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白金漢宮范文

時間:2023-04-01 02:23: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國白金漢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英國倫敦。白金漢宮是英國君主位于倫敦的主要寢宮及辦公處。宮殿坐落在威斯敏斯特,是國家慶典和王室歡迎禮舉行場地之一,也是一處重要的旅游景點。

歷史:在英國歷史上的歡慶或危機時刻,白金漢宮也是一處重要的集會場所。1703-1705年,白金漢和諾曼比公爵約翰·謝菲爾德在此興建了一處大型鎮廳建筑“白金漢宮”,構成了今天的主體建筑。1761年,喬治三世獲得該府邸,并作為一處私人寢宮。此后宮殿的擴建工程持續超過了75年,主要由建筑師約翰·納西和愛德華·布羅爾主持,為中央庭院構筑了三側建筑。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后,白金漢宮成為英王正式宮寢。19世紀末20世紀初,宮殿公共立面修建,形成延續至今天白金漢宮形象。二戰期間,宮殿禮拜堂遭一枚德國炸彈襲擊而毀;在其址上建立的女王畫廊于1962年向公眾開放,展示皇家收藏品。現在的白金漢宮對外開放參觀,每天清晨都會進行著名的禁衛軍交接典禮,成為英國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觀。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2012年,英國迎來隆重的女王登基60周年慶典。自1952年2月6日登上寶座以來,今天,85歲的伊麗莎白二世已成為除維多利亞女王之外在位時間最長的英國君主。與半個多世紀前相比,今天的英國王室正在朝著更富時代感、現代化的方向蛻變,也成為英國人維系愛國主義價值的一個節點。風云變化的60年間,看似一成不變的英國王室如何找準定位,主動或被動地適應時代變革和社會變遷?女王的60載君主路或許就是英國王室的一部蛻變史――王室現代轉型史。

每天白金漢宮最后熄滅的那盞燈

1952年2月6日,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突然去世,英國王室宣布伊麗莎白公主即位時,人們對她二戰期間為激勵民眾而作出的努力記憶猶新,輿論也因此興奮地期待著這位風度優雅的“世界甜心”能開創一個“新伊麗莎白”時代。

然而,年僅26歲的伊麗莎白二世登基的最初幾年,英國尚未擺脫戰后的經濟低迷,同時亞非拉去殖民化潮流興起令英國這個“落日帝國”趨于分崩離析。這樣的大背景下,伊麗莎白二世面臨的首要挑戰是尋找作為君主的自身定位,并領導王室家族適應時代變遷。

一般認為,女王在現行英國君主立憲制當中具備咨詢權、褒獎權及警告權。但實際上,在極為重視不成文傳統和先例的英國,立憲君主制的責任和權利都十分模糊。女王曾在青少年時代用了6年時間研究英國憲法,她認識到,她必須保持一種微妙平衡。按照母親王太后的建議,伊麗莎白二世把自己視為“體現民眾對國家之熱愛的工具”,她以強烈的責任感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成為英國人心目中鞠躬盡瘁的典范。

于是乎,幾乎每一天,女王的生活都被各種會議、會見、訪問所占據。王室傳記披露,每天早上女王在用過簡單的麥片早餐后就開始處理信件和國事。一天之中,她可能需要參加數個會見,下午和晚間還會安排公開活動。白金漢宮的官方網站有這樣一句話:“通常,白金漢宮的最后一盞燈會在女王處理完國事后熄滅。”

在位60年間,伊麗莎白二世曾出訪海外300多次,在英國各地訪問2.5萬多次,主持了超過100次國宴,收到過350萬封信件,授予了近40萬個榮譽頭銜和獎項。她每周要與首相舉行一次會晤,討論國家事務,但她從不試圖影響英國政治,也不會在公開場合發表任何未經英國政府認可的政治觀點。60年來,英國先后經歷了12任首相,每一位首相都對女王給與高度評價。前首相托尼?布萊爾(任期:1997年~2007年)曾說,伊麗莎白女王就是“不安全的世界中一個代表團結的符號”。

在王室過度曝光和低調間尋找平衡

作為王室家族的家長,女王也一直身體力行使王室適應時代的變化。盡管女王的形象嚴謹、保守,但事實上她的一生中有無數次率先打破傳統。

登基后不久,女王和丈夫菲利普親王首次開始在白金漢宮舉行小型的非正式午餐聚會,招待杰出的民間人士。上世紀60年代,英國王室制作并公開了第一部有關王室生活的紀錄片《王室家庭》。1962年,女王還在白金漢宮中開辟了一個新的展廳,專門展覽王室的收藏。這是白金漢宮有史以來第一次向普通民眾開放。

這些開放的舉措拉近了王室與普通人之間的距離,但與此同時,白金漢宮不得不在王室過度曝光和保持低調之間尋找平衡。上世紀80年代末,媒體披露了王儲查爾斯與王妃戴安娜的不和,撕開了掩蓋著王室家庭事務的帷幕,此后,女王子女們的婚姻問題不斷見諸于報端。

1992年成為了英國王室的“災難之年”。在那一年,查爾斯王子和安德魯王子先后與妻子分居,安妮公主的婚姻正式破裂,溫莎城堡還在一場火災中部分受損。面對輿論對王室的批評,女王顯示出坦然的態度,她表示,批評是難以避免的,但她希望這些批評能夠“帶著幽默、溫和和理解”。

