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范文
時間:2023-03-14 11:41: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走向海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海洋文化比海鹽文化立意更高遠。包容度更大
鹽城是座臨海城市。從鹽城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看,海洋文化更具有統領和包容特質。
鹽城歷史上的三次沿海大開發無不以海為本。鹽城自西漢開始規模產鹽,并因鹽置縣,至明代鹽產鼎盛時期,這應是第一次沿海大開發,并由此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海鹽文化。清末民國初,以張謇為代表發起的“廢灶興墾”運動,不僅帶來了先進的農耕生產技術,還引進了市場化運作和企業化管理的新模式、新理念,這應該是第二次沿海大開發。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鹽城方興未艾的第三次沿海大開發,從圍墾造地、農林牧漁業起步。發展到現今以保護利用并舉,以新興工業、現代農業、生態旅游業為主體。以開發開放為主旋律的大格局。幾年來,市委提出的“開發沿海、接軌上海、借船出海”的“三海戰略”,直接體現了海洋文化的特質和內核。
海洋文化可以包容鹽城的其他幾張城市文化名片。除海鹽文化外,鹽城的水綠文化、紅色文化、汽車文化等也是鹽城地域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水綠文化體現了鹽城海濱獨特的原生態自然環境,展現了鹽城人民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現代意識。紅色文化不僅集中表現了革命前輩和鹽阜人民百折不撓、英勇善戰、勇于犧牲、甘于奉獻的人文精神,也顯示了鹽城地處沿海的戰略區位重要性。汽車文化展現了鹽城人民勇于創新、外向開拓、自強不息的時代風貌,她是鹽堿地上盛開的一朵奇葩。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鹽城現有的四張城市名片,無不與海洋有著深刻、內在的聯系,而海洋文化又可以集中體現這些地域歷史文化特色的精神特質。
篇2
其中,我讀過走向海洋這本書。它是一本把海洋知識。就算不去海邊,也能比去過海邊的人了解更多的知識。
讀過這本書后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小的海是:馬爾馬拉海。它位于亞洲小亞細半島和歐洲巴爾干半島之間,是歐亞大陸之間斷層下陷而成的內海,東西長約250千米,南北寬約70千米。面積為1。1萬平方米,只相當于我國太湖的4。5倍。海雖然小,卻露出島嶼,盛產大理石,希臘語中‘馬爾馬拉’意思就是大理石,島也因此得名。
除了這些,我還知道了很多知識,例如:世界上最淺的海叫做亞速海、印度洋是地球上第三大洋、北冰洋在‘四大洋’中面積是最小的、最淺的,格陵蘭島,是世界上的一大島……
篇3
感恩,那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我心中的世園會,我最喜歡小《走向海洋》讀后感陽
太陽躍出灰蒙蒙的海面,小半輪紫紅色的火焰,立刻將暗淡的天空照亮了,在一道道鮮艷的朝霞背后,像是撐開了一匹無際的藍色的綢緞。《走向海洋》讀后感陽
暗藍色的高空中閃耀著一顆白亮耀眼如鉆石的星星——啟明星。青蛙碧綠的身體上布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小姐上門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爛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戲而下,咿咿呀呀,歡蹦亂跳地撲進大地母親的懷抱。繅絲姑娘迥然不同:藍布棉襖,黑粗呢短大衣,草綠色長褲,脖子上的紗巾是白的,扎小辮的頭繩是根黑毛線。味食品,給老師的一封信,我的
篇4
美國作家海明威筆下有一位老人,獨自在遠離海岸的灣流中整整堅持了三天,終于捕回了一條無與倫比的大魚。如果《老人與?!返墓适掠兄袊?,那么汪品先,這位同濟大學海洋學院教授、中科院院士,應該是當之無愧的,而他想捕捉“大魚”的地方,則是中國的南海,他心中的“大魚”,是與中國未來發展命運休戚相關的深海奧秘、海底資源,是關系到整個地球過去與未來的自然規律。
志在天山,身老滄州
汪品先的大學生活是在莫斯科度過的。
1960年,當他從莫斯科大學古生物專業畢業回國后,在分配工作志愿書的去向欄內只填了一個地點——?!斑@樣寫倒不是思想如何進步,而是聽了當時列寧格勒一位85歲老教授的話。老教授年輕時在倫敦的博物館里見過的化石,太漂亮了,他建議我一定要去?!狈峙涞慕Y果汪品先卻留在了上?!,F在想想再順當不過了,汪品先是在上海格致中學讀的高中,全家人又都生活在這個城市,而且上海的科研門類相對也比較齊全??僧斈晷拇нh大理想的汪品先卻不無失落感,他甚至感嘆自己是“志在天山,身老滄州”了。
