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詩兩首范文
時間:2023-04-06 22:33: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郭沫若詩兩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教學目標①引導學生討論:可不可以刪去第一小節的街燈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為什么?②學生討論:舉例說說,這首詩的語言好在哪里,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①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兩首詩。
②了解這兩首詩的寫法和風格。
③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①有感情地朗讀。
②理解詩歌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投影儀、錄音機、磁帶(提琴曲《梁祝》、鋼琴曲《星空》)
學生:了解有關牛郎織女的故事傳說,有條件的查閱這兩首詩的創作背景。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天上的街市》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夜晚,我們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發生過多少美麗的故事,產生過多少神奇的傳說,令人禁不住心馳神往。今天,我們跟隨著著名詩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詩人所追求的那份美麗,那份新奇。
朗讀課文,先從整體上了解詩歌內容
①教師范讀,提醒學生注意朗讀節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讀節奏與重音),播放背景音樂:提琴曲《梁祝》部分,創設一種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課文錄音帶)
②學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以下問題:
a.全詩共四個小節,哪些是寫實的,哪些是寫想像的?
b.請你概括出詩人所想像的內容及想像過程。
③全班討論以上兩個問題。
因為這兩個問題都比較簡單,所以很快老師可以明確:
a.第一節是寫實的,第二~四節是寫想像的。
b.詩人想像了牛郎織女在天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想像過程(板書):
街燈
}天上的美麗街市一街市上陳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探究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品味課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①教師投影出示問題組,學生小組討論,然后轉入全班討論。
a.課文中想像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跟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b.詩人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想像,要對傳說中的故事情節做這么大的改動?這種想像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c.詩中反復出現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這個環節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所表達的主題。討論時老師可以通過提示幫助學生,如討論為什么要對傳統的神話故事情節加以改動時,可讓學生想,神話中的牛郎織女被分隔天河兩岸不得相聚的悲劇是誰造成的?王母娘娘為什么硬要拆散他們?王母娘娘象征的是什么?這樣就可以很自然地讓學生了解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結合小組代表的發
言,教師可以明確:
a.神話故事中牛郎織女被無情地分隔在天河兩岸,而在詩歌中,他們在一起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美麗的街市”、“世上沒有的珍奇”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很富足;“閑游’’表現了牛郎織女生活的自在、舒適、幸福;“淺淺的”說明了牛郎織女可以自由地往來,已經不是神話傳說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見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樣美好。
b.上世紀初,中國還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呼喚人們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運動結束后中國依然處于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沒有到來,許多人因此感到絕望無助,但是詩人沒有因此而放棄希望。他改寫了神話,想像牛郎織女在天上過著幸福的生活,表達了他對理想的向往和執著的追求。
c.詩中的“定然”、“定”表現的明明是想像的內容,卻用斷定的語氣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使讀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另外,在討論中也可以穿插介紹一下郭沫若的生平及1921年前后的時代背景,但是要簡略,不能涉及得過多過深。
②有感情地集體朗讀詩歌,注意聲音不要太高,語氣舒緩,要帶出輕松神往之意。
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及風格,學習聯想和想像的手法
①引導學生討論:可不可以刪去第一小節的街燈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為什么?
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讓學生明確這首詩運用了聯想與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節運用了聯想的手法,詩人看到“遠遠的街燈”,星星點點,時隱時現,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燈與明星聯系起來。“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這就是聯想,這種聯想既描繪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對現實的不滿,對光明的追求,把內容由人間轉到天上,為下文展開想像打下了基礎。
第二~四小節,詩人描繪天上街市的美麗,街市上陳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走的幸福,都是詩人想像出來的。這種想像,又是以在人間看到的街燈、明星為基礎的。人間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與追求,體現了詩作的浪漫主義風格。
以上內容,學生討論時可能說不全面,教師可以提示,要幫助學生明白產生聯想要有一定的基礎,要有可以產生聯想的那個相接點,而想像則是以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為基礎的。
②學生討論:舉例說說,這首詩的語言好在哪里?
學生可以從任意角度說,如,a.詩句押韻、和諧。例如第一小節的韻腳“星”、“燈”;b.用詞準確。例“珍奇”、“淺淺的”;c.語氣親切。例“我想”、“你看”;d.表達信心很堅定。例“定”、“定然”。不要對學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么理論化,學生能結合詩歌把體會說出來就行了。
學生自由背誦課文
小結
詩人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用優美而又親切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體現了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
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誦一遍這首詩,感受詩人的美好情懷吧。
布置作業
①背誦這首詩,會默寫。
②發揮想像,將這首詩改寫成散文,要注意具體情節的描寫。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靜夜》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與詩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們再面對月光淡淡的《靜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產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朗讀課文
①教師范讀,可配背景音樂:鋼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讀節奏、重音。
學生邊聽邊注意老師朗讀的聲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節奏的強弱和語氣的輕松舒緩。
②學生模仿,自由朗讀課文,然后再集體朗讀。
探究學習
①討論,理解內容與寫法。
a.這首詩哪部分寫實?哪部分想像?寫實與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點?
b.這首詩的兩個小節之間有著什么內在聯系?
c.這首詩的結構與《天上的街市》有哪些異同?
d.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么?
通過討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明確:
a.詩的第一小節描繪了靜謐的夜景,屬寫實;第二小節屬想像。無論寫實還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靜”。
b.第二小節開頭的劈頭一問“天河何處”,結束了第一小節的寫景思路,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引向了廣袤宇宙,又以“遠遠的海霧模糊”收攏讀者放飛的心神。叫咱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寫出詩人的想像已經像脫韁的野馬穿過茫茫海霧,想像著有“鮫人”立在岸邊,對著月亮留下串串珠淚……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節的景物描寫,是想像的基礎,而沒有了第二節的想像,第一節的景便沒有活力,沒有生氣。有了第二節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無奇的景變得空靈、美麗。
c.兩首詩的結構大致相同,都是先寫景,以寫景為基礎,再展開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寫景部分由“街燈”、“明星”的聯想把讀者的視線由人間轉到天上,為第二小節具體描繪“天上的街市”做了鋪墊。而《靜夜》則是靠第二小節的“天河何處”結束寫景,轉而想像的。
d.第4小題屬于開放性題目,可重點引導學生多角度思維,如喜歡第一小節的詩句,可扣住寫景的細膩形象,像“籠罩”一詞,寫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朧而又神秘。“漏出了幾點疏星”的“漏”,寫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團團白云,而白云之間的空隙里,有隱約可見的閃爍的幾顆星星。如喜歡第二小節的詩句“天河何處”,則可以抓住詩人跳動的思緒,由普通的鄉間夜景一下子把讀者的思緒帶到了廣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詩的境界得以拓寬和提升。但緊接的“遠遠的海霧模糊”又把讀者剛剛放飛的心緒往回收攏,模糊的海霧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歡后兩句的則又可以把思維轉換到想像的角度,為什么流珠?喜極而泣?傷心落淚?抑或無窮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②指導學生練習,學習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
a.發揮聯想與想像,續寫句子。
牽牛花開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這個練習很簡單,是學生學習聯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礎性練習,學生說的答案合理即可。
b.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輕柔地、舒緩地、帶點神秘味的反復朗讀最后兩句,再討論翻譯“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話描述這首詩的想像世界。可讓學生對鮫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選擇《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話加以描繪。
這個練習也屬于開放性的,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說,互相補充,培養學生聯想與想像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總結課文
①讓學生反復朗讀,當堂背誦。
②教師小結。
“鮫人在岸,對月流珠”的故事,激發了我們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啟示我們,多關注身邊的生活,熱愛生活吧,你會發現生活是多么美好!
