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17 21:05: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五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
要求學生有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環境、社會、技術的聯系,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系。本冊教材引入專題研究這一教學內容。
包括以下幾部分:人體內部的秘密、我們怎么看到物體、生物的生長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機械、研究與實踐。
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科學探究: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征。能進行觀察、實驗、制作等探究活動。對生物、地球運動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于探究的愿望。關心科學對待新事物及之間的聯系。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變化所需的能量來源、科技與未來世界的緊密關系。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科學價值觀、科學知識等各方面得到發展。
三、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建立科學文件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
并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文件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3、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中,更好的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內容來于斐-斐_課-件_園 FFKJ.Net]會生活相聯系,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系。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FFKJ.Net]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7、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8、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系。
四、潛能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了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潛能生主要表現在:
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
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識;
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并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五、課時安排:
單元 課時安排
一單元 四課時
二單元 五課時
三單元 六課時
四單元 四課時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多媒體欣賞了解松樹的構造及組成部分,并能夠學會并掌握國畫干筆中鋒勾勒及墨色的變化,提高學生國畫的鑒賞能力及繪畫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照片和國畫松樹的對比,了解國畫松樹的表現方法,并通過教師演示,掌握竹子的繪畫方法及繪畫步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表現國畫松樹,探索用水墨自由創松樹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創造精神。通過畫松樹,感受并學習松樹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頑強、挺拔、剛毅的品格。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美好愿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松樹干、松樹麟以及松針的畫法。
教學難點:巧妙運用各種國畫技法表現有創意的“可愛的動物”并能畫出有一定意境。三、教學策略
通過上堂課寫意動物的學習,學生基本了解了國畫的基本用筆用墨的方法,但是由于國畫這種藝術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繪畫技能,它需要長時間的反復練習鞏固,這樣就需要一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容易,更輕松的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本冊國畫教學中我采用“欣賞——演示——嘗試體驗——小組分析——嘗試創作——欣賞提升”這樣的教學策略及模式,讓學生了解國畫課的流程,并從中學會掌握國畫用筆用墨技巧方法,為以后創作更多類型的國畫做鋪墊。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接詩游戲
師:上課前請同學們和我玩個游戲,叫接詩游戲。我說上句看看同學們能不能猜到下一句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你知道這句詩是贊美什么的詩句?
生:“松樹”。那這句詩說明松樹有什么樣的性格呢?(頑強、挺拔、剛毅的品格)
師:那今天我們一起用國畫的形式畫一畫松樹
引出課題——學畫松樹
多媒體出示松樹照片與國畫松樹的對比,提出問題:
1.現實中的松樹與國畫松樹有什么區別?
2.國畫松樹是怎樣表現的?
3.你覺得國畫松樹的繪畫步驟是什么?先畫什么?然后呢?
利用真實的松樹和國畫寫意松樹做比較,分析其中的區別,讓學生了解國畫畫面是怎樣描繪真實實物,初步感受中國畫給人們帶來的獨特藝術魅力。
觀察欣賞
1.
一般以扇狀、車輪狀、馬尾狀來表現同一單元的密集松針。以“品”字形結構合成一組松針。
2.
畫松針時用筆要挺勁,有疏密變化,并有濃淡層次感。
通過教師演示,能夠讓學生直觀的觀察欣賞國畫寫意松樹是怎樣表現的,包括它的繪畫步驟及用筆用墨的方法以及松樹的枝干及松針
的繪畫方法。為下一步學生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嘗試體驗
通過剛剛欣賞教師演示,讓學生嘗試體驗其中用筆用墨的方法。(包括中鋒運筆、側鋒運筆,兩者相結合的方法。用墨汁調出不同深淺的墨色,焦、重、濃、淡,輕。)教師巡視指導并提出問題。你在嘗試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你覺得松樹哪部分比較適合運用中鋒運筆?側鋒運筆呢?(葉子適合中鋒干筆,在后面的染色環節可以運用濕筆側鋒來畫)
初步用國畫用具嘗試在生宣紙上創作,體驗國畫藝術魅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在國畫繪畫中用筆,用墨的技巧方法。解決重點。
欣賞分析
欣賞
師:請同學們欣賞國畫作品,小組交流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教師把班級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放置一幅國畫松樹。)
分析所欣賞國畫松樹的作畫流程。1.分析運用了哪些松針的表現方法。2.畫面中還運用了哪些顏色?在你的國畫顏料中找一找叫出它們的名字。(藤黃、花青、曙紅、赭石、三綠、酞青藍等。)學生分析時引導學生可以對照畫面舉例分析。
通過欣賞作品,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再次通過觀察直觀的了解國畫的繪畫步驟及用筆用墨的方法,欣賞的同時激發學生創作欲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及分析能力。
聯想創造
通過前面所學及嘗試得到的經驗,在生宣紙上臨摹或寫生一幅松樹畫面。教師巡視指導。
通過學生創作作品,提高學生的國畫繪畫能力,動手能力。
自評互評
