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大全范文

時間:2023-03-27 10:06: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俗語大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俗語大全

篇1

   關于感恩的詩句俗語

   1、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2、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3、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4、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5、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6、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7、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8、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9、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10、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

   11、須知今古事,棋枰勝負,翻覆如斯。——納蘭性德《滿庭芳·堠雪翻鴉》

   12、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13、猶有報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皮日休《宏詞下第感恩獻兵部侍郎》

   14、鎮時賢相回人鏡,報德慈親點佛燈。——李洞《感恩書事寄上集義司徒相公》

   15、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16、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17、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一一日本諺語

   18、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一一《勸孝歌》

   19、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一一《小兒語》

   20、兒行千里路,親心千里逐。一一徐熙《勸孝歌》

   21、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22、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一諸葛亮《后出師表》

   23、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

   24、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25、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一一日本諺語

   26、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27、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28、未知天地恩何報,翻對江山思莫開。一一李建勛《離闕下日感恩》

   29、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一一魏徵《述懷》

   30、鎮時賢相回人鏡,報德慈親點佛燈。一一李洞《感恩書事寄上集義司徒相公》

   31、圣主恩深何力報,時從天末望修門。一一陸游《行至嚴州壽昌縣界得請許免入奏仍除外官感恩》

篇2

無論世俗怎樣繁雜,光陰怎樣飛逝,語文素養依舊是那樣不可或缺。它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是能力的體現,更是一種對生活最細膩最深摯的感悟。

誠然,我們可以在課堂中領略語文的魅力,跟隨老師的腳步,去追隨上古的悠悠和風中那氤氳著水霧的《蒹葭》,去探訪那崎嶇盤旋令人生畏的蜀道。也可以親手觸摸生活來感知語文,在春日感受“淡煙疏柳媚晴灘”的清麗,在雪中欣賞“疏影橫斜水清淺”的淡雅。而我認為,語文素養的形成更得益于閱讀,那些緩緩路過心頭的文字,無論意氣風發還是愁腸百結,都令人詩意滿懷。

于閱讀中獲得素養,你會得到歷史文化豐厚的底蘊。因為,素養是眩目的先秦繁星,是浩渺的漢宮秋月;素養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素養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但求一字的數根須;素養也是莊子的逍遙云游,是孔子的顛沛流離……

于閱讀中獲得素養,你會感知文學大師的傲岸情懷。因為,素養是魂兮歸來的《楚辭》;是受過宮刑的《史記》;素養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夢中淚;素養是朱自清眼中的背影,是徐志摩康橋的微波;素養也是聞一多最后的演講,是魯迅先生悲憤的吶喊……

于閱讀中獲得素養,你會感知歷代先賢的獨特哲思。因為,素養是儒家之禮,道家之空,佛家之善;素養是“無”與“物”的神秘,是“禮”與“利”的深奧,是充滿玄機的善惡輪回;素養是參禪之壁,是入世之門;素養也是普渡眾生之舟,是叩問天國之磬……

篇3

研究表明,在大學生社會化進程的重要階段,他們利用大眾媒介進行人際交往、了解社會、學習知識及娛樂等方面比其他群體要高得多;他們往往習慣了依照媒介所構建的不斷擴大的“擬態環境”來形成對真實社會的認知、理解,并據此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因此,隨著媒介化社會的到來,對大學生群體優先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作為媒介素養教育的前沿陣地,認識媒介素養教育理念和實踐的變遷,并有序地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是其重要的歷史使命。依照陸曄等在相關研究中的劃分,媒介素養的理念和教育實踐從肇始發展到現在經歷了三個范式,即19世紀30年代開始于英國源自精英文化脈絡、強調保護公眾免受不良媒介信息侵害的免疫范式,逐步轉移到強調對媒介的質疑和批判性思考的范式,并進一步拓展到以公眾媒介參與為核心的范式〔2〕。其中,第三個范式也可以稱為媒介素養教育的“賦權”范式。從免疫范式到質疑批判范式再到賦權范式,媒介使用者完成了對大眾媒體信息的被動接受者到思考辨識者和主動利用媒介生產信息參與者的變遷。在賦權范式階段,強調的是提升媒介使用者的自,鼓勵他們主動使用媒介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和訴求,在完善自我的同時參與社會建構發展。

媒介素養教育的賦權范式有著鮮明的引導媒介使用者通過積極參與生產媒介信息增加自身權力和能力,并不斷完善自我和參與社會發展的特征,與激發權能理論有諸多契合點。大學生群體的生活主要局限在校園,接觸社會較少,他們缺乏社會資本和政治資本,在社會和政治層面表達和追求利益的機會和能力相對較弱;同時,他們由于缺乏參與社會交換的機會,其爭取自我發展的資源和機會的能力也很弱。這與大學生群體作為媒介化社會語境中中國民主社會建構力量的未來角色極不相稱。而激發權能理論的核心是通過內部努力和外部的干預、幫助來增強個人的能力和對權利的認識,以此來減少或消除無權感的過程,最終目的是指向獲取權力的社會行動及其導致社會改變的結果〔3〕。基于這一點,賦權范式的媒介素養教育可以作為目前媒介化社會中激發大學生權能的一種新的視角和嘗試。高校可以通過有效的媒介素養教育提升他們的自我意識以及個人的權力感,培育其批判性思維,有意識控制的理念和技巧,提高自我效能,并在此基礎上持續不斷地提升他們的權力和能力,讓他們積極地完善自我和參與社會建構。

二、高校媒介素養教育激發大學生權能的模式和途徑

(一)高校媒介素養教育激發大學生權能的模式

媒介化社會中高校媒介素養教育的理想模式應該是一種以學校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教育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權能。具體如下圖所示:以學校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教育模式是對理想的高校媒介素養教育系統的簡單反映,它跳出傳統的以教師為本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從大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重點探討如何利用各種教育手段去促進大學生主體性的提升,通過主動使用媒介自覺積極地參與社會決策,不斷提升自己的權力和能力,進而參與社會建構。該模式以大學生(大學生和大學生之間在人際交往基礎上產生相互學習和相互教育)為中心,在整體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影響下,以學校為內部環境,政府、新聞媒體、非盈利組織組成媒介素養教育的外部參與者。學校的角色是組織者和教育的直接實施者,外部參與者的角色是組織者和輔助者。整個教育過程是一個共同認識、確定問題并探討解決方案的雙向、動態合力過程。在理想的教育模式中,學校環境和整體的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環境構成了教育的基本條件和背景,學校、外部參與者與大學生之間共同合作,促成媒介素養教育的巨大合力,他們共同發揮作用,共同促進大學生權能的激發。

