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古詩范文
時間:2023-04-06 01:11: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江南春古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教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兩首》中《江南春》和《春日偶成》這兩首春景詩時,我進行了五個方面的嘗試,效果頗佳??粗鴮W生們在古詩的意韻中徜徉、流連,我的一顆心也不禁雀躍起來。
一、 歌唱
眾所周知,古詩很美,最突出的就是它的音韻美。古詩是人類最早的歌唱,無論是“哎喲、哎喲”的號子聲,還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吟詠,都是歌詞,所以但凡是詩,讀來都是朗朗上口,自然而然地產生樂感,如果投入其間,自由哼唱,更會感受到順暢悅耳的音韻美。
在教學《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時,詩歌中一二四句的“紅、風、中”押韻,句內平仄交錯,句中平仄相對,無不充分體現出音韻美。學生初次接觸古詩,我沒有講解,沒有分析,只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讓他們反復誦讀,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有的學生在吟誦“千里鶯啼”時將“啼”音延長,宛如小鳥鳴啾;有的將“風”字低吟,宛如清風拂面;有的將“多少樓臺煙雨中”一唱三回,似乎真的感受到王朝更替、物是人非的愁緒。
二、 想象
想象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有人曾大膽斷言:“沒有想象就沒有人類的進步。”而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言簡意賅,往往一個字里就有一個春秋,一個感嘆就是一世的情愁,蘊含著巨大的想象空間。
比《詩經》更古遠的“斷竹,續竹,飛土,逐肉”短短八個字就生動反映了當時部落人群狩獵生活的全部,作為中國古代最具藝術價值的文字,古詩可以說在錘煉語言上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仍以《江南春》為例,其間第一、二句,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我就“綠映紅”三個字讓學生發揮想象,問:“讀到這里,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有的說,桃紅柳綠是春天;有的說水映天,天映陽,美不勝收;有的說萬紫千紅春爛漫;有的說姑娘們穿紅戴綠在春日里郊游;有的說水是古人的一塊碧玉,日是古人的一片紅巾……我不禁為他們精妙絕倫的想象而驚嘆。
三、 體驗
我一直以為“天人合一”是最高的人生境界,世間一個自然,心中一個自然,只有達到情景交融,才能體驗到物我兩忘的詩意人生。詩畫是相通的,所以蘇軾評王維詩畫時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情景是交融的,所以才有了傳世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古詩教授的第三個方法就是走進詩人的當時的情境,隨著他的詩文,抬著他的雙腳,用上他的眼睛,去觀望那個世界,這可能就是席勒所說的“審美移情”。此刻的學生就是晚唐的杜牧,坐在古色古香的茶樓里享受春日美景,浮想前朝往事;就是宋朝大理學家程顥,埋首研讀之余,受春光吸引,“傍花隨柳過前川”。
正如一首現代歌曲中所唱“因為愛著你的愛,因為夢著你的夢,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幸福著你的幸?!?。讀一首詩,就是和詩人作一次深情對望,悟一首詩,就是和詩人的一次感情交融。
四、 享用
很多成年人都曾有過這樣的體會,大汗淋漓地爬上泰山之巔,便會有吟誦“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情;晚間過渡口,一輪明月在江畔升起,不由感慨“海上明月共潮生”;初春的早晨,百無聊賴倚在窗前,一陣輕風拂過,門前的池水微波蕩漾,你才明白“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意韻。
學習古詩到一定程度往往會改變人的性情,你會在人生的某個瞬間成為一個天才詩人,你也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成為一個古色古香的唐人,這一切都是“詩”給你帶來的。就我班學生而言,他們對詩歌的享用常常是不經意間的。當有同學轉學時,他們會勸慰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當他們孤獨地過中秋節時,會舉起水杯嘆一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碑斔麄冇斡[狼山,坐臥天下第一望江樓時,會感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碑斔麄冊谀隁q大了之后,又童心未泯,會不會吟一句“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呢?
