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建設基本知識范文

時間:2024-03-06 17:37: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區建設基本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社區建設基本知識

篇1

一、全面提升日本職業教育教師的綜合能力

日本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經濟低速增長,產業結構轉換,從資本密集型的傳統工業占主導快速轉化為技術密集型的新型工業占主導。90年代提出以新技術立國,第三產業比重不斷上升,制造業比重停滯不前。信息時代知識總量爆炸,現代化生產對勞動力的綜合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機遇與挑戰。同時,“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適齡入學人數激減,高等教育的門檻不斷降低,青少年更愿意選擇進入普通教育機構,以獲得更多的升學機會,職業教育機構的入學人數逐年下降。職業教育機構的生存問題成為學校經營者面臨的最大難題。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職業教育師資培養的理念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過去職業教育機構中講授專業課程的教師只需要關注自己的專業教育能力即可。但隨著畢業生畢業后有了更多的選擇,不再僅僅是就業找工作或是獲得某種職業資格許可證,升學也成為學生畢業后一個重要的出路,而且升學的學生人數在逐年增加。這些變化就會反過來要求教師提高自己除了專業教育能力以外的綜合實力。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接受職業教育之后更快地與學術性高等教育接軌。比如,日本職業能力開發綜合大學就提出,職業訓練指導員需要具備七種能力,包括職業能力開發指導力、訓練協調能力、生涯咨詢能力、發現問題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和技術能力。為實現職業訓練指導員的培養目標,日本職業能力開發綜合大學提出了PDCA一體的培養方案。其中,P(Plan)指根據訓練需要設計課程方案,D(Do)指高效實施訓練、輔導就業,C(Check)指評價訓練結果發現問題,A(Act)指修正課程方案。

二、日本職業教育教師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聯系

日本職業教育機構一直以來注重和當地企業的聯系,特別是一些學校經營管理人員和負責學生就業的指導老師,日本1947年出臺的《職業安定法》明確規定,初中、高中等學校的校長可以給畢業生推介工作。學校一方面有較高的社會信譽,同時又負有教育學生的責任。通過學校的推介,降低了學生求職的成本,維護了學生求職的利益,幫助學生順利走向工作崗位,又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業的用工要求,實現了學校與職場間的順暢銜接。職業教育機構的教師因此也與地方企業建立了緊密的聯系。1999年和2008年修訂的學習指導綱要中,都提出了要在高中職業教育課程中增加“企業實習”的部分。“企業實習”就是在企業生產的現場就業體驗,在之前日本的職業教育中,“企業實習”都是不被列入教育課程當中的。之所以出臺這樣的規定是為了讓教師更加重視學生的就業,同時也從“就業”的角度出發,重視與自身“?R禱?”有關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

除在學生就業的層面加強與企業的聯系之外,在職業教育內容、學校經營管理層面職業教育機構也要加強與企業的交流與合作。而這方面恰是日本職業教育機構的一個短板。2013年8月出臺的文部科學大臣告示133號《創設“職業實踐專門課程”》是日本政府在積極提倡與推動職業教育機構與企業交流合作的成功開展。這一計劃的提出是在2011年中央教育審議會的《關于今后學校的職業教育》和2013年6月內閣會議決定的《教育振興基本計劃》與2013年7月公布的《關于創設“職業實踐專門課程”,保證提高專修學校辦學質量的調查研究會議報告》的基礎上公布的。“職業實踐專門課程”屬于專修學校的專業課程,其創設目的是為了培養職業必須具備的實踐專業能力、專業領域實際相關的知識、技術、技能。通過實施“職業實踐專門課程”,最終可以提高專修學校專業課程的職業教育水平。《創設“職業實踐專門課程”》中明確規定滿足條件的“職業實踐專門課程”由文部科學大臣直接認定,這些條件包括:(1)修業兩年以上;(2)為確保與專業領域相關企業團體的合作體制,必須開設相關的教學課程;(3)職業學校的實習、實驗、實踐或演習等教學工作,必須與企業合作完成。獲得“職業實踐專門課程”認定的專修學校可以在招生時獲得更多的關注。

三、設置“教職研究生院”培養高學歷職業教育師資

隨著國際競爭的日趨加劇和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化,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與綜合能力的高素質職業教育師資成為日本職業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上世紀末,日本教師培養審議會連續三年公開了三份針對教師教育改革的咨詢報告:《面向新時代的教師培養改革方案》(1997年7月)、《關于充分利用碩士課程培養教師――推進在職教師的再教育》(1998年10月)、《關于教師培養、任用、進修一體化的發展》(1999年12月)。進入新世紀后,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在2005年6月提出了“在教師培養中增加教師教育研究生院”的基本構想,指出在充實、加強本科階段教師培養的同時,有必要在制度上重新探討研究生階段的教師培養和再教育的問題。日本文部科學省將其定名為“教職研究生院”,同時規定“教職研究生院”可以設置職業教育相關課程以培養職業教育教師。教職研究生院自2008年4月開始招生,當年有19所大學單獨或聯合設置了教職研究生院。

“教職研究生院”職業教育具有這樣幾個特點:(1)招生對象:各所大學有招生自主權,招生對象范圍較廣,包括在職教師、社會人員和應屆本科畢業生。為滿足在職教師繼續學習提高的實際需要,有些大學會專門為在職教師留出適當名額。(2)課程設置:各大學可根據自身特點制定課程培養方案,包括專業課程和實習課程,強調理論與實踐的高度融合,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還要組織研討會、使用行動研究的方法,提倡主動式學習、參與式學習。(3)任課教師:要求任課教師在職業教育領域有教育和科研的業績,不僅能傳授理論知識,還可以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研究指導教師要達到4人,其中三分之二的研究指導教師原則上是教授。(4)學位授予:無須撰寫畢業論文,以此保證學生的實習時間,畢業后授予“教職碩士”學位。(5)合作辦學:教職研究生院在辦學上采取校內外聯合辦學的方式,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合作學校,有些是大學自己的附屬學校,有些是其他教育機構。學生們可以在這些合作學校開展實地考察、角色體驗、實例研究等學習、見習、調研的實踐活動。

四、日本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對我國的啟示

1.職業教育師資發展需革新理念。面對知識經濟大潮下的職業教育師資發展需緊扣時代主題,師資隊伍的發展需要從根本上進行理念的革新。職業教育師資的定位也不再僅僅是教會學生基本實用技術、基本技能知識,還需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面對學生職業發展、生涯規劃、創業選擇、行業前景等多個方面給給予學生必要的引領與指導。

篇2

一、建立健全社區犯罪防控體系是建設和諧社區的前提基礎

由于社區的社會化功能,社區的組織機構、各種社會團體、社區人群、家庭、學校等正式或者非正式組織,是社會化的重要基礎,社區的穩定、和諧和安寧直接決定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在構建和諧社會成為社會發展主題的今天,和諧社區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構成部分,和諧社區建設已成為是基層執政能力的新目標。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切人點就是社區公共安全,保證社區公共安全的核心就是構建社區犯罪防控體系。快速發展的城市化和大、中、小城市居民居住的社區化,以及犯罪手段和技術的先進性,決定了當前建立健全社區犯罪防控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影響目前社區犯罪防控系統建設的原因

隨著整個社會的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社區法制建設嚴重滯后、社區警務建設已不適應社會的發展,不但影響了社區的和諧和穩定,也給社區建設提出了迫在屑睫的新課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社區法制建設嚴重滯后。目前,由于社區本身概念的不明確,當前社區管理和建設所依據的法律也沒有明確規定。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有關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的法律地位和職能卻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這對于構建有效地社區犯罪防控系統,構建和諧社會造成了一定的障礙。

