先生主編的英文版《語言學教程》就有困難,如果要求中文專業學生使用外語原版語言學教材就不符合我國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是維護正常教學秩序,了解教學效果,推動教學改革的有力手段,因此,學校管理部門應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多方面加強管理,以期提高雙語課程的教學質量,讓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專業知識得到同步提高。有的高校以文件形式規范雙語教學模式,讓任課教師根據自己的外語水平、教學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這樣就不僅解決了一刀切帶來的問題,也提高了雙語教師的積極性。高校管理部門要建立和完善多層次雙語教學管理模式,能在宏觀上把握雙語教學的本質和目的,微觀上指導雙語教師的教學實踐。
2.教師積極開展雙語教學研究,靈活使用教學方法,采取多樣化的雙語教學和考核方式。合格的雙語教學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很強的英語授課能力。目前我國雙語教學的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英語口語不好,發音不準。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主動尋求本校外教的幫助,加強英語聽說訓練,盡快提高自己的英語聽說水平,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課堂上,針對語言學課程抽象難懂的特點,合理使用中英文授課比例,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在下次上新課前,要用簡單的英語復述上一次所講的內容,幫助學生對上一次所學內容進行理解和梳理。教師要深入研究如何使用教材,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目前,英文版的《語言學概論》教材難度較大,教師可以自編簡易英文教材,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專業術語采用中英文對照形式制成課件,盡可能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使學生能夠真正愿意接受雙語教學,最終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些特別難懂的章節,比如“語言的機制”,不妨全部用漢語講解,讓學生課后結合中英文教材慢慢消化。對學生的考核,除了期末英語試題占一定比例外,平時在課堂上師生互動,通過英語提問,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用英語就有關問題進行簡短演說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
3.學生提高對雙語教學的認識,積極主動參與,轉變學習方法和手段。高校實行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能夠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素質,為學生將來參加國際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墒俏覈行W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是以應試為最終目的,這就造成了大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較強,聽說沒有跟上的局面。高校對有關專業課程實施雙語教學,學生既感到新奇,又難以適應,尤其是農村的學生。因此,中文各專業的部分學生對雙語教學的必要性產生了懷疑。在大力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今天,大學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推行雙語教學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勢所趨。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在未來的國際競爭和交流中有更強的實力。課前,學生要預習英文教材,識記一些有關語言學術語的英文名稱;課堂上,學生要排除畏難情緒,滿腔熱情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配合教師的雙語教學,培養自己課堂上用英語對語言學知識進行思維的習慣;課后,嘗試對學過的章節進行英語小結。學生也可在課余時間用英語就語言學問題展開討論。通過以上方法和手段,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專業英語寫作水平都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三、結語
篇4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漢語國際教育;語言學概論;教學理念;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3-0175-02
一、引言
語言學是漢語國際教育的重要支撐學科之一,“語言學概論”在該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基礎核心課,需進一步明確其教學對象特點,圍繞專業培養目標進行教學。同時,在“大眾化”教育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將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應用型人才,這也對理論性較強的“語言學概論”帶來較大沖擊,需要教師思考如何針對“應用型”本科進行課程建設,把課程教學目標與培養應用型人才有機地統一起來。
二、應用型本校院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語言學概論”的教學目標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建設的基本要求
我們贊同研究型、應用型、高職型三類高校對待理論態度應有所區別的看法。應用型本科教育要求理論“堅實”,要求理論準確、實在,但不過深,只把理論說清楚,讓學生能夠掌握即可,不必關注理論的來龍去脈等,應著重于理論如何應用到實踐中去?!罢Z言學概論”課程建設應該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科理論建設的總體定位,“堅實”也應該是其課程建設的出發點。
(二)應用型本校院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
教育部高教司(2012)《普通高等學校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以下簡稱“新目錄”)指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是“培養掌握扎實的漢語基礎知識……能在國內外各類學校從事漢語教學……從事與語言文化傳播交流相關工作的中國語言文化學科應用型專門人才?!毙履夸洝皯眯蛯iT人才”的定位,“基礎的、基本的、入門級別的”培養規格,就應該是確定本專業課程總體教學目標的依據,也是確定“語言學概論”課程分項教學目標的出發點。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語言學概論”的教學目標