學習詩歌最大的享受就是用它來表達自己的心境。
五、 表達
“兒童是天生的詩人?!?/p>
當我和學生徜徉在“綠映紅“的春景詩中時,他們坐不住了,紛紛要求我帶領他們到蕊春園游春。我們來到了蕊春園,孩子栽下的香樟樹已經返青了,桃花的枝丫上星星點點滿灑著珍珠一樣大小的花蕾,淡淡的粉色,我坐在石凳上看著學生說笑、玩樂……多美的生活??!“楊老師,我們要寫詩!”三個小女孩捧著一朵掉落的梅花歡喜地說。我微笑著點點頭:“好,想寫的都可以寫!”我的心也被打動了,于是師生提筆共同賦詩,現摘錄幾首,與讀者共享:
探春
張宏帥
蔥綠掩月亭,
枯枝架晚閣。
兒童池邊戲,
思緒蕩悠長。
望春
瞿燁
桃紅映柳綠,
鶯啼花草香。
林間兒童戲,
笑啟心自閑。
喜春
楊霞
枝頭喜鵲來,
池底艷陽開。
群童林間戲,
笑攬春滿懷。
篇2
面對這珍貴的歷史文化,我們應繼承和發揚,從中汲取精神養料。相信在古詩的陶冶下,我們的思維與生活才會更和諧。因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把著學生學習古詩的脈搏,不斷摸索著。幾年來,也有了一些感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孩子入學伊始,在識字階段,就要讀一首古詩《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是孩子接觸的第一首古詩,此階段的孩子尚未形成對古詩的鑒賞能力,教師宜用抒情的音樂、精美的圖片帶領孩子走入古詩、走進江南。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正當采蓮時節,采蓮女們駕一葉扁舟,在高高低低、參參差差的荷葉叢中穿梭……全詩視覺效果極為鮮明,采蓮姑娘、嬉戲的魚兒、滿湖的蓮葉和荷花互相映襯?!吧徣~何田田”則進一步把主景凸顯出來。整首詩是一幅畫,是一首歌,也是一段舞。基于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我通過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表演的形式讓他們體會《江南》美,激發其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村居》一詩時,要想方設法引導孩子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詩意的同時,把詩句變成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讓孩子自己繪出一幅畫,使他們體驗創作樂趣,受到美的熏陶。在動手繪畫以后,再引導孩子演一演“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讓畫面在孩子面前立體化起來、活起來。孩子在扮演詩中角色的時候,充分調動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詩句沒有繪出而生活中有的聲音、動態想象起來,極大地豐富了畫面,也成功地體驗了詩的意境,體會到了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和詩人熱愛春天的情感。
二、深入意境,把握內涵
詩人往往依靠詩歌蘊積豐富的內容,寄托強烈的情感,以啟發讀者展開聯想,去領會言外之意,并從中受到感染與熏陶。在古詩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孩子通過詩句去分析其中豐富的內容,領會詩人強烈的感情,并從中發掘出詩中的深刻含義。解決這一問題,應從分析景、物入手,讓孩子進入詩的意境,在頭腦中形成鮮明、完整的景象,再逐步引導孩子去品味,感受詩境中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的是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作者在描繪千里江南明媚可愛的春光同時,也感嘆南朝的覆滅,流露出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詩歌的前兩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給我們展現了美麗的春景、繁華的場面。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后,作者緊接著寫江南的樓臺景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痹娙耸窍虢枘铣矞绲臍v史,提醒當時的皇帝,一定要以史為鑒,汲取南朝滅亡的教訓,只有國富民安,才能江山穩固。深入了詩句的意境,就能感悟詩人流露的憂國憂民之情。
三、反復吟誦,陶冶性情
對于處在審美能力形成階段的少兒來說,短小精悍、形象生動的古詩正是積累審美經驗的絕佳材料。反復吟誦古詩可以加強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和吸收,品嘗到成功地解析和運用語言的快樂??梢蕴岣吆⒆拥穆撓搿⑾胂罅?,進而培養其藝術修養。的《青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詩中描寫了大雪重壓下青松毫不畏懼、蒼翠挺拔的形象,贊頌了青松堅強高潔的品質。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反復吟誦,通過聯想、想象,自然地把青松看作是逆境中的高潔之士,將凌寒挺直理解為一個人頑強斗爭精神的象征,由此受到堅強意志的教育。
四、大量誦讀,潤物無聲
篇3
教學內容:《古詩兩首》之《江南春》(蘇教版四年級下冊)
教學《江南春》時,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學生抓住關鍵詞并聯系上下文解讀了詩句的意思,結合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體會到杜牧在描繪千里江南明媚可愛的春光的同時,也在慨嘆:“放眼望去,南朝眾多的寺廟樓臺,現在還有多少掩映在煙雨迷蒙之中呢?”就在這時,突然有學生就詩句末句的標點提出疑問。
生:“多少樓臺煙雨中。”從“多少”這個詞可以看出,詩人不清楚樓臺的數目,要問大家,可這里為什么用句號而不用問號?
