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老人范文
時間:2023-03-21 05:12: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愛老人,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濟困解難。
2、倡孝揚善,構建和諧。
3、家和萬事興,敬老樹新風。
4、以人為本先敬老,子孫后代都說好。
5、做好老齡工作,發展老齡事業,促進社會穩定。
6、鄰里手拉手,助老獻真情。
7、敬老情系你我他,鄰里互助進萬家。
8、以人為本,善待老人。
9、興辦老年教育,滿足老年需求,陶冶老年情操。
10、忠心獻祖國,孝心敬父母。
11、密切代際關系,促進家庭和睦。
13、全面小康社會進步,老人應當優先享福。
14、把溫暖送給父母,讓情愛陪伴老人。
15、要使全社會牢記、踐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名言!
16、老人安天下安。
17、要努力讓老年人過一個幸福、安寧、保持尊嚴的晚年!
18、全社會都要關注支持老齡工作!
19、弘揚孝道文化,共建和諧濟寧。
20、構建和諧社會,弘揚敬老美德。
21、倡樹敬老新風,促進社會文明。
22、對父母不孝,對他人就不可能誠實和厚道。
23、孝敬父母,為“仁”之本,做人之本。
24、當官不敬老,不是好領導;當官先敬老,人人都說好。
25、孔孟風,運河情,孝文化,要傳承。
26、春蠶到死絲方盡,兒女緣何不孝順。
27、今天你敬老,明天兒敬你,世代好家風,美名傳千里。
28、老人要自尊自重自愛自強,保持年德俱馨、頤養天年。
29、老人亦應關心國家大事,開闊視野,跟上新形勢,做到有所學,有所樂、有所為。
30、加強基層老齡工作,共同創造和諧濟寧。
31、老人善待兒女,兒女報孝老人。共筑家庭和諧,安享天倫之樂。
32、樹敬老之風,促社會文明。
33、做好老齡工作,發展老齡事業,促進社會穩定。
34、贍養老年人是每個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
35、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讓我們共同為老人營造溫馨幸福的家園!
36、五福呈祥,老人至上!
37、古有孝賢閔子騫,今天處處有孝賢。
38、尊老為德,敬老為善,愛老為美,助老為樂。
39、孟母教子千般苦,亞圣報恩成大儒。
40、養育之恩,真金難酬。極盡孝心,難于相報。
41、老人安泰,國家昌盛。
42、孝親敬老是人類高尚品德的體現。
43、做人先敬老,人人都說好。
44、尊老人敬,助老風和,人間美好,社會文明。
45、弘揚尊老敬老美德,構建和諧社會氛圍。
46、做文明城市主人,行敬老助老善事。
47、人間美德忠和孝,世間之交信和誠。
48、敬老人,促和諧,助老人,傳文明。
49、尊老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敬老的社會是和諧的社會。
50、孝順父母光榮,冷漠老人可恥,虐待老人犯罪。
51、家家敬老老年人,人壽年豐福滿門。
52、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愛老人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53、寬老人心,養老人身,急老人想,感老人恩。
54、父母尊貴,在于對兒女的關愛和無私。
55、弘揚敬老好風氣,鞭笞棄老壞作風。
56、辦好老年事業,促進社會和諧。
57、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今天你敬老,明天敬你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更美好。
58、尊老敬老仁之本,和諧社會孝當先。
59、爭做敬老模范,共建美好家園。
60、對老人盡一份孝心,給社會添一分和諧。
61、人生都有夕陽紅,尊老敬老樹新風。
62、齊家美以孝,立世貴以和。
63、關愛老年人口,弘揚敬老新風。
64、家有老,勝萬寶。
65、打造溫馨和諧家庭,慰籍老人頤養天年。
66、老年人的幸福是兒女的光榮。
67、孝敬老人,孝順父母,引領社會風俗道德。
68、養老有責,敬老光榮,虐老犯罪。
69、加強基層老齡工作,共同創造和諧家園。
70、要努力探討做好新時期老齡工作的新舉措!
71、加強領導,強化宣傳,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
72、社區連著你我他,尊老敬老靠大家。
73、尊重老人,孝敬父母,要從個人做起,家庭做起,領導做起。
74、黨政領導要做尊老敬老的模范!
