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績點范文

時間:2023-03-23 02:30: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分績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分績點

篇1

學分績點會影響考研,學分績點對學生拿學位證和本科畢業證以及考研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學分績點是以學分與績點作為衡量學生學習的量與質的計算單位,以取得一定的學分和平均學分績點作為畢業和獲得學位的標準,實施多樣的教育規格和較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大學里每一門課程都有一定的學分。只有通過這門課的考試,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只有學分積累到專業要求后才能畢業。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課程與學分,還可以提前畢業。學分制是一種更加靈活的彈性學制,為學生在校期間創造了更多的靈活性,包括在一段時間內申請休學、創業,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提前畢業以及輔修、攻讀其他專業和學位。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學分制 班集體 學生個性

班集體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單位,是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載體。然而隨著高校學分制全面推行,傳統意義上的班級越來越松散。班集體教育功能日益被削弱。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加強研究,積極探索學分制條件下班集體建設的內容、方法和途徑,實現班集體建設與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真正發揮班集體育人功能。

一、學分制給班集體建設帶來的影響

1.學分制下班級管理日趨松散。選課制的推行,打亂了原有的學生班級建制和管理模式,弱化了班集體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也削弱了基層黨團組織、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干部等傳統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者的功用。

2.學分制下班級學生缺乏共同目標。集體觀念趨于淡漠的學分制下,由于學生學習、生活的相對不固定性,導致傳統寓教于樂的學生活動等無法有效開展,傳統意義上的黨團活動難以組織,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對于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諸多傳統領域。

3.學分制下班級輔導員(班主任)工作難度加大,工作效果堪憂。學分制下,由于班集體這一重要工作平臺的丟失。使得班級輔導員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均較以往大為增加,并且由于學生德育缺乏具體的評價體系,而在學校在獎學金評定等方面又過大的注重學生成績與其績點,從而在學生中可能形成一定的學習至上、德育無所謂的功利思想,輔導員(班主任)辛苦的工作卻可能收效甚微。

二、班集體作用

班集體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作用。班集體是學生管理的基本單位。在學校教育中起著最基本的管理作用,學生在班級組織管理中,處于一種有序的狀態。各班級的協調一致,又保證了全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2.教育作用。班集體作為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不僅傳遞著學校有關部門的信息,實施對大學生的教育,班集體自身對每個成員也有教育作用。

3.協調作用。班集體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一個自治組織,在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中,班集體發揮著協調各種關系的重要作用。

三、班集體是共性與個性相互統一的整體

一個班集體是由眾多學生組成的,而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個性,正是眾多不同的個性形成班集體的共性,因此良好的班集體形成有賴于班級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而良好共性是在個性的基礎上形成的,共性一旦形成,便反作用于個性,促進學生素質的進一步優化。因此,作為教育者必須避免兩種傾向。一是過分強調學生的社會化,強調統一,要求一律,扼殺了人的個性;二是過分強調學生的個性,教育缺乏必要的引導,學生呈自由發展趨勢,多元化和個性化不能與統一性有機結合,結果致使倫理道德滑坡,人際關系冷淡,缺乏合作、理解和認同精神,表現為極端的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違背了教育的本真,影響了社會的發展。

作為培養人的教育活動本身就應該從人的差異性出發,使每個學生得到發展,應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和而不同”的個性本真狀態。素質教育就是要摒棄那種把不同個性的學生放在一個模子里鑄造的做法,強調尊重個性,因材施教,把個性教育與整體教育有機協調起來。因此,在班級管理中必須尊重學生個性,使學生能夠各顯其能。各施其才。從而使班級體內不同類型之間及單個學生不同發展側面之間形成優勢互補。

四、班集體建設與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幾點認識

1.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摒棄分數評價原則。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和特長,僅憑學習的好壞作為評價一名學生的依據,必然使其個性發展受到障礙,也必然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所以,在班級管理中依據素質教育理念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相應的發展方向。在多元化評價體系中,既要有學習指標,也要有思想品德評價;既要有各類特長指標,也要有創新實踐能力評價。這樣,引導每一個學生都全面認識自己的缺點和優點,樹立綜合性目標,也能在不同方面尋找自信心。在班集體中確定自己的位置,使班集體成為自己釋放能力、展示自我的場所。