(二)高校媒介素養教育激發大學生權能的途徑

1.政府及相關教育管理部門方面

政府和相關教育管理部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激發權能為目標,制定權威的政策性文件對媒介素養教育作出規范和指導,并為媒介素養教育的“賦權”實踐提供財力、物力和人力的保障和支持,在此基礎上設計媒介素養教育的具體實施策略以及課程框架(包括模式、課程實施的具體安排、課程評價體系、測試標準),并進行持續化和常規化的教師專業化培訓〔4〕。

2.非盈利組織方面

由于非盈利組織自身的特殊定位,在媒介素養教育發展較好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它是政府、高校及媒體之外對大學生實施媒介素養教育以激發其權能的重要場域,并且相較于政府、高校和媒體具有更多的靈活性。比如,非盈利組織可以積極爭取行政部門有關媒介素養教育的委托專案,積極貫徹賦權范式的媒介素養教育所要達成的目標,以及推行富有彈性的實施方式;還可以舉辦各種層次的論壇、國際研討會、合作項目、媒介素養教育成果演講交流和推廣等活動,并通過與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門以及一些民間組織結成聯盟,借助資源的共享與增加對話的機會,為大學生提供提高自我效能和建構社會能力的平臺。

3.新聞媒體方面

新聞媒體是數字時代高校媒介素養教育激發大學生權能的重要支撐者和助推者。比如,BBC曾和學校合作做過一個名為“新聞校園報道”的項目,他們為校園報道專門設立了網站,提供與新聞報道相關的大量教學及學習材料,還設計了參與互動性的網上課堂,邀請專家進行輔導,為大學生提供真實狀態下的新聞報道機會。同時,進行全國校園報道的網絡鏈接要進行交流和共享,由此來激發大學生關注周圍的世界,并對新聞報道產生興趣。在支持大學生掌握一定報道技能的同時,還要增強與之相關的批判反思能力、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及社會責任。

4.學校方面

學校是大學生系統接受媒介素養教育的第一課堂。學校教育特有的制度化以及良好的持續性可以保證媒介素養教育的理念和實踐得到比較穩定的貫徹。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應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教學方式上采取參與式教學模式,與學生平等交流共建知識。參與式教學是國際上普遍推崇的一種教學方式,強調學習者運用已有的經驗,與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尋找、分析、解決問題的途徑,以提高師生的批判意識和自主發展能力〔5〕。因此,教師要“重視媒介素養教育中的合作、探尋、重述、質疑、互動和創新的作用,加強大學生在媒介素養教育中的主導作用”〔6〕,要關注大學生所處的校園文化環境和當前社會環境的變遷,經常針對特定屬性的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訪談等,了解不同專業大學生的媒介素養使用情況、媒介素養知識及媒體分析能力和媒介素養教育的要求,主動邀請大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參與到媒介素養內容的建設,在這個過程中,和大學生一起討論什么是他們自己的問題,如何使用和使用何種交流手段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這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方式。同時,在培養大學生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使其不脫離廣泛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促進個人和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二是將當代媒介素養教育看作是一種行動教育,讓理論和實踐形成回應和互動,采用多種實踐方式在大學生媒介使用中賦予大學生自身的權力和能力。因此,當代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需要讓他們廣泛地接觸社會,在社會的真實情景中充分了解自身和相關社會群體的實際需要和特殊經驗,形成自我發展和建構社會的基礎。高校媒介素養教育不能脫離社會現實,成為空中樓閣,而要采用各種不同的形式給大學生提供機會,使他們走出校園之后,能夠具備良好的建構民主社會的公民所需的媒介素養。三是重視校園資源,尤其是校園媒介資源。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都有包括廣播、電視、校報、校園新聞網在內的一整套校園媒體。高校可以通過制作互動類節目等為大學生參與校園媒體節目制作和傳播提供實踐平臺。條件允許的高校還可以把校園媒體作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實驗室,制作個性化媒介產品,開展課題研究等。同時,要建立與媒體及其他社會團體的互動網絡,邀請傳媒人士和公共知識分子走進高校,通過舉辦講座、開展活動等形式和大學生零距離接觸。這樣做可以讓大學生得到來自媒體和社會的第一手訊息資料,了解實實在在的媒體和社會狀況,增加對媒介和社會的認識和思辨。

高校團組織、學生會、學生社團可以通過開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媒介素養教育來激發學生權能,如舉辦網絡媒介素養論壇,就大學生如何利用網絡完善自己和參與社會建構,或針對大學生感興趣及與大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校園和社會問題的參與方式和解決方式展開討論等。另外,可以進行學校“公共新聞”報道,讓大學生記者把目前學校或社會存在的問題或與此有緊密關聯的內容作為報道主題,圍繞這些問題展開深入的調查,提供全面的背景。同時,要在大學生中進行民意測驗,再以民意調查的數據分析為依據,討論哪些是大學生群體最為關注的問題,然后,向大學生受眾解釋問題的根源,分析問題難以解決的原因,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為解決這些問題出謀劃策,并建設相關網站,提供常規化、持續化的平臺,培養大學生的問題意識、思考的習慣和有意識控制的意識和技巧,從而提高自我效能。四是進行數字時代媒介素養教育的新學術資源開發。現階段的媒介素養教育已經超越了源自精英意識使青少年避免大眾文化侵害的免疫范式,而變為一種公眾在批判和建構過程中的參與行動,因此,不能再采用傳統的傳播學資源來發展媒介素養教育,而應該開發新的學術資源、建設新的學科體系以適應新時期媒介素養教育的變化。研究者和教師要從文化研究、意識形態理論、霸權理論、符號學、傳播政治經濟學和媒介生態學等研究領域,開拓新的學術資源,形成比較系統的、適應大學教育的課程內容體系,用理論更好地指導大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分析、推理、傳播和自我表達技能,達成新時期高校媒介素養教育的目標。

篇4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素質教育;高校管理;安全防范措施

學生安全素質是指學生在遇有突發性事件、災害性事故時的應急、應變自我保護技能和遇到人身財產受到侵害時避免侵害的安全防衛能力以及抵御違法犯罪與之斗爭的知識、能力。因此,在大學生中開展安全素質教育,普及安全知識,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其自我保護和安全防范能力,已成為高校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大學生安全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只重視法制教育,而不重視學生的安全素質教育。法制教育與安全素質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安全素質教育依靠法律知識而且離不開法律知識,法律知識通過安全素質教育得以鞏固和加強。可是兩者也是有區別的。法律知識是基礎,主要側重于理論知識;安全素質教育是技能,主要教授學生如何防范,如,遇到火災、事故怎樣逃生,遇到盜竊、搶劫如何應付怎么處理等。進行安全素質教育,首先要結合有關法律、法規向學生講清道理,這是必要的。但由于安全素質教育研究還不夠深入、系統,貫徹還不夠徹底,安全素質教育往往偏重于相關法律知識和遵紀守法教育,未能針對各種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提出應對策略和方法,因而在實踐中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目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在各高校已經規范化、制度化,法制教育已納入高校的教學日程,但對如何預防火災、盜竊及各種自然災害事故,如何防止或減少人身、財產損失這些屬于安全素質教育范疇的內容卻沒作任何要求。

