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愛情詩詞范文
時間:2023-03-23 03:08: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古典愛情詩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北京愛情故事經典語錄臺詞
1) 那就為天下所有真心相愛的人,不要輕言放棄。
2) 愛情,就是平衡這個世界和社會兩極分化的一樣法寶,窮的找富的,老的找小的,美的找丑的,為什么只有這樣才能長久?因為只有這兩樣東西結合在一起之后,這個社會它和諧了。
3) 當代梁山伯,四眼羅密歐。
4) 人生的上半場都是激情,下半場都是親情,中間插播的全是婚外情!
5) 土鱉才為了小三騙老婆呢,現在的高手都是用老婆擋小四小五。
6) 好女人走廚房,壞女人走四方。
7) 我只是想看一看,在現實面前所謂的愛情是多么的不堪一擊。
8) 中華兒女千千萬,實在不行咱就換!
9) 一個人一輩子撐死到頭來,兩三千萬就可以過得很好,想你這種守財奴到最后墓志銘上一定寫著,人在天堂,錢在銀行這八個字。
10) 有你,有我的地方就會有我們的家。
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經典語錄臺詞
1) 我沒鬧,鬧的是這生活,這個世界!
2)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3) 任何人都不可能愛別人勝過愛自己!
4) 如果愛一個人是犯賤的話,那全世界都是賤人。
5) 我了解他,就像農民伯伯了解大糞一樣。
6) 任何一種愛情到最后都會轉化為感情,他們并不矛盾。感情包含著愛情。
7) 沒有面包的愛情那是扯淡,有情飲水飽,放屁!
8) 去換輛車,車是男人的臉,男人被打哪都行,就是不能被打臉。
9) 你以前跟我說的所有東西都可以歸結為生理衛生課,是弗洛伊德,我跟你說的是形而上學,是柏拉圖懂嗎?
10) 人在天堂,錢在銀行。
11) 你不是號稱可以在三天之內拿下所有雄性動物嗎?
12) 男人在外面對女人有多壞,回家就對老婆有多好。
13) 一轉眼,一輩子。時間,比錢還不經花。
14) 習慣真是一種可怕的力量,不知不覺接受了很多東西。
15) 在現實面前,所謂的“愛情”,是多么的不堪一擊。
16) 據科學證明,你在晚上會做一些自認為深沉浪漫,卻智商為零的事情,這種幾率比白天多多了,據說是跟月亮的潮汐有關。
17) 感情這東西只有時間才能澆灌出來,時間越久感情越深,而愛情正好相反。
18) 你不開心為什么在這里堅持。
19) 我對你的不要臉已經從極度厭惡上升為嘆為觀止!
20) 生活要以快樂為基準愛情要以互惠為原則。
北京愛情故事經典臺詞
1) 見證一個女人的成長,是一個男人的幸運。
2) 我想到這輩子不能和你在一起,心就很痛。
3) 都說歲月是把殺豬刀,我就覺得是把豬飼料。
4) 你有后宮佳麗三千,也不敵人家有一枝花吧!
5) 你是我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也是最后一個。
6) 沒有面包的愛情那是扯淡,有情飲水飽,放屁!
7) 我相信愛情圣潔的力量,是會穿越時空的關系。
8) 你們早晚有一天會知道,愛情究竟是什么東西。
9) 如果愛一個人是犯賤的話,那全世界都是賤人。
10) 愛情就像鬼一樣,誰都聽說過,但誰也沒見過。
11) 男人在外面對女人有多壞,回家就對老婆有多好。
12) 這一杯就敬那些曾經的人和事,愿他們一路走好。
13) 我對你的不要臉已經從極度厭惡上升為嘆為觀止!
14) 你不是號稱可以在三天之內拿下所有雄性動物嗎?
15) 程瘋子同志一向奸似鬼,現在就讓他喝美女洗腳水。
16) 要讓這座城市都知道知道我們是誰,能做出些什么。
17) 愛情到最后了,居然還存在欺騙,女人啊!女人……
18) 習慣真是一種可怕的力量,不知不覺接受了很多東西。
19) 買得走的東西早晚留不下,買不走的東西誰也帶不走。
20) 記住,結婚對象的選擇直接影響你們后半輩子的生活質量。
21)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你絕對不會因為一個姑娘這么上心。
22) 面對你私生活的糟爛問題,我們選擇并肩作戰,同仇敵愾。
23) 哥哥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只知道賺錢,現在才有一點玩的資本。
24) 把自己年輕時候買的鞋,再一雙一雙的賣出去,換饅頭片吃?
25) 當今社會,說難聽點,愛情的本質就是寸金算兩的等價交換。
26) 我雖然不是個急性子的人,但我性子一旦急起來我就不是人!
27) 我只是想看一看,在現實面前所謂的愛情是多么的不堪一擊。
28) 你懂事,你懂事打扮的跟家禽似的,你跑出來半夜三更的你。
29) 土鱉才為了小三騙老婆呢,現在的高手都是用老婆擋小四小五。
30) 去換輛車,車是男人的臉,男人被打哪都行,就是不能被打臉。
北京愛情故事經典語錄臺詞相關文章:
1.電影版《北京愛情故事》經典臺詞
2.北京愛情故事經典語錄
3.北京愛情故事經典感人語錄
篇2
由于社會和個人的因素,詩人的思想情感大多是豐富、復雜甚至矛盾的,不能以悲或喜簡單地加以概括、劃分,但縱觀中國古典詩歌,其思想內容多寫悲愁,抒寫悲愁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主旋律。上自屈原的《離騷》開啟先河,下承杜甫發揚廣大,延至李清照一脈相續,言愁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特質,是中國詩人永遠的情結,言愁詩是中國古典詩歌中最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詩篇,代表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我們的民族經歷了太多苦難,而我們中國詩人始終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憂國憂民,反映在詩歌中,抒寫悲愁是歷史傳統和詩人情感的必然選擇。鑒賞古典詩歌的思想感情,就必須學會剪理詩歌的千愁萬緒, 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古典詩歌,走進詩人的心靈,領略古典詩歌的博大精深。
下面我結合有關詩人詩作加以探究:
第一,家國之愁。人生天地間,無不有家國之愛、故鄉之思。當國家罹難,詩人無不書寫濃濃的家國之愁。這種憂國憂民之愁根據不同的背景和際遇,又可分解為家國之恨、戰亂之憂、黍離之悲、故鄉之思。屈原的《離騷》,為中國古典詩歌奠定了悲愁的基調。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說:“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边@種深怨幽愁,是國仇家恨,源于屈原的大愛。從屈原開始,這種大愛與大愁并生的情感濡染了一代代中國的詩人騷客,并逐步形成傳統,鑄就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核?!霸娛ァ倍鸥Ω且云渖聘械男撵`觸摸時代,以深廣的襟懷體恤蒼生,用如椽的巨筆描述國難。在《對雪》一詩中詩人寫道“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時刻關注著“安史之亂”的戰況, 詩人的悲憫情懷與日月齊光,昭示后人。心憂天下,是我們的民族魂。
在抒寫家國之愁的詩歌中,還包括思鄉詩和懷古詠史詩,游子思鄉的原因除了國難和戰亂外,還有羈旅異地、客居他鄉、仕途失意、貶謫流離、科舉落第等多種原因,抒發的情感都是羈旅之愁、故鄉之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在詩人屢試不第后客居建德江時所寫,那種落魄失意和思鄉之情充塞江天。懷古詠史詩抒寫的是盛衰之悲,其目的是借古諷今,以前朝的國運衰微警醒當朝統治者要以史為鑒,其實質憂慮的仍是國家的盛衰安危。特別是中晚唐詩歌和兩宋詞中,這類詩歌居多,如杜牧的《泊秦淮》、劉禹錫的《石頭城》、王安石的《金陵懷古》等。
第二,離別之愁。送別詩是古詩詞中的一個大類,詩人一般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來表達離愁別緒,這類詩歌大多纏綿凄切,充滿感傷情調。如許渾的《謝亭送別》一詩,詩人用“紅葉青山”反襯對朋友的留戀之情,用“滿天風雨”的凄涼之景來表達蕭瑟孤寂、黯然神傷的離別之情。還有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劉長卿的《重送裴郎中貶吉州》等,都異曲同工,堪稱送別詩的典范。
第三,相思之愁。謳歌愛情是詩歌乃至一切文學藝術永恒的主題。在古典詩歌中愛情詩是最能撥動心弦的華章,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愛情詩按照相思雙方的關系可以細分為閨中懷人、游子思婦和悼亡懷舊三類。閨怨詩多寫女子閨中思念丈夫,丈夫出征或出游或經商,如王昌齡的《閨怨》詩。而柳永的《蝶戀花》一詞抒寫的是游子思婦,詞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用夸張手法訴說了相思愁深。愛情詩中最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當屬悼亡詩,如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是字字血淚、句句真情,讀來令人“惟有淚千行”。
第四,失意之愁。中國詩人大都懷有治國安邦平天下的雄心壯志,他們年輕時積極入世,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李白的“濟蒼生,安社稷”,杜甫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這些詩人理想的集中體現。但由于生不逢時,朝廷昏聵,政治腐朽,社會黑暗,他們有的屢遭貶謫、仕途坎坷,有的受人排擠、有志難伸,有的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有的知音難覓、懷才不遇,有的品格高潔、不與塵俗為伍。當他們的理想在殘酷的現實中破滅,難免會有落寞失意之愁,甚至消極避世、迷茫沉淪。這種情感態度的產生也是合乎情理的、值得同情的,我們應該深入體味、準確把握。