教育部頒布的“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大綱。實際上是針對漢語言、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等專業的籠統規定,并沒有結合專業特點具體化,因此有必要強化對象意識,確定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語言學概論”的教學目標,具體為:(1)認知領域。可簡要概括為傳授基本語言知識和基本語言學知識,謝奇勇、張先亮對此已有較好的總結,此不贅述;(2)技能領域??煽偨Y為培養三種能力,即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基本能力、初步從事語言調查研究的能力和對外漢語教學的能力,其中前兩種能力是漢語言、漢語言文字和漢語國際教育三個專業的共性要求,對外漢語教學能力是本專業的特殊要求;(3)情感領域。滿足本專業培養目標的畢業生,不管是從事語言文字、漢語教學還是國際文化交流等工作,甚至改行,語言文字包括相關文化素養都是其立身之本,是其綜合素質的重要因素之一。“語言學概論”是課程模塊“中外語言類”的基礎和核心,在人才培養中的支撐作用不容忽視,因此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樹立對漢語漢字漢文化的自豪感,有從事相關工作的愿望,也是教學任務之一;(4)學習策略。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促進信息的獲得、存儲、提取和使用所采用的方法,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重視學習策略問題可以增強學習的核心競爭力,改進高校教學質量。在“語言學概論”教學過程中,若教師能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效,實現學習策略教學和專業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無疑對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思辨能力培養有重要促進作用。
三、教學內容的選擇
通過廣泛調研,并結合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為在尚無面向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語言學概論”教材的背景下,采取以一本教材為主,適當增刪相關內容的做法較好。
(一)選擇“適當的”教材
選擇一本合適的教材是上好一門課的重要前提?!罢Z言學概論”教材數量較多,主要可分為語言概論類、語言學概論類和復合類。相對而言,第三種更有優勢。在此前提下,又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接受情況、專業特點及國家規劃教材等進行篩選。在廣泛調研、綜合比較的基礎上,選出較為適宜的三本教材:教材一是使用高校較多并作為重要考研參考書的《語言學綱要(修訂版)》,葉蜚聲等著,王洪君等修訂,教材二是崔希亮主編、專門針對對外漢語本科專業的《語言學概論》,教材三是池昌海主編《現代語言學導論(第三版)》。最終,優中選優,針對現階段“語言學概論”教材前沿理論吸收不足的問題,排除了教材一,順應盡量使用國家規劃教材的要求,排除了教材二,最終選擇了池本教材。它既是“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也是浙江省高等學校重點建設教材,在內容和編排方式上也都比較合適。
(二)適當增刪相關內容
“語言學概論”信息量大,覆蓋面廣,一般是48個學時左右,教師要在保持課程知識體系相對完整的前提下,根據具體的教學需要進行刪減或增補,進行合理的課時安排。講授每一個專題時,不必要求面面俱到,更需要注重基礎知識的介紹和基本能力的培養,承前啟后,尤其是與“現代漢語”、“西方語言學流派”等直接相關課程的銜接。補充的內容主要包括補充解釋性材料、提供輔材料和推薦參考書目,適當兼顧語言理論的前沿性,比如適當補充語言類型學、認知語言學等方面的內容,重視漢外語言對比等。刪減的內容應該是較為陳舊或與前后銜接課程有所重復的內容。
四、教學方法的改進
高校一般依據教學目的、內容、對象等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如啟發式的講授法等。“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傳統的講解/講授模式為主,研究型教學模式為輔
講解或講授依然是高校的重要教學方法,“語言學概論”一定要重視講解或講授,但必須要廢止“注入式”或“填鴨式”教學方法,提倡靈活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尤其是研究性教學的案例教學法、基于問題解決的學習等。基本思路是:一是要把研究理念、成果及時引入課程;二是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研究中;三是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和諧、文明的師生關系。具體而言,應該是以研究型教學方法作為對傳統教學方法的補充,在教學中適時開展觀察比較、分組討論、課題研究、學習匯報等活動,重視探究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開放性的研究型教學更關注學生怎樣解決問題,提倡并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目前應用型高校要求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加強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將研究型教學理念應用到為“概論”課程,正是這一趨勢的體現。
(二)重視討論、交流與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主要以小組活動為主,表現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討論課一般先由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提出討論題目、要點、閱讀文獻,學生課下分組準備,然后小組匯報、研討,教師就研討情況要進行簡短的總結、評價,供學生參考。
(三)課堂集中教學與課外分層次教學相結合
分層次教學是教師將教學內容難度、要求高低、指導程度進行必要劃分,可適當根據學生不同基礎、學習能力狀況、學習目標要求來實施教學??陀^上,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學習動機不一,“因材施教”是必要的,尤其是部分學生有考研深造的愿望時,牢固的基礎知識儲備、扎實的能力培養就是標配,與不考研的同學迥然不同。本科教學和考研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關系,本科教學應當為考研服務,尤其是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已轉變為招錄全日制培養的應屆畢業生,與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有了良好的對接。但由于考研的學生畢竟是少數,教學不可能都圍繞著少數學生來展開,所以就有必要將課堂的集中教學與課外分層次輔導相結合,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
五、結語
盡管已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語言學概論”課程建設進行了一定的研究與思考,但尚有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一是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方面,如何在遵守學校總體要求的前提下,優化課程評價體系;二是在任課教師方面,如何實現教師在教科研方面的可持續性發展及有效建設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結構科學合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等。
參考文獻:
[1]潘懋元.什么是應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7-88.
[3]馮桂芹.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方案初探[J].科技風,2013,(12)上.
[4]張先亮.關于“語言學概論”內容與方法的再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02).
[5]謝奇勇.關于“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內容幾個問題的討論[J].中國大學教學,2010,(01).
[6]張先亮.對“語言學概論”課程性質與任務的思考[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
[7]陳楠,楊崢琳.基于學習策略的漢語教材練習本土化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15,(02).
