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幼兒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27 06:03: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山村幼兒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山村幼兒園計劃

篇1

創新理念

突破山村幼教發展瓶頸

銅仁市農村現有3-5歲學前兒童10.29萬人,172個鄉鎮有33個鄉鎮沒有公立幼兒園,鄉鎮所在地以外的2302個村中,僅有19個村有公立幼兒園,有近5萬名學齡前兒童沒有上幼兒園。由于農村青壯年多數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占比很高,“隔代撫養”十分普遍,年邁的老人只能讓孩子吃飽,基本談不上教育。加之山區群眾居住分散,離鄉鎮幼兒園距離較遠,很多老百姓都希望有“辦在家門口”的幼兒園。2012年,銅仁市實施了“山村幼兒園計劃”項目,在松桃縣5個鄉鎮的偏僻山村開設了100個幼兒教學點,首次將農村學前教育大規模延伸到了村寨,探索出了一條農村學前教育發展路子。通過組織專家對我市已實施山村幼兒園計劃的地區幼兒進行基線測試、中期評估,通過數據對比,在幼兒的語言、動作、認知、記憶四個方面,3-4歲幼兒提升了18%、31%、20%、29%,4-5歲幼兒提升了23%、36%、27%、34%,5-6歲幼兒提升了18%、4%、16%、20%。

2014年1月18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欄目專題報道了此事,引起了省領導的關注和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為加速推進山村幼兒園建設指明了方向、增強了信心。我市牢固樹立“抓教育就是抓發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未來”和“小財政辦大教育、窮財政辦美教育”的理念,出臺了《銅仁市山村幼兒園建設兩年行動計劃(2014―2015年)》和《銅仁市山村幼兒園管理辦法》,決定用兩年時間建設2060所山村幼兒園,2014年實現所有鄉鎮公辦幼兒園全覆蓋,2015年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各區縣分類推進,對基礎條件較好的碧江、萬山等5個區縣明確在2014年實現全覆蓋,其他5個縣到2015年實現全覆蓋,全面吹響了攻堅山村幼兒園建設的時代號角。截至2014年9月15日,全市已投入資金2513萬元,新建成山村幼兒園1330所,今年秋季開園1355所,配備山村幼兒園師資1757名,共招生3.1萬人,全市農村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到66%,比上年提高了21個百分點。

多措并舉

推動山村幼教全覆蓋

實現山村幼兒園教育資源全覆蓋,首先要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對此,銅仁堅持以規劃為統領,抓重點求突破,努力補齊山村幼兒教育這塊公共服務的短板。

抓好布局規劃全覆蓋。按照“政府保基本、民營保特色”的運作模式和“分散設點、就近入園”的建設思路,以實現規劃全覆蓋和提高入園率為目標,堅持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原則上實行“一村一園”,即一個行政村規劃建設一所山村幼兒園,確保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原則上不新建教學場所,即充分利用現有村小(教學點)閑置校舍等村級公共設施進行修繕,或利用村委會辦公樓、租用農村閑置民房適當改建,既不新增政府投資,又解決了資金困難;原則上有民營幼兒園的鄉村不再新建,即由區縣政府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按照各行政村群眾的需求,結合村民聚居生活及交通變化,科學規劃設置幼兒園,確保規劃布局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突破難題推進全覆蓋。圍繞解決“錢從哪來”的問題,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捐贈為輔,以區縣財政為主、以捐資助學為輔,并有效整合扶貧項目、慈善機構公益捐贈、社會募集等資金,確保山村幼兒園建設整體推進。同時,市財政壓縮5%行政經費,按“以獎代補”方式,每年對每個山村幼兒園(除民辦外)獎補1萬元。圍繞解決“人從哪來”的問題,堅持以區縣統籌為主,入園20人以內的配備1名幼教志愿者,20―50人的配備“一教一保”。具體由區縣共青團負責面向社會招募,教育部門負責管理使用和考核,經培訓考核合格后簽訂服務協議,統一分配到山村幼兒園定點服務一年,服務期滿后經考核合格雙方可自愿續簽服務協議,最長一次可簽10年以上。

合力構建實現全覆蓋。堅持政府、團委、部門、村組、社會聯動,讓全社會都關心支持山村幼兒園建設。由各區(縣)長親自掛帥,對規劃、建設、經費等,親自研究、部署和調度;由分管副區(縣)長具體抓,搞好統籌協調、一線督辦,及時掌握推進情況;由教育部門承擔主體責任,認真做好規劃設置、教學管理等工作,相關部門全力支持;由團委做好志愿者招募,確保每學期開學前按時到位;由鄉鎮、行政村配合做好布點規劃和群眾工作,并實行嚴格目標責任管理。同時,宣傳部門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群眾關心支持山村幼兒教育,構建上下互動、左右齊動、整體聯動的建設格局。

強化保障

提升山村幼教發展質量

銅仁市山村幼兒教育從“從無到有”向“從有到優”過程中,始終堅持把教育質量擺到核心位置,充分發揮幼兒教育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習慣、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認知能力和陶冶情操等方面的作用。

建強師資力量。在志愿者選配上,除要求政治品格好、熱愛幼教事業、勤勞有愛心、具有奉獻精神外,還必須經過縣級教育部門的幼教業務培訓并經考試合格,優先聘用具有幼教經驗的志愿者,保證志愿者的幼教能力。同時,將志愿者納入國家西部志愿者計劃,凡服役一年以上的志愿者都可參加山村幼師招考并獲得教師資格證,在市內教師招考或其他事業單位招錄中給予超過3分的加分政策,吸引更多、更優秀的人員加入到山村幼教事業中來。另外,還采取銅仁學院、銅仁幼專學生頂崗實習的方式,將畢業班學生配備到山村幼兒園支教;依托銅仁幼專,每年招收一定數量的山村幼教定向生,用好優勢資源,建強師資隊伍。

篇2

發(20*)49號文件精神《關于進一步推進全縣學前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結合我鎮學前教育的現狀,特制定本規劃,望貫徹執行。

一、現狀分析

*鎮現有11個行政村,總人口3.1萬人。全鎮0-5周歲幼兒632人(其中3-5周歲幼兒297人),目前設有中心幼兒園2所,村學前教育教育點9個(其中*片的*點、宋塘點、落塘點和官塘片的許油車點未被

統籌)。共有在園幼兒820人(包括外來民工子女)。20*年3-5周歲幼兒入園率為99%。目前*鎮中心幼兒園已達到*縣二級幼兒園,*中心幼兒園達到*縣三級幼兒園辦園標準。現全鎮共有42名教職員工,

(其中兩所中心幼兒園專職教師26名,專職保健醫生1名,具有本科學歷1人,占3%,大專以上學歷的教師6人,占23%,幼師中專以上教師14人,占53%。高中(包括職高)以上5人,占19%。)。

二、明確目標

1、我鎮將繼續以社會力量舉辦的托幼園所為主體,加強中心幼兒園建設,充分發揮中心幼兒園在全鎮的示范、輻射作用。建立一個社會重視、關系順暢的幼教機制,基本形成0-5歲學前教育系統、科學

管理一體化的格局。

2、20*年全鎮3-5周歲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99%,到20*年力爭達到100%,普及三年入園。積極實施0—5歲托幼一體化教育,力爭全鎮20*年托班入托率達到40%,20*年力爭達到50%,20*年爭取達到60%,

2010年達到70%。在計生、婦聯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幼兒園努力辦好“嬰幼兒科學教育基地”,使0-5歲兒童家長和看護人普遍得到科學育兒的指導。

3、到20*年全鎮專任幼兒教師均達到《教師法》規定學歷要求,要求中心幼兒園本科學歷達到10%,大專學歷達到40%,2010年本科學歷達到15%,專科學歷達到50%以上。各村幼兒教師也要努力提升素質

,力爭拿到幼兒教師資格證書。

4、合理調整布局,實施統籌統管。努力辦好各中心幼兒園,做到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兩所中心幼兒園力爭20*年達到《*市鄉鎮中心幼兒園標準》,在規劃實施5年內使全鎮的各中心幼兒園園舍、規模

、設施、人員素質、保教質量得到改善和提高,2010年*中心幼兒園爭取達到*一級幼兒園的辦園標準。*中心幼兒園達到*縣二級幼兒園標準。

三、落實措施

1、認真做好排查摸底工作,提高幼兒園前三年入園率和入托率。目前我鎮3~5周歲入園率較高,達到了99%。入托率在全縣范圍內屬于較高,但仍然有待提高。因此在普及三年入園率的基礎上,重點提高

