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設計理念范文

時間:2023-04-09 00:43: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空間設計理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空間設計理念

篇1

隨著時代與科技進步,現代紀念性空間應該有多樣的主題,其設計也應更加人性化。國內的凡拓數字集團于2010年首創了國內互動式動態百景圖數字長卷———廣州國家檔案館多媒體展廳,而在國外,以美國為例最早的“數字博物館”可以追溯到1990年。[3]這其中,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不僅很好地節約了土地資源,更帶給參觀者視覺沖擊與互動式體驗。如今,屏幕體驗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未來的紀念性空間也逐漸會趨向科技化和人性化的屏幕及數字虛擬體驗式的發展方向,進一步強調自然、人機之間的互動。[4]當承載記憶的載體不再是展板、展柜這樣的真實物體,紀念性空間設計的理念就徹底改變了。虛擬現實技術會將視覺場景、觸感、聲音與文字內容的超4D感受隨著體驗者的游覽進程適時激發,實現身臨其境的超逼真感受。

2記憶的元素在紀念性空間設計中的提取與運用

以人的心理體驗為空間參照,運用提煉空間記憶元素的設計手法及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探討紀念性空間的設計,以再現珍貴的自然美景、喚醒人們的環境意識和保留關于美好地球的集體記憶。以瀕危海景為例,主要有兩方面:(1)知覺的重建。提取關于難忘美景中的記憶元素,像和煦的海風、細軟的沙灘、碧藍的海水、略帶咸味的空氣等,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和場景設備再現流動的空氣感與氣味、溫和柔軟的質地與觸感、絢麗的視覺色彩等知覺,將其融入紀念性空間設計的細節。游覽其中,不再是靜態的文字圖像與宣傳冊,而是步移景異的奇妙、觸控游覽的歡沁之享和超逼真的視聽觸盛宴,真切感受記憶的溫暖和美好。(2)情景的再現。遵循“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理念,透過記憶中經典美景與視角的再現,配合觸控游覽的遠近視角與環境氛圍,將視距、視角、場景聲音與場地不同要素的觸覺、色彩、溫度、濕度和氣味適時的激發與呈現,向游人復原逼真的完整情景。游覽其中,腳下不再是大理石地面的冰冷,耳畔也不再是窸窣的腳步和議論聲,而是喚醒關于曾經美麗干凈地球的集體記憶與共鳴。

3構建紀念性空間的設計理念與方法

通過社會調查、現場觀察、對比分析以紀念館為主的傳統紀念性空間我們可以得知:參觀者往往目的性不強或太過被動,缺乏自主選擇。其原因在于傳統的紀念性空間多以展板、展架和簡單模擬場景的設計手法,并無逼真的游覽體驗來激發主動性,而未來的設計主要應包括三方面理念:(1)“一比一”還原。紀念性空間在觀感上應該給參觀者以美的享受,而影像模型及內部陳設應該最大程度接近實物尺度、造型、材料、質感、色彩等,力求逼真生動,并結合視距遠近角度轉變真實地呈現變化,實現“一比一”還原。同時,通過前期收集環境樣本和游人樣板的綜合參數并考慮真實場景與虛擬場景的差異,對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以及觸覺的各項參數進行分析,并最終利用場景裝置和交互設計界面加以虛擬實踐,來還原參觀者印象深刻的感官體驗。如在照明設計時注重“取其自然”,注意南北向不同季節光照的冷暖、位置、陰影變化,通過虛擬照明系統引導光線的合理分布。(2)自主的引導與認知。進入未來的紀念性空間,只要點擊觸控裝置到想要瀏覽的區域,就能探索那些人間仙境的任何一個神秘角落。同時,設計造型新穎奇特的體驗裝置來吸引參觀者,如“可觸摸的文物”“動態的消失美景”“可聞到的花香”等,增加游人的自主認知與引導。關于引導與認知,也可參考《又見平遙》實景演繹的設計思路———整個場景突破傳統博物館以文物再現歷史的方法,使文物動起來,而文字編成故事通過表演者演繹出來,隨著情節的變換觀眾跟隨演員體驗不同的場景,豐富游人認知的途徑。(3)注重自然文化內涵和環境為本的理念。未來紀念性空間的設計不僅在場景與技術上具有開創性,也要注重自然文化內涵和環境為本的理念,因為倡導環境意識才是回顧美景的真正目的。所以,在設計中加入與自然美景相關的民間傳說、形成原因、存在時間以及消失的原因及時間,激發參觀者對于自然美景的情感追求并由衷的產生強烈的環境意識,進而創造參觀者的精神生活家園。

4結語

篇2

現代商業空間發展趨勢越來越以綜合性、多功能性、以人為本的概念趨勢發展,以人為本的趨向越來越明顯,這就為商業空間的人性化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一的物質消費已經不能滿足多元化以及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我們應該更重視令人身心舒適的環境設計,用美的、功能性的設計語言來創造現代商業展示空間。雖然各大商業空間的外表設計都是非常漂亮的,但僅此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更深層次的研究與探索,通過對現有的設計理念和要求的更深層次探索,打造一個“個性化”商業空間是本文的主要出發點。

關鍵詞:商業空間;功能;個性化

(一)、商業空間設計個性化的含義

展示藝術是將科學和藝術融合為一體,并利用傳統的或現代的手段對展示環境進行系統的策劃、創意、設計及實施的過程。通過優化展位設計效果,吸引消費者的目光;突出展位特色來體現企業品牌和企業形象,“個性化”的展位設計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搭建經濟的展臺、能讓不同風格、適合不同人群的商品有其展現自己價值的舞臺降低成本,進而提高商業展示成果的經濟效益。

現代設計是科學與技術、技術與人性的結合,科技帶給設計以堅實的結構和良好的功能,而藝術和人性使設計賦予美感,充滿情趣和活力。由現代設計的概念可以看出現代設計恪守“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情懷。

“人性化”的設計角度也正體現了“個性化”設計的主要出發點。目前,設計無論在功能或者形式上都出現了多元化的態勢,新產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美麗的外觀也讓人們在使用產品的同時感受到了美,滿足了現代人追求高品質精神生活的需要。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們生活的各方面都是以改善自身的需要作為主要內容,現代設計對于“人性化”的體現也觸及到人們的生活的各個方面。“人性化”設計的目的和核心是“關愛人、發展人”,同時,“人性化”的內涵不會隨著時間、空間、地域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但“人性化”的表現是具體的,受時間、空間的轉變而變化,所以必須與具體的外部環境相聯系。目前,“人性化”設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回歸自然的人性化設計情懷,在生活中盡量地選擇自然的材質作為設計素材?,F代家庭裝飾設計中,把人與自然結合的設計思維受到現代都市人的廣泛青睞。(2)體現人體工程學原理,以人體的生理結構出發的空間設計。如城市中隨處可見的電動扶梯、舒適的家居布置、使用方便的家用電器等等。同時也把少數弱勢群體列入到設計的行列中,殘疾人坡道、盲道、老年人專用通道等使得整個社會感受到“人性化”的關懷。(3)以人的精神享受為主旨的環境保護、和以人文資源保護與文化繼承為目標的設計。

傳統單一的物質消費已經不能滿足多元化以及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文化、娛樂、交往和健身這些精神消費已經成為時尚,現在社會,商業環境更加多樣化,消費者的要求也越來越講究個性化,但是“人”是基本的。購物行為已不僅僅是生活必需品的補充過程,還成為社會關系相互作用、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的過程。我們應該更重視令人身心舒適的環境設計、用美的、功能性的設計語言力求在完善其功能性的同時,體現出其代表性,獨特性,文化性等個性化主題。在功能的分區、平面的布局、裝飾手法、設計風格等方面設計思路也做出相應的改變,體現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和商業設計的個性化概念。

