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作文題范文
時間:2023-03-19 17:01: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北京高考作文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每年高考,作文題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因為一份好的作文題不僅對科學檢驗考生實力起決定作用,而且對整個學校教育和社會各行業都會產生正確的導向作用。
繼2004年北京作文題目以“包容”為話題之后,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以“說‘安’”為話題,北京市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的高級教師、北京新干線學校教學校長張繼革認為,無論是“包容”還是“說‘安’”,都是當前社會上的熱點話題,這樣的作文命題富有時代感,而且考生有話可說,能夠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
張老師充分肯定了北京高考作文命題,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2005年的高考作文較去年的“包容”涉及的面更廣泛,給考生更多的思維空間,考生可以根據自己身邊的生活中的信息、社會和世界的整體追求和平社會的大環境來寫。2005年的高考作文也體現了新教材改革中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轉變,立意更加新穎,開拓了思維。
該校的薛老師認為,由于2005年考生自己發揮的空間很大,在語言上和表達形式上,都會出現一批非常不錯的作文。(記者:王茗輝)
篇2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考;作文題型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18-0123-04
2003 年 4 月, 教育部推出了新一輪《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以及高中各科《課程標準》。2004年 9 月,廣東、山東、海南和寧夏 4 省(自治區)高一新生開始使用課改教材,2004年高考自主命題省市(自治區)擴大到11個。這些教育事件標志著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全面啟動。高考在我國社會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歷史貢獻與積弊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受到眾多關注。語文學科因為母語屬性,高考作文命題一直是每年社會熱議的話題,如何使這一“社會話題”既反映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同時又有利于新的歷史時期中學教育和人才選拔,高考作文的題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高考作文的題型設計值得教師們認真研究和探討。
一、題型類別及變化趨勢:三類題型,此消彼長
從作文命題的形式特點來劃分,2004年以來,高考作文題型由話題作文、新材料作文、命題作文以及半命題作文等三大類組成。在這一時期,當初一統天下的話題作文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新材料作文逐漸進入高考的命題范圍并受到青睞,經過改造后的命題作文和半命題作文重新受到重視并占據高考作文命題的重要位置。以2004~2009年為例,三大題型此消彼長(如圖1):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話題作文強勢不再,呈急劇下降趨勢,由2004年的14道(占當年全國作文題目數14/15,下同),一直遞減到2009年的2道(2/18);材料作故鼎新,穩定遞增,從2004年的0道(0/15)上升到2009年的8道(8/18);命題作文和半命題作文重振雄風,在融入話題作文的積極要素后重新成為了作文命題的重要形式,其中半命題作文在2009年出現了2道(2/18)。
二、題型結構:兼容創新,互補發展
1.傳統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弊端主要有:主題先行,強調審題是體現作文區分度的首要命題要素;過分強調文體特征,忽視了寫作者的興趣和特長;許多縮寫、擴寫、改寫、讀后感類的作文題容易使寫作變成或閱讀或文字的機械操作,寫作中的“我”因命題原因無形中被抽離,文章變成了背景材料的“副產品”,如1978年~1982年等年份的作文題,是這類作文題的典型;加上題型之外的因素,如命題內容以政治性、社會性的外部觀照為主。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長期束縛了學生的寫作空間,迫切要求高考作文命題(以及作文教學、作文評價)突破舊有的命題思路,順應語文課程改革的理念和作文命題的內部規律,尋求新的命題形式;而新的命題形式的出發點就是要使寫作成為“寫作”,即遵循寫作的基本規律,還學生寫作的自由,并且還要想方設法喚醒、激發和觸動寫作者個體的內在情感和經驗,力求使之“以我手寫我心”。
話題作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以上文2004年作文題為例,作文主題為:是要相信自己,還是要聽取別人意見?首先以名言材料入題,觸發學生的感性經驗,接著以引導語點出這個寫作“話題”。運用矛盾律激發學生走向理性思考,而這種思考又是自由思考,因為沒有設置立意影響和文體限制等,這就大大解放了學生的“心”和“手”,在命題環節上賦予并激勵了學生思考、選擇、表達的自主性,尊重并拓展了同題寫作的多樣性,維護了寫作的自覺性和考試的公平性。話題作文的結構一般包括:材料、引導語、話題、“三自”原則以及少量的基本考試寫作要求,如文章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不準套作、抄襲,文體上詩歌體裁有時被限止。
因此,話題作文與傳統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題型結構可以列表對比如下:
2.新材料作文有鮮明的特點。
一方面,與話題作文相比,它繼承了話題作文開放性的諸多要素,遵循“三自”原則(自選角度、自定題目、自選文體),但不同的是,沒有在引導語中直接引出一個話題給出,而是需要考生讀懂材料,選取一個自己喜歡的視角,自定題目寫作。值得關注的是,引導語使用了“選準角度”的字眼,很明顯,其意在規避話題作文開放度過大帶來的兩大弊端:材料相對于話題可有可無;話題所涉面過于寬泛容易導致套作、宿構和抄襲現象的泛濫。由此避免了感性材料對生活經驗的喚醒、觸發功能失效和作文考試的失范。
另一方面,與傳統材料作文相比,這種新材料作文題型中的材料內涵明顯更加豐富,可選擇的視角有很多。以2009年全國卷為例,我們可以從青蛙的評論中得出“成才需要揚長避短”的題旨,也可以從仙鶴評論的角度得出“多一種本領多一份價值”,還可以從游泳訓練班的視角得出“人才培養莫讓全面發展變成全面平庸”的結論。
篇3
[主持人]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北京的符號》是北京市自2001年實施自主命題以來,作文題首次突破兩個字。您認為這個題目是否符合考生的思維習慣?就您的學生而言,他們是否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陳天敏]北京單獨命題已經有很多年了。我認為今年是北京命題作文題最好的一年,首先它的時代性特別強,范圍比較寬泛,誰都可以寫,不會因為拿到題目不知道該寫什么。《北京的符號》題目特別好,有實的方面:北京的建筑物,比如故宮,還有商業、飲食。虛的方面:文化、藝術,比如老舍、北京人藝、相聲,能夠體現北京特色的東西太多了。
高中語文課本里有《胡同文化》一文,胡同也是北京的符號,如果寫好了也是很好的文章,只要你平時關心生活就能寫好。但今年有很多同學反映不會寫,什么原因呢?主要是訓練的模式不對,是按照過去的高考模式寫,什么題、怎么寫,開頭怎么寫、結尾怎么寫、中間怎么寫。這種模式對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題就不合適了,所以有的考生寫的不順暢,結果也不是很理想。
上海題目《我想握住你的手》學生覺得有的寫
[主持人]隨著上海高考作文題的曝光,“握住你的手”以黑馬姿態一夜之間成為上海流行詞匯。對考題外延的無限遐想如火如荼,專家們對考題的爭論也似乎剛剛開始。全國高考作文題您認為哪個最有新意?
