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課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09:43: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一面課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一面課文

篇1

面對一棵樹我會說對它兩句話。

第一句話就是“謝謝你!”因為有了你,人們在野外即使不帶指南針,也不會迷路。現在的空氣漸漸好了,是因為你吸收了二氧化碳,就可以制造氧氣。因為有你,人類的衣食住行才變好了。因為有你,我們小學生才能無憂無慮的坐在教室里學習。你給了我們人類多大的幫助,可有些人去不知道知恩圖報。

所以,我的第二句話是“對不起!”現在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就亂砍濫伐樹木,使許多原始森林變成荒山禿嶺,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報道,報道的題目是土地荒漠化。就是因為人類不珍惜樹木,使土地退化,出現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00多億人民幣。也讓你的兄弟姐妹漸漸減少了。我代替那些人,向你說聲對不起,我知道不管我們人類說多少聲對不起,都彌補不了對你的傷害。所以我在此向你敬個隊禮,我要呼喚大家一起保護樹木。請你相信我們人類一定能做到的。

希望你能聽到今天我所說的。

篇2

在我們這個大家庭里,就數我沒有文化了;父母都是教授級別的醫生,救死扶傷一輩子,在我們這方還都有點名氣,至少民眾是認可的;兩個妹妹都是從高等學府走出來的,一個至今還在日本求學不肯回來;妻子也讀了幾年書,雖說是大專,但也是貨真價實的;就說我那上初中的兒子,讓我去看他的作業,也只能和看天書一樣。說起來就是我可憐了,名曰上了高中,可那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高中到底都學些什么,我反正是說不出來。

走上社會,我心里總是有這么一個結,當年當兵在北京,我的排長是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和他在一起交流,我就象是剛剛來到這世界,稚嫩的都有些好笑。不過算是同齡的排長人卻挺好。他送我了不少文學名著,鼓勵我要多讀書。

從那個時候起,我就開始讀書,開初讀的是小說散文,后來我發現自己的愛好在人文科學,所以就讀起了哲學;現在想起來都有些面熱。年少的我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狗屁不懂竟也敢抱上一本黑格爾的《小邏輯》去讀;當然了,自然是什么也讀不懂。不過人就這樣,當初是怎樣的心理,現在也都沒有辦法講明白。可是人有時候也奇怪,開始真有些裝模做樣,但時間久了,卻也讀出了些味道。

知道了黑格爾,知道了費爾巴哈,也知道了海德格爾,尼采是何許人也。慢慢地竟也有一點自己混賬的思想;覺得這世界上偉大的人太多,在人類歷史的長河里,不會有什么終極,更不會有被供起來的神。遨游哲學海洋時間久了,到是覺得一切是那么地自然,那么平淡;不過這自然,這平淡,卻在我的心里不知不覺上升成人世間的“一”字。一字最好寫,卻最難表述;這人世間的無數事情就是這樣,難是易,易也是難,難和易全在一念之差間。

總游歷在書本中,對學識的祟拜簡直到了言以復加的程度;雖說這些年我也弄文玩墨,但看到那些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什么的,在社會中風風光光,心里就不免生出痛來。覺得自己一生真不應該留下這樣的遺憾。

說來也是的,沒有理由,也沒有為什么,整整四年的光景,我被剝奪了給社會做事的權利;如果用世俗的眼光來看,我好象天生就該遇上這一劫;但用哲學的眼光看這一切,也許這就是社會事物發展的一種規律。四年按說不是太久的時間,但今日的社會日新月異,一夜過去什么都有可能發生。

四年時間我把自己藏在書屋,原指望從書本里尋得一絲心靈的慰藉,可誰想那眾多的哲學家們,給我留下的就和他們不能善終的結果一樣,讓人不能再去思想。

重新上班,發現眼前的一切有了異樣的變化;幾年沒見面的人突然變成了碩士研究生;來我們這可憐的小地方當官的人,看他們的簡歷,幾乎都是研究生,還有一種讓我怎么也看不明白的說法,叫什么在讀研究生學歷。原想自己四年苦讀會有所收獲,可看眼前,覺得自己是越來越沒有檔次了。難怪我那小兒偶發奇語:“爸爸,你怎么不弄個研究生什么的當當。”弄個研究生是什么意思?看著兒子稚嫩的臉,我是真的不明白,這一個“弄”字在兒子小小的心靈里是被怎樣詮釋的。

兒子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我可不想讓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沾污了兒子的小心境;但是眼前的一切也的確是太難為小兒子了,他畢竟才十六歲呀。看來馬克思他老人家有一個觀點是千真萬確的真理,那就是世間萬物是普遍聯系的,互為關聯的。按說學歷是學來的,怎么會是弄來的?

