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安全概念范文
時間:2024-02-05 17:50: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共衛生安全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云南省紅河州蒙自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辦公室,云南蒙自 661199
[摘要] 隨著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越,同時人們對自身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特別是近年來公共衛生事件不斷,如非典、艾滋病、禽流感、HIV等,公共衛生問題逐漸深入到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建設發展中。預防醫學作為從醫學科學體系中分化出來的一部分,主要是研究病害的預防和控制,與健康相關的生產環境及生活條件的改善的科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雖然出發點不同,但兩者目的相同—為人們健康服務。本文就此重點探討公共衛生與中小學預防醫學的關系。
[
關鍵詞 ] 公共衛生;預防醫學;中小學;關系
[中圖分類號] R19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7(b )-0040-02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一方面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其健康意識,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環境復雜等,造成如非典、艾滋病、乙肝感染等一系列公共衛生疾病的爆發,嚴重危害社會人群身體健康或生命。預防醫學作為一門專業科學,主要研究方向為疾病的預防和消滅,人們生活環境的改善和創造,主要目的是預防疾病,保證人們身體健康[1]。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有明顯的區別,但也有相通之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概念逐漸被混淆或模糊,給人才培養帶來困擾。本文就此對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關系展開詳細的討論。
1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概念探析
1.1 公共衛生概念的來源和發展
C.E.A.Winslow(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教授)在1920年給公共衛生下了一個定義:公共衛生是有計劃、有組織的對環境衛生進行改善、控制傳染疾病,并進行健康教育,構建社會體制,保證社區人們身體健康的科學和藝術。該定義是對美國公共衛生相關活動和做法的高度總結,被世界衛生組織一直沿用至今。Baker,E.L等人認為公共衛生是科學、價值觀及技術的集合體,主要目的是有組織的促進人群健康。公共衛生體系包含專業理論知識、技術、公共政策、專業團隊等眾多要素,對從業人員專業素質提出高要求[2]。
隨著時代的進步,公共衛生的概念和內容不斷擴充,主要學科包括環境健康學和環境衛生、流行病學、衛生毒理學、社會與健康行為科學等諸多內容,它主要是從社會人群健康角度出發,從業者除了醫生外,還有衛生檢驗學家、健康教育人員、護士等人員。
1.2預防醫學概念的發展
預防醫學是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是利用醫學工作來預防和控制疾病,為公共衛生服務。它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很高,通常情況下入學資格為本科學歷,包括環境衛生學、生物統計學、臨床醫學及項目管理等專業知識,其中,項目管理主要包括衛生項目技術、組織、協調、預算及評估等內容。同時對社會生產環境、生活條件中影響健康的因素熟悉掌握,并可以在臨床醫學中運用一級、二級、三級預防理論知識與方法。由此可見預防醫學包含公共衛生知識和醫學兩大類科學,其從事人員一定是醫生。
2 公共衛生與中小學預防醫學關系研究
從第一部分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概念發展可知,公共衛生是一個內容豐富,涉及知識多且廣泛的科學,在社會、公共政策、政治、經濟等方方面面有所提及。預防醫學既包含公共衛生的一部分,也包含醫學的一部分,是公共衛生和醫學的結合部分,是連接公共衛生和醫學的重要橋梁。
2.1預防醫學包含公共衛生部分內容
美國醫學研究所及美國衛生公共服務部認為公共衛生服務的基本內容有以下幾點:①利用現代環境監測技術以及其他相關技術找出影響身體健康的環境因素,同時對人群健康狀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②采取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社區中的健康問題及相應的原因。③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加強健康知識宣傳,增強人們健康意識及應對能力,并充分利用健康教育組織、疾病控制中心等合作團隊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④鼓勵社區或個人制定健康規劃,并對實施結果進行評價分析,提高計劃的科學性、合理性。⑤制定并執行健康和衛生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⑥構建一支專業的公共衛生服務團隊,并鼓勵創新,提出不同解決健康問題的方法和思路[3]。預防醫學的主要模式是“環境-人群-健康”,其研究對象是人群,主要思想是預防疾病,方法是充分利用現代醫學知識、技術和方法。由此可見預防醫學包含公共衛生部分內容,兩者的服務對象均為人群,主要目的是維護人群身體健康[3]。