75、品德高尚,孝賢為先;家庭和諧,關愛為基。
76、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77、尊老敬老是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時代風尚。
篇2
綠燈時間太短老人過馬路難。
“紅燈停,綠燈行。”這是連小學生都知道的交通安全規則,而如今這城市里的紅綠燈路口,對老人來說卻成了要命的險要關口,很多老人都為如何過馬路而發怵:因為綠燈亮的時間太短,老人過馬路很難。
家住成都動物園附近的田大爺,幾乎每天都要過馬路去動物園鍛煉身體、遛彎兒……以前馬路沒擴寬的時候,他還能比較從容地過馬路。可馬路改造擴寬后,田大爺就覺得過路口很艱難了。每次綠燈亮的時間只有二十幾秒,經常是剛走到馬路中間,綠燈就變成了紅燈。老人被迫停在路中間等待下一次綠燈,而紅燈的時間往往不短,眼看汽車從身前身后呼嘯而過,被車流夾在路中間的老人,其緊張和不安全感可以想象。有些老人著急過路口就一路小跑,這種“搶行”的行為,很容易發生意外。有一次田大爺剛跑過機動車道,卻被一輛疾馳的電動自行車撞倒在地,頭上鮮血直流……
筆者觀察過成都市區的多個路口,綠燈亮的時間都很短,那些單獨通過路口的老人都很緊張,經常看到那些腿腳不便的老人連走帶跑險象環生。而老人過馬路難的情況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存在,北京、長沙、福州等多地的老人們都向新聞媒體、人大代表反映過“綠燈時間太短,老人過馬路難”,迫切希望有關方面能重視并解決這個問題。
有的國家有一種綠燈是這樣設置的:當有行人通過馬路時,他可以按一下人行道邊設置的按鈕,這時綠燈就亮了,相應地,面向機動車的紅燈也亮了。機動車呢?很自覺地停下來,安靜地等著行人路過。目前,在我國一些城市也出現了這樣的紅綠燈設置,給行人不少的方便。
但我國的現實情況目前也許做不到完全由行人來控制過馬路的時間,但請個腿腳一般的老人,安步當車過一回馬路,掐一掐表,調一調紅綠燈的間隔應該還是不難的吧?
同時紅綠燈都應該設有數字提示,方便行人判斷掌握自己過馬路的時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國的傳統美德。當你白發蕭然、腿腳不便的時候,站在馬路中間,觀車輛呼嘯而過,一步不慎便陰陽兩隔,是何等滋味?
異地取養老金手續費有點貴
退休后到子女居住的城市生活的老人已經非常普遍,他們的養老金如果在異地銀行支取,卻要被銀行收取每筆5%的異地取款手續費。這小小的手續費,聽上去好像不算多,可對于養老金原本就不高的老人來說,一年下來也要損失好幾百元,著實令老人心痛。
王清泉夫婦從達州退休后,隨兒子遷居成都。夫妻倆的養老金加起來每月有3000多元,按每筆千分之五的異地取款手續費來算,一年他們要損失200余元。
200元對很多年輕人來說,也許買不到一件衣服。可王清泉夫婦,為了省下200元異地取養老金的手續費,需要想盡辦法。為避免養老金被異地取款收費“截流”,和他們情況類似的達州同鄉,甚至有人輪流坐著最便宜的火車硬座,回老家給大家取養老金,然后裹在衣服里帶回成都。老王夫妻將卡和密碼交給信得過的人,回達州幫他們代取養老金。
王清泉夫婦并不是唯一在乎這筆錢的人。“光是我們原來廠里遷往成都定居的,就有10多名退休人員。”他們都覺得,每月“挨刀”不劃算。大家想出了一個對策,每當有人回達州時,如果對方信得過,就把銀行卡和密碼交給他,托他從達州的銀行中把養老金取出來,帶回成都。
王清泉夫婦也幫別人取過錢,坐普快,硬座盡管慢一倍,但價錢能少近一半。他們揣著上萬的現金搭火車,穿得不能太顯眼,錢則要用幾層衣服包裹起來、背在大包里。輪流著來,老人們通常三四個月能取到一次養老金。對于養老金異地取款所需支付的那“1%”、“千分之五”,王清泉道出了許多從異地遷居成都的老年人的心聲:“聽上去是不多,如果可以的話,誰愿意做一個斤斤計較的人呢?”
