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心閱讀答案范文

時間:2023-03-29 16:38: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母親的心閱讀答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母親的心閱讀答案

篇1

《一個饅頭》閱讀原文

①十三歲那年,我順利地考進離家二十多里的縣三中,成了母親最大的驕傲。那時,父親還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為節約開支,他數年難得一次省親,貧寒的家境使母親也愈發省吃儉用艱苦度日。

②那是一個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當父親興沖沖地踏進院壩時,母親的眼眶一下就濕潤了。接過父親的行囊,母親就發現了那個白面做成的饅頭。

③這是父親路上吃剩下的干糧。對于當時以玉米、紅薯為主食的我家來說,白面饅頭無疑是一種奢侈的享受。母親走進灶屋,在點燃茅草給父親燒洗臉水的同時,將蒸籠也放在了鍋上……看著鍋上四溢的熱氣,母親喜盈盈地從房里拿出幾塊干凈的紗布,里三層外三層地包好那香氣撲鼻的饅頭,小心翼翼地揣進懷里,頭頂一塊藍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縣城走來。

④走到學校,已是下午。整齊的校舍、瑯瑯的讀書聲使大字不識的母親頓生敬畏。躡手躡腳,屏息而行,母親沿著每一間教室尋找心愛的兒子。 幾乎走遍了整個學校,她終于看見了正在上課的我。許是怕老師呵斥,母親哈著腰,從窗戶上露出半個腦袋,一邊用手向我比劃,眼睛又怯怯地瞅著老師。半個腦袋、奇怪的手勢和母親頗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學們好奇的目光。

⑤就這樣在窗口呆了好一會兒,在老師背過身寫板書之際,母親突然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動作。她直起身,從懷中掏出那個雪白紗布緊裹的饅頭,從窗外迅速向我擲來。“咚!”因用力過猛,饅頭掠過我的頭頂砸在了前面同學的課桌上,隨后又一骨碌滾在了地上。當沾滿塵土的紗布一層層散開,那個干干凈凈的饅頭呈現在同學們的眼前時,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聲瞬間刺痛了我的耳膜。

⑥面對老師嚴肅的詢問,母親慌張地說:“我,我來給娃送個饅頭。”在我那些生活頗為優裕的城里同學聽來,這樣的回答無疑是一種荒謬的笑料——走幾十里路就為送一個饅頭?著著他們前仰后合地笑個不停,憨厚的母親全然不知所以,竟還懷著敬意頻頻向她心目中的“秀才”們點頭。母親補丁綴補丁的衣服、頭上已歪斜的藍花布和這種尷尬的神態再次掀起了他們的笑浪……在這一陣緊似一陣的笑聲中,我的自尊被踐踏得支離破碎。

⑦拾起饅頭,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親就向操場走去。此時,我絲毫沒有感到饅頭上尚存的體溫,沒有注意到每間教室窗下濕漉漉的泥腳印,更沒有看到母親眼中那慈愛的目光!站在操場邊,我氣急敗壞而又語無倫次地向母親大喊大叫:“哪個要你到學校來?哪個要吃你的臭饅頭?看看你這一身泥,活像戲臺上的小丑,真是丟人現眼!”說著,我奮力一掄胳膊,那個尚熱的白面饅頭畫了一道美麗的弧線,飛出了學校的圍墻。

⑧母親沒有說一句話,慈愛的笑容僵硬在她滿是皺紋的臉上。母親嘴角抖了半晌,卻終歸沒有吐出半個字來。最后,她緩緩轉過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何時又下起了雨,濛濛煙雨中,母親低著頭,背脊佝僂如弓,隨著蹣跚的步伐,那塊歪斜的藍花頭布飄悠著,漸漸濕潤了我的視線……

⑨至今我也不知道,母親懷揣著饅頭是怎樣一步一滑走到學校的,當年我無情扔掉的那個饅頭到底對母親造成了多大的傷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兩條小溪、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彎彎的泥濘山道……

《一個饅頭》閱讀題目

1.標題“一個饅頭”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②⑧兩段都寫到了“雨”,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圍繞“一個饅頭”敘述了哪幾件事,請簡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人物描寫很精彩,下面兩個句子分別運用了什么描法,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母親”是個怎樣的人?母親離開時,“我”漸漸濕潤了視線,此刻“我”的內心是怎樣的?請結合文章的內容,展開你的想象,描寫出此時“我”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個饅頭》閱讀答案

1.(1)“一個饅頭”是全文的線索,貫穿全文。或全文圍繞“一個饅頭”展開,推動故事情況的發展。

(2)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引起閱讀興趣。

(3)點明中心,突出母親愛兒子的純樸感情。(意對即可)

2.(1)第②段寫雨,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寫母親冒雨送饅頭給我,突出了母親對我的疼愛;成為下文寫母親為“我”送饅頭受傷害作鋪墊。

(2)第⑧段寫母親在雨中離開,渲染了一種傷感的氣氛;烘托“我”和母親悲傷的情感;和第②段寫雨相照應。(意對即可)

3.(1)父親帶回一個白面饅頭,母親發現了饅頭;

(2)母親冒雨送饅頭給我;

(3)我扔了饅頭。(意對即可)

4.(1)里三層外三層地包好那香氣撲鼻的饅頭,小心翼翼地揣進懷里。

(2)母親低著頭,背脊佝僂如弓,隨著蹣跚的步伐,那塊歪斜的藍花頭布飄悠著。

(1)動作描寫,寫出了母親對這個來之不易的白饅頭的珍惜,成“里三層,外三層”說明母親對饅頭珍惜,格外小心細致,“小心翼翼”突出母親希望兒子能吃上熱饅頭的小心謹慎的心理。

(2)肖像(外貌)和動作描寫。寫出了母親年老,一路上的勞累和因“我”扔掉饅頭,對她的愛不理解而季度傷心。(意對即可)

5.(1)愛自己的孩子、節儉、憨厚、樸實、善良。

(2)啊!母親,我知道錯了,你就原諒我把!可是我可不了口向你道歉啊!母親,對不起,那饅頭是家中的奢侈品,你舍不得吃而留給了我,我怎么這樣傷你的心呢?不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后用十倍的努力報答你,可憐天下父母心,母親啊!路難走,您要小心(言之有理即可)

 

看過“一個饅頭閱讀理解題答案”的人還看了:

1.主角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2.一家之最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3.早閱讀理解題以及答案

4.語文閱讀理解題目答案

篇2

(2011年浙江省寧波市中考卷)

應 聘

李桂芳

母親陪著兒子來人才市場應聘。看那兒人山人海的,母親就有了許多焦慮。無論如何她得幫兒子找到工作。

兒子大學畢業后,已經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學陸陸續續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可兒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說工作遲早會有的。為這,母親真有些生氣了,所以今天非得親自陪著兒子來應聘不可。

終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錯的推銷工作,兒子的條件也挺適合的。母親便努力地擠進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幫兒子要到了一張應聘報名表。兒子接過表格,三兩下就填完了。母親接過一看,字跡很是潦草,就生氣地說,你怎么這樣,不能把字寫好點兒嗎?兒子不耐煩地說,我就那水平。