(二)、商業展示空間的個性化設計與實用性考慮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的日益明顯,中國發展逐漸與世界接軌,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后,中國與世界接觸越發緊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著80、90后新生力量的壯大,年輕人成為了現在社會的高消費主流,年輕人總是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與渴望,想去親身感受和體驗,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是最快的?,F在的社會,商業環境更加多樣化,消費者的要求也越來越講究個性化,但是“人”是基本的,我們應該更重視令人身心舒適的環境設計,用美的、功能性的設計語言來創造現代商業展示空間。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又滿足了顧客的精神需求。個性化設計更符合時代與年輕人的口味。

現代商業展示空間設計是以增強商業空間環境的購物與心理需要的設計為最高目的。在發揮現有的物質條件下,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同時,求實現并創作出巨大的精神價值,將普遍商業展示設計的操作手法多樣化,增強商業展示行為的豐富性,提高商業展示成果的經濟效益,突破現有的展示體制框架結構,打造一個有個性化商場環境將各種各樣極具個性、創意能領導時尚的各類商品聚集在一起以展示出來供客人選擇的一個平臺,一改過去枯燥乏味、呆板單一的商店形象,成為多功能個性化經營場所。商業空間設計要具有獨特的個性風格,缺少個性的空間設計沒有生命力于藝術感染力。無論在設計構思階段,還是在設計深入的過程中,只有加以創新和巧妙的構思,才會賦予商業空間設計以勃勃生機。

現代商業展示應該丟掉以前的單一的展示產品的做法,應是個完整的人性化空間,它應具備幾個展示空間是:商品空間設計,如柜臺設計、櫥窗設計、貨架設計、平臺等;第二是服務空間;第三是顧客空間。在整個展示空間中調動一切可能配合的因素,在造型設計上做到有特色,在色彩、照明、裝飾手法上別出心裁,在布置方式上將展示陳列生活化、人性化、現場化,在參觀方式上提倡觀眾動手操作體驗,積極參加活動形成互動,還可以在展區內設立招待廳,休息室或贈送小禮品,發送宣傳手冊等靈活多樣的服務,使整個展示空間和過程完整,給人感覺不是在看商品展出而是作為一種享受,使視覺與感覺相融合。

篇3

哲學思想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中的指導作用

哲學作為文化的一種特有形式,是自然科學、社會學和思維意識的概括和總結,對人類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都具有啟發和指導的作用。唯物主義強調思想應源于生產實踐,指導并高于生產實踐。而我國城市公共空間建設就是在不斷的實踐中探索更為人性、合理、科學和系統的設計方法,使之滿足當今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和城市發展建設的需要,站在以人為本的角度,立足我國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實際情況,從本質上體現生態、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等現代設計理念。

哲學的本質特點是思考深層問題,其思維方法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主動地把握事物的變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城市公共空間是圍繞人這一主體,依托自然環境,以社會經濟和社會活動為基礎,有序運轉的一個整體。設計的實用性和目的性決定了它的客觀內容,要求設計不僅要進行充分的實地勘察、調研和分析等實質性工作,還務必遵循客觀規律,建立嚴謹、科學、理性的設計系統。城市公共空間設計最重要的是處理好人與空間其他構成元素之間的關系,使之有機融合,既要充分實現空間的使用功能,又要注重城市已有的基本格局、文化傳承和未來發展的能動性,還要體現城市的性格和形象,符合公眾的審美,以實現人與城市空間、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完美和諧這一最終設計追求。

唯物主義哲學的觀點對事物的認識和發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基本法則和意圖理念是必定要通過種種客觀本文由收集整理存在的形式來實現的,要使這些外在表象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內容,就應該從更為理性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正確運用哲學觀點能引導我們跳出以往設計過度強調設計感和藝術性的感性思維模式。這對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下面我們通過具體的應用來進行分析和探討。

哲學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一是對立與統一是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構成本質。對立統一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其認為事物聯系的根本內容是各要素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對立面之間的斗爭產生動力,從而推動事物的發展,也就是說矛盾的根本即對立統一。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樹立從對立中把握統一、從統一中把握對立的思維方法,從而解決問題,使事物間的矛盾良性發展。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中,公共空間的功能性與藝術性之間的矛盾、公共空間新的規劃與舊有布局的局限性之間的矛盾、時代文明與傳統文化之間的矛盾以及地方性與城市發展的開放性之間的矛盾等問題是設計規劃的構成本質,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設計工作的時候,對這些本質問題和矛盾,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以求實現城市公共空間的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滿足城市規劃和發展的整體要求,保護地方特色和文化傳承,建立更為科學有序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環境。

城市公共空間設計是將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和人類社會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的建設藝術,其中體現的物質實體和精神表達、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內在的使用功能和外在的表現形式、設計形式法則中的自然美與秩序美等,都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關系。我們需要從這些對立的差異面中尋找它們的聯系和契合點,進行有效的利用,從而化解矛盾,使之從對立走向統一,達到“和”的境界。運用唯物辯證法中矛盾統一性和斗爭性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規律,在設計中針對事物矛盾相反相成的特性,因勢利導,去制造矛盾和對立的抑揚關系,使設計更具突破性和創造性,達到人與環境的協調統一。

一方面,矛盾既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千差萬別的,不同矛盾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表現形式各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環境背景下所表現出來的矛盾要點與最終的統一目標也會各不相同;因此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矛盾和統一,一切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個性和共性共存的辯證統一關系。就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規劃而言,功能與形式上的統一是普遍的設計原理,而每個具體的設計實踐又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設計中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依據不同城市的客觀環境與設計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構思和規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變化是日新月異,經濟的迅猛發展、不同文化的頻繁交流,使城市開放性發展的需求日趨迫切,也對我國的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提出了更為多元化、國際化的要求。而太過迅速和急切的發展,直接導致出現了大量不顧實際的客觀條件、功能需要和經濟能力的設計,盲目攀比、模仿甚至抄襲的作品比比皆是,“教條化”與“程式化”設計泛濫。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公共空間建設往往作為“面子”工程出現,設計形式單一、重復,缺乏自身的地域特點和文化底蘊,甚至超出公共空間的功能和需求限度,從而造成各種資源的無謂浪費。這些都是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深入研究地方的環境特點、人文特色以及實際需求,設計沒有針對性造成的后果。

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還表現為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統一。這要求我們在設計實踐中抓住重心,有主有次,主次結合,不僅要具備較強邏輯分析能力,還要有科學系統的設計發展觀。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所包含的內容和信息往往是錯綜復雜的,如此繁雜而龐大的設計工程必須進行有序的排列組織,確定設計的主要思路和目的,對信息進行有效的歸納整合,圍繞主導思想提取可用元素,否則必將導致設計主題在傳達上的模糊,也必然會出現由于設計元素的雜亂無章而導致的視覺混亂。而我國在城市設計方面,設計師單純追求形式構圖,對人的行為心理和行為需要不進行深入研究,對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不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僅為觀賞不為參與的設計也普遍存在。還有一些城市公共空間設計整體觀念缺失,使建筑與外空間規劃各自為政、互不關照,主次顛倒;過分強調建筑單體的表現力,把設計重點放在建筑或者構筑物的外在形式上,忽略公共空間本身的存在意義,使空間淪為實體的附屬品,導致其使用功能不明確,空間主題與設計目的出現偏差。

針對我國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中出現的這些問題,許多專家學者和設計師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著手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力圖尋找最有效,也最貼合我國國情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和實際矛盾。綜合眾多的觀點和看法,普遍認為只有從分析不同地區的特殊性入手,明確公共空間的具體定位和規模,強調空間的個性化和內涵的體現,才能推動我國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良性發展,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務于民,實現人性化設計。加強對環境生態、人的心理及行為模式的研究,并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具體城市的綜合情況,才能確立一個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研究框架,同時建立一個完整系統的信息資料庫,也具有非常積極的社會意義。

