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有哪些大學范文
時間:2023-03-20 16:49: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廈門有哪些大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廈門五星級酒店前十名
1. 廈門五緣水鄉酒店
廈門佰翔五通酒店位于五緣灣濕地公園,距離萬達廣場很近,地理位置還是十分不錯的,最重要的景色特別好。
2. 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佰翔琨爍酒店
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佰翔琨爍酒店是知名五星級酒店,這家酒店在高崎機場附近,周邊有紅點博物館,藝術博物館等等。
3. 廈門牡丹國際大酒店
廈門牡丹國際大酒店這里可以看到海天一色,還有延綿的山脈,讓你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4. 廈門鷺江·佲家酒店
廈門鷺江·佲家酒店位于廈門大學附近,定位度假酒店采用了熱門雨林設計風格,這里距離珍珠灣很近。
5. 廈門凱裕美爵酒店
廈門凱裕美爵酒店交通十分便利,距離火車站只有幾分鐘時間,復式酒店客房真的非常受歡迎。
6. 廈門泛太平洋大酒店
廈門泛太平洋大酒店是廈門五星級酒店前十名之一,位于白鷺洲商圈,這里的休閑娛樂氛圍濃厚。
7. 廈門大唐景瀾酒店
廈門大唐景瀾酒店在環島路商圈,擁有多種客房種類,同時服務和環境一流
8. 希爾頓歡朋酒店
希爾頓歡朋酒店是國際連鎖品牌,其中希爾頓歡朋酒店的特色美食很棒,軟硬件基礎設施齊全。
9. 廈門鷺江賓館
廈門鷺江賓館這里有廈門最好的海景房,一百八十度環景讓你可以感受到大海的美麗風光。
10.廈門佰翔五通酒店
篇2
關鍵詞:文獻綜述;研究生學位論文;繼承與創新
文獻綜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學術問題(或研究領域)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該學術問題(或研究領域)在一定時期內已有研究成果、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述而形成的論文,一般要對研究現狀進行客觀的敘述和評論,以便預測發展、研究的趨勢或尋求新的研究突破點。
一、文獻綜述在研究生學位論文中的作用和意義
文獻綜述作為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重要環節,其作用在于介紹研究的現狀,闡明選題設計的依據、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提出選題的創新之處。這樣,既能反映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的科學性、創新性和應用性,又可以使評審專家充分了解論文研究的價值,判斷研究生掌握知識面的深度和廣度。
(一)為學位論文的選題尋求切入點和突破點
對撰寫學位論文的研究生而言,綜述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分析掌握研究現狀的基礎上,確定學位論文的選題。研究生通過撰寫綜述,對不同研究角度、方法,不同研究設計,特別是不同觀點進行分析、比較、批判與反思,可以深入了解各種研究的思路、優點和不足,在掌握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尋找論文選題的切入點和突破點。首先,從對現有研究缺陷的分析中尋找問題;其次,可以通過對不同甚至是矛盾觀點的比較尋找問題;再次,研究生可以結合自己的思考或實踐經驗尋找那些尚未引起研究者注意的問題;最后,可以嘗試運用其他學科的理論或方法研究問題。
(二)為課題的研究尋求新的研究方法和有力的論證依據
文獻綜述是跟蹤和吸收國內外學術思想和研究的最新成就,了解科學研究前沿動向并獲得新情報信息的有效途徑,有助于我們掌握國內外最新的理論、手段和研究方法。從已有的研究中得到的啟發,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論文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新線索,使相關的概念、理論具體化,而且可以為科學地論證自己的觀點提供豐富的、有說服力的事實和數據資料,使研究結論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礎上。
(三)避免重復研究,提高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有專家估計,我國有40%的科研項目在研究前其實在國內外已經有了相關成果。重復研究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將導致科研本身長期處于低水平的狀態。文獻綜述的作用就在于充分占有已有的研究材料,避免重提前人已經解決的問題,重做前人已有的研究,重犯前人已經犯過的錯誤。
二、文獻綜述對論文研究繼承性與創新性的體現
(一)研究生學位論文應具有繼承性與創新性
學術研究本質上是一種創新活動:創新是對現有研究不足的彌補或突破。任何研究課題的確立,都要充分考慮到現有的研究基礎、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研究的趨勢以及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的可能性。但創新不是空穴來風,創新是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每一種創新都是在其獨有的遺產繼承基礎上的再創造。因此,學術研究的創新具有歷史繼承性。
(二)文獻綜述對論文研究繼承性與創新性的具體體現
就某項具體的研究而言,文獻綜述起碼要解決以下基本問題:一是要體現哪些人做了微觀研究,哪些人做了中觀研究,哪些人又做了宏觀研究。這三個層次的研究是齊頭并進的,還是分階段依次遞進的;彼此是相互孤立的,還是藕合關聯的。二是要體現哪些人做了原理性研究,哪些人做了原則性研究,哪些人做了制度性和政策性研究,哪些人做了技能性與技巧性研究。如果說,以往的研究只是聚焦或局限在某類研究或某些研究上,沒有完成從原理到技巧的系統探索,那么還有哪些區域的研究是缺位的,這些區域是否函待研究或值得研究。三是要體現以往的研究整體上可以劃分為哪幾個階段,不同階段之研究各自具有哪些特點,彼此之間存在怎樣的關聯性;后期研究是如何繼承、突破和超越前期研究的;繼續研究的起點或制高點在哪里,未來的研究空間如何拓展。四是要體現以往的研究有哪些優點或取得了哪些可資借鑒的成果,整體上還存在哪些不足,我們如何彌補這些不足。
(三)怎樣通過文獻綜述實現研究論文的繼承與創新
文獻綜述是為了明了過去研究的狀貌,把握或占領當下研究的制高點,最終形成創新的研究成果。在撰寫綜述前一定要全面搜集資料,充分理解已有的研究觀點,并用合理的邏輯將它們準確地表述出來,并梳理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現狀及動態,理清研究現狀進展與困境,為后續的研究提供參考。成功的文獻綜述是批判性的或解釋性的,是描述與解釋、欣賞與批判、繼承與發展創新的有機統一。
研究生應當通過對當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或研究文獻進行“再研究”,全面掌握某一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找出某一問題的發展趨勢,并通過文獻綜述體現某研究在該研究領域的繼承及發展,進而通過對該問題的研究,實現在某領域研究基礎之上的創新,明確研究成果的創新性。
三、結束語
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應通過文獻綜述找到研究的起點,但要力避過度依賴別人的研究成果。如果過分地依賴于以往的研究抑或某種理論與觀點,最終將難以實現突破和超越,取得更大的創新性成果。然而,不少研究者尤其是碩士研究生,撰寫文獻綜述之后,很難走出別人的思維框架,總是不自覺地重復別人已做過的研究,復述已有的學術觀點或思想。另外,還有不少研究生喜歡或習慣于在別人做過大量研究的領域選擇學位論文主題。在這些人看來,在已有相當研究基礎的研究領域選題,可借鑒的研究成果多,研究起來相對比較容易。如此種種,無疑都是對以往的研究過度依賴的表現,不利于學術創新和研究領域的拓展。
參考文獻:
[1]王琦.撰寫文獻綜述的意義、步驟與常見問題[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11
篇3
推薦人物一:石文年,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文藝理論家。著有《廈門飲食》,將廈門飲食文化與廈門地理人文結合呈現。
推薦人物二:石含章,在廈門生活了很多年由衷熱愛美食的自由人。
問卷
1、在廈門,什么類型的小吃店/攤會讓人排隊?
石含章:廈門的傳統小吃總是和最受歡迎的某一攤點的店名或主人名字連在一起。或由創始人活招牌坐鎮,或由其子女經營,這樣的小吃店門口總是排長隊。街頭巷尾經常能看見食客手里舉著錢,卻耐心等待店家慢條斯理制作美味的場面。
石文年:味道好。東西好吃,就算環境雜亂點廈門人也不在乎。
2、本地食客(游客)分別喜歡什么類型的小吃店/攤?
石含章:廈門是小城,人情味濃,老顧客和店家很多都成了朋友,有店家為了顧客考慮,多年來盡力壓低價格,3、5塊錢就能讓顧客吃得滿意,這樣的小吃店在廈門有很多很多,也許并不出名,但本地人最喜歡這樣的店家,隔三差五都要去光顧。游客喜歡的小吃店,往往是名氣較大的,其中既有老字號,也有近年來才被媒體熱炒的店,但大都有不錯的出品。
石文年:本地人還是喜歡老店。游客朋友則大多喜歡精致一點,位置也不太偏的店。
3、這些小吃店哪些方面最吸引人?哪些方面是你最不能接受的?