2.安全素質教學體系不健全,對學生缺乏深入性、系統性教育。許多高校對法制教育抓得很緊,而對安全素質教育問題重視不足,大多流于形式,力度不夠,既沒有設立專門的安全素質教育課程教學日程,也沒有專職教師,更沒有系統的安全素質教育的正式教材,資金投入不足,使得安全素質教育工作還只是停留在膚淺的表層,往往概念模糊,實踐性不強,缺少鮮活的案例,大多是保衛部門或學工部門針對某一時期的發案特點或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大學生對安全素質教育課程的學習處于無人問津、任其發展的地步。因此,整合各部門的資源,挖掘各方面經驗,加強安全素質教育理論研究,提高安全素質教育層次,是我們當務之急。

3.教育手段陳舊、落后,停留于傳統的說教和宣傳方式。目前,許多高校安全素質教育內容實踐性不強,特別是談自身安全不夠,講應付對策不夠,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安全素質教育課程的興趣。事實上,安全素質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安全素質教育的內容應該全面具體,特別是要著眼于維護學生自身的正當權益,著眼于現實問題,學生們比較容易接受,也才能學會必要的技巧和能力。如果大學生被盜、被騙、被搶、被侵害成為受害者,在這種情況下僅告訴他們怎樣律己,并不能阻止侵害,還應告訴他們應該怎樣進行自我保護和防衛,怎樣幫助同學和他人。如果增加實踐課,將每一位同學都拉進一種模擬的環境中,大學生們都會積極思考,寓教于樂,教育效果也就明顯了。

4.沒有把大學生納入安全管理主體,管理措施不得力。部分高校安全素質教育的理念仍處于舊的體制之中,認識不到教育的安全功能,特別是在治安管理對象的問題上,許多高校一直都把學生作為治安管理工作的對象,沒有真正地把他們當做治安管理工作的主人。沒有學生的參與,治安保衛工作難以獲得好的效果。有的高校想通過強硬的行政措施來加強安全管理,但又有所顧慮,所以現在安全管理工作普遍采取的還是勸告方式,但這種方式效果往往不理想。

二、加強大學生安全素質教育的對策

1.建立完善的安全素質教學制度,盡可能地將大學生安全素質教育列入必修課。學生安全意識高低、安全知識多少和自我防范能力強弱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日常安全。因此要通過靈活多樣的安全素質教育,增強大學生安全意識,增長防范知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讓每一個大學生都能自覺地“從自我做起,構筑起自我保護屏障”,形成最有效的安全防范體系。是否開展安全素質教育,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是否以人為本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否具備一定的安全知識,是衡量一個大學生素質是否全面的重要標志之一。高校應將安全素質教育納入高校課程體系建設之中,并在學分制度中進行具體規定。

2.加強學生紀律教育。違法亂紀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安全問題,而且安全事件大都與違犯紀律和破壞秩序相關聯。因此,紀律教育是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保障學生安全的重要手段。要讓學生明白,遵守紀律和秩序,是保障自己成長安全和他人安全的重要基礎。要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使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降低個人成長風險和社會安全成本。

3.強化陣地,拓寬途徑。加強大學生安全素質教育,首先要強化教育的陣地,拓寬教育的途徑,更新教育的手段。一是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陣地作用,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體系和優勢,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針對性地進行安全素質教育,二是要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在有關課程和教學環節中由任課教師結合課程內容適時對學生進行安全素質教育和法制教育;三是要發揮計算機網絡教育的優勢,在高校網絡上安全素質教育的信息,分析典型案例,進行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四是發揮心理咨詢的優勢,開展心理健康普查,了解學生心理動態,把安全素質教育與心理咨詢結合起來,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

4.把提高思想認識作為搞好安全素質教育的切入點,把嚴肅對待事故隱患當作學生安全素質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安全教育,消除僥幸心理,去掉麻痹思想,通過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大學生安全素質教育工作是高校“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主要內容和體現,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做好這項工作,一方面,需要高校各個部門齊抓共管,充分發揮部門優勢和教育的安全功能,為社會培養素質全面的建設者;另一方面,讓學生參與高校的安全素質教育管理工作,不斷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學生公寓安全工作管理體系并使之制度化、規范化。按照工作崗位責任制的分工,層層明確安全責任,切實增強安全防范的自覺意識;要認真貫徹執行“誰主管誰負責,誰在崗誰負責”的原則,充分發揮樓棟長、管理員和學生自律委員會的職能作用,真正形成一個安全管理網絡;要嚴格考核督導,獎優罰劣,抓好制度落實。

5.突出重點,注重實效。開展安全素質教育,既要全面展開,又要有重點地進行,做到點面結合、以點帶面。一是教育的內容以防人身傷害、防財物受損、防心理失常、防違法犯罪等為重點。二是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開展不同內容的教育。如對經常違反校紀校規的學生,要進行重點教育,防止因嚴重違反校紀校規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三是加強節假日期間和學生外出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生離校之前等重點時期的安全素質教育。

篇5

于一所學校而言,辦學特色不僅是學校的重要標志,也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勝利街小學在“特色”教育之路上且歌且行,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跡……------題記

今年正值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六十周年,六十年風雨兼程,在中原大地崛起了一座座有影響、有魅力的育人殿堂。而在平頂山下,湛河水旁,就坐落著這樣一所聞名全省的學校。她以優美的環境,優異的教育教學質量以及先進的辦學理念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許多家長都以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這所學校學習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她就是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勝利街小學(平煤集團原第一小學)。

勝利街小學始建于1957年。是籌備原平頂山礦務局時建立的第一所礦工子弟小學。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為祖國建設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才。學校始終以教學質量高,管理規范著稱,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

1994年初,學校大膽承擔了市級“減負實驗校”的素質教育改革實驗,提出了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培養學生藝術特長”為主要內容的研究課題 。力求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使其成為推動學校素質教育向深層次發展的有效途徑。