“不過興奮點還是有的,最后把我分到了華東師范大學,那里新辦的地理系要發展海洋地質專業?!边@在當年是一個嶄新的方向,盡管華師大地理系連一條小舢板也沒有。但在汪品先看來,只要有了這一方向和框架,他們就可以向海洋地質邁進了。
對于大學生涯的回憶,今天功成名就的汪品先是多有感激的。前蘇聯的教育模式盡管談不上有多少可圈可點,但畢竟莫斯科大學來來往往的名教授甚多,又是在國外求學,這讓敢于并善于想“怪問題”的汪品先有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敖萄惺抑魅螉W爾洛夫院士對我們說過,考試得個3分(及格)就可以了,關鍵要把論好。當年我還幼稚地認為這位院士的話過于歪門邪道!中國古生物學代表團訪蘇時,斯行健院士告誡我們在國外最重要的是把外語學好。我們問為什么,他說外語好了就可以看原版小說了。我也覺得他的回答太離譜?!蓖羝废雀袊@:“這些話的含意之深,我是過了幾十年才理解的。”
身為一名科學家,汪品先還寫得一手好文章?!皩W科與學科之間其實都是相通的?!彼两裼锌者€會找本俄文版的小說讀讀,“科學家的頭腦最好是兼收并蓄的?!蓖羝废热缡钦f。
汪品先在同濟大學30多年前的一位學生,后來去了美國當上了教授,還得了一個“總統獎”。這位同濟校友在美國的課堂上常常向學生談起當年自己老師的“實驗室”——那是一個蚊蠅多得可以用手抓的廢棄車間,墻外就是農村的垃圾堆。老師帶領著我們這些年輕人,從這里向海洋“啟航”。
在漢語成語里,“同舟共濟”是海洋行業里最適用的;而在各種?;請D案中,同濟大學的一葉扁舟三支槳,也是海洋學科最好的標志。但是30多年前,同濟對海洋并不沾邊。
不知道是浩瀚大海氣魄的感召,還是“同舟共濟”精神的熏陶,同濟的這群青年人就這樣在困難的條件下埋頭苦干,從淺海的表層沉積樣品和長江口的巖芯入手,跨出了第一步。一直等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大慶油田為解釋儲油層的河成砂巖,需要長江三角洲沉積模式作比較,同濟的海洋地質才受到了國內重視;一直等到北京成立了海洋出版社,80年代初印出了同濟大學微體古生物研究成果的專著時,同濟的海洋地質才贏得國際關注。
20世紀晚期地球科學的突破主要來自海洋,“板塊理論”就是一例?!拔覀冏约喝鄙傺芯渴侄?,能不能參與國際合作,也去研究深海地質?”這是當時需要同濟海洋地質系做出選擇的一大命題。1985年國際大洋鉆探計劃啟動,中國科學家們心潮澎湃,趕緊組織委員會,上報領導,要求加入這項規模空前的深海國際組織。同濟人也以為這一大命題迎刃而解了。但在當年外匯奇缺的條件下,這只能是一種空想。國際大洋鉆探計劃是一個“富人俱樂部”,每年要付出數以百萬計的美元才能成為成員國。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找到了進軍深海的途徑:發揮自己的長處,用國外樣品研究我國的深海問題。我們間接地要到了美國在南海取得的深海沉積樣品,從微體化石分析入手,在劍橋大學的合作下,于1986年建立起了南海第一個古海洋學剖面,找到了南海古海洋學的特點,踩上了國際前沿的門檻?!?/p>
在南沙升起五星紅旗
在汪品先眼中,南海的生命史如同一個鮮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骨架。南海生命史的“骨架”是巖石的構造,從海底擴張到板塊俯沖的地質構造演化;它的“肉”則是泥巴,來自陸地的泥沙、各種海洋生物遺體在深海沉積,并填充進海底盆地,儲藏了油氣、記錄了歷史;它的“血”則是充盈其中的流體,從海水到熱液、冷泉,包括海底上、下的海洋,也支撐著龐大的暗能量生物圈。
1999年2月18日至4月12日,國際大洋鉆探船“決心號”在南海實施了大洋鉆探計劃(ODP)第184航次,時年63歲的汪品先教授為整個航次的兩位首席科學家之一。這是中國海的首次大洋鉆探航次,也是第一次由中國人設計和主持的大洋鉆探航次。184航次在南海南北6個深水站位鉆孔17口,從水深2000米到3300米的海底鉆入地層,最深的一口井深入海底以下850米,取得高質量的連續巖芯共計5500米。
“1999年2月12日,當鉆探船從澳大利亞西部啟航駛向南海時,我在甲板上感慨萬千,感到自己終于成為名副其實的海洋地質學家了?!闭勂疬@次航程,汪品先就像在談昨天發生的事:“總共一萬里的航程中,自然界并沒有大風大浪,遇到的盡是人間風浪。特別是南沙的鉆探‘好事多磨’,先是國際政治問題,后是這塊外國海圖上叫做‘危險海底’的航道問題,最后又有海盜出沒引起的安全問題。船長幾次宣布這口井打不成了,而幾次都在我國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闖過了一個個關口。3月初南沙開鉆,美國船長下令升起五星紅旗。中國海區第一口深海科學鉆井,終于按照我們的設計,在我們的主持下實現了。當第一筒巖芯取上甲板時,許多人拿著照相機拍照,一位英國科學家問我,‘這一筒巖芯,你等了多少年?’”
