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的寫法范文
時間:2023-04-03 05:02: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簡歷的寫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招聘者一般都有很多事務要處理,所以千萬不要指望他們有足夠的耐心讀完一份冗長的簡歷。對于那些時間有限的人來說,厚厚的簡歷只會使他們心生厭煩。簡歷一般以一頁為宜,如果要強調相關的工作經歷,最好不要超過兩個頁碼。
二、惜墨如金
簡歷雖短,但卻是對求職者語言駕轅能力的一種考驗。一份理想的簡歷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向招聘者傳達最為有效的信息。最好的辦法是了解招聘單位的需求,對癥下藥,準確的介紹自己的相關優勢。方法有二:避免段落過長(每段不應超過6到7行);多用動詞,省略第一人稱“我”,避免過于主觀的“宣布式”口氣。
三、形象豐滿
所有招聘單位都希望了解求職者過往的成績,以便準確預期他對本公司發展可能起到的作用。求職者在介紹自己時應當注意展示一個形象豐滿的自我,方法有如下幾點:
1、措辭不要含糊其辭。如果能量化自己的成績,用人單位就能夠對你有個非常客觀的看法。與其說“改善了公司的經營業績”不如說“使公司收購成本減少20%,年度收益增加$3900”。
2、誠實可信。充分介紹自己與夸張編造是有區別的。用人單位一般都能識破這種騙局,即使一時被迷惑,求職者也很難躲過面試這一關。
四、文如其人
簡歷是求職者的臉面,用人單位通常會以簡歷為窗口判斷是否向求職者發出面試通知。一份簡歷的成功不僅取決于你說了什么,而且取決于你怎么說。
1、反復閱讀簡歷,避免出現語法錯誤或拼寫錯誤。注意細節的表述,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2、努力使簡歷悅目。留白可以使頁面顯得干凈整潔。最理想的標準是上下留白1厘米,左右留白1.25厘米。如果把所有內容都堆到一個頁面上,閱讀者就會感到壓抑。避免求新求異,字體的選擇最好能具有專業水準。
3、如果需要把簡歷備分,在復印時一定要保證清晰整潔。即便是最好的簡歷也可能被馬虎的復印員搞的一塌糊涂。因此,最好請專業拷貝員來復印你的文件。 五、目標 目標 目標
注意強調自己能為目標公司帶來哪些收益。如果你應聘的公司有很多職位空缺,不妨把重點放在目標職位上。剔除那些毫無益處的細節,無用信息只會在浪費自己精力的同時浪費別人的時間。
1、不用過多涉及個人信息,比如年齡、身高、婚姻狀況。這種信息用人單位并不關心。
2、對于興趣愛好的介紹只需局限在那些與目標職位有關的范圍內。如果想介紹自己的工作經歷,千萬不要把兩者柔到一塊。
篇2
個人簡歷可以是表格的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個人簡歷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個人資料: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家庭地址、政治面貌、婚姻狀況,身體狀況,興趣、愛好、性格等等;(2)學業有關內容:就讀學校、所學專業、學位、外語及計算機掌握程度等等;(3)本人經歷:入學以來的簡單經歷,主要是擔任社會工作或加入黨團等方面的情況;(4)所獲榮譽;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干部、專項獎學金等;(5)本人特長:如計算機、外語、駕駛、文藝體育等。
個人簡歷應該濃縮大學生活或研究生生活的精華部分,要寫得簡潔精練,切忌拖泥帶水。個人簡歷后面,可以附上個人獲獎證明,如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證書的復印件,外語四、六級證書的復印件以及駕駛執照的復印件,這些復印件能夠給用人單位留下深刻的印象。
寫履歷表要注意的問題是:(1)首先要突出過去的成就。過去的成就是你能力的最有力的證據。詳細把它們寫出來,會有說服力。(2)履歷表切忌過長,應盡量濃縮在三頁之內。最重要的是要有實質性的東西給用人單位看。(3)履歷表上的資料必須是客觀而實在的,千萬不要吹牛,因為謊話一定會被識破。要本著誠實的態度,有多少寫多少。(4)和寫求職信一樣,資料不要密密麻麻地堆在一起,項目與項目之間應有一定的空位相隔。(5)不要寫對申請職位無用的東西,切記!
