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的作用范文

時間:2024-02-21 17:58: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融學的作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金融學的作用

篇1

關鍵字:信息技術;金融教學;教育思想;設計理念;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前言:經濟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使得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運用越來越方便,而金融業的發展更是離不開信息技術,故要想使金融業的發展更為迅速,這就意味著在金融學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一、在 “金融學”教學中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一)現代教育思想

1.素質教育思想。此理論認為,素質教育就是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和途徑,充分發掘學生的天賦及潛能,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與身心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

2.終身教育思想。終身教育是人們在一生當中各階段所受各種教育的總和,是人所受不同類型教育的統一綜合。其包括教育體系的各個階段與各種方式,既包括學校教育,又包括社會教育;既包括正規教育,也包括非正規教育。其提倡在每個人需要的時候以最優的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識及技能。

3.四大支柱的教育思想。該理論是“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組織15名來自各國的權威專家經過3年多的研究于1 9 96年提出的。他們認為,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四種本領:學會認知――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做事――使學生具有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的能力;學會合作――使學生學會設身處地去理解他人,具有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與計劃而團結合作的精神;學會生存――使學生學會掌握自己命運所需的基本能力。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該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生通過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師與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

(三)教學設計理論

教學設計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國教育技術領域發展起來的一種教

學系統方法。它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學為理論基礎,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立教學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媒體,然后分析評價其結果,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四)現代教育教學觀

現代教學觀要求使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著眼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即著眼于培養學生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現代教學觀念的基本主張主要有:

一是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而且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形成健康的個性質量。

二是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為“以學習者為中心”。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是也不應該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而應是積極主動的。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師生互動過程。從注重學生外在變化轉向注重學生內在變化;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強調學習的過程;從單純教師的教轉向師生共同活動;從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轉向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

三是從“教學生學”到“教學生自己學”的轉變。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抽出大量的實踐來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這是現代教學觀念的最重要之處。

二、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環境給金融學教學帶來的變革

(一)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的轉變

隨著學校校園寬帶網的快速建設和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不斷更新,金融教學已不再局限于“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多媒體模式,教學過程已不再局限于課堂上,網上教學、網上答疑,多媒體教學等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環境方式,正逐步從金融教學的輔助地位上升成金融教學的基本形式,教師也逐漸由“知識傳授者”向“引導者,促進者”轉變。教學思想上,面對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密切相關的金融建模、金融實驗等內容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關注,教師教學更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和思維方式。

(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環境為學生學習建造了一個無限廣闊的平臺,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探求教學知識的欲望,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有效保障。E-learning作為一種重要學習模式,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教學網站、校園教學圖書館等,是學生經常光臨的第二課堂,每個學生可以隨時上網查找,搜索自己需要的數據,查看教師的電子教案,并通過電子郵件,網上教學論壇等相互交流與探討。

(三)課堂教學的新概念

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環境下,使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在上課時,可以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和需要,將媒體在抽象思維,邏輯推證等方面的獨特作用,和現代媒體對圖形文字處理的特殊功能相融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

三、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環境下金融學教學改革與實踐

(一)精心制作課件,將傳統教學方式和現代多媒體技術結合,應用于課堂計算機的優勢在于對圖形、文字的處理與傳輸和數值計算,而金融學教學的特點是抽象的思維與論證,因此課件中的圖形制作對教學效果舉足輕重。

(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通過多媒體教學創設直觀生動形象的金融教學情景,有效提高培養目標轉變。金融學教學如何適應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如何融人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環境呢?我們通過對學校專業課所涉及金融知識進行系統的調研,修訂了教學大綱,重新對金融學課程進行了融合,介紹現代金融思想和廣泛應用的金融方法.把學生掌握金融學知識的能力放在首位,開設金融試驗,向學生介紹優秀的金融軟件,可以給學生以獨立學習和研究金融的機會.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去觀察、探索和模擬。形成直覺與頓悟,使其認識金融與計算機綜合的重要性。挖掘了學生自我金融潛能。

四、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環境下的教學設計

(一)多媒體課件、教學錄像、交互式軟件和黑板板書的綜合運用。在理論課教學中,采用大課與小課相結合.傳統板書與電子教案相結合,講授與提問相結合授課模式;小課以輔導講解、課堂討論的方式進行。大課的授課老師必須在已有的多煤體課件礎上,進行認真備課,收集相關的錄像和與教學軟件,對復雜的原理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來展現,對重點、難點要通過黑板板書作細致講解.黑板板書是必不可少的課堂教學手段。

(二)網絡教學。通過網絡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建造網絡課外互動學習系統,授課教師通過網絡為學生傳道解惑釋疑,可縮短教師與學生間的時空距離。這些方式受到學生極大歡迎。

(三)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課間實驗、綜合性課程實訓、演示教學和集中實訓。無論是哪一環節,均與實際工程緊密結合,采用實測數據進行。

(四)靈活多樣的考查與考試。在教學中,注意平時的考查與期末考試的結合,考查包括上課率和作業完成情況、上課的筆記、課堂討論和答疑情況等;考試的形式多樣。以理論水平測試與實驗實訓考核并重,實驗考核根據學生的實驗操作、實驗報告記載情況及結果來衡量學生的成績;實訓考核采取學生隨機抽題考核(包括操作和口試)的方式。實訓總成績由操作和口試考核成績、實訓報告成績、平時成績(出勤和表現)蘭部分按6:2:2的比例組成。實訓成績按百分制評分。

總而言之,現代信息技術在金融學教學中的應用,為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但同時也要注意與專業學術的內容的教授保持平衡狀態,而且之間是不可取代的。

參考文獻:

篇2

上海交通大學113年的歷史是一部始終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發展史,面對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我們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團隊和拔尖創新人才匯聚、學科綜合交叉集成、自主創新優勢凸顯的優勢,充分體現高校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的科技支撐作用,繼續以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需求為目標,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為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研究型大學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作為“國家隊”的上海交通大學,注重追蹤世界科技發展前沿,積極調整學科布局,深入推進學科交叉與融合,大力推進自主創瓶注重以國家戰略和重大需求為牽引,深入推進產學研戰略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注重把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放在學校工作的中心位置,自覺對接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強化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為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

強有力的科技和人力,智力支撐。積極促進學科交叉,推進自主創新,為新一輪的經濟發展提供知識儲備

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積極開展戰略性、前贍性的學科布局,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引領未來科技和產業的發展,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加強戰略謀劃,采取積極推進措施,培育新的學科生長點

“十五”規劃以來,學校瞄準國家部署的若干領域、方向,發揮多學科優勢,點面結合,積極培育學科生長點,扶植一批新興交叉學科快速成長。學校專門出臺了促進交叉學科創新平臺建設的十項政策,從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經費投入、人員聘用、職務晉升、薪酬待遇,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執行保障等方面保障和推動上海交大交叉學科創新平臺的建設。

加強多學科的系統集成,實現優勢疊加,提升傳統強勢學科

學校抓住和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并重組的機遇,大力推進醫、理、工的深度合作,建立了集中生物,醫學、物理、電子,數學、計算機等多學科交叉的系統生物研究院、以及以醫學應用為主導開展醫學科學研究及前沿性醫療技術及儀器設備的研發Med-X等交叉平臺,有效實現了學科間的優勢疊加,學校在2008年獲得的10項國家科技成果獎中有6項與醫學相關。加強交叉學科特區建設,構建多樣化的交叉學科研究體系,形成未來競爭優勢