不久前一位朋友很是神秘地告訴我,他正在攻讀社會科學碩士研究生學位;當時我很是羨慕,心也蠢蠢欲動。為此我拉著家鄉產的蘋果專程去拜會他;想從他那里得點信息什么的。見到他說明來意,沒料他竟哈哈大笑,說我何必舍近求遠,還要賠上蘋果;他說他們這個班光我們那地方的人就有好幾十名,隨便問誰都行。他讓我看他們的同學錄,朋友沒有騙我,句句都是實話,因為大多數的人我都認識;看來今日的社會不能再用傳統的哲學觀點去評述了。

也趕得真巧,朋友正在答期末的考試卷子;我懷著對碩士研究生的敬意,討過卷子一看,頓生后悔之意。什么是哲學?什么是市場經濟?什么是唯物辨證法?的三個組成部分是什么?……。我不愿再看下去了,看著朋友案上堆滿的書,我一時不知再說什么好。

“就這些?”

“怎么,這還少呀!”看朋友的神情,我仿佛成了個陌生的怪物:“當今這時代,能把這此東西弄懂就不錯了,這次的考題還是難的呢,現在有好幾個人還要我答的卷子哩。”

我無言以對了;面對朋友,面對再過一年就能拿上碩士研究生文憑的學子們,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這個連高中學歷也是混來的人怎么再在這社會中去思考。從古到今的哲學家們,不知想給社會留下什么?到底能留下什么?為什么明明白白的世理卻能生出個神秘和虛無主義哲學來。

蘇格拉底在學生們的關照下,喝著毒藥平平靜靜地走了;亞里士多德為了活命逃離了自己的祖國,留下了一句我不是怕死,是不想讓那些無知的人們犯一個屠殺哲學家的錯誤的話,而求得心靈上的平衡;馬克思攪動了他那個時代甚或沿續到今天人們的思想和理念,可他卻是憑別人的接濟才得以延續自己的生命;尼采,用自己的思想桎梏把自己送進了精神病院……

篇3

今天,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永生難忘。

“叮鈴鈴……”上課了,我就像抱了只兔子,忐忑不安地走進教室。沒過一會兒,教室里就擠個水泄不通,一看這陣勢,我想今天這堂課可來頭不小。“第一環節是幾道加分題,一組人回答,對了加十分。”宋老師面帶微笑,清脆而響亮地公布了規則。可我呢?盡管端端正正的坐著,可腦子里還是一片空白。怎么辦?怎么辦?我小聲地嘀咕著。一會兒就輪到我們了,茫茫然中,我也跟著其他同學一起念起了古詩。第一關過后,接下來的挑戰居然是輪背古詩!輪背!這個詞對于我說實在是太恐怖了!“第五組!”一個聲音剛出,我的心立馬提了起來。開始背了!我不停地給自己打氣,可似乎沒什么用。只見坐在我身邊的人流利地背了起來,幸好,這首詩下一句我背的滾瓜爛熟,但又生怕忘記,我趕緊站了起來,說:“潤物細無聲!”話音剛落,心里就像擺脫了什么似的,一下子輕松很多,眉愁一下子舒展開來了。我開心極了,當別的組背不出來時,我沾沾自喜。

幾關過后,我們披荊斬棘,途中也算是有驚無險,盡管最后我們沒奪冠軍,但還是收獲很多。240分,這個分數不算糟糕,但這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卻使我終生受益!