[陳天敏]《我想握住你的手》題目很好。凡是作文題拿出來,學生覺得有的可寫,這就很好。去年北京高考作文題目《說安》,有一些形象思維特別好的同學可能會受到影響,和實際水平會有一些差距。
今年考生有多大本事都可以使出來,平時能力高的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就能夠顯出來。《我想握住你的手》可以寫很親近的人,也可以是外國朋友,內容很寬泛,但要寫好不容易,所以區分度很好。限制型和開放型都非常清楚的題目,我認為都是好題目。所謂限制性,因為高考作文必然有某些限制,不可能像平時練筆,但必須有很大的開放程度。如果開放程度小,學生會受到束縛。
作文絕不是突擊出來的是功到自然成的東西
[主持人]高考剛剛結束,閱卷尚未完成,自制“滿分作文”已出爐,您能談談對這問題的看法嗎?
[陳天敏]這種現象不奇怪,可以說是炒作。我們看作文有一個客觀的標準,但“滿分作文”里也有很好的文章。北京市2001年有110多篇“滿分作文”,大家反映都比較好。高考作文和平時寫的作文不一樣。高考作文很難十全十美,會有錯別字,滿分作文你可以整理材料,從網上或者各種渠道完善作文,顯得很完美,反而不可信了,但這種炒作確實沒有必要。
[主持人]被網友稱為“中國作文打假第一人”的劉加民喊出了“關心作文,呵護成長”的口號。倡議提醒大家關注作文教學和練習在未成年人心靈和身體的成長過程中的獨特意義,請您談談對這問題的看法嗎?
[陳天敏]我不太清楚“中國作文打假第一人”,但“關心作文、呵護成長”的口號很好。作文絕對不是靠突擊出來的,在作文上突擊、投機取巧是寫不出好作文的。抄襲畢竟很不好,去年北京市有一個考生抄《讀者》17期的文章,當時就被發現了,只給了十來分。隨著考生認識能力的增加,讀書的增加,對事物分析、辨別能力也越來越強,寫作文是功到自然成。老師在課堂里只是引導學生,告訴他怎么做,不是灌輸給學生。
[主持人]現在考生及家長最關心的是分數。那么高考計算機網上評卷是怎樣進行的?其公平性和公正性又如何呢?
[陳天敏]網上評卷在全國有的省市實行了,北京目前還是靠人工閱卷。網上評卷也是人工的,先由兩個老師背靠背看,有的老師喜歡抒情散文,抒情散文分就給的商一點,這是目前避免不了的。網上作文閱卷可以減少這樣的弊病,兩個老師閱卷,如果分數相差比較近,一個給40、一個給42,這就差不多,最后平均除以2。如果差距比較大,必須有第三個老師看,取中間分數。
[主持人]您已經親歷幾年高考了?這幾年經歷的心路歷程又是怎么樣的?考試期間教師是否和學生以及家長一樣緊張?
[陳天敏]1985年第一次帶高考,后來基本帶高二、高三。高考趨勢的變化是從過去知識型、能力試題轉換。高考趨勢的變化要求我們把功夫下在平時,而不是商三這一年。我看到太多的商三老師和同學的辛苦,做功做的都是無用功,外地、北京考生都是這樣,用時間、試題占滿了高三這一年,可以說心里很不好受。
高考是一門科學,我提倡科學備考,就是弄清楚大綱要求,弄清楚高考是怎么命題的,從理論上分析,首先老師去分析,老師弄清楚后就不會讓學生無目的、盲目地大量做題。如果老師心里不清楚,沒底的老師才是拿題讓學生做。
高考是值得研究的,不是照老一套做,要做到科學備考,高考的要求是什么、考點是什么、答題的思路是什么,都值得我們研究。研究透了以后,高考是很輕松的。我前幾年帶班的時候,始終沒有覺得帶高三是很累的一件事。他們印很多的試題,我都不讓學生做,比如詞語、字的讀音、字的書寫,我給學生600個字的詞語,里面涉及到是常用、常讀錯的詞,還有多音字,電影、電視里經常容易讀錯的,總結一些出來就足夠了。
[主持人]今年高考作弊嚴重么?您認為高考作弊現象能杜絕嗎?
[陳天敏]現在已經有了屏蔽的技術,高考考場都有攝像頭,情況好得多。高考最怕的作弊是把試題弄出來,后果非常嚴重,國家是要判刑的,個人作弊是要給零分的。
[主持人]從語文學科角度來看高考命題的趨勢是什么?
[陳天敏]從語文學科角度來看,發展一直比較平穩,國家考試中心已經研究了很多年的高考命題,對高考的考點、難度、每一道題的區分度摸得比較透。1998年以后高考命題一直很平穩。高考作文的變化相對來說稍微大一些,1999年起是話題作文,話題作文的形式會有一些變化,不會象過去明確的以…為命題,但自立定義、自擬題目,自選文體。
今年考了錯別字,讀音沒有考,明年可能會考讀音,這是一些常規的變化。閱讀題的考點沒有太多的變化,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語句,篩選重要的信息,把握作者的觀點,只要把這些能力點弄清楚,就能順利參加明年的高考,不用特別緊張。寫作還是要很好地去把握,從全國性的命題來說,一種命題方式不可能永遠下去,一段時間以后會有變化。
篇4
2010年高考作文題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命題形式多元化,“材料”作用凸顯
2010年高考作文的命題形式繼續呈現多元化。材料作文、命題作文、話題作文等幾大命題形式繼續出場,且繼續保持了2009年的融合趨勢,將標題、話題和材料幾大要素有機結合,以求作文命題的開放性。在這種融合中,“材料”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18個作文題中,命題作文有7個,其中單有一個“標題”的有3個,分別是北京卷的“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湖南卷的“早”和重慶卷的“難題”,其余的命題作文都有材料做引導語,如,江西卷的“找回童年”、廠東卷的“與你為鄰”、浙江卷的“角色轉化之間”和江而卷的“綠色生活”。在命題作文中給出材料作為引導語,目的是增加題目的開放度,啟發考生的思路。
在命題形式多元呈現的同時,材料作文的數量繼續穩居第一。在18個作文題中,有10個足材料作文,包括全國卷Ⅰ、全國卷Ⅱ和全國新課標卷,以及上海卷、遼寧卷、四川卷、湖北卷、福建卷、安徽卷和山東卷。
二、審題難度降低,立意空間更大
2010年高考作文命題,更加注重降低審題難度。大多數作文題為考生提供了多維、開放的立意空間,讓考生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如,全國卷Ⅱ以“淺閱讀”為主題的材料作文,既可以從正面立論,談“淺閱讀”的利;也可以從反面立論,談“淺閱讀”的弊;還可以辯證立論,比較分析“淺閱讀”與“深閱讀”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又如,全國新課標卷作文題在材料的最后總結了一句:“以上現象啟發人們認識到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這就點明了材料的含意――要按照一定的規律培養人才,有助于考生明確作文的立意范圍,降低了審題的難度。
