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梅花范文

時間:2023-03-26 16:08: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古詩梅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古詩梅花

篇1

2、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

3、野梅燒不盡,時見兩三花。——《古戍》

4、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新柳》

5、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詩》

6、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嶺梅》

7、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早梅》

8、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早梅》

9、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從軍行》

篇2

2、此詩前兩句寫墻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后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征其才華橫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于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全詩語言樸素,寫得則非常平實內斂,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3、“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墻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墻角數枝梅”,“墻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墻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凌寒獨自開”,這里寫梅花沒寫她的姿態,而只寫她“獨自開”,突出梅花不畏寒,不從眾,雖在無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開,寫的是梅花的品質,又像寫人品。“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4、“遙知不是雪”,“遙知”說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于發現。“不是雪”,不說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凈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為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征其才華橫溢。

篇3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____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4、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____朱庭玉《天凈沙·秋》

5、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____王昌齡《采蓮曲》

6、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篇4

一天,從奧林匹斯新來了一位神.大家都看她很美,宙斯的妻子很嫉妒他,就說:“新來的神,你有什么本領么?”大家也問了她,她就說:“別以為我什么也不會”

于是,她就進了貝殼里.半晌,貝殼才打開.里面都是玫瑰(玫瑰一開始是白的)

過了好久,新來的神的兒子愛神丘比特才來到那,說:“遲到了,遲到了!有要被罵了”忽然,他撞到了一棵樹,把一瓶葡萄酒給灑了,灑到玫瑰上,玫瑰就變紅了!丘比特栽了一朵花:“哇!真香啊!”但是,他把蜜蜂惹火了,立刻把丘比特叮了一下.

“你敢欺負我兒子!”神說,說完,就把蜜蜂的針給拔到玫瑰上.玫瑰就變成有刺的了.

篇5

酸筍谷花魚,顧名思義要用到酸筍和谷花魚,單就從這兩樣食材來說,其講究程度便是一般人所難以企及的。

阿昌族最喜食酸,而酸筍又是他們的至愛!每到春秋兩季,竹筍便發出嫩芽,待長到30 cm左右時,將其連根采下,去殼,將筍肉切成絲或片,浸于陶罐的淡鹽水中,置于火塘邊,烘烤數日發酵即成。其味酸、質嫩,從鹽水中取出便可直接食用,若與魚、肉之類合烹,則滋味更佳,為不可多得的食材!

而這谷花魚就更有一番門道了!此魚并非特別的魚種,而是特指與稻谷共生的魚,其中以鯽魚最多:插秧時將魚苗投入稻田,等稻谷成熟時便可收獲,雖前后不足百日,卻是魚中之極品!谷花魚純凈、天然,肉質肥美、細嫩,是阿昌族餐桌上最得意的一道菜。

說來也算是運氣好,我出差的時候正好趕上“谷花魚”收獲的季節!在朋友的指引下,我們拜訪了他在當地的一位阿昌族朋友,一見面,便開門見山地直接點了酸筍谷花魚!

這位阿昌族朋友精于食道,尤以這酸筍谷花魚最為拿手。他熟練地將一條條小孩兒巴掌大小的谷花魚宰殺、洗凈,在鍋中淋入少許底油,將谷花魚煎至兩面微黃,然后加入清湯、青蒜、蔥段、姜片,待湯滾沸時再將酸筍放入,用小火慢燉半小時左右便告完成。

出于對此菜的好奇,加之想學學手藝,我一直守在這位阿昌族朋友身邊,開始還沒覺有出什么特別,與平時家里做魚一般無二。直到酸筍下鍋,那股清透的氣息裹著魚的鮮味一并升騰起來,倏地一下便鉆進鼻孔里,直讓人眼前一亮。魚還沒端上桌,我和同來的朋友便已經咽了一肚子的口水。

終于,酸筍谷花魚出鍋了!我們再也顧不得客氣,兩雙筷子閃電般各自夾起一條谷花魚。一入口,那股鮮香軟嫩便征服了所有的味蕾,從未有過的舒爽感沖擊著大腦,這谷花魚果然不是尋常的魚兒所能相比:除了肉質細膩、鮮嫩不說,竟然連魚刺都是軟爛的,絕不用擔心會扎到嘴,再加上魚肉中蘊涵著的酸筍味道,令其滋味更加濃郁、綿長。片片晶瑩的筍片在魚肉之間更顯可愛,夾一片放到嘴里,那柔軟的酸爽滋味伴著淡淡魚香,盡是回味無窮。