教師請學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繪畫作品,并請學生說說對自己作品的想法。其他同學給他好的建議,教師做最后指導評價。
培養學生學會美術評價語言,能夠從美術的審美角度評價作品。
拓展欣賞
欣賞寫意山水
篇3
一、創造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適當安排學生自主制作教具進行科學實驗探究,這樣不僅可以對學校沒有的儀器進行補充,而且學生會在這個完全自主的過程中收獲很多,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開始學生可能會不太習慣,教師可以進行必要的指導,下面我列舉幾個在教學實踐中的事例。
1.小小測風儀
在學習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今天刮什么風》時,風向容易判定,但風級不易判定,于是我安排了一組學生制作《小小測風儀》,小組分工合作,在制作過程中學生進行了一次次嘗試再改正,我們作為教師要敢于給學生嘗試的機會,他們會越做越好的。
本實驗中開始該小組只制作了一個重的測風儀,后來在實驗時,發現實驗不能完成,又制作了一個輕的,增加了測試的范圍,意想不到的收獲,學生興趣很高。
2.熱空氣研究三件套
學習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熱空氣和冷空氣》安排小組自主探究,該小組設計和制作的熱空氣研究三件套:
熱空氣研究三件套包含(旋轉小青蛇、小熊熱空氣檢測天平、簡易孔明燈)
(1)旋轉小青蛇:在蠟燭或能產生熱空氣的下方會自動旋轉。
(2)小熊熱空氣檢測天平:該天平在使用前一定要注意先調節平衡,在一個杯子下放上一根燃著的火柴,天平會發生偏轉,可以用來解釋熱空氣為什么會上升。
(3)孔明燈:在充分考慮價格與實用性方面,使用很輕的塑料袋,容易飛起來,注意:在實驗過程中一定要選擇空曠地帶,防止火災。
課上該小組向全班用自制的作品進行實驗演示,課上實驗很成功,學生笑得很開心。
3.小小木屋
在學習小學五年級下冊《造房子》一課中,因學校沒有房子的模型,學生自主制作了《小小木屋》用于課堂屋中各部分形狀和結構的作用。
小小木屋的主要用于探究:(1)小學課本五年級下冊《折形狀》中,探討木屋中包含的形狀;(2)小學課本五年級下冊《造房子》中,和學生一起探討木屋中各部分形狀和結構的作用。以上可以補充在探究《形狀和結構》單元的儀器不足情況,同時還可以起到引導學生自己制作木屋,感受結構和形狀的一個示例。(3)在制作小木屋是挖了兩個對稱的圓洞,用激光筆照射,可以用來研究五年級上冊《光的行進》,光是直線傳播的。(4)小木屋前后都開了門和窗戶,這樣在不影響前面功能的基礎上,更好地完成動物喜歡黑暗或明亮的環境,因為多個觀察點可以形成對照。
原本抽象的課堂,在學生的演示中變得更加直觀生動, 學生在制作中甚至考慮以前的學過的知識,將光是沿直線傳播也加入了小木屋的功能中,這個作品得到了很多學生的點贊!
二、利用自然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校園里的小動物和植物》這節課,與其帶學生在實驗室里觀察介紹動植標本,不如放手學生充分利用農村校園的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實踐,體驗自然生活,感受科學魅力。
我是這樣做的:課前我安排好分組,每組4人,組內每個學生有不同的分工:有同學負責記錄,有同學負責捕捉昆蟲,有同學采集植物等。在安排好任務后,我首先帶領學生先到校園整個觀察了一圈,在這個過程中將不同的小組安排到不同的地點進行實驗觀察和記錄,再將學生集中起來進行分享。
對于農村孩子來說昆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蜜蜂蝴蝶四處可見,學生用瓶子把不同的昆蟲有選擇性地裝起來,進行觀察記錄。通過學生在大自然中尋找動植物,了解了動植物的生活習性、生長環境,歸納起來動物、植物的共同特征,他們也不會那么陌生。比如蝸牛蚯蚓喜歡什么樣的環境,蝸牛喜歡吃什么,通^學生親身體驗學生得出這樣的結論――蝸牛蚯蚓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蝸牛喜歡吃白菜葉、青菜葉等,這些知識都是學生自己在自然生活中發現的。
三、利用生活資源,延伸學生自主探究
課堂是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主要途徑,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徑。合理引導學生將科學實驗探究由教室擴展到課堂以外的家庭、社區乃至整個社會,使課內、課外、生活互相結合,給學生創造更多自主探究的機會。例如:
在學習了《物體的熱脹冷縮》后,知道水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后,我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設計實驗繼續去探究生活中的植物油、醬油等是不是同樣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在學習了《地球的表面》之后,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學校的沙坑里邊去動手做一做盆地、丘陵等各種地形。玩泥、玩沙是小學生很感興趣的活動,學生利用課余休息的時間玩沙造地形,在玩的活動中進一步建構知識;在學習了《饅頭發霉了》之后,因為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這時我就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察并記錄了米飯、蘋果、面條等發霉的全過程等。對于這樣的自主探究,學生不僅沒有感到這是一種負擔,反而有著濃厚的興趣。
篇4
關鍵詞:校本化;改編文本;整合練習;拓展閱讀;編寫教材
眾所周知,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的課程能否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需要一線教師“自己創造和選擇出合乎教育目的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影響,并且在教育過程中不斷對教育影響做出改組或改造,如對教材內容的次序、結構進行調整和重新安排,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或是對已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更新等等”。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材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本著開放創新的精神,遵循母語教育規律,汲取中國傳統語文教材的精華,借鑒建國以來小學語文教學的成功經驗,具有“新、實、簡、美”的四大特色。但再好的教材,由于城鄉差異的存在和教師、學生自身基本素質的不一,也無法適合各個層次學校和各個層面的學生需要。筆者嘗試以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材為例,闡述一線小學語文教師參與教材校本化開發和使用的意義和途徑。
一、教材校本化開發與實施的意義
(一)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經過十多年新課改的洗禮,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已深入人心,但落實卻不夠到位,從而導致不少“穿新鞋,走老路”的“假課改”現象。這就正如徐玉珍教授所說的:“教師們的教學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孤立開展的。每個教師不管上面的政策如何,一旦進入教室,關上門,這里便是他們的天地。”而如果教師能夠主動地參與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在國家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的指導之下,根據自身的特點、學校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現狀創造性地開發和實施新課程的主要載體——教材,則容易推進課程理論和實踐的融合,達到實施新課改的初衷。
(二)有利于提高國家課程的地方適應性和生命力
再好的教材客觀上也需要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創造性的改造,以適應本地區、本學校的課程實際,從而提高國家課程的地方適應性和生命力。最典型的如各種現行教材的城市本位立場,農村學校使用這樣的教材,如果不對教材實施校本化改造,其適應性和生命力無疑大打折扣。另外,實施新課程成為國家意志后,行政的干預同樣也限制了國家層面的課程研制。當課程改革成為一個行政任務時,行政的規劃和管理既提高了改革的研究和工作的效率,同時也限制了課程研制的時間和深度。許多新概念、新思想、新舉措還沒有得到充分而廣泛的討論或考證和驗證,就不得不成為改革的文本和供學校學習的材料。毫無疑問,這樣的材料需要經受學校校本化開發才能賦予實踐的意義。