母親無奈地再次擠到了前臺,又要了一張表格。看看擁擠的人流,害怕擠出去難以再擠進來交表,她便靠著工作臺,拿筆填起來。母親的字寫得很漂亮,她的書法作品曾在中學時得過獎。一個工作人員見她正專心地填表,湊過來,看了看說,不是你應聘吧?母親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來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穩了,連忙說,不是的,我是給我兒子填的。那人說,你兒子本人呢?母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他力氣小,擠不進來。工作人員看了母親寫的字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嘛。母親趕緊說,我兒子寫得還要好呢。

因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時就叫到了兒子的名字,母親趕緊大著嗓門兒朝后面叫兒子的名字。兒子好半天才擠到前面,邊擠邊抱怨說,讓你別忙,你忙什么呀?母親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員面前。

兒子被叫到另外一間小屋進行面試,母親趕忙跟了進去。工作人員問兒子,你為什么要來應聘這份工作?剛才還和母親頂嘴的兒子,此時突然緊張起來,好半天才擠出一句話說,我需要找份工作。母親趕忙幫他圓場說,我兒子從小就伶牙俐齒的,這會兒是緊張了點兒。他適合做這個推銷工作的。你別看這孩子長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時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務活兒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鄰一個勁兒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員又問了一個問題,你覺得做推銷工作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兒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額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張嘴說,我覺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親嗔怪地看了兒子一眼,連忙接過他的話頭說,這孩子,剛才在路上還給我說得頭頭是道呢,這會兒就忘了?母親對工作人員說,搞推銷,一直是我兒子的夢想,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有意識地在培養這方面的能力。他平時就跟我說,推銷人員應該有以下素質: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為產品做詳細生動的口頭廣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煩地上門服務;三是有良好的交際能力,能和各色各樣的人打交道,廣泛地推銷產品……母親一口氣說了十點,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員從沒聽過的有價值的新觀點。

聽完母親的介紹,在場的人都面露微笑。母親一看他們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兒子的工作終于有希望了,于是歡天喜地地領著兒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親終于等來了那家公司的電話,她非常高興,兒子也十分興奮。然而,聽過電話,母親卻呆了……

(選自《中國小小說精選》,有刪改)

1. 文中的母親在應聘中幫兒子做了哪幾件事?請簡要概括。

2. 結合上下文,體味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1)兒子好半天才擠到前面,邊擠邊抱怨說……

(2)母親嗔怪地看了兒子一眼,連忙接過他的話頭說……

3. 應聘的結果可能有以下三種,選擇你認為最有可能的一種,并說說理由。

A. 被錄取的是母親  B.兒子沒被錄取  C.兒子和母親都被錄取了

4. 你對“母親陪兒子去應聘”這種現象有什么看法?請結合內容闡述理由。

文學即人學,以敘事為主的小說更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而人物又總是在一定的自然環境、時代背景下生活,成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的那一個。在閱讀時,多問幾個問題很關鍵。譬如文章寫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件的開端、發展、、結局如何?人物個性怎樣?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個性?作者是如何刻畫人物的?透過這些人物,我們能感受到什么樣的社會生活?在問的基礎上,整合相關信息,獲取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然后合理運用答題技巧,正確處理閱讀思路,用流暢簡潔的語言表述答案。持之以恒地這樣做,就能培養良好的小說閱讀和欣賞能力。

第1題考查對小說情節的把握能力。本題從問題設計中可以看出圍繞“應聘”這一中心事件出現了兩個關鍵人物:母親、兒子。通讀全文后不難發現母親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兒子只是個配角。作者想借母親幫助兒子應聘一事,引發讀者對家庭教育問題的思考。兒子應聘,母親不放心幫助應聘,幫助中有不滿、有嗔怪,更多的是包辦代替,由這“一斑”可窺見目前普遍存在著的家庭教育問題的“全豹”。家長不放手,孩子不自主,導致孩子缺乏責任心、主動性、積極進取的精神以及充分展示自我優勢的能力。因此,在應聘的整個過程中,孩子一直處于被動狀態,表現出漫不經心、抱怨、不自信及缺乏責任感等問題。而母親卻始終處于積極強勢的狀態,或替兒子說話做事打圓場,或表現對兒子做事不滿意,讓孩子越來越沒有信心。在概括事件時,要盡量把媽媽所做的事情找全,并用簡潔的語言進行表述。

答案示例:(1)母親兩次替兒子領取表格;(2)母親替兒子填寫表格;(3)母親替兒子打圓場;(4)母親陪兒子面試;(5)母親替兒子回答問題。

第2題考查對重點詞語蘊含的意義的理解和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這是作家在描繪人物時使用的評述類詞語,它會幫助我們了解人物的個性、思想和生活態度。解答這類題,首先要能把這些詞語還原到具體語境中,根據語境進行思考;還要從描寫人物的方法入手,并能說出運用這種描寫方法的表達效果。

答案示例:(1)“抱怨”一詞形象地寫出了兒子對當時人群擁擠以及母親大聲叫他感到不滿的心理。(2)“嗔怪”一詞形象地寫出了母親覺得兒子回答不恰當,想提醒兒子在工作人員面前不要亂說,以免給人留下不好印象的心理。

第3題屬于拓展題,考查對情節、主題的理解能力,并鼓勵考生多角度個性化地解讀文本。可以從情節發展、作品整體傾向的角度進行判斷,并根據母親與兒子在文章中的具體表現,以及在場人員都“面露微笑”這一情況,給出答案。

答案示例:選擇A項,理由可以從文中母親表現出來的超常能力、積極態度著手,也可以從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寫法著手。選擇B項,理由可以從母親的心理落差著手。選擇C項,能自圓其說即可。但是在通讀全文后,應該可以判定A答案出現在小說的(也是結局)部分,應該是最符合作者的寫作意圖的。因為這篇文章的主旨在于揭示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指出了培養孩子的方向必須符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即負責任、有能力、善思考、能擔當、自信獨立。而母親具備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兒子卻欠缺太多。從母親接電話時的“非常高興”,到聽過電話卻“呆了”的結果看,這樣構思更精彩,更能突出小說的主題。因此選擇B、C兩項不能給滿分。

第4題考查對文章主題的探究能力。小說反映的主題與現實生活密切關聯,引發我們對主題的深思,即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家庭教育問題。作者贊同什么,反對什么,從小說情節的設置,從最終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是母親被錄取的精巧構思,從兒子與母親的表現中已經有了答案。如果再能聯系我們的切身體驗,反思現實生活,我們對主旨的理解將會更加透徹。當然看法源于真實事件,既要有自己獨到的新穎的見解,又不能架空分析,理由要從文章中找,要以文本為依據,要準確把握作者的態度和情感。