女王的內心情緒很少向人傾吐

一度,在英國公眾看來,王室的變化相比時代的進步而言還是來得太慢了。1997年,戴安娜王妃在車禍中不幸身亡,女王2天后才返回倫敦,白金漢宮遲遲沒有降半旗志哀。這種回避的態度令英國王室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機,支持女王退位的英國人增加了一倍。一些英國媒體批評說,女王“過于拘泥于王室禮儀”,對戴安娜王妃之死表現得漠不關心,這令英國人感到失望。

不過英國媒體也指出,戴安娜王妃死后王室遭受的批評甚囂塵上,這恰好顯示出民眾對王室還懷有強烈的感情,并希望王室能夠與民眾分享喜樂悲歡。

時任英國首相的布萊爾建議,雖然英國人仍然愿意將君主政體作為一種傳統保留下來,但它必須朝著現代化的方向改變。女王采納了布萊爾的建議,她打破慣例,在葬禮前一天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向戴安娜王妃表示哀悼。葬禮當天,當戴安娜王妃的靈柩經過白金漢宮時,女王鞠躬致哀。這一難得的感情表露為女王重新贏得了民眾的支持。

女王的密友們透露,女王私下是個坦率、有幽默感的人,但一半出于天性,一半出于所受的教養,女王鮮少流露感情。據說女王古板的祖母瑪麗王后甚至曾教導她如何在公眾面前忍住笑容。1957年,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曾對公眾表示:“對你們而言,我顯得有些遙不可及,這是難以避免的。”

新近出版的傳記《女王伊麗莎白》披露,即便是女王的密友也不能過問她的個人感受。在這本傳記里,作者莎莉?史密斯將女王稱為“世界上最有隱私的公眾人物”。女王的一位表親告訴史密斯,女王總是自己解決情緒問題,很少向人傾吐。在位60年來,她從未接受采訪。

不過最近10多年,伊麗莎白女王在公眾場合開始嘗試表現出更多的情緒,這成為了王室進一步蛻變的標志。人們開始看到她在公眾場合微笑、在悼念“9?11”事件死難者時流淚。她也開始在公開場合表達對威廉王子等孫輩的愛護。另外,盡管女王一直對查爾斯王子與卡米拉的關系持不贊同的態度,但是最終,她還是接受了兩人的婚姻。

將企業經營之道融入王室管理

100年前,英國歷史學家沃爾特?白芝浩曾寫道:“王室的神秘感就是它的生命,我們決不能讓陽光驅散那種魅力。”無疑,今天的英國王室的神秘光環正在逐漸淡化,但是,在女王的領導下,新的活力正在注入。

包括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在內,許多人都把英國王室視為一個“家族企業”,而作為執掌這個家族企業的女“CEO”,已介85歲高齡的女王近年來逐步實現著她對這個企業的“經營理念”。

市場營銷專家,英國廣告專家大衛?克爾肖認為,英國王室經營之道堪比哈佛商業案例教程。2010年舉行大婚的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就是英國王室推出的最新品牌。在經歷了查爾斯―戴安娜品牌的失敗后,英國王室傾力把威廉王子夫婦打造成為親民、現代化、與時俱進的象征。

而在這場重新定位王室的運動中,女王顯示出了對各種媒體傳播形式的充分運用。登基之初,女王就確立了每年在圣誕節前夕發表電視講話的慣例。查爾斯王子出生后,英國媒體首次獲準對王儲的命名儀式進行了電視轉播。女王還是首位在王宮內引入攝像頭的英國君主。

2002年,在慶祝登基50周年時,女王首次在白金漢宮花園主辦了公共音樂會,其中,女王親自出席的流行音樂會創下了收視紀錄,全球有2億觀眾收看了這場音樂會的直播。

信息技術的崛起使王室與大眾交流的渠道更為多元化。早在1976年,女王發出了生平第一封電子郵件。最近幾年,女王先后開通了她的YouTube頻道、推特賬號等。2010年10月,女王還在圖片共享網站Flickr上開通了帳號,公開了英國王室的600多張珍貴相片。其中包括英國王室成員的生活照、結婚照和一些此前從未公開的老照片。白金漢宮的一位新聞發言人表示:“如果你們留意的話可以發現,女王一直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人。她總是一位變革的先鋒,但她同時又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傳統的東西。”

“瘦身”計劃挽回民心

眼下,女王的挑戰主要來自國內對于王室開支的不滿。

女王成長于二戰及戰后的艱苦歲月,養成了相對簡樸的生活習慣。她每天早餐用大眾化的塑料飯盒盛麥片,在白金漢宮等居所推行“隨手關燈”的做法,并要求花卉裝飾等盡量簡單。最近王室的各處宅邸還安裝了新的節能設備,以削減供暖和用電的開支。在女王的推動下,與1992年相比,王室的日常維持開支壓縮了近一半。1992年起,女王和王室還開始繳納稅金。

盡管如此,英國政府每年仍然要為維持王室支付大量納稅人金錢。2009~2010年度,英國王室共花費了納稅人3820萬英鎊。一些英國人批評,盡管女王節儉,但其他王室成員“奢侈”的生活方式仍然為納稅人帶來沉重負擔。

2010年英國媒體報道說,為了進一步減少王室開支,女王有意大幅縮減王室成員,即只保留她本人、查爾斯王儲、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四人作為王室成員。此舉有望大大減輕納稅人負擔,女王也希望藉此鞏固王室的形象。此外,女王已同意改變長子繼承制度,并允許女性后代繼承王位時擁有同等權力。

篇3

The London Eye is 135 meters high, which makes it one the world’s tallest observation wheels[觀景摩天輪]. It has 32 capsules[密閉艙] and carries around 10,000 visitors every day. The London Eye has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paid-for UK visitor attraction, visited by over 3.5 million people a year. While traveling in complete safety, you can see up to 40 kilometers away in all directions from each capsule.

