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下冊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6 05:36: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五年級數學下冊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教材體系結構受學習理論的制約,不同的學習理論會導致不同的教材結構。聯結主義把學習過程理解為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因而所設計的教材體系是一種“刺激~反應一強化”的模式,教材結構表現為將知識分為若干目標,遞進的直線型誹列。
認鈿學派認為學習是一種對信息的加工過程教材體系的組織應有助予信息的接收、貯存、提取和加工,布納在其名著《教育過程牛提出了教材結構和“學科結構”柏概念對教材的結構向題進行了專門研究。他提出教學論必須研究如何為最佳的理解提供一種知識結構,并將內容在教材中以最佳方式排序。基于這種思想,布魯納提出了“螺旋課程”的教材結構觀。他認為形成知識要經三個階段,即行為掌握、圖像掌握和符號掌握因此教材就應將知識分解為螺旋上升的三個維度,第一螺旋為動作式認知的維度;第二螺旋為圖像式認知的維魔;第三螺旋為符號認知的維度。布魯納對此傲了進一步解釋:我們需要的是近乎子螺旋式的謙程在螺旋的課程里,概念是以某種同義語的形式提出來的,隨后轉向更精確、更全面,再進一步發鼴與擴充,直到最后學生已經感到至少掌握了知識的一些主干部分。
另一個認知心理學家奧蘇泊爾從知識同化和保持的人的認知心理特征出發,明確提出了教材結構就應是一種演繹體系。他認為課程和教材中知識的組織方式,應該與人們在他們的認知結構中組織知識的方式相似,因而較長的組織應遵循不斷分化的綜合貫通的原則。不斷分化是指在呈現更詳細、更特殊的知識之前,應該先呈現更一般、更有包容性的概念或原理。綜合貫通是指新學的概念和觀念要有意識地屙已經習得的內容調和起來,即教材要把教學內容同先前學過的內容密切地聯系起來加以組織。
以上的幾種觀點在現在的數學教材中都有所體現,特別是“直線型排列”,因為它符合邏輯的順序,所以以往的數學教材大都采用這種方式,而“螺旋上升”的方式由于其在心理學上的作用目前也被越來越多的教材所采納。
2新課程標準中的教材結構設計理念和存在的問題
《數學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第二學段、第三學段都明確提出“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方掛直體現‘螺旋式上升’的原則”等教材編寫建議我國許多版本的教材都在這一方面有所體隧,如浙江叛數學教材采取“分步到位、螺據+升”的編排方式;人數皈的編寫堅持“螺旋式”原則,如“在利用統計圖描述數據中,可以螺旋式安排條形圖、折線圖和扇形圖;湖南版也是堅持這個原,如“數學知識的呈現采取漸進的‘螺旋式上升’的滲透方式,不要求一次完成,重要的方法和概念多次出現”;高中《數學》(試驗修訂本必修)教材第一冊(上冊)也堅持這個原,即“邊種初、高中內容相結合的安排,符合螺旋式上升和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
布魯納認為要掌握并有效地加以運用自然科學、數學的基本觀念和文學的基本課題,不能只靠一次學習就達到目的,必須通過反復學習,通過在越未越復雜的形式中加以運用,不斷地加深理解,進而逐漸掌握。這就是說,應該將比較高深的科學知識讓學生從低年級起就開始學習,以后隨著年級的升高,多次反復學習,逐漸加深理解,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它但這并不是說,一開始就讓低年級學生去學習艱深的公理、概念、公式,而是要用適合學生能力水平的方式來學習,教什么知識,使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必須經過慎重的選擇了。
我們不難發現,螺旋式注霞直覺恩旅它在理解細節之前先掌握實質考慮到整彤式,以隱喻的方式運演,能作出創造性的跳躍,它容易照顧到學生認識的特點;加深對學科的理解,但是不可避免的就有了一些知識的斷甚和不必要的重復。
對于新課程標準中的“螺旋式上升的理念,同樣也存在著許多質疑:例如教師反映,教材把知識點都分裂開來先有的講一點慮,學生還沒有體會出其中的滋味就結束了,再次涉及到這個知識點要到很久以后,那時再講學生連前面的都忘了。因為知識是有一個體系的,現在你只講了“是什么,為什么耍到很久以后再講,這個體系就切斷了思維探究的精神就弱了。北師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材中,教材的安排是:第一單元。分數的乘法,第二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第三單元,分數除法,第四革元,長方體(二),第五單元,分數混合運算……我們發現,教材把分數的乘除法和長方體的知識穿播著進行。但是在人教版的教材中長方體的知識還是被放在了一起,中白]并應有插凡別的東西,這與我們以前的教材的安排是一致的,看來北師版教材對此是進行了改變,采取了與以往教材不同的“螺旋上升”的結椽方式,這種改變在現實教學中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們發現,在北師版的教材中,第::單是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大概分為幾個謙題:(1長方體的認識,主要是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2)展開與折疊,主要是通過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圈,來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3)長方體的表面積,主要是理解和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四、露在外面的醯,主要是解決有關求一些復雜的表面積的問題第四單元中的“長方體(二)中,也分蘭;幾個課題:(1)體積與容積主要是理解體積和客積的實際含義和概念;(2)體積單位,主耍是跌識體積和容積的單位。(3)長方體的體積,主要是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4)體稅單位的換算;(5)有趣的測量,主要是探索不規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磥斫滩氖前雅c長方體面積有關的知識和與長方體體積有關的氟誚分開講,中間用分數的除法隔開但是筆者發現,在實際的授謙過程中,移多教師并不是按照課本上的順序進行的,面先講授第一、第三單元的分數乘除法+緊接磕講授第五單元分數的混合運算,然后再開瑞雪過頭來講授第二、第四單元的長方體和正于體,看來我們的教師并不想按照教材上安排的順序,這自然有老師們自己的想法,而且我們也確實看不出來把分數的乘除法與長方體的知識穿行到底有什么道理。書上的順序不被采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教材螺旋式上升的結構安排并沒有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螺旋式上升”教材編排可能也存在著問題。
3啟示和建議
怎樣安排螺旋式上升的教材結構,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編排中小學課程教材,既要考慮學科性,也要考慮學生學習的局限性和認識發展的階段性,因而,“螺旋式上升”的課程設計和教材編排從理論上來說是正確的,是必須遵守的。問題是如何在具體的實踐中恰當把握,因為“螺旋上升”并不是僅僅把一個整體的內容劃分為若干部分,更不是簡單的把“代數”與“幾何”的內容穿插開來這么簡單。所以哪些內容適宜于組合成一個“螺旋”,每兩個“螺旋”之間的時間跨度以多長時間為宜,“螺旋式上升”的具體方式方法有哪些,還需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和具體的分析。
另外,教材的編寫者們在遵循教學研究理論的同時,更不能忽視教師的能動作用,畢竟在課堂上起主導地位的還是我們的教師。教育理念再好,得不到一線教師的理解和重視,雙方不能達成一致,師生們還是不能從中收益。所以,建議教材的編寫者們不妨在教師用書里詳細地介紹教材所遵循的理論依據、教材所采用的結構,以及對教師授課時的一些建議,把教材編寫者們的想法為廣大教師所理解和認同。這樣,一旦雙方形成了一致的教學觀,教師將會創造性的把自己對其的理解實施到教學工作中去,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教育科學出版社,l996,2,20.
[2]馬再鳴.論數學教材結構的優化原N[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0,9.
[3]孔凡哲.基礎教育新課程中“螺旋式上升”的課程設計和教材編排問題探究[J]教育研究,2007,5.
[4]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