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02:11: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文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文學論文

篇1

    一、研究者的閱讀能力與層次:

    t1、閱讀能力:

    t 學習和研究古代文學,首先要過的是文字關。因為古代文學作品都是用古代漢語寫成的,只有多方面掌握古代語言的文字、聲韻、語法等知識,能夠自如地閱讀古文,才能真正讀懂作品內容。以廣為流傳的唐代詩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為例,(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城闕”“三秦”“五津”“宦游”“比鄰”“歧路”“兒女”等字詞的意思,是無法理解這首詩表現的內容的。

    閱讀能力還包括對作品內涵的領會能力。譬如有時須了解作者的 背景與寫作動機,用中國古代傳統的說法是“知人論世”,也就是作者因何要寫這首詩?這就需要許多歷史、傳記、文化背景、創作情況資料方面的積累,下許多考證的功夫。

    t 以李商隱的《錦瑟》為例,(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歷代評論家都有感于它的難解,它難解在什么地方呢?不在它的字、詞、句意,而在于它的背景與動機。關于此詩有多種說法:有人認為這是詩人追懷他死去的妻子王氏,是一首悼亡詩(見《玉溪生詩箋注》);有人說這是一首描寫音樂的詠物詩(見《緗素雜記》);有人說這是李商隱晚年追敘生平,自傷身世之辭(見《玉溪生詩箋注》)。持這些說法中的任何一種,從詩的字句都分析不出來,都要有材料為依據,要有考據查證的功夫,如果不了解牛李黨爭、義山與王茂元之女的婚姻、王氏的夭亡、王義山自己仕途的坎坷,無法做出悼亡、感遇的推測;如不知舊版李商隱詩集以此詩為首,也很難判定其為詩序、詩論;至于王氏是否精通音律與偏愛錦瑟,這就更需要過硬的材料了。由此可見,閱讀能力的提高必須以擴大知識領域為基礎。

    t 研究要精,閱讀則要博。讀書的面不妨寬一些,古今中外文史哲,都應涉獵,這樣才能有利于一個人的文化素質的提高。

    t 在這方面,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是20世紀最杰出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史家,很少有人能得到他在學術界的權威地位那樣一致的承認。陳寅恪先生治學的范圍非常廣,除隋唐史外,他還研究魏晉南北朝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除歷史學外,他還研究佛學、文學、語言學等,并在如此眾多的治學領域里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僅就治學工具——語言的掌握,他不僅超過了乾嘉巨子錢大昕,而且比王國維有過之而無不及。據同時代人回憶,他在歐美除了學習歐洲一般語言外,還學習梵文、巴利文、蒙文、藏文、突厥文、西夏文、波斯文、土耳其文,回國后又學習滿文。因此,在占有資料方面,很少有學者能與他相比。

    t2、閱讀層次:

    t 讀書可以分幾個層次,就古代文學研究而言,閱讀主要分為讀文學史、讀作品選和讀學術經典三個層次。

    t (1)讀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遺產非常豐富,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全部熟悉。如游國恩、王起等人編寫,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學史》等一類的著作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及其發展的歷史,有助于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大概面目,對于一般水平的人來說,讀一種或幾種公認寫得比較好的文學史很必要。

    t (2)讀作品選。為什么要讀作品呢?因為整部文學史就是由許多時代的無數作家一起創作出來的,一個時代的文學現象是由當時許多作家一起創作所形成的,一個作家的成就也就表現在其平生遺留下來的作品上。所以無論是對一個作家或一個時代以至相續幾個時代文學的研究,都必須立足于作品的研究。

    t 文學作品是作家的精神產物,優秀的文學作品凝結著作家高尚純美的感情,并以優美獨特的手法表達出來,有著深厚雋永的藝術魅力,影響著讀者的精神境界。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詠。”如研究宋詞,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胡云翼選注的《宋詞選》多為詞人的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詞的豐富多彩,而且注釋通俗完備,評析精當,是一個影響較大的宋詞選本。但如果是研究一個作家一個詩人,就應該盡可能讀完他的全部作品。

    t (3)讀古代典籍。中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首先應有個大致的了解。中國古代圖書自唐以來一直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古典文學屬于集部,但若要深入學習古典文學,對于經史子三部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典籍都應了解甚至熟悉,這是研究古代文學基本功的一部分,不能忽視。

    經部,收錄的是儒家經典。主要包括十三經、古樂、文字等方面書籍,以及解釋經書的著作,儒家經典了"十三經"為代表,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春秋》,后《禮》分為《周禮》《儀禮》《禮記》三種,《春秋》分為《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三種,加上《論語》《孟子》《孝經》《爾雅》成十三經。

    t   史部,主要是各種體式的史書,如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別史、雜史等。研究古代文學,應注意其歷史背景,一定要讀有關的史書。比如研究先秦兩漢文學,要用心讀《史記》《漢書》;研究唐代文學,要讀新舊《唐書》等等。史部還包括地理著作、政書、目錄書等。

    子部,收集先秦以來諸子百家及釋道宗教的著作。此部范圍廣,收書也比較復雜,有哲學書,也包括算術、天文、生物、醫學、農學、軍事、藝術、宗教的著作,也包括筆記小說和類書。子部中也有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書籍,如相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等及其有關書籍。儒家思想,主要見于《五經》《四書》;道家之書以《老子》《莊子》最為重要性,儒道之外,法家的《韓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文辭優美,應加以注意;小說家中的《世說新語》記載魏晉名士言行,雋永有味,對后世影響很大,也應閱讀。

