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5 22:50: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降低成本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物流成本的涵義
物流成本是指伴隨著企業的物流活動而發生的各種費用,是物流活動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其由三部分構成:①伴隨著物資的物理性活動發生的費用以及從事這些活動所必需的設備、設施的費用②物流信息的傳送和處理活動發生的費用以及從事這些活動所必需的設備和設施的費用③對上述活動進行綜合管理的費用。
物流成本的內涵是比較明確的,關鍵是在實踐中,如何正確劃分物流成本的范圍,如何將物流成本準確的計算出來,在這方面,我們還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操作經驗。
由于缺乏對物流成本的準確把握,給企業的物流管理帶來許多障礙,不利于發現企業物流運作中存在的非效率活動,也難以對物流成本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因此,把握物流成本概念,不能只停留在概念本身的理解上,還必須對物流成本的統計范圍,計算方法以及物流成本分析方法等有一個全面的掌握。
二、物流成本管理的意義
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經濟的黑暗大陸”,“物流是第三利潤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說”等觀點都說明了物流成本問題是物流管理初期人們關心的主要問題。所謂“物流是第三利潤源”,是指通過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為繼降低勞動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另一種觀點是:降低制造成本和擴大銷售)消耗之后企業獲取利潤的第三種途徑。正是由于在物流領域存在著廣闊的降低成本的空間,物流問題才引起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重視,企業物流管理可以說是從對物流成本的關心開始的。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內容,降低物流成本與提高物流服務水平構成企業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課題。物流成本管理的意義在于,通過對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間的效益背反關系,科學、合理地組織物流活動,加強對物流活動過程中費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動中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從而達到降低物流總成本,提高企業和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
三、降低物流成本與企業和社會經濟效益的關系
(一)從企業微觀的角度看
從企業微觀的角度看,降低物流成本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由于降低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總成本,從而擴大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提高了利潤水平。在銷售收入和其他成本及費用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因此會得到增加。
由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可以知道,企業產品的市場價格是由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的,但價格背后體現的還是產品的價值量,即產品中所凝聚的人類抽象勞動的數量。商品價值并不取決于個別企業的勞動時間,而是由行業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當某個企業的物流活動效率高于所屬行業的平均物流活動效率,物流費用低于所屬行業平均的物流費用水平的時候,該企業就有可能因此獲得超額利潤,物流成本的降低部分就轉化為企業的“第三利潤”;反之,企業的利潤空間就會下降。正是這種與降低物流成本相關的超額利潤的存在,而且具有較大的空間,導致企業積極關注物流領域的成本管理,致力于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
2、降低物流成本后,企業具備了產品在價格方面的優勢,可以利用相對低的價格銷售自己的產品,從而提高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二)從宏觀的角度觀察
從宏觀的角度觀察,降低物流成本的經濟效益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如果全行業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費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個新的水平,那么,該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將會得到增強。
2、全行業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將會對產品的價格產生影響,導致物價相對下降,這有利于保持消費物價的穩定,提高國民的購買力水平。
3、物流成本的下降,對于全社會而言,意味著創造同等數量的財富,在物流領域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得到節約,資源得到節省。
四、物流成本水平的衡量指標
1、企業物流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
物流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是用來衡量微觀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標,不同的行業,物流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是有差距的。一般說來,制造業的物流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要高于非制造業,運輸費用所占的比重居于所有物流費用的首位,其次是保管費用。
企業微觀物流成本從物流活動的領域角度可以劃分為,采購物流費、工廠內物流費、銷售物流費、返品物流費和廢棄物回收物流費等。
按照商業習慣,采購商品(制造企業的原材料、零部件,商業企業的采購商品)一般由供應商支付運輸費用,并不計算在采購物流費用中。但是,這部分費用最終也會在產品的價格中反映出來,從而影響到物流費用的水平,對于這部分物流費用應加以特別關注。
要準確反應企業物流費用占銷售額的比重,并且使不同企業之間該項指標具有可比性,首先必須明確企業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圍,制定出統一的計算標準;其次,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成本計算方法。
2、社會物流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
社會物流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是用來衡量社會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標。社會物流成本的統計范圍包括三大部分,一是運輸費用、二是庫存維持費用、三是物流管理費用。
運輸費用包括企業使用專業運輸服務,支付給各種專業運輸業者(包括物流子公司)的運輸費用和企業使用自己的運輸工具和運輸設施開展運輸活動所支出的費用。
庫存持有費用包括用于存貨的保管費用(人工費、設施折舊、材料費、水電費等)和存貨所占用資金的成本。前者包括支付給倉庫企業的費用和企業自己從事貨物保管所發生的費用;后者參考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和資本投資回報率確定一個固定比例,乘以存貨金額。
管理費用包括用于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統及其運營方面支出的費用。管理費用的計算可以根據歷史經驗確定一個固定比例,乘以運輸費用和庫存持有費用的總和;或確定一個固定比例,乘以制造業和流通業的gdp貢獻值。
由于各個國家的經濟結構,產業發展水平和物流活動效率等方面存在著差距,因此,反映在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上也有所不同。社會物流成本的統計,離不開企業物流成本的統計,只有在企業物流成本的統計趨于科學合理,并且有了一套完整的統計體系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從宏觀上準確把握物流成本的水平。
現行的社會物流成本的統計方法,是站在貨主企業,也就是物流需求方的角度去計算匯總物流費用的支出。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從國際范圍來看,呈現下降的趨勢。這種現象首先說明,隨著企業物流活動的合理化和效率化水平的提高,在創造同等規模社會財富的情況下,在物流活動領域耗費的資源得到降低,資源配置的合理化程度得到提高。導致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的因素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正如前面所講的那樣,企業物流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實現的重要目標。盡管從物流管理發展的角度來看,已經進入了物流戰略管理的階段,但是,對于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務并沒有完結。從某種意義上講,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永恒課題,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對于不同的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方式、手段以及范圍有所不同而已。在pd(physicaldistribution)階段,物流成本管理局限在銷售物流領域,進入logistics階段,物流成本管理擴展到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領域,物流總成本的意識得到增強。而到了供應鏈物流階段(supplychainlogisticsmanagement),對物流成本最小化的追求,已經超過個別企業的邊界,追求的是整個供應鏈,整個流通過程的物流成本最小化。因此,可以說,物流管理到了高級階段,同樣離不開成本這個主題。只要價格還是構成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物流成本就仍然是企業物流管理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正是企業物流管理不斷向縱深發展,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降低物流成本的潛力被陸續發掘出來,企業物流成本水平的降低直接導致社會物流成本的降低。
(2)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物流業作為專門從事物流服務經營的新興產業,它的出現是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的結果,是企業物流合理化的要求。現代物流業憑借其專業化的運作方式,在整合物流資源,實現物流活動規模化方面表現出強大的優勢。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為企業采用外包方式推動物流合理化和效率化,繼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水平提供了條件。
(3)產業結構的高度化
不同的產業、不同的產品對于物流服務的需求內容和需求數量是不一樣的。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特別是經濟水平發展較高的國家,總體的趨勢是,第一產業的比重明顯降低,以服務業為主要標志的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提高。同一產業內部的結構同樣也在發生變化,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第二產業中,電子產業、生物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加大。這種變化,導致物流量與gdp之間的關系,由過去的那種同步、同力度增長,轉向物流量的增長幅度相對放緩,甚至出現與gdp增長相乖離的趨勢。換言之,由于產業結構的高度化,社會經濟增長對物流量的拉動作用在減小。