師:對這個句號顯然你有自己的思考,問得好!誰來解答?
(學生紛紛發表看法)
生:我同意他的觀點,我也認為應該用問號更準確些。因為作者明明就是在發問。
生:我不這么認為。杜牧是晚唐杰出詩人,與李商隱一起被稱為“小李杜”,詩句中標點符號的運用肯定是經過仔細推敲的。
生:這不一定,你太崇拜名人了。名人也會犯錯的!
師:到底該用什么標點符號呢,還是請同學們再次用心讀讀全詩,仔細體會判斷。
(一番潛心閱讀后)
生:應該用句號!詩人此處并不是想問出樓臺的具體數目,只是發表自己的感慨,意思是感嘆晚唐統治者廣建佛寺,求神保佑是沒有用的,因為南朝的教訓就在眼前。
生:大家都知道要聯系上下文才能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詩句更應該這樣。不能一見到詩人寫了“多少”就以為一定是疑問的語氣,就要用問號。
(一席話說得大家頻頻點頭,我也向發言的兩位學生投去贊許的目光。哪知,又有學生提出了新看法。)
生:我認為這句詩最準確的應該是用感嘆號!這樣更能清楚表達詩人在大好春光中,面對被煙雨包圍的寺廟所產生的想法。
(一聽此話,學生們剛剛松弛的大腦又高速運轉起來。)
生:表達強烈感情就應用上感嘆號。
生:我還是認為該用句號。前兩句詩人描繪了千里江南明媚的春光令人陶醉,這后兩句詩也是想告訴我們,那掩映于迷蒙
的煙雨之中的佛寺,看起來別有一種朦朧美。
生:前兩句詩展現了那么美麗的江南春景,流露出詩人的熱愛贊美之情。如果要用感嘆號的話,豈不是全詩都要用感嘆號
了?(生皆笑)
生:我也覺得用句號好一點。當時詩人處在封建時期,皇帝高高在上,老百姓沒有說話的自由?;实垡d建寺廟,老百姓是不能反對的。因此,詩人只能借寫景含蓄地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否則會惹來殺身之禍的。(學生自發鼓掌)師:你們真不簡單,不僅能聯系前面兩句詩,還能聯系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來看問題!剛才的討論很精彩!同學們,古人寫詩文不用標點,古詩也不是像現在這樣分行的,而是連寫的。詩有韻律,一般都有固定的停頓,一個停頓就稱為一句。到了現代,為了便于閱讀,于是就出現了加標點符號的詩句。同學們對古詩中的標點符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合情合理,你的見解就能讓大家信服?,F在,讓我們在朗讀中再次感悟這詩句里包含的深意!