六年級:楊婷

篇4

關鍵詞:語文課堂;課堂教學;課堂提問;提問藝術

語文課堂的提問藝術,是一項隨語文教學活動發生就存在的教學技能藝術,這一領域的研究對語文教學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教師提問能起到設疑、解疑和反饋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啟下、啟發思維和調節氣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提問成為聯系師生思維活動的紐帶,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課堂提問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探究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課堂提問藝術,促使全體學生全面、主動地發展,顯得更加重要。

然而,在現實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在實施課堂提問時并未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其作用并未充分發揮。針對此種現象,提高課堂教學管理機制和教師駕馭課堂、教材的能力,確是當前語文教研的重要課題。下面談談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提問中的一些新思維、新做法,以求“拋磚引玉”:

一、課堂提問重精

蘇聯杰出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這就給教師提出了一個高標準要求:課堂提問不僅要講求科學性,還要講究藝術性。那么“精問”就指教師注重提問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結合,精心設計和提煉一些富有啟發性、情感性、變通性、挑戰性,富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方向,擴大思考范圍,提高思考層次。沒有思考價值的“淺問題”不提,問題太淺,表面上學生對答如流,實際上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同樣若是問題過難,超出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望“問”興嘆。也是不能達到目的的。如教學《小英雄雨來》一課的中心句是: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根據這個句子設問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在課文中一共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作者為什么要多次強調這句話?通過這幾個問題的探討,學生能準確地把握雨來是怎么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深刻體會出作者的意圖:即表現雨來是一個愛國的小英雄。這樣以“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為核心,層層遞進,不僅使學生對“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的理解達到全面準確,而且對課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如何才能使提問“精煉”呢?我想教師只有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的認識結構,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巧妙使用,才能在實踐中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讓課堂風生水起!

二、課堂提問重度

教師設計課堂提問要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教師所提的問題應符合學生實際的認識水平和想象能力。《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課堂提問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層次中選擇最佳切入點。

首先要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具體課文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置問題,其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定的思維量,而不能是簡簡單單的用“是”、“對”、或“不是”、“不對”來回答的問題,因為只問“是”“非”對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衡量學生的知識質量都是不利的,在“是”與“非”的判斷中必然有僥幸答對的,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存在有僥幸答對的心理,養成不愿積極思考的不良習慣。要使問題有一定難度需要注意三點:一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開放性,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自由發揮的空間,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點思維含量,一般直接在課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要少些,讓學生經過思維加工后找到答案的問題多些。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提出條理清晰、合乎邏輯和學生認知心理特點的“階梯式”或“分層式”的問題,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難易應各各不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巳知到未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最終抓住事物的本質。

最后提問要有一定的廣度,“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這是大語文觀,也是新課改所要求的。因此課堂提問也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而充分展開,不失時機的拓展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問題,使學生學有所用,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運用知識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三、課堂提問重效

有效的課堂提問應關注學生的思維品質,在真實、巧妙、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參與聽、說、讀、寫的訓練。可以說有效教學提問是教師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評價教學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

有效提問指向的閱讀空間要大――激發自主閱讀,注重整體把握。以《小蝌蚪找媽媽》為例,這篇課文分別寫了小蝌蚪“詢問鯉魚―――錯找烏龜―――找對青蛙”的情節,三段內容寫法大致相同,三位教師抓住語文對話,設計了下面三種不同的問題:教師A: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問了什么?怎么問?鯉魚又是怎么說的,說了什么?(第二、三次對話問題相仿,略)。教師B:同學們,現在你就是小蝌蚪,當你見到鯉魚媽媽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教師C:仔細閱讀三次對話,思考:小蝌蚪見到鯉魚、烏龜、青蛙時它們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覺得這是一群怎么樣的小蝌蚪?

第一種問題的設計共有4個小問題。前兩個問題指向的閱讀范圍都在第2句中,后兩個問題指向的閱讀范圍都在第3句中。我們暫且不論這些問題的思考價值,就引向的閱讀空間來說也實在很小,答案一目了然,學生無須深入閱讀。第二種問題設計指向的閱讀范圍是第二段內容,學生通過整段閱讀可以感悟到小蝌蚪見到鯉魚媽媽時,那份油然而生的思念媽媽的情感,感悟到小蝌蚪“迎上去”時的主動、有禮貌,或者有更多的感受。第三種問題設計指向的閱讀范圍就更大了,它需要學生仔細閱讀全文,進行比較深入的思考與理解,才能得出結論。

由此我們想到,有效提問需要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開放性,發散學生思維空間,擺脫單一的對話式問答。否則,提問不僅不能給教學帶來生機,反而給課堂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擠占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這樣的提問是低效甚至無效的。

