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現代化建設范文
時間:2024-04-10 11:28: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村現代化建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作為我國整個水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水利是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環節,并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農業生產、農民生活以及農村環境都依賴于它,農村水利工程作為農村的基礎建設,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因此,農村水利建設也應該向現代化發展,以此與農村、農民、農業環境發展的相適應。
一、農村水利現代化目標
(1)防治洪水,排除田間水澇。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首要目標就是防止洪水,以及在洪水發生后及時排出田間的水澇,保證農作物正常的生長,維持農業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阻礙農村生產的重要原因就是農作物該得到水的時候干旱,而需要陽光和少水時候卻發生水澇,解決這兩大難題就是解決了農村水利現代化的重要問題。
(2)灌溉農田,節約用水。據相關資料,我國農業用水量占全國總供水量的65%左右,而農業灌溉用水占農業總用水的90%,農業灌溉用水是名符其實的“用水大戶”,而農村水利現代化的目標之一則是降低農業灌溉過程中的浪費,提高灌溉效率,同時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3)引入現代化科技。農村地區實現標準化的河道、節水灌溉工程和建設以及信息化的管理平臺。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加農村水利科技的投入,不斷將新的技術與理念結合到農村水利設施的建設過程中,逐步實現農村水利的現代化建設。
(4)農村水利的現代化運行管理。農村現代化水利工程建設好后,必須還要有現代化的管理運行體系,否則其效用大打折扣。主要包括水利設施的管理人責任明晰、長效管理措施和定期檢查維修計劃等,農村水利現代化管理水平必須與農村農業發展相適應。
二、農村水利現代化現狀
(1)總體農村水利現代化程度不高。農村水利現代化處于農村水利建設工作的初期階段,目前,雖然中央和當地政府加大對農村水利現代化建設的投入,但現實是大多受工程量、配套資金不到位以及農村地區技術限制,導致農村水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緩慢。同時由于已有的農村現代化水利設施的損壞,其維修工作并不能得到及時的安排,進一步導致我國農村水利現代化建設的滯后。
(2)農村水利現代化管理體系不完善。由于農村水利設施是非經營性工程,其管理責權難以具體到人,經常產生工程事故、設施損壞后就將現代化的水利設施棄置,使農業工作受到阻礙,同時,排灌工作得不到及時安排,在農業灌溉用水或排澇時,農業生產得不到及時的維護。
(3)農村飲水安全存在隱患。農村居民飲水問題也是農村水利現代化過程的重要一環,雖然農村自來水解決了大部分村民的飲用水,但還有不少村民一直沿用上輩傳下來的大口井、淺土井,而這些井里面的水常常來自于地下水,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地下水污染日益嚴重,特別是由于農業過程中產生的農藥和化肥等污染,而這種污染對村民的身體健康將產生較大負面影響。
三、農村水利現代化發展對策
我國是農業大國,同時農業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生產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建設的成敗,一定要重視我國農業生產環節,而農業生產的過程最需要關注的就是農業用水環節。我國農業水利現代化建設體系正在逐步完善,但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必須采取相關措施,進一步完善我國農村水利現代化的建設,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1)加大投入,保障農村水利工程現代化建設。提高農村水利現代化建設主要體現在對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上,用于全面加快農村水利現代化的改造步伐上。建立標準化的溝渠,不僅可以將各種水資源合理配置,做到蓄水、引水、提水和調水工程的合力并舉,同時還能起到節約用水、管理方面等目的;大力推廣節水灌溉,這時候就加強溝渠的防滲設置,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同時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到農業生產上來,極大提高了農村水利設施的使用效率;同時還可以建立合理的農作物種植布局,最好實現田間呈方塊狀,且集中到一起并且連成一片,最大限度地發揮規模效益。
(2)完善農村水利現代化管理。農村現代化水利設施建立后應該配套合適的現代化水利設施管理體系,維護和提供高質量的水利服務,主要形成以管護主體為核心,同時明確工程所有權、管理權以及使用權。加快建立適應省情、省情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農村水利工程設施管理體制和良性運行機制,完善專業化管理、群眾管理和社會化管理相結合的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系,確保農村水利工程建的好、用得起、長收益。
(3)堅持科技創新。農業現代化是依靠科技手段支撐起來的,只有將新的科學技術應用于農業水利建設上,才能不斷促進農業生產的先進化和現代化。而具體到如何堅持科技創新,主要體現在對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和農村河道疏浚整治等項目上,這種大的水利工程無法通過農村地區的資源完善,只有推進新的科技手段,例如測量和土木工程技術等。同時由于水資源是有限的,對水資源的利用必須遵循自然規律。所以,農村水利現代化建設是離不開科技的大力支撐的。
篇2
關鍵詞:流通現代化 物流 社會主義新農村 問題
中圖分類號:F525 文獻識別碼:A
一、農村流通現代化的問題
中國商品流通的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進程的一般規律和方法,也有著自己的鮮明特色。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商品流通現代化狀況已取得的明顯的成績,商品流通現代化水平有了明顯進步。國家通過加大對交通運輸建設的投入,進一步改善和增強了鐵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運輸的能力。特別是EDI(電子數據交換技術)、DSS(商貿企業決策支持系統)、POS(商用銷售管理系統)及Internet(國際互聯網)等技術的應用,使流通管理、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國商品信息網絡系統初具規模,商品市場監控預測系統初步建立,引導生產、引導消費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隨著流通系統的兩個根本轉變,流通的成本有所下降,流通的速度有所加快,流通的效率正在穩步提高。
但我國商品流通現代化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倉儲設施普遍陳舊,國家對商品流通產業基建和技改投資不足,嚴重制約著商品流通的發展;倉儲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低,布局不盡合理,人員素質低,影響物流效率的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整體水平比較低,商貿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充分,盡管商品流通領域已實行計算機操作,局部網絡數萬個,但領導層的現代信息意識比較弱,計算機人員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的能力有待提高,尤其對決策支持系統建立的支撐條件和建立技巧掌握者不多;行業信息網絡的覆蓋率低,利用率更低;連鎖經營雖然在我國發展較快,成績不小,但規范化程度低、素質不齊,管理模式落后;規范化與質量保證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亟待加強;由于體制的原因,還沒有完全按照物流客觀存在的系統性和相關性去建立商品流通的技術標準。目前,依舊是各部門從各自需要出發制定流通技術標準,給信息流通帶來障礙,影響了信息化的進程。在商品再加工分割與小包裝等方面的標準化技術也很薄弱。生產資料營銷產品質量保證技術的研究和專職檢測機構的健全工作明顯落后,與保證商品質量的要求相差甚遠。運輸能力弱、設備超負荷運轉,技術裝備落后,吞吐能力不足。農村流通體系存在不少問題,制約農村流通現代化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五個方面:
1.現行管理體制不適應現代流通發展需要
當前,我國市場發育程度較低,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地區封鎖、部門分割、行業壟斷的管理體制沒有完全改變,市場管理政出多門的狀況還比較嚴重, 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尚未形成, 企業在跨地區發展中面臨著稅收、工商登記、重復檢查等多方面問題,跨區域發展成本高、不公平競爭依然存在。
2.法律體系不完善