篇6

一,蛇發女妖美杜莎本來是個美麗的少女,她還有兩個有著神仙血統的姊妹,她是三位蛇發女妖中唯一的凡身,傳說中有著致命誘惑的眼神,居住在遙遠的西方,是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海神福耳庫斯的女兒。海神波塞冬(Poseidon)受到誘惑,化身成駿馬與她偷情。為了逃避海神之后安菲屈蒂的嫉妒,而躲在雅典娜(Athena)的神殿中交合,此舉觸怒了雅典娜。盛怒下的雅典娜遷怒于她的兩個姐姐,所以將三姊妹都變為妖怪。她們全身長滿金色的鱗片,背上長著鷹的翅膀,美杜莎的背上則長著天鵝的翅膀,頭上沒有頭發,只有盤撓扭動的蛇,但仍然難于掩蓋她的美麗,只要有人看過她(們)的眼睛,都會被她的美麗和魔力吸引而失去靈魂變成一尊石像。人們稱她們為Gorg(音義:高哥或戈耳工),沒有人知道她們住在哪里。

在希臘傳說中“戈耳貢”是容貌極為相似的蛇女三姊妹的統稱,包括絲西娜Stheno(又譯“斯忒諾”力量之女)、尤瑞艾莉Euryale(又譯“歐律阿勒”飛翔之女)、美杜莎Medusa(支配之女)。

在蛇發女妖三姐妹中,只有美杜莎是凡身,她的姐姐絲西娜和尤瑞艾莉都是魔身。柏爾修斯收拾的就是年紀最小的妹妹美杜莎,而其他兩位姊姊因為擁有不死之軀的超能力,所以無論柏爾修斯砍殺多少次,她們絕不會喪命,最后柏爾修斯只好放棄趕快逃走了。珀爾修斯躲避美杜莎兩個姐姐的追殺時,在空中遇到狂風的襲擊,被吹得左右搖晃,從美杜莎的頭顱上滴下的鮮血落到利比亞沙漠中,成為一條條毒蛇。

二,美杜莎原為雅典祭司,身為祭司她必須永保處女之身。但她的美貌讓她被男人所愛戴,其中包括海神波塞冬。波塞冬被美杜莎的美貌所吸引把她在雅典娜的神廟里給了,此舉激怒了雅典娜,因為作為貞潔的處女神以及女戰神,美杜莎在失去貞潔的情況下選擇了茍活于世,被女神視為不夠堅貞,于是便把美杜莎變成了可怕的蛇發女妖。

三,美杜莎曾經是一位美麗的少女,因吹噓自己比雅典娜長得漂亮而被這位智慧女神奪去了她的所有美麗,只留給她一個丑陋的妖怪之軀。

篇7

關鍵詞 小學生;學習;古詩;感受美

學習古詩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文學的基本常識和歷史,而且也豐富了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提高了學生的文學藝術素養,更重要的是能引導學生充分發掘美、展示美、體驗美,進而獲得精神的愉悅。因此,我在教學中深刻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愉悅學生的心靈。

一、反復吟誦品味古詩的語言美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古詩則是用最精粹的語言寫成的。因此,在古詩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美,對于理解古詩的思想內容和寫作藝術,以及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古詩的語言美,首先是指語言的音樂美。原始詩歌是原始人類在勞動過程中,為協調勞動節奏和激發勞動熱情的歌唱。它合乎樂曲的韻律、節奏,講究韻腳的合轍、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數、句數的整齊、均衡。因此,凡稱詩,即便不唱,誦讀起來也瑯瑯上口,鏗鏘有聲,自然而然地產生樂感,讓人感受到悅耳順暢的音韻美,均勻和諧的節奏美。

二、啟發想象感受古詩的畫面美

在中外藝術史上,許多人把詩與畫相提并論。我國宋代文學家張舜民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意大利大畫家達?芬奇說得更形象:“你如果把繪畫叫做‘啞巴詩’,畫家也可以把詩人的藝術叫做‘瞎子畫’。”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在評論唐代大詩人、畫家王維(摩詰)的《藍田煙雨圖》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后人在談到詩與畫的共同點時,常以蘇軾評論王維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作為依據。

