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的來歷范文
時間:2023-04-01 17:01: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五一節的來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十八世紀末,美國和歐洲等許多國家,逐步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資本家不斷采取增加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的辦法來殘酷的剝削工人。工人們他們團結起來,通過罷工運動與資本家作斗爭。工人們提出的罷工口號,就是要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
2、第一次罷工起源于于1877年的美國芝加哥城,工人階級走向街頭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勞動與生活條件,要求縮短工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不久,隊伍日漸擴大,工會會員人數激增,各地工人也紛紛參加了罷工運動。
3、后來在1889年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利用EFP方式可以在事件發生的現場或演出、競賽現場制作電視節目,進行現場直播或錄播。如果電視節目是在事件發展司時播出,我們稱之為現場直播;如果電視節目是在事件發生、發展的同時進行錄制后,再播出,我們稱之為現場錄像或者實況轉播。
筆者主導的EFP大多用于演唱會、晚會、產品會和商業活動及年會等拍攝制作中。以上這些很多都是現場性特別強烈,能發揮出EFP最大、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即時的制作方式和即時編輯。作為一名制作總監以及EFP現場的導播人員,下面就從本人實際工作角度來談談在EFP操作過程中會碰到的一些問題和心得。
(一)演唱會
使用EFP時基于兩個目的,一是為大屏幕提供信號,二是為客戶留作資料和出音響制品。為大屏幕提供的信號更多時候是為了讓遠處觀眾能夠更近距離清晰的看到明星。最有特點的一次是“縱貫線”北京演唱會,因為很多時候是四位歌手同時在臺上演出,而且工人體育場是一個非常大的場地,所以當時LED大屏幕共分為四塊,分別是四位歌手的特寫和PGM(PGM即導播切換出的畫面),當時機位只有五訊道,1號、2號、3號、4號機位分別給四位歌手,5號機負責四個人的全景拍攝,并把各自的信號提供給四塊大屏幕。共提供給大屏幕的切換臺5路視頻信號。
(二)晚會錄播
筆者最為熟悉的就是中央電視臺《歡樂中國行》欄目戶外的錄制,機位布置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戶外大型晚會的方法,一般為八訊道。機位圖如下圖所示。
1號、2號、3號機位負責拍攝臺上特寫及中景,4號機位大多時候負責拍攝觀眾的反應鏡頭,5號機位會拍攝移動的中景別及較大的景別,6號機位會拍攝舞臺的仰角全景,7號機位為搖臂,8號機位通過會架在高架消防車上,拍攝整個晚會現場的大全景。
(三)產品會
一般產品會對畫質的要求較低,PGM多數是為了提供大屏幕信號,錄制的帶子一般給客戶留作資料,大多只錄下光盤即可。我們一般會提供一套簡易的EFP制作系統,整個系統信號為復合信號即模擬信號,只要能夠達到客戶對畫質要求即可。我們一般會使用production mixer WJ-mx50的切換臺或是wJ-mx70切換臺,這兩款切換臺都有內同步信號,這樣可以直接接入攝像機復合信號輸出(video out進SOUrce)。切換出的PGM大多是給大屏幕提供視頻信號,然后錄制成光盤即可。這種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節約成本,但是沒有反送信號和TALLY,對攝像師拍攝技術和默契度的要求會高一些,而且由于是使用BNC線連接,攝像師活動范圍過大時信號線就會經常斷掉,這樣的系統穩定性差。還有WJ-50這款切換臺的一個非常大的缺點就是硬切時會有幾幀的丟失,一般使用疊畫轉場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要求導播快節奏的切換,可能這套系統就不合適了。系統圖如下所示。
(四)商業活動
今年的上海車展也是在商業活動中一次非常典型的EFP的案例。系統圖如下。
因為客戶要求所有信號為HD-SDI信號,所有攝像機又要求全部錄成磁帶并且還要ENG的單機,而制作經費又有限,于是我們DIY了這套系統,感覺很經濟并且整套系統為HD-SDI配置。我們使用的切換臺是Panasonic高標清兼容的AV-HS400。個人非常喜歡這款切換臺,首先它自帶內同步,切換時按鍵非常舒服;缺點就是切換臺標配不能進行高標清上下變換,需要增加一塊高標變換卡才可以。我們用的通話系統是無線intercom,攝像機使用的是索尼HDW-F900R,這款機器可輸出高清信號,但因為錄制時間非常長,磁帶的預算很高。