學校凝聚力量,整合資源,有組織地把學校的科技創新力量匯聚到國家重大科技戰略方向上來。如,為了響應國家的海洋開發戰略學校積極籌建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面向未來納米科學和微制造技術的發展成立了微納科學技術研究院,為了順應未來生命科學的發展趨勢成立了Bio-X研究院。瞄準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開展基礎性、戰略性技術研發,占領未來行業的科技制高點

學校積極對接國家16個重大科技專項成立了航空航天學院、能源研究院、核電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等平臺,“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和“信息內容安全”兩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已經正式獲準立項建設;為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長三角地區的發展,學校成立了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中美物流研究院等。

大力推進高校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升級

經濟危機同時也是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轉型的有利契機,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提出的12字方針,先后出臺的一系列重大舉措,不僅是要解燃眉之急,更是著眼于長遠發展和未來的競爭力,關鍵是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發展,在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過程中,促進積極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轉型。

通過學科鏈對接產業鏈,突出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的各種途徑,逐步形成了具有交大特色的產學合作模式

學校與寶鋼、中海油、中廣核等20多家國有大企業集團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在關鍵技術研發、創新人才培養等各方面開展廣泛合作與數百家行業骨干企業開展聯合研發和技術攻關,成效顯著。比如,上海交大與寶鋼集團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汽車板使用技術聯合研究室”,2004年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2006年啟動新一輪“集企業之需和院校之長”的集群式戰略合作。目前,雙方共同合作科研項目近200項,共建研究基地一聯合實驗室6個,2項成果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有40名寶鋼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被聘為交大研究生導師,聯合培養研究生90多人。此外,上海交大與中核總,中廣核、上海電氣等圍繞國家核電戰略,與中國商飛等圍繞大飛機工程開展戰略合作,采用超常規的舉措培養緊缺人才,開展關鍵技術聯合研發和科技攻關。

以國家和區域支柱行業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引領未來技術的研發創新為目標,采用全新的體制機制謀劃建設產業技術發展研究院,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

學校積極與上海市,閔行區及國內外重大企業合作,謀劃建設產業技術發展研究院,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開展高技術產業前瞻性和基礎性研究,力爭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研究成果,醞釀形成若干國家重大專項和產業化項目,成為未來知識密集型產業的衍生地、高新技術與產業界連接的前沿高地、高科技公司的重要孵化基地。

緊密對接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墻養高素質創新創業型人才,發揮支撐產業結構調整的“人才庫”和“蓄水池”作用

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根本任務,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是學校近年來重點探索的課題,圍繞這一主題學校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重點構建三大平臺,努力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以打通學科專業限制,搭建本科生通識教育大平臺;以完善學分制為重點,構建教學管理信息大平臺;以國家課程基地為中心,構建大學生創新活動和實踐教育大平臺。學校先后投入1.55億元人民幣和235萬美元《世行項目》,建設了大學物理、機械基礎、生物基礎、工程訓練中心等十大實驗中心和創新基地。

鼓勵學生參與前沿科研,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探索創新精神

學校把引導學生進入前沿研究作為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并通過制度設計和政策配套予以保證。在本科生培養上,學校每年投入1 00萬元專項經費,推進本科生參與科研計劃(PRP計劃)和科研項目。同時還出臺政策,鼓勵更多的本科畢業生和研究生到校區毗鄰的紫竹科學園區去自主創業,在“三區聯動”中發揮生力軍作用。

建立創新與創業課程體系,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發掘他們的創新創業潛力

學校于2007年開始面向全校學生推出創新與創業課程――“創新與創業大講堂”,該課程實行知名專家和企業家集中授課,專業教師小班精講、投資公司高管小組單獨輔導相結合的授課模式,以跨專業的學生組成學習團隊為主要學習模式,采取項目商業計劃書與平時學習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以競賽和實際創業機會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與智慧,收到了傳統育人方式難以企及的效果。

成立人才培養校企聯盟,聯手各大用人單位共建創新人才培養的平臺

篇3

0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各個地方的經濟得到穩定的發展,但是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由于沒有將經濟管理理念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使其在實際發展中未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在經濟和文化一體化的發展下,眾多民營企業的興起和經營,為殷實經濟結構做出重要的貢獻。但是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地方國有和民營企業興辦的數量越來越多,金融體制逐步完善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科學經濟管理方面的指導,未能輔助地方金融和經濟的提升。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次課題進行分析和探究。

1 科學經濟管理和地方金融發展現狀簡述

1.1 科學經濟管理的主要內涵

在經濟學領域中,主要是對稀缺的資源進行的優化配置,在管理學的范疇中,主要的是研究管理活動、過程和基本規律,進而來解決社會組織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管理類的問題,以便提出指導實踐的優化策略。而經濟管理主要是對社會經濟行為活動合理組織與合理調節的規律進行分析探究,其主要包含兩大方面:一方面宏觀的經濟管理,指的是國家對自身國民經濟系統與社會經濟行為活動的控制、監督、指導以及調節等;另一方面是微觀的經濟管理,指的是各類企業、個體勞動者以及合作經濟組織在實際中的經營管理。從廣義的角度而言,經濟管理屬于綜合型的應用性學科,其融合了多種學科的知識,注重從實踐經驗與可行性方面進行研究。掌握和探究現代企業和金融領域中涉及到的經濟管理的基本理論,為現今金融和經濟市場提出更優化的發展策略。

1.2 地方金融發展現狀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下,地方金融產業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其金融業法人單位的數量逐漸上升,主要分布在貨幣金融服務、保險行業、資本市場服務以及其他金融業行業中,其中資本市場服務類法人主體相對較多。以我省A為例,資本市場服務有123家,而貨幣型金融服務有47家。所有地方金融領域從業人員有10243人,其中貨幣金融服務業占比最高,小額信貸、保險、民間投資、證券經紀機構數量雖多,但從業人員占比低于地方銀行業。通過對國內眾多區域金融領域發展的調查和了解,總結出地方經濟在發展中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融資途徑相對較少;二是資本市場發展相對緩慢,三是重點產業的金融服務功能相對較弱,這樣的狀況嚴重制約了地方政府金融行業的發展。

2 科學經濟管理對地方金融發展的作用

基于科學經濟管理中涵蓋科學的經濟管理發展理念,能為地方金融領域的發展提供眾多經濟管理發展策略,其產生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促進地方融資模式的創新發展

由于地方政府在開展自身金融經濟活動時,更多的是信貸融資為主要的發展形式,科學經濟管理,能指導地方金融機構積極的和全國銀行總行開展合作性的交流,逐漸擴大對地方信貸投放與資金配置,進而充分的利用金融市場化制造出改革的契機,并充分的發揮市場機制主導的作用,提高對資源高效的配置,這樣的管理方式能鼓勵地區銀行機構和外界展開全方位的合作,使用各種金融商品招商引資,在嚴格控制潛在金融風險的基礎之上,開展新型的金融融資活動。在眾多地方金融領域中,資本市場的發展對金融業具有深遠的影響,在科學經濟管理下,能強化地方金融業和區域以外社會組織的證券交易合作,以便促進地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在上市之后的融資與再融資,大力推行區域集優債務融資,通過的中小企業在私募券發行與政府債發行的試點工作中,做好企業債券和發行的工作,通過銀行和證券發行的方式,促進地方融資模式的創新發展,從這一角度而言,科學經濟管理對地方金融業的融資途徑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2 加快地方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