布置作業
①熟練背誦兩首詩,會默寫。
②想像練習。
篇2
【關鍵詞】詩歌教學 現代詩歌 鑒賞水平 語文素養
當下高中語文教材收錄的現代詩歌有限,高考語文試題對現代詩歌也鮮有涉及,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的普及,現代詩歌的作品與日俱增,作品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因此學生對現代詩歌鑒賞的知識既陌生又迫切,因此在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了解現代詩歌的特點,以獲得鑒賞的依據和方法,期望他們以此提高現代詩歌鑒賞的水平。
一、現代詩歌的音樂美
我給學生的第一首詩是賀敬之的《西去列車的窗口》,這一次我沒有像往常一樣給學生朗誦,我問:這首詩該怎么讀?學生有節奏地朗誦了一遍,順勢請他把節奏劃了出來:
在/九曲/黃河的/上游/
在/西去/列車的/窗口/
是/大西北/一個/平靜的/夏夜/
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時候/
一站站/燈火/撲來,像/流螢/飛走/
一重重/山嶺/閃過,似/浪濤/奔流
我請學生觀察,這幾節詩的排列有什么特點嗎?學生回答有兩個特點:一是整齊勻稱(每節兩行均由對偶句構成,兩行之間字數、音節數均相等),二是音節數量逐節遞增(如第一節為四個音節,第二節為五個音節,第三節為六個音節)。我接著提問:詩歌的節奏和詩歌的內容有聯系嗎?學生回答:自己仿佛置身于奔馳的列車之上,似乎可以感受到車輪在有規律地飛快轉動,車箱在有節奏地輕輕搖晃,甚至還感覺到,列車正在不斷地加速。接著我補充道,郭沫若曾經說過:“節奏之于詩,是她的生命,沒有節奏便不是詩。”
我給學生的第二首詩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我想那縹渺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那隔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詩一投影出來,學生雀躍,因為他們初中學過。我說,我還要請同學們聽一首廣東歌謠:
凼凼轉,圓,炒米餅,糯呀糯米團。五月初五系龍舟節啊,阿媽叫我去睇龍船,我唔去睇,我要睇雞仔,雞仔大我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幾多只呀,我有只風車仔,轉得好好睇,睇凼凼轉呀,圓,睇凼凼轉呀,凼凼轉又轉……
聽完以后我提問:這首詩和這首歌有沒有共同點?不少同學很快發現,《天上的街市》有著像《凼凼轉》這樣兒歌式的獨特旋律。郭沫若正是抓住了童謠的特點來經營詩的音樂美,一下子把我們帶進了童真的境界。我們仿佛回到了兒童時代,正一面指指點點天上的星星,一面聆聽奶奶或媽媽講著天空中美妙迷人的故事。
通過這兩首詩的品讀,學生了解到:詩歌是一種有節奏、有韻律地表達思想感情的語言藝術。
二、現代詩歌的含蓄美
1.品味意象。說到詩歌的含蓄美,學生很熟悉,因為以某種景物的描繪作為詩人情感的寄托和象征、通過意象傳達情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悠久傳統。我告訴學生這在新詩的創作中也得到了繼承和發展。如聞一多的《死水》和馮至的《蛇》: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死水》
我的寂寞是一條長蛇/冰冷地沒有語言/……它月光一般輕輕地/從你那兒潛潛走過/為我把你的夢境銜了來/像一只緋紅的花朵――《蛇》
聞一多先生的《死水》,用一溝死水象征當時北洋軍閥統治下黑暗的中國現實。馮至的《蛇》則把“我”的寂寞比作“一條長蛇”,冰冷無言,令人悚懼。
不過現代詩歌與古典詩歌在“意象”上有一些區別:現代詩歌追求一種只屬于個人的“私人意象”和意象的多義性,如“蛇”等。古典詩歌的意象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傳統性,由共同的價值取向和文化積淀而成,如“月”就是思鄉的代名詞。
2.發揮想象。詩歌的含蓄不僅體現在通過意象傳達情感,詩歌留下空白,使讀者發揮想象,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情感去填補、增加美的體驗也是詩歌含蓄美的重要體現。學生剛學完的《沁園春?長沙》,我給學生出了一道題:假設自己就是電影導演,現在要拍一部《沁園春?長沙》,劇本就是這首詞,請用語言展現拍攝出來的畫面。一說到請他們做導演,學生頓時激動興奮起來,大家躍躍試試。其中一個學生根據“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給我們描述了她想象的畫面:(空中拍攝)湘江如一條玉帶般橫過屏幕,向東奔流。江中的橘子洲,郁郁蔥蔥,生機勃勃。隨著鏡頭的推進,樹上的果實和樹下金色的落葉映入眼簾。在這樹林邊,江渚上一個黑點越來越大,逐漸清晰,最后定格為一個高大的背景,他披著長衣,雙手叉腰,腳下是靜靜流淌的湘江。
詩人艾青說:“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詩歌鑒賞是一種審美享受,同時也是一種藝術再創造。我們只有充分展開想象,才能通過有限的字句去體會詩歌闊大深遠的意境,領會詩歌的感情。
三、現代詩歌的語言美
1.高度凝練的語言。詩歌的語言特別講究凝練,它以盡可能經濟的語句來表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甚至要求每一個詞都有極強的表現力,我給學生選了兩句詩: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鳥》
推開窗戶/滿園的欲望是多么美麗。――穆旦《春》
當學生朗誦后,我提出哪些詞最有表現力時,學生幾乎脫口而出:“嘶啞”、“欲望”。我進而和他們一起品讀:“嘶啞”一詞,充分表現了對苦難大地的哀傷、對祖國的摯愛。“欲望”一詞凝結了春天里林林總總的生命活力,帶給讀者一種奇異的美感。通過品讀,學生體會到這些高度凝練傳神的詞語,的確達到了言簡意豐的效果。
2.創新的語言。詩歌語言享有很大的自由度,具有突出的創新特點。在詩歌語言中,詞語的詞性發生變化,如名詞變成動詞等,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詞被活用后,含義增加了,給人新奇的刺激,能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如:
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憂傷的側影――余光中《碧潭》
“玻璃”這個名詞活用為動詞,使之在特定的語境里軟化了硬度,放大了透明度,明澈如鏡,而它的透明的冷又與憂傷的情感色彩一致,使人新鮮可感。
詩歌語言除了打破固有的語言秩序外,還常常借助于多種修辭手法,如比喻、夸張、擬人、對偶、反復、排比等等,使詩句更加形象、生動、感人。如: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徐志摩《再別康橋》
康橋旁邊的柳樹很美,但究竟美到什么樣子?詩人通過比喻,形象地寫出了柳樹的秀美。
四、結語
篇3
【關鍵詞】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探究學習 創設情境
《課程標準》提出,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規律,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給學生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特別強調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21世紀的人類社會是信息時代的學習型、創新型社會。未來的社會知識更新更快、社會協作分工更細,這就要求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是一些充滿求知欲的、會自主學習的、充滿合作精神的人。學習方式的核心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關系到人的生活方式。我們批判了以往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否定了滿堂問的牽牛式教學,而對時下放任自由、滿堂喝彩的放羊式教學也同樣不滿,那么該如何開展對話式的教學呢?
