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傳染病資料范文
時間:2023-04-06 12:17: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預防傳染病資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春天氣溫多變,氣候變化無常,冷暖不穩定且多風,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便會乘機肆虐,易造成一些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如流感、水痘、風疹等等;同時不穩定的氣候往往會使人情緒波動,影響到人的內分泌及生物鐘,導致心血管及精神病的發生。另外,春暖花開,空氣中飄浮各種花粉、顆粒、塵埃、塵螨,對過敏性體質者易誘發變態反應引起過敏性皮炎、過敏性鼻炎、麻疹等。
我們應及時做好以下預防工作:
1.過敏體質的人不要過多地曬太陽,可用防曬霜保護。外出游玩要隨身帶風油精,抹后防蟲。桃花等花類觀賞就好,不要用手接觸花粉,以免過敏。
2.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毛巾、被褥要常曬太陽,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和B,少吃辛辣刺激的東西。加強營養,加強運動,提高人體免疫力。兒童要按時進行預防接種。
3.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人際關系,充實生活。保證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可打亂生物鐘。如生活習慣、心理狀態發現異常及時找專科醫生咨詢。
4.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少參加劇烈和刺激的運動,控制飲食。根據天氣變化適當保暖,平時生活要有一定規律。老年人如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要經常測量血壓、血脂,不可以參加激烈的運動。肉少吃,多吃蔬菜水果,提倡低脂、低鈉、低糖飲食。
流感的預防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由于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名稱有相似之處,因而很多人認為流感就是感冒,只不過是“流行”起來的感冒而已,沒什么了不起。其實流感和普通感冒有很大的不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發熱典型,可以高達38.8攝氏度,持續3—4天,頭痛明顯,全身疼痛,并且疼痛的很嚴重,全身極度乏力,有時鼻塞、流鼻涕、咽喉疼痛、咳嗽,還可能并發為肺炎、支氣管炎、心包炎、腦炎、急性心肌炎等,可能會威脅生命,常發生局部甚至大范圍暴發流行。而普通感冒一般不會發生嚴重的并發癥,也不會引起大流行,一般只是流鼻涕、咳嗽等,不會出現發高燒、全身無力等癥狀。由此可見,流感和普通感冒完全不同,它不是普通感冒的流行,而是一種比普通感冒嚴重得多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需要特別加以預防。
主要預防措施:
1.接種流感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世界公認的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2.保持1米的距離。患者咳嗽打噴嚏時,那些帶病毒的唾液可以濺到約70厘米遠,因此當你發現有人要打噴嚏或咳嗽時,應馬上退到這個距離之外,如果在樓梯或公共汽車上遇到這種情況,可馬上轉過身去,因為你的眼睛和鼻子是最易傳染的。
3.常洗手。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過的地方存活3個小時,所以你應經常洗手。
4.小心封閉的空間,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老年人、兒童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水痘的預防
水痘是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常見的急性傳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其中以冬春季為多。水痘傳染性極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傳染,亦可因接觸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嬰幼兒多見,集體兒童亦為易感人群,幼兒園、學校等容易發生局部暴發流行。
水痘的平均潛伏期14—21天,多為15—17天。易感者接觸病人后約90%會傳染發病,病初癥狀較輕,可出現微熱,全身不適。發熱的同時或1—2日后,軀干皮膚、粘膜分批出現和迅速發展為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臟器,還可并發皮膚感染、肺炎、腦炎等。本病一般預后良好,極少數人出現嚴重并發癥。部分病人恢復后體內可潛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誘因可引起復發成為帶狀皰疹。
主要預防措施:
1.加強水痘防病宣傳,教育和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節學校的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
3.學校每天晨檢,發現水痘患者應及時報告,隔離傳染源,患病學生必須在家隔離治療,待結痂干燥后方能復學(自發病起21天左右)。
4.對易感兒童接種水痘疫苗,接種疫苗后15天產生抗體,30天時抗體水平達到高峰,抗體陽轉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麻疹
、風疹的預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于冬春兩季,麻疹傳染性非常強,病毒隨飛沫排出直接感染,間接傳播很少。但患過麻疹后可獲得免疫力。
麻疹潛伏期為10—14天,發病時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炎癥,急起發熱,咳嗽、流涕、畏光流淚、眼瞼浮腫。出疹期:于第4病日左右開始出疹,持續3—5天。從耳后發際,漸及前額、面頸、軀干與四肢,此時全身中毒癥狀加重,體溫高達40℃,精神萎靡、嗜睡;恢復期:皮疹出齊后,中毒癥狀明顯緩解,體溫下降,約1—2日降至正常。皮疹1—2周退凈。若治療不及時可引起肺炎、喉炎、心肌炎、腦炎等并發癥。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兩季是多發季節,其傳染性強,在幼兒園及小學可成批兒童患病。病毒一般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或由患者的口、鼻、眼的分泌物直接傳染。
風疹從接觸感染到癥狀出現,要經過14—21天。癥狀有低熱或中度發熱,輕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和眼發紅等上呼吸道癥狀。通常在發熱1—2天后出現皮疹,24小時蔓延全身。出疹第二天開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變成針尖樣紅點,皮疹一般在3天內迅速消退,留下較淺色素沉著。在出疹期體溫不再上升,患者飲食如常。風疹并發癥很少,一旦發生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腦膜腦炎等并發癥時,應及時治療。
防治措施:因兩種病都有很強的傳染性,一旦發病,應及時隔離防止傳播。麻、風疹流行期間盡量少去公共場所(尤其是醫院),以減少感染和傳播機會。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控制麻疹和風疹最有效的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的預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冬春季節發病率最高,對兩至十五歲的兒童威脅嚴重,常在幼兒園和學校中流行。
腮腺炎可因說話、咳嗽、打噴嚏而通過唾液進行傳播,少數也可以通過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間接傳播,起病較急。該病潛伏期一般為十六至十八天,主要癥狀為一側或雙側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擴展,充塞于下頜骨和乳突之間,邊緣不清,觸之有彈性,并有輕度觸痛,局部皮膚腫脹發亮,表面發熱,但不發紅,不會化膿,張嘴、吞咽和吃東西時疼痛,吃酸性食物時局部更疼。一般是一側腮腺先腫,一至四天后另一側相繼腫脹,
頜下腺、舌下腺、頸淋巴結因受累而腫大。嚴重的還可見到下頜部、頸部甚至胸部前腫脹,這是由于舌下腺、頜下腺也受累的緣故。患兒常有畏寒、發熱、頭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適,嚴重者伴有發冷、惡心、嘔吐、嗜睡、頸部發硬、昏迷或抽筋等。腫脹在三至四天可達高峰,再持續四至五天后逐漸消退,六至七天后體溫逐漸下降,經治療,癥狀十天左右即可消失,并獲得終身免疫。