(三)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的專業性
教材校本化開發與使用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倡導教師積極地對國家課程進行“二次開發”,使教師從被動的課程實施者轉變為積極的課程開發者,增進教師對學校課程乃至整個學校的歸屬感,讓教師真正從工作中獲得創造的快樂和成就感,成為有生命活力的專業人員。學校和課堂不僅是課程實施的場所,同時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場所。教師對既定的國家課程的目標、內容、組織形式等不斷進行反思,并加以改造,使其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可以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使其具有更強的批判反思能力,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教師的專業性。
(四)有利于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教材的校本化開發與使用是對國家、地方課程在學校層面的“再加工”,是課程校本化開發活動的重要內容。確切地說,國家課程校本化開發與實施就是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執行國家課程,反映了課程實施的調適和創新取向。它是基于學校現有資源的校本化實施,是基于學校學情的校本化實施,因此,它帶有強烈的學校自身的文化特色,同時也有利于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如“和田十二創造技法”、大同中學的“知識論”課程、華東模范中學的“雙通道”辦學模式及課程設計、華東師大一附中的“環保課程”、北京十一中學的綜合實踐活動系列等課程的實施,不僅豐富和成就了課程本身,也使學校的辦學特色更加鮮明。
二、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校本化開發與使用的主要途徑
(一)根據語法規范,適度改編文本
課文系統是語文教材的主體內容,選文的質量直接決定著教材的質量。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的選文堅持文化性、時代性和審美性并重的價值取向,即寫人的務求真實可信,敘事的務求質樸平實,抒情的務求情真意切,描寫的務求賞心悅目,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審美體驗,受到美的熏陶。但由于蘇教版教材在選文時堅持“少搬多編”的原則,加之受時間因素的制約,有些選文不可避免地缺乏審美性和經典性,甚至還有些科學性的錯誤,此時適當改編,特別是引導學生參與改編,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又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例如,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小池塘》中有這樣一句話:“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這句話如果仔細推敲一下,就會發現問題:前一分句的主語中心詞應是“水波”,后一分句的賓語中心詞應是“大眼睛”,如果縮句,整個句子應縮成“水波像大眼睛”,很顯然,這既不符合編者的原意,也不合語法規范。因此,筆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就將這句話改成:波光粼粼的池塘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再如,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海倫·凱勒》中有這樣一句話:“她面對著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聲“媽媽”,也不能傾訴心中的希望和要求。”這個句子實際上隱含了一個邏輯錯誤:因為“喊一聲‘媽媽’”和“傾訴心中的希望和要求”相比,“喊一聲‘媽媽’”要容易得多,不能“喊一聲‘媽媽’”更能體現命運對海倫的不公和殘酷,邏輯上更進一層,在句子中理應置于“傾訴心中的希望和要求”之后。在教學這個片段時,我沒有直接將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揣摩,去發現,去改編。事實證明,通過仔細研讀,反復揣摩,近半學生可以發現其中的邏輯錯誤,并改編出新句子。還有近半學生,或由于語言感知能力不強,或由于缺乏深入思考,與高質量的課堂生成擦肩而過,坐失了學習語言的良機。
(二)根據知識體系,適度整合練習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課后練習基礎性練習(尤其是基礎性字詞和誦讀練習)所占比重較大,在遵循了《語文課程標準》練習“少而精”的要求下,閱讀練習、讀寫結合練習在數量和形式等方面都略顯單薄。而《語文課程標準》(2012版)則對閱讀與寫作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在中高年段,更要求學生“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彩,體會其表達效果;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要落實這些具體的要求,離開具體的練習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適度整合課后練習,以落實課標的訓練要求。
例如,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0課《詹天佑》文后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題:
你對“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是怎樣理解的?仔細閱讀有關課文,畫個示意圖,給大家說一說。
這一練習縱深感和層次性都有所欠缺,對學生分析理解、概括歸納能力的培養稍顯不足。因此,在教學時,我有意回避課后這一問題,而將這一問題變換形式呈現在大屏幕上:
默讀課文,試畫一個示意圖,然后開展小組討論,說明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再借助“人”字形線路的插圖,說說火車爬上陡坡的方法。
雖然這兩道練習比較相似,但這種提法,融合了課程標準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根據需要搜集信息”“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小組討論),鍛煉了學生搜集信息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再如,教完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3課《早》一課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題:
學習文中介紹三味書屋內部陳設的方法,有條理地介紹自己的教室或臥室。
這道題以課文的語言的輸入為基礎,有效地將觀察生活、運用方法和語言輸出結合起來,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
(三)根據教學進度,適時拓展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2012版)明確提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因此,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打通課內外的聯系顯得尤為重要。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材都有配套的補充讀本,用好補充讀本,可以有效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但補充讀本有些選文與教材不夠貼近,與學生生活較遠,這時,適當補充一些與教材相關的閱讀材料不僅可以為學生學習課文提供豐富的背景知識儲備,而且能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和品位。