The London Eye really has to be included in a trip to London. Because of the way the capsules are suspended[懸掛], it allows for a full 360-degree panorama[全景] when you’re at the top of the wheel. Tickets can be booked online, which really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as it saves a lot of time. The queues look long when you arrive, but they move quickly. Don’t forget your camera!

倫敦眼高13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觀景摩天輪之一。它有32個乘坐艙,每天載客量多達一萬人。倫敦眼已經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付費旅游景點,每年有超過350萬人登上參觀。你可以在安全可靠的乘坐艙里欣賞周圍景色,視線范圍遠至方圓40公里。

倫敦眼無疑是倫敦之旅的必備景點。由于采用了獨特的懸掛式乘坐艙,在到達摩天輪頂部時,你可以看到360度全景。你可以在網上預訂門票——這是正確的選擇,可以幫你節省很多時間。去到后你會看到隊伍很長,但移動得很快。別忘了帶上你的相機!

Tower of London 倫敦塔

The Tower of London is where the Crown Jewels are housed. It’s also where you can stand on the execution[死刑] site of three English queens!

The Tower of London was home to the kings and queens of England for many years.

It was a prison and many famous prisoners were held there, including Sir Walter Raleigh注1. He was held in the Bloody Tower for 13 years, but made use of his time by writing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published in 1614) and growing tobacco on Tower Green.

Public executions were held on Tower Green, including two of Henry VIII’s wives: Anne Boleyn and Catherine Howard.

倫敦塔是收藏御寶的地方。另外,你腳下踩著的可能就是三位英國皇后被處決的地方!

有很長一段時間,倫敦塔曾經是英格蘭多位國王和皇后的住所。

它以前曾是一個監獄,囚禁過沃爾特·雷利爵士等眾多名人。在血腥塔長達13年的囚禁期間,他充分利用時間寫下了《世界史》(于1614年出版),還在綠塔種植煙草。

綠塔是公開處決犯人的地方,死刑名單上包括亨利八世的兩位妻子——安妮·博林和凱瑟琳·霍華德。

Tate Modern 泰特現代美術館

Tate Modern is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international modern and contemporary[當代的] art from 1900 onwards[向前]. The gallery opened in 2000 in a converted[使轉變] power station on the south bank of the Thames. You can visit again and again as it’s free and the modern art displays change quite frequently.

Don’t forget: also in London we have Tate Britain, and you can take the Tate Boat between the two Tates and the London Eye.

泰特現代美術館是展示20世紀以來現代及當代藝術的國家級美術館。該館于2000年開館,由泰晤士河南岸一個發電站改建而成。你可以一游再游,因為該館免費開放,而且各種現代藝術展品經常更換。

不要忘了:倫敦還有泰特不列顛美術館。你可以乘坐泰特船在兩個泰特美術館和倫敦眼之間穿梭。

Buckingham Palace 白金漢宮

Buckingham Palace is Queen Elizabeth II’s official residence[住處] and has been the official London residence of Britain’s sovereign[君主] since 1837. It was once owned by the Duke of Buckingham back in the 18th century. George III bought Buckingham House in 1761 for his wife Queen Charlotte to use as a family home near to St James’s Palace.

The State Rooms at Buckingham Palace have been opened to the public for the Annual Summer opening, every August and September since 1993, after the fire at Windsor Castle in November 1992. Initially[最初] the Summer Opening was considered a way to pay for the damage at Windsor Castle, but it became so popular that The Queen has continued to allow visitors every summer. The Queen is not at Buckingham Palace when it is open to the public—she goes to one of her country residences.

If you are visiting at a different time of the year, go along to see the Changing of the Guard. It happens on scheduled[預定的] days, so check before setting off and arrive early to get a good position to watch the action!

白金漢宮是伊麗莎白二世的正式寢宮,自1837年起便成為英國君主在倫敦的正式寢宮。它在18世紀曾經為白金漢公爵所有。喬治三世在1761年買下白金漢官邸送給妻子夏洛特皇后,作為鄰近圣詹姆士宮的一處住所。

從1993年起,在每年的8月和9月,白金漢宮的國事廳都會在年度夏季開放日向公眾開放。溫莎堡在1992年發生了一場大火,年度夏季開放日原本是修葺溫莎堡的集資方式之一,但由于此舉廣受歡迎,女王決定往后的夏天繼續允許游人參觀。白金漢宮對公眾開放期間,英女王不在宮內,而會到鄉間的某處住所居住。

如果你不是在八九月到白金漢宮,那么就去看看換崗儀式吧。換崗儀式在固定時間進行,所以你要在出發前查清楚,早點去占個好位置哦!

Natural History Museum 自然史博物館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is all about discovering the natural world around us, and appeals to[有吸引力] all age groups. I remember seeing the dinosaurs[恐龍] when I was five years old, and seeing them now still sends the same tingle[興奮] down my spine[脊骨]. Don’t miss“The Power Within,” where you can experience what an earthquake feels like!

自然史博物館旨在啟發我們去探索身邊的自然世界,對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極具吸引力。我依然記得五歲時看見恐龍的激動心情,現在看著它們,興奮的感覺仍會順著脊骨灌滿全身。別錯過“內在的力量”展示區,你可以在那里體驗一場地震!