中國古典詩歌抒寫悲愁有些單寫一種愁,但大多詩詞抒寫多種愁思,并且多種愁思往往是彼此聯系、富于變化的。李清照的《武陵春》就抒寫了由悲轉喜、由喜轉悲、悲喜交集的感情變化。詞的上闋由傷春聯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國破家亡,喪夫失愛,流落江南,孤苦伶仃,觸發了更多更深的悲愁,人事皆休,欲語淚先流,悲至絕望。接下來“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兩句,情感轉好,心有些喜。最后兩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悲從心來,愁生千鈞重,難以驅遣。一轉一深,一深一妙,抒情婉曲幽深,布局錯落有致,復雜矛盾的情懷展露無遺。大凡經歷戰亂、憂國憂民、個人又遭遇不幸的詩人,他們的作品常常悲愁千結,像屈原、李白、杜甫、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陸游等。
試問閑愁都幾許,鑒賞古代詩人的作品,需要我們字字推敲,知人論世,走進詩人的心靈,傾聽詩人的心聲,領略詩人豐富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毛詩序》。
[2]司馬遷 著《史記?屈原列傳》。
篇3
1.了解背景,知人論詩
愛情詩一般都是在特定背景下寫出來的,我們要想深入了解,就必須要先了解背景,知人論詩,即了解詩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包括時代氛圍和社會風俗)和創作目的,從而設身處地地揣摩詩人的心境,理解其思想內涵和藝術技巧,這樣才能提高對詩歌的鑒賞能力。如我們在讀南朝民歌《西洲曲》時,只有了解了南朝民歌產生的地點,與北朝民歌風格有什么不同,才能深刻地理解這首詩情調纏綿悱惻、充滿隱約朦朧之美的特點。
2.通過意象,掌握深層內涵
意象是詩歌的基本單位,是意和象的復合體,是詩人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物象結合的表現,是作者精神和外在物質的統一,它是由情和景這兩個因素組成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就是意境。通過這些意象的象征意義,意境的指向意義,我們才能深入理解詩歌內容,才能體會到詩人的情感與意旨。如陸游《釵頭鳳》中的“東風惡,歡情薄”,詞人就是借用“東風”這一意象來比喻母親的無情,來表達對愛情的惋惜。
愛情詩一般都用下列意象來表達愛戀、相思之情。(1)紅豆。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疆,她哭死于樹下,化為紅豆,于是紅豆又稱“相思子”,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如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保?)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辈捎弥C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男子的深長思念以及純潔的愛情。(3)連理枝、比翼鳥。連理枝,指根和枝交錯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總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來比喻恩愛夫妻。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我們在閱讀時只有理解了這些意象,才能理解詩歌中的愛戀、相思之情。
3.找準詩眼,解讀詩歌
古人云:“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边@句詩一方面表明古人寫作構思之艱辛,另一方面也表明古人寫詩詞很講究煉字。因煉一個好字、好句,能使全句、全詩生氣盎然,這就是“詩眼”。它可以是一個簡練傳神的字,也可以是體現主旨的精彩語句?!翱此茖こW钇驷?,成如容易最艱辛”,我們在鑒賞古典詩歌時,若能從詩眼入手,可更深入地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手法。
4.借用術語,巧妙作答
有了以上三步作基礎,我們就可以從容順利地解答問題了。命題者從什么角度來問,那么就從什么角度來回答。最近幾年的鑒賞題,無外乎就是從內容和手法兩個角度來設問。因此,回答這些問題時最好用簡潔的語言即術語來作答,答出關鍵點來。高考閱卷,是按關鍵點給分的。只要有關鍵詞語,就可以獲得分數。所以有關術語,我們必須熟練掌握。
常用的術語比如描寫,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漢樂府《陌上桑》對秦羅敷的描寫“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鼻八木涫钦婷鑼懀瑢懥_敷的服飾美;后八句是側面描寫,寫周圍的人為羅敷所吸引的神態。其他的還有實寫與虛寫,動景與靜景,近景與遠景等。描法,如抑揚。《閨怨》(王昌齡)“閨中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毕葘憽安恢睢?,后寫“悔”――先揚后抑。通過對情緒變化的刻畫,表現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其他的描法還有襯托、虛實相生、渲染、動靜結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如北朝民歌中的“何不早嫁論家計”就比較直接;借景抒情,如南朝民歌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就是借用蓮子這個物來抒情的。詩歌風格不同,表達愛意的方式也不同,這是我們在閱讀時應注意的。
除了掌握以上術語之外,還要了解古愛情詩常用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對比、借代、夸張、排比、設問、反問等,這樣答題時才能答到點子上。
以上詩歌鑒賞的步驟及方法,對我們的鑒賞比較有幫助。掌握了這些方法,我們做題時就不會陷入盲目作答的境地,就有了方向性。當然,在做簡答題時,要點面結合,內容與形式相結合,一定要緊扣原詩內容,切忌脫離原詩泛泛而談,力爭做到語言精練,術語規范,抽象理論與具體內容相輔相成。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詩歌鑒賞題的得分率。
閱讀訓練一
召南?有梅
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有梅,頃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詩是《詩經》中愛情詩的名篇,《詩經》主要的藝術手法是賦、比、興,請你說說這首詩運用的藝術手法是______________。
2.有人說可把詩中的“求我庶士”改為“我求庶士”,這種說法行不行?請說明理由。
閱讀訓練二
鄭風?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薄扒彝^乎!”洧之外,洵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詩是以第三者的語氣來寫的,請對這種寫法的好處略作賞析。
2.這首詩是以善于轉折為人稱道的,它從風俗轉向愛情,從“”轉向“勺藥”。請你說說它的“轉折之妙”妙在何處?
閱讀訓練三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關于《迢迢牽牛星》這首詩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前兩句寫星漢女,下面兩句寫織女織布。詩的最后兩句通過詩人的議論表明中心。
B.這首詩通過神話表現人間夫婦相思的痛苦,把現實情感和傳說聯系了起來,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在具體描寫中表現出了豐富的想象力,把神話形象和星辰以及人物的特點相結合,刻畫出了一個美麗多情、內心痛苦的織女形象。
C.這首詩具有古詩十九首的共同特點,淺顯易懂,語言通俗而且生動傳神。善于運用疊字,疊字用在詩句開頭,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人物環境,抒發感情,非常生動準確,同時平仄相間,清濁相配,讀起來朗朗上口,收到了很好的音樂效果。
D.這首詩是樂府詩。樂府是三國時諸葛亮開始設立的一個掌管音樂的官署,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采集民歌的任務。
2.有人說這首詩開頭的兩句“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中“迢迢”“皎皎”用得極妙,請你說說妙在何處?
閱讀訓練四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詩以“無題”命名是李商隱的創造。請你說說他這樣命名的原因是什么?
2.“相見時難別亦難”,詩人在一句話中兩次使用“難”字,請你借此分析主人公此時的心理活動。
閱讀訓練五
國風?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詩中的“我獨南行”表現了主人公怎樣的思想感情?