二、反思
課上,學生就一個標點引發的質疑帶給我莫大的驚喜與震撼,讓我看到了實施《新課程標準》以來課堂所呈現出來的勃勃生機。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在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一詩句的解讀中,學生們就表現出了強烈的發現意識、探索精神。他們關注了語言文字的細節,緊扣末句詩的標點符號,反復推敲斟酌。伴隨著學生質疑――解疑――再生疑――釋疑的探究過程,課堂流程波瀾頓生、曲折有致。從對“多少”一詞的敏銳捕捉、反復咀嚼,到“要聯系上下文才能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詩句更
篇4
1.根據拼音和工具書,讀熟10首古詩詞。
2.根據注釋和其他工具書,大致了解10首古詩詞的意思。
3.背誦古詩詞。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組展示背誦成果,可用比賽的方式,也可用考試的方式(比如:看圖吟相應的詩詞)。
2.全班交流10首古詩詞的大意。
教師相機檢查學生對下面句子或詞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誰?“萁”喻誰?
②“鳥鳴澗”是什么意思?詩里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壺”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壺”象征著什么?“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④“時時舞”“恰恰啼”是怎樣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是說石灰,實際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贊美的是竹子,哪句話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態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詞與現代意思不同?帶有“白日”的詩還有哪首?
⑧《已亥雜詩》中表達作者愿望的詩句是哪句?表達了什么愿望?
⑨”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笔鞘裁匆馑??你能舉出與這句詩意思相反的詩句嗎?
⑩《卜算子》一詞中,“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還能背誦一首《卜算子》嗎?
三、講述關于10首古詩詞的逸聞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謙的故事,鄭燮的故事等。
四、有機聯系,拓展讀《江畔獨步尋花(黃獅塔前江水東)》《春望》
第二板塊
一、根據10首古詩詞進行超聯想,分類復習古詩詞
送別詩──
《芙蓉樓送辛漸》《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聯想到: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李白
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白居易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
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高適
……
詠物言志詩──
《石灰吟》《竹石》
聯想到:
詠鵝(鵝鵝鵝)駱賓王
風(解落三秋葉)李嶠
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賀知章
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羅隱
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王冕
寫景詩──
《鳥鳴澗》《江畔獨步尋花》
聯想到:
江南(江南可采蓮)漢樂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王之渙
春曉(春眠不覺曉)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見人)王維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李白
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
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李白
絕句(兩個黃鵬鳴翠柳)杜甫
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杜甫
絕句(遲日江山麗)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黃師塔前江水東)杜甫
江雪(千山鳥飛絕)柳宗元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張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劉禹錫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劉禹錫
憶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杜牧
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凈無苔)王安石
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蘇軾
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蘇軾
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楊萬里
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葉紹翁
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翁卷
篇5
一、開啟誦讀潛能,調動誦讀情感
背誦是兒童的天性,利用記憶力和直覺力輕松、愉悅地誦讀經典,同時也不會使孩子增加額外的負擔,相反會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以“經典教育”活動為主題,引領學生們走進文化經典的圣殿。閱讀有價值的書為起點,重拾文化經典,深植讀書風氣?!度纸洝贰兜茏右帯贰吨杏埂贰墩撜Z》……經典古詩、并將《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作為必讀書目。并組建“智慧種子”小組,通過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以交互性閱讀為基礎,調動學生情感潛能和智慧潛能,充分運用學生求知的自,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字、詞、句、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疑惑,通過與同學、老師之間的討論、交流,讓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學習興趣。此外,根據誦讀進度,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如經典誦讀表演賽、經典知識競賽……陶冶情操,加強修養,提升藝術品位,豐富生活。正所謂“讀經典一部,勝雜書萬卷” ,從小背誦經典就好比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孩子的心胸會更寬廣,眼界會更深遠,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見識,我們現在所說的文化教養。有了這樣的底蘊,再去學習比較淺近的應用性知識文化,孩子就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叭酥?,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抑揚頓挫的誦讀聲和著悠揚的韻律,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在經典詩文中徜徉,在感知經典傳統文化中成長。長期教學實踐表明,誦讀經典可以讓兒童在記憶的廣度和深度方面獲得顯著提高。長期開展兒童經典誦讀是激發潛能、學習語言、增強人文底蘊、開啟智慧的重要途徑,同時又能培養孩子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文關懷,由此可以使孩子變得胸懷博大、知書達理、善良聰慧、樂觀堅定。