例如,教學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22課《和他的大黑騾子》一課前,我先向學生推薦了《豐碑》《馬背上的小》《草地夜行》《金色的魚鉤》等4篇課文和《七根火柴》這部小說供學生課外閱讀。學生讀完這些作品,獲得了關于、關于的一些初步知識,為理解文中殺騾子的決定提供了背景知識支持。學完這篇課文后,我又結合練習6“誦讀與欣賞”的要求,組織學生欣賞、學唱《組歌》,以進一步了解,學習語言,升華情感。
再如,學習了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9課《海倫·凱勒》后,我在班級開展了“師生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知識競賽活動,有效地將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向深入。
(四)根據課程標準,編著校本教材
課程實施過程是課程計劃于班級實踐情境在課程目標、內容、方法、組織模式諸方面的相互調整、改變與適應的過程。一項課程計劃付諸實施之后,可能會發生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方面,既定的課程計劃會發生變化,以適應各種具體的實踐情境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既有的課程實踐會發生變化,以適應課程變革計劃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從規劃開始,就為學校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預留了空間。因此,學校根據課程標準,整合自身優質資源,編著校本教材,既是實施新課程,增強新課程現實力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學校發展的需要。在鹽城,許多學校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例如,鹽城市馬溝小學從1994年開始,十幾年如一日,在學校開設寫字課,并先后編著了《寫字入門》《小荷才露尖尖角》等校本教材,學校的寫字特色日益彰顯,先后被評為“鹽城市(寫字育人)特色學校”“中國書法(寫字)特色學校”,成為當地踐行新課改的一面旗幟。
再如,鹽城市北龍港小學,充分挖掘當地民間豐厚的剪紙藝術積淀,編著了校本教材——《學剪紙》,傾力創建精致、高雅的剪紙文化,剪出了一片素質教育的新天地。2012年3月28日,中國教育電視臺一套“中國教育報道”欄目還以“江蘇鹽城:剪出素質教育新天地”為題報道了北龍港小學打造剪紙特色、推進素質教育的新聞。
總之,新課改始終需要人們在不斷反思與總結中追求教育的真諦,回歸教育的本質。只有落實教材校本化開發與使用,才能賦予理想的課程以現實的力量,新課程改革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參 考 文 獻]
[1]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5
一、 教學環節層面的整合
1. 加強聯系,落實整體定位下的分析
受認識事物規律的影響,為了深入理解語文相關知識點,師生往往習慣于采用分析的方法,通過把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側面、屬性,分別加以研究,但分析之后如果不能回歸整體,甚至忽略整體的存在,知識間就會割裂,從而影響整體效果。整合,就是要在整體定位下,加強這些被分解的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確定各個部分的合適的分析程度。這樣的課堂就會有適度感和推進感。例如,在六年級下冊《廣玉蘭》第二課時教學中,圍繞“審美認識和審美情趣的提升”這條主線,設定了“課前談話,鋪墊認識美”“復習導入,建整體印象”“理解特點,體會外在美”“感悟品性,發現理趣美”“誦讀文字,感受喜愛情”“比較閱讀,提升認識美”等五個板塊,既突出教學重點板塊,又層層推進,既實現了前后之間的板塊整合,又有利于板塊內部逐次推進的整合處理。
2. 融會貫通,實現某個時間段的整合
發現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往往會受時間段的限制,在有限的時間段里,如果能夠及時處理不同部分的相關信息,就有助于整合發現,學習的收獲會更大,如果還能注重不同部分相關信息的融會貫通,整合的學習效果則會更理想。這樣的課堂就會有緊湊感和融通感。例如,在三年級下冊《跟蹤臺風的衛星》第一課時教學中,出示這樣一組詞語:“暴跳如雷 談笑風生 驚慌 自豪 泄氣”,先讓學生自由讀,讀準確;接著要求學生試著讀出詞語所表示的情緒的變化,并在讀的過程中簡單說說為什么要那樣讀;然后再指名學生分別讀課文第6至第8自然段,并說說這些詞語分別描寫了誰在什么情況下的情緒。整個教學過程一氣呵成,在讀熟詞語和相應段落的同時激發體驗,又在比較讀的過程中靈活地理解了五個詞語,詞、文互通,相得益彰。
3. 納新吐故,時代轉型中的文化整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日漸增強,現代科技迅猛發展,新媒介不斷出現,信息文化沖擊著傳統語言文化,時代呼喚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些都對語文課程的實施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把這些新的氣息、新的元素納入教學實踐中,與傳統課程精華融合為一體,也是語文教學整合的應有之義。這樣的課堂會有時代感。例如,在五年級下冊《月光啟蒙》第一課時教學中,引導學生使用電子詞典查詢“歌謠”的意思,通過聽歌謠來體會“音韻”的意思,使用百度搜索引擎來查詢“荊草”,圖文并茂地理解,通過觀看百度視頻片斷來感受“蓮花落”等,有效提高了學生在信息社會查詢詞語的實踐能力。
二、 不同梯度范圍的整合
1. 整合作為一種思想方法
語文課程作為具有綜合性的分科課程,不同層次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以及千絲萬縷的不同事物、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決定了整合理念不能僅局限于教學環節層面,它必須作為一種思想方法貫穿于整個語文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需要整合理念,而不是簡單相加;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課程目標需要相互滲透,有機整合,融為一體;課內與課外需要整體考慮,聯系整合,相互促進;預設與生成、實施與評價、聽說與讀寫需要作用整合,協調一致,密不可分。遇到諸如此類的對立矛盾或多種教學要素時,就需要用整合理念來和諧地統領融合。
2. 開展學期課程整合研討
一個學期的開始是教學工作的關鍵節點,既是上一學期教學工作的延續,又是新學期教學工作的開端,我們不能囿于制訂簡單的教學計劃和提前備課,而應該圍繞課程整合展開研討活動,從理論到實踐,系統構建整合意義上的語文課程實施規劃。首先,應充分認識到高屋建瓴,整體把握,提升整合水平的時機,緊扣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意義,站在比較高的層面進行課程開發和課程規劃,以彌補一線教師微觀思維、就具體內容談具體內容的不足,從而增強課程意識和統籌意識。同時,從學校層面上來看,教師群體雖然分工協作,但需要進行教師間的銜接對話,讓每一位教師都清晰認識到本校的語文課程整體構建,自己所承擔的教學任務的整體定位,明白怎樣團結協作、把握各自的階段重點才會更有成效,其中,教研組長發揮重要的紐帶作用。
3. 以生為本構建整合信源
人的生命是物質、精神、文化和信息的生命整體,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而每個學生又都是獨特的生命個體。然而,即使是在小學階段,分科課程眾多,且由眾多的教師分別任教,每個年段,又分別由不同的教師任教,一般來說,每個班會有四五十名學生,所以,極易形成師生之間的割裂、課程之間的割裂、教師之間的割裂、家校之間的割裂、教育與教學之間的割裂,進而造成學生人格的割裂。要想避免割裂,就必須充分發現和共享學生身上的信源,整合貫通,語文課程的實施也不例外。例如,通過搜集學生不同方面、不同時間的典型材料或者過程記錄可以建立學生檔案,特別是如果能夠建成信息豐富的網絡電子檔案,方便各類教育人員和家長、學生自己在異時異地進行信源的共享共建,這無疑立體地展現了幾近完整的學生個體,運用整合理念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就會更趨科學和理想。
三、 淡化學科結構的整合