到目前為止,國內流通領域只有一部法律和少數幾個條例,即《拍賣法》、《生豬定點屠宰管理條例》和《直銷管理條例》,市場發展所需要的其它一些法律、法規方面仍存在一些空白,流通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流通領域方面許多工作存在無法可依的局面。
3.市場主體規模小,缺乏競爭力
在中部農村的流通主體中大部分為單體經營的個體商戶,銷售額較小。目前,我國大型零售企業的資產、銷售、利潤水平均不到國外零售巨頭平均水平的 3%。許多企業在發展的同時,出現了重速度、輕效益,重擴張、輕管理的現象,特別是由于人才缺乏,使擴張速度超出自身經濟實力和管理能力,市場競爭能力不強。
4. 信息技術應用整體水平比較低
商貿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充分,盡管商品流通領域已實行計算機操作,局部網絡數萬個,但計算機人員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的能力有待提高,尤其對決策支持系統建立的支撐條件和建立技巧掌握者不多;行業信息網絡的覆蓋率低,利用率更低。目前,依舊是各部門從各自需要出發制定流通技術標準,給信息流通帶來障礙,影響了信息化的進程。在商品再加工分割與小包裝等方面的標準化技術也很薄弱。
5. 對流通業重要性認識不足
流通業發展缺乏政策支持由于長期以來受前蘇聯“無流通論”的影響,再加上計劃經濟時期,社會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短缺,使生產在經濟循環中占據主導和支配地位,流通業一直處于從屬于生產的末端產業,人們對現代流通的重要地位、作用及發展的緊迫性認識不足, 流通業的發展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例如, 國家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出臺了許多政策措施, 債轉股、政策性破產等, 但是這些政策只用于工業企業,國有流通企業不能享受。此外,在用水、用電和用地等方面,流通企業也無法享受與工業企業相同的待遇。政策的缺失,使流通企業改革成本較高,退出機制難以建立,成為制約流通現代化的重要因素。
二、流通現代化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作用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僅包括農村基礎設施、教育、衛生等領域,還應該包括流通領域的建設。我們在研究歐美的流通體系后發現,我們國家在流通領域里的建設是比較滯后的,農民在流通領域損失掉相當大的利益。如果我們能夠在倉儲運輸上減少損耗哪怕幾個百分點,就能讓農民受益這幾個百分點,那么農民的生活也會有很大程度的改善?!?/p>
1.發展流通現代化,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農村流通成本很高,由于農村購買力低下,消費分散,農村商業主體規模較小,卻又必須能夠滿足農村生產生活各方面的全部需要,農村個體商戶采購商品時,采購品種很多,但每種商品采購量又相當少,缺乏談判能力,交易次數、交易費用和采購價格都很高,而遠距離采購和落后的物流又使得商戶的運輸成本提高,農民在有限的收入下購買同一件商品要比城市居民支付更高的價格。另外,農民購物的寫照是“家用電器跑縣里,柴米油鹽趕市集,日用百貨找個體”,又增加農民購買的總成本,嚴重降低農民的生活水平。
2.發展流通現代化,增加農民增收
發展流通現代化,可以減少交易的不平等性造成農民在交易過程中凈福利損失。增加農民收入。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中間環節多、流通費用高,農民作為生產者獲利少。農產品價值鏈中間環節低下的效率將會影響價值鏈的上下游,使其得不到健康發展。農民獲利少,增加農民增收的難度。
3.發展流通現代化,減少城鄉矛盾,加快城鄉協調發展
“農民增產不增收”,“農產品賺錢不等于農民賺錢”。其根本原因在于在中國的長期二元結構社會的農產品流通體系中,農產品流通體系產生了利益的變異和錯位,農產品流通體系的流轉通暢與農民的利益所得沒有正相關聯系,可能還會轉向負相關。發展流通現代化,減少城鄉差距,使農民愿意從事農業生產,減少了城鄉矛盾。
4.發展流通現代化,加快農村內需拉動
消費是拉動內需增長的一大要素,中國農村人口占70%比例,應該是拉動內需的強大力量。發展流通現代化,一是讓農民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二是買到符合農民質量要求的東西。
三、發展流通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對策
1.以信息化推動物流現代化,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方式
要加快信息化進程,把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到物流和商流的各個環節中去,給生產和流通企業以有力的支持。以信息化帶動流通現代化發展以連鎖經營、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現代流通方式和服務方式,以規范化管理、規?;洜I和標準化服務為核心,提高連鎖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加強連鎖企業內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和管理,鼓勵生產資料分銷企業完善服務功能,整合物流資源,推動“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積極穩妥地推進電子商務發展,鼓勵傳統產業與電子商務相結合、有形市場與電子商務相結合、連鎖經營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2.加快建立商業信用體系,開展商業誠信服務
衡量流通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企業要有很高的商業信用,要遵守職業道德。推進流通現代化需要建立商業信用,商業信用的提高也會促進流通的現代化。要大力推行“黑名單”和“黃牌警告”制度,將那些不講商業信用的劣跡斑斑的企業記錄在案,公開曝光,使他們無處藏身。還要強調一點,就是在杜絕假貨進入市場的同時,要下功夫改善服務態度,提高商業零售業的服務水平,經營的商品品種和價格要立足于滿足大多數老百姓的消費需求,讓老百姓在熱情服務中買到價廉物美的商品。
3.加大對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提高流通技術水平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應對農產品流通中心合理布局,加大對農產品流通設施的投入,指導農產品批發市場與現代流通業態的對接,提高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運行效率和現代化水平,同時應抓緊配套工程、公路網絡化、城市快速路網、農產品物流中心等重大物流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盡快形成配套的綜合運輸網絡,完善倉儲配送設施,為現代物流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條件,提高農產品流通技術水平。
4.大力發展農產品流通加工
農產品流通加工可以減少農產品損失,延長保存期限,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豐富人民生活,充分利用農產品資源。因此,應加大力度,把發展農產品流通加工作為中部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強化農產品流通中心的流通加工功能,積極引導流通中心根據農產品市場的需求特點,積極開拓,不斷進行技術、加工工藝、加工方法、原料采購、運輸、銷售活動的創新,逐步實現加工規?;⒓夹g設備現代化、資源利用綜合化,努力開發新產品、系列優質名牌產品。
5.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 提高流通企業核心競爭力
加快國有大型流通企業改革步伐,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 推進產權制度改革。采取切實措施, 力爭在 5 年~8 年的時間內, 培育出 15 家~20 家擁有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能力強、初步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流通企業。在培育、扶持、發展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零售企業的同時,要通過發展特許經營、自愿連鎖等形式, 提高中小零售企業的組織化程度, 發展一批具有區域優勢、以本土化經營為特色的企業組織。促進國內流通企業與跨國商業企業的合資合作, 擴大引進先進技術并與消化、吸收、創新相結合, 在競爭中提高國內流通企業的競爭力。鼓勵流通企業開展員工培訓, 通過各種方式, 提高流通企業從業人員素質。
打造農村現代流通網絡,拓寬服務領域, 提升服務功能。最近,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解決“三農”問題,整合農村現代流通網絡, 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全心全意服務好農民群眾。解決農民在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 確保農業生產健康、快速發展, 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扎實的經濟基礎。
作者單位: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工商管理系
參考文獻:
[1]梁偉.加快實現首都流通現代化北京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6:4-7.