在話題作文中,也充分利用提示語,增加了題目的啟發性與指向性,提供多層面的思考維度,降低審題的難度。如,2010年唯一一個話題作文――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題中的四句提示語各具啟發性與指向性,分別提示考生所選澤的寫作對象“世界”應該是具有美好屬性的;和諧而進步的;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虛擬的;可以是宏觀的,也可以是微觀的。這些啟發性與指向性,為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了各自適宜的寫作層面。
三、命題貼近生活,貼近考生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的新課標精神,在2010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中得到進一步體現。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然,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已成為命題人共同關注的問題。
“幾何學上的點只有位置而沒有長度、沒有寬度、沒有高度,正是那無數個點構成了無數條線、無數個面、無數個立體”四川卷的作文材料,緊密結合考生的學習生活,關注考生感悟生活、思考人生的能力。
湖南卷的命題作文“早”,最易喚起考生的共鳴――早早起床,刻苦攻讀的生活仍歷歷在目。“早”更以其內在蘊含的精神――青年學生應盡“早”認識自我、認識社會,盡“早”規劃自己的人生――貼近考生的生活,貼近考生的真實體驗,貼合考生的價值追求。
四、命題更加注重理性思辨
考查理性思維能力,注重思辨性,引導考生觀察生活,發現問題,客觀、辯證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2010年高考作文命題的一個顯著特點。
全國新課標卷作文題的三則材料,表面上互不相干,但實際上隱含著矛盾對立――客觀環境與主觀信心的矛盾。而發現矛盾,與總結歸納材料共性的“求同”相比,難度更大,而且矛盾統一體中包含著更豐富的道理,考生探究、選擇的空間更大。
山東卷作文題的材料:“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其理性指向十分明顯,需要考生論證“光明”與“陰影”是構成美的要素,不是一者,而是兩者。面對人生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是一味地怨天尤人,還是充分認識到人生萬象的客觀規律,這就需要考生以一分為二、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提升理性的哲學思考,無論是對生命個體,還是對宏觀的生命世界,都有指導意義。
北京卷的作文題“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是一個比喻式的文題,含意蘊藉,寓意深廣,更需要進行辯證、全面、多向的思考:“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與其仰望星空,不如腳踏實地”,“不能一味地腳踏實地,不懂得仰望星空”。其中所包含的價值取向多維而開放,立意角度更為多向,這就需要考生對文題做好由此及彼的平穩“著陸”,“著陸”于有深刻感悟的現實生活,完成寫作角度與寫作素材的準確對接。
五、“文體不限”的旗幟高舉
篇5
我現在主要是創作小小說。近年的高考,許多考生也采用了小小說的方式來表達,而且寫得相當精彩。我在一次講座中,提到2001年以“誠信”為主題的高考作文,題為《小小說乘上了高考作文這班車》。那篇作文的題目是《患者吳誠信的就診報告》,那位學生將誠信這個要領擬人化,將表達病歷化、將病癥醫學化,剖析、諷刺了“無誠信”的現象,寫得想象力飛揚,得了滿分。
高考作文,就文體而言,有兩種表達方式,一是議論文,二是記敘文。采用虛構的小小說方式,就是記敘文的范疇。我聽說,許多參加高考的考生比較傾向寫記敘文,主要是散文、小小說。小小說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和發揮余地,值得嘗試,它已成為中學生重要的課程資源。
近三十年的高考作文題,稍微瀏覽一遍,我發現,它的命題走向發生了變化。由政治色彩的命題,轉入道德色彩的命題,再進入人生色彩的命題。2001年作文題“誠信”屬于道德色彩的命題。2006年、2007年,人生色彩命題加濃了,特別是2007年,全國各省、市,關于人生色彩的命題比重明顯占居突出的位置。
高考作文命題指向,反映出時代精神,體現出普遍的精神走向和焦點。這一點,和小說創作構成了某種層面的同步。這個瞬間萬變、色彩繽紛的時代,我寫小小說有個體會,就是,許多現象或故事,難以評判、判斷、結論,而小小說是用形象說話,它只提出問題――問題包含在故事里,而不作結論,不作評判。我想,處在這個年齡段的高中生,人生的此時此境,有困惑,有追求,有向往,但是還有吃不準、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如果選擇議論文,就容易落俗套,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判斷分明,而高中生正處在世界觀生成的年紀。那么,選擇記敘文就是容易表達了。
我不是限定采用議論文還是記敘文。要根據自己的優勢。我是說,你寫的時候,是不是有疑惑了?作為議論文的作者,不能疑惑,必須清晰,有清晰的思想和觀點。而記敘文存在著疑惑,它可以呈現“模糊”,人物處境的密碼,有著神秘、微妙之處。不過,高考作文,形象呈現出單純和明朗。
現在,我把這次交流的內容鎖定在2007年高考作文題。我統計了一下,全國及各省、市二十二個作文題,除去湖北、海南、黑龍江三個省之外,其余十九個作文題,不約而同地關注了人生,可以說,2007年的高考作文題,關鍵詞是:人生。
“摔了一跤”(全國卷)、“人生,詩意還是失意”(全國卷)、“必須跨過這道坎”(上海卷)、“行走在消逝中”(浙江卷)、“一步到一生”(四川卷)、“出事了”(陜西卷)、“酸甜苦辣說高考”(重慶卷)、“機遇與堅持不懈的精神”(寧夏卷)。顯然,這一系列題目,都涉及到人生的一個關口、一個岔道、一個轉折、一次挫折、一種走向、一種狀態。例如,“人生,得意還是失意”,與其說是逼你作結論,倒不如說要你選擇何種視角。例如,把“詩意”和“失意”當作兩個情節,那么,有兩種故事,一種是寫先失意,后詩意,在失意中進入了詩意。秋天的荷葉殘敗了,它的成果卻在根部,那也是一種美。另一種是先寫詩意,后寫失意,我們總是抱著美好的希望“在路上”,但是,碰到了“失意”的現實。前邊一個故事容易討巧是不是?
