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碳排放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15 17:53: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降低碳排放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鍋爐乏汽 回收
一、系統概況
山西兆豐鋁業有限責任公司自備電廠建設有三臺135MW的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405MW,按照設計要求,為了保證鍋爐爐水水質穩定,降低飽和蒸汽、過熱蒸汽中的含鹽量,防止熱力系統出現結垢、腐蝕和積鹽現象,在正常運行時,爐水中加入磷酸鹽調節PH值和磷酸根含量,和進行連續排污,鍋爐連續排污開度一般在5~30%之間,排污水先經過連排擴容器擴容后,產生的二次乏汽進入除氧器(除氧器壓力為0.7~0.9Mpa,溫度為160℃左右),疏水進入定排擴容器進行二次閃蒸擴容,從連排擴容器來的疏水壓力為0.7~0.9MPa,溫度為160℃左右。另外,為了保證爐水水質,鍋爐定排每24小時排一次,排污率也是2%左右,每只閥門動作約30秒。這些排污水經過定排擴容器擴容后產生的100℃左右低壓乏汽全部直接對空排放,造成能源及水資源的極大浪費。
二、安裝系統簡介
在目前的系統上,可通過連接和安裝混合加熱器換熱系統的方法,將此部分乏汽進行回收利用,具體方案如下:
1.設備布置
將三臺噴射式混合加熱器分別布置在#1、#2、#3機組對應20米除氧煤倉間平臺上靠近定排擴容器一側,既能保證回水順利自流到除鹽水箱,又方便設備的安裝與維修維護工作。
2.低壓乏汽管布置
2.1為了方便操作,在定排擴容器排空管靠近20米平臺處加裝一DN300(DN350)電動閥(必要時需在此處加裝一操作平臺),從電動閥前接一DN125管至噴射式混合加熱器低壓乏汽抽吸口。
2.2為了防止在高加危急放水突然打開時定排擴容器超壓,需在排空管上電動閥前裝一DN150安全閥。
3.供水管布置
從#1機房0米層除鹽水補水管上旁路閥后引一DN100管作為供水母管,供水母管引至20米平臺沿#1、#2、#3機房靠近定排擴容器排空管一側布置,再從母管上分別引DN80支管接到噴射式混合加熱器冷水入口。
4.回水管布置
4.1緊靠供水母管沿機房20米平臺布置一DN125管作為回水母管(與供水母管共用一套支架),將每臺噴射式混合加熱器出口管均接至該回水母管上,從#1機房外將回水母管架空或走地溝接入除鹽水箱。
4.2以上設備及管路布置時,設備進出口均要有閥門隔離。
改造后原則上的系統簡圖見下圖:
三、投資與效益分析
1.投資分析
安裝此系統后,可以將通過鍋爐定排擴容器進行二次閃蒸后的蒸汽進行全部回收,不僅可以回收此部分熱量回用到熱力系統中,而且 可以將此部分水進行全部回收,投資和效益分析見下表:
2.運行成本分析
理論上機組的補水由疏水泵承擔一部分后,凝結泵的出力就會降低,但由于凝結泵調整再循環等因素,增加的電耗肯定是大于減少的電耗的。按增加的最大電耗估算如下;
疏水泵流量100 t/h,功率75KW,電價按0.50元計算,全年用電成本為0.50×75×7000=26.25萬元。
四、此項目改造可能存在的問題
這個項目目前我認為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待解決:
1.伴熱蒸汽蒸汽品質能否達到化學監督標準要求,當鍋爐爐水水質嚴重惡化時,進行回收后,可能會對除鹽水或鍋爐給水品質產生影響。
2.吸收后升溫以后的除鹽水和部分疏水回到除鹽水箱或高加疏水箱,從系統運行上來說,均不大可靠,水系統能否用凝結水系統凝結水,將此部分熱量和蒸汽回收至凝結水系統,(但存在溫差問題,凝結水溫度最高70度左右,會對換熱產生影響),需要進一步考察論證。
篇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en brought forward. In recent years, people began to realize the ser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Greenhouse emissions is the first reason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people began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With the passage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direction developed from green supply chain research to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research.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iming at clear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P鍵詞: 低碳;供應鏈;研究綜述
Key words: low carbon;supply chain;research review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5-0058-02
0 引言
低碳供應鏈的興起來源于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不可避免地遭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如何在保證經濟發展的情況下,保護環境是現在的熱點問題。環境遭到破壞究其原因就是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所以解決環境問題關鍵是尋找辦法降低碳足跡。近年來,國家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峻性,著手制定相應環境改善措施。低碳供應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低碳供應鏈的提出與研究為實際生產起到指導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碳足跡。但是低碳供應鏈提出時間較短,發揮作用并不完善,對此方面的研究文獻還不全面。因此,本文對低碳供應鏈的研究現狀進行總結,旨在為以后的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1 低碳供應鏈的提出
低碳供應鏈管理是在綠色供應鏈、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上提出的。在最初的供應鏈管理中,人們只是針對供應鏈的經濟性進行管理,但隨著供應鏈運營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研究者開始把環境因素考慮進來,提出了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現于1996年,是由MRC提出的。雖然綠色供應鏈考慮了環境因素,但是對于經濟、社會、環境這三方面的協調性并沒有關注,致使綠色供應鏈還不夠完善,于是可持續供應鏈走入研究者的視線。可持續供應鏈最初是由Drumwright提出的,此概念的提出對供應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低碳供應鏈的出現就是基于以上兩種供應鏈的提出,碳排放被研究者關注開始于2010年的“哥本哈根會議”,低碳供應鏈比綠色供應鏈、可持續供應鏈要求更為嚴苛,且供應鏈管理復雜度更高,但是低碳供應鏈對低碳經濟的發展是毋庸置疑的。
2 低碳供應鏈管理研究現狀
2.1 低碳供應鏈研究方法 杜少甫等在限額與貿易系統約束下建立了博弈模型,在此模型下,博弈雙方分別是一個依賴碳排放的生產廠商,一個是碳排放供應商的兩級供應鏈模型。在此模型下得到了唯一的納什均衡點,碳排放供應商與依賴碳排放的生產廠商基于各自的利益,考慮購買碳排放單位價格及生產量做出自己的最優決策。楊紅娟等通過傳統的DEA方法對低碳供應鏈的運營狀況進行了評價。楊洪娟提出五個一級指標及相應的二級指標,并且做出了八條虛擬供應鏈,最后得出結論,在產出一定的情況下,為使供應鏈達到最優要減少要素的投入量。
2.2 低碳供應鏈模型建立 趙道致等通過建立微分博弈模型,研究了單個供應商和單個制造商長期合作的兩級供應鏈中合作減排問題。文中分別對制造商占主導供應商跟隨的博弈情況與供應商、制造商協同縱向合作減排的狀態進行了分析,得到了相應的均衡策略,并對這兩種情況進行比較,發現供應商與制造商的縱向合作減排對提高產品減排量的作用較大,同時整條供應鏈的利潤也得到了提高,實現了供應鏈企業間的協調。何華等從微觀低碳的角度出發,對碳限額、碳限額與貿易、碳限額與貿易投入綠色技術這三種情況分別建立相應的定價策略模型,并得出結論:在碳限額政策下,企業的最優定價與利潤小于無限額下企業的最優定價與利潤;在碳限額與貿易政策下,企業的最優定價位于碳限額與無限額最優定價之間;在碳限額與貿易加入綠色技術政策下,此時,企業的最優定價主要取決于限額時產品的邊際利潤;另外適當的綠色技術的投入,可以增加企業的期望利潤。
3 低碳供應鏈管理研究趨勢
