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傳統禮儀教育的現代價值

時間:2022-06-29 03:28:07

導語:《弟子規》傳統禮儀教育的現代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弟子規》傳統禮儀教育的現代價值

摘要:《弟子規》作為蒙學經典蘊含著豐富的儒家人際交往倫理思想,對其傳統禮儀教育思想對現代價值正反兩方面的分析思考,有助于促進我們保存傳統文化,完善禮儀教育,提升社會文明水平。

關鍵詞:《弟子規》;禮儀教育思想;現代價值;傳統文化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當下,由于受到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以及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文化全球化的影響,重塑我國優秀的傳統禮儀文化迫在眉睫。清代蒙學教材《弟子規》中的禮儀教育是儒家思想的入門典范,近年來出現了各類學校熱推《弟子規》的現象。本文以“取之精華,去其糟粕”為原則,旨在通過古今對比思考,分析《弟子規》的傳統教育思想對現代禮儀教育的價值。

一、《弟子規》禮儀教育的基本內容

《弟子規》源于《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講的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愛。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韻形式寫成,全文360句,共1080字,對孩子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詳細而明確的要求。

1.家庭禮儀教育。“百善孝為先”,《弟子規》中,在闡述入則孝的56個句子中,主要是講對待父母應有的禮儀規范,主要談到有四個方面:(1)聽從父母的教導。“父母呼,應勿緩”句是講父母招呼子女、有事情吩咐子女做的時候,子女要言語和行動上不拖延。父母在教導子女的時候,子女要恭敬的聆聽,接受父母的責備與批評。(2)體貼照顧父母。“親所好,力為具”句是說子女要了解父母的愛好,體貼父母的想法,愛護好自己的身體,修煉好自己的品行,不要讓父母為自己擔憂。(3)經常與父母溝通。“親有過,諫使更”句是講子女與父母溝通的方式。在父母犯錯時,子女要耐心與之溝通交流,注重方式。(4)思念父母。“喪三年,常悲咽”是說父母去世后,子女應盡喪禮。而對于當今社會父母去世后子女在家守孝三年很難做到,但心中對父母的那份感情不能淡化,要經常感念父母的恩情。

2.個人禮儀教育。個人禮儀主要是有關個人談吐、舉止、服飾等外在禮儀。在《弟子規》中詳細規定了個人在言談舉止方面的禮儀規范。(1)語言方面的要求。說話的時候,吐字要清楚、緩慢,不要講得太快太急、模糊不清。(2)儀表方面的要求。要求學生服裝儀容應當整齊清潔,一切穿著以穩重端莊為宜。(3)儀態方面的要求。年少的時候,不要喝酒,因為一旦喝了酒,就會丑態百出。(4)個人服飾的要求。在穿戴方面,應該重視衣服的整潔大方,而不是華彩艷麗,平時的穿戴不但要符合我們的身份,也要與自己的家庭條件相吻合。

3.社交禮儀教育。儒家在人際交往中非常注重禮儀。(1)社交禮儀原則。在《弟子規》“出則悌”篇中著重談到了交往禮儀。首先是談到社交禮儀的兩大原則:一是尊重原則。孔子說過“禮者,敬人也。”要懷尊敬之心對待交往的每一個人。二是信用原則。信”在古代人際交往中,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最基本的原則。《弟子規》“信”篇對誠信的描述對人們在人際交往中樹立和保持誠信形象有著深遠意義。(2)社交言語辭令規范。講到當子女聽到長輩呼喊某人時,應該立刻替長輩去叫被叫者。如果被叫的人不在,子女要馬上到長輩那里,看看有什么事情要做。(3)社交行為舉止規范。如講到長輩問子女話時,子女要立即起身回答,眼睛要看著長輩,不能東張西望。

4.求學禮儀教育。《弟子規》中的求學禮儀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內容:(1)講力行與學文不可分割的關系。要求學生不能死讀書,因為容易養成華而不實的習氣,但也不能一味力行而不讀書學習,那樣會成為一個固執己見,不明事理的人。這對于當今教育處理理論知與實踐引導的關系無疑有很大的啟示。(2)講讀書的方法。主要是要求學生讀書要專心致志,要用功,要多思多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3)講讀書禮儀習慣養成。要求學生讀書的房間要收拾整齊,墻壁、桌子要保持整潔干凈。

