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手抄報范文

時間:2023-03-28 23:34: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弟子規手抄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弟子規手抄報

篇1

本學期沿承上學期的教育理念,深化 “知行合一”德育模式指示精神,按照“明理---力行---強化----深化”四個環節使之常規化,延續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日常規、周常規、月常規工作。

本學期工作重點及措施

一、抓好班級教育單元

1、各班依托班會、周會、思想品德課對學生進行明理教育。(使學生通過課堂教育受到感化,由認知到認同,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遠大的人生志向。)

(1)、落實班主任常規工作。各班主任每月依據本學期制定的月主題,在班級內進行主題班會活動。(保存相關活動資料)

(2)、注重思想品德課對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相結合的教育。(征集、評選優秀課例)

2、利用好教室外展板。結合主題月要求各班布置好活動內容。(每月檢查:拍照、記錄)

3、各班創設優美、整潔的班級環境、全校師生共同營造優美、整潔的校園環境。(結合衛生工作檢查:拍照、記錄)

每月舉行1次班主任工作例會,學習理論,總結經驗,不斷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質;(檢查班主任工作日志和學習筆記反思等)二、以德育常規為導向,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良好品行質。

本學期我校繼續完善執行小學生日常規、周常、月常規制度,結合班級自主管理落實。(常規制度張貼教室中;各班落實好人好事---長善 記事本。前面記好人好事,后面記典型違紀事例)

三、進一步落實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在“明理、力行”的基礎上依托班級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對學生思想行為進行強化,逐步形成由他律轉向學生自律,促進學生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在這里不再講述,各教師可以重溫一下學習筆記。各班施行班級自主管理,可以結合本班實際,遵循從簡單到完善,循序漸進的方式。各班保留好相關資料。學校結合檢察情況,在校會上進行通報。)

四、在班級開展“家”文化建設,開展“我愛我家”班級文化活動,建設各自特色的班級家庭。

繼續開展好月主題德育活動

 

 

 

 

 

 

 

 

 

 

 

 

 

 

本學期德育活動月主題安排:

本學期本著“知行合一”的教育精神,制定德育月主題具體安排如下:

9月份:活動主題“尊師愛生”。

復習《弟子規》前五部分

1、進行國旗下的講話,營造尊師愛生氛圍。。

2、承接上學期,繼續開展誦讀《弟子規》活動。

3、利用班會、校會向學生介紹尊師的動人故事,組織開展“三個一”活動。即用真情的語言表達對老師的溫馨祝福;給老師寫一封感恩信或發一個短信;引導學生用身邊的材料設計賀卡或制作電子賀卡。

4、大課間活動及班級文化建設檢查。

5、制作第一期室外宣傳欄,中高年級制作手抄報。月末進行總結表彰。

10月份:活動主題“熱愛祖國,幸福成長” 。

學習《弟子規》(背誦“余力學文”后半部分,并復習前12句。)

1、利用國旗下的講話或班會營造氛圍。

2、各班利用教室外展板開展主題教育。激勵學生熱愛祖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3、中高年級通過手抄報、征文活動豐富、深化教育內容。

4、檢查班級自主管理落實情況,推進我校班級自主管理工作。

5、月末進行總結表彰。

11、月份:活動主題“日行一善”---培養學生樂于助人,關愛他人的好品質。

學習《弟子規》信部分。

1、利用國旗下的講話,教室前的展板開展主題教育。

2、開展以“從身邊小事做起,積善成德”為主題的手抄報比賽。

3、制作第三期室外宣傳欄。月末進行總結表彰。

12月份:活動主題“關愛同學,互助友愛”----友學教育。學習《弟子規》。

1、開展以“關愛生命”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

2、各班結合本班“好人好事”開展互助友愛,關愛同學的教育。

3、開展關愛同學,互助友愛手抄報系列活動。

4、制作第四期室外宣傳欄。月末進行總結表彰

本學期,班主任教師依據每月主題至少開展一次主題班會教育。

五、積極參加鄉校、教育局組織的各項活動,推動我校德育工作有效開展。注:以上工作作為評選模范班主任的主要條件。

篇2

在中央黨校給領導干部講話時特別提到:要讀好書善讀書,特別談到要研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理國家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有其永恒不朽的經典作為源頭活水,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中創造了輝煌燦爛文化、經典,是國家智慧的結晶。所載為常理常道,其價值歷久而彌新,被世界有識之士公認為人類瑰寶,是舉世絕倫的文化精品,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具有獨特的文化系統,積淀著每個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深刻地影響一代又一代人。

傳承經典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弘揚中華美德,已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迫切的希望。作為一名小學校長,有幸參與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課題《中國儒家德育思想在學校品德教育中的現代轉化研究》,覺得很欣慰。尤其是結識了國家十二五重點科研課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課題組負責人――北京的張秀云和梁傳大院長,得到了專家指導,學習了大量相關文件和資料,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淵源、發展、轉化、融合、提升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悟,從而更加堅定以傳統文化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決心。

一、《弟子規》中儒家道德思想及學校德育的轉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主要包括儒、釋、道三家文化,而儒家文化對中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最為深遠。儒家文化最大的功用就是教育,是對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人類的素質教育。近百年的社會變革,尤其是近三十年市場經濟對儒家文化沖擊很大,一些人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影響漸深,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發生扭曲,大到貪污腐化、生活墮落,小到言談舉止不文明等,我們必須重建社會道德體系。重拾傳統文化,尤其是在小學德育中倡導“學儒”,將對整個社會起到教化作用,以達到構建和諧社會之目的。

認識道德,理解道德,回歸道德,合乎道德。不僅是個人道德和精神修養的真實目標,而且是人類社會走向和諧、實現永久和平的唯一途徑。從小注重儒家思想的傳播,才會使小學生從小修心養性,形成道德目標。《弟子規》“尊德性而道學問”強調知識授受的道德化、生活化。從而使知識授受與道德教化合二為一,在教學中培養道德,在道德訓練中學習經典。

二、從《弟子規》看小學德育教育的融合與提升

分析《弟子規》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德育過程是一種規范教育的過程,這種規范性教育與其創造性的發展不相矛盾,真正的創造是要有規范性的前提的,脫離其發展基礎,其發展方向就會有所偏離。由于《弟子規》也存在一些歷史局限性,因此在當前對適齡兒童進行教育時要始終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去偽存真,與時俱進。本譯本要有機結合,真正做到在不改變具體形式下去偽存真,與時俱進,取其精華,棄之糟粕。

