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作文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18 07:56: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語文作文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伴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劇,高校文化安全愈發成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內容。高校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和青年大學生的教育者,肩負著培養人才的重大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其文化責任在維護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關鍵詞:全球化 教師 文化責任 高校文化安全
伴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劇,高校文化安全愈發成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內容。高校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和青年大學生的教育者,有著維護高校文化安全的神圣責任,其文化責任在維護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一、有助于培育大學生的文化安全意識,提升文化自覺能力
大學生文化安全意識是大學生對國家和民族文化安全狀況的反映,是他們對文化安全問題的感受和認知,是他們行動實踐的基礎。 [1]大學階段是人才成長的重要時期,也是文化自覺形成的關鍵時期。提升文化自覺能力,就是要提升大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獨立反思和分析的自覺意識。然而,當代部分大學生,常會因為思想單純、閱歷不深,而缺乏文化安全意識,普遍缺乏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一般說來,心智發育正常的大學生多少都可以形成一定的文化安全意識和文化自覺能力,但深刻、全面和正確的文化安全意識和較高水平的文化自覺能力則需要我們高校教師對之進行教育、灌輸和引導。多元文化面前需要教師對文化作出主動的反應和取舍。教師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對象,教師的思想言行每時每刻都會對學生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師應通過多內容、多視角的文化比較、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民族文化選擇,提高民族文化的自信心。這對于培育多元文化大背景下大學生的文化安全意識,樹立大學生堅定的文化安全觀念,不斷提升其文化自覺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
要抵御西方文化糟粕對我國高校大學生帶來的威脅和滲透,有效維護我國高校的文化安全,首先需要我們將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深地植根于大學生的心中。[2]作為傳承民族文化和先進文化的重要繼承者、開拓者、傳播者的高校教師,在從事日常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充分考慮自身學科特點,把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到學科教學內容之中,努力實現文化安全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的有機“融合”。課堂外,以各種社團活動為依托,把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和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到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當中,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體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高校教師通過多渠道、全方位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實現了課堂和課外教育的有機結合,對于不斷豐富和加強大學生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加深他們的民族感情,從而不斷增強大學生抵御風險的自覺性和免疫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有助于倡導主流文化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文化判斷力
文化判斷力是人對一定文化現象及其價值進行識別、選擇、判別、取舍并加以改造整合的能力。如潮水般涌入的西方文化,正深刻改變著國人的文化觀、價值觀、思維方式與生活方式,主流文化價值觀是人們進行文化判斷和選擇的前提和標準。“多元文化的氛圍可以為人們增加選擇機會,增添生活色彩,但缺乏主導與主流的文化多元泛濫卻反而增加了青少年道德選擇的難度與文化受害的機會。” [3]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與沖突,帶來了多元價值觀的相互激蕩。由于大學生涉世不深,思想尚未完全成熟,識別能力差,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多元文化沖擊下,部分學生失去了價值選擇上的方向感,喪失了基本的價值判斷力,在圖謀不軌的西方文化霸權主義強烈的文化滲透下卻全然不知,這就使得高校文化安全面臨的風險陡增,而更可怕的是目前高校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此卻熟視無睹,表現出一種對民族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疏離和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擔負著維護高校文化安全艱巨任務和偉大使命的高校教師應主動出擊,對多元文化作出主動的反應和取舍,而不只是對“給定”的主流文化進行被動的傳遞,教師通過給學生傳授知識,幫助學生形成主流文化價值觀,對于引導學生學會對多元文化進行深刻反思,理性分析和鑒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文化判斷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有助于培育校園先進文化,提升大學生的精神文化安全
校園文化作為反映大學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的亞文化形態,成為對高校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高校校園文化理應成為發揚社會主流文化的宣傳陣地和高雅文化的輻射源。但是,隨著全球化浪潮的加劇,信息傳播工具的方便和快捷,打破了我國原有的一元文化狀態,文化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態勢,這使得處于各種文化交流與互動前沿的高校首當其沖,對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帶來嚴重沖擊,進而對大學生的精神文化安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核心力量的高校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推動豐富多彩、內容健康、思想向上的先進文化在校園內的傳播,將對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的學習寓于各種具體活動之中。通過廣泛深入地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弘揚主旋律,引領校園文化正確的前進方向,為文化安全教育開辟更廣闊的空間和范圍,對于培育校園先進文化,對于提升大學生的精神文化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教師文化責任在維護和加強高校文化安全建設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如果每位高校教師都能夠自覺肩負起傳承和重建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及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任務,把完成和實現文化責任與校園各種思想教育、教育教學和文化活動結合起來,相信在紛繁復雜的全球文化激蕩中必定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堅守中華民族文化之根的青年學子。
參考文獻:
[1]黃家周.加強大學生文化安全意識培育工作的思考[J].高教論壇,2011(12):6.
篇2
關鍵詞:探究 高中語文教學 生活化 課堂教學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出“生活即教育”。語文的本質就是人的生活,豐富的現實生活,構成了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我認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生活化教育理論,對提升高中語文教育實效和學生語文素養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高中語文教育生活化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究。
一、高中語文備課的生活化
備課的生活化,要求教師在熟悉教學大綱、解讀教材、編寫教案等諸多環節上,都要在生活資源中廣采博覽,為我所用,以此豐富教學資源。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的教學資源非常豐富。自然風光、文化古跡、風俗人情、時事新聞、師生的生活積累等,都可以成為語文教學的資源!在備課中,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有計劃、有目的地把生活中與學生密切相關的、與課堂教學有關的資料融入到教學設計中,將這些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課堂化,想法設法地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學語文,從而豐富我們的課堂教學,使語文課堂的教學因生活化而增添無窮的活力。
我曾在每節課上正課前,安排幾分鐘向學生評時事,引導學生討論、思考時事的內涵。備課時,我都會努力地去收集相關資料,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從我講的素材中回歸到現實生活中來,如何激起他們的參與熱情!例如從中日爭端引導學生思考中日關系;從國人打砸“日系車”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才是理國;從“小悅悅事件”引導學生反思“見死不救”的原因,剖析“冷漠癥”的弊端。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發現學生對語文課興趣濃了,對時事評說更有理了,寫作文更得心應手了!