低碳供應鏈的提出基于綠色供應鏈、可持續供應鏈。低碳供應鏈較以上兩種供應鏈更為復雜,要求更加嚴苛。低碳供應鏈要求產品從原材料的采購、運輸、加工、生產與回收等各個環節減少碳排放量,彌補了以上兩種供應鏈的不足之處,通過這樣一個閉環系統,廢棄物得到合理的回收與利用,促進了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低碳供應鏈的研究經過了綠色供應鏈、可持續供應鏈的研究,并在這些研究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供應鏈研究的逐步完善,也是供應鏈研究的意義與動力。最初的供應鏈的研究只是一些定性的分析,并不能拿出客觀的數據令人信服,但是現在低碳恭供應鏈的研究不管是從模型的建立還是研究方法的選擇來看,其結果的得出都有科學的數據作為支撐,這使得研究更加準確與科學。
4 低碳供應鏈研究的不足之處
低碳供應鏈是一個新興事物,對此的研究文獻較少,還不成熟,所以在實際的經營中,低碳供應鏈的建立實例并不多見。低碳供應鏈的研究不足之處有三:一是研究切入點都是從供應鏈的外部影響因素入手,比如國家政策的提出或是企業間的合作減排,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降低碳排放量;二是供應鏈涉及多個環節,如果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碳足跡的測量,現在為止還沒有科學合理的測量辦法。三是低碳概念的提出,國家并沒有相應的管理政策去應對低碳供應鏈的管理為問題,現在國際上建立了碳限額與貿易系統,但是由于系統的初步建立,其實施的具體要求還不規范,這就使得低碳供應鏈處于管理混亂的局面,不利于供應鏈的研究與發展。
5 結語
低碳供應鏈是在原有供應鏈的基礎上加入低碳這一因素的考慮,它比綠色供應鏈、可持續供應鏈的組成內容更為復雜,對環境保護的反應能力也更強。低碳供應鏈要求從產品的原材料的采購、運輸、加工與廢料的回收等一系列環節降低碳排放,其實施效果在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同時也最大力度保護了環境。但是低碳供應鏈管理體系并不完善,研究內容還需進一步成熟加深研究內容,同時研究方法也須隨社會的發展要求作出創新性改變,以便更好地服務社會,促進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鄭雪琳,趙志鵬.“新常態”下低碳供鏈管理研究綜述[J]. 現代商貿工業,2015(10):50-51.
篇3
【關鍵詞】低碳制造;機械制造;技術應用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的機械制造業無論從規模還是產值都有了重大突破,我國機械制造行業的低碳制造技術充分與低碳制造理論有機結合,早已形成了體系化的低碳制造技術體系。本文主要就低碳制造在機械制造行業中的理論和技術應用情況進行詳細論述。
1.我國發展低碳制造理論與技術的現狀和必要性
目前,我國低碳制造的高耗能、高耗原材料、高污染和高排放等能源問題凸顯,這明顯影響著我國機械制造行業的產業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轉變,也不符合當前國家節能減排任務的新標準、新要求。
我國在新世紀初,與其他幾大國家聯名簽署了抑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共同決定限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過度排放。通過低碳制造技術的普及與應用,不僅對機械加工制造業的創新提供了直接驅動力,而且也是落實世界低碳標準的重要舉措;同時,發展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為前提的生產制造模式——低碳機械加工制造模式,也會在較大程度上確保機械制造業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推動我國機械行業的發展方式轉變,最終實現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2.機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技術體系的內容
低碳制造是包括在生產全過程中的所有生產步驟,主要有:資源利用、生產制造和物流運輸等,以及產品生產的各個階段都應當做到節能減排,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最終達到低碳的目標。低碳制造作為一種綜合評估能源消耗和資源利用率,以及碳排放構成環境破壞的前沿制造模式,其制造技術有著較為豐富的內容,主要包括:低碳設計技術。在本技術中,已有完整的低碳設計評價模型、低碳設計原則及方法、低碳評價的數據庫和低碳化的設計評估方案等;由碳捕獲技術和碳掩埋技術組成的碳匯技術;制造過程中有低碳制造技術,在此利用先進的低碳節能設備優化廠區及車間的布置、優化制造工藝,運用廢棄物處理及循環利用技術加大廢棄收集、污水處理和廢舊產品處理等方面的技術改良;利用新能源,如風能、潮汐能、水能、生物能和沼氣能技術進行清潔生產。
3.機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的技術應用
機械制造中的一門先進技術要想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必然要在實踐應用上下功夫。下面就低碳制造在機械制造產品方面的技術應用設計方法進行原則性闡述。
3.1模塊化設計
機械產品的模塊化設計作為技術較為先進、前沿的機械產品設計方法,根據功能的不同可以將系統劃分為幾個有差異的模塊,模塊會逐步優化,并加以整合,最終獲得不同品種和不同規格的產品。若拿同一個尺度去衡量機械產品中的非功能性單元,能造成機械資源、能源的耗費,更不利于機械的運行和維護。對機械產品完全有必要開展每個功能性單元的劃分模塊的工作與任務,通過劃分后的模塊評估每個機械生產制造企業的降低能源、資源消耗方面的潛能,并認真檢驗企業應用低碳制造技術所獲取的成效如何,才能對下一步低碳生產技術加強革新。一個典型的例子,德國Index技術企業研發的復合型加工設備,經由眾多差異的模塊整合可以達到銑削、車削、磨削和激光熱等等多個生產環節的順利完成,利用模塊化設計這一應用設計方案,對全部零件的完整加工,切實提高了能源設備的利用率,用一臺機器設備代替多臺,大大地減少了整個生產過程中使用過多的機床數目,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低碳化的生產流程,降低了各項能源的耗費。
3.2生態化設計
當前我國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應當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建設并舉的方針,一些機械制造企業開始由改革之初的盲目增加新的機械生產項目、片面追求機械行業總產值轉變為在機械制造開展生產工作時,考慮資源與環境的成本,降低環境的負載壓力,重視統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實際行動做到既保持機械制造的經濟產值,又減少了大量的原料的消耗與環境的破壞。在這一大形勢下,生態化設計應運而生,它不僅保證了產品的使用功能,而且促進了生態效益的提高。通常意義而言,機械制造作業時一定有不同情況的廢水、廢渣和廢氣等污染物的排放,工業“三廢”無疑會破壞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基于此,機械制造企業不失時機地開展產品的生態設計,利用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環境少的新技術產品,在其運營的同時降低了能耗、物耗和污染物的過度排放。在產品設計的途徑中,要結合發展循環經濟的需要,充分想到對廢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最終達到資源、能源的循環再利用。
3.3輕量化設計
輕量化設計是統籌了性能、重量、配套設備和成本等各種生產要素的優化設計方法。其優點在于降低了資源、原材料在生產中產生的碳排放量,也減少了機械生產中的能耗;降低了產品在運營途中的能源消耗與污染物的排放,減輕了噪聲污染,有利于資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如:在德國奧迪公司生產新款奧迪跑車時,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將輕質鋁合金材料與鋼材的強度的優勢釋放出來,車的重量的大幅減少,不僅讓公司降低了尾氣的過度排放與油耗,而且還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效益。
4.結語
當今世界各國都在走能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面對21世紀能源緊張的危機,我國要積極順應潮流,在機械制造中對傳統的制造技術進行低碳改進,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統籌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以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提高能源、資源的有序、高效的應用,從而落實好低碳制造的目標。 [科]
【參考文獻】
[1]周志勇,仲國慶.低碳時代森林生態學的教學新思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0,(25).
[2]齊培瀟,郝曉燕,喬光華.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現狀分析及其評價指標的選取[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1,(12).