二是社區警務建設不適應社會的發展。目前我國社區警務工作還處于初創階段,社區民警的配置、社區警務室的建設、社區警務工作的全面開展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目標差距仍然很大,尤其是對社區警務的理解上還存在著偏差,對社區警務的財政投入明顯不足,社會參與也不夠,群眾參與維護治安的積極性并未全面調動起來。社區警察多沿襲過去管片民警的工作方法,對本身角色還不太適應。總之,社區警務的優勢尚未發揮出來。對此,人們無不期待在預防上多下工夫,發揮出社區警務的優勢。

三、從三個方面建立健全社區犯罪防控體系

一是加強社區法制建設,促進社區犯罪防控體系的建立。加強社區法制建設不但可以維護社區治安,提高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和自救意識,還有助于建設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社區文化,促進社區良好氛圍的形成,對防范、控制和打擊社區犯罪具有積極的意義。無論是基層政府,還是社區治安管理者,都應當利用多種手段宣傳社區建設及社區警務的基本知識。培養和提高社區居民、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和其他社會組織對社區警務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維護社區治安,防范、打擊社區犯罪,從而減少社區治安問題。避免或盡量避免案件的發生,降低社區犯罪率。

篇3

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國家“防災減災日”。今年5月12日是我國首個“防災減災日”,根據國家減災委、省減災委有關要求,經市政府研究決定,從5月7日起,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周活動。下面,我就開展“防災減災日”活動講三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強化防災減災工作,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抗震救災總結表彰大會上,都明確要求必須把防災減災作為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項重大工作抓緊抓好。加強防災減災工作,把救災工作的重心轉向防災減災并重上來,堅持防災減災協調推進,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日益嚴重自然災害的迫切需要,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

我市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之一,災害呈現種類多、季節強、分布廣、頻率高、損失重的特點,尤以水災最為突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我市進入新的災害多發期,1991年、1998年發生的特大洪澇災害和去年年初發生的特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范圍之大、損失之重、影響之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年初,全市部分鄉鎮持續出現旱情,后又遭遇連陰雨天氣,形勢不容樂觀。面對災害發生的嚴峻形勢和發展趨勢,迫切要求我們加強減災救災工作,做好減災救災工作就是在與災害賽跑,許多工作早一日去做就可能多些主動,少些被動,災前多一分準備就可能在災害來臨時減一分損失。開展“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有利于喚起全市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災害風險防范意識,有利于廣泛普及避災自救互救知識,有利于深入推進綜合減災能力建設。因此,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增強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牢固樹立“防優于抗”、“減先于救”的思想,切實做好首個國家“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

二、明確任務,認真組織好首個國家“防災減災日”活動

1、廣泛宣傳防災減災知識。5月7日至13日,我市集中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宣傳部門要認真制訂宣傳方案,組織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開設專欄專題、播發評論文章、播放公益廣告及標語,大力宣傳開展防災減災活動的重要意義、政策法規和科技知識,及時跟蹤報道全市防災減災活動的開展情況,為“防災減災日”活動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相關部門要面向基層,通過舉辦專題展覽、組織街頭咨詢、張貼海報標語、印發科普讀物、開展知識答題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災減災宣傳工作,擴大覆蓋面,提高參與度,努力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和參與防災減災工作的良好局面。5月12日上午,市里將在體育館舉辦“防災減災日”集中宣傳活動。各有關部門要精心部署、密切配合,高標準、高質量地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活動。

2、切實加強防災減災教育。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和志愿者,深入社區、學校、企業等基層單位和災害易發地區,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防災減災法律法規和基本知識教育普及活動,重點普及各類災害基本知識和防災避險、自救互救基本技能。教育部門要在全市中小學校組織開展防災減災主題教育活動,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結合中小學校實際,對可能出現的雷電、冰雹、洪水等自然災害,以及校內外可能出現的火災、擁擠、踩踏、食物中毒、傳染病、交通、溺水等安全事故,有針對性地歸納、設計出各種應急、逃生的基本知識和標識,通過主題班會、講座、宣傳欄、校園廣播、校園網站、遠程教育、觀看展覽和影視作品等形式,在學生中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向學生普及防災減災的基本知識,深入推進防災減災知識進學校、進課堂,切實提高廣大中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市公安部門針對交通事故、市消防大隊針對火災事故、市衛生部門針對公共衛生事件等都要切實開展對應的預防、自救互救、逃生等技能的宣傳活動,切實增強廣大群眾應對災害地處置能力。

3、深入開展防災減災演練。根據市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安排,市教育局將于5月11日選擇城區一所中學舉行防火災、水災、地震逃生演練,通過演練教育學生掌握各種逃生方法,提高學生的避險能力。相關單位要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防災減災活動,針對消防治安、生產安全、醫療救護等內容,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業務研討和應急演練,通過監測預警、搶險救援、轉移安置、應急保障、醫療防疫等內容演練,進一步完善預案,提高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活動中進一步增強干部群眾對預案的掌握和運用能力,提高避險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

4、加強減災示范社區建設。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穩步推進的方式創建減災示范社區,選定居民戶數較多、經濟狀況較好、管理比較規范的仙女山辦事處西門橋社區,作為全市“減災示范社區”工作試點單位,試點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災害預防知識全民化、災害救助工作經常化、災害救助技能普及化的標準,逐條落實,積累經驗,并以點帶面做好全市的“減災示范社區”建設工作。同時,要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在體育館廣場、中小學操場及電力局新樓房、防空地下室等處劃定避難場所;在人員集中的地方劃定緊急疏散通道,并規范設置明顯標志;在具有災害隱患的單位和居民院落設置消防器材,配備滅火器械,在關鍵地方設置逃生設備、逃生導向標識、救援電話標志、急救器材等。

三、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成立了市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活動方案。各相關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統一部署落實“防災減災日”的各項活動。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合理安排時間進度,精心組織,確保活動順利安全,在5月12日前后將“防災減災日”活動推向。

二是務求取得實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宣傳教育資源,廣泛發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和社會團體積極參與,使防災減災活動進社區、進學校、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家庭;結合“防災減災日”活動開展,進一步做好當前防災備災各項工作,深入查找災害風險隱患和防災減災薄弱環節,制訂落實整改方案,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推動防災減災工作深入開展。

篇4

鄰里關系重要性:唇亡齒寒

出白《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說的是相鄰國家之間的利害密切相關。

比鄰而居的兩戶人家,不也是如此嗎?大家生活中可以互相照應,往小的說可以防個小毛賊啥的,往大了說可以保障家人出意外時的生命安全,所以說,好的和睦的鄰里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小時候,大家都住在公房里,人均面積很小,水電都是公用的。一到晚上,各家各戶都會在門前放一個小桌子,幾個小凳子,開始吃晚飯,邊吃邊聊。我也可以到處去串門,而且,東家阿姨、西家叔叔、隔壁阿婆、一號奶奶這樣親切地叫著,仿佛大家都是一家人一樣,很是快樂!大家平時出入都會打招呼,幾百號人相互都認識,這樣的鄰里關系讓人很有歸屬感。后來舊房改造,大家各奔東西,以前住的地方已經變成了寬闊的馬路,過去走走看看,感覺很不一樣。

鄰里關系的現實情況

現在大家都搬進了樓房,有了獨立的水電煤和衛生問,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住進樓房后,大家碰面的次數少了,認識的人少了,隨之而來的關系疏遠也是必然。當然,現在住房結構對保護大家的私有財產和隱私還是利大于弊的。新的鄰里關系需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在現有情況下改善問題。

癥結之一:缺乏安全感

現在信息傳播可以用光速來形容,哪個小區出什么事了,誰出于好心被騙了,誰家的小孩被拐了,讓所有人都提心吊膽,不敢相信任何人。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具備明辨是非和舉一反三的能力。不盲目害怕,又能把握住保護自我的基本知識,舉幾個很簡單的例子:可以和陌生人說話,但不要透露隱私即可;對人要熱心,但一切活動都要在大庭廣眾下等。

癥結之二:社區建設缺失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力的增強,一個小區有了小花園、大花園、中心湖、兒童游樂園、健身區等等。社區硬件條件雖然越來越好,但社區管理、服務等軟件方面仍然是缺失的,軟件建設得好才能真正構建起和諧社區,改善鄰里關系。比如定期的比賽活動、弱勢群體的日常關懷、居民心靈溝通、生活溫馨提示和學習班等,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區,成為一家人,也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搞好社區軟件建設也要充分發揮居民的長處,讓他們當家做主,從而使各種活動長效化、常態化。

癥結之三:缺乏溝通互信

大家可能都碰到或看到過鄰里之間有時為一些衣服滴水、樓上響聲的事情而大鬧特鬧,結果兩敗俱傷。為什么旁觀者覺得是小事而當事人就這么失控呢?這還是因為平時缺乏溝通,有矛盾了不會溝通,事發后拒絕溝通造成的。如果大家平時見到都能打個招呼,那樓上滴點水、有個響聲就可以在下次打招呼時善意提出,樓上人家自然會改進,碰到個不講理的也不用發怒,找居委會、物管公司,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嗎?

