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8 08:01: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游泳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傳統的教學手段是“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由于其課堂容量小,一節課下來,學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單調,學生易生厭倦情緒,難免產生“少慢差費”的結果。不言而喻,這樣的教學手段,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不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不利于培養開拓型人才,不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新形勢下,如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已成為我們語文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利用錄音、幻燈、投影、電腦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能夠形象表現許多教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教學內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師的許多口頭表達所不能企及的。那么,現代教學手段在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方面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談些粗淺的看法。
第一,為教師加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插上了翅膀。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可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啟發、點撥、解決疑難問題以及聽說讀寫訓練上。
第二,可創設情境,增加直觀性、形象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獲取能力的一種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會,并進而創造。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產生激動人心的情境效果,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可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化繁為簡,變難為易。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頭語言和文字符號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打破了封閉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學狀態,以其鮮明的直觀形象,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以其多變的手段,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從而使教學得以化繁為簡,變難為易,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可豐富作文素材,培養觀察、分析、聯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維空間,優化作文教學。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視覺、聽覺形象,能使學生簡便、快捷地直觀現象,感覺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臨其境,進入由形象、色彩、聲音等混合構成的氛圍,使教學過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誘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這樣在作文教學時,可突破時空的限制,將人、事、物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又為他們提供了作文的素材,開辟了多向立體的思維通道,促進學生觀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聯想想像力的增強、審美能力的提高。
第五、可使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綜合運用于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種感官并用,學習效率最高,這是已被科學實驗和教學實踐證明了的規律。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中的圖片、文字、聲音、色彩、動畫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豐富學生的感知,使學生披文入境,視聽并舉,身心投入,左右腦并用,感覺得以引發、強化,對學生的思維的訓練更趨靈活、全面、立體。特別是生動多變的畫面,開心啟智的音樂創設了教學的情境,增強了教學內容的形象性和動態感,使學生耳、目、口、心各種感官得以激發,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但是,在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時,我們也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目的明確,講究實效。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義和盲目使用。必須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各種媒體的不同功能,選擇運用。訓練朗讀能力,可選用聲學媒體。總之,使用任何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目的都要非常明確,要講究實效,科學使用,否則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應有的作用。
2、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篇2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 ; 教學原則;應用策略;
(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美國學者H·G·吉洪特指出:“教師有一項功能是永遠改變不了的:創造有感情的學習情境,這是無論多精細的機器都無法代勞的工作。”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室、學生與教師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它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和制約著教學活動的開展。
在課堂上,始終充斥著一定的教學氛圍并直接作用于學生的精神之上,而在構成學習氛圍的各要素中,情感占據主要地位。教師作為教學中的主導因素,其情緒對氛圍的形成有極大的影響力,教師愉快民主地進行教學,教學氛圍也會隨著自由歡快,而嚴肅刻板的教師會讓學習氛圍顯得壓抑,死氣沉沉。當然,教師也是人,也會有心情欠佳的時候,這時就要發揮情感的調節功能和作為教師的敬業精神,盡量消除自身的不良情緒,不把它帶進課堂。
心理學上認為,當回憶的心境與學習時的心境相匹配時,回憶效果最好,這就是心境依存回憶。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師生雙方都處于精神亢奮的心境狀態,并不斷地相互感染著。在今后回憶課文內容時,學生只需全身心放松,便能輕易地回想起當時的學習內容,從而提高回憶效率。這種積極良好的心境,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二)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在上課之前,教師通常會用一段話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就是導語。導語是課堂教學的常用手段之一,它具有穩定學生情緒,明確學習目標,便于組織教學的功效。導語的類型多樣,內容豐富,形式不拘一格,導語設計得精彩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的情緒反應,與教師產生共鳴,緊隨教師走進作品,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
(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蘇姆霍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從某種意義上講,語文教學就是語言教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就是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與其教學效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語言文字是一種刺激信息,直接作用于學生,并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教師的語言被運用在課堂教學,課堂提問,師生朗讀,各種評價以及師生全面溝通等方面。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好的教學語言能夠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促進教學相長,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那么,怎樣的教學語言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呢?這就涉及到了教學語言的藝術,不同的學科對于語言要求各不相同,而它對語文教師則提出了以下幾點要求:
(1)語言規范,用語得體
這是教學語言最基本的要求。語言規范,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和修辭的規范。具體地說就是要用普通話,吐字清晰準確,句子流利通順,不生造詞語,不說病句。用語得體,指的是談吐要文雅,杜絕不文明用語,盡量運用文雅的詞句,用規范得體的教學語言為學生做好示范。
(2)簡練精妙,條理清晰
教師的語言應該盡量做到簡練精妙,將信息用最準確簡明的語言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能夠以最少的精力學到最精華的知識,讓學生省時省力。條理清晰,即語言符合客觀事實,邏輯縝密,準確運用概念,科學地分析并解決問題。這樣的語言能保持學習內容的連貫性,便于學生組織記憶。而繁冗雜亂的語言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抵觸和疲勞感,最終導致注意力渙散,學習效率降低。
(3)生動形象,抑揚頓挫
文學作品中無論是記敘文,抒情文,詩歌,還是寫景的文章,都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刻畫了獨具特色的、飽滿的主人公形象。
教師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修養,完善知識體系,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帶給學生豐富多彩的各類知識,而不致于僅僅停留于有限的課本知識之中。教師應運用多樣化的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讓語言更鮮活生動。學生正處于想象力最為活躍的時期,教師精彩的敘述引導學生積極活躍地思考,產生豐富美妙的想象,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語文課相對來說比較枯燥,教師平鋪直敘的單一語調容易讓人產生聽覺疲勞。而教師抑揚頓挫,節奏感鮮明的講解,則會帶給學生豐富多變的情緒體驗,讓他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由被迫去聽轉變為主動愿聽、想聽,使得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4)聲情并茂,動之以情