石文年:在保留自清末以來,混雜了南洋風的閩南民間飲食味道方面,廈門的小吃比大菜起了更大的作用。因為小吃對店面、器具等沒有太多要求,所以易于流傳,這是最吸引人的一點。比較不能接受的是現在小吃店大多使用一次性餐盒,雖然更加衛生,但在老廈門眼里總是少了點韻味。
石含章:沒有哪些方面是我不能接受的。最吸引人的是許多繼承人都接過了老一輩的班,繼續提供傳統美食。
4、廈門城市規劃的發展對這些小餐廳有什么影響?
石文年:主要是遷移。很多名小吃店一遷再遷,老顧客都找不到現址。
石含章:我覺得總體影響不大。
5、你覺得這些人氣小店最可貴的是什么?
石文年:傳承。廈門小吃店大都是家族經營,后輩視長輩的一手獨門絕技為驕傲。如此,手藝代代相傳,非工業化、非標準化反而使得老味道較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石含章:堅持。幾十年如一日的神話,也只有小吃店能夠做到了。
推薦名單:
1、吳再添小吃店
禾祥西路的吳再添小吃店由年過八旬的廈門小吃名師吳再添親自主理,經營廈門傳統地方風味小吃。吳再添老人制作售賣賣小吃已有60年歷史,已形成“吳再添小吃”的金字招牌。其代表性名小吃有:蝦面、芋包、油蔥等,以吳再添姓名命名的上述名點分別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和“福建名小吃”。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禾祥西路美湖路口(美湖路25號)
電話:0592-2057789
人均:10元
推薦理由:從解放前就在吳再添那吃小吃的老廈門人,許多人數十年來一直光顧,風雨不改。
2、黃則和
“黃則和”始創于20世紀40年代,已過世的黃則和老先生早期由手工作坊經營,因其制作的花生湯等小吃風味極佳,深受老廈門人的喜愛和青睞。后落址于中山路,并于2004年正式改制為民營企業。近年來“黃則和”加入了廈門市早餐工程,目前已在全市布下1000多輛早餐車,極大豐富了市民的早餐選擇。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中山路22-24號
電話:0592-2024670
人均:10元
推薦理由:“黃則和”花生湯十分香甜,但不愛吃甜食的人可能會喝不慣。
3、邵子牙
邵氏一族從清朝光緒年間發明制作了豬肉丸子,并因進貢給光緒帝而得名貢丸,發明人是邵子牙老先生的祖父,晉江廚師邵維坤。其貢丸有彈性、很爽口,滋味感十足,其上等肉質和醬醋油鹽的細膩在口舌間融化,低眉一瞥,則可見屢屢熱氣蒸騰而出。再就一口湯,頓感快意,禁不住道一句:贊!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定安路34-36號
電話:0592-2077787
人均:20元
推薦理由:“邵子牙”貢丸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飲食業中罕見。
4、四里沙茶面
位于湖濱四里菜市場內,店面很小,但從早到晚,生意都非常好。除了湯頭的鮮美和用料的新鮮,服務員的記憶力之好也是非常出名,甚至還因此上了報紙。高峰期那么多客人點的那么多小料全記在腦海里,復述起來就跟念Rap似的毫無差錯。四里的沙茶面一碗就可以吃到飽,消費不高,味道卻正宗,每份3元至10元不等,滿足了大眾的需求。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湖濱四里14之3號
電話:0592-5141186
人均:8元
推薦理由:是廈門現在最著名的沙茶面雙星之一。
5、1980燒肉粽( 別名朱氏燒肉粽)
廈門老牌肉粽名店,店內的加料燒肉粽遠近聞名,加了香菇、五花豬肉、雞蛋、蝦干、粟子等,糯米也很粘口,蘸著酸辣醬,配著閩南風味的湯,吃得人眉開眼笑。店面很小,只有兩三張桌子,食客想吃沒地兒,店家就告訴你“不好意思,沒座位了”,吃不吃由食客選擇。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中山路353號
電話:0592-2032869
人均:5元
推薦理由:肉粽每天都供不應求,幾乎沒有不排隊的時候,沒有耐心的朋友建議外帶。
6、局口街阿卿薄餅
阿卿薄餅在局口街的入口處,從中山路往局口街(就是女人街)一拐就到了。雖然小的連店面都沒有,但名氣卻很大。不僅廈門人經常來這里打包回家,不少游客也從各大旅游攻略中得知而慕名前來。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中山路的橫街,局口街入口處
電話:沒有
人均:2元
推薦理由:薄餅都是現買、現包、現吃,傳統味十足。
7、蓮歡海蠣煎
位置很難找,從中山路的橫街局口街進入,走60米后會在右手邊看見一個窄得類似一線天的巷口,上書“局口橫街”,側身往里走就能見到。蓮歡海蠣煎小吃店的前身是老新南軒巷口海蠣煎,已有20多年歷史,后來拆遷了搬到局口街橫巷口內。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中山路局口街局口橫巷
人均:10元
推薦理由:店家兄妹這么多年一如既往地在堅守品質。
8、西門土筍凍
西門老板廖天河的手藝是從他父親家祖傳而來,歷史已超過70年。據說,當年廖家父親從肩挑擔子賣起,經常在中山公園西門歇腳,很多吃上癮的人常常去那兒找到他,習慣性地把他的土筍凍叫作西門土筍凍,等他后來開店時,自然就用了這個稱謂作店名。現在是夫妻倆在經營,一個在家里手工生產土筍凍,一個在店里賣。每天都能賣出 100 多斤。店面很小,屋內也有桌子,但食客們大多喜歡坐在門口樹蔭下的小矮桌旁。傍晚時分,小店就關門了。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斗西路33號(近中山公園西門)
電話:0592-8650170
人均:10元
推薦理由:這家的土筍凍最具廈門草根美味的精神。
9、葉氏麻糍
鼓浪嶼葉氏麻糍的創始人葉成屋,自幼向家人學手藝, 1935年只身來到廈門,肩挑食擔,走街串巷,以賣麻糍為業。今天的葉氏麻糍已有百年歷史。每天清晨,店家就會拉出攤車下面的抽屜,取出糯米糍粑,裹入花生碎、黑白芝麻碎和糖粉混合成的餡料再揉成團,滾上一層黑芝麻粉,一份“麻糍”就做好了,甜而不膩,糯而不粘,一元錢,就讓海島上往來的人們有了一個香甜的回憶。
篇4
6月中旬的連日陣雨,暫時緩解了福建省廈門市的酷暑天氣。通往廈門市政府的交通主干道廈禾路,一如既往地車水馬龍,看上去秩序井然。
但就在不久之前,6月1日,上萬廈門市民曾自發在這里聚集,以游行的方式來表達對一個廈門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化工項目的抗議。
“現在市民情緒基本穩定下來,就等區域環境評估的結果了。”廈門市政府新聞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
引發巨大爭議的,是臺資企業騰龍芳烴(廈門)有限公司(下稱騰龍芳烴)投資的對二甲苯(PX)化工項目。據悉,該項目早在2004年2月就獲得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立項,選址于廈門市海滄臺商投資區。這一福建省對外合作重點工程預期總投資額108億元人民幣,投產后每年工業產值據稱可達800億元人民幣,這近乎廈門市2006年GDP的七成。
2005年7月,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獲得國家環保總局審批通過。此后,2006年8月,征地拆遷以及籌備施工等,都迅速在海滄區展開。
但由于PX項目靠近眾多居民區以及院校等人口稠密區,這一龐大項目的安全問題日益遭受各方質疑。
2007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趙玉芬發起、105名全國政協委員(包括6名院士)聯合簽名的全國政協會議“一號提案”就指出,離居民區僅1.5公里的PX項目存在泄漏或爆炸隱患,廈門百萬人口面臨危險,該項目必須緊急叫停并遷址。
進入5月下旬,隨著工程推進,更多的信息通過媒體、網絡、手機短信等渠道被披露,當地民眾的反應也越來越激烈。廈門市政府隨即于5月30日上午宣布,暫緩該項目建設。
6月7日,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對新聞界表示,國家環保總局從即刻起,將組織各方專家進行廈門市全區域的規劃環評,就廈門市的環境承載能力、城市發展定位、總體空間布局、生態功能分區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綜合性建議。若不符合規劃環評要求,包括PX項目在內的重化工項目都將予以重新考慮。
然而,迄今為止的進展并不順利,此次環評能否如預期那樣在年底水落石出,仍是一個未知數。
《財經》記者從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司獲悉,環保總局所派專家在廈門各地做了初步考察后,目前已返京。由于PX項目引發高度的社會關注,至今仍沒有任何一家中介機構愿意承接廈門全區域環評。
近來坊間傳聞PX項目可能將遷址到漳州市漳浦縣古雷島,但廈門市政府新聞辦和項目投資方騰龍化工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均予以否認,表示在區域環評結果出來之前,“不可能做出遷址決定”。
種種跡象顯示,這一事件或許不僅是對廈門市、更是對人們一度寄予厚望的環境影響評價體制的一次“中考”。
變形的規劃
車過跨海大橋,就駛入毗鄰廈門市區的海滄開發區。在開發區南部的騰龍芳烴PX項目工地上,《財經》記者注意到,才完成土方平整的黃土地一片空空蕩蕩,三臺尚不及撤走的打夯機停靠在工地,其余施工車輛以及大部分機械、建材等都已不見蹤影。
騰龍芳烴一位中層管理人員告訴《財經》記者,PX項目正式宣布緩建后,作為項目投資方,騰龍方面已在配合環保總局牽頭做的區域環評前期工作。
海滄是一個面積約155平方公里、居民近20萬人的平坦半島,北部臨海,遍布著中高檔住宅小區的花園式洋房;南部靠山,被規劃為工業區,目前分布著化工、機械項目和火電廠。
在廈門市“1995年-2010年”以及“2005年-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中,海滄南部工業區主導產業一直被明確為石化產業。海滄石化工業區作為福建省重點規劃的兩大石化基地之一,也被納入國家石化工業發展“大盤”。
然而,隨著海滄半島的開發,最初在其東南部逐漸形成居民區,不少從閩西閩北移居廈門的人在此置業。自2005年起,在靠近海灣的半島北部,廈門市政府所控的國有地產公司海滄國投房地產公司,更是開發了“未來海岸”等一系列高檔樓盤,吸引了大批以年輕白領為主的“新廈門人”來半島上安家落戶。實際上,一個以人居為主要功能的海滄新城已然成形。
海滄PX項目早在2004年初就成功地獲得國家立項批復。據常情推論,當地政府彼時即應考慮到與石化工業區相宜的人居環境。但令人費解的是,直至2006年6月,國家環保總局要求在全國逐步推動區域規劃環評工作之后,廈門才全面停止了海滄南部片區房地產項目的土地拍賣。
《財經》記者獲得的一份海滄區房地產項目2007年匯總表格顯示,截至2007年6月,海滄區共有23個已開發或待售的房地產項目,總占地面積約76.73萬平方米。樓盤均價從每平方米4631元到9300元不等,最高的可達12000元。
為此,環保總局曾明確要求當地政府對海滄新市區與南部工業區進行規劃環評。2007年3月,廈門市海滄投資區管委會也曾委托中國寰球工程公司編制《海滄南部石化區總體規劃》及《海滄南部石化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由于環評進展緩慢,環保總局又因此對該區所有化工石化建設項目暫緩審批,預期這份環評報告或有望于今年11月完成。
形式上的環評?