詩與畫之所以能夠相通,是因為兩者有某些共同的審美特性,如詩與畫都具有色彩美、結構美、韻律美、意境美,等等。因此,唐宋許多著名詩人的詩句,常常被告人選作繪畫的題材。從小學教材中所選的古詩看,其中不少堪稱“詩中有畫”的名篇。如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詩人著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樹陰、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點,用清新活潑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靜謐、溫馨而富于生機的“泉池小荷”圖。

三、批文入境領悟古詩的意境美

意境是美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范疇。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繪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所謂意境,是藝術家的審美體驗、情趣、理想與經過提煉、加工后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

就古詩而言,詩人往往將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寫的客觀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從而創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事物的情感是隨著人的情感變化而變化的。人高興時,高山起舞,大海唱歌,江河彈琴,花草歡笑;人悲傷時,大海哭泣,江河哽咽,鮮花濺淚,鳥鳴驚心。正如清代吳喬在《國爐詩話》中所云:“詩以情為主,景為賓,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前兩句“移舟近煙渚,日暮客愁新”,寫詩人把船停靠在煙霧朦朧的小洲邊,夕陽西下,引起新的愁思。接著將筆鋒一轉,后兩句描繪詩人在舟中領略到的極富特色的景物:“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兩句詩僅僅是描寫景物嗎?顯然不是。沈德潛評價此詩說:“下半寫景,而客愁自見。”詩人孟浩然出身寒微,40歲到長安,求仕失望,其愁之深是可以想見的。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把仕途的失意、羈旅的惆悵和對故鄉的思念等舊怨新愁,都很自然地融入到景物描寫之中了。因此,這兩句詩看似“景語”,實為“情語”,情景交融,構成了風韻天成、含而不露的意境美。

四、探求意蘊理解古詩的哲理美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不少古詩,既充滿著詩情畫意,又閃耀著哲理的光輝。如白居易的《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它蘊含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殺的”的深刻哲理。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它給人們以啟迪的哲理是:對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觀察、了解,不局限于一隅之見,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然而,詩人表達哲理與哲學家闡述哲理的方式是有區別的。正如別林斯基所說:“哲學家用三段論法說話,詩人用圖畫和形象說話……一個用邏輯上的論證,而另一個則用圖畫罷了。”古詩詩人在進行創作時,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繪之中,或給人以鼓舞,或給人以啟迪,因而詩中暗含深刻的哲理。如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是一首古今傳誦的寫春景的名詩。然而,只要我們深入思索,就能悟到這樣一個哲理: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壓制它都是不可能的。

葉圣陶指出: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情趣,擴展想像力。希望更多的教師能努力優化古詩文教學,通過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運用的各種感官去感受古詩,啟發學生想象,讓學生就能感受到詩中的有聲有色,有靜有動的畫面美。努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讓新課標下的古詩教學能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在古詩的學習中切切實實地感受美,欣賞美。

參考文獻:

[1]周振甫.周振甫講怎樣學習古文[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篇8

關鍵詞:煤化工;特性參數;煤粉爆炸;煤粉泄露

中圖分類號:TD7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2013303

1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能源結構的調整,煤化工產業以其生產潔凈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產品的獨特優勢受到了高度關注[1]。近年來一大批煤化工項目在我國的內蒙古、寧夏等地陸續建設和投產,其中不乏世界上首次的商業化示范性工程,煤化工已成為我國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2,3]。

根據煤化工生產的需要,原料煤大部分使用小粒徑、高揮發分、低水分、低灰分的煤種,這類煤的爆炸下限濃度與著火溫度均較低,且生產過程涉及到高溫、高壓環境[4,5],因此一旦發生煤粉泄露擴散就極易導致燃燒爆炸事故,嚴重制約著煤化工行業的安全生產。

本文在煤粉爆炸特性參數測試的基礎上,應用特性參數對某煤化工煤粉制備工藝過程的安全監測監控指標參數及其閥值進行分析,提出了改進措施,使得粉體介質在工藝生產中始終處于可控狀態。這對于煤化工行業有效預防和控制煤粉泄露及爆炸事故的發生,保障企業安全生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工藝流程簡介