二、激活誦讀興趣,撥動誦讀旋律
興趣就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現象的心理傾向。如果能夠激活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興趣,使他們無論是對背誦的過程,還是對背誦的結果,都興趣盎然,興致勃勃,把背誦古詩詞當成一種愛好,那么背誦古詩將成為他們主動的需要,而不是負擔。詩詞本身就蘊含著無窮的魅力,強大的生命力。只要抓住精要之處,引導學生誦讀詩中的精華,是最能激活學習興趣了。讓學生對詩詞進行思路比較、中心比較、離別的詩在意境上的區別。學生通過品味、理解,《別董大》卻以悲景寫豪情,“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奮發精神盡顯其中。在討論中得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不僅寫登樓所見,更突出了“登高才能望遠”的人生哲理,自然比片面寫景要更勝一籌。如此比讀,學生的眼界開闊了,創造性的思維也得以發散,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內涵。從而激起了學生讀背古詩詞的極大興趣。讓學生把誦讀興趣當成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童趣內容的詩篇特別能激起小學生的興趣,記住了有趣之處,往往就理解了作品。
篇6
關鍵詞:網絡多媒體;古詩;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既是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由于古詩語言精練、表意含蓄,加上小學生對詩人所處的人文社會環境感到陌生遙遠,學生很難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大步推進和給學生“減負”的呼聲越來越高,“教科書+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今教育的要求。教師應該恰當運用網絡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它兼備圖、文、聲、像,可以生動逼真地傳遞教學信息,不但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而且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
1.利用網絡多媒體有助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古詩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較特殊的課文,它用語精辟,寓意含蓄,時代背景久遠,這給小學生理解古詩帶來困難,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講解難度,從而導致學生對古詩的學習興趣不高。但是借助網絡多媒體技術,巧創情境,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鵝》,教師可根據詩的內容,運用多媒體設計動畫:亭臺樓閣,楊柳依依,一個兒童正在不斷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歡叫的大白鵝拋散谷粒。教學時詩圖對照,相映成趣,不僅為學生想象活動提供了豐富、鮮明的表象信息,使學生能輕松“入境”,而且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情感,繼而探究學習。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這首詩主要表達對春天那場及時雨的喜愛之情。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歌曲《春雨蒙蒙地下》,優美的歌聲,再配以生動的畫面:夜里,春雨淅淅瀝瀝地輕叩著屋頂。這樣在感官上,讓學生真實地體會詩的氛圍,逐漸融入到詩的情境之中。
2.利用網絡多媒體有助于學生賞析詞句,體會意蘊
古詩的字字句句都經過作者的仔細推敲,千挑萬選,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詩教學的重點。網絡多媒體通過聲、光、形、色等形式,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具體形象,把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有助于學生理解意義深刻的詞語,反復推敲,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妙。如古詩《泊船瓜洲》,教師通過錄像展示江南春光美景,一幅幅草長鶯飛、花紅柳綠的江南春色畫面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當中,很快領悟到“綠”字的精妙:“綠”字既涵蓋了“滿”“入”“過”的意思,又突出東風催春勢不可擋的盎然生機。同樣,《望廬山瀑布》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絕妙,作者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若只靠教師口頭講解,學生難以理解,而恰當運用錄像就可解決這一難題。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錄像:草木蔥蘢,山巒疊嶂,而香爐峰此時正被煙霧籠罩,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團團紫煙不斷從山谷中升起,景色美不勝收。在畫面、音樂的渲染下,學生的心緒已不知不覺地被帶入詩境,很快從香爐峰的云霧源源不斷地升騰的動態畫面中領悟到“生”字的妙處。
3.利用網絡多媒體有助于啟發想象,擴展思維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優美”的教學目標。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獨特性是其特點。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特點,他們有著敏銳的感知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想,展開想象的翅膀,去領悟古詩中的意境美。利用視聽覺教學媒體就是有效的途徑之一。如《望廬山瀑布》,教學第一句時,播放配有優美音樂的錄像,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想:“如果你也來到這一景象中,會有怎樣的感受?”而在教學第三、第四句時,關掉錄像聲音,讓學生邊看壯闊的瀑布,邊展開想象,問:“你覺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另外,對于有一定故事情節的古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作品的內容展開想象,讓他們眼前浮現出一幅幅古詩中所描寫的畫面。
4.利用網絡多媒體有助于培養自主探索能力,拓展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課前要查閱大量的相關作品的背景資料,課堂上往往是通過教師繪聲繪色地教,聲嘶力竭地導,學生則借助眼睛和耳朵來達到教學目的,這樣往往事倍功半。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獲取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網絡優勢,拓寬古詩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收集與古詩內容有關的材料,儲備素材。課堂上讓學生互相交流資料,充分展現自我,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正確地理解古詩。
參考文獻:
[1]崔增亮,趙紹軍.小學古詩教學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秦紅兵.多媒體技術對課堂氣氛的優化[J].中小學電教,2003(11).