2.辨證認識學生個性,做到班級管理兼容學生個性差異。一個班級的學生,在氣質、性格、能力上都存在著個別差異,具有不同的心理發展水平、不同的個性特點等,這些在生活都會表露出來。要辨證認識學生的個性差異性。要仔細了解每個學生個性特點及其發展水平,從而找準班級管理與學生個性發展結合點。使班級管理與學生個性差異相結合。

篇3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難點;雙擊;盲打

一、計算機硬件和計算機軟件的區別

有些同學回答作為軟件的操作系統有哪些時能答出來CPU,回答常用的計算機硬件有哪些時又能答出來操作系統或windows,這說明計算機硬件和計算機軟件對他們來說僅僅是兩個經常聽到的名詞,具體概念則完全混在一塊兒。可以拿光盤(或U盤)和光盤(或U盤)里的內容為例來區分這兩個概念。光盤(或U盤)是計算機硬件,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一種物理存在,而光盤(或U盤)里的內容則是一種計算機軟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借助某種技術手段才知道光盤(或U盤)里面有什么。

二、內存和硬盤的區別

二者都是計算機的存儲器,內存是一種內存儲器,硬盤是一種外存儲器。寫好的程序必須加載到內存里才能運行,內存不能長時間的保存信息,關機時其中的內容就會丟失,內存容量一般比較小,目前常見的容量有2G、4G、8G、16G等。硬盤可以長時間的保存信息,安裝各種軟件時都是裝在了硬盤里,硬盤容量一般比較大,目前常見的容量有500G、1TB、2TB、4TB等。

三、鼠標左鍵雙擊操作

這一操作對很多初學者很難,經常看到有同學在需要鼠標雙擊時先單擊鼠標右鍵,然后在右鍵菜單里選“打開”。實際上鼠標雙擊操作是通過很快的連續點擊兩次鼠標左鍵實現的,要求兩次單擊鼠標左鍵之間的時間間隔足夠短就行了。因此要先教會這些同學在控制面板里修改鼠標的設定,把識別為雙擊的時間間隔調長一點。要求這些同學每次上機時把雙擊時間間隔調成適合自己的程度,經過多次練習點擊鼠標的速度會越來越快,最后就不需要調整時間間隔也能輕松實現雙擊操作了。

四、鍵盤盲打輸入

很多同學在手機上用拇指輸入打字飛快,或者習慣語音輸入法輸入漢字。但是在一般的電腦辦公條件下,每個人一個隔斷,屬于自己的空間很小,使用語音輸入法顯然會造成相互干擾,另外也很容易造成泄密。在手機上打字飛快的拇指輸入法移植到電腦上的話打字速度非常慢,而且很容易被人笑話是“一指禪”。一般的電腦辦公條件下要想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最可行的還是鍵盤盲打輸入。鍵盤盲打輸入沒有什么速成的辦法,需要通過長期的認真練習才能掌握。建議從英文26個字母的鍵盤盲打輸入練起,練熟后逐步過渡到漢字鍵盤盲打輸入。另外正式上課時課時很緊,沒有多少時間可以用來練盲打,沒有掌握盲打的同學需要自己找機會上機進行練習,只要大量用心練習就能掌握盲打輸入這一技能,學的時候有些苦,但是學會之后跟騎自行車、游泳一樣會了就不會忘了。

五、畢業論文排版

畢業論文的排版對多數同學來說是一件比較有難度的工作,其中綜合性地用到了多方面的知識和操作。例如頁碼的設置就分三種情況:封面沒有頁碼,摘要和目錄部分使用羅馬數字頁碼,正文開始又使用阿拉伯數字頁碼,每次都是從第1頁重新計數。另外像頁眉的正確使用、電子目錄的自動生成、每章開始要使用分頁符另起一頁這些操作也都有同學會犯錯誤而不能順利完成。建議將整個畢業論文的排版分成一個一個的小任務,每次學會完成其中的一個小任務即可,所有的小任務都順利完成后,就完成了整個畢業論文的排版。

篇4

 

關鍵詞:大學英語;分級教學;i+1理論;因材施教 

分級教學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要求》)明確規定,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從而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實際需要。在教學要求上,提出了“三層次,三要求”,即大學英語的英語教學要求為三個層次: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新要求的頒布使得分級教學的實施有了依據和學校的支持。《要求》的出臺承載著革新外語教學的任務,寄托著社會對外語教學和改革的希望——分級教學能從根本上解決在一個外語水平參差不齊的教學班級中“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突出問題。 

 