2.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請略作分析。
閱讀訓練六
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
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詩主人公設想了三組奇特的自然變異作為“與君絕”的條件,請你說說這三組變異是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這首詩在寫作藝術上有什么特點?請略作分析。
參考答案
《詩歌類閱讀之愛情詩》
閱讀訓練一:
1.興
2.可以的。這首詩寫一位姑娘由眼前的梅子成熟敏銳地感到自己青春流逝,卻嫁娶無期,便不禁以梅子興比,唱出了這首憐惜青春、渴求愛情的詩歌。反映出這位望梅興嘆懷春少女焦急的心情。
閱讀訓練二:
1.通過對環境、風俗、人物的描述,并穿插對話,生動地展現了聚會中笑謔歡樂的場面與氣氛,宛如一幅風俗畫。
2.前一層次從風景向風俗的小轉折,是借助兩個結構相同的句式實現的。這里從風俗到愛情的大轉折,則巧妙地利用了“士”“女”的相同字面,前層的“士”“女”是泛指,后層的“士”“女”則是特指,指人群中某一對青年男女。字面雖同,對象則異。這就使轉折完成于不知不覺之間,變換實現于了無痕跡之中。詩意一經轉折,詩人便一氣直下,一改前面的宏觀掃描,將“鏡頭”對準了這對青年男女,記錄下他們的呢喃私語,俏皮調笑,更凸現出他們手中的芍藥,這愛的信物、情的象征。
閱讀訓練三:
1.D
2.開頭“迢迢”寫牽牛星之遠,讓牽牛星成為一個遠遠的背景,詩人把織女設置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來刻畫她幽婉的形象。“皎皎”二字用來表現織女的純潔高貴和對愛情的堅貞不渝?!疤鎏觥薄梆ā边@四個字用得十分貼切,意味雋永,其中情意之綿綿令人回味無窮。
閱讀訓練四:
1.這類詩作并非成于一時一地,多數描寫愛情,其內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難用一個恰當的題目表現,所以命為“無題”。
2.第二個“難”字的出現,因重復而給人以輕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詩句的綿連迂曲之勢,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回婉轉而顯得分外深沉和纏綿;這樣的纏綿情態,在“別易會難”等平直敘述中是不易體會的。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傷懷如此,恰又面對著暮春景物,當然更使他悲懷難遣。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紛謝,美好的春光即將逝去,人力對此是無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不幸和心靈創痛也同眼前這隨著春天的流逝而凋殘的花朵一樣,因為美的事物受到摧殘,令人興起無窮的悵惘與惋惜!
閱讀訓練五:
1.表現了一個長期不得歸家的士兵的控訴,也反映了他對愛人的依戀與懷念。
2.這首詩前三句乃征人自敘出征情景,承接縝密,已經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后兩句轉到夫妻別時的信誓,誰料到歸期難望,信誓無憑,上下緊扣,寫士卒長期征戰之悲,感情激烈。
閱讀訓練六:
篇4
論文摘要:我國是詩的國度,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給詩歌留下了豐富的遺產。從學語文的第一天起,不少朗朗上口的詩歌就出現在課本里,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有效地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賞析能力并積淀文化素養?;诖?,本文對一些有效地創新教學方法進行初探。
傳統的詩歌教學是點評、朗讀和背誦。一節課下來,學生只是死記硬背,不能理解詩歌本身的內涵。因此,詩歌教學不但要傳授知識,還要讓學生領悟其中感情,品味詩歌語言,中專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詩歌學習能力,所以筆者認為,放手讓學生去學,大膽賞析,嘗試自己創作,如果教學方法恰當就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融入詩歌情景
有的詩歌雖然年代久遠,但意蘊深長。如果能讓把學生帶入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體會作者處境,會達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詩人的感情是最豐富的,如果在情境中學生領悟到詩人的生活歷程、感情經歷,在圖畫情景中一目了然看到了難以理解的自然風光;音樂情景中體會到詩歌獨特的表達方式,那么學生對詩歌也就產生興趣,有學習下去的欲望。
愛情對于中專生來說比較敏感,雖然他們熱衷討論愛情的話題,但愛情的真正意義對于這個年齡階段的人來說還很茫然。比如:《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山陀爾德一首愛情詩,本詩給愛情詮釋了一個新的定義——樸素、自然。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理解詩歌內涵,激發學生興趣,我介紹了詩歌的創作背景,這首詩是一首表白自己心聲的愛情詩,寫于作者熱戀時期。在一次舞會上,年僅23歲的裴多菲結識了森德萊尤麗婭。尤麗婭是伯爵的女兒,這位美麗的姑娘身材修長、有著淺藍色的大眼睛。加上個性率真,詩人一見鐘情,但是擁有大量土地莊園的伯爵因為看不起裴多菲這樣的窮詩人,不愿意把女兒嫁給他。這讓裴多菲的內心很痛苦,半年時間里,他寫下了一首首情詩,《我愿意是急流》就是其中的一首。通過情景的導入,激起學生想馬上先睹為快的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教學時也就輕松得多了。
此外,在寫景的詩歌教學中,如果能把真實情景展現在學生面前,直觀的圖畫就能讓學生完成一次山水田園之旅,還可使其將所感受到的情景逐漸遷移至詩的意象之中。
二、找到詩歌中的關鍵詞
古典詩歌中的詩詞凝練,作者將萬千心緒凝集在這字詞之間。能把握關鍵字、詞、句來賞析詩詞,可直接領略文中情感,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滲透“以詩解詩”的方法,學生不僅快速入境,而且能提高鍛字、煉詞、用句等寫作能力,加強詩歌的縱橫聯系。
如:《詩經》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一句抓住關鍵詞“蒼蒼”“霜”就想像到一幅白露茫茫、秋葦蒼蒼、寒霜濃重的凄涼秋景,在此也暗指詩人身處此景的心情也是悲涼的。詩人困于苦苦相思之中無法自拔的凄惋心境和當時的場景相互融合在一起。換言之,詩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這樣一幅秋涼之景得到烘托渲染。再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的“潛”“潤”二字把幽靜、輕柔境界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讀到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眱H僅二十八字,九個名詞連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圖,全詩清新淡雅,沒有一個華麗的詞藻,把不同的九中景物天衣無縫地融合在—起,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絕。
上溯至《詩經》,下沿至當今文壇,古人的鍛字煉句的功夫被我們深深所折服,這種以詩解詩的方法更是讓學生耳目一新,學生對詩歌的學習又多增加了一種新方法,體會、品味、解析其它優秀詩詞就更容易多了。中國古典詩歌文化久遠,意蘊深長,猶如一筆寶貴的財富,如果能抓住古典詩歌中的意象去挖掘它的奧秘,展現和欣賞它的無窮魅力。那么這個寶藏將是屬于我們的。
三、通過比較鑒賞來閱讀
比較鑒賞法,是一種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思維過程。一般說來是把內容有關聯而作品本身又有所不同的詩歌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的鑒賞方法。在詩歌教學中通過比較鑒賞來閱讀,不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可以把知識聯系起來,推陳出新,富于新意。學生在同存異中對古典詩歌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自己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也在默默地提高。
在推進中專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在比較中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所提升,通過詩歌教學中比較鑒賞法,訓練學生的比較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抽象思維,各種綜合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其與《沁園春?雪》進行比較。首先要讓學生回憶《沁園春?雪》的內容,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喜歡哪一首,為什么喜歡,讓學生討論交流,從詩詞中找出詩歌美點,比如詩詞中所呈現出來的結構美、意境美、氣勢美、顏色美、情感美、動詞美等,之后讓學生自行解剖詩詞中的美,再根據學生的不同理解,歸納整理。這對學生而言,也是一次詩詞創作思維的練習和飛躍。雖然學生在這方面的思維還顯稚嫩,甚至比較膚淺,但是可以讓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加深題目的理解,找到詩歌的切入點,如何深化主體,如何化難為易、化大為小等等,從而讓學生的創作思維更加清晰,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四、通過閱讀培養學生對于新詩的情感
對新詩的系統接觸,特別是1979年以后的新詩,學生是比較陌生的。設置這樣一個師生共商的環節,其目的就不僅在于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及流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對學習的結果有一個良好的心理預期,更在于對新詩有親近感,感覺新詩和我們生活的關系非常的密切,感覺生活就是詩;愛詩,就是愛生活。
教師精選現當代名人對詩歌的評述,和學生一起朗讀,并對學校的新詩教育現狀加以評說。如:
①沒有詩的年代,是沒有理想的年代。膨脹的物欲不僅奪走了我們的白天,還侵占我們有夢的夜晚。(著名散文家祝勇)
②卡萊爾講:“詩人是世界之光。”這光芒射自天堂,它映照一切事物的本質和核心。世界上缺少了詩人,我們的精神暗淡,大地垂首默默無言。(著名散文家、詩人葦岸)
③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詩是培養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賞詩的人們不但對于其他種類文學可有真切的了解,而且也絕不會覺得人生是干枯的。(著名美學家朱光潛)?
