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稱范文
時間:2023-03-17 19:01: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美國全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事實上,采煤作業安全管理關系著采煤企業社會形象的建立。煤礦企業是國家獲得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只有切實抓好安全生產,才能夠更好地樹立企業形象,穩定社會和諧,這樣才能夠保證煤礦生產活動的展開,進而為國家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對于采煤企業來說,安全生產最終目的是以安全促進生產,也就是說安全問題對于煤礦企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制約,只有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才能夠更好地保證煤礦生產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就能夠高效地發揮和調動生產人員的生產積極性,促使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得以提高。
2加強采煤作業安全管理的技術措施
2.1加強采煤設備的投入與使用現代化設備的投入與使用是采煤作業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F代化采煤設備具有安全性高、精度高、采煤質量高等眾多優點,其可以應對較為復雜的生產環境,同時一些較大的煤礦也專門設置了設備的中控室以監測采煤設備的運行狀態,這極大地減少了采煤作業過程中的勞動強度,同時由于現代化設備操控精度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采煤作業的安全性。此外,在現代化采煤設備中,針對生產環境安全監測的設備越來越多,如瓦斯濃度監測儀器等??傊F代化采煤設備的投入與使用能夠有效地減少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同時也能夠穩定煤礦生產。2.2加強采煤過程中的支護管理提高生產的安全性在采煤作業活動中,采掘工作面需要進行相應的支護,同時支護措施及支護點的分布需要按照地質結構及煤層分布的結構進行科學布置。為了有效保障采煤作業的安全,嚴禁空頂作業,同時為了能夠有效控制頂板事故的發生,工作面支護需要滿足支得起、護得好、穩得住的要求,進而才能夠有效地保障采掘作業的安全性[2]。在煤礦生產中,采掘工作面的支護形式已經由單體支柱發展為液壓支架,最常見的為組合懸移支架,其具有可靠性高、結構簡單,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等眾多優點,在對采煤過程中的支護安全管理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a)保證初撐力的穩定。對于液壓支架來說,泵站應該提供充足的壓力,并且保證液壓回路密封完好,同時需要將安全閥調整安全標準之內,這樣才能夠保證液壓支架具有穩定的支撐力,保證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在進行支撐操作時,要保證液壓支架具有充足的初撐力,并且對液壓支架設備及液壓油的完好性進行檢查,確保液壓支柱的完好性;b)對礦壓進行有效監測。在液壓支架支護期間,應該定期對一些安全因素及指標進行相應檢查,這項工作主要由煤礦生產廠長負責,主要監測的指標包括:活柱壓縮量、支柱載荷、頂板下沉量等。同時,對于重點區域及異常區域應該重點關注,如果在監測過程中發現某些問題,就應該進行及時整改,保證采掘工作面的生產安全性。2.3加強采煤技術工藝改革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對于現有煤礦產業開發來說,應該進一步深化采煤技術改革,深度挖掘安全性較強的采煤技術,加強技術改革不僅能夠促進煤礦生產效率,同時也能夠有效地保證采煤工藝的安全性,如現代采煤工藝中已經極少用到普采及炮采工藝,實現了現代化采煤技術的改革。除了對采煤技術進行革新以外,也應該加強安全生產責任制及安全生產監督責任制。首先采煤作業安全管理人員應該將采掘作業活動劃分為多個安全作業活動區隊,每個安全作業活動區隊安排專人對區隊內的安全作業情況進行管理監督,并且落實責任制,當某一安全區隊出現安全問題,應該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實行,能夠對安全責任進行明確劃分,并且能夠加強相關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及安全意識。
3構建采煤作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管理辦法
3.1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的管理制度構建安全監管機制落實并執行相關的采煤生產安全管理制度是采煤企業構建生產安全管理體系的核心。早在2010年4月份,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總局就頒布了《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確立了采煤企業以及其它安全生產行業的標準。采煤企業在開展生產活動時必須要落實并執行國家相關部門所制定的有關生產安全的法律法規,同時也需要在企業內部制定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如設立企業安全監督管理委員會,委員會成員需要具備專業的安全知識素養,進而能夠有效地監督管理采煤作業中的相關操作是否符合安全管理的相關規定。為了能夠讓企業所設立的安全管理制度更為細化,企業可以邀請安全顧問,為企業制定出較為完善的安全操作管理規定,其中應該包括一些工具設備的使用、維護的方法及進行采煤操作時所應該設置的一些安全措施等等[3]。對于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形成與落實,應該不斷進行完善,盡量能夠讓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進一步細化,實現對采煤作業的全方位監管,進而有效地保證采煤作業的生產安全。3.2加強人文管理提高生產人員的技術素養據調查,采煤企業出現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多為人為因素。因而在不斷完善安全管理的同時,應該重視人文管理。所謂的人文管理,就是在企業中應該加強采煤生產人員的技術培訓,對采煤生產人員進行專業操作知識的培訓與考核,避免由于錯誤操作而造成生產事故。同時,對于新入廠的員工,應該進行必要的職業安全培訓、崗位安全培訓、實踐操作培訓等,之后才能夠進行生產作業。對生產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能夠有效地控制生產作業中的錯誤操作,既能夠保證采煤企業的生產效率,也能夠促進企業安全標準化的建立,從根本上解決人為的安全隱患。3.3加強安全教育提高采煤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安全管理的終極目的就是能夠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保障生產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人身安全往往會作為采煤企業進行安全管理活動的核心,因而企業進行安全管理制度改革時,應該加強采煤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以及人身安全保護意識,在生產中發生異常情況時能夠采用正確有效的方法進行處理,進而降低事故的嚴重性[4]。此外,企業的安全教育應該定期進行開展,同時安全培訓內容也應該定期進行更新,其中應該包括設備安全操作相關知識,采煤安全操作相關知識等。
4結語
篇2
[關鍵詞]煤礦生產 采煤 安全 管理
[中圖分類號] P618.1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3-51-1
0引言
近年來,安全生產問題已經成為中國工業產業發展中重點研究的關鍵性問題。特別是對于煤礦生產來說,由于其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面臨較為復雜的生產環境,因而極易發生較為嚴重的生產安全事故。相關數據也表明,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在工業生產事故中占有較大的比例,這不僅影響了經濟效益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危害了企業發展的和諧性??梢?,安全管理已經成為穩定煤礦產業高效發展的核心問題。據調查,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多出現在采煤階段,因而對采煤過程中安全因素的控制及管理應該作為煤礦生產安全管理活動展開的核心。
1采煤作業安全管理的現狀及其價值意義
1.1采煤作業安全管理現狀
中國是最早發現并使用煤炭的國家,但是中國煤礦生產水平卻與先進國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不僅僅體現在煤礦生產設備方面,更體現在煤礦生產安全管理方面。據相關數據表明,中國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率是發達國家煤礦生產作業安全事故發生率的十幾倍。煤礦生產中采掘作業是安全隱患較多的生產階段,由于采掘過程中需要面臨較為復雜的地質環境,同時對于一些特殊分布的煤層,往往需要進行人工采掘,如果在該過程缺乏先進的采煤技術措施,同時缺乏相應的安全管理機制,必然會給采煤生產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其后果不堪設想。