“個人簡歷的寫法及應注意的問題”來源與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篇3
求職目標部分,要充分表明自己在該方面的優勢和專長,盡可能把選擇放到一個具體的工作部門,當然選擇也不能過窄。
要選擇那些對所申請工作具有說服力的資歷和能力進行描述。語氣要積極、堅定、有力,不要讓人產生疑問。具體的內容包括學歷、工作經歷、從事的社會活動和取得的成績,以及其他相關的資料和信
息。
簡歷的最后一部分一般是列舉有關的證明人及有關附加性參考材料,附加性材料包括學歷證明、獲獎證書、專業技術職務證書、專家教授推薦信,所發表的論文著作等。
篇4
一、利益和諧的一般考察
(一)利益和諧的內涵
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現著深刻的和諧理念。《易經》講“保合太和”,體現的是陰陽平衡;《論語》講“和為貴”,彰顯的是人與人的和諧;《中庸》講“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關注的是大化和諧。因此,和諧是物之為物的自然本性,是事物協調的生存與發展狀態。
人在宇宙的生命體中具有根本意義,因此,人類利益和諧也是一種根本意義的和諧。從中國傳統文化關于和諧內涵的闡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利益和諧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在利益關系方面的對稱平衡和相宜相生狀態。它既表征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以及多樣化的利益訴求,也要求人類克服敵對狀態,共生共存、互利互惠,共同維系社會的秩序和安全,促進社會良性運行以造福人類。利益和諧的實現可以通過政治、經濟、行政、法律等多種手段,而經濟法作為利益平衡之法,對實現利益和諧無疑起到根本作用。
(二)經濟法中的利益和諧
任何法律制度都把利益的有效調整作為自身價值的衡量尺度,并以獨有的調整方法,調整某類特定的利益關系。當立法者認為某類利益關系在人們的價值觀念中占主導地位,對社會關系發生重要影響,需要法律予以確認并保障時,這類利益關系就可能納入法律的軌道,甚至成為新的法律部門調整的對象。
19世紀末資本主義社會進入壟斷階段后,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日益加劇,市場缺陷及其引發的市場失靈在造成經濟上嚴重后果的同時,也帶來了系列威脅資本主義生存與發展的社會問題。實踐表明,自由資本主義時期那種自由放任的經濟思想在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加劇了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的矛盾與沖突。為應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凱恩斯主義登上歷史舞臺,把經濟發展的自由放任納入國家干預的軌道。經濟法對個人利益進行有效整合,兼顧不同利益主體的祈盼和訴求,以增進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是社會整體利益的有力維護者。利益和諧是經濟法的制度目標和基本理念。
二、經濟法利益和諧理念形成的法理邏輯
雖然民法和經濟法是調整市場經濟關系的兩大基本法律,但是經濟法對利益的調適,已經超越了民法的理念,是對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的調和,并把促進利益關系的和諧作為自身的使命。
(一)意思自治與民法利益調整功能的局限
意思自治作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強調民事主體按照自己的判斷,設定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并且民法尊重當事人的這種選擇。個人自治成為民事主體的權利。民法鼓勵個人以契約為手段建立經濟關系,保障市場交易的自由,以達到個人創造更多財富的目標。在羅馬私法的制度設計中,市民的權利和自由就是其主要的制度目標。
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在自由競爭思潮的影響下,現代民法制度得以形成,也是民法發展的巔峰時期。在民法設定的邊界范圍內,當事人享有充分的意思自治權利,可以自主協商確定具體交易的內容和條件。政府被定位為“守夜人”,除了進行必要的市場監管外,并不干涉當事人的具體交易過程,交易的具體環節和要素完全是當事人意思自治范圍的事情。因此,民法對個人權利自由的保護達到前所未有的地步,現代民法制度也體現了其制度合理性。
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無限制的自由競爭,在刺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經濟壟斷、貧富差距、環境破壞等現實問題,社會將面臨新的沖突,蘊含新的危機。反思現代民法制度,每個人作為自由、平等、無差別的個體存在的假設具有明顯的缺陷。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由于人與人之間智力、能力、交易機會、財富多寡等方面差別的客觀存在,社會成員盡顯自身才智,人人獲得充分發展只不過是美好的愿望而已。民法作用的結果就是人們社會地位的拉開與不平等,凸顯了現代民法制度的局限性。
針對民法在利益調整中的局限性,各國遂對民法作出修正,如對契約自由和所有權絕對的限制,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采用,以期限制個人權利的濫用。但是由于民法沒有也不可能放棄私法基本理念,其為回應社會現實作出的某些修正,試圖在民法制度中汲取一定的國家干預因素的改良嘗試,也難以解決市民社會的新危機。
(二)國家干預與經濟法利益調適功能的彰顯
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就存在著,當時推行的重商主義就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明顯例證,但是當時并沒有產生現代意義的經濟法。