篇7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情智并重;語言能力;感悟;延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068(2017)15001901
優秀的古詩詞不僅能啟迪心智,而且能陶冶情操,使學生深刻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古詩詞教學中,實施情智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做到情智并重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自己的一些思考和體會。
一、激趣導入,啟動情智
古詩詞的創作時代與學生距離很遠,其語言不易被學生理解,教師若能設計有趣的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有趣、有序地進行,將對學生學習古詩產生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如用音樂營造情感氛圍、運用多媒體課件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以詩導詩等,都能恰到好處地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教學《贈汪倫》時,可用“汪倫邀李白”的故事導入新課;教學《楓橋夜泊》前,可播放歌曲《濤聲依舊》,營造離愁思緒的心境;教學《示兒》時,可提出問題“這是陸游的絕筆,他在臨終時有什么重要的事放心不下呢”……這樣設計導入環節,有效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使學生入情入境,自然就有話可說。
二、b讀感悟,萌智
“好詩不厭百回讀” “七分詩三分吟”,這些都告訴我們讀詩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可以范讀,在整體把握詩詞感情基調的基礎上讀出節奏、讀出韻律,或慷慨激越,或淺唱低吟,將詩中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如教師可以先創設情境,再指導朗讀,學生通過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引發想象,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也可以分層次進行品讀,促使學生的認知與感悟隨著一次次有目的的誦讀而層層深入,把教師不厭其煩的講解變成學生相互間的品讀、討論和啟迪,做到吟誦與賞析有效結合,由情萌智;還可以開展各種誦讀活動,提高學生的古詩素養,夯實文化底蘊。在反復吟誦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使學生體味詩詞的韻味,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巧設情境,生成情智
古詩文的靈魂是情,在古詩詞教學中采用情智教學法,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感悟。例如,學習《小兒垂釣》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邊吟誦邊表演“路人借問遙招手”的場景,加深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學習王維的《渭城曲》時,以配樂渲染離別傷感的氣氛;學習杜牧的《江南春》時,配以廣闊迷離的江南春景畫面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也可以介紹古詩創作的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有利于學生深刻地感悟詩情。這樣教學,情感相融便有了廣度,學生的語言表達自然就會發自肺腑。
四、合作交流,展示情智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很多教師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知、理解詩意。對于學生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去解決疑惑。對于學習所得,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隨堂練筆、情境對話等方式展示學習成果。例如,學習張繼的《秋思》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替張繼寫家書;學習王維的《渭城曲》時,教師讓學生想象作者與友人分別時的對話。這樣教學,既有助于學生理解古詩、深化情感、啟迪智慧,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拓展延伸,發展情智
奧地利心理分析學家馬赫曾對“聯想”作過這樣精辟的解釋:“在兩種突然同時迸發的意識內容中,一種內容在出現時,也喚起另一種內容?!痹诠旁娫~教學中,教師運用拓展延伸的方法來發展學生的情智,形成開放的語文教學觀,通過比照同一主題或同一作者的古詩,針對教材巧妙地進行拓展,以詩學詩,以詩悟詩,既能使學生情智共生,又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學習《池上》時,可以拓展兒童詩《小兒垂釣》《所見》《牧童》等;學習辛棄疾的《清平樂 村居》時,則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類比感受他身在田園、怡然自得的心情,也可以用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進行對比賞析,了解辛棄疾的愛國之心、忠君之念和壯志難酬的一面。
篇8
“六一”節那天,我穿著嶄新的服裝到學校去,路上,我聽見小鳥在歡樂的歌唱,大樹在向我微笑擊鼓傳花,好像它們都在祝我們“六一”節快樂。到了學校,我看見同學們都歡聲笑語,臉上洋溢著笑容。
"六一''的活動多采多樣!有猜謎語,釣魚,瞎子摸人等的活動,只見黑板上寫著密密麻麻謎語,知道的人就把答案告訴老師,如果對的話就可以去領獎。我雖然在不停的想,但怎么也猜不出來,后來我絞盡腦汁,終于猜出了一個謎語。當時我就心急如焚的跑過去把答案告訴老師。老師只說了一句話:“這個謎語不對.''當時我非常失望,幸虧班長說:“只是游戲嗎,不要放在心上”。我聽了這句話感覺好多了.后來我認真思考每一條謎語,我終于猜對了,我拿著獎品,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接著,我又去玩擊鼓傳花.擊鼓傳花的規則是:先選一位同學上來擊鼓,并蒙上眼睛。然后同學們就一個個傳花,等鼓聲停的時候,花在誰手里,就叫誰上臺來表演。第一位上臺的是李明同學。他表演的是朗誦古詩。他背的是<<江南春>>:"千里江南綠映紅......剛背完,臺下立刻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他下臺去。接著又傳下去了。