篇3
一個思想家的觀點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在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一個有一個定范圍局限區域的的思想主流。他不僅引導著國家以及地方政治框架的構建,禮儀規范的形成,而且也對平常百姓的生活有著一定的指引與約束。
在日本人眼里狄生祖徠是一個先儒,是一個有著獨立的人格思想以及理想的政治理念構架的思想家,并且擁有廣泛門生的思想啟蒙教育家。在儒學發達的江戶時期,國學興旺是其大時代特征。而狄生祖徠在江戶時期的貢獻,不漢包括對漢語與日語本質差別的認識,成就了狄生祖徠“古文辭學”,而且對“古文辭學一一祖徠學的語言哲學”的發展,成就了歷史唯物觀下的政治理念構建。
一、漢日語言的分析與古文辭學
狄生祖徠作為日本古文辭學派的創始人,從比較語言學的視角出發,第一個認識到漢語和日語是本質不同的兩種語言。
在漢語傳人日本之前,日本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日本人在公元4世紀開始學習漢字漢文。公元7世紀初,圣德太子用漢文親自擬定《憲法17條》,使漢文漢字的學習得到普及,也增加了民間識字人數。到公元8世紀,《古事記》、《日本書記》、《懷風藻》等的編撰,漢字最終被日本人掌握,此時漢字只是為了紀錄日語。“為了學習、理解并記錄日語,日本人采用了兩種方法:音讀和訓讀。日本通過借用漢字,對其進行音讀和訓讀,并發明了漢文訓讀法,來消化吸收漢字及文化”。日語與漢字漢文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日仁之化。漢文訓讀法(其基本特點在漢文原著上,按照每一個字的訓話意義標注上日文假名。同時,漢字直接錄人,盡量給中國漢字配以日語訓讀,同時盡量避免漢字音讀,即便是日語中沒有的漢字也要根據詞義配上意義相近的讀法。其次,在一些詞下面添加日語助詞以表明語法關系,然后調整閱讀順序)在平安時代已經得到普及日本漢學者普遍用此方法來解讀中國漢文,但狄生祖徠在解讀的過程中,發現了漢文訓讀法的嚴重不足之處,并劉此提出質疑。“日本人教授、講解經典時多采用這種方法,把漢文加以訓讀,即把漢之顛倒來,按日文的順序長衣解讀中國典籍,并加上助詞或送假名等符號,稱之為‘返h點”’和‘送板名’;二者合稱為‘朗點’”。
狄生祖徠通過中日語言文化的對比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德川時代的教育主要是以訓練漢文訓讀法為主就是一個明證。他認為用以往的“漢文訓讀法”并不能理解中國典籍的真正含義,是有缺陷的。他把這種方法稱為‘和臭’”。
狄生祖徠指出“此方學者以方言讀書,號曰和訓,取諸訓話之義,其實譯也,而人不知其為譯也是以和訓回環之讀,雖若可通,實為牽強”但漢文訓讀法后來被活用于荷蘭語的翻譯,繼后又被明治時期的翻譯家們用于洋學的翻譯,對明治時期的翻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古文辭學—祖徠學的語言哲學的歷史唯物觀下的制度構建
對漢語日語的比較研究,狄生祖徠創辦了古文學派。他的古文辭學體系則是,“將古文辭即圣人之道規定為時間和空間無法再現的特殊事物,而賦予其絕對的權威性。并將掌握了古文辭學的少數者視為這一權威的體現者,從而將自己的理解也權威化了。權威化在于解釋的語言從解釋者自身所屬的日常語言的世界被割裂出來,僅僅存在于對象的文本的語言世界,而對于注定只能充當聽眾或讀者的階層來說,是卡知的領域,所以只能服從發話者或作者”。這需要從狄生祖徠所屬的階級,身份地位出發分析其所提出的古文辭學體系。
首先必須要清楚的是,狄生祖徠是親藩的家臣侄子,他的父親狄生方庵是當時的四代將軍德川家綱的弟弟即五代將軍德川綱吉的侍醫,作為當時的醫生,他的父親習醫兼修儒學。這不僅為祖睞后來接觸權利中樞營造了先天優勢,也為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漢文化啟蒙教育打下良好的氛圍與基礎。
其次,雖然狄生祖徠置身實踐,以自身認識體驗為基礎,指出“凡人能知其所習,而不能知其所未習,譬諸夏蟲不知冰”(人只有有所見有所聞才會有認識,如果所聞狹隘,目光短淺的話,就好比夏生夏亡的蟲子,由于沒有見過冰,也不可能知道有冰的存在。)雖說如此,但階級是有局限性的,以現在的已發展成熟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思考狄生祖徠的認識觀,雖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在發現和探究真理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只不過是一個過程中人,無法分割,只有人與其所在體系與歷史邏輯性的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確地解答疑問。