某煤化工煤粉制備系統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該工藝流程可分為兩條路線,即煤的運行路線和氣的運行路線。

其中,煤的運行路線為:原煤經皮帶輸送機進入原煤倉,通過磨煤機進行研磨干燥后形成的煤粉進入煤粉收集器,含有煤粉的熱氣體經收集器中的濾袋過濾后由出風口經管道排到循環風機,吸附在濾袋外表面的煤粉經氮氣反吹脫落至下部的料斗,料斗內的煤粉由旋轉給料機排至螺旋輸送機中,然后輸送到纖維分離器,篩分出的煤粉進入下游粉煤倉,再經發送罐送至下一氣化工序。氣的運行路線為:熱風爐內的循環氣體與燃燒產生的尾氣混合后形成熱惰性氣體,然后進入磨煤機對煤粉進行干燥與輸送。煤粉分離后的熱氣體通過管道送到循環風機,經循環風機加壓,大部分循環至熱風爐中,部分排入大氣。

圖1煤粉制備工藝流程

3煤粉爆炸特性參數測試

3.1實驗樣品

實驗選取了工藝中兩種典型的煤粉樣品,實驗前將煤樣用標準分樣篩分成粒徑分布范圍分別為75 μm以下和200 μm以下的2種煤塵顆粒,然后將其置于常壓下50℃的干燥箱中干燥4 h,以去除煤樣中的水分。并依據GB212-91《煤的工業分析方法》對實驗采用的煤粉樣品進行了工業分析,工業分析結果見表1。

3.2實驗測試及結果

按照國家標準,利用20 L粉m爆炸特性測試系統、粉塵云最低著火溫度測試系統、粉塵層最低著火溫度測試系統及哈特曼裝置分別對煤樣的爆炸下限濃度、最大爆炸壓力、最低著火溫度、極限氧含量等5個關鍵特性參數進行了實驗測試,為煤粉泄漏監測及控制指標的確定提供理論依據。實驗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兩種煤粉的爆炸下限濃度與最低著火溫度都非常低,而最大爆炸壓力和最大壓力上升速率都比較高,因此在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生泄漏極易導致火災爆炸事故。所以必須對運行系統范圍內的危險區域進行實時監測監控,以及時應對煤粉泄漏、燃燒爆炸等安全事故。

4安全監測監控指標分析

針對煤粉制備生產系統的運行工況條件,依據煤粉爆炸特性關鍵參數對壓力、溫度、煤粉濃度、氧濃度等幾個主要類別的安全監測監控參數指標及其閥值進行分析。

4.1壓力

備煤裝置系統工藝中的各個設備及輸送管線均存在壓力監測,用于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態。通過對壓力監測點的工況參數分析,發現在備煤裝置中,系統生產工藝中的操作壓力除發送罐發送壓力為0.2 MPa,其余均為微正壓或負壓條件,而煤粉加壓輸送工序中粉煤倉為低壓設備,鎖斗、給料罐及輸送管線均為高壓條件,備煤裝置及氣化粉煤倉壓力報警值均為低壓,都遠低于煤粉的最大爆炸壓力值,所以一旦發生事故在壓力初始階段就會自動報警、跳車。鎖斗、給料罐為高壓密封環境,且有惰氣保護,無煤粉爆炸危險。

在備煤裝置原煤倉過濾器、粉煤倉過濾器安裝有壓差變送器,為設備自帶,沒有接入監測監控系統。為監測過濾器收塵布袋破損或脫落,應在原煤倉過濾器、粉煤倉過濾器進出口設置監測點及合理的預警值對其壓差進行監測,保證系統的正常安全運行。

4.2溫度

溫度是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防止煤粉自燃、爆炸事故發生的重要指標。重點須對設備及管路內的溫度進行監測,防止操作不當造成溫度升高,并對熱惰性氣體內的粉塵含量進行監測,防止高溫造成煤塵層管壁或拐彎處沉積煤塵自燃。

備煤裝置生產工藝條件下煤粉儲存、運輸的溫度正常值一般為80~110℃,控制指標上限均

因此根據工藝中溫度參數的控制指標分析,現有的溫度監測點較為齊全,在設備節點、循環氣輸送管線上均安設有溫度傳感器,臨界值設置合理,能夠滿足對系統工藝正常運行的監控。