二、課文教學的生活化
課堂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實現高中語文教育生活化的關鍵所在,如何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體驗與課堂教學融合起來,需要教師的用心設計和付之實踐。
1.激發學生生活體驗,導語設計生活化
一堂課要產生較高的實效性,并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就應設計出一段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導語。語文學科的內容豐富多彩,這就要求教師在導入新課的時,有計劃有目的地結合課文的內容,融入生活的素材,從而使學生在生活化體驗的引導下,更好地走進課文,為一堂語文課的學習拉開富有生活色彩的“前奏”。
例如,我在執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課文時,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兩位非常重要的親人,是他們養育了我們,卻不圖回報,這就是我們的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同學們,你們的父母是怎么愛你們的呢?現在,請大家回憶一下”這樣的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父母在生活中的身影歷歷在目,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一堂課的成功開展奠定基礎。
2.問題設計生活化,拉近學生和課文的距離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模擬生活中的情景,能使課文中靜態的文字轉化成生動的生活。課堂上,我們經常會這樣問學生“這件事情若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怎樣做”、“在生活中,你是否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這樣的問題,往往能夠拉近學生和課文的距離,讓學生更好地走進課文所需的情境中。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引導學生圍繞王熙鳳展開討論“在現實生活中,你覺得王熙鳳的性格好不好,你愿意做王熙鳳嗎”。
3.融入生活體驗,解讀課文內涵
在語文課本中,我們會發現一些課文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那么在授課時,教師就應盡量地將課文中的描述轉換為真實、形象的生活情景,使學生把對文字的感知,轉為對熟悉的生活情景的體驗。這樣,學生對課文內涵的解讀、體悟就會水到渠成。我在執教《再別康橋》這篇課文時,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體驗課文的情感,特意播放了田震《干杯,朋友》這首歌的視頻,“朋友,你今天就要遠走,干了這杯酒……”歌曲中濃濃的離愁別緒,畫面上親朋好友依依惜別的場景,讓學生感同身受,產生了共鳴,勾起了他們與親友離別的回憶。在這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感受《再別康橋》中作者對康橋難以割舍的情感,就容易了。
4.結合生活體驗,設計課后作業
語文作業的生活化,可以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運用課堂中學習的語文知識,通過不斷的練習,逐步提升語文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在語文作業的設置上要精心設計,注重結合學生的閱歷,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既達到檢測學生的目的,又能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得到充分運用,激發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例如學完《裝在套子的人》,讓學生分小組自編自演課本劇;學完《故都的秋》,讓學生觀察并寫寫家鄉的秋;學完《我有一個夢想》,讓學生仿照課文,寫出自己的夢想,等等。
三、作文寫作的生活化
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就是將生活引入寫作,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在生活中發現、搜集和積累鮮活的寫作素材,并正確地運用到寫作中去。如針對目前學生微博使用率較高的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生活中的某一個人、某一件事、某種現象,進行描述,進行評論,從而使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素材,在輕松的生活環境下,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最后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
另外,在作文寫作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堂來導入一些生活化的、學生感興趣的作文題。我就曾針對學生很喜歡草根歌星“大衣哥”朱之文這一情況,在作文課中,利用多媒體播放了朱之文在《我是大明星》選秀欄目中唱的《滾滾長江東逝水》的視頻。能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看到自己喜愛的歌星,學生們都很興奮,教室里炸開了鍋,對朱之文的議論此起彼伏。我抓住這一時機,在黑板上寫下作文題目《朱之文成功的啟示》。在這樣散發著濃厚生活氣息的情境中,學生文思泉涌,奮筆疾書。由于與生活素材巧妙結合,這次的作文練習出現了不少的佳作,達到了預期效果。
篇3
關鍵詞: 信息技術 高中語文 語文素養
現代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學科教學中,以新穎獨特的o助教學方式、更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持,提高高中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是高中語文的重要教學手段與表現特征,同時是學生有力的學習工具。
一、高中生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素養指的是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語文素養是以語文知識為基礎、語文能力為核心,語文思維與應用為升華的,具體表現在聽說讀寫能力、學習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
(一)聽說讀寫能力。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人類之間相互交流的重要交際工具,也是各學科學習的基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有助于掌握語文學習中聽說讀寫的學習規律,語文知識最終內化為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與自我發展的需要。
(二)學習過程與方法。
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實踐,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首先進行課前預習,對課堂所學的內容與層次結構有大致的了解,鞏固與新知識相關的舊知識,找出課文的重難點做好標記,針對課文后面的練習部分的難度較高問題準備好問題,在課堂上提問。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學習中學生應在確立好明確的學習目標后,帶著良好的心理狀態、極強的求知欲、快樂的學習情緒積極地投入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斷積累學習經驗,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如:上課要緊緊跟隨教師的思路,抓住關鍵內容重點聽,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采取學思結合的方法,及時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等。復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復習中應注意系統整理、獨立作業、分析錯誤、系統小結。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高中生都具有一定的知識文化積累與閱讀表達能力,身心發展逐漸趨入成熟期,對社會、生活有自己的認識、理解與看法,體現出不同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高中生更是有著獨立、個性化的需求,對信息時代的語文教育充滿期待,激發了語文學習的求知欲。為了滿足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不同要求,高中語文教學課程應體現出基礎性、選擇性與時代性的特點,為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樹立提供更大的空間,有助于語文素養和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課程中的實踐學習模式研究
新課程標準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多種多樣的方式使高中語文的教與學得到質的飛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創設趣味學習情境,指導合作式學習。
高中語文教學信息化是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教學信息,有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將教材內容直觀形象化,可以創造語文教學最理想的學習環境。語文教師針對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教材要求設計教案,組織學生分組學習、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分析與思考,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促進學生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發展聽、說、讀、寫等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如教學詩歌《雨巷》時,多媒體應發揮聲光電的特色,播放配樂朗誦《雨巷》的課件,幫助學生體會詩歌創造的朦朧感與迷離感。應指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把握詩歌的中心意象,深入體會雨巷詩人戴望舒細膩多情的詩歌情感。
(二)微課打開口袋課堂,促進自主式學習。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的快速發展,語文教師應善于運用多種數字化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高中生的自主式學習,使語文學習呈現出異彩紛呈、流暢自如的現象。微課是信息技術下的一種移動客戶端的學習方式,由于有著知識點豐富、形式新穎有趣、時間上相對自由的特點,因此被稱為口袋課堂,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將語文知識在學習中內化,是促使學生智力發展的有效途徑。內容豐富的微課是針對課堂的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教與學活動等學習重難點而制作的,內容精簡、短小精悍、主題突出,學生可以按需選擇、自主學習、掌握進度,提升學習效率。
如教學《蘭亭集序》時,為了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從中領悟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深切感慨,教師可以將本文的一些重點的疑難字詞句、情景交融部分、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行文的巧妙等知識點,分別制作成微課課件,幫助學生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熟讀成誦、品味本文精練優美、樸素清晰的語言,促進學生自主式地反復學習,體會本課中繪聲繪色地記敘蘭亭集會的盛況,接著敘志抒懷,抒發對人生的無限感慨。
(三)突破學習重點難點,展開探究式學習。
信息技術下的語文教學針對學習中的知識重點與難點,不僅具有強大的模擬、仿真功能,而且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跨古逾今,教學窗口呈現出聲、像、圖、文并茂的藝術美,產生極強的感染力與吸引力,讓學生在感受美的氛圍中迅速進入學習意境,在審美體驗中深入文本內涵,在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中展開探究式學習,在生動、活潑、有趣、有料的環境中輕松突破學習重點與難點。
例如《沁園春?長沙》一課的學習重點與難點是:以樂景寫哀、景中寓情、情中顯志、對比手法的運用與極富表現力的語言。教師可以根據作者惆悵的心情,將美讀成誦的朗讀音頻體現在活潑美好的寒秋景色中,山河的壯麗襯托出人民不能主宰大自然的悲哀,更突出強烈的革命精神,包含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詞中的多種對比在多媒體課件別用不同的顏色標志出來,達到鮮明的對比效果,學生一目了然。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明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極富表現力的語言體現在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力,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爭”字、“擊”字、“翔”字等都極準確精當。
(四)多媒體寫作指導,增強多元化評價。
《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作文修改的評價”中明確指出:不僅要注意考查學生修改作文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相互了解與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為了加強對學生的作文指導,可運用信息技術,在作文評價中將教師導評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口頭評價與書面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對學生給予肯定與鼓勵,激發學生寫好作文的內在情感,在評價中反思,在反思中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實踐學習模式中,應發揮信息技術的有聲、有色、有趣、有料的強大功能,運用信息技術的圖、文、聲、像促進聽、說、讀、寫。同時,指導學生在趣味學習情境中進行合作式學習,利用微課的方便快捷性隨時打開口袋課堂進行自主式的知識點學習,對于語文知識中的重點與難點,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深入開展探究式學習,在寫作方面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多元化評價,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指導,促進學生在評價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紀亞品,趙軍耀.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2(03).