二、《弟子規》禮儀教育內容的現代意義

1.家庭禮儀教育。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家族社會,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的維系依靠的是親情,家庭的穩定和諧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所以中國古代讀書人講“修身,治家,平天下”。《弟子規》中的家庭禮儀教育充分體現了儒家孝道思想,這對于重塑當今中國孝道文化以及家庭和睦、社會穩定和諧有著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

2.個人禮儀教育。《弟子規》中的個人禮儀教育,其“禮”精神內核就是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修身、自律精神,表現外在形式就是言行舉止、衣著外貌等一系列要求。在儒家思想統治的中國古代,這是對一個讀書人最基本的要求。對于當今禮儀教育,《弟子規》中的個人禮儀教育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內在的精神引導,有“禮”、有“儀”,方能實現最好的教育效果。

3.社交禮儀教育。在中國傳統人際交往社會里,“敬”、“信”是儒家提倡的人際交往首要原則。當今社會,對于我國商業誠信危機,在企業重塑“信”的原則迫在眉睫。而對于當今教育而言,在追求分數、升學率的大形勢下,我們勿必保持清醒,把孩子的德育擺在首位。《弟子規》中的社交禮儀教育有利于孩子交往品質的培養,從小養成“敬”、“信”的品格,也有助于我國整體國民素養的提高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

4.求學禮儀教育。對于當今科學時代,知識就是力量的背景下,學校、家庭都一味追求孩子知識能力的提高,因此出現了許多“高分低能”現象。《弟子規》中的求學禮儀教育對于我們當今德行教育有著很好的啟示意義。一是擺正德行修養與知識學習的關系。二是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而不是一味地讓孩子多讀書,讀死書。

三、《弟子規》禮儀教育內容的現代反思

1.自由個性的發展。由于中國以儒家為統治思想的傳統社會里,過于強調倫理次序,強調權威,強調服從。因此,傳統教育存在忽略個體發展的弊端,不利于培養自由的兒童。《弟子規》傷害兒童的自由,主要表現是對兒童天性的抑制。如“說話多,不如少,多易錯,少易好”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青少年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這與當今社會的開放交流環境對人們語言交際能力的高標準要求不相符合。基于這些弊端,學校和家庭在推行《弟子規》禮儀教育思想的時候,不能全盤照本宣科,在內容上必須進行甄選和指導。

2.公民意識的培養。《弟子規》禮儀教育思想缺乏對現代公民意識的培養意識,主要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弟子規》禮儀教育思想缺乏民主精神。現代文明需要追求建設民主社會以促進社會的進步。而《弟子規》禮儀教育思想中缺乏這種民主精神,內容中有過于強調言聽計從等陳舊的東西,這與現代社會的民主思想是沖突的。二是《弟子規》禮儀教育思想缺乏平等對話精神。兒童具有獨立人格和個性的認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對于當今教育而言,就是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學生。而受歷史條件限制,由于中國傳統禮儀負載了政治、道德、社會等太多的功能,《弟子規》禮儀教育思想缺乏于平等對話精神,主要表現在封建權威等級思想要“撻無怨”;面對尊長要“勿見能”;子弟與長輩之間更多強調遵循“儒家”權威的倫理思想,子弟沒有主體性發展及人格平等。因此對于當今民主社會的建設,《弟子規》的禮儀教育思想首先應該要打破等級性,向平等的人際交往模式轉換。二是要對于缺失現代公民意識培養的內容進行揚棄。

四、結語

中華民族素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幾千年來,各族人民創造了獨特的禮節、儀式、風尚、習俗、節令、規章和典制等,這些禮儀習俗反映了我國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品質,勾畫了我國民族的歷史風貌。“禮”正是這種傳統美德的具體體現,也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而《弟子規》就是根據《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寫成。學習《弟子規》的禮儀教育對傳承中國古代優秀傳統美德具有重要意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古為今用,如何將《弟子規》的禮儀教育學習與中國當今和諧文明社會建設要求結合起來,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作者:王漾 單位:四川大學

參考文獻:

[1]錢文忠.錢文忠解讀弟子規[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51.

[2]楊萬霖.弟子規:一半很重要,另一半很糟糕[J].黑龍江史志,2010:45.

[3]肖群忠.弟子規述評[J].道德與文明,1990,(8):21.

[4]王芳芳,馬愛勝.中國傳統禮儀對現代禮儀的影響[J].學園(教育科研),2012.8,(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