一旦發現孩子得了腮腺炎,應立即隔離,及時就醫,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曬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風換氣,病人要注意臥床休息。給予流質飲食,不給過硬、
篇2
【關鍵詞】 15歲以下兒童;法定傳染病;流行情況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03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669-02
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期,其身體各器官尚未完善發育,其免疫力較差,極易受到細菌以及病菌的影響。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作用下,患兒極易出現各種疾病的感染。兒童傳染病具有流行性以及傳染性等特點,兒童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嚴重危及患兒的生命健康。為研究兒童傳染病流行的特點,本文根據Excel軟件對2012年收治的我市15歲以下兒童法定傳染病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現將其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所選取的資料為2012年我市15歲以下兒童法定傳染病的確診的傳染病監測信息,以及相關流行病學的調查資料。
1.2 方法 采用Excel軟件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匯總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學分析研究。
2 結 果
2.1 發病情況 2012年我市報告15歲以下兒童傳染病共20種共25034例,死亡10例,約占全市報告法定傳染病數的63.12%,主要病種為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瀉為主要病種,分別占15歲以下兒童發病總數的9.57%、72.34%、14.23%。
2.2 地區分布 全市各區縣均有病例報告,其中市轄縣報告病例9900例,占39.5%;市區報告病例15134例,占總人數的60.5%。市區與市轄區兒童發病率對比差異顯著,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2.3 人群分布
2.3.1 年齡 兒童病例資料表明,患兒的年齡主要為0-5歲,其中1歲組發病率最高,且隨著患兒年齡的不斷增長發病率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痢疾、其他感染性腹瀉、手足口病多發生于3歲以下散居兒童。3-7歲幼托兒童多發生猩紅熱,3歲以上的幼托兒童和學生多發生流行性腮腺炎。
2.3.2 性別 女童發病人數為9534例,發病率為38.1%,男童發病人數為15500例,發病率為61.9%,可見男童發病率顯著高于女童,對比差異顯著,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2.3.3 職業 主要為散居兒童,患兒發病15727例,約占總人數的62.8%,幼托兒童6946例,約占總人數的27.7%,學生2361例,約占總人數的9.4%。
2.4 時間分布 所選取的患者全年均有病例報告,但高發時期為4-7月,其中肺結核、肝炎、痢疾發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集中發生于4-7月,其他感染性腹瀉一年四季均有發病,但1月份發病率最高。
3 討 論
傳染病所包含的種類較多,影響著青少年以及兒童的身體健康。兒童因其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身體一些器官功能尚未發育完全,相較于成年人,其機體免疫力以及抵抗力較差,極易受到外界感染細菌因素的影響,受到侵襲,變現為兒童傳染病[1]。兒童傳染病具有傳染快、流行性等特點,做好必要的兒童感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可有效保證兒童以及其他人群的身體健康[2]。為做好相應的預防控制工作,臨床首先應對兒童傳染病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分析。
從本次調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兒童傳染病的發病人群主要為0-5歲散居兒童,主要是手足口病發病年齡段集中于0-5歲,最高發病率為小于1歲兒童,且隨著患兒的年齡不斷增長,發病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這與沈潘紫研究結果基本相符。從傳染病的地區分布情況來看,本次研究中,市轄區的兒童傳染病的發病率為39.5%,市區兒童傳染病的發病率為60.5%,其中市區傳染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市轄區,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通過調查分析15歲以下兒童傳染病流行情況,針對傳染病的發生情況,而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可有效減少兒童傳染病的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梁海,李汝新,屈錦秀.賓陽縣2008年手足口病發病與控制情況分析[J].內科,2010,73(1):126-127.
篇3
[關鍵詞] 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 效果 評價
[中圖分類號] R19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321-02
Effect Evaluation of Diseases Reporting lnformation System in Zhoukou City
Zhang LixiaZhang ShugongLuo Hongwei
(Xihua County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Xihua,Henan 466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process of Diseases Reporting lnformation System (DRIS)construct an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system during 2004-2009 in Zhoukou City.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teract-based information quality of infectious disease of Zhoukou from 2006 to 2009,and support scientific bas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in the next work. Methods The case investigation data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ases reported by 10 county(city,district)through DRIS were analyzed for performance indicators calculation. Data was consulted from the Disease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Report and Management System. Results The average rat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Zhoukouwith timely report failure,timely checking failure,repeated report and no report during 2006-2009 were 1.03%,0.52%,0.01% and 0.00%.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creased steadily. Conclusion In general,the quality of direel detwerk yeporting system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of Zhoukou from 2006 to 2009 shows to be good,acquired markedly social benefits.