一、自主學習是語文學習基礎
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調控”的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學,愛學,學有所得。從學習專題的提出,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展現,都要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實踐的機會,更大的創造空間,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使他們的主動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在語文教學中嘗試讓學生通過自學提出學習問題,然后大家討論共同解決。起初,學生不知學習什么,也提不出問題,教師得先給學生設計一些學習提綱,然后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找問題。如果有學生的自主學習作基礎,就會有探究性學習問題的提出,就會有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
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有效策略
1、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每一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之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展。傳統教育方式中的某些不利因素制約著學生思維的發展,更不利于學生個性的施展,同時還傷害了學生身心健康,因此,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遵循學生身自發展規律,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一方面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伙伴的權利。我曾經嘗試讓學生自己講課文《花未眠》,他們課下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從自己的欣賞點出發選擇了很好的學習入口點,同學們配合也默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另一方面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和高效的學習,如我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是這樣引導學生對關鍵詞句進行探究的:古今中外的作家都是善于錘煉語言的大師,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而作家錘煉語言時多在三類詞上,即形容詞、動詞、副詞,這三類詞是語言中最富表現力的,古典詩詞中的佳句就多是掛在這三類詞上,同學們舉幾個例子看看。同學就舉了“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隔葉黃鵬空好音”的“空”字,“映階碧草自春色”的“自”字,“云破月來花弄影”的“破”、“弄”二字等等。我接著問:一這些詞有什么表達效果?”有的同學回答:“都是一字盡得風流”。我這樣訂正道:“回答得很好,但更具體地說,是一字而境界全出。”緊接著我提出現代文學作品里也是如此,下面請同學們看《背影》中:“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一段,哪個詞錘煉得好?同桌討論后回答“揀定。”“為什么?”“父親在為兒子安排座位時.是精心斟酌了一番,最后才選擇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的’。”“為什么要選這張椅子呢?”“因為兒子帶的行李多,又是一個人。父親的細心、父愛的深厚通過‘揀定’一詞表現了出來。”這樣步步推進,層層深究,就能促進學生養成錘煉語言的習慣,從而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2、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動機。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迫切弄清未知事物的心理,迅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奮心態,并將其轉化為內在學習的“自我需要”。記得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讓學生初步學習課文后,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問題:“請同學們認真看課文的插圖,那位光著身子的人就是皇帝。皇帝為何光著身子?因為他很窮買不起衣服,還是他正在進行泳裝表演呢?”剛說完,同學們就哄堂大笑。很多同學舉手回答問題,都能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并且理解得相當準確。創設這個問題,雖簡單,卻猶如一粒“開心糖”,很自然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使他們在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篇4
關鍵詞:李白、碎葉、西域、考證
一、關于碎葉
碎葉是安西四鎮之一,歷史上唐代政府就在碎葉設鎮,推行政令到伊賽克湖以西,怛邏斯地區。它也有過繁榮歷史,同時也是東亞與西亞間相互往來的交通要沖,在東西文化交流中起著巨大作用。碎葉也與唐代大詩人李白及其家世有關,極有可能是李白的出生地和其先祖活動的場所。
(一)兩個碎葉的疑問
關于唐代碎葉的地理位置,長期以來存在著兩個疑問。首先是在唐代設置的安西四鎮中,碎葉時有時無,存在著碎葉與焉耆互相交替的情況。唐人蘇冕在編纂《唐會要》時就提出:
"咸亨元年(607)四月罷四鎮是龜茲、于闐、焉耆、疏勒;至長壽二年(693)十一月,四鎮敕,是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兩四鎮不同,未知何故"[1]。
與這個問題相因而生了另一個疑問:碎葉究竟是位于熱海以西,抑或在焉耆另有一個碎葉。著名學者郭沫若贊成存在兩個碎葉的觀點。關于這個問題,不妨先分析一下文獻考證。
(二)文獻考證
在所有提到碎葉的歷史文獻中,就今所知,以唐代玄奘留下的記述為最早。他指出
"自熱海西行五百里至碎葉(水)城。碎葉城西行四百余里至千泉,千泉西行四百五十里至怛邏斯城[2]。
玄奘這里指的是熱海碎葉。
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寶十年),杜還著《經行紀》,被杜佑采入《通典》若干條,其中述及碎葉情況,也指出:
勃達嶺北行贏千里得碎葉川,其川東頭有熱海,西頭有城名怛邏斯,碎葉川有碎葉城。[3]
唐代地理學家德宗貞元間宰相賈耽(730-805)的記載保存在《新唐書?地理志》中。賈耽所記自安西西行路程:
"又三十里至碎葉城,出谷至碎葉川口,八十里至裴邏將軍城,城北有碎葉水,水北四十里有羯丹山,十姓可汗每立君長于此"。[4]
顯然以上關于碎葉的記述是一致的。所指的碎葉均是"熱海碎葉"。
除了漢文獻外,"穆斯林"地理文獻也有關于碎葉的記載。阿拉伯地理學家伊本?胡爾達德貝赫撰《道理與諸國志》,[5]庫達瑪?伊本?賈法爾撰《稅冊》[6];波斯佚名作家撰《世界境域志》[7];波斯作家加爾迪撰《記述的裝飾》[8]都記述了從怛邏斯到碎葉的城鎮道路。我國新疆喀什噶爾人馬合木?喀什噶里撰《突厥語詞匯》[9]中的有關條目,上述穆斯林文獻可與玄奘、杜環、賈耽記載的自碎葉西行的道路互相印證。