鄰里關系應與時俱進

現在的小區旋轉門、籠子門、防盜門越裝越多,那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但是千萬不要因為這些而阻礙了鄰里關系的發展。時代在進步,改善鄰里關系的方法也應該不斷更新。

篇5

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我縣社區人防宣傳教育工作情況比較好,主要表現在:一是有人抓。縣人防辦對宣傳教育工作有部署、有要求,城區10個社區都有義務宣傳員和分管領導。二是有陣地。各社區都有一個公共宣傳欄可以宣傳人防知識。三是有資料。各社區基本上都有人防辦編印下發的宣傳資料。但同時也存在不足,歸納起來就是“三少”現象,即:關注人防工作的少,了解人防情況的少,人防宣傳活動開展得少。如何改變這種“三少”現象,使“少”“變”多,不斷擴大我縣人防宣傳教育的社會覆蓋面和公眾知曉率,這不僅是目前我們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同時又是貫徹落實第五次全國人防會議精神,深入廣泛開展人民防空宣傳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深化內容,解決好社區居民對“人防為民”的認識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第一條規定:“為了有效的組織人民防空,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法”。開宗明義地闡明了我國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和任務,就是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通過了解,我縣還有不少居民只知道有人防這項工作,但對人防工作具體是干什么的不甚清楚。有的甚至認為,和平時期搞人防建設沒有必要,人防與我不搭界等等。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人防宣傳的社會覆蓋面不夠大,公眾知曉率不夠高。尤其是在宣傳教育中缺乏對人民防空法律法規的宣傳,缺乏對人民防空工作目的和任務的宣傳,缺乏對人民防空為誰服務的宣傳。針對這一情況,今年我們在開展社區人防宣傳教育工作時,除了繼續堅持宣傳國際政治和軍事形勢、人防常識、人民防空的發展戰略等內容以外,還著重突出人民防空法律法規、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務的宣傳,把有關這方面的內容向社區居民講清楚。通過宣傳教育,使居民了解什么是人民防空、人民防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任務等基本知識和一些簡單的防護方法,更重要的是幫助居民進一步深化對人民防空目的、任務以及重要性的認識。從而使社區居民真正認識到人防是國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全社會的公益事業,也是實實在在為人民群眾自己服務的利民工作。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社區和居民均反應良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形成制度,解決好社區人防宣傳教育工作的考評問題。

目前,有少部分社區人防宣傳教育工作基本上處于“自主”狀態,想起了就抓一下,想不起就不抓;有時間就抓一下,沒有時間就不抓;時間多就多抓一點,時間少就少抓一些。工作缺乏主動性,沒有規范性,流于表面性。個別鄉鎮社區至今還沒有啟動人防宣傳教育工作。之所以存在這種現象,不是因為沒有要求,也不是因為社區的同志不愿意去做,而是因為缺乏工作考評和激勵機制。為此,我們依據《人民防空法》的有關規定,建立了“社區人民防空宣傳教育工作目標考評機制”。考評范圍確定為人防重點鎮、社區;考評內容著重從組織領導和工作班子、宣傳教育的計劃和實施、宣傳教育的成效以及人員、時間、內容和效果的落實等方面進行設置;考評辦法實行綜合考評法,結合人防工作的目標任務,采取百分制打分,由縣人防辦負責牽頭,組織鎮、社區的同志參加,組成綜合考評組進行考評。對考評成績突出的鎮、社區,將實行精神和物質的獎勵,以鼓勵先進,激勵后進,推動工作。

篇6

關鍵詞 社區衛生 社區康復 康復需求

衛生部《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若干意見》(衛基婦發[1999]第326號)中提出“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為一體”的工作內容,把康復列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職能的一個組成部分。下城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全面實施社區康復服務,2006年完成了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區的創建,2008年開始,實施“百萬康復器材進家庭”及“社區和殘疾人家庭的無障礙改造”工程,2009年開展“星級社區康復服務站”創建,大力推進殘疾人“康復進社區、服務到家庭”模式,殘疾人享受社區康復服務的便利性、可及性大大提高。然而,社區康復畢竟是一門新學科,是一個新模式和一項新任務,殘疾人的社區康復服務尤其如此,要推廣普及和使之可持續地發展,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需要積極探索[1]。東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積極探索以社區衛生為依托的社區康復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了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的開展,提升了社區康復服務的水平。

社區殘疾康復一般狀況

東新街道位于城鄉結合部,面積7.3平方公里,人口5.02萬,有15個社區。現有殘疾人907人,其中:肢體殘疾423人、精神殘疾149人、視力殘疾119人、智力殘疾100人、聽力殘疾90人、多重殘疾14人、言語殘疾12人。2010年8月中心對615名殘疾人員(不包括精神殘疾人員)進行了康復評估和需求調查,有康復需求的513例(83.4%),其中家庭康復66.7%,社區康復26.9%,機構康復6.4%,目前,建有社區康復站15個,1家工娛療康復站。每個社區康復站配有1名社區康復員,并實行責任醫生團隊服務。

殘疾人社區康復存在的問題

社區康復硬件建設較完善,但服務功能發揮不充分。按照社區康復部門分工協作,社會化推動的原則[2],目前,東新街道社區康復站點由社區建設并負責日常管理,殘聯負責設備配置和監督,社區衛生參與康復服務,社區承擔總協調人的職責。東新街道現有9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和15個社區康復服務室,網點建設比較完善,但社區衛生服務網點和社區康復服務網點各部門單獨建設,信息互通和協調不足,造成社區衛生網點和社區康復網點在部分社區重復建設。社區衛生以老年保健和慢性病康復為主要內容,對殘疾人社區康復參與較少,而社區康復站點由于缺乏專業人才,較難開展針對性的康復指導,使社區康復站的服務功能不能充分發揮。

社區康復技術人才缺乏,影響社區康復服務質量。社區康復服務主要由社區康復員和社區全科醫生共同提供,人員配備已經到位,但技術隊伍尚未形成。社區康復員對一般康復指導知識和技能掌握有限,開展社區康復服務在能力上還顯不足。社區全科醫生從臨床內科經轉崗培訓而來,對系統性康復知識和技能掌握是有欠缺的,在目前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較多的狀況下,全科醫生開展社區康復服務有力不從心之感。

對社區康復認識不足,影響社區康復的推廣。人們對社區康復的概念認識不清,混同于綜合醫院所開展的現代康復診療技術,認為在現有條件下很難開展[3];開展殘疾人社區康復,對社區醫生是一門新的學科和新的任務,需要更新觀念、更新技術、更新設施、更新服務項目;社區層次的康復對象,基本上已是傷病恢復中后期患者或已恢復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殘疾人,以功能保存和恢復,預防殘疾為主要目標,需要長期堅持,然而目前康復介入的時間較晚,后期康復的費用和效果比較低,殘疾人本人及家屬對社區康復的認識和參與性差,以上因素影響了社區康復的推廣。