篇4
關鍵詞:低碳公路;價值工程;全壽命周期公路;方案優選
收稿日期:20120405
作者簡介:焦雙健(1973—),男,山東青島人,副教授,博士后,主要從事全壽命周期低碳公路碳計量教學及研究工作。中圖分類號:F57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2)05024803
1引言
據國際能源署(IEA)一份關于不同經濟部門CO2排放的統計數據顯示,碳排放最高的前三名依次是公共電力和發熱、制造業和建筑業、交通運輸。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約有25%來自交通運輸。亞洲發展銀行預計,在未來25年內,全球交通源二氧化碳排放將增加57%,而由于發展中國家的汽車行業迅速發展,其排放也將占到80%。
國家把交通行業列為節能減排的重要領域來抓,而公路部門又是交通行業實現節能目標的重要環節。2010年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突破400萬km,達40082萬km。在設計、施工及運營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威脅。面對環境與發展的壓力,順應當今的減排形勢,建設綠色公路、低碳公路、生態公路,保持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公路建設的共識。
目前,在研究領域更偏重于公路碳排放量的計算和對低碳公路設計及推廣方面的研究,較少運用經濟學原理對低碳公路進行系統分析。如何實現碳排放量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真正做到節能減排實現低碳經濟,越來越受關注。
2價值工程原理及應用目標
價值工程是通過研究產品或系統的功能與成本之間的關系來改進產品或系統,以提高其經濟效益的現代管理技術。價值工程中的“價值”不同于政治經濟學中的價值,它是單位成本實現的功能。
價值工程的表達式為V=F/C,式中V為價值系數(Value),F為功能系數(Function),C為成本系數(Cost)[1]。
價值工程與當前低碳公路發展目標相契合,低碳公路發展目標就是在公路的全壽命周期,貫徹低碳理念以實踐低碳經濟,堅持從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等方面做起,以在實現滿足碳排放量減少的前提下成本最低。合理的低碳發展就是力求正確處理好功能與成本的關系,提高它們之間的比值,使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3全壽命周期低碳公路概念
全壽命周期低碳公路是在公路設計、建設、運營直至拆除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通過設計方案、施工組織和運營管理的優化,應用新技術、新能源和新材料,達到在資源、能源、材料的使用時減少消耗數量、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標[2]。它分為5個階段:建設前期、施工期、運營期、維養期和拆除期。
4價值工程在全壽命周期低碳公路管理的應用
4.1建設前期
建設前期是公路工程決策階段,包括了公路的投資決策、勘察設計等環節,投資決策和優選方案是建設前期應用價值工程的主要方面。雖然建設前期公路的碳排放量很小,但是規劃和設計是低碳公路中控制低碳的重要因素,它制約著項目設計后期的建設、運營、管理的各個階段二氧化碳的排放量[3]。
在進行設計時,必須對公路碳排放量減少的功能進行明確定位和鑒別,在立足于充分實現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減少耗能嚴重但非必要的功能。公路路線設計應在保證路線走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順應地形,在考慮平面走向、路基高度、橫斷面填挖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路基防護排水、結構物設置、取棄土場、互通立交設置的位置等因素,降低運輸成本,減少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的排放[4~6]。
確定設計方案后,可以利用價值工程原理對設計方案進行經濟比較,通過對方案實行科學決策,對工程設計進行優化,提高設計項目的產品質量[7]。
4.2施工期
公路進入施工階段以后,其功能基本定型,主要的工作是在價值和成本方面優化。可以進行兩類問題。其一,對施工方案進行價值分析,優化施工方案,減少公路的碳排放量。其二,保持功能不變的情況下,對材料進行價值分析,代替成本更低的材料,從而節約成本提高價值。
施工方案是施工組織設計的重點,是對施工方案耗用的勞動力、材料、機械、費用以及工期等在合理組織的條件下,進行技術經濟的分析,力求采用新技術,從中選擇最優方案。制定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施工方案后,通過運用價值工程對施工方案采用多方案評比的方法,從可行性、經濟性、對環境和交通的影響等方面綜合比較,最后選擇最具經濟性和環保性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的經濟效益和工程質量,降低工程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對于施工機械,要結合施工方案,進行機械設備選型,確定最合適的機械設備使用方案。最重要的是日常機械維護和施工便道管理,要加強對筑路機械的整體狀況、耗油量、燃油的燃燒率進行評估檢測,把那些機械狀況差、耗油量嚴重超標、燃油燃燒率低及沒有修理價值的機械進行報廢處理,更換一些目前比較先進的設備,以達到施工機械的節能減排[8]。
價值工程就是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充分應用成本控制的節約原則,節約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在各施工段的施工過程中減少材料的發生,以達到降低施工項目成本的目的。可以通過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應用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藝,如在道路工程中提倡采用溫拌瀝青技術,增加瀝青混合料施工的可操作性,降低對路面造成的負面影響;在保證公路質量的情況下對老路路面進行合理的資源回收再利用,不僅降低工程造價,更是很大程度上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4.3運營期和維養期
高速公路的運營是高速公路使用過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運營期產生的碳排量占高速公路全壽命周期碳排量一半以上,是節能減排最為顯著的一個階段,做好這一階段的運營和養護管理是提升公路效益的關鍵。
建立智能管理系統,在事故多發路段設置監控設施,提供監控信息和圖像。利用智能管理系統,交通管理部門可進行合理的交通疏導、控制和事故處理,從而改善交通擁擠和阻塞,切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積極推廣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的應用,做好長大縱坡路段車輛的通行順暢,減少車輛的滯留可有效做到節能減排。同時做好收費站和服務區采光、照明及供暖新能源的利用[9]。
(1)積極采用低碳環保的養護新技術,例如世界領先的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
(2)結合路面結構類型及不同的病害分別采用不同的新材料進行科學養護,利用冷補料、乳化瀝青混合料等進行灌縫、裂縫養護,利用瀝青再生養護劑、鋼纖維、焊接鋼筋網用于橋面維修和加固橋梁。
(3)采用先進的養護機械設備,如瀝青銑刨機代替空壓機、挖掘機進行路面挖補。最重要的是要及時做好高速公路的養護工作,維修高速公路路面的凸、凹情況,保證路面的平整,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車運營中油的消耗,減少碳排放的同時節約了成本[10,11]。
4.4拆除期
拆除期是整個公路全壽命周期的最后一個階段,公路的使用壽命已經結束,但資源卻可以回收再利用,在這一階段將通過運用新技術和新工藝來達到資源的再生利用。如將舊水泥路改成瀝青路,采用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等[12]。
5價值工程在全壽命周期低碳公路的應用實例
根據價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定義碳排放量指數、成本指數,進而定義低碳公路經濟指數(簡稱經濟指數)[13]。
5.1碳排放量指數
首先定義一個表示某方案中公路碳排放量占所有方案碳排放量的比值,稱為碳排放量指數。
碳排放量指數= 某方案碳排放量/ 所有方案總的碳排放量。
5.2成本指數
成本指數= 某方案成本/ 所有方案的總成本。
5.3經濟指數
價值工程中價值是效用與費用的比值,運用價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將低碳公路的碳排放量指數看成是工程的效用,將低碳公路經濟指數(以下簡稱為經濟指數)定義為碳排放量指數與成本指數的比值,即:
經濟指數= 碳排放量指數/ 成本指數。
某公路工程地處平原地貌,路線全長15.87km,設計速度為80km/h,按一級公路標準設計,現有3個設計方案。根據已有的公路碳計量方法 可以計算得到這3種設計方案的碳排放量及碳排放量指數見表1,各方案的成本及成本指數見表2,經濟指數見表3。
表1各方案成本指數
指標成本/萬元成本指數方案147 241.160.329方案246 859.470.326方案349 603.220.345合計143 703.851.000
表2碳排放量指數
指標碳排放量/萬t碳排放量指數方案1299.570.430方案2209.700.301方案3187.830.269合計697.101.000
由表3可以得出方案2是最優的,其低碳公路經濟指數的值接近1。
表3經濟指數
指標碳排放量指數成本指數經濟指數方案10.4300.3291.307方案20.3010.3260.923方案30.2690.3450.780
6結語
在低碳公路的全壽命周期管理過程中,通過應用價值工程可以更加合理地實現碳排放量的減少與經濟的協調,而不是僅僅為了適應減排的政策和口號,盲目地以消耗大量的經濟為代價。低碳公路在當前還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其管理也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沒有現成的路徑可以參照,這就需要公路行業內注重公路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發展,相關行業積極推廣應用新能源新材料,國家通過宏觀調控扶植公路低碳發展是我國公路低碳發展的合理路徑,建立一個“低碳公路”發展的體系,為國家節能減排和公路行業的健康永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邵慧,郭長起,傅海艦.價值工程在公路施工方案優選中應用研究[J].現代商貿研究.2010(17):69~72.