還有一個詩意人生的類型題:“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北京卷)、“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山東卷)、“懷想天空”(江蘇卷)、“提籃春光看媽媽”(安徽卷)、“詩意的生活”(湖南卷)、“季節”(福建卷)、“要說愛你不容易”(江西卷)。這類作文題,可以表達一種境界、一種升華、一個憧憬。表面看,它指向虛空,但是,我以為,它需要有生活的具象為基礎為底子,建筑起詩意的空間,由此,到達人生美好的境界。經驗(生活、記憶)是出發點。
還有一種類型,涉及到人生的溝通。關于“幫助”(全國卷)、“傳遞”(廣東卷)、“有句話常掛在嘴邊”(天津卷)、“我能”(遼寧卷)。
人生的追求、人生的詩意、人生的溝通。我大致把2007年高考作文題劃分為這三個類型。這一系列考題,并沒有鮮明的主題指向,并沒有明確的文體意向,它們給考生留下了創造發揮和想象空間。我認為,這一系列題,能夠考驗和考查出考生的某一方面的底氣。什么底氣?閱讀和生活的底氣。
我創作小小說,其創作資源來自兩個方面,即閱讀和生活。小小說創作需要經驗,就是通常說的現實生活,特別是親歷過的生活。小小說必須要有世俗的材料來構筑,但是,還要有提升這些材料的能力,“從一步到一生”、寫那“一步”,可以使我們看到“一生”。照亮“一生”、維系“一生”,關鍵是要寫好那“一步”,“一步”的故事。一步錯則步步錯。寫好那“一步”,走好那“一步”,小小說和一個人,都要著眼小處、細部。由“一步”寫“一生”。重點寫的是“一步”。就像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寫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使我們能夠想到水下的十分之七、八的底座。
閱讀,不能局限在課本那若干篇范文。功夫在詩外。作文題的功夫在課文之外,你的閱讀觸角,你的生活體驗,能夠反映在你的作文里。
現在,我理出三點個人的想法,提供高考作文的寫作作為參考。
第一點,熱愛生活。本來,我想說關注生活。關注是個局外人的視角,而熱愛的視角則是局內人。熱愛了就能去關注,何況,應該從我們周圍、我們本身的生活起步,不能因為要寫作文了就去關注,那樣,你就和生活隔離開了。當一碗米飯端給你的時候,當下雨你沒帶雨傘的時候,當自來水籠頭嘩嘩流響的時候,你會有啥反應?你會想起什么?你會發現什么?你以為理所當然嗎?你會怨遲送雨傘嗎?這些生活的細節,決定了你是一個什么角色。我試問一下同學們,你們看到媽媽睡覺的樣子嗎?寫母親的故事,古今中外,汗牛充棟。我寫過小小說《媽媽睡覺的樣子》。一個人的一生,他睡了媽媽還沒睡,他醒了媽媽早起在干家務了。媽媽去逝的時候,他發現,他第一次看見媽媽睡覺的樣子。你們可以仔細回憶跟父母生活的細節。你抱怨過,你撒嬌過,你索要過,可是,你感動過嗎?只要你反省了,那么“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套用山東卷作文題)。而且,那美好的記憶在你面臨生活的關口時,它可能鼓勵你“必須跨過這道坎”,過了風雨的“季節”,你會感到“詩意的生活”。熱愛了就能感動就能發現。高考作文不是也在考你的生活嗎?為人為文其實緊密關聯著,那樣,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寫出的作文情感才豐沛,細節才真實。
篇6
“高考作文如何才能寫好?”這是考生和家長關心的一個熱點話題。有關專家在北京高招直播咨詢節目中指出,高考作文的文體可以自選,但不能寫成“四不像”。
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董曉平說,《考試說明》規定考生可以自選高考作文文體,但自選文體不等于不講文體。高考作文評卷很重視文體。面對作文題目,考生如果覺得可以用記敘文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就可以選用記敘的方式寫文章;如果感到有道理跟別人講,就可以選擇用議論文的文體來寫。文體上“四不像”、大雜燴不符合高考要求。
董曉平指出,近年高考鼓勵開放式作文,鼓勵考生寫出有個性的文章,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要有真情實感。高考作文切忌抄襲和套寫。有些人以為背兩三篇范文就可以得高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背范文不失為一種增加積累的方法,但是以為“到考場上把范文改頭換面一下就可以”,結果只能害了自己。
對于作文“跑題”的問題,董曉平認為,這首先是心態的調整,考生寫作文時不要心慌。高考作文在審題方面難度一般不大,只要考生認真看清題目要求,就不會出現“跑題”現象。
篇7
一、解讀標準
個性特征:試題最終是通過考察學生個性寫作,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個性化的思維反思來展示考生的才華。題目只是共性的要求,好的題目必然能夠讓無數的考生寫出個性化的作文。
命題者意圖:命題者有著明確的指向,這種指向是隱含的,隱含在題目的字里行間中,題目一定有暗示,指示的是立意的方向。
審題核心要素:審題關鍵在審核心字眼,如漫畫在細節中的寓意,材料作文材料中的指向,命題作文的題眼。這些都構成核心要素。
立意切入點:考生揣摩最佳立意,立意的切入點在哪里,應該怎樣去找最佳切入點,最佳立意必須符合命題者的意圖,更為重要的是在此前提下,考生應該寫出最符合自身水平的文章來。
出彩方式:是按照常規出牌,還是獨辟蹊徑。考生寫的內容應該是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鮮明,有著巨大的正能量。保證最佳立意,還需要扎實的文字語言功底。
可操作性:好的作文題目必須具有操作性,符合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符合考生的人生閱歷。保證基礎差的考生都有話可說,優等生有出彩的空間。題材應該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公平性:試題必須公平,考慮到考生之間的差異,也就是說,試題的背景知識對所有的考生應該是公平的,尤其是要考慮到落后地區的考生。題目的材料應該是考慮所有考生的情況,而不是只照顧一部分考生,而忽略了其余的考生。
二、綜觀解讀
全國卷I:獎懲之后(適用地區:河北 河南 江西 廣東 安徽 湖南 湖北 福建 山西)
在全國九套試卷中,全國卷I作文考題關于“教育和分數”的漫畫材料,是唯一的漫畫試題。作為漫畫作文,考生必須讀得懂漫畫,這是最為關鍵的一環,決定審題立意的成敗。仔細觀察漫畫的細節,漫畫用夸張、諷刺的筆法來批評社會上的不好現象,提煉出漫畫的寓意。漫畫的寓意是命題者隱含的指向,考生只有領會了漫畫的寓意,才有可能把握最佳立意。考生看到分數,立馬想到的是考試,想到的是成績。這道作文題目的核心標致,“100到98”、“55到61”告訴我們是分數和教育;“唇痕”和“掌印”理解為“懲戒教育”和“粗暴教育”,總體定位為家庭教育。這幅漫畫反映了追求升學的教育以及培養人才的問題。我們應該理性看待孩子的成績,教育有比分數更為重要的東西。人才評價的標準應該多元化,教育應該立足于學生的終生發展。家庭教育到底應該怎么辦?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父母應該樹立什么樣的教育觀?家庭教育不要急功近利,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