從那個廢棄車間的實驗室起步,到實現大洋鉆探的深海探索,汪品先個人經歷了30多年;而從80年代開始爭取的南海深海鉆探算起,整個中國地學界也已經等了10多年。
1996年根據中國自然條件的優勢,同濟大學海洋地質系在汪品先的主導下,提出了在南海深水區通過鉆探檢驗青藏高原隆升造成季風氣候的理論假設。這份登記號已經是484的建議書,因為擊中了國際學術界的熱點,在1997年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名列第一,立即安排在1999年2月至4月實施。汪品先充滿信心:中國海洋地質學家多年的努力工作,一定會得到國際同行越來越多的認可。
大洋鉆探計劃第184航次后,汪品先領導的項目組對5000多米的深海巖芯開展了全面研究。“東亞古季風的海洋記錄”就是其中的一項研究成果。該項成果由于它的突破性和創新性,是它贏得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米蘭科維奇獎”的前奏。
我國的海洋科學緊接著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相關設備的研發也陸續啟動。2002年,7000米載人深潛器“蛟龍號”列入863重大專項;2005年,改造一新的“大洋一號”科考船,開始了全球考察的航行;我國學術界還在推動自主設計制造的大洋鉆探船……
但這還不是汪品先的最終目的,他還要更深入地研究南海。
南海面積350萬平方公里,最大水深5500多米,既是全球低緯度,也是西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與大洋相比,南海就像一只“五臟俱全”的麻雀,“解剖”這只“麻雀”,就可能在嶄新的水平上認識海洋變遷及其對海底資源和宏觀環境的影響。
然而,目前我們連南海的年齡都還不清楚。現在南海的年齡只是根據30年前美國的船測資料,認為南海形成于距今3200萬到1600萬年前。1999年南海大洋鉆探取得了3300萬年來的沉積記錄,但是地層記錄中最重大構造事件發生在2500萬年前后——這是南海“發育”的重要時期,也與礦藏的形成密切相關。搞清楚了這些,中國才能在南海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中,占據有利位置。
三個愿望
汪品先稱自己此生有三個愿望:一是開展深海大洋鉆探研究;二是建立國家公用的調查船隊;三是建立深海的海洋研究中心?,F在第一個愿望已經實現,第二第三個愿望他正在努力之中。
關于海洋,關于我國海洋事業的發展,汪品先天天在想,想了幾十年了,且見解獨到:以河流流域為基礎的華夏文明,是一種農業文明,只求沒有異族的入侵,決無向外另求福地的意向,主張人們固定在自己的土地上,并沒有到遠方開拓的傳統。而同樣為文明古國的希臘就不一樣了,希臘的海洋邊就是山,沒有多大的土地,只能弄個船到別的地方找出路。汪品先引用復旦大學周振鶴教授的文章,作了個有趣的假設:“如果戰國時期統一中國的不是秦國而是齊國的話,恐怕我國今天的海洋文明就會大大地向前推進一步。因為齊國臨海而居。”
在汪品先的眼里,中國目前的海洋產業,還是以交通和漁業為主體,而世界上的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完全不是這個模樣了,海底資源正被大規模地開采和利用。如果說10年前,開采的都還是大陸架上的淺水石油,這幾來一些大國已經在著手開采深海石油了。海底的開發利用需要有監測的新手段,“美國人還搞了個‘海王星計劃’,與加拿大聯合在西海岸鋪設一個區域性海底觀測網,從海底向下打井埋下設備,向上放錨系,再用光纖把所有的觀測點連起來。今后海底一有‘風吹草動’,美國的辦公室里便可一目了然。”海洋地質學家汪品先估量這一計劃的價值:“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就像在海底設立‘氣象站’、‘實驗室’。這套技術原來是用來監測蘇聯核潛艇的,現在轉為民用了,將來勢必會改變人類和海洋的關系?!?/p>
篇5
社會各界積極救助患病藏族青年
何玥事跡報道的起源不是這個12歲的壯族女孩,而是18歲的藏族青年索朗旺青。索朗旺青自2012年5月查出患有尿毒癥以來,家人輾轉北京、拉薩等多個城市治療均沒有太大起色。無奈之下,他們向社會發出求助信。駐桂林的第181醫院獲知消息后,立即表示愿意承擔治療重任。2012年11月11日,索朗旺青來到桂林,準備接受第181醫院的免費治療。
11月12日,《桂林日報》刊發《桂林伸出大愛之手救治藏族小伙》的報道;11月14日,桂林電視臺“桂林新聞”報道《社會各界積極救助患病藏族青年索朗旺青》。此時所有的報道都集中在救助身患尿毒癥的青年身上,社會奉獻愛心扶危濟困的主題固然溫暖人心,但與日常見諸媒體的常規性救助報道相類似,并無特別出彩之處。
“新聞聯播”報道桂林女孩去世捐獻器官引發關注
藏族青年索朗旺青等待救治的新聞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桂林市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表達對索朗旺青的關心和祝福。11月16日,何玥走入了媒體關注的焦點。這個愿意死后無償捐獻自己肝腎的12歲女孩成為最璀璨的閃光點,照亮了索朗旺青的生命。
11月24日,央視“新聞聯播”在“凡人善舉”欄目中推出《廣西:女孩患病去世捐獻器官救三人》的報道,向世人講述了12歲廣西女孩何玥因患腦瘤不幸離世,她生前跟爸爸媽媽說自己想要捐獻器官,孩子的遺愿使得三名患者重獲新生。
桂林市當地媒體更是詳細報道了這段感人事跡。桂林電視臺連續幾天播出專題報道《大愛在桂林:12歲女孩捐獻器官救助他人的故事》,《桂林晚報》刊發《桂林最美女孩詮釋生命價值》,《桂林廣播電視報》刊發《新聞聯播報道桂林女孩去世捐獻器官救人引發關注——壯藏一家受供雙方家人特殊會面感人至深》。何弱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和高貴品質成為媒體關注和宣傳的重點,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共鳴。關于何玥的報道仍在繼續,愈發顯示其蘊涵的新聞價值。11月2S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報名為《讓愛“心”繼續跳動》的評論。
何玥父母赴藏升華壯藏民族深隋
12月25日,成功接受腎移植手術的索朗旺青康復出院,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留在桂林靜養身體。何玥一家人的義舉感動了很多藏族同胞,為了表達藏族人民的感恩之情,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特別邀請何玥父母參加于2013年1月20日在當地錄制的藏歷新年電視聯歡晚會。1月18日,何玥父母啟程赴拉薩。