入托率。爭取到20*年入托率達到50%,20*年達到60%,2010年達到70%。

2、調整布局,提高辦園水平。根據《*鎮20*年-20*年幼兒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及全鎮學前教育現狀,本著完善管理配置資源,使適齡兒童按年齡段受到良好教育的原則,到2010年全鎮的設點布局為:2

所中心幼兒園,即*中心幼兒園,*中心幼兒園;4所村級幼兒園(不含中心幼兒園教育點),秦興村,落塘村,豐山村(宋塘片),許油車村幼兒園。

隨著我鎮經濟的發展和外來人口的增加,為滿足外來人口的孩子入園需求,中心幼兒園可以按實際情況報鎮學前教育辦公室同意后設點解決外來人口子女入園,并適當減免外來孩子的費用。同時中心幼

兒園要逐步向托幼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的標準發展,加強中心幼兒園的標準化建設,按*市達村中心幼兒園的標準配置,確保每年投入部分比例資金用于園舍、設施的維修、改造。到2010年*中心幼兒園

爭取達到縣一級幼兒園,*幼兒園分別達到*縣二級幼兒園的辦園標準。中心幼兒園均達到《*市鄉鎮中心幼兒園標準》,村級點進入等級評估。

3、加強領導與管理,完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和機制,鎮政府承擔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加強對學前教育的領導和管理。建立健全幼兒園管理網絡,做到職責明確、分工負責。由分管鎮長全面負責全鎮學

前教育工作,并成立鎮學前教育管理辦公室,重點抓好全鎮普及幼兒三年入園率及幼兒園(班)的布局調整,加強對各中心幼兒園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各中心幼兒園園長主持本片幼兒教育日常工作和

業務指導工作。鎮政府將學前教育納入社會事業發展的整體范疇予以統籌考慮,并多渠道籌措經費,每年政府按每生不低于50元的經費標準,補助給兩所中心幼兒園,用于改善辦園設備、添置教育設施

并逐年提高補助標準,確保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素質的教師是高質量教學的保證,組織教師參加政治學習和師德培訓,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經常運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及有效的測評方式,全面

體提高廣大教師的業務素質和保教水平。20*年,全鎮教師一律持教師資格證書上崗,對于不合格的教師換崗或辭退,嚴格退休制度,(原則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政策規定執行)。按規定配足教

師,每班均配足2名保教人員。積極鼓勵和支持在職教師參加學歷進修,爭取到20*年在職教師全部達到教師法規定的學歷,其中大專學歷以上達到40%以上、2010年達到50%,切實保障幼兒教師的合法權

益,保證教師工資按月發放,解決在職合同教師后顧之憂,穩定教師隊伍。

篇3

2016年5月24日,“國際兒童營養與反貧困論壇暨安利公益基金會成立5周年慶典”在北京舉行。會上,安利公益基金會宣布,將繼續聚焦少年兒童營養健康問題,啟動“為5加油――學前兒童營養改善計劃”,為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數百所山村幼兒園免費提供兒童營養咀嚼片,以改善3~5歲兒童因“隱形饑餓”導致的種種健康發育問題。

中國兒童營養現狀

論壇中,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了“中國兒童營養問題十大關鍵詞”。關鍵詞之一是營養不良,按照國際統計方法,營養不良每年帶來經濟損失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

楊月欣指出,我國兒童青少年營養不良人數以千萬級數量呈現,兒童營養狀況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和地區差異,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兒童營養問題更為突出,生長遲緩、貧血、營養缺乏非常普遍,改善他們的營養和膳食、阻斷因此而造成的代際貧困循環迫在眉睫。

值得注意的是,“隱性饑餓”即膳食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缺乏,也在貧困農村地區普遍存在,而貧困正是造成兒童營養攝入不足的根本原因。“隱性饑餓”的癥狀往往不明顯,不易被及時發現和重視。比如,缺鐵性貧血可使孩子的平均智商低5-8分;缺碘可使孩子平均智商低10-15分;缺鋅可導致偏食、復發性口腔炎、性發育遲緩、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營養健康教育方面,我國農村貧困地區居民營養科學的知曉率偏低,老師和家長普遍不具備營養均衡的意識和知識。食品安全方面,貧困農村地區“三無食品”、“山寨食品”、“過期食品”、“辣條現象”等影響食品安全的現象仍然存在,給廣大兒童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精準幫扶

事實上,“為5加油”并非安利的新項目。早在2009年,美國安利運用自身在營養領域的專業優勢,在全球發起了針對5歲以下貧困兒童的營養改善計劃“為5加油”。截至2015年,項目已在贊比亞、墨西哥等11個國家開展。有評估結果顯示,經過6個月營養干預的孩子們,其健康狀況會有顯著改善:兒童貧血改善率大于85%;兒童生長遲緩率降低20%;兒童行為能力顯著提高,變得更為活躍,樂于與人交談,學習興趣增強。

此次在中國啟動該項目,主要是針對目前中國兒童營養問題面臨的現狀。《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數據表明,2012年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3.2%,其中13%與營養不良相關。目前我國還有4000萬兒童生活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特別是在貧困農村地區,有超過30%的孩子,現在仍然面臨營養不良的困境。

“一個孩子在兩歲半的時候,就完成了大腦細胞數量的發育,到4歲完成智力發育的50%,到了6歲,大腦細胞體積發育全部完成。在這個時期,如果營養供給不完全,將對他的智力、體力都造成不可逆的負面影響。”楊月欣介紹說。

安利根據中國兒童體質需求、口味偏好,設計開發了一款營養補充品――兒童營養咀嚼片,以免費發放的形式,精準幫扶貧困地區3~5歲兒童,改善因營養不良導致的發育遲緩、維生素及礦物質缺乏等健康問題。

安利公益基金會主席顏志榮表示:“國家對于6到24個月貧困地區兒童有營養包干預,對于6歲以上義務制教育學生有營養改善項目,但是在3到5歲這個年齡段的兒童,仍然缺少成熟的幫扶政策,‘為5加油’針對的正是這個群體。”

據了解,2016年首批“為5加油”項目將落地貴州、青海、甘肅、湖南、山西等5個省份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500多所山村幼兒園,預計今年內將為超過1萬名孩子的營養狀況帶來改善。

營養扶貧

安利公益基金會成立于2011年,是國內第一家民政部主管、具有跨國企業背景的非公募基金會。基金會成立5年來,從營養和教育兩個方面,幫助中國貧困兒童獲得公平的發展機會。開展了“春苗營養計劃”、“彩虹支教計劃”、“陽光成長計劃”等多個項目,總投入達2.46億元,幫扶貧困兒童共計254萬人。

其中,安利公益基金會第一個核心項目――春苗營養計劃,就是通過為中西部貧困地區學校建設春苗營養廚房,解決6~15歲義務教育階段孩子們的吃飯問題,幫助他們獲得最基礎的營養保障。該計劃5年來為貧困地區中小學捐建了3835個營養廚房,解決了193萬中小學生的基礎營養保障問題,并撬動政府及社會資金投入8.6億元。

安利重慶分公司還在春苗營養計劃的項目基礎上,與重慶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三區關工委聯合開展了春苗愛心家園、春苗娃娃暑假赴京探親、中秋團圓親子活動、春苗開心農場等延伸公益項目。在春苗開心農場項目里,由學校利用周圍空置土地開墾的小農場,不僅能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體驗和學習勞動技能、親近大自然,農場成熟的果蔬又能直接供給春苗營養廚房,豐富孩子們的飯桌。目前重慶全區已有三十余所學校開辟了校園開心農場,總計面積100多畝。

據悉,在“為5加油”項目開展的同時,安利公益基金會還將與兒童公益領域專業機構合作,開發適用于中國貧困地區學齡前兒童的營養健康教學內容,并對山村幼兒園教師提供培訓和支持,監測兒童發展狀況用于開展研究和評估。同時,安利公益基金會也將繼續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推動中國兒童營養政策的完善,消除現有兒童營養政策覆蓋年齡的空白期,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篇4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幼兒園開展對幼兒的感恩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工作;親愛的讀者,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幼兒園小班學期總結,請笑納!