答案示例:可從家庭教育、子女成長等多個角度提出看法,闡述理由。例:我認為這種現象揭示了家庭教育的問題。母親為兒子包辦一切,導致兒子缺乏主動性和責任心。

小說向來都是各地中考考查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文體之一。小說閱讀的考查一般會選擇具有以下特點的文章:篇幅千字左右,貼近時代、文短意長、以小見大、情節完整、結局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內容使人回味無窮等。

小說閱讀應特別關注如下四個方面:

(1)關注人物活動的環境。人物活動環境包括自然、社會環境,它對解讀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與思想、挖掘作品的主題等非常重要。

(2)關注小說中的細節描寫。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節、社會環境、自然景物是由許許多多細節組成的,成功的細節描寫可以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關注小說中的細節描寫,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人物性格、挖掘作品主題。

(3)關注作品中人物的成長歷程。小說中的人物隨著小說中人與人之間、人物自身思想與行為之間矛盾的產生、發展和變化,性格特點越來越突出。客觀地認識人物形象,則必須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要求對人物在某一階段表現出的性格、思想等作出正確判斷。

(4)要把人物形象分析放在全文中考慮。這類試題的設計要求考生要理解全文,能夠從全文中找到刻畫人物形象所用的方法,并能敏銳地把握作者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這種形象又是如何發揮其社會效應的。唯有站在全文的高度才能準確把握作者刻畫的人物形象的特點及作者的寫作意圖。

首先,要了解小說這種文學樣式的特點及其構成要素,對深入細致的人物刻畫、完整復雜的情節敘述、具體充分的環境描寫等,明確其寫作意圖。

篇3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的抒寫見聞感受的文學作品,它的獨特之處就在于:能夠讓我們通過一個十分精粹、親切的形式,讀到作者對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所以,近年來,散文閱讀一直是中考語文閱讀考查的重點。綜觀2012年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題,選取散文作為現代文閱讀材料的考區占相當大的比例。

閱讀和欣賞散文,既要細心領會作者對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認真分析作者用以表達這種感悟的形式。散文閱讀的考點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理清行文的脈絡;概括文章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重點詞句含義、品析散文的語言特色;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談談閱讀感受等等。

【分類解析】

一、理清行文脈絡,把握文章中心。

例1.(2012黑龍江哈爾濱卷《母親的心》)文章以螃蟹為線索,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請依據提示,在方框中補全①~⑨段的主要情節。

[“我”想吃螃蟹][母親撈起螃蟹]

例2.(2012四川南充卷)誦讀選文,結合文意說說“大愛不言愁”在文中的具體含義。

【思路點撥】

例1是一道要求考生補寫情節的題目。所謂情節是指文章的主要事件及其發生、發展和轉化的過程。解答本題時,要理清文章的情節,即作者的思路。文中作者是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來組織材料,結構全文的。我們把事件發生的過程概括出來即為答案。

例2既考查了標題的含義,同時也考查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通讀全文,理解文意,弄清楚文章寫了什么事情,進而把握文章的主旨。我們通讀全文,了解本文描寫的是林丹在生活中,向父母報喜不報憂,以免父母擔心自己,表達了他對父母的愛。父母坐在熒屏前,一直默默地關注著兒子每次比賽的結果,關注兒子的歡樂悲傷,這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從以上兩個方面的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

1.母親翻找螃蟹;母親發現螃蟹;母親放下螃蟹。2.指林丹認為自己生活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不想父母為自己擔憂,不想父母跟著自己受煎熬,因而只向父母報喜不報憂,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父母也用一種默默無聞的方式,給兒子傳遞著愛和無憂的心境,彼此之間,這是一種大愛。(意近即可)

二、品味重要詞句,賞析語言特色

例3.(2012湖北恩施卷《泥濘》)閱讀文章②③兩段,說說雪的“美麗”和“丑陋”的含義是什么?

例4.(2012浙江寧波卷《留幾本書在窗臺》)下列句子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

因為閱讀,匆忙枯燥的時間被文字的墨細細研磨了,書香適意怡人。

【思路點撥】

例3考查了品味重點詞語的含義。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注意結合詞語所處的具體語境,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重要詞語的含義,從而做出合理全面的理解。要回答詞語在語段中的含義,必須通篇把握文段的中心意思。解答時,準確領會段落的主題,結合主題回答詞語的含義;根據該詞前后的相關內容來推斷其含義。

例4考查了賞析散文的語言特色。解答此類題目,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從句式入手;修辭角度入手;從用詞的角度入手;從表達方式入手。比如這道題目,我們可以從用詞的角度入手來分析,“研磨”一詞形象地表現出對文字慢品細讀的過程,“細細”一詞,更強調閱讀使時間不在匆忙枯燥。

【參考答案】

3.美麗:冰清玉潔或“無與倫比的壯麗或者是蒼涼”;丑陋:雪融化后呈現出來的鄉村自然景象。

4.該句把閱讀形象地表現為文字研磨的過程,其中“研磨”一詞強調了對文字的細細品讀,形象地寫出了閱讀使時間不再匆忙枯燥,生活因此充實潤澤,更富有文化味。

三、把握人物形象,揣摩作者情感

例5.(2012湖南婁底卷《出售欲望的孩子》)請結合全文,分析祖母的形象。

例6.(2012山東臨沂卷《流淚的蓑衣》)蓑衣的淚水里蘊含著哪些復雜的情感?試簡要分析。

【思路點撥】

例5考查了把握文意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主要從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入手,了解人物在故事中的矛盾沖突,從而認識到人物的個性特征,同時注意結合側面描寫解答。

例6考查了理解事物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解答時,抓帶有明顯感彩、心理描寫、品質特征的詞句;抓文中的議論抒情句;抓主要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心理活動描寫,它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傾向;抓景物描寫,借景抒情、以景襯情是較為常用的手法。

【參考答案】

5.答案要點:慈愛、有教育智慧 ,要有具體的分析。6.①自古至今倍受重視的喜悅自豪;②與父親相依為命的苦澀;③感受父親溫暖的感動;④被閑置的無趣和寂寞;⑤被遺忘的失望與傷心。

四、領會寫作技巧,拓展探究文意

例7.(2012四川瀘州卷《又是一年粽飄香》)既然作者對超市的粽子感到失望,為什么還要花筆墨進行細致描寫?