二是普遍聯系的觀點是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主體。唯物辯證法強調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任何事物、現象都不能孤立存在,相互間都會存在不同的關聯,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用聯系、全面的觀點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反對孤立、片面或以偏概全的觀點和思維方法,深入認識和把握事物本質間的必然聯系。在中國,設計的哲學基礎是“天人合一”,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基本的命題,力在追求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處,它實際上反映的就是人與自然最本質的關聯。當然,現在提倡的“人性化設計”,具有更廣泛和深刻的內涵,即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人的各種需求以及與人相關的不同要素,將人放在更為重要的地位上。

城市公共空間設計是一門綜合性、交叉型的應用學科,強調實用性和社會效應,它涉及的學科包括自然環境、科學技術、歷史人文、藝術設計、政治經濟、建筑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廣泛領域,由此不難看出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不僅承載著巨大的信息量還具有強大的包容性。隨著網絡科技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更是時刻感覺到世界是一種“關系的存在”,正如某些宣傳詞所強調的“溝通無處不在”。因此,設計師一定要有全局觀,不能僅僅局限在某個局部看問題,而應將設計看作人與世界建立起來的某種關系而對其進行整體上的把握,“中西結合”、“古為今用”這些觀點所體現的也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結合,而是思想領域的交流與聯系。設計是從使用目的與形式表現的統一中取得自身的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那些忽視根本單純追求形式表現的做法,是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完美的設計不是刻意的標新立異,強調所謂的藝術性,而是把人與環境自然而然地聯系在一起,使二者相互交融,混然一體。

從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構成形式上來分析,城市空間建設的每一個部分、每一個細節之間,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設計師應從設計作品的內部與外部、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的諸多聯系中綜合地把握設計對象,這樣的城市公共空間就會像高度統一的生物體那樣充滿生機與活力。

三是理論與實踐結合是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關鍵。實踐是人改造物質世界的活動,是具有物質性和具體形式的客觀活動。只有我們正確地理論聯系實踐,將客觀實際與社會發展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綜合評價、合理規劃,才能夠真正實現城市公共空間的實用性和科學性。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日漸提高,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追求使民眾對公共空間(下轉256頁)( 上接211頁)提出了更高的審美與評價標準;而經濟與對外交流的發展,也使更多的城市規劃將公共空間列為設計重點,視其為展示城市文明與經濟技術的窗口。尤其是近些年,為配合城市的擴張和發展,許多地方都出現了大規模的拆、改、建,市民廣場、開放型公園作為服務民眾的城市配套設施也大量出現,作為空間的使用者,民眾考慮更多的是這些公共空間使用起來是否便利、配套的服務設施是否完善等實際問題,他們往往對使用功能和城市文化有更為切實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對公共空間設計提出的想法和建議也更具實用和參考價值,這些都是用實踐經驗和使用經驗總結出來的寶貴財富。因此,公共空間設計應該更加重視人們的實際體驗,尊重民眾的意向,結合專家的分析和意見,總結經驗,用先進的設計理念作為指導,建立合理有效的設計體系,針對我們現在的城市公共空間建設現狀,進行經濟合理、具有前瞻預見的創造性設計是極其重要的。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來進行公共空間設計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既要體現城市的發展規劃,又要符合大眾的需要和審美。通過廣泛調研,集思廣益,就理論聯系實際而言具有很多優點:首先不僅能調動民眾的參與意識,體現城市規劃中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還能確立更為實際的設計標準和目標,增加公共空間的親和力。其次,可以減少設計規劃中的失誤和遺漏,讓設計決策更加全面具體。再次,還可以給大眾提供一個合理合法的文化交流平臺,展示自己的智慧與才能,為設計與規劃部門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建議和創意,使空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公共”空間。

要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必須從客觀條件與實際使用出發,真正深入到實踐中去,才能使設計工作更加系統完善、可操作性更強,從而創造出獨具魅力、耐人尋味的空間作品。

四是用發展的觀點進行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規劃。中國古代的《周易》和現代物理學都把變化看成自然界最為本質的現象。《周易》的“易”字,其基本含義就是改變,也就是發展的運動。唯物辯證法也認為: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是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運動本身就是一種動態聯系,聯系和相互作用又是產生和推動運動的原因。生產和創新構成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各個時期的設計與審美需求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征,因而設計的內在精神與表現形式是沒有固定模式的,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針對不同的人群,它的形態總是變化發展的。對傳統元素和形式語言的簡單模仿并

不能創造出真正的文化內涵,我們應該學會用發展的思維方法去發現不同文化中蘊涵著的智慧與情感,這些都是生動的、具有感染力的,是設計產生生命力的根源。

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創意靈感來源于有準備的頭腦和活躍的思想,結合的知識點越多,聯系就越多,設計的創意點與發展空間也就越多。因此,單一的思維模式不僅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而且也不適于設計這種創造性工作。設計思維要求將客觀和主觀、理性和感性、分析和歸納、抽象和具體、邏輯和創新等用辯證的方式方法進行綜合運用,總結起來就是要用動態的、發展的觀點來指導空間設計,而發展的觀點在實際的設計應用中也應該一分為二的來看待。

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一定要從一個長期發展的角度來分析,既要考慮城市經濟發展、面積擴張、人口增長、功能需求的復合性、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等客觀情況的發展,又要考慮傳統文化的延續、民俗的傳承和藝術表現、審美觀點的變化等意識形態的發展。

篇4

[關鍵詞]博物館 展示空間 生態美學 生態設計

[中圖分類號]G2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7-0087-01

引言

在博物館展示空間的設計中,結合生態學和生態美學的理念,不僅可以使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舒適、環保,同時使博物館展示空間的設計更加符合生態美學標準,從而提高城市空間設計的美學品質,給參觀者帶去更自然、優美舒適的參觀空間。

一、博物館與生態設計

博物館作為收藏、研究、展示,特別是作為文化教育機構于一體的現代形態的博物館出現的比較晚。但是隨著國內的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博物館事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但把生態設計的理念融入到博物館展示空間當中的專題性博物館,目前在國內的規模還很小。但在上個世界90年代到本世紀初,國內也先后建立了一些生態博物館,這些博物館的建立為我們今后博物館的生態設計奠定了基礎。隨著科技發展、新型材料的引入、全新生態理念的應用,博物館的展示設計進入了全新的歷史時代,也就是生態設計在博物館展示空間的迅猛發展的時代,即生態博物館的時代。

二、中國傳統生態理念指導下的博物館展示空間設計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的傳統室內設計思想始終保持著最初的基本形態和美學原則,并且不斷改進、完善,逐步發展成中國傳統室內設計體系。其中我國傳統的哲學理論體系,如儒家和道家兩大哲學體系,深深地影響著中國發展的各個方面,其中也影響著建筑、繪畫、園林領域,以及我們的傳統生態美學、傳統的生態理念。并且在現代室內設計當中,我們依然能深刻地領會這種傳統生態理念的創作手法。

(一)蘇州博物館新館――傳統生態理念在現代博物館設計中的應用

蘇州博物館是著名的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的,其設計風格是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材料相結合,其建筑外觀是蘇州特有傳統建筑的白色粉墻,具有很強的地域性風格。而現代感十足的玻璃材質屋頂與石材結合,體現出強烈的時代感,既古典又不失傳統風格。從建筑的形式上看,整個空間以八角大廳為軸作為劃分,大廳是按照傳統的蘇州建筑和中國建筑要素設計而來的。這也符合我們傳統美學的審美要求。在博物館的室內展示空間中,還穿插設計了一系列的園林景觀,例如在通往地下的樓梯通道處,設置荷花水池供游客觀賞,做到了移步換景的效果。這也體現出中國傳統道家思想的生態哲學,提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早在《園冶》中就提出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造園理論,從而創造出千變萬化的中國古典園林。從造型的手法上來看,蘇州博物館新館采用了大量的中式圖形作為造型手段,如菱形、八角形、圓形等,運用了大量的木質材質,體現出回歸自然、崇尚自然的傳統生態理念。