我們完了好久活動才結束,這個兒童節我們過得多快樂啊!因為我們不但度過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節日,還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
篇9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 情感教育 策略
孔子說過:“不學詩,無以言。”詩歌是一種至純至美的文學樣式,而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有著燦爛而悠久的詩歌文化,中國古典詩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古往今來,古詩詞對中華民族的人文素質的培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詩詞的教育意義仍不可忽視。我們的語文教育,應將古詩詞與教學相結合,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實現育人的目的,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語文課題。
愛國主義情感維系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民族團結而經久不衰,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為濃烈、最為強烈的部分。我國古代詩詞中不乏表現愛國主題的名篇佳作,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學中應怎樣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通過多年的語文教學,筆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在古詩詞教學中增強民族自豪感
通過古詩詞教學,可以使學生對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學成就加深認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學中教師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以及情景的展現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感知明白我國的唐詩、宋詞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也是中華文化傳統教育的一座寶庫。還可以從祖國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逐漸認識到祖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中華民族不可欺侮的實質。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便在這過程中逐漸形成。并賦予思維過程的條理性及深刻性,因此通過語言表達加深內心感受,是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在古詩詞教學中樹立報國之志
通過古詩詞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人民、敬仰古代杰出人物,加強對勞動人民自強不息、不畏、堅決維護國家獨立尊嚴的光榮傳統的認識,激勵學生從小樹立報國之志。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包括了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人民群眾是偉大的,在他們身上閃爍著中華優秀文化的光芒。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千千萬萬的優秀兒女。熱愛勞動人民、敬仰并學習杰出人物是學生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唐代李紳在《鋤禾》一詩中寫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斌w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杜荀鶴的《山中寡婦》表現了詩人對山中寡婦的深切同情,對殘酷剝削的憎恨。再看曹操《觀滄?!芬辉娭小叭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則表現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則反映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報國的雄心壯志,充滿了積極進取的精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領略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氣魄,在憧憬與感慨的同時陶冶自己的情操,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熱愛他們的勞動成果的思想感情,學習杰出人物的精神品質。
三、在古詩詞教學中激發美麗情愫
通過古詩詞教學,使學生對祖國廣袤、秀麗的山河加深認識,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愛祖國首先表現為愛祖國的山山水水,事事物物,甚至一草一木,我認為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詩詞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如《敕勒歌》以雄渾的氣勢,描寫了陰山腳下美麗富饒、廣闊無垠的草原風貌?!锻麖]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幅壯麗的瀑布圖展現在我們眼前。《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錢塘湖春行》、《江南春》等詩篇以清新、明快的筆調描繪了如詩如畫的祖國河山,表現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滲透了詩人積極進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通過教學使學生享受美感、受到熏陶。