語文教學活動是師生情感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感直接感染到學生的情緒,而學生的情緒又直接影響到學習效率,因而教師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極為重要。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將飽滿的熱情傾注于語言中,以聲傳情,讓學生感染到教師飽滿的激情,聲情并茂的解說能幫助學生理解作品中的含義,與教師、作品產生共鳴。這樣不僅能夠增加教師的親和力,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還能營造愉快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笑聲中獲取知識,交流情感。
結語
綜上所述,情感在我們人類的各種認知和實踐活動中都起著不同的作用,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情感的教學猶如大地干旱少雨一片荒涼;有情感的教學猶如田園風調雨順一派生機。情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它對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對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運用語文情感教學原則能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語文知識和技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以求實的態度面對當前情感教學的弊端,用科學的精神來對待情感性教學原則,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創造性的運用語文情感性教學原則,使語文情感性教學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旅游教學教學方法
傳統的旅游管理專業是旅游業發展初期的旅游企業經營模式和旅游業發展策略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教育培養模式,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旅游業的發展已經步入成熟的競爭狀態中,競爭日趨激烈。這些變化對旅游職業崗位結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些新的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不斷產生,迫切要求高職院校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企業一線培養更多的以智力技能為主的技術性人才和動作技能為主的技能型人才。在旅游業新的發展狀況下,傳統的旅游高等教育培養模式已經開始不能適應旅游業的發展需求。培養既要求有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又要求有旅游管理的專業意識和思維運用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成為旅游管理教育的重任。因此,改革傳統的旅游管理教育模式勢在必行。作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情境教學法”在該專業教學中的運用能取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旅游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情境教學法是使學生處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運用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活動和情感,加強有意識的理性學習活動的教學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而產生的。它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創設情境教學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結構,了解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教師創設充實生動、溫馨而富有人情味的教學情境,提供一個開放平等的學習環境,以接納、包容、鼓勵的態度、引導學生進入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領域,體現人性化的特點。學生作為一個自主學習的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自己分析問題,尋求與學習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二、情境教學法的實例運用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分為表演體會情境、視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生活引入情境等。
1.表演體會情境
表演體會情境就是讓學生扮演某個角色,在課堂上或實訓室進行現場表演。在教授《導游業務》中“地方陪同導游服務流程”時,讓學生上臺扮演地方陪同導游,其它的學生則坐在下面充當游客。整個課室的環境假設為地陪在旅游大巴上為客人進行車上講解。表演者利用所學的知識充當地陪這一角色,臺下的學生則以游客經常出現的狀況來測試表演者的各種應變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它順應了學生的情感活動和認知活動的規律,利用角色效應,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從“扮演角色”到“進入角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身參與的情境模擬,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從“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使學習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情。
2.視頻展現情境
視頻展現情境就是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優勢,通過對聲音、文字、圖形、圖像、動畫和活動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的綜合運用,再現課本中的文字內容,使學生身如其境,在輕松的氛圍中更好的了解、掌握知識。在教授《全國導游基礎知識》中“園林建筑”時,如果只是單純的用語言講授園林的建筑特點、建筑布局等,學生難以理解眾多的專業術語,會感到書本知識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等皇家園林和蘇州拙政園、上海豫園等私家園林進行景像再現。視頻中的優美畫面和優雅的中國古典音樂,加上配音師抑揚頓挫的朗讀,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了如詩如畫的境界,使他們真正感受到了皇家園林的磅礴大氣和蘇州園林的玲瓏雅致。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先讓學生總結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各自的特點及差異,再結合學生所述,通過課件進行點評。通過視頻的情境演示,可把學生的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有機地統一到生動的教學過程中,創造出教學情境,將課堂教學引入到一個嶄新的境界,“一圖窮千言”,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實物演示情境
實物演示情境就是通過實物演示,創設特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索。在教授《餐飲服務與管理》中“中餐宴會擺臺”時,教師帶學生去本地的四星或五星級飯店的宴會廳觀摩,學生在感嘆宴會造型之精美、花型之豐富、服務員技能之嫻熟時,不由自主的產生對宴會擺臺知識的渴求。再比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客家圍龍屋”的建造特點及蘊含的民風民俗時,就可以帶學生參觀當地的圍龍屋,現場為學生講解圍龍屋的建造具有防御性和審美性的功能,從圍龍屋的布局說明也客家人內斂凝聚的性格特點。這樣有利于抽象知識的具體化,引起學生的欣賞興趣,激發學生較強烈的競爭情感反應,使學生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培養學生的欣賞和實際操作能力。
4.生活引入情境
生活引入情境就是從生活中某一典型場景引入課堂教學。《旅游禮儀》這門課的教學采用這種方法效果較好,因為禮儀知識多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如在教授“名片禮儀”時,教師先以設問的方式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名片使用的場合及重要性,學生在思索問題的過程中對名片的使用方法產生興趣。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互動中理解名片的接受與遞出的禮儀、名片制作的注意事項等。在學生了解知識點之后,教師再讓學生現場演示,進一步加深理解。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優化的情境使學生經歷“目標關注——激起情感——知識移入——加深理解——知識彌散”的情緒發展和知識認知的過程。這種教學方法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可以使學生在一種“創造性的環境中”培養能力,進一步增強他們的知識實踐運用能力。
三、結語
旅游專業教師要讓學生學好專業知識,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智力因素,更要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情境教學法能靈活的利用各種場合和機會來探究學生的知識背景與學習特質,建構并維持合適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并且有效的成為信息加工主體。它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平等的愉悅氛圍,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畏學為主動學。它以接納、包容、鼓勵的態度,引導學生進入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領域。
參考文獻:
篇4
一、旅游利于教師備課
教師備課一要讀課文,二要看教參,三要讀與文章有關的書本或者文章。在整體與細節相互把握的基礎上,寫出教案,然后實施。以上過程如果是“讀萬卷書”,那么教師對課文所寫內容的真實接觸和感想就需要有“行萬里路”的真實體會了。如果文章所寫內容恰好是教師親身經歷過或是旅游過的地方,那么在備課中,就能很快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寫出“形神俱備”的教案。
例如:姚鼐的《登泰山記》一課。備課時,要先看課文,理清作者的登山路線。這就要一步步的根據文字去把握教材,大費一番周折。如果教師親自登過泰山,那么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登山經過,結合課文文字,很快理清作者的登山線路,也就是課文的線索。更重要的是能夠將自己的登山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相融合,將其表達得更充實更豐富,也會更細膩。這是真實的情感啊!