Trafalgar Square 特拉法加廣場

How could you miss one of London’s most iconic areas? Come and marvel at[對……驚奇] Nelson’s Column and the four huge lion statues.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square you can visit the National Gallery, and just around the corner on St. Martin’s Lane is the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Both have free permanent[永久的] displays and regular special exhibitions.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of Trafalgar Square you can easily go shopping in Covent Garden, have a meal in Chinatown, walk down Whitehall注2 to Parliament Square and see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and Big Ben, or walk down the Mall注3 to Buckingham Palace.

你怎么能錯過倫敦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個地區呢?到這里來看看雄偉的納爾遜紀念柱和四尊巨型獅子雕像吧。

在廣場北面,你可以參觀國家美術館,而在不遠處的圣馬丁路則坐落著國家肖像館。這兩個博物館都有免費的永久展覽和各項常規特展。

你可以在距離特拉法加廣場幾步之遙的科文特花園進行購物;在唐人街吃上一頓美餐;沿著白廳步行到國會廣場,看看國會大廈和大本鐘;或者沿著林蔭路走到白金漢宮。

Houses of Parliament 國會大廈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are only a short walk down Whitehall from Trafalgar Square to Parliament Square. The building is stunning[令人吃驚的] from Parliament Square, but it’s worth taking a walk over Westminster Bridge and getting the view from the South Bank. Note: Big Ben is actually the name of the bell in the clock tower, which chimes[敲鐘] every 15 minutes.

The site of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is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 a royal palace and former[以前的] residence of kings. The layout of the Palace is intricate[復雜的], with its existing buildings containing nearly 1,200 rooms, 100 staircases, and well over three kilometers of passages.

從特拉法加廣場沿著白廳向國會廣場方向走一小段路就可以到達國會大廈。雖然從國會廣場觀賞國會大廈已經美得讓人震驚,不過到威斯敏斯特大橋走一趟、從南岸觀賞也是值得的。注意:大本鐘實際上是鐘樓內大鐘的名字,每15分鐘響一次。

國會大廈的所在地是威斯敏斯特宮(這個王宮以前是英國國王的住所)。威斯敏斯特宮的布局非常復雜,現存的建筑里約有1200個房間、100道樓梯以及超過三公里長的過道。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

The British Museum opened to the public in 1753 and prides itself on remaining free ever since then. The British Museum houses more than seven million objects, and it would probably take a week to see everything!

Don’t be fooled into thinking the British Museum is full of artifacts[人工制品] from old England. No, in days gone by the English were incredible warriors, and the British Museum is full of the treasures the soldiers brought back from distant places. Those treasures include the Rosetta Stone注4, an Easter Island statue, and the earliest known image of Christ. The collection of Egyptian and Greek antiquities[古物] are without a doubt amongst the largest and best-known in the world. Don’t miss them!

于1753年向公眾開放的大英博物館至今仍然免費,這也是該館引以為豪的一點。大英博物館收藏了超過七百萬件藏品,要看完所有藏品恐怕要花上一個星期呢!

別以為大英博物館里都是古英格蘭的文物。不,過去的英格蘭人是了不起的戰士,大英博物館內滿是士兵們從遠方帶回來的珍寶。這些珍寶包括羅塞塔石碑、復活島的一尊塑像和已知的最早期的基督肖像。這里的埃及和希臘文物藏品無疑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有名的收藏,千萬別錯過哦!

Museum of London 倫敦博物館

This is the place to visit if you’re interested in London’s history. The Museum of London documents[用文件證明] the history of London from prehistoric[史前的] times right up to today.

Learn about London from the days when the whole population would fit on one doubledecker[雙層汽車] bus! Make sure you see the Lord Mayor’s Coach[四輪大馬車], which was built in 1757 and is still used every year for the Lord Mayor’s Show.

如果你對倫敦的歷史感興趣,來這個地方就對了。倫敦博物館的館藏展示了從史前時代一直延續到今天的倫敦歷史。

從倫敦過往的歷史開始吧,那時的總人口只能填滿一輛雙層巴士!記得去看看市長巡游馬車,這架制造于1 7 5 7年的馬車現在依然在每年的市長巡游上派上用場。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V&A)

篇4

沿著大英的血脈前行

上課的時候,老師問:你喜歡倫敦嗎,為什么?

有個答案我很喜歡:因為這里的每件東西都有自己的歷史。

火車駛向倫敦市中心,教堂、國會、白金漢宮由遠及近地映入眼簾。這些無數次在小說和電影中看到的建筑物倏然出現,倒有些受寵若驚,不知如何應對。大不列顛緩步前行的歷史似乎沒有讓倫敦發生太大的變化,即使是工業革命和世界大戰也沒有一絲一毫地撼動圣保羅教堂的威嚴。

抬眼便是大本鐘,空氣里彌漫著古舊潮濕的味道,像是舊照片。指尖觸在建筑物并不平整的墻面上,想起亨利八世的披風也曾從上面拂過,仿佛摸到了大英帝國跳動的脈搏。從來都對這些古老的東西著迷,站在它們面前會有很神圣的感覺,想到自己的腳印與古人重合,便忍不住會用瞻仰的目光試圖將它刻在腦海中。來到倫敦,對我來說仿佛一場饕餮盛宴。

離教堂不遠處有咖啡屋和面包店,游人三三兩兩聚在外面的樹下拍照或者聊天。教堂仍然高聳威嚴,卻不知不覺沾上了人間的氣息。它就這樣輕易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