全國卷II作文:語文素養提升大家談(適用甘肅、青海、、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內蒙古、新疆、陜西、重慶、海南)
全國Ⅱ卷要求學生討論如何提升語文素養。考生看到試題必然會大跌眼鏡,如何學習語文?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如果讓語文教師來回答這道題還的確有實際意義,可是讓學生來做這道題目,很為難學生。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經歷,感悟學習心得,總結學習經驗。問題就在于,學生要寫好這個作文,審題是沒有任何障礙的,激發好學生的情感,可是要考生寫出情理交融的好文章,絕非易事。
第一眼看上去很突然,仔細想想后才發現,原來高考作文就在我們身邊,或者說,它考查的就是我們平時所思、所想、所為。這個作文題目引導學生關注自己,關注自己的身邊事。高考比的是學生的底蘊、創意尤其是學生本身的積累。
全國卷III作文:小羽的創業故事(適用于廣西、云南,四川、貴州)
表面上看是討論市場競爭中的一個策略問題,實則要求認識技術創新在市場競爭中的決定作用。考生必須看清命題人的意圖是在肯定小羽的行為,贊賞小羽這樣做的意義和價值,審題的核心就在于此。
本題有時代感和現實的社會意義,涉及到創新、分享、知識產權三大核心概念。人做任何事情要想到的是創新、合作、共贏、分享。
小羽的行為是創新,他有超前的思想,前瞻的眼光。這就需要考生深入思考,這道題目的實質還是在于,市場競爭還是苦練內功,比的是產品的質量,比的是技術含量,用自己的實力去取勝。全國卷Ⅲ作文題“小羽的創業故事”,則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當前熱點相關。這道題目考的是學生的價值取向、價值追求。
創新之后還要用于分享。做大事的人需要合作意識、闊達的胸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京東的許多應用都使用的是阿里的開源技術,正是阿里的無私共享才有了京東的發展。在計算技術領域“開源”思想倍受推崇,的_,分享推動著世界的進步。反觀有些“藏起來”、“守護住”的觀念,或者“閉關鎖國”、“閉門造車”的想法,格局太小。如果你也在借鑒別人的idea,為什么又選擇遮遮掩掩?蔡康永說“只懂一種專業知識的人一定不是一個成功者”,所要做的就是打開心胸放開眼界,如饑似渴地去汲取,勇敢share。
至于知識產權的保護,考生從反向論證的角度來寫,其難度非常之大。
北京卷:①“老腔”何以令人震撼②神奇的書簽
北京作文是全國唯一由微寫作亦即小作文和大作文構成。微寫作三選一,大作文是由兩篇命題作文組成,二選一。北京高考作文題,無論是微寫作,還是大作文,都突出了基礎性、開放性。北京的命題規則是全國唯一一個作為二選一的地區,出兩個作文題目,考生可以在兩個其中選一個來寫。今年我們發現它有著非常明確的要求,限定文體。
“老腔”已超越其形式成為一種象征。傳統文化需要繼承、創新和發展。書簽,自然與閱讀有內在而密切的聯系。每個題目的考查指向更為明確清晰,通過更為廣泛的素材和多樣化的題目,引導考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層次的認知與思考,同時也為不同考生發揮特長優勢留有空間。尤其是將詩歌作為微寫作的形式納入考察,這是鮮明的特色,意義重大。詩歌在高考中一直被限制,微作文提出寫詩歌,盡管只有10分,這仍然是巨大的進步。
天津卷:我的青春閱讀
多元閱讀時代,多元化的e時代,有形的閱讀,傳統的紙媒閱讀方式,閱讀內容、閱讀的方式多樣化。如果是對大自然的閱讀,對他人的閱讀,那必然將勝人一籌。考生反思自己十幾年的閱讀經驗,引發聯想和思考。題目聚焦在“青春”和“閱讀方式”上,作文題切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反思自己的閱讀行為,總結自己的閱讀經驗。考生可調動自己的閱讀經驗,多維度地展開寫作。文體的選擇較為自由,開放有度,可議可敘,有利于學生展示個性,寫出精彩的文章。多元的題目視角,閱讀什么?可以是閱讀人,閱讀事;可以寫閱讀的是書籍,同樣可以寫看不見的,如父母潛移默化對你成長的影響。我們可以這樣考慮,青春閱讀,是在你成長過程中一系列有意義的事情,并不只是限制在閱讀上,閱讀的概念很寬泛。總體上,題目淺顯、深刻。考生得基本分容易,但要得高分較難。
上海卷作文:評價他人的生活
上海今年高考作文的亮點,材料貼合生活,網絡時代,微信、博客、QQ,互聯網及新媒體時代,評價他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常見,幾乎每個人的朋友圈多少都會涉及到他人的生活。題目“接地氣”,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參與評價他人的生活,怎么評價,就成了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人人都有題目所需的素材,但考生并不好駕馭。
題目涉及考生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評價要把握一個尺度,公正客觀,辯證地看待。就題目本身來說,兩個元素“評論”、“他人”,這是核心。認識自我與他人,個體與群體,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的關系,恰到好處地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則是最為重要的。
江蘇卷高考作文:話長話短,談個性與創新
江蘇高考作文是道關系型材料作文。通過審讀材料,考生可將之轉換成命題作文:個性與創新。處理好個性與創新之間的關系,應該注意什么?應該怎么去做?考察學生的逆向思維和創新意識。江蘇高考作文題目涉及人、事、物之間的思辨關系,重整體性、系統性、開放性分析。關注思維深度。
材料與題目前后邏輯聯系并不強,容易產生思維誤導。一般考生的審題導向是辯證地看待彰顯個性和創新意識,但是彰顯個性和提倡創新之間的關系既不是對立也不是包含或遞進,需要理清彰顯個性與創新之間關系再去寫作文,這道題目本身還能夠考察學生應變能力,特殊的情景之下運用發散性思維和聯想能力,這對高中生而言并不好把握。這道題總體立足于考察學生的創新思維,考生必須突破思維定勢,理清關系,找到核心立足點。
浙江卷:虛擬與現實
浙江的作文題目,“虛擬與現實”,最為接地氣。浙江作文題目比較超前,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雖然高考作文題應該考慮公平,讓來自不同生長環境的考生有發揮的空間,但是在現今形勢下,考生只有不斷加強對前沿科技的了解,才能跟上時代的節奏。立論既然容易,那考的就是考生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素養了。