1月19日,廣西電視臺“廣西新聞”推出《壯藏是一家 親情一線牽》,連續報道何玥父母在的消息。桂林電視臺和《桂林晚報》的特派記者也連續發回《小何玥事跡感動了廣大藏胞》等相關報道,在藏歷新年電視聯歡晚會現場,藏族同胞用掌聲和哈達向何玥父母表達敬意。壯藏親如一家的深厚民族情誼,豐富提升了何玥事跡的主題內涵。
“感動中國”,感召身邊所有人
2013年1月18日,《桂林日報》發表《桂林“最美女孩”何玥候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介紹桂林“最美女孩”何玥成為央視“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最后20名候選人,呼吁廣大市民踴躍為她投票。1月18日,《桂林廣播電視報》刊發《最美父女:遺愿·志愿大愛相連》,報道何玥父親何先航簽下《廣西壯族自治區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正式成為一名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他和女兒一樣,愿意離世之后,捐獻出自己的腎臟、肝臟和心臟。
篇6
降水是指大氣中水汽凝結、降落的過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但主要條件是三個:充足的水汽供應、氣流上升達到過飽和狀態、足夠的凝結核。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影響降水的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地理影響降水的知識101海陸位置
一般來說,離海洋越近的地區,受海洋的影響越大;距海越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就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規律是沿海多,內陸少。
比如我國的降水分布規律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從東部向西降水逐漸減少等,都是受到海洋遠近的影響。
02地形
1.山脈走向與降水
山脈走向對海洋水汽有阻擋作用和引導作用,如果山脈走向與海洋水汽來向垂直,就會阻擋水汽的進入,使大陸內側降水明顯減少。
如北美大陸西部,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縱列,與來自太平洋濕潤的西風氣流垂直,阻擋了西風的進入,使降水集中在西部海岸,中東部地區就難以受到西風的影響。
歐洲西部地區,阿爾卑斯山脈呈東西走向,與西風氣流來向一致,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的進入,降水的分布較廣泛,海洋性特征明顯。
我國西北地區除了深居內陸外,也因為受到山嶺的層層阻擋,海洋水汽難以進入,使其更加干旱。
2.迎風坡、背風坡與降水
海洋濕潤氣流在運行過程中,如果遇到山脈的阻擋,就會沿著迎風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卻達到過飽和狀態,出現凝結降雨,即地形雨。當該氣流越過山頂后,在下沉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飽和水汽含量不斷降低,出現干熱的天氣,即雨影區。
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 ,就是因為山地有促使氣流上升的條件,而平地沒有,因此降水較少。
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風的迎風坡,降水多形成海洋性氣候;東部位于背風坡,降水少,形成獨特的沙漠氣候。我國福建西部的武夷山降水就要比東部沿海地區多,臺灣東部比西部多,海南島東部比西部多。
3.地形類型與降水
不同的地形對氣流的運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
平原地形有利于海洋水汽的進入,帶來豐富的水汽,降水的幾率較大,如我國的東部平原地區、歐洲中部、美國中東部。
山地的迎風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較多,背風坡較少;河谷地帶由于地勢低,溫度高而降水少,如橫斷山區。
盆地由于地形封閉,周圍高山環繞,海洋水汽難以進入,降水也較少,如塔里木盆地。
高原因為地勢高,海洋水汽也難以爬上高原面形成降水,所以高原上的降水也不多,如東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降水都不多。
高中地理影響降水的知識201氣壓帶
全球的氣壓帶不管是熱力原因形成的,還是動力原因形成的,高氣壓帶盛行的是下沉氣流,在下沉過程中氣溫不斷升高,水汽的飽和含量不斷降低,空氣越來越干燥,很難形成降水,多為晴朗天氣。
如熱帶沙漠地區,全年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氣流,炎熱干燥;我國長江流域盛夏的伏旱天氣的形成;而在低氣壓控制地區,盛行上升氣流,上升冷卻容易達到過飽和狀態,往往會凝結降雨,形成多雨區,如赤道地區,全年處在低氣壓控制下,終年多雨。
02風帶
全球的風帶包括極地東風帶、西風帶、信風帶,而對降水影響較大的是西風帶和信風帶,風帶對降水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把海洋水汽帶到大陸形成降水。
根據風帶與大陸的關系,又可以分為迎風岸和背風岸。迎風岸常常受到風帶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的影響,降水較多;而背風岸的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空氣干燥,降水較少。
中緯度的大陸西岸是西風的迎風岸,降水多,如歐洲西部、南北美洲的西部海岸;低緯度的大陸東岸是信風的迎風岸,降水多,如馬達加斯加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
巴西高原東南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都與信風有關,而西部熱帶沙漠氣候的形成、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則與信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有關。
03季風