2.2預防醫學是有效預防和解決公共衛生中突發事件的重要手段
我國人口基數大,且大多數人口為農村人,公共衛生事業建設和發展存在一些問題,如很多農村地區公共衛生體系尚未建立,相關政策不是很全面等等。特別是重大傳染疾病(乙肝、艾滋病、流感等)的侵擾,嚴重威脅人群身體健康。隨著我國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使得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疾病呈現上升趨勢,給人們生活帶來不便,嚴重時致人死亡。同時我國公共衛生應急機制尚處于探索和完善階段,不能及時的對公共衛生事件做出有效處理。而預防醫學是圍繞“環境、健康、人群”對社會生產生活環境進行改善和創造的一系列活動,并對各種疾病制定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從而有效防范和控制疾病。由此可見預防醫學是公共衛生事業建設的延伸和補充,充分利用醫學知識預防和解決公共衛生中的一些疾病。
2.3 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在中小學生生活習性及健康中的作用
公共衛生包括居民健康檔案構建、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及教育、兒童疫苗接種、高血壓疾病指導等內容。針對中小學生來說,由于生活條件相對優越,深受父母的疼愛,不愛運動,易養成暴飲暴食的壞習慣,出現肥胖、營養不良等現象,不利于中小學生的身體健康。加上中小學生年齡小,尚未形成明確的健康意識,當下普遍存在身體亞健康問題。相關文獻表明,中小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①認識不足,意識不強。中小學校相關領導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認識不足,沒有認識到其重要性,很多醫療、教學等設備落后且不符合衛生防病要求,特別是農村地區中小學,公共基礎設施差,教室、宿舍、食堂等擁擠,飲食質量時常得不到保證。②中小學校內公共衛生救治體系有缺陷。當下很多中小學保健室工作人員大多是護士,專業性不強,難以處理緊急事件。③學校對食品衛生管理不當。國家雖然頒布了很多關于學校食堂、學生用餐等法律法規,但實際執行不到位。學校周圍有很多小攤,衛生質量難以保障,時常出現食物中毒事故。④中小學生生活衛生習慣差,且疾病防范意識差低[4]。
為此,中小學領導要重視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加強學校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中小學生生活環境,如教室內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清新,指導或幫助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勤洗手、勤換衣等,注意個人衛生。此外,要提高學校內保健室專業水平,以便及時的對學生情況作出處理。嚴格執行國家關于衛生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提高中小學生飲食安全。
3 討論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兩者目標一致,即促進人群身體健康。現代文明的進步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給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帶來挑戰和機遇。預防醫學作為醫學科學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服務對象包括群體和個體,但偏重于個體。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事業建設,利用網絡、手機、電視等輿論工具加強健康教育及公共衛生相關知識宣傳,如肺結核、艾滋病、乙肝等傳染疾病的預防、監控及醫治;食品、藥品、公共環境衛生等規章制度的宣傳、執行,等等。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研究預防醫學科學,加強環境與人群健康間的研究,改善和創造有利健康的生活環境,促進人群健康發展。同時要不斷加強公共衛生從業人員和預防醫學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培訓,特別是預防醫學人員,提高其相應的功能能力和專業水平。此外,要把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有效結合起來,以預防醫學為理論指導,公共衛生在預防醫學的基礎上深入社會實踐,反過來是預防醫學的實現形式[5]。
4 結語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目標一致,但概念、本質、角度有很大的區別。公共衛生現屬于社會醫學范疇,而預防醫學本質上還是屬于醫學范疇。
[
參考文獻]
[1]吐爾洪·尼牙孜.淺析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關系[J].北方藥學,2013(7):102-103.
[2]James W,Holsinger Jr著.趙莉,李蕊,馬驍譯.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概念辨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1(15):3005-3006.
[3]張連生,常微.預防醫學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教學需求和效果評價[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09(2):200-202.
[4]夏中法,徐勇.中小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和應急處理[J].江蘇預防醫學,2010(1):54-56.