    集部,收歷代詩文集、文學評論及詞曲方面的著作。一人著作的集子稱別集,多人著作合編一起的集子稱為總集。別集,如李白的《李太白全集》: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韓愈的《韓昌黎集》等。總集,如《昭明文選》、《全唐詩》等。文學評論,如《文心雕龍》、《滄浪詩話》。

    t

    t二、收集材料的注意事項:

    t 1、廣搜博采,多多益善。大量有系統地閱讀有關文獻,可以借助于目錄學,如根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書目答問補正》等書的指引,一部部地查找。一定要寬泛一些,以免顧此失彼。

    t 2、透徹理解,發現問題。重要的材料是一字一句地讀,反復讀,方能獲得透徹的了解并從中發現問題。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注意于古人行文的細小處發現并獲得對問題具有關鍵作用的材料。搜集材料,要有耐心和恒心,注意積累,在閱讀過程中要花工夫記下有價值的材料和心得體會。

    t 3、避免先入為主。應該做到一切從材料出發,而不是根據已有的觀點來對材料進行取舍。例如要研究一位詩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讀他的作品集,讀他的有關資料,了解前人對他的研究狀況。在這一過程中,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即你所發現的有些問題前人已經研究過了,那么這樣的問題就不再有研究的必要;但也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有些方面你認為值得研究但是別人尚未涉及的,另一種是有些問題別人雖然研究過,但你自己的體會有所不同,或者別人的結論與你所掌握的材料有矛盾,或者你所掌握的材料正好可以對前人的某一觀點做補充,那么,這些獨到的體會都將是適合你研究的課題。這樣確定下來的選題比先主觀地選個題目,然后很辛苦地往下做要容易得多,寫起來也不會泛泛而論和流于一般化。

    t 4、充分利用現代化的資料檢索工具。研究古代文學過去主要靠背誦,現在背誦當然不能荒廢,便在已經發展到信息時代的今天像舊時讀私塾那樣用很多時間背誦不僅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因而可以運用網絡,但要注意披沙淘金,如學術期刊網等。

    t三、古代文學的研究方法:

    t 研究方法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一種具體的操作手段,手段是否有效,如果撇開研究者本身的因素,主要看它能否與處理的對象相應,研究方法應該是根據研究對象而確定的。

    t 近二十年來,古代文學有了很大的發展,與研究方法的更新與多元化有密切關系。我國傳統的考據、點評等批評方法,的美學的、歷史的、社會學的批評方法仍然被廣大研究者所運用;此外,現代西方眾多的文藝研究方法,如神話原型批評方法、心理分析方法、形式主義批評方法、語義學、符號學、結構主義、接受美學、新批評方法、信息論的研究方法等都有所嘗試,而且在運用這些批評方法時,還常常交叉、靈活地運用。從研究對象的實際出發靈活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有力地推動了新時期古代文學研究的進展。

篇2

兒童文學課程不應是理論知識的空洞灌輸,對學生來說最具有吸引力也最具有信服度的是具體可感的文本。教師在選擇文本上,首先考慮的是兒童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因為經典往往代表了一種高超的境界、一種值得信賴的價值判斷。對經典文本的細讀和闡釋不僅可以用生動充實的案例為理論作注,并可以讓學生從中把握到評判的依據,即以經典作品所體現的追求和達到的思想和美學的水準為尺度。但是,高校課堂里兒童文學的文本教學不能唯經典是論,還要不斷輸進新鮮血液,要關注新出現的重要的文學現象和實踐中的諸多重要閱讀現象,關注當下的熱點文本,主要包括兩大類:近年獲獎作品和暢銷作品。關于獲獎作品,在界,人們會普遍關注每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者及其代表作品,而在兒童文學界,同樣也要及時關注國際兒童文學大獎的獲獎情況,如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每兩年評審一次的國際安徒生兒童文學獎、每年一次的國際林格倫兒童文學紀念獎等。2014年安徒生獎的作家獎獲得者是日本的上橋菜穗子,她的代表作是幻想小說《獸之奏者》等,插畫獎得主是巴西的羅杰•米羅,代表作如圖畫書《羽毛》等,顯現了高超的藝術水準。國內也設有多個兒童文學獎項,如全國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等。盡管獲獎者并不一定代表最高水平,但是一般而言均會有其獨到的文學貢獻,藉此可了解兒童文學新的發展與成就,而將近年來中外兒童文學獲獎者的創作情形作比較,有助于發現差異或差距。熱點文本之二是暢銷作品。以小說為例,翻譯引進的兒童文學暢銷作大多集中于如上文提到的英美幻想小說,其中有一類比較特殊的小說文類是“恐怖小說”,如英國作家達倫•山的《吸血俠傳奇》,美國作家的R.L.斯坦的“雞皮疙瘩”系列等。對于恐怖小說的美學理論和閱讀效果需要介紹和討論,以更好地幫助兒童進行有益的閱讀選擇。近些年國內的暢銷作品主要以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等為代表的校園小說,要和學生一起探討這種暢銷的原因及其作品本身的成敗得失,養成學生敏銳的判斷力。文本選擇要多元化,不僅要關注外國優秀文本,也要對本土創作多加關注,不能因本土創作的藝術質量總體不如外國的上乘而忽略本土。事實上,中國兒童文學創作在各個階段也出現了一些頗有水準的重要作品。如在介紹圖畫書時,教師常會以獲得諸多榮譽的西方和日本的優秀圖畫書為主要個案來精講,但也要涉及本國的原創圖畫書,看到其努力,也看到其問題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涉獵中外的文本對舉能激發學生進一步推進中國兒童文學的雄心。

二、兼顧兒童文學的多種媒介形態

隨著媒介傳播的多樣性發展,兒童文學也有了新的傳播形態。兒童文學的閱讀已不再滿足于傳統出版的紙質文本,也延伸到了電子文本,網絡兒童文學創作也在迅速發展,如“網絡后童話寫作”等,閱讀對象主要為青少年。網絡兒童文學可以隨時、更新在個人的博客空間,相對比較自由,但因為沒有傳統刊物編輯的把關,因此這些網絡兒童文學作品的質量很難保證,往往良莠不齊,有些題材和敘事方式對少兒閱讀和審美不一定適宜。因此兒童文學課程要關注這一時代性課題,引導學生去分析這種網絡兒童文學的特質,看到其價值,也要看到其顯在或潛在的問題。此外,兒童電影也是兒童“閱讀”的一種重要形式,將根據兒童文學改編的兒童影片和原著結合講授,比較原著和改編的異同,給予學生從文字文本到影像文本的感知,也有助于更好地辨識不同媒介的不同手法以及所能達到的不同的藝術效果。如“哈利•波特”系列,“納尼亞傳奇”系列、《夏洛的網》、《秘密花園》、《仙境之橋》、《草房子》等電影版都拍攝得相當優秀,將小說和善于制造奇觀的電影結合觀賞和討論,可以豐富課堂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圖畫書改編的動畫短片能更好地增強學生對于圖畫書作為“靜態動畫”藝術的特質的了解,發現動畫在視覺和聽覺藝術上的配合所能達到的美學效果。另一種倍受兒童(尤其是低幼兒童)歡迎的媒介是系列動畫片,如美國的《貓和老鼠》、《海綿寶寶》系列,日本的《櫻桃小丸子》、《機器貓》系列,近些年國內原創的系列動畫《喜羊羊與灰太狼》和《熊出沒》等。兒童文學課程對于這些熱播的動畫片也應給予關注和評析,對其內容和表現藝術的特色、成就或不足進行討論。對于當下多元媒介表現形式中的兒童文學這一課程內容的添加是一種“接地氣”的方式。