在科學經濟理念的指導下,能使地方金融領域在原有期權和期貨的交易基礎之上,參與交易活動的主體對象進行擴展,這樣不僅能實現金融產業和大宗商品在場內平臺上進行交易,土地、能源以及知識產權也能在這樣的平臺上進行交易,在實際的操作中,科學經濟管理能根據地方實際的地理和人文環境,將特色商品作為新興的經濟交易標的。在期貨市場中還能開展合約買賣和套期保值,有效地規避了現貨市場中潛在的風險。此外,應將股權交易市場視為資本市場中核心的部分,在股權交易所中完成公司和企業制改造的條件上提升其自身的功能,將其打造成主要以資本要素為屬性的金融綜合交易平臺,進而提升地方金融業中資本市場的廣度發展。從這一角度而言,科學經濟管理對地方金融業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

2.3 提升地方重點產業的金融服務功能

在現今國內眾多地區均有屬于自身特色的商品,尤其在旅游業迅速發展下,地區經濟得到很大的提升,這樣的環境為地方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在科學經濟管理理念下,充分的利用地方市場在全國經濟市場的優勢,完善機構和組織的培育,對金融和經濟政策進行創新,營造良好的金融發展環境,進而重點突出以財富管理為主要工作內容的高端金融業務,這樣才能更好的吸引國內外投資理財機構與金融機構組織的聚集,更多的投資引入到地方金融領域中。

2.4 創設地方健康的金融發展環境

由于金融業是建立在風險和經濟收益基礎之上的,為了推動地方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在實際的工作中,應為其創設一個良好和健康的金融發展環境。而科學經濟管理的應用,能實現這樣的目標。這是由于科學經濟管理理念能將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涉及到的眾多的領域和知識進行綜合,并能為金融行業的監管部門提供成熟的監管制度和經驗。例如,能建立健全金融領域中的競爭激勵和監督機制、優化金融發展信用環境、強化金融機構對經營風險的控制能力等,其中對金融活動中潛在的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參與金融交易主體對象的利益,進而為整個地區金融行業的穩定發展起到促進和保障的作用。

篇4

關鍵詞:行為金融;行為模式

一、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研究的內容

就現代金融學和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內容而言,現代金融學研究的是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下通過資本市場對資源進行跨時期的最優配置,在這一點上,兩者是統一的,這意味著它們的研究必然是以實現市場均衡和獲得合理的金融產品價格體系為其理論目標和主要內容,其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資產定價。其次,現代金融學研究提供了自身的“參照系”或“基準點”――有效市場理論和基于理性人假定的預期效用理論。這個參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們是否準確無誤地描述了現實,而在于建立了一些讓人們更好地理解現實的標尺。再次,現代金融學提供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分析工具”,它們多是各種圖形模型和數學模型。這種工具的出現用較為簡明的圖像和數學結構幫助我們深入分析紛繁錯綜的經濟行為和現象。

二、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研究的范式

在研究視角和參照系的變化上,現代金融理論是建立在傳統主流經濟學基礎上的,這些經典理論與主流經濟學的分析方法與技術是一脈相承的,其模型與范式是以“理性”作為最基本的分析框架的,以理性的“經濟人”作為最基本的前提假設。 行為金融學以源于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的行為理論為基本分析工具,視野更加開闊,對金融行為理性與否的定性既涉及偏好的形成過程,也涉及決策和判斷形成過程。首先,它對偏好的典型特征進行了更接近實際的描述。其次,在決策和判斷過程中,行為金融學認為,人們依據經驗規則所作的直觀推斷雖然能簡化復雜的決策過程,但其行為模式會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而發生偏差,并且這種心理因素又會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尤其是金融市場面對著更多的不確定性的時候。所以“經濟心理學”的一般模型很好地解釋了行為金融學與現代金融學在研究范式上的差異。顯然,‘人’在此間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正是基于以人為中心的生命范式,行為金融學探究了決策過程中個體的實際行為和心理依據,并基于此對經濟現象加予解釋。

三、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體系框架

現代金融學研究的體系框架是建立在有效市場假設的基礎上,以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和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為基石,著重研究理性假設條件下的價格發生機制和金融市場效率問題。首先,現代金融學研究從理性人假設的視角出發,認為人是完全理性的,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決策過程中被假定是風險厭惡、追求效用最大化、對信息的獲取是無成本的、理解是同質的,在此基礎上根據貝葉斯法則在信息的變化中不斷進行修正;同時,個體的決策與選擇偏好遵從預期效用理論,最終通過個體間的隨機行為作用于市場。其次,現代金融學的研究以有效市場為參照系,有效市場與理性經濟人假設之間緊密的邏輯聯系刻畫了整個市場的作用機制。由于投資者具有“完美的”理性意愿和投資分析能力,在與非理性投資者博弈的過程中,前者將逐步主導市場,使得證 券市場最終至少能達到“弱式有效”的層次。在這一過程中,“市場選擇”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理性投資者主導市場正是通過市場選擇來實現的。市場選擇機制使得非理性投資者被淘汰出市場并逐漸消失,直到套利機會也隨之消失,通過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試錯”,市場將逐漸接近“無套利均衡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價格逐步接近基本價值。

四、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相互融合的趨勢化探討

現代金融理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至今它所以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因為以最少的工具建立了一個解決金融問題的完整理論體系,并能夠對大量的金融現象做出合乎邏輯的解釋。但是大量的異常現象的產生和一些心理學實證研究均表明現代金融學存在著根本的缺陷。行為金融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科學,迄今為止,雖然還沒有形成一套系統、完整的理論,但是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代金融理論在個體行為分析上的不足和缺陷。 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的融合是具備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就可能性而言,二者之間至少存在以下幾個契合點:首先,行為金融學和現代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是相同的。現代金融學和行為金融學都是以研究投資者行為為切入點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二者的研究是相通的。盡管現代金融學以規范研究的方法將投資者作了理性的假設,而行為金融學則以實證研究的思路將投資者置入正常的模型中。其次,行為金融學和現代金融學的基本分歧是可以調和的。所以,從時間延續、場景重復、信息逐漸完備的意義上看,行為主體是趨于理性的。再次,行為金融學和現代金融學的一些基本模型和結論是一脈相承的。

金融行為的復雜性正在于其過程與結果中理性成分與非理性成分是混雜交織的。大量的行為金融學文獻成果給我們展示的似乎都是關于有限理性或非理性的論據與結論,但深入細致的分析與思考卻可以使我們從眾多所謂的非理中,依據現代金融學的“理性”定義找出理性成分。而這種復雜性也決定了以此為研究對象的金融學需要將行為金融學與現代金融學的研究結合起來,互相借鑒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李心丹.行為金融學-理論與中國的證據[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

篇5

金融學在金融理論和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之下,成為經濟學眾多學科中最出名的學科。在2008年之前,金融學者以及金融行業從業者們都非常滿意金融理論在金融行業的指導作用。但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之后,金融理論面臨了新的問題和挑戰。這場沖擊了全世界經濟和全球金融體系的巨變,使金融研究者不得不對金融理論進行深入的思考,同時重新對金融理論的發展和演變進行仔細的探索研究。

二、早期金融學理論的發展和演變

根據不同的標準來看,早期金融理論在演變和研究中心的變化上有不同的理解個概括。在金融實現市場化之前金融學研究的演變中心為:從關注商品價格波動過渡到對資金價格的研究。在對商品價格進行關注的時候,金融學將貨幣的職能以及貨幣的數量作為研究的重點,在對比商品數量和貨幣數量的過程中總結出物價變動的規律。早期金融學以對資金價格的關注中,開始進行對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的分析,最終總結出中央銀行的政策分析框架,即通過對貨幣的調控進行宏觀調控。