幼兒園小班學期總結1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伴著歲月的匆匆腳步,不知不覺走過了三年。回首顧望,感慨萬千,忙碌、充實、煩惱、歡樂一同擁有,讓我悟出:忙碌與充實,煩惱與歡樂有著內在的聯系。我的忙碌,我的充實,我的煩惱與歡樂都化作了春霖秋霜,深深地融進了我的職責,使我樂此不疲,執著進取,辛勤耕耘。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成就,更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我仍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來詮釋。

一、端正思想,找準定位,協助園長工作

認真學習政治理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熱愛幼教事業,嚴于律己,恪守崗位職責。幼兒園工作煩瑣而細小,在班子成員中,我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到分工來分家,互通有無,在管理好自己分管的保教工作之余,我對園長要求協助處理的其他各類事情也從不推諉,總是舍身處地,站在全局的角度,盡自己的所能發揮副手的作用,盡量減輕園長的工作壓力和負擔。同時與后勤園長、年段長一起同心協力,共同協助幼兒園的全方位管理工作。

二、不斷充實,努力進取,提升自身內涵

人的一生要扮演多種角色,有許多事情等著你去做。我覺得自己既是管理者,又是教師,也是個學生。行駛在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上,深深感到自己是如此的貧乏,內存不足,為了扮演好多重角色,我對自己提出:知識要向更寬領域拓展,業務要向更深處延伸。于是,常在工作之余,學習《幼教博覽》、《學前教育研究》、《幼兒教育》《管理創新》等書籍,每當閱讀到精彩之處,我就會對照自己的工作,尋找差距,不斷地充實,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并在一線理論聯系實踐,大膽嘗試,努力探索新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模式,并在指導過程中得以運用,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在課改的今天,我們都有煩惱、茫然的時候,把握不住課程,把握不住孩子,把握不住預計和生成??每當茫然的時候,我就看書,查資料、詢問、探討、反思,通過多種途徑的學習和老師共同解決一些實踐中的困惑與難題。我還抓住外出學習的機會,聆聽專家的講座,感受新的教育理念,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在學習中不斷成長起來。曾經多次承擔各級各類的公開觀摩活動的指導,對指導工作一絲不茍、竭盡所能,獲得了觀摩者的一致好評。在參加縣“我與新課改”征文比賽中獲二等獎;撰寫的論文《讓快樂駐孩子心中》在德化教育發表,《暈頭的小雞》在市級“教育科研文萃”匯編,《摸著石子過河》在教育局“論文薈萃”匯編,《呵護愛心,讓愛萌發》在中心小學駕云報發表。

三、互學互幫,加強培訓,促進教師成長

我園部分教師是小學轉崗的新教師,教師專業素質和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為提高教師自身專業素質和業務技能,我把對新教師的培養列入園本教研的重點工作,采取以下形式進行培養:一是加大指導力度。深入班級聽課80多節,尤其是對新教師進行隨堂聽課,跟蹤指導,每次聽課后,在肯定優點的同時,更注意語重心長的幫助和耐心指導,力求使每位教師通過課堂實踐提高基本功。二是加大園本培訓力度。以園為本,開展自培活動,充分利用老教師的人才資源,采取“新老教師結對幫扶”的形式,通過園本培訓、崗前培訓、崗位培訓等途徑,形成老帶新,強帶弱的良好氛圍,通過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形式,開展培訓,產生了內培效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園的“園本教研”曾受到姐妹園的充分肯定。三是重視群體素質的提高。為使教師獲得專業成長,給教師“壓擔子”,開展不同的業務大練兵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技能比賽,如:優質課評比、課題展示活動、自制教玩具評比、環境布置評比、常規評價月等活動,讓優秀教師脫穎而出,我園教師林英蘭、孫遠騰老師參加縣幼兒教師優質課評比雙雙獲得二等獎,是歷來在縣級優質課評比取得的名次。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在老教師的熱情幫助下,新教師態度誠懇、虛心學習、努力進取,如今小學轉崗的教師對幼兒教育已不在陌生,我們的教師隊伍也不斷地成長起來。

幼兒園小班學期總結2望著漸漸成長的孩子們,從他們身上讓我感受到一種自豪感,一個學期轉眼過去,耳邊仿佛還是孩子們剛入園時的熱鬧聲。近半年的群眾生活,使孩子們學會了許多,各方面進步也不錯,那里,我也該整理一下我的思緒,總結過去了的工作經驗,以便更好地提高自我的各項工作水平。

一、我用心參加各項時事、政治學習,堅持把理論同實際相結合,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幼兒,做好保教工作。

二、這學期我是小四班的保育員老師,小班孩子剛入園,離開了熟悉的生活環境,應對陌生的幼兒園總是充滿了惶恐和害怕。這時候,我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了自我的孩子,從心底里關心愛護他們。孩子們都是剛剛入園,對他們的生活照顧就要更多、更細。我以親切的語調、溫暖的擁抱、細致的照料、友善的笑容來吸引幼兒,讓幼兒很快地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開學初,有的孩子不喜歡在幼兒園吃飯,每次看到餐桌上的飯菜不是說“我不餓”,就是“我不想吃”,有時甚至吃一口吐兩口。為了能夠使孩子們喜歡吃飯,我們采取了多種方法。

首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大孩子的活動量,利用餐前的環節,在班上談論“我最愛吃的東西”。哪個小朋友有了一點點進步,我們就及時地表揚他。

其次,對個別潛力弱的小朋友,我和其他教師分別指導他們怎樣拿調羹,怎樣吃飯等等,有時還鼓勵小朋友,老師先喂幾口,接下來自我吃。吃得棒的小朋友,獎勵小紅花等等。

再次、我還及時和家長進行交流,把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告訴家長,同時期望家長配合教師,在家里也對孩子進行自理潛力的培養,放手讓孩子自我吃飯,不挑食,鞏固在幼兒園養成的好習慣。

漸漸地,孩子們的進餐情緒好轉了,都喜歡吃飯了,能把飯菜吃完,有的孩子還會主動要求添飯。孩子的變化,讓我從心底里感到自我的辛苦沒有白費。

三、在衛生保健方面,我以培養幼兒各項生活習慣為主,幫忙幼兒認識自我的杯子毛巾,學習男女分惻的習慣。培養幼兒飯前便后洗手,飯后擦嘴的良好習慣,督促幼兒多喝開水。由于我們班年齡小的幼兒很多,自理潛力差,因此在大小便時都要給予幫忙,有的還經常不大小便解在褲子上,這時我就給他們擦好身子,換上干凈的衣褲,把濕褲子洗好。

活動時,對出汗過多的幼兒及時擦汗,以防感冒。對體弱多病的幼兒給予個性瞻顧。我每一天認真做好消毒和打掃衛生工作,加強幼兒的保健衛生,管理午睡,做到讓每個幼兒都睡著。做好預防幼兒常見疾病的工作,常曬被子、枕頭,減少細菌滋生。

總的來說,生活老師對幼兒來說,也是很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的一天生活都由你管理,所以要想成為幼兒的知心朋友,要得到每一位幼兒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要用自我的熱情和愛心去感染他們。透過半學期的共同生活和學習我與幼兒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聽到孩子們開心的笑聲,看到他們甜甜的笑臉,我深深地為自我的這份職業感到自豪和驕傲。

幼兒園小班學期總結3時間飛逝,轉眼一學期已經過去了。在這一年中,我們班的兩位老師團結協作,共同努力做好班內的各項工作。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班級情況

幼兒進園以后,針對小班幼兒的特點,為了縮短幼兒的分離焦慮,我們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玩耍。引導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同時指導家長做好幼兒入園的各項工作,使家長們能夠在家也幫助幼兒盡量縮短分離焦慮,通過一系列活動我班幼兒很快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本學期剛開始,幼兒年齡小,情緒波動大,每次到了午睡時間,我們都忙得不可開交,我們兩位老師任勞任怨,付出更多的愛心和耐心去安撫每個幼兒的心,讓她們逐漸適應幼兒園的午睡環境。平時,我們積極工作、處處以幼兒園的工作為重,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老師每天早早到園把教室內外打掃的干干凈凈,盡職盡則的把工作做好。

二、教育教學工作

1、本學期,我和趙老師負責教學工作,學期初,我們根據大綱的要求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計劃。

上學期針對幼兒自我服務意識不強的特點,開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大提高了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和趙老師緊密結合、互相溝通,針對我班幼兒的情況,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進行安全教育、文明禮貌教育、團結友愛教育,使幼兒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和家長交流的過程中,針對家長們的意見并結合我班的實際情況,我們班推出了幼兒講故事、幼兒英語律動等活動,大大提高了我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幼兒對英語律動的興趣,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我班的幼兒在各方面都有的進步,家長們也都很滿意。