1.2采煤作業安全管理的價值意義
事實上,采煤作業安全管理關系著采煤企業社會形象的建立。煤礦企業是國家獲得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只有切實抓好安全生產,才能夠更好地樹立企業形象,穩定社會和諧,這樣才能夠保證煤礦生產活動的展開,進而為國家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對于采煤企業來說,安全生產最終目的是以安全促進生產,也就是說安全問題對于煤礦企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制約,只有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才能夠更好地保證煤礦生產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就能夠高效地發揮和調動生產人員的生產積極性,促使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得以提高。
2加強采煤作業安全管理的技術措施
2.1加強采煤設備的投入與使用
現代化設備的投入與使用是采煤作業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F代化采煤設備具有安全性高、精度高、采煤質量高等眾多優點,其可以應對較為復雜的生產環境,同時一些較大的煤礦也專門設置了設備的中控室以監測采煤設備的運行狀態,這極大地減少了采煤作業過程中的勞動強度,同時由于現代化設備操控精度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采煤作業的安全性。此外,在現代化采煤設備中,針對生產環境安全監測的設備越來越多,如瓦斯濃度監測儀器等??傊?,現代化采煤設備的投入與使用能夠有效地減少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同時也能夠穩定煤礦生產。
2.2加強采煤過程中的支護管理 提高生產的安全性
在采煤作業活動中,采掘工作面需要進行相應的支護,同時支護措施及支護點的分布需要按照地質結構及煤層分布的結構進行科學布置。為了有效保障采煤作業的安全,嚴禁空頂作業,同時為了能夠有效控制頂板事故的發生,工作面支護需要滿足支得起、護得好、穩得住的要求,進而才能夠有效地保障采掘作業的安全性。
2.3加強采煤技術工藝改革 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對于現有煤礦產業開發來說,應該進一步深化采煤技術改革,深度挖掘安全性較強的采煤技術,加強技術改革不僅能夠促進煤礦生產效率,同時也能夠有效地保證采煤工藝的安全性,如現代采煤工藝中已經極少用到普采及炮采工藝,實現了現代化采煤技術的改革。
除了對采煤技術進行革新以外,也應該加強安全生產責任制及安全生產監督責任制。首先采煤作業安全管理人員應該將采掘作業活動劃分為多個安全作業活動區隊,每個安全作業活動區隊安排專人對區隊內的安全作業情況進行管理監督,并且落實責任制,當某一安全區隊出現安全問題,應該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實行,能夠對安全責任進行明確劃分,并且能夠加強相關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及安全意識。
3構建采煤作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管理辦法
3.1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的管理制度構建安全監管機制
為了能夠讓企業所設立的安全管理制度更為細化,企業可以邀請安全顧問,為企業制定出較為完善的安全操作管理規定,其中應該包括一些工具設備的使用、維護的方法及進行采煤操作時所應該設置的一些安全措施等等。對于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形成與落實,應該不斷進行完善,盡量能夠讓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進一步細化,實現對采煤作業的全方位監管,進而有效地保證采煤作業的生產安全。
3.2加強人文管理 提高生產人員的技術素養
據調查,采煤企業出現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多為人為因素。因而在不斷完善安全管理的同時,應該重視人文管理。所謂的人文管理,就是在企業中應該加強采煤生產人員的技術培訓,對采煤生產人員進行專業操作知識的培訓與考核,避免由于錯誤操作而造成生產事故。同時,對于新入廠的員工,應該進行必要的職業安全培訓、崗位安全培訓、實踐操作培訓等,之后才能夠進行生產作業。對生產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能夠有效地控制生產作業中的錯誤操作,既能夠保證采煤企業的生產效率,也能夠促進企業安全標準化的建立,從根本上解決人為的安全隱患。
篇3
不可替代的區位優勢
誰搶占了發展海洋經濟的先機,誰就獲得了未來發展的話語權。
2011年3月1日,《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獲批,時隔兩月,《寧波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公布,而這,意味著寧波“藍色引擎”的正式啟動。
在寧波海洋經濟的藍圖中,梅山是重中之重。它距國際主航道不到50公里,承載了全球60%至70%的集裝箱運輸量、全球60%以上的國際貨物貿易量,是主要國際中轉港的集中地。
作為國務院正式批準的中國第五個保稅港區,梅山的動向更加備受關注。2010年10月,寧波梅山國際物流產業集聚區被列入《浙江省產業集聚區發展總體規劃(2011—2020年)》,成為省級戰略層面統籌規劃的14個重點區塊之一。至此,梅山保稅港區(產業集聚區)的內涵已不僅局限于梅山島這個小島,更包括了春曉、上陽、郭巨片區,四大發展片區的規劃范圍從當初38平方公里拓展到240平方公里。
梅山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機遇來臨了。
梅山產業集聚區,不僅是個區
基礎建設初具規模,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接下來應該如何定位?梅山沒有急于求成,而是靜下心來冷靜思索。
梅山把自己放到國際坐標上去審視發展的方向,將國際自由貿易港迪拜、新加坡、鹿特丹作為追趕目標,高起點、高定位、國際化的目標與視野讓梅山注定與眾不同。
“與國內其他保稅港區不同,產城融合是梅山的特色,也是梅山的亮點。新規劃立足北侖廣闊的腹地,有效發揮了保稅港區的支撐力,同時兼顧宜居、宜業、宜游?!睂幉ㄊ幸巹澗置飞椒志指本珠L趙宇說。
作為寧波市“十二五”時期重點打造的六大城市新區之一,濱海新城開發建設五年來,累計開工建設重點城市配套項目40余項,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濱海新城核心區形象正逐步展現。
梅山的磁場效應
為了保證梅山保稅港區大規模開發建設的順利開展,2011年底,寧波市和北侖區對體制和機制再次進行了優化整合,實施“北侖統籌管理、保稅港區管委會承擔開發建設等職責”的管理體制,為企業投資運營創造了有利的政務環境和商務環境。
篇4
【關 鍵 詞】全球化;美國遠程教育;發展
中圖分類號:G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4)02-0023-02
一、引言
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在空間和時間上都被壓縮了,各國經濟既有獨立性又有關聯性,還有文化多樣性。教育也在追求全球化的浪潮,在美國高等教育界,全球化被視為有助于幫助公民適應世界環境,同時為人民帶來一個安全、公平、人權化和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大量美國研究機構在研究報告和幾乎所有的戰略計劃里面都提到教育國際化。21世紀便見證了史無前例的美國大學在海外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成為美國大學的商業產品。
許多美國機構重新評估適應全球化發展而興起的遠程教育,遠程教育的產生可以使學習者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信息和溝通技術縮短了兩者的距離。網絡技術、多媒體和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支持跨國遠程教育。但跨國遠程教育是否能夠保證美國模式教育質量呢?本文不準備提供答案而是提出問題,第一部分分析當前美國模式教育為適應全球化壓力所面對的宏觀問題,如現行的校園模式、學位認證機制、社會文化和資金問題;第二部分分析當前遠程教育操作方面的微觀問題如課程質量問題。
二、美國遠程教育在宏觀上面臨的問題
過去,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希望在國內維持聲望的同時將其向海外擴張,這種行動也給美國學者提供了向國外學習的機會。今天,這種行動多半是出于經濟因素的考慮,在面對日益收縮的學生招生數、猛漲的成本和收緊的財政、日益白熱化的競爭,美國高等教育機構被迫向海外尋找解決的辦法。
(一)現行的模式
為滿足全世界高等教育的需要,美國高等教育采取傳分校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學生、老師、研究機構跨國流動以及在國外建立分校。直到上世紀末,在世界上享有聲譽的海外美國高等教育有貝魯特大學、美國希臘學院、開羅美國大學,同時還有美國大學分校如波士頓大學在倫敦和布魯塞爾的分校。