(三)遺址的考證
發掘的廢墟遺址做為碎葉城,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首先其故址應求之于十一世紀前存在的諸大廢墟中。其次唐代碎葉水流域的交通要道在近代大道的南側,碎葉城故址亦不能偏離唐代中西交通古道甚遠。根據上述情況,從前蘇聯發表近十年這一地區考古資料中查找,合乎上述條件的中古大型廢墟有兩座,一為"阿克貝西姆"廢墟城,一為"布拉納"廢墟城。究竟哪一坐是碎葉城呢?針對這個疑問,一九六一年英國突厥語言學家克勞森發表了《阿克?貝西姆即碎葉》一文,他所根據的是科茲拉索夫一九五八年發表的發掘報告。[10]法國蒙古學家韓百詩也推斷阿克?貝西姆相當于文獻中著名的碎葉。[11]可惜兩位考古學家都沒有拿出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所以他們的結論沒有得到普遍認可。
我們不妨先假設"不拉納"為碎葉。蘇聯"吉爾吉斯考古隊"先后發掘出的三座陵墓、及出土文物,分析得出結論:遺址布拉納屬于十二至十三世紀。尤其是出土了回歷四二四-四四七年(公元1032-1055)虎思翰爾朵鑄幣。[12]"虎思翰爾朵"在突厥語詞匯中即"八剌沙袞"。可以得出"布拉納"不是碎葉,而是另一座城市-八剌沙袞。八剌沙袞也是一座歷史名城。十世紀末由葛邏祿等部建立黑漢王朝,以八剌沙袞為都城之一。契丹建立西王朝,以八剌沙袞為都城。八剌沙袞興起,碎葉漸漸湮沒了。
既然布拉納不是碎葉,不妨假定阿克?貝西姆是碎葉城。阿克?貝西姆除了符合上述兩條件外,《唐會要》卷七十三關于碎葉有這樣一段記載:
"調露元年九月,安西都護王方翼筑城碎葉,四面十二門,作屈曲隱伏之狀,五旬而畢。"
再來分析一下阿克?貝西姆城垣的特點。阿克?貝西姆中央廢墟由東西兩城組成。其西城建立在丘崗之上,是全城的要害部位,它北臨楚河的陡峭南岸。東側是一條直抵楚河的塹壕,塹壕深達五米,構成城外防衛設施之一。北墻,南墻均抵塹壕與之相接而止。城垣的形制完全符合王方翼的"屈曲隱伏"之狀。
除了阿克?貝西姆的城垣外,碎葉城內的大寺的位置在碎葉宮堡之旁一百米處。大寺既本于武則天的政治意圖而建立,其顯著特征就是奉祀彌勒。這些情況與杜環留下的"昔交河公主所居之處建大寺猶存"的記述相合。
(四)"杜懷保造像題銘基座"的發現
1982年,在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八公里的阿克?別(貝)西姆古城遺址附近當地農民發現一件鐫刻有漢文題銘的造像碑基座,紅色花崗巖質,呈八角形,厚約11厘米,寬約32.6厘米,高約13.5厘米,下有礎柱頭。題銘全文補為
"安西副都護,碎葉鎮壓 十姓使 上柱國杜懷寶,上為天子下為考妣見使法界眾生,普愿平安,獲其瞑福,敬造一佛二菩薩。"
杜懷保造像題銘基座出土,使碎葉問題變得更加清晰。"杜懷保造像題銘基座"出土于阿克?別(貝)西姆附近,且題銘中明記"安西副都護,碎葉鎮壓十姓使"駐守碎葉。此乃阿克?貝西姆古城就是唐代碎葉的鐵證。從而使所有推測得到最有力的證據,成為無可辯駁的事實。
其次"基座"的出土還可以告訴我們:調露元年碎葉列為安西四鎮之一后,唐朝曾暫時設置"碎葉鎮壓十姓使"一職,由安西副都護兼任,駐守碎葉。碎葉曾為安西都護府治所的結論,因杜懷保造像題銘發現而成立。
綜上所述,碎葉城即今天吉爾吉斯斯坦的阿克?貝西姆城。其位置大約為東經75度,北緯42度處。
二、李白出生地的文獻記載及研究成果
李白出生于碎葉,其文獻出處見于范傳正撰寫的碑文和李陽冰的李白《草堂集序》。范傳正撰此碑文時,時局李白之死已五十五年,范傳正得到的是李白孫女搜于箱篋中,由李白亡子李伯禽遺下的手疏。"該手疏十數,紙壞字缺,不能詳備,只能約而計之"。"手疏"的內容也很模糊。我們不妨將兩處文獻出處作以比較:
"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流離散落,隱姓埋名。"("范正傳碑文")
"中葉非罪,謫居條之,易姓于名。("李陽冰的李白《草堂集序》")
比較這兩個碑文,都講李白的先祖被迫流竄于西域。時間上自涼武昭王李至李白為九世,中葉應指第五世左右,具體時間也相當于隋末。"隋末"與"中葉"相對應。再分析一下"條支"與"碎葉",據考證碎葉,熱海一帶與被稱為條支的大食地是緊密相接的。"條支"即是"碎葉"及其西之地而言,碎葉也是指之東及相鄰之地;二者相同,只是說法有別。兩條碑文反映的內容其本質上是一致的。
早在1926年5月10日李宜琛先生在《晨報副刊》上撰文,首先提出了李白出生于西域(碎葉或條支)的說法。1935年1月,陳寅恪先生在《清華月報》上發表《李太白氏族之疑問》一文。他認為李太白"生于西域","其本人為西域胡人,絕無疑義矣"。[13]
之后,又有馮承鈞先生的《唐代華北蕃胡考》。馮氏認為,"條支即大食",并以此斷定李太白"其人不生于蜀,實生于大食也"。[14]稍后,1936年3月,又有胡懷琛先生撰文《李太白的國籍問題》。該文認為"李白是生于怛邏斯城,在他五歲時,由他的父親帶他回巴西來的"。[15]俞平伯先生的《李白的姓氏籍貫種族的問題》。一文發表。俞先生認為"他(李白)久住西域,大概在碎葉附近,若確切指出恐亦難信。"[16]
1971年郭沫若先生出版了新著《李白與杜甫》。該書認為"李白出生于中央亞細亞的碎葉城"。[17]
三、李白詩歌考證
縱觀李白詩歌,雖然沒有明顯出現"碎葉","熱海"一類的詞語。但是他的詩中也出現與西域有關的詞語,對這些信息做進一步探究,可以發現其中與"碎葉"的內在聯系。其中《戰城南》算是間接提到"熱海"這個地名。
戰城南
去年戰,桑干源;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里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惟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筑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鳥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卒涂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為之。
這首詩中"去年"應系于天寶元年或天寶二年。因為在桑干河處平定怒皆的戰爭天寶元年爆發,持續了兩年。到底是哪一年要參照"今年"。"今年"要與"去年"相接,應該在"蔥河道"打過仗。與之相應的是"天寶三載,蓋嘉運功碎葉城,擒吐火仙的事。"天寶三載五月和八月的戰事,先后發生在熱海,夷播海之間一帶。而這一帶的夏天和秋天,天氣炎熱,干燥、少雨,因此洗兵只能用"海上波"。這里的海到底是"熱海"還是"夷播海",要對戰事進行具體分析。蓋嘉運攻碎葉城,其戰役進攻的路線是正面攻擊,其軍必走北岸入碎葉城道路,也只有走此路,才能從南面攻擊怛邏斯城。"海上坡"的海應指熱海。
《寄遠十二首》一詩是對自己思鄉之情的描述,詩中一些詞語流露出的信息,直接反應出李白與西域的密切聯系。
寄遠十二首
魯縞如玉霜,筆題月支書。
寄書白鸚鵡,西海慰離居。
行數雖不多,字字有委曲。
天未如見之,開緘淚相續。
淚盡恨轉深,千里同此心。
相思千萬里,一書直千斤。
詩第一句中提到"雪白的魯縞"說明李白寫此詩時,應該住在魯東。"筆題月支書"可以看出李白懂得"月支語",并熟練地運用"月支文字"來書寫書信。而使用"月支語"的人很可能生活在新疆阿克蘇柯坪縣一帶。那里保留著最古老的月支語言。而柯坪縣的位置位于經溫宿奔勃達嶺,并且越該嶺可去熱海。這很可能是李白先祖去熱海的途經地。另外還有一事例與"月支語"相對應。據郭沫若《李白杜甫年表》確定為天寶二年至天寶三載(743~744)。就在這段時間內,渤海國國王的弟弟大蕃作為使者曾到唐都長安朝拜過。渤海國使臣上書用的是"蕃文",而李白恰好知曉"月支語",將渤海國君主的政治軍事訛詐,用外交辭令給予無情的回擊,從而避免了一場遍地戰爭。李白因為懂得"月支語",為粉碎這一陰謀立下了不朽功勛。詩人并沒有用"鴻雁""青鳥"等常用鳥意象,而選擇"白鸚鵡"替自己傳書。而"白鸚鵡"是西域的特產,因"精識辯慧""善于應答"常作為貢品進獻。縱觀全詩,這是一封詩人寫給自己散落在西域的親人或有人的書信,用白鸚鵡稍書帶給西海的朋友,表現出詩人緬懷故鄉的情意。