[8]周海濤,景安磊,李子建.大學生學習策略使用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4,(04).
[9]池昌海.框架概念和關聯――語言學概論類教材略談[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4,(04).
[10]宋穎桃.新世紀以來語言學概論教材比較研究[J].現代語文,2015,(05).
篇5
[關鍵詞]反義義場;蘊涵;異根
[中圖分類號]H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2)05 — 0133 — 02
岑運強主編的《語言學基礎理論》(第2版)于2005年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在第1版(1994年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基礎上增加了不少內容,如非線性音系學、語義指向、言語的詞匯、語義類型學分類、主位推進模式、文字的應用等內容,并對第1版中出現的一些錯誤進行了修訂。該書以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提出的語言的語言學和言語的語言學、共時語言學和歷時語言學、內部語言學和外部語言學六種語言學作為全書的框架,特別是對索緒爾提出但沒有研究過的“言語的語言學”首次在高校教材中進行了全面的挖掘與系統的闡述,并設“交叉語言學”一章把語言學的新發展分專題進行介紹,和其他同類教材相比,這是一個重大的創新與突破。該書被評為“新世紀高等學校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近年來還被一些高校列為研究生入學考試指定教材。幾年來,齊齊哈爾大學中文系一直使用這本教材,使用效果不錯,學生反映良好??墒?,筆者在備課的過程中發現該教材雖然對第1版進行了修訂,但還是有一些問題值得商榷。下面我就對備課過程中發現的幾個有問題的概念進行分析,以求教于同行。
一、反義義場
這個概念出現在教材的第3章,該教材是這樣對反義義場定義的:“含有一個對立或相反義素的詞義的聚合成為反義義場,也稱反義詞聚。”〔1〕并以“愛戴”和“輕慢”為例:
愛戴 :〔+動作,+喜愛,+對人〕
輕慢 :〔+動作,-喜愛,+對人〕
對于反義義場的定義,大多數學者往往是從詞義的角度來下的,如:
詹人鳳(2008):“反義詞聚是由詞義相反或相對的兩個詞組成的聚合體。”〔2〕
王紅旗(2008):“反義詞聚是由兩個意義相反的詞構成的詞聚?!薄?〕
從義素的角度給反義義場下定義,岑先生還是第一個,這一點可以說是一個創新。但經過我們仔細分析,發現該定義有些問題,并不能準確地概括反義義場。我們試以下面幾組詞語為例進行分析。
男人 :〔+人,+男性,+成年〕
女人 :〔+人,-男性,+成年〕
男人 :〔+人,+男性,+成年〕
男孩 :〔+人,+男性,-成年〕
父親 :〔+親屬,+直系,+生育,+長輩,+男性,+書面語〕
爸爸 :〔+親屬,+直系,+生育,+長輩,+男性,-書面語〕
按照該教材對反義義場的定義,“男人”、“女人”含有一個相反的義素〔±男性〕,因此“男人”、“女人”可以組成一個反義義場?!澳腥恕薄ⅰ澳泻ⅰ币埠幸?個對立的義素〔±成年〕,那么依據岑先生的定義來判斷“男人”、“男孩”應該可以構成一個反義義場;“父親”、“爸爸”含有一個對立的義素〔±書面語〕,那么“父親”、“爸爸”也應該可以構成一個反義義場。而實際上,“男人”、“男孩”不能構成一個反義義場,“父親”、“爸爸”更不能構成一個反義義場。由此可以得出,含有一個對立或相反義素的詞義的聚合并不都能成為反義義場,該教材對反義義場的定義是有問題的,它擴大了反義義場的范圍。導致語言中的很多詞都可以構成反義義場,甚至把有些同義義場變成了反義義場,這和語言實際是不相符的。下面我們舉幾個反義義場的詞語進行義素分析:
教師 :〔+人,+學校的,+教學〕
學生 :〔+人,+學校的,-教學〕
東 :〔+方向,+太陽升起的一邊〕
西 :〔+方向,-太陽升起的一邊〕
生 :〔+生物的生理狀態,+有新陳代謝〕
死 :〔+生物的生理狀態,-有新陳代謝〕
通過對以上詞語作義素分析,我們發現每組詞語中均含有一個對立的核義素,如:“教師—學生”〔±教學〕、“東—西”〔±太陽升起的一邊〕 、“生—死”〔±有新陳代謝〕。而我們前面分析的“男人—男孩”、“父親—爸爸”雖然也有對立的義素,但那不是核義素,而是表義素。由此,我們可以對岑先生定義的反義義場做這樣的表述:含有一個對立或相反的核義素的詞義的聚合成為反義義場,也稱反義詞聚。
二、蘊涵
蘊涵,有的教材也作“蘊含”。這個概念也出現在該教材的第3章,是這樣定義的:“兩個句子中如果有一個對應的語言單位是上下位概念,這兩個句子之間的關系就是蘊涵關系,含有下位概念的句子蘊涵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4〕教材僅舉了一個例子:“我看見了一個小伙子”蘊涵了“我看見了一個人”。這個定義概括得很不全面,把很多應屬蘊涵的句子排除在蘊涵之外。下面我們舉一些例子來分析一下:
(1)我看了一場京劇。我看了一場戲。
(2)醫院大門口停著救護車。醫院大門口有車。
(3)我買了一臺電視機。我賣了一臺電器。
(4)他不愛吃鯉魚。他愛吃魚。
以上例子中的“京劇”和“戲”、“救護車”和“車”、“電視機”和“電器”、“鯉魚”和“魚”均是對應的語言單位,也是上下位概念,但(1)(2)是蘊涵,(3)(4)不是蘊涵。也就是說,兩個句子中如果有一個對應的語言單位是上下位概念,這兩個句子之間的關系不一定就是蘊涵關系??梢姡摻滩膶μN涵的定義是有問題的。我們再舉一些的例子來分析一下,就更能發現這個定義的不足之處。
(5)小王不該在上班時間玩游戲。小王有件事做得不對。
(6)他弟弟給汽車撞傷了。他弟弟出了車禍。
(7)他打了小李一個耳光。他打了小李。
(8)他到過天安門。他到過北京。
(9)什么戲他都愛看。京劇他愛看。
(10)人都會死。他會死。
(11)他全身濕透了。他頭發濕透了。
(12)他吃完了一只雞。他吃了雞腿。
以上八個例子均屬于蘊涵,但又有所不同。(5)中的“玩游戲”和“有件事”雖然是上下位概念,但不是對應的語言單位。(6)中的“撞傷了”和“出了車禍”既是上下位概念,又是對應的語言單位。這兩個例子均是含有下位概念的句子蘊涵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7)(8)中的“耳光”和“小李”、“天安門”和“北京”雖然是對應的語言單位,但不是上下位概念,而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這兩個例子都是含有局部概念的句子蘊涵含有整體概念的句子。(9)(10)中的“什么戲”和“京劇”、“人”和“他”既是上下位概念,又是對應的語言單位,與(6)不同的是,這兩個例子是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蘊涵含有下位概念的句子。(11)(12)中的“全身”和“頭發”、“雞”和“雞腿”既是對應的語言單位,又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與(7)(8)不同的是,這兩個例子是含有整體概念的句子蘊涵含有局部概念的句子。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