2011年全省共有462.5萬參保企業離退休人員“按時足額”領取了養老金,即使只有1%每月異地取,按照5%的手續費計算,銀行一年將收取348萬元。如果有5%,手續費每年可達1740萬元。
王清泉夫婦他們在省內異地養老的還可以乘火車輪流回去取養老金,避免被銀行宰去“手續費”,而那些子女跨省居住的老人則只有任銀行截取他們的“手續費”了,雖然也心痛,但沒辦法。
養老金異地取款手續費十年前就有減免規定
“異地取養老金,能不能減免手續費?”老人們也曾向成都的新聞媒體呼吁過,記者調查發現,多家銀行曾經承諾的養老金異地取款手續費減免,已經成為一紙空文。
記者調查發現,其實早在10多年前,多家養老金的銀行與勞動部門就有明確的減免異地取款手續費的約定。1998―1999年,當時的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分別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及國家郵政局,聯合下發了養老金的有關通知,其中明確規定了對養老金免收、減收異地取款手續費。
工商銀行1998年下發的通知中這樣表述:“中國工商銀行各營業網點,應針對離退休人員這一特殊群體,簡化養老金領取手續,并提供便利服務……各營業網點在為社會保險管理機構養老金異地支付時,各營業網點對社會保險管理機構,企業及離退休人員暫免收手續費。”事實上,四川省內大部分城市都沒有解決養老金異地取款手續費的問題。綿陽市社保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市有數萬離退休人員涉及異地居住,原則上不能異地發放養老金,手續費免不了。自貢市社保局工作人員也在電話中稱,的確有小少離退休人員向他們反映類似情況“我們也在往上面反映,但始終解決不了。”
篇3
周大爺是社區的一名資深志愿者,今年已經60歲的他見到每個人總是一副樂呵呵的模樣。周大爺在社區的號召下,大家成為了光榮的志愿者,把社區當作自己的家,成為社區與居民之間橋梁和紐帶,以無償奉獻的精神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擴大社會影響力,不斷挖掘壯大服務的潛能。
周大爺有著古道熱腸,退休下來的老人,往往會是空巢老人,身邊的子女常常不在身邊,周大爺總是會起到核心凝聚作用,他積極宣傳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知識,弘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培養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新型人際關系為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他細心地根據老年人的不同特點、興趣和愛好,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健康、精神文化等全身心服務,不僅鍛煉了大家的身體,還放松了心情,達到了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愉悅,讓居民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社區的乒乓球聯賽是本社區內的一個特色活動,每到活動日,社區內喜氣洋洋,歡笑聲此起彼伏。老太太、老大爺齊齊上陣,一展風采。
此外,周大爺的手機幾乎從不關機,在夜里如果接到居民的緊急求助電話,如夫妻打仗、鄰里糾紛等,不論在什么地方,他都會在最快的時間內到達現場,幫忙解決問題。周大爺熱情周到的服務贏得轄區居民們的信賴,每遇麻煩事,大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好人,缺少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好人。
篇4
當我們想到有一些需要被照顧的群體,可能第1個想法就是想到了一些老弱病殘,比如一些有疾病的人,或者是身上有殘疾,行動不便,或者是一些生了很大的病,或者是孕婦,但是我覺得其實我們也應該好好的考慮一下那些空巢老人,雖然我們不能感同身受的體會他們的孤獨,但是我們可以寫出自己的一份陪伴和愛心,去關注他們,去關愛他們給他們獻上一份愛心,多一份溫暖。
空巢老人就是這一些沒有孩子的陪伴,常年都一個人兩個人在家里非常孤獨的老人,其實他們是非常孤單的人老的時候有時候心動不便或者是體力跟不上了就不能出去工作,你都是和社區里面的老人一起散散步聊聊天,但是他們心里最恐懼的還是非常渴求自己還是能夠陪伴他們,但是這些工作老人或許很久都不能見到自己的孩子,他們對孩子的思念是非常深刻的。他們的孩子可能是因為在外地很遠的地方打工,可能是因為遇到了一些很難處理的事情,或者是發生了什么危險而不能回家把老人留在家里,讓他們孤單的在屋子里面呆著。我認為他們是非常可憐的,因為他們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帶大,在孩子的成長中他們始終陪伴著她的孩子,但是當他們老了的時候,孩子卻沒有陪伴他們,在人老了的時候心里是非常空虛的,總覺得自己是非常孤單的需要陪伴的,但這個時候他們卻始終不能得到孩子的探望和關愛。我覺得我們需要關愛空巢老人,給他們帶上一些溫暖和陪伴,讓他們不再孤單。