4.3煤粉濃度

在生產系統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諸多嚴重或不可控煤粉泄漏危險位置,因此須在煤粉泄漏量較大或泄漏頻繁等危險程度大的區域設置煤粉濃度監測,對煤粉濃度的監測也是預防煤塵泄露或爆炸的根本措施。

在備煤循環氣煤粉濃度監測的報警值為50 mg/Nm3,控制向大氣環境中的煤粉排放量,控制指標遠低于煤粉的爆炸下限濃度,設置合理。粉煤倉頂部環境粉塵含量分析儀的報警值同樣為50 mg/Nm3,低于爆炸下限濃度。粉塵倉頂部監測環境中泄漏煤粉的濃度,當泄漏量較大時,容易量程超限,則不能監測環境中實際濃度值。對于犁式卸料器落煤口,由于在落煤過程中會造成揚塵,為形成煤塵云的易發區,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在該處應增設粉塵濃度傳感器,量程為0~1000 mg/Nm3。但煤塵云含量較低,控制指標報警值應遠低于爆炸下限,因此報警值設置為100 mg/Nm3。各過濾器排空管線上煤粉監測為低濃度工藝條件,報警值參考備煤循環氣控制指標,高報的臨界值為30 mg/Nm3,高高蟮牧俳韁滴50 mg/Nm3。

對于軟連接、防爆板等易泄漏位置,安設有高濃度粉塵傳感器,煤粉濃度控制指標設置為1 g/Nm3,當檢測到煤粉濃度超標時,監控系統出現報警信號,立即啟動水霧噴淋裝置對泄漏位置噴淋降塵,出現火焰信號時還會啟動自動抑爆裝置進行主動抑爆。

4.4氧濃度

煤粉加壓輸送工序中采用二氧化碳作為加壓輸送、保護氣體,收塵器及過濾器采用氮氣進行反吹。氧氣為煤塵發生自燃、爆炸等事故的必要因素,因此必須控制系統工藝中的氧含量。

在備煤裝置現有的氧濃度監測點的濃度一般控制在6.5%~7%左右,報警臨界值設置為8%,低于煤塵云爆炸極限氧含量。在氣化粉煤倉排放氣體的氧含量報警臨界值設置為2%,遠低于煤塵云爆炸極限氧含量。氧濃度越低,對設備的腐蝕性也就越小,同時煤粉發生自燃或爆炸的危險性也就越小。在備煤煤粉收集器頂部、粉煤倉過濾器上部、原煤倉過濾器上部、氣化粉煤倉過濾器上部、減壓過濾器上部增加的氧濃度傳感器主要為監測設備檢修過程中的氧濃度,防止濃度過低,造成檢修人員窒息,所以這些位置的氧濃度傳感器為現場就地顯示,不需要接入監測監控系統報警,檢修時氧濃度應>18%。氣化粉煤倉頂部氧濃度傳感器監測粉煤倉內部氣體的氧氣濃度,參照粉煤倉過濾器排放氣體氧濃度的監測控制指標,正常應

5結語

煤粉制備生產工藝中的壓力、溫度、煤粉濃度、氧濃度是防治煤粉泄露及燃燒爆炸的重要安全監測監控指標。因此,必須結合現場實際工藝正確設置監測點的位置、監測指標測量范圍與報警值,以保障生產系統的安全運行,對煤化工行業控制煤粉泄露、燃燒爆炸等事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田勇,張安明. 新型煤化工煤粉環境著火爆炸危險分析及防治方法探討[J].礦業安全與環保,2016,43(6):92~94.

[2]趙文芳. 煤化工項目煤粉塵火災爆炸風險與控制[J].安全技術,2015,15(4):9~12.

[3]周麗,任相坤,張希良. 我國煤制油產業政策綜述[J]. 化工進展,2012,31(10):2207~2212.

[4]張必輝.開式煤粉制備系統運行安全分析與隱患防治[J].潔凈煤技術,2012,18(6):80~82.

[5]張煒.煤化工裝置火災爆炸點分布與控制措施[J].安全、健康和環境,2016,16(3):25~27.