[2]左臣鳳.試論高中語文課堂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契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07).
[3]魏元濤,韓麗麗.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07).
篇4
一、作文教學現狀分析
江蘇高考作文分值為70分,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以“應試”為中心的教育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作文教學,致使高中作文教學日趨功利而忽視人文素養的培養,作文教學走向了困乏而低效的狀態。
1.從學生角度看
首先,心理態度方面。學生雖深知70分的作文在高考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分量,但對作文的厭煩心理仍十分嚴重,寫作興趣不濃厚,甚至畏懼作文。即使是在教師的“高壓”下完成了課堂作文,也多是敷衍了事。
其次,內容思想方面。大多數學生作文內容較空洞、虛假,沒有生氣。一是他們的心理尚不夠成熟,思想認識水平較低,且帶有空虛消極的情緒;二是生活在網絡時代的他們缺乏對生活的真實感受和認識,作文與生活脫節。
2.從教師角度看
首先,是指導思想的懈怠輕視。大部分教師注重基礎教學,但到了作文教學課時便敷衍草率,甚至沒有作文教案。在命題時,出題隨意化、老套化,導致多數學生不感興趣。
其次,是寫作技巧的過度強調。作文教學中,有的教師常給學生講解作文的寫作技巧,一味強調議論文、記敘文的結構模式,認為寫作教學只要能讓學生應付考試,得到較高的分數就行,片面強調作文的機械化技巧性訓練,忽視了能發揮長遠作用的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再次,是批語評價的隨意草率。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學生花了精力完成作品后都期望得到教師的評價,但由于時間限制,很多時候教師會居高臨下地給學生打個分數了事,或者草率寫上一句不痛不癢的評語,這無形之中澆滅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二、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
語文教師應該在傳授寫作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注重學生個人素養的培養。
1.尊重個性,培養興趣愛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個性特點不盡相同,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具備寬容的胸襟。學生可以評論國家大事,也可寫平凡小事;可以立足現實,也可遨游幻境;可以贊頌美好的生活,也可抨擊社會的陰暗。這樣才能展現學生最本真的個性體驗,才會出現豐富多彩的個性觀點和思想火花的碰撞。否則,就會使學生被束縛在重重的規范之中,泯滅了個性。只有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興趣。
2.親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和感悟。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我們,影響著我們。我們的學生從小就開始被要求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然而,到了高中階段,卻無心發現自然界的豐富多彩。其實,走在校園里或游覽于名勝古跡間,哪怕是一泓清泉或是一片樹葉,都可以帶來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只有靜心去親近大自然,捕捉事物的自然之美,心中的細膩情思才會淌出源源清流。
3.關注社會,豐富生活閱歷
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進行教育。”對于學生作文來說,生活就是習作的源泉。但多數青少年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參與社會的能力還不夠。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營養,提高寫作能力。比如,筆者在指導寫作取材時,鼓勵學生關注國內、國際重大問題,從“搶鹽風波”、“毒膠囊”、“事件”、“PM2.5”到“厲行節約”、“奶粉限購令”、“雅安地震”等社會熱點,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民生,培養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從而逐步增強關注生活、閱讀生活的憂患意識。
4.溝通心靈,體驗真情實感
江蘇高考語文閱卷組長何永康教授近年來一直在呼吁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他說:“高考作文要得高分,不在于用了多少名言名句,關鍵是要寫出真情實感。”如2012年江蘇高考作文“憂與愛”,要求記敘文重在寫真人真事、抒發真情實感上下功夫,切忌胡編杜撰。據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用心體驗家庭生活,真正融入親情,并注重指導學生在作文中表露真情實感。以高中生實際年齡所能有的心靈體驗為限度,以生活、樸實和真切打動人,拋棄假大空。
5.素材熏陶,注重閱讀積累
寫作技能的提高不能獨立地進行,語文教師應合理地給學生提供優秀的寫作素材以進行熏陶感染。一方面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語文課本資源,如司馬遷、李白、文天祥等歷史人物故事,另一方面通過文化名人的言行和詩詞文賦來熏陶學生的精神世界。此外,閱讀是學生獲得生活素材和語言材料的重要途徑,也是高考作文備考的重要渠道。譬如2013年江蘇高考材料作文《探險者與蝴蝶》,原文正是出自2011年第4期的《讀者》。“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重視在閱讀中促進由讀到寫的遷移,讓學生在閱讀中質疑思考,明辨事理,增長見識,形成良好的語感,并且使內心感染到高尚的氣息。
6.有效評價,彰顯人文關懷
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要肩負起在作文中教會學生求知、做人的重要責任,所以教師要改變評判者的角色,為學生創設自由、民主、平等交流的評價平臺。在實際指導中,要盡量肯定他們的優點,用委婉的語言指出不足之處,以評促改,指導學生進行反復修改,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也可以引導學生互批作文,學會與人交流,真率地討論,從而提高作文的質量水平;甚至可以開辦校刊,刊登學生的優秀作品,讓更多人欣賞他們的勞動成果,從而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增強他們的寫作信心。此外在批改學生的作文、周記時,可以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從而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給予正確指導。精撰的批語、有效地評價在發展學生健康個性、形成學生健全人格上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人文關懷作用。
篇5
一、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出于應試需要,許多教師關注的是考點知識的掌握情況,習慣于運用直接灌輸的方式進行語文教學活動,反而忽視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這樣的教學理念必須得到轉變,最主要的是從教學設計環節入手,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
首先,在教學方案設計中,從單純的課堂教學向課前課后延伸。增加了課前預習指導環節與課后梳理鞏固環節,要求學生進行課前的充分預習。教案中專門設計了預習提綱,以及對學生的預習技巧指導。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之后,還專門設計了要點鞏固環節,幫助學生系統梳理學習內容,加深掌握效果。
其次,筆者在課堂教學環節設計中將學生推向前臺。以往的教學設計,許多教師將學生當做接受知識的容器,較少顧及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筆者將教學過程設計成“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集體分析辯論”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參與,并將教學目標轉變成為思考題,通過這樣的設計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參與性與深入性。