[2]張巖.對我國流通現代化問題的若干思考[J].商業研究,2005,14:211-213.
[3]秦群立,張進才.推進河南省流通現代化建設之我見[J].改革與理論,2003,3:25-28.
篇3
1.加強農村市場建設
一是引導扶持農產品物流園區創建工作。按照全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布局,結合我省農產品資源優勢和處于東北亞中心地帶的區位優勢,積極向國家爭取,在中部長春啟動建設1個集大宗農產品現貨與期貨交易配套、資源流與信息流互動、輻射全國、影響東北亞的大宗農產品物流中心。在東部通化市啟動建設1個集特產品和藥業為主體的吉林特產品物流園區。在西部白城市啟動建設1個集雜糧雜豆和畜產品為主的雜糧雜豆及畜產品物流園區。
二是實施農產品市場提升工程。發展農業部定點市場3家,升級改造國家標準化農產品批發市場45家,重點扶持全省9個市州10家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做大做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力爭到2015年末,全省每個縣升級改造農產品市場一個,總量控制在40個以內。開展實行場地掛鉤、加工配送、監管質量安全、推進規范包裝、強化信息服務、發展現代流通、壯大市場主體、開拓對外貿易、維護安全交易和完善公共服務等。大力推動質量安全追塑系統、冷鏈系統和生鮮農產品配送中心等建設。
三是開展標準化農產品市場創建工作。以地、縣兩級批發市場為重點,開展標準化農產品市場創建工作。用5年左右的時間培育50個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經營的農產品市場。2011年每個市州完成培育1個市場任務,到“十二五”末,形成完善的“中糧東特西雜”市場區域格局。
2.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一是整合現有省內期貨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期貨平臺。如洮南雜糧雜豆交易市場、長春糧食批發市場、大連商品交易所等,通過期貨價格引導現貨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實現農產品保值增值。
二是利用現有的“一站通”供求平臺,為農民及時發放準確的市場交易信息,利用有形市場建立的電子商務中心,積極推進電子交易方式,使農民的交易高效暢通、減少交易成本。
3.大力發展農業會展經濟
會展經濟是新時期開拓農產品市場、宣傳推介農產品、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的重要舉措。為推進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為促進吉林的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推動新時期農村主導產業的升級、轉型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深遠影響,做出了積極貢獻。
篇4
1.1初步構建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綠色產業較快發展。全市綠色食品種植達到面積1.05萬畝,已獲省級名牌產品、吉林市名牌產品、綠色食品標識、省級著名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7個。與金沙糧貿合作,共建了1500畝有機水稻生產基地;畜牧產業發展成效顯著。通過引進寶信稚牛、金牛飼料、清江食品和金城食品等龍頭企業,帶動了肉牛、肉雞、生豬等養殖業的較快發展,對畜牧業發展起到了強勁的帶動作用;農業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通過引進、改造龍頭企業,在全市形成了較齊全的農產品加工體系。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35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戶,吉林市龍頭企業11戶;特色產業發展態勢強勁。積極發展“一村一品”,培育了甜玉米、食用菌、中藥材、林蛙等特色產業,全市特色產業產值14.3億元。
1.2農業標準化建設和科技水平進一步提高堅持把提高農業標準化建設和科技水平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積極提高農業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后勁。加快建立覆蓋農業生產全面積、全作物、全過程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制定并實施了從用種、施肥、播種、整地、管理、收獲到加工、營銷一系列的標準化規程,種植業標準化率達到了80%。大力推廣了測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先進適用技術。樺甸市玉米超高產攻關實現了山區、半山區雨養條件下平均畝單產突破826公斤;實施了“科技入戶工程”,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5%。
1.3農業基礎建設得到鞏固加強 近年來,樺甸市高度重視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夯實農業根基。目前,全市已建立農機作業合作經濟組織240個、農機大戶110戶,農機總動力達到216091千瓦。
1.4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在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樺甸市還積極抓好農村居住條件和生態環境建設,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1.5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 近年來,樺甸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農村各項方針政策,以改革為動力,充分整合各種資源,激活各種發展要素,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抓好體制機制創新,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240個,有2萬余農戶加入專業合作社,占農戶總數的37%。其中密山綠瑩高麗米合作社被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十面旗幟之一。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農村產業結構不夠優化,產業層次還比較低 傳統產業仍占據農業主導地位,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仍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所占比例較低。缺乏規模經營,集約化程度不高,農產品生產成本難以降低,致使農業生產呈粗放低效運行。小城鎮建設、民營經濟和市場的發展不快,二、三產業不發達,整體實力弱,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遲緩,導致農村經濟不夠活躍。
2.2支柱產業項目不多,項目結構不夠優化樺甸市農業支柱產業項目發展不平衡,缺少大企業帶動,項目種類比較單一,基礎性項目較多,財源型項目較少,特別是一些鄉鎮甚至沒有項目;種養型項目多,深加工型生產項目少,特別是對全市農業發展具有牽動作用的大項目少。同時,由于經濟、信息、技術、交通、地理等因素制約,項目分布不平衡,區域發展差距還在拉大。
2.3農業發展深度和廣度不夠,農民收入增長還不快以千家萬戶為基礎的小農生產,受傳統農業經營方式束縛,大部分生產經營活動還停留在以種植業為主的“小農業”圈子內,不能適應農業大生產、大流通、大市場的要求。全市規模經營面積僅占農用地總面積的21%,規模經營農戶占農戶總數的4%,缺乏規模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土地流轉步伐不大,到目前為止,全市流轉總面積僅占農田土地的0.4%。農產品加工滯后,缺乏精深細加工,產品基本上以“原”字號賣出,價格低,不能賺到作為農產品大頭的高附加值。即使農產品豐收時,農產品往往出現銷售難,形成豐產年價格低,豐產不豐收現象,農民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還不健全。
2.4村集體收入不平衡,村級經濟發展受到制約由于各種自然和歷史原因,村與村之間發展不平衡。個別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部分村因歷史原因集體經濟負債重,經濟收入渠道少,正常的辦公費用基本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村級工業數量少、規模小,對集體經濟貢獻不大,村級“造血功能”仍然較弱,收入穩定性差。整體實力不強,發展不平衡性加劇。目前,全市村均債務達28.6萬元,一些村集體“無錢辦事”、“無力辦事”,已成為新農村建設重要制約因素。
2.5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民素質仍然偏低由于樺甸市屬于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對農業科技雖然比較重視,但投入相對不足,農民生產仍然沿襲傳統模式,農產品科技含量較低,科技貢獻率不高,自產自銷多,商品效益低,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大部分農民素質仍然偏低,缺乏科學、法律常識,科技文化素質不高,缺少開拓創新的本領,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有較大差距,公共衛生、熱心公益等集體觀念比較淡化,一些不良文明和社會行為依然存在。
3.關于發展現代農業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相關建議
3.1大力發展綠色、特色農業,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公司、大戶為載體,整合現有資源,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優化農業經濟布局,突出抓好優質綠色、有機水稻種植基地建設,不斷提升種植業生產基地建設水平。要在政策優惠、技術信息提供、資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競爭力強的專業鄉鎮、專業村。做大做強畜牧龍頭企業,發展畜產品加工,實行集中管理規模飼養,加快飼料的生產、供應,加快畜禽防疫體系建設。同時,堅持內轉外移兩條腿走路,積極維護農民工的權益,多渠道轉移農村勞動力,實現農民增收。