讓藝術教育作為特色教育的突破口

藝術對一個人的成長、修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校長吳越認為,藝術教育具有通過形象生動、多姿多彩的表現形式,使人產生思考、產生聯想、產生體驗、產生激情、產生共鳴、產生情感,最終達到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凈化心靈的作用。在青少年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能夠通過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的連接,達到學生藝術能力、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與發展。

為了搞好藝術教育,學校采取了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藝術教育方法。在普及藝術教育方面,學校除了開齊、開足規定的美術、音樂、書法等藝術課程外,還對每個班級提出了具體的藝術教育任務。經過13年的發展,學校藝術特長教育辦學特色得到了上級領導、社會各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學校被上級推薦為河南省藝術教育先進集體。學校連續三次參加全國校園春節聯歡晚會演出。2006年2月,童聲合唱《手拉手,祖國更美麗》還赴香港參加了內地與香港兒童文藝交流活動,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2004年六一期間,學校第十屆大型少兒書畫展“童心看世界”在河南省聲達藝術館舉辦,引起了省會新聞界和參觀者的極大興趣。2005年六一期間,學校第十一屆大型少兒書畫展“ 美麗中原我的家”在北京炎黃藝術館舉辦 ,參觀者被孩子們一幅幅帶有河南風土人情、生動有趣的畫面深深吸引。

幾年來,學校涌現出眾多藝術特長生。該校學生劉然、趙真真、吳昊、王亞琪等分別考入省藝校、北京舞蹈學校、北京音樂學院附中等學校,成了舞蹈、音樂方面的人才。學校每年都有像董冰心、宛越、魏藝瓊、李婧、韓順奇、安躍這樣的小畫家榮獲國際兒童書畫比賽金、銀、銅獎。少藝團組織學生書畫作品140幅,僅參加第八屆世界和平書畫大獎,就有61幅獲獎,其別金獎2枚,金獎14枚。銀獎20枚,銅獎20枚,優秀獎5枚。

藝術教育成果不僅僅體現在舞臺上的絢麗、畫廊里的多姿上,藝術教育的魅力也啟迪著學生智慧和心靈,激發起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充滿自信的品質。學校里學生活潑可愛、文明守紀、學風濃厚,誠實向上;校園外學生遵章守紀、知書曉禮、尊老愛幼、熱心服務,涌現出許多勤奮學習、志趣廣泛、自尊自強、拾金不昧的好少年。他們有:出席全國少代會代表的劉毅,全國公民道德建設小標兵劉珩,全國百名優秀少先隊員、省十佳好少年安然;省優秀少先隊員葉靜文、藺夢娜,省文明少年江瑞、孫延博;有勤奮學習最終考入北大、清華的李亞男、彭磊;有勇救落水兒童的黨書洋,拾金不昧的劉燕、李寶剛,勇斗歹徒的嚴凱群體等等。學校也連續多年保持省文明單位稱號,少先大隊兩次榮獲全國少先大隊榮譽稱號,學校連續多年奪得公司教育教學質量一等獎,并被評為市示范性學校。這些都充分體現出藝術教育是打開兒童心靈之窗的有效途徑,是落實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全面發展、健全人格、人文修養的強有力的舉措。

以課程改革為主線提升校本教研的文化含量

藝術教育的開展勢必會占用教學的有限時間,開始時許多人抱著觀望的態度審視學校的教育行為,有的家長也產生了害怕教學質量下降會影響孩子學業成績的情緒,更多的老師面對新的改革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吳越說,思想上的顧慮她也有過,但是面對家長一雙雙期望成功的眼睛,學校班子沒有退步,而是進行了更慎重、更細致、更認真地研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以力求實驗的成功。

學校在教師中開展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活動中提出“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的口號,嚴格控制家庭作業的題量,給學生積極參加課外藝術活動提供充裕的時間。通過這些活動,使教師看到教學質量的保持不是靠占用大量的教學時間,機械重復的練習取得的,而是通過提高課堂效益,提高授課的藝術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來的。在此基礎上,學校全面啟動課程改革實驗的系列方案。學校于1999年9月大膽提出改革課程設置的思路,通過此項改革,使學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培養學生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種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最終達到培養高素質、高技術人才的目的。

新的課程設置打破了原來舊的課程設置模式,較好地解決了教學中慢節奏、低效率、重復老套的弊端,使教學工作更適應現代化教學的要求。新的課程設置較好地解決了以往重語、數、外學科,輕其他學科的現象,確保了部頒標準課程和校本課程的設置和實施。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學生不僅學到牢固的科學文化知識,還學到了許多有益終身的知識和本領。如創維課的開設,使學生智力更聰慧,頭腦更靈活,創新思維更敏銳;再如心理健康課的開設,使學生懂得了良好心態的培養、頑強毅力的鍛煉是人生必不可缺的內容,通過學習,學生對"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戰勝困難"有了新的認識。

通過系列課的研究、改革,使教師課堂上更注重精講精練,學生更注重學練結合。教師多從提高學生素質方面考慮課程的安排,設計新穎有效的講、練方案,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境地解放出來。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性調動起來,當堂完成任務。減輕了學習負擔后,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發展自己的個人愛好,培養自己的興趣特長。教師、學生素質的同時提高,也為學校藝術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通過提升校本教研的文化含量,教師觀念得到轉變,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日前,上級有關部門領導在一次專題研討會上指出,多年來,勝利街小學各方面均衡發展,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在各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以教師素質作為教育品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一所高質量的學校源于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勝利街小學先進的精神文化表現為教師高尚的師德、職業激情和責任感。成為永保高質量教育品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吳越校長有著三十多年的從教經歷。她在治學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注重研究21世紀經濟轉型期教師的精神、心理的變化和發展需求,引導教師深刻反思教育的本質,引領教師重新發現自我,感悟教育的神圣責任,發現師生生命的價值,并以此作為構建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

學校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影響力。如請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科研權威進校,對教師進行培訓、交流,共同研究課題。同時定期送教師外出學習、充電。學校還建立了系統的校本培訓機制,定期進行研究課評比、展示,教學基本功比賽等多種方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學校開展了"更新觀念,解放思想"的大討論,使教師逐步樹立三種觀念,實現三個統一。即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發展觀;把培養優秀人才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相統一,把群體培養目標和個體發展目標相統一,把重視教育結果同重視教育過程相統一,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在教學中,學校提出了“高密度、大容量、高效率”的原則。 “高密度”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始終處于生動活潑的情境之中,以主人翁姿態學習著,緊張而不疲勞,學得多,用得好;“大容量”就是在單位時間里(一節課)學生獲取的知識要多。這個知識首先是指方法的知識、思維的知識、創造的知識、活的知識、在掌握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再去獲取人類積累下來的對“今天”和“明天”都有用的基礎知識,掌握運用這些知識的基本技能;“高效率”就是當堂圓滿完成教與學的任務,使教師和每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都能在自己先前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又得到發展,以此激發教師、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