再次,筆者在教學設計中還注重搭建辯論交流的平臺,在教學的一些重難點內容與環節,側重于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成果的交流與辯論活動,依靠學生自己的努力揭示答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優化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優化教學模式是推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措施。筆者在教學模式中嘗試運用了“123”教學法,成效較為明顯。“1”是一個目標: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2”是兩條主線: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3”是三個環節:課前預習—自主探究—點撥提煉。
“123”模式充分兼顧了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教學目標要求,將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充分融合,達到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以《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選)》教學為例,筆者首先要求學生進行全面有效的課前預習活動,要求學生從三個方面入手進行預習: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解決基礎性字詞等方面問題;初步熟悉教材內容,理解文章主題。指導學生在課前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篩選出2~3個難點問題,以此來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其次,在課堂教學環節,筆者先向學生出示一組探究題,這些探究題是對教學目標的具體化,是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有效銜接,也是提高學生知識掌握與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筆者設計的探究題為:海輪·凱勒對得到假想的三天光明是如何安排的?她為什么會作出這樣的安排?作者這樣安排她的三天光明的生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站在海倫·凱勒的角度,你會有怎樣的對光明的向往和生活情感?課文結尾給了世人什么忠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在這樣一組探究題的引導下,筆者要求學生進行分組研究學習。在學生分組研究活動中,針對每一個問題進行分析,并在小組之內進行預習難點的質疑研究,盡可能地在小組之內解決問題。學生在研究學習的同時,筆者也深入到各個小組之間進行巡視活動,指點學生的研究。
在學生分組學習活動結束之后,筆者引導各個小組進行學習情況的匯報交流活動,這一環節也非常重要,因為這一環節既是學生學習成果匯報交流的環節,又是教師進行啟發梳理、完善答案的環節。在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按照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交流活動,一名學生進行交流,其他學生可以相機完善補充。在學生學習成果認識不一致的時候,筆者一般不進行直接的評價與總結活動,而是搭建思想碰撞的平臺,讓學生進行相互的辯論活動,讓學生自己發現存在的問題,自我完善與提高,教師只是進行簡要地點撥及難點方面的啟發,師生互動完成教學目標。
為了充分體現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筆者還在適當的時機,讓學生走上講臺,讓學生成為小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活動一般安排在復習教學環節。為了保證教學成效,筆者在角色互換的人選上進行了充分準備,要求上臺講課的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準備,不僅要準備教學知識,還要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進行傳授,提高學生的學習技巧,通過這樣新穎的教學模式,為語文復習教學活動增添活力。
三、拓展教學空間,在專題活動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受制于教學時間與空間等因素,教師很難在課堂上滿足學生的全部學習需求,因此,有經驗的教師都在教學空間拓展上下工夫,將專題活動的作用發揮出來,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充當主角,發揮主體地位與作用,促進語文教學成效提升。
首先,筆者注重發揮課外興趣組織的作用。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沒有得到完全滿足的地方,可以借助于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補充。如針對學生古詩文學習方面的薄弱環節,筆者以語文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為骨干,建立了古詩文學習研究興趣小組,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研究與拓展,讓學生掌握有關古詩文方面更多的內容,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還有助于學生在研究中掌握學習技巧,提高學習成效。
其次,筆者注重將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發揮出來。高中生雖然在年齡上已經近于成人,但實際上,他們的生活閱歷尚處于較低層次,對于社會與生活的感悟不深,難以在寫作活動中提煉出較為深刻的主題,這就對寫作成效提高形成了制約。針對這樣的狀況,筆者將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發揮出來,一方面結合學校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在活動中注意觀察,積累素材,為作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還要求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人與事,用一雙敏銳的眼睛來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提高素材積累數量。
另外,筆者還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與語文學習相關的學科競賽、作文競賽等方面的活動,讓學生在這些競賽活動之中獲得成功,增強積極情感,有利于學生增強學習動力。實踐證明,在緊張的高中語文教學之余,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活動,不僅是對課堂教學的完善與補充,而且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
篇6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 研究性學習 具體做法
深化教育改革,推動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是當今中學語文教育的中心課題。作為既具創新意識,又能展示中學生個性,激發學生創造學習欲望,大受中學生歡迎的語文研究性學習,目前正在各地中學普遍采用,某些學校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在此,我結合近年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展開研究性學習的嘗試談談感想。
一、要建立科學的語文合作小組
由于研究性學習主要是以個人和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的,因而建立起科學的語文合作學習小組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可以這樣說,語文合作學習小組建得是否科學,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的好與壞。基于此,我按照全班學生語文水平總體平衡(還考慮到性別、氣質、性格、能力傾向等因素)的原則,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按1∶2∶1的比例分成若干小組,前后四桌(單人單桌)四人為一小組,并進行編號或起個組名,如:“飛鷹組”、“起航組”等。四人同桌共凳,面對面,無距離,這樣在學習中就可以共同合作,互相幫助,互相競爭,互相監督。每個小組選一名能力較強的當小組長,負責組織小組的語文研究性學習,并及時跟語文老師匯報與聯系。小組成員之間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合作學習:
1.共同討論。
共同討論和研究語文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各抒己見,后達成共識,并作出相應記錄。
2.互相促進。
小組內互相督促高速度、高質量地完成語文作業,尤其是背誦。同時對完成的語文練習和作文自覺進行批改評價。
3.合作課題。
小組四人團結協作,分工明確,群策群力,完成語文老師布置的研究性課題。
二、要選擇和確定開放性的語文研究性課題
有了科學而和諧的合作學習形式,還必須設計明確的研究性課題,而且這個課題對學生來說具有進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間,即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易流于形式。同時,研究性課題的確定必須考慮到高中語文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的同步,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和語文能力及操作的可行性,比如高中語文新課標有專門的一些研究課題,可以以此為基點,讓學生探索研究。自然,這樣的課堂范圍是比較廣泛的,可以有很多形式。
1.組成小組集體備課。
教師先以講讀課示范,指導學生如何把握課文的學習重點,如何突破難點,探索學習方法,然后將教材中比較淺顯通俗的課文分配給小組。教師略作要點提示,要求學生自己備課,查閱參考書、工具書,甚至參考網絡資源,小組內合作,展開討論,并扮演教師角色寫出教案,準備教具(教師可做適當輔導),最后推薦學生上臺講課。課畢由老師指出其優劣及注意事項,還可讓學生作出評價。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既明白教師備課的辛苦,又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更摸索出有效的學習方法,開拓思維,提高語文能力,老師也了解學情,真是一舉兩得。
2.創設情境,或角色朗讀,或講演,或辯論。
在上散文單元時,可讓學生扮演作者,在深刻理解課文背景及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進入角色朗讀,如對《荷塘月色》朗讀,可以配樂。另外對演講和辯論,師生共同合作,創設教學情境,共同參與,使之更貼近作品實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創造和排練課本劇。
在上小說和戲劇單元時,為了讓學生形象地、創造性地理解作品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題,進行小組合作表演劇本。集體創作排練中,可以分工,分成導演、道具、服飾、場景、舞美、燈火、音響等部分,既各司其職,又統一協調,最后可以在全班,甚至全年級表演。比如對戲劇《雷雨》最精彩部分的表演。這是培養個性才華、展示個性才華的最佳舞臺,既能涵養性情,又能增長見識,豐富經歷,對培養文學鑒賞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4.撰寫小論文。
讀寫結合是語文訓練的一種重要形式。文學鑒賞活動當然要閱讀,但還要借助“寫”,寫批注點評筆記,寫評感批評文章,寫鑒賞短文,寫文學作品讀后感和文學作品短評等,以至于引導學生撰寫文學小論文,最后由教師全班評讀。這樣讀寫結合,以讀導寫,以寫促讀,讀寫溝通,更好地把文學鑒賞和寫作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寫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學作品讀后感和文學短評。
5.辦語文手抄報或板報。
篇7
關鍵詞:網絡; 作文教學; 校園網;互聯網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多次提到有關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問題,并把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出高中語文課程應“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展。”“開發和利用各方面的課程資源,建立互補互動的資源網絡,建立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體系。” 這實際上指出了語文教學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即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一、網絡技術在語文教學上的優勢性
其一,網絡技術為現代化的語文教學理念、新型教學思想的產生和爭鳴提供了平臺。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在網上公之于眾,將會引起討論,從而在激烈的爭論中形成具有活力的新的語文教學理念。其二,網絡提供了豐富的語文聽、說、讀、寫的內容,能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輔助和補充;課堂上所掌握的方法,可以運用于網絡自學,在網絡與課本的撞擊中有利于形成現代化的教學內容。其三,網絡技術直接運用于課堂語文教學,沖擊和改變了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是一種現代化教學方法的體現。其四,網絡的廣泛聯結性、資源的共享性、瀏覽的方便快捷性等為教育的國際化、終生化、個性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由此可見,網絡技術為語文教學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和創造了條件,而運用網絡技術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語文教學的現代化。因此,在語文課程建設過程中實現語文教學與網絡資源,特別是校園局域網的聯合,是語文教育教學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二、有關作文教學的網站的建立方式
這個網站根據對象可分為三塊:一塊是由老師完成,另一塊需要學生完成,還有一塊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
1、教師專區。
其一,設置課程資源。可包括電子教材,授課教案,授課錄象,多媒體課件等。面向學生的還有學生作品、參考文獻、相關網站,教學資源下載等。教師可對所有欄目的內容根據需要隨時更新,每一個欄目都有較強大的功能。例如,“電子教案”是老師的講課方案,學生從網上看后,會對這一次作文的教學目的更清楚,了解了這次作文完成的目的。而教師不需要掌握高深的計算機技術就可以很方便地上傳,大大提高了教師的積極性。每一次作文練習后,可更新相關的內容,或者建立與本次作文教學相關的新網頁。其二,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多媒體課件的教學設計是在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應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學問題和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并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上要在進行學習需求和教學內容等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要能最大限度地創設教學情境,為實現學生的意義建構打下基礎。它是教師的課堂授課實錄和教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課后回憶、復習上課內容,掌握重點,總結提高。同時多線性,集成性、互動性的多媒體,使教學環境生動活潑,這些都將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三,教學資源下載。是擴展性教學資源,教師憑借專業化的眼光為學生挑選一些非常有用的教學資源。如把大量的與寫作課程相關的音頻、視頻和資料上傳供學生閱讀和下載,以此來豐富寫作課程的內容,達到各種信息資源的共享,教師通過此欄目搭建知識框架,實現教學資源的積累、改造、重用、更新,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充實自我。
2、學生專區