例8(2012湖北襄陽卷《那些未曾感謝過的人》)本文向我們傳達了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請寫出你閱讀本文后最深的感受。

【思路點撥】

例7考查了寫作技巧及其作用。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首先要理解各種表現手法的內涵,把握各自的作用,比如設置懸念,可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照應,使文章結構嚴謹,中心突出;伏筆,使故事情節的發展合理,使讀者感到巧妙有趣;對比和襯托,可以突出主體事物或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要注意從文章的主題及寫作目的的方面去分析寫作技巧。例子中,就是采用了襯托的寫法,結合文章的主題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明確答案。

例8.是一道文意探究題目。此類題目,是對文章主旨的個性化解讀,開放性比較強,但是一定要立足文本進行探究。我們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弄清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要表達的主題思想,然后在進行創作。

【參考答案】

7.這是襯托(烘托)的寫法。以超市粽子雖好,但缺少一份天然玉溫情,來突出母親包的粽子非同一般的美好。

8. 示例: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幫助他人,不一定要大聲說出來;世界也因那些默默幫助他人的人而更加美好。(意對即可)

【備考指南】

1.理清散文的線索:散文有一條貫穿全文的線索和明晰的脈絡。我們首先要認真閱讀全文,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注意抓住兩條線:一是明線敘述線索可按場景的轉換、觀察點的轉移、事情的發展等展開;二是作者的感情線索,這是暗線往往蘊含著作者的或多或少的感情在里面,作者對人態度的變化、對景的喜好程度、對事情的判斷,我們要抓住。在此基礎上整體感知,有助于我們把握住文章的精髓所在。

篇4

我念初二的時候,每月的零用錢是5元,即使是在物價便(biàn pián)宜的1987年,也做不了什么,因此,那時的我很想掙點錢,為自己買雙球鞋。

就在這時候,機會來了。

親戚用車送來半噸煤,卸在一塊空地上,為了把煤運上30多級臺階,再把它倒進坡頂上的煤棚,父親讓我守著煤堆,自己去找民工。我問一旁的母親 搬運需要多少錢 母親說是15元錢 我立刻說 為什么不找我來做

覓工失敗的父親皺著眉頭回來,一聽母親的轉述,他喜笑顏開地拍拍我,答應(yīng yìng)我們兩人一塊兒干,15元錢全歸我。“這樁生意全歸我了!”當時我十分高興,馬上和父親拉了鉤,生怕他反悔。

半噸重的煤大約高一米,呈圓錐狀,對比一下父親找來的筐子,估計滿滿的五六筐就能搬完,當我滿懷信心往筐里添煤時,父親笑了,他要我試著提提。天哪,我用了吃奶的氣力,才八成滿的筐子居然只輕輕顫了顫,在我倒吸一口冷氣時,父親把筐里的煤撿一部分出來,邊撿煤邊說:“慢慢來,兒子。”

我從沒用過扁擔,以前住郊區時,見農民日日地擔著,輕描淡與一般,可真把百十斤的煤塊裝上,加上它一蕩一蕩時,我的肩骨針扎一樣疼。可少年人的倔強讓我憋著,漲著紅臉朝前走。好容易上了臺階,還要用手抱著煤塊扔到齊腰高的棚里去,說實話,我很害怕不能兌現諾言。

三趟過后,父親看出我有起不濟,把我換到前面的搬運位,并一個勁將吊繩往他那邊挪,我已經沒有爭辯的余力了,原先我想多擔些,讓年邁的父親輕松點,現在看來,我能咬牙完成已屬幸運。當我汗流浹背閉眼前行時,感覺陽光特別毒,地球的引力實在厲害。

最后的兩擔,是母親換了我,才和父親共同完成的。那時,我的肩頭已經磨血泡,大大咧咧的父親興奮地拍我的肩頭,疼得我齜牙咧嘴。母親把15元錢給我時,我真的很內疚,我才體味到什么叫勞動的艱辛。

從此以后,每一張鈔票我都很珍惜。我學會了節約。更關鍵的不是這些,當我看到那些搬運工人搬運煤的時候,我心中涌起一股感味,不只是汗,還有血的氣息。學會愛他人,體驗貧困,就是那半噸煤教會我的。

1.給文中加線的句子標上標點;用“√”給文中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①我問一旁的母親 搬運需要多少錢 母親說是1 5塊 我立刻說 為什么不找我來做

② 便(biàn pián)宜 答應(yīng yìng)

2.認真閱讀短文后填空。

①“我”掙錢是因為“我”想_______________。“我”和父親、母親一起運送了 ,掙了 元錢。

②文中承上啟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聯系上下文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覓工失敗的父親皺著眉頭回來。 覓:___________________

(2)說實話,我很害怕不能兌現諾言。 諾言:_______________

(3)當我汗流浹背閉眼前行時,感覺陽光特別毒,地球的引力實在厲害。 毒:________________

4.“母親把l 5塊錢給我時,我真的很內疚,我才體味到什么叫勞動的艱辛。”“我”很“內疚”,“我”“內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哪一個詞語或句子寫得好?把它找出來。并說說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作者通過運半噸煤掙了錢后都有哪些收獲?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讀了這篇短文后 ,你一定有許多收獲,請把你最想說的話寫在下面。(3分)

參考答案:

1.答案: ,? 。 :“ ? ” pián yìng

2.答案: 買雙球鞋 半噸煤 15 就在這個時候,機會來了

3.答案: (1)尋找。 (2)應允別人的話。(3)陽光猛烈

4._因為開始時我答應我來做,結果父親和母親都幫著我做,并且干這活很累。這錢應該每人一份,我卻一人得了這15元。

5.“可真把百十斤的煤塊裝上,加上它一蕩一蕩時,我的肩骨針扎一樣疼。可少年人的倔強讓我憋著,漲著紅臉朝前走。好容易上了臺階,還要用手抱著煤塊扔到齊腰高的棚里去”因為這句話生動地寫出了我當時的矛盾心理和感受。

篇5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須臾不離語文的“情”,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著重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命題例析】

富有情感的文學類文本閱讀,也應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在完成題目中學會應對。真實認真地完成能讓你的上升空間明晰,馬虎應付則毫無作用。

(2012年江蘇省宿遷市中考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16分)

稻子熟了,媽媽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 稻子熟了,媽媽,我來看您了。

② 媽媽,您在安江,我在長沙,隔得很遠很遠,我在夢里總是想著您,想著安江這個地方。

③ 人事難料啊,您這樣一位習慣了繁華都市的大家閨秀,最后竟會永遠留在這么一個偏遠的小山村。

④ 還記得嗎?1957年,我要從重慶的大學分配到這兒,是您陪著我,臉貼著地圖,手指順著密密麻麻的細線,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圖上這么一個小點點。當時您嘆了口氣說:“孩子,你到那兒,是要吃苦的呀……”我說:“我年輕,我還有一把小提琴。”沒想到的是,為了我,為了幫我帶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媽媽您哪!您哪里走得慣鄉間的田埂!我總記得,每次都要小孫孫牽著您的手,您才敢走過屋前屋后的田間小道。

⑤ 對于一輩子都生活在大城市的您來說,七十歲了,一切還要重新來適應。我從來沒有問過您有什么難處,我總以為會有時間的,會有時間的。等我閑一點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時候,我還在長沙忙著開會。

⑥ 那天正好是中秋節,全國的同行都來了,搞雜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著也得陪著大家過這個節啊,只是兒子永遠虧欠媽媽您了……其實我知道,那個時候已經是您的最后時刻。我總盼望著媽媽您能多撐兩天。誰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趕,我還是沒能見上媽媽您最后一面。

⑦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當時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久,您一定有很多很多話要對兒子說,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這么多年哪,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試驗,少出一天差,坐下來靜靜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 媽媽,每當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當我在國際講壇上談笑風生,每當我接過一個又一個的獎杯,我總是對人說,這輩子對我影響最深的人就是媽媽您啊!