《江西送友人羅浮》中最直接提到了自己的故鄉是在西域。
江西送友人羅浮
桂水分五嶺,衡山朝九疑。
鄉關眇安西,流浪將何之。
素色愁明湖,秋渚晦寒姿。
疇昔紫芳意,已過黃發期。
爾去志羅浮,我還憩峨眉。
"鄉關眇安西"可以看出安西是他的故鄉,這個故鄉非常遙遠。而安西都護管轄地包括碎葉。李白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是在四川度過的,所以他對蜀地非常眷戀。而"峨眉"僅是一個休憩地,不是他的故鄉。
李白詩中還提到與西域有關的事物,可以間接告訴我們他與西域的密切聯系。如《贈崔咨議》中"綠驥本天馬,素非伏櫪駒。長嘶向清風,攸忽凌九區,何言西北至,卻走東南隅。與此詩相應的還有《天馬歌》中"天馬自出月支窟,背為虎文尤翼骨;嘶青云,振綠發,蘭筋權奇走天沒,騰昆侖,歷西極,四足無一蹶,雞鳴刷燕秣越,神行電邁躡恍惚。
以上兩首詩都提到了天馬,將二者聯系來看,詩人以出自西域的天馬自況。而《天馬歌》中指出了李白自比的"天馬"來自"月支窟"。所謂"月支窟",即月支國的故地月窟。是指月亮在西邊降落的地方,泛指遙遠的西部。另外《史記?大宛列傳》中"神馬當從西北來"的句子,也說明了李白的相關,應在大宛或大宛附近。碎葉在怛邏斯之東,而大宛都督府則在怛邏斯西南。李白以出自大宛的天馬自比,更隱喻出自己出生于西域碎葉或條支等地。
此外李白的一些詩中也出現了一些與西域有關的名詞。比如《幽州胡馬客歌》"雙雙掉鞭行,游獵向樓蘭。"《塞下曲六首》"愿將要下劍,直為斬樓蘭。"中都提到了西域的名城"樓蘭"。
因為李白對自己的出生地訴說一直處于一種舉起不定的矛盾心理。我們也很難找到李白本人關于自己出生地的詳細說明,以及詩歌中對出生地的直接告白。但通過對相關文獻的考證和對與西域有關的詩歌深層探究,我們可以驗證學術界普遍認同的結論:李白的先祖隋末流竄到了碎葉,李白在碎葉出生,長到五歲時又舉家遷到了蜀地。李白的出生地位于西域的碎葉。
注釋:
【1】王溥《唐會要》卷七三,中華書局1998年版。
【2】玄英《大唐西域記》卷一"碎葉水城"條。
【3】杜佑《通典》卷一九三。
【4】《新唐書》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
【5】伊本?胡爾達得貝赫,約生于回歷205/公元820年或回歷211年/公元825年,卒于回歷300年公元911年。
【6】庫達瑪,全名庫達瑪?本?賈法爾。所撰《稅冊》,成書當在回歷316/公元928年以后。
【7】波斯佚名作家的《世界境域志》是寫于回歷372年/公元982年-983年的一部波斯文地理著作。
【8】加爾迪齊的波斯文著作《記述的裝飾》寫成于1050年。
【9】馬合木?喀什葛里生當十一世紀。所編《突厥語詞匯》成書于十一世紀七十年代。
【10】克勞森《阿克?貝西姆即碎葉》(《英國王家亞洲學會雜志》,一九六一年四月號,第四頁)。
【11】別列尼茨基、本托維奇、勃里沙可夫上引著作,第一二頁。
【12】《在布拉納的第六個工作季度》(蘇聯考古研究所編《一九七四年的考古發現》,莫斯科,一九七五年,第五七八頁)。
【13】陳寅恪 《李白氏族之疑問》,載《清華學報》1935年十卷一期,第153頁~155頁。
【14】馮承鈞 《唐代華北蕃胡考》,載1930年9月號《東方雜志》。
【15】胡懷琛 《李太白的國籍問題》, 載1936年《逸經》第一期,第3頁。
【16】俞平伯《李白的姓氏籍貫種族問題》,載《文學研究》1957年第二期,第40~46頁。
【17】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人民文學出版社1971年版,第3頁。
參考文獻:
[1]郭沫若.李白與杜甫[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1.1~20頁.
[2]錢伯泉.李白的誕生地與家史辯證.西域史論叢(第二輯)[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57~72頁.
[3]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M].成都:巴蜀出版社,1996.
[4]劉建新,汪龍麟.李白詩歌全集[M].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7.
[5]張廣達.張廣達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8.1~29頁.
[6]周偉洲.吉爾吉斯斯坦阿克別西姆遺址出土唐杜懷寶造像題銘考.唐研究第六卷[M].2000.383~394頁.
[7]范震威.李白的身世、婚姻、與家庭[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1~50頁.
[8]薛天緯.李太白論[M].北京:太白文藝出版社,2002.
篇5
【關鍵詞】對聯 積極性 表達效果
對聯是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學樣式,是我國璀璨輝煌的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她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雅俗共賞,千百年來暢行于文壇,具有經久不衰的生命力。我國古代的私塾教育就要求學生學習《笠翁對韻》、《聲律啟蒙》等。被譽為“詩中之詩”的對聯仍應該進入現代校園,更應該走進語文課堂,成為中學生的良師益友。在課堂上若能恰當地運用一些對聯,對于活躍氣氛和訓練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積累了許多妙用對聯的經驗,妙用對聯能夠使語文課堂更有活力。
一、用對聯介紹作品作者
純粹地介紹作者比較乏味,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如果恰到好處地運用對聯來介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必然先要介紹徐志摩的生平經歷、成就風格等,若用為他題寫的挽聯“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坐臥也可死,死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來導入,顯然更簡明,也更有感染力,學生通過背誦此聯便能深刻地記住徐志摩的詩化人生和他的英年早逝,也能激發了學生對《再別康橋》的學習熱情。再如學習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也要先了解辛棄疾其人,若用郭沫若為他撰寫的名聯“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來導入,學生便能輕松地領悟辛棄疾的豪放風格和他的愛國精神。同時也有助于激發學生探究辛棄疾詞兩首的積極性。這無疑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
二、用對聯設計新課導入
語文教學中,導入語是很關鍵的,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對這節課的喜愛程度及學習效果。一個新巧的導入往往能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能引發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授課中若選用一個合適的對聯來導入,便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學生的思考。例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時,可用對聯“身入狼邦,壯志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國,蕭寒易水古今流”來導入新課,通過質疑和探究,學生能從此聯學習到荊軻的氣沖霄漢舍己為國的英雄精神。再如,學習杜甫的《蜀相》時,可用武侯祠對聯“躬耕南陽名成八陣,西蜀技壓群雄”來導入,學生借此能初步領略到諸葛亮的輝煌成就,繼而便能輕松讀懂杜甫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