國家環保總局曾解釋說,2005年7月正式通過了廈門PX的項目環評,就單一項目本身而言,它是符合環保要求的。但這樣的說法,顯然無法澄清籠罩在這一項目上的環評迷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按國際通行做法,環評理所當然應該考慮項目所在區域的整體布局,以及其對周邊環境以及居民的影響,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了,“不能把這種責任完全推給所謂的區域環評”。
廈門PX也許并非孤例。在中國,項目環評的通過率已經高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雖然缺乏準確的統計數據,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環保總局戰略環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馬中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就坦言,中國目前的基本建設項目環境評價通過率“達到了99%”。
在他看來,這樣的一個比例,顯然是令人十分尷尬的。因為如果在過去20多年中,中國的項目環評都擁有如此高的通過率,按道理來說,就不應該每年出現大量的新增污染源。把所有的這些新增污染源都歸結到設備老化以及企業故意偷排行為上,顯然是難以服眾的。
另一個解釋就是,在不少情況下,環評在立項過程中并沒有起到真正的把關作用。
實際上,這在業內幾乎是公開的秘密。目前市場上活躍的環評中介機構中,仍有相當比例脫胎于環保主管部門,無論是中央級的還是省市級的。從體制上而言,作為事業單位的這些環評機構,已經與環保部門割斷了聯系,但無論人員還是在其他方面上,都仍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如果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就很容易滑墜到“形式上的環評”。
更重要的是,現有的環評法規制度對于項目方而言,只能起到“軟約束”或者說“弱約束”的作用。以2003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為例,如果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正式報批,或者未獲得正式批準就擅自開工建設,最高的罰款額度也只有20萬元人民幣。這對于類似廈門PX這種動輒上百億元投資的項目而言,只能是九牛一毛。
在這樣的“弱約束”之下,環評機構也陷入兩難境地:一旦認真執行環評,不僅可能于事無補,還會付出立竿見影的很難再承攬新業務的后果;而執行過于松弛,一旦國家環保總局嚴格審查,可能又會受到縮小業務范圍甚至吊銷環評資質的處罰。
此外,地方環境主管部門雖然受上級環境主管部門的垂直領導,但無論在財政上還是人員上,在現有體制下,都不得不更多地依賴于地方行政部門;在很多宏大的建設項目背后,都是地方政府這只有形或無形的手在推動。在這樣的夾縫中,很難想象會成長起來一個健康的環評產業。
于是,在廈門PX事件上,人們就看到了一個頗具黑色幽默又不乏典型性的環評過程的出現――迄今為止,關于該項目的環評報告,在獲得國家環保總局正式批復接近兩年之后,公眾仍然無緣知曉。到底是哪些專家參與了此次項目環評?分別發表了什么意見?
在國際上,這卻是最基本的要求。除了涉及到商業秘密的部分,建設單位和環評機構,都必須事先把這些消息如實地告知公眾或者說“利益相關方”。
重建環評“基石”
回顧環評在國際上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公眾參與”或者說“利益相關方介入”,一直都被認為是環評的最基本原則。
這點并不難理解。因為一旦缺乏公眾參與或者說監督,任何良好的制度設計都有變異成“尋租工具”的危險。
為確保這種權利的實現,歐盟自1985年以來公布了一系列指令,以保證公眾可以充分地獲得環境信息并參與決策。
最新的一次修訂是在2003年,通過的指令被廣泛稱為《公眾參與指令》。近年來,隨著歐盟不斷擴大,包括烏克蘭等在內的許多原計劃經濟體制國家,也都開始逐步采取這套體系來改善環評質量。
在美國,這一制度更可以溯源到1969年正式頒布的《國家環境政策法》。這部法律要求決策者在做出最終決定之前,必須完整地向公眾告知項目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及其他后果。之后出臺的一系列法案,尤其是1986年頒布的《應急計劃與公眾知情法案》,更是進一步明確了公眾應對化工等危險性項目享有充分的知情權。
目前在美國,包括PX在內的超過600種化工產品,只要達到一定的用量,都被要求每年上報其儲存和使用情況。公眾通過美國環保署的網站和其他官方渠道,就可以準確地了解其所在的州以及縣,到底有哪些危險化工產品,以及這些設施的具置等詳細信息。
這個機構的一本名為《化工在社區》的小冊子,就詳細地指導公眾,如何準確地了解自己身邊潛在的化工危險,以及反饋自己的意見等。
在廈門PX風波之中,所有應該公布的信息都在“黑箱”之中。雖然在事后,廈門市政府也廣泛派送了《PX知多少?》的小冊子,但這種僅具科普性質的讀物,顯然與公眾訴求的真正知情和參與權相去甚遠。
實際上,環保主管部門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迫切性。2006年3月18日正式施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就在這個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2007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公開條例》剛剛公布,國家環保總局就在第一時間公布了《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該辦法將于2008年5月1日正式生效。
但是,這些法規制度的規定往往過于寬泛和原則性,要真正把公眾參與的權利落到實處,前景仍然不容樂觀。因為根據世界銀行的文件,所謂公眾參與,不僅包含廣泛的告知,讓所有利益相關方都能盡可能早地了解項目,更包含咨詢、對話直至談判等整個流程。
走向“陽光環評”
在加強環保監管部門能力建設的同時,環評體制的徹底改革也已不容回避。
在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常務副院長馬中看來,除了現有的法律規章需要細化,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仍然是信息公開。不少地方政府以保密為由,拒絕公布環評資料,導致這些資料往往很快就被束之高閣。而在香港,環境署有專門存放環評資料的機構,任何個人和機構存有疑問,都可以前往查閱。
“原有的環評報告,最起碼在一定年限之后,就應該公開。”馬中對《財經》記者強調說,現在的環評報告,只要不屬于立法規定的保密范疇,都應該毫無保留地予以公布。
馬中建議,不妨設立獨立的環評審查小組,組成類似于歐美國家常見的“陪審團”,對環評中介機構進行評定。只有確保信息公開,把每個專家的簽名和意見都放在陽光之下,加上政府的依法監管,這個行業才能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
當然,要真正走向“陽光環評”,路也仍然相當漫長。
環評所呼喚的充分參與和談判過程,是否會遲滯經濟增長的步伐?這樣的疑問,始終會盤桓在不少政府部門的腦子中。從表面上看,也許這種擔心不無道理,在美國,一般典型的環評過程,就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更不用說一些復雜的工程,拖到十年八年也有可能。
但是,忽略或者人為地扭曲這一過程,其可能的代價到底是多少?也許沒有人真正精確計算過。
篇5
偶爾迷茫的王老師(以下稱王老師):前段時間北京市出臺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您知道吧?都是這次改革惹的禍。
周博士:遠在北京的改革怎么也波及您了?