轉診轉介系統不完善,影響早發現早康復。我國沒有形成社區首診和定點醫療制度,轉診轉介系統不完善,社區醫生和社區康復員尚不能及時掌握新發殘疾人員和復發殘疾人員的狀況。機構康復向社區康復延伸和社區康復向機構康復轉介均有困難。

康復經費短缺,影響社區康復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急性期康復已有條件(每人90次康復治療)列入醫保支付范圍,社區康復員也作為公益性崗位由殘聯和街道給予基本資金保障,然僅僅這兩方面是不夠的。社區康復往往已是后期康復,需要長期堅持,醫保支付的90次康復已用完,絕大部分的殘疾人家庭的經濟條件尚不能支撐其進行后期功能保持的康復費用。社區衛生服務中目前也沒有專項的社區康復服務經費,無償服務會影響到項目的推廣和可持續發展。

依托社區衛生開展殘疾康復的措施

針對社區康復中存在的“有網點沒有形成網絡、有人員沒有沒有形成技術隊伍”問題,東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加強衛生和殘聯結合,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來探索社區康復新路。

部門協調、整合資源,共建社區康復站點。就近、就地、經濟、有效開展社區康復服務,是社區康復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區殘聯的支持下,中心和街道殘聯加強合作,充分整合街道殘聯的管理、資源優勢和社區衛生的人才、技術優勢,在站點位置選擇、康復設施的配置、康復團隊的組建上雙方共同合作,建設完善社區康復站點網絡。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建設功能完善的規范化康復室,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社區康復室合并建設星級社區康復站,未覆蓋社區建立獨立社區康復室。目前,建有規范化康復室1家、衛生服務站內建康復站5家、獨立社區康復室9家,實現了15個社區的全覆蓋,其中一家社區康復站被評為杭州市示范社區康復站,3家社區康復站評為下城區星級社區康復站。形成了區康復指導中心-規范化康復室-星級社區康復站-社區康復室組成的街道社區康復服務網絡。

引進人才、加強培訓,共組社區康復服務團隊。針對康復專業人員嚴重不足,現有人員社區康復技術缺乏的現狀,中心采取組建康復服務團隊等措施,來整體提高社區康復服務水平。①組建社區康復指導科:中心專門引進康復醫生和康復治療師,組建獨立的社區康復指導科,對社區康復服務統一進行規劃和指導,并對社區康復員開展基本知識和技能培訓。②培訓現有康復服務人員:為提高社區責任醫生康復指導水平,中心和省殘疾人康復指導中心,省人民醫院、浙二醫院康復科等建立轉介協作關系,送社區責任醫生進修學習,已有6位責任醫生進行了為期6~12個月的康復進修。同時,請省殘疾人康復指導中心社區康復專家對社區責任醫生進行每年不少于2次的康復指導技術培訓。③組建社區康復服務團隊:在原有社區責任醫生服務團隊的基礎上,將社區康復員和社區康復指導科人員整合進團隊,組成社區康復服務團隊,提高社區康復服務指導的針對性、有效性,提高社區康復服務的質量和殘疾人員的信任度。

加強宣傳、廣泛動員,全力推廣社區康復模式。有資料顯示,康復對象對康復治療越了解就越愿意接受康復治療,所以向社區居民宣傳社區康復知識能促進他們接受康復服務[4]。針對人們對社區康復認識缺乏,中心和殘聯合作加強康復知識的宣傳。①動員社會力量:街道殘聯和中心召開轄區醫院、學校、銀行等單位、殘疾人代表、社區志愿者、社區責任醫生參加的座談會,宣講社區康復的基本概念,同時,利用“愛耳日”、“愛眼日”、“殘疾人日”等特殊時段,到社區舉辦殘疾康復宣傳咨詢活動,提高對社區康復的認識,動員社會力量參與。②普及康復知識:印制“殘疾三級預防”、“輔助用品用具使用知識”、“康復訓練與服務”等20余種康復知識小手冊,在康復站點、診療點、進家庭服務時發放。在社區健康教育課堂中增加社區康復的相關內容,以課堂和發放資料等形式,普及社區康復知識。③開展重點人群宣傳:每年組織2期對殘疾人本人和家屬開展康復知識宣傳和簡單康復訓練技能培訓,充分調動殘疾人及家屬參與社區康復的積極性。

建立制度、深入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康復服務。社區康復是為殘疾人全面康復鋪平回歸之路的最終目標與手段,宜采取“進社區、進家庭”方式,尤其不能將醫療康復的模式縮小搬到社區里去[5]。①建立例會制度:中心社區康復指導科人員參加每月1次的街道殘聯社區康復工作例會,既能加強社區康復相關知識的宣傳,也能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街道殘聯的溝通效率。②開展社區康復需求調查和評估:從2006年開始,中心每2年開展1次社區康復需求調查和評估工作,及時摸清和掌握基本情況,并結合區“百萬康復器材進家庭”工程,為不同殘疾人員選擇相應康復器材,提供針對。③全面開展家庭康復和上門康復:中心采取以社區康復指導科專業人員為骨干,社區責任醫生為依托,社區康復員為基礎,以“進社區、進家庭”為主要工作模式開展服務。對已基本回歸家庭和社會生活的殘疾人,以社區康復站和殘疾人家庭為場所,以殘疾人本人及家屬參與康復為主,針對性的提供康復器材,由康復醫生制訂康復計劃和定期評估,責任醫生或康復員進行康復訓練指導。對有康復潛力和康復需求,但不能行動又無能力進行機構康復的殘疾人,中心專業康復醫生進入其家庭,每周不少于3次,為其進行系統的醫療康復和功能訓練服務。④組織康復聯誼活動:組織由殘疾人及家屬和康復醫生參與的“中途之家”組織,中心提供活動場和部分資金,為來中心康復的殘疾人及家屬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提高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康復的意識。中心康復醫生也主動參與到街道殘聯組織的殘疾人娛樂活動中去(如:柔力球運動、歌詠等),在自娛自樂中增強殘疾人員的自信心。⑤和轄區三級醫院開展轉介服務:中心和轄區內的省人民醫院康復科、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科簽訂合作協議,實行康復病人的“雙向轉介”服務,解決三級醫院康復科病人出院后由于缺乏繼續康復而功能退化甚至殘障現象發生,社區中急性期病人或有特殊需求的病人也能及時向上級醫院轉介。

籌集資金、優惠減免,減輕殘疾人康復經濟負擔。無論是因病(傷)致殘、或先天殘疾,絕大部分殘疾人家庭的經濟條件是十分困難的。中心積極爭取殘聯和區衛生局支持,按照“個人出一點、中心讓一點、殘聯補一點”的原則,對持有區、市兩級困難家庭證的殘疾人員在中心康復的給予優惠減免。中心康復醫生上門提供康復服務和殘疾人在社區站進行功能性康復訓練的給予免費,在社區站進行醫療服務的,享受“十免十減半,藥費分別減”的優惠,殘聯和區衛生局從困難求助資金中給予適量補助。2006年至今,中心已對社區殘疾人康復讓利13.6萬元,減輕了殘疾人及家庭的經濟負擔。

討 論

社區康復是在家庭和社區層次上為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的新途徑,是我國實現“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的必然選擇。從2010年8月中心對615名殘疾人員進行的康復評估和需求調查分析,在83.4%的康復需求中,家庭康復66.7%,社區康復26.9%,機構康復6.4%,社區康復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目前的社區康復服務還不能滿足廣大殘疾人的康復需求。探索以社區衛生為依托的社區康復服務體系,償試以社區為平臺,將殘聯資源及管理優勢和社區衛生技術及人才優勢進行整合,建立“由中心規范化康復室、社區星級康復站、社區康復室組成的社區康復服務網”和“由社區康復指導科專業人員為骨干,社區責任醫生為依托,社區康復員為基礎的康復服務團隊”,以“進社區、進家庭”為主要工作模式開展社區康復服務。這樣既能擴大康復服務的受益面,又能提高康復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也能滿足多數殘疾人共性的康復需求及部分殘疾人個性化的康復意愿。2010年8月中心對615名殘疾人員進行了康復評估和需求調查,對社區康復服務滿意度達90%,實踐證明,依托社區衛生開展康復服務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卓大宏.社區康復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國全科醫學,2002,5(5):337.