Appl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ulverized Coal Explosion Accident

Yao Min1,Jiao Hongqiao1,Liu Tongqiang1,Qin Xinxin2

(1. Shenhua Ningxia coal industry Refco Group Ltd,Ningxia 750411, China;2. China Coal Technology Engineering Group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ongqing 400037, China)

篇9

古詩詞的畫面有的恬淡自然,有的華美壯麗,有的安謐幽靜,有的雄偉壯闊,怎樣把詩詞的畫面美體會出來成為教學的一個難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了一些體會意境美的做法,現列舉如下。

一、繪畫體味法

繪畫體味法就是在讀熟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把詩描寫的景物畫出來,通過圖畫體現詩的意境美。此法適合于小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邏輯思維能力弱,如果讓他們在誦讀理解詩意的過程中把詩詞描寫的景物畫出來,這樣體味詩的意境美就容易多了。

例如: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 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詩歌大意: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多么美好,雨中的山巒蒼茫也很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絕代佳人西施,不管淡妝濃妝總是如此多嬌。

畫面解析:從題目看,詩人用一首詩描繪了兩幅畫面,即“西湖初晴圖”和“西湖后雨圖”,“西湖初晴圖”是“淡妝”,“西湖后雨圖”是“濃抹”,無論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做到了恰到好處,如西施般婀娜妖嬈。

繪圖品味畫面美:在充分朗讀背誦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讓學生把“西湖初晴圖”和“西湖后雨圖”畫出來,畫完之后先自主將兩幅圖進行比較,體會詩作的畫面美,再全班進行交流展示。在繪圖展示交流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的想象力特別強,“西湖初晴圖”有同學是這樣畫的:天幕拉開,白云片片,湖中荷花盛開,荷葉田田,一片碧綠,湖水蕩漾,波光粼粼,湖邊大堤楊柳依依,遠處群山蒼翠,畫面清新迷人。“西湖后雨圖”更是超乎了課前的預想,“小荷青翠,雨滴點點,一艘小船停在湖邊,三兩行人撐著花傘駐足賞景,遠處群山連綿,籠罩在雨霧之中,給人以虛無縹緲之感”,繪畫鮮艷優美,令人陶醉。

二、文體轉換體味法

“文體轉換體味法”指的是在誦讀理解古詩詞的基上進行再創造,即把詩改成詞,把詞改成詩,把古體詩詞改成現代詩,或把古體詩詞改成文筆優美的散文。這種做法適宜于中學生。

例如:

清明

杜 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畫面解析:這首詩寫的是清明時節,春雨綿綿,詩人趕路在外,心中傷感悲愁,于是想借酒釋解,便問路尋找酒家,恰好遇一牧童。牧童熱心告訴:遠處杏花似錦,酒旗飄飄的村落就是。詩的前兩句,畫面凄迷感傷,后兩句,畫面鮮明生動。

將唐詩改為元曲的小令:原詩主體變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把改后的詩與原詩比較發現,“紛紛”由修飾限制“雨”變為了修飾限制行人,突出了路上行人之多,進而讓“欲斷魂”這種悲愁的畫面更加厚重。“有”由修飾限制“酒家”,變為了修飾限制“牧童”,“有牧童用甜美聲音,熱心指點酒家的所在”,增添了詩作畫面的暖色。通過文體轉換,讓讀者近一步體味到了詩作的畫面美,獲得了情感熏陶。

三、概括評價法

概括評價法指的是在誦讀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分析景物描寫進而概括出詩詞的畫面特點。

例如:(2012山東卷)閱讀下面宋詩,回答問題。

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補之

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問題:開頭兩句描寫了怎么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篇10

關鍵詞:古詩文 閱讀 傳承 美德

在幾千年中華燦爛的文明史中,我國人民形成了優秀的文化觀念和個性品質,如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厚德載物的包容精神、以德化人的高尚風范、和諧持中的思想境界等。這些優秀的文化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和優質資源,更是我們中學生應該傳承和弘揚的,而這些傳統文化美德,在高中語文教材所選的古代優秀的文學作品中體現得尤其突出,需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進行進一步傳承和滲透,進而形成一道中學生特有的傳統美德的風景線。