體現在物流成本方面,同樣會出現類似的現象。即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隨著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因此,我們在對不同國家的社會物流成本水平,即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進行比較的時候,不能夠忽略產業結構變化對其產生的影響,注意來自不同主體的指標的可比性問題,避免簡單地比較和輕易地下各種結論。
除了以上因素導至社會物流成本水平下降之外,物流服務本身的質量也會影響到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的高低。
物流服務水平與物流成本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物流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物流服務水準之下的物流費用支出。物流服務水準越高,支出的物流費用自然也就越高。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務是在保證所規定的對客戶的物流服務標準的前提下,使物流成本最小化。
高度化的物流需求,需要高水準的物流服務做基礎才可以得到滿足。隨著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和高度化,以及由此導致的企業生產運作方式的變化,對于物流服務的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訂貨周期在縮短,物流的批量在減小、物流作業頻率上升,物流成本也會隨之加大。此外,消費者對于物流服務本身的需求量也在增多,這也會導致物流成本的上升。
根據資料顯示,美、日兩國的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約在10%左右,在近一、二十年中,呈現出下降趨勢。其主要原因,是企業庫存規模下降帶來存貨持有費用的節約。
我國由于在物流成本計算和統計方面缺乏科學的方法和完整的體系,因此,目前很難準確說出社會物流成本的規模。自己還搞不清的事情,由別人推斷出來,顯然缺乏可信度。當務之急,是規范物流成本的計算方法,健全物流成本統計指標體系。
五、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徑
(1)樹立現代物流理念,健全企業物流管理體制
企業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從健全物流管理體制入手,從企業組織上保證物流管理的有效進行,要有專司物流管理的部門,實現物流管理的專門化。樹立現代物流理念,重新審視企業的物流系統和物流運作方式,吸收先進的物流管理方法,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尋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徑。
(2)樹立物流總成本觀念,增強全員的物流成本意識
現代物流的一個顯著特征,是追求物流總成本的最小化,這一點對于企業構筑和優化物流系統,尋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間和途徑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隨著物流管理意識的增強和來自降低成本的壓力,不少企業開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轉向物流領域,這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實踐中發現,不少企業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某一項功能活動上,而忽視了對物流活動的整合。其結果,一是由于忽視了物流功能要素之間存在著的效益背反關系,雖然在某一項物流活動上支付的費用降低了,但總體物流成本并沒有因此下降,甚至反而出現增加;二是將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變成只是利用市場的供求關系,向物流服務提供商提出降低某項服務收費標準的要求。如果物流服務供應商無法承受、而又可以拒絕的話,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便無功而返。
(3)加強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礎是物流成本的計算,物流成本計算的難點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數據,物流成本數據很難從財務會計的數據中剝離出來。因此,要準確計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礎數據的整理工作。
同時,為了保證企業物流成本的可比性,需要確定一個物流成本計算的統一標準(例如,日本原運輸省在1977年制定了《物流成本計算統一標準》),用以統一企業物流成本計算的口徑。
傳統的物流成本計算按照運輸費、保管費、包裝費、裝卸費等功能類別統計,并沒有與物流服務水準聯系起來,也沒有按顧客類別和銷售業務人員類別計算物流成本,以至于物流成本上升的責任不明確。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是采用近年來日益受到重視的物流作業成本法(物流abc——activity-basedcosting)。
傳統的物流成本計算方法,雖然通過展示成本的大小來說明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在強化物流管理意識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這些成本數據在物流管理上所發揮的作用有限。盡管不少企業已經把握了物流成本,但如何在物流管理中靈活應用這些數據卻遇到了難題。這說明,按照傳統的計算方法得到的成本數據在解決物流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上,在促進物流管理水平提高方面表現出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在推進物流管理方面十分有效的數據,按不同的服務水平區分的物流成本,按照原先的成本計算方法是無法得到的,而利用abc則可以掌握這個數據。通過不同作業環節的作業成本的計算獲得的成本數據,可以清晰地說明物流成本增加的具體原因,從而為降低物流成本提供思路,明確降低物流成本的責任部門。
例如,導致企業物流成本上升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物流服務水準的上升,而物流服務水準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來自于銷售部門的要求。銷售部門出于獲得用戶的需要,會在物流服務上作出高承諾或者滿足用戶提出的苛刻要求(如提高配送頻率等),從而導致物流成本上升。物流部門擔負著降低物流成本的使命,但是,對于自身以外原因造成的物流成本上升無法控制是物流管理上的一個大問題。在物流部門更多的時候只是物流服務的執行者的情況下,物流部門在物流管理上要做的工作是,提供不同服務水準下的成本數據,說明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清部門責任,而最終的決策由銷售部門作出。
按照物流理論,物流服務與物流成本之間存在著效益背反關系,物流管理部門的任務是尋找二者的平衡點。但是,現實中要做到這一點是不大可能的。物流部門的任務是滿足銷售部門提出的物流需求,物流服務水準的決策權掌握在對方手里。這里的問題不是費用的大小,而是上升的這部分物流費用是由于什么原因、哪個部門的責任導致的。物流部門具有降低物流成本的責任,但是,引起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簡單的講來自于單價和數量兩個方面。物流部門只能對單價,即單位作業成本負責,而數量責任則應歸咎于物流的需求部門。物流部門雖然無權干涉銷售部門的決定,但是可以通過向銷售部門提供詳實的成本數據來促使銷售部門考慮物流成本對于利潤的影響,而能夠影響銷售部門的就是成本數據。銷售部門根據物流部門提供的成本資料,會重新考慮物流服務水準的設定,或是從戰略的角度考慮維持現在服務水準,或是出于盈利的考慮降低物流服務水準。
(4)優化企業物流系統,尋找降低成本的切入點
對企業的物流系統進行優化,就是要結合企業的經營現狀尋找一個恰當的物流運作方式。物流系統優化是關系到企業的競爭能力、影響到企業盈利水平的重大問題,應該得到企業上層領導的高度重視,從戰略的高度規劃企業的物流系統。同時,要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使各個部門在優化物流系統的過程中相互配合。
篇2
[提要]文章闡述了在目前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在企業缺人才且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前提下,企業、院校和政府三方面應加強校企合作培養:政府方面加強引導力度和政府扶植;企業方面需要以院校為人才培養基地。建立科研基地;學校方面需要建立實踐基地,降低人工培養成本,做好人才儲備。
[關鍵詞]新經濟形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金融危機的爆發,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直接導致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下滑,使原本艱難的就業形勢變得更為嚴峻。同時,由于國際國內環境的雙重壓力,我國經濟進入了轉型升級的深度調整期,企業面臨人力資本積累不夠,企業對人才求賢若渴,但人才缺乏,人才難求,不能有效支撐經濟結構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因此加強校企合作,培養出高素質人才,適應社會發展新經濟形勢用人需求,是學校和企業走出兩難境地的根本途徑。目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是院校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經濟發展對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也是院校生存、企業發展的內在需要,這點,從政府到高校已達成共識。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促進新經濟形勢下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是學校、企業及社會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
一、校企合作現狀
(一)政府缺乏足夠的政策和資金扶植
缺乏引導企業參與的優惠政策。目前雖然教育部門在大力推行高等教育中,強調“產學研”相結合,強調實踐教育的重要性,并通過修改教學計劃、制定教學大綱、增加實踐課時等強制措施促進高校參與到企業實踐實習教學。但我國在政策法規上還缺乏對企業參與實踐教育的有效制約,一些企業也缺乏參與實踐教育的熱情。
(二)企業對校企合作積極性不高
企業沒有將本企業未來發展、人才需求的計劃性與此項工作結合起來。在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中,學校處于“一廂情愿”的狀態,這是實現真正“校企合作”的瓶頸。
(三)利益分配矛盾是校企合作中非常突出的問題
在校企合作中,校企雙方會存在各類矛盾,如管理問題、人員問題、培訓計劃設置及利益分配矛盾問題。校企各方常因利益分配不當而導致合作的失敗或破裂。如校企合作中,通常企業提前給大學方預支固定的報酬(比如,入門費),同時也從總收益中按一定比例向其支付報酬(比如,銷售額提成)。而這個一定比例成為雙方爭奪的矛盾焦點,企業提成比例太高,學校無法有足夠的資金滿足日常培訓需求;企業提成比例太低,不符合企業經營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則。因而,一個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就成為校企長期合作的關鍵。
(四)校企合作缺乏長效的運行機制
首先缺少固定部門負責校企合作管理。校企合作是一個特殊的人才培養方式,但企業和學校只是作為一個項目或課程計劃的一部分,缺少專門的組織制定和落實校企合作制度。其次缺少校企合作的評價機制。
二、加強校企合作的對策
(一)加強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引導作用。創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圍
1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輿論導向的扶植。地方政府可以多舉辦校企合作方面經驗交流會,并設置專門的人員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宣傳發動、指導認識,甚至是主動牽線搭橋服務。
