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小學生數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08:26: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五年級小學生數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五年級小學生數學論文

篇1

關鍵詞:《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教學設計

 

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P63~64例1、例2及練一練。

2、教材結構、地位及作用:

本課教學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用列表和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本部分內容可分為兩層來安排教學。第一層:認識列舉法。第二層:學會列舉。即:例1作為本單元教學的起始,讓學生初步體會按一定順序列舉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然后通過例2的教學,進一步突出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時需要不重復、不遺漏地進行思考。最后讓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獨立解決問題,幫助他們鞏固認識、加深體會。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增強分析問題的條理性和嚴密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增強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的特點靈活選用策略的意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在知識儲備上,在學習本單元內容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用畫圖、列表等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在學習和運用這些策略的過程中,感受了策略對于解決問題的價值,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識。在思維方式上,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與經驗,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數學論文,但抽象思維一般都還處于無序狀態,通過學習,使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規范化。

三、設計理念

1、貼近生活,激發興趣。《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要緊密地聯系學生的實際和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對于小學生而言,與他們直接相關的、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可以直接觸摸到的或者間接看見、聽說的事物,是他們最感興趣的。設計中,我在不改變教材的設計意圖的同時,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真正把教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生活需求聯系起來,有效地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2、自主參與,親歷過程。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親身的主動參與、主動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把“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本節課教學設計,我力求“以學生自主發展為本”,關注學生學習結果,更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關注他們的學習,更關注他們的情感體驗。

3、尊重差異,分層施教。“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壞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本節課的設計,我對學生的學情進行了大膽的預設,根據預設的情況,靈活選擇了不同的教學策略,努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發展他們的個性小學數學論文,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四、目標預設

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預設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經歷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通過不遺漏、不重復的列舉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策略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并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基于以上教學目標,我擬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

感受“一一列舉”的特點和價值,能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有條理地一一列舉,發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五、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表格。

六、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設計思路:本節課的教學力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充分參與知識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充分體驗策略的價值,促使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設計思路是:創設情境,感知策略——合作探究,體驗策略——比較反思,感悟策略——運用拓展,形成策略——總結反思,內化策略。

(一)創設情境,感知策略

1、問題引入:用1、2、3這幾個數字可以組成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

2、揭示課題:

師:剛才同學們把組成的三位數按照一定的順序一個不漏地列舉出來,這在數學上叫一一列舉。(板書:一一列舉)一一列舉也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常用的一種策略。

【設計意圖:導學的藝術在于喚醒。學生雖然是第一次正式學習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但在他們的知識經驗中已模糊地經歷過類似的方法,只是還沒有建立起一種完整的數學模型。所以在課的引入部分,創設用不同數字組成三位數的問題情境喚醒了他們頭腦里已有的知識經驗,為下面的探究過程做好心理準備和認知鋪墊。】

(二)合作探究,體驗策略

第一層:教學例1 (簡單列舉)

1、情景創設,呈現問題。

出示情境圖,王大叔 :“我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花圃。”

提問:從這句話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明確:花圃是長方形的小學數學論文,周長是18米。

呈現問題: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

【設計意圖:將教材中的“圍羊圈”改成“圍花圃”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2、動手操作,交流圍法。

提出要求:周長是18米的長方形花圃可以怎樣圍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試一試。(提示:可以圍一圍、畫一畫、想一想、算一算。)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并與生交流。

提問:你是怎樣圍的?圍成的長方形花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學生匯報,課件相機出示圍成的4種不同的長方形。

【設計意圖:“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通過學生的自主操作,一方面使學生明確圍成的長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長和寬的關系,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要找出所有不同的圍法,需要有條理地一一列舉。】

3、填表列舉,解決問題。

談話:長方形的周長是18米,說明長與寬的和是多少?(9米)

師:你能把這些圍法一個不漏地列舉出來并填寫在表中嗎?

 

長方形的長(米)

 

 

 

 

 

 

 

 

長方形的寬(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