1.兩個句子中如果有一個對應的語言單位是上下位概念,這兩個句子之間的關系不一定就是蘊涵關系,如(3)(4)。
2.具有蘊涵關系的句子不僅僅局限于上下位概念,含有整體與局部關系的詞語的句子也可以,如(7)(8)(11)(12)。
3.具有蘊涵關系的句子,并不都是含有下位概念的句子蘊涵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也可以相反,如(9)(10)。含有整體與局部關系的詞語的句子也如此。
可見,該教材對蘊涵的定義是不準確的,它縮小了蘊涵的范圍,把很多含有蘊涵關系的句子排除在蘊涵之外。那么,怎么來定義蘊含比較準確呢?就上述所舉例子來看,具有蘊涵關系的句子或者含有上下位概念,或者含有整體與部分關系的詞語,而且前一個句子的說法成立,后一個句子的說法才能成立。對此,石安石(1993)是這樣概括的:“就話語本身表達的意義來說,有甲就必然有乙,而且兩者是上下位關系或整體局部的關系,就意味著甲蘊含乙?!薄?〕
三、異根
該教材第5章語法部分在論述語法手段時,談到了“異根”這種語法手段。教材是這樣對異根定義的:“異根又稱為錯根或增補。它是用不同的詞根表示不同的語法意義。”〔6〕,接著舉了以下幾個例子:
I——me she——her we——us
go——went am——was
bad——worse good——better
按照該教材對異根的定義,只要是不同的詞根表示不同的語法意義都是異根,那么,語言中很多詞都屬于異根這種語法手段。如:
I——her go——was bad——better
she——him work——went good——less
這無疑擴大了異根的范圍,實際上異根并不是一種很活躍的構形手段,它只是古代語言殘留的形式,在現代語言中是不能產的。下面我們看看一些學者對異根是如何定義的:
王德春(1997):“是用不同詞根或詞干表示相同詞匯意義不同語法意義的手段。”〔7〕
池昌海(2004):“換用詞干不同而意義相同的詞來實現語法意義的手段?!薄?〕
伍鐵平(2006):“通過不同的詞來表現語法意義的變化,因為這些詞的詞根不同,所以叫做異根法?!薄?〕
胡曉研(2006):“指利用歷史來源不同而詞匯意義完全一樣的不同詞根表達同一個詞的不同語法意義的方法?!薄?0〕
王紅旗(2008):“用歷史來源不同而詞匯意義相同的不同詞根來構成詞的不同語法形式?!薄?1〕
詹人鳳(2008):“語法意義的變化是通過不同的詞來表現的,因為這些詞有不同的詞根,所以叫做異根法?!薄?2〕
以上學者在他們的語言學論著中對異根定義之后,所舉的例子是相同的。即代詞的主格和賓格、動詞的原形和過去式(不規則的)、形容詞的原級和比較級。
不難看出,伍鐵平和詹人鳳對異根的解釋和岑運強的觀點一致,而王德春、池昌海、胡曉研、王紅旗對異根的解釋相去不遠。相比之下,我們認為王德春等人對異根的解釋是比較好的,尤以王德春對異根的定義比較準確。
這三個概念是我們在備課過程中發現的有很大出入的概念,很值得商榷。我們對這三個概念的觀點和看法也未必恰切,特撰寫此文以和同行商榷,期望學界對這三個概念作出準確的表述。雖然岑先生的《語言學基礎理論》(第2版)中出現了這種情況,但瑕不掩瑜,這本書還不失為一部優秀的教材。該書在語音、語義、詞匯等部分均從語言和言語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并增設了交叉語言學,這在國內同類教材中是一個明顯的創新與突破。我們也希望岑先生再次修訂時能對這個問題引起重視并予以解決,使這部教材更加完善,成為國內語言學領域一顆璀璨的明珠。
〔參 考 文 獻〕
〔1〕〔4〕〔6〕 岑運強.語言學基礎理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12〕 詹人鳳.語言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11〕王紅旗.語言學概論(修訂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 石安石.語義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
〔7〕 王德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8〕 池昌海.現代語言學導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篇6
在概率的問題中,當有2個或2個以上的事情同時作用的時候,我們就必須注意這些事情彼此之間的關系。例如,2個事情中,當考慮其中1個事情發生的概率時,也必須考慮2個事情同時發生的情況。此外,當調查滿足兩個條件的事情的概率時,還需要考慮其中的一個條件是否會對滿足另一個條件的事情的概率產生影響。例如,男性與女性在投擲硬幣時,正面向上的概率應該是相等的,因為硬幣正面向上與否與性別無關;但是,隨機選擇的男性與女性化妝的概率則是不同的,因為隨機選擇的人的化妝的概率是與性別有著密切聯系的。
二、選取有趣例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睂W生一旦對數學產生興趣,就會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他們會克服一切困難,充滿信心地學習數學、學好數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選取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生動直觀的現實生活例子,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參與進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利用了概率知識解決了現實生活問題,最終達到學習的目的。例如,這樣一道例題:在美國,有一檔由名為蒙提•霍爾的主持人主持的問答競賽節目。參與競賽的嘉賓中間能堅持到最后的那一位將有機會打開3扇門中的一扇,其中一扇門后面擺著一輛轎車,另外兩扇門后面則是山羊。嘉賓選中哪扇門,哪扇門后面的東西就歸嘉賓所有(當然,人都喜歡轎車勝過山羊)。主持人先請嘉賓猜一扇門,然后主持人打開剩下兩扇門中的其中一扇后面是山羊的門,并問嘉賓是否要改變選擇。
是否改變選擇,取決于改變選擇猜中轎車的概率高還是不改變最初的選擇猜中轎車的概率高,抑或是兩種情況概率一樣。在美國的雜志上曾有很多數學家對此問題爭論不休。如果做一下實驗便能得到如表1中的結果。不改變最初的選擇猜中轎車的概率為1/3,同樣可得出改變最初的選擇猜中轎車的概率為2/3。