早期金融學的真正形成是從研究貨幣、信用、銀行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這三者的關系對物價、利率和經濟運行產生的重大影響開始。早期貨幣主要的存在形式為金屬鑄幣,但是貨幣和信用之間是相對獨立的狀態。之后隨著銀行券使用的廣泛和普遍,造成貨幣與信用之間的關系緊張化。直到20世紀30年代,隨著不兌換銀行券流通制度的確立,使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成為一樣的過程,因此而出現了金融學這一新范疇。早期金融學的研究核心是以銀行體系作為基礎的信用貨幣創造機制,而存款貨幣的雙層次性是早期金融學的主要體現。在早期金融學理論的研究過程中,商品價格決定及其波動是人們首先關注的影響因素。在對信用貨幣創造機制進行考慮后,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的比較對通貨膨脹率的高低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決定性作用。

三、現代金融學理論的發展和演變

隨著資本主義市場對金融結構市場的不斷推動,現代金融學的軸線發生了變化,即從資金價格慢慢向金融資產價格過渡,從基礎資產的定價理論逐漸向衍生品的定價理論發展。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后,經濟結構中金融結構變化巨大。人們關注的首要問題依然是利率,但利率卻慢慢淡出經濟學界主流的視野。因此,人們的關注點轉向了根據復雜性的價格理論,也就是資本市場資本價格的變化及其決定。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金融在經濟上的作用大幅度增加。

現代金融學開始于《證券組合選擇》這篇文章。該文章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金融學一直沿用的方式,即使用描述的語言將金融思想表達出來。另外,研究重點也變成了資本市場上數不清的證券資產組合選擇,在均值和方差衡量收益和風險的理論基礎上,產生了方差理論,也就是投資者在選擇證券資產的時候,一方面考慮資產的收益均值,另一方面還考慮資產的受益方差。但是,當投資者可選擇的證券數量增長時,計算證券組合的方式將會以幾何級數增加。在馬珂維茨資產理論的鋪墊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風險狀態下的市場均衡理論》這篇文章對資本市場均衡條件下的資產收益進行研究,通過對一些列假設的分析研究,退出了投資者在均衡狀態下,僅選擇無風險證券和市場證券的組合來,這就是所謂的資產定價模型,簡稱為單因素模型。

現代金融學理論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后的金融實踐影響深厚,可以說起到根本性和革命性的作用。在對金融資產中金融衍生品精確定價技術的發展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規模起到巨大的推動性作用,實現了金融衍生新品交易規模的爆炸性增長。另外,在對公司金融理論和金融契約理論的發展進行研究的同時,促進了金融市場上各種公司籌資和融資活動的頻繁進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養老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在資產組合理論的發展和投資組合業績的科學評估下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投資活動,使得資本市場規模出現了空前膨脹的現象。另外,在金融機構領域出現了大量的并購事件,使得能夠提供全套服務的金融機構模式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張,造成了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出現了界限模糊的現象。金融經濟活動逐漸蔓延至全世界,并且金融全球化還進一步推動了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

現代金融理論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金融實踐,還幫助其創始者獲得了世界級的榮譽。更重要的是,現代金融理論不同于早期金融理論的一勞永逸,現代金融理論的貢獻不能夠無限影響金融市場的投資融資活動。一些耳熟能詳的現代金融理論比如MM定理、CAPM模型等等,在金融市場的影響不容小覷,這些理論決定了現代金融研究者們在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上所獲聲譽的高低和好壞。

四、新金融經濟學理論的探索

雖然現代金融經濟學理論面臨著來自外界的巨大挑戰比如新制度金融學和行為金融學的挑戰等等,但是這些挑戰對于新金融理論來說,只能算是一種探索,并不能對新金融經濟學理論進行構建。默頓和博迪曾經指出,新制度金融學和行為金融學至多能夠作為在現代金融理論基礎上的修訂,這兩位學者的解釋側重于金融資產價格對現代金融理論模型預測出現偏差的原因。所以,現代金融理論依舊是資本市場定價和公司金融決策的基礎模型。

新制度金融學的核心思想可以理解為,外生形式為金融活動特定功能,而內生形式為金融制度結構和組織形式。因此,在特定的經濟背景下如何選擇適宜的金融制度至關重要。但是,新制度金融學只是在現代金融學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并不是要取代現代金融學的地位和作用。行為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新金融經濟學在新領域上的研究,其內容為有限套利理論和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對行為金融學的探索還涉及到兩大金融研究的核心領域,即資產定價和公司金融。行為金融學的研究者們在CAPM的基礎之上指出,金融市場上同時存在CAPM模型中的信息交易者和認知偏差并具有不同風險偏好的噪聲交易者。當CAPM模型中的信息交易者在交易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時,則為有效市場,當認知偏差并具有不同風險偏好的噪聲交易者在市場上起主導作用時,則為無效市場。除此之外,相關學者對投資者的非理性以及公司管理層理性情況下的公司融資行為進行研究。學者謝夫林經過分析得出,決策失誤的產生通常情況下來自于公司管理這在認知上的不理性和情感上的影響,但是公司股票偏離本身的基本價值則是由于公司外部投資者和分析者的認知偏差造成。雖然,金融學在近十幾年來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也有相關學者獲得世界級的榮譽,但是行為金融學的理論框架仍需要進一步的發展。

篇6

論文摘要:本文在對行為金融學的發展歷史和理論體系介紹的基礎上,探討了深度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領域應用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深度心理學的方法提高投資者投資能力。

經濟學和心理學兩個在發展過程中有著割不斷關系的學科,在現在越來越表現出了相互融合的趨勢。金融學作為經濟的皇冠,在這場變革中當然也是產生出了行為金融學這一巨大的成果,集中體現就是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始終堅持自己是心理學家的Kahneman。但是在現在的行為金融學中,主要的心理學理論還是認知學派的,而且多是以經濟學的方式來利用心理學的理論。本文就是在于探討用除認知心理學以外的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在改善投資者投資能力可能性,尤其是利用深度心理學的方法。

一、行為金融學的發展來源

1776年,斯密《國富論》的出版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獨立,此時經濟學被定義為對財富的生產和分配的科學。到了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代表人物馬歇爾那里,他說::“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在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提到的兩個基本假設之一的:人們充分利用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做決策,這一假設就足見對人的重視。為以后經濟學在在對人的討論方面奠定了基礎,雖然這里的人是完全理性的人。

1947年Herbert Simon考慮到人的心理因素在經濟行為中的作用,提出“有限理性”理論。“有限理性”是對新古典經濟學關于“絕對理性”的否定,經濟學對人的認識開始考慮現實的人的實際情況。

到了20 世紀70 年代, 心理學家Kahneman 和Tversky基于認知心理學的理論, 在“有限理性”假設的基礎上, 更進一步提出了既非完全理性, 又不是凡事皆自私的“現實人”假定。他們的《不確定狀態下的判斷:啟發式法則和偏差》和《前景理論:風險狀態下的決策分析》兩篇文章中側重于研究人們在風險下進行判斷和決策的過程,提出了決策心理學的重要理論:“前景理論”。Kahneman也因為在此方面的突出貢獻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理論對行為金融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的提出標志著行為金融學的真正興起。

二、行為金融學的研究體系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是一門介于心理學和經濟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就是以決策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為基礎,探討投資者的真實投資決策過程中的行為規律及心理機制,試圖去解釋在決策過程中,情緒和認知過程是如何對投資者的具體投資活動產生作用的。行為金融學將金融學、心理學、行為科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融合在一起,來研究投資者實際決策行為對金融市場的運行和金融產品的定價的影響。

Hersh Shefrin認為行為金融學的研究主題分為三部分:直覺驅動偏差、框架依賴和無效市場。啟直覺驅動偏差主要是指投資者在形成認知和做決策時存在著一些經驗規則及與此相聯系的系統性偏誤, 從而導致個人在金融市場上表現出一系列的偏差。框架依賴是指個人因為情景和問題的陳述與表達不同會有不同的選擇。無效市場是指在直覺驅動偏差和框架依賴的作用下導致價格偏離基本面價值。