[2] 王炎.價值工程理論在房地產項目全壽命周期的應用探討[J].建材世界,2010,31(3):27~28.
[3] ,方元務,王超.基于“低碳”理念的公路建設環保策略[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0(7):112~113.
[4] 田延軍.公路工程施工和設計中節能減排的探討[J].交通標準化,2009(5):43~44.
[5] 程昊,泮俊.淺談低碳高速公路設計[J].交通科技,2011(5):85~87.
[6] 黃鋼,劉孝廉,飛.低碳公路優化設計問題探討[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1(2):211~212.
[7] 朱玉濤,陳軍然,沈建良.價值工程在工程項目方案評選中應用[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8(1):50~52.
[8] 李國平.公路施工中如何開展節能減排[J].節能減排,2009(7):37~38.
[9] 馬建興,李宏.略談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建筑節能[J].山東交通科技,2008,4(2):63~64.
[10] 任少英.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的推廣方略[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8,29(4):154~156.
[11] 高建立.高速公路瀝青路面養護關鍵技術與工程實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篇5
關鍵詞:低碳園林;設計 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2306-1499(2014)10-
隨著園林景觀設計理念的不斷深入,如何將低碳觀念引入及應用于園林景觀設計之中,已經成為了廣大園林景觀設計工作者所研究的重大課題,也是園林景觀設計今后發展過程中的一大趨勢。
1 低碳園林理念產生的背景
低碳(low carbon),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理念是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理論模式。20 世紀的100 年間,地球上的人口增加了4 倍,經濟規模增加了20 倍,能源消耗增加了25 倍,結果形成了巨大的能源消費型社會。巨大的消費無疑會帶來消費污染,進入21世紀后,全球氣候日趨變化,化石燃料迅速枯竭,頻繁的自然災害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就我國而言,自20 世紀80 年代以來工業化和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一些高耗能行業迅猛發展,因此能源需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長態勢。城市中人口眾多,溫室氣體排放量自然增大,怎樣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及改善區域小氣候環境,低碳理念下的低碳園林應運而生,其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增強園林中的碳匯能力,有效改善城市的生存環境質量。
2 低碳園林的設計原則
低碳園林在設計規劃時要考慮材料來源的低碳性(運輸、用前管理、材料耗能等),規劃時應充分考慮因地制宜、舊物改造再利用問題。
2.1 選擇低養護成本材料
選材時要考慮到后期的養護管理。在植物方面,最好選擇兼具美觀性、生態性、粗放管理、抗性強等特點。在其它建造材料中應注意其低耗能、運行周期長等特點。在建造園林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園林設施的拆除問題。園林設施物應
具有易拆除、不易污染、可重新利用等特點。
2.2 選擇碳友好材料
園林設計影響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過選擇“碳友好”(carban friendly)材料,其衡量標準是著重考慮材料的碳成本(carban cost)。園林材料的碳成本包括其運輸、運用、管理、養護等過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以及在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廢物和能源的消耗等。低碳成本的選用,為低碳園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3 降低園林施工的碳排放
在園林施工中往往會用到大型的高耗能型機械,機械會產生噪音、塵埃、交通壓力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園林設計時選擇在有可能減少機械作業的場所設計園林景觀,就會有效減少上述問題,從而降低園林施工過程中的碳排放,并減少
大型機械作業對土壤和植物本身的危害,減少破壞,保護生態環境。
2.4 選擇清潔的施工能源
在園林施工中,盡量避免高污染的能源,多選用清潔無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作為動力材料。
2.5 注意園林維護管理的低碳性
喬木類的植物應盡量使其自然生長而不修剪,或需要較少的維護管理。灌木類植物要多選用長勢緊湊、不易生病、耐踐踏、抗性強、觀賞性高等特點的樹種,便于粗放式管理。
3 “低碳”理念在園林景觀施工、養護管理中的應用
一個融入低碳理念的園林景觀設計作品,其成功關鍵除了考慮齊全的設計開端外,還需達到高水準的施工質量和長久的景觀效果。在施工工程中,要盡量減少機械的操作,這樣不僅能減少碳的排放和能源的消耗,還能減少對土地及周圍
生態景觀的破壞作用。對于景觀效果的長期保持,良好的養護管理是最好的保
障。園林景觀后期的維護(施肥、病蟲害防治、修剪、灌溉等)中,CO2 的排放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這與低碳經濟生活發展要求是相矛盾的。
因此,要在園林景觀設計之初充分考慮到碳成本的持續性,要用生態的技術與方法去適應生態系統的變化。比如多選用一些粗放型管理的植物種類,增加喬木的數量與種類,增加垂直綠化面積,增加植物的多樣性等。
4 小結
在全球氣候變化日益明顯、化石燃料等傳統能源越來越匱乏的今天,城市園林建造的規劃設計必須更加注重低碳,把最新的科學研究應用到工作中,創造出既適應氣候變化、又有助于減緩氣候變化的低碳園林。本文通過對低碳園林建
造中的主要理念及其作用,指出現代園林設計建造中,不但要滿足人們對園林的觀賞休憩功能,同時還需要積極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園林的整個生命周期(施工、管理維護、后期處理)中,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始終以低碳為主導思想,使其符合低碳要求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低碳供應鏈;成本分攤;政府補貼;低碳投入;博弈論
中圖分類號:F274;F22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4)02-0021-06
1 引言