現在社會上沒有很多這樣的公益組織,就是去關愛一些不少老人和留守兒童,給他們帶上一些文段和祝愿,讓他們不會感到那樣孤單。我覺得這樣的組織非常的好,這些公益組織能夠填補老人故事的內心,給他們帶上一些溫暖,讓他們不再感到很孤單。
篇5
2015年10月29號,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小水滴志愿服務隊來到了北林路街道辦事處文雅社區志愿服務站,組織并開展了“手拉手,關愛空巢老人”活動。
下午一點半,小水滴隊員們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北門集合完畢,清點人數后就開始向目的地――北林路街道辦事處文雅社區志愿服務站出發。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全程都是站著,但沒有那個隊員說累,沒有那個隊員想放棄,愛心就是戰勝一切的力量。三點半左右,隊員們到達目的地,與辦事處負責人溝通活動流程后就開始了愛心洋溢的活動。先是老人們為迎接隊員們而唱了兩首歌。一位奶奶和一位爺爺主動上場,頓時,現場歌聲嘹亮,氣氛熱鬧,緊接著是隊員們精心準備的歌曲《一生有你》《夕陽紅》等。聽完隊員們美妙的歌聲后,接下來是與老人們的互動時間,隊員們教老人們唱一些現代的歌曲,老人們教隊員們學習織圍巾,老人和小水滴志愿服務隊隊員們相處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樣。在這其樂融融的氣氛中,時間悄然無聲的溜走了。活動時間很快就到了,隊員們和老人們互留聯系方式后,依依不舍的分別了。
本次活動讓長期不見子女的老人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對外出的學子來說,父母不在身邊,孝心可在異地體現;對老人來說,子女不在身邊,孝心亦可在此處體現。
篇6
在王佰玲看來,13億人的吃飯是大問題,養老更是。老人們最后20年的生活質量,是整個社會經濟水平和價值觀的體現。
推己及人的行動
“99關愛生命基金”隸屬于發展基金會,今年5月12日正式啟動,是一支面向全球公眾募捐的公募基金,也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個專注于老年事業的公益基金,致力于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搭建公益養老平臺。
過去的幾十年里,王佰玲當過醫生,創辦過企業,還在保險業工作了十幾年。在朋友圈子里,她是公認的富有活力和開拓精神的女性。以往的工作經歷讓她養成了關注老人的職業心態,也最終促成她投身老年事業。
“當我看到母親病了坐在輪椅上,由己及人,越發感到老年人是多么需要大家的呵護。”王佰玲說,“生命其實很脆弱,人人都會變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參與老年公益事業,對自己心靈其實也是一種凈化。”
無論多忙碌,每天早上六點一刻,她都要把天氣預報短信轉發給父親。如果一看天氣變涼了,就加上一句“多穿點衣服”。老人不會回復,但王佰玲能感覺到其實他心里挺高興。
投身養老公共事業讓她收獲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醫生只解決個體的健康問題;保險只能解決資金保障的問題;而公益養老則全面得多,我們可以到處‘化緣’,聚集各種力量,去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老人。”
她告訴記者,今后基金會開展的工作包括:開展養老公益活動項目,支持興辦老年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醫療康復中心,支持開發老年用品,獎勵做出突出貢獻的機構與個人,支持健康養老相關學會的研究和國際交流等。
目前,基金會已經募集到幾筆捐款,數額上千萬元。王佰玲和同事們也在加緊調研,致力于將其辦成一個富有效率的溝通平臺,改變捐贈人和被捐贈人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狀況,從而幫助中國老年人解決當下最現實最迫切的問題。
未富先老的中國人
王佰玲說,“99關愛生命基金”誕生的大背景就是中國日益加速的老齡化進程。