針對狄生祖徠提出的古文體系,大概可以把它綜述為日本文化啟蒙思想的先期準備。狄生祖徠在古文辭學中指出“言之雖巧乎,孰若目睹。且也徒名無物,空言狀之,故其言愈凡愈并。言之者以臆,聽之者以臆,漫言自悠,莫有底止。徒玩其華,弗食其實。夫言之者,明一端者也。舉一而廢百,所以害也。”雖然語言只能描述事物的一個側面,不能全面的描述事物的整體,如果單純用語言描述事物的換,可能會出現片面或者不完整。這一點與西方的歷史唯物主義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人作為主觀意識的存在主體,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的,一旦出現片面的看事物分析問題的話,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主觀臆斷。而語言作為主體的表達工具,并且根據個人表達能力的不同,出現不同程度的表述錯誤(夸大或者低估)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祖徠在用語言闡述“先王之道”的時候,運用抽象具體化的手法,準確生動地表述出“先王之道”不是關于“理”的議論,而是“具體的,實在的,個別的‘物’”。這一點不難看出,在描述事物的時候,只有抽象的表達是不完整的,只有將“理”具體化為“實物”才具有強有力的說服力,不然只是空談。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來看,祖徠語言哲學闡述的內容認識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以及人的認識過程。
對“語言的局限性”的認識,狄生祖徠在《辯名》一書中已有了清晰地闡述“蓋先王之道,禮樂耳。其意以為言之益少,故以禮樂教之。及孔子時,禮樂雖存,人不識其意。故孔子明其意以教之,于是乎學者皆以為義止于是。豈止言之為益少,以廣包莫可遺者,孔子舉一隅而言耳。或稍其言深切以及詳悉,學者愈益以為義盡于是,而不知其猶為僅僅一端,害由是生。故孔子欲無言,明禮樂之意,不可一言盡之。”大概先王之道,說的就是禮樂吧。他意思是說,話說的越少越少,所以用禮樂教授。到孔子的時候,雖然還有禮樂,但人們卻不認識它所表達的意思。因此孔子弄明白了禮樂的意思之后教授給大家,然后學習的人都以為禮樂的意思就只是這些了。怎么可能只自這些,說的話越少越好,用廣義包羅了其所有含義,卻以為沒有遺漏的了,孔子只是列舉了小小的一個方面。又或者把自己所知道的深刻的意思與內容更加詳細的講述出來,然而所有的學習的人都以為其含義就是這些,卻不知這些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然后弊端就產生了。所以孔子想要不用語言,闡明禮樂的真實含義,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
狄生祖徠已經清楚地知道,禮樂對于百姓來說,就是行為約束與制度規范,用孔子所作所為來闡述自己所講述的內容有著一定的權威性,但又明確指出,自己所指出的這些內容,也只不過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歷史是特定時期,特定場合,特定人物,特定情節下才有的不可復制的場景。這不僅沒有否定其語言觀,反而更進一步說明狄生祖徠在闡述“禮”的具體內涵(禮在古揮著國家管理的功能,是社會協調發展的制度保障。禮規定了每個人在家庭、社會、國家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以及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具有社會政治規范和道德規范兩方面的內涵。)的時候,有了權威性的論斷。
這從另一方面來講,狄生祖徠為自己的“古文辭學”畫上了“權威性”的標簽。站在權利持有者的階級立場,極力向被統治階級倡導國家制度規范制作的權威性,在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同時,也得到了被統治階級膜拜性的支持。從古至今,治國安民是“先王之道”的根本,至狄生祖徠生活的時代,社會性質沒有改變,維護社會秩序、經世濟民依舊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先王之道”古今通用,這維護了封建社會的社會秩序,具有強烈的經世濟民的實用色彩。
篇4
勞動是最光榮的,只有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生活。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讓我們為創造美好的生活而勞動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慶祝五一節日主題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肯定對大家有所幫助。