[Keywords] Diseases Reporting lnformation System; Effect; Evaluation
我國于2004年1月1日啟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子系統《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網絡直報系統)進行傳染病監測信息網絡直報。周口市自2004年初建設和運行網絡直報系統運行以來,傳染病疫情報告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有了根本保證,信息報告質量逐年穩步提高。為使全市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更加規范科學、及時有效,現對2004-2009年網絡直報系統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對傳染病網絡報告信息質量與效果進行評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疾病監測信息系統運行情況資料來源于現場督查和網絡審核資料;傳染病數據資料來源于周口市各醫療衛生機構2004-2009年通過《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報告的法定傳染病臨床診斷病例和實驗室診斷病例。
1.2 方法 對全市所有鄉級及以上醫療單位和疾控單位的信息系統運行情況進行現場督查和網絡審核,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網絡直報系統運行評價指標: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監測信息網絡直報工作與技術指南》(2005試行版)制訂的評價指標:直報用戶網絡直報率。凡年度各月有1例及以上傳染病個案病例信息網絡報告卡者既視為網絡直報系統正常運行;傳染病報告信息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系統質量評價指標及統計規則》(2006版) 修訂的質量評價指標,運用綜合指數(率)對傳染病網絡直報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綜合指數(率)=(未及時報告率+未及時審核率+重卡率+縣區零缺報率)/4。綜合指數(率)越小,說明該地區傳染病疫情報告信息質量越高。
1.3 統計學分析 利用《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中質量統計模塊中“質量綜合評價”中的相關數據,采用Excel電子表格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運行情況 通過對現場督查資料和網絡審核數據統計分析表明,全市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運行于2004年1月開始,截止2006年10月底,全市232家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包括37家縣及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195家鄉鎮衛生院)全部實現了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在2004-2009年的運行中,網絡直報單位不斷增加,網絡直報傳染病病例逐年提升。見表1。
表1周口市 2004~2010年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運行情況
2.2 傳染病網絡直報單位類型構成 2004年1月1日0時-2009年12月31日24時,全市各級衛生醫療機構共報告法定傳染病報告卡205410張,其中有36.17%來自縣級以上綜合醫院,29.05%來自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68%來自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三者共占報告病例總數的85.90%,8.55%來自專科防治院,2.51%來自婦幼保健院, 3.04%來自其他衛生機構。網絡直報系統運行以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卡逐年減少,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傳染病報告逐年增多(表1)。
2.3 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運行效果
2.3.1 傳染病報告的及時性 在2004年之前的傳統的報告模式中,從醫院發現傳染病例到縣級衛生防疫站收到疫情報告,平均5天時間。在2004-2009年的網絡直報模式中,傳染病發病診斷平均0.66天,診斷報告平均0.45天,錄入審核平均0.02天。從醫院發現傳染病例到縣、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收到疫情報告,平均為0.45天時間。傳染病報告的及時性提高了10.11倍。
2.3.2 傳染病報告的準確性 實行網絡直報前6年,全市共報告甲類傳染病1種4例,乙類傳染病16種84589例,丙類傳染病未報告。總傳染病報告發病為2類17種84593例,年均發病率為161.82/十萬;實行網絡直報后6年,全市共報告甲類傳染病0種0例,乙類傳染病15種178434例,丙類傳染病6種26976例,總傳染病報告發病為2類21種205410例,年均發病率為294.06/十萬。實行網絡直報前后6年的年均發病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955.8,P
2.3.3 傳染病報告的完整性 我市1953年建立傳染病報告系統,報告病種為13種。1989年頒布《傳染病防治法》,法定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共35種,我市報告病種為甲、乙2類共17種。2004年修訂《傳染病防治法》,法定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共37種,我市報告病種病種為甲、乙、丙三類共21種。全市于2004-2009年所發生的法定傳染病甲、乙、丙三類傳染病全部通過《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進了網絡直報。實行網絡直報后2004-2009年中,全市共報告甲類傳染病0例,乙、丙類傳染病21種205410例。
2.4 傳染病報告信息質量綜合評價 自2006年以來運用《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系統質量評價指標及統計規則》(2006版)進行報告信息質量的綜合評價。
2.4.1 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報告的及時性 2006-2009年,150696張傳染病報告卡,從診斷到網絡報告平均間隔時間為11小時。未及時報告的傳染病卡片1558張,平均未及時報告率1.03%,全市大部分縣(市、區)每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報告卡未及時進行網絡直報情況,但逐年減少(表2)。
2.4.2 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審核的及時性 2006-2009年,150696張傳染病報告卡,從報告到審核平均間隔時間為47分鐘。未及時審核卡片790張,平均未及時審核率0.52%,全市部分縣(市、區)每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網絡報告卡未及時審核情況,但逐年減少(表2)。
2.4.3 重卡和縣區零缺報的情況 2006-2009年,周口市的10個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中及時刪除重復傳染病報告卡共3736張,主要是肺結核和乙肝。2006-2007年周口市的個別縣(市、區)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網絡報告卡未及時進行刪除,重卡率分別為0.04%、0.02%,2008-2009年無重卡現象;2006-2009年周口市的10個縣(市、區)均有傳染病報告,無縣區零缺報現象(表2)。
2.4.4 信息質量綜合評價 2006 2009年,全市平均綜合指數0.39%。各年質量綜合指數分別為1.15%、0.39%、0.14%、0.06%。2006-2009年的網絡直報質量評價綜合指數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3427.42,P
表2周口市2006~2009年傳染病網絡直報信息質量綜合評價
3 討論 利用現代通信手段,依托互聯網的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 建立起了基于網絡模式下的“在線、個案、直報”的傳染病監測信息報告系統,建立起了統一、高效、快速、準確、貫通上級疾控機構與本地醫療機構、觸角延伸鄉村基層衛生單位的互聯互通的傳染病管理網絡,形成構建了一個適合形勢發展的疾病監測工作體制。成功實現了傳染病由傳統報表格式向個案實時報告的根本性改變,帶來了疾病監測控制工作質的飛躍,與既往研究[1-6]一致。
周口市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6年來的實際應用,有效保障了傳染病信息報告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全市傳染病網絡直報質量逐年提高。高質量的疫情監測數據、及時準確的疫情分析、通過對監測數據動態快速統計分析與疾病爆發信息的早期監測預警,為重大疫情控制的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情報服務,為決策科學化與管理現代化做出了貢獻,并經過實際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最好也最恰當的體現了公共衛生的成本―效益。
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的應用效益表現在為管理現代化和決策科學化做出貢獻,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這在實際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得到了充分體現。2009年入春以來,周口市的手足口病開始迅速蔓延,疫情快速傳播,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面對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聞媒體高度關注、社會公眾廣泛關心的狀態,我們及時啟動應急工作機制,努力減少疫情對公眾健康的危害和對社會生產生活秩序的影響,進一步強化疫情監測工作,通過《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實時監視全市疫情,暢通信息反饋渠道,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情報。編發了全市手足口病疫情日、周、月不同時段的疫情動態分析238期,科學分析研判疫情,準確預測預報發展趨勢,提出合適的工作建議,為領導決策及時提供準確的信息服務,做到了情況明、信息靈,數據準、分析透,預測準、建議正,措施硬、效果好,保障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科學規范,及時高效。2009年全市共報告手足口病病例7608例,報告發病率為76.31/十萬,明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2.54/十萬),未出現社區水平的集中暴發局面,全市的疫情控制在了平穩狀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重大勝利。
參考文獻
[1] 馬家奇,戚曉鵬,施小明,等.2005年傳染病網絡直報工作評價[J].疾病監測,2006,21(11):600-603.