三、培養批評性讀者和創作者

高校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不能滿足于泛泛介紹兒童文學的基本知識體系和文本的感性欣賞,應致力于培養“批評性”的兒童文學讀者,可介紹研究兒童文學的方法,以指導該課程科研小論文的寫作。通過傳授兒童文學美學分析的工具,促使大學課堂里的討論向專門的學術研究轉化,即不僅讓批評變得有“據”(原理)可依,而且有“具”(方法)可使。中的文學批評理論(如心理分析學、女性主義批評、敘事學、狂歡理論、讀者理論等)可以轉換性地使用進兒童文學的研究,根據兒童文學的特殊性作選擇和調整。瑪麗婭•尼古拉耶娃在《兒童文學的美學方法導論》中指出:“美學分析不僅不會阻撓閱讀的樂趣,而且通過對文本多重構成機制的深入考察,還會增進對文學的理解。”她通過具體的分析來演示各種理論工具如何才能得以最好的使用,選取了讀者熟悉且容易認知的文本特征來安排章節,討論了各種文本構成元素的美學問題,包括作者、創作、體裁、內容、構思、場景、人物、敘事、語言、媒介、讀者共十一種,涉及文學批評所關注的主要層面,并從中挖掘兒童文學美學批評的獨特之處。本科生的教學中不一定需要面面俱到地講授研究方法,但是在具體的文本閱讀中可以結合運用理論工具進行深入分析,以提升學生的理論視野和思辨能力。與聯系當下兒童文學熱點的閱讀現象相仿,理論介紹中也應將國際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前沿的研究動態及時地介紹,開拓學生對于兒童文學研究的多維視角。如講解英國童話《小熊溫尼•菩》,可介紹國外兩本從哲學方法來進行研究的專著TheTaoofPooh(《小熊溫尼之道》),WinniethePoohandPlato(《溫尼•菩和柏拉圖》)。此二書分別從中國的道家思想和西方的柏拉圖思想來解讀這部童話,發現其故事背后的哲學底蘊。再比如,講解“哈利•波特”小說時,可介紹HarryPotterandPhilosophy(《哈利•波特的哲學世界》),這種從哲學角度對幻想小說進行的闡釋新鮮有趣,且頗有深度。對于這些批評研究方法的介紹,可以給學生方法論的多種啟示。高校兒童文學課程在拓展學生的兒童文學閱讀視野、提升兒童文學的理論修養之外,還應倡導兒童文學的創作實踐。課程作業形式可以多樣化,可寫研究性的小論文,也可鼓勵兒童文學的創作。事實上,兒童文學創作也滲透著創作者對于兒童觀、兒童文學觀等相關理論問題的認識。中國兒童文學作品與世界兒童文學經典杰作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在高校兒童文學教學中鼓勵兒童文學創作,激發學生對創作兒童文學的熱情,不失為培養潛在的生力軍的一條渠道。

四、結語

篇3

民間文學作為一個學術名詞,是“五四”之后才出現和流行的。它指的是:廣大勞動人民的語言藝術──人民的口頭創作。這種文學,包括散文的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韻文的歌謠、長篇敘事詩以及小戲、說唱文學、諺語、謎語等體裁的民間作品。

民間文學一般認為有下列幾種特征:

一、口頭性

由于在過去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廣大勞動人民,包括他們的專業藝人或半專業藝人,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因此,他們的文學創作,一般只能用口頭語言,甚至還用地方土語方言去構思、表現(包括演出)和傳播?,F在新社會的人民,雖然大多數已經認識文字,并且有的還能使用它,但不少的場合,他們仍然要用口頭語言歌詠或講述,而且,它要取得民間文學(新民間文學)的資格,必須基本上采用廣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來民間傳承的文學形式,如故事、歌謠等,并且能夠在群眾口頭上流傳。因此,口頭性──用口頭語言創作和傳播是民間文學的一個主要特征。

二、集體性

專業作家的書面創作,大都是個人的產物,民間文學作品,大體上可說是群眾集體的創作。所謂集體的創作,在作品內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藝術表現以及作品的所有權等方面,比起專業作家的作品來,都存在著特有的集體性問題。但這種集體性的重要表現,更在于創作和流傳過程中。有些作品,一開始就是集體參與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經常的,卻是在它已經成為“初坯”之后,在不斷的傳唱或講述的過程中,受到無數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這種加工、琢磨中,不但滲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藝術才能,也包括那些聽眾所反應的意見和情趣在內。這一點,與那種主要屬于個人的一般專業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民間文學作品一般是無法署名的。民間文學作品,有一部分(可能還是相當優秀的部分)是群眾中具有特殊優秀才能和豐富經驗的歌唱者、說故事者的創作和加工的結果。它具有一定的個性。但是,由于生活經歷和文藝教養等大體相同或相近的關系,其個性是能夠與廣大群眾口頭創作的集體性融和在一起的。集體性是民間文學的又一特征。