此外,每學年學校都要進行一次教育科研成果匯報會或展示會,對于優秀者給予表揚與獎勵。 同時學校還把有無教科研成果作為評選骨干教師的重要條件之一。這些激勵的措施,進一步調動了廣大教師參與教科研工作的積極性。

以超前思維和科學發展為動力創造輝煌

校長吳越知道,在現代化學校建設中,硬件的升級不難,而涉及學校核心競爭力的軟件環境的變化非一日之功。勝利街小學以新思維、新理念,不斷優化教育環境與發展環境,其核心之核心就是為師生的共同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空間。正像教育權威領導所說,教育要以學生為主,辦學要以人才為主,要發揮不同層面的積極性。而勝利街小學的教育與辦學正是發揮了各個層面的積極性,形成了教職工積極的精神狀態和學校強勁的發展勢頭。

回顧學校多年來 教育教學工作取得的成績,學校這一屆領導班子非常欣慰,因為在這十幾年的改革歷程中,他們把自己的智慧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他們把自己青春獻給了可愛的礦區的孩子們,他們感到自己能和教師們同在改革探索中不斷進步、成長,是一種幸福和快樂。同時,他們還感到 學校能夠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可,主要是得益于學校十幾年堅持落實素質教育的辦學理念。正是有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思想,學校才有了一系列成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教育教學改革方法,才能為學生健康成長、發展特長騰出更多的時間。

篇6

1.1苦練內功,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教師要提高教學水平不能固步自封,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老教師都要虛懷若谷,善于聽取不同意見,不僅要向自己身邊的教師學習,更要向其他院校的老師學習。每一所高校都有值得學習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多年以來我系不斷選送優秀教師到國內外高校進修學習,顯著提高了教師教學水平,擴展了教師視野。

1.2做好科研工作,實現科研、教學相互促進

科研工作和教學工作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在重視、加強教學工作的同時必須做好科研工作。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教學內容是教學的核心要素,而教學內容是否豐富、前沿知識的引入是否合理,都源于深厚的科研實踐功底。教師通過科學研究,不斷汲取新知識、積累科研成果、掌握科研發展的前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將科技前沿的發展動向、自己或者別人的科研工作、科研方法、科研經驗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內容當中,必將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投身科研工作的興趣。科學研究不是知識量的增加和累積,而是對知識的理解和綜合運用,是一項高度復雜的思維活動和實驗技能的體現,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諸多方面經驗總結。也許一個做科研工作的人對自己所做的工作將得到什么結果是不明確的,并且很多驚人的實驗結果都是偶然發現的,但這些并不能說明科研活動是毫無章法、無跡可尋的。教師從事科研工作,會在課堂上得以體現,只要觀念明確、方法得當,通過潛移默化的滲透就能夠讓學生獲得科研工作方面的知識和思維模式,從而自覺地運用科學研究方法從事創新活動。科學研究方法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科學思維,也可使研究過程嚴謹,得出科學性強、有說服力的結果。所以盡早地讓本科生了解、熟悉科研方法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1.3建設有凝聚力的高水平教學團隊

做好大學物理教學工作必須建立一支有素質、有凝聚力的高水平教學團隊。山東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物理系的全體教師十分重視教學團隊自身的素質建設,通過開展教學經驗交流會共同剖析學生難理解的重點和難點,交流、分享各自的教學心得體會,共同提高教學水平。彼此提意見,相互交流經驗的基礎正是團隊精神的體現。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科特點實施特色分專業教學。針對青年學生的思想特點,尋找他們的興趣點,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體系。根據學生的高中物理基礎,有針對性地做好高中物理到大學物理的銜接和過渡。讓學生從高中的知其然到大學的知其所以然,從高中的知道現象到大學的對本質和內涵的理解,讓學生對物理概念、物理原理有更深入而全面的理解。我系教師響應學校、學院關于加強網絡宣傳和網站建設、推進網絡課程建設步伐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服務廣大師生,適應未來全方位網絡教學的要求,也為了物理系的學科發展和擴大社會影響力,物理系各位老師共同努力,集中力量構建大學物理和大學物理實驗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網絡平臺的制作需要廣大教師的忘我奉獻精神,為了加速網絡課堂的資源整合,盡快實現網絡課堂的開放,物理系的教師自發地來到辦公室加班,致力于網絡課堂建設。由于各位教師的教學安排不同,平時很難集中起來,然而網絡平臺建設卻是一個紛繁復雜、需要相互協調的過程,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休息時間共同討論資料的選取和網站的建設。在建設網絡教學平臺過程中,通過教學經驗的相互交流提高了各位老師對教學的理解和處理教學中各類問題的能力,能夠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網站的制作需要每一位教師的努力,各位教師通力協作,整個過程是對知識凝練和對知識進一步整合的過程,也是增強集體凝聚力和整體素質的過程。物理學網絡課堂建成的短短幾個月就有超過9萬的點擊量,體現了廣大師生學習物理的熱情,也是廣大師生對物理學網絡平臺建設的肯定。物理系在教學和網絡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是整個教學團隊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的體現。正是這樣一個團結、奮進的團體,通過以老帶新、教學經驗交流、國內外進修學習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通過良好的課堂教學和課堂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將看似枯燥的理論和實驗知識傳授給學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贏得了各屆學生的一致贊譽。

2、整合利用多種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1根據青年學生思想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針對青年學生從高中到大學的思想變化,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大學生經過幾年艱苦、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沖過獨木橋,踏進大學校門,面對全新的大學校園,豐富的課余生活,讓初入大學的大學生目不暇接,不能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學習上,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大學物理為例,在緒論課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引入物理相關的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到大學物理是學好本專業知識的理論基礎。進一步用相關的例子加深學生對物理的理解,比如對車輛工程專業,可以引入發動機輸出功率一定時,隨著擋位的逐漸升高輸出力逐漸減小而速度逐漸升高,讓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物理知識對本專業學科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帶著學習興趣到物理課堂,在課堂上更要不斷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演示實驗,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物理原理表現出的物理現象,方便理解物理原理。為學生播放視頻影像,演示微觀和不方便實物演示的物理現象。在教學過程中穿插物理學史和物理發明小故事,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發展的興趣,讓學生感覺科研創造就在身邊,對物理產生親切感,不畏懼復雜的物理概念和公式,進而有勇氣和興趣投身于科研事業。