在這三個主題中,要追究根本無疑前兩個是主要討論的對象,不只是因為無效市場是由他們產生,而且更重要的是前兩個方面都是關于人的行為偏差的描述。在此試圖用深度心理學的觀點來解釋這些行為的原因,已達到利用深度心理學的方法來幫助投資者提高投資能力的目的。

在直覺驅動偏差中,Hersh Shefrin主要指出了下面的一些影響人正確抉擇的經驗規則:典型性、過度自信、錨定、模糊性規避。在框架依賴中主要指出了:損失厭惡、協調決策、享樂式編輯、認知與情緒方面、自我控制、后悔、貨幣幻覺。

三、深度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中的應用方式

從以上對現在行為金融研究的陳述,發現在行為金融學還是主要在研究一些“金融怪象”,這些現象是用經典的金融理論所解釋不了的,而且用的方法基本就是由心理學借鑒過來的實驗法,在此基礎上利用認知心理學的理論作基礎來幫助解釋。也就是說,在現有的行為金融學里還是在用基于統計學的研究來解釋人的行為動機。那樣對個人投資者來說,他們即便了解了這些現象但對自己的實際幫助在那呢?因為這些現象的根源很深,我們在實際的投資過程中尼要認識自己的這些錯誤都很難,你說要完全改過那就是更加的難上加難了。所以說需要用另外的眼光,用一種更加長遠的方式來認識這些問題,從而尋找方法來逐漸幫助個人投資者來提高其投資能力

在Kahneman的理論體系里,他提出了一種將人的認知過程區分為“直覺”和“推理”,并對二者做出了詳細的區分。通過這個行為金融學里重要的理論——前景理論的前提,會發現直覺是很多很多錯誤的根源。這也就自然的想到了榮格關于人的意識功能的劃分:感覺、思維、情感和直覺。在榮格這里,直覺是“直覺這種功能使你看見實際上看不見的東西,這是你自己在事實上做不到的。但直覺能為你做到,你也信任它”;“在你必須處理陌生情況而又無既定的價值標準或現成的觀念可遵循的時候,你就會依賴直覺這種功能。”和“但你處于一種直覺的狀態,你通常不再注意細節。”,可以看出這和Kahneman給直覺的功能是一樣的。

在榮格看來直覺更多的事無意識的表現,它可以無處不在的通過域下過程來影響你。這就是問題的所在那就是要改變直覺,就需要深入我人類的無意識當中來認識它和改變它。也就是說,最深刻的變化應該是從無意識的工作進行起。在這種情況下,榮格學派代表的深度心理學就是要針對人類的無意識來進行工作的。那深度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領域,也就是在幫助個人改善投資能力是最徹底和最好的。

參考文獻

[1]【美】薩繆爾森;諾德豪斯.經濟學(第十七版).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篇7

關鍵詞: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發展對策

近些年來,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全國很多高校都展開了合作辦學活動。結合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效果可以發現中外辦學對教育發展而言,確實起到了推動作用,中外合作辦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然而,隨著中外合作辦學的不斷深入,中外合作辦學中存在的問題也越加明顯,對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對此,高校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及時有效地發現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進而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現狀

從目前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看,在地域分布上,相對集中在北京、上海、山東、廣東、江蘇等經濟、文化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的大城市;在合作對象上,外方合作者主要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法國、英國等經濟發達、科技及教育先進的國家和地區;中方合作者主要包括北大、清華、復旦、同濟等名牌大學;從辦學層次看,跨越從幼兒教育到博士的各個學歷層次;從專業分布看,開設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機構和項目居多,大約占36%左右。截至2013年7月19日,教育部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公布了經過合法批準的400多家本科中外合作辦學名單。這400多家中外合作辦學都是本科以上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其中舉辦金融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的有:上海財經大學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合作舉辦金融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上海對外貿易學院與加拿大道格拉斯學院合作舉辦金融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浙江工業大學與英國利茲大都會大學合作舉辦國際貿易與金融碩士學位教育項目,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與美國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學合作舉辦國際金融專業本科教育項目,廈門大學與愛爾蘭都柏林商學院合作舉辦金融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濟南大學與英國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亞大學合作舉辦金融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等等。許多教育專家都認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把關不嚴,教育部雖然有著嚴格的審核制度,但許多國內院校和培訓公司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都和國外一些三流甚至不正規的大學開展合作辦學,嚴重影響了合作辦學的整體教學質量和聲譽。

二、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中存在的問題

世界經濟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機遇,同時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挑戰,只有牢牢抓住機遇,克服挑戰,我國經濟才能得到高度發展。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別是金融專業的人才,這就對我國高校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所培養的人才要能夠滿足社會的發展與需求,達到社會的綜合要求。而我國高校教育雖然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提升,但仍不夠完善,所培養的大學生還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必須引進外國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進而有效提高我國的教學水平,為社會培養高水平的人才。合作辦學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目前我國多所高校的金融學專業采用了中外合作辦學方式,比如,東北農業大學、濟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等。通過中外合作辦學,這些大學的金融學專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還不夠完善。

(一)教學教材問題

一些金融學專業采用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校對外聲稱自己采用的教材是從國外引進的,因此,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知識更加先進。事實上,這些學校的金融學教材根本沒有引進國外的教材,即使引進了外國教材,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幾乎沒有進行有效使用,所引進的教材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還有一些高校為了提高中外辦學的質量,引進了很多國外金融學教材與大綱。但因為對所引進的教材,學校并沒有給出固定的評判標準,導致高校引進了很多低質量,不適用的教材。不但沒有通過教材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還因為教材的不合理致使金融學專業的學生學習效果明顯下降,給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與困擾。以上兩種情況雖然體現了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理念,但卻沒有真正踐行中外合作辦學的內容。

(二)合作對象層次低

雖然我國很多高校的金融學專業開展了中外合作辦學活動,但合作項目的整體水平較低。在2013年中外合作項目的統計中發現,經過批準與審核的中外合作項目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一共有900多個,本科層次的合作項目與合作機構有700多個。進行合作的對象一般都是國外二三流的高校,或是一些不知名學校。這些合作對象的學術水平以及教學質量都沒有充分的保障,我國進行合作的高校對合作對象的具體情況也沒有明確的認識與了解。這就造成我國高校所進行的中外合作辦學水平整體偏低,所能引進的教育方法與教育資源不夠充分,無法進行深層次的合作。另外,很多高校為了吸引學生,提高招生數量,在進行宣傳過程中,過于夸大自己的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一流,合作對象是國外名校,不重視辦學水平與教學質量,導致教育工作出現嚴重問題。

(三)教師職業素養存在問題

金融學專業在進行中外合作辦學中,需要很多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教師。然而,當下金融學專業的教師普遍存在問題,教師的教學水平參次不齊,職業素養需要提高。中外合作辦學下的金融學專業對教師的要求比普通專業的要求更高。聘用教師時不僅要考慮到教師的工作經歷和教學經歷,還需要注意教師的學歷和教學能力,最好有一定的留學經驗。但目前高校金融學所聘請的教師要么是有高學歷,但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和留學經歷,要么是有工作經歷和留學經驗,學歷卻相對較低,總之,既具備高學歷又擁有豐富經歷的教師非常少。此外,教師的教學隊伍還不夠合理,一支優秀的教學隊伍中,不僅要有教齡較高的老教師,還應具有思想觀念較開放的年輕教師。老教師是教學隊伍的堅強后盾,年輕教師是教學隊伍的前鋒,兩者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促進,進而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完善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的措施