2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積極組織協調。校企合作是企業、高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礎上尋求共同發展、謀求共同利益的一種組織形式。校企合作進行的好則二者均可獲益,這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時不可忽視的是,學校和產業隸屬關系和任務目標等的不同,對于校企合作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單純靠它們自身,或者是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產業主管部門來協調校企雙方的利益及合作教育實施中出現的問題,都有一定的難度。政府部門直接參與,通過建立合理的企業、學校和其他要素間的互動關系,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去化解矛盾;通過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領導、協調校企合作,才能使校企合作的機制正常運轉,才能使企業和學校都從校企合作中獲益,才能使校企合作持續發展。
3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投入保障作用。《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要進一步落實城市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教育的政策;建立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助學制度。要把國務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意見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建立發展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機制。可以建立國家職業教育發展基金;對中央投入的專項資金給予配套;對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稅收與政策優惠;建立專項基金扶持校企合作等等。按照中央的資金引導政策,各地方政府按照職業院校的建設標準,加大對職業院校的資金投入,加快職業院校的建設。
(二)提高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積極性
讓企業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根本動力,就是要讓企業意識到合作中的優勢,可以說企業通過成為高校的培訓基地,可以降低引進和培養人才的成本,并讓高校成為自身強大的人才儲備基地。
1積極成為高校的培訓基地,通過“請進來”開拓企業創新精神。企業可以積極參與校企合作,成為高校的培訓基地,定期地接受高校學生的實習實踐。通過低成本的“請進來”,了解目前高校理論水平,尤其是高校學生都具有活躍創新思維,通過與他們在實踐工作中的接觸,拓寬企業自身的開發思路,開拓企業創新精神。
此外在與高校合作培訓計劃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和國家產業的最新發展形勢,向高校提供其對人才需求的必要信息及行業發展的最新趨勢。通過有意識參與培訓計劃和培養模式制定,為自己定制需要的應用型和實踐型人才,降低在市場上的人員招聘成本。
2通過“送出去”,把高校作為自己的人才儲備基地。技術更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高校教師主要負責理論教學,他們掌握理論上最先進的知識和技術,企業可以定期組織技術人員到學校充電,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學校也可以組織教師到企業進行參觀學習,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使理論教學更加貼近實際。通過合作教學,學校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而企業可以把高校做為自己的人才儲備基地,加強技術人員的理論知識,把優勢學科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把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總之,通過充分利用企業和高校教育資源優勢,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后勁。
(三)發揮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導作用
1加強人才培訓基地的功能。為了解決學生就業,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校必須加強校企合作。通過與企業緊密的合作,著眼于學科、專業建設與企業的互動,企業的實驗設備向學校開放,學生的實驗和實訓可拓展到企業和工廠,在學科、專業與企業的不斷促進、相互帶動下,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高校不僅是理論的培訓基地,也必須是實踐的培訓基地,高校可以通過讓企業選派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到學校通過為學生授課、講座,指導實驗、生產實習,強化教學與實踐。
2發揮人才定制的功能。“訂單式培養”的實質就是校企雙方通過簽訂用人“訂單”,用契約形式規范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實現產學的有機結合,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在校實習的職業針對性、技術應用性和就業問題。“訂單培養”是為企業培養明天的員工,企業的積極性很高,使“產”與“學”相互滲透、融為一體。事實證明,這是教育與實踐結合的有效途徑。
3成為企業科研基地。在校企合作中,在高校為企業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授課內容和信息交流,充分展示了高校在優勢學科中的前沿技術和科研成果,企業人員在培訓過程中也識別出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前沿技術和科研成果,培訓和交流為高校與企業合作提供了一個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平臺。高校所擁有的研究設備、資料和研究人才,可以成為企業科研成果的基地。
篇3
【摘要】近年來,公路工程項目超概算現象非常普遍。為降低工程成本、避免項目突破預算,完善工程概算管理已成為公路管理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鑒于此,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完善;概算;建議
近年來,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石油瀝青、汽柴油等材料價格的波動以及公路建設進入山區工程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工程建設變更量的增大,加上設計理念、技術標準、規范的變化,路面加厚等因素,導致費用的加大;另外,由于項目資本金不足、建設期延長,導致貸款利息增加;更有一些國家政策性調整,如征地拆遷補償標準的變化、貸款利率的調整,使得公路工程原批復的初步設計概算與項目實施所需的投資存在較大的差異。有些項目在審計過程由于實際支出費用與概算存在較大差異,導致項目審計無法下結論,項目竣工驗收無法進行。為加強對公路工程建設項目的靜態控制、動態管理,真實反映建設項目的投資控制,有必要對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概算進行調整。但哪些項目需要調整、哪些項目不需要調?界定很困難。基于我國的國情,為避免造成敞開口子花錢的問題,避免投資突破預算,就需要對概算實行有效管理。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盡快完善和加強管理。
一、切實重視項目的前期工作
前期工作是指從項目確定立項到提出開工報告為止的各項工作,包括項目的預可研、工可研的編制,協作配套關系的落實,勘察設計、施工準備等工作。按照國際金融公路項目貸款程序,包括考察立項評估談判階段的工作,北歐國家非常重視項目的前期工作很值得借鑒。——而我國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的時間約占從立項到完工所用時間的三分之一,中途被迫停建緩建工期拖延。《文摘周報》曾披露一消息:吉林省琿春至長嶺子口岸鐵路項目,違背常規,搞邊設計邊施工邊立項的三邊工程,結果概算為5.8億元的工程搞得一片狼藉,給國家造成幾億元的經濟損失。由此可見,切實重視項目前期工作,采取科學的民主決策對確保項目不突破概算至關重要。
二、實行設計招標
通過對公路工程項目設計的招標,選擇有實力有資質的設計單位中標,提高設計單位的概算編制水平,建立權益雙方的約束機制,牢固樹立“設計上的節約是最大的節約,設計上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的思想,對于設計中有較多漏項和重大失誤的,設計單位要承擔經濟責任,如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要進行賠償。
三、全面推行施工單位的招標制度,強化合同管理
在施工階段,一定要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有關招標投標制度,擇優選擇施工隊伍。要采取有效措施,堅決克服在招標投標中各種不正當行為,發現問題,必須嚴肅查處。項目建設采用國際競爭性招標,選用資質好、信譽高、設備先進的施工隊伍,有先進的技術、設備作保證,項目的工程質量、建設工期就有保證。強化合同管理就是采用國際通用的菲迪克條款模式進行管理,通過加強合同管理明確各方經濟關系、經濟責任,杜絕隨意性。更不允許出現一流隊伍中標,二流隊伍進場,三流隊伍施工的不正常現象。只有通過全面推行公路項目招投標制,強化合同管理,工程造價才能控制在項目預算之內。
四、健全設計變更審批制度
設計變更之前,必須進行工程量及造價增減分析,并需經原設計單位同意;如變更后工程造價突破總概算,必須報經原審批部門審查同意,進行概算調整。
五、嚴把工程結算關
工程結算將決定建設項目工程成本,最終確定工程造價。但目前,施工單位在提交的工程結算中存在著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額和高估冒算的現象。據調查,目前施工單位提交的工程結算通過有資質的工程咨詢單位或有經驗的建設單位審核,一般都能減10%左右,有的甚至更多。因此,要求施工單位一定要實事求是,嚴格按規定進行結算。
六、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
從項目立項、籌建施工、竣工交付使用以及運營管理,全部交由項目法人負責,真正做到責權利相統一,項目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統一。誰投資誰受益,克服過去那種分段負責、互相扯皮、一個項目幾套人馬的不正常現象。真正做到任務到位、投資到位、管理到位、效益到位。
七、嚴格執行概算
概算是經國家批準的項目投資的最高額,任何部門任何單位不準突破。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強這方面的立法力度。主管項目的業主要與同級財政部門簽訂責任書,以法律形式規范投資行為。同時堅決制止對基本建設項目的不合理攤派行為,維護基本建設的正常秩序。對于符合產業政策、鼓勵發展的項目,應適當放寬立項審批權限;對技術復雜、地質條件惡劣的項目允許設計部門在編制設計概算時,確定概算的浮動上限指標,采用概算指標進行控制。對于確實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投資嚴重超概算的項目,應追究法人的有關責任。
八、縮短概算定額編制周期
國家應根據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應縮短概算的編制周期,可以考慮5年為一個周期,也可以考慮制定一個滾動的概算編制方法,保證執行的概算定額,更接近實際水平。對于出現的不利于概算執行的重大事項,國家應及時采取措施,對概算加以指導和調整,避免概算失衡。
九、加強基本建設項目資金管理
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堵塞漏洞;對建設資金做到專款專用,防止挪用擠占和流失;堅持按計劃、按進度、按概算、按合同的四按撥款原則,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成本控制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集裝箱運輸已經成為貨物運輸和國際間辦理貨物聯運的主要方式。我國的集裝箱運輸在近年來也不斷地快速發展,以2008年為例,在世界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前十名中,我國的港口占據了六個席位,集裝箱吞吐量合計10559萬標箱,占前十名中的61.48%,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集裝箱運輸國。隨著近年來集裝箱運輸業的迅猛發展,集裝箱公路運輸作為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也隨之飛速發展,在公路貨運市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研究集裝箱公路運輸成本管理的目的