直到最近,這種模式都是相當成功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國際學生的招生數日益增長,伴隨增長的是分校的迅速建立。2005年,美國和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數量的跨國校園,如今全球都布滿美國模式高等教育機構。但大量事實表明,分校猛增的問題也產生了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兩個政府支持的學術工程:多哈的卡塔爾教育城和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教育城是一個跟康奈爾大學、喬治敦大學和卡內基美隆大學合作的大型學術教學中心,KAUST將是一個與七個國際著名大學,如斯坦福大學等合作的學術研究機構。但是這兩所機構的成功還只能說是“在路上”,在上面兩個例子,成功并沒有開花。喬治梅森大學(GMU)在哈伊馬角阿聯酋酋長國設立海外分校,但后來酋長國中斷與GMU的合作并建立其自己的大學,取名叫哈伊馬角美國大學,并將學生和老師從GMU分支機構里帶過來,霍普金斯大學是另外一個無法通過分校途徑實現跨國分校的失敗例子,雖然失敗有不同的原因,每個例子都表明了問題的復雜性以及通過擴張所帶來的問題。
(二)學位認證
美國學位認證擁有超過80個非營利私人組織的綜合機構,在全世界享有盛譽。但在海外的美國模式分校在學位認證方面同樣也遭遇到了障礙,盡管許多機構超過認證標準提出的要求,卻并不符合本土的標準。一些外國官員開始反對美國認證,在南非對27個認證的商業學校發現,7個不符合當地最低的標準,盡管這7個學校是美國認證的。這驗證了部分跨國認證員可能缺乏對當地社會、經濟和教育環境的充分了解。
盡管高等教育認證鼓勵在外國的美國認證與當地國際認證機構密切聯系并尋求合作,許多發展中國家缺乏這樣的協作。國際認證標準的缺乏恐怕是影響全球教育質量保證的最基本的挑戰。美國高等教育機構質量保準是建立在其國家課程和標準上,可能或者可能不適合在其他環境下使用,在缺乏世界標準的時候,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區或國家性的質量保證無法滿足跨境高等教育流動活動,尤其是海外分校、電子學習、虛擬大學、特許經營以及校際合作等跨境交付項目發展的需要。
(三)社會文化問題
美國在世界的領頭角色經常為美國在海外的教育機構帶來不利的影響,在某些排外的文化和社會,這些教育機構被認為是美國官方機構出現,盡管教育機構的目地是希望給各國提供一個看西方的窗口,但卻被看作是文化入侵。
(四)發展中國家的教育系統狀態
高等教育機構要保證高質量標準必須滿足幾個條件:明確的目標、完整的教育課程、較強的教師背景、最優規模和有資質的學生、具有豐富資源的基礎設置如物理、技術、資金。這些條件在發展中國家是相當缺乏的。盡管發展中國家高等教育學生占了世界上的一半以上,這些國家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只占世界投入的三分之一,如果再將地區差別因素考慮在內,前景就更加暗淡。
三、美國遠程教育在微觀上面臨的問題
通過網絡遠程教育將美國高等教育出口給其他國家,不僅給各級政府,也給高等教育管理機構和政策制定者帶來了影響,這些問題主要是如何提供合適的課程,同時確保和維持質量,因為目前還沒有世界標準的質量保證,遠程教育的成功與否取決于這部分提出的問題在什么程度上得到解決。
(一)遠程教育組織結構
同步網絡授課仍然是美國高等教育遠程教育最常用的形式,老師選課程材料、設計課程,通過通信技術與學生進行教導與互動,這是最常用的遠程教育形式。而單一模式是通過專家設計課程。一些大學,如馬里蘭大學,已經通過將單一模式的課程設計和混合模式的教師教導結合起來,這種方式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帶來更好的網絡課程設計,缺點是課程發展成本比較大和時間比較長。如果美國大學想在全球范圍的競爭取得成功,那么遠程教育的方法和組織結構就必須改變和創新。
(二)課程、內容
確保高質量的課程可能是擴張跨國遠程教育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課程被認為是研究、活動、教導,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使學習者把握適應環境。學習本身是一個文化活動,學習者的需求在不同文化背景、宗教、國家都會有改變。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設計的課程可能不適合另一個文化背景或國家。網絡遠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比傳統面對面學習環境提供更多學習內容,但其課程選擇也產生一些新的挑戰。這些挑戰主要包括:
1. 語言多樣性。英語是現在網絡學習平臺使用最多的語言。網絡課程中用外語學習的最大缺點很明顯,因此,英語課程不可能完全解決發展中國家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用外語學習增加了社會和文化了解的負擔,學習方法、習俗、學習風格在不同文化中很難互相轉化。
2. 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指標表明少數民族群體在參與網絡論壇、討論,對老師提出來的問題進行討論的熱情存在很大的區別。學習方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運用在其他文化背景的學生身上,還是未知的。
3. 網絡課程的地方文化特點。網絡課程需要在多大程度上滿足地區需要,信仰和價值觀?在多大程度上課程鼓勵地方創新性?
4. 課程內容。跟文化背景一樣,網絡課程內容在適應性和工作技巧上是否滿足當地需求?
(三)教與學
為應對形勢調整,大學必須展示課程質量。對于網絡大學的問題是:遠程網絡學習有效性如何?回答這個問題,重點主要放在面對面教育和網絡教育的比較,證據表明網絡教育跟傳統的面對面教育是同樣有效的,但也有一些人認為這種區別并沒有真正評估網絡學習。目前還缺乏評估網絡教育有效性的標準,有幾個理論框架提出來,如Sloan-C衡量在線教育質量的五方面標準和本科教育的七準則,五方面標準(教職員工滿意度、學生滿意度、學習效果、成本效益和機構的承諾、享用權)有助于對全球網絡教育的質量評估提供框架。
四、結論
全球化對教育的影響盡管是不可避免的,美國機構以前出于向國外提供高質量教育的動機,現在主要的驅動來自經濟因素。不管動機是什么,網絡允許教育跨國際,不受地理、社會、語音和文化的約束。受技術發展的推動,網絡遠程教育改變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傳統的高等教育模式。這對政府機構、政策制定者、教職工提出了挑戰,本文提出的問題都影響發展中國家學生的學習質量,因為遠程教育將給我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所以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
參考文獻:
[1]Mason R. 2007. Internationalizing education. In Handbook of distance education,2nd ed., ed. M. G. Moore, 583591. Mahwah, NJ: Erlbaum.
篇5
訊:3月11日消息,大年初一微信搖一搖成為用戶的集體游戲,不少用戶都搖到了一批商家優惠券,春節后,優惠券陸續開始過期,但很多用戶大喊自己都還沒用過。億邦動力網日前做了一項微信卡券使用調查,數據顯示,近七成用戶稱到目前為止,一張卡券沒用出去。
根據億邦動力網的問卷調查,69%的受訪用戶稱,到目前為止,一張卡券都還沒用過;8%用戶稱僅用了1張;3%的用戶用了2~5張,而用了5張以上卡券的用戶為0。另外,還有20%的用戶稱春節沒有搖卡券。
對于春節搖卡券的數量,億邦動力網也做了調查:搖到1~5張卡券的用戶占比為45%,搖到6~10張的用戶占比達到27%。
此外,有超過50%的用戶接受調查表示,春節搖到的卡券使用期限太短,還有45%的用戶表示商戶代金券優惠力度太小。
據億邦動力網了解,在大年初一當天,微信與諸多商家合作進行了搖一搖卡券發放。包括哈根達斯、京東、GAP、滴滴打車、媽媽網、微信電影票等在內的商戶參與了該活動。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一大批商戶的代金券開始過期。(來源:億邦動力網)
篇6
【關鍵詞】 煤礦企業; 安全成本; 成本控制; 安全績效; 驗證性因子分析
一、煤礦企業安全成本控制
煤炭產品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要能源,煤礦企業的產品生產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煤礦企業生產的安全運轉決定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命脈。然而,由于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我國煤礦企業的安全事故成為阻礙煤炭生產的一個突出性的影響因素。煤礦行業本身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我國煤礦產業的事故頻率與損失是發達國家的百倍以上,這個血的現實使各種辯解疲弱乏力,安全管理已成為我國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的中心任務之一。