(一)選用適合中外合作辦學的教材

要想提高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和水平,首先要解決教材問題,改善金融學專業的教材現狀。目前,我國進行中外合作辦學的大多學校還采用國內教師編著的教材。這些教材都是結合我國基本國情以及各個層次的學生情況來進行編寫的,適用于全體學生。但中外合作辦學要培養的人才是國際化人才,因此,進行中外合作辦學中的金融學專業學生不僅要了解本國的國情與金融發展情況,還需要了解國外的金融發展情況。但國內的教材并不能為金融學專業學生提供這些學習內容。要想真正實現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的目標,培養國際化的人才,還需要使用中英雙語版教學教材或是原裝英語版教材。國內與國外教材除了關注的國家不同之外,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那就是國內教材更加重視理論,而國外教材則更加重視結合實際。金融學專業學生使用國外教材不但可以拓展視野,還可以將知識與國外的國情現狀結合起來,做到與國際接軌。此外,需要對金融學專業的課程進行合理調整,開設一些國際金融方面的專業課程。比如國際經濟法、國際市場營銷學、國際金融學等等。以上這些課程可以專門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外國教師來進行教學。開設雙語課,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一方面讓學生充分學習與掌握外國金融知識。

(二)選擇合適的合作對象

我國高校在進行中外合作辦學中,所選的合作對象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合作辦學的水平。如果合作對象的教學質量比較高,教學資源較豐富,那么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也會相對較高;如果合作對象的教學質量較差,教學資源較匱乏,那么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也不會理想。因此,各高校在進行中外合作辦學時,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合作對象。在發展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前,高校要對國外合作院校進行充分的了解與細致的分析,深入了解外方教學機構的辦學能力與辦學資質,避免遇到一些非法辦學機構。要明確中外合作辦學的目標,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提高合作院校的層次。按程序對合作學習進行嚴格審核,提高國外合作學校與合作機構進入我國市場的門檻,進而實現合作對象的高層次化。同時,為了吸引更多外國優秀的教學資源,應增加各種優惠政策與扶植措施,對外國資源進行嚴格核查,詳細調查其社會背景、教學水平、師資力量、學術地位等等,進而開展符合自身教學情況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提高合作辦學的整體水平。另外,我國各級政府以及相關的教育部門應加強高校進行中外合作辦學資質的審核工作,充分利用外國的教育資源,保證金融學專業的管理機制、學科研究以及教學課程向著國際化發展。

(三)完善教師隊伍

教師是決定高校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金融學專業的教師教學水平不高,教學能力不突出,教學經驗不足,那么金融學專業的合作辦學質量也不會過于理想,相反,如果金融學專業的教師不僅教學能力高,教學經驗還非常豐富,那么合作辦學的質量至少不會太差。由此可見,金融學專業教師的職業水平直接關系著合作辦學的水平。要想培養國際化的金融人才,那么首先要保證教師隊伍的國際化。高校可以將一些30歲左右的金融學專業教師送到國外合作對象或是其他名校進行學習,提高其知識水平,豐富其學習經歷。金融學專業的教師都應該具備留學經驗,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開闊教學視野。除了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外,還應招聘一些海外留學的碩士甚至是博士使其回國任教,也可以招聘一些優秀的外國教師。留學碩士或博士以及外國教師與本國教師相比,在國外學習與生活的時間要更長,對于外國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特點更為了解,可以將國外的一些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引入到本校教學工作中來,將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本校的實際教學情況有效地結合起來,最終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法,提高合作辦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漾濱.改革開放以來中外合作辦學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

[2]李晨.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辦學研究[D].青島大學,2007

[3]王悅,房紅.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業月刊,2014(2)

[4]賈欣宇,裴英凡,房紅.基于中外合作辦學的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5(10)

[5]許圣道.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及其監管與規范[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

[6]葉敏.論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成功(教育),2011(7)

[7]潘娜,張潔珺.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1)

篇8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高校教育越加重視教學質量,逐漸引進外國教學經驗,中外合作辦學得到快速發展。中外合作辦學引進了外國先進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經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的教學水平。文章主要分析了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中出現的問題,并結合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發展對策

近些年來,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全國很多高校都展開了合作辦學活動。結合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效果可以發現中外辦學對教育發展而言,確實起到了推動作用,中外合作辦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然而,隨著中外合作辦學的不斷深入,中外合作辦學中存在的問題也越加明顯,對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對此,高校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及時有效地發現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進而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現狀

從目前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看,在地域分布上,相對集中在北京、上海、山東、廣東、江蘇等經濟、文化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的大城市;在合作對象上,外方合作者主要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法國、英國等經濟發達、科技及教育先進的國家和地區;中方合作者主要包括北大、清華、復旦、同濟等名牌大學;從辦學層次看,跨越從幼兒教育到博士的各個學歷層次;從專業分布看,開設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機構和項目居多,大約占36%左右。截至2013年7月19日,教育部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公布了經過合法批準的400多家本科中外合作辦學名單。這400多家中外合作辦學都是本科以上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其中舉辦金融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的有:上海財經大學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合作舉辦金融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上海對外貿易學院與加拿大道格拉斯學院合作舉辦金融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浙江工業大學與英國利茲大都會大學合作舉辦國際貿易與金融碩士學位教育項目,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與美國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學合作舉辦國際金融專業本科教育項目,廈門大學與愛爾蘭都柏林商學院合作舉辦金融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濟南大學與英國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亞大學合作舉辦金融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等等。許多教育專家都認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把關不嚴,教育部雖然有著嚴格的審核制度,但許多國內院校和培訓公司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都和國外一些三流甚至不正規的大學開展合作辦學,嚴重影響了合作辦學的整體教學質量和聲譽。

二、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中存在的問題

世界經濟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機遇,同時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挑戰,只有牢牢抓住機遇,克服挑戰,我國經濟才能得到高度發展。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別是金融專業的人才,這就對我國高校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所培養的人才要能夠滿足社會的發展與需求,達到社會的綜合要求。而我國高校教育雖然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提升,但仍不夠完善,所培養的大學生還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必須引進外國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進而有效提高我國的教學水平,為社會培養高水平的人才。合作辦學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目前我國多所高校的金融學專業采用了中外合作辦學方式,比如,東北農業大學、濟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等。通過中外合作辦學,這些大學的金融學專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還不夠完善。

(一)教學教材問題一些金融學專業采用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校對外聲稱自己采用的教材是從國外引進的,因此,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知識更加先進。事實上,這些學校的金融學教材根本沒有引進國外的教材,即使引進了外國教材,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幾乎沒有進行有效使用,所引進的教材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還有一些高校為了提高中外辦學的質量,引進了很多國外金融學教材與大綱。但因為對所引進的教材,學校并沒有給出固定的評判標準,導致高校引進了很多低質量,不適用的教材。不但沒有通過教材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還因為教材的不合理致使金融學專業的學生學習效果明顯下降,給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與困擾。以上兩種情況雖然體現了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理念,但卻沒有真正踐行中外合作辦學的內容。

(二)合作對象層次低雖然我國很多高校的金融學專業開展了中外合作辦學活動,但合作項目的整體水平較低。在2013年中外合作項目的統計中發現,經過批準與審核的中外合作項目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一共有900多個,本科層次的合作項目與合作機構有700多個。進行合作的對象一般都是國外二三流的高校,或是一些不知名學校。這些合作對象的學術水平以及教學質量都沒有充分的保障,我國進行合作的高校對合作對象的具體情況也沒有明確的認識與了解。這就造成我國高校所進行的中外合作辦學水平整體偏低,所能引進的教育方法與教育資源不夠充分,無法進行深層次的合作。另外,很多高校為了吸引學生,提高招生數量,在進行宣傳過程中,過于夸大自己的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一流,合作對象是國外名校,不重視辦學水平與教學質量,導致教育工作出現嚴重問題。