2 吳春容.社區康復的基本知識.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2,8(2):66.

3 沈永梅.社區康復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中國廠礦醫學,2007,20(4):443.

篇7

關鍵詞:社區;消防工作;治理

社區消防工作是社會火災預防體系的重要環節,社區消防工作的好壞,直接反映出一個城市乃至整個社會消防安全管理服務功能的好壞,同時也能夠反映出其抵御火災風險的能力和水平。隨著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群眾對城市社區消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 社區消防工作的概念

社區消防工作特指城市中街道范疇內的消防工作。社區消防工作是指公安消防機構依托市街道辦事處、公安派出所、社區居委會等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實現消防工作與社區組織、社區公眾的有機組合,加強規范社區消防安全管理,提高社區的自防自救能力,增強社區的消防安全環境。

社區消防工作具有區域性、法律性、社會性和群眾性。區域性是指社區消防工作是在一定范圍或地域內的消防安全活動。法律性是指社區消防工作是一定區域內的消防行政執法活動。社會性是指社區消防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工作方法和工作環節上都具有社會性。群眾性是指社區消防工作對群眾的依賴性。群眾性既是社區消防工作的客體、又是主體。

2 當前社區消防工作的現狀和成因

2.1 街道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沒有真正運作

街道負責人思想上對網格化管理不夠重視,工作不是主動作為,而是被動應付,存在“上熱下冷”現象。街道網格劃分不全面、網格責任人不明確,沒有將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的工作內容、工作要求和工作責任真正明確。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的成效考評獎懲機制尚未建立,街道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缺少必要的人、財、物保障。在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上級對下級、部門對基層的指導督促不夠,基層網格化管理人員不知道如何開展火災隱患排查整治,不會向群眾和企事業單位宣傳消防知識。

2.2 派出所“全警消防”工作流于形式

各派出所在現實中地區發展、業務開展以及執法動態不平衡,部分派出所僅作為階段性工作推進,沒有將消防監管執法與其它公安警務工作有機結合。在監管對象上重企業、輕社區,對居(村)委消防缺少指導、監督。在業務上重執法、輕宣教,沒結合入戶調查、重點人員管控和出租房管理等開展居民防火宣傳與指導。消防民警缺少系統的消防業務知識培訓,消防專業知識遠遠不夠。在實際工作中常遇到不知怎樣檢查、應檢查哪些部位、如何整改火災隱患。消防工作考核實施辦法不夠細全,未能真正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分局消防、法制以及督察等部門對派出所消防工作指導不夠深入。

2.3 社區企業單位“四個能力”薄弱

社區企業單位領導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責任意識,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實,消防安全管理組織不健全。社區企業單位自身不能及時檢查發現存在的火災隱患,或雖發現但不能及時整改。員工消防安全知識欠缺,缺乏對員工崗前和日常消防安全知識的教育培訓和疏散演練,員工自防自救能力和火災疏散逃生的能力較弱。以上種種,造成社區企業單位自身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火災隱患,發生火災后員工不會正確使用消防器材,不會撲救初期火災,不知道如何引導消費者疏散逃生。

2.4 社區物業服務企業消防管理不力

物業服務企業不能認真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定的消防安全職責,消防安全管理組織機構不設置。物業公司從事消防工作的安保人員主要來源于社會招聘,未受過正規的消防管理技能培訓,缺乏必要的消防管理知識和能力。由于大部分物業服務企業沒有建立健全消防設施日常維修保養管理制度,物業中的建筑消防設施完好率低,致使消防設施形同虛設。由于物業管理中的消防安全工作的政策、法規欠缺,同時現有法律對建筑維修基金的收取、保管、使用等方面的規定,其操作程序復雜,致使消防設施維護保養經費的使用得不到最終保障。

2.5 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嚴重淡薄

居民對消防安全不夠重視,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識,平時思想麻痹大意,不懂得本處所的火災危險性。違章操作、用火不慎等時有發生;逃生通道被人為設置障礙,裝修材料帶來先天的火災隱患,電氣線路老化的現象普遍。居民平時不積極參加小區組織的消防培訓和演練,平時對火災防范意識薄弱。發生火災時,不懂得如何報警和使用滅火器,火災時不知如何逃生,不會自救。

3 加強社區消防工作的對策和措施

3.1 推動街道網格化的實體運作

各街道要成立專門班子,搭建組織架構,細化劃分各網格,進一步明確網格責任人和工作職責。明確街道消防安全網格化工作機構,為街鎮開展消防網格化管理和服務提供人員、經費和機制保障。要設立專門工作場所,規范工作臺賬,高效運作各級網格,確保工作有序、有效推進。街道消防安全網格化工作要整合民政、安監、工商等相關部門的社會管理資源和力量,將消防安全網格化納入社會綜合管理工作統籌動作。要加強部門間的協作聯動,切實形成推進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的整體合力。綜治部門要將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納入綜治工作、平安建設內容;民政部門要將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納入城鄉社區建設規劃和體系;安全監管部門要將消防安全作為安全生產和安全社區創建的重要內容。公安消防機構要積極推動區(縣)政府、有關部門落實消防工作職責,指導街道推進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及時發現和解決街道消防安全網格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強對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消防管理能力和業務水平;培訓內容上力求全面,通俗易懂,貼近工作實際。要依托“智慧城區”建設,研發《社區消防信息管理系統》和《社區消防網格化管理系統》等信息化軟件,實現消防工作的動態監管。培育社區消防監管新力量。全力建設、發展好公安消防執法、社區協管員、消防安全重點單位聯防組織以及消防志愿者四支隊伍,努力構建社區消防工作群防群治新體系。積極探索建立電子巡查日志系統,以信息化系統為支撐,強化對社區重點單位、重點部位、重點區域的消防安全檢查和日常監管。將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納入政務督查、平安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考評內容,建立消防獎勵經費和懲處制度,嚴格執行火災事故責任倒查機制。各級督察部門要不間斷督導消防安全網格化工作落實情況,對網格化工作展開督查,形成長效的工作機制。

3.2 全力發揮派出所“全警消防”的主力作用

依托“全警消防”聯席會議平臺,不斷創新聯查、聯動等方式,推動“全警消防”工作向縱深發展。重點完善防火監督員與聯系公安派出所對口指導、駐所作業、聯合檢查、捆綁督改等工作機制。要提請分局重新修訂“全警消防”工作考核辦法與消防評分權重,明確分局相關部門及派出所消防工作職責與專兼職民警、其他警種民警工作指標。組織法制、警務督察等部門定期開展消防執法抽查,提升消防執法質量。分局政治處要將消防基礎知識列為新警入警和民警晉職、晉級、晉銜等各類培訓的必修課程,組織開展專題培訓。消防支隊定期派員為派出所民警上門授課,并采取“實地操”方式面授機宜,傳授監督執法工作方法和經驗。各派出所要定期從消防執法案件中挑選出典型案例組織全所民警學習,不斷提升民警消防監管業務的水平和能力。分局各警種要將“全警消防”工作納入各自工作中,推動分局各職能部門在警務督察、重大安保、火災事故調查、民爆物品管控等工作中的聯勤聯動,有效整合警務、警民、警社資源,催生“全警消防”實戰功效。消防支隊要根據各類隱患特點,制定隱患分析移送流程,分局各相關部門要及時將檢查中發現的火災隱患,并迅速按隱患分析移送流程規定移交屬地派出所處理。對于派出所無法獨立解決的重大火災隱患,派出所要及時按隱患分析移送流程規定移交消防支隊,由消防支隊聯合相關職能部門開展疑難火災隱患分析評估,合力督促落實整改。