3.2加快農產品市場開發,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把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連成一體,形成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要采取外引內聯、農工貿聯手和企業聯基地、基地聯農戶等方式,集中力量培育壯大和引進發展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市場競爭力強、輻射帶動面廣的食品加工銷售型龍頭企業,突破農產品加工、保鮮、貯運、銷售等薄弱環節,推進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轉化率和市場競爭力。把農產品營銷市場網絡建設同農產品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企業建設一起統籌謀劃、統籌安排、統籌運作,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克服農戶小規模經營與大市場流通的矛盾,積極引導農民進入市場,提高農產品比較效益,促進農民共同致富。
3.3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促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而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加快推動現代農業建設的一個關鍵。必須著力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高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要著力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大良種良法的推廣力度。積極探索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有效機制和辦法,形成以技術指導員為紐帶,以示范戶為核心,連接周邊農戶的技術傳播網絡。積極發揮農業院校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著力培育科技大戶,發揮對農民的示范帶動作用。探索農業技術推廣的新機制和新辦法,對農技推廣項目探索實行招投標制度,鼓勵各類農技推廣組織、人員及有關企業公平參與申報。與此同時,健全農業信息收集和制度,整合涉農信息資源,推動農業信息數據收集整理規范化、標準化,加強農村一體化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服務模式,啟動農村信息化示范工程。
3.4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
加快建設適應主導產業發展的高標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促進標準農田建設。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加強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治理和山區小流域農業生態工程建設,促進標準化的主導產業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強氣象工作,提高對暴雨、冰雹等自然災害預測預報預警的水平。加強林業特色產業基地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高度重視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加快農業污染源治理,推廣沼氣等清潔能源,深入實施富民興林工程,大力推進生態公益林、沿江沿河防護林、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全面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以道路、通訊、飲水和綠化美化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農民。
3.5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務力度,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保障制定和完善農業產業導向、農業經營體制、農業資源保護、增加農業勞動者收入、保障農業勞動者權益等方面的政策。積極引導工商資本和民間資金投入到高效生態農業,引導多種投資主體參與發展農業信息、科技、保險、信貸等服務產業。充分發揮農村合作金融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作用,積極鼓勵各級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發展農用工業和高效、實用、價廉的農業設施裝備,加強先進適用農機具的示范推廣,加快發展新型肥料、低毒高效農藥等新型農業投入品,為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提供支撐和保障。在穩定土地權屬,穩定承包關系和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盡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轉制度,積極引導、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增加投入,推進現代高效農業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民生產積極性,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大力推進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突出引導、服務,完善鄉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設,及時收集和信息,逐步建立土地流轉信息庫,搭建規范的流轉平臺。切實解決土地流轉中的矛盾糾紛,加大農村土地承包及流轉糾紛調處力度。
3.6積極建立推進機制,大力促進村集體經濟健康和諧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經濟的基礎,必須得到有機和諧的發展。城郊和交通要道的村屯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城郊、要道經濟,積極搞好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餐飲服務、招商引資等項目建設。農業鄉鎮的村屯要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有條件的村可依托自己獨有的資源優勢發展村辦企業。要強化招商引資,形成市鄉村上下一體連動對資金、政策、項目的爭取機制,全方位招商引資,整合村級資源,打造發展平臺,有效解決當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過程中資金短缺、技術創新不足、管理混亂等問題,構筑壯大集體經濟的新優勢。要進一步完善幫促機制。建立幫促工作班子,整合資源要素,形成一支隊伍,統籌一塊基金,實施一批項目,建立單項考核,加大幫村扶戶力度,認真落實關于發展留用地的有關政策,切實加強村級民主管理。進一步建立完善村級重大事務的議事、決策、監督制度,提升民主管理水平。
篇5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 農村金融 中西部地區
農業現代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單純依靠國家財政支持與農業積累已無法很好地滿足當前中西部地區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在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今天,積極探究中西部農村金融發展對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中西部農村金融在服務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供需矛盾突出
財政支持、政策性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金融供給的主要來源,上述主體均以提供傳統金融業務為主。由于金融供給主體不足,導致農業現代化建設中會出現供給方式單一、覆蓋面小、資金不足等問題,進而導致農業發展缺乏資本積累與創造。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個性化、多層次金融需求與現階段農村金融普及率低、金融產品創新率低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
(二)金融體系不健全
中西部地區金融制度不完善,缺乏相應的準入制度、風險防范制度、監管制度等。與此同時,農村金融服務網點少且類型單一,郵儲銀行、政策性銀行、農村信用社等服務網點近年來出現逐漸減少的情況,信托公司、村鎮銀行、商業銀行等更是少之又少。而且,現有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種類非常少,缺乏創新業務與中間業務,農民貸款難等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另外,中西部地區農村金融缺乏規范性,非法集資、高利貸等問題屢禁不止,嚴重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二、基于農業現代化的中西部農村金融發展對策
(一)加強農村金融改革
新形勢下,政府部門必須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針對中西部地區農業現代化建設以及農村金融問題,全面改革農村金融設計,徹底緩解金融供需矛盾,具體如下:一是以市場為導向進行金融資源有效配置,積極引入保險公司、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金融供給服務。與此同時,積極鼓勵農民、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參與到金融體系建設進程中來,將服務終點轉向潛力巨大的農業企業,進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便捷性,降低普惠金融服務成本。二是加強農村征信系統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站在中西部地區農村發展實際角度,建立資金供需平臺,提高金融信息資源的共享程度,更好地解決金融供需不對稱等問題。
(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可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中西部地區農村金融制度創新與改革,積O建立現代化金融服務制度,更好地促進城鄉發展。二是建立健全農村金融法律體系,促使農村各項金融建設依法、有序開展。三是加強金融市場機制建設,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建立金融市場準入制度、退出制度,積極建立特色化金融市場。四是在信息化時代,還應加強金融建設頂層設計,通過防范預警機制等制度的建立,更好地化解金融風險。五是積極培育不同類型的金融服務機構,進一步發揮農村信用社的主導作用,并通過各種政策扶持,吸引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共同參與到農業現代化建設中來,建立農村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商業金融相互結合的新型金融服務體系,更好地促進現代化農業建設的發展。六是營造和諧的農村金融環境。在信息化時代,必須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推動信用體系發展。