少年情懷都是詩。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詩教育對學生的精神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可謂是一種“精神教育”,即一種促進學生的精神世界發展、提升學生的精神生活質量的教育活動。引用上述作家、學者的名言警句正與這一思想吻合。而針對校園新詩教育現狀的評說,就是想說明新詩教育對中學生來說更有其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這樣的共商和引導,在入學初上半學期要用到一個課時,因為新生對每一個專題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形式還比較陌生,共商和引導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及流程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更重要在于對專題學習內容有一個易于接受的心理準備。進入高一年級,隨著學生專題知識視野的開闊,學習經驗積累的豐富,學習形式的熟練掌握以及師生關系的同頻默契等,在上一個專題學習行將結束,下一個專題即將開始的空隙時間,就可以用極少的時間完成此項任務。
再比如:原詩:
你見過大海
你想象過 大海
你想象過大海
然后見到它
就是這樣
你見過了大海
并想象過它
可你不是
一個水手
就是這樣
你想象過大海
你見過大海
也許你還喜歡大海
頂多是這樣
你見過大海
你也想象過大海
你不情愿
讓海水給淹死
就是這樣
人人都這樣
剛接觸這首詩的中學生,都會啞然失笑。這怎么能叫詩呢?然而,反復朗讀并體悟詩句背后的情感、情緒不難發現:詩人是要將我們帶回到日常生活的感覺中來,即大海不再是崇高與雄偉。因為在詩人看來,人與大海的聯系,不過就是現實存在中的現象聯系,而以往人們所賦予大海的文化含義與英雄色彩,全是生活現象之外的東西。不僅如此,詩人還用“你不情愿/讓海水給淹死”一句平淡又實在的話,道出人們的“畏死”的本能,從而使人們對大海所擁有的生活、理想、謳歌統統在“畏死”的本能面前煙消云散。在詩中,人和大海的聯系已回歸到一種單純的現象上的聯系。而“你見過大海”“你想象過大?!薄耙苍S你還喜歡大?!保麄€過程就像詩人在與我們閑聊一樣,平淡地聊出有關大海平凡、普通這一的話題。至于你見過的大海是怎樣的,你怎樣想象大海,你為什么喜歡大海,全被詩人所省略。而這正是此詩的關鍵所在
這一階段,學生在學習新詩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去創作新詩,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即以“鮮明、準確、含蓄和高度凝煉的意象生動及形象地展現事物,并將詩人瞬息間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詩行中。”
參考文獻
[1] 王華強. 談語文課中的詩歌教學[J]. 西江教育論叢, 2005,(03) .
篇5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典詩詞;比較賞析
古典詩歌是古人抒情言事寄懷的途徑之一,詩人借助周圍的意象、意境來結構詩篇,花草樹木、鳥獸蟲魚、日月星辰等都成了詩歌的外衣,讀之意蘊綿長,美不勝收。古典詩歌的主題多是圍繞人的悲歡離合,有的意象有重合的情感流露,為讀者帶來閱讀上的困擾,容易使讀者初讀便斷然下定義,這不利于對詩歌的深刻賞析。即便兩首詩有相同之處,也不能“一概并論”,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法,從兩首詩的不同之處著手,分析兩首詩歌在標題、題材、意象、意境、表達技巧、語言風格等方面的不同,進而提升詩歌賞析教學的有效性。
一、圍繞古典詩詞的標題進行比較賞析
標題是詩歌內容的指南針,通過對標題的分析,便有可能得知詩人情感、思想的指向。但對于含蓄、表意不清的標題,不能直截了當地探究到詩人要言明的內容,我們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對作者的言外之意進行補缺,清楚詩歌的類型。詩歌的標題就像衣服,詩人無法規避與其他詩人“撞衫”的危險,面對類似的標題,有學生可能會憑借閱讀經驗,將正要賞析的詩歌與有相似標題的詩歌一概而論,在沒有細讀、深入賞析的狀態下便總結主題,很多時候,這樣的分析是錯誤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古典詩歌的標題進行比較賞析,讓學生了解到即便題目相似,也有細微差別,內容也可以千差萬別。要通過標題的細微差別進行詩歌的比較賞析,探究對比兩首詩歌的獨到之處。
比如,學習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通過題目,我們得知這與剛學過的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在標題上有相似之處,同樣是懷古,容易給學生的閱讀制造煙霧彈,使學生覺得《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與《念奴嬌?赤壁懷古》同為郁郁不得志之情的抒發。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內涵,教師可以從標題表現出來的兩個場合入手,進行歷史背景的描述、區分。隨著歷史事件,人物事跡的闡述,學生了解了創作兩首詞時不同的歷史背景,也明晰了作者在構詞之時的感情基調。這有利于學生對詩詞內容主旨的探究。
二、圍繞古典詩詞的題材進行比較賞析
詩詞題材的確定是詩人對詩詞內容確定的一個大致方向。具體而言,題材的類別可以分為:山水田園詩、思鄉懷遠詩、詠史懷古詩、送別詩、悼亡詩、詠物詩、邊塞詩、閨怨詩、愛情詩、哲理詩等等。詩歌內容因題材的不同而不同,當然,由于題材只是詩人創作內容的大致方向,因此,同一題材的詩歌,在內容上也有差異。但很多時候,教師都以題材作為核心進行詩詞的講解,而將同一題材熱萆系牟鉅旌雎圓患疲這不利于學生對詩詞的深刻理解。在忽略了差別、專注于題材大范圍的詩詞講解的高中語文課堂,學生只了解了詩詞的皮毛,只知道詩詞的題材,而不知在這一題材領域所學詩詞同其他詩詞的細微差別,學生有時遇到同類題材詩詞多是套用分析方式,不能自主開展靈活分析。
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首詞皆為詠史懷古題材,內容方向大致相似,都涉及到某些歷史背景、歷史人物,但相比較仍有許多不同的地方?!赌钆珛?赤壁懷古》這首詞作于元豐十五年七月,是蘇軾謫居黃州所作,詞的上片是詠赤壁,詞的下片是懷周瑜,最后以感慨結尾。從詠史懷古到傷懷傷己,表達對周瑜少年功名的贊譽,對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感愧,凸顯詩人內心的苦悶及思想矛盾。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在內容上要比蘇軾這首詞更加積極進取。在詞的上片作者主要借京口的歷史人物的業績,含蓄表達自己內心抗敵救國的意愿和決心;詞的下片主要借助對劉義隆的譴責,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張,接下來又借助廉頗抒發對南宋王朝的不滿。辛棄疾詩詞內容的呈現方式是:從歷史到現實,再從現實到自己,表達了其誓死為國效力的決心及為恢復大業的深謀遠慮??梢哉f,兩首詞都被劃分在詠史懷古的題材范圍內,但內容有很大差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賞析,學會靈活分析。
三、圍繞古典詩詞的意象、意境比較分析
意象是融入了詩人情感,使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融會貫通的形象。而意境是由形象描寫展現的情調、境界。關于意象,不同的詩詞可能涉及同一個意象,但同一意象代表的感情也不盡相同。所以,為了引導學生靈活的理解意象富含的感情意蘊,可從不同詩詞所用的同一個意象的對比賞析入手。由于意象透露的意蘊不同,兩首詞的意境也自然有別。例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與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都涉及到“江山”二字,一個是“江山如畫”,一個是“千古江山”,但意象透露的意蘊不同。“江山如畫”側重“畫”,為引出周公瑾的雄姿英發,為贊譽做鋪墊,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而“千古江山”則側重歷史性,表明逝去的不可去追,英雄無覓的悲愴感。同是“江山”一個傾向于感性化,一個傾向于理性化。
四、圍繞古典詩詞的表達技巧進行比較賞析
詩詞的創作很講究,從表達技巧上看,就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其中表達方式主要包括敘述、描寫、議論、說明、抒情等。修辭手法主要有比喻、擬人、夸張、對偶、借代、雙關、設問、通感、用典等。其表現手法有象征、渲染、烘托、想象、聯想、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這些表達方式的類別使詩人的筆墨生花,創造出精湛的詩篇。當然,要想了解詩人創作詩詞所用的表達方式的特點,教師可以圍繞詩詞的表達方式進行比較賞析。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塑造的人物是周瑜,卻首先從“千古風流人物”著筆,引出赤壁之戰中的“豪杰”,然后才引出周瑜,表達了在作者心目中周瑜的重要性,這是烘托。另外,作者還用了映襯的表達方式,從周瑜的“雄姿英發”到自己的“早生華發”,表達出從懷古到傷己、從激奮到感傷的雙重色彩,是作者內心苦悶及思想矛盾的折射。在這首詞中,詩人還用了聯想的表現手法,如,“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由公瑾想到小喬,看似是在弱化英雄,實質上是以美人襯托英雄,這首詞剛柔相濟,豪放中亦有柔情,而且詞句也與篇首的“風流人物”相呼應。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自始至終用典意蘊深厚,具有強烈的傾向及針對性,體現了詩人鮮明的愛憎情懷。
比較賞析是最有效的賞析途徑之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詩詞的標題、題材、意象、意境、表達方式進行比較閱讀,比較賞析,在相同中探究區別,在區別中探究詩詞的藝術氣韻。
參考文獻:
[1] 方浣仙.中學詩歌教學[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2.