慶祝五一節日主題演講稿一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勞動最光榮》。
再過幾天我們就要邁進五月,同學們,你們知道5月1日是什么日子嗎?對,國際勞動節!下面我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五一”國際勞動節的來歷。“五一”國際勞動節起源于__國。1886年5月1日,__國工人舉行,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實行每天八小時工作制。工人們團結戰斗,奪得了罷工的勝利。人們為了紀念這次勝利,就把這一天定為國際勞動節。現在,每年的“五一”勞動節,成為大家贊美勞動者、歌頌勞動者的節日。
__曾說:“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了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發明家__說過:“世界上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辛勤勞動而能夠得到的。”的確,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勞動是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同學們,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理應將它傳承下去。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時刻牢記以下幾點:首先,我們要努力學習,掌握豐富的知識,學會更多的技能,養成高尚的情操,為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勞動者打下堅實的基礎。知識就是力量,我們學會的知識越多,將來就能為祖國、人民做出更多的貢獻。
同學們,請大家始終牢記這樣一句話,勞動最光榮!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用我們的雙手去勞動、去創造屬于我們的幸福生活吧!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慶祝五一節日主題演講稿二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五月的風吹綠了楊柳,吹紅了桃花,吹出了一片花茂草盛、生機盎然的醉人景色。在這陣沁人心脾的熏風里,我們迎來了“五一”勞動節。
五一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者的共同節日。是勞動,使我們過上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勞動,使我們的家園更加溫馨美麗;是勞動,創造了這豐富多彩的世界。“勞動的快樂說不盡,勞動的創造最光榮”——這首膾炙人口的《勞動最光榮》正是勞動之崇高的真實寫照。
__作曲家__說過一句話:“勞動與人類正如樹干和樹枝連接在一起那樣,脫離樹干的樹枝很快就會枯死。”這句話告訴我們,勞動與人類是密不可分的,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今天,沒有勞動也不可能有人類的未來。試想,如果沒有清潔工的勞動,怎能有這一塵不染的街道;如果沒有建筑工人的勞動,怎能有這拔地而起的高樓;如果沒有人民教師的勞動,又怎能有我們這一代代祖國的花朵?可見,勞動是極為重要的,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古語有云: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勞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而平凡的詞匯,它更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讓我們牢記“以熱愛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發揚勤勞勇敢的高尚品德,使我們的人生更加燦爛輝煌!
謝謝!
慶祝五一節日主題演講稿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勞動最光榮》。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5月1日要放假,可是大家知道它到底是什么節日?為什么要放假為什么要舉國歡慶呢?