(三)注重農村金融創新
加強農村金融創新,應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轉變思維。轉變思維是農村金融創新的首要環節,金融機構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念和指導思想,尤其在管理制度和經營模式上不能與市場規律發生沖突,不然必將影響到產業升級和生產效益。二是強化流程創新。由于受到傳統部門職能限制,基層商業銀行業務流程不甚合理。新形勢下,必須進行流程重組,通過重新審視、優化現有工作流程,完成工作流程再設計,真正建立“以顧客為中心”的業務流程體系,與此同時,積極引進高新科學技術,帶動基層金融機構服務質量、運作成本、顧客滿意度等方面的改善。三是流程差異化創新。差異化是基層金融服務創新的進一步發展。在業務流程設計重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客戶、不同業務的需求與風險程度,針對性進行流程重組,更好地滿足農業發展實際需求。
三、結束語
本文以中西部農村金融在服務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從金融改革、金融體系、金融創新等角度,詳細論述了基于農業現代化的中西部農村金融發展對策,以期促進中西部地區農業現代化建設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小城鎮林業現代化建設分析
一直以來小城鎮的林業建設都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也很少被提及。這主要是因為小城鎮,與城市相比其人口密度小、較少受重工業污染影響,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小城鎮的林區覆蓋面積是較大的。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都認為小城鎮的林業建設并不緊迫。而與農村相比,小城鎮自身的林業優化建設的空間又稍顯不足。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以及近些年來小城鎮城市發展與綠化等方面的需要,人們也開始有意識的考慮到了小城鎮林業建設的重要性了。
1.城鎮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意義
林業現代化的建設能夠極大的提高森林的有效覆蓋率,這對改善小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等是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的。對于小城鎮而言,隨著自身不斷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普遍的提高,人們在注重生態建設的同時對林業多樣化需求也逐步提高,這其實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突出成果的一種集中體現。在現今開展小城鎮林業現代化建設的背景下,小城鎮的園林綠化建設的步伐開始大步邁進,將會更好的滿足居民的生態文明需要。人類發展歷程已經證實了環境對于其發展的重要性,現今的區域經濟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僅僅靠犧牲環境作為代價的。在現代化的城鎮林業現代化建設中,林業建設決定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而這種自然環境方面的改善實際上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城鎮林業建設實現了現代化,那么林業建設的步伐將會加大,環境的改善程度也會加大,城鎮的風景將會更加的優美。林業現代化建設將使生態效益得到改善、生態旅游、林業產品等經濟效益得以提升因此林業現代化建設實際上對優化區域的產業的結構,促進經濟的發展也都是具有推動作用的。
2.小城鎮林業現代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缺乏對林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視
一直以來,固有的觀念就是在小城鎮和農村林業、綠化方面的建設需要是沒有大城市迫切的。小城鎮本身的自然風光和森林覆蓋面積、綠化水平就很高,對這樣的地區進行現代化的林業建設將會是一種浪費。這就導致了在小城鎮的林業建設中,因為重視程度不夠,其林業技術資金投入不足,裝備技術不足,缺乏林業現代化科學技術。如林業信息化、人才隊伍上、資源監管上等方面都缺乏足夠的支持。目前,小城鎮林業現代化的進程還是相對緩慢的,這與其重視程度不足有直接關系。
2.2建設質量不高、缺乏長期有效的養護機制
近些年來我國小城鎮的經濟、文化的發展速度很快,林業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也在加快。但是從實際的效果上來看,實際并不理想,其中集中的體現就是其普遍存在質量低下的問題。如一些基礎設施薄弱地區、干旱半干旱地區,造林綠化的困難較大,其質量就更難保證。而在建設中,因為資金、資源的投入不足,后期管理、養護、監督都是比較薄弱的,森林的破壞和自然損壞也是成問題的。
2.3營林產業單一,不能滿足社會對林業多樣化的需求
小城鎮地區營林產業單一,不能滿足社會對林業多樣化的需求的問題也比較突出。目前在小城鎮的林業現代化建設中,因為基礎設施、資金、人力資源等投入的不足,林業產業的現代化、產業化程度還是相對較低的。因為小城鎮的林業現代化水平較低,營林產業的模式還是比較單一,很難滿足林業的林業的生態化、商業化等方面的多元需要。
3.小城鎮林業現代化建設的管理機制探究
3.1提高整體意識,加大相關資源投入
通過努力提高人們對于林業現代化建設的足夠重視,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居民形成愛護森林和保護森林的基本意識,發揮當地居民的力量和主動性使其參與到當地的林業綠化建設與管理工作中來。同時相關部門加大資金、科技投入,建立信息化交流平臺、建立生態定位檢測系統應以現代科學技術進行資源管護。
3.2落實生態保護優先,建立林業后續管理機制
加強保護落實生態優先,強化林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增加綠化資源,建立林業后續管理機制。在林業建設與管理中,應該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和條件,在建設前需要進行一定的論證,多請一些專家和技術人員給予意見的指導。在因地制宜的開展城鎮林業現代化建設中,要強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注意林業的后續管理和開發機制,不斷的擴大綠化資源的覆蓋面和來源。
3.3全面提高林業可持續性發展水平,滿足社會多元化需要
在林業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創新發展的理念。重視林業建設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開發。如重視發展林下經濟、林業生態旅游等。運用現代化的建設技術和管理理念,強化林業產業的開發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切實增強生態產品和林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努力滿足社會對林業的多樣化需求。進而依靠現代化的林業產業開發,推動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4.結束語
總的來說,目前我國小城鎮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其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就是要做到,理念和技術層面的雙重現代化。在現代化的林業建設中,需要統一的規劃和管理,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和思路上的改變,更要從滿足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入手,注意資源的充分利用,做到以現代化的林業建設為契機為城鎮的經濟發展提供最為有利的支持和幫助。
作者:李小飛 單位:甘肅省成縣林業站
參考文獻:
[1]楊昌鵬.貴州城鎮化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篇7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學習華西村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示范鎮村的意見》(錫委發[*]1號)和《無錫市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示范村爭創工作考核意見》文件精神,確保示范村青壯年農民接受過不同形式職業技能培訓率80%以上的目標任務,充分發揮其在全市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中的示范帶頭作用。現就學習華西村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示范鎮村中,做好青壯年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學習華西、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建立相應的工作機構,指定專人負責,圍繞市委、市政府今年確定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的目標要求,把青壯年農民開展不同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作為推進農村基本現代化建設的有力抓手,明確工作目標,突出工作重點,積極組織推進。
二、把握關鍵,精心組織。各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對本地區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青壯年接受不同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進行全面規劃部署,每年都要制定爭創工作目標,做到試點一批、爭創一批、達標一批,把爭創工作落到實處。
三、健全機制,嚴格考核。要建立健全爭創工作考評機制,加強對青壯年接受不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考核監督。要建立與考評工作相適應的統計制度、定期跟蹤考核工作機制,堅持平時跟蹤問效、年中進度檢查、年末考核評估相結合,推動青壯年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四、廣泛宣傳,營造氛圍。要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加大宣傳發動力度,利用專欄、黑板報、廣播、電視等宣傳載體對爭創工作進行宣傳,通過多方位立體宣傳,使農村廣大干部群眾全面了解學習華西、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的重要意義,積極參與現代化示范鎮村創建活動,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現代化建設的良好局面。