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市場主體產生分化,一方面壟斷組織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控制市場,濫用市場支配權;另一方面弱小的市場主體在強勢壟斷組織的壓制下,市場交易自主權受到限制,市場經濟秩序遭到嚴重破壞。凱恩斯主義的興起表明,國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應有所作為,自由放任會帶來社會的災難。為實現對社會經濟的干預,資本主義世界相繼制定了大量的經濟法,從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角度,對壟斷組織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加以限制。但是,由于政府是由人組成的官僚機構,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決定了政府是有限理性政府。政府在干預經濟的同時,也需要對政府進行干預,防止政府濫用權力侵害市場主體的利益。對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規制,產生了政府干預社會經濟的法律制度——經濟法。經濟法的制度設計,一方面矯正市場本身客觀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利用公權力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干預,其目的是通過增進社會整體利益從而達到保障社會絕大多數成員個人利益。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經濟法的制度設計包含干預市場和干預政府的雙重內涵,同時實現了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雙重保護,體現了一種社會本位的和諧利益觀。
三、經濟法促進利益和諧的制度價值取向
針對現實生活中的矛盾,經濟法通過轉變制度理念,開拓利益調整的新路徑,謀求利益和諧,促進經濟社會的安全有序發展。
(一)實質公平
經濟法克服民法的形式公平觀,走向實質公平觀,是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映,也體現了經濟法調整社會經濟生活的必要性。因為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個體能力強弱、財富多寡、環境條件差異、機會的多少是客觀存在的,加之市場固有的信息不對稱等,個人即使初始機會平等與勤奮,也并不可能保證每個人都是強者,個人的差距不可避免。經濟法正視個體條件的客觀差異,既禁止壟斷、限制不正當競爭,維護自由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為個人謀利營造良好交易環境;又通過稅收、金融、計劃等手段,引導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以實現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和發展。
(二)社會本位
經濟法以社會利益的增進為出發點,并認為在個人充分發揮自身能力的過程,必定會與他人展開能力競爭,由于市場經濟的逐利本性,每個人能力的發揮與群體利益沖突在所難免。民法雖然規定民事行為不得違反公序良俗原則,以及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并通過這些原則性規定對人們權利的行使進行必要限制,但是在民法個人本位理念的約束下,當權利受到侵害時,民法的救濟功能極其有限,主要是通過損害賠償的方式恢復權利的受損狀態,其對社會利益的保護難以走出其個人本位的籓籬。
(三)人本主義
市場經濟是逐利性較強的經濟,市場規則是弱肉強食的規則,任由市場調節資源配置而不加以合理引導和干預,社會的公平正義是難以實現的。對于強弱關系、貧富關系,既是民法導致的結果,也是民法不能夠調適的,因為民法對那些個體能力較弱的人,不能給予相應的傾斜保護。而經濟法通過獨特的制度設計,在增進社會整體利益的同時,也使個人利益得以實現,實現社會利益和諧,體現出深刻的人文精神,是以人為本理念的集中體現。
四、經濟法利益和諧理念的實現
經濟法對利益關系的調適,是通過獨特的制度設計實現的,一般認為市場主體法律制度、市場規制法律制度、宏觀調控法律制度和社會分配法律制度構成經濟法的基本制度體系,是實現利益和諧的基本經濟法律制度。
(一)市場主體法律制度
根據民法的理念,市場主體的法律地位平等,平等地享有參與市場交易的機會,在市場的大潮中角逐利益。在經濟法的視域中,市場主體并不是為所欲為、我行我素,為實現社會整體利益,其活動要受到國家權力的制約,即受到國家的干預,無論是行業協會、企業,還是政府,概莫能外。
(二)市場規制法律制度
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市場是分不開的,有市場就會有諸如壟斷、不正當競爭、侵害消費者的權益、假冒偽劣產品等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這些僅僅依靠民法是難以規制的,既然依靠私權利無法實現,就得尋求公權力的救濟。通過強有力的法治化的國家干預,建立有效制止破壞秩序行為的法律制度,促進良好市場秩序的形成。
(三)宏觀調控法律制度
市場經濟是自由競爭的經濟,在利益最大化目標的驅動下,民法的意思自治不能自動實現經濟總量和結構的平衡。反之,民法還可能引起供求關系嚴重失衡的后果。而經濟法通過產業調整法、計劃法、投資法、財稅法、金融法、價格法等經濟法律法規,從宏觀上實現國民經濟總量平衡,擔負促進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使命。
(四)社會分配法律制度
由于資源的有限性或稀缺性,國家必須確立一種實現有限資源合理流動、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分配制度,維護社會持續發展的分配秩序。在分配關系的調整方面,民法主要是利用契約手段,通過民事主體之間的意思自治實現的,由于民法的私法本性,其調整的分配關系是在平等主體之間進行的;經濟法主要通過稅收、計劃、財政等法律法規,調整經濟主體之間的分配關系,這種分配關系具有強制性分配的特點,如稅收就是典型的強制性分配。通過經濟法對分配關系的調整,實現利益分配之實質公平。