三、用對聯概括課文內容
概括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思路也是語文教學中需要培養的能力。各類文章都可以借用對聯來概括層意,既有助于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又新穎別致。例如,在學習《雨巷》和《再別康橋》后,我讓學生用對聯來歸納兩首詩,有一學生寫出“雨巷凄清生愁怨,康河斑斕動離情”的對聯,做到了仄起平收,對仗工整,又符合課文內容,令人佩服。學習《鴻門宴》,在梳理文意后,我讓學生用對聯概括課文中的項羽和劉邦,有學生寫出“項羽因胸無城府不辨親疏功虧一簣,劉邦能隨機應變從善如流虎口脫險”的對聯,簡潔準確有力。這不僅消除了文言文課堂常見的沉悶氣氛,而且能引導學生深入探討課文的每層含義,還鍛煉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可謂是一石三鳥。
四、用對聯提煉課文主旨
在語文教學中,理清文章思路后,常常要學生歸納主題,如果采用傳統的方式,平淡無奇,無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若采用對聯便可以出奇制勝。如學習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一學生做了一副對聯“美貌昭君獨留青冢于朔漠,失意子美空嘆才華葬流年”,它揭示出詩人歌頌王昭君意在感慨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
五、用對聯來提高表達效果
語文試卷上經常會有一些語言實際運用的題目,若用對聯來表達就好得多。例如,針對近來嚴查酒后駕車的情況,請你對司機說一句話。可以用對聯“司機一杯酒,家人兩行淚”來表達。激勵學生奮發有為,可以用師生問答式的對聯“三年磨劍,問你可能再進一步?六月高考,看我如何一試鋒芒”來表達。附近公園的水塘有一些漂浮物,我讓學生寫一則勸阻游人亂拋雜物的宣傳語,有幾則是用對聯形式寫的,便脫穎而出。如:“不求絢麗多彩,但求清澈見底”,“文明你的舉止,清澈我的水塘”,“清澈水塘需要您的維護,和諧社會需要您的支持”。這些生活中運用對聯的例子,很值得語文教師思考。用對聯表達更言簡意賅,也朗朗上口,容易記憶,還弘揚了傳統文化。
六、用對聯陶冶情操
學生在課余積累一些優秀的對聯能夠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還能作為作文素材的積累。如蒲松齡的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借用歷史人物激發學生的斗志。明人洪應明的對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和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就能帶給人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泊。峨嵋山靈巖寺的名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能引導學生學習彌勒佛的大度看人生的情懷。
篇6
羊皮第一卷
(一)新同學
一場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迎來了2010年的元旦,也給2009年的圣誕節獻上了一份銀白色的禮物。=^_^=
我上初一已經三個月了,面臨的是咄咄逼人的第三次月考,我早已投入緊張的復習中。(?-?)/
“叮……”晚自習的下課鈴響了,同學們紛紛站起聲來,蹦著跳著出門回家。我也叫上我的好朋友慕容璇茈,高高興興地出了門。=^_^=
“菀琪,我這幾天右眼皮直跳,對了,那句左眼跳什么來著?”璇茈眨巴眨巴大眼睛問我。>_^
“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我笑著說,“難道你有福?昨晚沒睡好吧! -_-|||
“昨晚?我睡得挺好呀!唉,算了,先應付完月考再說啦!(?^?)” 璇茈像被 “月考”這根針扎了一下的氣球似的,一下子松懈下來。
“看樣子你好像沒有復習好哦!〈_<”
“誰說滴?!我雄心勃勃準備進考場哩!<u< 赫連菀琪,我這次一定要再次超過你!”
“我看是狗熊的那個‘熊’吧!”我哈哈大笑。“我一定不會輸給你!”
“那就‘比試比試’!”璇茈沖我神秘地笑笑,“你輸了,你請客,我輸了嘛……還是你請客!”^_^
“靠!你出的什么餿主意哪!反正,誰輸了誰請客!”
“ok!一言為定!”
“恩!誰也不許反悔!”
我們開心地打鬧了一會兒,騎上各自的自行車,一起回到了家。璇茈跟我是鄰居,離學校也很近,但我們還是要騎自行車,因為這樣才像個中學生嘛!=^_^=
“同學們,這是從星語二中轉來的同學,她叫凌思語,大家歡迎!”
“啪啪啪啪……”一陣熱烈的掌聲。^o^/
這是早上的第一節課,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的合老師帶著一位女同學進來了。
“大家好,我叫凌思語,今年13歲了。我初來乍到,不太熟悉,請大家多多關照!”我注視著那位叫凌思語的女同學自我介紹。她的額頭上留著淡淡的劉海,一頭披肩短發,眼睛又大又亮,臉紅撲撲的,著一襲天藍色小棉襖,黑色長褲,兩只雪色小絨球調皮地在她胸前晃來晃去。
“恩……思語同學,你就坐那位莞琪同學的后面吧!莞琪同學,很快就要月考了,你要多幫幫思語同學哦!”合老師親切地對我說。=^_^=
“好的。”我連忙點點頭。
“你好,莞琪同學,請多多關照!~^o^~”思語微笑著伸出一只手來。
“請多多指教!”我握住了她的手。
“思語同學,你要努力哦!”合老師拍拍思語的肩,走上了講臺,“好,現在翻開課本142頁,看到新課,《郭沫若詩兩首》。”對了,我的語文書還沒有
拿出呢!我趕緊翻書包尋找。在哪呢?怎么找不到啊!對了,昨天帶回家忘了帶回學校了。這可怎么辦哪!X?X課本都沒帶,不知道老師會作出什么反應呢!我急得焦頭爛額。
“菀琪!”就在這時,我聽見后面有人小聲地叫我,我轉過頭去,是思語同學。
“菀琪,這是我在星語二中用過的書,借給你,”思語同學遞來一本有些舊的語文書。
“那你呢?”
“老師給我發了一本新書。快拿去吧!不然就要被老師發現了!”思語同學催促著。
“謝謝!麻煩你了!^_^|||”我感激地接過書,轉回了頭。
“叮……”下課鈴響了。
“好了,同學們,今天我們就講到這里。下課!”
“起立!”
“老師再見!”
“同學們再見!”合老師收起書,走出了教室。
“思語同學,謝謝你哦!=^_^=”我微笑著把書還給了思語同學。
“不用謝,這是應該的嘛!”思語同學臉上堆著明朗的微笑。
“菀琪!”璇茈不知什么時候蹦到了我的身邊,用力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疼死偶了!>_<#”我笑著埋怨道,“恩,這是我的好朋友慕容璇茈。”
“璇茈同學,你好啊!”思語同學首先打起了招呼。
“思語同學,你也好!”璇茈熱情似火,“咱仨出去玩吧!”
“呦,還‘咱仨’哪!走吧!”我吐了吐舌頭:-P,拉起思語和璇茈的手,來到教室外的草坪玩耍。大家玩得熱火朝天,但奇怪的是,當我們問起關于她的爸爸媽媽的事和電話號碼是,思語要么支支吾吾,要么轉移話題。我和璇茈很疑惑,為什么思語這么躲避關于她的事呢?(?_?)?
時間過得很快,一會兒就放學了。今天是星期五,不用上晚自習。我建議去思語家參觀參觀,卻遭到了她的強烈反對。
“為什么要去我家呢?去你們家不行嗎?”思語同學的話堅定有聲。
“這……”我和璇茈都卡在那兒了。。_.
“拜拜!我先走了!“思語同學把我和璇茈晾在這兒,冷冷地扔下一句話,頭也不回地走了。
“思語同學,你的電話是多少?”璇茈沖著思語的背影喊道。
“我說了我家沒電話!”思語同學轉回頭喊了一句。
“什么跟什么嘛!不就是問她家住哪兒嘛!至于這么生氣嗎?!”璇茈有些生氣地說。?_?