“學生作品”欄目是學生作文展示的平臺,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給予學生成果以反饋意見,進行鼓勵,營造出一種競爭交互式的氣氛。這樣的形式不僅考驗教師在指導學生方面的功力,更督促學生必須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文,因為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成果被擺到一個公開的環境中去,這不僅是對學生作文質量的監督、督促,同時也讓更多的人看到學生的成果,并對此進行評價,使學生在不限時間空間的網絡中,感受到課堂討論的氣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使他們成就感劇升,而學生的成功,也正是教師孜孜以求的教學效果和教學境界。“參考文獻”欄目為學生提供了教學書目,期刊雜志。論文,作品等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相關網站”欄目主要為學生提供一些超鏈接,點擊這些超鏈接,可以使學生能夠很快進入到其他寫作網站中進行學習,使課堂教學在網絡中得到無限的延伸,大大拓展了教學的空間。
3、互動區
“討論”和“答疑”區是師生互動的教學平臺。討論可由教師發動也可由學生發起,擬定一個話題,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使網絡成為課堂討論的延續;答疑是專為教師解答學生問題而設置的,無論是學生是否在線,問題都可以得到答復和解決,這一欄目可以方便學生在課后不限時空的學習和討論,或就教學內容的各個方面同教師交流,并能盡快得到指導,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與教的關系。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的飛速發展給傳統作文教育開出了一條新道。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指導,在網絡技術條件下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創建基于網絡技術的開放式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是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必由之路。
三、校園網與互聯網的溝通
在這樣的條件下,可以構建開放式的、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表現為學生的學習已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可以把全國乃至在世界的圖書館的資料提供給學生閱覽,校園網、學校電子圖書館、學生家庭電腦等能夠給學生提供非常優越的自主學習環境,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帶著問題去學習,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引進研究型學習、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并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大綱設定的任務,更為關鍵的是培養學生收集、分析運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將語文課堂所體現的激情延續到課外。而互聯網便捷性、交互性、超時空性以及對于資源共享性的特點,無疑正好適合于語文這種研究型的學習。因此,語文學科自身的發展需要研究型的學習方式,更是需要借助網絡的力量。信息相互便捷傳遞的校園網絡平臺使學生、老師可以通過上網聊天、發電子郵件建立論壇等形式對語文教與學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實現互動式交流,建立開放、多樣、有序的課程體系。特別是在寫作教學上教學方式應該本著根據學習內容和目標的不同,采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現代化的學習手段,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主動、富有個性的過程。
篇8
關鍵詞:提高; 作文; 方法; 素材; 積累
新時期的中學生很少經受成長的坎坷和艱辛生活的煎熬,社會知識、生活閱歷不豐富,有的甚至非常缺乏。所以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首先要幫助他們不斷積累,充實庫存,引來源頭活水。使之有話可說,解決“寫什么”、“怎么寫”的問題。筆者在近幾年的作文教學中嘗試一些方法,甚覺有效。
一、借助教材,擴展寫作空間
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版)寫作、口語交際、教材每冊五個單元無論從寫作,還是口語交際都是按照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心理到能力漸進培養。教師可籍此包括有篇目的課文,如《讀伊索寓言有感》等,把這些課都變成“語文活動”,內容多達五六十項。依據“語文活動”內容特點歸納為“學校活動”(包括班級活動)、“社會活動”、“家庭活動”、“科技活動”等多種類型。每學期初,教師依據語文活動內容制定活動計劃,結合教學進度組織實施(此活動可讓學生的學習小組自主承擔),學生在活動中受到鍛煉、啟發和提高,在生活中感受和學習語文,在生活中學習做人,拓寬了學生視野,為學生學習寫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豐富的素材。
二、依據范文寫法,加大專題訓練
按照教綱,依據教材,每學期按寫作訓練的要求和次序,教師可設置相應單元(每學期10個)按教學目的、要求、重點、難點、設想和步驟做詳或簡的說明,使單元專題目標充實化、具體化、形象化,寫成作文教案。教師每次作文講評課有可供借鑒的模式和范例。老師堅持當堂寫“下水作文”與學生共同營造寫作氛圍,體驗訓練中的甘苦,同時給學生以極大的鼓舞,這樣作文教學目標明確,強調課堂教學、單位效率,一課一得,通過扎實系統的訓練,實現提高學生能力的教學目標。
三、匯集“集錦作文”,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習作交上后,廣泛采集學生作文中的優秀零部件――開頭、語尾、取材、語言等可取之處――組裝成比較完美的集錦作文,連同自己的下水作文同時印發反饋于學生,給學生樹立樣板,讓學生摹仿借鑒。這一作法,迫使自己對傳統的批改方法進行改革,不再限于只寫閱后批語,陷入繁瑣的無效的作文批改,而是集中精力了解情況,收集信息,樹立樣板,準備評講。講評中,學生對集錦作文特別感興趣,受鼓舞。不少平常厭棄作文的學生開始苦心經營自己的習作,盡管他們的習作整體水平仍然不高,但認真多了,時不時總會蹦出一些閃光的句子或片斷。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受鼓勵的學生面越來越寬,集錦作文的零部件越來越多,較大面積的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受到鼓舞,帶動了整體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四、重視講評環節,發現寫作規律,培養鑒賞能力
作文講評是寫作教學中的重點,以教師講評為輔,學生互評和自評為主,其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自己作文的優缺點,領會應該這樣寫而不應那樣寫,從中受到啟發,得到提高。凡選入集錦片斷的學生都自己動手寫出自己的寫作動機,提示自己的寫作心理,寫作思路和方法,準備講評時交流,教師也同樣作好準備。在作文評講時根據需要,按照自己預先專提計劃,或小組交流,或班級發言,揭開寫作過程的神秘面紗,用學生身邊的寫作經驗倡導啟迪學生,改變過去評講課只是教師講,教師評的萬馬齊喑的局面,代而取之師生共同評講的生動局面。讓學生在修改實踐中提高自身修養,增強審題立意,遣詞造句的能力。
五、注重素材積累,提供源頭活水
“寫什么”、“怎么寫”講到底很大程度是“無活水”。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身邊的素材積累。方法兩種:一是寫日記,鼓勵同學把自己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及時記下來,寫成日記。當然初寫可能是流水帳式的,可按學習篇、家庭篇、積累篇、社會篇、實踐篇、想象篇和隨筆篇等分類,每星期順序不等,堅持做,教師也應定期講評好日記,朗誦、交流等多種方式進行。二是取之教材。我從高一即開始,每學期課文結束后,讓學生動手把所學的課文和讀本等內容按奉獻篇、責任篇、誠信篇、情感篇、挫折篇、信任篇、細節篇、價值篇、和諧篇等十二大類分組去整理歸納,然后全班匯成《課文讀本素材集》。這樣學生的寫作素材既可從生活中來,又可以從熟悉書本上來,直到上陣時即可信手拈來。
總之,作文教學如何提高效率是一件細致而長期的工作,要真正把作文寫好,還需學生“多積累、善思考、勤練習、創新意”。
篇9
關鍵詞:作文語言;陌生化;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1-0048
李漁在《閑情偶記》中寫道:詞人忌在老實,以尖新出之。所謂“尖新”就是敏銳獨特的意思。在語文作文中,可以將之理解為一種陌生化的手法。如:歷史,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初戀,是我二十歲時掉的牙,再也找不回來。用“手勢”形容歷史,用“掉牙”形容初戀,這種表達方式很吸引人,確實能令改卷教師眼前一亮。但是這種陌生化的表達方式還不為人們認可,眾說紛紜。
一、作文教學需要“陌生化”