三、變異性

民間文學作品的結構、形式、主題等在長期口頭流傳中,有相對穩定的一面。但是,由于口頭語言的不穩定性,作品在流傳過程和具體的講唱中,常常因時間、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傳播者的主觀思想感情和聽眾的情緒變化等因素,而有所變異。這種變異在語言方面是經常的、大量的(尤其是散文作品),其他諸如作品的情節、結構、人物甚至主題都會發生變異。特別是在社會發生大變動時,群眾往往將傳統作品加以變化來表現新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這也是某些新作品產生的一種原因。這種相當廣泛存在的現象,在一般專業作家的書面文學中是很少見到的。作家作品中,雖也有前后版本文字不完全相同的情形,特別是古典作家的作品,往往有文字出入的現象(所以須有??保?。但是,這畢竟是比較個別的情形,它除了由于本人的修訂或別人的篡改外,大都是由于抄寫、刻印、排字等技術失誤所招致。它不象民間文學的變異現象那樣經常和大量。民間文學的變異性蘊涵著所經過的歷史、社會和傳述者等的思想、才藝的因素,對于研究者來說,是具有積極的意義的。這種特征與上文所述的口頭性、集體性密切相聯,或者說,是它們所產生的自然的果實。這是民間文學的又一個特征。

四、傳承性

人民在過去,由于在經濟、政治等方面處于不利地位,不能使用文字等工具去記錄、保存他們所獲得的知識、經驗和所創造的各種文化,一般都靠行動、語言傳播和繼承。風俗習慣如此,民間文學也是如此。這種群眾集體所傳承的文化,也許沒有文獻或古物那樣能夠經久保存,但是,它的生命力也不可低估。我們現在有些故事或諺語。已經在兩千年前就被文人記錄下來了,但是,直到今天,它還能夠以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頭上。至于產生已有千年左右的這類作品現在還流傳人民中間的,就更不用說了。自然,這種靠口頭世代傳承下來的故事或歌謠,在形態上或內容上多少不免會有些變化。但總算是在生存著,成為我們現代活文化的一部分。

篇4

在我國古代文學的不斷發展中,“文學”在很多典籍中出現過,例如:孔子的《論語》就是比較經典的古代文學。在漢代時期,“文學”也被稱作是“文章”,是一切書面行為和作品的統稱。由此可見,古代文學和國學在早期時候沒有明確的被區分開,古代文學既包括現代人公認為文學的相關題材,也包括部分不屬于文學的體裁。因此,從學科史的角度對國學與古代文學的關系進行分析和探討發現,部分研究者給以的解釋是古代文學屬于國學范疇,但是,實際上古代文學和國學又存在一定差異。

二、從研究史視角對國學與古代文學存在的異同進行分析

從國學與古代文學的研究范圍來看,國學研究的是詞句、文理、考據等,是對事物的本真進行分析和辨別,主要包括文字學、版本學、辨偽學、目錄學、訓詁學和??睂W等多個方面。從古代文學的作品來看,主要分為先秦、秦漢到唐代、唐代到元末、明初到這四個時期,其中,詩、詞、歌、賦、傳奇、小說等都是古代文學的體裁。在國學與古代文學的相互影響下,中國文學文獻學的形成,給目錄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主要包括刻印、排版、辨偽、檢索等,對中國文化發展帶來極大影響。由于國學與古代文學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一樣的作品會產生不一樣的研究效果,從兩者的研究方法上來看,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例如:在對《詩經》進行研究時,國學研究的是其中的目錄,古代文學研究的是各種詞賦的寫作手法和表達的思想感情等。由此可見,從研究史來看國學與古代文學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可以從不同層次進行研究,使國學與古代文學具備各自的特色和研究體系。

三、從學術史視角對國學與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進行探討

篇5

(一)將文學性引向消費化、娛樂化

中國式當代文學中所體現的文學性已經逐漸向現實展示一種特有的文學視野,且在消費化與娛樂化的引領下與當代生活方式實現統一,尤其是近年來出現的消費文學、網絡文學等具有更強的消費性與娛樂性。消費文學與網絡文學不但是一種新型文學形式,也可以為人們帶來新式文化體驗。消費化與娛樂化的文學性體現了文學對于當代生活中新感覺、新品味的追求,同時也適應了現代人構建標新立異式生活的需求,從而使現實生活變得具有藝術化。另一方面,文學性的消費化不僅是生產形式、生產結果,同樣也反映了文化的符號性。消費文化出現后,人們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與文學發生深度連接的橋梁。此外,當代人在理解文學性時,也會受到現實生活方式的影響,在消費化與娛樂化的生活體驗中,對文學性的理解也更傾向于消費化、娛樂化。在這樣的文學性觀念影響下,文學性將可能會逐漸失去統一性、自足性的立場,但同時也使文學性在現實中的研究領域實現了擴大化,審美體驗、文學體驗不僅僅局限于符號性與情感性,更具有一定的現實性,這就為當代文學性觀念的重構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二)體驗文學性的方式變得多樣化

當代社會的信息傳播速度較快,在體驗文學性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媒介,互動性體驗、多向交流體驗或雙向交流體驗已經成為主要的趨勢。再加上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樣化也使體驗文學性的方式變得非經典化、大眾化及個體化,因此文學性可以得到多種體驗。在當代文學中,網絡文學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網絡文學逐漸深入人心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相對于其他形式的文學而言,網絡文學體驗逐漸拉近了文學性與閱讀性之間的距離,并進一步解開了文學性神秘的面紗,使文學性逐漸成為文學藝術自由精神的一種體現及文學藝術生命活力的象征。另一方面,文學消費與文學市場的不斷延伸也逐漸將文學性的東西轉變為一種享受性明顯的載體,這就可能造成傳統式文學性中的精英意識、經典意識被逐漸削弱。當精英意識與經典意識被削弱時,就會對文學性知識的重構帶來許多難題。為了避免傳統觀念中的文學性意識被不斷弱化,則需要高度警惕當代中國文學中娛樂性文學觀念不斷蔓延的趨勢,以避免因體驗文學性的方式變得多樣化而造成文學性變為娛樂性,并由此阻止文學徹底淪為一種社會需要的商品,保證文學具有一定的審美性、情感性及符號性。