二、旅游利于教師授課
一個人如果想將一件事情很順利地有條不紊的表述出來,而且邏輯性強,感情豐富,語言上沒有口語和半截話。怎樣才能做到?我想主要條件之一就是對事件很熟悉,尤其是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其表達就會更完美更精彩。
旅游對于語文教師授課有著重要作用。在授課時,如果文章內容恰好是教師親身經歷的地方,將其結合自身感受講授出來,就能迸發出精彩的火花,使課堂教學內容更豐富更充實、生動,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
例如:如果教師去過岳陽樓,在講授《岳陽樓記》時,旅游的經歷和感受便會對授課帶來很大的幫助。授課時,教師會將登到頂樓時的心境和愉悅感不自覺的帶進教學。站在頂樓上,遙望洞庭湖面,君山如黛,江霧若帶,水天一片空闊。文中“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描寫,多么精彩,多么富有氣勢。真實的感受與文章精彩的刻畫融合在一起,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感情更真摯。同時,在授課中,教師會把岳陽樓最吸引游客的“三絕”告訴學生:范仲淹的銘文,清代書法家張照的書法,篆刻家邵竦的篆刻。歷史名勝加上教師生動的描繪,不但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熱愛祖國悠久歷史文化的感情。而范仲淹所倡導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與岳陽樓的氣勢相結合,古人那種博懷和政治抱負便自然而然的顯現出來。講課時,教師的心境、感受便會影響到學生,能更加深刻地挖掘這名篇的意蘊,進一步將心境升華,深化,喚起學生無限的向往之情,去欣賞這千古詩句。
三、旅游利于寫作教學
好文章是怎樣寫出來的?過去在學習《文學概論》時學到了不少,很多文章中也有提及,但這些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深刻地感受到旅游開拓了我的視野,真正理解到名人名家的作品是怎樣寫出來的。知道了名人名家的寫法,對指導學生寫作就會有很大的幫助。在近期旅游中我主要理解到以下幾點:
1.按事物順序真實的有條理有重點的敘說
游記性的文章多采取這種寫法。作者真實地將旅游經過從頭到尾有條理有重點的進行敘說。我通過旅游一些地方,再看一看名人名家的文章,這樣一對比就發現了以上訣竅。在文章中名人文章的寫作順序交代得很清楚,內容詳略得當,在敘述中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抒發自己的所感所想。《黃山游記》、《登泰山記》、《故宮博物院》等文章便屬于這種寫法。這種寫法對于我們指導學生寫游記性文章是很好的借鑒。
2.將復雜的事物分類,由主到次加以敘說
葉圣陶的《蘇州園林》便是這種寫法。拙政園景物錯落有致,景致優美。旅游者游覽后無不稱絕。然而要寫出來卻不是件容易事。而名家葉圣陶卻能寫出來。為什么?其主要原因就是抓住拙政園的整體特征,又將園內的景物按自然之趣的亭臺樓榭、重巒疊嶂的假山、入畫的池沼、著眼在畫意的樹木以及園內其他小品等幾個方面去解說,這樣就把拙政園介紹出來。旅游的親自一見,加上自己的一點思考,就會明白名家的一種寫法,勝過讀多少書。真是“紙上讀來終覺淺,得來全不費工夫”。
3.在描寫對比中,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
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百草園寫的多么充滿生機啊。讀文章時你一定很想知道百草園吧。你到紹興旅游就知道魯迅故居中有一個園。這個園較大,里面有菜畦,水井,皂莢樹,桑樹什么的。課文中將其進行描寫,使人感到生動形象,活潑有趣,充滿生機。由于前面三味書屋讀書生活的無聊,孩子們才到后面這個園尋找樂趣,因而也就有了點情趣。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一比較,我們就體會到:三味書屋讀書生活是多么的枯燥無味,百草園又是多么充滿情趣。由此我又明白寫文章的訣竅:在描寫、對比中,表達自己的情感。明白了這個道理,對指導學生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四、旅游還有利于對古代詩文的理解
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作者身臨其境寫出來的,它有著不朽的魅力,精煉的語句,深邃的哲理和深遠的意境。出外旅游經常會到一些古詩詞作者游覽的地方,他們在這些地方游覽后,留下了不朽的詩句,這些詩句膾炙人口,今天讀來仍感到親切感人,熱血沸騰。旅游中,在古詩詞作者留下詩句的地方,讀讀或者背背原詩句,親自感受那種意境情感,真是一種文學享受。將教學時的主觀說教變成了親臨其境的真實感受,這是文學欣賞的深層理解、感悟,是難得的文學學習,將它運用到語文教學中會收到真實的直觀的效果,增強了詩句的文學感染力。如登泰山,經過了艱苦的攀登,終于到了南天門,那種感覺是豁然開朗,精神愉悅,一切勞累疲勞全都忘卻,真是舒服極了。再登上玉皇頂,站在泰山極頂,居高臨下,極目遠望,唐代詩人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受油然而生,這時你才真正進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這種境界,這種感受是親身體會到的親自感悟到的,是怎么看書也看不出來的,怎么想象也想象不出來的。將這種體會感受運用到教學中會收到多么好的效果啊!