王老師:您知道,北京市的改革往往是全國改革的風向標,所以雖然福建省目前還沒有出臺類似的改革政策,但對我們的影響卻已經提前到來了。
周博士:說來聽聽,有哪些影響?
王老師:比如說,北京市這次高考改革的舉措之一,是高考語文加分,英語降分,這導致有的學生認為英語分值降低說明英語不那么重要了;再比如說,這次改革倡導高考命題打破學科邊界,今年北京英語高考作文題目是“用英語介紹自己喜歡的歷史人物”,試圖考查學生語文、歷史等方面的綜合人文素養,這導致語文、歷史等學科的部分教師認為,英語成績的高低,最終還得取決于學生的語文功底和歷史積淀,因此,他們不斷向學生宣傳自己任教學科的重要性,甚至貶低英語學科的價值;物理、化學等學科的一些教師認為,英語學科不實用,與學生的衣食住行都沒有關系,所以才會被“降位”。種種這些,導致許多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認真聽課了,對英語作業應付了事的現象也開始增多。
周博士:那您自己的看法呢?您覺得英語學科到底重不重要呢?
王老師:我覺得英語學科還是很重要的,這與在考試中占多大比例沒有必然聯系。英語學科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英語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英語課本中的故事、諺語、異域文化等,能夠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另一方面,英語打開了學生認識世界的一扇窗口。許多學生沒有走出過國門,英語課能夠在語言之外給他們帶來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信息,包括政治、經濟、歷史、風俗文化等多個方面。英語絕不僅僅是一門語言課,在語言教學中,涵蓋了文化的內容。因此,通過學習英語,學生不但掌握了一門語言,同時也對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開闊了眼界。
周博士:我同意您的看法,英語課對學生來說的確很重要。英語學科的價值不同于物理、化學學科傳授的實用性知識,英語學科的價值看不見、摸不著,但帶給學生的是全方位、潛移默化的提升。英語也不同于語文、歷史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它意在打開學生“開眼看世界”的窗口,帶來的是異域風情、多元文化、特色民俗,語言魅力,這是語文課、歷史課不能代替的。
王老師:既然如此,為什么北京市要采取分值調整、學科貫通的政策來削弱英語的重要性呢?
周博士:我倒不覺得這是在削弱英語的重要性。比如說,語文加分、英語降分這一措施,只不過是對分數杠桿的一種運用,以此來調節學生學習語文和英語的時間和精力。
王老師:這個怎么理解?
周博士:英語學科的確很重要,但英語畢竟是外語,其重要程度不能超越我們的母語。但是,英語學科在高考中的分值不但長期與語文等同,甚至許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上花費的時間遠遠超過語文,個別學生英語表達非常流暢,但中文表達卻歧義迭出、病句連篇。報名參加英語培訓的學生比比皆是,但主動提升自己語文水平、中文修養的,卻少之又少。可以說,人們對英語的重視有些過頭了,“英語熱”的確該降降溫了。所以,北京市運用分數杠桿的目的不是降低英語的重要性,而是要調節這種過分的熱度,讓廣大學生能夠把花在英語學習上的一部分時間用到語文學習上來,能夠更多地關注傳統文化,關注自己的中文水平。
王老師:這還不是說明英語已經沒有以前重要了嗎?
周博士:不,英語的重要性一直在那里,不增不減。以前我們過分重視英語,并不意味著英語的重要性增加,這只是大家對英語的一種略顯偏激的狂熱;現在我們運用分數杠桿調節這種偏激的熱情,只是希望大家對英語的關注回歸到正常軌道上來,并不是要降低英語的重要性。
王老師: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
周博士:至于學科貫通這一條,更不能理解成降低英語學科的地位。如果說用英語介紹歷史人物,就說明英語沒有語文和歷史重要,那么,用英語介紹一位科學家,是不是說明英語沒有物理和化學重要?如果是用英語介紹一位運動員或藝術家,是不是說明英語沒有體育、音樂、美術重要?按照這個邏輯,所有學科都比英語重要了。北京的高考改革體現出學科貫通的趨勢,目的是“倒逼”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注意提升自己的綜合人文素養,是希望學生在各個學科、各個方面都能有所進步,這與學科地位的升降無關。
王老師:我明白您的意思了,看來我有些多慮了。各個學科的教師都應該正確認識不同學科的意義。謝謝您幫我解答疑惑。
篇6
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學 定語從句 復習觀摩課 學案制作
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定語從句,又稱形容詞性從句,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重點。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高一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中有四個單元的主干語法都是定語從句,占據高一上學期整個教材的五分之二,因此,對處于高一上學期階段的學生來說學好定語從句尤為重要。
一、制定學案理論內容時要確保系統性和全面性
定語從句的內容量較多,所以呈現的內容和方式如果具有系統性和結構性的話,那么學生學習起來就會較為清晰和容易。因此,在制定過程中,我們主要把握了以下幾點:概念;關系詞;限制性定語從句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介詞+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關于關系代詞that/which/who/as.;補充。下面重點談談學案里關系詞的制作和“介詞+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制定的一些思路和認識。
(一)關系詞
關于關系詞,這一塊尤為重要。學好了關系詞,也就學好了定語從句。對這一塊進行詳細闡述,學案具體呈現內容如下:
1.分類
2.功能或作用
3.引導定語從句的關系詞
掌握定語從句的關系詞,不僅要知道關系詞有哪些,更要掌握關系詞的功能或作用,掌握好關系詞的功能和作用,就能更好地理解定語從句的解題思路,在解題過程中有清晰的思路,做到心中有數。所以關系詞這一塊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從關系的連接、指代、語法功能這幾方面深刻理解其作用,從而理清定語從句的解題思路,解題時做到有的放矢。
(二)“介詞+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
關于“介詞+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高中階段定語從句的學習尤為重要,下面就這一塊具體談談制定思路和認識。學案具體內容呈現如下:
1.類型
介詞+which(先行詞指物)介詞+whom(先行詞指人)介詞+whose(先行詞指人或物)
2.介詞的來源(《高中新課程學習指導選修一》編寫組,2013:68)
3.表示“所有關系”或“整體中的一部分”時
掌握“介詞+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最重要的是掌握介詞的來源。除此之外,又擴充了兩點經常考試的內容,尤其是表示“所有關系”或“整體中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在復習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再次系統地復習句子結構的有關知識且明確并列句得以存在的兩種方式及如何上升到主從復合句的過程,如果學生是高年級學生且基礎較好,則可以結合此知識點拓展非謂語動詞和獨立主格結構內容,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英語句子轉換的魅力。
二、學案實踐題型要注重結合時代氣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達標測試題型主要涉及五個內容:(1)解題指導(定語從句關系詞的選擇):①先判斷定語從句中缺少什么成分,從而確定是用關系代詞還是用關系副詞。②再看先行詞,從而確定用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中的哪一個(《高中新課程學習指導選修七》編寫組,2013:45);(2)用適當的關系詞填空;(3)判斷正誤;(4)單項選擇;(5)拓展提升。在這些題型中,融會貫通定語從句的所有知識點所契合的內容且命題要新穎。在命題時,把2013年所發生的廈門縱火案、正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咱們結婚吧》和湖南衛視的《爸爸,我們去哪里啊?》結合起來命題,使學生體會定語從句,同時實現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感目標。學案中判斷正誤這一塊的示例如下:
3.In the program of Where are we going,dad?Wang Shiling is the only one of the five children I like.
4. Gao Yuanyuan,which everybody knows,is a famous actress.The role she played in the TV play Let’s Get Married is quite popular with people in China.
5.Many graduates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that Xiamen Arson Case(廈門縱火案) happened because that case always makes them feel shocked and bitter.
同時,設計一道附加題型,讓有能力且基礎較好的學生在課后繼續討論,使學生更好更全方位地理解定語從句和其他所結合命題的知識點。題例:
拓展提升:試著說出下列句子中that的各個功能(注:作為課后作業討論)。
It was said that that “that” that that boy wrote is “that”.
總之,在迎接期末考試和備課復習觀摩課的過程中,關于定語從句內容的制定應反復思考、反復增刪,力求使學案呈現內容和方式全面、系統、新穎且易教易學,通過對這兩本書的配套練習《學習指導》所涉及的定語從句這個語法知識點進行整合,感覺該語法知識點更系統化,同時,高一年級在使用過程中收益良好。
篇7
“鐵鷹突擊隊”開始行動了!