篇8
關鍵詞: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研究
1生態農業產業化
生態農業指的是為了盡快完成經濟、社會、生態的統一和良性發展,將現代科學技術融入傳統的農業技術中,再運用生態經濟的管理手段,進一步實現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計劃,在此基礎上創建一個高產優質與生態循環相統一的全新農業綜合體系。農業產業化是當代的一種農業產業經營方式,以市場導向和效益最大化為基本原則,合理配置農業生產的各種要素,經過主導產業的培育,讓農業生產實現專業化、規?;蜕鐣芾?,促進農業產業向著自我積累和循環的方向發展。因此,生態農業產業化就是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和自然生態發展的規律,再結合農村經濟和資源現狀,整合農業生產鏈中的各個環節,實現企業、農戶和市場之間的利益統一,生產健康無污染且高收益的農產品,最終建立現代化的新興農業生態體系[1]。
2生態農業產業化存在的問題
農業經濟是我國經濟建設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依靠農業技術來完成。生態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因此生態農業產業化的技術推廣進程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起著重要作用,是決定農業生產水平的關鍵。但是,當前我國的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生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速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人們對生態農業產業化的重視程度不夠
現階段,生態農業產業化還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因為很多人對它的了解不夠深入,還沒有認識到生態農業產業化對農村現代化建設產生的重大影響,導致推廣體系不健全。首先,缺乏專業的研究人員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農業技術落后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農業經濟發展滯后,因為沒有專業的技術就難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對農業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力度,是當前首要解決的問題。其次,管理生態農業產業化的相關部門協作意識不強。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涉及多個環節,如果部門間缺乏合作,不僅不利于擴大生態農業技術的范圍,也不利于加大對生態農業產業化的宣傳力度,導致人們對生態農業產業化的了解和認知不足,難以調動大眾參與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工作的積極性[2]。
2.2生態農業產業化的資金投入不足
農業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產業,農村人口數量龐大,實行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是加快農業經濟發展和實現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手段。但是,完成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工作需要有充足的資金作為支撐,用于設備采購、人才聘請、技術研發等。當前投入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的資金明顯不足,不能滿足發展要求,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地方經濟發展不理想,經濟效益低,可以用來投資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的資金有限,難以加快建設速度。其次,對于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的重視力度不足,部分用于發展農業產業化的資金被挪用到其他項目中,阻礙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再次,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也導致地方政府在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中的資金投入不夠,甚至有些地方政府迫于資金壓力,完全沒有開展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工作,這樣會影響國家整體的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速度[3]。
2.3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人員的專業素養不高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專業的優秀人才。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對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很高,必須有充足的高級專業人才儲備,才能在農業產業化技術研發方面有更多突破,從而提高農業產業化生產的效率,加快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但是,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項目中優秀的專業人才非常少,現有生產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也不高,很難滿足研發農業產業化生產技術的需要。一方面,地方政府對人才引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在源頭上提高對應聘者在技術方面的要求,技術考核工作沒有做到位。另一方面,對技術人員的后續培訓力度不大。農業技術在發展,如果不加大對現有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就很難提升他們的技術水平,個人的專業潛能得不到發揮,會影響整個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的進度[4]。
3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路徑
農業經濟是國家經濟的支柱,采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針對當前國家生態農業產業化實施的現狀,需要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盡快處理好阻礙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難題,為農業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1健全生態農業產業化的規章制度
生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必須依靠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有了規章制度,就可以約束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各個環節,有利于把職責具體到個人,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也可以提高人們的重視程度,促進人們對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了解。因此,國家應該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涉及到的法律法規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制度必須完全適應生態農業的發展。除此之外,還應該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保證規章制度能順利執行。眾所周知,生態農業技術對生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該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推廣和指導生態農業技術,提高生態農業產業化的工作效率[5]。
3.2做好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的資金保障工作
加大對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工作的資金投入,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門要采取合理措施做好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的資金保障工作。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提高對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出臺相應的資金管理政策,對現有財政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和分配,做好采購設備、聘請員工、研發技術等多方面的成本預算工作,為后續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另一方面,由政府出面,適當加大商業銀行和金融部門的信貸力度,為地方農業龍頭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盡可能滿足龍頭企業在資金方面的需求,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充足的資金,讓龍頭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帶動地方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
3.3提高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人員的整體技術水平