再如到蘇州的楓橋景點旅游。通過游覽古寺、古橋、古關、古鎮、古運河“五古”,看張繼的塑像,再讀一讀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由于親臨其境,很快就進入詩的意境,真實的感受從心中涌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這種感覺同樣是親自體驗感悟到的。
篇5
1.1、教學前為學生放映完整的游泳錄像
在進行下水游泳教學之前,要給學生多次播放完整的專業游泳錄像。在第一次播放錄像的時候,以正常的播放速度進行播放專業的游泳錄像中的游泳動作快速、流暢、迅捷,一方面,讓學生對于本節課要學習的游泳技巧有一個初步但完整的概念;另一方面,能使學生產生美的享受,以專業的動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播放后可以讓幾個同學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及時反饋學生的聽課狀態。當第二次播放游泳錄像時,可以告訴學生需要注意觀察的重點及細節。如果要完成觀察規范化游泳動作這一環節,不只是需要觀看一遍錄像而已。原因就是游泳動作比較快,而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往往不能觀察全面。因此,在這一環節中,可以多次觀看錄像。播放之前,要對學生說明這次觀看錄像的目的,例如:手臂動作、腿部動作、手臂與腿的配合關系等等一系列需要觀察的細節。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根據側重點播放錄像后,一定要及時與學生交流,檢測他們是否觀察到正確的游泳動作,是否能掌握正確的游泳技巧。在放映錄像中要注意學生的反映,當學生多次看過錄像后,如果還是不能正確理解游泳動作時,一定要及時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教授本節游泳課之前,首先,一定要了解學生的情況,掌握學生已有的游泳水平,估計本節課要學會的動作與學生已有水平之間的差距,要控制好動作的難易度,不能讓大多數學生覺得十分困難,不易學會。第二,教師根據學生已有水平和學習的游泳動作的難度,判斷出學生在觀看錄像中可能會出現的疑惑之處,制作一個圖片文字相結合的詳解游泳動作的材料,運用文字進行詳細的說明,運用圖片進行直觀的展示。在講解過程中,也要突出重點和難點。
1.2、學生在水下分解動作與練習
引導學生觀看游泳錄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實踐愿望后,在確保學生對要學習的游泳動作要求掌握的技巧有了正確的理解后,將學生帶到游泳池進行水下實際訓練。在水下進行練習時,要按照觀看游泳錄像時的第二個觀看環節進行動作分解訓練。如,先進行手臂動作的練習,再進行腿部動作的訓練,最后再將分解的動作結合起來,進行整體動作的訓練。在學生進行分解動作訓練之前,教師一定要先進行示范,在進行示范的過程中,對觀看錄像時強調的重難點進行講解,并允許學生在一旁模仿動作。當發現學生的錯誤動作時,一定要及時糾正,如果存在很多學生在某一動作上存在錯誤時,一定要進行再一次的動作示范。只有在分解動作練習中,將每一個動作進行規范化,才能保證整體動作的高質量完成。在學生進行游泳動作練習時,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安全問題。安全問題,是最重要的,但往往在游泳教學中被忽視。在允許學生下水之前,教師要帶領學生做好準備工作,其一,要監督學生做好熱身活動,避免下水后出現抽筋現象;其二,教師要檢查好游泳池旁的急救設備,如果出現意外,及時進行搶救。在學生下水后,教師不是要給學生進行游泳動作的示范與規范,還要時刻關注全體學生的安全狀況,避免發生意外。
1.3、學生初步了解技術時,播放典型與錯誤動作
學生通過觀看游泳錄像以及下水進行動作訓練后,對于本課要學的游泳動作需要掌握的技術有了初步的了解,為了進一步的鞏固學生已經掌握的技術,除了進行一定程度的練習之外,還可以播放學生在練習時出現的錯誤,起到提醒與警示的作用。還可以播放學生中掌握技巧較好、游泳姿態教流暢的典型,以樹立學生學習的榜樣,激發其他學生將游泳技巧盡快掌握的動力。在我們游泳教學中,在游泳課堂上利用ipad,拍錄下動作標準與動作差的學生視頻,拿著視頻給動作差的同學自己看,一邊看一邊跟她講解,哪里錯了,應該怎樣,在給她看動作優秀同學的視頻,(因為那些動作差的學生往往協調性差,本體感覺差,不知道自己的動作是什么樣子,這樣比較直觀,通常看后他們都好笑,也知道自己錯哪里了),這樣矯正起來比較方便。
2、多媒體游泳教學的效果與思考
篇6
【摘要】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表現出了明顯的優越性,受到了廣大教師群體和學生群體的親睞。為進一步提高教學實效,本文重點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運用策略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有效運用;策略
合作學習是一個系統化開展的過程,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需要在把控好幾項基本要素的基礎上,合理進行分組、有效的實施并輔以全面、客觀的評價才能實現,本文著重就這幾點進行了詳細論述,以供參考。
一、把控好基本要素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理念或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簡單的要求學生進行合作是萬萬不能實現預想目標的,要想確保其有效性必須要把控好幾項基本要素,即:一,合理進行分組,建立組員間互信互賴的關系。鑒于學生之間個性存在差異,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要切實考慮學生性別、性格、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依照兼顧互補、和諧平等的原則將學生群體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劃分,繼而組織他們開展學習活動。組內成員需要建立彼此間互信互賴的關系,明確各自的角色定位,并積極參與到組內探討學習活動當中;二,教師要注重發揮出自身應有的組織和調控作用。誠然合作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但是活動中教師所發揮的指導性功能也是不容忽視的。在眾多影響合作學習效果的因素當中,教師及時、有效的組織和調控是關鍵,應貫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如此才能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三,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確保評價客觀、真實。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提升教學實效,這與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語文教師應把控好合作學習中的各評價要素,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個人和學生小組做出客觀、真實的評價,藉此指導下階段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合理進行分組
合作學習是學生通過彼此間的有效交流和溝通,在思想碰撞中相互促進進步的過程。而合理的分組有利于建立學生間的和諧關系,確保了溝通的有效性。由此看來,合理的分組是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的基礎,除卻需要遵循以上所提及的原則之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內容:首先,合作學習小組人數配置要合理。目前,有關合作學習的研究中并沒有明確規定小組成員的數量,大部分學者給出了2至6個人的建議。在教學實踐探索中,我們發現4個人的小組配置是最佳的,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討論活動中來,并充分闡述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合理的小組人數配置可定格在4個人左右的范圍內,可依據實際需求進行變動;其次,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分工要明確。合作離不開分工,每一位組內成員只有正確處理自己與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努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才能將團隊效益發揮到極致。每個合作學習小組都是一個整體,每位小組成員只是這個整體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單獨存在的,當組內成員出現矛盾時組長或教師要及時的進行調節;再次,制定規范的合作準則。規范的合租準則是保障合作學習有效進行的必備條件,是達到語文教學目標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時要制定規范的合作準則并詳細的告知學生,確保合作學習的順利、有效進行。
三、有效實施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時,帶有趣味性的比賽或游戲可以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應了小學生的個性特點。有效的合作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教育指導性功能,注重把握住時機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樹立他們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進而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其對學生的引導應貫穿于合作學習的始終:合作學習前,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到教學情境中。教師可依據各階段教學任務的不同,擬定合理的教學情景,并引導學生進入到該教學情景當中,讓學生對本節課堂教學內容做到清晰了解的同時調動學生的情緒,為學生下面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時時巡視各小組學習的基本情況,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引導和幫助。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常常會面臨很多問題或困難,當這些問題或困難上升到學生無法解決的層次時勢必會導致小組討論的停滯,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啟示他們尋求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合作學習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學習自評。學習自評主要是指學生合作學習中的所感所悟,反映了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可要求學生在合作學習后以口頭、日志等方式將自己的感悟和體會闡述出來,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肯定成果同時給予必要的指導,從而深化學生對本節語文課堂教學的認知。
四、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