30名成員、至少兩年的專業培訓,狙擊手、排爆手、戰術攻堅手以及突擊隊員等分工明確,既能獨當一面,又有團隊合作――今年3月初正式授旗成立的北京鐵路公安局首支鐵路特警支隊,從7月初開始,首次參與暑運保衛工作。
“鐵鷹突擊隊”的每個執勤組配備一名狙擊手,裝備目前國產最先進的88式狙擊步槍,其有效殺傷距離近1000米。而所有狙擊手也都能夠在100米的距離精確擊中彈殼,并將彈殼打穿。
除了“厲害”的“鐵鷹突擊隊”之外,北京火車站和北京西站的移動警務室也在7月正式投入使用,為火車站安保又增加了一份保障。
在這個夏天,安保升級的不僅僅是首都北京的火車站。
在扼守中原腹地的交通樞紐鄭州火車站,“三把鎖”保衛著來往過客們的安全,有荷槍實彈的特警徒步巡邏,武警巡邏車不時經過;廣場上有移動警務室車,車內民警荷槍實彈;站內也有移動警務室車,大廳不時有荷槍實彈開電瓶車的巡邏警察經過。在旅游熱門省份海南,省內所有火車站都實施了“全覆蓋”安檢措施,如果隨身攜帶飲料類液體,必須“喝一口”才能進站。在北方城市延吉,火車站則專門開展了一次反恐演練,以進一步提升工作人員應對突發事件的綜合素質和應急處理能力。
車站――為何讓人感到有點怕?
火車站,通常是代表一個城市形象的地標性建筑,但提起“火車站”這個地方,不僅不能讓每個人都感到親切,甚至還會讓很多人感到“害怕”。
2014年7月初,《小康》雜志社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并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進行了“2014中國平安小康指數”調查。在居住地房屋內、居住地周邊、馬路上、天橋及地下通道、汽車站及汽車上、地鐵站及地鐵上、火車站、機場、學校內及學校周邊、娛樂場所等20多個選項中,《小康》請受訪者選出1至5個城市里最缺乏安全感的場所,結果,選擇火車站的人最多,其次是娛樂場所。再次是城鄉結合部,分列第四、五位的是汽車站及汽車上、馬路上。
對于這樣的調查結果,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宏偉并不感到意外,“這是因為心理學上的近因效應。今年3月1日,云南昆明火車站廣場發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4月30日,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火車南站站外發生一起爆炸案件;近來媒體反復在報道火車站的安全問題,5月初,公安部正副3名部長分別赴三地火車站視察。這些因素,都強化了公眾對于火車站安全問題的關注與重視。”
近幾年,對于城市里公共場所的安全問題,《小康》一直給予了持續關注。在2012與2013年度“中國平安小康指數”的同題調查中,娛樂場所都位列第一,其次才是火車站。而本年度火車站的“反超”,在一定程度上也暗合了一份統計數據。
北京市鐵路運輸檢察院針對過去幾年來的火車站犯罪辦案情況作了一份統計,結果表明,近年來,火車站犯罪案件數量呈逐漸減少趨勢,但2013年以來,案件數量卻有明顯增加。2011年和2012年分別共辦理案件72件、65件,但2013年,卻辦理了101件。
火車站犯罪主要集中在盜竊類犯罪上,許多竊賊利用車站人流密集的特點,采取貼身扒竊的方式。此外,故意傷害、倒賣車票、搶劫、非法經營等犯罪類型的出現,以及少量犯罪、詐騙類犯罪的發生,也很容易讓身處火車站的人缺乏安全感。火車站為何成為安全洼地?受訪者普遍把原因歸結為四點,一是人員密集,二是人員流動量大,三是人員結構復雜,四是對盜竊、倒賣車票等老問題缺乏治理上的長效機制。
近來,國內多地火車站都通過升級安保等措施加強了安全治理,火車站安全問題不容小視,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對此,王宏偉特別提醒大家,安全風險其實無所不在,比如恐怖襲擊,不僅有可能發生在火車站,還有可能發生在醫院、學校,“風險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要特別注意。”
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看來,老百姓對于周圍安全的認識和危險的警覺性,這些年來在逐步提高,但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的是,真正威脅人們安全的地方往往不是城鄉結合部,也不是荒郊野外,而是人們熟悉的地方,“不要以為我們天天都走的小區里的路或者是上班的路,就一定是安全的,我們常說的‘警惕性公式’,就是你對一個地方越熟悉、對一個人越尊重,你的防范意識就越低,這是普遍現象。所以我們對于越是熟悉的地段、越是熟悉的人,就越要有一定的警惕性。”
連續五年 食品都是國人心頭“最大不安”
已連續十年進行的“中國平安小康指數”調查,分別從社會治安、衛生安全、生產安全、經濟安全、心理安全等五個方面對我國的“平安小康”狀況進行衡量。
2013~2014年度,社會治安、衛生安全、生產安全、經濟安全、心理安全指數分別為83.5、67.7、81.8、71.6、75.8,比上年分別提高1.2、0.2、0.1、1.5、1.2。經對調查結果和國家有關部門的統計監測數據進行加權處理,得出2013~2014年度中國平安小康指數為76.0,比上年提高0.8。
今年也是《小康》第五次“最讓人擔憂的十大安全問題”排行榜,排在首位的又是“食品安全”――77.8%的人對此表示擔憂――連續五年,食品都是中國人的最大不安。
與此相關聯的是,在“最讓人關注的十大安全問題”排行榜上,“食品安全”同樣排在了首位,73.7%的受訪者表示了對這個問題的高度關注。而在“影響中國人安全感的因素”排行榜中,排在首位的又和“食品安全”發生了關系――59.6%的人坦言,“食品安全不能讓人放心”。
除了食品安全以外,還有哪些因素比較嚴重地影響了國人的安全感受?調查顯示,表示“環境污染嚴重”、“所在城市貧富差距過大”、“醫療得不到保障”、“信息財產安全容易泄露”的受訪者,分別占比54.4%、30.3%、29.6%、29.1%,在“影響中國人安全感的因素”排行榜中,占據著第二至第五的位次。
長年關注環保問題的廈門市環保局關琰珠博士,曾撰文總結當下環境安全的特點及環境污染問題的復雜性,稱環境安全具有整體性、不可逆性、長期性、全球性的特點,環境污染問題的復雜性則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環境污染物的不易確定性,二是環境污染后果的潛伏性,三是環境污染影響的長期性。
環境污染的侵害,也直接影響到了人們對于環境安全的感受。與去年相比,雖然今年“環境安全”在“最讓人關注的十大安全問題”排行榜上的位次并無變化,和去年一樣位列第四,但在“最讓人擔憂的十大安全問題”排行榜上,“環境安全”的位次卻超越了“交通安全”,由去年的第四位上升到了今年的第三位。
人們對于環境安全的擔憂雖然加重了,卻仍不及對于醫療安全的擔憂。在近五年的“最讓人擔憂的十大安全問題”排行榜上,“醫療安全”在2010年排在第三位,2011年下降到第四位,2012年又“回歸”到第三位,2013年首次排在“老二”的位置上,今年則保持了與去年一樣的“地位”。
不過,在公眾對于“您在您所在的城市能夠放心地看病,打針、吃藥嗎?”這個問題的選擇上,“醫療安全”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今年表示“放心”的人更多了,占比49.1%,比去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
“當您身體不舒服或者需要看病時,您首先傾向于去哪類醫療機構?”面對這個問題,受訪者還是傾向于首先選擇“公立大醫院”(71%),其次選擇“公立社區醫院”(41.4%),接下來才考慮“中醫院”(19%)、“個體小門診”(14.3%)、“外資醫院”(8.5%)、“私立大醫院”(7.6%)等等。
在食品安全、醫療安全、環境安全、交通安全分別占領了“最讓人擔憂的十大安全問題”排行榜的第一至四位后,剩下的六個令人“不安”的問題是哪些呢?調查顯示,分列第五至十位的依次是:社會治安、隱私安全、信息安全、財產安全、公共衛生安全、校園安全。與去年相比,“校園安全”的位次提升了三位。
對于目前中國的校園安全狀況滿意度方面,感到“滿意”的受訪者僅占比43.1%。
在今年“最讓人關注的十大安全問題”排行榜上,除食品安全的關注度高居榜首,交通安全的關注度和去年一樣位居第四外,躋身前五位的還有分別排在第二、第三和第五位的醫療安全、社會治安和交通安全,分列第六至十位的依次是:隱私安全、信息安全、財產安全、公共衛生安全、校園安全。與去年相比,“社會治安”的位次提升了兩位,“校園安全”的位次提升了一位,“交通安全”的位次下降了兩位。
最安全的地方在哪里?――上海!