圣保羅大教堂在喧鬧繁華的市中心,柵欄外車水馬龍,柵欄內卻連鴿子也不敢出聲,讓人下意識地屏氣凝神。沿著小路繞教堂一周,竟不知用什么詞語形容內心的震撼。這座教堂最早建于公元604年,多次毀壞和重建,1666年一場大火后,教堂毀于一旦。我們現在看到的教堂由建筑師雷恩爵士從1675年建造,整整花了35年心血。

參觀之前要在門口排很長的隊,于是我有足夠時間仔細打量殿堂富麗堂皇的裝飾。大殿上有精致華麗的雕花,彩色的琉璃描繪著圣經的故事,每個細節都完美得無懈可擊。唱詩班在兩側,牧師的講壇在大殿的盡頭,三十年前查爾斯王儲和戴安娜王妃就是在這里接受世界的祝福。天花板很高,好像有神在俯視著你,讓人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沿著窄窄的樓梯向上攀爬,隨時都有掉下去的危險。后來發現只要時刻仰望前方的階梯而不看來時的路,底氣便足很多。大概有時瞻前顧后反而不能更好地前進就是這樣的吧。圣保羅大教堂的圓頂被稱為離神最近的地方,肅穆而莊嚴。我不是信徒,卻也被某種力量深深震撼。我記得有人跟我說,人有信仰是好的,無論是信宗教還是信科學,總該有一種東西指引你前進,時時約束你。這便是教堂存在的意義,它已經成為英國人的精神支柱,給予他們生活的信心。

在倫敦同樣具有代表意義的是白金漢宮的換崗儀式。它在英國人心中的地位相當于我們天安門廣場的升旗禮。每天都有來自全世界的游客早早等候在那里,希望一睹傳說中戴著熊皮高帽穿著紅色制服的英國皇家士兵的風采。離儀式開始的時間還早,我們先在圣詹姆斯公園休息。兩位王子年幼時,戴安娜王妃就常帶他們在圣詹姆斯公園游玩。即使離游人如織的白金漢宮不遠,公園里還是有許多松鼠和麻雀,并不怕生,大概平日都受到友好的對待。

白金漢宮門前,游客們想盡辦法占據最佳位置,許多人坐在噴泉池的邊上,我為了看得更高甚至試著站起來,卻差點一個趔趄掉進水里。

隨著音樂聲一支儀仗隊走出了皇宮的大門,果然穿著鮮艷的大紅色制服,頭上高高的帽子也十分引人注目。導游說這種帽子是用真正的熊皮制作的,價格高昂,也是這頂帽子給英國政府帶來了許多非議,動物保護主義者強烈抗議使用真正的熊皮來制作這頂帽子。

令我驚訝的是,與我們整齊劃一的儀仗隊不同,這支代表國家形象的隊伍里,士兵們體型膚色各異,還有人戴著眼鏡。他們手持各種樂器,步伐也不那么整齊,但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是肅穆的。聽說美國法律規定招聘時外貌種族都不能作為條件,不知道英國法律是否也是如此。但不以貌取人,大概是西方世界的傳統。也許比起外形的統一,真正的才華才是更重要的東西。步幅相等動作相同能夠體現我們威武之師訓練有素,但一味追求“好看”,倒不如這樣的“不整齊”能夠體現人性化,顯得更有活力一些。

人們跟著儀仗隊一路小跑,大聲歡呼,換崗儀式并不是很嚴肅的事情,這跟我對倫敦人的印象很相符。他們總是很隨意,允許各種觀點和行為的存在,最安靜的地方不是皇宮門前而是美術館里。甚至就在議會前的橋上,有人打扮成女王在賣藝。這是我向往的自由。

傳說中的唐寧街就在離皇宮不遠的地方。這片排屋建于1682年,曾是私人住宅,數次更替后成為英國的權力中心。里面的裝潢早就變了模樣,騎兵穿著精致威武的制服騎在高頭大馬上任人拍照,頭戴鋼盔荷槍實彈的警察才真正負責保衛任務。頗有些物是人非的意味,無端生出一股蒼涼。老城都逃不過這樣的悲傷。古老的建筑物見證太多世事,曾經叱咤風云的人物也不過是游客而已,他們來了又去,留下老房子沉默地佇立在時間的長河中,等待下一個故事發生。

唐寧街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10號首相府邸,而是一塊深灰色的石碑,雕刻著懸掛的衣服和帽子,這是為了紀念二戰中失去生命的女性。導游沒有停下來講解這塊石碑,大概因為它就在馬路上,我們若是停下,將影響整條路的暢通。這是更打動我的地方,英國的歷史和文化都在隨處可見的地方,不必專門到博物館去。就像貝克街的地鐵站,瓷磚上都是福爾摩斯的剪影,提醒人們這里是個大名鼎鼎的地方。這些都是不需要刻意做廣告宣傳的,一點一滴都滲透在人們心上。