評價不是為了批判某個階段、某位學生的行為,而是為了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學習,應實現在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完善的評價體系構建需要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前就制定好合理、規范的評價標準,既要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對學生個體和學生小組做出全面、及時的評價,又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以使學生對自己形成正確、客觀的認識。完善的評價體系應是一個自我評價、同學評價以及教師評價三方為一體的評價體系。在日常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的個人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對所有的學生都顧及的到,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彼此進行監督,學生評價自身的同時還要評價他人,相互促進相互成長,從而使學生將合作學習有效的運用起來。除此之外,對于教師而言,成績并不是學生考核的唯一標準,完善的評價體系需要教師以多元化的視角去觀察學生、評價學生,注重發揮語言所特有的功效,給予學生必要的肯定和鼓勵,以促使其勤于思考、敢于表達,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
參考文獻
[1]陳樹洪,呂紅曉.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建構及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11
篇7
中的高效運用。
關鍵詞:小學 語文課堂 游戲教學 方法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063-01
興趣是兒童最本質的一種學習追內在動力,他們一旦產生了學習興趣就會處于活躍度思維狀態之中,進而為自身的學習活動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小學語文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所以在語文課堂的游戲教學上,教師一定要有效了解和掌握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規律,進而開展語文的游戲教學。
1 游戲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重要性
在學校教學中,游戲化教學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設計中有效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有效利用游戲自身的教育功能,將游戲的情境性、趣味性以及參與性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很好地保留了游戲的特色,而且又可以將游戲與學習有效結合在一起,這樣就能好很好地實現在游戲教學中對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但在小學語文游戲化實施的過程中,游戲、教學和教師這三個主體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但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往往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因此,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上養成了機械性的模仿學習,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學生的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因此容易使喪失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再加上,隨著教育理念的改革與不斷深化,人們越來越注重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并且語文教學能夠由此豐富小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和發展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所以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單純地讓學生機械地進行練習和記憶,更應該真正肩負起培養學生人格的重任。
2 小學語文游戲教學遵循的有效原則
2.1 游戲教學活動要有普遍性和廣泛性
現代化的學校教育是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是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切實遵循這一課堂教學原則,真正讓語文游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語文的游戲學習中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參與到語文的教學活動中來。另外,教師還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做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有效安排教學活動,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就可以進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動,真正培養和發展學生自身的集體榮譽感。
2.2 游戲教學活動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語文教學中活動的安排不能隨意,應該為課堂教學提供服務,并有效結合語文教學的目的和內容需求,從整體上考慮課堂教學的難點和重點的活動設計,從而有效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2.3 游戲教學活動要具有創造性的設計
在某種意義上,教學也可以說是一門藝術,而創造性是藝術的生命源泉。游戲活動教學只有富有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游戲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對語文課堂游戲活動的開展有良好的時機把握,關注課堂的學校氣氛和節奏,掌控好游戲活動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從而獲得最佳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并有效激發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創造性,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2.4 游戲教學活動要便于操作
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的設計上一定要充分掌握游戲的開展形式和操作的簡便性,真正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做到井然有序,最大程度發揮游戲活動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有效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 游戲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運用
3.1 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程的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學習和教師講課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學習中來,盡快進入語文課堂學習的氛圍中來。例如,當教師在進行新課文的教授時,利用談話實現課程導入就會顯得蒼白無力,但是如果教師采用游戲的方式進行課程導入就會獲得特別的效果。教師需要結合課文的內容,再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進行課堂游戲的教學組織和實施,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新課程內容的學習做好了知識和心理上的雙重準備。
3.2 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吸收
在語文教學中,游戲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促進教學與學生自身情感體驗的有效結合,語文的教學內容和目標需要通過豐富的游戲活動來展現,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新知識,為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提供了有力的條件。所以,教師一定要在游戲教學上進行精心的設計和組織安排,豐富單調的教學內容,讓游戲教學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課文的難點和重點部分。例如,當教師在進行《貓》的課堂教學時,在詞語理解上要對學生加以適當的引導,而不是單純進行詞語的解釋,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詞語的理解用表情表達出來。教師在進行課文解讀時,可以讓學生模仿貓的叫聲,這樣便會有惟妙惟肖的感覺。
3.3 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課后運用
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包括課程導入、知識的傳授、實踐聯系以及運用鞏固這幾個主要的環節內容,鞏固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鞏固學習也是最容易讓學生感到疲勞的一個學習階段。由心理學研究得知,臨近課程結束的后五分鐘是最容易讓學生感到疲勞的時間段,學生容易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所以,為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或的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堂生設計開展一些競賽類的小游戲,從而有效緩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產生的疲憊感,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始終保持一個較為輕松的心態。
4 結語
總而言之,教學是一門藝術,小學語文的教學也是一門精深的學科藝術。而游戲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所以教師一定要了解并掌握好教語文游戲教學的難點與重點,采用多種形式的游戲活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有效激發和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寓教于樂,更好地發揮游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菊卿.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之我見[J].成功(教育),2011(7):164-165.