“2014中國平安小康指數”調查顯示,總的來說,7%的人覺得所在城市非常安全,55.9%的人覺得所在城市比較安全,25.3%的人覺得所在城市的安全程度一般,9.8%的人覺得所在城市不太安全,還有2%的人覺得所在城市非常不安全。
單就城市社會治安狀況而言,5.2%的人覺得非常好,57.1%的人覺得比較好,27.7%的人覺得一般,7.9%的人覺得不太好,2.1%的人覺得非常不好。與去年相比,今年城市社會治安狀況有變化嗎?45.3%的人感覺和去年一樣,4.2%的人感覺有很大好轉,39%的人感覺有些好轉,9.5%的人感覺比去年稍差些,2.1%的人感覺比去年差很多。
今年,從烏魯木齊、昆明到廣州、招遠,接二連三地發生暴力事件,讓很多人感慨“我們的城市還安全嗎?”,有人從中國城市攝像頭分布密度、警民比例、家庭攝像頭安裝比率這三個數據上,梳理出了中國最安全的9大城市:杭州(安全指數83.2),上海(安全指數82.7),北京(安全指數82.3),萊蕪(安全指數80.7),廈門(安全指數79.7),重慶(安全指數78.5),廣州(安全指數77.7),南京(安全指數75.4),天津(安全指數72.3)。
對于這個排名,專家怎么看?
王宏偉認為,攝像頭分布廣、警民比例高,確實有利于增加對犯罪的防控,但不能僅憑這幾個要素就確定一個城市是安全的。
“從世界范圍看,衡量一個社會的安全程度或者警察效力,有兩大指標體系,一個叫客觀指標,一個叫主觀指標。”王大偉向《小康》記者介紹說,客觀指標包括發案率、破案率、警民關系比例、發案時鐘、發案趨勢等;主觀指標包括被害人調查、公眾安全感、公眾對警察的滿意程度、警民關系調查、工作重點評價等。
“這兩套指標體系必須要綜合打分,即主客觀指標相結合,并且要以主觀指標為主。”王大偉告訴記者,城市攝像頭分布密度、警民比例、家庭攝像頭安裝比率均屬于客觀指標的范疇,因此并不能就此評定出一個城市的安全與否。
攝像頭多了,城市就一定會變得更加安全嗎?攝像頭的比例和城市安全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王大偉舉了個發生在北美國家的真實案例。早在50年前,北美國家曾經歷過以攝像頭、報警器等為標志的“技防為主”的時代,當時無論是家庭攝像頭還是城市里的攝像頭,安裝比率都非常高,這些攝像頭安裝之后,在一段時間之內,社會治安狀況的確有了好轉,犯罪率也有所下降,但是這個過程很短。不久后,犯罪率就又恢復到了以前的水平。因為技術防范只是治標,而非治本。“現在,以技防為主的北美國家已經放慢了腳步。”王大偉說。
在警民比例方面,據王大偉介紹,幾十年以前,歐美發達國家就已經達到了萬分之三十五,也就是說每一萬個人里有三十五個警察,“我們國家是一萬個人里有約十三個警察,相當于我們國家的一個警察要干西方三個警察干的活,所以我們的警力在世界上并不算高。”
那么,警力的高比值是不是就能帶來社會治安的穩定性呢?王大偉的回答是:并不能下這樣的結論。
如果不從科學的主客觀指標來評定中國一座座城市的安全與否,而是讓受訪者僅僅根據自己的所感、所見,或所聞,選出心目中最安全的省、市、自治區,受訪者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小康》調查顯示,排名第一的是上海市,其次是北京市,再次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排名四至十位的依次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江蘇省、浙江省、天津市、臺灣、山東省、海南省。
僅三成人“重視”安全提示
7月15日13時40分左右,西寧曹家堡機場停車場發生了爆炸事件,爆炸物體被安置在停車場角落的垃圾桶里。當日晚7時30分許,廣州市海珠區廣州大道附近一公交車發生爆炸事件。
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再一次提醒人們注意安全的重要性。
其實,在機場、車站、商場、公園、劇院等公共場所,安全提示語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今年以來,就有兩處“雷人”的安全提示語在網絡上流傳,一處在江蘇省盱眙縣的一個交通路口處,寫著令人“恐怖”的交通安全提示語――“砰!完了,下輩子再闖吧!”另一處在廣東省的某項目工地,寫著讓工友們很不舒服的安全提示語――“工友們:在外打工,注意安全,一旦發生事故:別人睡你老婆,打你孩子,花你撫恤金,虐待你父母。打工安全,為你自己。”雖然后來工地的安全員把這段文字改為了“一旦發生事故:父母無人贍養,老婆無人照顧,孩子無人教育”,但嚴格地來講,這仍然算不上是科學的安全提示語。
王大偉說,這些安全提示語其實非常重要,“產生犯罪的根源在社會,抑制犯罪的主力軍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是暴力犯罪、恐怖犯罪的直接受害者,所以警力再高,也不如同時提高公眾的防范意識,讓公眾加強對于防范基本技能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據王大偉介紹,那些有操作性的安全提示語在專業術語中被稱作“警語”,在他看來,我們國家的警語無論從強度還是頻度上來說,都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一是警語還需要更大、更醒目,二是提煉還需要更有科學性。
在提煉警語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點?王大偉總結了兩點,除了一定要有操作性之外,還要盡可能地平民化和大眾化。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的一句警語,給王大偉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遇到陌生包裹不要觸摸、保持鎮靜、趕快逃跑”――短短的一句警語,卻包含了三個操作技能,假設把它寫成“遇到炸彈不要害怕”,就不算是警語了。
王大偉還舉了個常在中國餐館里看到的安全提示語――“民警同志提示您注意錢財”――因為毫無操作性,這句話稱不上是警語,而在西方是這樣寫的:“不帶今天不用的錢”。為了更貼近中國百姓的語言習慣,王大偉把西方的這句警語改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歌謠:男人盡量少帶錢,不帶今天不用錢,可憐多少英雄漢,敗在露富這一關。
在“2014中國平安小康指數”調查中,有近三成受訪者反映,對于容易威脅到自身安全的火災,雖然公共場所張貼著不少介紹防范知識、逃生知識的粘貼畫,但自己并不愿意去看,因此并不知道遭遇火災后究竟應該如何正確脫險。針對這一普遍現象,王大偉提煉出四句話的警語:“火災來了拔腿跑,彎腰捂嘴往下逃,逃跑不能坐電梯,困住回首大聲叫”。
不過,在讓警語更科學的同時,公眾還應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小康》調查顯示,僅有三成人(31.9%)會特別注意安全提示語,而其他七成人,只是偶爾看看或者從來都不注意。
出門在外,除了留意安全提示語,選擇“靠譜”的出行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公眾看來,最安全的出行方式有哪些?調查顯示,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步行、私家車、自行車、公交車、地鐵、火車、高鐵、飛機、輕軌、出租車。與去年相比,今年選擇私家車和自行車出行的人都增多了。
篇8
關鍵詞:高三生物;講評課;有效性
進入高三生物總復習階段,專題訓練和理綜考試顯著增多,講評課成為整個高考復習的重要環節之一。講評課可以幫助學生查缺補漏、規范解題、熟練技巧、開闊思路;可以使師生有效解讀試卷信息,反思答題情況,吸取復習備考的經驗教訓。一節好的講評課會使學生茅塞頓開,柳暗花明,所以高效的講評課在高三復習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許,有不少教師會有這樣的感慨:我反復講了很多遍,學生仍然犯同樣的錯誤!原因何在呢?講評課要怎樣上才算有效?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生物教學的實踐,探討提高講評課有效性的策略。
一、有效講評課的課前準備
只有全面準確把握本次考試學生答題的全部情況,才能使講評具有針對性,才能使講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的評卷過程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做有心人,把試卷過程中發現的信息適時記錄下來。如果是流水改卷的,教師要向其他閱卷教師了解情況。最后還要通覽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全部試卷的解答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應注意分析試卷結構、命題思路,統計全班的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等,統計各題的難度值,收集解題亮點,歸納典型錯誤。教師提前在各個層次的學生中各選定一至二名進行抽樣調查,通過與學生談話,了解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思路和想法,了解學生的知識建構缺陷及解題思維障礙。在講評課前,將參考答案印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做自我分析。
二、有效講評課的課堂實施
1.講評課應注重時效性
首先,考試后要盡快閱卷,盡快講評。一般試卷應在考試完成后1~2天內完成講評,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因為此時學生的大腦仍然興奮,對考試成績和做錯的題目急于知道答案,此時講評的效果最好。如果時間拖太久,學生會把試題內容大都遺忘,聽課興趣大幅消退。
2.講評課應對試卷和學生作答情況進行客觀、全面地評價
講評課開始時,對成績好進步快的學生要提出表揚,鼓勵其再接再厲,再創佳績。對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要鼓勵其克服困難,奮勇直追。要善于挖掘他們答卷中的閃光點,肯定其進步,要讓他們也在激勵中獲得滿足和愉悅,對他們的錯誤解法要肯定其合理成分,并和他們一起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增強他們的自信。對于高三學生來說,多一些鼓勵、多一些指導幫助,可以減輕他們的壓力,提高講評課的實效。
3.講評課應注重題型分類
有的老師講評課是把所有的題從頭到尾講一遍,由于課時有限,導致講評走過場,所有的問題都沒有講透徹,需要解決的問題仍然得不到解決。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試卷上的題型進行分析歸類,讓學生對試卷上的同一類問題有一個整體感,這樣有利于學生的總結和提高。
4.講評課應講規律、講技巧,尤其要重視學法的指導
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師的重要職責。通過講評,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合理制定復習計劃,統籌安排復習時間,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生如何審題,如何規范組織答案,如何合理分配作答時間。指導學生學會試卷分析,學會做考后總結。
例如,高三的學生對生物學科最大的困惑在于語言表達的規范性問題。在試卷講評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回歸課本,盡量用課本的語言及其他生物學術語來描述生物學現象,解釋生物學原理,禁用“土語”表述。
再者,實驗設計題是高考中的重頭戲,需要不斷地引導學生總結答題的規律和技巧。設計實驗步驟中要注意的原則及一些詞語,如“分組”“編號”“適量的”“等量的”“分別”“相同的”“一段時間后”“相同且適宜的條件”“觀察”“記錄”“統計”“求平均值”等,應讓學生爛熟于胸。此外,再給學生灌輸一些答題的技巧,例如鼓勵學生在實驗設計過程中盡量使用一些既模糊又準確的詞語等。比如題目告知某某激素,我們不知它是氣體,還是液體,所以不清楚到底用它“浸泡”植物枝條,還是“噴灑”植物枝條,這時候,用“處理”這個詞語就恰到好處了。
在每屆高三開學之初,我還要求學生準備一個錯題本,主要用于收集錯題,記錄對某些試題的獨到解法和練后反思等,既方便了復習,又提高了效率,這是一筆財富。每隔一個階段,我還鼓勵全班學生互相交流錯題本,從中吸取精華,彌補自己的不足。經過多次這樣的交流,幾十位學生的學習方法、思維過程進行了交融,這比教師多講評幾節課、學生多訓練幾十道題目的效果要好得多。在交流過程中,學生間相互協作、相互幫助的團隊精神和良好品質也得到了培養和升華。
當然,講評課還應注意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拓展,通過變式訓練,使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三、有效講評課的課后延伸
要提高講評課的有效性,除了課前的大量準備,課堂的精心安排,還要注意課后的個別指導。課堂上沒有講評的內容對于做錯的同學來說可能還是難題,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課外的指導要更加耐心。
通過講評課,教師需要認真檢查自己教學的得與失。學生出現知識能力方面的問題,既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師的原因。教師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的知識沒有講清楚,自己的教學方法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在能力培養方面自己還有哪些欠缺,對學生的指導是否有效。教師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和學生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鄒建華.針對性是高三生物講評課的關鍵[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11).