實際上,在主持人隨意打開一扇門的前提條件下,剩下兩扇門中其中一扇門后是有轎車的,那么選擇任一扇門中獎的概率自然是1/2。但是,如果嘉賓先選擇一扇門的話,那么這個問題則變成一個概率問題,可用乘法定理來進行計算。第一次選中車的概率為1/3,不改變選擇,第二次概率為1,此外,第一次未選中車的概率為2/3,不改變選擇,第二次概率為0。兩結果相加得到以下結果同理,若主持人打開門后嘉賓改變選擇,獲得車的概率就為2/3了。教師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新奇感、新鮮感,誘發其學習興趣,一旦有了興趣,就會產生極大的學習動力。類似的例題還有很多,如“生日問題”、“三囚犯問題”等,例題選取得好壞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軟件程序來實現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的計算,可以擺脫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大量耗時耗力的板書,而以簡潔的形式將運算過程與結果展現給學生。學生在掌握了計算機技術在概率統計中的應用以后,可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加強理論與實際運用的技能技巧,同時,極大地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能夠改變概率統計這門學科的傳統教學模式,不僅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通過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關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抽象的問題在有趣的游戲中加以解決,確實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實現了傳統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使得課時的利用率更高,大大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通過有關調查表明,多媒體技術是大學課程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應當盡快掌握多媒體技術,但在應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時而異,也不能過分的依賴多媒體。合理,恰當的利用多媒體技術,是教學成敗與否的另一個關鍵因素。
篇7
關鍵詞:職業學校;實驗室;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C4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09)08(c)-0133-01
科學實驗是一切科學理論的源泉,職業學校中的實驗課程是對學生的科學實驗方法、專業技能、工作作風等進行培養和訓練的主要渠道。它對學生學習和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鍛煉研究問題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培養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開展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隨著學校在實驗室建設方面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如何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如何建設高水平的實驗室,為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提供硬件平臺,成為目前實驗室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
一、加強制度建設,組建實驗室網絡管理平臺
實驗室管理制度不僅僅是管理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保障設備在教學、科研中發揮功能必不可少的基礎。隨著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和體制改革的深入,我校實驗室管理制度建設問題日益突出,許多年代較早的管理制度已不再適用。因此,必須加強管理制度建設,適應教學科研發展需要。近年來,我校實驗室始終把管理手段革新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建立實驗室管理網絡工作平臺,注重管理內容的充實和完善,把信息更新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通過校園網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因此實現我校實驗室網絡化管理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改革實驗室管理職能,保障與服務管理相結合
保障與服務是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兩大宗旨,而職能部門和管理人員更多地注重保障,較少地提供服務。因此,應進一步改革設備管理職能,特別是要把職能部門和管理人員從管帳、管物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更多地投入到為實驗室服務中去。實驗室技術人員的工作量應按其實驗教學任務、常規儀器設備管理、大型儀器設備管理、低值耐用品管理、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實驗教學改革等項目,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全面核定其工作量,并合理確定與理論教學人員的比較基準點,基本實現按勞取酬。
三、改進實驗評價方法,建立正確的實驗教學導向
從評價內容方面講,實驗課到底應對學生哪些方面進行評價呢?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但遺憾的是對實驗課評價研究的很少,人們注意的是學生是否得出實驗結果,卻忽視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態度、意識、能力等。實驗教學的評價就應集能力、方法、態度、技能、知識等目標于一體,既要考評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結果和實驗用具使用原理的理解,更要考評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所體現的實驗態度、實驗能力。這是體現素質與技能教育的根本思想。
從評價方式方面講,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考評與結果考評相結合。這可采用多種形式:考查、評估、考試。考查是教師平時對學生實驗活動表現的觀察與檢查,包括對學生能力、技能、實驗態度等的評價;評估,對學生的實驗進行量化測評,首先確定實驗評估的指標體系,然后根據評估標準由教師評價、同組同學互評和學生本人自評,三方面有不同的評估權重,較準確、公平,但有些內容很難量化,因此評價內容往往不全面;考試有口試和筆試兩種形式,一般用于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考評,其實,實驗課也可采用考試的方式,只是注意考試內容一定要與實驗有關,一定要通過做實驗才能答出。
四、構建新的實驗課程教學體系,強化素質教育