2.遵循階段性、順序性。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具體的人,人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教育就是要針對這個發展任務有目的地進行,體現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先后順序。

3.要遵循言傳與身教的統一。言傳注重知識的傳授,身教注重行為的習得,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還是行為的養成。因此身教更為重要。尤其在個體發展的初級階段,其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模仿習得的,這是與其品德發展的階段性相適應的。作為教育者,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在教育時要做好榜樣,要言行一致,教育效果才會顯著。如果言行不一致就很容易使受教育者認知紊亂,導致不良認知形成不良習慣。另外,根據受教育者的年齡特點,兒童的記憶仍以動作記憶和形象記憶為主,身教更容易被感知與記憶。

4.注重躬行實踐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不僅是道德標準的灌輸,更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就是在道德實踐中發揚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性,讓學生能自我認識,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實現自我激勵和自我完善。

三、具體做法

1.建立健全的組織機構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措施、有落實。

2.組織全體教職工深入學習。召開動員大會,組織討論,明確目標,組織骨干培養,專家講座,觀看視頻,派代表參加各級各類的有關幸福人生的講堂。

3.宣傳教育力度到位。學校充分利用宣傳欄、黑板報、小廣播、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校訊通、LED宣傳欄,在班級學習園地、公布欄、手抄報等宣傳有關知識,積極營造“誦讀經典,積淀文化底蘊”的書香校園。

4.編寫《弟子規》校本教材。通過課前5分鐘演講,每周一節校本課堂認真講授《弟子規》。

5.請專家來校做感恩勵志報告會。我們先后請北京張秀云教師、廈門行之張云棟來校做有關讓世界充滿愛、讓生命充滿愛的演講。

6.通過少年宮活動推動經典誦讀的全面開展。學校利用每周二、四和周日的少年宮活動時間,設立經典誦讀班、口才演講班、每年的校園藝術節誦讀比賽,推普周等節日、假期對學生全方位、立體化地進行滲透《弟子規》的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7.學校、家庭、社會形成教育合力。學校成立家長學校,每學期召開家委會、家長會、課堂開放教育周、家教講座、親子活動等,積極營造家庭學習氛圍,實現三維一體的教育網絡,形成教育合力。

8.通過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促進良性發展。每年參加春秋游、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小記者采風及市區教育部門舉辦的各種比賽,充分讓學生在社會的大熔爐中成長。

篇3

關鍵詞:校園文化;園本課程;課堂教學;開展活動

1 春雨潤物細無聲――融國學經典于校園文化

1.1 大環境

走進兆豐幼兒園,你會感受到濃厚的國學氛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蒙以養正”四個大字,走廊墻壁上用大幅的圖畫故事詮釋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內容,期間穿插了圖文并茂的勵志故事;窗明幾凈的國學啟蒙教室,真正讓你感受到“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的意境;過道長廊裝飾了一幅巨大的古樸的“弟子規”竹簡畫卷,正所謂:“入芳蘭之室,久而自芳也”。

1.2 小區域

走進教室,每個班中創設經典導讀的墻面,布置獨具匠心,主題鮮明;教師根據誦讀內容自制教玩具、操作材料;琳瑯滿目的閱讀書架,圖文并茂的千古美文,一句句鼓舞人心的讀書標語,營造了濃厚的國學氛圍?!盁o聲勝有聲”,于細致無聲中,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陶冶情操。

2 未成曲調先有情――融國學經典于園本課程

2.1 課題依托

兆豐幼兒園申報了蘇州市規劃課題《幼兒園經典誦讀實施策略的研究》和張家港市“十二五”規劃協作課題“國學經典課程教學研究”。以課題為依托,拉開了“十二五”課題研究的序幕,并舉行了隆重的啟動儀式,使國學教育深入人心。

2.2 開設課程

把《弟子規》、《三字經》、《古詩》分別作為小、中、大年段國學課程內容,開設“經典閱讀”特色活動。我們稱為“兩課”,即閱讀課、體驗課。閱讀課;即國學小課,每周一課時固定教材、固定課時、固定老師,與日常教學相結合,組織引導幼兒誦讀。從讀的時間、讀的形式、讀的方法多方面進行有效的嘗試,體驗課。把經典詩文誦讀活動與生活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以每月的紀念日和重大節慶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誦經典、講經典、畫經典、唱經典、演經典”活動。

為了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誦讀習慣,開展“一天四誦讀”活動:①晨誦:將經典原文編輯到晨間韻律活動中,讓幼兒在潛移默化的趣味的律動中潛移默化地掌握誦讀的內容。②午讀:午飯后利用散步時段每天中午收聽廣播,由幼兒園廣播站向孩子誦讀寓意小故事或朗讀經典詩文。孩子可跟讀、跟背、跟唱。③晚誦:即放學前5分鐘,師幼共讀。④夜讀:每天晚上回家,親子共讀。

3 含英咀華細細吟――融國學經典于課堂教學

3.1 創新方法,激發興趣

對國學教學活動定位于16個字:直面經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終身受益。遵循現代教學原則,以“趣味式”植入學科課堂,采用“復習經典詩文――新課誦讀――經典連接――明義導行――拓展運用”的基本模式進行國學課堂教學。從激發孩子學習興趣著手,通過游戲體驗法,圖畫展現法、故事引導法、歌唱表現法,讓幼兒主動積極地投入參與到教學活動。讓孩子愛上國學課,并不是停留在簡單的讀和背上,更多的是借助于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通過創設“情景”這種令人耳目一新的詮釋國學經典的方式,使幼兒對每種經典的學習,能置身于特定的情景。根據這些情景激發幼兒探索和求知的興趣,使幼兒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自發的力量,真正走進自我學習和自我成長的教育過程之中。

3.2 多樣誦讀,提高實效

幼兒園的國學課堂教學更多的離不開誦讀,通過豐富多彩的誦讀方式,把古老的經典演繹成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的活性畫面,如拍手誦讀、畫面跟讀、器械配讀、情景在線等。在實踐中設計,總結了很多實用、簡單的游戲,將經典誦讀與游戲相融合:①跟讀法;②對誦法;③默念法;④接龍法;⑤輪誦法;⑥學小古人法;⑦吟唱法;⑧節奏法。幼兒喜歡表演,喜歡展示自己,把國學經典與表演相結合,以唱歌、舞蹈的形式去表演能幫助幼兒很快記住所學的內容,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還把《三字經》、《弟子規》編排成韻律操、器械操,讓幼兒邊做操邊誦讀,孩子們不僅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幼兒學習國學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 借得春風一樹花――融國學經典于系列活動