篇6
一、詩歌教學現狀
1 疲于應付,急功近利
盡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目前學生的現狀很無奈。一向養尊處優的孩子隨著課業負擔加重,考試名目增多,各種壓力接踵而來,要求學生能保有閑情雅致吟讀詩詞有點勉為其難?!盀榱丝荚嚕谡Z文課堂上讀讀古典詩詞,在課外我從來不讀這些詩詞”?這就是孩子們的心聲。
壓力讓學生不肯靜下心來多讀多背,至多背幾句“名句”“考點句”,大膽猜測一下中學生若不是因為高考,又有幾人能主動熟背大綱要求的必背篇目。
2 品位低下,能力缺乏
如今流行、通俗大行其道,_無需意會便可盡享感官刺激的快餐文化已養成學生的惰性,制約學生的審美品位。而雅致的古典詩詞語言極其精練含蓄,意象繁多,毫無審美功底的學生拿到古詩詞也就自然無從下手,學生也就沒有了讀下去的欲望。
3 術業缺專攻,授業乏技巧
古典詩詞浩如煙海,無法窮盡。在這樣的情形下憑借往昔的功底進行研讀,再把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雖說“詩無達詁”,但要合情合理,且要為學生所接受,這也是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一桶水,專業型的老師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方向。
二、詩歌教學探索
1 養成誦讀習慣
周作人說:“中國漢字具有游戲性、裝飾性與音樂性的特點?!倍诺湓娫~更濃縮了我們母語的精華,以其獨有的節奏感、韻律感、美觀性等特質,從古到今始終散發著迷人的高貴氣質,因這些特質詩歌易于吟誦,因此學詩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誦讀。你能想象一下“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該句翻譯出來的效果,這種結果又如何讓學生對詩歌產生興趣呢?吟讀的方法看起來很笨,實際上很有道理,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敝麑W者錢理群先生說:“我們傳統的啟蒙教育,學生發蒙時,老師不作任何解釋,就讓學生大聲朗讀經文,在抑揚頓挫之中,就自然領悟經文中某些無法言說的神韻,然后再一遍遍背誦,把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觀念,像釘子一樣地楔入空白的腦子里,實際上就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了讀書人的心靈深處……”通過誦讀,無聲變為有聲,抽象化為具體,學生的思維就馳騁于音、形、義有機結合的或靜或動的畫面中了。
2 激發學習的興趣
古典詩詞是可以配樂演唱的,在宋朝,不是有“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流行現象嗎?既然學生對流行歌曲感興趣,那我們不妨投其所好,當學到送別詩時,我們可以教唱李書同的《送別》歌,學習愛情詩的時候可以欣賞趙薇的《不能和你分手》,品味詩人國仇家恨時可以聽聽鄧麗君《虞美人》……這些歌詞往往是化用了詩詞,詞清語利,情濃意濃,充滿詩情畫意,當學生能有感情的唱這些歌時,相信他們對所學的古詩有了更深的理解,此舉既可以激活古詩詞教學,又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
3 講究授課之法
教讀古典詩詞,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這就決定詩歌教學應是多彩的。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嘗試。
1 品讀悟情
詩歌學習離不開朗讀,但讀又不是一個簡單的操練,機械重復只會導致學生閱讀興趣的減退,課前老師應事先設計好各種各樣的層次朗讀,比如說分角色朗讀,像《滿江紅》的豪邁,適合男生雄渾深沉的嗓音;《聲聲慢》一類的婉約詞,適合女生來念,朗讀利于將學生帶人角色,帶人情境,通過學生的評析最終達到體味詩詞的意蘊的效果。教師還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發動學生進行朗讀表演。利用學生的表演欲,提倡“美讀”“情讀”,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常常有學生個性的創作與發揮,在這聲情并茂的表演中學生的感悟力、創造了都能得到相應提高。
2 技法滲透
目前詩歌教學重詩歌內容輕言語形式的現象比較突出,上課伊始往往從閱讀開始,知人論世進人,理解翻譯著重,品味點綴,背誦壓軸,學生的思維多停留在被動接受的境地,感悟多半是別人的咀嚼物,這樣的課堂學生很容易形成倦怠心理,其實有些工作隨著學生閱讀經驗的增強完全可由學生自己去完成,騰出時間引導學生更多地去感受言語形式方面的內容,比如體會語言的風格、字句傳神的魅力,表達技巧的妙用,當然以上角度也無須面面俱到,根據所選的詩詞顯著的特點,找好切入點,從某一角度入手,講精講透,確保學生每節課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比如說學習《虞美人》重在引導學生體味某些重要的副詞和動詞“何時了”的“何時”以及“了”,“又東風”的“又”,“應猶在”的“應”,“朱顏改”的“改”等字詞所表達的詞人痛徹心肺的亡國之恨,讓學生明白鑒賞可從具體的字眼人手。學習《蝶戀花》,通過反復閱讀比較上下兩闋的語言風格的異同,分析早成異同的原因,從而明晰風格與意象、情感的關系。學習《雨霖鈴》從景入手,分析不同的寫景手法,從而感受詩詞虛實結合的效果。學習《聲聲慢》體會疊詞的意韻等,盡量做到每節課的學習對學生來說都有挑戰,都有收獲。
篇7
一、在導語”設計中,充分體現人文素養教育
一條好的“導語”,可以達到先聲奪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在詩詞教學中,教學要對導語精心設計,爭取在第一時間里吸引住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豐厚的人文精神。如在李白詩歌教學中,可以用一系列關于李白的詩句介紹作者:小時候他是貪玩的小孩,后來認識到“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開始認真讀書,為以后成為大詩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后來應唐玄宗之召入京,李白以為大展鴻圖的機會到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入京之后發現自己只是個御用文人,失望之際舉杯銷愁,“天子喚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最后被賜金還山,李白仍然保持自己的高傲不羈“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在激情四溢的介紹中,學生對李白追求自由的人格產生濃厚的興趣。除了大量引用詩句,還可以采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詩詞的作者,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詩人、詞人,大都是名聲顯赫,經歷非凡的人,他們的經歷本身就是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如在蘇軾詩歌教學中,可以介紹一些關于他的趣事,如他和佛印針鋒相對的故事:有一天蘇軾和佛印聊天,問他:“你看我是什么?!狈鹩∫唤z不茍地說:“我看你是一尊佛?!碧K軾聽到后很得意,佛印又反問蘇軾:“你看我是什么?”蘇軾想故意難為一下佛印,就連忙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之后蘇軾飄飄然的跑回家見到蘇小妹,和她吹噓今天一句話噎住了佛印。蘇小妹聽了一直搖頭說,“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下了,佛印因為心中有佛,看萬物都是佛。你因為心中有屎,看別人也就都是一坨屎?!弊寣W生在風趣幽默的小故事中,體會到其中的哲理:生活本是如此,你用什么樣的眼光去看它,它會回報你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心中有佛”,讓快樂、仁慈、慷慨、善良和愛在心底生長,世界就會變得美好,反之讓仇恨、憤怒、偏見在心里占據上風,世界就會變得無比丑陋。在看似無心的詩人小故事中傳達一種寬容博愛的人文思想,可謂“潤物細無聲”。
二、在教學過程中,反復強化人文素養教育
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內容的特點,適時進行人文主義教育,讓學生逐步認識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中,集體主義、社會責任等傳統道德精神不斷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價值觀的侵蝕。如何為青少年營造一片明凈的天空,如何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精神,已成為全社會關心的焦點。而古典詩詞包含著非常豐富的人文資源:執著精神、愛國主義、群體意識、富有責任感等等,大都是人文精神的內容,是教師對中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良好素材。特別是愛國主義精神,是貫串中國古代文學史的一根主線。像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真切地表現了我們民族文化心理結構中那一份無比美好的人文精神,無論窮或達,都要兼濟天下,位卑未敢忘憂國,千載讀下來仍令人感慨不已,詩人在床頭屋漏、窮困潦倒中還想到普天下同樣受苦受難的廣大寒士,從心底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聲,甚至表示“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對中學生的人格塑造中,需要加強的正是這樣濃濃烈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又如辛棄疾所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南鄉子》,陸游的《示兒》《訴衷懷》,岳飛的《滿江紅》《小重山》都是愛國主義的名篇,在字里行間中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芒,即使時隔千載,這種光芒依然照徹天宇。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楊叔子先生提出:“我們對中學生、對大學生加強人文教育,是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不僅要有中華魂,更要有民族根;所以中華詩詞的主旋律與最強音就是愛國主義精神。努力加強中華詩詞的詩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矣?!保?]