總之,經濟法的制度設計和調整方法,是對民法在現代利益多元化條件下利益沖突的調和,是利益和諧理念的具體實現。
五、結語
篇5
發明專利權的獲得要具備的條件有:
1、產品新穎性,指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并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 中。
2、產品創造性,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3、產品實用性,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一、當前對口單招班機械專業學生學習現狀
單招班機械專業學生在剛開始接觸機械制圖課程的時候,對該課程有一定的興趣,有新鮮感,也容易產生成就感,但由于他們沒有經過實踐鍛煉,頭腦中的立體概念少,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較弱,隨著學習逐漸深入,難度逐漸加大,最初的那點激情與興奮早已消磨殆盡。學生由早期的“很想畫”,變為“不會畫”“畫不對”,最終變成“不想畫”。究其原因,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提高遠遠落后于學習難度的加大。
二、對口單招機械制圖教學增強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方法
1.教學模型演示法
在新課學習階段,教師可利用學校購買的教學模型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直觀的視覺感受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教師盡量挑選一些生活中不常見的立體模型,如立體之間的相貫、相切、相交等,讓學生直觀地從多角度去觀察和分析,從而更好地理解立體模型的空間結構及表面的連接關系,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但教學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數量有限、種類不足、大多結構都比較簡單,對后續知識的學習幫助不大。
2.PPT直觀展示法
多媒體課件教學是目前教師廣泛采用的信息化輔助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索和下載各種教學中可以用到的圖片、動畫等資源,也可以自己制作各種特殊效果的幻燈片,將這些資源整合,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化、動態化。例如,在組合體課程教學中,對于切割式的組合體,可以利用PTT進行動畫演示,形象展現出該組合體由基本體切割形成的過程,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PPT演示教學中得到進一步提升。但PPT資源是有限的,而機件的結構是多樣的,很多情況下僅僅利用PPT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3.自制模型體驗法
為了彌補教學模型的不足以及PPT資源的局限,師生可以自制立體模型來展現所遇到的幾何立體的空間結構。如截交線的知識是本課程的教學難點,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被切割的立體,在很難想象出其空間結構及立體表面交線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對橡皮泥、蘿卜等進行切割,做出真實的立體結構幫助學生理解,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解決難題。但是對于一些帶相貫線及內部結構比較復雜的立體結構利用這種方法很難實現。
4.畫軸測圖輔助法
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畫軸測圖也是提升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手段之一。軸測圖是富有立體感的圖形,它接近我們的視覺習慣,可以形象地表達出物體的形狀和結構。如機械專業歷年對口單招考題作圖題的第一題,如果學生能夠迅速畫出該立體的軸測圖,對解題會有很大幫助。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反復進行軸測圖的畫法訓練,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5.三維建模
篇7
近年來,在廣東省國土資源廳、省建設廳、市國土房管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中心大膽創新、果斷改革,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2006年順利通過建設部驗收,獲評“全國房地產交易與權屬登記規范化管理先進單位”,近年來先后獲得“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建設系統先進單位”、“第十屆廣東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創建學習型組織先進班組’’等多項榮譽。
一、以人為本,塑造服務型中心
廣州市早在1992年就實現了國土房管合一,并在2002年底實現房地產交易、登記合署辦公,成立廣州市最大的政務窗口單位之一――廣州市房地產交易登記中心,負責廣州市中心城區的房地產交易與權屬登記工作,為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務。中心2500多平方米的新辦證大廳設置76個辦事窗口,寬敞明亮,指引清晰;與房地產交易登記業務相關的財政、稅務、公證、郵政、測繪、估價、檔案、銀行、商務等相關部門進駐中心,如此“集成”設置,在全國屈指可數。“一站式”服務大大方便了群眾辦事。