在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的性質不同,對降水的影響也不同。
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帶到了陸地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氣;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性質是干燥的,一般不會形成降水,天氣晴朗。
如東亞季風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亞季風區,在西南季風影響的季節形成雨季,在東北季風影響的季節形成旱季。
04氣旋、鋒面
特殊的大氣運動也是形成降水的重要因素,在氣旋控制下,盛行的是旋轉上升氣流,往往能達到過飽和狀態,形成降水,如中緯度地區就多氣旋雨,臺風、颶風也帶來大量的降水。
在冷暖性質不同的氣流交匯地區,往往會形成鋒面雨,在鋒面附近暖空氣上升也會達到過飽和狀態,從而形成降水。在副極地也會因為東風和西風相匯而形成極鋒,形成鋒面雨。
我國東部地區的降水就是以鋒面雨為主,4、5月份在南部沿海形成暖鋒降水,6、7月份在長江流域形成準靜止鋒降水,7、8月份在華北、東北形成冷鋒降水。
高中地理影響降水的知識301下墊面
下墊面在局部地區也會對降水產生影響,主要是通過改變大氣中水汽含量。如果地表植被覆蓋率高,或者水面寬廣,就會增大蒸發量,空氣中濕度增大,從而增加降水量,反之,如果地面的植被破壞,水面減少,空氣就會變得干燥,導致降水減少;沿海地區如果海岸曲折有暖流經過,降水也會增多。
如沙漠地區地表干燥,增發量小,降水也很少;在排干沼澤和湖泊的地區,降水也減少;而在森林地區,湖泊和大型水庫附近,降水明顯增多。
02洋流
洋流分為寒流和暖流,暖流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有降溫減濕的作用。歐洲海洋性氣候的形成,馬達加斯加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都與沿岸暖流有關,而熱帶沙漠氣候的形成都與寒流關系密切。
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瑪沙漠成為世界上最干燥、最狹長、分布緯度最低的沙漠就是秘魯寒流的功勞。
03人類活動
人類活動主要是通過改變下墊面的狀況來影響降水,如植樹造林、恢復植被、修建水庫和水利工程、退田還湖、擴大水面和濕地,都將會使空氣的濕度增加,降水增多;反之,亂砍濫伐、過度放牧、破壞植被、圍湖造田、開墾排干沼澤,會使空氣濕度減小,降水減少,氣候的大陸性增強。另外,人工降雨也是在干旱季節增加局部地區降水的有效形式。
篇7
降水分析從三個方面:水汽的來源,促進水汽凝結的因素(降溫),凝結核
一、下墊面
(1)海陸分布:沿海>內陸(我國西北內陸距海遙遠,受海洋水汽影響小,降水少)。同理靠近湖泊、河流、森林等地水汽較多,降水較豐富。
(2)地形:①迎風坡>背風坡(如:馬達加斯加島東側形成熱帶雨林原因之一是位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②山脈走向與盛行風一致、地形平坦、海岸線曲折(或陸地輪廓破碎)等有利于盛行風攜帶水汽的深入。(如西歐地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范圍廣的原因:常年受西風帶影響,從海洋帶來充足的水汽,且西歐地區地形平坦、海岸線曲折、阿爾卑斯山呈東西走向都有利于西風帶的深入,影響范圍較大);③山脈走向與盛行風方向垂直,阻擋水汽的深入;山脈的海拔越高阻擋作用越明顯。(如:北美西部的落基山對來自太平洋的水汽阻擋作用明顯,而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對大西洋水汽阻擋作用較弱;南美洲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形成是因為位于西風帶的背風坡,降水少,氣候干旱。);④地形封閉:A內部水汽不易擴散,則陰雨天多,降水較多(如:四川盆地);B外部水汽難以進入,則降水少(如塔里木盆地)判斷要點:若判斷地區氣候濕潤,地表水資源豐富,則適用于A;若判斷地區氣候干旱,地表水資源缺乏,則適用B。
(3)洋流:寒流減濕,暖流增濕
二、大氣環流
(1)垂直上升運動,有利于水汽的凝結,降水豐富(如:受低壓控制),垂直下沉運動,不利于水汽的凝結,降水少(如:受高壓控制)。
(2)水平運動――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水汽含量少,降水少(如我國夏季東南風)。從海洋吹響陸地,水汽含量多,降水多(如我國冬季西北風)。
(3)冷暖氣流相遇,形成鋒面雨;或者暖濕氣流遇冷地面降溫,促進水汽凝結(如大湖效應)。
三、人類活動
(1)城市雨島效應(城市凝結核多,因熱島效應有上升氣流)。
(2)退耕還湖、修建水庫等(增加水體面積,水汽來源豐富)。
篇8
“海文”制造“海洋”、“大陸”國家間對立
\“海文”立足于以下幾個虛設的前提之上:一是把各國分為“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二是認定這兩類國家必然對抗;三是主張日本是“海洋國家”?;诖?,“海文”呼吁日本要與以美國為首的所有“海洋國家”圍堵中俄等“大陸國家”。
“海文”提倡,日本的國家戰略應運用“海洋國家”戰略理論。其基本點是:“海洋國家”對“大陸國家”戰略的第一原則是均勢政策;在實施這項政策時,應該運用“遠交近攻”策略;“海洋國家”要把對付“大陸國家”威脅的戰略放在優先位置。
這項戰略具體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由于美國作為“海洋國家”擁有絕對軍事優勢,日本應謀求建立類似跨大西洋的美英關系的跨太平洋的“對等的日美軍事同盟”。第二,從歷史上看,西歐列強從太平洋進入中國大陸的最佳途徑就是取道臺灣;對日本來說,臺灣和菲律賓是重要的貿易航路巴士海峽的兩翼,兩者必須是對日本而言“比中國大陸更優先的友好國家”;而且,扼守馬六甲海峽的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也必須是與臺灣、菲律賓一樣的“優先友好國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南太平洋的“海洋國家”,而且是自由主義政權的國家,因而應是有利于日本與東南亞島國合作的強有力的同盟對象。第三,對日本來說,東亞大陸各國基本上是均勢政策的對象;日本應巧妙地利用各種利害關系盡量離間中俄兩國,應盡可能地多做工作推動中俄戰略對立和對抗;最終目的就在于防止在面對太平洋的東亞出現中俄兩大國凝聚成鐵板一塊的局面,因為中俄結盟是“日本的噩夢”。第四,如同東歐是西歐與俄羅斯之間的“緩沖地帶”一樣,對日本來說朝鮮半島和越南就是其與中俄之間的“緩沖半島”;日本必須聯合美國防止中俄在這個緩沖地帶擁有軍港、航空基地和(核)導彈基地。第五,從歷史上看,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在成為巨大市場的同時,還有成為巨大軍事國家的傾向;如今這種傾向已是洞若觀火。總而言之,日本的國家戰略應是一種“西太平洋戰略”,即通過以上措施而作為西太平洋海上強國再次崛起。
