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手抄報范文

時間:2023-03-27 02:47: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海底世界手抄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海底世界手抄報

篇1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教學 活力

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那種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的教學是行不通的,我們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開展更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語文,在活動中用語文。

一、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供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小天地

我們使用的語文教材中編排了許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些活動既內容豐富又形式多樣,有效地拓寬了語文學習的空間。

1.聯系課文內容開展活動

在教學中,不難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對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內容很感興趣,心中充滿了好奇,也產生了一些疑問,而這些問題在學習課文過程時并不能得到有效地解決。針對這些疑問,開展相應的主題綜合實踐活動未嘗不可。如:在教學《恐龍》一課時,這篇課文就把學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恐龍怎么會從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恐龍種類有多少呢?”等大量與恐龍相關的問題會浮現在學生腦海中。我以“神秘的恐龍”為主題在班級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顒拥倪^中,學生走入廣闊的學習天地,獲取課文中不能學到的知識。

2.挖掘文章內涵開展活動

在教學《走,我們去植樹》一課后,我組織學生收集材料,小組合作編輯《我與校園綠化》手抄報,還組織學生走進校園及社區,了解校園環境污染情況,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議?;顒又?,學生明白愛護動植物的重要性。

3.結合閱讀教學開展活動

(1)演一演。學生比較喜歡語文教材中故事性強的文章,我們要求學生將此類文章改一改,再在學生改編好劇本的基礎之上,放手讓學生來演一演。如:學習《公儀休拒收禮物》一課,學生很容易地就能根據課文內容寫出課本劇,小組分工合作,不同角色由不同學生來擔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講一講。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很喜歡講故事。開展“故事大王”之類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講故事來感悟做人的道理。如:學習《誠實與信任》一課后,我組織學生開展“誠信在我心中”講故事比賽活動,學生有聲有色地講著課前收集的誠信故事,啟發學生力爭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小公民。

(3)辯一辯。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辯論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形式。我們要在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后,引導學生發表心中獨到的見解,由于學生自身經驗以及知識積累的不一樣,這就難免會產生分歧的問題。這時,讓學生來辯一辯,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在學生暢所欲言中便會領悟課文的內涵。如:教學《“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時,學生對于湯姆究竟該不該放掉那條大鱸魚產生不同的看法,我就此問題展開爭辯,學生熱情高漲。

二、整合課程資源,提高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學科之間是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系,我們應善于將語文有機地融入到其他的學科中,進而設計出別出心裁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將學生從課內引向課外,讓他們親近并了解大自然。如:在教學《東方之珠》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感受到香港的景色迷人和繁華,激發學生熱愛我國的每片領土的情感。我就結合美術和品德與社會兩門學科,將學生對祖國的熱愛轉到對學校的熱愛。在美術課上,學生用手中的水彩筆畫出心中的美麗校園,一幅幅優美的畫卷,那份濃濃的愛校情溢于言表。在品社課上,將事先拍好的校園錄像播放給學生看,學生會發現現在的學校和以前不同的變化之處,體會校園生活的美好。

三、有效創設學習情境,推進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實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有心人,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善于發現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而選擇具有生命活力的活動課題,并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開展實踐活動。

1.讓活動走進生活里

我們要轉變意識,把活動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學生只有走進社會,才能深入地體驗生活。如:在學了《“番茄太陽”》后,我因勢利導,“你們想不想做一回‘番茄太陽’?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呢?”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認為可以利用節假日去為孤寡老人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的認為可以在班級開展捐款活動,讓困難兒童能有學上,吃飽穿暖;有的認為可以走進社區的敬老院表演節目。活動中,學生組織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收獲著快樂。

2.讓活動更具開放性

學生喜歡動手做一做,如果讓學生結合一定的題目制作手抄報,會特別受學生歡迎的。在制作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收集相應的材料,并對所選材料進行巧妙設計和精心安排,為自己的內容配上漂亮的圖畫,使版面活潑新穎。在制作完成后,進行全班的手抄報評比活動。學生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并大膽地進行作品介紹,師生共同參與,大家暢所欲言,評選出優秀作品,并張貼在班級一角進行展示。在制作和展評中,學生津津樂道。

3.讓多媒體為活動服務

根據小學生好奇的年齡特征,我們可以將現代媒體技術引入課堂,融入教學之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我先帶領學生觀看海底世界的視頻,接著引導學生說說眼中的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學生此時已經融入到景色奇異的海底世界當中,學生談的感受自然情真意切。

