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鵝課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20:51: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白鵝課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白鵝課文

篇1

人教版語文13課白鵝預習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教師和學生共同回憶上冊學過豐子愷的文章《山中避雨》,全班背誦文中提到的蘇軾的詩歌《飲湖上初晴后雨》,然后請愿個別學生介紹作者的簡介導入 新課。

2、檢查學生搜集有關鵝的材料,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學生搜集材料內容十分豐富,有的上網查找了很多的材料;有的從郵票上查找到有關這方面的材料;有的找到有關鵝的畫等。)

二、閱讀環節

1、自由地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抄寫成語。

2、理清文章的結構。

三、解讀環節

圍繞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通過小組討論、班內交流學習課文。

1、課文中的白鵝有什么特點?

2、白鵝對我們一家人有哪些貢獻?

3、作者喜歡白鵝,你喜歡作者筆下的白鵝嗎?

四、拓展環節

1、針對喜不喜歡白鵝這個問題,讓學生分成兩個對立面,展開辯論。

2、讀一讀課文有關白鵝生蛋這部分,結合附圖,想一想:自己有過類似充滿童趣的經歷嗎?講給同學聽聽,注意表達出天真爛漫的情趣。

五、質疑環節

篇2

師:同學們看圖片,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的插圖??催@個鵝字,這種寫法是以前的人用的,現在已經廢止了,同學們舉起手指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白鵝。

師:畫面中的白鵝是這樣的,那么作者筆下的白鵝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的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老師想聽到大家瑯瑯的讀書聲好嗎?開始吧!

二、 檢查詞語

師:課文讀好了嗎?那么課文中的這些詞語能讀準嗎?自己讀讀。(開火車朗讀,有錯的糾正)

生:讀屏幕上出現的詞語(頭頸 倘若 脾氣 供養不周 一絲不茍 引吭大叫 狂吠 厲聲呵斥 厲聲叫囂 厲聲叫罵 )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能不能讀好?(生讀詞語)

師:還不錯。再看這組句子(第二屏),看這些描紅的詞語有什么特點?

生:這些詞語都是描寫鵝的叫聲的詞語。

師:沒錯,這些詞語都是描寫鵝的叫聲的,但是它們之間還是有細微的差別的。老師來說詞語的意思,大家看看這是哪個詞語的意思呢?

師:用嚴厲的聲音大聲地罵人,這是什么詞語的意思?

生:厲聲叫罵。

師:用嚴厲的聲音大聲地斥責,這是――

生:厲聲呵斥。

師:用嚴厲的聲音大喊大叫――

生:厲聲叫囂。

【 評析】此環節檢查初讀文本情況,了解學情。通過對重點詞語的檢查,相機幫助學生正音、指導學生讀準詞語,理解詞意,引導學生關注 “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厲聲叫罵”三個詞語,為引出白鵝高傲的特點做預設。

師:理解了詞語的意思,我們再回到句子中去讀一讀,讀出你的體會。

生: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于狗的狂吠。

生:鵝老爺偶然早歸,伸頸去咬狗,并且厲聲叫罵,狗立刻逃往籬邊,蹲著靜候……

師:放到這些句子中,你還能用準這些詞嗎?(屏幕出示學習單)大家打開學習單,讀一讀句子,填寫一下這幾個詞語。這個“厲”字是本課既要認也要寫的字,書寫的時候注意,這個“廠字框”是半包圍的字,橫短撇展成梯形,里邊是一個“萬”字。(生嘗試填寫)

聽,鵝又在叫了,仿佛是在(1)人們供養不周。

(2)瞧,院里來了陌生人,白鵝(),比狗還要厲害。

(3)看,狗在偷吃鵝老爺的飯了,鵝老爺伸長頸子,()著,將它趕跑。

師:詞語理解了,再讀這三句話,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白鵝呢?

生:我看到了一只特別霸道的鵝。

生:我看到了一只兇巴巴的鵝。

師:這個詞用得很準確,老師把它寫到黑板上。(板書:兇)

【評析】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將詞語轉化為聲音,體會動物的有趣、可愛。此環節的詞語填寫及朗讀的過程,不僅融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激活了學生的情感,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

三、 默讀課文,領會要旨

師:不但我們有這樣的感受,豐子愷先生也有相似的感受,默讀課文,仔細想一想課文集中體現了白鵝的什么特點?你從哪句話讀到的?

生: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師:課文中哪些段落體現了白鵝的高傲呢?