“五一”節其實就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的節日。每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都成為我們贊美勞動者、歌頌勞動的節日。
我們現在還是小學生,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首先應當牢記自己的學習使命。培養高尚的情操,掌握豐富的知識,學會更多的技能,為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勞動者打下堅實的基礎,知識就是力量,今天我們學會的知識越多,將來就能為祖國、為人民作出更多的貢獻。
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在家里,自己的一服自己穿,自己的床鋪自己疊,自己的書包自己理;在學校,積極打掃衛生,時刻保持換進的整潔;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
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浪費每一粒米、每一的水、每一分錢。
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勞動的人,勞動最光榮,勞動的人最美。無論是白領還是農民工,無論是科學家還是清潔工,他們都是光榮的勞動者,都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
我們的幸福生活來源于父母的日夜操勞,來源于老師的辛勤工作,來源于全社會廣大勞動者的共同奉獻讓我們向他們致敬向他們問候!祝他們“勞動節快樂”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慶祝五一節日主題演講稿四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轉眼又到五月,在這春天的季節,是一場雷鳴后大雨來臨,南飛的大雁跋山涉水歸家的日子;是冬麥揚穗農民揮汗荷鋤,辛勤耕耘的好光景。蛙鳴蟲叫,魚躍雀散,初春的曠野已是喧聲鼎沸了。扶搖而上的風箏擁入碧空的懷抱,地上的人們舒展著筋骨攢足了勁。不知不覺中,春天正邁著輕盈的腳步,悄悄的向我們走來——在春意盎然的五月。
五月是孩子們的天堂,拋掉厚重的棉衣棉帽,跑到田野里盡情的撒歡兒,用柳笛唱一支春天的歌;五月是青年人的日子,春潮涌動的時節,執子之手,與子同行,擷下春天里的玫瑰點綴愛的天空;五月是老年人的節日,踏著一路路春光,和著一串串鳥鳴,到剛剛解凍的湖面垂釣人生。
五月,全體人民的日子——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水一樣流走的是日子,記憶被時間流逝得日益斑駁,人們卻沒有遺忘這一幕,“五一國際勞動節”成為他們英勇壯舉的特別紀念。
勞動人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民,他們用勞動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人類,創造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勞動,建成了今天的萬丈高樓;是勞動,筑就了現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勞動,讓偌大的地球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是勞動,使浩翰的荒原變成了畝畝良田。勞動是神奇的,勞動是偉大的。勞動者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編織了這個五彩班斕的世界,創造了人類的文明。讓我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向全世界的勞動者致敬!
在充滿真情的五月,緊握你因勞動而開滿繭花的手,送上我最真心的祝福,聆聽你勞動的贊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是一種人生;“憑欄處,瀟瀟雨歇”是一種人生;“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是一種人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也是一種人生。
在人生的長途上,勞動如咖啡里的方糖,把我們的人生調得有滋有味;勞動如路旁的一幀風景,把我們的人生裝扮得亮麗多彩。
五月,真情五月。在樓外高樓,在亭外長亭,讓我們手挽手,血氣方剛的唱一首大江東去,把全世界勞動者的心愿送給遠方,送給明天。讓我們為明天喝彩,為五月高歌,為勞動者擊掌!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慶祝五一節日主題演講稿五
大家好!
五月,春的季節;南雁北飛,鮮花滿園。
在19世紀80年代的那個五月,歐美工人為爭取合法權益反對剝削壓迫舉行,才誕生了今天的五一勞動節。
“北山種了種南山,相助力耕豈有偏?愿得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這首詩寫了山區農民的勞動生活,他們互相協作,表現出勤勞勇敢的精神。勞動創造了人,創造了美,創造了我們美好的生活。從古至今,中國人就依靠勤勞的雙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勞動,給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物質精神財富。
我們的父母是勞動者,我們的老師是勞動者,我們的后勤保潔阿姨也是勞動者,正式這些千千萬萬的勞動者揮灑汗水、辛勤勞動,建成了今天的萬丈高樓、現代化的高速公路、使荒原變成良田。五一假期馬上就要來臨,希望同學們在這美好節日里享受美好春光和幸福生活的時候,不要忘了要感謝全社會給廣大的勞動者,祝他們節日快樂!