2、教室環境的布置

環境是為教育教學活動服務的。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和本班的特點,老師們選擇了一些有特點的裝飾布置,同時還利用一些廢舊物品。在布置中,我們讓孩子們參與到其中,讓他們動手去制作。

三、衛生保健及常規教育

1、衛生保健

我班的衛生保健工作一向也較為細致。我們兩位老師每天都兢兢業業、細心、耐心的觀察記錄。如:晨檢時注意觀察幼兒臉色,幼兒有不舒服現象及時通知家長,因小班幼兒還不能及時的表達需要,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幼兒臉色及表情及時了解她的要求。在幼兒喝水方面,家長們也比較關注,了明顯我們每天保證幼兒喝夠三杯水。讓幼兒明白口渴時應及時補充水分。

2、常規教育

我們十分重視孩子常規的培養。在幼兒入園后不久我們進行了一日常規教育,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如:入廁、洗手喝水、吃飯、午睡等都有秩序的進行。此外,我們還教幼兒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過我們的統一要求、統一管理,使幼兒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家長工作

在幼兒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老師們的密切配合,更離不開家長們的大力支持。為此,我班把家園配合工作作為重點來抓。通過家訪、家園聯系冊、電話等方式,讓家長們了解幼兒園的情況。在早晚接待中,及時與家長溝通幼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在家教園地中,把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及時解答,得到了家長的好評。

在這個學期中,我班兩位老師盡心盡力,較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盡管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新的學期中我們會更加努力,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進步!

幼兒園小班學期總結4時間過地好快呀,隨著四季的不斷變化,轉眼間,我和孩子們又一起走過了一學期。這一學期中,我們都不得不慨嘆歲月流逝的疾速,同時我們也驚喜的發現,每一點一滴的付出,所得到的回報也是令自己驕傲的。現在我將對本學期的工作作一總結:

一、班級工作方面

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想完成教書育人的責任,首先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這一年中我認真參加每次的業務學習。今年我擔任了小三班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們班有33名幼兒,因為是小班的幼兒,所以在各方面都要從新的東西開始學,一學期下來,孩子們的進步都很大,看到他們的進步,作為老師的我們心里也很開心。根據期初的班務計劃,我們開展了很多的活動,有“小班組自理能力比賽”、“冬季運動會”等活動,活動的開展鍛煉了孩子們各方面的發展,同時也增進了和家長之間的情感。在平時的各項教學活動中,我們對進步的幼兒給予及時的表揚,對能力較弱的幼兒給予鼓勵;針對性地對個別幼兒進行鼓勵教育,一學期下來我們班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現都有很大的進步。還記得剛入園的那會兒,孩子們哭成一片,哭著嚷著找媽媽,而現在跟我們老師親密無間,相信通過本學期的培養,孩子們在下學期中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

二、教育教學工作

1、在日常工作中,我能認真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課前認真備好課,準備好豐富有趣的教育活動,上課時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給每一個孩子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注意給膽小的孩子多一些愛護,給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多一些鼓勵,給體質弱的孩子多一些照料,給能干的孩子多一些挑戰。

課后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每月撰寫教育隨筆,并上傳于教育博客,以此提高自身能力與寫作能力。

2、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機會與條件,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

在一日活動中,注意教給幼兒初淺的、簡單的生活知識經驗,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認真填寫周計劃、區域觀察記錄表、班級情況表及各種表格。

三、保育工作

對于我們小班幼兒,在保育方面的工作是放在首要的,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寶寶在園的情況——吃喝拉撒方面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老師很注重觀察全體幼兒從幾方面入手:

1、加強幼兒一日常規的養成教育,加強幼兒各種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使幼兒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在原有基礎上有了一定的發展。

2、強化幼兒健康意識,保證了幼兒進餐時心情愉快。

注重培養幼兒好的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進餐時不打鬧講話,不掉飯粒。

3、加強幼兒午睡的管理及巡視,保證午睡時室內的空氣質量。

培養幼兒良好的午睡習慣,不吵鬧,盡快入睡,會整理床鋪,衣服折疊整齊放好。

四、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是工作中的重點之重,保障每一位幼兒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和職責,為了讓家長放心,讓幼兒能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生活、成長。幼兒園開設了《安全教育》這門課程我覺得非常適合幼兒園的孩子們,讓他們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活動的設計十分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

五、家長工作

經過班級教師的共同配合,幼兒的身體及健康都得到很好的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同家長密切聯系,聽取家長意見,根據幼兒在家時的表現,對幼兒進行因材施教,同家長一起糾正幼兒不良的習慣。

六、認識不足,努力進步。

回顧這一年中的點點滴滴,忙碌而又快樂著!我覺得在班級的管理方面還有待加強,管理應該更規范,更具體。尤其在家長工作方面處事有時會有些急躁,因為想把工作做的更完善,有時還是會有疏忽的地方,缺乏經驗的累積,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將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向更高的支點邁步!

幼兒園小班學期總結5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本人特就這學期的工作小結如下:

在教育教學上,教孩子如何做人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做人是育兒的根本。我把思想教育滲透到教學之中,用兒歌故事的思想內容來感染孩子們,然后再教孩子們學會“我應該怎么做”最后以角色互換的方式,幫助孩子學會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體驗別人的情感,進而做到遇事多替別人想一想,還有把平時言傳的方式改為身教,用行動告訴他們應該這么做才正確,一次兩次,效果就慢慢的出來了。還有我們班孩子普遍存在對自己能力估摸不足的情況,很多想做的事怕做不好,不敢嘗試,我運用仔細觀察,及時鼓勵的方法,在提供寬松的學習氛圍的同時和幼兒一起嘗試,不斷給他們克服的勇氣。給孩子們提供充分的自我展示機會。引導他們勇敢的站出來。漸漸的通過教育,我班孩子們的品德行為有了較大的變化,能理解他人,幫助,關心他人,而且還能評價他人的行為,提出解決行為問題的辦法,自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孩子在自控自律上還欠缺,不能很好的遵守規則,講秩序。雖然育人工作上還有瑕疵,但孩子們的變化讓我體驗到教育的成功,也使我品味到:成功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

作業績上,本學期我能積極服從領導,配合完成園內各種活動,認真完成教育工作,在對待特殊兒童的身心教育上有自己的想法,并做到了面向全體,將愛撒向每個孩子,我一個人看護著33名幼兒,但是我并沒有絲毫怠泄怨言,我以“一切為了孩子”為原則,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調整教育保育方法。利用自己的便利條件,家長會上,家長口頭上也給了我們較好的評價。對于家長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能及時細心的發現端倪,有教育也是服務的意識,幫助家長解惑,在教師素養上,我有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強烈愿望,有創新的激情和改革的魄力。能認真負責的關注孩子,從內心出發的愛孩子,在孩子面前注重自己的形象,重視教師榜樣的力量。雖然有時也會因孩子的調皮而埋怨,因他們的不聽話而失態。因為工作的忙碌而感到累,但是由此在心中總會涌起一種強烈的責任: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我要以真誠去擁抱每一個孩子。與孩子朝夕相處,我始終想著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在繼續學習上,也確立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基本觀念,尊重幼兒,關注每個孩子的尋常時刻,關注孩子的發展之窗,轉變幼兒的學習方式的新理念。每次的教學活動也在一次次的觀看與領會、討論與反思中,使我經歷了一個從不理解到逐步理解,從模糊到逐步清晰,從畏難、知難而上到熱情接納的過程。同時,我也嘗試運用學到的經驗在班中開展了二、三次小小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也使我自己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如:如何將課程有機的整合滲透到一日活動中,如何及時的捕捉幼兒的有價值的生成熱點,及時給予支持,如何讓區域活動真正的發揮教育作用,這些是我感到困惑的,還有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上,對幼兒身心發展的了解上,教學手段方式的運用上都還需要不斷的汲取營養。

篇5

和家山村2019年駐村聯戶工作計劃

一、工作現狀:

和家山村有185戶744人,貧困戶56戶 205人。其中:因病致貧22戶85人,因殘致貧6戶19人,因學致貧2戶8人,缺勞動力致貧3戶5人,缺資金致貧9戶33人,缺技術致貧6戶31人,其他致貧6戶19人。2016年脫貧11戶48人,2017年脫貧7戶33人,2018年擬脫貧32戶117人,2019擬脫貧1戶1人,2020年擬脫貧5戶6人。