生:第1自然段體現出來了。

生:第3自然段也有。

師:還有嗎?

生:第4、5自然段都能體現出來。

師:像這樣統領全篇的句子就是這篇文章的――

生:中心句。

師:剛才我們就是采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讀書方法。在以后的閱讀中大家也可以嘗試運用。

【評析】此環節,以白鵝有什么特點質疑,啟發學生對重點句子逐一推敲,教給學生找文中中句的方法,引導學生積累寫作方法。

師:剛才,我們已經從鵝的叫聲中領略到了鵝的高傲。按照作者的思路,我們再來看看描寫鵝的步態這部分。哪位同學愿意讀一讀呀?

生:“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p>

師:稍等,見過凈角出場嗎?凈角是京劇中的一類人物,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一個片段,你仔細看看凈角是怎么走路的?

生:我覺得凈角走路搖搖晃晃的。

生:凈角走路一步三晃。

師:我們再看看鵝是怎么走路的?(出示鵝走路的文字)你能帶著看視頻的感受讀好這句話嗎?(生讀)

師:老師和大家合作一次怎么樣?我來讀鴨子走路的部分,誰來讀讀鵝走路的部分?我們來看看它們之間的差別。(師生讀)

師:感受到差別了嗎?那我們換過來我讀鵝的句子,誰愿意來讀讀鴨的句子?(生讀)

師:這個家伙簡直是――不可一世。大家說對嗎?

生:對。

師:這一段還有描寫鵝的句子呢,誰再來讀讀。

生:“它常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也毫不相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p>

師:同學們瞧瞧這個家伙,多么無理??!讀好這幾個關鍵詞就能凸顯白鵝的特點來。(重點詞變紅:傲然毫不相讓有時竟)誰愿意再試試?(生讀)

師:這次我找兩個同學來演一演。

學生表演,師來讀。

【評析】此環節以讀促悟,以悟示演。學生感受了鴨的步調與鵝的步調的不同,教師侍機而動設計了表演的場景。在反復讀,感受文字美的基礎上,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演一演,此時學生學習的興趣高漲,再次走進文本,與文本融為一體。

師:你覺得這只鵝怎樣?

生:蠻橫。

師:寫一個“蠻”字到黑板上。

師:大家看,這樣一只兇鵝,蠻鵝,好像是一個反面角色,可是我們卻發覺我們并不討厭它,反而還有點――

生:喜歡它。

師:這是多么有趣啊,作者就是用這種幽默的語言突出白鵝的特點,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的,我們再來好好讀一讀我們要把這樣生動的語言積累下來。大家試試看,能不能背下來。(生背)

【評析】在層層凸顯鵝的特點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依據自己的體驗、感受與發現,主動與作者對話,進行積累背誦,學生在整堂課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掌握了語言運用的規律,感受了語言文字的魅力,逐步形成學習能力,并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習得”。

【總評】 2013年11月,在教育部第五屆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上,王越老師執教了《白鵝》一課,30分鐘的課堂教學,他憑借堅實的語文功底,嫻熟的教學技藝,生動的詮釋了有價值的課堂教學。

1. 以“讀悟”為主線,課脈清晰。王老師立足于讀中理解,悟中實踐。課堂上的讀有目的、有層次,從初讀――讀詞語――讀句子――默讀乃至最后的背誦,王老師始終以讀挈領全文脈絡。第一部分初讀是掃清閱讀障礙達成讀通文本為的目,通過檢查描紅詞語,引導學生關注“厲聲呵斥厲聲叫囂 厲聲叫罵”三個重點詞語,進而啟發學生發現白鵝的特點 ,看似三個相似卻又不同的詞語,經過朗讀和感悟,融入學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整堂課學生讀得很到位,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默讀提取信息,思考白鵝的特點,進而積累運用,這是一個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主動思索,關注文本內容,一次次與文本進行對話,與作者對話,學生收獲了閱讀方法,并在閱讀實踐中學習閱讀。

2. 以“情境”設鋪墊,設計精巧。課上,為了讓學生對文本把握的透徹,王老師對“凈角”一詞的處理是以情境闡述問題方法播放了一段錄像片段,恰如其分的引用資源處理得簡單大氣。另外,文中看似簡單描寫白鵝特點的語句,被王老師視為貫穿整節課的“眼”,反復誦讀帶領學生入文,引導學生學習抓特點寫作的手法,體會作者的用詞準確、生動。