姚慶國首先于2001年提出了煤礦企業安全成本的概念,將安全成本分為安全工程費用、安全預防費用、內部損失和外部損失四個要素,認為安全工作經濟優化的原則是實現安全成本的合理水平,并論述了不同生產技術條件下的水平優化和條件優化策略。一般而言,安全成本是指在煤炭生產過程中伴隨著煤炭產品的生產而發生的“附加性”成本。煤炭業是一種特殊的行業,安全與生產并重,安全與生產交織在一起,不可顧此失彼。在煤炭生產中,必須確保一定的安全水平,這是正常生產的前提。為此,煤礦企業既要配置安全工程設施、購置安全設備和儀器、進行安全檢測、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實施安全培訓等,又要支付不可避免的安全事故損失。對于煤礦企業而言,不管安全程度如何,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安全事故,必然帶來或多或少的安全損失。
根據國家能源局對國有煤礦的調查,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安全費用已超過煤炭成本20%。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的發展,這個比例將逐漸升高。安全投入過大,導致煤炭成本不斷上升,同時,安全投入的過高,并不意味著安全生產的效果越好。在我國煤礦產業中,安全工作的成本耗費與受益合理性相脫節的現象普遍存在,使安全工作得不償失。所以,安全成本控制成為煤礦企業安全成本管理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目標是如何以最小化的安全成本投入來取得最大的安全績效。
二、我國煤礦企業安全成本體系解析
煤礦企業的安全成本是安全管理過程中耗費的成本,而安全管理是煤礦企業生產運營的基礎性前提。安全管理不是事故管理,而是在具體的生產活動中針對生產的特點,對生產要素所采取的合理的管理措施,從而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擴大,消除潛在的事故威脅。在安全管理活動中,需要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適當投入預防成本,使安全控制活動有序進行。安全管理不應該是少數安全管理人員和安全機構的事情,而是全員參與,否則將很難出現較好的管理效果。在實施安全管理活動中,要注意安全控制和特殊控制相結合、日??刂坪投ㄆ跈z查相結合。
根據相關的研究成果,我國企業的安全成本一般包括四種類型: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失敗成本和外部失敗成本。
預防成本是指用于確保安全生產順利進行、防止生產事故發生而產生的各種費用。預防成本一般包括安全設施費用、職業健康費用、安全措施費用、安全管理人員的人工費用、安全培訓費用和應急費用等。
鑒定成本是指用于安全設施與安全用品的試驗和檢驗,以評定產品是否符合規定的安全質量標準所支出的費用。鑒定成本一定包括安全用具試運費、空車安全試運費、安全設備檢查費、報警裝置檢驗費、檢測設備維護費等。
內部失敗成本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因安全事故的發生所產生的人員傷亡、設備損壞損失和應急搶修損失等。內部失敗成本一般包括應急費用、人員搶救和救治費用、安全設施搶修費用、安全設備復檢費用和安全事故停產損失等。
外部失敗成本是指在產品投入使用后因運營過程中的事故或故障而對顧客或相關消費者造成的損失。外部失敗成本一般包括應急和響應費用、人員救治費用、責任賠償費、訴訟費、安全設備搶修費和設備復檢費等。
內部失敗成本和外部失敗成本在形式上都相近,但在性質上存在著根本性的區別。前者是發生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損失,后者是發生在產品生產完成之后的損失。
從安全成本的結構來看,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而內部失敗成本和外部失敗成本是不可控制的成本。如果發生生產事故,內部失敗成本和外部失敗成本甚至是不可估量的。企業安全總成本的高低,取決于安全成本要素之間的匹配關系。當安全工作質量弱化時,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支出較少,但內部失敗成本和外部失敗成本會升高,安全總成本可能上升。當安全工作質量提高時,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增加,但內部失敗成本和外部失敗成本會相對下降,總安全成本可能會保持在預期的水平。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構建我國煤礦企業安全成本控制結構體系如表1所示。
三、實證檢驗
本研究擬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方法對我國煤礦企業的安全成本結構體系進行檢驗,以檢驗指標體系的有效性、功能性和現實性。先根據指標體系的內容進行問卷設計,然后以7點量表方法對我國煤礦企業進行樣本數據收集。數據調查自2012年8月1日起,至2012年10月1日止,歷時60天,收取有效樣本80份。樣本數對指標數的比值為5,滿足驗證性因子分析的數據要求。
基于樣本數據,借助SPSS11.5和LISREL8.7軟件對指標體系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得因子負荷參數列表如表2所示。
四、結論
根據擬合指數列表可知,模型擬合效果較好,因此,本研究設計的我國煤礦企業安全成本體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夠有效地反映煤礦企業安全成本耗費的結構,對于企業的成本估算、投入和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根據因子負荷列表可知,指標X4和X8的負荷值較高,且具有顯著性。因此,在煤礦企業的成本控制過程中,安全培訓費用控制和安全視察招待費用控制的成效較為顯著。由于受到僵化體制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煤礦企業的安全控制工作等同于安全知識培訓和應付領導安全檢查。大部分安全投入局限于這兩個方向,特別是國有煤礦企業更是如此。久而久之,成為一種應付差事的模式,很難再產生安全防護效果。如今,這種不良現象已得到顯著的改變。
根據因子負荷參數列表可知,指標X3、X11和X14的負荷值較低,且缺乏顯著性。因此,在煤礦企業的成本控制過程中,安全應急費用控制、設備搶修費用控制和排污處理費用控制的效果較差。首先,大多數煤礦企業根本沒有配備合理的安全應急費用,待到事故發生時,病急亂投醫,應急費用的投入無底線,導致應急費用支出很不合理,難以產生理想的應急效果。其次,在事故發生后,設備搶修費的投入是必須的,但是,前提條件是對事故原因和設備故障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然后有針對性投入資金進行設備搶修,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可動輒將昂貴的設備更換或報廢,更不能偷工減料、敷衍了事。最后,在低碳經濟下,煤礦企業需要負擔對礦區周圍環境污染進行治理的責任,需要合理籌集和投入一定的治理費用。這類費用的支出額度需要進行合理的估算,才能實現治污收益的最大化。然而,我國大多數煤炭企業目前處于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狀態,缺乏系統性、成熟性、穩健性的應對策略。
【參考文獻】
[1] 劉偉,陳曉紅.安全成本與國際貿易競爭力關系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9):34-38.
[2] 姚慶國.安全成本與安全工作經濟優化[J].煤炭學報,2001(3):331-334.
[3] 董曉波,張同建,譚章祿.我國煤炭企業ERP實施成功因素實證研究[J].礦業研究與開發,2010(6):109-112.
[4] 董曉波,梅強,張同建.基于重大安全事故LPM預測模型的中小煤礦安全生產限額研究[J].礦業研究與開發,2011(4):71-72,78.
篇7
本項目立足自主研發創新,采用國內領先的氣化技術來建設本項目,將煤氣化與現有的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生產裝置有力地結合在一起,調整化工生產的整體原料和能源結構。以煤為生產原料,采用先進的HT-L粉煤加壓氣化技術生產精制氣。同時采用國產化耐硫變換、國產化大型低溫甲醇洗脫硫脫碳、國產化大型空分裝置,使項目具有技術先進、投資省、綜合成本低的優勢,對企業今后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全過程總投資目標控制與管理的實施
1、項目建設全過程實施“目標管理,動態控制”,確??傮w投資控制目標的實現。
(1)重視投資決策,在項目投資估算確定前努力降低總投資額。
經過工藝和設備技術人員的大量的實地考察和數據分析比較,得出如下結論:
①煤氣化技術及氣化島投資
煤氣化項目根據古敘礦區的高灰熔點、低活性的煤質排除了水煤漿類型的氣化技術;根據環保要求和因古敘礦區煤礦開采而產生的多粉煤情況排除了固定床加壓氣化技術,針對古敘礦區煤質特點,結合環保和能耗以及各方面的專家建議等方面進一步確定了選擇粉煤氣化技術。
而粉煤氣化技術目前國內在建、已投運的有殼牌爐(shell爐)和航天爐,而上海華東理工大學的時噴嘴粉煤氣化、西安的兩段干煤粉氣化正處于中試階段和建設示范裝置,均還未有工業化業績,所以未考慮該技術。對于殼牌爐和航天爐從經濟性對比如下:
a.一次性投資比較
從一次性投資角度,采用具有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HT?CL航天爐粉煤氣化技術對比shell爐技術60萬噸/年合成氨裝置的煤投裝置可節約投資約60000萬元。
b.運行成本比較(以60萬噸/年合成氨裝置為例)
由于兩種工藝裝置運行成本的區別主要在原料(煤)消耗、電耗、空分動力消耗及副產蒸汽產量等方面,而水消耗、人工成本等方面差距不大,影響也不大。