(三)教師職業素養存在問題金融學專業在進行中外合作辦學中,需要很多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教師。然而,當下金融學專業的教師普遍存在問題,教師的教學水平參次不齊,職業素養需要提高。中外合作辦學下的金融學專業對教師的要求比普通專業的要求更高。聘用教師時不僅要考慮到教師的工作經歷和教學經歷,還需要注意教師的學歷和教學能力,最好有一定的留學經驗。但目前高校金融學所聘請的教師要么是有高學歷,但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和留學經歷,要么是有工作經歷和留學經驗,學歷卻相對較低,總之,既具備高學歷又擁有豐富經歷的教師非常少。此外,教師的教學隊伍還不夠合理,一支優秀的教學隊伍中,不僅要有教齡較高的老教師,還應具有思想觀念較開放的年輕教師。老教師是教學隊伍的堅強后盾,年輕教師是教學隊伍的前鋒,兩者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促進,進而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完善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的措施

(一)選用適合中外合作辦學的教材要想提高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和水平,首先要解決教材問題,改善金融學專業的教材現狀。目前,我國進行中外合作辦學的大多學校還采用國內教師編著的教材。這些教材都是結合我國基本國情以及各個層次的學生情況來進行編寫的,適用于全體學生。但中外合作辦學要培養的人才是國際化人才,因此,進行中外合作辦學中的金融學專業學生不僅要了解本國的國情與金融發展情況,還需要了解國外的金融發展情況。但國內的教材并不能為金融學專業學生提供這些學習內容。要想真正實現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的目標,培養國際化的人才,還需要使用中英雙語版教學教材或是原裝英語版教材。國內與國外教材除了關注的國家不同之外,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那就是國內教材更加重視理論,而國外教材則更加重視結合實際。金融學專業學生使用國外教材不但可以拓展視野,還可以將知識與國外的國情現狀結合起來,做到與國際接軌。此外,需要對金融學專業的課程進行合理調整,開設一些國際金融方面的專業課程。比如國際經濟法、國際市場營銷學、國際金融學等等。以上這些課程可以專門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外國教師來進行教學。開設雙語課,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一方面讓學生充分學習與掌握外國金融知識。

(二)選擇合適的合作對象我國高校在進行中外合作辦學中,所選的合作對象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合作辦學的水平。如果合作對象的教學質量比較高,教學資源較豐富,那么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也會相對較高;如果合作對象的教學質量較差,教學資源較匱乏,那么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也不會理想。因此,各高校在進行中外合作辦學時,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合作對象。在發展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前,高校要對國外合作院校進行充分的了解與細致的分析,深入了解外方教學機構的辦學能力與辦學資質,避免遇到一些非法辦學機構。要明確中外合作辦學的目標,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提高合作院校的層次。按程序對合作學習進行嚴格審核,提高國外合作學校與合作機構進入我國市場的門檻,進而實現合作對象的高層次化。同時,為了吸引更多外國優秀的教學資源,應增加各種優惠政策與扶植措施,對外國資源進行嚴格核查,詳細調查其社會背景、教學水平、師資力量、學術地位等等,進而開展符合自身教學情況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提高合作辦學的整體水平。另外,我國各級政府以及相關的教育部門應加強高校進行中外合作辦學資質的審核工作,充分利用外國的教育資源,保證金融學專業的管理機制、學科研究以及教學課程向著國際化發展。

(三)完善教師隊伍教師是決定高校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金融學專業的教師教學水平不高,教學能力不突出,教學經驗不足,那么金融學專業的合作辦學質量也不會過于理想,相反,如果金融學專業的教師不僅教學能力高,教學經驗還非常豐富,那么合作辦學的質量至少不會太差。由此可見,金融學專業教師的職業水平直接關系著合作辦學的水平。要想培養國際化的金融人才,那么首先要保證教師隊伍的國際化。高校可以將一些30歲左右的金融學專業教師送到國外合作對象或是其他名校進行學習,提高其知識水平,豐富其學習經歷。金融學專業的教師都應該具備留學經驗,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開闊教學視野。除了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外,還應招聘一些海外留學的碩士甚至是博士使其回國任教,也可以招聘一些優秀的外國教師。留學碩士或博士以及外國教師與本國教師相比,在國外學習與生活的時間要更長,對于外國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特點更為了解,可以將國外的一些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引入到本校教學工作中來,將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本校的實際教學情況有效地結合起來,最終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法,提高合作辦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漾濱.改革開放以來中外合作辦學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

[2]李晨.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辦學研究[D].青島大學,2007

[3]王悅,房紅.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業月刊,2014(2)

[4]賈欣宇,裴英凡,房紅.基于中外合作辦學的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5(10)

[5]許圣道.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及其監管與規范[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

[6]葉敏.論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成功(教育),2011(7)

[7]潘娜,張潔珺.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1)

篇9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 金融學 課程

一、財務管理專業金融學課程教學現狀

財務管理課程主要涵蓋投資管理、籌資管理、收益分配三部分內容,這三部分內容都是圍繞資金的運動展開。資金的籌措與運用、流通與管理離不開貨幣、信用關系、金融工具、金融市場、以及以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機構,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資金管理方法與技能,而這正是金融學課程研究的主要內容。因此,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其所擁有的金融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基于此,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大多將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具備管理、經濟、金融、法律、理財等多方面知識和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從各學校財務管理專業的《金融學》教學大綱來看,金融學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與利率、外匯與匯率、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商業銀行、中央銀行、貨幣供求及均衡、通貨膨脹、貨幣政策、金融發展等。教學中一般把重點放在貨幣與貨幣制度、金融機構、貨幣供求及其均衡、貨幣政策等章節上。從教學實踐中看,并沒有區分金融專業學生和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差異。對財務管理專業而言,金融學按上述內容體系安排教學存在很大的缺陷。對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局限于貨幣與銀行的傳統教學內容落后于時代的發展,也落后于現代金融理論的發展。因此,如何在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中改革金融學的教學內容, 是財務管理專業金融學教學的當務之急。

二、財務管理專業金融課程教學內容安排存在的問題

(一)授課內容未體現出金融與非金融專業的差異

從實際情況看,國內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和金融專業本科生使用的金融學教材基本是相同的。對于金融專業學生而言,金融學只是其專業基礎課,后續還將進一步學習金融學專業的其他課程,如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國際金融學、中央銀行學、保險學、金融市場、證券投資學等,會對在金融學中所學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拓展。而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而言,缺乏后續課程對相關內容進行進一步拓展和深化,所以金融學的教學目標應該為使學生對金融運行規律和機制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對社會上廣泛存在的金融現象可以做出正確的解讀,并且對其本專業的學習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即可。但是,從目前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的組織和設計來看,顯然難以達到上述教學目標。另外,給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講金融學的教師,一般是金融專業出身的。所以授課時基本都會按照習慣,用專業的大綱要求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沒有認真考慮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特點。

(二)交叉重復內容多

一般經管類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金融學的課時都在40學時以內,所以時間緊、內容多的矛盾較突出。而專業的大綱中,金融學的教學內容安排存在許多問題,尤其與先學的課程,內容上的重復較嚴重。這樣,既不能為學生搭建清晰的金融學框架, 又浪費了寶貴的授課時間,還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從泰山學院金融學教學大綱與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比較中可以看出,40學時的金融學中,有12學時是在重復宏觀經濟學的內容,比重高達30%。