篇2

何為教學民主?所謂的教學民主,它表現為師生之間在人格上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學民主是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摒棄陳腐的師道尊嚴的前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是組織者更是參與者,教師和學生之間不存在統治和從屬的關系,作為受教育者的學生既是學習的主人又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大膽地想、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勇敢地說的最佳時機,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語文教學中去,使課堂教學成為情感的課堂、能動的課堂、收獲的課堂,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不僅如此,教師還要營造學習的氛圍,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夠做到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多角度思考、學會提出問題、學會選擇信息。

一、學會獨立思考。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學習精神,必須破除束縛學生創造的枷鎖,絕不能用“高分”、“聽話”這唯一尺度去衡量學生。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自主學習。例如教學《火燒云》一課,學生在自學了寫火燒云顏色變化、形態變化的四個段落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悟出寫火燒云形態變化的方法,即先寫“空中出現了什么”,接著寫“它是什么樣的”,最后寫“怎樣變化”。

二、學會多角度思考。

所謂多角度思考主要表現在學生靈活地運用語言上,要讓學生用相同的語言形式表達不同的內容或同一內容運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如《豐碑》一課中,文中結尾是:“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教學中可引導學生用肯定句式或雙重否定句式等形式來表達同樣的意思:“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勝利不能不屬于這樣的隊伍”。

三、學會提出問題。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經歷敢問、會問的過程,使學生提問有“安全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比較、歸類、修正,逐步使學生懂得只有經過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例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

(1)小蝌蚪為什么找媽媽?

(2)小蝌蚪怎樣找媽媽?

(3)小蝌蚪的媽媽什么樣?

(4)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

圍繞上述問題,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分析詞句,找到了答案,不僅活躍了學生思維,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造精神。

四、學會選擇信息。

語文教學的內容豐富多彩,由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需要不同,教學中應允許學生根據各自的愛好興趣對詞句的品嘗和積累作適當選擇,并能根據學習目的和課文語言的特點選擇學習重點,選擇最佳的語言表達方式。例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教師抓住“有的……有的……有的……”這一排比句,讓學生反復品讀后,學生體會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接著,教者又引導學生用這一句式來描寫課間十分鐘。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創造因素,充分挖掘這些因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我們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后,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活動,主要方式如下:

一、選用、仿用、變換句式,增強學生造句的能力。

教師要善于選取課文中的句子進行句式的選用、仿用、變換訓練。常用以訓練的句式有:長句和短句、主動句和被動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陳述句和反問句、單句和復句、口語句式和書面語句式、整句和散句等。

二、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可精選教材中的語句,讓學生進行擴展,使之更具體、生動、形象,表達更細致。壓縮語段就是將課文中的某一語段進行精減、提要,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如學習《蘭蘭過橋》一課,我請學生擴句:爺爺把( )的塑料橋放進了提包里。學生填出了“輕巧”、“像雨衣一樣大小”等多種答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縮寫、擴寫、改寫、續寫文章。

這是對教材的再處理,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學習了《烏鴉和狐貍》一課后,請學生改寫:假設烏鴉和狐貍又一次見面了,它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又如學習了《我要的是葫蘆》一課,可請學生續寫:那個人看到心愛的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他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

四、編演課本劇。

這是帶領學生體味當主角的樂趣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學生在自制布景、道具,設計對白、動作、特技等過程中,創新思維及創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培養,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像《小壁虎借尾巴》、《東郭先生和狼》等教材內容都是編演課本劇的好素材。

篇3

【關鍵詞】小學作文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32

一、作文與其他知識的廣泛結合

開放式作文教學的核心,是將作文放在學生語文學習的“長河”中去定位,將作文與學生的課內閱讀、課外閱讀、口語表達、多學科融合、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達到寫作有范文,閱讀勤積累,表達訓練思維,實踐活動開源頭,多科融合共優化的目的。

(一)與閱讀教學改革相結合

小學生善于模仿,而課文又是最好的范文,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歡范文,學好范文。學習課文前先引導學生閱讀搜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課上創設情景鼓勵學生討論、分析、形成共識,課后,讓學生用課內掌握的閱讀方法去讀一組相關文章,并以小練筆形式寫下自己的所感,所思或小發現。如學習了《撈鐵?!罚ǖ诹鶅裕┖螅簧賹W生想出了更好的打撈辦法,紛紛《我也來撈鐵?!?,一批由課內閱讀生發的小作文應運而生。