2.劉學廷.淺談生物講評課中教學行為的轉變[J].中學生物學,2006,Vol.22(7).
篇9
奚:英特爾教育項目中談到培養創新人才,英特爾認為創新人才的定義是什么?
朱:創新人才要具有正直誠實的品格,還要具備一些基本素質,包括勇于冒險,敢于挑戰權威;善于解決問題,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的動手能力;在研發隊伍中要具有較強的數理化基礎,基礎知識非常牢固;敢于善于創新,提出新點子,挑戰權威;具有很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外語能力;了解不同文化,更好地與人合作(team work),不斷學習的能力,很全面的綜合能力。
奚:培養創新人才已經說了很多年,但培養出的人才是否真正具有創新能力,總是沒有一個很好的定義。最近李未院士寫了一本書叫《數理邏輯》,其中談到一個理念,就是“任何創新都離不開三個語言環境”,這三個語言環境是指元語言環境、模型語言環境和對象語言環境。在中國現有的培養條件下,您認為是否具備這三個語言環境?
朱:我認為我國現在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的人才培養體系,都在往培養創新人才這方面努力,當然還可以做得更好。比如說,企業需要的創新人才需要有很好的動手能力,在最新技術的條件下做一些項目,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
但在中國大學的環境中,課程體系設置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還是有些欠缺。因此英特爾與大學的合作希望能夠從培養創新人才能力方面有一些項目。比如我們2000年推出的與大學合作的“英特爾杯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是一個開放式的、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競賽活動,這么多年下來成效很顯著。可以看到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在老師不能提供更多指導的情況下,學生經過幾個月的研究,查資料,學習,完全靠自己動手,最后會出現很好的設計、很好的理念。
競賽的作用不僅僅在競賽本身,實際上它對高校的課程設置也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很多大學看到這個競賽有這樣好的人才培養方式,就紛紛把實驗室建立起來,把基于書本的課程進行了拓展,加入了實驗室動手實踐項目的設置,效果非常好。
奚:英特爾進入中國十多年,您能否總結一下這些年在中國教育方面有哪些著名的項目?
朱:英特爾在全球項目的覆蓋從幼兒園、中小學一直到大學,覆蓋面很廣,涉及的人群很多。中小學的著名項目包括英特爾未來教育、英特爾 ISEF(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和英特爾求知計劃等。
大學的項目更不用說了。1994年,英特爾大學合作計劃在中國展開,2006年,“英特爾多核技術大學合作計劃”正式啟動,最初和中國頂尖的5所高校合作,包括清華、北大。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項目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內容也越來越多,從單純的項目捐贈到課程、科研、學生培養、教師培訓,覆蓋方方面面,現在已經和100多所大學有合作,這次論壇我們就請了102所大學的老師來參加活動。
奚:英特爾的多核技術大學合作計劃是如何推進的?
朱:到現在為止,我們合作的高校已經有102所,基本覆蓋了全國各個省市。2006年是5所,2007年是37所,到2008年是102所,是這樣的一個推進。
奚:英特爾在高校上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那么在獎學金設立和設備投入后,有沒有后續的跟蹤監督以保證英特爾的投入是有效的?
朱:我覺得這個問題特別好,這是我們一定要考慮的。我們現在的合作對象擴展到102所,明年要在這個基礎上深化發展,要繼續跟蹤,繼續支持,保證我們的投入是有成果和結果的。不是說我們捐完了就完了,就一次性的,任他們自己去發展,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比如英特爾獎學金承諾的不只是給一筆資金來獎勵學業成績,還會為得到英特爾獎學金的學生提供一名一對一的英特爾導師,給他學業或求職上的指導,邀請他定期跟英特爾獎學金獲獎者進行交流活動,因此需要很多人力方面的支持。為了注重質量,我們不會做很多,目前只限定在5所學校。
又如多核實驗室有100多所,量很大,那怎么來控制和合作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多核技術發展得非常快,到2010年,市面上賣的所有機器都是多核的,而我們相應的培養機制都還趕不上技術發展這么快。為了讓這些新的技術盡快地在大學的課程體現出來,我們計劃在3年內讓更多的學校了解這個技術。我們最早和5所大學合作、探索,后來共同出了《多核編程》這本教材,通過這些學校把多核技術的培訓擴展到更多的學校。所以去年我們開展了3個大的教師培訓,分別由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和武漢大學的教授傳授開課經驗,由英特爾的工程師講解多核技術,通過這種方式把多核技術盡快地傳播到更多的大學去。今年又有60多所新的大學加入到這個計劃中,我們要更密切地跟蹤他們開課的情況及他們需要的幫助。我們現在已經建了一個互動的網站,它包含很多新的技術,內容會不斷地更新,有經驗的開課老師,包括英特爾的技術人員會經常在上面與大家進行交流。
通過種種舉措,我們會跟蹤這些學校,保障我們的投入是有成效的。
奚:您剛才說派出英特爾工程師到學校講課,是講座的形式,還是連續授課?
朱:都有。剛才說的教師培訓班通常是一周的培訓,這就包括英特爾的工程師講座,也有大學老師的經驗傳授,所以是一個結合。也有我們工程師到學校去,幫他們定期開課,但這個范圍不會很多,因為英特爾的工程師都是集中在上海、北京這些地方,主要以上海為主。像上海交大這樣距離比較近的學校就有比較固定的課程是我們的工程師協助他們開的。
奚:這些課程指的都是教育部-英特爾精品課程嗎?
朱:不一定。精品課程只是多核大學計劃里的一個內容。多核計劃包括幾個方面,最主要的是課程,即希望多核技術在英特爾支持的100多所大學里面開出課程,我們還有教材、技術資料支持他們。精品課程是老師們來申請,每年真正能夠入選的也就十幾門,從2007年開始第一年推出,到2008年共兩年時間。2007年有12門課程入選精品課程立項,全部是與多核技術相關的內容;2008年有15門課程入選,其中有12門是和多核技術相關的。
對于精品課程,首先我們會提供資金資助,一年后會做一個評審,評審優秀的,我們會追加投資。第二我們會推薦他們去參加國家級精品課程的競選,而且已初見成果。2007年的12個項目里,有3個已經入選國家級精品課程了。其中包括國防科大的《編譯原理》、清華大學的《數據結構》和浙江大學的《多核軟件編程》。
也就是說,經過選拔后,最后成為精品課程的課程只是少量的。
奚:精品課程的推薦跟教育部是否有約定?是否做了英特爾的精品課程就可以直接向國家教育部推薦精品課程?