[2] 王麗萍,郭巖,郭青,等.2006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網絡報告信息質量評價[J].疾病監測,2007,22(6):412-414.
[3] 陸小軍.南京市傳染病疫情報告信息質量綜合評價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措施[J].疾病監測,2007(3):210-212.
[4] 朱正平,李建平,蘇晶晶.南京市2006年傳染病網絡直質量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2):261-263.
篇4
關鍵詞:城鎮呼吸道傳染病 預防與控制
呼吸道傳染病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傳染性強,易暴發和流行,是一種危害很大的傳染病[1],在某種情況下可引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通過這些年的努力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下降, 但有些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 因此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顯的尤為重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10~2012年的本地區所發生的呼吸道傳染病的疫情資料進行分析。流感46起,655例;水痘40起,706例;肺結核35起,300例。流行性腮炎20例,125起;12起,75例。
1.2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和Excel 2011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流感、水痘以及肺結核等呼吸道傳染病是城鎮最為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流感占吸道傳染病總數的35%,水痘占38%,肺結核占16%。它們感染人數最多,主要由空氣傳播和飛沫、塵埃等傳播所致。
2.2呼吸道傳染病感染的人群涉及廣泛,所有人群都存在易感,尤其是嬰幼兒、兒童和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都為容易感染的人群。兒童易被感染,在城鎮最容易出現暴發。據統計嬰幼兒、兒童和老年人有1340例,占感染人群的72%。
2.3冬春季節為城鎮呼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據統計冬春季節感染人數有1284例,占總感染人群的69%。流感、水痘等傳染病大部分都是在冬春季節。
2.4與患者離得越近,被感染的概率也就越高。城鎮的環境越差、居住密度越高,感染的幾率就越高。
3討論
呼吸道傳染病是一類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傳染病,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學習和身體健康。經呼吸系統傳播的病原微生物類型復雜,種類繁多,包括細菌, 病毒,衣原體等[2],在呼吸道感染方面,一般由病毒所引起的感染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和細菌聯合感染的為下呼吸道感染[3]。該種疾病由空氣傳播和飛沫、塵埃等傳播所致。飛沫傳播只有在近距離接觸時才會有感染的風險,而細菌等則可以通過空氣進行傳播,是最為廣泛的傳播方式。流感、水痘以及肺結核等呼吸道傳染病是城鎮最為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感染人群廣泛,存在易感人群。季節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生在冬春季節[4]。對于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對于人們的健康有著重大的影響。
通過不斷完善城鎮的疾病防治設施配套,做好城鎮的呼吸道傳染病預防[5]。包括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設施,讓患者能夠及時得到有效治療。提高城鎮環境衛生,改善城鎮居住環境。城鎮的環境越差、居住密度越高,感染的幾率就越高。本城鎮人口密集,對于城鎮的衛生環境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在這一方面我們以后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來改善生活環境。
呼吸道傳染病的控制包括隔離治療患者, 因為傳染病患者是呼吸道傳染病的最主要傳染源[6]。 隔離治療患者是控制流行的有效措施。同時追蹤密切接觸者,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有效的觀察。我們要做好對易感人群的保護,特別是對于兒童和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等呼吸道傳染病易感人群的保護。秋冬季節前對易發呼吸道傳染病進行疫苗接種。如有疾病暴發,對少年兒童和老人開展應急接種和預防性服藥。開展和加強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宣傳,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遠離患者或可能染疫動物。根據可能污染來源以及污染范圍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對環境進行消毒[7]。
本文通過以本城鎮居民的呼吸道傳染病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發現,做好城鎮的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控制,通過不斷完善城鎮的疾病防治設施配套,解決城鎮的環境衛生問題,對于感染患者的隔離,同時保護易感人群,在流行季節前進行疫苗接種,以及做好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健康宣傳等,從多方面、深層次入手,科學有效的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控制能夠降低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幾率,提高居民的健康環境,使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辦公廳.甲型 H1N1 流感診療方案( 2009年試行版第1版)[S] . 北京: 2009:5(8):1.
[2]王學會.廣西武鳴縣 2005~2010 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流行病學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1,27(14):1666-1667.
[3]田生科.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及預防與控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4):13.
[4]肖雷,王鳳雙,吳殫,等.2010 年北京市順義區某中學風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調查[J].職業與健康,2011,27(16):1879-1880.
[5]楊小兵,趙鑫,賀圓圓,等.三峽庫區湖北宜昌段蓄水前后呼吸道傳染病發病趨勢分析 [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1,22(3):62-64.