(二)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語言積累的最好辦法是博覽群書。為此,我們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校內堅持每周2-3節閱讀課,校外要求學生每天閱讀30分鐘;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閱讀書籍,內容、體裁等不做過多限制,根據年級不同,適當作剪貼、摘抄、寫心德體會等練筆,并經常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讀書比賽、講故事比賽、讀書筆記展覽;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閱讀能力抽測。這樣,充分調動全校師生讀書的熱情,掀起讀書的熱潮。廣泛的閱讀,有意識的摘、記、抄、貼等,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更培養了學生愛讀書的習慣,發展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與口頭表達相結合

語言是思想的外殼。口頭語言的表達訓練,也是形成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為此,我們要為學生創設口頭表達訓練的環境,來提高學生口頭作文的能力。如演講、故事會等?,F代社會口語交際能力是立身處事、獲得成功的重要的手段。對提高寫作水平來說,它也潛在地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1.口頭語和書面語是言語表達的兩端,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補益;2.說話是我們接觸母語學會表達的最初形態,由淺近自然的說到生動規范的寫是一個逐漸提高的過程,也是融而為一的言語體系。3.說話和寫作作為思維方式兩種外化形式二者存在相同的規律,并且彼此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條理清晰、語言規范、意旨鮮明的說話也可看作是有聲的文章。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就應該在說話方面下一番功夫。重視學生廣泛學習、勤加練習。

(四)與其它學科相結合

自然、社會、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中都蘊藏著豐富的作文資源。為此,我們要充分的開掘,變“小作文”為“大作文”,有效的拓寬作文教學平臺。

教師要通力合作,進行開放式備課。每學期開學的前幾天都要集中每個班級的多科教師共同備課,尋找各種知識的交叉點。在合作備課的基礎上,語文教師要及時了解各科的課程,溝通情況,針對多科結合的優化點留作文。要求學生在各科學習中,認真觀察、操作、分析、把所聞、所見、所做、所感及時記錄下來,豐富習作素材,另外,我們還以多學科優化為途徑,組織一系列有內在聯系的多科優化活動。如我們在學習五年級《只有一個地球》之前,先與自然學科結合,組織學生參觀“海底世界”圖畫展覽,并讓學生查閱有關“珍惜動植物保護”資料,之后還要求學生辦一期手抄報。在學完課文之后,又結合社會課組織的環境污染調查,讓學生寫一封建議書寄給有關部門。多科優化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學生習作素材,還開拓了學生思維,從而有利地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品質的形成。

(五)與生活體驗相結合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活水,親身體驗更是作文的基礎。為此可以做以下幾方面的調整:1.將教材基礎訓練中的8片作文加以調整,有的刪、有的改、有的增,使之更貼近生活。2.有計劃的安排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一般利用節假日搞社會調查,如了解家鄉變化,了解環境的污染等,讓小人物嘗試著接觸大事情,想大事情,學著辦大事情。3.將隨時發生的事納入作文,如沙塵暴天氣、早冬的大霧均可寫進小學生的作文。4.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如引導學生從一把土,從轉動的地球等想象出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豐富的內容,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也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

二、突破學科限制,為學生作文廣開素材源

為了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讓學生輕松習作,應破除作文題材內容限制,只要寫清楚事情即可,破除學科教師限制,作文可寫各科中的素材,布置寫作的也不僅是語文老師;破除時空限制,不受課前、課上、課后、課內、課外的限制。隨時有感而發,讓作文成為水到渠成的自然產物。再者就是不以“字”廢文,不以“字”影響思維,既不以文中有錯別字而影響習作質量,也不以寫文過程中有不會寫的字而影響思維繼續,對于習作中的錯別字,可后改,可集中改,習作過程中遇到不會的字可用拼音代替,最后在查字典改正,鼓勵學生隨時寫日記、周記、讀后感、社會調查報告等,并及時批閱,寫出激勵性的批語,形成良好的作文氛圍,指導學生每月辦一期手抄報——幼苗,并加強交流,形成比、學、趕、超的作文競爭氛圍。