一、分級教學的理論依據及主要原則 

 

1、分級教學與i+1理論和情感過濾因素 

美國著名的應用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的語言輸入假說是當今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其中的i+1理論為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提供了理論支持。i+1理論指出,i(input)是指與語言習得者語言水平相當的語言輸入,即這種輸入為語言習得者已有的語言知識。i+1是指高出語言習得者語言水平一個級別的語言輸入,這是最易接受的語言輸入。如果語言輸入遠遠高出語言習得者的語言水平,即i+2,或者是接近甚至低于語言習得者現有水平,即i+0,i-1,學生會感覺太難或者太容易,這都不符合語言習得的最佳條件,只有略高于語言學習者現有語言水平的輸入才是“可理解性輸入”。i+1被視作教師所應提供給語言學習者的最佳語言輸入。Krashen同時還提出“情感過濾”在語言輸入中的重要作用,“盡管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對于第二語言習得很有必要,學習者同樣需要在情感上吸收已經理解的語言輸入”。情感因素主要是指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的動機(motivation)、自信心(self-confidence)和焦慮感(anxiety),學習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條件下,即具備強烈的學習動機、對學習充滿信心、無任何焦慮感的情況下,才會產生真正的習得。分級教學按照學生不同的語言水平進行分層分班教學,i+1理論正好為分級教學提供了理論支持。按傳統的自然班組織教學,因為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教師無法在同一課堂上將自己所提供的語言材料控制在“i+1”的水平上,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只有按照學生實際語言水平組織的分級教學,才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語言輸入是“可理解性輸入”,并且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習者的情感障礙,從而使大學英語教學取得更高的效率。 

2、“因材施教”的原則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因材施教是我國教育史上歷來提倡的原則。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是我國第一位自覺實踐這一原則的偉大教育家。正因為孔子能“因材施教”,主張根據學生的個性與特長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注重補偏救弊,使弟子揚長避短,學有所得,促進學生的正常發展,所以培養出了各具千秋的七十二賢人。 

宋代朱熹對孔孟的因材施教思想贊不絕口,他總結孔子的教育經驗說:“圣賢施教,各因其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提出了“尚自然”、“展個性”的教育主張,主張教學不拘形式,尊重學生興趣,采取學生自動、自主、自學和自助的教學方法,反對“守成法、求劃一”。陶行知先生針對我國20世紀20年代的教育狀況,提出了“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的方法,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班級授課制是目前學校教育中的基本組織形式,它的最大弊端是“教學步調統一,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由于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和現行的考試制度,使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只是用一成不變的授教方式“孜孜不倦”地把幾十年不變的知識內容傳授給一批又一批變化了的同時又是個性差異很大的學生,教師面對的個別差異懸殊的學生組成的班級,進行的拉平教育和補短教育,難以開展揚長教育、創新教育,難以挖掘學生潛能,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展,剝奪了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因材施教的原則就是針對學習者不同的語言能力、認知風格、動機、態度和性格等個體差異施行不同的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承認差異、張揚個性,做到既不壓制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又不放棄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使每個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求得最佳的發展。

二、分級教學模式所涵蓋的基本內容 

 

1、分級考試三原則(Placement Test) 

科學合理地分級教學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證。首先要做到對現有的學生進行:(1)合理分級;(2)比例均衡;(3)動態管理。 

新生入學后,遵循“學生自愿、學校遴選”的原則,學校根據高考英語成績和學校組織的分級摸底考試成績,確定分級教學班學生名單,成績優秀者進入A級(快班)、成績中等的學生進入B級(普通班)和成績較差的學生進入C級(提高班)三個層次進行組合,分級編班。在學習過程中,英語成績優秀者可申請跳級修讀。分級時還應該把握比例均衡,一般來說,英語A級班(快班)和C級班(提高班)學生應各占全年級學生總數的15%左右,B級班(普通班)占70%。由此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教學格局。這種格局有利于實現因材施教,并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競爭意識,可對ABC班的學生實行“滾動制”的動態管理,每個學期末根據學生的平時學習狀況、期末考試成績及個人意愿進行級別動態調整。這種級別調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緊迫感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 