篇3

[關鍵詞]創設情境 小組討論 多樣的活動

在語文教學中,總結出幾個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

一、創設情境教學,鼓勵學生發言

課堂教學歷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只能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是教師的舞臺,而學生的自主性不能突現出來,這就是“填鴨式教學”。在這種課堂下成長起來的學生,漸漸喪失發言的興趣及主動性,最終失去口語訓練的機會。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創設自由、民主的語言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心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學習的興趣,使其有積極的語言表現,口語交際能力才能行之有效地得到訓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重視問題的設置

提問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途徑,更是有效引導學生思考、形成自己見解的橋梁。因此,好的問題設置,往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想說話”的愿望自然而來。如在講授課文《白鵝》時,作者筆下的白鵝性格傲慢,假如提出問題“為什么作者把白鵝寫得如此高傲?”,那么問題就顯得過于寬廣,學生則無從作答;但如果能結合文中對白鵝的尊稱“鵝老爺”,介紹舊社會中地位高的人才有幸被稱“老爺”,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從而思考白鵝與“老爺”的相似之處,學生可從文中找出相關描述,得出結論:正是由于作者對白鵝的喜愛,把它當作朋友,賦予白鵝以人的性格,筆下的“高傲”其實飽含憐愛之情。這節課上學生們都對高傲的白鵝發生了興趣,紛紛在文中找相關語句,并模擬白鵝的吃相及叫聲,課堂氣氛活躍。受此活躍氣氛的影響,想發表看法的愿望自然強烈了。

2、復述故事

復述故事不但是對所學課文的理解,更加入了學生自主的再創造。第一次要求學生復述的課文是《空城計》,結果卻不盡人意,學生幾乎把這篇半白話課文翻譯了一遍。在提示下,先把故事的開端、發展、、結局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再把這四部分串連起來,這就成為故事內容的梗概了。學生學習了這種方法,紛紛在書上試著把故事情節串連,漸漸地能夠把故事內容以課文為標準概括。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故事內容,越簡潔越好。在受到肯定的前提下,不少學生做出嘗試,有些學生甚至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創意無限。

3、續編故事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設置了童話單元,其中的課文《巨人和孩子》、《蟋蟀在時報廣場》提供了續編故事的機會。如王爾德的童話《巨人和孩子》,在入選課本時把原著故事結局省去了,原因之一在于作者王爾德在故事中透露的宗教主義精神,較難為學生所理解;但在文中設置的“小男孩”角色應該在結局有所體現。在講授此文時,灌輸續編故事的注意事項,如要符合文中人物性格,前后文應有所呼應,有所創新等等,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思考,如果要為課文續寫一個結局,那么故事將怎樣發展?續編故事在復述故事的基礎上,在對課文有了理解后融入自己的構想,馳騁想象的空間,而要把構想整理成流暢的語句表達出來,則是對學生口語能力的挑戰。

4、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思考

多媒體教學平臺的運用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發展,與傳統的口語相授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更直觀、方法更多樣、信息含量更豐富,電教煤體具有聲、光、像等多種功能,它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去積極地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重視小組討論的作用,化被動為主動

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的自主能力,把教師的主導作用過渡為引導作用,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由單調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地接受知識。小組討論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它可以增加學生的交往,能夠深化學生的合作意識,發展言語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由于學生的性格不同,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也不一致,因此在課堂上的表現也不一,如積極發言的學生往往思維跳躍迅速,膽大較大,語言表達能力較強;而膽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不敢在眾多學生面前發言。小組討論為此類學生創設了平等的氛圍,減少了他們的心理壓力,小組間各抒己見提供了寬闊的思考空間,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小組間學生的自由討論,無形中把個人競爭變為小組間的合作競爭,使課堂氣氛活躍,由一開始的小組代表發言逐漸變為小組成員搶著發言。在每節課的講授中,我都盡量加入討論的內容,讓學生可以開口說話,擺脫枯燥被動的聽課過程。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情境激趣

“分析學生的學習活動,我們可以發現,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以學生的認識結構為核心的,經歷獲取知識(信息內化)儲存加工信息(認知結構)運用知識(經驗或觀念外化)這三個基本階段的過程。”②也就是說,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運用于實踐。口語交際則屬于運用知識的環節,而如何把課堂上訓練所得運用于實踐,則需要通過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得而體現。七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有矛盾沖突集中的古代人物傳記,也有音樂美、畫面美、建筑美為一體的詩歌,都可以圍繞課文設計多種活動激活學生興趣。