財務管理是基于企業生產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而產生的,是企業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與各方面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因為它是對企業資金運動的一項綜合性的管理,貫穿于企業一切經濟活動之中。把財務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全方位地導入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
二、集裝箱公路運輸成本管理
(一)成本分析的意義
成本是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為達到一定目的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為取得可為組織帶來當期或未來利益的某種產品和服務而付出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在企業發展戰略中,成本控制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集裝箱運輸市場,由于集裝箱公路運輸企業提供的“產品”是不具有實物形態的勞務,導致了企業間服務的同質化,如果企業間提供的勞務質量相差無幾,在市場競爭中取決定因素的則是價格,而決定價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則是成本,因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產品”的價格。對于集裝箱公路運輸企業而言,成本的控制是貫穿于整個業務生產經營流程的控制。
(二)集裝箱公路運輸成本的結構
集裝箱公路運輸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即營運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實際發生的與運輸、裝卸、堆存和業務等營運直接有關的支出。集裝箱公路運輸企業提供的主要是運輸勞務,因此主要以運輸業務作為成本核算對象。
(三)集裝箱公路運輸成本的控制
1.對單位產品成本的控制
對于交通運輸企業來說,合理降低每公里的單位成本是關鍵。一輛集裝箱車的固定成本包括養路費、運管費、保險費、折舊費占總成本的30%。這些約束性固定成本,是提供和維持生產經營所必須的成本。雖然這些固定成本總額不受產量變動的影響,但是其單位成本與產量成反比例變動,即隨著產量的增加,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份額將相應減少。因此,運輸企業在制定運費價格時,不僅要考慮到車輛的變動成本,還要考慮其固定成本。在經營桿杠的效應下,業務量的增加會降低單位固定成本,從而提高單位利潤,使息稅前利潤的增長率大于業務量的增長率。經營桿杠系數=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業務量變動率,運輸企業應通過對經營桿杠系數的計算,分別合理制定不同業務量情況下的運費價格,在自身企業規模達到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2.對生產經營流程的控制
產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勞動本身創造了價值,相應的,是企業的各項勞動,而不是產品本身導致消耗成本的發生。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使企業的資源利用達到最大的效益,就應該從作業入手,研究如何增加有效作業,提高有效作業的效率,同時盡量減少以至消除無效作業。變動成本的總額在生產中是隨著業務量成正比例變動的,但是在運輸企業中這并不完全準確。運輸企業中一輛集裝箱車的變動成本的增減最直接的動因是車輛運營公里數的增減,也就是說車輛走的公里數越多,司機的工資就越多,車輛的油耗就越多,車輛的磨損就越多相應修理費、材料費也就越多。這些費用與業務量有聯系,但是卻是隨著車輛公里數成正比例變動的。因此,集裝箱公路運輸企業在生產作業流程中對車輛的合理化調度是關鍵。例如從港口運送一批20尺集裝箱到廠家,每個集裝箱運費為450元。從港口運送重箱到廠家為運輸的去程,從廠家將空箱運回港口為運輸的回程,一個來回的運輸過程產生的運輸收入是450元,這是與貨主約定不變的,但是運輸中的變動成本就取決于運營中的調度,最合理的作業流程應該是重去空回,即集裝箱車將集裝箱重箱運抵廠家,再將空箱拉回港口。但在現實的經營過程中,許多不確定因素的發生讓整個運營過程變得復雜化,例如重箱在工廠卸貨的不及時、海關開箱驗箱等原因,導致車輛經常出現空跑的現象。因此,集運企業必須綜合不同貨主、不同港口、不同目的地等相關不同因素,結合企業所有車輛即時的運營狀況,制定最合理的運輸路線,提高每輛車的有效運輸路線,從而降低車輛的變動成本。
四、結論
集裝箱公路運輸企業的運輸成本管理是企業應對市場競爭和維護客戶關系的重要戰略決策資源,這是集裝箱公路運輸企業其特有經營模式所不可避免的。通過對運輸成本的分析和管理,從管理的角度去探索企業降低成本的潛力,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實現企業的價值創造,使集裝箱公路運輸企業在競爭激烈的物流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企業財務會計》盧永華主編.李登河主審.天津大學出版2002年2月第3版
篇5
1.1產品成本上升產品的生產過程主要是耗費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形成的一個產品成本的過程。產品的生產成本由生產費用歸集而成,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人工費及福利、燃料和動力、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動所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這些費用中的任何一項費用增加都會導致產品的生產成本上升。金融危機導致中小企業原材料和能源等基礎生產成本急速上升,就會導致中小企業的直接材料費用的增加,造成產品生產成本上升。其次,在2007年6月頒布的新《勞動合同法》,就要求企業與勞動者簽訂用工合同,并為工人繳納社會保險以及加班費等,這無疑能夠規范企業用工制度,并提高工人的整體收入,以此維護了工人的基本權益。但是從另一方面,我們不難看出這也增加了部分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的人工成本,從而導致產品成本上升。
1.2經營管理費用增加經營管理費用是指工業企業的行政和管理部門為組織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管理費用、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而發生的財務費用以及為銷售產品而發生的銷售費用。存款準備金率、貸款利率等宏觀經濟政策與產業結構調整,給許多中小企業生存帶來壓力。2010年1月起,中央銀行先后于1月、2月、5月、11月16日、11月29日、12月20日6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從15.5%調至歷史新高的18.5%。此外,貸款利率自2002年也處于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央銀行還于2010年10月20日起上調了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5個百分點,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利息負擔不斷加重,財務費用不斷增加。同時,自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一直處于升值狀態,匯率升值一方面帶來匯兌損失,同時大大擠壓了出口企業的利潤,使很多出口型中小企業企業陷入困境。
2中小企業應對的策略
中小企業要想在艱難的環境中不斷發展,需要從產品生產成本和經營管理兩方面著手。
2.1降低產品生產成本產品的生產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人工費及福利、燃料和動力、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所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
2.1.1降低產品的原材料成本我們針對中小企業管理基礎薄弱所存在的問題,應該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各個環節加強管理。但是在事前要先制定好原材料的采購計劃,按計劃采購,實行科學儲運,提高進料質量,以此減少物質的損耗。在事中我們要從3點進行分析,①加強庫存材料的管理與控制并做好材料收入的計量驗收工作。②制定原材料消耗定額,各生產車間和部門要根據生產產品所需材料核定定額,采用限額領料制度,加強材料的收發,領退和盤存制度。③合理下料用料,搞好材料回收復用工作,同時采用其它工藝方法充分利用生產中的邊角下料生產市場需求的其他產品。事后加強對原材料的收、發、存、用等環節的分析,揚長避短,切實降低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材料成本。
2.1.2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直接人工成本勞動生產率主要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與相應的勞動消耗量之比。降低產品成本中的直接人工,需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越高,一定時間內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就越多,意味著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節約。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就要在組織生產過程中做到:①明確崗位任職資格,做到權責到位、分工明確、獎懲嚴明。②崗位的設置要為員工施展才干,為培養人才提供足夠的空間,防止員工出現倦怠情緒。總之,使員工在各自的崗位上各盡所能,充分發揮自己在生產中的作用,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針對中小企業員工流動性強的特點,企業要用感情留人、事業留人,減少熟悉業務、精通技術人員的流失,真正降低因人員轉換而產生的一系列成本。金融危機發生后發達國家的一些大企業紛紛開始裁員,這就造成企業的部分或者全部人員需要重新擇業,為我國的中小企業低成本引進高級管理人才和金融人才創造了機會。
2.1.3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產品成本中的制造費用項目,需要提高設備利用率。對于生產設備我們要做到勤保養、常維護,以此保持能夠順利運轉,并減少設備停工的損失,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在有效的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從而降低攤入單位產品的制造費用成本。
2.1.4提高產品質量,減少廢品損失廢品主要是指不符合規定的技術標準,不能按照原定用途進行使用,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產品、半成品或成品。在生產過程中,我們需要加強職工技術培訓,以此提高工人生產水平;建立健全原材料、半成品的質量檢驗;明確生產加工過程的經濟責任,實行獎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職工的責任心并改進生產組織與管理,最終建立科學的全面質量管理制度。總之,要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努力提高產品質量、減少廢品損失,降低產品成本。
2.2減少企業經營管理費用經營管理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以及銷售費用。減少企業經營管理費用,就需要從這幾個方面做起。
2.2.1明確權責,降低管理費用管理費用包括的具體內容:行政和管理部門水電費、包裝費、保管費、物料消耗、運雜費、工資、福利費、折舊費、家具用具攤銷、零星購置費、保險費及其他費用等。降低管理費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公私分明,將企業發生的費用與管理層個人發生的費用嚴格區分,防止費用混淆不清。②將管理費用中相關的項目逐條進行分解,然后具體落實到企業各職能部門,并將管理費用按照預算數額進行包干使用;③在報銷環節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對不符合企業制度相關要求的項目進行嚴格把關;④對于辦公費、水電費、招待費、會議費以及車輛維修費等都是由各個辦公室負責控制。
2.2.2多渠道籌措資金,降低財務費用由于很多中小企業分布分散,規模較小,抗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差,還不能夠提供銀行貸款所需要的擔保條件,這就直接影響著中小企業從金融機構取得貸款。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籌資難的問題:首先就要求中小企業有效利用國家的金融扶持政策;其次可以嘗試中小企業聯合互動擔保的政策,以此增加各中小企業貸款數量或者延長貸款期限。通過以上兩種途徑,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業籌資成本、降低財務費用。
篇6
各位老師,你們好!