4.1 誦讀經典促成長

將經典誦讀貫穿于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中,以喜聞樂見、趣味橫生的活動形式讓幼兒直面經典,感悟經典。舉行了誦讀經典比賽,講國學小故事比賽,班級手抄報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次次聲情并茂的誦讀,一個個繪聲繪色的故事,一張張圖文并茂、制作精美的手抄報,展示出師幼學習國學的優秀成果。

4.2 悟領經典修身心

篇4

按照教育局教研室《過一個祥和的“中國年”系列活動通知》中關于師生讀書活動的要求,我校于寒假前進行了認真的安排與部署:對老師和學生都發出了讀書倡議、介紹了讀書方法、提供了具體的讀書書目并做出了具體的要求。開學后及時進行了寒假讀書效果的驗收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教師讀書情況。

為了繼續鞏固并推進高效課堂建設,學校精心挑選了李丙亭老師的《高效課堂22條》作為必讀書目,同時還配備了一些教育專著、專業知識方面的書籍。加深對高效課堂的理解,掌握具體切實可行的方法同時加強理論修養。要求教師寫出一萬字以上的讀書筆記。

正月十六下午的開學會以前老師及時交上了讀書筆記,教務處及時進行了檢查并寫出了結果匯報:內容豐富翔實、書寫工整,特別是感悟深刻,能夠密切聯系教學實際。正月十七日下午我們又進行了讀書感悟交流匯報,老師討論熱烈,認為收獲特別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我們找到了自己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比如預習強調不到位,展示活動不夠規范,不能及時進行當堂檢測,教師講解過多,不能真正做到課堂的高效等。

2.我們還找到了努力的方向:1).強化了觀念:讓學生學會的課才是好課;讓學生學會的老師才是好老師;讓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形成學習能力。

2).明確教研重點:由研教向研學方向轉化(也就是由研究教師自我的教學藝術向研究怎么指導學生學生學習的方向轉化),真正做到以學生的學為中心。

3)成立“研學”課題組:研究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研究怎樣指導學生的預習;研究怎樣有效指導學生的展示與評價;研究學生在怎樣的狀態下學習效率高等。

4).教師要做好課前調查:

有人統計:20%的知識是不用講學生能自學會的;70%是通過討論才能學會的;10%是通過同學之間在課堂上展示,互相回答問題,老師強調點撥,反復訓練才能會的。

老師要做好課前調查:明白哪些知識是學生自學完全可以掌握的;哪些知識是通過討論才能學會的;哪些知識是需要展示、點撥、反復訓練的,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學生自學可以掌握的,檢查落實就可以了;學生討論可以掌握的就要給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去研究、討論,在交流互補中掌握;對需要展示、點撥才能掌握的,也就是學生的疑難點,一定要重點指導,要講精講透,需要反復訓練的一定要訓練到位。

5).沒有預習的課不上。

做好預習導航,給學生規定預習的時間,只有充分的預習,才有展示的精彩。

5).強化當堂檢測。這是檢測課堂是否高效的的重要標準。

檢測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是“倆倆檢測”;可以是小紙條檢測;可以多媒體出示,甚至可以是口頭提問,小組長提問等。教師要對學生掌握的效果了然于心。對學生沒有掌握好的內容課下一定要做好補救,并反思原因。

6)明確了時間分配:堅持161原則。(一個單位是5分鐘)

5分鐘預習檢測:用于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重點是學生自學可以掌握住的知識。

30分鐘課堂交流、展示,教師點撥。

5分鐘課堂檢測。

其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少于30分鐘。(包括各種形式的自學)。教師講解的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主要指點撥、指導、強調,貫穿課堂始終。)

3.提升了教師的理論修養。從老師的發言來看,有理有據。

二、學生讀書情況。

寒假前給每個學生發出了讀書倡議、推薦了讀書方法、提供了必讀書目和參考書目,開學第一天進行了驗收活動:

1.材料清單。

學生交上了1800多本讀書筆記、1800多份《沐浴書香,快樂成長》的讀書征文、5000多份手抄報、4000多張讀書卡。同時還有踐行《弟子規》活動周記。

教務處與政教處進行了聯合檢查,讀書筆記大多同學內容豐富具體,書寫認真。由筆記來看學生進行了較為豐厚的文學積累,提升了人格修養

開闊了視野,最可貴的是讓學生養成了讀書習慣,達到了預期目的。手抄報形式活潑,就是內容有些單調,太過于重視版面設計。教務處還對各班的讀書筆記質量進行了量化打分并把結果反饋給各班。

2.結合假期的“讀書征文”,每班進行了假期讀書回報活動,已推選兩名參加學校組織的“讀書演講活動”。

3.手抄報展示活動。優秀手抄報進行了展示評比。

有整體讀書情況來看,讀書已經成為師生的日常行為,走進了師生的生活,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使學生從機械被動的讀書變為積極主動的讀書,讀書興趣日趨濃厚,利用已獲得的學習經驗和方法進行,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

篇5

看到眼前的這一幕,許多場景又一次浮現在我的眼前:肯德基店里,孩子們毫不客氣地吃著,家長們歡天喜地地看著;公交車上,孩子們心安理得地坐著,家長們疲憊不堪地站著;放學路上,孩子們兩手空空地跑著,家長們背著書包跟著……諸如此類的場景太多太多了。我不停地問著自己:“如今的孩子怎么了?如今的家長怎么了?”