這個題目涉及到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辯證關系。浙江題討論互聯網創造的虛擬空間和我們真實的生活空間的關系問題,話題新穎,緊扣社會發展,聚焦熱點,有時代感,有討論的價值,但思辨的難度并不高。
山東卷高考作文:備好的行囊
山東卷作文題有點浪漫氣息,題干還有幾分詩意。首先我們必須理解“行囊”指的是人生道路中需要準備的東西。“行囊”里有個人的“軟件”和“硬件”,比如學生擁有的知識,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智,吃苦耐勞的品質,善良的美德……
我們該準備帶上什么樣的“行囊”才能走向遠方呢?怎樣去理解“有用”和“無用”之間的關系;“有形”和“無形”的積累之間的關系,這道題其實質還是在討論人生哲理,能夠展示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情感體驗,有較大的寫作空間。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獨特的“行囊”。
綜上所述,2016年全國九套試卷,10道題目,各具特色,命題人從考生實際出發,考生有話可說。全國卷三套試卷,地域極為明顯,綜合考慮各地教育水平之間的差異。全國卷I相對于全國卷II和全國卷III,這九個省的教育水平處于前列、漫畫考慮到地域教育差異,比其他兩套全國卷的作文題目在立意上要難些。而全國卷II審題立意都沒有什么難度,可是要寫出佳作來,絕非易事,保守平庸之作居多,作為選撥性的高考作文試題,區分度并不明顯。全國卷III作文題與熱點聯系緊密,小羽創業故事,問題在于考生要領會命題者出題意圖,難度相當大,盡管這道試題材料考生不陌生,但考生并不易于駕馭。
直轄市三套,在一如既往地保持穩定性的前提之下,有所創新。北京卷微寫作三選一,大作文二選一,考生的選擇空間比較大,有利于發揮考生的寫作特長。上海卷評價他人的生活,考察學生的思辯,學生需要關注生活,有自己的評價能力。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閱讀,考察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問題能力,考生需要有豐富的閱讀面,關注自己周邊的生活,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導向積極。
獨立命題的三個省,江蘇卷一如既往地保持其考察學生的思辯能力,多年以來,江蘇卷在詞語中做文章,今年要求學生闡述創新和保持個性的關系,對學生而言難度不小。而浙江卷很接地氣,從互聯網中取材,不回避熱點,考察的角度卻有所創新。山東卷高考作文備好的“行囊”,則要求學生自己定義好“行囊”,自己心目中的“行囊”是什么?自己怎么理解好“行囊”的真實涵義,學生有很大的展示空間。
三、備考啟示
1.“全國一張卷”正成為改革大趨勢。試題具有穩定性、創新性、操作性;平民化和生活化、地域和時代特色越來越鮮明。
2.作文題目越來越接“地氣”。作文試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緊扣社會發展、不避熱點。鼓勵學生P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我,寫真實的學習生活感受和抒發獨特的見解。今后作文命題將更貼近現實、更注重傳統文化、更注重考查綜合能力。
3.閱讀是核心。好的題材離開閱讀的土壤,學生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吸取營養。引導學生閱讀大自然這本書,閱讀周圍的人和事;學生對周圍的世界保持熱情,熱愛生活。來自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才會鮮活,考生才有話可說。
4.引導學生在不太長的時間里,用形象說話,提供學生多種思維的可能,培養學生思辨、想象能力,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靈活應變能力。
篇8
一、命題樣式:基本穩定,稍有變化。
從2006--2009年,四年來大體是這樣的命題趨勢:作文命題呈多樣性,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為保留題型。2009年出現了近三年沒有考查過新的命題樣式,可謂是“百花齊放,春色滿園”。具體來說: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為主;命題作文再受青睞;半命題作文開始登場;話題作文逐年減少;出現了“以……為主題(或議題)”的命題樣式,加強了限定性。
二、考查內容:多維考查,注重能力。
1 關注現實社會熱點。
如2009年江西是“就獸首拍賣發表看法”;江蘇是《品味時尚》;天津是話題作文“我說九零后”;遼寧是“明星代言你怎么看”;還有全國卷I的寓言故事影射的也是現實,指向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樣對待人才培養這一問題。
同斑斕多彩的生活接軌、與日新月異的現實事件交融,是今年作文命題的最突出的特點。這一導向提醒同學們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而應“文章合為時而著”“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2 注重生活體驗與實踐。
如2009年北京卷《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安徽卷《生活給人智慧》,重慶卷《我與故事》。四川卷《熟悉》,廣東卷“談對生活中常識的認識或經歷”等。
這些試題強調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改變了近年一些高考作文題的“虛”而“空”的浮華風氣,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一導向提醒學生應關注生活,思考人生。這對于學生作文中選材范圍局限,動輒吃“古人飯”“偉人飯”“名人飯”“名著飯”的“四吃現象”將有所糾正,利于寫作教學的健康發展,對宿寫、套構者也給以有力的打擊。
3 注重品德與修養。
如:寧夏卷“以誠信和善良為主題”;浙江卷作文以歌詞《綠葉對根的情意》表達的主旨為內容寫作。這兩省試題體現了高考作文注重考查學生做人及品德的命題意圖,當然也有明顯的不足。就是立意過于老套。
三、寫作要求:降低難度,學生可說。
具體表現就是限定性減少,開放性增強。今年十七個省市的作文命制,不管是何種樣式,何種題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審題上立意上基本沒難度,學生想走題實在是不容易,大都有話可說。這也是較往年的一個較大的變化。開放式命題為學生提供了多種路徑,可謂是插上了“隱形的翅膀”。正如北京卷《隱形的翅膀》,可以寫人生信念、理想、追求;還可寫“精騖八極,神游萬仞”的想象力;還可寫人生的憑借與依靠――父母親人師長等關愛我們的人,他們又何嘗不是我們“隱形的翅膀”!湖南卷的《踮起腳尖》,既可以寫踮起腳尖,志存高遠。不盡求索;也可以寫游子思親念遠,情系故鄉祖國:這樣的踮起腳尖可親可敬。當然有的人“踮起腳尖”的目的不純,或汲汲于私利,利令智昏;或追求奢靡享樂,燈紅酒綠:這樣的踮起腳尖要不得。一分為二,辯證思維,可謂一道難得的好題!