⑨ 無法想象,沒有您的英語啟蒙,在一片閉塞中,我怎么能夠用英語閱讀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文獻,用超越那個時代的視野,去尋訪遺傳學大師孟德爾和摩爾根?無法想象,在那段顛沛流離的歲月中,從北平到漢口,從桃源到重慶,沒有您的執著和鼓勵,我怎么能夠獲得系統的現代教育,獲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搏擊的膽識?無法想象,沒有您在我的搖籃前講尼采,講這位昂揚著生命力、意志力的偉大哲人,我怎么能夠在千百次的失敗中堅信,必然有一粒種子可以使萬千民眾告別饑餓?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

⑩ 稻子熟了,媽媽,您能聞到嗎?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還留著熟悉的歡笑?隔著二十一年的時光啊。我依稀看見,小孫孫牽著您的手,走過稻浪的背影;我還要告訴您,一輩子沒有耕種過的母親:稻芒劃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稻谷在陽光中沙沙作響,水田在夕陽下泛出橙黃的顏色……這都是兒子要跟您說的話,說不完的話啊。

(此文摘自《雜文選刊》2011年第7期,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歲生日晚會上的致辭,有改動。)

1. 請說出選文采用第二人稱“您”來表達的好處。(3分)

2. 文中作者說“我總是對人說,這輩子對我影響最深的人就是媽媽您啊”,請根據第⑨節的內容,概括出母親對作者的成長有哪些影響。(3分)

3. 根據文章內容,請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不同含義。(4分)

(1)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2)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

4. 結合全文,請簡要分析“稻子熟了,媽媽我想您了”蘊含了作者對母親哪些豐富的感情。(6分)

參考答案:

1. 用第二人稱表達,有利于直接抒發強烈深沉的感情(1分),顯得親切自然(1分),用“您”較之于“你”又能表達對母親的尊重(1分)。

2. (1)小時候的英語啟蒙,讓我具有超越時代的視野;(2)對我求學讀書的執著和鼓勵,讓我獲得系統的現代教育,獲得搏擊風浪的膽識;(3)搖籃前講尼采,教育我有昂揚的生命力、意志力,有堅定的信心。(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3. (1)(2分)指“雜交水稻的種子”(2)(2分)指小時候母親對“我”(作者)的啟蒙和教育

4. (1)母親去世21年,作者對母親充滿思念之情。(2分,感情1分,簡析1分,下同)(2)母親對作者的影響、支持與幫助,讓作者對母親充滿感激、敬重之情。(2分)(3)因為工作繁忙,不能在母親身邊多陪她,特別是在母親去世時不在身邊,作者充滿愧疚(后悔)之情。(2分)

核對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步驟為:一是分析其結構,即由哪幾個部分組成;二是判斷各組成有什么關鍵詞;三是答案的關鍵詞與自己的答案有沒有沖突,沖突矛盾處往往是自己的錯漏處,也是最容易上升的地方;四是檢查還有哪個答題角度缺損。

【思路解析】

要走進文學類文本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抓住文題。文題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文題就可按圖索驥,順藤摸瓜。我們抓住這一洞悉全文的“心靈的窗戶”,就能透視文章的“心靈”,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其次,要理出線索,即文章選寫了哪些內容為文章的情感服務的,這些內容的內在和外在邏輯關系是什么。比如上文僅第⑨小節就寫了媽媽三件事,這些事情都有力地為“我總是對人說,這輩子對我影響最深的人就是媽媽您啊”服務,都為“稻子熟了,媽媽我想您了”這一核心情感服務。

最后,要品味語言。賞鑒精練準確、意蘊豐富的語言,能使我們受到美的熏陶,對開拓思路、提升理解能力、提高語言表達水平等有很大裨益。比如“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中的“種子”就是指“雜交水稻的種子”,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中的“種子”就不是實物種子了,而是指“小時候母親對我的啟蒙和教育”。就連文章采用的是何種人稱也頗值得品味。本文采用第二人稱“您”來表達,有利于直接抒發強烈深沉的感情,親切自然,更能表達對母親的尊重。因此,品味語言是體會文章情感的重要途徑,也是獲得分數的必要途徑。

【實戰演練】

(2012年江蘇省泰州市中考卷)閱讀北齊的《回家的日子》一文,完成1―4題。(20分)

① 回故鄉的路再短,感覺也很長,是如潮水般的思念拉長了回家的路。從定好日子回家開始,心靈已經上路。從這一刻起,想家的心緒如同進入汛期的河水,每時每刻都在上漲,一次比一次強勁地撞擊胸膛。但是很奇怪,每次見到母親之前,我總覺得自己見到母親的那一刻定會情感決堤。可每當看見母親,我情感的浪潮就一下子變成了舒緩的河水。

② 聽父親說,從得到我要回家的信兒開始,母親的話明顯多了,一天不知道要念叨多少回:“兒子要回來了,兒子要回來了。”父親常開玩笑說,你媽把見到你當做上場比賽了――越臨近越興奮。可母親每次見到我,都很淡定,就好像我是這天上午剛出門似的。人說母子連心,看來這話多少有點道理,要不然,我的情感變化怎么與母親一樣呢!

③ 只要我提前打電話告訴母親到家的時間,我到家時總是見到母親在院門邊擇菜。每回母親總是以這種方式等待她的兒子。如果實在等得太著急了,她也不會到路口去張望,就是想出去看看,也一定找個由頭。有次我比預計時間晚到家七八個鐘頭,母親往路口的小店跑了好幾趟,不是買袋鹽就是買瓶醬油。來回十來分鐘的路,母親都要走上半個多小時。

④ 母親見到我,連忙站起來,雙手在圍裙上揩了又揩,問聲“回來了”,語氣很平常。我發現,即使我離家再久,母親也不會像別的母親見到孩子那樣拉著我的手左看看右瞧瞧,她好像從不細細打量我。就是近幾年她年紀大了眼神不好了,也從不會離我很近,我也沒發現她特意看看我。可我身上的一點點變化,母親總能看得出。

⑤ 母親笑得很甜,皺紋爬滿了臉,如風吹過水面。沒等我走近,母親就先進了屋去了廚房,忙著為我做吃的。

⑥ 我站在母親身后,發現母親的白發又多了,個頭好像又矮了些。我想抱住母親,可抬起的手卻是在抹眼角。我心里酸酸的,眼眶里濕濕的。我對母親說,媽,別忙活,說說話吧。母親說,沒什么忙的,不耽擱說話的。每到這時候,都是我先說離家這些日子的事,然后母親會說家里的事。這些話,平常電話里都是說過的,可我們還是像第一次說那樣津津有味。母親幾乎沒有閑的時候,手里總是有忙不完的活兒。我每次回家與母親的交流,多半是這樣進行的。有時我在看書或寫作,母親會坐在離我不遠不近的地方,或擇菜,或疊衣服,我不說話,她就靜靜地坐著。有時我想和她說話,她會說,你忙你的,我坐在這兒就好。我知道,母親只要我在她的目光里,她就很知足。而每到這個時候,我心里就會特別空靈安詳。