從長遠角度來看,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人員的技術水平會給農業產業化進程帶來重要影響,有關部門要為進一步研發農業生產技術提供人才保障。首先,優化技術人員的結構。依據員工的個人能力,把員工分配到合適的崗位,提高技術人員的應聘門檻,采用先進的考核方法對技術人員的能力進行考察,篩選出最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技術型人才。其次,定期開展技術人員培訓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國的農業技術在不斷創新,只有不斷對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加大對農業技術的研究力度,才能為后續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儲備大量的優秀人才,進而帶動整個農業產業化技術水平的提升,為實現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奠定基礎[6]。
篇9
今天的會議,主要是動員全縣上下加快推進鎮域崛起計劃,努力實現農業現代化工程、水利現代化建設和美好城鄉建設新突破,不斷加快全面達小康步伐。剛才,龔縣長就相關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幾個鎮和部門作了很好的發言,講的很實在。會后,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落實。
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第一,要以深度的思考來認識鎮域崛起計劃
“六大計劃”是新一屆縣委對未來五年全縣工作的戰略部署,是全縣整體工作的總抓手。鎮域崛起計劃作為“六大計劃”的重要內容,事關全縣農業農村發展,事關全縣110萬農村百姓福祉,內涵豐富,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全縣上下務必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推進鎮域崛起計劃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
沒有面廣量大的農村農民達小康,就沒有的全面達小康。從“三大目標”實施進程來看,按照省委2008年確立的幫扶標準,我們目前已經全面完成了省委下達的脫貧攻堅任務。著眼明年及今后更長一段時期的工作,我們的中心任務就是“擴總量、優結構、惠民生”,奮力開啟全面達小康新征程。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當前有近110萬農村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0%以上??梢哉f,沒有110萬農村群眾的小康,就不會有的小康。因此,我們的小康社會建設,110萬農村群眾是重點、是關鍵、也是難點。鎮域崛起計劃作為突破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有力抓手,是解決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直接關系到110萬農村百姓福祉,直接關系到全面達小康進程。
沒有鎮域經濟的強力支撐,就沒有縣域經濟的快速提升?!版傆驈妱t縣強”,沒有鎮域經濟的突破發展,就沒有縣域經濟的跨越發展,這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對于來說,大力發展鎮域經濟,既是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需要,也是推進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需要,更是壯大縣域經濟的根本和依托。因此,各鎮是全縣經濟發展的基礎,更是全縣經濟發展的支撐,位置重要、作用突出,必須成為我們工作的著力點和關鍵點。鎮域崛起計劃就是新一屆縣委立足發展實際,著眼鎮域發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出的科學決策,是推進全縣經濟跨越發展的支撐和保障。
沒有各鎮各園區的爭先進位,就沒有總體的全面進位。在過去的幾年中,我縣的綜合實力在省市實現了爭先進位。但是,鎮域經濟不強,發展后勁不足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在去年全市鎮域經濟發展分類考核中,我們的優勢不明顯,位次也不理想。對于我們來說,要進一步推動全縣經濟跨越發展、爭先進位,鎮域是突破口,也是關鍵點。在鎮域崛起計劃中,我們提出要通過五年的努力,確保全縣1/3的鎮成為財政收入億元鎮,確保1/3的鎮進入市各個鎮域經濟發展類型的第一方陣,努力實現鎮域經濟全面跳出全市落后板塊,就是要通過推進鎮域經濟的爭先進位,實現全縣經濟的爭先進位。
第二,要以有效的路徑來推進鎮域崛起計劃
推行鎮域崛起計劃,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實現鎮域經濟科學、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市對鎮科學發展實行分類考核,對全市每個鎮的主體功能都進行了嚴格的區別劃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彰顯鎮域產業特色,實現鎮域經濟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要圍繞全市分類格局,科學定位找趕超。市對鎮域科學發展綜合目標分類考核,不再用同一標尺,而是根據各鎮功能定位、區域特色和發展重點,劃分為優先工業發展鎮、鼓勵工業發展鎮、限制工業發展鎮、禁止工業發展鎮四種類型,因地制宜確定考核項目目標值。分類考核出臺之初,部分鎮認為自己本來工業基礎就弱,被劃為限制或禁止發展工業后,鎮域經濟發展更是無從談起。這種思想是錯誤得的,因為從分類考核的實質意義和指導方向上來看,分類考核對那些后進的鎮是一次難得的趕超機遇。不同類別的鎮分別建立不同的考核體系,設置不同考核權重,縱向跟自己比,橫向只跟同類鎮比,這有助于引導不同的鎮根據自身特色走自己的路,對培養一鎮一品、一鎮一特色的產業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各鎮要緊緊圍繞分類考核,科學設定趕超目標,充分發揮各自資源稟賦優勢,在加快發展的基礎上強化同臺競爭。
要圍繞各自基礎特色,千方百計擴總量。要把培育壯大特色經濟作為鎮域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重點做品牌、做市場,增強各鎮在分類考核中的競爭力。各鎮要結合各自資源狀況、交通區位、產業結構等因素,堅持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整體推進,擴大自己的優勢,打造自己的招牌,開辟出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專業化程度高的發展格局。優先工業發展鎮和鼓勵工業發展鎮要堅持以工業經濟發展為支撐,堅定不移地把工業強鎮作為第一戰略,堅持招大商、擴總量,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限制工業發展鎮和禁止工業發展鎮要立足當地優勢,通過整合資金資源,延長產業鏈條,努力發展現代農業、生態循環經濟,改變單純的農業種植模式,逐步向休閑觀光現代農業方向發展。
要圍繞科學和諧有序,實實在在保質量。在當前形勢下,比學趕超、競相發展,必須要有較快的發展速度??吹讲罹?,奮起直追,這是鎮域經濟不可或缺的志氣,但也絕不能心浮氣躁,要以理性來駕馭發展的激情,才能少走彎路。也就是說,鎮域經濟發展要快中求好,好中求快。特別是在土地、資金等各種發展要素極度緊缺的情況下,發展鎮域經濟更不能冒險急進,必須謀定而動,整合好、利用好我們手里并不是很多的資源。要有“風宜長物放眼量”的胸襟和氣度,從容不迫,把握機遇,謀劃未來,多干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之事,同時也要為后來者留下持續發展的空間,追求又好又快的發展。
要圍繞崛起目標意義,抓住關鍵惠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要明確鎮域崛起的目標意義,以改善民生為第一目標,切實做好農村各項社會事業,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在經濟發展上,要按照地域特點,突出特色,發揮優勢,盡快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重點圍繞路、橋、水、電等項目予以傾斜,全面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在新農村建設上,要堅持“規劃先行、突出特色”的原則,實施道路硬化,庭院美化,村莊亮化,使村容村貌有一個較大改觀。在農村文化建設上,要以“舞動鄉村”為平臺,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通過創建和諧鄉鎮、和諧村組、和諧家庭,不斷提高基層社會管理水平。
第三,要以堅實的基礎來協同鎮域崛起計劃
鎮域崛起計劃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城鄉一體化進程、農業現代化水平、水利現代化建設等方方面面。我們要緊緊抓好農業現代化工程、水利現代化建設和美好城鄉建設三大重點,夯實基礎、加強協同,確保鎮域崛起計劃快速穩步推進。
要以農業現代化來引領。作為傳統農業大縣,面對著面廣量大的農村人口,僅僅依靠新型工業化推進鎮域崛起,實現致富農民,是很難取得明顯成效的。換個角度說,要實現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推進,關鍵在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工業化、城市化將在達到一定程度后難以為繼,而且還會引發各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和問題。所以說,我們必須在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同時,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用農業現代化引領鎮域加快崛起。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一是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堅持工業化思路發展農業,重點抓好現代示范農業園建設,爭創國家級農業園區;加強農產品品牌創建,不斷提升我縣農產品競爭力;充分發揮現有龍頭企業作用,積極培育一批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強化農產品市場監管,確保質量安全不出問題。二是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提升農業綜合生產水平。把完善農業基礎設施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重要保障,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土地產出能力,努力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大力推廣新技術、新機具,著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秸稈還田機械,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建立健全農業自然災害和重大動植物疫病預警應急體系,切實增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三是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深入推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更新建設工程,積極推進“五有”鄉鎮和區域性農技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積極推廣沙集模式,加快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完善信息化服務體系,以信息化支撐農業現代化。大力加強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創新農業人才培養模式,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