在語文學科中開展綜合性學習,是淡化語文學科自身結構的結果,是語文作為分科課程高度綜合化的需要。雖然仍然表現出語文性這一基本特點,但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更顯突出,既是一種學科具體化的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基于學生生活經驗的、下屬于語文課程的、尚未獨立的課程形態,在充分的聯系和整合中重視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因此,我們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時應該準確定位,把握其特征,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就拿語文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設計來看,五年級下冊的《節約用水》,既有調查研究的內容,還有“談節水學成語”“介紹節水小竅門”“編寫公益廣告”“搶答”等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能把它們孤立地進行知識教學,而應該在調查研究的實踐過程中穿行,既要讓學生自主設計調查研究方案,還要在真實的、開放的實踐中突出強調一些與語文緊密相關的活動。
篇6
關鍵詞:小學語文;快樂閱讀;高效課堂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習得方法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陣地。傳統的閱讀課堂上,教師無法把握眾多的教學內容,不分重點、難點,導致教學過程繁雜,學生學習興趣降低,教師講得十分辛苦,學生聽得十分厭倦,這必然導致了課堂的低效或無效。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語文教學理念出現了革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也在由低效走向高效。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探索,對實現閱讀高效課堂進行了教學方法上的創新。
一、用心解讀,合理利用、開發教材,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學計劃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核心。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上好一堂閱讀課的前提是教師充分解讀教材,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理解和合理地開發。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心理等發展特點,適當取舍,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重難點進行加工、整合,讓教學的方法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合理安排教學步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還要多元化解讀文本,從不同角度欣賞文本,評價文本。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化解讀。
二、轉換方式,活躍氣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有利于實現快樂閱讀,打造高效課堂。教師要改變過去阻礙學生發展的陳舊的教學方法,從繁瑣、沉悶的分析中走出來,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需要巧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中來,從而為深入理解文本打好基礎。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懸念引發學生求知欲和探索欲,如,在閱讀《月球之謎》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導入:月球上充滿奧秘,你們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傳說呢?學生紛紛說出“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亮、玉兔搗藥”等。這樣學生對閱讀課文充滿了興趣,然后教師再順勢拋出問題:“事實上月球是什么樣子的呢?”將學生引入課文學習中,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思考。其次,教師可以營造感染學生的學習氣氛來引導學生進入閱讀的世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妨運用情感教學法,讓學生和文本的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情感,陶冶情操。
三、優化課堂提問,啟迪思維 ,增強自信
提問是語文閱讀課堂上必不可少的調動學生思維的方式之一。問什么、怎么問是提問的關鍵問題,關系到課堂效率的高低。因此,語文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優化課堂提問,讓學生樂于回答問題,積極思考問題,從而打造小學語文快樂閱讀高效課堂。課堂提問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教師要精心備課,科學創設問題。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學生探索的欲望。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思考的價值,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問題的難度要適中,數量也要恰到好處。再次,提問要分層次、有梯度,面向全體學生,層層設問,步步深入。問題應由易而難,使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文時,先提出較簡單的問題:“課文講的是誰向誰借箭的故事?故事中還有誰?”對中等生提出問題:“通過讀課文,你認為諸葛亮是個什么樣的人?你對周瑜印象如何?”對優等生提出:“諸葛亮是怎樣巧妙布陣的?這樣布陣的目的是什么?”這樣有助于學生進行思考,回答問題,并增強學習的信心。
四、小組合作學習,促進交流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在閱讀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把握好閱讀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然后選擇適合學生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來完成的內容,選擇有合作價值的問題,這樣閱讀課學生才有興趣參與合作學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劃分到同一組內,保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這樣有助于學生之間互助提高。其次,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學生才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收獲較高的學習效果。再次,討論的內容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參考,突出價值。學生感興趣的、有價值的問題最適合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比如,在引導學生閱讀、理解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掌聲》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整體感知文章:文中出現了幾次掌聲?同學們分別是在什么時候為英子鼓掌的?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對英子說什么?通過這幾個相關問題的討論,學生理解了文章主題和內涵,認識到了要關心和鼓勵他人,并珍惜他人對自己的關心和鼓勵。這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綜上所述,要讓學生在快樂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就要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學生學會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語文教師要為此不斷努力,打造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陳紅艷.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9).