所謂陌生化就是“把事件或人物那些不言自明的,為人熟知的和一目了然的東西剝去,使人對之產生驚訝和好奇心。”任何事物經過多次的感受后,人們便開始用“識別”而不是“感受”來接受它,對習慣的東西熟視無睹,產生了一種無意識化。“陌生化”具體到文學作品中,是指作家通過采取異乎尋常的用詞方式和各種組詞手段,增加讀者感受的難度,使注意力受阻,不得不聚精會神,延長了在文字上駐留的時間,進而體會到表達形式的意味深長和表達內容的豐富多義性。如幾盞荷花、一杯離愁、一壺漂泊,用“盞”“杯”“壺”來形容荷花、離愁、漂泊,這種天馬行空、貌似不合語法規范卻有著強烈藝術張力的語言,往往給讀者以強烈的審美刺激。
陌生化帶給作文一種創新思路,創新意識的培養已經成為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而我們的語文作文教學的樂趣往往停留于高考作文風向標,一定要有框框架架、詞性搭配要合理等等細細碎碎的要求,習慣于在分析字詞句之間的關系,關注的是語句通順、思想端正,嚴重地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陌生化的創作正好迎合了學生創新心理,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和注意力。魯迅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文要求創新的精神,開拓自己的路,打造一個學生自己理想的世界。它注重學生自己的想法,學生通過思考,拓寬自己的思路,在思維碰撞中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二、陌生化的表達效果
語文作文教學是一個過程,它伴隨著學生獨特的心理活動。在陌生化的指導下,寫作作為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人的智慧的愉快的檢測,是人所蘊藏的內在潛力的一個輝煌展露,是人的本質的自由實現,指導著學生未來的成長之路。
陌生化的語文作文教學就是要使學生獲得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允許學生發出不同的聲音。在陌生化作文教學中,沒有預設的框架束縛學生的思維,學生自己擬設的生活世界中,追問自身言行的合理性,斟酌自己的人生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克服以往的唯師、唯書、唯上觀念,培養不盲從、不迷信權威和書本的意識,成為一個有思想獨立的人。”學生應用陌生化手法,可以將“老照片”喻為“系住瞬間的繩子”;而“漢字”則變成了“當你老態龍鐘是念念不忘的初戀情人”,是“書頁上的情人”,是“隨意擺弄的麻繩”等等。這一奇妙的想象產生了神奇的藝術效果。
語言是用來傳達意義的,日常語言以人際交流為目的,文學語言的意義指向要求與日常語言有著顯著的差異,它是以審美交流為目的的語言,是一種詩性的語言。陌生化語言便是以比喻、倒裝、夸張、象征等方式使普通語言‘變形’。例如,詩人馮至曾經創作過這樣的詩句:“我的寂寞是一條蛇”,把“寂寞”比喻成“蛇”,乍一看的卻讓人驚悚,但是它卻把一種難以說清的寂寞之感準確而形象的傳達出來――相思之苦像蛇一樣的纏繞著自己,揮之不去,正是這樣反常的比喻,讓我們感受到相思的凄苦和幽婉。陌生化的這種表達效果我們不能否認,他實實在在存在于文學表達中,欣喜于讀者的心理。
三、借“陌生化”激活課堂
正所謂“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而強烈的好奇心,是語文作文的內驅力。在一個熟悉的環境里,人具有的本能的驚詫力和好奇心逐漸消逝,審美感覺逐漸鈍化,陷入一種無意識的認識狀態。在作文教學的長期過程中,教師容易形成相對固定的教學風格,而學生對教師漸漸地熟悉,這就造成了學生感覺的鈍化、思維的拘束,使他們失去了作文的激情和動力。我們總是埋怨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洞,語言蒼白,沒有真實感。試想,在這種為寫作而寫作的教學環境下,學生怎能寫出語出驚人的文章呢?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真正優秀的教師,總會在教學當中注入新鮮的血液,啟用智慧的、靈動的教學方法,不斷打破學生的慣常思維,維持或者重新激發學生已經逐漸退化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
首先,教學情境的陌生化。教學情境指的是伴隨或者彌散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心理活動氛圍。在一個熟悉的氛圍下,教師和學生很難形成一種積極的充滿活力的情緒,難以激起學生的審美感受,并且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們要適當地制造陌生化的情境,迅速喚起學生的注意,打開通向學生心靈的大門,讓學生在一種新鮮活力的氛圍中享受閱讀的樂趣。如在作文教學中應用一些道具,到草坪上、公園里、馬路邊寫作文,語文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用心”并且“創新”,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教學魅力。
其次,教學內容的陌生化。不要再整天寫一些論人議事的文章,多寫點如《校門》《懷里抱狗的人》等等,平時生活中容易被人忽視而又實實在在存在的一些東西。平常的東西、平凡的世界需要發掘,要讓學生學會發現,教師必須首先要有所發現。
最后,教師是陌生化的反思者。語文作文的課堂是一個充滿了創造性的舞臺,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著諸多的慣例行為,教師習慣于同一種教學模式,有的教師教學多年來,教案從來都沒有改變過,這些都是缺乏反思精神的表現。教師影響下的學生,思維受到限制,會很自然的接受某種情況下人們普遍接受的對問題的看法,缺乏主動思考。因此,教師必須做反思的先行者,尤其是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應該保持一種警覺和改進的狀態。語文教師只有真正地成為一個反思性實踐者才能在文學作文教學的舞臺上贏得熱烈的掌聲。
四、陌生化的誤區和出路
“陌生化”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提出是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態和思想,是對傳統語文作文教學的一種超越。“陌生化”指導下的語文作文教學批判和變革了長期以來的單調的語言表達形式,也走出當前教育過分追求分數的樊籬,給作文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它可以很好的更新語文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在“陌生化”觀下的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堂不再是外在于學生的、靜態的、封閉的,而是具有開放性、動態性的。
然而,文學理論不同于生活理論,好文章更應強調準確、語言規范,這是無可厚非的。不要為了追求新奇而生造除了自己誰也不懂的詞語。不要為了“嚴密”而使用令人費解、語法無章的長句子。不要為了體現時尚而亂用方言或網絡語言。一味強調陌生化,會讓語文作文教學走向死胡同。陌生化的語言確實很美,但卻很抽象。學生并不能理解,好在哪里不明確,學生的認知水平畢竟還處于一個比較淺層次的表層上。但是陌生化的表達方式很吸引學生,如果應用過度,可能會導致一種適得其反的效果。真正的文采,是豐富的內心情感的外在表現形態,是精神瓊漿的自然流淌。要使文章有文采,一定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還是以通俗口語表達為好。如果一味追求華麗,花里胡哨,矯揉造作,那不是真正的語言美,而是一種賣弄,是不可取的。因此,“陌生化”可以運用于作文中,但一定要注意適當、適量。
五、小結
無論什么樣的理念,我們既要有一種勇敢的創新精神,也要懷著一種謹慎的態度、高明的眼光和冷靜的判斷。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是一種心靈的放逐、思想的遨游,是一種知、情、意融合在一起的游戲,這種游戲最高貴的品質就是還給參與者一種精神的自由。在“陌生化”理論觀下的語文作文課堂中,學生不再冥思苦想、埋頭苦寫,而是輕松地放飛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去體悟。但“陌生化”視角下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之路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和深化,終點在哪里,我們不知道,唯愿沿著這光明之路前行,如詩人里爾克所說:“我生活在不斷擴大的圓形軌道,它們在萬物之上延伸,最后一圈我或許完成不了,我卻努力要把它完成。”
參考文獻:
[1] 倪文錦.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徐龍年.論葉圣陶的作文教學思想[J].教育評論,2003(4).
[3] 李欣章,邵長飛,胡 敏.論創造性思維及其培養[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04(9).