“海文”所依賴的理論包括以下幾個層次:其底層是基于傳統地緣戰略理論的“海權論”;其中間是基于“日美共同價值觀”的“日美同盟論”;其表層是基于“中國”的“挾美制華論”。
日本“海權論”的誤區及現實困境
首先,日本一些勢力迷戀于“海權論”的深層認識根源,是對當年侵略歷史的錯誤解讀。
在思想脈絡上,日本的“海權論”與右翼勢力的歷史翻案邏輯一脈相承。這種邏輯不是從軍國主義對外擴張的非正義性中吸取其必遭慘敗的教訓,而是把戰敗歸因于當初錯誤地選擇“陸主海從”路線、錯誤地與“大陸國家”德國結盟、錯誤地與“海洋勢力”美英為敵。
其次,日本一些精英難以割舍“海權論”,表現出其對“美主日從”的日美同盟架構的難以擺脫的心理依賴和神學式附會。二戰以后,日本在被美軍占領的同時,在心理上徹底敗給了美國。而這種“心理戰敗”,并不是出于對其侵略戰爭的道義上的反省,而是處于對美國的強大實力的由衷恐懼。從“恨美”轉向“恐美”再轉向“崇美”,這樣一個轉變過程構成了戰后日本對外戰略的心理基礎。日本的結盟崇拜,并非推崇任何同盟,而是具有一定的定向選擇。近年來,日本一些精英把當年的日德意軸心與日英、日美同盟予以比較,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地緣政治理論中的“海權論”,也隨這一動向的出現而倍受青睞。
日本的海權論者認為,以美國“占壓倒優勢的國力為背景,國際關系正在向著以美國為中心的方向變化”,并力圖利用美國在東亞的軍事調整,謀取自己的最大利益?;诖耍∪獌乳w自2001年4月上臺以來逐步加強了對美合作。
再次,跪拜“海權論”的背景,是一些日本人對中國崛起的莫名的恐懼與無端的仇視。
“海文”指出,海洋國家對于大陸國家戰略的第一原則,就是“不讓大陸出現單一的強大國家”(均勢政策)。海權論者還強調,海洋國家與更多的同類國家結成同盟,相互利用基地,以此擴大海洋機動范圍,是最佳的外交選擇。在強化日美同盟的同時,日本的國家戰略應促使亞洲海洋國家組成的松散的“海洋聯邦”,牽制中國,并使日本成為“太平洋統一體的領導者”。另外,在上,山本誠認為和平解決,是日美兩國“共同的戰略目標”。中國通過《國家法》,如果以武力壓制臺灣不會有好的結果。針對海權論者對中國的判斷及政策建議,日本《朝日新聞》資深記者船橋洋一最近撰文指出,將中國簡單地定位為“大陸國家”、并以此來判斷中國的戰略走向是不充分的。船橋認為,中國是世界公認的大陸國家。中國和14個國家領土相接(包含俄羅斯、印度和巴基斯坦三個有核國家),注重與大陸國家的關系在中國的戰略中無疑占有很大比重。但中國有9個沿海城市,沿海城市的人口近4億。這些地區在逐步和國際經濟接軌。將來,中國民主化的趨勢出現的話,也是(首先在)沿海城市。同時,船橋也認為,在日本的(對華)海洋戰略中,應將中國沿海城市置于中心位置。
最后,日本一些精英企圖從“海權論”中演繹出一種新冷戰戰略,反映著其對21世紀日本生存之道的“戰略貧困”。
冷戰結束后,尤其是“9?11”事件之后,日本的“海權論”又被注入新的內容,其對美和對華“一褒一貶”的傾向更加明顯。日本注重強化和“海洋國家”美國的關系,而強調與“大陸國家”中國的國家戰略非調和性。近年來,還出現了建立“海洋聯邦”的論調。
日本只是“海洋國家”嗎?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海文”也承認的那樣,日本雖然是個島國,但其“作為海洋國家的歷史經驗是極為粗淺的”。這說明,一個國家是不是“海洋國家”,主要不是取決于地理環境等天然條件,而是取決于以能力與意圖為依托的國家意志和政府決策。
美國只是“海洋國家”嗎?答案也是否定的。美國本應是一個大陸國家。其成為“海洋強國”,只是不斷采取向海外擴張政策的結果。
中國只是一個“大陸國家”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國有著18萬多公里的大陸海岸線、6000多個島嶼、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毋庸置疑,中國是一個天然的“海洋大國”或一個“大陸、海洋復合性大國”,只是在歷史上沒有顯示出向海洋發展的強烈愿望而已。600年前鄭和下西洋時,中國曾具有世界一流的航海能力以及超強的海上貿易與軍事實力。這個歷史例證,遠比試圖說明日本為“海洋國家”的任何例證都更實在和有力。隨著中國的復興和崛起,其經濟與安全利益不斷向海外擴展是一個歷史的必然。
如今,日本一些人硬是要給中國定下“大陸國家”的“成份”,想把“海洋”說成是日美英等“海洋國家的海洋”,企圖一相情愿地只準中國在陸地生存、而不準向海洋發展。這頗有把地球當作私家財產的意味了??上?,這種劃分是不會有任何效力和效果的。
二戰前,無論是“海權論”還是“陸權論”,都曾是鼓吹向外擴張的理論。這些理論誘發的兩次世界大戰,已使人類經受了空前的浩劫。二戰后,國際社會對這些理論帶來的慘痛后果有了深刻的認識。另外,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各國經濟相互依賴不斷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日趨進展、核時代大國間戰爭代價無比高昂等等因素,也注定了個別國家尋求確立海洋霸權的企圖是不可能得逞的。
篇9
高度關注海洋深度空間的開發利用
在當前人類面臨資源短缺、人口膨脹與環境惡化三大難題的背景下,“走向海洋”必須根據時展形勢,重新認識和厘清海洋開發、利用與拓展空間的關系。對此,蔡一鳴從現代海洋權益的控制利用出發,首次提出了海洋廣度空間與深度空間的歷史性劃分。他認為,海洋廣度空間,純粹是指海洋空間,從微觀空間到整個的海洋空間,都應視為海洋的廣度空間。由于海洋開發從某種程度上可理解為向空間的開發,向太空發展,也是向“新海洋”空間發展,所以廣度空間還應包括太空空間。而與廣度“無限”形成對比,更是“深度”無限的海洋深度空間開發。
對海洋深度空間的認知,將是已有海洋觀念與思維的重要突破。在蔡一鳴看來,海洋深度空間蘊藏著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據已有對太陽能、海洋風能、水能、潮汐能、鹽濃度差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的認識,太陽每秒鐘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當于500萬噸標準煤。地球上的其他所有能源,可再生能源風能、水能、潮汐能以及通過光合作用和食物鏈轉化的生物質能都市來源于太陽;氫對于太陽來說是一種不可更新的燃料能源,根據目前太陽產生核能的速率計算,其氫的儲量足夠維持50億年。太陽能在海洋的覆蓋面積于海洋在地球的覆蓋面積一樣都是約71%。世界風能總量為2×1010kw,約是世界總能耗的3倍。此外,據估算,海洋中潮汐能的理論儲量約為30×108kw,波能約700×108kw,海流能約50×108kw,溫度差能約20×108kw,鹽濃度差能約26×108kw,這些能量是世界能源總消費量的數百倍,并且使用安全,無環境污染。