篇5
1.知識目標:(1)了解人類的傳染病和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2)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
2.技能目標:(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學會傳染病的預防手段;(2)通過學習資料的觀察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分析和歸納總結能力。
3.情感目標:(1)貫徹以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重點
傳染病的病因和傳播途徑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這部分知識是由具體事例抽象出來的規律性內容,是學習其他內容的基礎,是對傳染病進行預防的理論依據。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還有兩個,即預防各類傳染病的具體措施、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教學難點
傳染病的病因和傳播途徑、列舉預防各類傳染病的具體措施是本課的兩個教學難點。因為本課知識環環相扣,由感性上升為理性,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討論、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學情分析
學生對傳染病的知識有所了解,但對傳染病是怎樣流行的卻不甚了解,所以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要多從生活實際出發,加強感性認識,使學生便于理解掌握。學生自身曾經經歷過或知道身邊的人曾經經歷過一些常見傳染病,如流感、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對其傳播途徑有一些感性認識。另外,在經歷了“非典”后,學生對傳染病已經相當重視,也積累了一些相關知識,如病毒、傳染源、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
五、設計理念
本教學設計以學生活動為主,通過討論、辯論、小組內質疑、交流等多種活動,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教師只以點撥者的身份出現,把課堂還給學生。本教學設計的另一特點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將課堂知識帶入生活,將生活中問題交給學生去分析解決。
六、教學過程
1.在多媒體課件上展示我國開展愛國衛生遠動的相關資料和防治非典型性肺炎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回憶敘述自己從小到大得過的疾病、癥狀及是否具有傳染病,然后挑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疾病讓學生找出哪些是傳染病、哪些病不傳染。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對傳染病和非傳染病能夠有一個明確的區分。
2.展示圖片,讓學生討論總結出傳染病的特點。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各組聽取學生觀點,及時引導。
3.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是這一節重點,在課堂上教師扮演一個引導者和啟發者角色,主要讓學生自主分析、歸納這三個環節。先讓學生閱讀教材的兩段有關流感和肝炎的資料,然后討論“為什么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手帕捂住口鼻?”“為什么老人和孩子容易患流感?”“為什么要將肝炎患者使用的餐具與家人分開?”讓學生先對“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有感性的認識。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入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4.預防傳染病流行的措施。提出問題:對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如何預防?是針對傳染病流行的哪個環節?組織學生對討論結果分組表達交流,對易錯問題進行辯論。課件展示得出的結論:深埋患有傳染病的動物和消毒、滅蠅屬于控制傳染源;吐痰入盂、生吃瓜果要洗凈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積極鍛煉身體和預防接種屬于保護易感人群。
通過以上分析,引導學生歸納在傳染病流行的過程中,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之間的關系。
[體會:教學設計實質上是對課堂教學行為的一種事先策劃。在推行課程改革的今天,每位教師都希望課堂上不再是教師單方面的“教授”而是“促學”,即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學習。]
七、布置實踐活動內容
篇6
[關鍵詞] 傳染病;疫情;綜合醫院;管理
[中圖分類號] R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0-0006-02
在傳染病監督管理中疫情報告是一項最基本的重要內容,每個醫生都應該向疾病控制中心及時準確地報告疫情,這不僅能夠避免傳染病暴發,還使疫情蔓延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型綜合性醫院感染科及其他科室的醫護人員均有首診傳染病患者的機會,但是由于醫務人員具有較大的診療范圍,往往具有相對較為薄弱的疫情報告意識,導致傳染病漏登、漏報現象的存在[1,2]。現就我院傳染病疫情報告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本院2008~2012年期間所接診的法定傳染病首診患者11 592例次進行回顧性分析,疫情數據資料的來源為本院的傳染病報告卡及醫院的網絡系統,對幾年間傳染病患者發病及死亡情況、前5位傳染病的分布情況、傳染病病例分類情況進行分析。
1.2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包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 <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傳染病患者發病及死亡的具體分布情況
2008~2012年本院報告法定傳染病11 592例次,甲類、乙類及丙類傳染病分別為0、7 379、3 482例。見表1。
2.2 前5位傳染病的分布情況
本院在2008~2012年期間共存在法定傳染病30種,其中最多的為乙肝,其次為肺結核,其后依次為感染性腹瀉、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在總報告數中以上5種傳染病所占的比例超過50%,是傳染病中比較主要的防治病種,乙肝患者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見表2。
2.3各類傳染病的發病情況比較
按照傳播的途徑將傳染病進行分類,并將不同途徑間的構成比進行比較,其中血源及性傳播疾病與其他傳染病的構成比比較明顯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95,P < 0.05),其次為呼吸道傳染病,再次為腸道傳染病。具體分布情況見表3。
3討論
本院的傳染病病種在法定報告的傳染病中占有30種,全院各科室均有分布,醫生在接診時如果沒有提高警惕性就會加大醫院發生感染的可能,導致傳染病漏報現象的發生[3]。筆者認為醫院的傳染病疫情中存在的問題及管理的措施具體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管理班子要進一步地健全和完善,使相關的規章制度更為健全,其中投入相應的硬件設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醫護人員的重視程度不夠,其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一些沒有設立傳染科病房的綜合醫院領導及全體醫務人員沒有形成較強的傳染病疫情管理意識,表現為其對治療較為重視而對預防較為輕視,另一方面,個別醫務人員沒有形成強烈的法制觀念,一旦有傳染病患者就診就將其轉入專科診治,這樣就能夠使專科來實施疫情報告工作[4,5]。針對以上存在的現象,我們應該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這樣就能夠早期發現、診斷傳染病,及早地對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治療。再次,對已經填寫的傳染病報告卡進行及時地審核,對其檢查的力度要加強,以避免發生錯報、漏報等現象;最后,收集、整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研究出解決辦法,對于工作方法及流程要不斷進行改進及完善,以達到持續提高傳染病管理工作質量的目的[6]。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在各類傳染病中血源性及性傳播疾病發生率最高,乙肝也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結果說明對患者進行常規疫苗接種非常重要,但是乙肝醫院感染發生的預防工作也是不容忽視的。由于很多患者均屬于病毒攜帶者,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給醫院的傳染源的管理造成一定的難度,切斷傳播途徑為預防工作的重點,一些醫療器械包括一次性注射器、針頭及采血針等的普遍使用為預防感染工作所采取的具體措施,此外,預防措施還包括經過高壓蒸汽消毒后再使用醫療器械,輸血和血制品等措施要在患者的病情必要時采取,避免患者在輸血后發生肝炎[7]。接觸患者后洗手時要使用肥皂及流動水。
在各類傳染病中呼吸道傳染病位居第二,其中發生率最高的疾病為肺結核。如果人口具有較高的增長率或者較大的流動性,不健全的衛生服務等均可能導致肺結核的發生,而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在肺結核疾病的預防控制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8]。所以,本院作為一所綜合醫院,對于肺結核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治療及處理,轉診工作要按照相關的要求做好,以使患者所得到的治療具有及時性,達到能夠使肺結核的傳播得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在各類傳染病中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僅次于呼吸道傳染病,位居第三位,其他感染性腹瀉也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其傳播的途徑主要為飲食、水源及生活接觸,影響其發生的因素包括飲食習慣以及免疫能力等。近幾年自然災害在各省均具有相對較高的發生率,我們更應該重視腸道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對防治宣傳工作提高重視程度。
2008~2012年期間我院具有不斷升高的法定傳染病就診數,推測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本院也具有較高的救治水平,并且隨著醫療相關知識的普及,人們也具有較高的就醫意識,醫療機構對于越來越高的傳染病就診量應該做好相關的防護工作,降低交叉感染發生率,對于人群的健康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亞娥,楊雅婷. 綜合醫院法定傳染病疫情統計分析及管理[J]. 護理研究,2012,26(10):2660-2661.