篇5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教學思考;存在問題;解決辦法

會計電算化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才引進到中國的一種利用計算機等高科技設備來代替人力來記錄公司企業賬目的一種新技術。會計電算化化的記錄系統的精準性、系統性極大改善了傳統人工記賬的不精準、不系統等問題,同時也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的廣泛應用讓公司企業的人員的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因此可以說會計電算化是對傳統行業的一次根本性的改革,他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我國會計電算化教學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來說,還是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們應該對會計電算化教學進行思考并加以改進。

一、我們國家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會計電算化教學課堂采用傳統的“上課”加“上機”模式

所謂的“上課”模式就是老師在講臺上講理論,必要時會在用幻燈片來展示具體的操作流程,學生就是機械的在教室聽課。所謂的“上機”模式就是學生在機房機械的把老師上課演示的內容重新做一遍。然而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段,我們的學生并不能真正的掌握老師所教的會計電算化內涵還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具體的操作要點。

(二)教學演示版軟件沒有網絡版

我們的學生在會計電算化課本上所看到的操作只是一些簡單的,淺析的財務軟件操作。在軟件操作中,我們目前使用的軟件也不是專門為會計電算化學習而設計的軟件。我們平時采用的軟件大部分是各財務軟件公司根據自己公司的財務情況設計的商品軟件的演示稿。在實際工作中,用戶都是網絡用戶,學生缺乏實際動手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就業。

(三)教師缺乏實際操作經驗

會計電算化在我們的課程中可以說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僅要求我們有充足的會計理論知識,還要求我們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于教師來說,充足的會計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各大高校的老師多大多數都是畢業后直接參加工作,并且他們經歷很少,專業的知識也只是課上老師講的課本上的東西。會計電算化在我們學習的課程里是一門與時代緊緊聯系的學科,這門學科需要去不斷的研究。我們的在職教師很多人都不去接受新的知識,還是單一的按照課本來進行教學。

(四)課程考試以筆試為主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與生活聯系很大的學科,所以我們不能只是學會課本上的東西就行了,還要能把學到的東西放到生活中去。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會計電算化的綜合實踐能力。而目前很多高校評判學生學得好不好的條件就是看其試卷成績的高低。這樣的做法不是什么好的做法,它忽略了我們學生要以動手能力作為主要能力的根本。這樣就會使那些學生為了高分就去背卷子上的原題,導致學生只是一個書呆子。很多學生雖然試卷分數很高,但是他生活上遇到問題,根本不知道怎么樣去實踐解決。

二、在我們國家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我們應該打破一些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變為學習的主角

我們應該把教學的重心放到學生身上,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只有學生真正的參與其中,才能真正的學習、理解,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利用。在平時教課時老師要把學生不愿意學習變得愿意學習,愛學習。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分組形式,結合會計學習的其他科目,讓學生自己寫案例。在課堂中向其他學生展示,并全班討論具體的解決辦法。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二)我們應該把單用戶版軟件改為網絡軟件

以往的單用戶軟件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不能更加地體現實踐。網絡軟件的存在可以使學生提高操作技能。在教學時老師應該按照實際崗位的要求來進行模擬的,真實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感覺再跟真的工作一樣。這樣學生就會有很大興趣,他們也會很喜歡去學習,所以說更改單用戶軟件很重要。

(三)我們需要培養既要有充足知識,又有經驗的教師

日常的教學中,學校不僅要考察老師的專業知識,還要把老師的真正實踐能力看成重點。學校要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一方面采用“走出去”的形式,為教師提供機會,例如:讓教師進入會計電算化應用好的公司去實習一段時間等。在另一方面,學校還可以采用“走進來”的形式。例如:學校應該邀請一些專業的人來學校進行高級知識教育,這樣教師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融入這些新的方法和理念。

(四)將筆試成績和上機成績不能分開

在考核時,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的能力。上機考試不能忽略,這可以看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一向把成績作為學習的動力,我們只有抓住這一心理,讓學生去主動地學習,并樂于接受。上機考試不僅能讓學生去真正實踐,還能為學生以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總之,隨著會計電算化的普及,我們也意識到在教學中有很多的不足,學校和教師只有先認識到這些不足,冷靜的分析這些問題,并加以解決問題,才可以更好的進行教學,才能讓學生真正的學到會計電算化的精髓。

參考文獻:

[1]段楠.對會計電算化向會計信息化過度的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3

[2]張靜.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學術期刊,2014.4

[3]張曉萍.ERP環境下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

篇6

1實驗教學

電工教學是職業學校電類專業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由學生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實驗練習,以及反復地實踐來實現技能。通過學習電工技術,電相關專業的學生在一段時間內要掌握基礎知識并達到電工中、高級工技能水平,在電工的教學上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都要有著深刻的變化。在電工電子理論教學中,首先應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選擇。而實踐教學一般在實驗室進行,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他們在做實驗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應注意課程內容的選擇、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加強教學管理。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不太喜歡枯燥無味的理論而多希望動手,他們多數只憑樂趣而學習。從現在的職校學生的素質來看,不少同學在學完電工后不久,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早已忘記,只能記住當時做的實驗,所以我們編寫校本教材和實驗工作頁來解決相關問題。《電工技術》就是一門理論聯系實踐的課程,所以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當然在教學中,我們要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實際的電工工作中,要求學生正確掌握電路的基本概念,熟練運用各種計算公式,在實驗中認真遵守各種安全規則,完成每次的實驗任務。例如如何更換因線路過載或短路造成熔絲熔斷的熔斷器,就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更換熔絲看似是簡單,但是如何選擇熔絲的材料與粗細,那就需要學生有很好的理論知識,否則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其次還要考慮到安全問題。

2實驗分層

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我校的實驗課的內容可分為基本實驗、設計實驗、課程設計。

2.1基本實驗

基本實驗主要是教師根據課本相應的理論編寫實驗工作頁,培養學生的最動手能力,要求學生學會使用萬用表等儀器的使用,進一步使得學生理解課程內容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基本實驗的內容要求學生按實驗工作頁的實驗要求、步驟、內容,獨立或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從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不是很理想,一般做完實驗就認為自己的事情已經完成,忽略了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其實分析實驗數據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一是對定理原理的論證,其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設計實驗

在一個知識學完后,還會對學生進行實驗考核,即設計實驗。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所學內容,自己設計要求達到某種功能的電路及電路圖,并能自行選擇實驗所需元器件,設計實驗數據所填的表格,最后分析實驗結果。要求學生運用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獨立劇哦小組合作解決一個的實際問題,這樣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我校每年都有技能節,平時電工理論和技能較好的同學的優勢就明顯體現出來了。

2.3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主要是要求學生在學完電工技術課程并且學習一部分專業課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好幾門課程的相關知識,通過設計電路、安裝與調試電路線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也為學生在離校前的畢業設計以及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學生在初次接觸到課程設計可能有點觸手不及,但是課程設計是對教學內容的一個很好的檢測手段。在課程設計中要求學生能看懂基本電路圖,畫出方框圖,具備分析電路的能力;會到圖書館去查閱相關資料,能夠根據電路的要求合理地選用元器件,設計相關參數,組成電路,最后調試成功。完成課程設計后,寫出自己在本次課程設計后的心得體會,寫一份設計報告。我想這對他們的專業課程的學習也是一個考核,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親自設計、安裝并且調試一個實際的電路,真實地感受一次設計的過程,是對所學理論知識的一個總結與提煉。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首先在選題上要做到與原來學生掌握的知識聯系密切,難易適中。如果選的課題太難,學生就沒有興趣心;但是如果太簡單,又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電在實際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結合身邊的照明或電器安裝調試,我想學生的興趣會很快就被吸引過來了。

3實驗教學管理

篇7

首先,數學不難懂也不是枯燥無味,更不是有多么抽象,一旦我們融入其中會發現數學王國是五彩繽紛的,研究數學如飲甘露.數學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工具,它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

其次,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是源頭. 楊樂院士在回答中學生如何學好數學的問題時,就是很簡短的三句話:一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多實踐,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多積累,三是循序漸進. 中考中數學的基礎題型占據120分中的90分之多,可見其在中考數學的重要性與主導性.那么,怎樣能把這個“地基”打穩打牢,其來源主要有以下幾點:(1)課前預習, 做好課前預習,掌握聽課主動權.俗話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凡事預則主,不預則廢”.先將要學課程看一遍,標出不太明白的地方,若有聯系到以前知識點,一定要及時復習查閱,并且標注在適當地方.另外,盡力把對應的練習嘗試做一做,不會的標個記號以待課堂上聽教師講解. 帶到課堂去解決. 帶著問題去聽課,帶著目標去學習,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實表明,一個中學生不可能四十五分鐘會一直集中精力去聽課的. 長期堅持預習,還能培養讀書的習慣,形成自學的能力.課堂上,知識點的一一剖析歸納,教師對例題的精辟解析,實在是“打地基”過程中效率最高的黃金時段.課堂筆記要適時適當,要將教師補充的知識點及結論性語言和規律及時記錄,不要向其他科目那樣詳記.(2)鞏固練習,練習時一定要親自動手演算.很多學生常會在考試時解題解到一半,就接不下去,分析其原因,就是他做練習時省略演算,很多關鍵步驟忽略掉了. 不用多說,數學的學習唯有以做題最實現.因為能通過只是看和讀就可以獲取大部分知識的只是極少數.所以,每天備好幾道典型基礎題,堅持訓練,基礎一定會得到落實.同時,對筆記和做過的試題要多審視, 這時,再把書上定義,定理,公式等理會一遍.因為,那都是開悟一種解題方法的點金之石啊!此時,你會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覺.