篇9
【關鍵詞】命題解讀 評分依據 特點類型 備考建議
一、作文命題解讀
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是一道材料作文題,材料展現了一個討論問題的過程,以老師的感慨開始,以學生的擴展終止,由個別到一般,話語的中心是“社會發展了,科技進步了,很多東西都在悄然改變”。從材料的整體出發,抓住關鍵詞“改變”,從“改變”的利弊、大小、快慢、隱顯、因果等方面,選取一點,闡釋什么是改變,為什么要改變(或者為什么不能改變),怎樣推動(或者如何防止這種改變)等,符合題意。
“改變”會有一個過程,記敘、描寫這一過程,展示改變的特征及意蘊,符合題意。圍繞“改變”,抒發感情,也符合題意。
從材料中五個討論者老師、生甲、生乙、生丙、生丁中選取一個或者幾個人的見解為話題,緊密聯系現實,分析問題,記敘經歷,抒感,也是符合題意的。
考生如果以“書信的價值”或者“改變”為話題來寫作,也符合題意。
二、扣分及評分依據
今年作文均分44.20分,切入分45分,滿分作文比去年少。
今年高考作文題沒有明確指定寫作范圍及內容,加之材料形式靈活,導致相當多的考生失分嚴重,現將主要的失分現象及原因歸納如下:
1.偏離題意 很多考生讀不懂材料涵義和命題者意圖,匆忙下筆。如寫“換個角度看問題”、“月是故鄉明”、“人與人的距離”、“勿忘歷史”等,導致失分嚴重,這類作文被判在及格分(36分)以下。閱卷組專家要求評卷教師在內容和表達上都判三類以下。
2.觀點不明 眾多考生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認識不清,文章的各部分之間對“改變”的看法不統一,甚至自相矛盾。如前一、二自然段承認社會有“改變”,三、四段否認社會“改變”;前半部分贊同社會變化,中間反對,結尾模棱兩可。以上作文很難達到切入分(45分)。原因是考生本身對社會了解甚少,沒有基本觀點。
3.表達不清 考生表達不明除書寫潦草和卷面混雜外,更體現在思路和語言上。如有的考生意圖是贊同“改變”,卻連續舉出“改變”帶來了“毒膠囊”、“溫州動車組事故”、“物價瘋漲”等負面事件。有的考生理不清事物形式與內容的關系等,籠統的談形變情不變等。失分原因是考生平時寫作隨意,邏輯混亂。
4.內容空洞 將近20%的考生擴寫材料、復述談話內容,粗略地列舉一些社會變化現象,即人在變、社會在變、國家在變等,結尾貼上“一切都在變的標簽”,或者在開篇和結尾處突然寫道“不管社會怎樣變,人的心不會變”,而文章主體部分沒有具體的闡釋和論證。這類作文被判40—44分之間。
5.抄襲短文 一部分考生投機取巧,大段抄襲試卷中的小閱讀和散文,閱卷組對這類試卷給予了懲罰性的判分,認為其文品和人品低下,最高不超過10分。原因是平時閱卷不嚴,讓這類考生屢屢得手,高考時“以身試法”。
以上是這次評卷扣分最嚴重的作文。
三、優秀作文的特點及類型
今年高考作文命題強調思辨,考查學生生活體驗是否深刻豐富細膩,眾多考生以真情打動閱卷老師,得到了高分甚至滿分。以下是優秀作文的特點及類型。
1.痛斥愛情觀的扭曲 眾多考生心儀男耕女織的農耕生活,倡導樸實淳厚的愛情,對電視娛樂節目如“非誠勿擾”中女生裸的物質貪欲進行批判,痛斥價值觀的扭曲,最后感慨“年輕人啊,請尊重真情,莫讓一枚鉆戒代替了所有的真愛,別讓一條項鏈纏住了幸福的腳步”,呼喚人性的回歸,閱卷老師無不為之動容。
2.感恩新時代新變化的美好 有的考生著眼于平常事物,以身邊的真人真事為切入點來透視社會變化所帶來的美好生活。有位考生以“我家的水牛”為題,先敘述這頭水牛是我家溫飽和農業生產力的象征,接著講述水牛被村里的耕田機淘汰,不再耕田,再到險些被殺或被賣,最后村里辦起了休閑農莊,城里的人與我家的水牛一起演繹農家樂。以點帶面、平中見奇,反映了新農村建設的巨大變化給農民帶來了幸福祥和的生活。
3.痛心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 很多考生思想睿智,清醒看到快速發展的“城市化”帶來了人情的冷漠、言語的粗俗、行為的功利,讓社會處在煩躁和惶恐之中,如有位考生寫道:飲食變成了快餐,寫作變成了復制,結婚變成了閃婚,離婚變成了閃離……中國啊,請放慢你的腳步,等一等你的國民。
4.積淀懷舊與悲憫的情懷 社會發展了,科技進步了,很多東西都在悄然改變。很多考生留戀已逝的時光,扼守傳統的底線,流露了深厚的傷感情懷。如有位考生寫道:“云中誰寄錦書來?如果李清照等的不是大雁傳書,而是電子郵件,她還能寫出‘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樣浪漫的詞句嗎?……而便捷的代價是過濾掉其中的款款深情,用同一的字體,像機器人一般,呈現文字。而字里行間的情意,便在光纜傳輸中不翼而飛……”
四、備考建議
2012年高考的銷煙已散去,2013年高考備考悄然而至,鑒于今年評卷的實際情況,對考生提出以下建議。
高考作文評卷與平時有較大差別,主要體現在區分度上。總體原則是讓優秀的作文分數高起來,讓平庸的作文分數低下去。如何在考場用55分鐘寫出高分作文呢?