2.2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網絡平臺輔助教學

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影像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能夠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的多媒體技術進入了教學領域,并有逐漸取代傳統教學模式的趨勢,這是教學方式由靜到動、由平面式到立體式的進步和飛躍。幻燈片、圖像、視頻和聲音等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豐富了教學內容,擺脫了傳統教學模式枯燥、單調的困境。例如波動光學中的干涉、衍射現象,電磁學中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相對論中的時間延緩和長度縮短效應等很難用語言表述清楚,而通過視頻、Flash等多媒體課件可以非常清晰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物理的了解不僅僅是公式和概念而是形象的物理圖像,這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多媒體技術傳遞的信息量大,如何更好地選擇、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于實際的課堂教學是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拓展豐富的教學手段,建立教學網絡平臺和師生互動平臺,實現教學手段的全方位立體化,給學生創造廣闊的學校空間和學習資源。我系已建立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和師生互動平臺。在網站的建設過程中,各位教師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歷總結了教學經驗和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令課程網站更具靈魂和思想。充分利用網絡課堂輔助教學,實現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相輔相成,這將為廣大師生提供良好的物理學習、互動平臺。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個教學過程需要教師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科研經驗,能夠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并能從復雜的生活現象中凝練出簡單的物理問題。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去聽課,能夠對具體問題應用適當的物理原理去解釋。雖然學生對有些問題的理解只是簡單的物理框架,但這將為學生深入理解和解決問題提供理論基礎。

3、培養師生相互尊重的平等意識,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

3.1加強師生交流,建立相互尊重的平等意識

教師和學生是教和學的關系,是平等而不是相互對立的。了解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興趣點,在課間或課下和學生多交流,和學生保持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只有人們對接觸到某事物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時,才會對它產生向往的心理,進而對它發生興趣。沒有這種情感,就不可能形成興趣。因此,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患,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愛之情。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尊其師、學其道[9]。教師在傳授知識之外的重要責任是塑造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這將體現一個學校的精神面貌,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恰恰可以讓學生在畢業后盡快適應不同的工作崗位,取得驕人的成績。

3.2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物理的整體理解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只有讓學生同時學好理論和實驗課程,才能讓學生對物理的理解更加深刻、學習興趣更高。大學物理和大學物理實驗一般來說是獨立設課,各有不同的教學體系和評價體系,但是作為一名教師卻要將兩門課程當做一個整體來對待。在做好大學物理理論教學工作的同時,不放松實驗教學工作,讓學生對物理理論和實驗融會貫通。大學物理實驗開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通過物理實驗學習物理理論、對物理理論有直接的感性認識,更重要的是讓學在物理實驗過程中學習實驗思維方式,掌握實驗技能,培養良好的實驗素養,為未來的科研創新工作打下堅實的物理基礎。實驗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教師潛移默化、言傳身教。所以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求學生做出正確的實驗結果,更要考察和提高學生多方面的知識。通過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實驗素養。比如電表改裝實驗中電壓表或者電流表無讀數時如何檢測出斷路的連線;牛頓環實驗中鼓論顯微鏡的鼓輪讀數指零時,而毫米指針不在整毫米處的處理辦法;密立根油滴實驗中觀察不到油滴的可能原因和解決辦法。同時要注意學生在處理數據中可能出現的錯誤,比如有效數字的保留、絕對誤差是否為正值、相對誤差是否表示為百分數的形式等。同時,重視仿真實驗對物理實驗的輔助、補充作用。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順利地完成實驗,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也為了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不適合在課堂操作的實驗,可以通過網絡輔助平臺開展仿真實驗。

3.3建立、健全多種考核機制,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

篇7

1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擺脫“應試教育”傾向,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是我國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緊迫任務,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首先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和迎接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資源的開發。發展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質,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條必由之路。

其次實施素質教育是科學技術挑戰的需要,當代科學技術發展速度加快,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就要求每個人在基礎教育階段要打好基礎,學會學習,不斷調整、提高和發展自己,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再次實施素質教育又是解決人類面臨的種種潛在危機的需要。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大大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但同時也帶來了高科技犯罪,因此呼喚人類對道德規范的重新審視和關注,都呼喚人們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學會做人,這正是素質教育所要完成的任務。

實施素質教育既是社會的需要,又是教育領域自身的要求。我國正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的本質要求就是要使每個人都得到應有的發展,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反映了義務教育的這一本質要求。

2 素質教育的特點

2.1 素質教育的全體性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具有作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素質教育的全體性要求:一方面必須是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應有的發展;另一方面必須使每個學生在社會所要求的基本素質方面達到規定的合格標準。

2.2 素質教育的全面性

在“一切為了學生,一切圍繞學生”的思想指導下,在學科教學方面,重視語言和數理化等所謂主要學科,忽視音體美勞等學科,在教育目標方面,重視知識傳授,忽視智能,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情感個性等方面的培養和發展,導致學生的“片面發展”,而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是全面的。

素質教育的全面性要求:一方面必須使每個學生各方面素質都得到應有的發展,另一方面必須使每個學生的素質結構得到協調發展和整體優化。

2.3 素質教育的發展性

素質教育的發展性意味著素質教育對學生潛能開發和個性特長發展的高度重視,教師要創造性各種條件,引發學生的這種無限的創造力和潛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展示并發展自己的才能。

2.4 素質教育的主體性

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從根本上說就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覺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教會學生學習,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3 素質教育的本質

素質教育是追求全面質量和高質量的教育,全面質量是基礎,高質量是核心,個體的全面素質的發展必然有個人特點的發展,是個性的形成過程,面向每一個受教育者,使他們都得到個性全面發展的教育。

篇8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公共安全;素質;調查

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財產以及社會生產、工作生活安全,包括國防安全、環境安全、社會福利保障和免受犯罪侵害等多個方面。[1]大學生公共安全素質是大學生為了防范和應對可能危及身心健康和學業生活的社會風險因素,通過教育訓練和環境影響而具備的知識、技能、意識的組織結構和質量水平。大學生作為當代的有識青年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公共安全素質水平對于保持教育系統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課題組分別在北京市、上海市、福建省、青海省、重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河南省和遼寧省等8個地區選取16所高校,在每所高校抽取50名在校大學生。本調查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760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問卷756份,有效回收率94.5%,符合科學調查的基本要求。其中,男女分別為342人、412人,2人未注明性別;一、二、三、四年級分別為112人、232人、318人、92人,2人未注明年級。家庭經濟狀況分布情況:富裕的52人、一般的614人、貧困的86人,4人未注明家庭經濟狀況。在生源地分布中,來自城市地區的大學生為478人,來自農村地區的大學生為274人,4人未注明生源地。