篇4

關鍵詞:美術教學 創造能力 質量

美術教育能夠塑造具有敏銳感受力、豐富情感、高尚情操的學生,為培養創造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睹佬g新課程標準》里明確指出:“美術教學要貫徹啟發性原則,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的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眰€人認為,提高美術教學質量重在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培養其藝術才能,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指出:“教師不能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應打出能激起學生情感、刺激兒童興趣的材料。”這就要求教師應努力創造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樂于學習。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在看、聽、講、做等多種綜合活動中,主動地、愉悅地獲取知識。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美術技能的掌握、創造能力的培養。而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是教師“一畫到底”,學生是“依葫蘆畫瓢”,使學生的情感沒有真正的投入,導致他們的思維受阻礙,個性發展受影響。試想:“如果讓你再當一回學生,也像他們一樣,你能受得住嗎?”以《漂亮的花邊》一課為例,一個班級我采用先設計單獨紋樣,要求學生用剪紙的形式剪下這一組圖案,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歸納出花邊的特點和作畫的程序,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而另一個班級我是先講解花邊的特點和制作過程,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結果表明:學生動手、動腦、親自體驗、感受而獲取知識的那個班,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他們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出許多不同圖案的二方連續紋樣來;而另一個班級學生的積極性較差,學生的主體精神沒有充分的發揮,有一部分甚至臨摹教師的范圖。

少年兒童的天性好動、好奇。因此,教師要善于創造可知、可感、有聲有色的情境和于之相適應的教學氛圍,以趣生情,讓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觸發他們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

二、展開想象,自主發揮,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順其童心,投其所好”。這是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應細心觀察學生的所思、所想、所說,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發散思維強的心理特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教畫《二十二世紀的建筑》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古代和近代建筑的結構特征,引導學生說出建筑的用途,然后啟發學生想象:假如讓你當一回建筑設計師,你會設計一座什么樣的屋子,你想設計在哪里。此時,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早已各自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說要把房子設計到海底世界里與海洋生物作伴,有的說要把房子設計在半空中俯瞰世界各處的風光,還有的說……很多學生都把動畫片、科普讀物中見到的有趣的情境應用到課堂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形象鮮明而又神奇的畫面。這樣,不僅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根據過去的所學的知識,通過創作組合出了新的藝術形象,而且展示出學生純真的內心世界,培養了學生的創作能力。另外,我們還可以溝通藝術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借助音樂、舞蹈等藝術使學生視聽結合,產生聲情并茂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畫《神鳥變樹》一課時,我播放《杜鵑圓舞曲》的優美樂曲,伴隨著各種的鳥叫聲,使學生們好象身臨其境;在教畫《我設計的服裝》一課時,我借助漂亮的衣裙來安排一個時裝展示會……

總之,我們可以利用各種動聽的樂曲、優美的舞蹈給學生美的享受。實踐證明:由一種藝術的感覺轉化成另一種藝術的感覺符合兒童審美的心理發展需要,也符合兒童天真稚氣富于想象的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各種有利的條件,有目的、有計劃地根據學生的喜好來引導他們,以活躍學生的繪畫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聯系實際,貼近生活,豐厚學生的繪畫題材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和基礎。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細心觀察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如教畫《淅瀝的小雨》,我選擇雨天才上這一節課,讓學生觀察下雨的情景。通過觀察,學生們畫出的畫面效果特別生動,雨水一滴滴下落在空中就成了一條線,地面上的積水蕩起一圈圈水波紋……小朋友們都穿上雨衣,撐著雨傘等,他們的畫形象生動逼真,讓人回味無窮。在教畫《校園一角》時,學生們在課堂上學到透視原理后,便可組織學生到校園的某個角落去實地觀察;同樣高的樓房愈遠變得愈矮,操場上的同學,雖然身高相差無幾,但遠處的學生卻變得很小。通過學生親身的體驗,親眼目睹而獲取的知識,加深了對透視原理“近大遠小”的理解。

另外,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夏令營、春游、秋游等活動,通過參觀名勝古跡,領略大自然的風光,感受山鄉田野的動人景色,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豐富學生的繪畫題材,更好地指導了繪畫實踐。