(二)蘇州博物館新館的深遠意義

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是傳統美學指導下的一個經典之作,無論是從建筑形式、造型手法、還是空間的劃分上,無處不體現著生態、創新的精神。自然景色無處不在,正是因為有自然的存在,才更加豐富了室內展示空間的內容。在當今混凝土高筑的城市里,我們也在渴望自然的景色和空間,現代室內設計理念也在發生著變化,以史為鑒,回歸自然、原生態的、傳統的設計風格,似乎又被人們重視起來,我們對自然的渴望遠遠超越了設計的本身,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的任務也日益艱巨起來。

三、結語

通過對博物館的發展過程、傳統美學的研究以及結合實例的研究分析,我們從中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生態理念的繼承和發揚。什么樣的室內設計符合自然環境,什么樣的建筑才適合,這都是我們在今后的設計中更加值得思考的問題。對于現在日益嚴峻的自然環境問題,我們要思考如何讓我們的設計適合自然,適合周圍的環境,做到天人合一。綜合來說,博物館展示空間的生態設計發展是一個很漫長的歷史過程,但我們還需要通過努力改造室內展示空間,使設計更加人性化、生活化、生態化,從而提高博物館展示空間的生態設計要求,給參觀者一個更加生態、自然的空間環境。

【參考文獻】

[1]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8.

[2]蔣孔陽.美學與藝術評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

篇5

關鍵詞:人性化理念;物理環境;景觀環境;心理環境;

常聽到人們抱怨城市里擁擠的高樓大廈,鋼筋水泥的建筑給人以窒息的感覺,人們不僅需要的是一個使用功能齊全的空間,更希望在這個空間里生活能感到心情愉快,希望生活的空間是美觀、人性化的。在現代建筑空間的設計中運用人性化的理念已成為一種新的趨勢。建筑空間中主要包含三種環境,分別是物理環境、景觀環境和心理環境,從這三個環境的設計上著手,運用人性化的理念,那么,最后呈現出的建筑空間自然符合人們的需求的。

一、人性化理念在物理環境設計中的運用

物理環境是建筑空間呈現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我們品評建筑空間的第一標準。在物理環境的設計上,通常有三個方面需要考慮,分別是光環境、材質和聲學處理。

物理環境中的光環境可分為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在設計時,設計者要充分考慮到建筑空間的采光情況。自然光在射入建筑空間之后,隨著自然天氣的變化,呈現出的是一種動態的光環境。動態的光環境能給人以輕松活力的感覺,產生光影變幻的藝術效果,身處其中,人們會覺得整個空間是變化、流動的、富有生命力的。例如,大連市連洋百貨的門廳充分利用了自然光,配以大面積的落地窗,自然光遇過透明玻璃幕傾瀉而入,我們可以看到在室內白色的大理石地面上有一幅非常有意境的斑駁的光影效果。人工照明是建筑中都會采用的照明方式,它一方面是應用在光線不好時或是晚上的常規照明上,可以彌補自然光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藝術的設計,五光十色的人工燈光總能為我們增添節日的氣氛。人工光在人性化設計上也是大有可為的,可以通過巧妙的設計創造出五光十色、氣氛熱烈的環境。

物理環境中的聲學處理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在人性化理念的運用下,聲學處理應該符合兩方面的要求,一是盡可能的減少建筑空間的噪聲,二是設計時盡量創造出悅耳悠揚的聲學環境。

物理環境中另一個重要組成是材質,建筑空間給人的視覺感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選用的材質。不同的材質有著不同的組織結構,在表面會呈現出致密與疏松、光滑與粗糙、輕盈與厚重等多種視覺效果的。所以,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材質所在空間的氛圍,選擇最適合的,或者是親切宜人的感覺,或者是高科技現代化的感覺,或者是其他的感覺,當然是因需求而異的。

二、人性化理念在景觀環境設計中的運用

景觀設計環境設計在現代建筑空間設計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是設計的重中之重?,F在人們在進入一個建筑空間以后,往往會十分關注當地的景觀設計,而且會有一種崇尚的心理。充滿趣味的景觀環境對人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如果是在商業建筑空間中,美麗有趣的景觀環境無疑會招徠更多的顧客。而且,良好的景觀環境可以創造出輕松歡快的氛圍,會給人以生動多元的印象,使得整個建筑空間都呈現出一派生趣盎然的景象。設計出良好的符合人性化理念的景觀環境有三大法寶,分別是親切宜人的綠化水體、個性十足的雕塑作品、調節氣氛的掛飾裝飾。親切宜人的綠化水體是現代城市中的人們最渴望看到的,綠色代表希望,流動的水體則代表活力,親切宜人的綠化水體會讓人們感受到積極向上的力量。景觀設計中雕塑作品是不可缺少的,選擇符合當地人們審美的,同時又是個性十足的作品做成雕塑,對營造環境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而且因為獨特,往往會成為吸引人流的興奮點。調節氣氛的掛飾裝飾在建筑空間中是隨處可見的,掛飾掛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方向,會對空間有一定的填充作用,對整個空間呈現的感覺也有一定修飾作用。合適的掛飾配上特定的建筑,能很好的裝扮環境,二者搭配起來相得益彰。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寧波天一廣場,3.5萬平方米的露天廣場有建筑群體圍和起來的,在室外設計中的水池、風格各異的水街以及層次感豐富的綠化設計,都成為當地的一道風景,也是當地吸引游客的重要景點之一。

三、人性化理念在心理環境設計中的運用

現代人對建筑空間不僅有著物質上的需求,更有精神上的需求。人們希望在現代建筑華美精致的外表下,能隱含著一定的內涵,滿足人們的精神層面的追求。不同地區的人們對建筑空間的精神需求也是不僅相同的,反映在心理環境的設計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歷史人文的情感寄托,建筑空間中反映出歷史人文情感是對歷史的傳承和發展,我們在這樣一個空間生活能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根在這里,這里有著屬于我們民族的文化和歷史。二是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現在社會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建筑空間設計上的表現,就是融入人性化理念。秉承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在建筑空間設計中能表現出這個時代的人們的精神面貌以及科技水品。三是以人為本的趣味營造,在建筑空間中無論設計什么,都應該是符合人們審美的,是能讓人感覺到樂趣的。在建筑空間中設計出熱烈歡快的氛圍,人們身處其中,會感到有興趣在此處生活或是游玩,會感到有共鳴,這就是我們的心理環境設計所需要的。

篇6

關鍵詞: 城市園林;空間理念;構成要素;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隨著我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城市園林逐漸成為了城市文明的重要象征,體現著人們的審美觀和價值觀。通常情況下,城市園林是地形、水、植物和建筑四者的完美結合。所以必須通過對四者空間的合理布局,才能形成完美的有機整體,創造出美妙的景觀,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城市園林建設的重要意義

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給人居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園林建設對于改善城市環境,提高人們生活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改善人居環境。城市園林的首要任務就是改善生態環境。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工業的快速發展,大量有害氣體釋放到大氣中,造成城市環境嚴重污染。園林綠色植物能夠凈化空氣,全面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城市園林綠化布局合理,管理完善,在這樣環境優美的城市里生活,人們的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強有力的保障。