篇10
語文老師個人工作總結1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高三xx和xx兩個班的語文課教學工作。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進行小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促進今后的教學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一、主要工作舉措與成效
1、精心備課,讓學生學有所得
認真鉆研教材、教學參考,學習好新課標,虛心向同年組老師學習、請教,做到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并利用多媒體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備學生,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盡量做到分層教學,讓學生學有所得。同時加強自身業務理論學習,多研究精品教學設計,吃透教參,精心設計知識點,進一步促進課件制作的精良化。
2、夯實基礎,提升能力
我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從最基本的字詞句入手,引領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習興趣淡薄,通過基礎知識的公固加強,誘發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成績優異的學生,就其學習的薄弱環節進行專項訓練,強化語言表達和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進一步提高;以周記和作文為平臺,訓練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側重思維品質訓練,積累語言和作文素材。
2、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而先學后教就是適應了這一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自學發現問題,同學相互討論,問題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還有疑問,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和講解,這樣就可以加深印象。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問題,展開討論,進行評比,極大的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3、開展多種多樣的語文學習的活動,強化語文積累。
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就是積累。因而,在抓住課堂這一主渠道的同時,還通過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我除要求學生認真做好課堂記錄聽好 課外,還建立了《語文學習積累本》,做好語文的學習積累。
4、認真搞好培優輔差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成績
現在的在校生的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因而,做好培優輔差就顯得很重要了。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利用每一節的培優輔差課分別對優生進行強化訓練,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加強基礎訓練。
二、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方面,教師講授占用的時間多,學生自主探究和鞏固訓練的時間少,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還處在較差水平,限于學生的能力,老師也不敢輕易把課堂交給學生。
2、鞏固練習的方式和質量需要變革。學生課下主動學習語文的不多,作業預留也限于練習冊或周記、作文,針對性和系統性都不高,不能完全貼合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這就要求教師下功夫,多印發、收集一些習題作業,即貼近課堂,又符合學生學習實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3、檢查力度需要加強。我的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落實抓得不夠,作業面批的數量少,懲戒力度不夠,導致有些學生得過且過弄虛作假,學習不踏實。
4、作文和語言應用整體水平不高,對考察文采和創造性的題目解答不夠好,暴露出學生在語文的深層次能力方面還有很大欠缺。
三、下期工作的思路和改進方向
1、基礎字詞和課文背誦強調指導有余,督促檢查不足,下期將加大督促檢查的力度。
2、平時練筆相對較自由,系統性和層次性不夠,要借鑒同組其他老師經驗,探索作文高效系列訓練的方法,同時拓展信息閱讀量。
3、加強高考意識的滲透,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瞄準高考,根據教學實際,摻入高考的相關要求和題型,讓學生在平時就熟悉高考,不畏懼高考,一方面在訓練中把握解題規律,一方面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4、強化檢查,抓落實,抓優生,盡心輔導,尤其是在語文方面瘸腿’的學生,要開動腦筋,多想辦法,寬嚴相濟,努力提高他們的成績。
5、針對xx班和xx班末尾學生,強化基礎訓練,著力作文教學,提升整體語文學習水平,確保平均分和及格率。
語文老師個人工作總結2
區高級中學學年度第一學期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提要:圍繞教學質量的提升,立足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依托集體備課和導學案的落實,三個備課組的語文成績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在區內可比性考試中名列同類高中前列
區高級中學學年度第一學期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
本學期,語文組的建設,遵循“統一要求、共同協商與個性發揮相結合”的指導思想,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增強語文組的作用”為中心,以“教(學)什么”為核心,以“加強集體備課和理論學習”、“使用好導學案”、“精心編制作業”、“注重教學研究”、“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做好學生閱讀的指導和落實、教研組資料的積累和網站建設”及“加強青年教師的指導”為重點。在學期行將結束的時候,對一個學期以來語文組的工作,作一個必要的回顧和總結。
教學方面:
圍繞教學質量的提升,立足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依托集體備課和導學案的落實,三個備課組的語文成績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在區內可比性考試中名列同類高中前列。
本學期,我組全體教師迎接了ZZ市和江寧區的教學視導,并與市區語文教研員進行了了切實而深入的交流;在教務處的統籌下,組織實施了對高一年級語文備課組的教學視導;積極申報江寧區和ZZ市先進教研組的評選活動,并獲得“江寧區先進教研組”的稱號;AA老師獲得了20__—20學年度ZZ市“普通高中教學先進個人”稱號;D、F兩位老師獲得20__—20學年度江寧區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在20__—20學年度校四個十佳評選中,我組W、E、R三位老師獲得“十佳教學能手”稱號,戴順其、G、H三位老師獲得“十佳師德標兵”稱號,J老師獲得“十佳感動校園教職工”稱號;組織全組老師認真學習,精心準備,參加了ZZ市、江寧區“高中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并有1人獲區一等獎,1人獲區二等獎,9人獲區三等獎,1人代表江寧區參加ZZ市的決賽;組織組內教師積極參加江寧區新一屆帶頭人和骨干的評選;積極組織組內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研和培訓活動,承擔市區教研室布置的教學研討活動和講座任務,K老師在江寧區高二教學研討活動中作了“古詩鑒賞課評點”的講座,受到與會教師很好的評價;積極參與、認真做好學校網站的建設工作。
教科研方面:
依托市級規劃課題“新建整合高中學生學習力提升的校本行動研究”,進行語文教學效益的研究。
緊扣“個人課題”,開展對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
我組積極組織老師申報市區校三級個人課題,其中L老師的市級個人課題“語文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提升的途徑再探索”,U老師的市區兩級個人課題“高中語文閱讀課中‘分享閱讀’之研究”,I老師的區級個人課題“運用課本劇提高學生學習高中文言文興趣的研究”,O老師的區級個人課題“高中生寫作素材原生態的研究”順利結題。
探索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專題研究。
我組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問題,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在教務處的統籌下,進行了“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確定”等方面的研究。配合研究,在高一開設了一節閱讀課,并進行了“如何做好讀書筆記”等的指導講座;在三個年級開展了相關的教學研討活動。
積極撰寫論文、案例,參加各級各類評比活動。
組織老師積極撰寫論文、案例,參加“長三角論文評比”、“師陶杯”及省市區等各級各類論文、案例評比活動,有多人(篇)次獲獎,并有多篇論文、教學隨筆發表。
學生培養方面:
配合學校德育處、團委組織實施了“基礎知識競賽”、“朗誦演講比賽”,陶冶了學生的性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認真辦好《x人報》,使其成為展示學生文學風采的舞臺。
與江寧廣播電臺協作,開辟了x高中“文學天地”專欄,讓x學子的聲音傳播得更遠。
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學科征文、競賽活動,并在活動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組織學生參加了第十一屆ZZ市“好家長杯”中學生作文大賽、“黨在我心中”征文、“崇尚科學、反對”征文(分別有1人次獲一二三等獎)等活動。
青藍工程方面:
“青藍工程”是學校的重點工作,我組遵照學校的統一安排,L老師與O老師、P老師與Y老師結成的師徒對子,認真切實地開展了有效的工作。
在“師徒結對”工作中,師傅能從各個環節幫助青年教師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在平時的工作中,努力做到多聽課,多交流,多鼓勵,使這一工作能真正落到實處,使青年教師有真正的收益。兩位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很快,D老師的課獲得了市教研員的好評;F老師所帶班級語文成績居于年級前列,在學校青年教師匯報課和賽課活動中分別獲得一、二等獎,并榮獲學校十佳師德標兵。
語文老師個人工作總結3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學方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教學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育工作更上一層樓。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獲多多。
一、備好課
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反思。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認識人民幣》的時候,這課教學難度比較大。一年級兒童年齡小,對于用錢買到東西這等價交換的方法不是很明白。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本,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突出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在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如出示了主題圖3幅逼真的購物、乘車、存錢的畫面,即只要進行商品交換,就要用到人民幣。同時,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學生將平時的零花錢積攢起來,積少成多后,將這些錢用來辦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如買好書捐贈給貧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還多處精心創設購物情境,讓學生在購物活動中認識人民幣。通過活動,使學生在買賣商品中掌握人民幣的有關知識,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
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數學課,就連以前極討厭數學的學生都樂于上課了。
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做好后進生的輔導工作
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難點,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習功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四、一份耕耘,一份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