在人類社會進入新環保優質能源時代,必須高度關注海洋深度空間的開發。蔡一鳴認為,深度空間在自然科學的存在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深度”無限的可再生環保型能源等資源。今天,以犧牲環境和有限資源為代價的粗獷式的發展已越來越不被人們所稱道,開發海洋深度空間是現代意義合理、環保、可持續發展新的先進的生產發展模式,將格外受到了人們的重視。
縱觀人類能源生產力的發展史,人類能源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生產力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他直言:當前圍繞能源等資源的爭奪,已從傳統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開始轉向核能、太陽能等新領域,爭奪的區域也從陸地轉向了海洋,資源競爭正在從爭奪生存和有限資源“廣度空間”而進行的“橫向”領土擴張,逐漸向以挖掘可持續資源為方向的“縱向”“深度空間”拓展。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不再主要是國土疆域的大小,而以其對于深度空間的開發、利用和控制能力。海洋深度空間控制權將成為大國角逐焦點
進入全球化時代,國家安全已從過去純粹以、領土安全為主走向了與國家利益安全的統一?!叭绻院Q髲V度空間和深度空間為十字坐標分析,海權、陸權、空權主要表現的是廣度空間控制權的競爭,對能源等資源的控制屬‘廣度’橫向的控制;海洋深度空間控制權則是對可再生能源等資源‘深度’縱向的權益控制,具有‘四維’性質和可循環性”,蔡一鳴進一步分析說,廣度空間的“外向”、“橫向”發展,常常伴隨著國與國、國家與自然、人與自然的矛盾和沖突而進行,深度空間的“內向”、“縱向”發展,是環境和諧型、可持續發展型的發展。廣度空間與深度空間的產業成果,都將是世界性的,并產生貿易和交流。
基于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對人的活動的影響,人對自身的生產方式和發展觀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海洋深度空間控制權不僅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也是海權、陸權、空權等傳統利益控制權具有重要進步意義的延伸和發展”,蔡一鳴指出,當今世界,科技的進步使國與國的競爭擴展到了“橫向”的廣度空間和“縱向”的深度空間。因此,爭奪海洋深度空間控制權必將成為國家間新的角逐。
近年來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將開發新能源視為占領后石油時代經濟的制高點、重建美國競爭優勢的關鍵舉措。據資料顯示,2009年美國的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52kw,為全球風電裝機量最大國家。奧巴馬去年在白宮舉行的一次會上宣稱:“美國準備在新能源和環保問題上重新領導世界。”奧巴馬在新任總統伊始規劃的7870億美元振興計劃中,超過1500億美元的投資用于開發新能源技術,并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要占到全美發電站發電量的25%。
向新海洋深度空間的拓展步伐正在加快。目前美國、日本等航天大國正在研究試驗建造太空發電廠,將發電衛星送上天,開發利用太陽能新能源。歐洲已預測,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將在總能源結構中占30%以上,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世界總電力的供應將達到10%以上;2040年可再生能源占總能耗量50%以上,太陽能光伏發電量占總電力的20%以上;到21世紀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將占到80%以上,太陽能發電占到60%以上。
“毋庸置疑,未來誰能科學合理地按需要開發新海洋深度空間,誰就擁有了國家和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鑰匙,誰就擁有了走向和平的鑰匙;同時也就擁有了掌握世界和人類命運的新的物質基礎?!辈桃圾Q認為,海權控制,歸根結蒂是為經濟利益服務的。因此,獲取海洋深度空間資源的控制不僅表現為現代意義上的“海權”控制,同時可以演變為與政治、經濟、外交、軍事高度關聯的深度空間控制權。
搶占海洋深度空間開發的制高點
中國擁有300多萬公里的海洋國土,海洋資源豐富多樣。其中,海洋風能資源尤甚豐富,近海10米水深的風能資源約為1億kw,近海20米水深的風能資源約3億kw,近海30米水深的風能資源約4.9億kw,海上風能的量值是陸上風能量值的3倍,僅海上風能資源總計可安裝10億kw風力發電機組。相對于我國人均擁有的陸上能源資源的嚴重不足,海洋深度空間則蘊藏著可不斷再生的資源。
“近年來,雖然我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速度較快,但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總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只占15%,與發達國家比較還是存在一定的距離”,蔡一鳴在接受采訪中認為,我國應當在后危機時期著眼長遠,應當盡快制定海洋深度空間的戰略,前瞻規劃,加快開發步伐,通過掌控生
態環保及收集法理依據取得話語權,搶占海洋深度空間開發的制高點。為此,他提出三項對策與路徑。