二、精準脫貧路徑及成效

我村按照鎮黨委、鎮政府的總體安排,按照“八個一批”的路徑,對照貧困戶脫貧標準,采取“一戶一檔、一戶一策、責任到人、一包到底”的辦法,有勞動力農戶產業全覆蓋,解決增收及“兩不愁、三保障”的問題。具體工作路徑如下:

1、易地搬遷挪窮窩。全村共確定移民搬遷戶6戶20人,其中6戶已全部達到交鑰匙。

2、危房改造建新居。實施危房改造2戶,列入2017年計劃的 2戶已經全部建成入住。

3、培育產業管長遠。 堅持把發展主導產業作為長期脫貧、不再返貧的根本支撐,去年至今年累計投資35.25萬元,分4次扶持47戶貧困戶發展產業(栽植蘋果樹33戶130畝,栽植核桃樹43戶204畝,種植花椒樹3戶13畝,種植大路菜23戶41.3畝,養雞1戶15000只,養豬1戶6頭,養羊2戶47只)基本實現了“戶戶既有長期主導產業、又有短期增收項目”的格局。

4、企業帶動分紅利。針對貧困戶短期增收難的問題,采取“五方聯保、貸資分紅”的模式,為8戶貧困戶每戶爭取企業帶動資金 24000 萬元,年固定分紅 3000 元。

5、流轉土地增收入。堅持把農業招商作為重頭戲,已落戶我村的陜西淳美有機有限公司流轉土地21 畝,涉及貧困戶4戶,每畝流轉費350元,入園務工6人、年增收1000 元。通過陜西淳美有機有限公司為貧困戶增加收入。

6、扶智培訓強技能。針對全村 100 名貧困勞動力,開展技能培訓 8人,外出務工46人,增強了貧困群眾自身造血能力。

7、生態補償促增收。篩選2名貧困人員作為護林協管員、每人每年勞務費 6000 元。

8、社會救助保民生。

在健康扶貧方面,全村因病致貧29戶貧困患者39人,其中患慢性病 37人、患大病2人,住院總費用 15.61萬元,個人自付費用7.9萬 元,合規費用報銷比例達到標準。

在教育扶貧方面,因學致貧2戶,貧困學生35人,發放教育資助金和各類補20100元,其中:幼兒園 8人、補助375 元; 小學學生 18 人、補助900元  ;初中學生 3 人、補助  1025 元 ; 高職和大學生6人、補助 3000 元。

在民政救助方面,全村共確定低保戶 26 戶 90  人、發放低保金71760元;五保戶 3 戶3人、發放五保金 16092   元;因殘致貧8戶,貧困殘疾人8人,發放兩項補貼 10560萬元;全年為7戶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救助金8500元,達到了“精準認定、應享盡享、應保盡保”的要求。對照政策要求,將無力脫貧的5戶 6名貧困群眾納入社會兜底范圍。

9、基礎設施補短板。新修水泥路 1公里,水、電全部到戶,建成村辦公室、文化廣場和標準化衛生室,逐步補齊了基礎設施“短板”。

10、整治環境換窮貌。集中清理主干路及村內“六堆”,為56貧困戶清潔室內衛生、在貧困戶中選聘公益專崗 2人(月工資350元),建立了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

11、“三變”改革助脫貧。按照鎮黨委、鎮政府“三變”改革工作方案,基本完成了清產核資、人員界定,下一步工作正在緊張推進之中。

篇6

關鍵詞:幼兒 重要性 游戲 發展

游戲是幼兒生活中最主要的內容。我任教三十多年,一直從事幼兒教學工作。我們地處大西北偏遠的山村,幼兒教學不知該怎么進行。只能聽從領導和家長的意見:教寫字、認拼音,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以學習為主,完全小學化。只有這樣,校領導高興,家長滿意還很得意說自己的孩子識了多少字,會算多少題。直到新課程改革開始,學校也對幼兒園進行了課改,讓我們教師先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轉變教學觀念,知道三個年齡段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指南指明了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方向。學校還舉辦《家園共育活動》,幫助家長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教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在家長開放日,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的畫、美工作品、能唱歌會跳舞時,高興地點贊:應全面發展。

游戲只是為了有趣,對幼兒來說,從游戲中學習不過是伴隨性的。教師則更多地將游戲作為教學的一種手段,即游戲化教學。進行游戲化教學需要選擇恰當的游戲形式,創造輕松的游戲,讓幼兒跑一跑、跳一跳全身動起來。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我們教師要認識到游戲的重要性。

一、游戲的重要性

我們班級的一日活動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最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游戲的主體是幼兒本身,但也不能脫離我們教師的組織和引導。我們農村學校條件差,幼兒玩具少。怎么辦?我們就自己動手,根據自己小時候玩的玩具自制玩具。如沙包自己縫,杏核自己找。最有趣的是我們當地玩的游戲“抓骨頭”。我們這里吃的羊肉較多,羊的后退上有一個小骨頭,它有四個面,我們分別叫做“耳朵、腳板、背背、窩窩”。這個游戲的玩法:一樣的骨頭最少四個,一個小沙包。先把骨頭撒開,找一樣的兩個或三個。再將沙包拋高,手迅速地將兩個一樣的抓在手里,再將沙包接到抓骨頭的手中。看誰抓得時間長。我們以此來培養幼兒的手的靈活性、眼的觀察力,手眼的配合。

幼兒在我們教師的引導下主動、自愿、愉快的活動著。我們經常和幼兒做拉手轉圈游戲。小朋友都爭著搶著和你拉手。通過肌膚的接觸感覺到我們的親切感。在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游戲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可以說,有幼兒的地方,就有游戲的存在,就有幼兒的游戲活動的開展。游戲是幼兒生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創造輕松的游戲環境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就是在游戲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幼兒的游戲主要還是依據他們的現實生活。如過家家、搭積木、聽故事、講故事、捉迷藏等等玩得不亦樂乎!

我把游戲活動分為兩大部分:室外、室內。室外,我也稱戶外體育活動。這類活動包括幼兒早操、律動、集體游戲以及分散自由活動。我以季節變化為依據劃分夏天戶外游戲多,冬天戶外游戲少。戶外游戲多是集體游戲。如“切西瓜”我和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圈,一個小朋友在中間切我們的手,他要跑起來,大家一起說兒歌“切切切西瓜,西瓜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要吃西瓜切開來”。這時,他把我們的手切開。室內游戲主要是與課程主題有關的活動。如角色扮演、拼插建筑等。從生活入手,多給他們體驗生活的機會,把孩子們引向生活,讓生活走進孩子,使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我們要營造溫馨、相互尊重、輕松的區域環境,讓幼兒情緒穩定的參與活動。區域的設置多為分散型,提供的材料要豐富多彩,讓幼兒在視覺上是寬松的,讓孩子們在操作、游戲中學習,使孩子們的學習完全是探索學習、發現學習、體驗式學習。

三、游戲與幼兒的發展

愛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陳鶴琴就曾經說過:“游戲是孩子的生命。”這充分說明游戲在幼兒發展中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游戲是具體象征性的,它以假想和想象為條件,在游戲中,幼兒常常會說“我假裝是醫生。”“你把它當床。”幼兒會把自己想象成醫生,把鉛筆想象成針筒,把其他小朋友想象成患者。

幼兒進入幼兒園就意味著教育活動的開始幼兒教育是基礎性教育,同幼兒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幼兒教育的內容也是全面的、啟蒙性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每個領域都有明確的目標,指導著我們幼兒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和組織各項活動,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陳鶴琴的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兒為主體,將游戲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幼兒玩什么,怎么玩,和誰一起玩,我都讓幼兒自己選擇,自己做主,讓他們當主人。通過游戲,我們可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同伴關系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戲可以促進幼兒和諧全面的發展。

篇7

愛聽音樂的乖寶寶

我家坐落在井岡山腳下的小山村里,那里山清水秀,寧靜安詳。老婆懷孕后,我就讓她住在老家,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吃著自家種的蔬菜,給小孩的體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2年年底,8個月大的兒子被我們帶回了南昌。我當時沒有上班,是典型的自由職業者,老婆也經常外出辦事,很多時候照顧小孩的任務就落在我身上了。