3.3 扎實提升社區企業單位“四個能力”水平

落實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督促單位全面建立健全安全自查、隱患自改、責任自負的管理機制,保證消防設施器材配備到位、維護保養到位,定期組織開展防火檢查和巡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督促指導單位建立相應消防組織機構,經常組織開展消防培訓、演練,切實做到火情發現早、小火滅得了。完善單位應急疏散預案,加強經常性演練,切實做到火場能逃生自救、會引導人員疏散。落實單位消防宣傳培訓制度,提升員工消防知識知曉率,切實提高員工消防安全素質。

3.4 強力推進社區物業服務企業的消防管理

物業服務企業要建立逐級防火崗位責任制,上至領導,下至員工,都對消防安全負有相應崗位責任,層層明確責任,從而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制度。通過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訓,使物業服務企業管理人員增強消防安全觀念、消防基本常識,切實掌握相關的消防基本技能,使物業服務企業管理人員會報警,會組織人員疏散,及時組織撲救初起火災。物業服務企業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對居民小區內各類消防設施、器材進行系統的維護和保養。要完善規范維修基金的使用管理程序,以便盡快地啟動維修基金,確保消防設施維護保養經費得到有效保障。物業服務企業要定期組織消防安全檢查,重點檢查堵塞消防通道、占用消防車道、在樓梯間及走道堆放雜物等現象,做到對發現的火災隱患應及時消除。對火災隱患經勸阻無效的,應及時上報移交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處理,防止遺留火災隱患。

篇8

敢闖敢干積極籌建安全社區

為貫徹落實《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深入開展安全社區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福建省安監總局開展了安全社區的試點工作。廈門市思明區簣笤街道就是福建省首批創建安全社區的三個試點單位之一。2010年10月,簣笤街道正式啟動安全社區的創建計劃,現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參與簣笤街道安全社區創建工作的專兼職人員共有500多人。

安全社區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每一步都是新的探索和嘗試。簣笤街道首先做的是邀請專家前來對參與創建工作的人員進行安全社區基本知識的培訓,讓大家對安全社區有個全面的了解;然后,多次組織人員赴湖南、北京、天津、河南和山東等創建國家安全社區較早的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學習,為具體的創建工作積累經驗;最后才是全體創建工作委員會的班子成員一起開會確定具體的實施計劃。

任何人都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權力,這是安全社區的宣言。簣笤街道目前已成立“老民警社區服務隊”、“愛心媽媽幫教組”等業余組織來服務社區居民。此外,愛心斑馬線、移動紅綠燈、福樂家園等項目的開展,也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為了讓社區居民更及時更準確地了解安全信息,安監站人員在每個社區都設立了安全宣傳欄和科普畫廊,其中科普畫廊最長的有22米,最短的也有11米。

安全社區創建計劃開展以來,簣笪街道安監站人員更加注重實地走訪、傾聽民聲、切實為民解憂的工作方法。針對居民反映的經常有人在樓道摔傷的問題,安監站人員經深入了解后發現,街道內共有400多棟多層住宅建于20世紀80年代,如今多存在無物業管理、設備簡陋、管理困難等問題。其中居民反映的早晚出行經常摔傷的原因是樓道未安裝照明燈。本著“城市上水平,百姓得實惠”的工作目標,簣笤街道全面啟動了居民樓“樓道亮燈”工程。自2010年以來,先后分兩期共安裝樓道燈744梯4790盞,投入資金100多萬元。老城區舊樓樓道無照明的問題終于解決了。

簣笤街道安全社區創建工作正有序開展。街道安監站站長方慶忠表示,他們的計劃是爭取在2012年把簣笤街道建設成符合要求的國家安全社區,在2013年建設成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安全社區標準的國際安全社區。

常抓常練重視防火滅火工作

簣笤街道靠著狐尾山和仙岳山,一直以來,簣笤街道安監站人員都將森林防火消防作為一個重要的工作來抓。

為做好森林防火宣傳,今年上半年,簣篤街道在上山的路口和山上人流較大的地方增加了20塊固定森林防火宣傳牌,并向上山的游客現場發放了1000多份《森林防火須知》宣傳單。

為加強森林防火物資的儲備工作,簣笤街道安監站共增加滅火水槍及組合工具40套、火鉤13把、消防大斧8把、塑料滅火掃把150把、強光手電35個,合計投入3萬多元。

此外,他們還成立了10人撲火應急小組,隊員們平日堅持演練與值班,一旦有火情,能夠立即趕赴現場。

每逢重大節假日,簣笤街道安監站人員都專門開會重點部署森林防火工作。除了印發相關主題的森林防火宣傳材料,街道安監站人員還特別重視森林防火檢查,為此特別增派護林員。如今每位護林員都新配備了防火物資帶,里面有滅火器、小鏟子和森林防火宣傳材料。

為普及消防安全知識,讓居民掌握自救和及時撲滅火源的方法要領,簣笤街道舉辦了多場消防演練。2010年的消防演練分別在狐尾山和仙岳山山上、金橋社區、武夷工貿商務區和水岸簣磐小區進行。消防演練規模最大的一次,一共有33個隊伍參加。每個社區、工業區及學校都派出了隊伍。今年5月,簣笤街道聯合多部門共同在港廈工業區進行了包含實地油盤、油桶滅火、水帶連接、人員疏散等方面的實戰演練,極大地增強了居民的自救互助能力,同時提升了街道針對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能力。

引進街道社區全覆蓋的安全監控系統

自2004年以來,為有效遏制社區入室行竊、路面行竊等案件高發的情況,簣笤街道在領導高度重視下,開始強化科技防控建設。

2007、2008年,廈門思明區、街兩級共投資800多萬元,建成了社區治安報警監控系統,初步形成了覆蓋街道、主要道路、敏感部位和居民居住區的電子防控帶。目前,社區治安監控系統和派出所監控系統共有探頭1133個,其中球形探頭418個、槍擊形探頭588個。在監控室內共配有臺式電腦1臺、工業電腦2臺、數字矩陣2臺、16路硬盤錄像機29臺、21時監視器24臺、50時三星液晶彩電2臺、冠捷顯示器6臺、華3交換機2臺、云臺控制器2臺。此外,街道還面向社會招聘了13名較高素質的大中專協警員,經過專業培訓后,實行24小時全天候三班輪值,確保監控系統的有效運行。

安全監控系統正式運行后,簣笤街道的安全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在打擊現行犯罪、整治路面黃丑現象方面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以2009年1~3月為例,轄區共立刑事案件72起,同比下降15.3%。其中人室搶劫案件14起,同比下降26%:兩槍案件2起,同比下降33.3%:路面案件28起,同比下降28.21%。

“利用安全監控系統,我們成功破獲了一起團伙搶劫案,抓獲3名主要成員,一舉破獲搶劫案件40多起,涉案金額達5萬余元。”方慶忠告訴記者。

建立“平改坡”違章出租整改長效機制

“平改坡”是廈門近年來景觀美化的一個重要舉措。通過在樓房平面屋頂加上一個“蓋子”的方式,不僅可有效防止違章搭蓋,還能夠營造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可謂一舉兩得。但是在“平改坡”項目完成后,卻出現了部分頂樓居民違章出租的問題,這給小區安全帶來了隱患。