(三)微觀金融運行機制的內容欠缺

從金融學30%的內容與宏觀經濟學的內容重復就可以看出,我國的金融學教學中,更側重于宏觀金融運行機制, 重視銀行體系、貨幣供求、貨幣政策等內容。而與我們日常理財息息相關的微觀金融運行機制,金融學教學中涉及較少。由于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一般不會再學習金融專業的其他課程,所以就出現了前面所說的,財經類專業畢業的學生不會運用金融知識的現象。

(四)教學內容滯后于實踐的發展

目前,財務管理專業的金融學教學中,理論教學仍占主體,實踐教學內容相對薄弱,教學環節相對分散。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實踐性環節。高校教學改革是往往談得較多的是教學方法、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教學內容本身的改革卻較少涉及。特別對于金融學教學而言,教學內容改革落后于我國金融實踐的發展。 金融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務性較強的學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內模擬實驗室,使學生在校內就可以模擬到時實務工作情景,加深學生對金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

三、財務管理專業金融學教學改革與模式建議

(一)制定適合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內容體系

針對課程內容組織形式與教學形式的錯位,適宜將教學內容、教學大綱按專業和非專業劃分,降低標準,教學時保持一定的自由度,根據不同專業選擇適合內容和調整目標。這在客觀上要求各學校財務管理專業金融學課程教師加強團隊合作,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探討本專業的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布局,構建適應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體系。

(二)適當增加金融微觀部分的教學內容

20 世紀50 年代之后,金融學開始向現代金融學轉型,其特點就是金融學越來越微觀化、實證化、技術化。研究的內容包括資產組合理論、衍生產品的定價理論以及風險管理理論與技術等,其理論核心部分成為現代經濟學的核心內容。現代金融學越來越多地從微觀方面對金融進行研究,成為管理市場和指導微觀企業行為的重要手段。因此針對宏觀部分內容重復過多,可以適當增加現代金融微觀部分的教學內容。首先,金融機構部分,可以增加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介紹,特別是證券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證券投資基金、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基本業務及功能定位,使學生對我國日益發展的多樣化的非金融機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其次,金融價格部分,要增加與利率相關的計算、收益率的計算、利率的期限結構、資產定價、資產選擇行為等部分內容的教學。

(三)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教學手段改革

隨著金融功能的變革、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及金融電子化、金融自由、金融工程化的進展,現代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國內過激金融熱點問題頻出,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不斷調整。因此,僅僅依靠傳統的理論講授無法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實際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運用生動的案例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思想,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和金融思維的培養。教學中可以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講授為輔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講授過程中加強參與式學習,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可以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金融想法。另一方面, 課程之外,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做一些輔助教學的工作,如:聘請校外專家來校給學生講授金融行業需要的專業知識及技術,指導學生如何將課堂所學的理論更好的運用到實踐中;推薦學生到金融行業實習,可以與某個證券公司達成協議,將其作為學院的一個實習基地,在實習中更有興趣學習專業知識。

(四)適宜在教與學方面要樹立一種充新教學模式

針對非金融專業的內容多、課時少的情況, 可以在教與學方面要采用一種充新教學模式。即:“教”可利用案例教學法、分析討論法,并采用多媒體教學等手段提高教學的信息量,并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學”可通過增強課程教學的開放性與金融熏陶方式,引導學生閱讀金融方面的課外書籍,如《貨幣戰爭》、《資本戰爭》、《偉大的博弈》、《財富千年》等課外書籍,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對金融學習的興趣。

(五)構建更加科學的綜合考評方式

基于財務管理專業學習金融學課程的目標,在綜合考評上要更多體現學生的金融實踐能力。傳統的以閉卷考試成績加日常考核的單一考核模式顯然不能適應這一要求。在閉卷考試基礎上,應當加大過程性考核力度,可以考慮采用其他形式的考試,例如可以用網上模擬、設計金融方案、金融小論文等來確定成績。增加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分析能力、綜合知識運用等能力的考核比重,從而形成“全過程——全方位——全面考核”的科學考核體系。

參考文獻

[1]方永麗.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改革探析[J].北方財經,2012(04).

[2]何運信.非金融專業學科教學平臺中“金融學”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07(12).

篇10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制度不斷完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這也對我國金融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了積極響應國家人才興國政策的號召,各大高校要逐步開展金融學應用人才培養模式,這不僅能夠提高我國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還能夠優化人才培養內部結構。本文針對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有效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

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有效策略

現階段我國教育逐步面向大眾化,已經由傳統的精英化趨勢逐步轉變為大眾化趨勢,這也是對社會人才需要的一種體現,在這個基礎上,各大高校都把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發展方向,尤其對于金融學而言,只有順應發展趨勢,才能夠逐步提高金融學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一、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

所謂應用型人才主要是指畢業學生能夠將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或者是專業技能,真正運用于日后的實踐過程中,然后逐步將所學知識轉化成經濟效益或者是社會效益的一種人才。就目前而言,我國金融學逐步走向微觀化、實證化、系統化,因此其成果也日益成為經濟學主流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成為了市場管理和企業管理的一種方式,由此可見,對于金融學而言培養應用型人才模式,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這不僅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要手段。

二、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學生特點準確定位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滿足社會市場的需求,因此這就需要各大高校能夠制定一整套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計劃,結合學生特點準確定位。就金融學專業而言,其形式較為豐富,整體比較抽象,因此對于人才的培養應該改變傳統單一落后的管理和發展模式,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按照專業化、多學科等發展趨勢進行完美融合,這樣才能夠優化金融學課程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將金融專業知識融入其中,從而逐步優化我國金融學教學模式。與此同時,高校還應該與當地的政府、相關企業等進行積極的溝通和聯系,從而依據學生的實際特點,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和空間。

(二)健全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各大院校應該堅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核心目標和宗旨,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優化我國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能力、學習、素質等結構,從而將各項能力的培養作為學生發展的核心內容,進一步培養知識能力較強、基本功扎實、應用實踐水平較高的新型應用型人才。金融學(教師)結合自身實踐的特點和能力,優化整個理論課程改革的效果,從而進一步提升整個師資的能力和水平,這樣才能夠將我國升級為人才強國,從而滿足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和質量,健全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實現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三)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對于金融學而言,其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尤其是案例教學模式,它屬于金融學專業課講解的核心內容之一,讓學生對于各種經典案例進行分析和學習,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金融學內容的理解和學習,真正掌握學習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獨立分析、解決問題以及應對問題的各種綜合能力。因此對于金融學教學而言,可以廣泛利用案例分析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學能力,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提高金融學教師自身素質

金融學教師具有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因此對于創新應用人才的培養更應該從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一方面,相關教師要努力增強自己的專業化知識,多讀書、多研究、多鉆研,努力借鑒先進的教學經驗,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金融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可以組織對教師進行系統的管理和學習,積極開展一些學習活動,集中對教師進行培訓,從而提高金融學教師的自身能力和素養,充分調動金融學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其認識到提高金融學教師自身素質的重要性和積極意義,這樣有利于進一步提高金融學教師自身素質和能力,從而實現我國金融學教學的目標。

三、結束語

目前,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教育制度不斷完善,在金融學教學中廣泛應用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更有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通過提高金融學教師自身素質、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健全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以及結合學生特點準確定位等方法和途徑,能夠進一步優化我國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提高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效果。總之,要想創新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黨和政府、各大高校以及相關金融學教師三者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為社會培養更多金融學應用人才,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幫助畢業生解決就業問題,真正發揮其優勢,為我國社會主義人才發展戰略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石之昌,劉智明.淺談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之我見[J].教育革新,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