古云:“孝乃天之精,地之義,德之本也?!毙⑹恰傲⑷酥尽薄叭藗愔尽?,是一切德行之源。也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目前,由于獨生子女沒有直系血親相伴,他們冷漠自私、過分依賴,以自我為中心,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常常扮演著單打獨斗的角色。心理素質和行為素質出現了下滑的現象,多數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和長輩的溺愛下長大。他們只想著自己,從來不替別人著想,養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體會不到父母養育他們的艱辛,也不知孝心為何物。

近些年來忙于應試等原因,忽視了對孩子的孝道教育,孩子們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關心他人的傳統美德已不復存在。大多學生身上呈現出的是冷漠自私、不思進取的“貧孝”狀況。他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獻;只知被愛,不知愛人。因此,孝道教育迫在眉睫。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孝道教育呢?經過幾年的教育經驗,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一、架起溝通橋梁,贏得家長支持

我們知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社會,離不開學校,更離不開家庭。如果要對孩子進行孝道教育,就必須要發揮家庭這一主陣地的重要作用。如果離開了家庭的支持與配合,那么我們的孝道教育將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因此,作為班主任,首先要與家長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利用家長會、校訊通、QQ群等形式,向家長進行孝道教育思想的宣傳,大力倡導以孝為先的中華傳統美德,使家長深刻認識到“百德孝為本,百善孝為先”的真諦。懂得哪些事情是家長們該做的,哪些事情是孩子該做的。雖然,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如果家長對孩子事事包辦,那么孩子的“孝敬之種”就很難發芽。因此,我們要贏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讓家長安排孩子們在家時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收拾自己房間;洗洗自己的衣服、鞋襪;幫父母擇擇菜、推推車……這樣,孩子們就能體驗到父母對工作的勞心、對自己的關心、對生活的艱辛,知道家長們為他們付出的點點滴滴,從而激發孩子們由心靈深處產生的對父母的體貼、孝敬,進而教育學生還要愛同學、愛家鄉、愛祖國,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二、學習傳統文化,開啟學生的孝心

那天下班,我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一屁股就坐在了沙發上,連聲喊著:“潼潼快給大姨拿拖鞋,快點兒!”“馬上就來!”五歲的外甥女大聲答應著我,可就不見她從臥室出來,我知道肯定又是什么玩具吸引了她。于是我對她說:“潼潼你忘了你們幼兒園學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了嗎?”孩子一聽這話,飛快地跑了出來將拖鞋擺在了我的面前。我輕輕地摸著她的小臉說:“這才是孝順的好孩子!”孩子甜甜地笑了。通過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我深深體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因為學習傳統文化,可以開啟學生的孝心,凈化學生內心世界,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讓小學生從小學習傳統文化,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是很有必要的?!兜茏右帯贰度纸洝贰抖男⒐适隆返冗@些傳統文化,都是依據至圣先賢的教誨和故事編成的。其中的好多古詩文都是教育孩子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尊老愛幼、如何誠實守信……如:《弟子規》中的“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三字經》中的“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小故事“鹿乳奉親”“賣身葬父”“臥冰求鯉”;古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交給學生如何做人,如何規范自己的行為,成為人們眼中的好孩子、好學生。因此,要想開啟學生的孝心,必須要學習傳統文化。

三、開展各項活動,進行孝道教育

少先隊活動是少年兒童成長的主要陣地。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可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孝敬長輩活動。有利增強班內的孝敬氛圍。比如:利用黑板報、手抄報、走廊營造孝敬氛圍;利用班隊會開展主題為“學會感恩”的班隊活動,讓學生自編自演孝敬小品,講孝敬故事,談個人孝敬體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懂得孝敬的重要,感受孝敬后的喜悅;利用各種節日,如:“三八婦女節”“感恩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讓孩子們唱一首感恩歌,聽一個感恩的故事,看一部感恩的電影、寫一封感恩的信,給父母端一杯茶,給父母洗一次腳,算一筆親情賬,出一張感恩的手抄報……來表達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心、感謝之情,使學生的孝心、善心、愛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愛的人,怎么能愛祖國呢?”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也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像我們地處城中村的學校,從我國傳統美德“孝道”入手,塑造學生健全的道德品格,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心懷感恩,才能滋潤生命?!痹肝覀兊男⒌澜逃?,能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讓他們知道飲水思源、感恩圖報,永遠銘記父母之恩。

參考文獻:

篇6

注重文化氛圍的營造。從整體出發,從細節入手,為師生創造優美的校園環境,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幾年來我們對校園文化做了兩次調整,整個校園文化都是以“中華經典和中華國粹”為主題。力求創造一個書香濃郁的育人環境,以經典的智慧,啟迪學生心智;以古老的故事,陶冶學生情操;以中華的經典,為學生打好人生底色。樓道內以班為單位布置展板展示師生作品,配以中外名著簡介,《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配圖文字。教師的書法作品更起到了點睛的作用,流動書架更增添了濃郁書香。同時,學校還利用星星雨??⑹殖瓐?、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站、板報等形式,進行文明禮儀知識宣傳,營造文明禮儀的校園氛圍。

二、創造特色校園環境

為了把養成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學校積極創造優美的校園環境,變原有的封閉式綠化小區為花園式開放小區,移步換景,曲徑通幽,個性化的校園警示語讓無聲的環境給人溫馨提示。由少先隊發起成立班級“紅領巾監督崗”,每名監督員負責一個小組的品行督查工作,其任務是:對本班學生在一天中的舉止言行進行督查記載。以此監督學生的行為習慣。另外,各班級還積極開展每天撿一次垃圾,主動掃一次地,見面互相問好,放學時說一聲再見,每天反省一下自己的不雅舉止等活動。通過我們的努力,以前常見的亂丟亂扔、打架罵人的現象沒有了,主動拾撿垃圾、樂于助人的現象多了。同時,學校還要求教師從細節入手,加強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要求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生活習慣抓起,從學習用品的擺放、坐姿、作業、書寫的規范到升旗、進出門的禮儀,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環節都進行訓練,培養他們從小養成文明禮貌、儀表端莊的品質。除此之外,將美德教育與養成教育相結合,開展獻愛心社會實踐及孝敬父母做家務活動,讓每個學生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學會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使人與人之間少些埋怨,多些寬容,少些仇恨,多些友善,體會到被別人愛和愛別人的快樂。開展“愛心捐贈”、“愛心直通車”活動,教育學生永遠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善良的心。

三、活動育人潤物無聲

1.開展創建書香校園讀書活動

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為學生打好人生底色。學校制訂了讀書計劃,開設了閱讀指導課,誦讀《弟子規》、《三字經》、古詩文等國學經典,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幫助學生通過讀書懂得基本倫理和處事原則,學會文明禮儀,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為了更好地落實此項活動,學校還為各班級配備了圖書柜,并確保班級誦讀時間。各年級課前誦讀學校規定的篇目,午休課間自讀喜歡的書籍,班級還定期開展讀書交流匯報會和書寫讀書心得體會等活動。