當前,世界各國政府都在關注氣候的變化,2002年召開的可持續發展國際首腦會議上,各國代表一致認為: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改變非可持續發展的生產和消費模式[1]。隨著低碳經濟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開始關注低碳供應鏈,這主要是因為供應鏈在降低碳排放過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供應鏈從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零售商到消費者的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中,其各個環節都涉及到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外資零售巨頭借助各種形式打造可持續發展價值鏈。在發達國家,超市所有商品標簽上都需注明其在生產、運輸和最終銷毀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量,消費者一般憑借這一數字來選擇商品;而高排放的企業也直接影響投資人對企業的投資行為。
為從源頭上減少碳排放,沃爾瑪啟動了綠色供應鏈計劃,要求所有供應商必須經由其所在地法規及社會環保標準的認證,包括減少不必要的包裝,減少水和能源的消耗、提高物流配送和運輸效率;同時通過當地生產直接從當地的農戶、養殖戶來購買,減少中間運輸環節,降低碳排放。特易購也主要依托供應鏈關系推行低碳發展模式。但與沃爾瑪強調機制完善相比,特易購更加側重于各類碳減排措施的探索與應用。在供應鏈上游,特易購與供應商之間進行合作,協助供應商發現并消除供應鏈中存在的“碳排放熱點”,從而達到降低供應鏈碳排放水平的目的,同時通過“碳標簽”等方式鼓勵供應商采取相應的碳減排措施[2]。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于2012年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決議,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推廣期限暫定一年[3]。政府和企業都在積極降低產品的碳排放,政府通過補貼來激勵企業節能減排,企業之間通過合作也在進行碳減排。
可以看出,為了減少產品的碳排放,需要供應鏈成員及相關利益方的共同努力,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考慮其碳排放的投入與減排的效果,政府為減排進行補貼,同時零售商也可以通過分攤制造商的低碳投入成本來激勵其減少碳排放量。
2 相關研究評述
關于政府補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研發和創新補貼對企業績效和行為的影響。對于政府補貼,研究較多的是政府補貼(或稅收)政策對企業R&D創新投入的激勵作用。楊波[4]基于企業的自然資源基礎觀,通過與大型國際零售商和發達國家對零售商的低碳化支持比較,分析了我國零售業實現低碳化的思路和國家的政策選擇。楊家威[5]歸納了各國政府補貼的有效政策,并利用博弈論的思想分析了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者的博弈關系,得出了政府低碳創新補貼應該偏向消費者的結論。Ulph[6]考察了環境排放政策對研發的激勵作用,并比較了減排標準和排放稅兩種環境政策的效果。Katsoulacos等[7]研究了針對減排研發的最優排放稅和最優減排研發補貼的問題。Qiu等[8]研究了國際研發合作中的非合作最優政策,考慮了兩種研發合作策略:協作和協調。方海燕等[9]研究了政府和雙寡頭的三階段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對企業研發補貼和產品創新補貼兩種情形下基于不同補貼策略的研發投入和社會福利水平。Poyago-Theotoky[10]研究了與碳減排和社會福利相關的組織環境研發問題。研究表明:環境研發投入在環境研發卡特爾情形要高于非合作獨立研形下的收益,同樣社會福利在這兩種情形下也是不同的,卡特爾情形要好于獨立研發的情形。[JP3]孟衛軍[11]分析了不同稅率下政府對企業減排研發補貼或者征稅的策略選擇,并比較了兩種策略對企業的利潤和研發水平的影響。
供應鏈中上下游的創新投入成本分攤(補貼)也是目前的研究熱點之一,主要集中于縱向供應鏈中的一方為了激勵另一方而進行的成本分攤(補貼)。包括制造商對零售商促銷成本的分攤,零售商對制造商研發投入成本的分攤與補貼;制造商對供應商創新成本的分攤與補貼;供應商對制造商創新投入成本的分攤與補貼等。D’Aspremont等[12]和Kamien等[13]為代表的學者較早對不同合作程度下的研發進行了研究,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是: 在研發合作時(即采取RJV 卡特爾)產出最高的研發投資水平、企業利潤和社會福利。賈濤等[14]研究了單一供應商和單一零售商基于無缺貨情形下的成本補貼問題,發現供應商為了降低無缺貨退貨的成本,需要激勵零售商付出努力以便減少退貨數量和退貨成本。并發現可以通過成本分攤契約來實現供應鏈的協調。Alfred等[15]針對供應鏈中的配送績效進行研究,分析了通過在供應鏈中利用成本標桿的方法來合理分攤配送成本,實現整個供應鏈配送績效的提高。Matsui[16]假設研發是集成供應鏈中降低產品的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的一個重要因素,分析了兩種有代表性的成本轉移定價方法(即全成本轉移定價和可變成本轉移定價方法)的適用范圍和條件。Chu等[17]以汽車銷售為例,研究了考慮顧客滿意度的渠道協調機制。研究表明:為了促進零售商提高顧客的滿意度,供應商可以按照零售商的努力水平對其進行資金補償。Tsao等[18]將銷售學習曲線引入到促銷努力中,認為促銷的成本分攤機制可以達到供應鏈的協調。Xiao等[19]研究了一個制造商和兩個競爭的零售商供應鏈協調問題,該供應鏈中制造商的生產成本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考慮了兩種協調機制:全數量折扣和增量數量折扣,研究了成本變化對產品的批發價格、零售價格及訂貨量和各自利潤的影響。Leng等[20]研究了多供應商和單一制造商的兩級供應鏈,供應商生產零部件,制造商對零部件進行組合生產,分析比較了納什均衡和斯塔克爾伯格均衡,并利用回購成本分攤契約和缺貨成本分攤契約對供應鏈進行了協調。Martin等[21]認為企業面對競爭對手的壓力和消費者不斷提高價值取向時,為了保持自身的邊際利潤不變,就要不斷地縮減生產成本,研究了通過供應鏈管理方法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的方法。周永務等[22]研究了制造商和供應商兩級供應鏈,下游制造商通過提供給上游供應商技術創新補貼,以減少供應成本的供應鏈協調問題,給出了供應鏈雙方接受技術革新補貼策略的判斷標準,并分析了實現供應鏈整體最優的策略。田巍等[23]研究了激勵上游企業創新投入、降低運作成本的供應鏈博弈模型,提出了基于不同決策者使上游企業的創新投入達到供應鏈最優的協調契約。
目前對于供應鏈成本分攤與補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對供應鏈企業的補貼或者供應鏈上下游中某一方對另一方的研發投入成本分攤與補貼,而站在低碳經濟視角下,同時考慮政府對供應鏈上下游的低碳研發投入補貼、供應鏈上下游一方對另一方的低碳研發投入成本分攤與補貼同時考慮的文獻并不多見。本文分析了政府通過對供應鏈成員的低碳研發成本投入補貼來激勵供應鏈成員增加低碳研發和技術創新的投入,同時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如大型零售商)對供應鏈成員(如制造商)的低碳研發投入成本分攤,從而激勵其增加更多的低碳研發投入成本,降低產品的碳排放水平。
3 問題描述與模型假設
考慮由一個零售商和一個制造商組成的兩級供應鏈。零售商在供應鏈中居于主導地位,為了激勵制造商更多地對其低碳研發進行投入,零售商分攤一部分制造商低碳研發成本。同時為了激勵供應鏈成員投入更多的成本進行低碳研發創新,政府給予制造商和零售商一定的低碳研發補貼。本文同時考慮政府補貼和零售商補貼,零售商增加低碳研發與創新的投入可以獲得來自政府的一定數額補貼,制造商增加低碳研發與創新的投入可以獲得來自政府和零售商雙方的補貼。在此背景下,比較了零售商不分攤制造商進行低碳研發與創新成本投入、零售商分攤制造商進行低碳研發的成本投入兩種情形下制造商與零售商的行為,并對雙方的低碳研發成本投入進行了比較。