(2)有利于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發展。城市園林與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作為社會經濟生活的一部分,在優美和諧的環境中,人們身心更加健康,更富有創造力和積極性,他們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經濟繁榮,促進社會文明。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與環境是相互促進的作用。經濟文化帶動了園林建設的發展,優美的環境反過來也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繁榮。

三、城市園林空間概況及其構成要素

1、城市園林空間概況

(1)園林和空間的概念?!吨袊蟀倏迫珪分兄赋?,園林是“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 (或進一步筑山、 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游憩境遇?!毕鄬τ诮ㄖ耐獠靠臻g,園林空間則主要是指“人的視線范圍內由植物、建筑、山石、水體、道路廣場等組成要素所組成的景觀區域,既包括平面的布局,又包括立面的構圖,是一個綜合平、立面藝術處理的立體概念。”園林空間構成包含三個要素,分別是空間景物的高度、空間景物的水平距離、空間內若干視點的大致均勻度。

(2)園林空間的類型。園林空間類型主要有兩種劃分方式。第一,按形態可劃分為動態空間和靜態空間。靜態空間是相對固定的空間狀態,而對于游人來講,園林是一個流動的空間,主要表現為自然風景的時空轉換和游人在行走過程中看到的風景狀態。第二,看開閉情況氛圍開敞空間、閉鎖空間和縱深空間。開敞空間是人的視線高于周圍景物的空間,例如蒼茫的大海和處于高處的亭臺樓閣;閉鎖的空間則指人們的視線被四周的景物所遮擋,例如四合院等;縱身空間主要存在于狹長的地帶,例如河流、長廊等狹長空間。

(3)城市園林建設是城市生態和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無論是筑山、理水,還是構物、綠化,在傳統的理論和技法上融入生態工程設計的理念十分重要 。問題和觀念上的誤區,園林建設的現狀、存在問題和發展園林工程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條件的優越性,正確地從視覺識別和景觀效果、生態效益的創造和生態容量的支撐、各種文化內涵的外在表現、城市生活質量的最直觀的指示標志、減低城市災害的人類生存生活的風險等方面來理解園林建設,以及建設“田園城市”、“園林城市”的生態局限性,最后探討把生態工程理念通過園林設計、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手法表達出來的“生態花園城市”的理論和方法問題。

2、城市園林空間物質構成要素

作為物質和精神的綜合體事物,園林空間的組成要素包含物質要素和非物質要素兩大類。

(1)園林空間物質構成要素。物質構成要素主要是指園林空間的物質環境,是人們可以感知到的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例如建筑、道路、草坪和樹木等等。作為空間的基本單元,園林空間要素有其相互關聯性,各元素共同存在于一個系統的構成完整的功能空間。所以,在空間構成中要特別注意空間色彩、形式、形狀的高低等特性。

(2)園林空間非物質構成要素。非物質要素主要是指無形的靠直覺把握的空間的內在構成規律,已經上升到了對空間的體驗和精神文化層面,包括外在形式和內涵兩個方面。園林的外在形式對園林空間的色彩和特征都會產生影響,也影響了人們對園林空間的內心感受;而其內涵則主要指園林的基本功能以及其功能所賦予的精神文化意義。

因此,在園林空間中,物質要素和非物質要素必須相互結合,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四、城市園林空間設計存在的問題

1、片面追求各要素的表現而忽略了人們的空間感受

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很多園林在設計過程中過分強調園林各構成要素的表現力,往往忽略了園林的空間設計,而且將主要精力用在實物美的設計上就忽視了人們在園林中的主要感受,不能有效達到人景相融的效果。

2、園林空間設計不能展現文化內涵,難以達到最高藝術境界

園林空間設計中僅僅是對園林要素的簡單套用,而忽略了園林空間的組織,不能通過園林空間設計充分展現城市的文化內涵,難以達到最高的藝術境界。

3、簡單設計復雜化導致畫蛇添足

雖然,城市空間園林設計中并不是所有的設計都需要遵循簡單化的原則,但是不少本應該簡單設計的園林空地,設計者卻絞盡腦汁追逐設計亮點。城市空間設計崇尚樸素簡約,如果復雜化不僅會增加工程量,而且還會因為布局不合理略顯多余。

4、城市園林空間設計方法

在園林空間設計時,往往采用很多設計方法以達到美觀的效果。

(1)對比手法

對比手法主要是為了創造一個以小見大的空間,通常可以利用植物材料或者景觀墻圍城的小型空間來達到此種效果,隨后進入一個較大的空間,形成鮮明對比,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感,也更能使人感到視野十分開闊。

(2)動靜結合

動態空間和靜態空間是園林空間的兩種常見類型。根據園林的規劃,可以在園林空間內通過假山、屏障等達到園中有園,景中有景的效果,隨著景觀的不斷推進,展現給有人連續不斷的美好畫面。

(3)增加層次

增加空間設計層次能夠獲得豐富的園林空間,所以在很多園林設計中采用此種方法能夠達到很好的空間效果。常用的增加空間層次的方法包括添加景物層次、設置空透的門窗或者以稀疏植物為空間聯系媒介,使相鄰的各個空間彼此滲透。

(4)含蓄手法

含蓄手法把美好的景物隱藏到另一個景物之中,再通過明顯的暗示不斷引人入勝,讓人不斷聯想,激發游人對景物的興趣。通過含蓄手法,讓幽深的意境半含半露,最典型的則是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所展現的意境,從那支紅杏人們可以聯想到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這也是含蓄手法的巧妙之所在。

(5)借景手法

借景手法通常采用漏窗或其他手法將景物借到自己園中,這樣能夠擴大園林空間,豐富園林景觀。常用的方法包括遠借、近借、仰借和俯借等,使用借景手法能夠讓整個園林設計變得生機盎然,趣味橫生。以遠借為例,借用的景物必須具有一定的高度,保證其不被周圍的景物所遮擋,有時為了達到遠借效果,常會在高處設置建筑或高臺。

五、結語

城市園林空間設計是一項長期發展的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要充分考慮空間自身的特點,還要注意整體環境中各個空間的相互關系。只有采用適當的設計方法,才能創造出不同的園林空間,不斷滿足游人審美的需求,促進城市園林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燕.城市園林設計的空間結合[J].民營科技.2012,(08):252

[2]衛冬妹.淺析風景園林的空間與設計[J].現代園藝.2013,(4):62

[3]連燚.現代城市園林空間設計研究[J].中國園藝文摘.2010,(6):87-88

[4]滑永.小議園林空間設計[J].山西林業科技.2010,39(4):59-60

篇7

>> SNS環境下協作學習平臺的開發與實現 云學習理念下互動編程服務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高校CAI課件的開發與設計 網絡課件的開發與設計 多媒體教學課件開發與設計 課改背景下物理教學課件的設計理念與應用 語言學習類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開發 基于網絡教學模式下的網絡課件設計與開發策略 云計算環境下協作學習課堂的設計與探討 云計算環境下協作學習教學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如何開發課件設計類數字化學習資源 軟件園開發協作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基于用戶體驗的觸控式界面外語學習交互設計 網絡環境下的初中語文協作學習設計 信息技術環境下協作學習教學設計初探 Wiki環境下基于問題的協作學習設計 網絡環境下校際協作學習的教學設計研究 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協作學習教學設計研究 《云南民族服飾》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傳熱傳質學”網絡教學課件的設計與開發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07-02-27.

[3]黃榮懷.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理論與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Lipponen Lasse.Exploring foundations for computer-supported[C].CSCL '02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Foundations for a CSCL Community.2002.

[5]Steve Higgins, Emma Mercier, Liz Burd, Joyce-Gibbons Andrew. Multi-touch table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collaborative classroom pedagogies A synthetic review[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2,43(6):1042

[6]王冬冬.移動學習游戲的設計與開發[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7]劉世珍.基于Anbroid平臺學習軟件開發研究與實踐[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3.