⑦ 我為母親梳頭、剪指甲、洗腳捏腳和按摩,讓她試穿我給她買的新衣,幫著她提提肩拽拽衣角。這時,母親會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動作也有些笨拙。對我而言,這與其說是為母親做點事,還不如說是我在借以品味當年母親為我做這些事時的感受。

⑧ 每次回家,看我帶著東西,見我幫著做這做那,母親都會說,人回來了比什么都好。兒子長大了,母親不圖別的,只希望兒子平平安安,能回到她身邊看看、說說話。母親沒想過回報,當然,我們永遠也報答不完母親那醇厚的愛。

⑨ 無論離家多長時間,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回家的日子總是這么平常,在家里的生活,是最沒有故事的。可在家里,回到母親身邊的日子,因為平淡而可親。

⑩ 一跨出家門,我就開始想家;一走出母親的視線,我就想母親。從這一刻起,念家的種子就落入心田,每天都會生長。 (有刪改)

1. 文中多處寫到“母子連心”的默契,請一一概括出來。(6分)

2. 聯系具體語境,揣摩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4分)

(1)母親見到我,連忙站起來,雙手在圍裙上揩了又揩。(2分)

(2)一跨出家門,我就開始想家;一走出母親的視線,我就想母親。(2分)

3. 請結合上下文賞析第⑦段中的畫線句子。(4分)

4. 閱讀下面的鏈接文字并回答問題。(6分)

【鏈接】我背向著父親立著背書,背不出的時候,他提一個字,就叫我回轉身來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來。……我自己嗚咽著背,同時聽得見坐在旁邊縫紉著的母親也唏唏噓噓地淚如泉涌地哭著。……但她卻時時從嗚咽著的、斷斷續續的聲音里勉強說著“打得好”。她的飲泣吞聲,為的是愛她的兒子;勉強硬著頭皮說聲“打得好”,為的是希望她的兒子上進。(鄒韜奮《我的母親》,有改動)

本文和上面的鏈接材料都以歌頌母愛為主題,有人認為可以刪除其中有關父親的文字,你不贊同這種觀點,請分別陳述理由。

《回家的日子》:

《我的母親》:

參考答案:

1. (1)“我”與母親見面前總是很激動,見面后卻又很平淡;(2)母親從未特意看過“我”,但“我”身上的一點點變化母親總能看見;(3)我們總是一邊做著各自的事,一邊說話;(4)“我”為母親做事,品味母親當年為“我”做事時的感受。

2. (1) (2分)①通過動作描寫、細節描寫形象地刻畫出了母親情緒的細微波動;②表現出了母親對“我”的愛與思念之深切。 (2)(2分)兩次使用“一……就……”強調了“我”對家的依戀,對母親的愛之深,依戀之深。

3. (1)運用神態描寫、細節描寫,寫出了母親和“我”當時內心的感動心理;(2)為下文寫“我”為母親做事回報母親而母親不求我回報的無私、偉大作鋪墊;(3)生動地表達出母親心中的喜悅激動之情以及在被兒子照顧時怕給兒子帶來麻煩的緊張不安之情;(4)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贊美之情。

4.《回家的日子》:通過側面描寫表達了母親對兒子的思念之深,以及渴望見到兒子和即將見到兒子的激動之情,為下文寫與母親實際見面時母親表面的平靜形成對比,表達了母愛的深沉,愛在內心。

《我的母親》: 通過側面描寫,寫出母親雖然寵愛自己的兒子,但是不溺愛兒子;表達了母親的通情達理、深明大義;同時通過寫母親看見“我”挨打時的語言、神態,更能突出母親對兒子愛的偉大。

【趨勢預測】

篇6

成長的橋閱讀題

①我記事很晚,所有關于童年的記憶,差不多都在父母與別人閑談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學第一天回家的巷口碰上母親,她說:老師今天講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擠出三個字,腳板印。母親又問一起回來的同學,她說: 老師要我們腳踏實地,好好學習。大家一陣笑,我也跟著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愛的花瓶,我把碎渣掃到地板中央,再搬個小凳老實地坐在旁邊。母親回來生氣地責罵時,我振振有詞的說:老師講要表揚誠實的孩子,您卻批評我!母親忍不住撲哧笑了。

③也許智商有限加上讀書不用心,雖然花了時間做了副努力的樣子,小學時成績并不理想。別人家的父母見了面總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邊訕笑一邊借肌脫身,回來了他們彼此安慰說,孩子老實,心眼又好,讀書也自覺,就別逼她了。那時真想像皮皮魯那樣,把課本煮了熬湯喝,除此外我想不到法子讀好書。

④懵懵懂懂長到九歲,我的思想第一次發生重大轉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開得特別艷,尤其我家向陽的窗下(那里有個半米寬的窄臺),花朵更是美不勝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卻忽略了扳著的窗于是沒有插銷的。一分鐘后那扇要命的窗子開了,把我像球一樣從二樓拋下去做了自由落體運動;仙人掌又火上燒油,落地我已變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來聽說,是好心的行人送我進了醫院;私下以為嫌我笨的母親,聽到這個消息竟在柜臺內暈倒了,蘇醒過來跌跌撞撞推開同事就往醫院跑;而父親一臉煞白,騎自行車撞到了電線桿,爬起來車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沖那天醫生差點下死亡通知書,警告說,病人必須一直保持清醒意識。于是父母每隔一個小時忐忑不安地喚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墜落的我,就被父母一聲又一聲、柔和而又有力、平穩而又(甲)、摻雜著心疼與希冀的呼喚拉回了這鳥語花香的世界。

⑥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個全年級第一。鄰居說這一摔沒留下后遺癥已是萬幸,想不到還摔開了竅,變聰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時的昏迷中)母親帶淚的呼喚,父親緊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睜開眼他們憔悴的面容上的極大喜悅,與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淚水,讓我一剎那長大了。我才知道我對父母是那樣重要。心中漸漸清晰的愛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為父母好好讀書。拿到成績單時父母的(乙)和欣慰,讓我開心了好久。后來讀書成了習慣,一讀讀到了研究生。

⑦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屬高屬低,這對人的一生也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樣的父母,從懵懂到明事,其實只有一橋之隔;這座橋,就是父母溫厚的愛。就像黑云經過太陽的親吻也全變成絢麗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愛來呵護,也會成長為頂天立地的棟梁。

1.根據表現人物心情的需要,(甲)、(乙)兩處應填人的恰當的詞語是什么?(2分)

甲: 乙:

2.第②段中母親回來生氣地責罵時,我振振有詞地說:老師講要表揚誠實的孩子,你卻批評我!母親忍不住撲哧笑了,結合上下文內容,說說母親為什么轉怒為喜?(2分)

3.結合全文內容,概括我的特點。(1分)

4.文中多處寫父母給予我的愛,請在文中用劃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作簡要分析。(2分)