再者,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數學的學習,聽懂了并不意味著就學會了.聽懂了只是聽懂教師的解題思路,而真正意義上的學會了是不僅能正確領會教師的解題意圖,而且能從教師的思路中歸納出一類方法為自己所用.能體會教師所用的數學解題思想和方法.會背誦公式定理,并不意味就會用其解題,只是能解答那些直接套用公式定理得問題.事實上題目是千變萬化的,出題者會有意無意地設置一些“陷阱”,我們只有學會思考,學會總結方法,學會歸納,才能在題海里暢游,在審題時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另外,熟練的解題不僅是速度與準確的保證,更能有效地提高思維的敏銳性.

最后,查漏補缺——錦上添花.平時不論是作業還是檢測或者練習,學生都會有錯題產生,訂正只是最基本的補救措施.很多教師鼓勵使用錯題集,但是那樣會耗時很多的.這里建議大家用紅筆訂正錯題,不僅寫出正解過程,更希望能注明錯誤原因,細化到哪個知識點的掌握不足,并且對該知識點進行返工.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拿過來閱讀它,整理好所有的試卷講義,特別是在每次考試前拿過來專門復習這些錯題.這是一個反思過程,是通往高分的必要途徑.“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篇8

關鍵詞 分層教學 雄鷹 小鷹 老鷹

為了讓學生都喜歡上數學課,讓優秀學生更優秀,讓學困生想學數學,會學數學,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分層”教學法進行了大膽嘗試。

一、精心分層,啟動“雄鷹計劃”

分層教學首先應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可分成不同的層次,這一步也是最關鍵的。假如在分層中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那你的分層教學將注定是失敗的,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用優、中、差來分層,我在我們班實行的是“雄鷹計劃”。讓學生明白經過努力就會成功,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才能形成一個快樂、健康、向上的班集體。剛開始我對每一位學生還不了解時都定位于小鷹,要想成為老鷹與雄鷹,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和開動自己的小腦筋。經過一個月左右的了解,對照標準,對符合要求的學生提升為老鷹,再過一個月后,對一批最優秀的學生提升為雄鷹,“雄鷹計劃”初具雛形。并宣布這是一個榮譽稱號,是靠你的智慧與努力去爭取的,得到后并不是終生制的,對不符合的將被降級。從而形成了一個可進可退的競爭機制,實際中看到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調動了每一層次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制定目標,讓雄心先起飛

學習目標的分層設定,其目的是要同時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發展需要。在考慮大多數學生的普遍性發展需要之外,既要考慮學習水平相對較低的學生“吃不了”的問題,也要考慮學習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吃不飽”的問題。目標具有方向作用,會給學生的心理活動以深遠的影響,它像一盞燈塔,起著方向性的照明作用。沒有目標的學習,就好像沒有羅盤的船在大海中航行。我讓學生明白了目標的重要性后,請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是老鷹還是雄鷹。并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個小鷹、老鷹、雄鷹的標準:

學習方面:小鷹:會做基礎題;老鷹:會做基礎題并理解;雄鷹:會做題、理解并會講思路。

發言和提問方面:小鷹:一節課能舉一、二次手;老鷹:一節課能舉三、五次手;雄鷹:一節課能舉五次以上的手。

成績測試方面:小鷹:能及格;老鷹:良好;雄鷹:優秀。

幫助別人方面:老鷹:能經常幫助小鷹;雄鷹:能帶小鷹,并經常幫助別人。

遵守紀律方面:能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雄鷹計劃就是由雄鷹帶領老鷹、小鷹,一起成長的過程,所以為了學習的需要還應分成四人小組。搭配類型通常是:一名雄鷹、一名小鷹,加兩名老鷹。先確定雄鷹組長,再優先讓小鷹申請喜歡加入哪一小組,以感情為主線,使每只鷹找到合適的小組。最后根據身高與性別再微調一下,從而組成一個和諧的團隊。