起初,兒子一醒來就哭,老婆的方法是抱起來四處走動。可我手頭工作有時比較急,根本做不到。于是,我嘗試了一個新辦法:在保證兒子不是因為大小便和饑餓而哭的情況下,放兒歌給小家伙聽,居然當天就奏效了。經過幾輪嘗試,以后兒子不管是醒來躺在床上,還在把他放在座椅上,都是一個人安安靜靜地要么聽音樂,要么就是玩他的小指頭或小玩具之類。我也就可以安心做事了。有一次,我八十多歲的外公來南昌玩,我叫他住我家。外公說你家有小孩怕吵,我跟他說不會。果然,外公在我家住了幾天后說:“我從來未見過如此乖的小孩,一張紙在手上都能玩半天。”

當然,在嘗試這種辦法時,要注意:小家伙躺在床上聽音樂時,大人可以不必在他的視線內,讓他適應一個人獨處,這為今后小孩獨自睡覺也有很大的幫助,但當孩子起來坐上座椅時,大人一定要在小孩的視野內,這樣小孩才會有安全感,玩得也更安心踏實。同時,大人的不離開,也能更好地防范小孩突然翻起來導致的摔跤等。

起居照顧簡單為上

兒子從小很少生病,這除了得益于我老婆孕產在老家的天然好環境和好營養外,還與我們平時對他的生活起居照顧有很大的關系。很多孩子在溫差大的季節容易感冒發燒,我和老婆信奉的原則就是在不冷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給小孩少穿一點,在保證舒適度的前提下,由著他去瘋,只要是安全的,他高興就行。

這種狀態從他幾個月學爬時直到現在,記憶中兒子感冒的次數是少之又少。有一次半夜,兒子發燒。第二天早上,我摸摸他的額頭還是燙燙的。于是,我趕緊帶小家伙到兒童醫院,可沒想到就是掛個號的工夫,他在候診室里蹦跳幾下居然啥事沒有了。我和老婆哭笑不得地從醫院出來,一家三口開心地吃了頓營養早餐。

很多時候,老婆常玩笑說:“孩子的身體可為我們省了不少錢,我就把這些錢多買點玩具,大人省心,小孩開心,皆大歡心!”當然,小孩都會有生病的時候,碰到這種情況,我們的原則是能在社區醫院解決的就不去大醫院,能吃藥解決的就不打針,能打針解決的就不輸液。我一般是先向懂醫的朋友告知小孩的癥狀,然后在他們的指導下去藥店買藥,給小孩喂服,買藥一般也考慮優先中成藥。一些感冒發燒這樣處理就可以了。

吃過一次虧就乖了

兒子還不到2歲時,就上幼兒園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送兒子去時,兒子都會用一種如鯁w在喉的聲音對我說:“爸爸,你一定要早點來接我。”因為兒子的這句話,我一般在3點半左右把小孩接回來,以至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每到這個點我去幼兒園,都能看到兒子扒在窗戶邊渴望的眼神。有了這個約定,兒子上幼兒園也就不會那么不情愿了。

但每次兒子回來,家里的玩具就是他的樂園。不出20分鐘,從房間到客廳,從床上到地上,到處都鋪滿了他心愛的玩具。記得冰心老人家曾經說過:“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在我所理解就是小孩的童年一定要過得自由快樂,所以,我讓他玩讓他瘋,誰叫他還是個孩子呢。

兒子讀小學期間,雖然年年都是三好學生,還能得一些體育賽事上的小獎。剛讀一年級時,他卻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寫作業拖拉。每次放學回來,他先玩一會兒,直到吃過晚飯后,才在我老婆的催促下慢騰騰地寫作業,要到晚上十點甚至十一點多才能寫完。后來,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形成了我們不催他就不寫的地步。

為這事我埋怨老婆催多了,老婆埋怨我管少了。后來,實在沒轍,我就跟老婆約定,再也不催他寫作業。果然,那天兒子吃完晚飯后懶散地半玩半睡,以為媽媽過一會兒會催他起床寫作業。沒想到,他這一睡就到凌晨三點多。醒來后,兒子發現不對勁,趕緊爬起來。他邊哭著責怪我們,邊把作業寫完。可能真應了那句:再牛的學生都還是怕老師的,沒把作業寫完最終在老師面前還是不好交差。從那以后,兒子的家庭作業再也不用我們操心了。再想玩,兒子都會根據他自己的計劃分配時間早早把作業寫完。

教孩子處處是學問

雖然不會陪著孩子一起學習、監督他寫作業,但我會積極引導孩子對知識需求的渴望和興趣。比如,在看電視劇《漢武大帝》時,衛青、霍去病、李廣、司馬遷等有名的歷史人物一出現,我就會講一些關于他們有趣的事跡以及歌頌他們的詩等,然后告訴兒子,這些事和詩在哪些書中有記載,讓他去從《史記》或《唐詩三百首》里查找印證,并看看里面是否記載有關于他們更有趣的事。通過歷史劇和書本的互相印證,兒子的好奇心被激發出來,還學會了如何查證資料,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又比如,在新聞中聽到國內或國外發生重大事件時,我會讓兒子立刻在地圖上把這個位置指出來。如果找不到,我就教他如何通過谷歌地球軟件尋找定位。兒子很小時,就會通過這個軟件查找位置,并利用其3D效果和實景3D效果,熟悉了國外很多著名景點和標志建筑。我覺得,教孩子處處是學問,事事可做學問。

六年級后,兒子面臨小升初。兒子異常用功,他想考個好成績,爭取去好一點的中學。但事與愿違,那年不允許跨地段入學。我只得帶著兒子就近入學,而這所學校在全市的排名只能說是靠后的。報到那天,看著兒子靜默不語,我理解他的不情愿,但還是安慰他說,讀任何學校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今后在學習上我來輔導你。兒子眼神里才稍微有點希望。

后來,在他的努力和我的輔導下,兒子一直保持著全班第一的戰績。但我還是經常聽到兒子的嘮叨聲:學校的校風不好,班上紀律很差,上課吵得聽不到等等。最讓我揪心就是有次兒子對我說:“爸爸,再不給我轉學我這輩子就毀了。”但作為最普通的家長,我又能有什么辦法呢?除了在學習上盡心加以輔導外,我能做的也只能是鼓勵他了,讓他選好目標,立好志向,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前進。

篇8

就在上半年,該校還保留著20年前的樣式:脫落的墻面里透出猩紅的磚頭,屋內坑洼的地面、銹跡斑斑的門窗,屋頂磚瓦破舊、墻體霉斑蔓延。出入僅靠一條一米左右的石子路,路旁雜草叢生,春夏常有蛇出沒,廁所還是旱廁。因為條件差,村里經濟條件好一點的家庭都把小孩往鎮上和縣上的學校送,最少時學校只有兩名學生。

作為邊遠山區府地村委會的一個教學點――陳斜小學,資溪縣投入了20多萬元做學校標準化建設資金,翻新后的校園成為全縣變化最大的校園之一。從2013年10月起,資溪縣啟動了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先在幾所學校試點,今年暑假起26所學校開工建設,全縣19個教學點全部納入其中。舉全縣之力,資溪縣打了一場學校標準化建設的攻堅戰。

一條破解教育困局的新路

2014年8月22日,連日陰雨后,山區小縣難得的大晴天,在新的資溪縣實驗小學校園內,灌漿機、攪拌機將本不寬敞的主干道擠了個水泄不通,工人們正趕著硬化路面。“我們的校園正在穿新衣。” 實驗小學校長胡樺檳笑著說。學校必須在暑假期間完成主體工程,重點是為學校修建200米的塑膠跑道和塑膠籃球場。時間緊,任務重,胡校長也沒法在家里休假。

像胡校長一樣,縣教育局的機關干部和開工建設學校的班子成員都沒有在家里休假,而是搶時間,趕工期。今年暑假,資溪縣掀起了學校標準化建設的。

資溪縣位于武夷山西麓,森林覆蓋率高達87.2%,國家在該縣擬建華南虎放養基地。這個總共才12萬人口的山區小縣,有3.6萬人外出做面包,是聞名全國的“面包之鄉”。在城鎮化浪潮中,資溪縣城鎮的學校出現了“大班額”等新情況,而農村學校辦學則有日趨“萎縮”的苗頭,教育發展陷入了困局。

2013年10月,新上任不到兩個月的資溪縣教育局局長何昀在完成了對全縣含教學點在內所有的中小學廣泛調研后,敏銳地洞察到全縣教育發展特別是農村薄弱學校的“硬傷”,并提出了“辦學條件標準化、師資水平優質化、學校管理規范化、教學手段現代化、辦學特色多樣化”的工作目標,大力實施教育資源優化工程、義務教育均衡化工程、學前教育提升工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等“工程”。