可是,在我們的同學中仍然存在著厭惡勞動的錯誤思想;我們的學習是一種勞動,做衛生、整理內務也是勞動,如果今天的我們還不能掌握這些基本的能力,我們就不可能成為明天一名合格的勞動者。態度決定習慣。假如我們的勞動就像一道大菜的制作,樹立正確的態度相當于擁有了一道菜的靈魂作料,而擁有良好的習慣才可以使這道菜烹調的更加美味。
篇5
關鍵詞:師范生 教學技能 小試講 微格教學
中學歷史課程教學論課程共54學時,每周3學時,18周課,13-18教學周的小試講是集中培養鍛煉師范生教學技能的時間。到2007級歷史本科班,中學歷史課程教學論課程教學技能培養活動由教案編寫、課件制作和小試講等活動組成,學科成績就由這三項作業構成,分別占30%、30%和40%。
一、編寫教案
編寫教案可以鍛煉師范生的綜合教學技能,是師范生應重點掌握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是師范生編制課件、小試講和微格教學的前提。編寫教案的基本要求是規范師范生編寫教案行為的標準,編寫教案基本要求的內容必須簡明扼要、科學有序、環環相扣。我們對教案編寫作了如下要求。
1.每位師范生撰寫1課時的教案,依據的中學歷史教材是最新版本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冊《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全班每人一課試說,三冊教科書必修Ⅰ、Ⅱ、Ⅲ分別為30課(32學時)、28課(30學時)和29課(31學時),共87課91學時。分配時按照學號順序和三冊教科書各課的順序相對應。這樣,全班師范生全部演練完畢時,每位師范生就能最大限度地感知三冊教科書的內容,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教科書知識鏈。
2.編寫教案的題目遵循不重復和自由調換相結合的原則。在每位師范生每人一課的前提下,師范生之間的教案題目可以自由調換。這樣做的目的是允許考研的師范生調整到與自己考研方向相關的內容,這樣既有利于考研師范生寫好教案,也便于他們考研。
3.字數不少于三千。即要求師范生寫詳細教案,寫清在教學中遇到的所有教學問題,尤其要寫清不熟悉的內容。
4.格式可不拘一格。既可以是文稿樣式,也可以是表格的形式。但內容要包含下列要素:標題、班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板書、教學過程:導入、系列概念的講解設計、系列討論題的擬訂、重要知識點處材料的補充、小結、作業等。交作業的形式是word電子文檔,通過電子郵箱以“附件”的形式發給科代表,文件名為:學號(后兩位)+姓名+標題,科代表將所有教案作業裝入一個文件夾,按照學號排列。交教案作業的截止日期是國慶節[或五一節(如果在第二學期開設該課程的話)]回來后的一周內。
5.提倡參照優秀中學歷史教師的教案。由于教師不能寫出供師范生參考的適合中學歷史教育的樣板教案,所以,教師提倡師范生在撰寫教案的過程中參照從網上下載的優秀教案。在參照的過程中,可以博采優秀教案和教師教學參考書等處材料的長處。師范生參照的過程就是模仿學習的過程,提高的過程。當然,編寫的過程應該師范生內化加工,形成自己的教案的過程。
二、編制課件
Powerpoint課件是中學歷史教學最常用的課件。要求每位師范生依據自己所寫的教案編制一個Powerpoint課件。
師范生編制課件的做法是:在每位師范生撰寫好一個完整教案的基礎上,通過對小試講的演練對自己所寫教案的教學重難點、板書、教學方法和過程的設計有了較成熟的把握,加上對帶有計算機輔助教學見習課的觀摩,師范生對自己所備的那節課,如何以課件的形式體現出來心里也就有了數。接著就是教師講解制作課件的程序,帶領他們編寫制作課件的腳本,準備素材,最后一個環節是上機操作。
第一次制作課件的上機操作時,由于教師不能熟練掌握用Powerpoint程序來制作課件,于是請來唐山市9中的教師協助。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基本掌握了用Powerpoint程序制作課件,此后能夠單獨帶師范生制作課件了。到2004級歷史本科班學生編制課件時,教師只是給師范生講解了編制課件的基本步驟,由師范生自己完成編制,結果全班55個人,都獨立編制了課件,不少師范生編制課件的水平比教師高,也實現了教學相長。