傳統的實驗教學大體上實行的是“課前預習-課堂實驗-課后教師評審”的三段式。這種模式下,常常會出現學生不重視預習、實驗時不愿意動手、課后不認真總結思考,甚至出現缺課、抄襲報告等不良現象。學生動手能力不強、創新意識缺乏,對實驗設計、方法、步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采用“精講、演示、提問、提示、研討、評析”相銜接的新課堂教學體系,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精講就是簡要介紹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背景,明確提出培養訓練要求;演示就是教師不但要向學生剖析實驗的基本思路及技術要點,還要向學生演示關鍵步驟和環節;提問就是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去接近、發現、解決問題;提示就是結合在實驗中的具體問題,要給予同學必要的提示;研討就是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及時收集共同性的問題并討論,以達到總結和強化的目的;評析就是要對學生的實驗報告進行恰當的、有教益的分析和評價,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提出補充分析。會給學生營造一種主動探索性的學習環境,改變學生按圖索驥、完成任務了事的被動模式。通過系統而有計劃的實驗教學,實現由知識到技能,再到素質的轉化。
五、實驗室開放是職校實驗室創新的標志
實驗室開放是學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重要指標,是一個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為解決職校學生多、教學資源少,以及學分制下學生選課內容、上課時間因人而異的情況,必須對實驗室進行開放。這樣不僅提高了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同時又有利于創造學生自主實驗、個性化學習的實驗環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實驗教學體系已成為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卓有成效的載體。
作者單位:廊坊市衛生學校
參考文獻:
[1]楊安,胡新平.以人為本進一步加快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步伐.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22(8)
篇8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
1.教學模式因循守舊
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許多學校的教師仍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教”與“學”的效率難以提高。久而久之,在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現厭學情緒。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
以往教師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時,基本采用的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由于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致使教學效果不理想,加之教學中欠缺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質量一般。
3.教師綜合素質有待于提高
由于漢語言文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言魅力的缺失,致使課堂氣氛過于沉悶,從而使得學生配合教學的積極性較差,思維也被嚴重抑制。在這一過程中,教材成了束縛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的枷鎖,諸多的語法、課文、詞匯、閱讀和寫作等課程,使學生對漢語言學習產生出一種乏味和厭煩的感覺,這樣必然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師的綜合素質不高造成的。為此,必須不斷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師的綜合素質。
二、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的策略
1.完善課程結構
應按照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加大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的比重,并在為學生打下扎實專業功底的基礎上,不斷延伸、拓展學科范圍,將一些與之相關專業的知識融入到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當中,如哲學、史學、新聞學、公共關系學、美學、藝術、秘書學、國學以及影視等等。通過知識范圍的不斷擴大,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的專業素養有所提高,進而具備較高的綜合文化素質,另一方面,還能使學生對其他相關專業的知識進一步了解和掌握,這樣有利于學生應變能力、適應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提高,從而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2.改革教學方法
教師不應過于強調知識的體系性和全面性,而應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解決教學疑點,筆者建議應當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其一,互動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強化師生間的合作與交流,調動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其在互動學習的環境中不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其二,探究式教學方法。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在師生共同質疑、相互質疑的過程中不斷探求問題的答案,最終達到解疑的目的;其三,自主式教學法。學校應當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現代漢語資料庫,為學生提供課件、講義、考試試題、學生優秀作品以及研究成果等資源,使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上自主開展個性化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3.