三、因材施教,雄鷹起飛

(一)讓雄鷹“吃得好”

經過課前的預習,這部分的學生基本上能掌握知識的要點,在課堂教學中,我則給他們更大的自由度,創造學習空間。如在教授應用題例題時,他們在預習的基礎上,經過老師對例題點撥,已經能解決基本題,基本上能提早進入鞏固階段和提高階段,這時候,我允許他們做課堂練習中較難的題目,如拓展題、延伸題,甚至我有時把第二課時的課堂練習提前給他們,這樣,避免了他們影響其他學生的情況,由于他們覺得知識很有挑戰性,學起來就很有勁。他們還可以有選擇地聽課,你覺得這部分你需要聽,可以聽,不需要的可以完成提高練習。我覺得,這部分的學生,本來自覺性就很高,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大大節省了這類學生的學習時間,還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尤其是自學能力,探索知識的能力得到了鍛煉,發揮他們的潛能,這對他們今后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二)讓老鷹“吃得飽”

由于給了一部分雄鷹很大自由空間,這時課堂知識的傳授主要針對老鷹和小鷹,老鷹能更好地掌握知識,能更多的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他們的信心比以前足了,他們還是比較有優越感的,舉手的積極性也比以前高了,同時他們也樂于與雄鷹“爭一爭”。老師則能更大的保證老鷹能吃飽,同時他們中的“出挑者” 也能在時間多余的情況下嘗試雄鷹的延伸題,跳一跳,能摘到更多的“桃子”。

(三)讓小鷹“吃得了”

篇9

[關鍵詞] 血壓計;血壓值;對比

目前,隨著電子血壓計在臨床上應用的普遍開展,許多醫務工作者及患者對其測量值產生懷疑。本研究采用上海醫療設備廠生產的“玉兔”牌臺式血壓計及華(深圳)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萬克大夫腕式電子血壓計,將測量值進行對比分析,以便為臨床工作提供可靠性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

隨機選擇2007年11月20日~2007年11月26日50例心內科住院病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23~88歲,平均年齡63.8歲。測量前30 min囑患者不要劇烈運動,測量值不受血壓精確度影響(2組血壓計經計量部門校正檢測符合標準)。

1.2方法

由指定護士1名對住院病人在靜息狀態下采用臺式血壓計,電子血壓計進行肱動脈測量血壓,病人均取平臥位;兩種血壓講均與心臟水平齊高;每位病人測量兩次,取同一上肢;兩次間隔時間為20 min。臺式血壓計按基礎護理學方法進行測量[1],第1次聽到的搏動音為收縮壓,波動音突然變音或消失為舒張壓.

1.3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 結果

兩種血壓計所測血壓值比較:本研究發現臺式血壓計測得值比電子血壓計測得值低,比較經t檢驗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本研究發現在遵循操作原則下,兩組血壓計測得值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際工作中,不論臺式或電子血壓計,測量時都易受外界如操作熟練程度、聽覺、病人、情緒等諸多因素影響。尤其臺式血壓計是以手動加壓與放氣并用聽診到柯氏音來判定血壓值,舒張壓以動脈音的變弱或消失來判定,因此,可造成判斷標準的一致性,并且充氣與放氣過快或過慢都將影響血壓值的準確性,如充氣過猛易引起肱動脈充盈不足,而放氣過快則致辭聽診誤差。因此結果易受操作者主觀性及各因素影響;經調查表明護理人員血壓測量技能和知識掌握情況合格率為70.37%,部分護理人員在一些基礎操作規程方面只是被動接受,或片面地完成工作量,對工作中遇到的細節問題未做質的研究和較深層次的探討。來紅(2004)調查指出,很多醫護人員對血壓測定缺乏應有的重視和正確的認識,操作規范率很低在臨床上不按照規范測定血壓或馬虎了事,結果導致血壓測定數據、疾病診治和高血壓發病率統計不正確。而電子血壓計是以壓力泵自動加壓,自動快速測壓、排氣,直接以數字式顯示壓力值與脈搏數,省略了聽診法中聽筒和手動加壓與放氣系統,排除了聽覺不靈敏、視聽不協調、噪音等因素,測得值更客觀。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在不違反操作原則下,電子血壓計測得值可靠。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電子血壓計測量的血壓值較臺式血壓計測量的血壓值高,提示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不能以傳統的臺式血壓計的標準來衡量病人的實際血壓值。對于血壓過低或過高應用腕式、電子血壓計可靠性低。

參考文獻

[1]姜安麗,石琴.新編護理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林芝半,陳小梅 林暉.電子血壓計與臺式血壓計測量血壓的比較[J].福建醫藥雜志,2001,23(3):20.