廣州市下轄十區二市,所有市民辦理房地產交易、登記業務都前往該中心辦證大廳多有不便。為將民生工程落到實處,最大限度便民利民,該中心在“一站式”服務的基礎上,實施管理重心下移,將交易登記事權下放到各區,至2008年底除中心城區越秀區外,各區、市均己成立交易登記機構,負責本區域內的持房地產證房地產交易與權屬登記工作,下一步將把下放事權的范圍擴大到全部房地產交易登記業務。在下放事權的同時,該中心將工作重心轉向對區交易登記機構的監管,制定《事權下放業務管理規定》,建立常規、富有成效的事權下放管理機制,強化對各區交易登記機構的業務指導,暢通市、區兩級業務溝通渠道。同時,建立疑難案件報審機制和完善的事權下放業務監管制度,探索市區兩級人才交流機制,搭建全市交易登記機構交流平臺,確保事權下放但質效不減,實現全市交易登記業務統一收件資料、統一審核標準、統一辦案時限、統一操作平臺、統一收費標準。
二、銳意創新,塑造效能型中心
隨著經濟社會尤其是房地產行業的迅猛發展,人民群眾對房地產交易登記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這是交易髓記機構普遍面臨的問題。中心以科學發展的觀點來發現和看待房地產交易登記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發展中以人為本、求真務實、統籌兼顧地解決問題。
一是對房地產權交易登記業務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使房地產交易登記30項業務中有23項實現提速,7項業務實現了立等即取,精簡收件資料196份,整合收件資料60份,整體辦案時限縮短了80%。以房地產繼承登記為例,改革前需要30個工作日辦理實現,改革后從受理到發證只需2小時,實現了立等可取;持房地產權證抵押登記從15個工作日縮短到了5個工作日。
二是根據《物權法》和《房屋登記辦法》的要求,中心己完成包括異議登記、預告登記等新增登記業務在內的房地產權屬登記業務技術規范的修訂工作,在既滿足法規要求又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制訂了預告登記的操作細則和流程,并組織開發商召開預告登記座談會,宣傳業務政策、講解操作流程,預告登記己全面實施。
三是改進更正登記辦理流程,建立良性的糾錯機制。為徹底改變以前更正登記沒有信息系統記錄的情形,中心設置了單獨的更正登記種類,并將案件受理、審核、歸檔納入登記系統和查冊系統,統一管理,堵塞漏洞。同時將更正登記與其他種類的登記業務實施合并,在受理或審核其他各類業務登記案件過程中,發現登記錯誤的,一個案號收件,一套資料審核,一個部門審結,提高辦證效率,減少群眾投訴。
四是積極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集體建設用地流轉、集體土地上房地產登記發證工作。中心多次組織各區交易登記機構共同研究如何開展這項工作,對較早接觸集體土地及房地產領域的增城、從化、花都等區深入分析現狀、梳理問題,在此基礎上,制定《廣州市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辦法操作細則(試行)》及流轉合同示范文本,對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具體操作進行了規定,細化至流轉中的每一個步驟,為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及集體土地上房地產登記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是實現房地產檔案即時歸檔。為適應《物權法》的要求,在提高辦證效率的同時有效防范歸檔時間滯后可能帶來的風險,中心對內部登記系統、私房系統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實現了與房地產檔案館數據庫系統的無縫對接,歸檔時將電子檔案傳送到檔案館,初步實現電子檔案和實體檔案的同步,目前可進行抵押登記、存量房轉移登記業務的即時歸檔,下一步將實現所有業務的即時歸檔。
三、防范風險,塑造衛士型中心
近幾年,利用虛假文件、身份證等資料騙取登記的情況呈上升趨勢,嚴重擾亂了房地產市場的正常秩序,防范交易風險、保障登記安全成了房地產交易登記機構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心積極采取措施,在提高工作人員風險防范能力的同時,引入科技手段加強交易安全管理和行政風險防范,有效保障人民財產安全。
一是加強業務培訓,強化風險意識,提高工作人員的風險防范能力。中心每周五下午組織全體人員內部培訓,強調保障登記安全的重要性和防范交易風險的艱巨性,解讀最新法律法規,講解各類騙耳義登記的典型案例,并邀請公安、公證等部門專家授課,學習鑒別相關證件的真偽。
二是受理窗口嚴格風險防范。中心及各區交易登記機構的業務受理窗口安裝了身份證識別器,可對居民第二代身份證的真偽進行鑒別。同時,在受理窗口安裝了數碼攝像頭,對申請人進行人像采集,在交易髓記工作的前沿窗口實施交易安全把關。
三是實施房地產權證防偽措施。中心投入使用密碼防護項目,通過對房地產權證設置密碼驗證系統,在受理窗口進行密碼驗證,從而大大減少他人盜用房地產權證信息制作假證或盜取房產證騙取交易登記的可能性,維護了房地產交易登記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保障了房地產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四是實現多部門信息資源共享。通過不斷加強與規劃、公證等部門的溝通,中心目前己實現了1995年以來的大多數規劃文件數據共享和查詢,有效保障了交易登記工作安全,下一步共享范圍還將繼續擴大。
四、務實為民,塑造民生型中心
房地產產權登記是房地產市場、房地產行政管理等各環節矛盾的最終匯集點。為破解歷史遺留的“辦證難”問題,該中心在全面摸查的基礎
上,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研究出臺了一系列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措施,使大批長期受歷史遺留問題困擾的小業主領到了房地產證。繼2006年推出了“非標準件預處理機制”、設立專門窗口為各類疑難雜癥“把脈”后,2008年2月,中心牽頭草擬的《關于解決我市歷史遺留的辦理房地產證問題的若干意見》被市政府以7號文形式轉發,為期兩年的解決歷史遺留辦證難問題攻堅戰就此拉開序幕。