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現代信息技術一方面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形象生動、圖文并貌的特點,將漢語言教材中的文字內容與多媒體中的圖像、聲音結合到一起,并將文學作品中所要表達的場景在多媒體上顯示出來,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容易體會作者的思想,并且還能夠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悟,進而獲得最佳的成效;另一方面則是網絡信息資源的在漢語言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先確定好某一個課堂主題所需的信息資源,然后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上網檢索和討論,然后在課堂上同學生之間交流經驗和成果,為學生創造一個能夠展示自我能力的空間,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此同時也可以使教學方法不斷創新。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給當前的教育帶來了新的契機,只要合理將現代化科學技術運用到教學當中,就能夠盡顯其獨特的魅力,進而使漢語言文學教學手段和方法始終趨于領先地位。
4.滲透德育教學
教師應針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科特色,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把握德育教育的最佳時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增強愛國主義精神。漢語言文學是傳統的人文學科,是體現中華民族意識和傳統文化的載體,擔負著中國精神文明和新時期人文關懷建設的重任。所以,漢語言文學教學更應當注重學生精神層面的教育,立足于健全學生道德體系,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判斷力。
篇9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研究;改革
一、小學語文教材的現狀
目前,有關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課程學習的人相當少,乏人問津的現狀使得這門學科的發展處于一個很尷尬的境地。經研究發現,其主要原因是不管是教材的內容還是結構都與實際的教學狀況嚴重不匹配,使得師范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受益不大。我們對這些教材進行研究后會發現,大多數教材內容基本相同,罕見理論突破,即使發現少數強調課改的理念,但也與實踐的結合仍然脫節,僅僅是對一些教學實例做了適當調整,但也還是沒有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進行切入,沒有切實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教材的不足
通過對現有的小學語文的課程和教學的教材的研究,我們歸納了三點不足:
1.目前存在的一些關于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研究主要是學術層面的,也就是說他們是運用學術研究的方法來制訂教材的思想的。注重的是理論的邏輯體系,而不是從語文的教育和教學方面展開的,他們忽略了小學語文教師發展的實際需要。
2.現在有很多師范學校的課程設置和其本身學校發展的現狀使得一些需要實踐的課程編排得不夠到位,基本滿足不了每個師范生都進行連續的實踐學習,因此一直以來師范生的實踐經驗都不足。而對于偏偏缺少這項經驗的師范生來說,只是進行一些原有經驗的學習顯然現實意義也就不大了。這也正是初出茅廬的師范生即使在校學習了授課的相關經驗,但真正進行實踐,又不太會教學的原因。
3.教材的內容和結構與面對的年齡段不合適,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應該有契合他們自己年齡段的不一樣的教材,因為他們對于教學情境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如果教材沒有這樣的認知而采用統一的標準,那么這種普遍的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基本上學習效果很難顯現出來。
三、對小學語文教材改革的幾點意見
1.形式靈活,整合小單位的訓練點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狀況會比較復雜,在每個學習階段都可能出現不一樣的學習需求,而這時候對于教材的編寫要求就比較高,首先必須明確要訓練學生怎樣的素質和怎樣去訓練。因此,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形式,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自由發揮,這樣的結合才能把握每個單元的不同學習目標。
2.靈活使用,提高教學廣度,使其更加生活化
新一輪的課改對于教材的編寫提出了適應多樣化的要求,以期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但是我國的現實狀況比較特殊,地域廣闊,因此經濟、文化等的差異又很大,要編制出一種教材,能使得它適用于我國所有地區的學生使用,可以說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那么我們可以編寫不同的版本,然后教師根據本地學生的特點,為他們選擇適合他們的教材,或者是根據不同的學生、地域的特點靈活地安排教學的階段或者順序,以便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在語文教材中融入諸多元素,打破局限性
語文課程的教學應該利用一切資源,而作為媒介的教師,他們的任務就是努力將一切有利的資源引入教材,使其進入課堂,讓語文的學習變得沒有局限,靈活地提升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多種能力。
4.教材的編寫還可以跨越多種學科領域,追求包容性的語言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學習和應用都應當擴大領域,在教材編寫過程中可加入現代化的手段,讓學生接觸多種不同的內容,在這門學科學習的過程中開闊視野、錘煉品質、提升能力,初步學習各種社會所需的能力,獲得現代社會的認可。而對于教師來說,在這樣廣博的教材的教授過程中應當有教學的綜合性意識,源于課本也要跳出課本,能使其與其他課程配合并且融會貫通,起到跨越式學習的效果。