課本劇有利于展示學生個人才華,提高說知能力。

如童話故事,可編排課本劇,讓學生自行設計角色對白及動作,在再現課文內容同時體味角色性格特點,也讓口語能力得到提高,如在講授童話《駱駝尋寶記》時,課文出現眾多動物,種類繁多,只憑課文的介紹學生難以一一把握,但通過排演課本劇,學生選擇相應的動物進行設計對白,在此過程中就加入了對角色的理解,表演中根據不同動物的性格特征有所則重,如害怕困難的黑熊,學生設計的臺詞是“哎呀,肚子餓了,還是回家去好了!”把黑熊一遇困難就找借口的性格表現得活靈活現;又如扮演金絲猴的學生,設計的臺詞是“我漂亮的衣服弄臟了,真討厭,還是回去好了!”突出了金絲猴愛美的性格。

朗讀比賽通過良性競爭激發學生說話的愿望。

如詩歌著重于朗讀,設計一個詩歌朗誦比賽,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挑選詩歌進行朗讀,考查學生對詩歌感情的把握及對節奏的掌握,結合第四單元的寫作仿寫詩歌,要求學生朗讀自己的習作,再評比誰朗讀得更好。無論哪種形式的活動,教學重點不僅僅讓學生理解課文,通過表演朗讀再現課文內容,進行再創造,完成“運用知識”這個階段的認識過程。

辯論賽不但有利于學生展開思考,更有利于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辯論賽通過互動式的對話,展示雙方觀點,找出對方話語中的漏洞進行辯駁,這一過程本身就包含著思考、把話語付諸言語。作為口語交際訓練較高級的形式,以七年級學生的學習程度而言較為困難,最初的嘗試可放寬標準。如就“學習語文有用與否”展開了辯論,分為正方與反方兩組,但在辯論過程學生表現得較為隨意,雖然氣氛熱烈,但不符合辯論賽的標準。一節課下來,辯論結果不明,但在此過程中,雙方組員都能各抒己見,聯系自身實際暢所欲言,也是提高口語能力的表現。

總之,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我們當前進行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通過不斷的嘗試,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小學語文 電教媒體 優化教學

隨著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進入課堂教學己成為一種趨勢,并且表現出了其獨特的優越性?,F代信息技術在課堂內外的運用已成為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素質的有效途徑,也為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意識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而多媒體技術也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創造了條件、注入了活力。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維,因此,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電教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并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和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把學生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如教學《觀潮》一課,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播放錄像,屏幕上那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的積極反應,不少學生翹首凝望,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這樣,電教媒體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帶著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最積極、最興奮的狀態,對課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自然地步入了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

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語文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盡管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電教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教學觀念,極大地改變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單一死板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獲取知識開辟更寬的道路。如《鵝》這首詩包含了豐富的信息:有鵝的叫聲、鵝的形象以及鵝的動作等。傳統的教學方法、手段難以將這豐富的信息表達清楚,而多媒體教學卻正好適合表現這些豐富的信息。教學的具體步驟:(1)“曲項”,利用動畫展現一只白鵝浮在水面上不斷伸曲脖子。(2)“曲項向天歌”,在前一個動畫的基礎上,合成鵝叫的聲音效果。(3)“白毛”,利用一幅靜止的大白鵝浮在水面上的圖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

(4)“白毛浮綠水”,展現一只大白鵝浮在碧波蕩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閑的神態。教師在此引導學生觀察水、鵝毛的顏色對比以及鵝的悠然動作。(5)“紅掌”,出示白鵝揮動紅色的腳掌向前劃水的動作和劃水的“嘩嘩”聲。(6)整體講解這首詩時,出示一幅動畫:亭臺樓榭,楊柳依依,一個小孩在不斷向湖里那群歡叫著的白鵝拋撒谷粒。整個教學過程文圖并舉、視聽結合,渲染了氣氛,創造出了原詩的意境,使學生得以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知識,理解了詩意,同時強化了記憶。