5. 從起因、經過、結果三方面概括文章詳寫的那件事,并說說詳寫的作用是什么?(3分)

成長的橋閱讀答案

1.甲:焦慮(焦急、急切)(1分) 乙:驚喜(喜悅) (1分)

2.母親為我打碎花瓶而生氣,但聽了我很有意思的回答,覺得我老實得可愛,所以轉怒為喜。(2分)

3.老實,誠實,理解父母,懂得感恩,學習勤奮刻苦。(1分)

篇7

關鍵詞:圖畫書閱讀 母子互動 語言發展 策略

“圖畫書是以圖畫為主的書籍,閱讀對象主要為幼兒。”“圖畫書閱讀對于學前階段幼兒的語言、想象、思維、情感、社會化等方面都有重要價值。”可見,在圖畫故事書閱讀中,幼兒不僅可以發展自身的認知水平,還可以更多地獲取閱讀中的快樂和滿足感。對于幼兒來說,在未能完全認知漢字前,看懂圖畫書并享受其中的樂趣,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時,家庭環境中的親子閱讀便成為了幫助幼兒成為自主閱讀者的重要途徑。在親子閱讀過程中,通過母親言語的引導,幼兒可以形象生動地理解書中內容,突破書面文字的局限。其中,母親的語言運用是否能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的語言學習情景、是否能夠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圖書內容、是否能有效地輔助幼兒獲得相應階段的語言發展,這些都會影響到幼兒的閱讀能力及其總體的全方位發展。

一、已有研究綜述

在國內外研究方面,多位學者從不同的研究視角對母子互動語方面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在親子閱讀中母子互動語研究方面,影響最大的當屬兒童指向語言(CDS)方面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Snow為首的研究學者們強調語言輸入以及語言環境在幼兒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價值。他們研究了成人尤其是母親指向幼兒的語言,發現不同社會以及階級的母親在與幼兒對話時,其語言材料的使用會盡可能符合該年齡段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國內學者周兢使用編碼系統(INCA-A)研究發現:漢語兒童的語言發展與其語法的發展有正相關的關系。而這一獨特性,不僅來自于漢語語言的特殊性,更重要的是受制于中國母親語言中所包含的中國社會文化的特征。學者孫秀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與周兢相同,其研究發現雖然在親子交往中,差異性存在于母親與幼兒的言語行為間,但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的言語行為水平會逐步趨向于母親的水平。因而,在圖畫書閱讀中,母子間的互動成為了影響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二、策略建議

(一)重視幼兒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親子閱讀中,應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重視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改變以往由母親主導討論的模式。具體而言,在討論時,母親可以發起討論,但應盡量避免大量的自我論述、避免將自己的論點強加于幼兒之上,要多聽聽幼兒的觀點,給予幼兒充足表達自我的時間與機會。同時,母親也應關注那些由幼兒自己發起的討論。這類討論是由幼兒通過自身對故事的理解而引發的,因而討論更能體現幼兒的思維邏輯,也更能調動起幼兒的參與性。

(二)改進提問方式,發揮提問作用

1.簡化是非類問題,增多問題種類

是非類問題簡單明了,可以清楚地體現提問者的提問意圖,也更容易被幼兒所理解與接受。但過多的出現則會造成幼兒回答時的機械性與盲目性,從而喪失提問原有的作用。因此,母親在閱讀過程中應簡化是非類問題,增多特殊疑問等提問形式,讓問題為幼兒提供思考的空間與機會,而非簡單的作答。

2.用提問引導理解,發揮提問的作用

母親的提問對于幼兒理解故事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可以幫助幼兒理清故事的脈絡。因此,在幼兒為母親提出問題時,母親可以用反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步回顧故事內容,進行自我思考。這種用問題作答案的回答方式,要比母親直接告訴答案更有效。

(三)重視對于幼兒的反饋與評價

母親應重視對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所出現言論的評價與反饋。在掌握相應經驗后,幼兒面對書中內容,經常會將其與自己已有經驗加以互動聯結。這種互動聯結是幼兒思維碰撞的過程,是幼兒認知建構的過程。因而,對于幼兒發表的恰當的觀點,母親應給予積極的肯定,指出幼兒的發光點,鼓勵幼兒的思考與創新。當面對幼兒偏頗的言辭時,母親雖然也應及時評價,但這一評價不可直接否定幼兒的觀點,打擊幼兒思維積極性。一般來講,母親可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再次思考自己的觀點,通過這一方式加以糾正。

(四)重視字詞發音及用法

幼兒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也是糾正字詞發音及用法的過程。語音、語法作為語言的基礎,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一直起著奠基的作用。對于語音、語法的掌握是幼兒語言發展的起始環節,同時也是語言學習最重要的累積過程。良好的語言基礎是個體今后語言發展的關鍵性環節,因而母親應把握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從語音、語法入手夯實這一基礎。不過,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由于自身生理功能發展尚未成熟,幼兒難免會出現發音錯誤或者字詞用錯的情況,這時母親應給予幼兒及時的反饋矯正。如果視之不理只會給幼兒對于字詞的使用造成誤解,影響幼兒今后的語言發展。

(五)增加與幼兒生活的連接,重視幼兒情感抒發

母親在引導幼兒理解圖畫書內容時,應將故事內容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相聯系。在個體逐步成熟的過程中,幼兒通過自身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進行發展,而現實生活又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發展的機遇。那些與幼兒息息相關的內容往往最容易理解,因此在引導幼兒理解內容的過程中,母親應將故事內容與幼兒生活相聯系,讓幼兒以自己的已有經歷去體會、理解故事中的情節,并在閱讀時帶入自己的情感,從而使故事內容更易懂。同時,母親在引導幼兒將故事與現實相連接后,也應注重幼兒情感的抒發,讓幼兒大膽地表現出自己的喜怒哀樂。

參考文獻:

[1]林敏宜.圖畫書的欣賞與運用[M].心理出版社,2000.

[2]康長遠.圖畫故事書與學前兒童的發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4).

[3]周兢.14-32個月兒童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孫秀榮.母親的言語運用對兒童語用發展的影響――1-3歲兒童的母子互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1.

[5]朱從梅.圖畫書中母親和兒童語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

篇8

閱讀理解能力是一個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體現。小學英語閱讀理解是小學英語的重要教學目標,也是小學英語測試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握小學英語閱讀理解的解題技巧,對于解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小學英語閱讀理解的題型無外乎這么幾種:閱讀短文,判斷正誤;閱讀短文,選擇正確答案;閱讀短文,回答問題;任務型閱讀。題型雖然較多,但是只要找到了閱讀理解的技巧,解題并不困難。

例一:

閱讀下列短文,并根據短文內容判斷所給句子是否正確,正確的寫“T”,錯誤的寫“F”。

Mrs White has two children. John is seven. Ann is only three. John is a good brother. He is always very nice to his sister. One day in the afternoon, Mrs White wa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 and the two children were playing games in the garden. Suddenly, Ann began to cry and she ran to her mum in the kitchen. Mrs White asked, “What’s wrong with you, Ann?” “John broke(弄壞了)my toy bear,” Ann answered sadly. “How did he do it?” mum said. Ann stopped crying, and thought for a few seconds, “I hit(打)his head with it.”