二、結束語

篇6

一、文學論文知識重組平臺的選用與設計

文學論文的知識重組,需要選擇一個適用的軟件系統構建平臺,以便建成適用的小塊知識資源庫。目前,國內較好的資源整合系統有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開發的跨庫集成檢索系統(CSDL)、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研制的異構數據庫統一檢索平臺、清華同方的異構數據庫統一檢索平臺USP和TRS數字圖書館資源整合門戶(TRSIIP)、浙江天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天宇異構資源統一檢索平臺等可供選擇。特別是經過改造的•“維普期刊全文數據庫”所用軟件,就是一個很好用的工作平臺。軟件系統選擇到后,還應在其首頁上作數據庫題名、主題詞、檢索口等必要的設置,以期構建更科學的數據庫。數據庫首頁上作系列主題詞設置具有兩大功用:一是導讀功用,引導讀者快速、有效地從小塊知識資源庫中獲取和利用其適用的知識資源;二是宣傳功用,通過若干個主題詞就能讓讀者盡快了解本數據庫的知識資源體系。進行學報文學論文開發性小塊知識資源庫首頁上的系列主題詞設置,可根據學報文學論文的特色選取和組織相應的主題詞系列。學報中文學論文的開發知識系列,按學科知識分類可將專題數據庫首頁設置為:文學研究一文學創作、文學評論……文學創作一詩詞創作、戲劇創作、小說創作、散文創作、兒童文學創作、報告文學創作、民間文學創作……;文學評論一詩詞評論、戲劇評論、小說評論、散文評論、兒童文學評論、報告文學評論、民間文學評論……點擊上列最小檢索詞小窗口即進入第二層面及其檢索窗口,如點擊下列左邊的“小說創作”進入下一層的檢索窗口。數據庫的第二層面也可設為第一層面豎條窗口的多檢索人口(如:“傳統檢索”、“高級檢索”、“分類檢索”等)或一層面豎條窗口的下一級細分示意圖(如:“小說創作”的下一級細分示意圖“中國小說創作、英國小說創作、美國小說創作”等)及其檢索入口。數據庫檢索層面的設置,是一種知識分類重組形式,其設置的最小類目可以作為論文開發小知識塊的第一主題詞,用于按主題進行開發性知識重組。如上所述,可以把有關散文創作理論研究論文的開發知識組織到“散文創作”這一主題詞上,可以把有關詩詞評論研究論文的開發知識重組到“詩詞評論”這一主題詞上。開發性專題知識小塊數據庫不宜采用分類號作知識小塊的分類重組,以多級主題詞系列作按主題詞分類重組是個好方法。此法很適合開發人員有效開展知識小塊組織工作,由此法重組起來的小塊知識資源庫也非常便利讀者的檢索利用(符合讀者的檢索習慣)。但是,學報中文學論文的開發知識系列,更應該根據老師上課的實用教學題綱設計專題數據庫頁面,如當代文學本科教學專用參考開發文學知識數據庫首頁可設計為:當代文學研究一新時期文學產生背景、新時期文學創作特征、新時期文學創作思潮發展、新時期文學理論思潮發展、新時期詩歌創作、新時期小說創作、新時期散文創作……新時期小說創作(細分)一傷痕小說創作、反思小說創作、改革小說創作、尋根小說創作、先鋒小說創作、新寫實小說創作、新歷史小說創作……選擇好軟件并設置好各個建庫層面后,就可根據相關設計進行文學論文的知識開發重組。根據老師上課的實用教學題綱進行專題數據庫建設,是高校學報文學論文開發性知識重組最主要的特點,也是利用開發知識促進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好途徑。

二、高校學報文學論文資源的開發

文獻知識資源開發已經提了很久,做了很多,但成效不顯著。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開發出來的知識產品質量不夠高,無法使讀者與用戶完全滿意。要從文學論文中開發出高質量的小知識塊(產品),開發人員有熟練開發技巧并了解文學知識很有必要,這是技巧之外的大技巧。高校文科學報中的每篇文學論文都有若干個專用小知識團塊,從文學論文中作小知識塊開發,應根據文學論文的專用知識團塊分布狀況進行切分,然后提煉成精致的小知識塊。例如作者曠云的(論<聊齋志異>的時代性》一文,可開發成:“科舉制的興衰史(小知識塊的標題)‘通過科舉考試選拔錄用人才的制度形成于隋朝,在唐朝時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兩宋時有了長足的發展,雖然在元代曾一度終止,但并沒有妨礙它在明清之際走向發展高峰的命運。然而,它卻未能跳出中國文化盛衰循環的規律,盛極必衰,科舉考試在它走向最高峰的那一刻,就無可挽回地走上了下坡路,直至走上僵化、死板的窮途末路一等9個小塊知識單元。文學論文的小知識塊開發分三步:第一步,對知識小團塊進行切分。辨別知識小團塊先要識“塊”,識別文中知識小團塊的分界線才好分塊。一般對有4級或3級小標題的按小標題分塊;只有2級小標題的或無小標題的,需認真閱讀分析論文后根據知識組合團快分塊。文學論文的小知識團分塊,可運用相關的分塊訣竅:有明顯知識團的論文多數按團切分;小說評論方面的論文,可按原著的情節切分;文學史論方面的論文可按時序切分等。第二步,對切分出來的知識團塊進行“瘦身”提煉。從文中切分出來的知識分塊,大多數都要進行“瘦身”處理。特別是有些以文中的某段文或某兩段文作知識塊的,經過再提煉后才能成為精煉的小知識塊(精品)。知識分塊的再提煉,就是要運用編撰文摘的技巧,把其中主要的內容摘錄出來,丟棄那些次要或不用的部分。進行文學論文開發知識塊的“瘦身”提煉,需要堅持最小化原則與性質不變原則,即應把文學論文提煉成各種最小的專用知識塊(單元),并使最小化的知識塊能保持其原有的含義、性質。第三步,小知識塊的組合(知識重組)。經提煉出來的知識內容,有些只作累加即可成為適用的小知識塊(成品);另一部分得由摘編員通過使用關聯詞連接成有序、通順的知識小塊。進行文學論文的知識開發,要求開發人員既要掌握相關的開發技巧,也要掌握一定的文學知識。掌握開發技巧,能提高開發速度;而掌握文學知識,才能更好地進行文中小知識團塊的劃分,開發出高質量的小知識塊。