1.心熱 考場作文關鍵在積累,作文的積累貴在平時,積累的重點在情感。對社會及身邊的人與事要有一顆熾熱的心,要學會關懷、學會關注,做一個有激情、有血性、有良知的人。要想感動閱卷老師,請先感動自己。你認識杭州最美司機吳斌嗎?你了解黃巖島的歷史及現狀嗎?你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人感動?你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同學們,每天都要問一問自己是否動情過,摸一摸自己的心有多熱。
2.眼亮 思想內容膚淺實際上是沒認清社會人生。面對熙熙攘攘的人群,你要追蹤他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細心觀察他們的行為、表情和動機等,這樣你的文章才富有時代感和生活氣息。文章是以“氣”取勝的,如豪氣、底氣、大氣、生活氣等。請擦亮雙眼,捕捉生活和時代的萬象氣息。如優秀作文《不變的海峽情》先以臺灣歌星鄧麗君的歌聲飄揚在海峽兩岸引入,然后敘述前年央視春晚“小虎隊”的演唱點燃海峽兩岸同胞期盼虎年的激情,再寫最近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博物院聯合展出曠世奇作《富春山居圖》。闡釋了無論時代風云如何變幻,海峽情永不改變。
3.手勤 平時寫作文切忌敷衍了事。首先要學會提煉,提煉生活的功夫集中體現在擬題,擬好題目其實是選擇角度,找準切入點,如優秀作文題“寫封家書報平安”、“科技帶來美好生活”、“如果這就是改變”、“正確對待改變”等;其次要學會生動細膩的描寫,學會聚焦,找到情感的載體和依托,將飽滿真摯的情感傾注在具體的描寫之中;再次要學會概括,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概括最能突顯文章主旨;最后要拼搏到底,超越自己,挑戰極限。請堅信天道酬勤,勤能補拙,熟能生巧。
篇10
溫儒敏教授2015年6月8日在《人民日報》撰文,稱“還有些高考作文題的題意不清,缺少必要的規定性。如山東卷題目是鄉間有諺語:‘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意思是絲瓜的藤蔓與肉豆的莖須一旦糾纏在一起,是很難分辨的。……要求考生根據這則材料來自擬題寫作。這道題的毛病是缺少必要的規定性,是提示從生活看結果,還是說探究也需要分類?無論哪個角度都有些牽強,讓人無從下手。這是命題的忌諱。”
溫教授是語文教育大家,一言九鼎。在他看來,今年山東高考作文題應該在寫作材料和寫作要求之間加上一些必要的引導提示語句,幫助考生理清寫作的價值取向和判斷傾向,可提示“從生活看結果”或“探究也需要分類”等.否則考生則無從下手。
從考生角度看,溫教授的說法不無道理,考場如戰場,考生在考場上是很緊張的,留給考生寫作的時間不過一小時,最好的作文題應該是不讓考生在審題立意上費更多時間,讓大多數考生在對寫作材料做簡要理解與分析后就能擬定出較為合適的觀點或主旨,著重考查考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行文布篇水平;而不是在審題立意這個環節上就讓大多數考生卡了殼。從這個角度講,今年山東高考作文題的確有點難。
那是不是就此得出一個結論:今年山東高考作文題缺少必要的規定性,一棍子打死呢?
筆者以為,萬萬不可得出這樣的結論。相反,在筆者看來,添加“必要的規定性”或許能夠降低審題立意難度,讓更多考生更順當下筆,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和肯綮;根子在于我們的作文教學與備考給予學生的寫作思維訓練不到位,大多數學生還不能掌握透過生活現象深入本質的思維方法,還不能形成在排除思維障礙基礎上便捷掌握事物之間內在聯系的思維能力。因此,優化寫作思維訓練才是破解考生“無從下手”的關鍵!
那么,如何優化我們的寫作思維呢?
首先,思維不要“懶惰”,不要先人為主,要依據寫作提示材料加以分析。有考生一看到作文材料,就先去回憶原先做過的作文題目,想走“捷徑”,從而導致思維的先人為主和思維定式。因此在寫作時一定要清空白己的慣性思維,以寫作提示材料為思維起點,看看材料說了啥,想干啥,淺層的內涵是啥,深層的意圖是啥。今年山東作文題材料涉及的物象多,觸發的生活感悟也多,可以讓不同思維類型的考生找到不同的立意角度,也可以讓考生在正面議論里面引入逆向思辨。絲瓜藤和肉豆須纏繞難分難解,這是自然現象,可讓人觸景生情;偏偏有孩子硬要分辨兩者不同,這是孩子的好奇心使然,這是人文現象,可觸發一些感悟;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引導,有其積極一面,也有消極一面,這可以引發見仁見智的議論。因此,從孩子的角度,可以確定出這樣的立意:積極探索奧秘,在探究過程中減少對事物的損害,改進探究分辨的方式方法。從父親角度,積極的方面是說尊重生物成長規律,勿人為過度干預,方能獲得豐厚回報;批評的方面,可以談不要扼殺孩子探究分辨的天性與趣味,幫助孩子完善探究分辨的方式方法,等等。當然也可以從教育孩子的角度來分析,如針對孩子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時引導與批評,并提出解決方案,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一味賞識。
從揣摩命題者的本意來看,結合我國教育實際來說,這仿佛是對前段時間炒得很熱的錢學森之問的一個回應。是啊,我們的教育為啥就培養不出杰出人才呢?我想,山東省今年高考作文題的設計也有解答錢學森之問的意圖!
其次,尋求到思維發散路徑,做多維度思考。由感性材料走向理性思維,從而確定出切近的寫作主旨與觀點,需要對寫作提示材料加以深度研讀和辨析。一般的思路是:首先,要解讀出寫作提示材料整體指向與內涵本質;其次,還要辨析出提示材料層次之間關系和各自指示的側重點;再次,還要尋找出每個層面的核心詞與關鍵詞,確定出每個層面的實質蘊涵。也就是說,從作文材料到寫作觀點,這中間存在著一條思維路徑;只有沿襲上述思維路徑,才能“遵路識斯真”。如材料提到了幾種物象、人物的關系:植物方面有絲瓜藤、肉豆須,人物方面有孩子、父親;絲瓜藤與肉豆須之間關系是“分不清”,孩子與兩種植物之間關系是孩子想弄清楚兩種植物的不同,父親與孩子之間關系是勸阻孩子的分辨行為,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因此,我們可以從植物纏繞生長方面、孩子探究分辨植物方面、父親勸阻孩子方面等思維路徑去思考,去確定行文立意。
再次,確立立意后要和人生社會現實生活發生關聯,實現立意原點的生活化拓展。今年山東作文題具有濃重的“問題求解”傾向,孩子在分辨探究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瑕疵,怎么辦?植物成長過程中過早遭到了人為損害,怎么辦?父親阻止孩子進一步分辨探究,怎么辦?如何達成分辨探究與不傷莖葉的統一?父親的阻止與建議是否合理,為什么?……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就是確立行文立意的前提。在確立好立意后,要將思維空間投放到社會生活當中來,想一想與之相關聯的事件有哪些,用哪些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說服大家。
如從父親角度來說,有考生確立了莫扼殺分辨探究天性的觀點,且運用了英國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麥克勞德小學時殺死校長家的狗的事例,還用了前段時間北大學生周浩退學,轉到北京技師學院學習,后一舉成名的事例……
如從植物生長角度來說,有考生確立用何必分辨的觀點,作為纏繞在一起生長的兩種植物就是這樣成長的,人們最好不要過度干預,以免弄傷了莖葉,等到瓜熟蒂落,就會給人類送上豐厚回饋。其實人類社會不也是這樣嗎?
如從材料整體理解來看,有考生確立了心守瓜豆、不辨其藤的立意:“種下瓜豆,縱使他們藤須纏繞,無法分辨又何妨。若為藤須而分神,努力分辨,將其扯斷,瓜豆便會不在。社會上常常存在這樣的現象,學者不去鉆研著書,而是遍跑全國,高談闊論;運動員不去努力訓練而是成為眾多廣告、訪談上的常客;演員不去演戲而是只顧在紅毯上花枝招展。他們為名利的藤須而分神,只顧去分辨而忘記了自己最初種下的‘瓜’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