判斷正誤:( ) 1. John isn’t a good brother to his sister.

( ) 2. Ann is four years younger than John.

( ) 3. The two children played some games, and their

mother was busy at home.

( ) 4. John broke Ann’s toy bear.

( ) 5. “sadly” means very happy.

在解答這篇短文的題目中,實際上可以采用下列技巧:

1.排除干擾,抓住關鍵信息。

閱讀理解,不能為枝節信息所左右,要看主要信息。以第1小題為例,盡管短文最后說到了“John broke my toy bear.”,但是短文中的關鍵詞是“always”,即“He is always very nice to his sister.”,更不用說是Ann先打了John的頭。因此,答案一定是F。

2.適當運算,推導正確答案。

閱讀理解題中,有不少題只要通過正確的運算,就能得出正確答案。以第2小題為例,短文告訴我們“John is seven. Ann is only three.”,因此,John就比Ann大4歲,顯然題干“Ann is four years younger than John.”與事實正好相符,答案自然是T。

3.依據事實,進行逆向思維。

閱讀理解題中,有些題目似是而非,關鍵看我們怎么根據事實進行分析。以第3小題為例,“and the two children were playing games in the garden”支持題干中的“The two children played some games”。問題的關鍵是,John和Ann的母親是否是“busy”。短文中“Mrs White wa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這句話總不能說Mrs White是在玩吧?因此,通過逆向思維,我們可以判斷Mrs White是busy的。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4.根據語境,進行邏輯推斷。

篇9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鄉愁》閱讀題目:

1。在詩中,作者分別把鄉愁比作()()()()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2。你知道詩的最后一節中提到的“一灣淺淺的海峽”指的是哪個海峽嗎?

3。盼臺灣回歸,盼祖國統一,是兩岸人民共同的心愿,寫一寫你心中的呼聲。

《鄉愁》閱讀答案:

1。在詩中,作者分別把鄉愁比作(郵票)(船票)(墳墓)(海峽)表達了詩人(思念,熱愛故鄉和親人)的思想感情。

篇10

我們只有馬上投入到學習的行動中去,嘗試去背一首詩,解一道題,才能夠積累知識,發展技能;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父親的茶閱讀答案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父親的茶(1)谷雨后,同事們紛紛喝上了新茶。大家見面多了一事:評茶。你看看我的茶杯,我看看你的茶杯,比較著形色味,打聽著各自茶葉的來頭、價格。

(2)我還在喝陳茶。我的新茶已經到了,但我仍然喝著陳茶。

(3)這茶是父親過年時送給我的,用兩層方便袋扎著。這茶是父親一個人從山上一片一片摘下來的,又一個人摸著黑、鍋上一把鍋下一把炒出來的。

(4)父親七十好幾的人了。我告訴我自己,我一定要把它喝完,不能糟蹋掉。

(5)父親的茶叫“炒青“”,樣子不好看,沒有專業的炒茶機,全是手工做的。采下山的鮮葉,當晚就要炒,采茶炒茶是連軸轉的,格外地累人。

(6)鮮茶,先放在鍋里殺青,鍋就是做飯的大鍋;然后放在匾子里搓揉,直到揉出“汗”,匾子是平常曬糧食的匾子;最后,再放進鐵鍋里焙干,鐵鍋燒得發紅。我曾伸手進鍋里翻炒,被燙得齜牙咧嘴。父親的手是老手,不怕燙,燙也沒法子。他教我以茶翻茶,抓住就放,動作要快。

(7)茶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茶葉的顏色有些舊了,那是故鄉泥土的顏色;茶葉的形狀有些粗大,那故鄉茶山的形狀;茶葉的香氣有些走了,那是故鄉平淡的風的氣味。天天捧著它,看著它,飲著它,天天就回到了故鄉,回到了童年,回到了父母的身旁。茶葉是一條故鄉的小路,帶我回家。

(8)閉上眼睛,就能看到我家屋后壯碩的大山上,那層層的茶園。

(9)這茶園跟我的歲數相仿,最早是集體的,后來,每家分了一塊。隨著我的上學、姐姐的出嫁,我們都遷走了戶口,每走一個,就要放掉一壟至兩壟,最后只剩下父母兩人有限的幾壟了。靠山頂的,茶的品質好,但父母都先后放了它們,留著山腰和山腳的。他們歲數大了,爬不動那么高的地方。

(10)靠山頂的地方,還有我家的幾棵茶,2003年4月13日下午,母親就是為采這幾棵茶而倒下的,再也沒能起來。后來,醫生告訴我,山高也是誘發腦溢血的一個原因。

(11)母親去世后,那幾棵茶,父親再也沒去采過,不知它們現在怎么樣了。

(12)我常常想:母親要是活到現在,該是個什么樣子;有了母親,我的生活又該是個什么樣子。我現在腦海中,還是她最后一次送雞蛋來的樣子,吃過飯匆匆回家摘茶的樣子,突發腦溢血昏倒在茶山上被七手八腳抬下來的樣子。母親走的時候,指甲縫里盡是茶綠,腳上面沾了很多新鮮的黃泥。

(13)有一年清明,我突然心血來潮,騎車回家。到家時是晌午時分。大門鎖著,門口的索上晾著幾件濕衣裳,樹陰下面,一只母雞帶著一團一團鵝黃的小雞苗。我知道,他們下田去了。再看大門上有父親的“留言”,粉筆字:“我們在畚箕洼鋤麻草,鑰匙在老地方,早飯在鍋里。”我找到鑰匙,開了門,放下東西。拖開鍋蓋,鍋里面熏著一碗飯,一碗熟菜,熟菜上有兩只煮雞蛋。

(14)父母怎么知道我要回來?

(15)他們是不知道我回來的,他們只是準備著我回來,他們清明前好些天都在思默這件事,他們是盼望著的。父母對于子女一生都是盼望著的,都是隨時準備著的。 (選自《散文》09年第8期,有刪改)

1、第2段作者說,“我的新茶已經到了,但我仍然喝著陳茶”,根據下文,分條概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7段文字表達有什么特點?請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句式特點等方面簡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2段中劃線的句子是細節描寫,請賞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尾作者說,“父母對于子女一生都是盼望著的,都是隨時準備著的”,請你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談談你的理解,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它是父親炒好送來的,包含著父親的心血;

它體現著父親對我的關心和思念;它寄托著我對父親的思念和感謝;它寄托著我對故鄉的懷念。(答對其中三點即可)

2、從表達方式上看,是抒情;

從修辭上看,使用了排比和比喻(比喻:茶葉是一條通往故鄉的小路。排比舉例略);

從句式上看,整齊中富有變化。生動形象,情感真摯,表現了我對故鄉和父母的深切懷念。(意對即可)

3、表現了母親一生勤勞,一生操勞;

表達了我的悲傷、痛苦和思念。(意對即可)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