3.1 模型假設及符號說明
假設1:產品需求量q由兩部分組成,即某一個固定值q0和變動值q1;消費者擁有低碳偏好,因此在產品的銷售過程中,該產品的變動銷售量q1依賴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低碳投入成本(cm,cr)。
假設2:零售商的銷售價格為p、制造商的批發價格為ω、制造成本為c,每銷售單位產品,制造商的邊際收益為ρm=ω-c,零售商的邊際收益ρr=p-ω。ρm為單位批發價扣除不包含低碳研發費用的單位平均成本的剩余部分,ρr為零售價扣除不包含低碳研發費用的單位平均成本的剩余部分。假設邊際收益不變,即如果單位成本增加,則相應提高售價。他們均為正的常數,均可從企業的實際財務數據中預測得出。
假設3:零售商分擔制造商一部分低碳投入成本,分攤比例為λ。
篇7
【關鍵詞】 園林景觀 低碳環保 可持續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綠色低碳概念越發受到重視。低碳環保概念已經成為綠色經濟的顯著標簽,園林景觀設計和管理當中也已經漸漸融入一系列的低碳環保概念。低碳型園林景觀是目前全球較為流行的一種園林景觀發展趨勢,這種園林景觀實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內在和諧,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建設和管理過程中,降低了環境成本,同時得到更好的園林景觀效果。
1 目前我國園林景觀中非低碳情況概述
1.1 高碳材料應用較為普遍
低碳環保概念園林景觀需要在設計環節就降低碳排放量,最為有效和直接的方式就是要在設計時注意選擇低碳材料。現階段的園林景觀建設施工過程中,設計人員并沒有能夠認識到低碳材料的長效化作用,缺乏低碳概念,導致園林景觀建設施工中過多使用了高碳材料,導致建設成品的碳排放超標。
1.2 園林施工作業碳排放超標
在園林施工作業時,施工作業人員缺乏低碳環保的意識,很少注意碳排放量的問題,在施工中為了更加方便、省力,增加使用了一部分機械設備,而這些高能耗的機械設備無疑是碳排放的重要來源渠道,同時噪音污染等問題也同樣突出。
1.3 園林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處置不當
園林景觀建設過程當中會產生一部分包括渣土、包裝物等的廢棄材料,這些建筑施工的廢棄物,也是導致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碳排放超標的重要原因。施工人員在進行施工廢棄物處理時,更多的是采用隨意丟棄的方式,而沒有能夠按照低碳環保理念的要求,去科學合理處置廢棄物,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環境的污染。一部分廢棄物還會飄落到其他地方,即影響了景觀的美觀效果,同樣也導致一部分可回收廢棄物被浪費。可以說,在園林景觀建設當中廢棄物處置不當的問題是較為突出的。
2 低碳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
2.1 選擇后期養護成本相對低的材料
園林景觀的后期養護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養護工作中注重選擇低養護成本的材料是低碳環保概念融入到園林景觀設計建設當中的基本原則之一。環保材料的價格相對合理,而且具備了能耗低、使用年限長、低污染的優點。在園林景觀養護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養護的低成本化。
2.2 選擇低碳材料
選擇低碳材料是落實低碳環保概念的基本原則之一,在園林景觀設計建設中融入低碳環保概念,本質上是要解決好減少碳排放的問題。選擇低碳材料將是有效降低園林景觀碳排放的關鍵。從長期發展來看,只有從建設環節著手將低碳材料作為主要材料,才能更好地降低后期園林景觀運用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其他廢氣。
2.3 有效降低施工作業的碳排放
有效降低施工作業的碳排放需要從施工作業的方式和方法選擇上去加以考慮。大型高耗能機械是園林景觀施工中碳排放的重要來源。因此,在園林施工中要盡可能減少大型高耗能機械的使用,如果確實需要,就需要有效壓縮使用時間,進而減少碳排放總量,降低施工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2.4 合理科學處理建設施工廢棄物
園林景觀建設施工中肯定會產生一定的廢棄物,而對諸如渣土、包裝物、污水等作業垃圾的處理上,想要落實低碳環保概念,就要做好分類。將廢棄物進行及時的分類處理,進而做好循環利用。
2.5 綠植搭配更加合理化
綠植搭配是實現低碳環保的一個最直接的途徑,各種綠色植物都具有碳匯集的作用和能力。只有合理搭配綠植,才能更好地發揮綠植的環保作用,實現綠植在局部區域發揮吸碳放氧功能。在園林景觀設計和施工過程中,需要優先考慮使用吸碳能力強的綠植,進而確保園林景觀中低碳環保概念的體現。
3 低碳園林景觀規劃策略
3.1 有效處理低碳型園林建設與精品園林建設之間的關系
建設低碳園林與建設精品園林之間,從理論上講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如果措施得當的話,完全能夠將二者融合。建設低碳型園林景觀應該以建設精品工程為目標,而同樣建設精品園林又得以建設低碳型園林為基礎條件,這樣既可以保證工程的質量和效果,同樣也可以實現低碳環保目標,最終形成低碳與精品建設之間的結合。
3.2 低碳型園林建設要合理利用可再生資源
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前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對能源的需求在不斷增長,由于建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如何合理利用再生能源,是關乎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園林景觀能源消耗最大的部分就是照明設備了,如果能夠將可再生能源應用到園林景觀的日常運行當中,那么將有效突出低碳可持續的概念。風能、太陽能都是常見的可再生能源,完全可以應用到園林建設中,進而使園林景觀建設持續低碳化。
3.3 合理開發、有效保護生態環境
園林景觀的開發建設必然會改變原有生態環境,低碳環保概念的引入,就要求在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合理開發,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對現有生態環境的保護,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種低碳建設的措施,符合低碳環保概念。
4 結語
將低碳環保概念引入到園林景觀設計和建設當中,是可持續發展環境下的客觀要求,為了能夠實現低碳環保化的園林景觀建設,我們需要從多方面加以考慮,研究低碳環保型園林景觀設計的重點內容,將低碳概念落實到具體的應用當中,最終推動園林景觀建設走向綠色化、可持續化。
參考文獻:
[1]包志毅,馬婕婷.試論低碳植物景觀設計和營造[J].中國園林,2011(01).
[2]王淑華.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景觀生態設計研究[J].生態經濟,2010(12).
[3]張琴.基于低碳模式的城市景觀設計模型與方法論[D].武漢理工大學,2010.
[4]辛章平,張銀太.低碳經濟與低碳城市[J].城市發展研究,2008(04).