說到貝克街,作為偵探迷,來到倫敦不去朝圣一下實在可惜。于是挑了一個行程寬松的下午,我們來到了貝克街221b——這個在夢中無數次想象的地方。沿著窄窄的樓梯上去,來到了起居室。福爾摩斯出去辦案了,他的小提琴擺在壁爐旁邊,兩把椅子相對地擺放在壁爐的兩側。戴著禮帽的白胡子華生接待了我們,華生與我想象中有些不一樣,我覺得在阿富汗負傷的華生應該高高瘦瘦,走起路來有點搖搖晃晃。這位華生先生矮矮胖胖,看起來和藹可親,他指給我們看他的藥箱,并一一介紹了房間里的陳設。三樓是臥室,我坐在陳舊的搖椅上,十指相對,假裝自己置身于清晨的倫敦,喝過咖啡,房東太太送來的報紙上又報道了一起兇殺案。再往上便是蠟像,逼真地描繪了幾起經典大案,我和同伴嘰嘰喳喳地指著它們:“這是希臘譯員!”“這是莫里亞蒂教授!”掩飾不住興奮的表情。屋子里其他人也是福爾摩斯迷,看見我們的樣子都露出會心的微笑。語言不通沒有關系,我們喜歡同樣的作品。

篇5

大英博物館又稱不列顛博物館,位于倫敦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博物館之一。

2、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是英國的王宮,位于倫敦最高權力的所在地——威斯敏特區。東接圣·詹姆斯公園,西臨海德公園,是英國王室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3、倫敦塔橋

倫敦塔橋是泰晤士河上諸多橋梁中,位于最下游的一座。塔橋以兩座塔做為基底,采用哥特式厚重風格設計。當大型船只要通過時,全長270公尺、重約1000噸的橋身會慢慢打開成“八”字狀。

4、霍華德古堡

霍華德古堡位于英格蘭的北約克郡,已有300余年歷史,被稱為世界上最美建筑之一,這是一座典型的英國巴洛克古堡,古堡前面就是英式園林,而且這里還是一處結婚勝地,許多情侶都在這里結婚。

5、圓形廣場

圓形廣場是英國著名的地標性建筑,由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建筑師約翰伍德父子打造,設計新穎,構思巧妙,一半象征太陽,一半象征月亮,十倫敦最為著名的景點之一。

6、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位于泰晤士河北岸,始建于公元960年,一座圣公會教堂,而且還是英國皇室專屬的禮拜堂,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英國許多名人都埋葬于此。

7、嘆息橋

嘆息橋位于劍橋大學內,它連接著學院的舊庭與新庭,嘆息橋的名稱由來有很多版本,流傳最廣的就是考試不過拿不到學位的同學們,經常來這里嘆息流淚,因此學校為了警醒同學們而命名為嘆息橋。

8、羅馬浴池

羅馬浴池1870年被世人所發現,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浴池,是古羅馬時期的遺跡,池水常年保持在46度左右,雕像也都是19世紀最為著名的人物。

9、布萊尼姆宮

布萊尼姆宮不僅是英國十大著名建筑之一,也是英國規模最大的建筑之一,英國經典的園林式建筑,是無數游客最喜歡的旅游勝地之一。

10、國會大廈及大本鐘

篇6

白宮是美國總統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建于1792年到1800年,首次被約翰?亞當斯總統使用。“9?11事件”后,參觀白宮變得異常艱難。只允許10人以上的團參加,還必須提前6個月向國會議員或游客國家駐美國大使館申請。

西班牙馬德里皇宮

馬德里皇宮是西班牙國王的官方住所。皇宮原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紀,那時摩爾人在這里建造了一個防御堡壘。真正的皇宮建于1738年到1755年,1764年卡洛斯三世將其定為官方住所。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是一個巨大的防御工事,包括4個宮殿、4個大教堂,還有封閉的克里姆林城墻。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總統的官方住宅,只有三分之一對游客開放,但這足以讓游客欣賞到皇宮的雄偉。

西班牙塞維利亞堡壘

塞維利亞堡壘最初是個摩爾堡壘,是西班牙保存最好的主要穆迪哈爾建筑之一。后來,皇室在堡壘上加入了他們自己喜歡的元素,現在堡壘的頂層是塞維利亞皇室的官方住址。

英國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雖是伊麗莎白女王二世的主要住所,但是它卻屬于國家而不是皇室的私有財產。守衛的換崗儀式通常在皇宮的前院舉行,因此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從5月到7月,換崗儀式在每天11:30舉行。

泰國大皇宮

大皇宮的建造開始于1782年,是泰國國王的住所,一直到阿南達?瑪希敦國王1946年的離奇去世。其兄弟蒲美蓬?阿杜德繼承了王位,并把皇室遷到遲塔拉達宮。但是大皇宮依然是皇室的官方住宅,經常用于舉行盛大的皇室典禮。

奧地利霍夫堡皇宮

霍夫堡皇宮位于維也納,是奧地利總統的官方住所。事實上,這是哈普斯堡皇室冬天的住所,夏天,他們會在美泉宮居住。從1438年到1583年,從1612年到1806年,這里是羅馬帝國的皇家住所,直到1918年才成為奧地利的皇室住所。

東京皇城

東京皇城是日本統治者的主要住所,宮殿內部和宮殿的建筑物平時都對公眾開放,除了1月2日和12月23日,因為這兩天皇室要公開露面。

瑞典德羅特寧霍爾姆宮

德羅特寧霍爾姆宮建于16世紀晚期,是瑞典皇室的私有官方住宅。宮殿里的花園和周圍的公園,以及現在依然使用的劇院都是著名的景點,每年都會吸引很多游客。

荷蘭王宮

荷蘭王宮位于阿姆斯特丹中心水壩廣場的西邊,建于17世紀,曾經是拿破侖的皇家宮殿,現在是受阿特麗克斯女王支配的王宮。

篇7

止住血后的愛麗希婭回到家中后,一頭撲在母親的懷里嘩嘩哭個不停,將公園遇襲的經過告訴了母親。母親心疼地吻了她的額頭,并告訴她。按照法律規定,英國境內所有天鵝的主人都是女王陛下伊麗莎白。母親要求她以后不能和動物靠得太近,應該遠遠觀望。愛麗希婭又大哭起來,叫嚷著:“為什么女王不管好自己的天鵝,不把天鵝馴養得和我一樣乖……”

母親看著孩子,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敷衍道:“那你就投訴女王吧。”說著,連母親自己都暗暗好笑,投訴女王,怎么可能呢?