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67億,占總人口的12.5%。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9億,老齡化水平將達17%;到2050年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每3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老人。
“老齡化是全世界的趨勢,但中國的問題在于未富先老。這幾年政府做了很多事情,例如養老保險全覆蓋、興建養老院及配套設施等等,但老年化速度太快了,完全靠國家的財政可能無法滿足這種增長的需求。”王佰玲表示。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養兒防老,因此家庭養老是最重要的養老方式。但獨生子女帶來的“421”家庭結構,讓老人多、孩子少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王佰玲了解到,目前“空巢”老人已占老年人總數的50%,這直接影響了中國老人的生活照料、疾病護理和心理狀態。
王佰玲在英國考察的時候,曾被一則新聞深深震動。當地的一位老太太雖有子女,卻長年獨居,最終在家中死去很多天后才被巡邏的警察發現。“我想我們中國這樣一個講究孝道的國家,不應該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王佰玲說。
和她的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傳統的孝道在她心里根深蒂固。“敬老、愛老、助老,這都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我年輕時脾氣比較急,但越來越明白尊敬老人是一種修養。我先生說,七十歲的老人說什么都是對的。我很贊同。當然他們也可能錯,但能錯到哪里去?家里不是講理的地方,孝就是順,不要跟老人太較真。”她這樣解釋孝道。
“在中國制定的第一次以人權為主題的國家規劃――《國家人權行動計劃》中,特別強調了對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和服務體系的建設。我們的基金未來要做的,就是服務于中國這個快速老齡化的社會,成為目前養老保障體系的一個補充。”王佰玲說。
探索養老新模式
在基金的諸多計劃中,王佰玲最先要著手的,就是無自理能力老人的護理工作。
王佰玲認為,護理保姆不好找的問題非常普遍也非常緊追。她聽說過一個癱瘓10年的老人換了近200個保姆。中國有1/8的老人患有腦癡呆、腦中風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由于治療時間長,老人的脾氣會比較差。這類保姆不但需要專業知識和耐心,還要擔很大的責任,因此“這個行業就逐漸萎縮了”。
王佰玲計劃通過基金會開展保姆的培訓和志愿者服務,甚至提升保姆的社會地位,來緩解這個問題。
她在美國考察時印象最深的,是“永不退休”的理念――一些剛剛退休的老人很樂意擔任義工,為養老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時也照顧比他們更年長的老人。“就連這個養老院的高管也不例外,他戲稱自己已經退休了三次。帶著我們參觀的司機也是個老人,但精神非常飽滿。”這讓王佰玲很受觸動。
而她在探訪一些中國的百歲老人時,發現照顧他們的孩子也都七十多歲了,這引發了她的思考:這種以老養老、‘小老人養大老人’的模式是否可行?基金會今后不能給這樣的子女一些補助,并號召更多年輕的志愿者來參與養老?“人人都要走向衰老,養老并非是從退休那一刻開始,為什么不嘗試化被動為主動――在我們還年富力強的時候,學會主動照顧老年人,并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自我的養老?”她說。
除此之外,王佰玲還計劃推進“居家養老社會化”和“社會養老居家化”,前者是讓更多的家庭養老者得到志愿者和社區的醫療等服務支持;后者是讓更多住在養老院里的老人以及一些沒有子女的老人,得到“第二子女”即志愿者的精神慰藉。她甚至建議相關部門,規定大學生在就業前必須參與一定的養老公益活動,將每個月的9日作為敬老日,做一件讓父母開心的事情等等。
生命需要敬畏
在王佰玲看來,一個精彩的老年應該是追求“三老”――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養。
“老人最快樂的是自己依然還有價值。人的一生就像花,有盛開,有凋謝,這就是生命的自然現象。但我們希望老人能夠生的有滋有味,去的從容自在,并在對社會有所貢獻中體驗快樂。”