[3]王秀玲.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值可靠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4,18(4):621-622.

[4]趙遠蓮,蔣德玉 廖慶萍,等.腕式血壓計與臺式血壓計監測血壓的比較[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9):656.

篇10

關鍵詞:語文課激活 興奮點

時下,很多人都在談論語文教學的創新問題,我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員,也想就這個話題談一點自己的心得體會,以便與同道們溝通和交流。語文的創新教育,既是新課標下課程改的要求,也是實行現代化教學的要求,更是語文教學本身的要求。隨著新課標的進一步實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綜合能力尤為重要。那么,語文課堂教學如何結合實際,創設環境,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抓住他們的興奮點呢?以下是我在實踐中的幾點探討。

一是開設閱讀“自然”課,引導學生回歸自然,走向青山綠水,創設語文學氛圍。美國著名教育家珍妮?沃斯特的教學七大步驟之二“適當的呈現方式”提出,要使學生得到最感性的認識,其中包括了到野外考察等活動。在與大自然的對話中,使學生心靈凈化,精神提升,自己學會審美,提高對美的理解、鑒賞和創造。

文學作品,特別是散文和詩歌,他們更注重意境美,而意境的創造來自于自然,所以,文學史上的那些著名的作家大都非常注意與自然的親近。優秀的詩文往往就是詩人觀察生活、貼近自然的杰作。唐代詩仙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寫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崔顥在《黃鶴樓》詩中描寫:“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南宋詞人辛棄疾也曾動情地說:“一松一柏是好朋友,山花山鳥是好兄弟”。詩人們在和自然的對話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無限魅力,靈感進發,寫下了膾炙人口,流芳百代的佳作。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只是讓學生靜坐于教室之中,苦苦揣摩那字里行間的意思,怎么能真切感受出那些優美的意境、深邃的思想?又怎么能夠提高文學鑒賞能力,進而達到陶冶情操、實現美育的目的呢?語文教學首先應該使學生置于一個詩的情境之中,因此,就必須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自然,觀察自然,領略自然美景,曲徑通幽,獲得感性認識,進一步領會文學作品的意境美。這樣,既體會了文學藝術的美,又加強了自身和自然的關系,陶冶了情操,對學生本身素質的發展和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懷有很大的作用。

二是創設語文課堂的“音畫時尚”,利用多媒體手段,創造音響情景,使學生獲得直觀印象,直接介入文學欣賞。文學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和音樂、書畫結下了不解之緣,宋代詞人蘇軾曾評價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也常說詩情畫意,由此可知文學和音畫的結合是自古一來就有的也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引領音樂和書畫進入課堂,也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在語文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美好輕松的音畫情境,可以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培養人文素養。 語文教學時,可以充分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中央電視臺“詩歌散文”欄目及網上的一些精彩畫面錄制下來,選一部分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受到感染,獲得美感,獲得在“畫中游”的,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當然,教學時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創新學習。比如,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能力,根據作品中所描繪的意境進行繪畫創作,達到情景再現。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興趣大增,對文學作品中寫實之景與意象之美的理解也就入木三分了,這不僅達到了教學互動的目的,而且比單純抽象的講解收效更好,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語文課上,教師也可有目的地選取一些古今中外的名曲播放,比如,學習蘇軾的著名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可以讓學生欣賞大型音樂《長江》的片段,充分感受長江的波瀾壯闊之美,進而領略詞作的意境之美;學習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可以讓學生欣賞鋼琴曲《愛如潮水》,體會詩人那強烈的愛國之情。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文學作品,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把知識教育轉化為美學教育,也培養了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審美情趣,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從更高層次上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水平,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是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從生活中吸取語文學習的營養。紛繁多變的社會以它的時效性,鮮活性不斷地吸引著學生的眼球,所以,語文課堂走向社會已是不容置疑的客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