[2] 霍云艷,姚林燕. 傳染病漏報原因分析及對策[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5):515-516.
[3] 付芳. 醫院傳染病的漏報調查與報卡質量評價[J]. 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6):13-14.
[4] 李霞. 醫院傳染病疫情報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吉林醫學,2011,32(21):4385.
[5] 楊堅,吳志清,劉亞林,等. 計算機在醫院感染監測和傳染病疫情報告中的應用[J]. 內蒙古中醫藥,2012,31(7):171.
[6] 樊克玉. 醫院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存在問題分析及對策[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5):8678.
[7] 林方梅,茹鮮古麗·買合蘇提. 綜合醫院傳染病疫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醫院,2008,12(7):26-27.
篇7
[關鍵詞]社區公共衛生機構;傳染病;疫情預防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社區(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搜集的123例城市社區居民一般資料(作為實驗組)和123例農村社區居民一般資料(作為對照組)。實驗組中有80例男、43例女;平均年齡為(49.39±1.14)歲;學歷水平:30例本科以及本科以上、42例大專以及高中、51例高中以及高中以下。對照組中有82例男、41例女;平均年齡為(48.10±2.25)歲;學歷水平:10例本科以及本科以上、43例大專以及高中、70例高中以及高中以下。
1.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城市社區居民和農村社區居民予以傳染病相關知識的調查。主要內容包括:①傳染病的具體傳播途徑;②傳染病的基礎特征;③常見的傳染病類型;④傳染病的具體表現內容。詳細記錄城市社區居民和農村社區居民的傳染病發生率。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社區居民對相關免疫知識(傳播途徑、預防措施以及臨床表現等)的了解度以及一年來傳染病(乙類疾病、丙類疾病)疫情發生率。
2結果
2.1兩組城市社區居民和農村社區居民的傳染病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乙類疾病、丙類疾病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城市社區居民和農村社區居民對相關免疫知識的了解度比較
實驗組對傳播途徑、預防措施以及臨床表現等相關免疫知識的了解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篇8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國家傳染病工作的最基層單位,承擔著傳染病病例報告、統計等工作,在疫情突況下,及時報告疫情是社區防止疫情擴散,控制疫情蔓延的前沿任務,同時協助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中心專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個案病例調查、重點傳染病檢測和傳染病的宣傳教育工作。對如何能做好這項工作有五點體會。
1體會一、高度重視,從思想上把社區傳染病防治擺到重要位置
我社區服務中心認真貫徹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和《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將傳染病防治工作列為社區重點工作之一,從思想上把傳染病工作擺到重要位置。從社區領導到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做到思想上重視,行動上落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2體會二、健全機構,分化責任,發揮作用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健全傳染病防控組織。成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傳染病工作領導小組,社區主管領導任領導小組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下設傳染病監測、醫療救治、應急處理、消毒隔離、后勤保障等職能小組,各小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體會三、完善制度,做細做實各項規章制度,靠制度管人
一是社區服務中心明確醫生首診負責制和傳染病首診報告責任制。二是各相關單位做好疫情報告管理登記、自檢自查等工作,獎懲等各項規章制度要上墻。三是社區醫務人員、服務站和村醫都通過培訓掌握傳染病報告的病種、時限,做到五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四是社區服務中心制定具有極強操作性控制應急預案,做到突發疫情應急處理,防患于未然。
4體會四、科學培訓,抓好從事傳染病工作人員,多層次培訓提高專業水平
每年都詳細地做好全年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內容,培訓計劃體現層次性,根據不同的培訓對象確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培訓分三個層次,即社區醫務人員、服務站和村醫。應急培訓列入培訓計劃中,發現新的傳染病就立即啟動應急培訓計劃,請有經驗的專家給予指導,重點放在傳染病的臨床表現,鑒別診斷和處理原則上,有效地控制傳染病的蔓延。
一是定期組織對醫務人員進行傳染病法規知識培訓及測試,通過專業試題測試,使醫務人員掌握和增強對傳染病工作的能力和自覺性提高他們的責任感。
二是對新進工作人員進行傳染病相關方面的業務培訓。合格上崗,不合格者淘汰,培訓內容包括傳染病管理知識、傳染病報告管理、職業防護、消毒隔離等。
三是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傳染病目標分級管理要求,對從事者進行制度培訓。通過培訓讓大家明白和掌握社區服務中心肩負著本轄區內傳染病預防、報告、控制和消除傳染病流行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責任。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和《傳染病信息報告規范》規定每位首診醫生是法定傳染病報告第一責任人,負責相關傳染病的報告制度、預檢分診制度、傳染病信息登記制度、職業防護制度及職業暴露處置流程等相關知識及各類人員職責。使大家行有規范、做有準則,充分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分量和意義。
四是做好疫情發生過程中的培訓。采取多元化、多層次對參入應急工作的醫生的培訓,使他們盡快了解和掌握傳染病及職業防護等知識,增強共同參與傳染病報告管理意識,避免傳染病遲報、漏報而引起疫情播散、流行,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堅定一個信念:傳染病不可怕。只有正確認識,防范措施得當,就能有效地控制、避免引起大面積流行播散,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轉診、早救治就會有效控制并完全治愈疾病。
5體會五、強化宣傳,提高社區居民傳染病預防能力和配合預防工作能力
社區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十分重要。一是利用給社區居民進行傳染病健康教育講座,對居民進行傳染病防治健康教育。二是根據季節的變化,收治病種不同,結合各種傳染病的發病特點,流行規律、預防措施,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居民講解傳染病的防治知識。三是利用預防接種日給兒童家長發放宣傳單。特別是在傳染病容易流行的季節進行積極的傳染病防治宣傳。四是利用橫幅、標語、墻報和宣傳板等形式宣傳傳染病的預防及控制。五是通過走訪、上門服務對居民宣講科學生活方式,改變居民的不良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防護的意識和能力。
6體會六、嚴格程序,全面強化對傳染病的質量控制保證無遺漏
6.1每日對報告的所有傳染病進行“六對照”核對,即核對門診日志、出、入院登記本、傳染病報告卡(紙質卡)、傳染病接收登記本和傳染病報告卡(電子卡),以確保無誤。