“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到老年的公共事業中來,奉獻愛心、財物、智慧等等,各種形式都可以,這里是不拒絕任何奉獻的一個平臺。”王佰玲對這份事業的熱情影響了她周圍的人。助手安妮是一個富有激情和行動力的美籍華人女孩。原本在美從事金融業的她,因為王佰玲的一句話回了國,在基金籌備期擔任了7個月的志愿者后,便決定留了下來。
“我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這十幾年正好是中國發展最快的時期,我完全沒有趕上。但投身養老公共事業,讓我感覺,自己即將融入到中國的一個重要發展進程中。”安妮說。
王佰玲喜歡走訪百歲老人,因為“他們擁有規律的生活和淡泊、感恩、平和的心態,讓你意識到百歲不是偶然的,生命是需要敬畏的”。
篇7
晚餐要適量
晚餐吃得太飽,在睡覺的時候還沒有消化完,身體內的器官仍保持工作狀態,大腦就沒辦法停止工作,人的身體就會處于一個“興奮”狀態,人就會無法進入深度睡眠的狀態,不僅無法起到休息的作用,而且容易被外物驚醒。
睡前不要喝咖啡、茶等
咖啡、茶、可樂和巧克力等物含有使得大腦興奮的興奮劑,睡前攝入咖啡、茶等,容易造成失眠和降低睡眠質量等,不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質量,所以睡前切忌食用這些飲品。另外,晚上也不要喝太多的水,因為起床小便也會影響睡眠。
睡前放松
在臨睡覺前不要做一些會讓大腦興奮的事情,比如看一些大喜大悲的電視劇或是讓情緒起伏波動較大的書之類。在屋子里走一走或是澆澆花,聽一些舒緩的音樂等都可以有助睡眠,還可以提高睡眠質量。
選一張合適的床
老年人的腰椎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甚至出現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腰腿痛等病癥。老年人經過一天的坐立之后,如果在夜間睡覺時,腰部仍然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時間久了病情會繼續惡化。所以,選擇一張合適的床十分重要,有些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特殊,需要特別的床就要作特殊的選擇。
床就只是睡覺的床
如果你經常在床上看書,看報紙,或是躺在床上看電視,就會在潛意識中把床和睡覺分離開來,也就是說:在床上不一定要睡覺。那么躺在床上就不會有馬上要睡覺的條件反射,容易造成難以入眠或是要睡很久才會睡著等現象。
食物可幫忙
老年人睡眠很淺,有一些老年人會選擇服用安眠藥讓自己睡得好一點,但是,長期服用安眠藥不利于身體健康。不妨試一下從飲食方面下功夫。
篇8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迫使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有的人為了緊跟時代的步伐在工作與生活中忽視了父母的感受認為只要給錢他們就可以過得很好。對于那些與子女不在一個城市的老人子女與他們通電話的次數可以計數,見面變得尤其奢侈。隨著年齡的增加心理的孤獨讓他們覺得老無所依。為了不讓明天的自己老無所依今天我們開展關愛老人的活動。
具體安排如下。
(1)時間地點:在元旦即近的2013年1月25號組織人員在xx敬老院為老人送上新年的祝福
(2)活動內容:1 由各個負責人帶領愿意參加采購做食物材料的同學去購買材料
2 與老人一起做餃子然后不管是他省的還是還是本省的一起吃歡樂飯,講述自己家鄉的過年習俗,忒別的文化故事,著名的旅游景區都可以,讓大家了解不同的城市,最好是配帶自己平時拍得圖片,活動負責人會為大家提供電腦,到時候大家傳至電腦。
3 飯后大家圍坐一個大圈鼓勵老人講述他們的年輕時的風采,他們的故事。因為考慮到老人的愛好到時候鼓勵他們唱秦腔/京劇……接下來同學自己的節目以文藝表演為主(歌曲,舞蹈,相聲,小品……)
4 放煙花爆竹感受新年氛圍,一起唱歡樂歌。看一部卓別林的搞笑電影,再看一集《家庭幽默錄像》
5 每幾位同學為一組把自己的祝福關心送給老人,留下老人的電話號碼每一周換一位同學打給老人,給與他們問候(期間可以去別的組問候別的老人)
(3)12月15號開始準備活動期間要做的事有
1 活動經費的拉取可以有以下來源:第一鼓勵有意愿的同學們去做一份兼職(我們會和專門提供兼職的社團聯系為大家提供可靠兼職信息)一是體驗生活再一是有意愿的同學可以拿出一部分錢作為我們活動經費,不去兼職有愛心的同學可以將自己的零花錢拿出一小部分。第二負責人去各個有愛心的小店拉贊助。經費預算在四百塊以內
2 活動宣傳:海報宣傳,班級宣傳。并填好報名同學信息
(4)根據具體情況抽取負責人保證活動期間人員安全和活動安全順利舉辦
篇9
一.活動前準備。