篇7

在文學家中有一小批人,他們不滿足于停留在精神的表面層次,他們的目光總是看到人類視界的極限處,然后從那里開始無限止的深入。寫作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不斷地擊敗常套"現實"向著虛無的突進,對于那謎一般的永恒,他們永遠抱著一種戀人似的痛苦與虔誠。表層的記憶是他們要排除的,社會功利(短期效應的)更不是他們的出發點,就連對于文學的基本要素--讀者,他們也抱著一種矛盾態度。自始至終,他們尋找著那種不變的、基本的東西,(像天空,像糧食,也像海洋一樣的東西)為著人性(首先是自我)的完善默默地努力。這樣的文學家寫出的作品,我們稱之為純文學。我愿自己永遠行進在這個人數不多的隊列中。

"純"的文學用義無反顧地向內轉的筆觸將精神的層次一層又一層地描繪,牽引著人的感覺進入那玲瓏剔透的結構,永不停息地向那古老混沌的人性的內核突進。凡認識過了的,均呈現出精致與對稱,但這只是為了再一次地向混沌發起沖擊。精神不死,這個過程也沒有終結。于寫作,于閱讀均如此,所需的,是解放了的生命力??梢韵胍姡@樣的文學必然短期效應的讀者不會很多,如果又碰上文學氛圍不好的話,作者很可能連生存都困難。

中國文化傳統勢力是太強大了,它那日益變得瘠薄的土壤中如今孕育的,是普遍的萎靡與蒼白,它早已失去了獨自擔負起深入探索人性的工作的力量,但它仍能匯集起世紀的陰云,擋住有可能到來的理性之光。我認為我們的文學急需的,不是那種庸俗的關于"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討論,(這種討論令人顯得猥瑣)而是一種博大的胸懷和氣魄,一種對于生命的執著,和對于文學自身的信心。只有建立起這樣的自信,才不會局限在日益狹小的觀念中,才有可能突破傳統的束縛,逐步達到為藝術而藝術的境界,從而刷新傳統。

一些別有所圖的大人物由于自己所處的高位,也由于知識結構的陳舊過時,在文壇上不斷發表言論,企圖將純文學的概念限制在狹小的范圍內,讓其自行消亡。他們口口聲聲強調作家要關懷他人,理解他人,對大眾的疾苦不能熟視無睹等等。試想一個人,如果他連自己的內心都不關懷,也不去認識,任其渾渾噩噩,那么他那種對"他人"的關懷,對于被關懷的對象,又有多大的作用呢?即使當下"贏得"很多讀者,他的作品又能否給讀者帶來精神上的福音?恐怕更多的是暫時的麻醉吧。還有的人將"自我"限定為表面層次的世俗觀念,缺乏起碼的文學常識,以自己的半桶子水來蒙混讀者,以掩蓋自己創造力的消失……這些觀念之所以能流行一時,說明讀者對于究竟什么是純文學這個問題的認識還是非常模糊的。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純文學在中國這個古老守舊的國度中還是屬于新生事物,它的生長,有賴于作家們和批評家的共同努力。

當純文學的探索開始之際,寫作者立刻會發現自己站在了已經存在的自我的對立面,這個自我是由文化、社會、教育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構成的表層的自我。這些因素堅不可摧,聚成銅墻鐵壁。如果人要進行純度很高的創造,他就必須調動深層的潛力,戰勝舊的自我,到達空無所有的極境。因為只有在那種地方,精神的好戲才會開始。那一次又一次對于已有的傳統、文化等等的突破。其實也就是精神對于肉體桎梏的掙脫。每一位寫作者,他的肉身都是由過去的傳統滋養著的,而如今他所進行的發明創造,卻使得他必須決絕地向肉體挑戰,將這種自戕的戰爭在體內展開,僅憑著一腔熱血和自發的律動進行那種野蠻而高超的運動,并且絕對不能停下來,因為停止即死亡。這便是純文學作家的危險的困境,也是自古以來純文學作家的命運。

作為一名生長在中國的寫作者,血液里頭天生沒有宗教的成分,那么,當他要與強大的傳統世俗對抗之際,是什么在支撐他,使他立于不敗之地呢?這是我長久以來在體驗的問題?,F在答案是一天天清楚了。藝術本身便是生命的藝術,一個人如能執著于純粹的藝術沖動,那便是執著于生命,執著于那博大精深的人性。在十幾年不懈的追求中,我在體驗到純藝術的終極意境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到,這種純美之境是同宗教意境并列的,也許還更為博大,并且二者之間是如此的相通。不知從哪一天起,作為寫作者的我便不知不覺地皈依了這種生命的哲學,只要我還在寫,我便信。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只能在行動中實現的信仰。誰又能說得清生命到底是什么?人只能做,讓一個又一個的創造物閃耀著奇跡般的光輝,這一過程,大約就是將物質變精神的過程吧。即使有一天,我因年老體衰無法再寫作了,恐怕也只能生活在那種奇境的回光之中,因為那是我作為"人"的一切。

篇8

當前本科師范院校的英美文學課程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第一,教學目標界定不清晰。英美文學課程目標主要面向中學英語教師的職前培養,較少關注對小學英語教師職前培養的影響作用。第二,教學內容囿于經典與傳統,與時代脫節。過于死板的教學內容不利于小學英語教師的培養與提升。第三,教學方法陳舊。“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環境與教學目標。第四,忽視人文素質的培養。因此,囿于英美文學教學現狀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應著重研究如何科學設置英美文學課程和改革教學模式,為小學培養出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功底、較高的人文素養、具備批判思維和豐富教學技能的小學英語教師。200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頒發了新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讓英美文學教學有了新氣象。新大綱把英美文學課程規定為必修課,明確了開設英美文學課程的重要性和英美文學教學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為英美文學教學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并為英美文學教學穩定發展提供新的方向。如何通過英美文學教學改革來促進小學英語教師人文素質的提高,培養其英語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培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在此探討小學英語師資培養背景下的英美文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與教學模式就顯得十分重要。