為此,近年來,資溪縣把學校標準化建設視為實現縣域內教育均衡發展的突破口,列為全縣“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決定舉全縣之力打一場聲勢浩大的攻堅戰。資溪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常務副縣長和主管教育的副縣長為副組長,教育、財政、發改、國土、城建、人社、公安、衛生等縣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和鄉(鎮)長為成員的標準化學校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同時,教育、財政、發改、國土、城建等部門臨時選派了專人負責協調管理此項工作,要求各相關部門堅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難事快辦”的工作原則,凡涉及學校標準化建設方面的學校用地、工程招投標、設備采購、資金劃撥及經營服務性收費等均一路綠燈。何昀局長告訴記者:“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學校標準化建設,縣級財政將2013年和2014年首批26所學校標準化建設必需的資金列入預算。嚴格執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管理和使用規定,城市建設維護稅按10%~15%劃撥,從土地出讓凈收益中按10%的比例足額計提教育資金,并全部用于中小學校教育基礎設施建設。”

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周劃介紹說,為集約使用資金,資溪縣充分利用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農村初中改造工程、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工程、新農村建設等項目資金,統籌謀劃,突出重點,打捆使用,努力做到“四個結合”,即學校標準化建設與改造薄弱學校建設相結合,與優化城區教育資源相結合,與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相結合,與學前教育提升工程相結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集中財力辦大事。

信息化建設是資溪縣學校標準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為此資溪縣投入了100多萬元對全縣的78所學校進行信息化建設,初小以上學校統一裝備了農村現代遠程教育設施,所有學校均實現了“校校通”“班班通”,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硬件裝備率和開課率均達100%。

“現在我們正在與電信公司洽談如何讓寬帶進村小、進教學點。”何昀局長說。信息化建設,農村學校是關鍵,利用網上的優質資源,即使是身在深山,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即使是在只有14個學生、3位教師的陳斜小學,也要把網線拉進學校,配置專門的廚房電冰箱、電磁爐等日常用品,這是資溪縣標準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具有資溪特色的“人文關懷”。

“缺什么補什么”

高阜鎮的石陂小學背靠大山,山上竹篁時時傳來陣陣沙沙聲。110個學生、6個教師,一棟500平方米的教學樓、6個教室、1個辦公室,就是這所學校的全部。學校用房極度緊張。周建武是學校的一名老師,在他的辦公室,6個黑色的辦公桌拼成一個更寬闊的臺面,備課、開會、午休都在這個桌上。學生則是 “六一兒童節都沒有地方搞活動”。周建武指著教學樓外空蕩蕩的操場說,在那兒除了升旗臺別無他物。

這個暑假,資溪縣投入了114萬元的 項目資金在教學樓旁新建了一座兩層樓的教輔樓。科普室、圖書室、儀器室、電腦室、少先隊隊室、音體美器材室一應俱全,除此之外還增設了廚房、3個辦公室和6個教師休息室。

在科普室,亮堂的地板,兩排新添的桌凳上擺放著各色模型,飛機、電燈、輪船,雪白的墻面上掛著一幅標語:“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試驗中得來。”隔壁的圖書室,新上架的各色書籍還散發著油墨的氣息;音體美器材室更是堆滿了各色器材。“配置得這樣齊全,和城里的學校也不相上下吧。”石陂小學的教師將自豪掛在臉上。

相比之下,縣城學校自有其做法。2012年資溪一中搬遷到新校區后,資溪縣決定:原校園面積只有15畝的資溪縣實驗小學整體搬遷到這里。實驗小學的校園面積擴大了一半。而實驗小學原來的校園則變成了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和縣教師進修學校。縣城的學校正在進行資源的優化。“原來我們的操場還是泥沙的,學生一跑操,學校就成了‘霧霾’天。加上小學生生性好動,回到家里總是一身泥、滿身灰,引得家長不停地抱怨。”胡樺檳校長回憶說。學校在6月底完成了招投標,“最初預算150萬元,招標是128萬元,正好暑期動工。”由于學校的主干道早已破損不堪,這次一起進行了翻新。待建設項目全部完成后,美麗的校園一定會吸引眾人的目光。

以薄弱學校改造為切入口,資溪縣中小學迎來了陽光明媚的夏天。一場場摸底調查在悄然進行,一個個招標方案爭先出爐,一處處基建工程次第開工,一座座教學樓、教輔樓相繼落成,全縣掀起了學校改擴建的新浪潮。

高阜鎮,大量村民外出做面包,但當地人們很重視教育,村小港田小學在2007年建校時,用地就是村民無償提供的。學校現有148個學生,7名教師。采訪當天,學校恰有教師到撫州進行音樂課培訓,早已年過50的校長和其他村小教師一樣,是由民辦教師轉正的,對音樂、體育、美術等并不很了解,但碰上課程安排得緊也會給學生上課。在學校的音樂教室,今年還裝上了投影儀等設備,新簇簇的。“有時候,我也可以通過在網上下載教學視頻,用投影儀來給學生們上英語課了。”樸實的校長笑著說。

“我們給農村老師配了筆記本電腦,人手一臺。讓他們利用電腦下載教學資源,進行電子備課,以此彌補農村教學資源的不足。”何昀局長說。

2013年資溪縣的財政收入為5億元,是十足的財政小縣。而近三年來,全縣本級財政累計投入教育經費2.1432億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達1.34億元,僅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和薄弱學校改造費用就達6500多萬元。

“勤儉辦學,滿足基本需要,缺什么補什么。” 何局長說這是資溪縣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教育幸福指數大提升

距離縣城4公里的鶴城鎮排上小學,教學樓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幾個大字特別引人注目。教學樓前,去年新裝了兩排健身器材。作為一所鄉村學校,近年來城鎮化最直觀的影響就是閑置出了幾個教室。正好當地的學前教育近乎空白,于是排上小學成為資溪縣將農村閑置教室改為村級小學附屬幼兒園的試點學校。“當然,是經過認真的調研才確定改造的。”周劃書記笑著解釋道。將標準化學校建設與學前教育提升工程相結合,在條件較好的村級小學推行“一校兩部”“3+3”模式,即三年小學教育加三年學前教育,如此讓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的現象在資溪縣并不少見。

“因為村里沒有幼兒園,我外甥女3歲就送到縣城上幼兒園了,每天只能校車接送。私立幼兒園一個學期花2000多塊錢。”住在學校附近的村民付小紅一臉興奮地說,“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可以上幼兒園,學費才五六百。”預計第一次招生,幼兒園將迎來4~5周歲的幼兒40多名。學校計劃開兩個班。于是便利用這個夏天,把42平方米的閑置教室擴建成2個活動室、1個休息室和一個廚房的“新校區”。

學校標準化建設,關注的都是方便學生及家長。“我們還應該對教師多一份關心,特別是對邊遠山區的學校來說更應該這樣。”何昀局長說。在推進標準化建設之初,他到農村學校去調研,吃飯時只看到電飯煲,沒有炒菜的設備;午休時只看到老師們坐在辦公室,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下,看不到休息室。于是這位局長便想到要讓山村的孩子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還應該對邊遠山區的教師多一點關懷,要讓他們更安心教學,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為此資溪縣不僅規劃并著手建設了120套教師周轉宿舍,基本滿足了鄉村教師的住房需求,在學校標準化建設中,還把給每個鄉村學校配備電磁爐與小冰箱的廚房作為重要內容。

篇9

我出生后不久,我們的小山村才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小時候,我還拿著煤油票去幾里地以外的供銷合作社買過煤油。在那個計劃經濟年代,生活物資匱乏,能夠吃飽飯我就知足了,所以不敢奢望有一大堆書與我相伴。

那時,小伙伴們一到上學的年齡就直接讀一年級,因為我們那兒沒有幼兒園和學前班。我六歲半上學,同學之間不存在基礎差異,都從拼音、加減法等最基本的知識學起。一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時,好幾個同學因為考試不及格,被老師要求留級。我卻是個例外,因為成績一直還不錯,就直接升入二年級了。小學階段,我沒有留過級,這在我看來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后來,我上了中學,在班上的同學中我仍是年齡比較小的。

上學后,我才開始接觸到書。那時,教科書對我們來說,就像一件很珍貴的禮物。每學期開學以后,我一拿到新書,就像高年級的同學一樣,找來報紙把書的封面包起來,以免封面被弄壞。

除了教科書,我第一次接觸到的課外書,是學校的一些圖書。教室外的走廊上,放著一個木書柜,里面有幾十本小畫冊,也就是我們說的“小人書”。

平時,我們是沒有機會看小人書的。每年的采茶季節來臨時,我們不上課,整天在學校所屬的茶園里采茶。中午休息時,老師才讓我們看小人書。

偏遠山區的小學,條件十分艱苦。我們每天跑幾里山路去學校,用鋁制的飯盒從家里帶午飯。上午第二節課一下課,同學們就把飯盒送到食堂去。上午放學后,食堂里的炊事員就已經把大家的飯熱好了。

學校有一個很小的土操場,那兒有兩個木制的籃球架,平時我們也打打籃球。這些體育設施和用品、我們脖子上戴的紅領巾、期末考試時發的獎狀和小獎品,都是老師用我們在茶園里采茶所得的錢換來的。所以,采茶成了我們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體力勞動。學校兩側各有一大片茶園,老師說這些茶樹都是很多年前師生共同栽種的,并時刻提醒我們現在受益了,不能忘記當年的栽樹人。

到了三四月的采茶季節,老師會提前通知我們哪一天開始采茶。到了采茶的那天,我們早早地來到學校,有的背著空書包裝茶葉,有的背著小背簍裝茶葉。我們的積極性都很高,因為平時難得有一次課外活動,大家能不高興嗎?