c.維修成本比較(以60萬噸/年合成氨裝置為例)采用HT-L的技術,由于所有設備及備品備件都國產化,維修費用每年約2000萬元,而采用Shell技術,都是進口產品維修費用每年約12000萬元。
②空分工藝的選擇
煤氣化項目擬采用液氧泵流程,因為使用液氧泵的內壓縮流程比使用氧壓機的外壓縮流程操作、管理更為方便,維修工作量少,占地也少。并且可節約投資5%,兩套3.6萬空分空壓機組大致能節約設備投資約3000萬(以60萬噸/年甲醇為例)以上。
③低溫甲醇洗工藝包
低溫甲醇洗為國外專利技術,軟件費用和硬件費用均較高。但是國內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和開發,也申請了低溫甲醇洗工藝流程的專利,編制了一套工藝計算模擬軟件。采用大連理工大學低溫甲醇洗工藝包60萬噸甲醇/年規模約330萬元,可以節約至少2000萬元以上。
④設備的選擇
煤氣化項目目前設備的選型基本立足于國內,整個項目設備國產率98%以上,能有效的節約費用。
綜上所述,目前煤氣化項目兩臺3.2米航天氣化爐規模所選擇工藝和流程配置以及專業設備的選用,已確定的投資可相對節約76000萬元。通過在可研階段的提早介入,項目可研投資估算逐步細化、完善、確定。使工程總投資一開始就處在一個較為合理的水平,為全過程總投資目標控制的實施打下良好基礎。
(2)加強設計管理,推進設計階段技術與經濟的雙向結合
工程設計階段是工程項目建設的關鍵階段,據西方國家的統計資料表明,設計費一般只占工程費用的6%,但對工程費用的影響度占75%以上,工程費用控制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計階段的控制。要求設計院對方案進行比選和結構優化,設計的深度也要滿足施工要求,減少施工過程中的變更和修改。為此,對煤氣化項目的設計過程進行專業管理,加強設計協調,加快設計進度;減少在設計過程中的設計返工、設計缺陷;優化系統設計,減少不必要設計浪費。這樣通過設計管理減少項目投資和項目的投資浪費,據經驗數據,如果設計管理完美和設計院盡心盡責,一個項目至少可以節約項目總投資的5%以上,以預防超額設計,發揮事前控制的作用,有效的控制整個項目的工程投資。
(3)強化實施階段的目標管理,實行過程動態監控
①以批復的初步概算為最終控制目標,按照WBS(工作分解結構)進行CBS(費用分解)分解,按照項目建設指揮部各部門的職責分解總投資控制目標,下達投資控制指標,落實到指揮部各個相關責任部門,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嚴格考核。②利用項目管理信息平臺,進一步細化施工階段的控制目標,構建動態監控體系。
指揮部的項目管理信息平臺為項目管理提供了一個多專業合作的平臺,對設備投資控制目標、建安工程投資控制目標、甲供主材投資控制目標按照CBS(費用分解)進一步細化,構建動態監控體系。以費用編碼系統作為主線,實現所有采購、施工合同、工程進度等都可以通過費用編碼與批復的概算進行即時對比,隨時了解工程投資狀況及進度,實現過程的動態監控。
③細化施工和采購管理,實現動態比較。
在工程總投資中工程建設總投資占絕大部分的比重,對施工和采購管理實施動態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投資。依據施工合同,建立工程款支付臺賬及統計報表在實施過程中進行跟蹤管理,對投資的實際完成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動態比較并提出糾正措施,防止出現超支超付的現象。在采購環節,采購部門及時將采購標的的合同錄入項目管理信息平臺,保證物資的采購、入庫、出庫與費用編碼相連接,從而實現過程監控的動態比較。
(3)建立預算編制體系。
項目的建筑安裝工程統一由集團公司編制招標控制價,不但節約清單和招標控制價的編制費用,同時使得合同價得到有效控制。
(4)加強結算管理,確??偼顿Y目標的實現
竣工結算是對工程投資的最終控制。在以前各階段總投資目標控制和管理的成果上,依據施工合同、設計變更、現場簽證等資料做好結算審核工作。防止承包商多估冒算,切實合理地做好工程結算,可節約投資5%左右,使建設投資控制在總投資目標范圍內。
2、實施投資控制的專項措施
(1)根據工程情況采用PC總承包模式,有效控制總投資
為減少過程控制風險和管理費用,有利于工程的投資控制、進度控制,根據工程復雜程度,采用PC總承包模式。同時對將來可能產生較大費用變化的部分預留出一定活口,既可以合理有效控制雙方的風險又有利于合同的履行。
(2)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推行限額招標。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建立和完善指揮部招投標體系,嚴格執行招標投標制度,一式一體系上報,合理進行招標策劃,有效控制投資。若超出限額指標需要重新進行市場分析和技術準備,并要滿足施工和進度要求,確屬按市場規則運行無法控制超限額指標的,要建立逐級申請、審批制度并附詳細說明。
(3)建立項目費用管理體系,嚴格控制費用變更的審批。
加強設計變更和現場簽證的管理,通過設計合同的約定,實施對設計單位的約束和考核。認真進行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做好詳細記錄,將工程變更控制在施工之前。
篇8
關鍵詞:監管;公共利益;特殊利益;成本;收益
中圖分類號:F8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544(2008)05-0060-05
一、對美國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產生的分析
要分析美國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SEC)監管的效果幾乎要追溯到這個機構產生之時。 一些學者在20世紀30年的一些論文旨在實證評測SEC的產生對股票市場流動性的影響。Dolley(1938)得出了SEC阻礙市場交易的結論, 其證據是按總的市場回報來分離總的交易量進行測算得出市場的流動性是下降的。這個研究引來了Sweezy(1938)和Beach(1939)的批評,他們置疑Dolley對流動性的估計以及人們偏好更多流動性的推定。
1964年,George Stigler(1964a)的論文最早系統地分析了SEC監管的成本和收益。George Stigler對1963年美國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US SEC,1963)進行的專門調查有尖刻的評論,他(1964a)譴責SEC沒有對證券市場面臨的問題進行嚴密分析。Stigler(1964a,p.120)稱SEC的調查是“雜亂的收集傳統意見和個人偏見”, 而不是客觀地對待可檢驗的假說。他稱:“它可能研究公共政策的效果, 而不能只是假設那些效果是存在并有益的”。
Stigler(1964a)建議的基礎實驗,正如他所說的,“簡化它自身”。他最初的研究問題是“SEC對新發行的股票注冊實施監管前后投資者是怎樣進展的?”,為了進行這項實驗,Stigler研究了1923~1928年間前SEC時期和1949~1955年間后SEC時期公開發行的公司發行后業績表現。為了控制整個市場因素,他測量了個別發行股票與市場指數有關的業績的比率。結果表明“在這兩個時期,購買新發行的普通股票是不明智的”。在前SEC時期和后SEC時期,新發行股票的投資者在發行后的兩年里都差不多損失了相等數目的錢。Jarrell(1981)和Simon(1989)在之后的研究中,使用了更多的信息和更成熟的期望收益模型, 比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套利定價模型并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即SEC產生之后普通的新發行股票表現沒有改善。
Stigler(1964a)還發現前SEC時期,公司股票發行后的業績方差更大。Jarrell(1981)和Simon(1989)報告了相似的結論。Stigler(1964a)特別提到Friend和Herman(1964)的解釋,說SEC降低了波動性未免過于簡單。但是,Stigler(1964a)說“一個貌似可信的解釋存在于一個事實當中:20世紀20年代比20世紀50年代有更多的新公司在使用市場資源――來源于一個觀點, 認為SEC的一個主要效果是排擠了新公司的進入”。Jarrell(1981)認同的觀點是SEC的一個可能效果在于提高了風險較高的新發行股票的發行成本,Simon(1989)認為這將導致新發行股票取而代之在沒有監管的場外交易市場發展。Mahoney和Mei(2006) 最近對買賣差價和NYSE上市證券的波動性進行了更多分析, 發現沒有證據可以證明SEC的成立降低了信息不對稱。
Stigler(1964a)及他在后續分析中的貢獻在于引導人們對監管的成本收益進行嚴密分析。但是,可能存在的一個缺陷在于這些研究關注于重大監管事件前后較長時間跨度的分析, 并且有效地把監管前的時期作為控制樣本。SEC是于1929年大風暴之后成立的(May,1939),與其他重大的證券立法一樣, 這是一個內生性的反應(Banner,1997)。對這個內生性事件前后的風險和收益這類變量進行研究是有問題的。事實上,政府官員們(1973)測量了1897~1969年這段時期總的市場波動, 測量的結果認為SEC產生之后市場波動性的下降是一種正常的倒退, 與SEC本身無關。
找到一個不直接受監管事件所影響的控制樣本是對監管進行簡單前后分析的改進。 就像Stigler和Friedland(1962)所說的,“一項法規是否真的對人們的實際行為產生了可估計的效果, 這只能通過對不受這項法規約束的人們的行為進行測驗后才能作出判斷?!迸e個例子,Smith(1981)建議將新近監管的美國市場與沒有監管的加拿大市場在SEC成立附近的時期進行比較。