篇5

1、溫的食物會使周圍的氣溫升高,冰箱就得大功率運作。而且會產生水氣,凝固在冷板上容易結冰,食品在冷縮時還會吸進冰箱里的異味。

2、溫的物體的表面溫度降低,里面的溫度變化小,會滋生有害物質。

3、溫的東西放進冰箱里時,同時也將熱量帶進里冰箱,冰箱需要“工作”來把溫度降下來,這需要耗電,也增加了冰箱的負擔。

篇6

浙江省三門縣外國語小學五(4)班 葉一帆

今天下午,我們班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班隊活動課——“走臺秀”。

這個活動方法是,從自己有座位開始了,楊老師先走,你看!楊老師手背著背大搖大擺地走過講臺,同學們偷偷地笑了,同學們一個個走上去,馬上就要輪到我了,我緊張極了,生怕做錯了動作,弄出來了大笑話,我的同桌林嬌嬌開始演了,她演地是“瘋子”,她走上臺,學著螃蟹地樣子,一邊橫著走,一起還使勁點頭,搖頭,還不時地滾動著眼睛,天崩地裂般的笑聲傳遍了教室……

輪到我了,我是是扮演“西部牛仔”我一邊鼓勵自己要有信心,一邊學著西部牛仔裝子彈,打敵人,裝做打勝利后,回到座位,那時候,我覺得自己的心跳簡直是每秒10次啊!我強忍著自己不自然的表情,邊走邊做西部牛仔的動作,“嘩嘩嘩……”我做的動作成功了……

“叮咚,叮咚……”下課了,游戲結束了,但大家仍沉浸在剛才快樂的游戲當中!

篇7

我知道你正在經歷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戰,或許你有焦慮有恐懼,也有激動,但我想說,請不要忘記身邊所有關愛著你的人,我們是你堅強的后盾。

2017年四川綿陽中考語文考試結束,今年的中考語文作文題隨之出爐,題目為《一顆小樹》

2017年四川綿陽中考作文題目:一顆小樹

篇8

(一)教學定位模糊。目前,有些高職院校對口生的基礎課程與本科院校學生的基礎課程開設的學期、理論課課時數、實驗課課時數等基本相同,沒有專門針對高職護理專業對口生醫學基礎課量身定制的教學模式,專業基礎課的基礎性、服務性、應用性體現不充分,造成教學整體效果不好,教學質量低。因此,在基礎醫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明確教學定位,即為社會培養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和適應環境能力、熟練的護理技能、良好的溝通水平的高端技能型護理專業人才。

(二)教學方法不當。“病原生物與免疫”是一門抽象難學的課程,學生會覺得枯燥,不想學,由此導致教師不知道該如何教,最終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如果教師為完成教學內容而滿堂灌,就會造成教師講的越多,學生學到的越少;如果教師講得面面俱到,重點未突出,難點未講透,學生就會感覺模糊不清,并且容易使課堂教學死氣沉沉。因此,找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三)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脫節。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應該是統一的、互相依托和互相促進的,但是,在很多高職院校,二者往往是脫節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先講述理論知識,再進行實踐項目,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病原生物與免疫”理論課時數多,實驗課時數偏少,導致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銜接不好,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考核方式單一。很多高職院校的考核方式依舊采用試卷形式,且考試一般在學期末舉行,學生考試的結束也意味著本門課程學習的結束,對于考試前和考試中存在的教學問題,教師和學生無法進行交流,教師從學生那里得不到有效的反饋信息,導致教學效果得不到質的飛躍,因此,要全面地評價教學效果,就要從日常教學,考核的內容、形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能充分發揮考試功能并實現高職教育教學目的的考核制度。

二、“病原生物與免疫”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課程章節課時分配的改革。免疫學是研究免疫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免疫應答的過程與機制以及在疾病防治診斷中的應用的一門科學。它對疾病的預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習免疫學能夠使學生在臨床工作中具有獨立的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應該增加免疫學的課時數。80%的臨床疾病都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病原生物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應該了解病原生物引起疾病的原因、機理機制、常見疾病及防治原則,再結合臨床實際及護理專業特點,強化護理學生在護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使學生職業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們增加了微生物的課時數。