“跟上她吧!?”我低聲說。
“跟蹤?”璇茈愣了一下,既而變得歡天喜地,“我最喜歡玩跟蹤了!咱們上!”^o^/
于是,我們貓著腰,跟在了思語同學的背后。她出了學校的后門,走進了學校后山的小竹林。
“她來這兒干嘛?”璇茈有些不耐煩地說。
“噓,這里很安靜,小聲一點。”我把食指放在唇邊。
“誰在說話?”思語同學猛地轉過身來。
我和璇茈嚇得打了一個哆嗦,與思語四目相對。我和璇茈愣在了那里。。_.
“怎么是你們?”思語同學驚異地說,既而變得滿臉怒容,“你們為什么跟蹤我?”
“我們……我們只是……路過這里。”璇茈手忙亂腳地解釋道。(^_^|||好尷尬……)
“路過這里?我看不像哦!”思語同學懷疑地揚了揚眉毛,“說,為什么跟蹤我?”
“我們……我們……”我和璇茈一時語無倫次。
“你們真是太討厭了!我們——絕交!”思語同學狠狠地做了個劈的手勢。
篇7
【關鍵詞】師德 氛圍的熏陶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48
語言是人類溝通交流的媒介,文字是人類文明的傳承。但是語文是中國專有的學科,它承載了華夏五千年文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全球化,語文不僅僅只是為了學會認字說話,重要的是培養每個孩子的溝通交往能力,情商和提升素質與個人修養,更重要的是傳承和發揚中華文明。
一、師德
(一)教師的自我修養,和老師對待不同學生的態度
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但又離不開教師,如果說學生是知識海洋中的一艘船,那么教師便是那陣陣清風。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而教師自身的修養也特別重要,首先老師應具有深厚的知識功底,至少是對自己所教課程中的知識有大面積的涉獵,在課堂教學中對知識點可以信手拈來。例如在講《看云識天氣》時,老師可以提前識記住課本中和課外天氣有關的云以便侃侃而談,讓學生流露佩服神情,而不是看著書說,書中有幾點就只知道幾點。只有老師的知識像大海一樣寬廣,培養出的學生才會博聞強識。其次,便是老師自身氣質對學生的熏陶。都說一個人的氣質包含了她所讀的書與所走過的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氣質與談吐有著很好的錘煉,語文老師更應該提升自身氣質。由于人都喜歡美好的事物,因此,老師本身的書生氣也會影響學生更熱愛語文。最后便是老師為人處事的能力,既是情商。情商的高低不僅影響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更影響學生今后接事待物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二)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使學生熱愛這門學科,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沒有高低之分,只有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因而,學生不必恐懼老師,老師也不能只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擁有獨立的人格個性與特點,有的學生靦腆內向、有的學生活波開朗;有些學生擅長文化課、還有些學生擅長藝術類。只有努力去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才可以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的領域得到不同的發展,造福于人類。老師的責任不僅僅是簡單的教懂他那門學科,重要的是使學生善于發揮自己的優勢與發現他人優點的眼光,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對社會、國家有貢獻的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這是我高中化學老師開學講的第一句話,使我刻骨銘心,以便讓我高中化學成績一直很優秀,所以這也會成為我今后教師生涯鞭策自己的話語。
二、氛圍的熏陶
(一)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好的開端可以事半功倍。因此,教學重要的不是孩子會做多少題,考多高的分,重要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郭沫若詩兩首》時,首先在講課前要先介紹作者的生平、詩體,其次他是近現代新詩的第一人,還有就是他的詩都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可以具體分析浪漫在哪里,詩的創作靈感,初中生大多處于情感萌芽狀態,可以利用這個特點以便淺略講解詩人的感情,滿足他們的八卦心理,使課堂達到活躍,因為知之者,不如樂知者,樂知者不如好知者,所以請相信擁有@兩個必要條件,結果一定不會差。就像愛笑的女生運氣一定不會太差一樣,你見過哪個運氣不好的還笑得出來?
(二)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像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一樣。良好的課堂氛圍是輕松愉快的,可以使學生與老師身心放松,就像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一般快樂,而不是像被水淹一樣窒息。因此在平時的課堂中可以采用代替法,語言鼓勵法與引發課堂懸念。例如在教學《口技》時老師可以放一些關于這方面的小視頻,或者自己提前可以學一下ruapu,再者可以讓學生表演類似口技一樣的技術以此來調節課堂氛圍。或者在講《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時候,再開始講課,也可以先讓學生講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類似事件與解決方法和最后的體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這個課程過程中,將自己的情感帶入課堂中,以便讓課堂氛圍達到。但是老師也要注意氛圍的收放自如,不然效果適得其反。或者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的使用和教具的開發,例如在學習《范進中舉》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和小組討論法,讓全體學生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但是角色的選取不能每次都是那幾位,還要鼓勵其他內向的孩子也參與其中,這樣才可以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
三、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一)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就是自我學習,在學習中最重要的便是課堂和自主學習,學生的付出與成績往往成正比例。自我學習不僅可以知道考試的重點,還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老師講課時不僅要能跟上老師的思維,而且還要知道一些老師沒有講到的知識點,可以提高學生的自豪感,老師也可以適當鼓勵學生,這樣可以激發其他學生自主學習的外驅動力,以此達到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二)合作交流
篇8
[關鍵詞]《蘭亭集序》;拓片;書法藝術
一、的歷史溯源