篇8
1.低碳物流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通過技術或者管理手段降低物流輸運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減少物流活動中對環境的污染,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率,降低了輸運成本,達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2.目前,很多對低碳物流的認識都是從低碳經濟遷移過來的。低碳經濟是指根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通過人類的技術創新、轉型、開發等手段最大化的減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從而降低溫室效應,達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局面。由此可推,低碳物流是通過能源技術創新、產業結構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實現物流管理過程中的低碳化、低污染、低排放的目標。在實際操作過程,物流管理包括幾個步驟:
(1)運輸低碳化
(2)倉儲低碳化
(3)流通加工低碳化
(4)裝卸搬運低碳化
(5)包裝低碳化
(6)廢物回收增大能源利用率
(7)尋找新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進行物流運輸與管理。
從整體來看,低碳物流支撐低碳經濟的長遠發展,以節能減排為目標,促進各產業鏈的產業結構,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低碳物流的基本特征
1.低碳物流具有整體性。低碳物流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它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包括很多商業運營步驟,所以低碳物流具有明顯的整體性。低碳物流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以節能減排為目標,由能源開發和管理手段實現降低碳排放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只有關注整個鏈條的每一步,物流過程才能從真正意義稱為低碳物流。物流是一個大的系統,也具有整體性,低碳物流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而低碳物流在某種程度上與物流收益運作上有所出入,對物流的整體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如今,市場的需求和發展的態勢等經濟因素都會影響低碳物流的發展,所有的環境因素對低碳經濟起著促進或者抑制的作用
2.低碳物流具有環保性。低碳物流的發展,由其目的可以看出,對環境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利用新型的科技技術,高超的管理手段,降低碳排放量,具有顯而易見的環保性
3.低碳物流具有技術領先性。低碳物流利用能源能效技術、節能減排技術、生物能開發技術、低碳技術、溫室效應氣體減排等高新科技技術,進行日常的物流輸運與管理,開發系統管理碳足跡,并采取行動。不管是在公路輸運還是在水路運輸、鐵路運輸、航路運輸方面,科學家不停地努力研究方案,優化內部結構系統,使節能減排不只是一個口號,把各種新研究投身于低碳物流的運作中。
4.低碳物流具有標準性。現在全國各地都有關于低碳物流的標準,低碳物流的具體操作過程需要量化,確定一個低碳物流的標準是有特殊意義的。很多公司貪圖安逸,不愿意做出改變,本來是進行長途運輸,改為短途運輸,相應填的報表油量減少了,這樣的做法只能從數字上減少了碳排放量,從根本上來說,沒有增大能源的利用率,單位面積并沒有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因此,制定一個科學的量化的標準,進行統一協調,提高低碳物流整個系統的管理效率和運作水平,只有這樣,低碳物流才能真正落實節能減排,提高能源利用率。
5.低碳物流具有示范性。低碳物流作為經濟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整個經濟領域起著模范帶頭的作用,在提醒人們愛護環境節能減排的同時,給其他行業也帶去了壓力,如何適應低碳經濟這一不可逆的趨勢,是其他行業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低碳物流在效益和能源利用方面,都運作得有條有理,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極大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等同于增大了企業的運營利益,這個一舉兩得的例子成為各行各業的商業例子,變得有例可循。
三、低碳物流的發展模式
1.開展多式聯運。物流設計到各種輸運方式,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路運輸等,在這幾種運輸形式中,公路運輸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最大的,而水運和空運僅次于公路運輸,鐵路是相對碳排放量最小的。聰明的企業會分析自己的業務,把自己所需要的運輸方式和相應的排碳量做好登記,可以排列組合運用多種運輸方式進行交通運輸,綜合減少碳排放量,優化產業鏈結構,達到合作共贏的局面。
2.采取低碳采購的方法。低碳物流的采購是一個敲門磚,可以從起始端通過采購低污染高能效的材料,減少碳排放量,刺激供應商不斷尋找新型材料代替以往高污染的材料,建立完整完善的評價體系,供企業參考,選擇性價比最高能源利用率最高的材料,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考慮了經濟效益。
3.發展先進運輸方式。甩掛運輸,可以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物流的效率,保證車輛降低車輛空駛以及無效運輸等情況有應急的方案應對,由此減少碳排放量。滾裝運輸、集裝箱運輸原理和甩掛運輸的原理差不多,都可以有效增大能源利用率,減少碳排放量。
四、物流活動的循環式模式
物流是一個可重復完整的商業活動,低碳物流應該秉承低碳經濟的三大原則,循環減量化原則、再利用原則、資源化原則。低碳物流可以在企業,供應鏈,消費者之間建立一個可循環的鏈接,建立互相信賴的合作,增大資源的利用率,從而實現污染排放的最小化。從循環經濟中找到運作模式,循環物流起著鏈接人類、自然、社會的作用,對節能減排做出了貢獻。
五、總結
篇9
隨著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電子商務物流、冷鏈物流、醫藥物流、逆向物流、智能化物流、社區物流服務、金融物流等新型物流業態開始出現并得到長足發展,比如電子商物流,截至今年6月份,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25萬億元,預計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到7.5萬億元,而2012年預計社會物流總額將達到145.7萬億元,也就是說電子商務物流總額將達到社會物流總額的5 %。再加上冷鏈物流、醫藥物流等,新型物流業態將在社會物流總額總占據絕對大的比重。因此,基于低碳經濟的需要,物流新業態的發展必須降低碳排放,探索出一條低碳發展的新路經。
1 低碳經濟與物流新業態發展的相關性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物流作為能源消耗量較大的行業,低碳物流理應受到國家以及企業的重視。對企業而言,“低碳”將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是全世界物流企業所應肩負的責任。
物流是能源消耗主要的產業之一,也是碳排放的大戶。1999年至2009年,中國物流業碳排放量達到72938.73萬噸,全國碳排放總量為1632833.01萬噸,物流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4.5 %。這也就意味著全國碳排放總量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就要求物流行業碳排放總量降低22.4個百分點。物流新業態是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新興力量,其發展必須要適應低碳經濟的要求,走出一條良性、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我國當前物流新業態的發展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2 物流新業態發展中面臨的“碳”問題
2.1 物流技術和低碳技術應用的復合型人才短缺
低碳物流的發展需要能夠應用現代物流技術并熟知低碳技術應用的復合型人才。我國近幾年物流業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一批熟悉并能夠運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方面的理論方法,以及設施設備、裝置與工藝的物流人才,但是在低碳技術的應用上這些人卻知之甚少。這就使得節能減排、油氣資源的清潔利用,核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低碳技術在運輸、倉儲等物流領域的應用受到制約。
2.2 過分追求效率指標而忽視碳排放的影響
物流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以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和提高客戶服務水平為中心,在追求物流的便利性、快速性、安全性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往往容易忽視資源節約的社會效益。企業對物流績效的評估也就相應的針對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展開,而對碳排放指標沒有相應的標準。這樣,企業考慮更多的是成本,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有效益。而低碳技術的應用、物流過程中碳排放的監控、低碳物流設備的購置在短期來看都會增加企業的成本,而效益確實看不到的,短期無法衡量的。這樣,企業就失去了“低碳”的動力。
2.3 低碳物流技術裝備落后
物流裝備是物流企業提供可靠技術與設施的載體,在物流裝備設計、應用中如果考慮到碳排放的因素,將會對低碳物流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而我國的物流技術裝備則相對落后并且在系統設計階段沒有考慮碳減排的要求。比如,庫房設計上較多的仍然是平庫系統,土地資源利用率低,運輸、倉儲作業采用人工和機械作業,運輸車輛、裝卸搬運工具陳舊老化,耗能大。
2.4 信息化水平低
對物流過程中產生的信息進行采集、分類、傳遞、匯總、識別、跟蹤、查詢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低。基礎信息的采集很多企業還是以手工錄入為主,RFID、GIS、GPS等數據跟蹤技術也沒有普及應用。公共平臺的信息建設落后,企業之間的信息傳遞仍然處于單點應用,沒有形成公共的信息共享平臺。這些都造成了物流運輸、倉儲等管理的低效率和高能耗。
2.5 低碳物流缺乏法律和制度規范