第一,有理有節,擱置爭議,保護生態,共同開發。中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中有1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存在著劃界爭議,矛盾時有激化。對此,我們的立場是涉及國家問題的決不讓步。至于周邊鄰國在我國有爭議的海域單方面擅自開采海洋資源,并造成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我們應從海域所屬法理上,收集證據,做到有理有節,維權先要正名。同時,也可以與鄰國合作,聯手有序開發海洋,或共同建立敏感海域生態保護區。至于那些最為敏感,一時又鞭長莫及的海域,不妨到可以提出“擱置爭議,保護生態”。從生態環境保護上,如果通過運用環保、政治等綜合手段,以及國際談判,把一些暫不具備開發條件的爭議海域,進一步合作建設成為深度空間國際合作研究基地,努力擴大我國海洋深度空間的國際合作。
第二,結合我國國情,運用市場經濟體制加快開發利用。在掌控生態環保、踐行深度空間權的戰略過程中,要努力結合中國實際,根據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上的特色,努力發揮大型國有石化企業的積極性,利用大型國有石化企業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力量,積極研究開發可再生能源等資源,在保持大型國有石化企業的穩定前提下,為大型國有石化企業從化石能源時代轉向可再生能源時代的產業轉型、保持經濟增長及解決就業問題創造條件。同時,通過政策調節,放開民營企業進入的限制,通過競爭,促進發展。
第三,利用價格杠桿,提升海洋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率。由于新能源的價格普遍高于傳統能源,其發展和利用必然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目前國際上新能源大國比如德國、美國、西班牙都是在國家的努力支持下做大做強的,如長期保護性電價作為一種有效地刺激風能發展的措施在歐洲一些國家仍普遍采用;燃油稅不單單是“稅費之間的轉換”,而是一項以提高油品價格來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控制消費總量的財政政策。鼓勵碳交易創收,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未來幾年全球碳交易市場的規模將有望達到1000億美元。投資新能源項目,不僅利于環境,還能通過碳交易創收。我國對新能源的發展已提出了不少優惠扶持政策,但還需要進一步調整價格出臺優惠措施,使可再生能源價格達到與傳統能源價格接近,將會大大加快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推廣。具體可考慮分以兩種形式來實施,一是碳交易形式,在現有的基礎上補充完善;二是考慮對化石能源的增稅形式。單獨設置或在現有其他稅種的基礎上補充完善。
蔡一鳴最后表示,未來誰能科學合理地按需要開發利用能源等資源深度空間,誰就擁有了國家和人類在能源等資源的開發利用上,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鑰匙,誰就擁有了走向和平的鑰匙,同時,就擁有了掌握世界和人類命運的基本的物質基礎。在人類共同邁向“海洋世紀”的進程中,中國作為海洋大國,應體現出對自身的生存空間、對萬物生態高度的責任感和仁慈心,以最先進、最環保、最人性化的標準踐行對海洋深度空間權的控制。
篇10
這只是當代中國文化場景的兩個“特寫鏡頭”。近年來,文化的繁榮與發展,為公眾拓展了心靈空間,構筑了精神家園?!坝扇嘶?,以文化人”,人與文化的互動生長,正是一個最好的注腳,印證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的判斷――“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何以自信?有三個比喻,值得沉思。
文化,可喻之為河。有源頭活水,有支流匯入,一路奔騰向海,會穿行峽谷掀起巨浪,也會途經平原靜水深流,沉淀下河床,滋養出沃野,勃勃生機。理解文化,就需要理解其水有源、其流有勢、其去有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賡續文化的基因。
對于我們,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孕育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百年來上下求索,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是中華民族深層精神追求的結晶,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涵養我們文化最肥沃的土壤、最充沛的水源。源通流暢、源遠流長,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本基礎。
文化,可喻之為山。壁立萬仞,挺拔巍峨,為地之i鑰,為天之柱石。山中既有大樹參天,也有野花爛漫,可曲徑通幽,更可登臨遠望。把握文化,就需要把握其高遠之處、其仰止所在,才能在高天厚土間樹立文化的坐標。
對于今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劃定時代的價值航標,是人生奮斗的夢想之舵、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鈣、當代中國的興國之魂。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流淌于歷史與現實的精神潛流。奇偉瑰麗、高邁超絕,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
文化,也可喻之為海。萬川涌入,涓流匯集,因包容而成其大,因豐富而成其廣。可載大舟,亦可浮一葦,“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發展文化,就需要發展其多元、多樣,其寬容、寬廣,才能在兼容并蓄中更新文化的血脈。
對于中國,歷史之船已經駛入“世界歷史”的廣闊海洋,“文化的對話”成為必然和必須。一方面,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要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也要以中國文化來豐富人類文明的基因庫。不拒眾流、出海,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前行方向。
河、山、海,是“應然”境界,“實然”卻常遇尷尬?;蚴前⒔┗瘋鹘y文化,解構、消減革命文化,截斷了河流的脈絡;或是抱殘守缺、食古不化,既不“引進來”,也不“走出去”,封閉了海洋的疆界。復興之路上,增強文化自信,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