三、利用電教媒體圖、文、聲、像、動并茂的特點,激發閱讀欲望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一直只是停留在“說教”這一層次,手段單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難培養學生興趣的穩定性、持久性。然而,電教媒體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表現手法于一體,動靜結合、圖文并茂,創設了逼真的教學情境,渲染了活潑的教學氣氛,令學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高效。例如在教《望廬山瀑布》一文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顯示出“廬山風景圖”,然后向學生介紹廬山的秀美風光,最后把“廬山瀑布”來了個特寫,向學生介紹道:“同學們,廬山風光中最壯觀的要數‘廬山瀑布’了。你們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襯托下,飛流直下,濺起一陣陣水霧,多么令人神往!從古到今,我國有許多的文人墨客為它傾倒,寫下了無數不朽的詩篇。你們想不想讀一讀大詩人李白看了廬山瀑布后寫下的詩歌?”此時,學生迫切希望知道課文是怎樣寫的,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明顯加強,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真正體現了“自主發現、自主探索”。

篇5

你一定聽說過火山爆發時那可怕的樣子吧,我們班的老師們在“火山爆發時”可是各有千秋,不信,你瞧!

先說說我們的數學老師吧她長得十分清秀,長長的披肩發長長的睫毛,黑黑的發亮的眼睛像兩顆葡萄,活生生的一個櫻桃小丸子。不但貌若天仙,說起話來更是幽默風趣,尤其在她生氣的時候總是把我們逗得捧腹大笑,有一次,盧碩在下面搞小動作,不料,被數學老師看見了,要說這盧碩,是不是出門忘記吃藥了,竟敢在數學課上撒野?“給你們點陽光你們就燦爛,給你們點雞飼料馬上就完蛋!”還有一次寫課堂作業,鄒卓越最慢,數學老師不動聲色地說:“人家是獵豹的速度,你是蝸牛的速度,搶飯吃都得餓死!”哈哈!不行了,我笑的肚子都痛了!

再說說我們的音樂老師,矮矮的個子,平平的頭發,戴著一副眼鏡,一本正經的樣子,每次都是笑盈盈的進來。如果你不聽話就去“騎白鵝”吧!恐怕你還不知道,騎白鵝就是語文書上那篇最長的課文——《騎在白鵝的背上》。誰若不老實,就等著。

篇6

作者:劉玲玲

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最基本的學習能力,而在其中,聽又在其首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從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入手,逐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

其實,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我們對學生的聽的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無不存在于每一節課。比如,在學習《白鵝》一課時,在檢查學生預習作業“讀”這個環節時,我讓各小組學生先在小組里讀,發現問題,然后把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在全班強調,讓大家引以為戒。這樣的安排就要求每個學生必須認真傾聽別人的讀和講,才能最終把問題解決掉。要想發現問題和改正問題,傾聽是必不可少的。針對課文提出的主要問題,學生在自主學習完成后,要在小組交流,達成共識,這也需要大家認真傾聽,如果有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地方,就要及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陳述理由。在別人陳述時,只有認真傾聽,才能發現問題,指出問題所在。等大家的學習意見在小組內達成一致,在全班交流展示時,更要善于傾聽。對于自己組的匯報展示,小組內的同學要認真傾聽,及時補充不完善的地方,同時認真聽取其他組同學的提問或意見,以便回答更有針對性。在其他組的同學匯報展示時,自己也要認真傾聽,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質疑或補充。比如在學習《白鵝》一課,由于白鵝三眼一板、一絲不茍的吃飯,上演的一幕有趣的劇目時,我們采用了表演讀的方法,選出了要表演的角色,其余同學做旁白。這就要求表演的同學,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動作,還要認真聽旁白的內容,必須做到讀到哪兒演到哪兒,使課文內容與表演內容一體化??傊?,每一個學習環節,聽是首要環節,只有認真傾聽了,才能有目的地進行說、讀或寫等其他環節的學習。

除了每節語文課堂上對學生聽的能力的訓練,在口語交際課和習作講評課上,我也特別注意學生聽的能力的培養。在口語交際課上,對口語交際的每項要求,都進行落實。在習作講評課上,給學生范讀班級內的優秀作文,針對不同作文內容,提出聽的具體要求,比如,作文寫的什么內容,從哪幾方面寫了事物的特點,語言表達方面有什么特點,給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地方等等,讓學生在聽時有一定的針對性。

篇7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掀起課堂教學,必須掌握激趣的藝術技巧,不斷創新課堂教學實踐。

一、游戲競賽激趣

活潑多樣的游戲、競賽活動,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歡快激烈的氛圍中,動腦、動手、動口,以趣促思,發展多種能力。常見的語文課堂游戲、競賽活動有:奪紅旗、找朋友、猜謎語、接力賽、角色表演等。游戲、競賽活動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生理特征、認知結構以及教材的個性特點確定,要做到適宜、活潑、新穎、有趣。