《蘭亭序》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它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一件極具傳奇色彩的書法作品。后世對“蘭亭真跡”的考偽更是撲朔迷離,令眾多學者與大書家投入其中,樂此不疲。不管是其書法藝術的價值,還是其文采和內容,都堪稱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曲水流觴”延用了古代修禊的習俗,臨水宴飲是其中之一。既然是臨水宴飲,又索性變著花樣讓酒杯順著溪流漂浮,漂至誰面前,誰就拿起來一飲而盡。這就是“曲水流觴”的來歷。《蘭亭序》中一觴一詠和“曲水流觴”,對后世文人的靈感又有了更深刻的觸發。
《蘭亭序》諸本無非兩種:一為摹本,一為刻本。歷史上的真實情況誰也不知,后人也只能根據已有的材料從不同的角度推測而已。但《蘭亭序》對后世書家的影響顯而易見。初唐四大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都有臨本傳世姑且不論,唐書法家陸柬之的字體酷似王書。至宋代,坡以苦練蘭亭為基本功。元代,趙孟\臨寫蘭亭就有許多種。明代,董其昌更是追捧王書。可以說,我國歷史上以學《蘭亭序》而成名的大家不勝枚舉。時至今日,它仍然是我們學習書法的良好范本。同時,它所演繹的“曲水流觴”也一直延續到民國后期。當時北平還有虛應故事的文人雅集,參加者臨水相聚以詩歌應和。在各地有許多建筑以蘭亭的“曲水流觴”作象征,用來點綴景色,烘托氣氛。
二、拓片的影響及考古r值
《蘭亭序》序文,共28行,324字。序中記敘蘭亭山水之美和聚會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之感慨。目前“唐石宋拓”的說法為不少學者所接受。《蘭亭考》中出現有多種唐拓本名稱,如唐古本、唐刻板本、唐刻本、唐勒石本、唐拓賜本等。刻本系統中最為著名的是定武蘭亭,據傳是據歐陽詢臨本所刻。與神龍本相比較,定武《蘭亭》體現了不少歐陽詢的筆法。從整體上看,定武本減弱了筆劃粗細的對比,神龍本中纖細靈巧之筆在定武本中被改變為圓勁厚實;神龍本中大小參差的字之安排在定武中又被擺布得更加“規矩”一些。而這些恰恰體現了歐書質樸的特點。至于從細微的點畫上看,神龍本多露鋒,定武多斂鋒,若一鉤、一撇、一橫、一捺,神龍本多以尖筆挑剔出之,起筆頓按明顯,定武則多以藏鋒鈍筆而成,頓按則含蓄其內,這與歐陽詢質實的書風正好吻合。若將神龍本與定武本相比較,一瀟灑,一凝重;一活潑,一莊重,趣味是不相同的。但歐陽詢畢竟又是“臨書”,而不是自己創作,所以,王字的清朗秀逸之氣依然是其主導風貌,這樣,歐陽詢“摻以己法”臨出的《蘭亭序》便增添了一種柔中見剛的獨特風味。
張掖市甘州區博物館所藏《蘭亭序流觴曲水圖》拓本是明永樂年間選輯、萬歷二十年初拓本成卷的,系國家二級品。全卷縱15.7米,橫0.36米。內容由卷首、跋文、流觴曲水圖及題識跋文四部分組成。
卷首為《蘭亭序》唐歐陽詢定武本、唐褚遂良本和唐摹賜本,均為公認的最好的臨拓本。作為書法藝術,其筆法便轉、藻麗多姿,盡露唐人書法風韻。《蘭亭序》后為明永樂十五年瀚選此三貼之跋文,闡述了選此三貼的緣由及意義。此卷的第三部分為宋代李公麟繪制的《流觴曲水圖》,縱5.76米,橫0.36米。此圖生動地再現了王羲之等人雅集場景,畫幅旁有的附詩一首,有的附詩兩首,畫幅中的人物或低頭沉思,或舉頭暢飲,或醉態畢露,引人入勝。畫幅以陰刻陽雕的技法雙色拓印而成。這在歷代名拓本中極為罕見。圖后是孫綽為《蘭亭序》所作跋文,也以雙色拓印而成。孫綽后序之后為柳公權、米芾、宋高宗等大家的題識跋文,文中各家們各抒己見,盡顯對《蘭亭序》的喜愛之情。卷末為本拓片的制作者明朝益宣王的跋文,大意為:王右軍《蘭亭序》,自從智永禪師收藏《蘭亭序》后,被唐太宗所欣賞,于是《蘭亭序》就成了臨摹的帖子中的第一。相傳雖然王羲之后來也臨了好幾本,然而始終以原本為最上乘,后來唐朝臨摹的本子加起來不止千本,而最終唯獨以定武本殉葬于昭陵,尤其令人感到奇怪。我朝周定王分藩于古都開封,喜歡舞文弄墨,用定武肥瘦三本,褚遂良本,唐模本和李龍眠大小二圖刻在了樂石上(李龍眠即宋代著名畫家李公麟,號龍眠居士),藏于內殿之中,世上少有人傳閱把玩,然而時間久了,石頭依其紋理而裂開了,這樣難免失真。我在國事(工作)閑暇之余頗喜歡此帖,于是拿出前朝收藏的帖子及趙孟\十八跋,采用雙廓填的方法。遠聘吳中精巧的工匠再臨摹于石上。前后共花費十年時間才完工,想不到工匠也慨嘆其工程之艱啊。《蘭亭序》在宋理宗朝有一百一十七本,今記錄在《輟耕錄》中,是可以考究的。至于它的真真假假的各種版本,則桑世昌都是具備的(桑世昌:陸游甥,宋末學者,極喜王羲之《蘭亭序》,庋藏數百本),雖多但亦不覺多余。但我此刻自覺不敢自稱藏書遠勝蘭軒,世上有挨著硯池刻苦練習書法者或許應當識的真偽吧。”萬歷二十年壬辰春季益王_南道人題于遜學書院。
張掖大佛寺所藏此卷,一經發現,即受到業界推崇稱絕,其碑刻書法遒勁古樸,畫面人物精細柔美,實屬罕見之蘭亭拓片精品。
三、拓片的收藏與保護
《蘭亭序流觴曲水圖文》拓片是用紙和墨從鑄或刻的器物上捶印出其文字或圖案的印刷品。拓片是記錄和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是我國古代特有的一種文獻形式。如何保護、收藏拓片,下面結合拓片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 拓片的傳拓
拓片的傳拓,就是用紙和墨從鑄刻的器物上捶印出其文字或圖案,它的成品叫作拓本或拓片。 從傳拓術可以看到,傳拓所需的三個條件,即相當數量刻石的出現、紙張及墨的廣泛使用,這是發明傳拓技術的必備條件。歷代所刻叢帖達數百種,所收名人墨跡上迄晉代王羲之,下至清代的翁(方綱)、劉(墉)、成(親王)、鐵(保),有上千人之多,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書法精品。可以說,有了碑刻,才可能產生傳拓術,有了傳拓術,才會出現刻帖。
伴隨著拓片的產生,拓片的保護也就隨之出現了。拓片的保護主要體現在其裝潢上。裝潢又稱裝裱、裝池、裝治、裝被、裱背、裝褫、潢治,它是我國裱褙和裝飾書畫和碑帖的特殊技藝。碑帖經裝裱后不但增加了其藝術效果,而且便于觀賞和收藏。拓片有兩種存在形式,一是整幅的形式,一是割裱的形式。整幅的又有以折迭方式和卷軸方式存放。整幅拓片的長處在其能如實地反映碑刻的原貌,缺點是不便攜帶和收藏。整幅拓片對于臨摹的人來說是非常不方便的。于是,人們便將拓片剪割裝裱成冊。割裱本的長處是便于攜帶和收藏。
(二) 拓片的研究
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字資料。它們所載錄的內容包羅萬象,有傳記類的墓碑、墓志、塔銘,建筑類的祠廟,文學藝術類的題名、題字、詩詞、法帖、榜書、楹聯,雕刻類的畫像、造像等。從中找到有裨益的材料。眾所周知,由此派生的拓片或具有資料價值,或具有藝術價值,或兩者兼而有之,他們之中的佼佼者因其年代久遠還具有文物價值。
除少數畫像外,拓片中的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書法上。中國書法是關于漢字書寫的一種藝術,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兩漢時期是漢字書法藝術繁榮發展的階段,不僅大篆、小篆時有所見,隸書成為這一時期字體的代表,章草、今草成了當時通行手書,而且還出現了行書、楷書的萌芽,真、草、隸、篆、行等漢字書法藝術的五大書體已備具。
《蘭亭序流觴曲水圖》是神來之筆,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蘭亭序流觴曲水圖》集繪畫珍品、書法佳作、收藏品為一身,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千百年來,蘭亭美景和宴游的雅士,早已成過眼云煙,惟有這篇書法史上的千古絕唱,仍引人思索、讓人陶醉。即便是臨摹本,依然能讓人感覺它周身散發出的亦真亦幻、如天假人手的神奇魅力。
[參考文獻]
[1]王瑤.中古文學史論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2.
[2]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羅宗強.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4]鄧福舜.東晉蘭亭詩藝術經驗論[J].求是學刊,2001,(3).
[5]胡大雷.中古詩人抒情方式的演進[M].北京:中華書局,2003..
[6]袁行霈,羅宗強.中國文學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