2.研究方法

采用自編問卷調查大學生的公共安全素質狀況。本問卷共有60道題,主要包括公共安全意識、公共安全知識、公共安全技能三個方面內容,每道題按照“贊成”、“不清楚”、“反對”三個選項統計結果。受訪者按照自愿的原則完成問卷,完成一份問卷的平均時間大約為15分鐘。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有較強的公共安全意識,并體現出“自保”與“利他”并舉傾向

大學生對潛在的安全風險有一定的預判意識、防范意識。83%的大學生“能夠及時發現生活中潛在的危險”;76%的大學生相信“與10年前相比,我國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更加頻繁”。80%的大學生“在校期間辦理了人身意外保險”;75%的大學生“從不相信銷售考試答案等野廣告”;只有32%的大學生“面對陌生人的求助,會不加考慮地給予幫助”。

大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94%的大學生認為“生命屬于自己,還屬于家人、朋友和社會”。82%的大學生認為“人很脆弱,平時要處處注意安全”;79%的大學生認為“發生危險時,要最大程度地降低自身損傷”。

大學生在自保的基礎上,對他人和社會安全問題體現出責任意識。當個人利益可能受到侵害時,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出現折扣。只有48%的大學生表示“緊急狀態下敢于犧牲自己以保護公共利益”;只有38%的大學生“遇人落水時,會奮不顧身地下水救人”。同時,大學生也表現出較強的利他傾向。84%的大學生認為“發現安全隱患時,會及時地提醒周圍人”;90%的大學生“非常關注地震等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70%的大學生認為“在突發事件中,會優先救治重傷者、老人、兒童”;88%的大學生“會及時與晚歸的室友聯系,以確定其安全”。

2.大學生掌握基本的公共安全知識,但深度與廣度有待加強

大學生掌握一定的生活安全常識,但受生活習慣和思維定勢的影響,部分常識缺乏科學依據。81%的大學生“去人員密集場所,常常留意安全通道的位置”;74%的大學生“在網吧上網結束后,會檢查所登錄過的網站已關閉”;93%的大學生“當儲蓄輸入密碼時,常常用身體或其他物品遮擋”。但是,大學生的安全常識也存在著一些問題。71%的大學生“習慣找個單獨的卡冊存放銀行卡、身份證”,沒有做到卡、證分離;36%的大學生認為“豆角、豆漿等食品不會引起中毒”,沒有意識到如果烹飪不當,豆制品容易引起中毒。

大學生熟知一些與公共安全相關的法律知識,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掌握的不透徹。86%的大學生認為“在使用互聯網時,不允許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92%的大學生認為“消防車趕赴火場的時候,其他車輛和人員必須避讓”;81%的大學生認為“醉酒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同樣給予處罰”;90%的大學生認為“課外活動,須經學校同意”。但是,還有31%的大學生錯誤的認為“在學校可以參與宗教活動”;37%的大學生錯誤的認為“甲類傳染病的疑似病人,確診前不需要隔離治療”。

大學生對防災知識有一些了解,但存在著“盲點”。94%的大學生認為“遇險時,可以通過火光、濃煙、反光等信號求救”;79%的大學生認為“在雷雨天應該遠離鐵塔20米以外”;86%的大學生知道“大霧紅色預警信號時,會進行交通管制”;83%的大學生認為“液化氣、汽油、甲醇等化學品均可對人造成傷害”。但是,部分大學生的防災知識還存在著不足。只有46%的大學生確認“防空的預先警報鳴36秒,停24秒,反復3遍”;只有44%的大學生知道“122是交通事故報警電話”;還有30%的大學生錯誤的認為“天然氣泄漏時,可在現場撥打電話救援”。

3.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公共安全技能,但急救技能比較欠缺

多數的大學生能夠通過正確的減災技能降低災害損失。93%的大學生認為“油鍋著火,應該切斷火源、蓋上鍋蓋”;89%的大學生認為“高溫時,要盡量避免午后的戶外活動”;91%的大學生認為“發現宿舍被盜后,應立即向保衛處報告,保護現場”;84%的大學生認為“發現人員燃氣中毒時,應立即打開房間門窗”。

當發生災難時,多數大學生具備正確的逃生技能。92%的大學生認為“火場逃生時,要用濕手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88%的學生認為“公交車失火,可用鐵錘或鞋跟打碎車窗,疏散逃生”;84%的學生認為“電梯急劇下降時應身體貼緊電梯壁,保持膝蓋彎曲”;86%的學生認為“受到海嘯威脅,應該有組織地向高地轉移”。

遇到身體傷害事件時,大學生的急救能力尚有不足。只有63%的大學生認為“食物中毒時,可用手指刺激咽部催吐”,這與相關調查結論一致。同時,大學生的一些急救措施存在著不當之處。64%的大學生錯誤的認為應該“將溺水者朝上置于腿上,按壓其腹部將吸入物排出”;50%的大學生錯誤的認為“當酒精中毒時,應將患者置于穩定性仰臥位”;47%的大學生錯誤的認為“在扭傷發生的24小時之內,盡量用熱水袋熱敷”。

三、對策

1.拓寬公共安全知識的傳授途徑

以往高校常常以課堂講授、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大學生公共安全知識的學習活動。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高校常常采用“逐層傳遞式”,即只針對班團干部開設大學生安全教育課,再由班團干部向普通同學傳達講解的教育形式。講授式在過去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在當前和今后的一段時期也將占據重要的地位。但講授式注重介紹講解性的內容,長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種“滿堂灌”的教育模式,非常不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因為公共安全知識涉及各行各業、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具有寬泛性、變化性,教師的講授很難涵蓋公共安全知識的全部內容;另外,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獵奇的心理特點和較強的獨立意識。這些因素都促使大學生的公共安全知識學習途徑要拓寬。現在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正從傳統教育向現代化教育演進,即從向學生被動傳授安全知識模式向學生主動需求安全知識、技能和素養模式轉變。

除了教師的講授,同學間的“同輩學習”和“網絡學習”也是重要的公共安全知識學習途徑。“同輩學習”是指大學生向學長、同學學習公共安全知識。大學生雖然存在著不同的個性差異,但他們的成長經歷、社會活動和人生發展存在著很多相同或相似之處,常常會遇到類似的公共安全問題。因此,大學生間公共安全知識的“共享”是大學生公共安全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網絡學習”是指大學生通過公共安全網站等平臺,進行公共安全知識的學習。公共安全網站提供了一種輕松自由的學習平臺,使大學生可以自我決定學習時間和地點。“同輩學習”和“網絡學習”雖然能夠發揮大學生公共安全知識學習的主動性,但卻離不開教師必要的指導。例如,大學新生入學時,教師需要將公共安全知識條理化,通過新生接待員“口口相傳”進行公共安全知識的教育。[5]各種最新的公共安全知識和信息,只有經過教師的分析、整理和加工,才能通過公共安全網站呈現,作為教學資源。只有教師必要的指導,才能保證“同輩學習”和“網絡學習”的導向性與實效性。