(二)理論課結構比例的改革。

1.刪除臨床已經不用的內容。例如:“病原生物與免疫”課程教材中依舊有檢測臨床疾病的舊方法,對這部分內容可予以刪減。

2.減少臨床上比較少用或者未涉及的知識點。教學重點應該落實在實用性上,強調理論知識的實用性。例如:細胞因子這部分不需要講得面面俱到,只需要講授細胞因子的基本作用即可。

3.重組各章節內容。免疫學是非常抽象的一部分內容,學生對細菌、病毒、寄生蟲沒有一個基本概念上的認識,多數學生聽不懂,理解不了。因此,我們將課程內容的先后順序進行了調整,先講細菌總論、病毒總論、寄生蟲總論,在學生對抗原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之后,再講免疫學,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抗體、補體等抽象的知識點。

(三)實驗課結構比例的改革。“病原生物與免疫”這門實驗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無菌意識和無菌操作技術。實驗課課時少,不利于學生無菌觀念的強化和無菌操作習慣的養成,因此,應增加實驗課的學時。我們將微生物學的實驗由兩個學時增加到六個學時,讓學生觀察房間角落、自己手上的細菌等,使學生認識到細菌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四)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方法的改革非常必要,對于不同的教學章節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不僅能滿足學生今后學習專業知識的需求,還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如病例教學法、PBL教學法等多媒體教學法,組織學習興趣小組或基礎知識技能競賽等,提高護理學生學習醫學基礎課的興趣,使其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為了能夠比較全面、客觀地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病原生物與免疫”課程采用多元評價的方法,即卷面成績60%+平時考勤和平時作業20%+實驗考勤和實驗報告20%=100%,其中,實驗考核是檢驗學生掌握實驗技術的重要手段,這種考核手段更能促進學生牢固掌握實驗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也改變了一部分學生認為實驗課是理論課附屬的觀念,提高了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使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素質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三、“病原生物與免疫”課程教學改革的意義

篇9

摘要:英語已經成了事實上的全球通用語言,每年最出科研成果的兩個國家是美國和英國,他們的母語就是英語,他們的科研人員可以方便直接的閱讀全球最新的科技論文,直接從中受益。所以我國的學生學好英語勢在必然,這也是大學開設英語課的緣由。但其中也有一些問題不可忽視。就此展開問題和建議。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堂; 英語考試; 輔導機構; 應對措施

序論:許多中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從心理上會大致會分為兩類,一類的想法是:新的生活,新的夢想,好好學習,過一個充實的大學生活。另一類則是: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剛度過艱難忙碌的高三,是時候歇歇了。加上對大學生活的臆想以及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于是就有了荒廢學業的開始。逃公共基礎課成為荒廢之路中首當其沖的一站。而作為公共課中非常重要的英語一科在面對第二類學生的心理時,該怎樣應對呢?這是學校教務管理層該思考的,也是英語任課教師該思考的問題。

英語課怎樣才能不成為學生的負擔?如何才能吸引學生來上課?怎樣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在期末英語考試或學位英語考試時如何測驗出學生的真實水平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給學生以實際的幫助?如何使學生在大學英語課程中利用好教材并在國家CET英語水平測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怎樣改變學生在課堂上睡覺,課下又去校外的輔導機構報班培訓的現象?諸多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和人員思考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來應對。

本論:針對以上問題,我以一個學生的角度提出一些個人建議,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英語課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有很大的負擔,這和高考的應試性質不無關系,許多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可能在中學時就已經由于各種原因被磨滅了,那么大學英語教師的責任就是使他們從應試的心理中走出來,從對英語負擔的陰影中走出來,而不是任其發展。否則,大學就失去了大學應有的功能和教育開始的初衷。所以大學英語課程的設置和安排應該能承啟高中所學的,使學生首先建立信心,然后樹立目標,不僅僅只是為了應試,而是真要學好英語,重新開始,一起來攻克英語。英語教師的引導鼓勵在開始時的作用會顯得非常重要。甚至關系到學生從此對待英語的態度和信心。