低碳物流政策先行從完善有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法律與政策體系尚不完善。相關部門沒有出臺物流相關碳排放指標,我國政府也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比下降40%至45%的目標,但是這一目標如何在物流領域得到落實以及如何對物流業低碳發展進行相關金融和財稅政策支持還沒有明確的制度規范。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流企業減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6 物流過程中“碳足跡”追蹤困難
由于物流過程涉及的領域廣、環節多、動態性強,所以對物流過程中的“碳足跡”捕捉相對于生產制造類企業更困難。物流系統由包裝、運輸、倉儲、流通加工、裝卸搬運、配送和流通加工七大模塊構成,在這七個模塊運作時都在不斷地排放溫室氣體。因此需要檢測物流各環節的碳排放,才能夠針對性的進行控制和管理,這無疑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難題。
3 物流新業態發展的低碳路徑
3.1 人才培養
大學教育物流專業要開設低碳物流相關的課程,讓學生在掌握物流管理知識技能的基礎上,了解節能減排、油氣資源的清潔利用,核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低碳技術,并具有把這些技術應用到物流領域的意識和能力。社會培訓機構,相關資格認證考試要把相關低碳技術納入考試范圍。還要加強員工的社會責任感、環保觀念的培訓。
3.2 資源整合
通過開展共同配送、第三方物流、逆向物流整合物流資源。共同配送就是多家企業共同使用某一項物流資源,以此達到物流資源的共享。逆向物流可以通過對廢舊資源的回收利用和廢棄資源的合理處置來降低碳排放,減少環境污染,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時,對逆向物流的成本費用還要有合適財政補貼機制,以此促進企業開展逆向物流的積極性。
3.3 改進低碳技術裝備
運輸方面,車輛購置選擇要考慮低耗油因素,開展直達運輸,集中運輸,增加運輸的批量,減少回程空駛。合理化的倉庫管理活動,盡可能地采用高架倉庫,提高倉庫坪效。倉庫作業設備,運 用機器人、自動導引小車、巷道堆垛機等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的作業工具。采用集裝箱、托盤等集裝化工具,提高裝卸搬運作業的效率,減少裝卸搬運過程中的能耗。
3.4 提高信息化水平
物流信息化是物流新業態發展的重要路徑,在低碳經濟環境下,要建立起低碳物流信息系統和運作體系。在物流信息系統中導入能源管理信息系統,即Energy Manngment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EMIS),是企業信息化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現對物流過程中分散的能耗數據采集和控制、集中的管理調度和能源供需平衡,以及實現所需能源預測,為在物流全過程中實現較好的節能、降耗和環保的目標創造條件。即對物流能源數據進行采集、加工、分析,處理及實現對能源設備、能源實績、能源計劃、能源平衡、能源預測等全方位的監控和管理功能,達到企業節能增效的目的。
3.5 完善低碳物流法律和制度
物流新業態的低碳發展,還需要政府的法律和制度保證。制定各種財政、金融、稅收政策,利用財政杠桿和金融杠桿引導物流業態的低碳發展。世界各國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很多并比較健全,但針對物流領域的不多。政府應該就物流相關的交通管制、能源消耗、碳排放制定針對的性的制度標準,使物流新業態在低碳發展的道路上做到有法可依。對于物流領域的低碳創新技術實行財政支持,鼓勵物流企業自主創新新技術。如北美、歐洲很多國家都制定了比較完善的碳稅、碳交易、碳管制、碳補償制度。
3.6 合理化物流“碳足跡”的跟蹤和計量
根據PAS 2050提出的計量碳足跡的具體方法,將其應用到物流和供應鏈過程。PAS 2050提出了產品生命周期的方法,提出計算商品碳足跡的五步驟模型,可以為物流領域所借鑒。同時,積極應用EPC、RFID等技術對物流過程中的車輛、裝卸機械、冷凍機械等的能耗水平進行監控。
4 結論
篇10
1降低碳排放量勢在必行
據統計,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來源于建筑物的能耗。我國建筑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28%。城市里的碳排放,60%來源于建筑物維持功能上。目前,我國建筑相關能耗占全社會比重較大,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約釋放出0.8噸碳。我國既有建筑拆除率占新建筑面積的35%左右,歐洲建筑的平均使用周期近百年,我國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較短,由于建筑平均使用周期短,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量。在新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較為普遍,隨著中國城市化的進展,將導致建筑能耗的持續上升。
1.1降低碳排放的奮斗目標。2009年,我國在哥本哈根國際氣候峰會上確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當低碳減排正式成為國家責任時,作為中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中重要支柱的建筑產業,必須正視產業的現狀。最近,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開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選擇5個省和8個市開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通知》要求試點省和試點城市研究制訂“十二五”低碳產業發展規劃;出臺支持低碳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統計和管理體系;積極倡導低碳生活方式。這足以說明我國已經將“低碳”提到到了重要的議程。
1.2加速低碳相關法規政策的出臺。當務之急,要健全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設標準。完善低碳特征標準體系,制訂低碳特征標準體系發展規劃。加強基礎性標準研究工作。建立低碳建筑標準研究機構,開展基礎性標準研制工作。編制《低碳生態城市發展的標準體系》和低碳建筑的基礎標準、設計標準、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工程標準、運行標準、管理標準、檢測標準、能耗標準、新能源利用標準等。
1.3借鑒國外低碳發展的模式。與發達國家工程建設標準接軌,建立低碳建筑技術、產品認證機制,加強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強制性標準的實施與監督,保證建筑使用周期的合理性。在國外,建筑施工領域對建筑垃圾的處理,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實行“建筑垃圾源頭削減策略”,它是通過科學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將其減量化,對于產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學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資源的功能。荷蘭將建筑廢物循環再利用的重要副產品是篩砂,目前已有70%的建筑廢物可以被循環再利用,他們制訂了一系列法規,建立限制廢物的不合理處理,強制再循環運行的質量控制制度。節能省地型住宅、綠色建筑、生態建筑、智能建筑、宜居城市、花園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競爭力城市等發展理念,無不貫穿著“低碳”的思想。加強工程建設標準化制度建設,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設標準,降低碳排放量勢在必行。
2生態位原理與低碳建筑探索
據有關資料介紹,目前碳排放主體是排放在大氣中的碳源、二氧化碳,對碳進行吸收有兩個方面:一是林木碳匯,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量,二是貝藻碳匯,還有土壤固碳、海洋固碳,碳截存等方法。
生態位原理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第一,根據生態位原理,所有的生態元均具有相應的生態位,在空間、時間和循環鏈維度上找準適宜生態位,有空位要搶占,有偏位要擠占。第二,要避免生態位重疊,一旦出現重疊必會引起競爭,因此,必須依照生態位分離原理來解決。生態位分離會導致共生,共生才能促進系統的穩定發展。第三,要合理利用現實生態位,挖掘潛在生態位。低碳建筑和綠色建筑相比,在內涵和目標上基本一致,只是側重點不同。綠色建筑側重強調減少污染排放,低碳建筑側重減少碳排放,它更切合節能減排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題。因此,我們也可以把用低碳技術策略打造的綠色建筑稱為低碳型綠色建筑。
3建筑生態化
建筑生態化有三個基本特征:第一,能為人類提供宜人的室內空間環境,包括健康宜人的溫度、濕度,清潔的空氣,良好的光環境、聲環境以及靈活開敞的空間。第二,在自然資源的利用上,對環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節約土地,在能源與材料的選擇上,堅持減少使用、重復使用、循環使用和用可再生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的原則。第三,對環境的影響要最小,主要指減少碳排放,妥善處理有害廢棄物,減少光污染、聲污染和空氣污染。建筑生態化對建筑的要求不僅僅是建筑的使用過程,而是建筑的整個使用周期。
3.1生態技術和生態建筑。生態技術是利用生態學的原理,從整體出發考慮問題,注意整個系統的優化,綜合利用資源和能源,減少浪費和損耗,以較小的消耗獲得較高的目標,從而獲得資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從北京大興義和莊的“新能源村”建設,到國外運用生態技術建造的各種形式的生態建筑,生態建筑的發展從理論上、技術上以及建筑設計的實踐上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生態建筑是指根據當地自然生態環境,運用生態學、建筑技術科學的原理,采用現代科學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組織建筑與其它領域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其與環境之間成為一個有機組合體的建(構)筑物。
3.2發展生態建筑的社會條件。雖然生態建筑才剛剛起步,但它的發展有著深厚的社會認識的轉變奠定了當今發展生態建筑的社會思想基礎。從“以人為本”到“以環境為中心”的社會思想認識的轉變奠定了當今發展生態建筑的社會思想基礎。我國也在嘗試建設花園城市、生態城市,這標志著延續200年的“以人為本”的現代化模式向“以環境為中心”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過渡,從而使發展生態建筑具有了廣泛的社會思想基礎。共同的社會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國發展生態建筑的社會道德基礎。這就是將即時利益和整個人類的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公正合理地與他人分享地球的有限資源。
- 上一篇:網絡環境解決方案
- 下一篇:簡述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