2.開展禮儀之星系列評比活動

良好的舉止源自日常行為規范。為了讓學校的養成教育落到實處,促進良好班風、學風、校風的形成。學校少大隊開展星級學生評比,每周每中隊評出“禮儀之星”、“環保小衛士”、“勞動之星”、“守紀之星”,每月評出“星級班級”。通過評比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強學生的自律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良好班風和校風的形成。

3.成立興趣活動小組定期舉辦活動節

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倡導“興趣廣泛,情趣高雅”,學校成立興趣活動小組,開設“誦讀”、“趣味體育活動”、“科技制作”、“合唱”、“舞蹈”、“書法”等興趣課程,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學生的高雅情趣。定期舉辦校園“科技節”、“體育節”、“讀書節”、“藝術節”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校園節日不斷發展完善,使得學校的整體文化氛圍和師生風貌得到熏陶和影響,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4.開展我是“冠軍”系列挑戰賽

我們通過古詩詞背誦比賽、漢字聽寫比賽、中高年數學口算比賽、校園之星歌曲大賽、中高年英語口語比賽、體育之星系列賽等評出校內冠軍。通過校園廣播站向全校師生宣傳各項賽事的成績,提高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興趣。

四、科學評價,團結互助

篇7

【關鍵詞】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感恩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國學,是祖國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淀,博大精深。在教學實踐中,滲透國學經典教育是時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教師要學習和傳播國學經典,努力營造課堂的國學文化氣氛,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國優秀文化的熏陶。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滲透國學經典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舉行經典誦讀活動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梢姡谡b讀經典詩詞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文學修養和寫作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古代詩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們仔細地欣賞、品味。在國學經典詩詞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內涵,感受古詩文所凝結的文化精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等古人的名言警句,使學生自覺按圣賢的要求約束自己,身體力行去實踐。經典詩詞中,還蘊含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勵志哲理,展現了“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的思維方法,也體現了“吾日三省吾身”、 “人貴有自知之明”的立人之道?!昂却嬷海煅娜舯揉彙笔箤W生體驗到“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處處暖人心”的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從“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中體驗那種辛勤為民、毫無私心、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 從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更讓學生樹立了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奉獻的遠大抱負??梢?,一首好詩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在聲情并茂的經典誦讀中,讓學生輕松記住一生受用的禮義廉恥,懂得謙卑,懂得真誠,懂得仁孝。

在平時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方式,例如課前五分鐘誦讀、舉行朗誦比賽、表演讀、古詩新唱等,讓學生咀嚼體悟,自然就潤養身心,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無形中得以傳承。此外,我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在國學課上做一些講解與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內涵。讓國學經典課堂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激發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興趣,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學經典傳承活動中來,增長見識,修養身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把國學與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結合

好的習慣包括舉止文明、尊重他人、誠實守信、認真聽課、規范寫字讀書、感恩、勤儉節約、惜時守時等,這些都可以在國學經典中找到。

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要做到三到,在《弟子規》內容中說道: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讀書時,心、眼、口都能一起用到這件事情上,加上手到、腦到和信心,才能發揮實力??嫌眯乃妓?,用眼睛專注書中的文字,用口清楚地念出字或動手搜集資料,并且養成力行的習慣,這樣讀書、做事就能成功了。古人寫字使用毛筆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了。寫出來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來。有同學因為不小心地碰撞而吵起來,互相指責對方,我就用《弟子規》:“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這些內容教育他們,讓他們懂得要講究文明、和睦相處。通過類似的國學經典,讓孩子們懂得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同時,加強養成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把國學經典與養成教育融合在一起。國學經典無不滲透著做人的哲理,尤其是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名言,經久不衰,至今仍散發著勃勃生機和魅力。我們寶安中學附屬小學創作的《附小三字經》,就是把國學經典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相聯系,讓學生學會感悟和反省,督促自己,規范自己言行舉止,做一個文明守紀的學生。

三、開展傳統節日的教育活動

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本身就是弘揚民族精神的最佳機會,在進行國學教育時,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會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國學文化的魅力。我在重陽節的時候,布置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做手抄報。并開展一次交流會,讓學生匯報關于重陽節的知識,了解重陽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登高、賞菊、飲酒、插茱萸等,并吟誦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利用周末,我組織學生去爬福永鳳凰山,在登高遠眺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在清明祭掃烈士墓和懷念親人時,引導學生誦讀杜牧的《清明》等詩篇。并給孩子們介紹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學生從活動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風情,這樣的文化傳承是意義深遠的。

篇8

班級文化,“無為”育人

以境育人,熏染學生心靈。我們的教室里,有“我是金葵花”――每個孩子都是“小葵花”。教師從課堂表現、作業、勞動、衛生、紀律等,以笑臉、花朵印章等進行獎勵,學生每周末以一定數量的印章換取金葵花標志,貼在代表自己的“?!弊稚稀?/p>

以情感人,增添人性光輝。當生活在和諧、溫馨、充滿關愛的環境中,一個人會成為一個具有愛心的人。因此,對一些瑣碎的問題,我們班總是以“不給別人添麻煩”為原則來解決,例如,辦好自己的事,不給家長、老師添麻煩;不亂丟廢物, 不給清潔工人添麻煩;公共場所守秩序, 不給社會添麻煩……當我們的心胸能鋪陳出這樣的溫情綠地時,這世界將是另一番景象。

誦讀經典,以“道”導“行”

誦讀千古流傳的文化經典,是每個人獲得文化教養的基本方式,而古詩詞是中華文明的精粹,孩子們雖然開始不理解,但通過老師的悉心講解,自身生活閱歷一點點豐富,這些經典美文必將成為他們生命成長歷程中的養分,長養他們的優良品德?!罢b千古美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我們班掀起了一股誦詩熱潮。課上引導學生從《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等國學經典里的名段佳句入手,要求學生由背誦到對誦、接誦,再到配畫,表演,并舉行詩文手抄報展覽,詩詞背誦擂臺賽,激勵學生的誦讀熱情。通過誦讀,體現教育的人文內涵;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習慣;通過自我教育,了解到自己的人生與社會需要的切合點,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