[2] 沈秀文.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哲學思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28):116.
[3] 金玉徐.小學語文教學中開放式課堂的實施效果分析[J].價值工程,2010(30):180-181.
[4] 吳元君.你游戲,我快樂―― 體育課中游戲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1(48):150-151.
篇8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跟學習興趣是存在非常大的聯系的。只有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才能很好地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由于小學生的定向能力處在一個比較低的層次,他們的注意力也只是集中在直觀性教學中,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更加傾向于教學的形象性。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能夠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圖文并茂地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的時候,這些學生就會展開想象的翅膀,不斷地開闊視野。在小學階段,每個人的可塑性都是比較強的,這些學生對世界上的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在碰到問題的時候喜歡問為什么,如果可以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就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多媒體教學集聲音、圖畫以及文字于一體,向孩子展示生動、直觀的教學畫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給語文學習創造了一個好的氛圍。但是,作為語文教學的輔助軟件,特別是輔助課堂教學的軟件,如果過分依賴多媒體就會適得其反。教師成了信息技術的操作工,學生把注意力放在了畫面上,教師與學生被這樣冰冷的機器隔開,學生的思維也變得僵化,教學活動不斷地被打斷,造成了課堂主體的轉移,信息技術“反客為主”,這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時候尤其要注意。
二、突破時空限制,展現可感形象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很多涉及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動物植物等直接跟人的感官發生作用,帶給人們非凡的感受。但是這些事物有的離學生們的生活相對比較遙遠,還有的受到時間和時空的限制,不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學生就很難對課文中的事物有個相對直觀的感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用多媒體,可以恰當地把事物呈現在學生面前。
比如,在學習《金色的草地》的時候,小男孩通過觀察發現了草地的顏色變化,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尤其是那些沒見過蒲公英的學生來說就比較難理解,這時,老師就可以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視頻和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跟課文中的小男孩一起去發現草地顏色的變化。這樣的視覺刺激具有明顯的效果,實現了“情景教學再現”,讓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中所要表達的主旨。破解了教學中的難點,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但是,也不能過分追求多媒體的形式,把音頻、視頻等植入教學課件中,過分追求畫面感,注重課件的音質效果,結果就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沖淡了教學主題。
三、借助信息技術,撥動學生情感琴弦
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只是把語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地接受,不能讓學生進入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世界。因為平面式的文字敘述不能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情感,難以使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面對這樣的狀況,利用多媒體可以把聲音、光線等融合為一體,化無聲的書本內容為有聲的形象,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
比如,學生對于勞動的辛苦的感受比較少,難以理解《鋤禾》這首詩詞表達的情感,他們覺得這不會在他們的世界里出現。可以在課堂教學的時候,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呈現一幅幅農民伯伯在炎炎烈日下勞動的場景:頭頂火辣辣的太陽,農民伯伯拿著鋤頭,彎下腰用力地鋤草,汗水順著他們的臉頰流淌了下來,衣服也被汗水打濕了,汗水滴在禾苗上,沉甸甸的汗水導致禾苗短暫的顫動。在這樣的烈日下,農民伯伯不舍得停下,只是時不時地用手捶下肩膀……這時,學生跟著多媒體逐漸進入了詩歌情景中,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切實領會了“粒粒皆辛苦”的含義。
篇9
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意識。
優化教學過程,將教學過程設計得活潑多樣,使學生始終保持愉快的學習情緒,恰當地使用電化教學,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著畫面的不斷變換產生栩栩如生的感覺,可以多角度地撥動學生的心弦,多方面地調動學生感官,多渠道地獲得信息,從而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
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
1998年以來,我嘗試使用計算機輔助美術課堂教學,優化美術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對現代科學技術的認識能力,提高審美能力、探求意識,培養智能,以促進學生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現代電化教育的發展,特別是電腦和多媒體的應用,能夠同時采集、編輯、存儲和顯示文字、聲音、活動影像、圖形、圖片等資料,并將它們進行有機地結合、加工、處理,從而優化了教學過程,也為以往教學中有些難以講解清楚的概念給以本質的揭示,將教育技術帶進了信息時代,從而極大地豐富了教育教學的內容。