三、在自主探究中,不斷培養人文精神
新課改中要求學生要有探究精神,注意挖掘文本的精神內涵,教師應讓學生獨立思考,在探究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如屈原的《離騷》,有同學提出自己觀點,認為屈原不識時務,應該學會變通,正所謂“邦無道則愚”,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顯得很正直簡直就是自掘墳墓,也有同學提出這正是屈原的可貴之處,堅持自己理想,固守自己節操,“雖九死其猶未悔”,接著通過對文本的再閱讀,仔細討論和探究,普遍認為一個人要適應世俗是比較容易的,而像屈原那樣身處逆境還保持高潔品質就顯得極其難得,從而為他的執著精神和理想主義而感動。又如在陶淵明詩歌教學中,對作者歸隱山林的做法,學生未必都持欣賞態度,他們會認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確實是挺瀟灑的,到達了一定的境界,但倘若正直的有才能的人都這樣看淡仕途,回歸田園,那么也不利于我們社會的發展。對這樣的質疑,教師也要加以正確引導,不能簡單的表揚或批評,而要具體分析:可以從他的動機出發,陶淵明不做官是不是他不適合做官,還是他不愿意做官,還是兩者兼有,可以借此推測他的性格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再從他做這事的結果看,他在文學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獨特的“平淡自然”的詩歌風格。最后還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陶淵明選擇的合理性,通過這樣的探究,學生或許可以獲得這樣的認識: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無疑是高尚的,他對社會也并非漠不關心,但在黑暗的社會現實中難以實現個人的意志自由,只能在詩歌中、大自然中尋找到自由。這樣,既避免了在現實沖突中遭到危險,也滿足了精神上、道德上的自我安慰,為后代文人開辟了一條尋找自我和實現自由的新路。
四、在作文訓練中,始終貫穿人文素養教育
篇8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體驗影響下產生的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便會主動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當成負擔,而且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地去干。所以,興趣是推動人去尋求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驅力。朱光潛先生在《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一文中說:“有生活而無詩的人雖未到詩的末日,實在是早已到生命的末日了,那真是一件最可悲的事,‘哀莫大于心死’,所謂‘心死’就是對人生世相失去解悟的留戀,就是對于詩無興趣?!笨磥?,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是很重要的,不僅是為了能夠去品讀詩,也為今后有良好的文學素養和品位。
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呢?筆者對此做了初步的嘗試:
一.古典詩與現代歌相結合,用優美的旋律誘發對古典詩詞的興趣。
詩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正是因為它的古老,所以離我們就更遠,也就更談不上很好的理解詩歌的思想情感了,教師上課的感覺往往是講得越多越沒勁。流行歌曲中有一部分歌曲是古典詩詞改編成歌詞,現代的中學生詩可以不讀,但流行歌曲卻是不能不聽的。所以在學習相關詩詞時,如果把這些優美的歌曲適時的引用于課堂中,一定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必修四選用了柳永的《望海潮》一詞,上課伊始,我就已經在播放由林志穎演唱的《望海潮》的MTV了,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學迅速進入了課堂,優美的旋律,絕美的畫面,吸引學生情不自禁地就陷進詩詞的優美意境中去了。打下了興趣的基礎,再來理解詩詞所要表達的情感時,就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探索。第二遍欣賞歌曲時,大部分同學已經可以跟著旋律唱出歌詞了。還有鄧麗君演唱的《虞美人》,王菲的《明月幾時有》等歌曲,都是用原詞做的歌詞,而且旋律優美,已被大多數人認可、傳唱,用它們作為詩歌教學的手段,不僅引發了同學們學習詩歌的興趣,學生也會產生一種溯本求源的愿望,學習詩歌豈不是事半功倍!
二.以讀為本,用教師的美讀激情激趣。
學生在愉快的心境中高質量的學習,我們稱之為學習的高峰體驗。那么學生為什么會愛上一些老師的課,覺得學起來輕松有趣呢?恐怕就是該教師善于激發學生的這種課堂學習高峰體驗。由此我很主觀的認為:一個真正成功的語文教師就是一個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的藝術家,詩歌教學中朗讀就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之一。
首先,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英國教育家洛夫指出:“你不能在一個戰栗的心理上寫上平整的文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整的文字一樣?!痹诮虒W中,教師更要打破“一言堂”,鼓勵“群言堂”,關注、呵護每一位學生與眾不同的見解,用恰如其分、多元而人性化的語言激勵學生在讀中思索,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風格。
其次,要創設情景讓大家有興趣讀。預習時不妨運用多媒體放放合適的音樂讓大家輕輕吟誦,盡情玩味,反復體會文字所蘊含的意義,并展開豐富的聯想,從而進入美的遐思中。課堂內充滿了一種恬靜而又明朗,激情而又和諧的氣氛。只有此時在課堂上學生感到自由、輕松、和諧時,才會浮想聯翩,精神煥發,創意宣瀉,個性化閱讀才能成為現實。
再次,課堂上,教師以自己的美讀激趣更易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學生的情緒易受教師感染,特別是范讀時,聲情并茂,有時加上自創的動作,以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聲音去感染學生,這樣自然就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樂于模仿教師的言行。例如教學李清照《聲聲慢》這首詞,從音響角度效果看,上片的七對疊字的運用,仿如一個女子在那里長噓短嘆,淚如雨注,很好地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凄苦、復雜而深細的心理。這七對疊字有三層意思:“尋尋覓覓”是內心情感引起的外部動作,“冷冷清清”是環境氣氛,也是心中感受,“凄凄慘慘戚戚”是由輕轉重、由淺入深的真切體驗。讀時可分成七個節拍,節奏由慢到快,讓人讀罷,心境悲然。詞下片“點點滴滴”再疊與前映照呼應,寫出了“愁”之多而深。詞中三個感嘆號,使得作者的情思一次比一次更加顯得無奈而痛苦。一個反問句,不只是問“天”問“地”,更是問茫?!叭松保瑔枴艾F實”,問“國運”。在誦讀本詩時要注意以上特色的恰當處理,如能選擇相應的音樂伴讀,其教學效果無疑將產生強大的共鳴和反饋,這就是所謂的“美讀”。通過美讀,不難感悟到這首《聲聲慢》在很大程度上是用聲音塑造形象的,也只有美讀,才能讓學生體味到當時李清照那種喪夫之痛與家國殘破、故土難回的深切哀痛凝聚交織的復雜心境。
教師美讀后,再指導學生進行各種方式的自讀,相信他們早已躍躍欲試啦!
三.探究學習,讓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詩歌的樂趣。
從近幾年高考題形來看,詩歌題型分值逐年增加,1998年至1999年僅為6分,2000、2001年均為古詩詞與現代詩歌各一首,合為9分,2002、2003年均為古詩詞鑒賞6分,補全名句4分,合為10分。2011年則是古詩詞鑒賞8分,補全名句6分,合為14分。為了逐年增分的詩歌鑒賞,我們的詩歌教學往往是追分逐末,除了重抓背誦,就是做大量的習題??偸窃诒粍拥挠浾b知識點,毫無趣味可言。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那學習的效果一定不一樣。
探究法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方法,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而詩詞本身的特點使探究法在這一領域的運用具有可行性。詩歌的語言凝練含蓄,結構跳躍,留有的“意義空白”比其它文學形式更多?!胺苍姁簻\露而貴含蓄,淺露則陋,含蓄則令人再三咀嚼而有余味?!保▍蔷靶瘛稓v代詩話》)含蓄是詩歌的藝術魅力所在,讀者在閱讀詩的過程中想象探究的空間很大。因此在教學中探究手法的運用是極有可行性的。
以往我們在教學中習慣于一開始就介紹作者,講解背景。這些傳統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學習詩歌時,只在下面聽老師干巴巴的講解,有很多同學感到枯燥、抽象,喪失了學習的興趣。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三必修四課文都選有經典的詩詞,我開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教授這些詩詞。關于文學常識,作者和背景的介紹我都提供條件讓學生自己去查找,課上由各組派代表交流,老師僅作補充。這樣一來,關于作者的內容都是學生自己體會的,印象肯定比教師照本宣科的讀深刻得多。至于對課文的理解可讓學生在深入研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發表見解,展開辯論,進行探究。如《錦瑟》一詩的主題辯論。金代詩人元好問《論詩絕句》:“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五十年。詩家總愛西良好,獨恨無人作鄭箋。”《錦瑟》是政治諷喻詩還是自傷之辭?是悼亡詩還是純粹的愛情詩?歷來沒有統一的說法,這樣的作品最適合讓學生在自我深入解讀的基礎上進行辯論,以期對詩歌有更深切的理解。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集相關資料,得出四種觀點:情詩說,描摹音樂之作,悼亡詩,客中思家之作。學生在辯論過程中,不斷地研讀課文,不斷地自主探索來獲取自己的答案。結論雖因個體差異而多元,但語文探究并不奢望學生獲得多少學術性成果,而在于探究的過程,這是探究的本質所在,學生養成了科學的精神和態度,養成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愛質疑,善推敲,肯咀嚼。我想這些方法將會使他們受益終身。從自主習得的成功中慢慢培養起對詩歌的興趣。
以上所說的幾種方法在詩歌教學中有時可以同時使用,有時可以側重運用其中一種或幾種方法。在教學中,如果始終都圍繞以“趣”來帶動學生學習詩歌的主動性,使其思想上得到啟發,感情上得到滿足,產生美的情緒體驗,我們所提倡的高效課堂就不會再是一句空口號了!