然后才是如何吸引學生來上課的問題。這需要英語教師的個人能力和個人魅力來提高課堂的吸引力。而不僅僅是靠點名來使學生“被吸引”,這需要任課教師做足課下功夫。并在授課過程中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可以在授課過程中進行幽默的“抖包袱”環節。由此引導學生,逐漸使他們具備主動學習的能力,逐漸培養他們的課堂積極性。這樣,一門學生在沒上之前想像中枯燥負擔的課程就成為了一門生動快樂的課程。

中國學生中的許多學生在中小學教育過程中養成了不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或是因為自卑心理,或是怕“出風頭”,或是出于其它各種原因。然而作為大學生,日后要做為國家的棟梁和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過于羞澀或者說過于被動,這確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當然這現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大學和大學生,這種局面應該作出改變了。其實許多學生不是沒有想法,而是怕表達想法,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怕回答問題。這一定會影響課程的順利進行和課堂氣氛活躍程度。更重要的一點是:學英語是為了跟外國人交流,外國人大多是非常開朗且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所以中國的大學生們決不能在外國人面前扭扭捏捏羞羞澀澀,這樣實在和中國大國崛起的樣子不相稱。作為英語課的教師,應該跟學生說明這一現象的大概成因和就此下去的后果,然后邀請學生來一起做出改變,從主動回答問題開始改變。我相信,這樣講明后,一定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另外一個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問題就是期末考試和學位考試的如何設置的問題。怎樣才能考出學生的真實英語水平?這需要命題組的整體統籌并進行高水平的命題操作以避免出現考出了學生的應試技巧,卻沒考出學生的英語水平的狀況。這需要在命題的設置上進行有效地篩選,有針對性的設置。首先命題組根據教材出題,可以在題目的整體設計上以基礎考點為主,使試卷上出現的80%的單詞囊括在CET大綱中,在此基礎上設置超綱詞和技巧題,還有較難的選拔性的試題。由此來拉開成績的差距,達到獎勵優秀學生的目的。如此,會使學生中的七成具備合格的成績,兩成以上屬于優秀,少數非常優秀。這也是大學的教育目標和職責。保證了學生到社會上時的英語方面的綜合能力,大學為國家培養人才的目標才算是真正有成效。

還有一個現象,也許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也有很多學生正在經歷,那就是在準備考CET的同學中,有很多同學在大學課堂不學習,卻利用休息時間在課外報培訓班補習,這難道不是一種奇怪的現象嗎?大學英語教材的編委會在教材的編寫上一定是考慮了CET的測試難度的,學校在教材的選擇上也會基于同樣的考慮。如果學生在大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熟悉掌握了教材中涉及的詞匯知識、語法現象、并做了足夠的作文訓練以及聽力練習,然后只稍微做一些課外閱讀的擴充,那么一定能在CET英語水評測試中取得較好甚至優異的成績。但實際現象卻是,大多學生在大學基礎課程中沒利用好教材和大學英語課堂,只好去找輔導班,這樣就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甚至有的學生在大學期間考了幾次CET,報了幾次輔導班。這個現象需要學校相關部門作出應對措施來避免這種普遍的資源浪費。

篇10

就在今天第三節課,同學們陸陸續續地來到操場集好了合,體育老師王老師看我們無精打采的樣子,便說:“本想讓你們去山上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的,可你們這個樣子,就…”。“真的嗎?王老師,你可別騙我們喲!”同學們高興地打斷了王老師的話,期待著滿意的回答。

這時,王老師說話了:“由于今天天氣這么好,我覺得應該讓你們到野外輕松一下,不過有些條件:一、只能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二、聽到老師的哨聲要立即集合。三、…。”“唉呀,我們知道了,老師,快出發吧!”耐不住性子的曾銳叫起來了。“好,出發!”老師一聲令下,同學們便手舞足道地上了山。

來到了山上,我驚住了!啊!好美的山、天、花朵、!陽光!同學們發瘋似地奔跑,好像一釋放了的小鳥,是啊!平時哪有機會到野外玩呀。

老師,對了,是老師,她也加入到同學們當中去了。游戲、奔跑。好像是一個大孩子。我呢?正在盡情地欣賞山上的美景,一片片的花草遍布在山上,碧綠的樹苗威武地站在山頂,遠處,有一位農民,手拿一把鋤頭,是在掘土?還是在開荒?不!他正在用他的畫筆畫出一片菜地,看、遠處的胡豆苗、油菜地,不都是他的妙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