中心成立了歷史遺留問題專項工作小組,對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進行統一領導、統籌協調,從組織機構上提供保障;制定了《關于實施(關于解決我市歷史遺留的辦理房地產證問題的若干意見)的工作方案》、《關于貫徹(關于解決我市歷史遺留的辦理房地產證問題的若干意見)的操作細則》,使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有程序可循、有規范可依,從制度規范上提供保障;建立了多部門快速反應和聯動機制,搭建了中心內外溝通平臺,通過書面、座談等多種形式加強與規劃、財稅、工商、公安、測繪等部門的溝通,理順了前期工作中遇到的小業主未繳清房款、測繪難、無發票等難點問題,從溝通機制上提供保障,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奠定了基礎。
截至2011年3月,全市涉及歷史遺留辦證難問題的1360個項目中,己完善1192個項目確權辦證各項前期手續,可解決約6.7萬戶市民的“辦證難”問題,接待群眾約87361人次,受理歷史遺留案件登記申請60752宗,己發證54794宗。
五、信息公開,塑造陽光型中心
篇8
[關鍵詞]研發聯盟 利益協同 機制構建
一、引言
唐赤華等學者認為研發聯盟是為了提升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和相關機構通過契約或協議關系,形成的一種共擔風險、優勢互補、共享利益的合作組織。它是基于特定的研發目標,聯合參與研究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以降低研發風險和成本,提高研發效率,發揮企業之間的協同作用,從而更快地實現技術或產品創新,獲取競爭優勢。在研發聯盟運行中,利益協同機制不健全或實施中存在問題,容易產生搭便車的現象或投機主義行為,影響研發聯盟的合作,甚至可能導致研發的失敗。因此建立良好的利益協同機制對研發聯盟至關重要。
二、研發聯盟利益協同的現狀及主要問題
1.研發聯盟利益協同的現狀分析
以往的文獻關于研發聯盟利益分配方面的研究較多,但對于研發聯盟利益協同方面的研究較少。孟琦基于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獲取競爭優勢的動力模型,提出了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協同機制建立的邏輯框架,他主要從知識協同機制、關系協同機制、技術創新機制和利益協同機制四個緯度進行了闡釋。夏美玲通過對討價還價博弈模型進行分析以確定中間產品的價格,最終建立了敏捷供應鏈的利益協同機制,打破了以往關于利益協同問題的研究。楊麗媛在研究動態聯盟的穩定性時,對研發聯盟的不穩定性因素進行博弈論模型分析,最終提出保持動態聯盟穩定性的建議。
2.研發聯盟利益協同的主要問題
①研發聯盟的資金分歧。在研發聯盟中,盟主企業通常擁有較雄厚的經濟實力,而盟員企業往往存在資金壓力,其優勢是擁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
②研發聯盟的技術投入問題。技術投入是很難用利益來量化的,一般來說在研發聯盟中盟主企業擁有核心技術,占有主導地位。在研發過程中,雖然盟主企業與盟員企業互相合作以建立競爭優勢,但是企業之間都會防止核心技術被對方竊取,從而失去自身在聯盟中的地位。
③研發聯盟的道德風險。第一,聯盟成員之間的合作態度,盟員態度消極,項目延期,工程質量差;第二,技術投入上存在風險;第三,契約約束力度不夠,存在漏洞等,使技術外泄,致使聯盟解體。第四,可能出現搭便車行為。
④研發聯盟的內部管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部分聯盟企業管理意識淡薄,由于其參與到聯盟中的人員較少,因此很少配備專職的管理人員,致使聯盟間相互配合的能力較差,影響聯盟利益。另一方面是受到規模的影響,企業通常傾向于多做投入少、見效快的項目,而不愿意在管理上投入較多成本。
⑤研發聯盟內部的溝通與協調問題。一是盟主和盟員之間產生相互依賴性;二是盟員企業之間的目標不一致,對信息的理解程度不同,這樣引發研發聯盟之間出現協調問題。
三、研發聯盟的利益協同機制構建
1.研發聯盟的利益分配與激勵機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需綜合考慮聯盟成員盟員的規模大小、綜合實力、市場機遇,投入的成本、承擔的風險,努力程度、貢獻度大小以及技術水平的高低等因素。激勵機制的目標就是對盟員企業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聯盟利益達成一致。
2.研發聯盟的行為約束機制。一是通過合同約束聯盟成員的行為,這種約束是強制性的,使得聯盟成員不偏離最終目標,以保證聯盟利益的實現;二是通過市場監督對聯盟成員進行約束,這種約束的效力較弱,當聯盟成員觸犯約束時,需要承受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對企業的聲譽產生影響。
3.建立研發聯盟之間的信任。聯盟成員為實現共同的研發目標應主動建立信任關系,以更好地實現優勢互補;加強聯盟成員的溝通以提高成員之間的透明度;建立內外部信息網絡平臺,以更及時、更有效地傳遞信息,使聯盟成員之間實現信息共享,盟主與盟員之間透明化,增進信任。
4.強化聯盟成員協同理念,建設聯盟文化。為實現聯盟聯盟的協同,研發聯盟應建立一致的聯盟文化。由于聯盟成員各自的企業文化具有較大差異,聯盟成員應當加強相互之間的了解和交流,相互包容對方的企業文化,吸收對方文化的精髓。研發聯盟可以通過對聯盟成員進行培訓,增強其協同理念,在聯盟中形成一種和諧的、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圍。
四、結論
本文進行了研發聯盟利益協同的現狀分析,針對研發聯盟利益協同中存在的主要包括資金分歧、道德風險、技術投入、內部管理、溝通與協調五個方面的問題,提出了要構建約束機制,加大獎懲力度,增進聯盟信任,加強溝通,強化協同理念,建設聯盟文化等機制構建細則,以確保研發聯盟穩步向前,提高研發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唐赤華.關于以品牌為導向發展產業集群的思考[J].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1):22—24
[2]孟琦.戰略聯盟競爭優勢獲取的協同機制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6.