6.2定期到相關科室查漏補缺,查看各科室工作日志、病人登記本,詢問醫生,逐一核實,確認無誤后填寫報告卡及各種登記本,進行系統編碼、網絡直報,最大限度地減少傳染病遲報漏報發生,發現漏報傳染病例,及時與科室主管醫生聯系,確認后及時補報。
6.3重大疫情或特殊傳染病發生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及時聯系疾控中心相關人員,到病區進行流行病學現場調查,掌握充分資料和可靠線索,確定傳染源或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有效地控制暴發或流行。
7體會七、重點監測,認真應對各項重大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
7.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織開展艾滋病防治以及關懷和不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宣傳教育。積極開展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的社區環境。免費提供艾滋病相關知識信息,發放宣傳資料,加強對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幫助人們消除恐慌,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篇9
傳染病防治工作是一項內容繁多的系統工程,包括了傳染病疫情報告、疫情的控制,傳染病病人的醫療救治,以及貫穿全過程的監督管理等。其中,傳染病疫情的報告是傳染病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疫情信息的不準確和渠道的不通暢直接影響著對傳染病疫情的處理和控制[1]。2003年的“非典”疫情暴露出我們傳染病預防控制體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尤其是疫情及報告信息渠道不暢,也反映了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了解文昌市疫情報告管理監督現狀,探索科學有效的疫情管理監督執法模式,我們于2005~2006年抽樣調查了轄區中51家醫療衛生單位的疫情報告及監管現狀并進行了匯總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從文昌市轄區314家醫療機構中抽查51家各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學校(幼兒園)校醫室。調查抽樣單位在2005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日期間的傳染病疫情管理情況、傳染病疫情報告情況、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等。
1.2 方法
按照海南省衛生監督總隊設計的表格和培訓要求到抽查單位進行現場調查、問卷調查和現場指導。
2 調查結果
2.1 醫療機構疫情報告管理及運行情況,見表1。表1 文昌市疫情報告管理狀況(略)
2.2 疫情報告與核查情況
51家醫療機構及5家學校(幼兒園)校醫室在2005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日期間,共報告法定傳染病例數為1 400例、疑似病例9例,其中二級醫院、一級醫院疫情報告例數分別為917、433、占95.8%,其他部門僅報告59例,占4.2%;檢查16家門診部、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個體診所中,有傳染病報告登記的僅有3家(18.75%)。隨機分別抽查二級、一級醫療機構和其他單位傳染病登記20例、200例和20例與文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核對疫情報告,復核符合率為100%、97%和80%。
2.3 傳染病知識培訓與考核情況
在調查的10家一級醫療機構、5家學校(幼兒園)中都有傳染病疫情相關知識宣傳教育,宣傳方式有宣傳欄、廣播、講座、宣傳畫等。
在5家學校衛生兼職管理人員與在校學生接受傳染病疫情相關知識培訓的3家,共培訓5 959人次;傳染病知識考核結果為優秀2家,良好3家。
2.4 存在問題
2.4.1 醫療機構疫情報告內部制度建設不完善
文昌市人民醫院和一級醫療機構建立了疫情報告制度,但對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以及獎罰制度不落實。大多數一級醫療機構都沒有傳染病報告登記制度,未建立與責任報告人的報告卡交接記錄。門診部(除慶齡婦幼保健院外)、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個體診所都未能建立健全疫情報告制度。
2.4.2 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不善及運行不暢
文昌市人民醫院和一級醫療機構均有統一格式的門診日志、傳染病登記簿、傳染病報告登記卡,基本上配備疫情報告電腦網絡,實現了疫情報告個案管理,但部分醫療機構門診日志書寫不規范,診斷未按照標準命名,漏、錯項較多,書寫潦草等。雖然已配備直報電腦,但人員素質偏低,上網操作不熟練;部分電腦未能專報專用。
門診部、社區衛生服務站、個體診所、村衛生室的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管理普遍較差,大部分沒有門診日志、沒有傳染病疫情報告登記本、沒有傳染病報告卡、沒有了解疫情電話、也沒有參加傳染病疫情培訓。2005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日這段期間,有81.25%的單位從未報告過傳染病。
2.4.3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有專門的疫情報告機構和人員,網絡直報運行通暢,記錄完整,每月有疫情分析報告,但對一級醫療機構網絡報告的維護指導較少,且幾乎沒有開展對門診、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學校(幼兒園)的傳染病防治業務指導。
2.4.4 學校(幼兒園)
在抽查的5家學校(幼兒園),均在文昌市的文城鎮,可算是上等檔次。但5家單位均無建立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2家沒有晨檢制度,3家沒有缺課登記管理制度,2家沒有熟知疫情報告電話,4家無傳染病登記記錄、也沒有返校證明,2家專兼職的校醫沒有接受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培訓。
3 對策與建議
3.1 衛生行政部門要對醫療機構負責人和執業的醫務人員加強《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尤其對相關的 疫情管理人員及疫情報告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考試,持證上崗,推動疫情報告管理工作法制化、規范化。
3.2 針對個體診所、社區衛生服務站、農村衛生室普遍存在傳染疫情報告“盲區”的現狀,衛生行政部門應將這類醫療機構執業過程中對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的好壞與執業年審掛鉤,以真正做到許可與監管銜接[2]。
3.3 衛生監督機構要充分利用衛生行政部門賦予的職責,依法加大對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監督檢查的力度,重點加強對農村衛生室、學校(幼兒園)、個體診所、社區服務站等薄弱環節的監督檢查,對瞞報、漏報或遲報現象進行檢查并追究法律責任[3]。
3.4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加強對基層的業務培訓與指導、定期開展傳染病的漏報調查工作,進一步加強對轄區內醫療機構傳染病網絡直報單位信息網絡的維護與管理,定期維護和檢查,24h維護應達到100%。
3.5 醫療機構應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規范的要求,完善傳染病疫情報告各項制度,要加強醫務人員加強學習《傳染病防治法》加強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報告傳染病疫情意識與傳染病疫情的敏感性。
3.6 學校(幼兒園)除了自身完善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以外,還要積極落實各項預防控制措施。如學生缺課登記、返校健康證明、家訪等。
【參考文獻】
[1]陳永祥,徐克明.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監督與對策研究項目總結,衛生部《2005年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監督與對策項目資料匯編》[m].2006,6:24~25.