如在教學《貼鼻子》一課時,我創設了游戲環節:教師首先在黑板正中貼上圖片“沒有鼻子的娃娃臉”,邀請同學參與活動,同學們的興趣高漲,當其他同學做游戲時,下面的觀眾激動得為他指點迷津。通過游戲再進行寫作,有了實踐活動的經驗,寫作的難度降低了,同學們的寫作興趣提高了。這樣,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把課堂教學氣氛推向了。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游戲競賽方式,進行聽、說、讀、寫練習,能促使學生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學習之中,喚起學生的內驅力,同時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

二、創設情境激趣

“文章不是無情物。”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大量文章,無不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感情。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內涵,渲染課堂氣氛,創設濃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似見其物、辨其形、嗅其味、聞其聲,讓學生觸景生情,從而導引智慧火花的迸發。

對那些內容好、語言生動、感彩強的課文或段落,教師要用繪聲繪色的朗讀和形態動作,再現教材所描述的意境和形象。如在教學《鵝》這首詩時,當學生看完白鵝浮綠水的投影后,教師立即問學生:“這情景美不美?”“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教師接著說:“我們要一邊讀一邊加上動作,想像白鵝浮在綠水上愉快地戲耍那種生動可愛的形象。”這時,學生們的情緒馬上高漲起來,個個躍躍欲試。教師放起了輕音樂,隨著樂曲聲,師生一起先伸出彎曲的右臂,再將右手高高抬起,做出鵝朝天點頭示意高歌的動作,并讀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詩句;接著將兩手平放兩側做“浮”的動作,并讀出“白毛浮綠水”;最后再將兩手下垂在身后,做“撥”的動作,并讀出“紅掌撥清波”。“請同學們再練讀幾遍?!贝藭r學生的情緒更加高漲,一邊表演一邊讀一邊想像,臉上露出甜美的笑容,好像一只只活生生的鵝在水面上嬉戲玩耍。在談體會時,一位女生說:“讀著讀著,仿佛自己也是一只小白鵝在水中快樂地游?!绷硪粋€學生說:“我讀著讀著,仿佛聽到了鵝的叫聲,看到了鵝的姿態和美麗的顏色?!边@樣,學生們越讀越愛讀,越讀對課文內容體會越深刻。在讀中創造出迷人的意境,把教學不斷推向。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的直觀形象手段,如實物圖畫、音像、模型、標本、投影、光盤、多媒體課件等直觀教具,以及教師的語言等適宜的形式,選擇恰當的時機和方法,變文字為圖畫,變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乏味為生動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掃除學習障礙,加速學習進程。

如《拾貝殼》一課,文章介紹了金山衛海邊,孩子們拾貝殼的故事。文中介紹了螺螄殼和扇貝的殼,但是同學們對貝殼的興趣不止停留在課文里,因此,老師在課外搜集制作了許多貝殼的照片和信息,讓學生了解、積累更多的知識,激發學習興趣。

三、巧妙設疑激趣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薄耙伞笔欠e極思維的表現,又是探索問題的動力。準確鮮明的設問,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將學生的思維水平與教學要求銜接起來,使學生饒有興趣地越過理解障礙,并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掀起教學。如在教學《小馬過河》時,教師引導學生學完全文后設問:“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盡管學生爭相發言,但很少講到點子上。這時,教師通過故事談話設疑,巧妙地突破難點:“同學們靜下來,聽老師講個故事,一個孩子做飯,一家三口用一碗米,天天這樣。有一次,家里來了客人,而這位小朋友仍舊用一碗米。吃著吃著,飯不夠了。這時,這個小朋友才發現自己錯了。請大家談談這個孩子不對在什么地方?為什么不對呢?”這一問,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認真思索后說:“他少放了米。”“他按老辦法辦事?!薄澳敲匆詿堖@件事聯系到課文,是不是說明一個道理呢?”學生們恍然大悟,笑著連連點頭稱是,并舉出了自己想到的生活中的類似事例。

篇8

[關鍵詞] 語文教學;問題意識;自主探究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現代教育學也認為,一切思維活動都從問題開始,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問題又是教學活動的歸宿,教學的最終結果絕不是用傳授知識去完全消滅問題,而是在初步解決已有問題的基礎上引發更多、更廣泛的問題,從而促使學生的認識向縱深發展。因此,教師應該將提問、思考的權利交給學生,讓課堂教學“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能力呢?