我叫xxx,來自08級財務管理2班,我的論文題目是《談企業的成本控制》,論文是在肖老師的指點下完成的,在這里我向肖老師表示深深的謝意,向參加我的論文答辯各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對我四年來的各位授課老師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將本論文設計的目的和主要內容向各位老師作一匯報,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個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及意義。
從會計公式:收入–成本=利潤可以看出,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利潤的高低。通過成本控制主體在一定職權范圍內,把對成本控制產生影響的因素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業通過運用現代本管理理論,引進科學的成本控制方法,明確成本責任制度,調動工人的積極性,尋求更多更好的降低成本的途徑,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證成本控制目標和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順利實現。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本文運用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采用歸納和演繹相結合,規范與具體案例相結合,本設計共分六章。
第一章導論,闡明了成本控制的目的和意義,并說明了論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成本控制概述,對成本控制的含義、內容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第三章當前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分析,從企業的體制、價值鏈和管理方面入手。 第四章企業成本控制的創新思路,引入現代的成本控制方法 第五章具體案例分析,重點剖析海爾集團的成本控制方法。 第六章結束語,是整個設計的總結,說明了企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和系統存在的不足。
篇7
關鍵字:公路建設 成本精細化管理 公路建設成本
Abstract: To ensure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quality, safety and cost control, strengthen highway construction speed,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fine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aspects of, which includes the project to implement the entire process of various factors, the seamless management, forming a chain of chain management, strictly comply with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s optimiz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cess, each process, overcome all the details of the quality defects, maximize the role of the property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Key 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cost for highway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 U4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
近年來,公路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公路建設管理的水平直接影響到建設項目的成敗。國家和地方交通部門也越來越重視公路建設的整體管理水平,要求實施精細化管理。“零缺陷管理”、“精細化管理”、“軟環境建設”是幾年前國際上提出的三項管理標準。作為施工單位來講,我們要想有長足的發展,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走精細化管理之路,加強自身競爭力,適應當前公路工程建筑施工新情況新環境。本論文將重點介紹公路建設成本精細化管理。
一、公路建設成本精細化管理
“全面推行精細化管理” 可以說是一種現代管理的新理念。我們通常所說的精細化管理就是以規范化為前提,以系統化為保證,以數據化為標準,以信息化為手段,以提高企業效率與效益為目的,運用現代管理模式,對管理對象實施精細、準確、完整、快捷的規范與控制。
1.1公路建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公路建設工程成本與管理存在著嚴重的不規范現象。比如部分公路建設的設計先于可行性研究,使得可行性研究報告成為可批性報告;招投標工作中,有些建設單位操作不規范,使得投標報價不能很好地控制工程成本;指定分包、層層轉包現象在一定范圍內繼續存在,為工程質量留下隱患,尤其是拖欠工程款,拖欠民工工資現象十分嚴重;有的項目設計變更管理不規范,施工單位不按規范施工,造成設計變更多,工程成本不斷增大;有的建設單位重視對質量、工期的控制,缺乏投資成本控制觀念等。這些行為造成我國公路工程建設成本嚴重失控,影響國家的宏觀經濟計劃,不利于國家利益,也不利于公路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2公路建設的成本精細化管理
現代管理認為,管理有三個層次,一是規范化,二是精細化,三是個性化。精細化管理就是落實管理責任,變一人操心為大家操心,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工作內容科學量化。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隨著市場管理機制日趨完善,競爭日趨激烈,利潤的空間已逐步變小,要想創造效益,唯一的出路就是強化內部管理,苦練內功,向內部挖潛要效益。公路建設成本控制與管理是整個公路建設過程中對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費用開支進行指導、監督、調節、限制的管理,它是公路建設管理的核心,直接影響著成本的效益。因此,加強公路成本精細化管理是目前非常現實的途徑。
二、如何做好公路建設成本精細化管理
要做好公路建設成本精細化管理,首先要健全完善精細化管理體系,才能使成本精細化管理行之有效、利于落實:
2.1健全完善管理體系,使其行之有效、利于落實
精細化管理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思考系統化
思考系統化,就是要求有全局意識和大局意識,兼顧總公司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以提升項目管理效率為目的,進一步完善流程的標準化、規范化。
(2)工作細化
工作細化,即要求突出工作重點,合理設定工作目標,專項工作專人負責,管理過程“精、細、嚴、準、實”,執行講究標準化、規范化、程序化;提高執行力度,做到每天每周每月按計劃安排開展工作,按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要分析和認識事物的本質,了解發生事情的原因,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實現工程項目管理安全、質量、進度、費用的四統一。
(3)工作量化
工作量化,要求必須用量化的指標去衡量和檢驗工作目標與計劃。
(4)業務優化
業務優化,主要包括資源配置的優化、工作流程的優化、生產技術的優化、監督考核的優化、確立降低成本優化的指標等。
2.2做好投資成本預測
精細化的成本管理,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做好成本預測。所謂成本預測就是對影響成本的各種因素在采取相應降低成本措施做出充分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公路施工技術條件和發展目標,運用一定的科學方法,對一定時期或一個成本項目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標進行測算、分析和預見。可見成本預測是一個完整的決策過程。通過成本預測可以使單位實體降低成本, 為企業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并據此選擇最優計劃方案。
2.3重視設計階段,加強合同管理,嚴格設計變更,規范變更程序
設計階段是工程成本控制的最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建設工期的長短和投資規模的多少。因此要注重對設計單位的選擇,對資質、經驗、綜合素質等應進行嚴格審核;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合理的設計指標,控制工程成本;選擇性價比高的方案,并進行優化設計,降低投資成本。加強對合同的管理,對分包合同及外部勞務進行發要的監管。嚴格控制設計變更,建立設計變更管理制度,對變更的程序、權限進行規定,對設計變更及工程索賠進行嚴格控制。加強合同管理,合理使用資金,嚴格履行財務制度,建立資金使用審簽制度,規范資金使用行為。加強計量支付管理,建立計量臺賬,及時掌握計量的進度。
2.4合理搭配管理人員,抓好進度控制
人是現場管理的主體,只有配備相對固定的管理人員,管理層具備清晰的工作思路,團隊互助協作,做到以人為本。避免為盲目的搶奪工期進行加班加點,違背精細化管理的實質原則。所以,合理搭配管理人員,抓好進度控制是實現公路建設成本精細化管理的又一重要方面:
細化管理人員的目標責任,實行計劃管理,層層下達施工組織計劃,把計劃責任分解到每一個分項工程的現場管理人員,做到分工明確,落實到人,責任分明。進度管理全面落實項目進場后,及時制定合同段總體施工進度計劃,年度進度計劃、季度進度計劃、月生產計劃和短期作業計劃,由項目經理簽字下達各工區、工隊及相關部門領導執行,實行動態管理,將公路工程進展情況嚴格控制在制定的總體實施計劃目標以內。
2.5加強項目全員質量管理意識
控制質量成本項目部一次性完成合格的建筑產品是降低成本的重要環節,應把工程質量管理當作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來抓,在施工生產中嚴把質量關 ,從施工前的測量放樣、施工中材料投入以及施工后工程質量養護等,都必須嚴格按工程質量要求作業,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損失。具體做法如下:首先要在施工組織設計時就要對質量目標的確定有一定的前瞻性;其次,對質量目標要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不要盲目追求“最新、最高、最好”的目標 ;最后要定量分析提高質量目標后對施工成本目標的影響,最大限度地降低質量成本。