5.對于語文教學的重難點的處理,教材在編寫上可根據課標進行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材的編寫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指導作用,它是一個相對權威而且科學的評價依據,其中對于學科的教學應該達到的目標、性質以及應當教學的內容都有一個明確的規定,而且也闡明了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情感發展以及世界觀、價值觀的特點,因此,可以根據具體學生的不同性質進行編寫,然后找準教材與學生間的連接點,靈活確定重難點,有取舍地確定教學內容。
6.不囿于以往經驗,通過靈動的教材促進語文課堂的動態化發展
篇10
【關鍵詞】電子商務;教學方法;改革
伴隨著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電子交易平臺的成功,電子商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各高職院校都設立電子商務專業,制定了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課程。課程安排中,《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是專業基礎課,其包含的內容有計算機網絡知識、網絡營銷模式、電子支付、安全技術和線下物流等內容。
一、《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教學現狀
《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教學普遍采取大班教學,以課堂講授和實踐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一)課程教材落后
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競爭十分激烈,運營模式方式變化快。從而使得相應教材編寫出版使用慢于市場實際使用狀況。
(二)課程實踐環節薄弱
實際操作環節薄弱是教學過程中的普遍現象。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后進行實踐操作的主動弱,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實踐操作環境主要是使用免費注冊的網上商城。
(三)教學方法不足
課堂教學課時比實踐課時多,還是以理論講授為主。
二、《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現狀
(一)提高教師素質水平
教師的素質水平是該專業學生素質水平的重要主導因素。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及時了解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其一;學院可以在暑假或寒假期間對老師進行集中培訓。邀請該專業的教師來講授針本課程的先進教學模式,分析教學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其二;假期期間,安排課程教師到電子商務企業進行實際的實踐學習和操作電子商務平臺。
(二)教學方式改革
電子商務課程除了理論教學外,還應該在實驗室通過一定的操作軟件等方式完成實訓,采取以學生為主,教師引導,實踐占主導的方法教學。
1.案例分析法
針對學生平時經常使用的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具體案例分析。如淘寶網、聚劃算、京東商城等,結合電子商務課程的運行模式、網絡營銷等相關理論知識,詳細分析這些平臺的運行規則要領。
2.任務驅動法
要求學生在電子商務平臺注冊一個或多個屬于自己的網店。擁有網店后,讓學生把自已一些物品上傳網店進行商品展示,標明商品的價格。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物品售出,并購入其他網店的商品;要求學生經常登錄網店,不斷完善網店的框架布局。讓學生熟悉網店的運行的整個過程,以此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三)考核方式改革
取消只依據出勤和考試評分的考核機制,加入任務完成效果考核,最終課程成績應由平時出勤情況+任務完成效果+期末考試分數構成。其中任務完成效果包括平時作業+分組完成的網絡營銷任務+任務報告書,任務完成效果能有效的考核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有創新的學生應給予加分鼓勵。如參與校企合作的項目,添加企業對學生進行考核。建議任務完成效果分數占總分數50%以上。
四、建議采取的教學改革方法
(一)建立校園電子商務平臺,增強校內外創業,參與企業項目
在校園局域網搭建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平臺具備電子商城的注冊、商品圖片上傳、商品查詢、網絡訂單生成、銀行支付、支付寶支付、訂單物流查詢等功能。學生可以在校園內任何網絡接入點進行登陸,操作自己的電子商城,體驗電子商務模式。對于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可以組成一個創業團隊,一起管理維護自己的電子商城,讓其擁有創新設計的商城。同時加強線下商城的宣傳工作,運用校園海報、宣傳單、社團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商城的知名度。
學生參與企業項目,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綜合能力。讓學生融入企業的運營模式中,了解社會中電子商務的狀況。
(二)積極開展校內電子商務競賽,并參加校外大賽
在校園內開展電子商務相關比賽,如商城設計大賽,商城交易額大賽等。組織學生團隊,老師領隊參加校外組織或單位舉辦的比賽。在比賽過程中,與其他參賽人員交流學習,能擴展學生對該行業的視野,實踐中促進成長。
(三)課程融入最新的商務方式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可采取的交易方式越來越豐富?,F在APP軟件盛行,如微信、滴滴打車等,既方便消費者,又提高提供商的效益。針對盛行的APP軟件,需要向學生分析其運營模式、優缺點。把最新的商務方式推薦介紹給學生,預測將來的出現的新模式。
(四)《電子商務》課程教學的發展
隨著網絡的普及,電子商務的市場發展潛力是巨大的,因而對既掌握計算機技能又掌握商務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產生了巨大的需求。新興技術的廣泛滲透,如元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將極大地推動電子商務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手機等移動終端應用的普及,使移動電子商務將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永立.《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2(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