簣笤街道安監站人員對此十分重視。他們以“平改樓”為目標,經過走訪摸底,發現街道內有5個社區進行過“平改坡”改造,涉及186梯2700多戶。其中違章隔離出租的有17戶,共隔成47間住76人,堆放雜物的有40戶。還有一個社區有屋頂式斜層建筑,涉及12梯144戶,其中違章隔離出租的有6戶,共隔成12間住23人。

篇9

關于客服主管年度工作計劃范文精選   一、指導思想

  1、作為和客戶后續溝通的主要渠道,客服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包括客戶數據收集,服務產品監查,客戶關系的維系都是客戶服務的工作。以“客戶為中心”為宗旨,以“客戶滿意度”為目標,努力做好客戶服務的工作;樹立精品服務形象,提高售后服務管理水平,建立專業化隊伍,將售后服務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和水平。

  2、圍繞公司20_年產銷15萬臺目標需要很好的服務支持,需要打造一支吃得了苦充滿活力的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團隊,需要一套管理這個團隊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要充分發揮服務人員身處市場第一線的優勢,收集行業內先進的技術信息和潛在的客戶需求信息,要及時反饋外部質量信息和多提合理化建議,要塑造良好的“窗口”形象,要牢固樹立“服務營銷”的理念。

  二、部門總體工作思路

  按照工作目標的'要求及化、可量化、可考核的原則:

  1、延伸服務功能,做到售前、售中、售后、信息反饋的全方位服務。

  2、縮短服務流程,避免多頭服務,實現“來電一撥就通,一通就服務到底”的一站式服務。

  3、加強團隊建設,提高服務人員整體素質,全面改善服務形象。

  4、根據產品銷量及分布區域,逐步增加巡回服務人員數量,縮短服務到場時間。

  5、加強客戶檔案管理和利用,提高回訪頻率,堅定用戶再次購買信心。

  6、認真貫徹執行公司方針,是售后工作的必須,對以往的成果要加以保持,在服務體系運作過程中發現的矛盾以公司目標為準。

  7、服務體系素質建設,堅決推行服務有關管理制度,為內外部服務人員的工作建立細化的指標,除現有考核內容外,增補月度工作總結、服務過程記錄等,實施內部培訓。

  三、工作目標

  1、保修期內客戶回訪率為100%。

  2、服務滿意率98%以上。

  3、配件出貨正確率為98%以上。

  四、人員要求

  1、人員編制的完善;隨著客服工作的開展,部門人員配備需要完善。

  2、完善客服內部流程,管理培訓,及相關管理制度;包括客服部主要內容的描述;客服中心員工守則;客服崗位職責;回訪制度;客戶抱怨/投訴制度的制定與實施。

  五、客戶信息管理

  1、客戶資料的管理:客戶資料要求按地區詳細登記每個客戶的完整資料,并做好日常維護工作,與銷售部保持良好溝通,對客戶地址、電話、負責人等有變更的要及時更改;配件供應廠商的信息要保證準確,以方便公司及客戶處售后工作的處理。

  2、用戶信息管理:客戶反回的售后回執單,全部錄入系統,方便查找和統計、分析等。

  3、產品質量信息管理:收集客戶反饋回的各種產品方面的投訴,做好分類、整理、分析工作,及時的交公司相關部門處理。

  4、配件質量信息管理:售后倉庫要做好配件質量信息的反饋工作,針對重要零件如:電機、控制器、后橋、差速器、車架、前減震、輪輞焊合等做好數據監控,及時將異常信息分類、整理、分析,并報品質檢驗部以防批量事故的發生。

  六、加強客戶的培訓、監控工作

  1、由巡回服務人員對其負責區域內維修技能不高或新開發經銷商的售后能力進行評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或定期組織到公司進行培訓,提高維修技能,增強產品專業知識;對公司新產品、新技術要與客戶及時進行溝通并詳細講解。

  2、針對售后服務做的好的客戶;引導并幫助客戶建立獨立的售后服務店,獨立解決區域內所售車輛的維修,配件更換等售后問題。

  3、加強對客戶售后服務工作的監督檢查,不符合公司規定的要進行糾正指導,發現嚴重違規行為的要及時反映到客服部,根據《經銷商合同書》相關規定進行相應處分。

  七、投訴管理

  在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客戶投訴,應及時向上級領導反映,并詳細記錄實際情況。并整理及時交于上級領導等待處理;并嚴格按照客戶投訴處理流程操作。應并協助各部門做好投訴處理,待事件處理完畢時,整理投訴單和各項處理文件歸檔備案。

  八、客服人員培訓

  隨著新技術不斷應用,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縮短及客戶期望值的提高,客戶服務人員素質及戰斗力須相應提高一個臺階,對培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做出如下工作計劃:

  1、加大培訓工作的頻次,分為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考核;

  2、注重理論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培訓,對接待客戶要注重產品基本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特別是實際接待能力的考核。巡回服務人員注重操作技能、常規故障排除能力和溝通技巧方面的的培訓,提高員工的整體戰斗力。

  九、團隊建設

  堅持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堅持只有團隊利益化,才能確保個人利益化,營造學習氛圍,提升員工服務理念及個人技能;進行職業道德、服務理念、主人翁意識培訓;塑造員工服務的工作態度,注重細節問題的發掘,促使員工主動提高自身素質

  十、弱項完善

  1、日結周報,信息共享

  每周將回訪結果、客戶反映情況以書面形式發饋給相關部門,便于及時掌握客戶動態。利用質量周會時間,全面總結客戶意見及反饋,總結當周服務質量,并分門別類制定相關的整改措施,并重點檢查整改措施的執行情況。

  2、各部門多方位合作,降低客戶投訴

  在接到客戶投訴,或者在公司內部回訪過程中發現的客戶不滿意時,客服部以書面形式通知相關部門和人員。并且由客服部專人根據部門解決情況再次與客戶聯系,確認客戶滿意程度。

  關于客服主管年度工作計劃范文精選

  現代企業越來越重視客戶服務,這是一種趨勢,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而800呼叫中心客戶服務部作為呼叫中心新成立的工作組,在大家的支持幫助及指正下,做出了一系列的成績,也發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為了更好的開展下一階段工作,平穩度過年后的銷售斷層,根據部門相關規定,制定計劃如下:

  一、明確指導思想

  以提高服務質量為宗旨,以客戶滿意度為標準。

  顧名思義,作為客戶服務部門,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應以客戶為中心來開展。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由產品競爭轉變為服務競爭,誰的服務更到位誰的客戶就更穩定,市場也更具發展潛力。因此,我們要樹立一種大客戶服務意識,并且以此來帶動全部門員工,使我們的服務更具專業性、有效性、針對性與責任感,使得呼叫中心的全員服務意識得到體現。

  二、制定工作計劃目標

  在大客服意識指導下來看客服部的工作,可以將我們的主要工作目標分為兩個階段: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首先是短期目標:

  I. 鞏固并維護現有客戶關系。

  II. 發現新客戶(潛在客戶、潛在需求)。

  完成目標I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1. 通過電話和信函與老客戶溝通,收集客戶的反饋信息及了解客戶最新的出游動向。

  2. 定期選擇客戶群,進行有針對性的上門回訪及促銷。

  完成目標II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1. 在受理客戶來電咨詢時記錄下客戶的基本資料和咨詢內容,列為我們的潛在客戶,在適當的時機將其發展為既有客戶。

  2. 在接待來訪客戶時詳細記錄來訪客戶的基本資料及出游動向,提供新客戶來源。

關于客服主管年度工作計劃范文精選   (一)第三季度主要工作:

  1、加強業務培訓。

  為切實提高我區物業管理工作,提升物業服務水平,_區建設局編制了《_區物業管理培訓材料》,于第三季度x月份聯合區委組織部、區社區辦、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舉辦_區第一次(也是全市縣、區級第一次)的物業管理工作培訓班,分四批次對我區物業從業人員共計500余人次進行專業培訓(參訓人員包括:各街道及社區主要領導、物業服務企業項目經理、業委會正、副主任),同時還舉辦了物業項目經理考證培訓班。通過培訓來有效的提升我區物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及服務意識。