三、結束語
公路建設是一個既現代又傳統的行業,隨著現代化施工設備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工程建設中,工程技術也越來越趨于成熟。實施精細化管理,規范生產過程和生產活動,合理配置資源,進一步挖掘管理的潛力、人的潛力,面對良好的形勢,通過“零缺陷”、“低成本”的精細管理模式。構筑精細優質,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人文和諧的精品工程。是我們提高公路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質量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文耀華;淺述高速公路企業精細化管理[J];江西煤炭科技;2010年02期
[2] 姜紅雷,孫飛,劉淑坤.成本控制與成本管理研究.黑龍江交通科技,2007(10),91-92
篇8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一定的材料,閉門造車,難于撰寫出有價值的文章。搜集與占有資料、整理資料,是研究工作的起點,同時也貫穿于撰寫財務會計論文的始終。
(一)資料搜集的范圍。搜集資料時,首先要明確哪些資料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的;哪些資料是必需首先了解的、急需的等。只有這樣,才能有目的地進行資料搜集。寫作論文一般應收集以下幾類材料:
1.論題的核心資料。它是指所研究對象本身的資料。例如:《知識經濟對財務會計的沖擊與挑戰》這一選題,其核心資料是圍繞知識經濟和財務會計學的相關知識,如《21世紀社會的新趨勢:知識經濟》、《會計理論》、《會計計量理論研究》、《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研究》、《國際會計準則》、《論財務會計概念》等書籍。核心資料,往往是“參考文獻”所列的書目、篇目。
2.背景資料。它是對核心材料起參照、比較、深化作用的資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資料和與論題相關的參照材料。學術發展是一個長期漸進積累的過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前進,因此,要重視已有成果資料的收集。可以編制已有成果目錄,從標題上掌握論題研究的線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觀點的資料,以便尋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見解;有些資料還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論探討,以增強文章的理論性。
3.具有方法論意義的理論資料。專業論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議事的層面,而要用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學科理論來分析和闡述問題。因此,必須注意這方面的理論資料收集。
此外,還要熟悉國家有關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資料的途徑。面對如山似海的資料,怎樣才能迅捷地獲得我們所需的資料呢?這需要了解搜集資料的途徑。
1.社會調查。這是獲取第一手資料(包括親身體驗)的主要方式。大量實用的富有價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們的社會實踐中,有的尚未被人們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實地調查去獲得。業務部門和企業的規章制度、經驗總結、分析報告、憑證賬簿及報表內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實際業務資料。雖然這些資料比較零散,但它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手資料,能給人們深刻的感性認識。寫作論文時可重點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
社會調查具體方式有:
(1)普遍調查。它是對論題所涉及的一定范圍內的有關情況,作出全面性的調查。例如,探討我國國有企業財會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等問題,就要對各地區、各單位作全面的了解,對其人員管理體系和管理機制、隊伍建設的狀況,作系統的調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況,掌握各種有關數據和事例,在此基礎上提出如何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的管理方案。這樣普遍的調查,難度會大一點,需要花費較多的物力和人力。
(2)專題調查。它是針對某個問題作專門的調查。例如,對證券市場上紡織類股票進行比較研究,就要對滬深兩市的所有紡織類的股票的股本結構、財務指標、市場價格、政策傾向等資料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對各股票市場價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點的剖析,預測各股票的未來走勢,并進行技術分析。
(3)典型調查。這是根據調查目的,在對被研究對象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選擇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探索其內在規律性,然后以調查結果推論全面情況。“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況。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選取上下兩頭,也可以選取上中下三類。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問題,可以選取非常成功的邯鄲鋼鐵制造廠的“模擬市場,成本否決”的典型調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經驗,然后總結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案和設想。典型調查單位數目少則一兩個,多則三五個,屬小型調查,能節約時間、人力、物力。
(4)抽樣調查。它是按照科學的原理和計算方法從所要研究的現象的全部個體單位中,按隨機原則抽取部分個體單位作為樣本進行調查,取得資料,然后推算出全體數量特征的一種方法。它一般是在總體數量龐大時運用。例如,對證券市場上紡織類股票進行比較研究,由于紡織類股票家數較多,要想對所有股票的情況一一進行調查,實際上工作量很大,有時也并不需要這樣做,這時就可以運用抽樣調查法,將其進行分類,每一類選擇一兩家有代表性的股票進行分析比較。
(5)重點調查。它是在被調查對象的全部單位中選擇一部分重點單位進行調查,以求對總體狀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所謂重點,單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內容方面數量比較大,占有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的單位。
(6)個案調查。它是對某一具體社會單位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的方法。它與典型調查有許多共同特征,是一種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缺點是主觀隨意性較大,優點是耗費的人力、財力相對較少,可全面深入細致,方法多樣,得到的資料十分豐富、生動、細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擬的。
進行上述調查,可以通過觀察、開會、問卷等調查方式,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進行。其中,觀察是獲取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據研究課題,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自己的感覺器官和其他科學手段(如照相機、錄音機、錄像機等),對所研究的對象進行考察、搜集資料。開會,是指調查主體(調查者)通過召集一定數量的有關調查對象(被調查者)舉行會議,或直接參加有關部門舉行的一些相關會議、報告會,利用開會這種形式來搜集資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會現象(調查內容)的一種調查方法。此種調查方法比較方便,與會者彼此可以相互交談,相互啟發,相互修正,從而獲得比較完整的資料信息;問卷,是指采用郵寄,直接詢問等方式,依據調查設計的問題(亦稱調查問卷),經調查對象作答而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論的一種調查研究、獲取資料的方法。問卷的設計要鮮明、準確、易于填答人理解,才能提高回收率。
2.文獻資料搜集。文獻,通常是指具有歷史價值的圖書文物資料。但我們寫財會論文,所指的文獻,是廣義的文獻,即與論題研究對象信息有關的一切書面文字材料。財務會計方面的文獻資料有許多,如,《財務與會計》雜志,側重于介紹會計法規、會計實務工作經驗;《會計研究》雜志,則側重于對財務會計中理論問題的研究與探索;中國會計學會每年編制的《會計學論文集》,則選擇了當年有代表性的財會論文。各省、市、自治區有關學會的刊物、文集亦可選讀。
有關財務會計書刊資料名稱,可以參考本書第三部分的“參考文獻索引”。
總之,搜集資料既要豐富又要適度,要有重點地閱讀與選題有關的內容,而不要漫無邊際地閱讀。文章要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的可精選,有的可精讀,有的只需大致瀏覽一下即可。
(三)搜集資料的方法。檢索資料的方法主要有:充分利用論文撰寫者自己的藏書,善于利用圖書館、檔案館、書店、書展等。每一個研究者都應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研究方向,建立自己的藏書系統。可以直接在資料上做閱讀記號,或者插上若干紙條,隨時備用,這可節省大量抄錄時間。此外,圖書館、檔案館收藏有大量專著、報刊、統計報表、歷史資料和技術檔案,而且經過整理開發,以其資料齊全、檢索方便的優勢,吸引著研究工作者。到圖書館查閱是獲取文獻資料的基本途徑。當然,經常逛書店、看書展,往往也可以獲得最新的圖書資料信息。版權所有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利用圖書館、檔案館、單位的資料室、側重于平時積累,經常做卡片、記筆記、剪貼(復印)報刊。是書,注明作者或編者(譯者)、書名、出版單位、發行年月;是報紙,注明作者、篇名、報名、第幾版、年月日;是雜志,注明作者、篇名、雜志名、年月(期號),以便附錄在論文的后面“參考資料”項,也便于文中注釋引文的出處(是書最好還要加上頁碼)。
怎樣才能快速地查檢到所需的資料呢?