一、營造民主氛圍,讓學生敢問

首先,教師應該對大膽提問的學生給予鼓勵;對提出富有思考性問題的學生予以贊賞;對提問錯誤的學生,也不批評,而是啟發他們換一種方法思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沒有心理負擔,才能在自由、快樂的氛圍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其次,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用平等的心態對待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無后顧之憂而敢問。

二、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愛問

要使學生愛問,教師就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因素,打破已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喚醒學生的思維,激發其內驅力,使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困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作進一步的探究。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通過故事、情景、破綻等激發學生更多的問題,而不是為問而問。

1、設置焦點,創設提問情境 。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誘發探究性的行為,教師應為學生設置問題的“焦點”。如《數星星的孩子》一文中,小張衡、爺爺認為星星數得清,而奶奶則認為星星數不清。學生不禁疑問:“星星到底數得清嗎?”圍繞這一問題,筆者組織學生深入研讀課文,展開辯論。雖然最后大家仍各執所見,但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深刻的了解,思維得到了發展。對于“星星到底數得清嗎”這一焦點問題,筆者并沒有“奉送”上標準答案,而是為他們推薦了《太空探秘》等書,讓他們再為自己的觀點找找依據。這下孩子們的興趣更濃了, “天文熱”在班里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在“焦點問題”中學生的求知欲、探究精神被充分激發了。

2、教師設疑,引導學生質疑 。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質疑的興趣,以趣生疑,由疑點燃思維的火花,促使他們積極思考,進而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白鵝》中“不勝其煩”一詞用了反語的寫法。筆者這樣啟發學生:“‘不勝其煩’是什么意思?”“太煩了,讓人受不了。”學生不加思考地回答。“白鵝真的讓作者覺得難以忍受嗎?”筆者反問。“當然不是?!奔热蛔髡呦矚g白鵝為什么又要說白鵝“不勝其煩”呢?學生疑惑倍增。

3、讓思維 “轉彎”,巧設曲問情境 。

葉圣陶說:“兒童倘使發問,諸君底回答,不應使他滿足,而在引起他的好奇心。”故教師要提出一些學生意想不到的問題,問在此而意在彼,讓思路拐一個“彎”,這便是“曲問”。曲問起巧思,容易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三、教給質疑技巧,使學生會問

好問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好問并非鼓勵學生不假思索地亂問,也不能一疑就問,每題必問。如何引導學生于無疑處見疑,并逐步提高提問的能力?這需要教師在思考的內容、方向等方面經常性地給予指導。

1、預習時自主提問。

預習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又避免了教和學的盲目性。筆者常常要求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自由充分地提問,沒有數量的限制,更無形式的要求,以此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此外,筆者請學生在所提出的問題中選擇一個最感興趣的打上“”,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對自己所提的問題作出評價,借此使學生的提問能力向個性化發展。

2、對課題提問 。

“題好文一半”,經常推敲課題,有利于提高學生把握文章中心和結構的能力。如: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時,學生提問:“生命橋”是什么樣的?誰建造了 “生命橋”?“生命橋”有什么用?教師抓住這幾個問題展開教學,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使教學有了良好的開端。解決了這幾個問題,也就理解了文章的重點。

3、抓住關鍵詞句提問 。

教學精讀課文,要鼓勵學生對重點詞句進行提問,尤其是那些與中心緊密相關的詞句?!赌瞧G綠的爬山虎》中有一句“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地懂得了……”引導學生抓住“好像、模模糊糊”提問“為什么‘知道了’前面要加‘好像’, ‘懂得了’前面要加‘模模糊糊地’呢?”從而在朗讀中體會“當時作者還是個孩子,對葉老的教誨還不可能認識得很清楚,這樣寫更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

4、在標點符號的運用上提問 。

教材中有許多運用傳神而含義深刻的標點符號,可引導學生在此處提問,如:《給予是快樂的》一文中:小男孩睜大了眼睛:“這車是你哥哥給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錢?哇!我希望……”學生會對表示話未說完的省略號提問:保羅認為小男孩希望什么?其實小男孩希望什么?圍繞這兩個問題學生深入閱讀課文,明白了小男孩不是想獲取,而是想給予,突出了教材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5、對矛盾處提問。

在課文中有許多“看似矛盾,卻又是合情合理”的地方。如 “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拄著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中的“焦急”和“耐心”。在閱讀過程中,找出這些看似矛盾實是精彩之筆的描寫加以質疑,就能使學生發現隱含在兩個簡單詞語中的不同信息,達到深入理解課文的目的。