2.構建公共安全技能的訓練模式

大學生公共安全技能是指大學生經過訓練而獲得的面臨危機事件時的完善化、自動化的應對行為方式,主要包括減災技能、逃生技能和急救技能等。大學生公共安全技能訓練可以促進大學生對公共安全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的內化過程,可以使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地感受諸如火災、地震等安全問題,增強廣大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和防災避險的能力。[6]大學生公共安全技能訓練不是簡單地、機械地重復,也不能隨機地、片面地展開,而是有目的、有步驟、系統的教育活動。

首先,需要科學安排公共安全技能訓練科目。在減災技能、逃生技能訓練的基礎上,更要突出急救技能的訓練內容。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可以把比較復雜的技能劃分為若干簡單的、局部的部分,練習、掌握了之后,再過渡到統一、完整的行為。

其次,合理配置公共安全技能訓練的師資隊伍。大學生公共安全技能訓練不能只依靠輔導員,也不能只依靠保衛部門管理人員、校醫院醫務人員等校內人員,還要依靠以跨領域的警校合作和校外“安全教育基地”等形式參與的社會力量。

3.突出公共安全意識的培養重點

大學生公共安全意識是大學生在思想意識中對安全的認識,包括防范意識、生命意識和責任意識等。傳授公共安全知識的目的是讓大學生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公共安全技能訓練的目的則是讓大學生面對危險時知道該怎么去做,從而使損失最小化;培養大學生公共安全意識的目的則在于讓大學生最大程度的避免傷害。大學生公共安全意識的培養是以大學生的公共安全知識和公共安全技能為基礎,是大學生公共安全教育的更高層次。大學生公共安全意識的培養要突出以下三個重點:一是“安全第一”。在社會轉型期,我國各類社會矛盾和風險有所增加,社會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和出現。基于此的危機意識是大學生公共安全意識培養的首要任務。二是“生命第一”。大學生雖是成年人,但學生身份決定了他們要保證自身健康、全面成長。他們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從而產生維護生命安全的自覺行為。他們也要有保護他人的他律意識,學會為他人的人身安全負責。三是“預防第一”。經常查找、發現不安全因素及各種事故隱患,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措施,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工作,做到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這是培養大學生公共安全意識的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法。

篇9

擁有如此龐大的員工隊伍,歐洲專利局自然會努力盡可能地優化和精簡其工作,同時保證不損害其服務質量。

實際上,2012年的一項年度知識產權基準調查讓歐洲專利局引以自豪,調查以700位私人執業或行業內的專利律師為樣本,68%的私人執業者表示歐洲專利局的工作質量“非常好”或“非常優秀”,92%的行業從業者選擇了“好”、“非常好”或“非常優秀”,調查的反饋結果非常正面。

歐洲專利局表示,其專利質量政策包括如下幾個方面:高度熟練的審查員、國家級的檢索、全面的手續和審查過程,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則是質量控制,以及不斷改善質量的承諾。

與此同時,歐洲專利局仍在努力優化和精簡其工作流程,例如,避免潛在的、不必要的重復勞動、從其他專利局已經完成的工作中收益等。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全球五大知識產權局(IP5)最近宣布,五大局已同意從2014年1月起共同啟動專利審查高速路(PPH)試點項目。除了歐洲專利局,五大局還包括日本特許廳(JPO)、韓國特許廳(KIPO)、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SIPO)以及美國專利和商標局(USPTO)。

根據歐洲專利局提供的信息,該項目將同時使用PCT和國家專利工作成果。其既定目標是加速處理專利申請。事實上,根據官方公告,這個試點項目被認為是五大局之間已經實施的快速專利審查程序的補充,以便讓申請人更快、更有效地獲取專利。

眾所周知,五大知識產權局之間已經在開展PPH的相關工作。在公告中,歐洲專利局指出,這些PPH安排將被集成在新的整體項目里。然而,根據新的項目計劃,若專利申請已被任意其中一個知識產權局通過,申請人可以要求五大局中的其他知識產權局加快對同一專利申請的審查。此外,在可行的限度下,其他知識產權局也可從已有的工作成果中受益。根據新的項目計劃,申請人可以選擇任何一個知識產權局提交PPH專利處理申請。

篇10

目前,我省公民科學素質的基本狀況如何?獲得科學技術發展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哪些?2007年10月至12月,省科協和省統計局對全省18至69歲年齡段的1970名公民進行了公民科學素質狀況及相關影響因素的入戶問卷調查。

公民科學素質

提高0.49個百分點

“現在的孩子,很喜歡看科普書籍。”貴陽市新華書店收銀員徐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調查結果看,2007年我省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10%,比2005年的0.61%提高了0.49個百分點,但仍然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25%。

省統計局副局長劉帶春介紹,我省不同分類群體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存在差異。《全民科學素質綱要》的重點人群中,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7.5%;城鎮勞動人口次之,為2.1%;農民相對較低,僅為0.5%。“想學習科學文化,村里沒有什么科普實施,不知道怎么辦!” 這幾年在外打工的大方縣六龍鎮農民李韜如是說。

另外,我省公民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城鄉群體之間科學素質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男性為1.5%,女性為0.7%;18至29歲年齡段公民科學素質最高,為2.2%;學生及待升學人員為13.1%,專業技術人員為9.7%;城鎮人口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2.3%,而農村人口這一數字為0.4%。

調查顯示,我省部分公民對常見的五種迷信形式持相信態度的比例是:相信求簽的公民占21%、相信相面的占18.7%、相信星座預測的占4.3%、相信周公解夢的有16.8%、相信電腦算命的為3.7%。

“與2005年相比,我省公民不相信迷信的比例達61.3%,該數據也比全國平均水平的59.4%高出1.9個百分點,其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劉帶春說。

一位參與調查的工作人員介紹,公民回答沒有去過科普場所的原因中主要是“本地沒有、不知道、沒參加過”,這說明我省科學素質建設的基礎條件還比較薄弱,還需要大力發展。

九成公民

從電視獲取科技信息

我省公民都是從哪些渠道獲取科學技術發展信息的?調查顯示,有90.6%的公民認為,電視是最主要的渠道。通過與人交談和從報刊上獲得科技信息的比例分列第二、三位,分別為55.9%和40.7%。

在利用科普設施方面,有36.8%的公民首選動物園、水族館和植物園;其次是科普畫廊或宣傳欄,占35.5%;圖書閱覽室列第三,占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