[8]百度百科.flash cs6 [DB/OL]. http:///

篇8

本文研究集約空間理念在LOFT室內設計中的運用,初步分析了集約空間理念在室內空間的表現方式,通過對集約空間理念在LOFT空間中的氣氛渲染、巧妙布局、家具運用分析,提煉出集約空間理念在室內空間中的設計體現,以及對未來的室內設計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關鍵詞:

集約 空間 Loft 室內設計

我國從20世紀末開始了快速城鎮化階段,伴隨而來的便是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的日益突出,建設用地的減少,反映在室內設計中,可利用的空間越來越有限,節地原則往往就表現為提高內部空間的利用率,集約空間就是充分使用一切資源的基礎上合理運用設計方法、裝飾材料、科技技術將已有空間高效利用的一種理念。用這種設計理念去創造超出它原本空間所帶來的經濟價值。當下流行的LOFT室內風格作為一個設計典型,我們可以看到集約空間理念的多處體現。

1.集約空間理念的特點

1.1因地制宜

建筑是城市的靈魂,那么室內空間則是建筑的靈魂,從古至今中國的建筑空間變化無窮,空曠巍峨的宮殿、精致小巧的民居、簡約時尚的咖啡廳、工業風十足的創意園等,室內空間組織形式千變萬化,風格不一,怎么才能做到將有限的空間發揮出無限的可能性,本著集約空間的理念,因地制宜,既要有對原有空間的分析和把控,又要有對空間進行新的整理和組織的創新,例如北京舊城胡同街區內有一座L形的小院子,有5座舊房子,占地面積達450平方米。原先是一家企業的會所,之后荒廢閑置,如今被改造為茶舍,設計團隊對保存相對完好的北房采取小修小補的針灸式改造方式,拆除了后期修繕的外墻和屋頂裝飾,以及臨時修建的小空間,恢復到最早民居的基本樣式,還原了院落與房屋原本的肌理結構。而對于破損嚴重的東西廂房進行翻新修建,將其恢復成木結構斜坡屋頂的建筑。在院落空間植入了許多曲廊。模糊了室內室外的空間,增添了很多生趣。這個案例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保留利用原有空間的精華,增添新的內容完善這個空間。使原有空間獲得新的生命力。這也體現了集約空間不僅僅局限于新空間的統籌設計,也包括著對舊空間的改造和創新。

1.2裝飾百變

室內裝飾對空間的作用不容小覷,除卻本身結構的固有硬性分割,裝飾材料的肌理、色彩、材質都會對空間進行一個軟性分割,例如色彩的區分可以分割不同功能區域,對人們視覺進行引導。有時沒有硬性分割的空間便可以利用裝飾材料來進行視覺上分割,使整個空間集約有效地整合使用,不用擔心硬性被分割為小空間而無法滿足需求。裝飾材料的分割靈活多用,滿足了美感也集約利用了空間。

1.3家具組合

家具可以幫助室內產生更多的神秘空間,這些空間分為隱藏空間和開放空間。隱藏空間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例如常見的一種鏡面虛擬空間,通過鏡面反射出的虛擬空間可以使視覺上增大原有空間的面積,還有多功能家具的使用,多功能床,折疊起來就是立柜,整個空間寬敞明亮,放下下來就可以當作床,整個空間便成為臥室,日本室內設計師柴田優子曾設計了一個多功能小公寓,本該是臥室的房間通過可移動綠色隔斷打開后便是一個可以進行閱讀的小空間。完美地整合劃分了空間,又合理地隱藏了備用空間。書房是沒有門的房間,利用了可移動書柜去遮蔽房間,書柜可以儲物,又可以遮擋室內,一舉兩得。而開放空間的表現形式比較常見的是利用家具作為空間的分割,比如客廳中的沙發圍合的空間形成視覺上的休息會客功能區域,還有一些利用書架作為隔斷,既有通透性又可分割空間,使空間保持開放寬敞。

2.LOFT室內空間的集約體現

2.1LOFT空間的浪漫藝術氣氛

從“在屋頂之下、存放東西的閣樓”。有著這樣解釋的LOFT,到現在是指那些由廢棄工廠改造的高大而開敞的空間,有著上下雙層的復式結構,類似戲劇舞臺效果的樓梯和橫梁。

20世紀90年代由一些藝術家和設計師所構造的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便引領了一種席卷全球的藝術設計時尚。他們辦畫展,創作行為藝術,極盡才華的產品設計展示,好像一切都是那么不經意的藝術家氣質的生活點滴,使冰冷,廢棄已久的廠房變得那樣炫彩奪目,這樣肆意人生的生活狀態慢慢被年輕人所喜歡,逐漸地從民間發起演變到政府也開始鼓勵舊廠房的改造與再生。不得不說這是工業時代遺留建筑的重生。在中國我們也取得了成就,比如在中國北京的798,藝術區的名字是由北京國營電子工業老廠區的名稱沿用而來,現在798成為了都市文化的新地標,包括上海的田子坊、杭州49。這些廢棄空間的集約利用也是另一種城市空間再生的方式。

2.1.1時代特性。LOFT居住生活方式是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紐約出現,由藝術家和設計師們發起,他們的初衷是節省開支,去租用寬敞明亮,結構分明的舊廠房,以滿足工作生活之需。所以LOFT盡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結構,地面墻面,原有構件,展現了建筑經歷風霜的原始美感,例如北京798部分被保留下來的機械構件,裝置。你可以看到那些原廠留下的清晰痕跡,有著歷史的沉淀感。并增添新技術和新材料滿足符合現代需要的設計。“建筑物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將建筑物的過去和現在結合在一起,為了達到這種統一,需要將那些既矛盾又有聯系的東西編織在一起?!毙碌脑O計與舊結構結合共存,新舊結合的集約利用有著跨時代的意義。

2.1.2人文情懷。舊廠留有的標語保留下來成為墻體裝飾以體現那個工業化年代的人文情懷,也可引起整個室內設計的空間懷舊情緒。在北京798的愛特咖啡墻上保留了一些斑駁但依然清晰的運動口號或語錄。人文的保留使整個空間情感得到升華。

2.1.3藝術效益。原有空間廢棄,而藝術和設計賦予它新的含義,藝術家和設計師所帶來的藝術價值,使這個空間煥然一新。不得這樣說,舊工廠和舊建筑中被改造后的藝術和設計給這個空間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價值。

2.2LOFT空間的集約組合

如果說建筑圍合了這些空間,那么可利用的室內空間便是這個建筑的生命以及靈魂。不管曾經的空間用途是什么,設計可以將其改變為不同功能空間。

2.2.1立體空間。廢棄工廠的特點是高尺度,想要充分利用空間,就必須豎向發展空間,在LOFT中居住辦公的運用,打破了常規的空間組合,例如居住辦公一體化,通常一樓會作為會客、就餐、工作。二樓作為居住,于是樓梯成為劃分空間的重要角色,例如在電視劇《奮斗》中的年輕人就住在一個叫心碎烏托邦的地方(地點取自北京798“飯統”餐廳),樓下為室內活動場及住宅的輔助用房,使空間的使用率提高。還有一些,例如2002年2月,美國人羅伯特租下了798,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改造成前店后公司的模樣。

2.2.2模糊空間。LOFT空間并不循規蹈矩,可以隨時按照主人的習慣改變空間組織方式,是利用空間的設施和材質去劃分切割、重構、組合空間。比如有一些創意園區,工作和展覽在同一個空間,沒有明確劃分。通過人的“視覺完整性”來聯想感知,具有意象性的心理效應,其空間劃分隔而不斷,通透深邃,層次豐富,流動性極強。