二、教學改革的目標與內容

根據我國教育部《大綱》要求,以英美文學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全面推進小學英語師資培養的教學改革,以提升當地小學英語教師的人文素養和教學水平。

(一)重新擬定英美文學課程目標

由于當前本科師范院校的英美文學課程目標主要面向中學英語教師的職前培養,較少關注英美文學教學對小學英語教師職前培養的影響作用。因此,教學目標需重新審視與擬定,應主要針對小學英語師資培養背景下的英美文學教學模式和課程內容的改革,改革教學方法,更加注重實踐教學與學生能力的培養。為小學培養出英語語言功底扎實,人文素質高的英語教師。

(二)優化教學內容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重新整合教學內容。教材應具靈活性與啟發性,著眼于小學英語師資培養背景下的課程教材內容整合。教材中添加兒童文學元素,考慮到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是先形象思維后慢慢過渡到抽象思維,而且小學生的思維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認知的特點主要還是具體性和形象性,因此要精心選擇一些適合師范教育同時具有時代特色的英美文學經典作品,使英美文學教學與小學英語教師職前人文素養培養有機結合。

(三)改善教學方法

菲力普斯認為少兒最明顯特點是善于模仿,好動活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這意味著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容易保持,教師也容易使英語課堂教學充滿情趣。因此,教師應立足于教學工作實際,加強課堂參與度?,F代課程改革重視“五I”方案:信息(information)、興趣(interest)、質疑(inquiry)、智慧(intelligence)、直覺(intuition)。通過實際教學環境整合幾種教法,建構一個以提高英語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通過三個課堂(即課堂教學、課外研究、文學沙龍),還有專業見(實)習和社會實踐等來有效地強化師范生的專業知識,鍛煉他們的師范技能,全面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和培養他們的批判思維方式,促進師范生人文素質的提高。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習主動性。實踐活動形式有話劇表演、詩歌朗誦、作品分析陳述等,以及經典影片欣賞、作品改編等,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四)教學評價的改革

積極探索和推行英美文學教育考試評價制度,建立以考核能力為核心的教學考核內容體系,實行以能力為中心的開放式、全程化的考核。課題組確立“課堂表現(占30%)+課外作業(占30%)+期末測試(占40%)=文學總成績”的考核方法,考核的方式摒棄傳統的單一方式,提倡創新,把課堂表現與課外表現相結合。課堂表現包括課堂討論、作品改編并表演和作品賞析等;課外作業綜合水平包括學生嘗試性的研究成果(包括學生文獻資料的查閱與收集整理等)。

三、結語

篇9

在家族制度中,父親的權威是不容置疑、不能反抗的、必須順從的,否則就是違背了倫理,就是不孝。父親強調自己在家庭中的權威,是不是就完全可以證明父愛的缺失呢?答案是否定的。父親的權威在愛的角度上考察,其實是不可或缺的。依據迪克•戴依的理論,權威因為父母使用方法的不同而分為以下兩種類型:專制型和關系型。專制型的權威是控制、支配和操縱孩子,孩子沒有任何自由意志,成為家長的傀儡;關系型的權威是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礎上讓孩子明白規矩的約束,進行指導,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選擇空間。很明顯,在中國現代文學中,父親的權威是專制型的,一味地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規矩做?!耙幘厝舨皇墙⒃诹己玫年P系上,就會導致反抗”。父親的專制型權威導致父愛缺失的文本數不勝數,下文以典型文本作分析。虎妞和小福子是老舍《駱駝祥子》中的兩個女性形象?;㈡ぬ娓赣H管理車行有條不紊,各色人等的車夫都被管得服服帖帖,休想占她的便宜。首先,生活的環境和父親劉四的言傳身教,使她養成了不可移易的市儈習氣。雖然虎妞喜歡祥子的勤勞、誠實和健壯的身軀,但其中夾雜了太多。她不懂得尊重祥子,視其為自己的獵物,而祥子和她在生活等觀念上完全不同,這些原因都為她婚姻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她想獲得自己理想的生活而采取了不正當的手段,對祥子的騙婚,雖然卑鄙,卻又有幾分令人同情?;㈡け桓赣H作為廉價的勞動力使用,得不到絲毫父愛。她的父親只是在虎妞順從、達到自己要求時,才接納她。描寫劉四想到虎妞要結婚時的心理活動是這樣的:“老頭子把這點事存在心里,就更覺得凄涼難過。想想看吧,本來就沒有兒子,不能火火熾熾地湊起個家庭來;姑娘再跟人一走!自己一輩子算是白費了心機。”由此可見,劉四對女兒更多的是利用?;㈡ぴ诟赣H那里沒有得到過關愛,而婚姻沒有帶給她真正的幸福,反倒加速了她的死亡,最后因難產而死。小福子的父親二強子雖然和劉四不一樣,處于貧民市民階層,但是對于小福子的父愛,在文本中也是無從體現的。生活艱難,二強子把小福子賣給軍官;小福子回來,又逼著她出賣肉體養活他和家人,最終小福子自縊身亡。這可以解讀為對社會的最后的抗議,也可以解讀為對父親的無聲的反抗。

二強子雖然也在喝醉酒郁悶的時候打兩個兒子,但在清醒、內疚時,還懷有一點內疚之情,會買一些吃的補償兒子,但是他把小福子當成私有財產。他給兒子的父愛是缺失的,給小福子的父愛更是缺失的。二強子作為父親雖然在場,父愛呈現出了嚴重缺失的狀態。自覺努力地步著魯迅后塵的張天翼,運用諷刺的藝術手法繼承了魯迅對國民性的批判。高爾基在《談談小市民風氣》中指出:“小市民的心靈特點之一就是奴性十足,對權威頂禮膜拜。”寫于一九三四年的《包氏父子》提供了這樣的父子形象。善良的、處于社會底層的老包,在家中沒有自覺地使用父權制的權力,在外也沒有像阿Q一樣向更弱者發泄,但是也沒有對現狀做任何反抗。生活的一切希望寄托在上洋學堂的兒子包國維身上。他對兒子包國維傾注了所有的愛。那么,包國維是什么樣的呢?在家從來就沒有給過好臉色,開門總是用腳踢開,對自己的父親說話永遠是連喊帶叫,沒有絲毫尊重。但是在郭純那里,他是奴性十足的可憐可悲的奴才形象。出現這樣的反差,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個人的原因,有父親方面的原因。因為在文中討論的論題是父愛的缺失,所以原因中的父愛是要討論的重點,但不意味著這是唯一的原因。老包沒有如《家》中高老太爺那樣對家庭成員實行專制,沒有家長制的影子,對小包百依百順。他為有這樣上洋學堂的兒子而感到發自內心的喜悅,他在內心是全面、無條件地接納小包。他對小包通過具體的事件傾注了關愛和時間,他也在別人面前夸贊自己的兒子,雖然有著濃重的虛榮心的緣故。在父親的如此呵護下,小包對父親卻沒有絲毫尊重可言。小包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其實是與他的父親有著重要關系的。老包對于孩子的愛沒有任何的約束力,孩子的成長沒有呈現出理想的狀態,恰恰是缺失父愛中權威原則造成的。