  2、創建示范小區。

  為了更好的開展物業小區整改提升、創建示范小區工作。我區8個街道辦事處確定了9個住宅小區作為整改提升、創建示范小區的試點,以做到以點帶面,全面提升物業管理工作水平。第三季度以來,區建設局共指導10個物業小區參加省、市級優秀示范小區評選活動,有7個小區獲得市級物業管理示范小區稱號,其中3個通過全省物業管理示范項目考評。

  3、規范前期物業管理招投標。

  區建設局自接管物業管理職能以來,高度重視規范前期物業招投標程序,全力做好前期物業招投標活動的指導和監督工作,第三季度新售樓盤前期物業招投標的有10個項目,做到100%實行招投標。

  4、推進業委會成立。

  針對業委會成立難的現狀,區政府根據我區實際情況,季度初下達任務給各街道辦事處,要求第三季度各街道辦事處符合成立業委會條件的小區成立業委會應達到50%以上。目前,我區已成立業委會的物業管理小區112個(其中當季度成立的有24個),第三季度的任務基本完成。

  5、加強小區信息化系統建設。

  為提高我區居民小區自行管理的效率,體現小區事務表決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區建設局在我市率先開發成功“住宅小區事務智能化管理系統”,該系統集投票、公告、數據采集等功能,采用一戶一卡一密碼,在操作平臺進行刷卡操作(類似銀行自助服務系統),預留擴展至網絡平臺操作,可有多種投票方式(如:上網、電話、短信等)。系統于6月份在_住宅小區進行試運行,效果顯著,參與投票人數由原來的60%多提高到97.39%。投票表決無需再租用場地召開業主大會或逐戶書面征求意見,突破了時空障礙,大大提高了投票效率。而且整個投票過程透明、公開、公正,投票結果統計準確、及時,完全杜絕假投票、假簽名的現象,大大簡化、縮短了整個投票程序和時間,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日前,區建設局擬再確定1-2個小區進行二次測試,完善后報區、市政府向全市推廣。

篇10

一、社區概況

小屯村位于納雍縣骔嶺鎮東南部,距縣城25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社區總面積 5.2平方公里,林地面積1660畝,耕地面積2238(土地確權)畝,公益林面積2697.56畝。轄12個村民小組,全社區戶籍人口583戶2239人。居住有穿青人、漢、彝、苗、白、布依、壯等7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910人,占總人口數38.53%。有勞動力1169人(其中貧困戶95人)。6到25歲青少年兒童562人,占總人口的25%。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開展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創建“未成年人零犯罪和青少年零受傷害”活動,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在實踐中,本著教育服務并重,服務為主的工作思路,注意發揮綜合治理的綜合優勢,側重抓了小屯社區未成年人教育管理基礎建設。在轄區學校內建立社區青少年法制教育班。以此為陣地,定期舉辦法律常識競賽、法律知識、心理咨詢等各類活動,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榮辱觀,從小養成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習慣。一年來,在小屯社區青少年法制教育班共舉辦法律常識講座20期,組織法律知識競賽8次,開展心理咨詢10次,各類文體活動20余次。

建立小屯社區家長學校。主要把社區家長學校作為提高家教水平的有效載體,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小屯社區家長學校舉辦了以“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為主題的家長培訓班,把《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人犯罪法》作為基本教材,普及家庭法律教育的基本知識,特別是對單親家庭、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家長進行重點培訓,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法制觀念,提高他們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管理和法制教育的能力。建立小屯社區青少年維權崗。重點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今年以來,綜治把辦、派出所、司法所、婦聯、共青團等部門共同組織實施了“青少年維權崗在行動”活動,積極與安監站、文化服務中心、市場監管所等部門協調配合,集中開展了對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行動。特別是對非法網吧、出版物、違規經營電子游戲廳等誘發青少年犯罪的場所開展專項整治,查獲非法出版物5種,打擊處理擾校違法人員4人,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做好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建立未成年人安全檔案。以每個村民小組和學校為單位,對轄區未成年人狀況進行全面動態排查,對排查出的閑散未成年人、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父母監護不力的未成年人(離異、單親、留守兒童)全部建立動態跟蹤幫扶檔案,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現已建檔12人,重點服務對象8人,小屯社區動態跟蹤管理工作人員2人,全部實行社區包片包人管理。

協助開展未成年人司法保護。一是在轄區學校內建立社區青少年法制教育班。以此為陣地,定期舉辦法律常識競賽、法律知識、心理咨詢等各類活動,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榮辱觀,從小養成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習慣。一年來,在小屯社區青少年法制教育班共舉辦法律常識講座16期,組織法律知識競賽6次,開展心理咨詢15次,各類文體活動20余次。

部門聯動,突出青少年“”雙零”工作。一年來,鎮綜治辦和關工委把創建“未成年人零犯罪和青少年零受傷害”活動列入年度綜治工作規劃,專題進行研究制定創建工作方案。我鎮成立了以鎮長任組長,小屯社區支部書記任副組長,轄區學校、綜治辦、司法所、民政辦、婦聯、團委、關工委等為成員的“未成年人零犯罪和青少年零受傷害社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鎮綜治辦。相關部門和小屯社區均設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構。小屯社區成立了以社區支部書記為組長,管片民警為副組長的創建工作網絡,同時在小屯社區建立起三支工作隊伍:以“五老”(老干部、老復員軍人、老技術專家、老教師、老勞模)為主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輔導員隊伍;以各類人才和社會熱心人士為主體的志愿者服務隊伍;以學校老師、優秀家長代表為主體的宣講團隊伍。從而在全鎮構建起以綜治組織為主導、以小屯社區為依托、以群防群治組織為骨干的齊抓共管創建工作網絡。

注重機制建設確保措施落實。為使“未成年人零犯罪和青少年零受傷害”小屯社區創建活動不斷深入,取得實效,我們注意狠抓了四項機制建設:一是堅持條塊結合的原則,構建協調聯動機制。在鎮綜治辦成員中建立了創建聯動制度,發揮其職能作用,積極參與創建活動,形成合力。派出所經常派出干警到小屯社區、學校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律常識啟蒙教育。以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案例對青少年進行現實教育。司法所經常深入小屯社區開展法律援助活動,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二是堅持點面結合的原則,構建銜接教育機制。注意把創建活動延伸到學校,小屯社區與轄區內學校建立了創建聯系點。以開展“凈化工程”為載體,主動配合相關部門進行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整治活動。一年來,先后清理校門前流動商販2個,經營小門點3處,凈化了教書育人環境。同時,還注意發揮關心下一代協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的優勢,以“細胞工程”為載體,大力開展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將預防未成年違法犯罪列為創建標準,從而使創建“未成年人零犯罪和青少年零受傷害”活動進入千家萬戶創建活動奠定了基石。三是堅持專群結合的原則,構建幫教工作機制。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和單親、服刑人員的子女等特殊家庭,小屯社區專門成立了特殊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導建立幫教網絡,規范幫教制度,豐富幫教內容。目前,采取“一幫一,大手拉小手”等方式,建立幫扶服務小組6個,經過熱情幫教,耐心教育,使6名輟學生重返了校園,7名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改邪歸正,7名社會閑散青少年走上了工作崗位。四是堅持面上與集中的原則,構建宣傳教育機制。小屯社區專門開辟了未成年人法制宣傳園地和專欄,開展經常性的法律宣傳。同時,利用“六一”兒童節、綜治宣傳月等時機,開展集中宣傳。在今年宣傳月期間,小屯社區針對未成年人特點,圍繞治安防范、心理健康、“八榮八恥”等主題,舉辦了自護培訓、心理咨詢等活動,營造了人人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

二、存在困難及下一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