篇9
美觀;結構;觀察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19―0089―01
寫字是最基本的語文素養,古人云:“字如其人。”正確、美觀、工整的書寫,無疑會令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漢字的書寫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的速度;寫字姿勢要正確,要有良好的書寫習慣。漢字的書寫能力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正確,二是美觀。怎樣做到正確、美觀地書寫漢字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動點腦筋。
一、正確地書寫漢字,避免錯別字的出現
1.利用造字法來分辨字形。如,在辨析“遐邇聞名”、“自顧不暇”、“瑕不掩瑜”三個成語中的相近字時,可以結合造字法的知識來分辨。“遐”跟距離遠近相關,自然用“辶”旁;“暇”跟時間相關,自然用“日”旁;“瑕”跟玉石相關,自然用“王”字旁。
2.通過準確理解詞義來辨析錯別字。如,“川流不息”的“川”是“河”,這里屬名詞作狀語的用法,是說人特別多,像河水那樣不停地流,寫成“穿流不息”自然錯了。蘭州電視臺曾有過一個很有地方特色的節目叫“xuān關”,這個“xuān”字不少人會寫成“喧”。其實這是典型的錯別字,正確的寫法應該是“暄”。“暄”的本意是“太陽溫暖”,“暄關”的“暄”來自“寒暄”(見面時談天氣冷暖之類的應酬話)一詞。因此,學生可以通過準確地理解詞義來辨析錯別字。
3.通過分析短語結構來辨析錯別字。如,很多學生寫“山清水秀”時容易錯寫成“山青水秀”,這是因為學生沒有理解這一成語的構成方式。這一成語是將“清秀”一詞拆開,用互文的方式組成的,意思是說山水清秀。明確了這一點,學生自然不會寫錯該成語了。同類成語還包括:察言觀色、通情達理、急功近利、伶牙俐齒、貌合神離、閑情逸致、名門望族等。
4.結合成語的來歷判斷字形的正誤。如,“名列前茅”的“前茅”是古代行軍時,前哨部隊的士兵手里拿著茅草,遇有敵情就舉起茅草作為信號,所以不能寫成“名列前矛”;“班門弄斧”的“班”是魯班,自然不能寫成“搬門弄斧”;“破釜沉舟”中的“釜”是指項羽軍隊煮飯用的鐵鍋,當然也不能寫成“斧”;“墨守成規”的“墨”指墨子,古代墨子善于守城,后世就稱善守者為“墨守”,跟“沉默”沒有關系。
二、工整、大方地書寫漢字,提升漢字的美觀度
現在有許多學生不注意漢字的書寫,一個班的學生字體好看的不多,而字跡潦草、字體不規范的卻為數不少。教師在批閱作文時,常常因為學生的字跡潦草而不能專心批改,即便學生的作文內容寫得好,也往往因為字跡不美觀而無法耐心閱讀。相反,如果學生的字跡工整規范(清秀規范更好),文面清清爽爽,就能輕而易舉地吸引教師的注意,給教師帶來一定的好感。而好感往往會形成“感情分”,也就是說教師在感情上喜歡學生的作文,這種好感在考試作文的批閱中十分重要。因此,漢字的書寫不能馬虎,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爭取每位學生的漢字都能寫得美觀、工整。
1.盡量把字寫得大一點,寫滿整個方格。不少學生,特別是女學生,習慣把字寫得像芝麻一樣小,一個田字格里甚至能裝下四個字。這種過于小家子氣的書寫方式,無疑為教師的批閱增加難度,往往不受教師喜歡。
2.不用那種筆跡極細、極淡的筆。學生在選擇寫字筆時應該費些心思,盡量不用那種寫出來筆跡極細、極淡的筆,筆跡極細、極淡,會使教師看起來吃力,影響文面的整體美觀度。
3.注意字的結構。字的結構把握好了,字就好看了。譬如,上下結構的字“雪”、“雷”,上面的雨字頭應該寫得稍大一點,把下面的部分蓋住,這個字就會好看一些。
篇10
【關鍵詞】 歷史聽寫 學生記憶 方法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3(b)-0098-01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將語文、英語學科中常應用的“聽寫”這種方式應用于歷史課堂上檢測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效果,既簡便易行,又以其獨到的時效性、趣味性、典型性贏得的學生的歡迎,還能全面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1 “歷史聽寫”的含義
歷史學科的聽寫與語文、英語學科有所不同,不是單純地讓學生把老師所念的內容寫下來,而是“聽問題,寫答案”的簡稱。
2 在歷史教學中“聽寫”的必要性