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從當前學生的思想狀況看,絕大多學生是獨生子女,做慣家里的寵兒,自我為主心的意識、享樂主義思想比較突出,學習上、生活上都比較浮躁,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對當代中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操的熏陶是必要而迫切的。那些在長期歷史事件中形成的優秀品質,可以轉化為時代精神來傳承。例如:《易經》中“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包容精神;《論語選讀》中所提倡的舍生取義、見利思義、臨危受命的可貴品質,以及“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歷史使命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安貧樂道的思想;《孟子》中提出的“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獨立人格和“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等普通人應該具有的四種思想;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及歐陽修提出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憂患意識。……尤其是強調“四海之內皆兄弟”“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傳統和“天人合一”的人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更具有現實意義。

當然,傳統文化精偽并存,應去其糟粕,吸其精華,使之成為今天學生學習的思想要素。如“以民為本”的思想,從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民本思想成為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古代“以民為本”的真正內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其內存的根本動因是為統治者服務的。如今我們擯棄封建內核,則可以將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將其發展為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的先進理念。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提出的“修己以安人”“修身在正其心”“齊家”等命題,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凸現出現實意義。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其別強調,“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應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實現本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從新課程目標上看,要求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情操、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學生在古詩文的閱讀中傳承文化美德的意義正是立足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基礎之上的。

從近些年的高考情況來看,古詩文閱讀所占比例較高,而且高考試卷中所選的古文閱讀材料,是以古代那些為人正直清廉、忠心報國、樂善好施的人物傳記為首選的,古詩詞鑒賞所選詩歌有志存高遠、精忠報國、渴望國家統一的內容,又有表現親朋之間真摯情誼的內容,還有借史立志、借古激今的內容……而這些內容中蘊含著大量的傳統美德,需要我們在閱讀中認真體味,在日常生活中傳承和弘揚。例如,2011年浙江高考卷選的是《新唐書·張文瓘傳》,2010年浙江高考卷選的是《魏書·胡叟傳》,2010年高考全國卷I選的是《明史·王祎傳》,2009年高考全國卷I選的是《北史·魏德深傳》2008年高考全國卷I選的是《后漢書·宋均傳》,2006年高考全國卷Ⅰ選的是《南史·何遠傳》。這些古文考題中所選的人物或博聞強志,為朝廷所重用;或品性介直,為百姓所擁戴;或生活儉樸,為官一方清正廉明;或堅守節操、不徇一己之私情。在他們身上,都展現了傳統美德的光輝。然而從近幾年高考答題情況來看,卻不容樂觀。特別是我校學生古詩文閱讀的基礎比較薄弱,古詩文閱讀能力比較差,古詩文閱讀的方法還需引導。讀不懂詩文,何談傳承與弘揚傳統美德?所以培養學生古詩文閱讀的興趣,進而進行傳統文化美德的傳承與弘揚應當成為高中學生的“必修”內容。

學生在古詩文閱讀中對文化傳承的意義還在于對寫作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不能夠割裂了歷史去奢談文化創新,只有擁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積淀,才能博采眾長,開拓創新。毫無疑問,學生寫作,可以描寫現實,表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反思歷史,交流自己的觀點。甚或,近年來高考高分作文大多數是那些有文化品位和思想內涵的東西。先秦之時,社會處在變革的陣痛中,各種思想競相涌現,形成了文學上百家爭鳴的局面。經過歷史的淘瀝,很多東西就成了我們民族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的確,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對我們老祖宗的那套禮義廉恥看不慣,認為那成了束縛我們進步的桎梏,把我們的傳統文化一棍子打死,形成了思想中的一種缺氧現象。當然,我們不能只是津津樂道,自我陶醉在已經成為昨日黃花的歷史功勛的迷夢中,自欺欺人,盲目否認現實。更不能輕率地把傳統等同于歷史垃圾一樣去排斥它。古人曾把道德修養視為人生的終極追求,以讀圣人的書,聆聽圣人的教誨為最大的榮幸。而現在孩子卻對以《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易經》《尚書》《詩經》《禮記》等為代表的古代中國的支柱思想體系感到一頭霧水。傳統文化中的中國元素被淡化,而以西方文化為代表的現代意識卻深深根植在他們心中。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孩子對圣誕節和愚人節的熱情甚至超過了我們的中秋元宵和端午重陽。覺得西方的節日熱鬧,歡快,有趣,而我們傳統的節日單調古板。古詩文閱讀就是要把這種扭曲的價值觀給改變過來,讓我們的學生思想更成熟,能體會我們民族精神的極大魅力。我們要把歷史和現實融合起來做到古為今用,古今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