篇7
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是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新人教版六上數學教學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
六上數學教學計劃1一、指導思想
嚴格遵循黨的教育方針,愛崗敬業,正確傳授學生知識,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培養其成為新時期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認真培養其數感,提高其計算能力,培養其空間觀念,并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人。從上一學年的教學情況來看這個班的大部分的學生學習態度散漫,學習習慣極需培養,空間觀念不夠強。上課時不肯積極思考,主動、創造性的學習有待加強。特別從上學年的知識質量驗收的情況看,學生的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后進生的面還是大,針對這些情況,本學年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加強后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優秀率。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
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方法措施
1、認真備課,鉆研教材,作到課堂上能深入淺出進行教學,特別照顧到后進生。
2、平時的練習要有針對性,對于后進生和優秀的學生要分別出一些適合他們的練習。
3、加強操作、直觀的教學,例如教學圓和軸對稱圖形時,就要利用操作、直觀教學,以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4、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加強能力的培養。
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斷、推理能力;遷移類推能力;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總結規律;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六上數學教學計劃2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班現有學生44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人。從整體上來看,本班學生的學習習慣良好,能按時完成作業,上課能積極思考問題。對數學學科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學期期末考試均分69.3分,及格率77.27,優秀率31.82。其中學習比較突出的有5人,處于中間水平的有25人,中下水平的有14人。這14名學生主要表現在接受能力差,學習不夠積極主動。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分數乘法、位置與方向、分數除法、比、圓、百分數、扇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總復習等。
三、教材變化:
分數乘法:突出強調分數乘法意義的兩種形式,增加例2,作為教學“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的鋪墊。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不單獨編排,而是結合分數乘法的意義、計算進行教學。增加分數與小數的乘法。增加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由兩個例題縮減為一個。“倒數的認識”由“分數乘法”單元移到“分數除法”單元。
位置與方向:把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的“用數對確定位置”移到五年級上冊,把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用方向與距離確定位置”移到本冊。
分數除法:“倒數的認識”由“分數乘法”單元移至本單元。把“比”的內容單設一單元。增加兩類新的問題解決:和倍、差倍問題;可用單位“1”解決的問題。
比: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原來在分數除法單元,本冊作為第四單元單獨學習。教學內容基本無變化。
圓: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通過用圓規畫圓引出圓的各部分名稱,繼而研究圓的性質。減少圓的對稱性的篇幅。增加“利用圓設計圖案”的內容。增加求圓外切正方形、圓內接正方形與圓之間面積的“問題解決”。“扇形”由選學內容變為正式教學內容。
百分數(一):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把“百分數的應用”分成兩段,本冊只教學百分數的一般性應用,而特殊應用如利率、折扣、成數,移至六年級下冊。把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互化與求百分率、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結合起來,注重在應用過程中自然地引導學生把百分數和分數、小數進行互化。增加用單位“1”解決的實際問題。
扇形統計圖: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增加根據選擇合適統計圖的內容。
數學廣角——數與形: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把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的“雞兔同籠”問題移至四年級下冊,新編“數形結合”的內容。
四、教材分析和建議
本冊教材的結構力求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學生的年齡特征,繼續體現實驗教材中的風格與特點。它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
1.改進分數乘、除法、比的編排,體現數學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自主構建新知識。加強直觀教學,結合實際操作和直觀圖形,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加強分數乘、除法的溝通與聯系,促進知識正遷移,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不單獨教學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的意義,而是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結合具體情境和計算過程去理解運算意義。
(2)通過實際問題引出需要用分數乘、除法計算的問題,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理解分數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將解決問題教學與計算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學習計算的同時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借助操作與圖示,引導學生探索并理解分數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對分數乘、除法計算方法的探索與理解,歷來是教學的難點。教材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設計了涂色、折紙、畫線段圖等活動,采用手腦并用、數形結合的策略加以突破。
2.單獨安排安排“比”的單元,教學比的意義、性質和應用。
把“比”放在分數除法后教學,主要出于兩點考慮:第一,比和分數有密切的聯系,兩個整數相除(除數不等于0)可以用分數表示它們的商,也可以說成兩個數的比,兩個數的比也可以用分數形式來表示。加強比和分數的聯系,可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和對比的認識,還可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提早教學比的概念,可以為后面教學圓周率、百分數、統計等打好基礎。例如,學生有了比的概念,就容易理解百分數為什么還可以叫做百分比。在這里有關比的應用,只教學按比例分配的問題,比例尺則放在“比例的應用”中教學。
3.有關百分數的教學內容比較多,教材仍單獨設一個單元對百分數進行教學。
有關百分數的計算,通常是化成分數和小數來算;解決含有百分數的實際問題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與解決分數問題基本相同。因此,教材只對求百分率的問題適當舉例加以教學,然后加強百分數實際應用方面的教學。緊密結合生活實例,引導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以及利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
4.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位置與方向”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發展空間觀念。以問題為載體,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克服教學重難點,初步建立坐標觀念。“圓”單元教學時,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圓的特征。注重引導學生運用和體驗轉化、極限等數學思想方法。緊密結合生活素材,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5.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逐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在教材的具體編排上,一是注意與先前學習過的統計知識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凸現統計的實用價值。教學時結合生活中的統計實例進行,使學生充分感受統計的現實價值。使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各種統計圖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6.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數學廣角單元,使學生經歷發現模式、應用模式的探究過程。充分利用數與形的對應與比較,培養學生利用圖形解決數的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與美感。
7.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本冊實驗教材安排了許多體現數學文化的閱讀材料、數學史實等,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豐富多彩、充滿魅力。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
(1)提供豐富的培養學習數學興趣愛好的素材。考慮到學生年齡的增長、視野的擴大等因素,教材注意選擇知識內容深刻、內涵更豐富的教學素材,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例如,在“比的應用”單元里,通過“你知道嗎?”介紹的“黃金比”的知識和以“黃金比”設計的藝術品、建筑物等;數學廣角“數與形”,數形結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直觀化、生動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有助于把握數學問題的本質;另外,由于使用了數形結合的方法,很多問題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簡捷。
(2)注意反映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數學的文化價值。本冊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閱讀材料的形式,結合教學內容編排一些有關的數學史料,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與欲望。如安排了多個“你知道嗎?”“生活中的數學”和“閱讀資料”。