愛麗希婭真的跑到書房,拿起筆便給女王寫了封“投訴信”。在信紙上,她斷斷續續地寫了些話。表達了她被天鵝啄傷手指的事實,還特意畫上了一只張牙舞爪的天鵝和一張悲哀的小臉。信寫完后,就寄往了白金漢宮。

愛麗希婭一直等著女王的道歉信,有時獨個兒喃喃自語:“這女王也太不乖了,連我這個小孩子,做錯了事,都要說對不起的!”

篇8

近些年來,英國王室的取暖燃氣費和電費不斷上升,其中燃氣費從2002年的31.9萬英鎊猛增到目前的60.6萬英鎊,電費則從2002年的24.9萬英鎊猛增到眼下的58.3萬英鎊,然而,由于財政吃緊,女王對這筆開銷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眼看著氣溫一天天走低,女王為此可謂費盡心思。究竟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女王的腦子靈機一動,想起了一條途徑:在2004年的時候,英國政府就專門制定了一套扶貧措施,凡是英國境內的低收入階層和公益單位,政府都會負責承擔40%的取暖費,也就是說,那些低收入階層和公益單位,只需要負擔60%的取暖費用就夠了。

女王心想,他們都能享受政府的特殊待遇,更何況并無直接經濟來源的英國王室呢?于是,女王在2010年10月9日向英國財政部提交了一份申請書,她告訴財政部說,政府每年提供的1500萬英鎊的王室維持費已經不夠用了,希望得到財政部的額外援助,根據扶貧規定為她支付40%的取暖費用,還有更換白金漢宮、溫莎城堡的4套取暖設備。女王還在申請書上這樣寫道:“和大街上的許多貧民住宅一樣,英國王室的房子屋頂也漏水,但王室財政緊張,我無錢對此進行加固和維修,這一切都必須依靠英國財政部來提供經費上的援助!”

當然,在這封申請書的結尾,女王署上了自己堂堂的伊麗莎白二世的大名。然而,女王的大名對向來只按原則辦事的英國政府機構來說,似乎并沒有多少威懾力。財政部在收到英國女王的這一請求后,并沒有直接批準。他們先是對此展開了嚴格的審查和評估,經過認真商議,他們認為雖然有專項計劃向低收入階層和公益單位提供取暖補貼,但正如該扶貧措施中所說的,這一總額達6000萬英鎊的項目只針對低收入階層和公益單位,而英國女王顯然不在低收入人群之列,英國王室也不屬于學校、醫院等公益單位,更何況,英國納稅人每年已經向王室支付了3800萬英鎊的費用,如果英國王室再從這一扶貧計劃中獲得補助,則會影響社會公平。

最終,英國財政部決定拒絕女王的申請。10月14日,英國財政部部長達林這樣回復女王說:“很抱歉,女王陛下,您并無權利享受這個待遇!”

女王被無情地拒絕了。沒有開源,唯有節流,為應對資金不足的危機,女王只能大幅削減開支,節約王室包機、火車以及直升機,甚至是日常飲食的花費,這樣一來,預計勉強可減少1/3左右的開支。這就意味著,女王要想在今年過上一個溫暖的冬天,就必須依靠自己的節衣縮食了。王室的求援申請雖然被拒,但事情卻不知如何被媒體知曉了,在10月16日晚上的一個皇家活動中,倫敦最權威的《獨立報》記者問女王說!“您是否會因此而生氣?”

篇9

我去過包括英國在內的幾個歐洲國家,發現他們但凡有王室的,都把它當大熊貓對待。比如白金漢宮雖說也是“日不落帝國”的基業,房子蓋得也還算俏麗,但若說規格建制的輝煌莊嚴,比我們紫禁城規格要差得遠。不過倒也是游人如織,若說有什么好看的,大概對絕大多數游人來說,就是看看皇宮的衛隊換崗儀式。所謂“皇家衛隊”熱鬧倒是很熱鬧,但其實也很山寨。

今天英國王室的御前侍衛們穿著還是當年“龍蝦兵”的紅制服,戴著假熊皮的帽子。最可笑的是,我仔細觀察過,穿得倒挺像那么回事,他們卻連步子都走不齊,隨便我們哪個縣的國旗班戰士,拉出來都可以給他們當教練。而且人長得也不整齊,高矮胖瘦都有,顯然沒挑選過。大概清朝末年的八旗兵就是這個軍容狀態,紙糊的架勢,馬也騎不穩,弓也拉不開。我看的那次白金漢宮換崗,隊伍前面還牽著條狗,據說是他們團的吉祥物,那狗也不是什么哮天犬,長得像個賴皮狗,而且很不給力,那天不知是不是圍觀隊伍里誰手上拿著熱狗,香氣吸引了它,那畜生挪不動步子,不往前走,拼命想往人群中竄,那個帶頭的干部硬是扯著繩子拉,那個畜生被拖著往前走了十幾米還一步一回頭的。我還看過丹麥、挪威的王室衛隊,更是不成體統,甚至我還見到隊伍里男女混雜,非常不嚴肅。