一些調查已經嘗試了對SEC成立附近時期不受監管控制的企業進行分析。Benston(1973)通過對比SEC1934年成立之前披露和沒有披露會計信息、銷售信息的企業, 研究了SEC監管中信息披露要求的效果。他發現SEC成立之后,先前披露了銷售信息的企業和先前沒有披露銷售信息的企業, 他們的收益波動性變化沒有區別。 通過這些研究結果,Benston(1973)斷定“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的披露條款對投資者沒有明顯的價值”。 這些結論遭到Friend和Westerfield(1975)的質疑,他們質問:一個基于前SEC時期披露了銷售信息的控制組合是否能夠充分地將可能和沒有可能受到SEC成立所影響的企業區分開來。
通過調查新近監管的NYSE上市企業和作為控制樣本的場外交易市場中不受監管的企業,Chow(1983)在對SEC披露條款負擔的分析中表明:披露條款對監管下和不受監管的企業都實施了更為顯著的控制。 圍繞著關鍵監管日期運用事件研究分析方法, 并通過與不受監管的場外交易市場的企業進行比較,Chow(1983)發現1933年的證券法對新近監管的NYSE企業的股東有負財富效應。
二、對SEC信息披露要求延伸的分析
最近更多的研究通過分析SEC監管的擴展,研究了SEC披露政策的效應。SEC的監管1964年延伸到了在場外交易市場交易的企業,1999年擴展到了在場外電子柜臺交易系統交易的企業。Ferrell(2003)強調說這類分析比最初的SEC信息披露要求的負擔分析有如下的潛在優勢。其一,在沒有1929年大風暴和隨后大蕭條苛刻的經濟時期, 新SEC的權威也能夠得以樹立。其二,在有組織的交易所內被監管的企業為場外交易市場被新監管的企業提供了一個自然的控制組合。此外,新的披露法案沒有平等地影響所有的場外交易企業。
Greenstone et al.(2006) 研究了1964年SEC披露要求擴大到場外交易市場。 他們分析中一個嶄新的貢獻是使用了1963~1966年期間1196種場外交易(OTC)證券的每周股票收益數據庫,這個數據庫是Barron人工收集的。 從1963年1月1日到1965年11月15日,立法擴大了SEC的權利,雖然遭到爭議但是仍然實行了,期間他們進行了一個事件研究。把大部分受到新監管影響的場外交易企業反常的盈利與作為樣本的已經服從信息披露監管的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和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上市交易的企業進行了對比。Greenstone et al (2006)發現很多受影響的場外交易公司在監管事件期間有重大的、正的盈利。不足為奇,假使有差不多三年的事件持續時間,他們報道說場外交易(OTC)企業和作為控制樣本的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和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交易的企業不同,對計算反常盈利的方法很敏感。
Ferrel(2003)對1964年從Barron那得來的162個場外交易(OTC)企業樣本的監管變化進行了相關研究。他發現場外交易(OTC)公司盈利的波動性相對于作為控制樣本的交易所登記上市的公司下降了。
Bushee和Leuz(2005)分析了SEC披露要求擴大到場外電子柜臺交易系統(OTCBB)的延伸部分。他對比了已經接受監管的OTCBB公司與那些沒有接受監管的公司。 針對監管進程中的一些關鍵日期,Bushee和Leuz(2005)發現那些已經接受監管的公司產生了正的反常收益, 而那些沒有接受監管的公司遭受了財富損失。與股利發放的信息相一致,他們也發現已經接受監管的公司經歷了流動性的上升,而沒有接受監管的公司遭受了流動性的降低。事實上,一大批沒有接受監管的公司選擇離開OTCBB,去不夠活躍的Pink sheet交易,Bushee和Leuz(2005)把這個結果比作最初20世紀30年代SEC的信息披露要求的負擔造成的結果。
在研究監管的成本與收益時,受干擾的、漫長的監管過程引起了內生性問題、 異動因素、 選擇的憂慮以及其他障礙。因此,關于是否SEC披露政策的收益大于成本在以往的分析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在很多方面, 估計的障礙固存于監管的分析中, 就像Lyon et al(1999)在他們對長期異常收益測驗的方法回顧中描述的那樣,在該分析中它被稱為“不可靠的”,證明了估測監管成本和收益的困難。
Stigler(1972)承認構造孤立監管效果的試驗存在困難。但是他強烈辯稱道:這種分析的困難并不為拒絕向這方面努力提供借口?!拔覀兡苡貌粩嗵岣叩木_性來孤立政策的效果”,“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結論,能夠使政策效果變得更加明確和更加可信賴”。
三、對Sarbanes-Oxley法案的分析
有很多重要的、當前與SEC監管相關的主題,包括Sarbanes-Oxley法案的影響,SEC對共同基金的監管, 以及監管公平披露的效果。2002年的Sarbanes-Oxley法案極大地擴張了SEC在監管公司治理方面的權利。正如Romano(2005)所描述的那樣,這項法案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它超越了證券監管的傳統披露要求,而轉向對公司治理結構的實際指引。新監管中含有特別的指引, 包括公司要有獨立審計委員會的規定,禁止公司對官員貸款,以及財務報告書要有行政證明的規定(Karmel,2005)。 J. Harold Mulherin(2007)回顧了監管的經濟學研究理論和證據,他的目的是通過利用現存的文獻, 更好地實現對監管成本和收益的進一步估計, 其研究的重點放在有關SEC的監管上。 與私有化和放松管制的全球趨勢相反(Shleifer,1998),SEC的權利看起來卻在膨脹。例如,Sarbanes-Oxley法案中,SEC的權利超越了簡單的信息披露規定, 而采用對現行公司政策更為積極的指引(Romano,2005)。
監管的反作用本質和這項法案進化的漫長時期, 使得判斷市場何時接收了該法案通過的信息變得困難。由于制定市場反應的特殊時間具有不確定性,Chhaochharia和Grinstein(2005)使用了從2001年11月到2002年6月這個較長的時間窗口去獲取關于監管的所有信息。 通過對比,Jain和Rezaee (2005),Li,Pincus和Rego(2006)以及Zhang(2005)都確定了市場認識到監管的關鍵日期, 盡管他們的研究中這些關鍵日期不同。
既然市場對Sarbanes-Oxley法案的反應時間難以確定, 那么研究沒有產生一致的結論是不足為奇的。Zhang(2005)說這項法案對美國股票市場產生了總的負效應。 相反,Chhaochharia和Grinstein(2005),Jain和Rezaee(2005) 以及Li,Pincus和Rego(2006)說這項法案產生了總的正效應。此外,即使對這項法案的研究得到了同樣的總效應, 在新法案的典型效果上也產生了不同的結論。 例如,Jain和Rezaee(2005)研究表明這項法案意欲增加已經順從法案命令的公司的價值,而Chhaochharia和Grinstein(2005)研究表明這項法案增加了沒有順從法令的公司的價值。
若干研究已經采取措施來緩和在分析Sarbanes-Oxley法案對股東財富的總效應時產生的不確定狀態。 缺乏控制樣本是確定這項法案的總效應的一個主要困難,也是造成所有反事實研究的原因。通過研究Sarbanes-Oxley法案對服從該法案的交叉上市的non-U.S.ADRs的效果,Litvak(2007)克服了這個困難,使用國別、產業、規模相稱的公司作為控制樣本, 對法案產生過程中的14個關鍵日期進行了事件研究,發現相對于相稱的公司,受監管的ADRs產生了負的異常收益。Smith(2006)進行了類似分析后下此結論: 對于交叉上市的公司,Sarbanes-Oxley法案的預期成本高于收益。
對這些研究的另外一個改進是正式對新監管強加約束的預期典型效果進行模型分析。Wintoki(2007) 認為Sarbanes-Oxley法案的部分條款強化了公司董事會結構的獨立性。 基于外部監管的成本和收益,從2002年1月15日到2002年8月15日,他將公司分成各種類別, 然后按照時間索引研究了這些投資組合, 此間法令經歷了從提出到通過的過程。 研究發現高外部監管成本和低外部監管收益的那類公司在Sarbanes-Oxley法案監管中遭受了財富損失。 他解釋說:Sarbanes-Oxley法案使那些年輕的、 規模小的成長型公司增加了凈成本。
監管的事件研究分析的一個有用補充是透過股票價格去看實際操作效果。Linck et al(2007)通過估計Sarbanes-Oxley法案和其他治理法規對這個時代領導者的供給和需求效果進行了分析。 使用了從1990~2004年的數據, 他發現Sarbanes-Oxley法案實施之后,公司董事會變大了、更加獨立了、會議更多了。 同樣的, 管理成本如領導者報酬、領導者和工作人員保險都上升了, 對小的公司影響相反。Linck et al(2007)指出,擴大董事會的獨立性,表面上看起來是法規預期結果, 但是這個獨立性是不是改善了公司的業績還不清楚。此外,研究引發的一個問題是, 更高的領導者報酬和更大的董事會是否是這項新管理法規設計者的預期結果。
四、對SEC公平披露(FD)條例的分析
在2000年,SEC正式通過了公平披露(FD)條例。這項監管變化公開的目的是結束選擇披露的實踐,而某些股票市場分析師獲得一些特權能夠優先得到公司的信息。 新監管規則要求公司在披露這些信息的時候, 要么公開向所有利益相關的市場參與者披露, 要么就根本不披露, 這是一種信息社會主義。在某些方面, 這種監管的基礎與內部交易規則的基礎相同, 后者要求內部交易者要么披露交易信息要么放棄交易。 在這些案例中, 披露并不是強制性的,但是,他們也不能選擇性地去獲取沒有被披露的信息。
一些證據可以證明FD條例降低了市場分析師的信息優勢。Heflin et al(2003)和Gintschel及Markov(2004)都認為市場分析師的預測對價格沖擊有所下降。Eleswarapu et al(2004)認為有關盈余的公告中買賣價差中逆向選擇的成分有所下降。