采茶的時候,我們是分班進行的。當時,學校只有兩個老師,班干部配合老師,帶領大家采茶。我們都很賣力,并且也都很熟練。因為平時在家里也幫父母采過茶,因此,大家都有經驗,干活自然是輕車熟路。當然,我們更期待午休時間早點兒到來。因為中午休息時,老師會拿出小人書來給我們讀。

這些小人書,算得上是我的文學啟蒙教材了。那時,我利用休息時間看遍了老師提供的所有的小人書,看得如癡如醉。

至今我還記得當時看過的小人書——《鐵道游擊隊》《地雷戰》《燕子李三》《神筆馬良》《西游記》《雷鋒》《上海灘》《地道戰》等等,這些小人書在我的眼中真是太有趣了。它們是我最早接觸到的文學書籍。在那個還沒有電視的年代,小人書充實了我的課外生活。我對當年看過的小人書記憶猶新,十分懷念。后來我離開家鄉去外面闖世界后,家鄉的村小學停止了招生,當年的啟蒙老師也退休了,教室被村干部賣了。

當我想回去尋找幾本當年的小人書,以保存孩時的記憶時,發現一切物是人非,學校還是當年的學校,教室還是當年的教室,可是室內經過整改后,已經不是二十年前我們坐在里面讀書識字的天堂了。

我站在學校的操場上,仿佛看到了我當年的身影,看到那個年邁的啟蒙老師的背影,一切都顯得那么熟悉,卻又是那么陌生,我的心中無比惆悵。

我在心里不停地說:“我看過的小人書,你們去哪里了?我無比地想你們——小人書,我的文學啟蒙書。”

[作家登臺]

彭緒洛,畢業于武漢大學文學院,兒童文學作家、探險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原創兒童探險小說領軍人物。

土家族,筆名洛清、清江水,1981年1月出生于湖北長陽土家山寨,15歲開始發表作品,21歲時加入湖北省作家協會,27歲開始專職從事兒童文學創作,30歲時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篇10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一覺醒來,列車已喘著粗氣停靠在長沙站,因為電話訂票與日期沖突等原因,更多的是為了節約那近乎天價的汽車費用,本次回鄉,我選擇了坐火車繞道長沙再轉車回去的方式,因為上班時間關系,為此還錯失了兩次坐免費車回去的機會,但不管怎樣,總算能回鄉過一個年了。

離家愈遠愈久,想家之情也更深更濃,日日夜夜的思念,終于在這一刻踏上故鄉的土地,山路依舊蜿蜒,群山依舊蒼翠,絲毫沒有冬日蕭條的顏色,流水依舊潺潺,可歸來的人腳步已不再矯健,羸弱的臂膀已扛不起似水的行囊,城市的勞累過早淘空了大山賜予游子的身軀。“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車行進在故鄉的路上,只見到處都是穿紅戴綠、走親訪友、趕集的人群,空氣中彌漫著久久未散盡的爆竹硝煙味道,故鄉的春節永遠都是熱鬧的,永遠都是溫馨的,糍粑、苡米、油泡豆腐、豬血豆腐、臘肉、春聯等七巧板似的拼成鄉村古老的節日,歡聲笑語浸染了山村的每一個角落。

較上次返鄉,這次眼前所見的是家鄉又新建了許多房子,多鋪了幾條通往各村各院的水泥公路,政府村村通公路的惠民政策也讓鄉人們紛紛將房子建在了公路兩邊,一棟棟新樓如雨后春筍般悄然拔地而起,也意味著大量良田被蠶食,我們及子孫后代賴以生存的耕地面積將日益減少,喜看家鄉巨變的同時我不禁油然而生出幾分悲涼來。公路邊,村落里,到處停靠著掛有京A、湘A、粵A、粵B、粵S等牌照的小車,每一塊牌照的背后都有一個怎樣的故事?我不得而知,不過可以想象這些車大都是在外打拼發跡了的鄉親們買了開回來過年的,其目的除了免除春運之苦外,更多的是帶點成就與炫富的味道,讓我這個一名不文、流自己汗吃自己飯、沒有任何經商細胞的打工大哥很是受傷。

期盼中,雪終究沒有辜負我的期望,悠然而來了,一覺醒來,推窗一看,只見天地間白茫茫地一片,不見一絲雜物,這些玲瓏剔透的精靈無聲地降落,給大地穿上了一件白色的衣裳;這群不邀而至的客人的到來,沖散了人們不少的寂廖,同時也圓了我十二年的看雪之夢。天地間慢慢分明,逐漸顯示出了一片空曠。孩子們可坐不住了,他們紛紛跑出家門,一如我們以前的童年,他們用小手捂著凍得紅紅的臉蛋,三五成群地在雪地里嬉戲,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是孩子們最愛玩的游戲,他們在雪地里跳躍著、喧鬧著、忘情地歡呼著,人們真正領略到了這個銀白色世界里所蘊含的溫存與安詳,即使再沉悶的心情,在白雪的輝映下,也會有所解脫。

細細想來,此番回來過年是我們大家庭人員最齊全的一次。因工作原因,此前缺席次數最多的要數我了,也讓我心底在隱隱作痛,覺得虧欠親人們太多,突然發現,父母親兩鬢的白發又增添了幾許,臉上的皺紋又增加了幾條;為了這個大家,他們嘔心瀝血,歷盡艱辛,對我們,又是寄托著多么深切的期望,期望著我們一生平安、幸福,卻很少考慮自己。此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不管是衣錦還鄉,還是窮困潦倒,只要人回來了,對于父母,其他的都不重要。一想到這些,心里的內疚就會增加一層,只能在心底一次次對自己說,以后一定每年回來過春節,同時利用一切盡可能的時間與條件多回來陪陪父母,陪陪家人……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走親訪友便成了春節的主題,初一下午,我們一大家子驅車前往馬落鄉小坳村姑媽家,自然是熱鬧非凡,于我,那里已是十七載沒有去過了(家人其他人都去過),我曾經抱過、逗弄過的表侄女周旦現在已是大一新生了,出落得水靈靈的一大姑娘;更有意思的是,表弟媳居然是我曾經教過的學生。

拜年回來后,家中自然也來了不少客人,接下來,我見到了十六年沒見過的大叔家堂弟及他的一家子;十八年前還沒有上幼兒園的劉家村的兩位表妹、如今已是拖兒帶女的家庭主婦了;而同村家族中我爺爺輩分中最后一位滿叔爺,也在初四下午與癌癥做了最后斗爭后駕鶴西歸,父親偕我們三兄弟趕赴他家向他老人家遺體匆匆告別后便南下了,這一切,除了感嘆時光荏苒外,更多的是感嘆滄海桑田世事如棋。

因時間安排關系,不得不再次踏上南下的回程,又到了離別的時刻了,自然少不了父母的叮囑,我不敢再抬頭看他們期盼的眼神;之前和同學及群里鄉友見面的約定因時間關系而一一爽約了,生活的瑣碎、計劃的變化讓我很無奈,此刻,我的心情復雜到了極點,再一次感受到鄉情、親情、友情真切的內涵,心里更多地增添了那一份不舍,二哥也刻意放慢了車速,車載內,容中爾甲的《故鄉》響起,再次抬頭看看窗外熟悉的風景,不爭氣的淚水頓時模糊了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