2.熱愛鳥類等動物的教育。鳥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動物的生存,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協調。在古詩中,涉及寫鳥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曉》中寫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碧幪庿B語才使春天顯得有了氣息。杜甫在《絕句》中也寫到:“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鸝的鳴唱和白鷺的飛翔,充滿了一派生機,從側面反映出自然環境的美好。此外,駱賓王的《詠鵝》,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等詩也是熱愛動物教育的良好教材。
3.熱愛花草樹木等植物的教育。葉紹翁在《游園不值》中寫道: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以出墻來的一枝紅杏贊美了滿園春色。楊萬里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寫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以荷花的美襯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寫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僅描寫出小草頑強的生命力,而且表現出自己對小草的深情贊美。賀知章《詠柳》中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眱删鋵⒘鴺淞鴹l描寫得非常美。既寫出了動人的形態,又寫了碧綠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詩均有相關的描寫。這些用來教育學生熱愛花草樹木等植物,不僅形象生動,具體直觀,而且具有很強的教育性。
4.開展本土詩詞文化傳播與教育。除了古詩詞的教育,我們教師也要搜集了本土詩詞,對學生進行本土詩詞教育,親近詩詞,激起熱愛家鄉的情愫。如廣西北流是中華詩詞之鄉,本土詩人創作了大批北流風物(人物)詩賦,包括荔枝、龍眼、木菠蘿、大容山、勾漏洞、嶺垌窯址、銅陽書院、景蘇樓、城西公園、籮村、羅政村、中國陶瓷名城等等,要利用好這些文化資源和詩詞資源,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詩詞教育。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應深入挖掘歷代詩詞作品中愛國主義主題的名篇佳作中蘊含的愛國主義因素,并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努力做到既傳承了文化又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培育愛國愛鄉的少年君子。
參考文獻
[1] 涂培源《在古詩教學中引導小學生展開想象》《教育評論》2001年第2期p.68-69.
[2] 于秀蘭、沈益亮《古詩詞教學“六字決”》《廣西教育》2001年第11期p.36.
篇10
在我蹣跚學步時,媽媽教我朗讀駱賓王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边@首詩雖然很短小,卻激發了我學詩的濃厚興趣。爸爸又教我誦讀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睅易哌M了一個五彩繽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詩的世界。我開始讀懂了詩歌的韻味。
童年是美妙的。有了詩的陪伴,我的心中又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李紳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我懂得了要尊重勞動成果,愛惜每一粒糧食;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明白了母親對兒女的牽腸掛肚和兒女應該怎么做;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讓我領會到,人不僅有相聚的歡樂,還有離別的痛苦。
讀小學后,古詩更是我課余生活里的摯愛,每首詩都猶如一幅絕妙的山水畫,給我展示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按竽聼熤保L河落日圓”反映出一望無際的大沙漠的雄渾壯闊景色;“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把江南春景的艷麗呈現在我的眼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現出寧死不屈的一身正氣。
伴著成長的節拍,踏著青春的旋律,懷著成長的夢想,我進入了中學階段。此時,我接觸到更多的詩歌,每天誦讀古詩詞成了我的必修課。李白邀我去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暮肋~壯景;蘇軾請我共品“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豁達和開朗;龔自珍吟詠“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告訴我什么是奉獻;馬致遠誦讀“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告訴我什么是鄉愁……
讀詩,的確是一個奇妙的過程:古人的智慧通過眼睛進入腦海,通過想象進入心靈,在心靈深處掀起軒然大波,然后又歸于平靜。
因為讀詩,我長大了。
因為讀詩,我堅強了。
因為讀詩,我有了熱情,有了朝氣,更有了希望!
我想,不只是現在,將來,古詩詞永遠是我成長的良師益友!
點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