參考文獻:
[1]魏書生:《如何做最好的教師》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9年版.
[2]鄭桂華:《語文有效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年版.
篇9
摘 要:在《詩經》中,“水”這一意象頻繁出現,僅僅十五國風中涉及水意象的詩歌就有四十二篇,尤其與其中的愛情是有著密切的聯系。滔滔流水以其獨特的魅力,承載著先民愛情生活中最深沉最真摯的歡樂與悲愁、甘與苦。對《詩經》愛情詩中水意象的分析,對我們深入地了解古代初民的生活與情感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詩經;愛情;水意象
《管子?地水篇》:“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美惡賢不肖愚俊之所產也?!薄对娊洝窌r代的先民們大多逐水而居,他們從綿綿不絕的流水中汲取世代繁衍所必須的養分,又對著變化莫測的水流傾訴自己的歡悅喜樂,宣泄著自己的怨憤哀愁?!八畬τ谥袊让裼兄豢晒懒康奈镔|和精神價值,它不僅幫助人類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畜牧業文明和農業文明,進而又滋養了民族的性格、氣質和心理?!盵1]
一、水之隔,愛而不得的哀愁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三百”的開篇之作《國風?周南?關雎》,開宗明義地道出了河水對愛情的隔阻:一個男子隔著悠悠流水,對河洲上采荇的美麗姑娘產生了愛慕之情,于是“寤寐求之”。怎奈僅一水相隔,卻是美人如花云端隔,“求之不得”,于是這位多情的君子“輾轉反側”,于無可奈何中用想象構架起一座溝通此岸與彼岸的橋梁,在虛幻中與心儀的姑娘美滿結合:又是“鐘鼓樂之”,又是“琴瑟友之”。然而想象終歸是想象,想象中的情景再美好再熱鬧,也不過是水面上的空花幻影,冰冷的河水猶如殘酷的現實,注定一切愿望都是虛幻。
在《秦風?蒹葭》中,水對愛情的阻隔意味更加明顯,更具代表性。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
《蒹葭》中的“伊人”更像是一個夢甚或是一種執念,飄飄渺渺近乎虛妄。前者雖然因為一水相隔而不可接近,卻仍然能夠相望――對美好卻注定得不到的東西若能摒棄占有之欲而存欣賞之心,未嘗不是一種安慰與超脫;
類似寫男女因“水”之隔而無法與意中人相結合的詩歌還有《陳風?澤陂》等等。在這些詩歌中,“水”已經超出了本身的含義,有了更為深刻豐富的內涵:“水將理想與現實分隔成兩個世界,理想的世界對現實中的人來說永遠是可羨而不可得的,偏偏理想又是如此具有誘惑力,讓那顆企慕追尋的心永遠被牽系著,飽受熬煎。”[2]這種梗阻,有可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禮教束縛,周禮初成,男女的婚戀已不是那么開放自由;也有可能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惆悵與尷尬,畢竟,愛情就應該是兩心相許兩情相悅的。
二、水之逝――愛情消逝的傷痛
《召南?江有汜》中的棄婦以“江有汜”、“江有渚”、江有沱”來比喻自己愛情婚姻中難以避免的溝溝坎坎――江水奔流的過程中,會遇到多少小洲小島的阻礙,又會分流成多少小溪小河?聞一多先生一語道出她的深意:“婦人蓋……以水道自喻,而以水旁流枝出……喻夫之情愛別有所歸?!盵3](P335)丈夫將要回歸故里,卻“不我以”、“不我與”、“不我過”,不僅沒有要帶“我”同歸的意思,甚至連出發之前都有意回避“我”,干脆不露面,如此作為,何其恩斷義絕!面對丈夫的絕情薄幸,這位即將面臨著淪為棄婦的女子除了“祝愿”丈夫“其后也悔”、“其嘯也歌”,預言丈夫日后會因為自己的輕率行為而后悔煩惱之外,似乎也無計可施。
《邶風?柏舟》中,失去丈夫寵愛的女子將自己比作在河水中漂泊無定的柏舟,“婦人不得于其夫,故以柏舟自比”(朱熹《詩集傳》)。主人公是一位性格剛烈的女子,“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她不能忍受丈夫的冷落,于是做出種種努力,試圖改變這種可悲的處境。詩歌的第一章以柏舟在河中隨著水流漂浮不定起興,表現出了主人公心中那種無可寄托的失落感與無依感。這種失落感使得她夜不能寐,焦慮不安,她試圖以酒和出游來緩解愁煩,然而各種努力終于以失敗告終。她又試圖向自己的兄弟尋求幫助來捍衛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不僅沒有得到絲毫支持,反而遭到毫不留情的訓斥,“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逢彼之怒”?!八茌d舟,亦能覆舟”,在這首詩中,水象征著主人公的處境:丈夫“慍于群小”,對她越來越惡劣,而娘家的兄弟也不能依靠;但是她對這樣的處境完全是無可奈何的,在那樣一個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社會里,一個想要維護自己婚姻地位的女子,是多么的勢單力孤,就如那茫茫河水中的小小柏舟,要飄往何方根本由不得自己,只能隨波逐流,且隨時都會有覆沒的危險。《邶風?谷風》中的女子因丈夫喜新厭舊而陷入痛苦,她把自己與丈夫的新歡比作“涇以渭濁,其”,程俊英先生分析道:“涇水濁,渭水清……涇水和渭水比較,就顯得更濁,但涇水的下基是清而見底的。喻自己和新人比較,雖顯得憔悴,但自己的品德是潔白無瑕的?!盵4](P94)她以“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來比喻自己對家務的駕輕就熟,表示自己雖然年長色衰,但在家庭中仍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從而彰顯丈夫寵幸美貌的新人而遺棄自己是錯誤的選擇。
三、水之揚――相愛相悅的歡欣
《周禮?地官?媒記》記載:“媒氏掌萬民之判……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無故而不用令,罰之,司男女無夫家而會之?!盵5](P733)也就是說每年的仲春男男女女可以不拘禮法,不避禁忌,自由地選擇婚戀對象進行交往;甚至連被后世的封建衛道士視為洪水猛獸的私奔行為都不會受到禁止?!皶信钡牡攸c文獻中并沒有明確的規定,但《詩經》里描繪這一盛會中男女相會的故事卻大多發生在水邊。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蘭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
觀乎?洧之外,洵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太平御覽》引《韓詩外傳》曰:“‘溱與洧’,說人也。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兩水上招魂續魄,祓除不祥。故詩人愿與所說者俱往觀也?!盵6](卷886)今人程俊英認為:“這是描寫鄭國三月上巳節青年男女在溱河、洧河岸旁游春的詩……傳神地再現了一群青年男女相聚,趁次機會表達愛情的熱烈場面。”[7](P165)
“《詩經》上述描寫青年男女聚會戀愛的故事多與水濱相關,其因頗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當是與先民的尚子觀念以及由此產生的臨水祓禊的習俗有關。”[8]流水脈脈,承載著無數男男女女對愛情、對幸福、對生命的熱望與祈愿,它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時,也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愛情。(作者單位:溫州大學人文學院)
參考文獻
[1] 章海鳳.試論古典詩詞中水意象的原型內涵――兼談水與時間對應的意義[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
[2] 李曉明.流水湯湯,情意綿綿――論國風婚戀詩中的水意象[J].文化研究,2010,(4).
[3]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第4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
[4] 程俊英.詩經注析[M].北京:中華書局,1991.
[5] 鄭玄,賈公彥.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0.