一年級《小鳥的家》一課,在課的導入部分,先請學生聽鳥叫的聲音,再看鳥的畫面,聲、像結合,調動學生的視、聽感覺并引出課題;再以一組動畫的展示,激發學生的興趣,動畫中先出現小鳥的巢,接著在巢中接連出現三只小鳥,然后鳥媽媽從遠方飛回來,隨著鳥媽媽把蟲子喂到小鳥的嘴中,學生們不由得開心地笑了。笑聲過后,教師在計算機的屏幕上出現了大量的生活中常見的鳥巢的圖片,從學生熟悉的麻雀、家燕、喜鵲的巢穴,概括常見的鳥巢的基本形,以圓形的和碗形的居多,再擴展到同樣是圓形、碗形巢穴的、其它生活在水塘邊、懸崖上等不同環境的鳥的巢穴。在了解了生活中常見的鳥巢之后,再在屏幕上出現各種有趣的鳥巢,如:灶鳥、園丁鳥、縫葉鶯的巢穴,開闊學生的眼界,進而啟發學生想象老師沒有介紹到的鳥的巢穴,還會有什么樣的?留給學生以思考與想象的空間,形成學生的自我判斷和自主決策,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在電腦畫筆的幫助下,創作一幅《小鳥的家》,使課內的知識向課外的知識有機地延伸、擴展。
。
一年級《小鳥的家》一課,在課的導入部分,先請學生聽鳥叫的聲音,再看鳥的畫面,聲、像結合,調動學生的視、聽感覺并引出課題;再以一組動畫的展示,激發學生的興趣,動畫中先出現小鳥的巢,接著在巢中接連出現三只小鳥,然后鳥媽媽從遠方飛回來,隨著鳥媽媽把蟲子喂到小鳥的嘴中,學生們不由得開心地笑了。笑聲過后,教師在計算機的屏幕上出現了大量的生活中常見的鳥巢的圖片,從學生熟悉的麻雀、家燕、喜鵲的巢穴,概括常見的鳥巢的基本形,以圓形的和碗形的居多,再擴展到同樣是圓形、碗形巢穴的、其它生活在水塘邊、懸崖上等不同環境的鳥的巢穴。在了解了生活中常見的鳥巢之后,再在屏幕上出現各種有趣的鳥巢,如:灶鳥、園丁鳥、縫葉鶯的巢穴,開闊學生的眼界,進而啟發學生想象老師沒有介紹到的鳥的巢穴,還會有什么樣的?留給學生以思考與想象的空間,形成學生的自我判斷和自主決策,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在電腦畫筆的幫助下,創作一幅《小鳥的家》,使課內的知識向課外的知識有機地延伸、擴展。
我在講授色彩的基礎知識時,制作課件時把第11冊中的《色彩的冷暖》和第12冊中的《色彩的強烈對比、柔和對比》兩課合并在一起講《色彩的冷暖與對比》,達到了加大知識密度、增強知識的連貫性,增大信息量的效果,顯示了基于計算機基礎上的美術教學的優勢。
本節課在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力求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悟出所學知識點,而將色彩理論放在學生感知之后。改變以往只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的全過程中,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在課的開始部分從紅、黃、藍、橙、紫、綠
六種顏色入手,引導學生聯想自然界中的事物,談對色彩感覺,初步認識冷、暖色以及冷、暖色的相對性;再通過一些反映自然、生活、繪畫的圖片加大信息來源,讓學生判斷冷色、暖色的畫面;然后再出色相環,使學生的認識與色彩理論結合起來。在學生認識冷暖色的基礎上,引出對比的概念,通過色相的比較,找出哪些色是強烈對比、哪些色是柔和對比,在學生認識強、弱對比的基礎上,出一組圖片供學生欣賞,讓學生自己評議,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最后在學生操作時,設計兩個層次的練習:一是在線稿基礎上的色彩練習,二是自己設計畫稿并用色彩表現,練習由淺入深,給學生更多地獨立思考問題與自我發展的機會,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
我還帶領學生進行了《科幻繪畫》、《暢想二十一世紀》的創作,用電腦畫筆比幾支彩筆、一盒顏料的繪畫形式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性,也更能表現“科幻”與“暢想”這一題材。
二、運用不同的電教手段,優化美術課堂教學。
在美術教學中,廣泛地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和手段,通過絢麗多彩的形象信息和錯落有致的音響信息,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藝術作品的內涵。
針對同一課業內容,我曾采用過不同的電教手段,結果教學效果也有所不同。
1.使用錄像、投影輔助教學:
五年級《對稱的美》一課,我綜合運用了錄像、投影、錄音機等電教媒體做過教學實驗。在課上我先放映了事先準備好的錄像---各種各樣美麗的蝴蝶。同學們觀察了美麗的蝴蝶錄像,被蝴蝶那左右對稱的雙翅花紋、美麗的色彩深深感動了。在教學中,我當堂演示了采用套色剪紙制作蝴蝶的方法,并用投影儀展示了多種蝴蝶的紋樣供學生參考,加深他們對對稱美的認識。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自己心目中的蝴蝶形象,又在做好的蝴蝶背后加了支撐條和拉桿,當學生們用手拉住拉桿時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就會在他們手中翩翩起舞。
2.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以往教學中一些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提供了良好的展示機會。只要找準了切入點,充分利用我校自己制作的課件,成為輔助我優化教學的重要手段。
《對稱的美》一課的課件是從自然界中的對稱圖形入手,請學生觀察并說出它們的共同點,使學生了解對稱是人們在大自然中發現的,引出對稱的課題,談自己對“對稱”的初步理解。課件中著重通過一只蝴蝶圖形,啟發學生假想,每位學生通過觀察計算機屏幕上真切的蝴蝶,引出軸對稱的概念,再通過一只蝴蝶的左側翅膀旋轉180度和右側翅膀完全重疊的動態畫面演示,讓學生清楚地理解什么是軸對稱,從而更好地認識軸對稱的圖形,接著由一組圖片的欣賞使學生加深對軸對稱的理解,如:從我們身邊的北京城的布局到外圍建筑的設計,都有對稱的運用,課件中清晰地在圖片上加上了對稱軸、對稱點的動態演示,使學生更形象直觀。在認識軸對稱圖形之后,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對稱的另一種形式---中心對稱,并引出對稱的定義,進而通過幾幅圖片和凱旋門、飛機對稱與不對稱的兩組不同畫面的設計展示,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總結出對稱圖形“規則、整齊、穩定”的美感。學生在了解對稱美的特征后,再聯想生活周圍的實例,感受對稱的美就在我們的身邊。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操作計算機,根據對稱的特征設計出對稱的圖形,完成本課的作業。教師利用計算機的交互功能,及時將好的學生作業通過教學網發送給每一個學生,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請一兩名同學在網上演示自己的制作過程,幫助其他同學解決制作中的難點。在課堂小結時,先總結本課的教學內容,再出示一組不對稱的圖形,說明不對稱圖形的另一種美,啟發學生思考,留給學生以想象和探索的空間。
3.兩課的比較