四、巧妙布白,將問題引向課外,促使學生自主探究

解決問題并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教師不能滿足于學生掌握了多少問題的答案,而應鼓勵學生帶著新問題走出課堂,把課內外連成一個整體,自覺主動地進行語文實踐活動,不斷提高語文素養。

篇9

1、豐子愷的文章:《手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5課)(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22課),《白鵝》(重點課文),《竹影》,《山中避雨》(重點課文),《給我的孩子們》,《黃山松》(略讀課文),《云霓》,《送考》。

2、豐子愷(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清光緒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字子覬,后改為子愷,筆名TK,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豐子愷是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作家、書法家和翻譯家。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關鍵詞:語文教學;;體會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3-0130-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掀起課堂小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最終優化語文教學過程,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那么如何掀起課堂教學,筆者談幾點體會。

一、 以情感情,掀起情感

常言說,情感、情感,以情感情。這是人際關系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常用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包含著真摯情感的教材,教師應“披文入情”,以情真意切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情感,以達到以情動人的藝術效果,從而形成教學的。

例如,我在講《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想了很多,想到了的偉大人格、非凡才能;想到了總理的臨終囑咐,真是悲痛不已。當我與學生一同觀看“十里長街送總理” 那“揪心撕肺畫面時”,不禁潸然淚下。學生被我的情緒深深地感染了,頓時課堂上也響起了一片悲痛的哭泣聲,學生的情緒由此進入。

二、 以動助讀,邊讀邊舞,掀起朗讀

以動助讀,邊讀邊舞是在學生理解教材之后,為了復習鞏固新知,深化理解內容,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積極性而采取的一種方法。它是指在繪聲繪色朗讀過程中,配上形體動作,將頭、臉、眉、眼、手、臂身、腿等多種器官協調參與,它會使學生對朗讀產生極大的興趣,提高朗讀效果。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體,他們的思想感情表達也是比較明顯的,他們想到哪里,他們的心理變化,高興、難過都會體現在臉上。根據這些心理特征,教師指導學生以動助讀,邊讀邊舞,會使學生興趣盎然,消除學習疲勞,會將教學推向。

如在教學《鵝》這首詩時,當學生看完白鵝浮綠水的投影后,我就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加上動作,并想像白鵝浮在綠水上愉快地戲耍的情景。這時,同學們的情緒馬上高漲起來,個個躍躍欲試。教師先放起了輕音樂,隨著樂曲聲師生一起做出鵝朝天點頭示意高歌的動作,并讀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詩句;接著再做“浮”“撥”的動作,并讀出相應的詩句。此時同學們的情緒高漲,一邊表演一邊讀一邊想像,好像看到一只只活生生的鵝在水面上嬉戲玩耍的情景。教學也在同學們的手舞足蹈中掀起。

三、開展辯論,掀起辯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學習中的某個重點、難點或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問題,各抒己見,展開討論,從而使學生明辨是非,得出正確結論,形成教學小。

在《兩小兒辯日》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充分細讀,深思 ,明確了兩小兒的觀點,再引導學生分組展開辯論。由于老師精心營造了辯論情境,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激烈的辯論中,迭起,學生的思維、語言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展。又如我在與學生一起學習《狐貍與烏鴉》這篇課文時,請學生來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按照常理,學生一定會說這是只狡猾的狐貍??捎幸晃粚W生卻認為這是一只聰明的狐貍。圍繞狐貍是否聰明,我讓孩子開展辯論賽,學生既學習了課文,又鍛煉了表達能力。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異常高漲。

四、游戲競賽,掀起活動

活潑多樣的游戲、競賽活動,能使學生在歡快激烈的氛圍中,動腦、動手、動口,以趣促思,發展多種能力。常見的語文課堂游戲、競賽活動有:找朋友、猜謎語、接力賽、分角色表演等。游戲、競賽活動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生理特征,認知結構以及教材的個性特點確定,要做到適宜、活潑、新穎、有趣。

我在一次生字教學中,首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山峰,山頂上有一面鮮艷的紅旗在迎風飄揚。并告訴同學們要奪得那面紅旗必須讀出山坡上貼滿的生字,每讀準一個生字,就能向前走一步。當你把生字都讀正確時,就表示你已經掃清上山的阻礙,可以順利到達山頂,奪得紅旗?;顒又?同學們的情緒十分高漲,把課堂教學推向了。

五、巧設懸念,掀起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