[6] 李.太平御覽(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EB/OL].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
篇10
[關鍵詞]戲曲語言 意境之美 語言之美 審美教學
就表演藝術而言,戲曲是一種綜合藝術,唱、念、做、打,均含有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等多種因素。鑒賞戲曲,也必須具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而我們讀戲曲文學劇本,主要是從文學角度去鑒賞,要在把握劇本的情節結構的基礎上著重領會唱詞的藝術特色。
在戲曲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去鑒賞戲曲作品的意境美、形象美、構思美、語言美。中國古代戲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引導學生去鑒賞戲曲中的唱詞美即語言美,讓學生在感知美和鑒賞美的基礎上,借鑒美、模仿美、進而創造美。這樣學生可以在審美的實踐中認識生活和人的本質,陶情冶性,逐步培養起健康高尚的審美趣味。因此,在元雜劇《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的教學中,應主要引導學生去鑒賞《長亭送別》的唱詞美。因為這折戲最能體現王實甫《西廂記》“花間美人”的藝術風格。其語言特征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詩劇般濃郁抒彩的語言
《長亭送別》口語的韻律化,使得這一折戲的語言清新自然、形象活潑又富于文采。不僅如此,這折戲的語言還具有詩劇般濃郁的抒情意味,使整折戲有著濃厚的詩情畫意,它那生動傳神的描寫,往往把讀者帶到絕美的境界之中,如《長亭送別》開頭寫鶯鶯的離愁別恨。她一上場念開場白:“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去,早是離人傷感,況值暮秋天氣;好煩惱人呵!‘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睌⑹率闱椋加袧庥舻脑娗楫嬕狻=又磁帕巳樱绕涫堑诙鶾滾繡球],由景入情,寫鶯鶯的滿懷離愁被秋景觸發:“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痹跓o可奈何之中,她只懷著讓情人多逗留一刻的可憐希望:“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暉”,這兩句唱詞,情中見景,景中有情?!榜R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生動地刻畫出了一對有情人難分難舍的情景:張生不忍離去,所以讓馬兒在前面緩緩地走,鶯鶯的車在后卻要“快快地隨”。這一前一后,一快一慢,把他們分離在即的那種纏綿留戀的神態、心情刻劃得惟妙惟肖。其敘事抒情,水融,極其生動地寫盡兩人的兒女情態。第三曲[叨叨令]寫鶯鶯的怨恨象火山一樣噴發了:“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這一曲用一連串迭詞和排比句式,讀來猶如行云流水,酣暢淋漓;又象連珠排炮,激越熱烈。
此外,[一煞]、[收尾]的唱詞也滿了詩意。[一煞]一曲中,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成一幅深秋郊外黃昏的畫面。[收尾]一曲則以“四周山色中,一鞭殘照里”來渲染氣氛,與開頭“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形成對比,這里鶯鶯極力尋找張生遠去的背,偶然見馬又在殘陽里閃現了一下,隨即隱沒在群山暮靄之中。此又一境,又一情。景隨人遠,情隨恨去,情境關合,絲絲入扣。這折還有其他幾處的景物點染,也是相當完美地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和環境,使整折處處有詩的意境,洋溢著詩情畫意的濃郁氣氛。
《長亭送別》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支撩人心弦的離歌,它給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堕L亭送別》的語言是經過千錘百煉的藝術語言,它的語言是詩的語言,又是劇的語言,這充分地說明了王實甫的確是語言藝術的能工巧匠。
二、人物語言個性化、形象化
《長亭送別》被譽為離愁別恨的絕唱,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語言的個性化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人物語言是思想的外衣,戲曲中的人物語言,首先是個性化的語言。我國古典戲曲美學家李漁強調臺詞必須“說何人,肖何人”,所謂“生旦有生旦之體,凈丑有凈丑之腔”。因此,人物語言要象戲曲的表演一樣,具有傳神的功能,要準確、鮮明、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
《西廂記》非常重視通過人物語言來表現人物性格,不同人物的語言有著不同的特色。在《長亭送別》一折中,人物語言是發自肺腑的語言。張生、鶯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因而也有著獨特的表達方式,他們是在用獨特的聲音和語氣對自己的性格作充分的自我表現,讓人聞其言想見其神。如:老夫人在長亭送別時對張生說:“俺今日將鶯鶯與你,到京師休辱沒了俺孩子,掙端一個狀元回來者。”在老夫人看,要不辱沒“身為千金小姐的女兒,就必須有官位和財富”。表現了老夫人嫌貧愛富根深蒂固的門第觀念和毫無回旋余地的頑固立場。而對于張生,他原來就是一個打算上朝取應的舉子,由于邂逅鶯鶯才使他滯留蒲東,現在愛情已獲得,上京趕考已是順理成章的事,因此可以說,在求取功名這一點上他和老夫人是一致的。他對獲取功名看得十分容易,他滿有信心地向老夫人保證說“憑著胸中之才,視得官如拾芥耳”,他安慰鶯鶯說:“小姐心兒里艱難,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真乃是: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边@些語言充分體現了張生誠懇、坦率的性格?!暗靡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边@是鶯鶯對張生赴考所持的態度。“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離別。聽得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寫出了鶯鶯愁苦哀怨的心境。當著老夫人的面,鶯鶯說:“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蓖怀隽塌L鶯輕名賤利鄙視世俗觀念的思想,也顯示了她倔強的反抗性格。在老夫人和長老相繼離去后,鶯鶯面對即將赴考的張生百感交集、肝腸寸斷。她首先叮囑張生的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庇忠淮伪憩F了她鄙視功名利祿的性格。面對即將遠去的愛人,鶯鶯千叮嚀,萬囑咐,“順時自保揣身體,”“鞍馬秋風里,最難調護,最要扶持?!边@些體貼入微的話,寫出了鶯鶯對張生的繾綣深情,表現了她溫柔嫻慧的性格。
《長亭送別》中富有個性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不同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它的語言象一把鑰匙,打開了人物的心扉,使一個個藝術形象栩栩如生。
三、多樣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人物的心理
全折戲運用了比喻、夸張、用典、對比、對偶、排比、反復、疊音、設問等多種修辭方法。特別是巧用夸張,并與比喻、用典、對比等結合,因情隨物而設。例如:“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夸張地表現鶯鶯在感情折磨下身心交瘁;“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的氣息,泥的滋味”,“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五岳低”。這些都是兼用了夸張和比喻,描寫了離別之情,達到愁極恨絕,無以復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用了“紅淚”和“青衫”兩個典故,是夸張兼用典,形容鶯鶯傷心之至;“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是運用了夸張、比喻和對比。以厭酒表現愁苦至極??梢哉f作品中的夸張描寫,大都將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觀事物上,借助于鮮明生動的形象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西廂記》“花間美人”的藝術風格,是和全劇到處都有美不勝收的綺詞麗語是分不開的。王實甫的戲曲語言以富于文采為特色,曲詞之美,與劇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諧統一。這在《長亭送別》一折中尤為突出。因此,在《長亭送別》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應著重從語言入手,引導學生去品味富有文采的戲曲語言,讓學生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具體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從語言入手,仔細品味每一個字,抓住關鍵詞,挖掘起深厚內涵,深入地領會作品的意境之美。《長亭送別》的語言凝煉、優美,豐富。所以在學習中,對每個字,每句話都要進行仔細的品味,因此,教學中就要求學生通過用心的思考,反復的誦讀,去找出那些最能傳神的“詞眼,”有時是一個字,有時是一句話。如[端正好]一曲,一開始選擇幾個最具代表性的景物,組成了一幅遼遠開闊,五彩斑斕的圖畫,藍天白云,黃花堆積,西風凄緊,北雁南歸,霜林如血。這些景物給人一種蕭瑟悲涼之感,使人不由黯然神傷。接下來二句“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一問一答,給客觀景物涂了濃重的主觀色彩,讓人聯想到以淚洗面的鶯鶯像啼血杜鵑,讓離情染紅秋葉?!叭尽弊譁贤司芭c情的聯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蒙上一層沉郁憂傷的感彩,蕭瑟的秋景與悲凄的心境合而為一,難以割舍。“醉”字也很有分量,它寫出了秋林彤紅的顏色,更刻畫出主人公在離情別緒困擾之下難以自持的情狀。這樣,秋天的蕭條凄冷和離人的百結柔腸高度統一,合成無限悲傷的氣氛。
2、從誦讀入手,鑒賞富于文采的戲曲語言之美。傳統的戲曲教學,重視字詞句的分析記憶背誦。但事實上,生活經歷的不同,對于曲詞的意義的理解是大不相同的。因此,我鼓勵學生對曲詞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誦讀上,抓住關鍵詞語或意境,讓學生弄清詞句的基本意思,然后要求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時,讓學生自己讀出品出全折的抒情基調,讀出感情起伏的變化。在曲詞鑒賞方面,根據鑒賞重點進行選擇。例如[叨叨令]一曲運用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方法。[耍孩兒]一曲有多處借用古代詩詞的語句,可著重從語言特色的角度來鑒賞。[端正好][一煞]兩曲,則可著重鑒賞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同時,結合作品中的語境,揣摩語義、情味,體會修辭方法和古代詩詞的語句的表達效果。從而達到鑒賞富于文采的戲曲語言的目的。
《長亭送別》是一部出色的詩劇,全劇簡直就是一首優美動人的愛情詩,有著明快的抒情的節奏,有“詞句警人,滿口余香”的語言,有情景交融、詩情畫意的意境氛圍,所有這些特點,匯合成一種獨特的風貌和格調,形成了非常優美的“花間美人”的藝術風格。強烈的藝術魅力和廣泛深遠的影響,是與它高度的語言成就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