篇10
【摘要】 目的 掌握夏季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的流行病學特征。方法 調查2010年5月1日至9月30日我社區小學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資料并進行分析。結果 感染性腹瀉15例、細菌性痢疾11例和傷寒+副傷寒3例,6~8月為高發月份。結論 應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力度,加強學校食堂及校外無證攤販的飲食衛生管理,以預防控制學校腸道傳染病的暴發流行。
【關鍵詞】夏季;腸道傳染病;流行病學研究;學生保健服務
學校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傳播快,社會影響大,如不及時采取控制措施,將嚴重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及師生的身體健康,加重家長及社會的經濟負擔。我們于2010年5月1日至9月30日間調查我社區小學腸道傳染病發生情況并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2010年5月1日~9月30日間調查我社區小學305人,男148人,女157人。
1.2 腸道傳染病的診斷 參照《傷寒、副傷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GB 16001-1995),《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GB 16002-1995),《甲型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GB 17010-1997),《感染性腹瀉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GB 17012-1997) 進行。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的界定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及《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進行。
1.3 資料統計分析 數據資料采用Excel 2003軟件進行統計處理,應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對所獲資料進行分析。
2 結果
本組共發生傳染病患者29例,男生16例,女生13例,其中發生感染性腹瀉15例、細菌性痢疾11例和傷寒+副傷寒3例,6~8月為高發月份共發生21例(72.4%),符合夏季腸道傳染病高發的特征。因水源受到污染而引起暴發的12起(41.4%),因食物受到污染而引起暴發的10起(34.5%),因生活密切接觸傳染源而引起暴發的7起(24.1%)。
3 討論
腸道傳染病是一種經消化道傳播的疾病。其主要類型有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霍亂、甲型肝炎等。這類疾病一旦發作,患者就會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及發熱等癥狀。腸道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如下:如果飲用水源被腸道傳染病人和病原攜帶者排出的糞便、嘔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滌病人的衣褲、器具以及洗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亂、傷寒、細菌性痢疾等腸道傳染病的暴發流行。食品在加工、儲存、制作、運輸及銷售過程中,很容易被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污染,可造成這類疾病局部流行或暴發流行。通過握手、使用或接觸病人的衣物、文具、門具、門把手、人民幣等造成病原體傳播。有些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可在蒼蠅、蟑螂等媒介昆蟲體內存活一段時間,并隨著昆蟲的活動進行傳播。
腸道傳染病的首要病因是吃了不清潔的食物,因此預防的關鍵是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在采購食品時,應選擇新鮮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鮮的水產品不要購買。即使對于鹽腌過的食品,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致病性嗜鹽菌就可能在鹽腌的食品中繁殖。涼拌菜宜少吃,吃時應洗凈,并用冷開水沖洗。瓜果宜洗凈去皮再吃。夏季飯菜應現做現吃,如有剩余,第二天應煮透再吃。要特別注意的是,即使煮透的食物,有些細菌的毒素仍不能被破壞,如葡萄球菌腸毒素在煮沸后30分鐘內仍保存其致病性。因此,食物不應儲存過久。烹調時,炊具要注意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開。廚師要注意個人衛生,要勤剪指甲勤換衣服,餐具應嚴格消毒。還要適當吃些大蒜和醋。蒼蠅與蟑螂等害蟲是腸道傳染病的媒介,因此消滅蒼蠅與蟑螂也是預防措施之一。此外,充足的睡眠和豐富的營養有助于增強體質,也有利于抵御腸道傳染病。
夏季傳染病管理是一項專業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管理工作人員應具有較高專業技能和專業水平,為了適應傳染病防治監督工作的需要,要認真學習傳染病防治法及相關法律、法規,領會法律精神,熟練地掌握專業技能,加強傳染病防治執法隊伍的建設,提高防治人員的政治、法律、業務素質,增強控制夏季傳染病管理執法監督的能力,做好控制夏季傳染病管理工作。加強了傳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設,控制傳染病的擴散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國家和社會應當關心幫助傳染病患者、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患者,使其得到及時救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他們。預防腸道傳染病的具體措施有:①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堅持飯前、便后洗手。②注意飲用水、食品的衛生,飲用水要煮沸后飲用,食物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③注意保持環境清潔,開展滅蠅、滅蟑等工作。④盡量減少與腹瀉病人的接觸,特別是不要共用餐飲用具吃、喝。⑤飲食服務行業等工作人員要定期體檢,發現有可疑或帶菌者時要調離工作崗位。
從傳染病防治大局出發,把執法監督工作納入傳染病管理的總體計劃,增強控制夏季傳染病管理的針對性,根據傳染病防治重點和夏季傳染病管理監督執法的工作要求,結合本醫院和當地傳染病流行狀況及控制夏季傳染病管理工作的實際,加強重點環節和重點防治措施的監督檢查。
參考文獻
[1] 吳川生,陳少娥,邢文佳. 基層兒童保健發熱門診患兒家長健康教育需求調查.海南醫學,2010,21(18):71-72.
[2] 周清喜,秦友燕,廖艷.2000-2005年桂林市寄宿學校腸道傳染病疫情分析職業與健康,2007,23(20):1856-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