四、扣緊主題,開闊思路,巧設學生的作業形式

繪畫是表現自我的一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教學”環節的設計,而忽略了作業環節,形成了作業形式的單一化,缺少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未能得到更好的深化。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形式新穎的作業形式。這樣,既深化知識,又激發了學習欲望。如實用性作業,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能力,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實踐中。當學習了美術字、刊頭時,可以用在手抄報、黑板報中加以實踐;學習了剪窗花、花邊、手工等,可以用來裝飾教室和自己的房間,使它們貼近生活、美化生活。這樣,不僅給學生提供了鍛煉的機會,而且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另外,還可以適當安排些表演性的作業,如“六一”節現場作畫表演;日記性作業,反映學生一天的活動情況;競賽性的作業,是組織學生自己評獎、擇優頒獎的一種激勵性作業。

可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作業形式,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創作思路,而且學生的應用能力也會得到提高。這樣,就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科學,教師只有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情況下,認真鉆研教學方法,努力探索教學規律,不斷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繪畫特點,充分利用各種有利的因素,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主體意識上下功夫,才能為21世紀的國家建設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篇5

我們利用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使之與美術教學的整合,能更好地達到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即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方法、豐富視覺、觸角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并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美術語言的基本表達方式和方法,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的實踐能力,提高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不斷地完善人格。

美術是視覺及造型藝術,具有可視的形象特點,因而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使美術教學手段向多元化發展,如實物展示、投影運用、多媒體音像的引進,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這樣也適應學生認識的發展和身心發展的需要。從而使美術教學用簡易、新型、交互、愉悅的學習方式,滿足學生個體自我發展的需要,實現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目標。

一、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的美術學習活動?!霸煨汀⒈憩F”是美術學習的基礎,十分強調自由表現和大膽創造。在低年級尤其注重感受、體驗和游戲等靈活的教學形式。使看看、畫畫、做做、玩玩融為一體。在教學時,利用互聯網、校園網,收集有關的美術課題的信息資源,制作色彩紛呈的教學軟件,開展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例如教學《各種各樣的魚》、《可愛的鳥》、《鮮花世界》、《游太空》、《海底世界》、《可愛的動物》等耳熟能詳的課題,運用現代多媒體組合教學,通過聲音、動畫、視頻、投影等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亦動亦靜,能再現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133229.Com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學習。高年級要求運用形、色、機理、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主體造型的手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現所見、所聞、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造能力。同樣,借助信息技術的有利因素,為學生創設有利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認識與理解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質感等基本造型要素,運用電腦、投影、錄像等多媒體組合的教學,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造型活動,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也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的探索與實驗,發展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設計意識,使學生學會按美的規律去設計生活。這一學習領域主要是讓學生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美化生活及環境。例如用廢品泡沫拼砌《高樓》、用碎布貼《可愛的家鄉》用畫報貼《南海之濱》等,我們可以先攝錄一些優美的環境與建筑物,指導學生分析、感悟與理解。再用攝錄投影等方法表現設計制作過程,使學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創意,設計和制作活動。在學習圖案、紋樣、封面設計等內容時,則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從設計初稿、骨格、設色到完成作品,設計制成教學課件。分層次地展示不同的變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導比較與分析。還有,在電腦繪畫軟件里設置各種特效處理功能,如對圖象進行各種變形、復制、縮變、旋轉、鏡像合并、及色調調整等。進一步擴闊學生的視野,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也使教學過程加強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簡易的設計制作。通過操作鼠標變換設計形式和各種特效的處理,使他們信息技術教育與美術設計意識與應用都得到互相促進、互相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著重培養學生美術欣賞的最基本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對高年級的學生,突出引導他們學會在網上瀏覽欣賞適合自己的藝術作品,學會在網上收藏自己喜歡的優秀作品,反復感受、認識和理解,具體內容如《民間藝術作品》、《中國建筑介紹》、《中國優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郵票》等和通過一系列的瀏覽、收藏,再運用語言、文字、繪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真正達到培養欣賞與評述能力的目的。

五、結合信息技術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綜合性的提出是美術課程改革突破的重點與難點,體現了美術教學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綜合性既是融美術和學習領域為一體,也是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結合。并且與現實社會,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首先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既豐富了學習的內容,也開闊了學習的途徑。大大促進了美術教育的發展。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出現了電腦美術,包括繪畫、設計、動畫等內容。