父愛中的權威原則能對孩子持守長久的道德秉性,辨別是非起著決定性意義的作用。可見,權威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判斷力。從《包氏父子》這篇短篇小說中可以看出,雖然父愛有所呈現,但是小包的性格特點還是更多地凸顯了父愛的缺失。父親在場,但父愛缺失的狀況,不只在張愛玲的諸多小說中是普遍的存在,在其散文《私語》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我父親揚言說要用手槍打死我。我暫時被監禁在空房里,我生在里面的這座房屋忽然變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現出青白的粉墻,片面的,癲狂的。”她的父親是個典型的封建遺少,吸鴉片、養姨太太,用封建家長制的專制和冷酷對待孩子,對孩子的愛一開始也是極少的。在一次受到挑唆后,對張愛玲瘋狂地大打出手,給孩子的童年帶來夢魘般的記憶。張愛玲的出逃,是對自己父親的徹底的絕望和無聲的還擊。父親的殘忍讓張愛玲沒有父愛可言。張愛玲的愛的缺失雖然不只是父愛,但是在出逃以后,無論是生活中還是文學作品中,對于父親,她都很少正面提起。父愛的缺失性體驗,使張愛玲的作品中,傳統文化意義的高大有權威的父親形象被肢解、被顛覆。在文本中,父愛亦是缺失的。曾被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高度評價為“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⑧”的《金鎖記》,曹七巧的殘疾丈夫作為長安、長白的父親有著短暫在場,但是對于孩子的愛卻是文本中沒有出現的。父親在場,但是父愛缺失對于長安、長白的性格及人生有著深刻的內在的影響。父親本是男孩的典范,是男孩的模仿對象,但是沒有父愛的存在,就造成了文本中孩子情感發展的一種缺陷和不平衡。

二、結語

篇10

經典文本的失落源自1895年電影的誕生,在那以后短短的一百年左右時間里,影視狂歡時代華麗的到來如狂飆之風般改變著人類的閱讀方式、感知方式。在全新科技手段的推波助瀾下,影視大有超越文學、藝術等門類成為霸主之勢。研究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人的眼球對活動圖像的感知要比文字語言更具優勢,因而從生理上人更傾向于活動的圖像而不是靜止的文字。這就是我們為什么會對銀幕上的一幕幕活劇激動不已的原因。作為“傳媒符號”的影視,以其直觀、生動、形象的畫面帶給人享受、放松和娛樂,這種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文字閱讀。影視的強烈沖擊,加上我國由生產型向消費型、享受型的社會轉化,外國文學名著豐富的內在世界被沸騰躁動的世界和影視狂歡所遮蔽,神圣的文學被忽略,許多的經典名著被冷落。名著的命運從側面反映了高校人文精神的失落。社會大環境的變化引發了小環境和學生內環境的變化,給外國文學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二、名著影視和經典文本的異同

名著影視是諸多藝術的混合體,經典文本作為名著影視存在的前提,可以稱之為名著影視的母體。名著影視以其強烈的視覺表達效果取得了較于文學的真實感,而今經典文本的短處可能就是文學之所以是文學的理由所在,即文學的媒介——文字。名著影視與經典文本的審美意象的構成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所達到的審美效果也不盡相同。經典文本是一種語言藝術,其審美意象就是靠語言媒介來創造的,其文學形象具有間接性和未定型性;名著影視是一種可視藝術,其審美意象是通過聲音、圖像來構成的,其審美意象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經典文本能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獲得創造性的審美愉悅,而名著影視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觀眾的審美想象,既表現了美,但又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美。

三、在外國文學教學中名著影視和經典文本的關系

1.根據教學的需要,正確篩選影視資源,觀摩完整的原著影視

面對大量的名著影視,其中必定是良莠不齊,我們應選取與教學需要相關的且與原著精神風貌一致的影視資源,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外國文學課程本身有綜合性、異源異質性強的特點,使得作品中出現的特定歷史、宏偉的戰爭場面、充滿神話色彩的圖景、特定地域的民俗風情以及宗教的主題等僅憑想象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理解其中震撼人心的力量,而觀看名著影視則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經典文本的意境與思想,也能促進學生重新閱讀文學原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與意蘊。

2.針對不同的專業,教學中名著影視和經典文本要各有側重

對于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我們要以堅持經典文本為主、以名著影視為輔助的原則。經典文本閱讀是教學中基礎的環節,沒有文本閱讀的支撐,學生無法獲得對文本最直接的體悟,對文本的思想內容、藝術特點更是無從了解,聽課味同嚼蠟,毫無效率可言。在教學中引入名著影視作為輔助手段,展示那些精彩的或是有懸念的片段,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獲得感性的認知,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能在課下主動閱讀原著,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學生的經驗世界,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

3.名著影視與原作對照,引導學生回歸文本

教師要立足于經典文本,在教學中運用一些精彩的電影或片例,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用對比的方法提出一些靈活有趣的或懸念性的思考題,促使學生對經典文本的回歸。通過閱讀原著和電影對照,然后組織課堂發言、討論分析、隨堂作業等形式,促進學生活躍思想、熱烈討論,從中學習到知識。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