演示內容的深度不同:
“對稱”圖形是將對稱軸或對稱中心一側的圖形旋轉180度后,可以與另一側完全重合。在進行旋轉180度的演示時,運用別的教學手段很難講清到位,若運用多媒體的動畫技術,恰恰能清晰準確地把這個旋轉過程展現出來,讓每個學生通過眼前的屏幕,清晰地看到旋轉的動態演示全過程,它比較深刻地揭示了對稱的形成過程和本質,突破了教學難點,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2)信息資源的來源不同,致使豐富程度有很大差異:
錄像只放映了美麗的蝴蝶,信息量有限;而計算機多媒體的操作環境,特別是“網絡”的應用和光盤存儲技術的成熟,使得大容量的多媒體信息有了可以傳播和應用的載體。教師既可以從“網”上查詢和下載有關的資料又可以從光盤中選取可需的圖片資料,并運用計算機軟件中的圖形處理功能對圖片進行所需的編輯、剪接及處理、加工,加大了信息的來源,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3)課業效果不同:
前一課,作業采用了套色剪紙的方法,蝴蝶做好后又在它的背后加了支撐條和拉桿,當同學們用手拉住拉桿時一只只美麗的蝴蝶會在他們手中翩翩起舞,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制作時間較長。而這一課學生自己操作計算機的優勢是:其一,縮短作業時間,作業的內容從單一的蝴蝶圖形擴展到任意對稱圖形。其二,運用計算機獨有的“網”的功能,教師既可以隨時監控學生機,進行單機輔導,又可以利用教學網的交互功能,及時將好的學生作業轉播給其他同學觀看,并演示制作方法,實現交互式的學習。其三,計算機輔助教學,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成為學習的主體。計算機軟件的非線性鏈接,更加便于進行人機交互,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計算機成為學生的認知工具,更能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也使教學過程從傳統的灌輸式,轉變為讓學生觀察、思維、實踐、交流的建構過程,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生生互助的新型的課堂教學形式。
三.比較現代教育技術在優化教學過程中作用
教育技術設備 特 征 作 用 優 勢
恰當使用投影輔助教學可以在普通的室內使用,課前制片,操作簡便,書寫自如,易移動,集體用。圖文直觀,節省時間。
信息量有限,不能連續地展示圖象,缺乏動感,不能配音。可面對學生操作,可同學生保持目光的接觸,便于組織課堂教學。
教師可以隨時在圖上添加重點和細節。
恰當使用錄像輔助教學課前錄制,聲像真實,可移動,集體用。生動,直觀,聲形并茂。
信息量單向傳播,引發興趣,全體參與。能呈現豐富的有聲彩色運動圖像。 可以多次復制,反復使用。
恰當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課前制作,課件設計程序,不移動,單人用,可聯網。信息量極大,
篇10
在信息社會,學習不是信息記憶的過程,傳統的“死記硬背”已不能適應“知識爆炸”的現實,必須突出學習過程中對信息的采集、加工和的環節,即把學習看作信息處理的過程,教師不是學習的主宰者,而是學習的指導者,學生不再是被動地從單一信息源—教師那里獲得信息,而是主動地通過多種渠道獲取與學習內容相關的信息,變被動的信息接受器為信息處理者。所以,上好《信息技術》課程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即主動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有效地對信息進行處理的基本能力。而這種能力將成為學生在未來社會進行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
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強調書本知識的掌握,是信息技術教育與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區別所在。在《信息技術》教材和教學中,知識、技能與能力培養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學生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了解和熟悉了各種信息源的使用規則,掌握從圖書資料的檢索到計算機信息處理軟件和網絡通訊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通過實際訓練,學會根據自己的學習目的去發現信息,從豐富多樣的信息中選擇、分析和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夠積極地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從而激發創造信息的潛能。
二、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興趣是學習的老師,沒有興趣,對任何事物都會感到索然無味,即就是良辰美景、百花爭艷也會感到黯然失色。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不等于就能把知識學好。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審美能力,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思想。例如,在學習鼠標的操作時,利用“紙牌游戲”軟件,讓學生掌握“單擊”、“雙擊”、“拖動”等操作,學生興趣很濃,可是當打開“紙牌游戲”軟件時,卻不知道如何使用,我就適時地指導學生打開“幫助”菜單,通過使用“幫助”命令來自學游戲規則等,很快地都掌握了鼠標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時學會了使用“幫助”命令。
三、上機操作是學好《信息技術》課的關鍵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知識性與操作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其中操作性占主要地位。因此,我們必須把培養信息技術基本技能作為該課程的主要任務,而上機操作是鞏固、運用信息技術知識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手段。只有親自動手,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奧妙。所以,信息技術課要“讓學生動手,帶著任務學”。選用能激發學生強烈興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作為任務,讓他們在充滿激情的操作中學到知識,滿足他們的成就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軟件的使用中學會使用軟件”,這才是學好《信息技術》課的正途。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幫助,相信信息技術的初學者通過上機操作和實踐應用,一定能學好信息技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