篇6

一、明確分工,強化責任抓落實

環境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隨著人們對環境認識的加深和提高,“綠色”的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環境教育正在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在具體操作運行中,做到主要領導統籌,具體工作有專人負責抓落實。如環境建設由一名業務主任負責,力求在環境建設工作中,把綠色學校建設的元素滲透其中。環境教育由一名業務園長負責,要求在班級工作計劃、教育教學計劃到周計劃內容均要涵蓋綠色環境教育內容,幼兒游戲活動材料使用上也要把綠色環保教育納入進去。同時,為強化責任落實,我園還將此項工作成效納入幼兒園常規管理和學期工作的業績考核中。形成任務人人有,責任人人擔,全園上下團結一心促綠色學校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環境課程,綠色元素潛滲透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周邊及校園環境是最生動和形象的綠色教材。我園根據本園《生活教育》課程建設進程的需要,對幼兒園室內外環境進行適宜性的調整、改造。做到課內滲透,課外實踐,資源整合。

一是根據新沂當地資源優勢,在打造本園“生活教育”特色的基礎上,依據《生活教育》實施方案,逐步推進。在推進過程中發動家長帶幼兒到窯灣古鎮、馬陵山、駱馬湖去實地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滲透綠色環保教育內容。如不亂丟垃圾、不折樹枝、不隨便摘花、在景點不大聲喧嘩等。

二是注重創設“綠色、和諧、生態、立體”的環境,使其成為幼兒綠色的課堂,實踐觀察科學探索的基地。改造種植園地,在幼兒園南院墻面上用pvc管造型鑲嵌在圍墻上,間隔距離種上盆花形成立體種植發動家長給幼兒帶來不同種類的花草形成班級自然種植觀察角,南樓后面地面鋪設鵝卵石小路,以路劃區根據四季氣候變化種植適宜的糧食作物與蔬菜,各種種植交相呼應,為幼兒觀察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院內樹上裝飾各種彩色風車,供幼兒觀賞和觀察風的變化。還養殖了孔雀、鸚鵡、斑鳩、鴿子等,供幼兒觀察與欣賞。

三是注重美化、凈化校園,加強幼兒園環保硬件建設。食堂由專人負責,各項工作責任明確,做到日用日清衛生潔凈公共區域專人負責,做到一日早中晚全面打掃,日間多巡查,確保干凈整潔道路走廊無泥土;下水道無污濁物垃圾分類及時處理校園內無噪音、無煙塵、無污染,達到了高標準的美化、凈化的要求。

三、潛移默化,環保教育潤無聲

對于幼兒來講,一日活動皆課程。我園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在一日生活各環節中滲透環境教育,加強環境教育管理。

一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環保教育需要出發,合理利用材料和班級的空間,把環境與主題教育有機結合,使幼兒身心在參與綠色環境布置的過程中得到健康發展。如班級的個性墻面布置有斗笠十二生肖、各種扇子花卉、蒸捩動物園、漁網海底世界等。

二是根據教育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適時組織開展“綠色”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如《地球小衛士》、《我的家鄉新沂》、《窯灣古鎮的建筑》、《美麗的駱馬湖》、《瓶子變變變》、《窯灣尋寶》、《拜訪大樹》、《葉子鳥》等等,充分利用現行教材中的教育元素進行滲透教育。

三是依托豐富多彩活動,不斷深化綠色環保教育。首先,我園教師通過幼兒園網站、班級博客及家園聯系欄把各種環保信息、知識傳遞給家長、幼兒,豐富環保知識,提高環保意識。其次,在室內外張貼各種圖文并茂的環保標語、宣傳畫,如節約用水、節約用紙、隨手關燈等,讓幼兒、家長、教師在潛移默化的氛圍中接受教育。第三,多層面地開展環保教育活動。如:“資源再利用作品展示”親子活動、“愛護地球節約資源”幼兒主題環保繪畫、“節約用水,從我做起”手抄報、“愛在金秋――親子游公園”等。第四,鼓勵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無害廢舊材料。把搜集來的材料經過分類儲存,充實在資源室。用于教師和幼兒商討、制作,創設豐富多彩,充滿童趣、互動的綠色游戲和學習環境。

四是充分利用幼兒園周邊的社區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空間。我們每學期有目的、有計劃地帶領幼兒走出園門、走進博物館、圖書館、超市、手機城等,帶幼兒走進人民公園、沭河之光等公共場所,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感受大自然大社會的色、形、聲的美妙,激發其熱愛社區、熱愛自然、熱愛美好環境的情感。

四、課題引領,綠色教育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