活動之前先與敬老院院長取得聯系,在得到院長的允許后。我們開始準備關愛活動的細節。由康大志愿者干事組織康大學院25名志愿者參與關愛敬老院活動,由志愿者干事們和參與活動的志愿者上培訓課。讓志愿者了解鎮龍敬老院的環境并教導如何和老人溝通等關于敬老院的培訓知識。我們策劃者會通知康大志愿者服務總隊演繹部的志愿者干事組織表演節目。還組織采購探望老人家所需的食品。在活動前一天晚,我們的干事會組織參與活動的志愿者開會,再次強調活動時間和集中時間和說明去敬老院的注意事項。并為志愿者們分為兩大組。
二.活動進行時。
出發時間到,我們會在康大學院正門出發,約步行25分鐘。到達敬老院我們兩位志愿者干事先進敬老院并詢問院長。在得到準許,我們志愿者分為兩組進入敬老院。每組人負責一棟老人宿舍。進入宿舍和老人聊天并邀請老人到樓下的大院觀看由康大志愿者表演的節目歌曲。并分發山楂餅,陳皮丹等食品,讓老人饞下。我們關愛活動主要就是和老人家聊天,老人家們都很健談,有些老人還高興地唱起革命歌和我們一齊互動。然后我們和老人家一齊照相留影,有些老人們還擺出姿勢讓我們照相,笑得合不攏嘴。最后我們志愿者集中一齊大合唱,帶動老家們的氣氛。
三.活動結束。
篇10
【關鍵詞】 農村留守老人 子女 家庭養老
農村留守老人作為典型的中國弱勢群體,理應得到國家、社會的廣泛關注。農村留守老人的定義隨著國內外學者研究得深入,定義的內容也在不斷完善。發展到現在,國內大多數學者普遍達成共識,認為農村留守老人的定義應該定義為“那些因為子女長期(通常半年以上)離開戶籍地進入城鎮務工或經商或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而留守在戶籍地村的60歲及以上的老人”。
一、中國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現狀
1.生活經濟壓力大
通過對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進行總結分析發現,城市、鄉鎮和農村老人收入差距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農村留守老人的經濟狀況令人擔憂。農村留守老人的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用于看病。即使這樣,大部分的留守老人普遍有生病不及時就醫的想法。而那些常年在外務工的子女,對留守老人的資助卻普遍較少,還遠遠達不到留守老人的生活需求。
2.缺少精神慰藉
隨著子女的外出務工,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缺乏慰藉成為必然。子女外出務工時間短則半年,長則一年,甚至幾年不回家,農村留守老人也就平均一年能見一次自己的兒女,而作為城鎮的務工人員,回家一次只能短暫停留幾天,根本沒時間好好關心照看自己的老人。又因為我國二元戶籍制度的差別,很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很難真正地融入城鎮,很多人無法將父母和孩子接到身邊照料,只能通過電話聯系,而這遠遠不能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完善,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已經上升到了法律層次,但是“精神需求”的不具體性使這條法律只能成為空文。
3.體力勞動大,過度勞累
農村青壯年的外出務工使得農村大量土地無人管理。很多農村留守老人不得不親自耕種,由于缺乏人力、物力的支持,絕大多數老人都是采用傳統的耕作方式,不僅效率低,勞動量大,而且還得不到很好的收益。繁重的體力勞動加重了留守老人的身體狀況,而老人有病不醫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有的留守老人不僅要照顧自己而且還要幫子女照看孩子,飲食起居全靠老人支持。而存在這種現象的老人并不在少數,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一同被留在農村老家的情況事實上更加重了農村留守老人的負擔。在農村,我們能夠經常看到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干活,“安享晚年”對于農村留守老人來說還有一定差距。
二、針對留守老人問題的看法和建議
國內已有許多學者對留守老人的問題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在此不再贅敘。本文將著重從政府和子女兩個方面在留守老人的問題上給出自己的觀點,從大家忽視的角度給出自己的看法。政府和子女是跟留守老人利益最為息息相關的兩個主體,當然其他主體的責任和作用也不應忽視,但在此不做過多闡述。
1.依靠政策,增加政府資助