要以水利現代化來保障。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水利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因為,農業受水利等自然因素影響較大。隨著近年來全球氣候的變化,極端災害性天氣出現的頻率和強度明顯增加,防范和抵御自然災害的任務十分緊迫,應對這樣的挑戰,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推進水利現代化建設,切實提高水利事業保障農業發展、促進民眾安定的能力。用水利現代化來保障鎮域崛起,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一要大力增強防洪保安能力。牢固樹立“建重于防、防重于搶”的觀念,圍繞提高水旱災害綜合防御能力建立健全防災減災體系,確保大水大旱之年無大災。二要大力增加水資源保障能力。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抓緊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加快落實水資源管理行政首長負責制,著力建設節水型社會,全面推進農業、工業和城市生活等各個領域的節約用水。三要大力增強水環境保護能力。搶抓尾水導流納入全市規劃建設的重大機遇,加快對接方案,確保工程盡快實施。同時,科學謀劃全縣排水治污布局,確保水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
要以美好城鄉建設來促進。“美好城鄉建設”既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基礎,也是增進民生幸福,贏得民眾擁護的有效舉措。全縣上下要進一步增強統籌城鄉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深入推進中心鎮創建為契機,解放思想、科學謀劃、開拓創新,大力整治村莊環境,全面提升城鄉建設水平,為全縣人民群眾創造更加宜居和諧的生活環境。用美好城鄉建設來促進鎮域崛起,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一要全力開創城鄉建設新局面。積極構建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著力優化現代城鄉規劃形態,打造具有個性特色的城鄉風貌,注重城鄉用地節約高效,不斷創新農村集體用地流轉機制,促進土地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認真落實主體功能區要求,劃定禁止建設區域,設立生態涵養區,從嚴控制開發強度,做到城鄉建設不與糧食生產爭地、不與生態環境爭地。二要大力整治村莊環境。按照省委、省政府“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重點整治村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全面清理村莊亂堆亂放,建立環衛保潔長效機制。要有效治理工業污染源、農業廢物,整治疏浚河道溝塘。加強農村生態林網建設,推進村莊綠化美化。要把村莊環境整治工作作為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明確工作任務,加強督促檢查,做到有目標、有評比、有考核。同時,我縣鄉村情況差異較大,加強村莊環境整治工作一定要注意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亂刮風,不急于求成,努力使這項工作符合農民意愿、帶給農民實惠、得到農民擁護。
第四,要以強力的考核來保障鎮域崛起計劃
加快實施鎮域崛起計劃、推動農業現代化工程、水利現代化建設和美好城鄉建設,需要各鎮、各園區、各部門切實加強領導、周密協調、通力合作,以大力度、大智慧、大氣魄,推進鎮域經濟的大跨越、大發展、大提升。
要用有力班子抓領導。各鎮、各部門要把推進鎮域崛起,推動農業和水利現代化,開展美好城鄉建設作為加快全面達小康的重要任務,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負責、親自包掛、親自協調,明確責任、狠抓落實。要充分發揮鎮域崛起計劃領導小組的職能作用,建立健全項目包掛、目標責任、督查督辦、考核評價等制度,使各方面都有任務、有動力,每項工作都有要求、有檢查,確保計劃順利推進。
要用賽馬制度重考核。在鎮域崛起計劃推進中,要大力實施“賽馬”工作制度,讓干部在發展中比拼趕超。要建立工作目標倒排機制,將任務層層分解到各鎮、各部門,確保人人有任務,個個擔責任。要建立差別化考核機制,針對鎮、園區、部門的不同情況,制定更有針對性的考核方案,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的積極性。督查室要會同各綜合考核部門,嚴格按照工作序時進度,加大督查力度,提高督查頻度,擠干水份,督出實效,確保取得實效。
篇10
【關鍵詞】“豫資模式”;農發行現代化建設
一、目前農發行現狀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我國唯一的一家農業政策性銀行,1994年11月掛牌成立,至今已經陪伴走過了22個年頭。農發行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護農民利益、維護農產品市場穩定、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做出了重要貢獻,研究農發行的歷史,建行至今主要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一是建行初期階段,主要辦理糧棉油肉糖等農產品的國家專項儲備貸款,糧棉油肉等農產品收購貸款及糧油調銷、批發貸款,政策性糧棉油加工企業貸款,扶貧貸款,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經濟貸款,貧困縣縣辦工業貸款,農業綜合開發貸款及其他財政貼息的農業貸款,小型農、林、牧、水利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貸款等業務。這個階段農發行政策屬性凸顯,貸款種類多樣,幫助中國農業的現代化建設完成了原始積累;二是收購資金封閉管理階段,這個階段農發行專司糧棉油收購信貸資金供應和管理工作,主要辦理糧棉油收購貸款、儲備貸款、調銷貸款等業務。這一時期農發行進入了一個業務收縮,職能較為單一的蟄伏期;三是多方位、寬領域支農階段,2004年7月7日國務院第57次常務會議提出的農發行要按照現代銀行要求加強管理,深化改革的新理念,為農發行在改革開放道路上賦予了新的更為艱巨的歷史使命,這個階段農發行主要辦理糧棉油收儲貸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農業綜合開發貸款,新農村建設貸款,縣域城鎮建設貸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農產品加工企業貸款,農業科技貸款,農村流通體系建設貸款,農業小企業貸款,農業生產資料貸款等業務。這一時期支農作用日益凸顯,整體實力大幅提升,隊伍面貌煥然一新,內部活力顯著增強。
在對以往作出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農發行在許多方面依然與世界頂尖政策性金融機構存在較大差距。治理結構相對落后,不夠健全;體制機制相對臃腫,不夠完善;業務創新相對不足,產品研發能力亟待提升;合規能力相對薄弱,急需補強;科技支撐明顯落后,不夠高效;隊伍專業能力相對較弱,骨干人員匱乏。面對這一現狀,解學智董事長針對性的提出了農發行現代化建設的新目標:“治理結構的現代化;運營模式的現代化;產品服務的現代化;管控機制的現代化;科技支撐的現代化;組織體系的現代化”六項內容,“六項內容”為農發行新階段的現代化建設指引了方向,同時提出農發行現代化的實現路徑:“用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用創新激發動力活力;用科技強化引領支撐;用人才提供支持保障”四大方面路徑,它也為農發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工具手段。
二、政銀企通力合作,詳細解讀“豫資模式”
“豫資模式”是河南省分行和豫資公司在成功合作“百億計劃”的基礎上,創新的一種支持全省涉農棚戶區改造項目融資模式,突破了農發行業務發展中承貸主體和抵押擔保的瓶頸制約。“豫資模式”操作要點概況為“政府主導、子公司承貸、母公司擔保、委托代建、項目地財政還款”。一是“政府主導”,項目地政府與豫資城鄉建設公司簽訂投融資合作協議,并且指定國有或者國有控股公司接受委托承擔項目建設任務;二是“子公司承貸”,豫資一體化公司作為承貸主體,按約定出資2%到5%作為項目資本金,子公司按出資額從地方整除收取投資收益,保證公司的盈利性,實現財務的可持續;三是“母公司擔?!?,豫資公司作為一體化公司的母公司為涉農棚戶區改造項目全額保證擔保;四是“委托代建”,棚戶區改造項目由政府指定具體負責項目建設、運營的受托公司,受托公司均為國有或國有控股受政府直接控制便于監督管理;最后一條是“項目地財政還款”,增強了第一還款來源的可靠性。
“豫資模式”可謂是開辟了河南省分行與客戶實現互動發展和共贏的典范,個人認為其核心優勢在以下幾點。
(一)開創了省級客戶承貸市(縣)域項目的新范例。其顯著特點是同一借款主體,在省內不同地區的農發行分支機構“異地”貸款,其優勢是優化客戶結構,提高客戶層級;提高風險抵抗能力,有利于重大項目的建設和貸款投放;貸款分屬各個農發行分支機構分開管理,權責明晰,審查有力。
(二)母公司擔保子公司模式。該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開展政策指導性中長期貸款的融資擔保的“老大難”問題。
(三)有效解決了風險防范與貸款集中度的矛盾問題。豫資一體化公司作為母公司為其在全省所有地區開展的棚戶區改造項目提供貸款擔保,其高度集中的融資總量令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風險如何防控,這個問題由項目地財政還款這一特色還款方式對該風險予以有效的規避,由地方政府這一信用度高、穩定性強的主體作為第一還款來源可以有效分散風險,提高項目可執行力。
(四)充分利用政府信用。項目承貸主體以及擔保公司均是具有省級財政背景的公司直接歸屬省財政廳管理,為項目實施和風險防控提供了保障。
(五)具有較強的可移植性。“豫資模式”作為一個優秀模板性項目可以廣泛推廣到農發行各個機構幾乎所有的中長期貸款產品當中,該模式無疑在當前著重發展政策指導性中長期貸款這一政策背景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示范帶頭作用。
- 上一篇:生活垃圾填埋污染
- 下一篇:校園綜合整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