可就這么點兒糊弄人的把戲,天天搞,游客還百看不厭,那些老外其實也跟鄉下人差不多,挺沒見識的,有人帶著鋪蓋卷來,一大早等著,一看王室衛隊出來,激動得大呼小叫的,看衛隊走到哪里了,撒丫子就追,那勁頭比我們中國老百姓排隊買鹽還大,個個伸長了脖子,好像漏看了一眼就虧了幾萬英鎊一樣。

假如趕上王室成員哪天興致好,出來露了一臉,那人群都要瘋了,讓我想起來,我小時候逛動物園,看到一些大人拼命拍巴掌,吹口哨,想讓那些懶洋洋的孔雀開一下屏,或者老虎伸個懶腰的情形。

而且圍繞王室成員帶動了一系列下游產業,旅游就不要說了,滿街的旅游紀念品都是有皇家標記的。要說那些歐洲的公主王妃什么的,要我看也真算不上是國色,比林志玲差遠了,不過人家老百姓就認這個,把頭像都印在盤子上,折成人民幣賣幾十塊一個。估計很多義烏的小商品加工企業也從中受益了。還帶動了媒體產業,很多歐洲的媒體,國家太平慣了,如果不是靠王室經常出個緋聞什么的,都不知道該報道什么。王室成員有點兒口吃之類的小毛病就如獲至寶,演繹演繹,拍個片子,還能得奧斯卡獎。

這幾天英國女王給她孫子結婚辦酒,其實那規格和我們一個村支部書記辦喜事也差不多,無非是擺擺流水席,把沾親帶故的再加上七里八鄉有頭有臉的人物都請上,大家喝喝酒,劃劃拳,說點兒吉利話,鬧鬧洞房,再每人隨上個份子。另外以接新娘子的名義,排上一溜好車,把聘禮嫁妝什么的都貼上紅紙抬出來,好顯擺一下家族的氣派。這都是人之常情。

結果把全世界人給激動的,圍觀的熱情快趕上奧運會了,據說一下子把經濟景氣指數都提升了。如此看來這王室給國家帶來的效益,簡直比大熊貓還好。

我也不知道是操的哪門子心,這幾天有些郁悶,讀讀歷史就覺得心煩,你說當年馮玉祥架著大炮抄遜帝溥儀家的時候,怎么就沒想到今天呢?

篇10

五月,《成都女報》攜手眷戀這座城市的女人們,

憧憬成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美好藍圖,

奏響一首田園城市的暢想曲。

五月,我們一起編織一個成都夢,一個田園夢。

[現代田園城市暢想曲第一樂章]

100多年前,英國老頭霍華德用一本叫作《明日的田園城市》的書為這個世界上的許多城市勾畫出了未來的方向。在這樣的未來中,也許我們可以不用生活在汽車尾氣和強酸降雨中,也許每天睜開眼睛可以看見窗外有一抹新綠,也許家的旁邊有一小塊土地,可以種上任何自己喜歡的東西……

關于“田園”一詞,漢語字面的意思是田地和園圃,于是它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陶淵明式的“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的遁逃。而如果將田園與城市放在一起,貌似矛盾的概念之下展現的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對另一種生活方式的詩意向往和表達,是城市人站在摩天樓下對遠山淡綠的眺望。這樣的跨越一定需要一種柔韌的精神來連結,所以成都會用20年的時間初步建成世界田園城市,因為沒有哪座城市可以這樣柔軟而堅韌,可以因為它的女性和女性氣質而被人念念不忘。

是的,田園對于女人的吸引就像醇酒之于男人,是永遠潛藏在骨髓里的沖動。我們都希望在某個不被打擾的安靜角落,有青山環繞綠、水長流的一所小屋,用來裝載城市荒漠里無處安放的焦躁空洞,躲避所有會讓人害怕的鋼鐵水泥棱角。當被電話QQMSN騷擾得幾盡崩潰、被前不見首后不見尾的汽車陣折磨得不顧形象、看見滿街匆忙奔走的人就有焦慮欲嘔的癥狀,閉上眼睛想想那座外墻上爬滿了花朵的房子,就能平靜下來,仿佛吸到了來自澳洲牧場的草香。

所以一座美麗建筑物在一座以田園為理想模型的城市里的位置舉足輕重,它幾乎就是女人的田園圖畫中那個黃金分割點,只有它出現了,周圍的嬌花嫩草鶯飛燕啼才能獲得意義。而我們對于城市未來的所有想象,也必須依托于它之上。也許讓未來的成都出現座理想中的鄉間小屋很不現實,但至少可以努力尋找和想象一些未來的影子。

日本著名建筑師隈研吾說,成都是一個將詩文化與生活融為一體的城市,這樣的城市里應該有一個建筑能寄托成都人的信念,承載成都的歷史記憶。而其實建筑之美,說來也許全在情感投射,泰姬陵如果沒有癡情國王的故事做背景,必然遜色幾分;帕特農神廟若非希臘文明做注腳,也不過是一些略顯巍峨的石柱;即使戲劇效果沒那么強烈的埃菲爾鐵塔和大笨鐘,也與城市歷史互相成全。我們希望未來的成都可以像倫敦一樣成為若干個大村莊的集合,以白金漢宮那樣的黃金分割點為中心,輻射出牧場、池塘、森林和全新的城市生活,而尋找這個成都的白金漢宮,就是我們今天想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