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說:“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卑嘀魅尾⒉皇侵v的越多越好,嘴動還不如實際行動。

有一次,我剛走進教室門口,就看見地上有張紙片,我走了過去,對著紙片看了一會兒,又朝我的這班小豆包們看了看。這時,全班的學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到我這兒。我看到了他們臉上掛著天真的微笑。我彎下腰,撿起紙片,把它扔到垃圾桶里,然后開始我的教學。下課時,我伸了伸腰,這時又瞇見不遠處的走道有張紙片。我走了過去,這時,我班的小豆包都圍到我身邊,一個個樂呵呵地朝著我笑。我凝視了紙片好長一會兒,只好再次撿起紙片扔進垃圾桶里。中午第一節課,我和學生們討論當地上有紙片時該誰去撿,他們都難為情地說:“應該我們自己撿。”我認為嚴厲的說教只會搞僵師生關系,如果真是這樣,我寧愿十次、一百次地撿起地上的紙片。

篇9

關鍵詞: 誦讀經典 校本課程 有效策略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一部中國文化史,猶如一條滾滾長河,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詩經楚辭、老莊哲學、史記漢賦、唐詩宋詞,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顆顆璀璨的星辰,閃爍著美麗迷人的光芒。可時至今日,由于當代中國語文教育存在的一些誤區,一些華夏兒女已不知如何繼承中華祖先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化遺產,中華優秀文化的基因在我們的血脈中漸漸地流失。

現階段的小學生,他們生活條件優越,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大量外來文化、網絡文化對他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不但在文化素養方面表現出,而且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浮躁、自私、好逸惡勞等不良心態。所以,讓他們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成長,培養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而開發校本課程,誦讀經典詩文,為這個目標的實現提供可能性。

1.從理論角度講:經典詩文是久經歷史考驗的具有普遍心性修養意義的人文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開啟人類智慧的工具。其一,人類歷史發展證明,經典非一時之存在,人類的和睦相處,永遠需要經典精神的陶冶;其二,經典精神具有普遍心性修養意義,經典精神不局限于哪個時代,也不局限于哪個民族或哪個階級,它具有全人類的自我修養的意義。譬如,敬業愛人、敦厚樸實、心地坦蕩等人文精神,都是一般的心性修養。兒童誦讀,為讀而讀,是純心之讀,有特殊功效。童子之功,一日成誦,終身具有,這是成人讀經所不能企及的。所以讓兒童以一定時間誦讀經典,使其漸漸具有經典精神是必要的。

2.從心理學角度看:人類的記憶力和理解力,其發展曲線各有自己的特殊規律,依據心理學家的研究,一個人的記憶力的發展從零歲開始,一至三歲便有顯著發展,三至六歲更顯著,六至十三歲,則為一生中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代,十三歲是一生中記憶力的最高峰,以后至多保留在這個水平上;理解力從零歲開始醞釀,一至十三歲雖緩慢上升,但無明顯進展,十八歲以后才漸漸成熟,隨著經驗的豐富和思考的訓練,理解力會一生維持上升趨勢。所以一個人的發展在其十三歲以前是以記憶力的發展為主的,少年時期的兒童,處于既有能力記憶又善于記憶的最佳時期。這時如果讓他們熟讀背誦一些人文經典,將具有一生的修養意義,也恰恰符合他們以記憶為主理解為輔的天然學習方式。

小學時段是孩子記憶的黃金時期,如果有效地開發,就會發現這是一個極其豐富的礦藏。但是,這種記憶潛能如果不予開發,就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一天天蛻化。而一旦開發出來,不但現在記憶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從這個層面講,經典誦讀挖掘的是學生一生的潛能。同時,誦讀經典,也是為孩子一生打點文化底色。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這些經典的理解會越來越深,而且會惠及其一生。

誦讀經典詩文意義遠大,我校在這方面采取有效策略。

一、科學而有選擇的選編校本教材。

以經典誦讀為主的校本課程開發顧名思義就是把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古典詩詞、古典名著等文化積淀中的精華作為課程內容,以誦(吟誦、熟讀、背誦)讀(朗讀、默讀、略讀、精讀)為課程實施和組織的主要方式,以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豐厚文化底蘊,啟迪品性靈氣,全方位地以提升語文素養和文化涵養為教育教學目標的一種課程實踐過程。經典誦讀向來是我國的傳統教學方式,從秦漢至清末,從私塾到學堂,熟讀精思,口誦心唯一直是語文教育最基本的教與學的方式,經典是最基本的甚至是唯一的課程內容。

經典教育之初,我們主要接受王財貴教授的理念,在全校開展背誦經典活動。我們先后背誦了經過科研組刪減的《弟子規》、《增廣賢文》、《朱子治家格言》等,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這種方式存在很大問題。一是學生興趣度不高,易記易忘,往往要靠強制,這違背了教育初衷。二是全校背誦相同的內容,沒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不科學。三是沒有連續性,缺乏整體規劃。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有效且有序地進行,我們確定以《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古詩詞》、《論語》、《經典名言》等國學經典作為校本教材的主要內容配上譯文后編印成冊。校本教材緊緊圍繞“修身、養性、勵志、勸學”這根主線選定適合學生背誦的經典內容,按照年級分類,每學期一冊,6年共12冊。每學期安排16周的學習量,每冊除了必背的經典內容外,還增加了格言、諺語、古詩詞等選學內容。一年級學生處于識字階段,教材中童謠、歌謠占了很大比例,二、三年級以較淺顯的蒙學為主要內容,四、五年級以《四書》中的精華為主要內容,按照主題進行編撰。六年級學生臨近畢業考試,內容選取側重于擴大閱讀量、拓寬知識面,內容涉及諸子百家。

我們對讀經的內容、授課模式、讀經的時間、經典教育的評價激勵機制等進行了規劃,并編輯出版了校本教材《水韻書香》,使讀經誦典教育走上可操作、可量化的軌道。

二、開設課程,保障學生誦讀時間。

我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其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形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我們在鼓勵學生背誦的同時,不忘幫助學生理解其蘊含的深意,使學生學到千古美文中的道德原則,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響。為了保障校本課程的實施時間,學校將課程排入課表,每班每周安排一節校本課,由班主任老師負責。要求每位老師在上校本課前認真備課,分門別類地精心講授經典詩文、加大學生的積累容量。