雖然市場分析師預測和盈余公告方面的證據表明FD條例發揮了作用。剩下的問題是FD條例實際上是否有助于信息流向投資者。Irani和Karamanou(2003)和Moharanram和Sunder(2003)認為實施FD條例之后分析師的作用有所下降。 其他的研究稱很多FD條例對信息環境的影響是源于異動因素。Bailey et al(2003) 說控制了十進制計價的影響后,會計盈余披露的價格效應沒有重大的改變。 類似的,Collver(2007) 說實施FD條例之后通過預先得知有效信息而進行的交易有所下降,但是,這些效果大部分應該歸因于十進制計價法則而不是監管本身。Francis et al(2006) 運用了不受新監管約束的ADRs作為對照組后得出結論,認為FD條例對美國公司的信息環境沒有特殊的效果。
就像對Sarbanes-Oxley法案的案例分析一樣,有一些實證也認為FD條例對小規模的公司有不對稱的影響。Agramal et al(2006)發現FD條例減少了分析師的精確預測,特別是小公司。Gomes et al(2007)認為FD條例減少了信息生產,并且對小企業傳遞復雜信息的作用不均衡。Ahmed and Schneible(2007)認為高技術公司信息的質量在實施FD條例之后變壞了。
另外一個有意義的研究主題是FD條例信息條款對各種競爭者的影響。Cornett et al(2005) 說FD條例降低了投資銀行中分析師的優勢。 將來的研究可以從更廣的角度考慮FD條例對提供上市公司信息的各種特殊利益者的影響。
信息從公司到市場可以通過四個渠道傳送:(1)公司除了強制披露,還可以自愿向公眾披露信息,如利潤預報;(2)公司可以選擇性披露信息,如電話通知,或者一對一會議;(3)賣方分析師可以對外公開其研究成果,如分析報告;(4)外部人員制造私人信息,“知情交易者”可以在其信息基礎上交易。在暗含的假設下――同樣的信息最終會通過其他渠道特別是第一種渠道流到市場――FD條例試圖去降低第二個渠道的信息流動。 但是,FD條例同樣影響了第三個渠道, 因為它的最大作用對象是分析師。一些學者預測FD條例在信息對所有人公開之后導致了分析師作用的降低; 或者沒有選擇性披露的幫助,分析師不能充分分析信息,大幅度降低了分析師的作用(coffee,2000)。如果分析者以前的作用現在被其他信息流動渠道取代了, 那么市場的效率就不會改變。這是FD條例的邏輯,也是我們的關注點。
Armando Gomes, Gary Gorton, Leonardo Mad-ureira(2007)的實證研究,主要是探討FD條例頒布前后公司的各種不同橫截面差異。 主要研究結果是:FD條例導致了信息產生渠道的再分配,并且這個再分配有資產定價的效果。 他們證明了小公司平均損失了17%的分析師, 而大公司平均贏得了7%的分析師。此外,大公司在FD條例規定之后自愿披露的信息比FD條例頒布之前增加了兩倍(通過預先公告的方式);小公司沒有明顯的增加。 我們發現這個盈余預報再分配渠道的誤差與市場對盈余公告的反應是一致的。小公司產生了更高的預測誤差(Agrawal等人2006年發現了同樣的結果),更大的會計盈余公告波動性以及更高的信息缺口; 大公司這方面沒有顯著的增加。 這些結果表明大公司能夠用第一個和第三個渠道替代第二個渠道的缺失, 但是小公司卻不能這樣。 這個再分配對小公司產生了更高的資金成本,對大公司沒有顯著改變。
Armando Gomes, Gary Gorton, Leonardo Mad-ureira(2007)進一步分析了公司的其他特征,以便解釋FD條例的橫截面效果。 他們探究了Merton(1987)的投資者認知假設, 該假設認為那些沒有分析師關注或公眾認識度很低的公司擁有更高的資金成本。認為公司問題和公司自愿披露激勵之間的聯系,與投資者認知假設相一致。在FD條例頒布之后完全失去了分析師關注的小公司的股票資金成本大大增加, 而先前沒有分析師關注的小公司股票――假設沒有任何分析師在FD條例頒布之前從選擇性披露政策中獲利――其資金成本沒有重大改變。此外,他們發現復雜公司(用無形資產作為復雜)比不太復雜公司更受FD條例的逆向影響。
FD條例頒布后同時發生的事件有2001年早期開始的經濟衰退和技術泡沫的破滅。Armando Go-mes,Gary Gorton,Leonardo Madureira(2007)進行了不同的穩固性實驗以表明他們的研究結果受FD條例的影響而不受其他同期事件的影響。 他們的分析排除了那些很容易受泡沫破滅影響的高新技術公司。 雖然橫截面分析的結果和穩固性實驗不能得出結論性的證據來表明那些效果只受FD條例影響,但是強有力地證明了FD條例是這個結果背后一個重要的驅動力量。
參考文獻:
[1]Coffee,J.C.,1984. Market failure and the economic case for a mandatory disclosure system. Virginia Law Review 70:717-753.
[2]Cornett,M.M.,Tehranian,H.,Yalcin,A.,2005. Regulation Fair Disclosure and the market's reaction to analystrecommendation changes. Working Paper.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3]Demsetz,H.,1967. 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7:347-359.
[4]Demsetz,H.,1969. Information and efficiency: another viewpoin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2:1-22.
[5]Demsetz,H.,Lehn,K.,1985.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3:1155-1177.
[6]Diamond,J.,1999. Guns,Germs,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W.W. Norton & Company,New York.
[7]Dillon,N.,2001. Columbia Prof Nobel Winner Shares Econ Prize with 2 Others. Daily News. October 11,2001.
[8]Dolley,J.C.,1938.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 the stock-trading volume of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8:8-26.
[9]Easterbrook,F.H.,Fischel,D.R.,1984. Mandatory disclosure and the protection of investors. Virginia Law Review 70:669-715.
[10]Eleswarapu,V.R.,Thompson,R.,Venkataraman,K.,2004. The impact of Regulation Fair Disclosure: trading costs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39:209-225.
[11]Fama,E.F.,1991.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II. Journal of Finance 46:1575-1617.
[12]Fama,E.F.,1998. Market efficiency,long-returns,and behavioral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9:283-306.
[13]Ferrell,A.,2003. Mandated disclosure and stock returns: evidence from the over-the-counter market. Working Paper. Harvard Law School.
[14]Friend,I.,Herman,E.S.,1964. The S.E.C. through a glass darkly. Journal of Business 37:382-405.
篇9
就目前我國的現狀而言,煤礦行業的發展已經逐漸走向成熟,相關的工藝和控制技術在世界上來講,已經達到了領先地位,我國在部分的地區已經進行了綠色礦井的建立,礦井能力已經達到千萬噸級,有的企業還進行了無人的自動化工作面的建立,對井下的所有設備的運轉可以在地面上進行控制。但是,隨著老礦區的資源一日比一日少,而且開采條件非常的不利的情況下,地下煤礦開采技術開始越快越尖端后,并且生產作用存在一定的難度,這給地下煤礦開采作業當中造成不可預測性的狀況發生,可以說,這無疑會造成事故隱患的出現。
2 地質勘測對地下煤礦生產的作用
2.1 地質勘測對煤礦安全生產的作用
對于地下煤礦的生產,通過地質勘測,能夠對煤礦礦脈的走向、儲量等數據有一個大致的確認,這樣更利于在煤礦生產過程中,進行適宜的資金投入,尤其是有的地區其地質條件比較惡劣,通過地質勘測,能夠對煤礦資源的價值進行預估,從而為投資生產提供有力的依據。
再者,地質勘測數據對于地下煤礦生產方式的選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更是技術支撐的關鍵。比如,地下河床的分布、斷裂層構造等,通過對地質信息進行收集,能夠對煤礦生產是否選用爆破作業等技術方面進行了直觀的考量,這樣才能讓生產作業的可行性得到有效的保障。
2.2 地質勘測對煤礦安全的作用
下文主要分地下煤礦開采設計、地下開采進行、地下開采完結三方面討論地質勘測數據對煤礦安全的影響。
2.2.1 地下煤礦開采設計階段
如果地質勘測的數據非常的不準確,對于煤礦生產的安全性、持續性方面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這是因為在進行煤礦生產方案的設計,以及對安全設施進行設計時,需要根據地質勘測數據來執行,如果數據不準確,在生產過程中和實際情況不相符,這很容易造成地質事故的發生。