①要熟悉圖書分類法。一般來說,圖書館都是把所藏圖書資料按內容的科學性或其他特征,以一定的標準劃分類型,有規律地排列出來。開架圖書,我們可以自己查找;對于閉架圖書,我們可以查看圖書館編制的目錄。目前使用得較為普遍的是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此法把資料分為五大部類二十二大類,一級大類目下,根據圖書屬性又劃分為若干二級類目,其下再分為三四級類目,并采用“八分法”和“雙位制”編碼。比如,要查找財政、金融方面的資料,就要先找經濟大類,它屬于社會科學大部類的F項目,然后找到政治經濟學項,再下找至“8財政、金融”,在此項目下就可查找到你要找的相關論著,用專門紙條寫上編碼、書名交給管理員就可以了。
此外,有些圖書館還同時使用書名目錄、著者目錄、主題目錄,讀者可以按其中的一項進行查找。總之,如果不熟悉圖書分類法,可以選一本簡明的“圖書分類”瀏覽一下,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我們在翻檢圖書分類目錄時,可編制參考書目。每本書名用一個單獨的卡片,既便于借閱,又便于保存,還可以從書的標題中估計與本論題的關系,然后“按單索驥”,借閱圖書。
篇9
關鍵詞: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當前我國建筑市場已趨飽和,競爭十分激烈,利潤率成逐年下降趨勢。建筑企業要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適應發展變化的市場競爭環境,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的核心便是控制成本、降低成本。如今的建筑工程項目成本控制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成本控制方法的落后問題尤為突出。如何改善建筑工程項目成本控制的方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是當前建筑企業相關人員必須重視的。
一、建筑工程項目成本控制的基本內容
建筑工程項目成本控制,是指在項目成本的施工過程中,對生產經營所消耗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和費用開支,進行指導、監督、調節和控制,及時糾正將要發生和已經發生的偏差,把各項生產費用控制在計劃成本范圍之內,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項目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二、建筑工程項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1、管理人員缺乏協作,經濟觀念不強
建筑成本的控制管理是一個整體上的管理過程,成本控制的主體不單單只是建筑企業中的某一人員,而是包括企業的管理者、施工項目的管理者和直接所有相關的施工人員。可是在我國目前的建筑企業成本控制中.施工項目的管理者往往只是單純的考慮工程的技術和質量,認為對施工成本的控制只是具體的成本控制部門的責任,這樣的分工看似明確,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存在著缺乏溝通和協作的缺點。
2、無法協調好質量、成本之間的關系
我國目前在具體的建筑施工中,對于質量、成本之間的關系處理上存在一定的誤區。對于工程項目的質量和成本控制上,如果單純的追求工程項目的質量,忽略對建筑成本的控制,這樣雖然提高了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但是會增加項目的質量成本,來一些不必要的經濟浪費;但是如果只追求建筑項目的成本控制,片面的追求企業的經濟效益而忽視項目的質量,這樣必然就達不到項目的質量要求,這是一個需要在實際建設中協調好的關系。
3、非生產性開支高,資源浪費嚴重
此外,除了建筑施工項目本身出現問題所帶來的資源消耗,建筑企業在非生產性費用開支上面也出現相應的問題。企業為了實現快速發展,往往伴隨著企業項目以及生產管理人員的增加,而這些方面必然帶來相應成本的增加,許多組織結構都是一些可有可無的“門面”組成,出現“人浮于事”的情況。
三、加強成本控制的應對措施
1、增強成本控制意識
首先,強化成本控制的觀念。在成本管理過程中要提高管理人員對全方位成本理念的理解,要提高第一管理者對成本管理的重視程度,要提高“全員”參與意識。只有如此,才能形成責任成本管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控制局面。其次,強化監督管理,推行成本管理。加強公司對項目成本的監督,對項目成本管理全過程進行必要的引導。
2、抓好成本預控與項目實施中成本控制
首先,必須抓好項目成本的預測預控。施工項目成本預測是其成本控制的首要環節,是事前控制的環節之一。預測的目的是預見成本的發展趨勢,為成本管理決策和編制成本計劃提供依據。其次,要加強項目實施中的成本控制。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生產管理人員依據成本控制計劃下達施工任務單、限額領料單。工程中標后,企業和項目部組織施工技術人員編制施工預算,經過審批后的施工預算作為項目部編制材料需求量計劃的依據,同時,也是項目部對操作層限額領料的依據。施工預算報材料部門,由材料部門根據項目部編制的采購計劃和企業的資金情況采購材料,如施工過程中發現超額用料,材料管理人員必須立即查核原因,如屬工程變更造成,必須有工程變更材料計劃單方可領用,強化材料計劃的嚴格性。由此看見加強項目材料管理是項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環節,一般工程項目,材料成本占工程造價的60%左右,控制工程成本,材料成本尤其重要,如果忽視材料管理,項目成本管理也就無從談起。
3、獎罰分明,實現項目績效考核與兌現
施工成本考核及獎懲兌現在工程項目施工成本管理的過程或結束后,都要定期或按時根據項目施工成本管理的盈虧情況,給予責任者相應的獎勵或懲罰。公司要對項目部設定總的成本控制目標,項目部要將分項目標以責任狀的形式落實到相應的部門班組,明確責任人和獎罰辦法,然后根據工程的進度按時間段或工程節點進行考核,并實施獎罰。在施工過程中,對現場成本上升負有責任的人員,項目經理部依據成本責任制給予懲罰;對降低成本有貢獻的人員,項目經理部要給予相應的獎勵,這是成本管理取得實效的重要保證。在掌握獎罰尺度時,首先要以獎勵為主,以激勵施工隊的生產積極性,但對達不到工期、質量等要求的情況,也要照章罰款并賠償損失。只有獎罰分明,才能有效地調動每一位職工完成目標成本的積極性,為降低施工項目施工成本和增加企業的積累,做出自己的貢獻。
4、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
項目成本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到項目管理各部室,是全體員工的共同責任。而項目經理作為成本管理的帶頭人,其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項目管理的成敗。因此要把選好項目經理、建好項目管理層作為強工程項目管理的“龍頭”來建設。工程項目經理部人員應自覺認真學習和嚴格貫徹執行的施工成本控制與核算管理制度,并保持自律,不利用職權或工作之便干擾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使施工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實處。同時,注重對員工的教育和宣傳,使企業上下真正轉變觀念,樹立集約經營、精耕細作和挖潛增效的理念,營造企業整體重視,全部全員參與,施工生產全過程控制成本上升的良好氛圍。根據建立成本管理體系的目的和要求,結合成本管理自身的特點,建立成本管理體系。
總之,加強建筑工程項目成本控制與管理,可以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合理補償施工耗費,保證企業再生產的進行;能促進企業不斷挖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玉軍,我國建筑工程項目成本控制研究,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3)
篇10
上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許多制造企業的制造環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全面質量管理、適時制等管理觀念的創新。制造企業的成本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產品的生產不再主要依靠人工,而主要依據先進的制造設備,成本不再適用籠統地以單位水平動因來分配,而應按照成本動因來分配。企業為了適應這種環境和成本結構的巨變,提升顧客的滿意程度,就必須改善過去看似合理的成本計算方法——傳統成本管理。作業成本管理就是在這種環境中產生了,作業成本法是個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但由于作業成本管理從產生至今并未經歷較長時間,理論和實際之間仍有著差距,現代企業立足于全局和長遠利益,尋找新的效益增長點應該要如何選擇,作業成本管理的前景又將如何?