(3)通過自主探索的活動,讓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教材設計了很多需要學生自主探索的活動,例如,探究圓的周長時,讓學生采用圍一圍、滾一滾的方法先測出周長的數值,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探究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得到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同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出,讓學生小組合作,通過動手剪切、拼貼,從而“化圓為方”,得出圓面積的計算方法。又如“數和形”的教學,教材先安排了數據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索解決這類問題并找到規律,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和規律解決復雜問題。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自主探索的實踐,并通過這些活動獲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強等良好體驗,從而逐步增強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信心。
五、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電子白板及網絡資源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2、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學的輕松快樂,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的效率。
3、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好課、上好課,批改好作業,以積極認真的態度來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使學生愿學、樂學。
4、抓好單元檢測,把好單元教學關。
5、加大培優輔差的力度,以激勵表揚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競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對后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作業做到面批面改。
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全班教學質量的提高。
六、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
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七、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分數乘法和除法、比、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初步培養數學思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使學生理解分數乘、除法、百分數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會靈活解決問題。
3.通過數與形結合來分析思考問題,從而感悟數形結合的思想,體會極限思想。
六上數學教學計劃3一、教材簡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二、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
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
四、教學難點:分數乘法和除法、雞兔同籠問題。
五、班級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本班共計23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1人。
2.學生學習習慣:絕大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
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實行分工合作,各盡其責。能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并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3.學困生情況: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
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高。
六、教學改革措施:
1、轉變教學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將“重視結論”的教學轉變為“重視過程”的教學,注重再現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
2、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一起擺擺、拼拼、說說,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增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實際意義來誘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七、后進生轉化措施:
1、培養后進生的自信心。
只有樹立起后進生的自信心,我們的轉化工作才找到了起點。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后進生。
2、對后進生多寬容,少責備。
要做到“三心”:誠心、愛心、耐心。
3、重視與家庭的聯系。
八、教學進度:
一單元:位 置...........2課時
二單元:分數乘法
1、分數乘法..............6課時
2、解決問題..............4課時
3、倒數的認識...........1課時
4、整理和復習...........1課時
三單元:分數除法
1、分數除法..............5課時
2、解決問題..............3課時
3、比和比的應用.......4課時
4、整理和復習..........1課時
四單元:圓
1、認識圓...........2課時
2、圓的周長........3課時
3、圓的面積........3課時
4、整理和復習.....1課時
五單元:百分數
1、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1課時
2、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3課時
3、用百分數解決問題...............9課時
4、整理和復習..........1課時
六單元:統 計
1、扇形統計圖........1課時
2、合理存款...........1課時
七單元:數學廣角..............1課時
八單元:總 復 習 ..............4課時
六上數學教學計劃4一、本學期本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和任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
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重點: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
難點:
1、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
2、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的計算方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
3、通過對曲線圖形——圓的特征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認知情況
經過前面5年的數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熟練掌握基本的計算能力,學會了整數、小數的加減乘除。分數的加減法。在數與代數、空間和圖形、解決問題、統計、數學廣角等領域都已涉足。但少數學生對于計算還不熟練,抽象力發展滯后,對于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尚有困難,缺乏綜合分析能力。
2、情感、態度
學生課堂紀律較好,學習習慣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學生因為學習失敗對數學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中邊教新知識,邊幫助他們彌補舊知識。
有部分學生已經提早進入青春期,在教學中要尊重他們尋求獨立的要求,幫助他們靜下心來學好數學。
(二)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首先吃透本冊教材的內容,掌握本冊教學的重難點,并有個完整的學期教學設想;
其次要一步一個腳印的上好每一堂課。
2、繼續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工作目標。
3、加強學生訂正錯題的工作。
4、關注后30%的學生的學習,并加強個別學生課余時間輔導。
5、用“學有所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三、教材分析與措施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對于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學生的年齡特征,繼續體現前幾冊實驗教材中的風格與特點。本冊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冊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分數乘、除法的編排,體現數學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與整數、小數的計算教學相同,分數的乘法和除法的教學,同樣要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因此,實驗教材的編排與原義務教育教材相比有以下幾方面的改進。
(1)不單獨教學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的意義,而是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結合具體情境和計算過程去理解運算意義。
(2)通過實際問題引出需要用分數乘、除法計算的問題,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理解分數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將解決問題教學與計算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3)借助操作與圖示,引導學生探索并理解分數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
(4)不再出現文字敘述式的計算法則,簡化了算理推導過程的敘述及解決問題思路的提示,通過直觀與操作等手段,在重點關鍵處加以提示和引導,為學生探索與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間。
(5)調整了分數乘、除法應用問題的編排,注重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改進百分數的編排,注意知識的遷移和聯系實際,加強學生學習能力和應用意識的培養。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與前幾冊一樣,本冊教材繼續把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作為空間與圖形內容編排的研究重點。在教學內容方面安排了“位置”“圓”兩個單元。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逐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1)提供豐富的培養學習數學興趣愛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數學的文化價值。
(3)通過自主探索的活動,讓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
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重點:
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
難點:
1、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的計算方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
四、提高質量的具體措施
方向優于方法,規律重于規則。確定教學目標要避免貼標簽式的所謂情感、態度、價值觀。
1、首先吃透本冊教材的內容,掌握本冊教學的重難點,并有個完整的學期教學設想;
其次要一步一個腳印的上好每一堂課。
2、繼續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工作目標。
3、加強學生訂正錯題的工作。
4、關注后30%的學生的學習,并加強個別學生課余時間輔導。
5、用“學有所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善教者善言(趣說、妙問、善喻、智答)”。
六上數學教學計劃5在這新的一學期,我將以新課程提供的全新理念為指導,依據教研組工作計劃,按照教導處的安排,圍繞課堂教學和教學科研這一中心任務,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探索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展合作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一、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一)總體分析:六年級兩個班現有學生97人,學生的學習態度、班級的學習風氣較好,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非常高。我班的特點是:學生學習主動,優秀率及合格率等指標一直較高。部分學生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父母對其要求較嚴,對行為習慣的培養很重視,因而這批同學的學習態度端正,成績較穩定。如管輝、殷悅、陳炳政、鄭晗、趙云杰、萬梓桐、喬藝、安秦等;但也有部分同學由于父母長輩過分寵愛,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學習習慣較差,作業馬虎,字跡潦草,由于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如金星、付鑫鵬、孔曦、王國良等。也有幾位同學盡管學習態度端正,但由于學習方法、思維方式偏重于機械性的死記硬背,不夠靈活,所以成績也不夠理想,如尹怡康、秦文龍、胡伯威等。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學風氣已經形成,本學期認真搞好學優生和學困生的結對工作、強化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二)知識現狀分析:本班學生基礎較扎實,思想品德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學習習慣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學生學習不用心,懶惰,有不做作業壞習慣,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發揮本班的優勢,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自覺地有效地探索知識,尋求規律,不斷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智力。適當開展數學課外活動,以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素質。
二、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分數乘法,位置與方向,分數除法,比,圓,百分數(一),扇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在數與代數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數四則運算能力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基本技能,應該讓學生切實掌握。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的計算方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也是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圓兩個單元。位置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的過程,理解并學會用數對表示位置;通過對曲線圖形——圓的特征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統計圖。在前面學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學會看懂扇形統計圖,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和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乘法和除法、百分數、圓、統計等知識,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進一步體會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
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
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五、教學設想
教學時力求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
1.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分數四則運算的知識和技能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數四則運算在計算方法上與整數、小數計算有一定的區別,在算理上比整數、小數計算稍顯復雜,所以學生理解和掌握起來更困難一些。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在計算方法上與整數、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雖有區別,但是在算理上與整數、小數的加、減法又有聯系,都是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為了突出這一共同的規律,加之學生已學習過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所以,教學分數除法需要有分數乘法作基礎;而且分數乘、除法的內容比較多,學生理解它們的算理也更為困難些。
2.注意知識的遷移和聯系實際,加強學生學習能力和應用意識的培養。
有關百分數的計算,通常是化成分數和小數來算;解決含有百分數的實際問題在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上與解決分數問題基本相同。因此對求百分率的問題,特別是求增加百分之幾、減少百分之幾的問題適當舉例加以教學,然后加強百分數實際應用方面的教學。例如,結合求百分率,出現求達標率、發芽率等的計算(還提示了出勤率、合格率、出粉率);介紹折扣、納稅和利息等知識中有關百分數的計算知識等。放手讓學生自己討論如何求出出勤率、成活率、命中率等。既拓展了學生所學的知識范圍,加深學生對百分率知識的理解;又培養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3.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教學“位置與方向”時,首先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用“第幾組第幾個”描述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學習新知識,并及時對已有經驗進行提升,迅速將具體的情境數學化,抽象成學習如何在平面圖上確定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呈現豐富的生活情境和現實素材,幫助學生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加深對用數對確定位置內容的理解,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鍛煉空間想像的能力。
圓是一種曲線圖形,它同直線圖形有不同的特點。所以“圓”的教學是學生系統認識曲線圖形特征的開始。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雖然也出現過圓,但只是直觀的認識,本冊的教學要認識圓的特征、圓的周長和圓的面積等。從學習直線圖形到學習曲線圖形,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教學時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內在聯系。教學圓的面積時,教材啟發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回憶以前用過的轉化方法,從而把圓的面積轉化為熟悉的直線圖形的面積來計算。教材還注意通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滲透數學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
4.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逐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在統計與概率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教學時,一是注意與先前學習過的統計知識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凸現統計的實用價值。更好地體會統計知識和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形成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5.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參與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識和能力,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進而奠定發展更高素質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系統而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采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通過教學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欲望,逐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用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解決問題教學在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注意將解決問題的教學融合于各部分內容的教學中,通過各部分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6.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強調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自然與社會現象有了一定的探求欲望,此時需要教育者進行有目的的啟發與引導。在教學中,要通過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形成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這同樣是學生學習、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本冊實驗教材不僅內容涉及數學教學內容的各個領域,為學生探索奇妙的數學世界提供了豐富素材,而且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了許多體現數學文化的閱讀材料、數學史實等,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豐富多彩、充滿魅力。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