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歷史學科仍然要面對一個老問題:中學歷史涉及中外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民族關系等,需要學生掌握較多的基礎知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中學歷史教師除了專研如何上好一堂課,提高課堂效率外,就是專研如何讓學生牢固地掌握這些知識,如何檢驗學生識記、復習的效果。
心理學研究證實,即使學生在一堂課內完全能掌握的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有遺忘。因而,一般歷史教師都有意識地要求學生在課后抽出一定的時間去閱讀課本,進行歸納和復習,通過不斷的反復來克服遺忘。這就能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檢驗復習學習效果可以多樣化,如課堂提問、單元測試、綜合考試等。采取課堂提問方式,由于時間限制,缺乏全面性,教師僅僅能了解個別學生對于個別知識的掌握情況,因而很多缺乏自覺性的學生往往抱有僥幸心理,忽略課后復習;采取考試方式,要出題、印刷、監考不說,單是閱卷工作就耗時費力,因為歷史學科特征決定了我們要面對的學生人數少則兩三百,多則四五百。
而“聽寫”既避免了課堂提問和考試兩種方式的弊端,又具有其獨特的優勢。首先,采用這種方式節省時間,一般只需要5分鐘;其次,檢測全面,既面向全體學生,又能比較全面地覆蓋知識點;第三,便于教師批閱,因為聽寫本上只寫簡單的詞語(如時間,人名,地名等),偶爾有少量的句子,正確與否一目了然,即使一一批閱,一個班的作業也能在半小時左右完成;第四,這種方式能夠迅速集中學生的精力,將他們的思維融入歷史課堂的氛圍中;第五,這種方式避免了學生被提問時答不出來的窘迫,較受學生歡迎。
3 歷史“聽寫”如何進行
在我的教學中,將歷史學科的“聽寫”分以下三步進行:
第一:準備階段——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復習課本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已經不再提倡“滿堂灌”的課堂,因此新課結束后都有5-10分鐘的時間給學生“消化”課堂內容,掌握知識,提出問題。我就利用這段時間給學生提出下節課的“聽寫”任務,讓他們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有針對性地復習。實際上,對于多數學生來說,即使沒有多余的時間,課后10分鐘加上下節課前10分鐘,足以掌握一節課的基礎知識了。
第二:聽寫階段
利用課堂5分鐘時間,教師或指定一位學生根據上節課所講的基礎知識、重難點,念出擬定的問題,學生按順序將問題的答案寫在作業本上。如學完《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川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學習主題第11課)后,“聽寫”的內容是:
(1)請寫出西漢建立的時間,人物和都城。
(2)西漢在哪個皇帝時達到鼎盛?
(3)漢武帝為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采納董仲舒的什么建議?
(4)漢武帝根據臣下建議,頒布什么解決了王國問題?
(5)漢武帝為整頓財政,規定貨幣由哪個機構統一鑄造?并將什么的經營權收歸中央?
聽寫結束后,教師收齊批改,有時也可以學生互相批改,教師抽查。
第三:反饋總結階段
批閱完學生的“聽寫”后,要進行總結:哪些知識點多數學生掌握不夠?哪些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不夠?哪些字學生容易寫錯?如何彌補?這些問題都必須思考總結后制定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4 應用“聽寫”應該注意的問題
因為是別具特色的歷史聽寫,所以在應用中應該注意以下問題,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1 讓學生清楚要求,形成習慣
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做課前準備工作時就要將作業本準備好,避免老師說開始聽寫學生才去找作業本而耽誤時間;同時要清楚只要求他們寫所聽到的問題的答案,并且注意順序和格式。
4.2 教師的提問要有針對性、簡單、精煉
既要針對重難點,又要覆蓋基礎;語言要簡單、精煉,讓學生聽一遍就知道問的是什么,不宜提答案過多的問題。對于重點的問答題,可以把它分成許多的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