在當前的城鎮化大形勢下,無論是專家還是社會人員,大家普遍認為目前我國農村的養老模式主要是傳統的家庭養老。的確,這是實情,關于這一問題,本文在上面的敘述中也已經闡明。但正是由于這種共識,大部分的人似乎都把農村留守老人的各種困境出現歸結于外出務工的子女,理所當然,大家認為既然是“家庭養老”,要解決留守老人的問題必須并且主要應該從子女方面尋找解決途徑。這種普遍的認為是我們忽視了一個問題,當我們在審視外出務工子女的各種不應該的養老行為時,我們卻忘記了其他主體也應承擔的責任,而這部分責任并不少于子女。
在留守老人問題上,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應首當其沖。作為中國合法公民,留守老人奉獻的一生不僅僅只是給了子女,同樣也是奉獻給了國家,各種稅收的上交是最直接的說明。當然,國家在對于留守老人的問題上倡導加強關愛,但并沒有實質性的物質補助,政府方面的補助主要是各自當地政府自行決定,而這部分資金對于大部分的留守家庭也是杯水車薪。
針對政府方面,本文認為,國家應該從上而下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從根本上保障農村留守老人的利益。針對全國31個省市農村的具體實際情況,要求各省市單位根據自己省份的情況上報目前留守老人的補貼情況,對于偏遠地區的省市,國家應適當補貼,不應全靠當地政府的財政支出。從上而下把關注農村留守老人的問題落實到政策上,而不只是空談。
2.依靠子女,實現“養兒防老”
從古代開始,中國人就有“養兒防老”的思想,由于這種落后思想的存在產生了重男輕女等一系列的封建思想。而歷史發展至今,“養兒防老”的“兒”已經不單單指兒子,而是更廣泛地指所有子女。這種思想的轉變是歷史的進步,所以我國目前的留守老人撫養的問題是所有被扶養的子女的問題。對于子女對老人的撫養問題,最直接的體現是經濟上的扶持。在這方面,“清官難斷家務事”,政府很難直接干預,這就主要依靠社會宣傳、教育及道德約束。有的學者認為應該讓外出務工的子女上交名義為“贍養費”的錢交到村委,然后由村委再分發給留守老人,從而達到強制子女“贍養”留守老人。這也許是一個辦法,但并不是一個好辦法。治標不治本。這個方法實施起來的難度也可想而知。即使費用能夠收齊,不愿贍養老人的子女再以其他名義和方式向老人索要,這會對老人造成更大傷害。
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可以說跟外出務工的子女的生活息息相關。關注留守老人的生活也就不可避免的要關注外出務工的子女,而目前我國大部分的關于留守老人的研究僅僅局限于對老人本身的分析,幾乎沒有聯系到在外務工的子女的研究身上。目前有的單獨針對外出務工人員的研究表明農村進城務工的人員大部分從事的都是體力繁重,機械的基層工作,而工資卻并不匹配他們所付出的勞動。有的還會出現被拖欠工資、不付工資的情況使得務工人員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近幾年隨著網絡媒體的曝光,國家政府的關注才使得這種現象有所減少。保障這些務工人員的利益也是間接維護了留守老人的利益。有些情況并不是子女不愿給或者不愿多給老人贍養費,而是他們的實際情況不允許。子女自己都沒有任何經濟保障的情況下當然是不能保障自己的老人的。
當然,這種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經濟利益的做法也不是能保障所有留守老人利益的完美做法。對于有些自私自利的沒有正當理由不贍養老人的子女,社會、政府就應當利用法律武器幫助這些不懂利用法律保障自己權益的留守老人爭取自己的利益。作為典型的弱勢群體,政府、社會不應忽視他們的存在。
【參考文獻】
[1] 孫鵑娟.成年子女外出狀況及對農村家庭代際關系的影響.人口學刊,2010(1):28~33.
[2] 陳敏.農村留守老人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學,2009.
[3] 胡強強.城鎮化過程中的農村“留守老人”照料[J].南京人口干部學院學報,2006.
[4] 杜鵬,丁志宏等.農村子女外出務工對留守老人的影響[ J] .人口研究, 2004, (6):44-52.
[5] 周福林.我國留守老人狀況研究[ J] .西北人口,2006, (1):46-49.
[6] 孫鵑娟.勞動力遷移過程中的農村留守老人照料問題研究[ J] .人口學刊, 2006, (4):14-18.
[7] 賀聰志,葉敬忠.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影響研究.農業經濟問題,2010(3):46~53.
[8] 何安明,惠秋平.農村留守老人自我和諧的狀況及其與感恩、情緒智力的相關性.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5):113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