除了每周一節課外,學校還專門安排了每天上午的一次課間十分鐘為全校校本誦讀時間,伴隨悠揚的樂曲誦讀溢滿校園。在朗讀上,老師時刻尊重孩子們的朗讀個性,不拘一格,賽讀、唱讀、搖頭讀,使學生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中彰顯個性,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大課間活動,讓學生將校本誦讀貫穿跳皮筋、跳繩等各種活動中,將《三字經》等內容編成游戲邊玩耍邊背誦,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

三、因地制宜,誦讀的形式豐富多樣。

1.集中指導。每天的必背篇目,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字音、韻律及抑揚頓挫的背誦指導。

2.分散訓練,每周、每天老師都要布置相應的詩文背誦作業,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進行背誦。

3.一、二年級學生可將當天要求背誦的詩文當做家庭作業來完成。

4.拓展詩文誦讀的外延,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通過各種形式展示學生對精典詩文的獨特理解。

(1)畫詩文,我們讓學生根據對經典詩文的理解,想象詩文的意境,用繪畫的形式把詩文的內容畫出來。

(2)查詩文,由小組長定期檢查本組誦讀情況。

(3)改詩文,要求高年級學生根據詩文內容將其改寫成散文、記敘文等,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5.加強指導,領會誦讀方法。

(1)寓背誦于活動之中,讓學生在動中讀背。

①把誦讀與傳統的跳橡皮筋、跳繩等課間游戲結合起來,讓那些古奧的詩句伴隨著跳動的輕快身影,像兒歌一樣從孩子的嘴里脫口而出。

②在動態的表演中進行背誦。把誦讀與武術、舞蹈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經典與傳統的和諧融合。

(2)據意而背,分門別類,在橫向的對比中進行背誦。

詩文按內容分,有寫景的,有敘事的,有抒情的,在背誦過程中,可以把表達同一主題的詩整合到一起,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理解上的難度,而且可以讓學生在橫向對比中感悟詩的情韻。例如讓師生搜集以“送別”題材的詩,如《別董大》、《十里長街送總理》、《再見了,親人》、《贈汪倫》等詩歸納到一起。

(3)據時而背,借助季節變化,跨越時空界線,面對自然風光,身臨詩中境界,把詩人所繪之景,所抒之情化為眼前大千世界。這種方法是根據詩文所反映的時令進行分類背誦,例如春天來臨,萬物復蘇,花紅柳綠,春光爛漫,就可以讓學生背誦與春季有關的詩文《春》、《清明》、《草原》等,讓學生浸潤于自然風光與翩翩詩情之中。當盛夏來臨之際,可讓學生背誦與夏季有關的詩文,如《小池》、《夏日》、《荷塘月色》等;步入了秋的高遠,讓學生背誦《秋思》、《我與地壇》、《明月幾時有》;當隆冬到來時,可讓學生背誦《梅花》、《濟南的冬天》、《江雪》……

(4)創設背誦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音樂走進課堂,用音樂烘托情感,為學生配樂誦讀;要用動態的畫面展示詩文中描繪的風光,讓學生看圖背誦……

(5)多種形式綜合背,走出機械背誦的狹窄胡同。

為了激發學生背誦詩文的興趣,可以采用兩人賽、小組賽,可以限時背、師生背、輪換背、接龍背,可以據意背、據時背、據畫背,可以抄寫背、聽記背、問答背等。讓多種形式的綜合背,交織于學生背誦的過程之中,讓靈活多變化的方式調動學生背誦的積極性。

(6)適應家長的意愿,簡單易誦的詩文可要求家長和學生同讀同背,讓家長做孩子讀書的榜樣。

四、拓展活動,激發師生誦讀熱情。

每學期都要開展各種類型誦讀活動,活動內容年年有新招,年年收獲豐。多姿多彩的誦讀活動,促進學生的誦讀向樂讀延伸,輻射到每個學生的家庭。

1.舉辦校本教材誦讀比賽,激發熱情。

為使活動有效而又生動活潑地開展,我們每學期都進行校本誦讀競賽,形式豐富:歸類對詩競賽,使學生對同一類古詩的共同點與不同點有充分感悟;千字文接龍、說唱,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經典學習的熱情;韻文對歌競賽,豐富學生的詞匯積累;經典故事表演,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經典誦讀的內容。這些競賽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中華經典的喜愛和理解,促使學生主動擴大經典詩文的誦讀量,更好地接受經典詩文的熏陶。

2.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學校定期舉行“古詩誦讀大王評選”、“古詩文手抄報評選”、“經典詩文書畫展覽”、“經典詩文臨摹”、“經典詩文摘抄”、“千古美文朗讀比賽”、“古詩文知識競賽”、“節日誦詩”、“詩詞情景劇表演”、“親子共讀一刻鐘”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活動,猶如春雨,滋潤著每一個孩子的心田。在經典美文中,他們體味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領悟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胸懷;感受到“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品質;學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準則;領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蘊含的真情。這些,必將讓孩子們受益終身。

3.誦讀與節日慶典結合。

利用節日慶典,結合美術、手工等課程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制作圖文兼美的詩文書簽、名言賀卡等,做到學以致用,使節日生活因校本課程而更豐富多彩。

4.強化素質培養。

我們引導學生分門別類地摘錄詩文名篇,記錄誦讀經典的心得體會等,進行筆記、心得體會等評比,對優秀的誦讀筆記進行表揚與獎勵,并對全校學生展覽;每學期組織開展一期手抄報比賽,促使學生多讀書,多搜集資料,將自己了解的詩文方面的知識、名篇佳句等辦成手抄報,學校評出優秀手抄報,并給予表彰獎勵。

五、創設科學、多元的經典誦讀評價機制。

經典誦讀評價的目的,是要通過教育改進學生的心理和外在的行為。如果評價沒有教育性,即對學生、教師無所教益,那么評價就沒有任何價值。通過評價促使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自我調整、不斷進步,最后積淀為厚實的素養,達到學生高尚人格塑造和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從而達到評價的效果。

經典誦讀為主的校本課程評價除了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誦讀數量和質量、活動的評價外,更重要的要納入語文課程評價中。結合《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背誦積累篇目,將古詩文誦讀納入經典誦讀校本教材當中,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學期末給出相應等級,可以通過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采用等級制記錄學生學習經典詩文情況(興趣、態度、背誦篇目等方面),教師、同學、家長參與評價。