如對地下河流標高與流向、區域巖性、斷裂帶構造的勘測數據的不準確有可能在實際的生產作業過程中由于大量爆破作業的沖擊下導致地下河流的改向,或者造成地下巖層間發生細微的錯動而導致巷道內滲水,在長期水流的侵蝕作用下巷道兩側及頂部巖層自然脫落,引發冒頂片幫事故,而隨著巖層脫落的擴大,加之地下結構隨著開采作業的進行而引發的局部應力失衡極容易導致大范圍地質坍塌事故的發生。
2.2.2地下煤礦開采階段
在地下煤礦開采作業中必然會由于生產作業的進行而導致局部區域內的地質結構發生重大的變化,特別是掘進作業和回采作業中,大范圍、高強度的作業極大地破壞了原本相對完整的地質結構,使得地質結構內部應力發生較大的躍變,原有平衡被打破。尤其在地下局部區域內存在有地下河流或巖間含水量較大的礦區,會由于地下水流的侵蝕而加劇了區域內地質結構內部應力的失衡,造成地質條件發生較大的變化。
2.2.3 地下煤礦開采終止階段
開采作業完結后形成的巨大采空區的安全控制一直是當前煤礦生產的難點所在。而事實上當前很多煤礦發生地表塌陷或大范圍巷道坍塌事故均是由于對采空區的安全防護和實時監控不足而導致的。如某地地下煤礦采空區設計采用木方及土石做基礎支護,但由于連日的降水導致采空區滲漏入大量的雨水,在水流的侵蝕作用下采空區發生塌陷,從而引起了大范圍的地下巷道坍塌,雖然沒有造成大的人員傷亡事故但卻使得地下煤礦的生產秩序遭受到了巨大的影響。而對采空區實施的地質監測如采空區標高、范圍、周邊巖層位移偏移量等數據的監控則為第一時間處理采空區的坍塌事故隱患提供了參考資料,也同時為煤礦的生產工作提供了一層堅實的保證。
3 當前地下煤礦地質勘測中存在的問題與注意事項
由于地質勘測作業的工程量較大,導致礦區范圍內一次詳實的地質勘測需要有較長的周期,從而使得即時的地質監測工作存在有巨大的困難和不可實現性。而周期范圍內的作業則由于臨時異變的發生而導致監測的勘測數據出現較大的偏差,因此在進行地質勘測監測時應該以重點區域、重點參數的勘測作為出發點,以滿足最重要數據的勘測頻次適宜性為地質勘測監測的重點所在。如地下河流流向、地下巖層含水量、巷道位移等。因此,煤礦生產作業前的地質勘測中,要將所需要即時監測的地質數據進行梳理和分類,從而確定優先次序,提高工作效率。
篇10
關鍵詞:煤礦生產、機電設備、信息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 O74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相對于普通的生產工程而言,煤礦生產過程更為復雜。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煤礦生產過生基本已經實現了全方位的機械化,而機電設備在為生產帶來方便的同時,在管理、使用等方面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使機電設備安全有效的利用到煤礦的實際生產過程中區,不僅關系到煤礦的安全生產,而且能夠在穩產的基礎上提高產量,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目前,煤礦機電設備管理最好的方法是實現煤礦機電設備的信息化。這樣就可以從網絡、通訊、自動化等方面入手,高效便捷的實現對煤礦機電設備的管理。不過煤礦機電設備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方式還有許多地方不夠完善,不能大量的推廣到實際生產過程中去。下面就對煤礦機電設備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措施展開分析。
機電設備全過程信息化管理要求
信息化的目的是為生產管理服務的,這就要求煤礦機電設備應當具有以下幾種功能:
對煤礦生產過程中關鍵重要的大型機電設備的運行狀態能夠及時全面遠程采集,這包括運行過程中的工藝參數。運行參數、電氣參數等等。
能夠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有效處理,對異常情況進行報警,實現最對設備的安全管理。
對于采集到的數據能夠進行智能分析,對設備運行狀況做出直觀判斷,能夠診斷出常見故障問題。
能夠通過網絡等手段實現數據的遠程輸送,實現數據共享,為有關部門實施實時跟蹤提供便利,并且允許操作終端的遠程控制。
能夠與另外的通訊監控系統集成。
二、機電設備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的特點
1、與實際聯系緊密,實用性很強。這種管理措施是以實用作為出發點,與煤礦企業的實際生產狀況緊密聯系,將BPR、ERP等現代管理理念和傳統的設備管理經驗相結合,從而為設備管理信息化奠定了系統基礎。
2、結構成熟,操作方便。這種系統采用國際上先進的C/S架構,能夠通過客戶端的數據處理能力,只將處理結果傳遞到網絡上,有著相應速度快、數據傳輸量小、安全性高等特點,而且網絡用戶只需要對客戶端進行一次安裝操作,就能實現系統的自動升級,不須復雜的維護。
3、安全實用。這個系統能夠對軟件系統、網絡通訊和用戶訪問等各個層次提供有效的安全方案,確保系統安全運行,而且系統與煤礦生產的實際情況貼近,能夠為每個層次的設備管理人員提供信息,幫助他們提高管理的質量,從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4、方便易用。系統與使用者交互性良好,操作簡便,使用靈活,容易掌握。
5、具有可擴展性。由于系統是用模塊化設計的,進行后期擴展十分方便。
三、主要功能模塊
系統采用的是用戶自定義多級樹狀菜單結構,有系統管理、固定資產子系統、設備運營子系統、系統配置等幾個模塊構成。
系統管理。在對系統中的編碼數據項的編碼進行規則設置操作,就是利用此種模塊,通過這種模塊,還可以實現對數據項中每一個編碼項目的編碼最大長度、當前總長度、單級長度、編碼最大級數、設置編碼方式的管理。
2、設置運營子系統。這個模塊主要由設備檔案管理、基礎數據管理、計劃管理、基礎數據、合同管理、單位設備管理、設備分布圖、運行管理、設備管理報表等。
這個子系統幾乎涵蓋了設備基礎資料的全部信息:各種計劃的審批、申報;設備大修過程的運作流程;設備管理制度的制定;公司內設備流動管理;搶險設備管理;礦區的設備分布圖和設備管理報表。這就實現了設備管理向自動化的過渡。
基礎數據。這個工程僅僅對系統管理員開放,用于完成編碼字典維護、編碼方案實際、設備資產卡片數據監控、業務單據維護、批量上傳設備卡片和合同報表模板維護等基礎數據的功能。
基礎數據管理。此功能主要對系統中的基本要素進行定義和維護,分為四個類別:一是完成設備狀態、設備類別等設備本身屬性的基本數據定義;二是使用費基礎管理;三是人員管理;四是計劃項目、廠商檔案和主要產品信息維護。
計劃管理。一是對計劃申報周期進行設置;二是完成年度購置計劃的審批;三是完成年度大修計劃的審批;四是完成年度報廢計劃的審批;五是完成每月檢修、大修、付款和需求調劑。
設備檔案管理。本功能主要是對機電、搶險排水等設備進行分類管理。
單位設備管理。對設備終端使用單位的領用、回收和轉移安裝地點等活動進行管理。
運行管理。完成有關設備大修的查詢、檢定、合同以及設備的竣工驗收結算等功能。
合同管理。完成有關設備租賃的管理。
設備分布圖。直觀反應井下設備的分布情況,通過特定的圖形處理工具和控件程序,在航道圖中直接進行對設備的安裝和定位,方便查看設備的分布情況。
設備管理報表。分析當日的業務數據,自動生成日報表,在月底自動生成各種月度報表,并以EXCEL格式輸出。
3、固定資產子系統。這個系統主要覆蓋六個方面:一是基礎數據,對設備的使用情況、資產類別、增加方式、折舊方法定義;二是資產卡片,完成新舊資產的增加、減少和撤銷功能;三是業務處理,完成關機有關行為的操作;四是變動單,跟蹤資產變動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實現最設備資產的精確管理;五是租賃費結算,有成和設備租賃有關的財務活動;六是資產管理報表,分析業務數據,生成各種報表,最后以EXCEL的形式輸出。
4、系統配置。這個模板主要對應用戶權限分配、系統初始配置、登陸用戶的權限查詢、個人配置、個人系統菜單維護等。
四、應用效果與總結
機電設備的管理是涉及人身財務的綜合性管理,在整個煤礦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不僅直接影響煤礦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還對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所以,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加強對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力度,對整個礦山工作至關重要。
通過煤礦機電設備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措施的實施,設備的管理得到規劃,實現了設備實物與臺賬、資產管理的統一關聯,隨時就可以對機電設備實施監控,并可以根據根據各種數據,編制工作計劃,為管理據側提供可靠的依據。通過新系統的實施,基礎管理工作得到規劃約束,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成本,降低勞動強度,為煤礦企業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翟莉.煤礦機電設備全過程信息化管理[J].商品與質量.2011.4:48.
[2]范斌.煤礦機電設備信息化管理[J].山西煤炭.2011.31.10:26.
[3]丁雷,孫磊,苗河根,孫玉民.機電設備全過程信息化管理[J].煤炭企業管理創新現代化成果集.2010.3:374——379.
[4]楊展.有關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管理措施的分析與討論[J].科技風.2012.7:163.
[5]馬金祥.煤礦機電設備損壞的分析管理及解決對策[J].山西煤炭.2009.7: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