朱:這個是我們當初設立的一個目標,我們認為這么好的課程,應該有一個渠道去申請國家級的精品課程,這也是我們和教指委合作審訂和推薦的。如今年我們推薦的兩門課程全部評選上了國家精品課程,別的公司一門都沒上,所以我們做得質量確實是特別好。
同時這也給選上英特爾精品課程的學校提供了捷徑,否則他們先申請學校精品課,再申請所在市、省的精品課,然后才能報國家精品課程。而一旦評上了英特爾精品課程,就可以直接參加國家級精品課程的評選。
奚:作為《計算機教育》雜志,除了關注那些著名高校外,我們還要關注普通學校,因為這些學校培養的人才,占有更大的就業率,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群體,特別是計算機專業。站在雜志的角度,站在整個中國教育的角度,也許這些普通學校更需要我們的支持和關注,那么英特爾在與高校合作的時候是不是考慮了這些學校?
朱:以前我們都是和高端的頂尖大學合作,他們畢竟走在前面,也很有想法和思路。我們一起來探討,在英特爾技術人員的支持下,能不能和這些頂尖的大學一起合力做一些事情,結果我們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實現了這個目標。
我們用三所大學的力量一起來做,和每一個大學一起制訂培訓計劃,包括這一周培訓的內容,哪些是英特爾工程師來講,哪些是大學的老師來講,還建議已經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的老師到研討會上來分享經驗。當然,在怎么選這100多所大學,如何去和他們聯系,如何去解釋這個課程、計劃是怎么回事,需要派什么樣人員來參與,參與這個計劃后會得到什么樣的支持,對他們的期望等方面,我們都做了精心的設計。我們部門的幾個人在經過了嚴格的分工后,將大量精力投入進去,感覺很有回報。現在各個學校的反映非常好,包括頂尖院校和普通院校。
我們的思路是讓更多的學校受益,但是不能排除頂尖高校起的領導性作用,因為不管是寫教材還是開課,他們都是走在最前面的,一定要把他們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學校,而且下面那些學校,也都是看著清華北大這些頂尖的學校。所以我們從僅僅關注頂尖的學校,到看到有些項目是可以跟更多的學校合作的,多核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奚:現在國家很重視西部開發,很多學校派出老師到西部去任教,清華也派出了老師到青海大學任教。請問英特爾在做投入的時候,有沒有對西部的支持或對西部特殊的政策?
朱:我們沒有特別地考慮要傾斜哪一個大學,因為英特爾的思路不是為了做某一個地方或者示范點,我們是想把整體水平提高。做一個點或一所大學很容易,但是難就難在怎么把面做好,怎么把基礎打好,而且都關注到。你看到的100多所學校,我們在選擇的時候花費了一些心思,就是具有區域的代表性,基本上覆蓋了全中國。我想100多所學校里,每一個省至少會有一個代表性的學校,他們在省里會起一個龍頭的作用。比如說福建省是廈門大學,它在當地很有影響力,廈門大學、福州大學這些學校一起來,周邊的大學都會被帶動起來。當然西部的學校也包括在內。
奚:包括英特爾在內的許多公司都在教育上下工夫,那么您認為英特爾在投入上,或者在高校教育的支持上,有沒有比較獨特的方式?
朱:我覺得英特爾跟別人最不一樣的,就是我們真的是在做教育,英特爾的這個教育部門是作為公司一個長期的戰略性項目來設立的。英特爾的教育計劃是英特爾的企業社會責任,是里面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的項目都是作為我們回報社會的一部分,這就決定了無論大學還是小學的項目,我們的目標都是比較單純的。您看我們內部設立的目標,就是為了幫助整個教育提高水平,對大學項目來講,就是如何把最新的技術盡快帶到大學課程去,包括如何提升大學研發的水平,提升人才整體水平。雖然英特爾也從中受益,但更多的是促進整個生態系統教育水平的提高,整個社會都將獲得更高水平的人才,這就和很多公司做高等教育項目時帶有明確的商業計劃是很不一樣的。
我們很欣慰的是,英特爾的大學項目也好,教育計劃也好,都抱著很純的公益目的來做事情。不光是我們這么說,很多大學的老師也認為英特爾做事情確實比較實在,沒有帶一些附加條件來跟他們合作,所以老師跟我們的合作也非常愉快。
篇10
“紀曉嵐長得英俊瀟灑,詼諧幽默,有諸多的優點。”
“秦可卿這個事情呢,暴露了,是有人告密,那么這個告密者是誰呢?”
“只有那些又奸又雄的人,才能夠叫做奸雄。”
這些話,不是電視連續劇里的臺詞,也不是評書里的段子,而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開播5年之久的《百家講壇》里學者們說的話。這檔時長43分鐘的學術類節目在深夜播出,卻受到了觀眾的追捧,在央視十套綜合排名僅次于《周末講述》。同時,它涉及的許多話題也引起了外界極大的爭議,“有失學術水準,不夠專業,思想不夠深刻”,這樣的批評聲音在叫好聲中顯得格外刺耳。面對質疑,制片人萬衛對《新世紀》周刊說:“《百家講壇》本來就不是一個‘學術論壇’。”
從雜家研討到講述歷史
《百家講壇》創辦于2001年7月9日,和科教頻道誕生在同一時刻。剛開始為了“文化品位、科學品質、教育品格”的頻道定位,初期的《百家講壇》上至天文地理、人文科學,下至飲食起居、養生保健,無所不談。那時的收視效果并不理想,收視率最低時幾乎為零。加上又是深夜播放的欄目,關注者寥寥無幾。
隨后,節目進行了調整,開始了以“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為宗旨,以“一所匯集名家名師的開放大學”為定位,強調堅持學術品位。然而,學術品位與大眾口味完全無法調和,節目組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得到觀眾認同。因此,那時的節目收視率總是徘徊在科教頻道第20位左右,面臨著和《讀書時間》一樣被“末位淘汰”的尷尬局面。
就在《百家講壇》生存空間岌岌可危的時候,2004年5月份的《清十二帝疑案》專題讓這檔節目走出了困境,并一躍成為了科教頻道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清十二帝疑案》之所以成功,一是因為當時清官戲熱播,老百姓更希望在看完電視劇后找到歷史的依據,二是因為有懸疑,抓住了觀眾的好奇心。”《百家講壇》的第三任制片人萬衛分析道。于是,在他上任之后,《百家講壇》把定位轉移到“歷史”上。
必須吸引觀眾
“我們是一個大眾化的專業頻道,必須把‘大眾’二字放在首位。”萬衛在接受《新世紀》周刊的專訪時一再強調,“我們的觀眾定位在15歲以上具有初中文化的人群,也就是做普通人都能接受的節目。”
《百家講壇》并不刻意去追求“權威”、“學術”、“思想”,因為在欄目組看來,學術是少數人關注的話題,大眾很難弄懂。“我們不對主講人在學術上作太高的要求,只要他的演講能夠吸引住觀眾就行,只要自己的話可以自圓其說就行。”萬衛找來的主講人,雖然都是大師級的專家,可傳授給大家的全是通俗易懂的知識。
廈門大學的易中天教授是《百家講壇》的常客,關于三國、漢代等嚴肅枯燥的歷史知識在他在口中,成為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他講曹操的一段話至今被《百家講壇》的觀眾奉為經典“曹操作為一個好老板,是非常會用人的,他十分清楚‘爭天下,必先爭人’,可是深處亂世,老板選擇人才,人才也選擇老板,就類似于今天的雙向選擇……”
《紅樓夢》,一部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小說,在作家劉心武的解析下,變成了懸念叢生的新鮮故事,他從秦可卿的身世人手,認為秦可卿是解讀紅樓夢的關鍵。劉心武認為,盡管紅樓夢中涉及到秦可卿的篇幅很短、著墨不多,但從賈寶玉游太虛幻鏡、秦可卿閨房布置、太醫的暗語、最后托夢給王熙風的話、秦可卿的葬禮等等細節處并結合當時時事背景、賈府文化等因素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秦可卿出身絕非低賤,乃是康熙時期廢太子的女兒,秦可卿是作者的偶像、夢中情人。一時間,引起了紅學界的極大爭論,更掀起了新一輪的“紅學熱”。
雖然有人認為《百家講壇》“為了追求收視率,無視學術規范”,但萬衛卻持不同看法:“我們應該尊重觀眾的選擇,他們是有識別能力的。大家認可了,并由此對歷史產生興趣,這就是我們的成功。”
學者也可以成為明星
《百家講壇》火熱的同時,也成就了一批明星主講人,他們本是不為大眾所知的專家學者。
閻崇年先生在《清十二帝疑案》系列節目播出后,名聲大噪。他在《百家講壇》的講稿也在2004年10月結集出版,書名為《正說清朝十二帝》,曾一度占據各大圖書排行榜榜首的位置,至今仍在暢銷,目前該書已經重印了17次,銷售數達到了35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