2.2.3獨立空間。獨立空間往往是一整個空間擁有特定功能的前提限制,會作為某―種功能空間來使用不與其他空間混淆。例如①博物館等展廳的運用,位于德國西北部的魯爾區(Ruhr)是眾所周知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工業區,而埃森(Essen)則是坐落于魯爾區的工業重鎮。自從魯爾區完成它偉大的歷史使命之后,政府就積極促使城市轉型,將它從嘈雜的老工業區逐漸轉變為充滿文化和現代氣息的城市,很多個閑置、廢棄掉的工廠經過改造最終變成了今天的博物館、豪華餐廳和文化娛樂場所。埃森也因此獲得了2010年歐洲文化之都的美名。②商業餐飲的運用,例如北京798藝術區“火車站”改造魅力ACE咖啡廳由原751火車站改造而成,強調機車與搖滾等重金屬主題,通過數字技術和機械動力學的結合,試圖賦予冷酷的建筑空間以靈動的生命,希望人們可以感受到空間的呼吸與機械的魅力。將原始的火車站的結構保留,賦予它新的意義,作為咖啡廳重生。這些公共空間有特定的功能意向,所以室內的空間劃分遠遠沒有像類似創意園區多元化的空間劃分,這些空間的室內劃分往往清晰明確,如餐廳,就餐區以及廚房區域會明確的區分開來,形成獨立的空間使客人不受影響。

2.3LOFT家具空間集約體現

家具是室內設計中重要的一部分,家具承擔著裝飾與儲物的作用,有時也會作為隔斷。在LOFT中家具承擔著重要的角色。“Loft并不以房間來劃分和組織各功能空間單元,而是用家具圍合出不同性質的空間,但是各個空間又是靈活,不確定的?!?/p>

2.3.1舊材料再生創新家具。

繼紐約SOHO,LOFT風格的室內設計以及家具引領了一股風潮,在LOFT風格中家具的設計材料推崇的是用舊實木板、舊房梁、舊木門等來制作,再結合鐵藝,形成材料的二次使用的實木鐵藝家具,這也是室內設計所推崇的環??沙掷m的集約利用理念。例如舊工業水管,可以用來做成裝置藝術,與舊木板結合可以做成一個書架,工業氣息十足,不僅利用了廢棄材料,實用性又很強。這些看似舊卻造型獨特個性的家具往往成為了空間中人們的視覺焦點。

2.3.2多功能家具。

“只有設計師對組成物進行了符合主題的適宜的符號化處理,經過藝術的提煉、組織、整合,在重新的構成之后所帶來的創新,才應該是能夠帶給人們精神上和物質上滿足感的創新,才是真正實現創新性設計?!倍喙δ芗揖咴谝欢ǔ潭壬蠟榭臻g子單元的組合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在LOFT空間中有4種分割方式絕對分隔、局部分隔、彈性分隔、意象分隔,而一部分家具在空間中擔任了局部分隔和彈性分割,例如帶輪子的書柜方便移動可以劃分空間,可以用來儲藏物品,實用性強,不僅使整個空間變的靈動,也可以任意的組成臨時空間來供主人使用,多功能家具不僅節省了室內的空間,它的功能也并沒有減弱。

2.3.3裝置藝術品。

LOFT空間有了藝術家和設計師的介入,大面積的墻繪,室內裝置藝術,大量作品分布在空間中,你可以想象出這個空間不僅僅是工作空間也是展覽空間,這個空間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創作。“具有原創性的裝置藝術品可以對既定的室內空間進行再塑造和重新定義,進而用更前衛更時尚的手法去詮釋空間的含義?!盠OFT空間里的藝術品裝飾便是這個空間更具生命力的存在,不僅作為裝飾也有著營造空間氣氛的功能性作用,在室內空間中裝置藝術分為3種形式空間裝置、界面裝置、室內陳設裝置??臻g裝置主要是利用裝置藝術品來呈現不同主題空間的設計感以及去營造幻想的空間。界面裝置主要是利用裝置藝術品成為整個空間中的焦點,或者成為空間中的某一個面或多面,去提升空間整體的設計感。

室內陳設裝置主要是空間中的陳設點綴,例如臺燈、沙發等家具依靠獨特巧妙的設計形態抓住人們的眼球,增添空間的趣味性。

篇9

一、綠色設計概念

綠色設計也稱生態設計、環境設計、環境意識設計。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內,著重考慮產品環境屬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維護性、可重復利用性等)并將其作為設計目標,在滿足環境目標要求的同時,保證產品應有的功能、使用壽命、質量等要求。

二、綠色設計在居室空間設計中的設計理念

綠色設計是緩解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之間的矛盾,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平衡人類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通過保護自然生態,充分利用資源,以人為本,善待環境,并積極運用綠色技術、綠色材料、綠色能源、綠色設備等諸多綠色的生產方式,則是居室空間綠色設計的設計理念。

三、綠色設計在居室空間設計的表現方法與技術手段

居室空間設計不斷將生態環保、自然理念運用到設計中,但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綠色設計,通過哪些技術手段將綠色設計與居室空間結合,對環境、生態、資源等方面的保護與節約。⒈綠色設計的表現方法⑴天然的材料。居室空間設計通過引入各種木料、石材、織物及自然產物等天然材料進行合理設計與搭配,體現材料自身的色調和肌理,讓環境充滿放松、恬靜和舒適的氛圍,在凝結著質樸的自然環境中讓人們從喧囂的都市中解放出來,回歸大自然的愉悅。⑵簡潔的風格。居室空間設計中現代簡潔的風格注重功能要求外,提倡隨意而自然的裝飾,以輕裝修重裝飾的形式對居室空間設計風格的詮釋,使人們處于平靜、悠閑而自在的生活環境當中,同時做到節能環保。⑶實用與節能。居室空間的實用性設計與節能設計可以同時共存,在對空間的布局及擺設等形式上進行再設計。例如避免風漏斗現象,組織好人流、氣流及家具擺放,權衡得熱和失熱的損失與浪費;通過利用隔墻對居室空間內部通風做好組織調整,以形成良好的自然過堂風。⑷多種用途產品。抗菌、防潮、防霉、調溫、隔熱、阻燃、防低輻射等多種用途功能為一體的材料,既能夠節省空間又為居室空間設計提供不同裝飾效果。⒉綠色設計的技術手段⑴節能技術。居室空間設計中節能技術是采用不同技術的各種節能產品,都能起到節約能源的作用。通過居室空間設計與誘導式建筑構件技術設計相結合,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風、自然采光,提高室內舒適度,滿足室內的采光通風要求。例如意大利建筑師皮阿諾設計曼尼爾博物館,用構造技術設計的室內采光天棚由300塊遮陽板組成,既解決了自然采光,又節約了能源。⑵綠化技術。綠化設計的發展從移入與借入讓居室空間與室外融為一體并相互滲透,對綠化設計形式與擺放種類也不再局限,形式多樣,并采用無土栽培技術、腐植土生成技術和防水處理技術滿足健康的居室空間環境。⑶智能技術。互聯網新技術推動動數字化家居控制系統,結合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讓人們可以通過手機或互聯網對家中的電器、燈光、電源、家庭環境進行遠程控制,減少能源的浪費,提升人們生活的舒適性和便捷性。例如能夠依據周圍環境的溫濕度變化而自動調節室內溫濕度的壁紙。