篇10

1循循善誘,逐步培養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指導課外閱讀同樣應從興趣開始,學生只有對課外閱讀充滿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外閱讀中去,才能把課外閱讀當作他們的一種享受、一種休閑,從而保持旺盛的閱讀熱情,主動遨游在浩瀚的書海中。那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我利用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故事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有的小學生雖然不愿讀書,但卻愿聽故事,能從講者繪聲繪色的講述中了解情節,認識人物的個性,知道事物的善惡,對所聽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未講的故事或未講完的故事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會有再聽的欲望。教師可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自己去看書,教師可以推薦書目,然后開故事會,可由教師講故事,也可由學生來講。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故事入手,從聽故事、讀故事,說故事開始,逐漸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

記得有一次,我給學生們讀《小豬唏哩呼?!返墓适拢斘抑v到“小豬的褲帶斷了,他總不能提著褲子回家吧!”時,孩子們可著急了,有的說:“找根樹枝吧!”有的說:“最好找根長長的繩子把褲子系起來!”……聽著學生的話,我說道:“告訴你們小豬居然找來一條蛇系在了腰間?!薄吧?!”學生們可緊張了,紅撲撲的小臉上寫滿了對小豬唏哩呼嚕的擔心……就這樣,“叮鈴鈴”下課鈴響了,可孩子們還沉浸在小豬唏哩呼嚕的世界里。當我不再繼續講時,孩子都在跟我說“老師,我們不要下課,再給我們念一段吧!”這時,我便出示《小豬唏哩呼嚕》一書告訴他們,想知道結果就要更仔細地閱讀這本書,里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同時也不忘推薦一些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目。后來,我們又給他們讀了幾個故事,例如《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可愛的鼠小弟》等,同學們下課時間都不愿出去,躲在教室里看書呢。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2創設環境,讓孩子置身書的世界

眾所周知,良好的環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條件,為學生創造閱讀的良好環境,讓學生輕松、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

2.1創設良好的外在閱讀條件。學生要有豐富的書刊可讀,這是完成課外閱讀量的基本條件。對于這個條件,我發動學生,讓學生從家帶來了不少書,放在班級圖書角, 我自己又買來一些適合孩子們看的書,放在圖書角里。現在我們班的圖書已經差不多達到人手3冊了。有時我還組織學生介紹自己閱讀的好書、好文章和好的讀書方法,學生之間可交流讀書心得;我還經常把學生帶進學校閱覽室、圖書館,讓他們讀自己喜歡的書,感受書海之浩瀚,體驗讀書人的癡迷,使他們在濃厚的讀書氛圍中受到熏陶,從而形成與書交朋友的強烈愿望。

2.2我運用教室的墻壁、公告欄和黑板來解釋班規、列舉作業、通知等,引導學生閱讀生活內容。

2.3發揮家庭的力量。我經常聯系家長并幫助家長,使孩子在家里擁有自己的圖書庫、小書桌,把書放在孩子隨時可以看得到、拿得到的地方。并鼓勵家長與小孩進行“親子共讀”活動,共讀一本書,共享閱讀的快樂。這樣堅持了下來,有幾個學生受父母的影響,開始讀報紙了,經常和我探討一些國內甚至國際新聞,這對于低年級來說,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2.4營造輕松的閱讀氛圍。所謂輕松的閱讀氛圍,就是說讓學生在沒有過高要求、沒有過重壓力的環境下閱讀。發現有一些老師,總是布置課外閱讀任務,強制學生做一些諸如閱讀訓練題、閱讀小練筆等一系列閱讀作業,讓學生望而生畏。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閱讀興趣要從低年級開始培養,低年級的孩子認識的字比較少,對閱讀本來就有畏難情緒,如果教師提出太多的閱讀要求,便會打擊他們的閱讀積極性。

3開展喜聞樂見的閱讀活動

3.1古詩誦讀。

《大學》、《論語》、《老子》等古代先賢的作品,經過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和變遷之后,仍然閃耀著熠熠光輝,誦讀經典的重要性已被我國的很多有識之士所認識和贊同,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誦讀經典的熱潮。小學生正處于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只要合理安排好誦讀的時間,并不會給學生增加額外的學習負擔。

為切合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發展的特點,我現在班上的學生朗誦的是三字為一句的古代蒙學教材《弟子規》。堅持每天早晨到校后誦讀二十分鐘,回家后讀十分鐘,由家長督促并記錄誦讀情況。《弟子規》誦讀的形式多種多樣,齊誦、男女對誦、拍手誦,再配上合適的動作進行表演。

3.2談天說地。

下午課前的15分鐘的談天說地時間給孩子們提供了練習的時間,把自己看到的、身邊發生的事情講給同學們聽。

3.3組織朗讀賽。

利用每周一次的拓展閱讀課與一些班級活動課,組織朗讀賽、閱讀知識競賽、角色表演賽等活動,以賽促讀。并定期舉行故事會,讓學生講故事、聽故事、復述故事,或教師講,或學生講,大家在樂中讀,在讀中學,在講中練,在不知不覺中加大學生閱讀量,增加了知識的積累,智力得到開發,還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3.4開展剪貼報、手抄報活動。

讓學生將日常感興趣的報紙雜志上的圖片或者語言剪下來收集起來,作為日常的積累,剪貼報無疑是積累材料的好方法。這一實踐活動提高了閱讀的質量,加強了對閱讀材料的印象,拓寬了知識面,培養了閱讀能力和興趣,豐富了課余生活。例如教學“科技篇”這一主題單元,讓學生收集有關于科技方面的知識、材料、圖片,學生的興趣相當高,都以自己收集的材料多、新鮮而自豪,極大的調動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3.5評選。

一周評選一次“閱讀之星”,運用激勵措施,促使學生天天與好書交朋友。

經過一學期的實踐與研究,現在班上喜歡閱讀的孩子越來越多。飯后、課間他們都會自覺的到書架上拿上幾本書,與同伴一起閱讀。而且,他們的書已不再是以前的奧特曼、恐龍圖畫書了。一些家長還可喜的發現,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增長了知識,認識了許多的生字,還提高了寫作能力??梢哉f明,閱讀給孩子帶來快樂,閱讀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

最后,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在孩子心田里植下閱讀的種子,讓圖書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