在學院建好了能用課件講授的現代化的微格教室后,就要求師范生們在小試講時使用課件,從而實現了小試講手段的現代化。
在編制課件資料的來源上,提倡師范生到互聯網上查找優秀的課件,但要為我所用,消化吸收。這使得師范生編制課件水平提高的速度大大加快。
三、小試講
小試講的名稱的來歷是:所以稱“小”,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含義。從時間上看,每位師范生每次進行試講的時間往往只有5分鐘左右。所以稱“試講”,是因為該項活動是師范生在大學校園內的嘗試講解,而不是在中學歷史真實教學環境中的講解。
小試講是我們在普通教室演練教學技能時的創造。小試講的重要特征就是要求師范生圍繞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進行短時間的講授演練。而不是微格教學刻意訓練的導入、語言、板書、終課等某個具體的環節。強調講授重點的目的就是鍛煉師范生提煉一節課教學重點或核心的能力,抓不住教學重點往往是青年教師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評好小試講是提高師范生教學技能和理論認識水平的關鍵一環。教師要抓好三個環節:
一要鼓勵。教師要找出師范生的長處,比如,有的師范生口齒伶俐、有的幽默、有的講解流暢、邏輯性強,有的板書字體清秀,有的板圖快速形象,有的認真等等。這些長處教師應該適時地挖掘出來,公之于眾,使試講生增強自信。同時教師應結合中學歷史教學論課程理論知識,科學贊賞。例如師范生講解的何處符合什么教學原則、重、難點內容處理得如何好,講述法、談話法、討論法運用得怎樣合理等。這樣,使師范生的認識上升到教學理論的高度,也做到了學以致用,達到了中學歷史課程教學論課程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培養實踐相結合的高度。
二要糾錯。在稱贊的同時,教師又要中肯指出師范生的不足之處,使師范生在糾錯中成長。師范生往往會出現念稿、緊張、語句不通順、語氣生硬、語速快、口齒不清、口頭禪、史實不準確、史評觀點錯誤、重點不準確、重點不突出、板書凌亂、板書多等諸多問題。當然,中肯地指出師范生在小試講中的缺陷,不僅對當事的師范生有益,對于其他師范生也能起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借鑒作用。
三要抓好師范生之間的相互評課。這是鍛煉師范生運用中學歷史教學論課程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體現他們把中學歷史課程教學論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小試講演練經驗的相結合的能力,是學好中學歷史課程教學論理論知識并提高教學技能認識水平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微格教學
小試講在普通教室演練以后,進入微格教室,為的是進一步把微格教學的培訓教學技能的功能發揮出來。在微格教室電腦錄像后,師生到評價教室回放講評交流,教師及時到位的點評會對他們具有很大的幫助,師范生再修正準備,到下一次時就會有很大提高。2005級歷史本科班進行了四次小試講,每位師范生都經歷了一個步步高的進步過程:第一次神態緊張地照稿念,第二次著重糾正語法錯誤、口頭禪、史實不準確等,第三次解決背稿、神態和講解乏味等,第四次形成終結評分作品。他們基本脫稿,條理性較強,講解的內容由抽象干癟到生動形象,較準確地把握教學重點,神態由縮手縮腳到侃侃而談。對時間把握基本做到了合理精準。
課后,教師對每屆師范生都要發放問卷征求意見,隨后逐條研究,對照教學不斷反思改進,使得培養師范生教學技能系列活動的質量逐年提高,滿足了師范生學到教學技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