綠色設計在居室空間設計中的可持續發展綠色設計在居室空間設計中的運用已是刻不容緩的事實,不光環境、時代,還是未來都需要人與自然達到一種生態平衡關系,這是對環境的長遠規劃,是人類生存環境的改進與發展方向,達到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發展的目的。⒈綠色設計可持續發展的方向⑴設計的可持續發展。居室空間設計需要通過不同的設計方法及手段達到綠色設計的可持續發展,設計師不斷地提升設計能力及設計創意,讓綠色設計理念融入每一個空間設計當中,這就需要對空間環境創造、自然資源利用、光、色彩、家具可拆卸、可組合等等元素進行仔細的研究與合理的利用,也體現了設計的精髓。⑵材料的可持續發展。材料的可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材料的循環使用和材料的廢物利用。我們會優先選用可再生材料及回收材料,并且盡量選用低能耗、少污染的材料,環境兼容性好也是綠色材料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毒、有害和有輻射性的材料必須避免,所用材料應易于再利用、回收、再制造或易于降解。⑶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市場是大眾消費者最直接最便利了解綠色產品的場所,也是設計師對前沿設計最關注的地方,市場通過不斷地引進更多更新的綠色產品,讓大眾在選擇產品的同時,配備綠色技術,達到對綠色產品的廣泛推廣,對生態設計理念及環境保護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⒉綠色設計可持續發展的趨勢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當今社會室內設計的重要方向。室內設計在思想上已經經歷了深刻的變革,那種宣揚人與自然的對立思想在室內設計中已經悄然逝去,發展綠色設計,創造人性化空間成為室內設計的主題。居室空間設計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設計理念是以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為前提,創造出安全、健康、適用、美觀的現代居室空間設計。

四、結論

篇10

關鍵詞:餐飲空間設計;現代;中國風;設計理念;探究

“民以食為天”。人類生存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飲食。現代中式風格的餐飲空間設計往往以“文化”和“精神”為設計主題展開聯想和構思。設計師向顧客營造和彰顯的不僅僅是某個就餐環境,更是一種飲食文化淵源和民族精神內涵。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繼續不斷進行激情碰撞,需要我們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支點,不斷嘗試突破傳統的設計理念,以求在餐飲空間設計方面獲得發展和完善。

1 現代餐飲空間設計

餐飲業就是以餐飲產品為經營對象的經營行業。餐飲空間的分布按照功能劃分為兩個部分:對外餐飲空間和對內餐飲空間。對外餐飲空間是我們餐廳空間設計的主體,是顧客的用餐空間;對內餐飲空間即為餐飲產品的加工制作空間。而現代餐飲空間設計的目的則是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的前提下,考慮到業主和顧客的雙重需求,將以往單一的餐飲業轉變成為集餐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現代綜合行業。

2 傳統中式設計內涵

傳統的中式文化內涵發源于中國傳統美學思想,這種思想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發展完善。早在先秦時期,儒釋道三家就有理論學說闡述了不同的美學思想。從漢唐時期講究的富麗堂皇到明清時期的精致秀氣,中式風格在不同時期的側重點也不同。不過今天的中式風格一般偏向于明清時期的風格,自然隨和,古樸莊重。結合上述的美學特征和設計理念,我們應當在繼承與發揚傳統的過程中,摒除有悖于時代的空間布局與美學架構,在設計中不拘于形式和格局,更為精準地探求中式風格中傳統美的精神實質。

3 現代餐飲空間設計的中國風表達

3.1 傳統色彩

現代餐飲空間設計中,色彩對中國文化特色的表達意義頗深。陰陽五行學說中黑、白、紅、黃、青等“五色”組成了中國古代的“正色”。“錯彩”同為中國傳統色彩的主要使用方式。

色彩作為一種視覺形象,不僅是生理性的、物質性的,更是心理的、觀念的。黑是肅穆,白是高雅,紅是喜慶,黃是權勢,青是質樸,紫是高貴……這些傳統色彩不僅在中式餐廳的室內裝飾使用廣泛,在民族傳統服飾和古代特色建筑中也經常出現。黑與紅的濃重尊貴、青與白的古風韻致、“錯彩鏤金”的紛繁華彩……色塊的交織碰撞間,美不勝收,震撼人心。

設計風格的變化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過程,除了傳統色,現代餐飲空間設計中亦不乏時尚流行色的使用。傳統色彩和流行色彩的搭配,只要不脫離餐廳的經營目的和特征即可。

3.2 傳統裝飾

室內裝飾同樣能夠體現濃郁的中國設計特色;室內裝飾不僅包括空間內的裝飾物、家具,還包括空間的頂面、墻面和地面裝飾。傳統裝飾圖案本身就具有極強的隱喻作用,寄托著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從家具窗欞上的萬字圖案、卷草紋樣,到房梁柱子上盛開的蓮花、牡丹抑或是歲寒三友,從室內精雕細琢的福祿壽喜,到龍鳳呈祥,我們都可以看到現代餐飲空間設計中中華民族傳統的吉祥文化;這些典型的中國傳統元素造型營造出了古香古色的藝術氛圍。

中式餐飲空間中,頂面、墻面以及地面的處理一般比較簡單。頂面用往往引用傳統樣式的軟天花、藻井和軒頂,墻面一般用木框劃分出雕刻飾畫的門窗結構,地面較常采用小條磚、亂石地、石板等鋪砌來傳遞中式意味。簡化后的中式家具、字畫、古玩等裝飾品,使用得恰到好處則能引人入勝。

3.3 設計理念

中式風格的設計理念和設計內涵,可以概括地從“精、美、情、禮”四個方面來表現。

第一,精?!熬?,外化了中華餐飲文化的內在品質。精致的餐飲空間設計文化要求設計者必須從客戶的心理和生理層次來進行考慮和設計,注重細節品質和格調品味,在小處彰顯人文關懷,在大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書法字體竹木雕制的特色菜單、精雕細琢的紅木欄桿、縱橫千里的中國山水畫卷、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無一不匠心獨運,體現出典型的中國韻味。

第二,美。“美”,體現了中華餐飲文化的審美特征。餐飲空間設計所營造的用餐氣氛應當與該店飲食特色相符,引人注目,使人印象深刻,并給人帶來愉悅的審美感受和精神享受。例如:川菜館子以麻辣口味為主,一般空間設計活潑明快,紅紅火火,帶有濃郁的巴蜀特色;而東北館子的空間設計一般以渾厚古拙來體現東關風情,再加上一些東北特色元素,如大紅花布、熱炕頭……

第三,情?!扒椤?,概括了中華餐飲文化的社會心理功能。現在有許許多多的主題餐廳,設計師采用以情動人的設計思路,細致入微地考慮到方方面面,盡量在短暫的用餐時間和有限的用餐空間內滿足客戶不同的情感需求,在不同的主題餐廳利用不同的空間設計來營造時空感,招徠顧客。

第四,禮。“禮”,規范了中華餐飲文化的飲食活動。“禮”是一種約束,一種秩序,更是一種內在的倫理精神。餐飲空間設計中但凡涉及中式元素,一定會遵循這種“禮”的精神。餐廳玄關處要避免直接從門口看到客人,有避煞之意;包間名稱一般要取得吉祥雅致,朗朗上口,生活中以花卉名稱與詞牌名為多;上座后面的背景要布置得更為隆重,以示尊重。

4 結語

中式風格餐飲空間的設計不是用餐空間內各種中國傳統元素的簡單堆疊,而是在將傳統元素和現代元素進行創意性結合后營造的有機整體。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設計領域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元素和中式風格的運用。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中國傳統元素在中國餐飲空間設計中的作用都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將成為中國餐飲文化走向世界的關鍵媒介。

參考文獻:

[1] 朱廣宇.中國傳統建筑室內裝飾藝術[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 黃瀅,馬勇,賈方.宴遇餐飲空間[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3] 蔣霞.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家居空間設計中的運用[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0.

[4] 王雪林.中國古典裝飾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

[5] 戴力農.中國風、從傳統到現代的中國室內設計[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