一、導致作業成本管理產生的幾個變化因素
1.環境的變化。
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帶來的成本結構的巨大變化以及成本重心的嚴重轉移,使傳統成本管理不再適合企業。另外,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對于產品質量和功能的期望也日益提高,消費行為變得有選擇性和挑剔性,產品的質量雖然是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服務以及針對性又成了企業的一項新挑戰,傳統的“規模經濟”,即大批量的生產來滿足顧客已經遠遠不夠,對于顧客多樣化的需求應該采用顧客化的生產方式,通過對價值鏈的分析來減少各個環節的非增值作業成本,用全面質量管理來增加企業可取得的“顧客價值”,正是市場需求由統一化向多樣化的轉變導致企業必須的成本控制觀念的轉變,管理觀念的轉變使制造成本轉變成了企業成本,顧客成本,更有利于企業分析成本。
對于企業的管理方法,由以前賣方市場導致的生產管理轉變成為了現在買方市場形成的營銷管理上,企業的管理方法轉變的最終目的是要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把各種資源有效的結合起來,促使企業根據有限的資源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建立有效的管理團隊和基礎架構,滿足不斷提高的顧客的期望。所以管理方法的不斷更新和整合,需要成本管理的轉變。
2.成本管理中成本動因的轉變。
傳統成本法成本的計算對象是企業所生產的各種產品,產量則是產品成本的唯一動因,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全部都追溯到產品成本中去。作業成本法的基礎是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生產所產生的費用按其成本動因不同匯集到作業中去,計算作業成本,再按照產品生產消耗的作業量,將其計入產品成本。兩者的區別在于長期的變動成本,在傳統成本法下大多都被計入固定成本,而在作業成本法下,作業作為其成本動因,是會有所變化的。因此,作業成本法的成本動因由“產品”轉為“作業”,不僅克服了傳統成本法中嚴重扭曲成本的缺陷,而且幫助管理者從成本產生的源頭入手,目光關注于資源消耗的動因,分析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成本的分配由單一的產品轉化為多種動因標準,為管理者提供更為準確的成本信息,另外作業成本法也對所有作業活動進行跟蹤反映,這樣可以提高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等各個方面的效率和準確性,實現前饋和反饋成本控制相結合,實現一個良好的成本計算和管理系統。
3.成本管理中分析成本的角度發生變化。
傳統成本法是將企業的成本分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也是按此來分析成本,而作業成本法是將企業的全部經營按照業務流程的不同分解成為一系列作業,再將總的成本按照這些活動消耗資源的多少分配到這些活動中去。傳統成本法是著眼于量,按量把成本分攤到產品中去,不能夠有利于企業判斷出什么顧客,產品給企業創造價值,什么顧客,產品在侵蝕價值,而作業成本法著眼于流程。例如,某企業采用作業成本法,從產品的研制開發到組織訂貨,從安排生產到對外銷售,以及最后的售后服務等等,這一系列作業的集合,也就是所謂的“作業鏈”。由于生產消耗了作業,而作業又消耗了資源,作業的轉移實質上伴隨著價值的轉移,最終產品既是全部作業的集合,又是價值量的集合,作業的形成,也就是價值鏈的形成,作業成本法對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報告提供了動態連續的信息。正是作業成本法價值鏈的形成,對企業內跨部門工作的規范計入提供了共同語言,有利于各部門之間了解業務,規劃并進行資源管理,考核及提高績效,使管理者雖業務做到心中有數;對企業中員工,小組有著激勵作用,由于他對業務流程有著詳細的記錄,在此基礎上再將作業與績效考評相結合,使得薪酬系統不僅準確,而且易于管理激勵,使管理者對企業激勵機制心中有數。
4.企業增長方式及管理目標的轉變。
企業的增長方式正由外延增長到內涵增長的劇烈轉變,從管理觀念上來看,傳統成本管理講求的是降低成本,從管理方法上分析,傳統成本管理以事中控制與事后反饋為主,強調對活動的規范和約束,從管理對象上看,它主要是企業的制造成本,而看不到企業的價值鏈和隱性成本。現在企業增長方式的轉變要求企業立足于全局和長遠的利益,尋找企業新的持續的效益增長點,而不是傳統成本中所謂的成本節約,對于成本管理方法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成本管理必須要有前瞻性,對于管理對象來說,必須圍繞企業的價值鏈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從開放的競爭市場洞察其變化的成本動因,正是企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使企業不得不轉變戰略管理方法。
企業管理目標由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潤的最大化轉為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傳統成本管理通過最大限度的降低企業各種經營活動的成本來謀求利潤的最大化,盡管降低成本對企業來說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但傳統成本管理過多的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而沒有很好的把成本管理與競爭的優勢聯系起來,企業只有通過戰略的制定實施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創造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像新產品的開發與售后服務的完善都能夠為企業取得長期競爭的優勢,即便短期成本有所提高也是正常的,作業成本管理正是通過立足于企業長期的盈利和競爭優勢,而不是短期成本的削減才使企業有了良好的發展機會。
二、作業成本管理在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1.我國的科技發展水平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企業整體的裝備水平仍然很落后,高新技術企業的比重還較低,適應作業成本會計應用的制造環境還不具備或不充分。
2.很多中小型企業一貫都應用傳統成本管理,對于作業成本管理并不熟悉,而且有的準則只能夠規定只可以應用制造成本法,對作業成本的推廣造成阻礙作用,而且作業成本管理應該面對著這么多千變萬化的企業經營情況,有著更多的適應方法,這樣才能使作業成本管理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
3.作業成本管理的發展與應用與經濟環境、生產環境、會計環境相關,雖然作業成本管理在理論上已經較為成熟,但是我國作業成本法還在介紹和引進階段,并未有太多的研究。另外作業成本管理的理論和方法要通過企業管理人員、會計人員作用到企業的經營中去,而現狀卻是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生產管理的范圍狹窄、生產控制弱、生產設備組織不合理,總體的會計素質就更成問題,比如由于我國會計人員計算機知識有限,會計電算化并未得到普及,這也屬于會計人員的素質問題,正是這些問題影響著作業成本管理在實際中的應用。
4.目前,大多數企業沒有先進的管理水平與作業成本法相配合,這樣利用作業成本法所計算出來的大量成本信息將很難真正運用于成本分析、作業成本預算、業績評價指標的制定、產品定價及內部轉移定價的制定、顧客及合同的選擇等作業分析及作業成本管理中,作業成本法的效果將很難顯現出來。
三、推廣作業成本的舉措
1.加大宣傳力度。首先,要介紹清楚傳統成本法在新制造環境下所產生的局限性,以及這種局限性對企業的經營決策和企業競爭地位的影響。其次,應介紹清楚作業成本法的先進性、合理性、有效性及科學性,特別是作業分析法在降低成本方面的突破性進展,讓作業成本和作業管理的理念得到廣泛的認同,為推行作業成本法創造良好的環境。再次,應介紹清楚作業成本法的適用范圍。最后,對作業成本法的簡易實施法進行介紹。
2.將其更好地與責任會計及全面預算管理相結合。責任會計是適應分權管理的要求,在企業內部建立若干責任單位,對各責任單位權責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規劃及業績考評的內部控制制度。責任會計所建立的“責任中心”與作業成本管理所建立的“作業中心”是相一致的,他們之間是相互促動的,成本動因中除了產量、作業量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外,還有人的一些主觀因素的影響,像員工的工作態度,管理意識、員工之間的人際關系、員工對于公司的信賴程度和責任感等等,正確處理好這些關系比單純去減少企業成本要更加有效,按照作業設置責任中心,更加易于成本合理的分配,也更加易于區分清楚責任,而對于全面預算管理方法,預算編制的成功在于對未來預測的把握,而對未來預測的把握關鍵在于歷史數據的分析與應用,而隨著高科技的發展,新的管理理念的形成,傳統成本管理下產生的成本數據并不能代表產品成本的信息,作業成本管理下所創造的按成本動因所計算出來的成本相對能夠如是的反映成本構成狀況,在此基礎上所編制的預算能達到全面預算管理的目標要求,作業成本管理與責任會計、戰略規劃、全面預算管理方法相伴相生,相互促動。
3.成立咨詢組織。作業成本法的應用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每一個企業的情況不同,遇到的問題也不同。在我國人員素質偏低的情況下,有必要成立咨詢組織,依靠專業人士的知識來解決作業成本法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