篇2
1 公共衛生管理長效機制的概念
長效機制就是要通過建立一種機制來發揮其長期效用,機制就是機構和制度,機制構建的目的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監管資源,發揮其最大的效用,從而提升監管的效率。公共衛生管理體制是通過建立衛生管理機構,設置機構中的職責部門,劃分機構的權限和隸屬關系,從而形成長期有效的制度體系。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其中較為重要的內容就是衛生監督制度,衛生監督制度在較早的時期內就已經實施,衛生監督制度是公共衛生事務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衛生監督制度對于改善我國的衛生狀況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對流行性傳染病的控制,其行使的一切權利都是要依據法律為保障。公共衛生管理是國家管理的范疇,其宗旨是服務于全體國民,堅持憲法原則和憲法精神,以合法的行政管理方式為手段,發揮其行政權利。公共衛生管理以實現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為行政理念,其為我國國民的身心健康以及維護社會環境的穩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 建立公共衛生管理機制的必要性
一是構建公共衛生管理機制是為了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公共衛生管理機制是維護我國政治與經濟穩定的前提,我國在經歷了一場SARS戰役中,對公共衛生管理事業更加的重視。可見,公共衛生與國民健康有著很大的聯系,而且公共事業的發展必須要與國民經濟相適應,與社會發展相協調。隨著我國發展進程的加快,各種公共衛生問題也暴露出來,例如我國的打工潮的新起以及旅游事業的國際化,其帶來了各地人口的大流動,一些流行性傳染病,諸如性病、腸道、呼吸道傳染病等,因此,公共衛生管理必須要面向全社會,以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完善公共衛生管理體制。
二是構建公共衛生管理機制是為了保證人們的生命安全。公共衛生與人們的生命安全有著直接的聯系。公共衛生屬于國家安全的部分,公共衛生管理機制關系到國家的發展,甚至決定著一個民族的興衰。可以說,公共衛生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公共衛生的作用是對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調查處理,主要是疾病爆發流行和突發性事件。為了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就要制定公共衛生法律法規,加強公共衛生管理。
三是公共衛生管理要履行其職能,必須要依靠法律。公共衛生管理體制的建立要依法履行其職能。公共衛生管理依靠法律來協調各種活動,管理的目的是服務于公民利益,保證工作開展具有權威性。建設有效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維護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安全。
3 公共衛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是公共衛生管理在危機管理機制方面較為缺乏。危機管理的范圍主要是預測可能發生的危機,針對自身和外部的環境,危機管理將預測出來危機,制定解決的措施,能夠保證管理工作順利實行。但我國的衛生管理體制比較落后,管理職能不夠清晰,加之政府的投入不足,導致資金分配不夠合理,趨向于功利性。
二是公共衛生管理未建立應急和預警系統。公共衛生管理屬于公共事業,必須要建立常規的預警系統。但公共衛生管理卻沒有建立這種預警系統,一些部門缺乏危機意識,沒有與民眾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以致一旦發生危機,各種支援準備力量就會處于缺乏狀態。
三是公共衛生管理缺乏危機公關措施。危機公關是為了安撫民眾,依據一定的指導原則,運用公關的措施將危機發生的機率降至最低。但這種危機公關措施仍是缺乏,危機事件處理效果不佳。
4 公共衛生管理長效機制的構建
一是公共衛生管理必須要建立職責明確的管理機構,保證管理工作相互協調。由于公共衛生涉及到的內容很多,包括衛生、財政、醫療、環保、治安等,如果只依靠衛生行政部門的力量來進行管理,其管理力量還是很單薄。因此,公共衛生管理必須有統一的領導,成立各級公共衛生領導、協調委員會。公共衛生管理機構要明確職責,逐步形成衛生行政部門的職能機構。
二是公共衛生管理要建立完善的預防和應急制度。公共衛生管理要將疾病預防制度落實,預防制度的建立要依據法律,各項制度要依法落實,同時要建立應急處理制度,有效的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制度的建立要先落實指揮體系,其次是應急預案,之后是應急防護措施,加上備齊、應急物資儲備,保持暢通的信息溝通。
篇3
1引言
公共衛生事件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自然或人為災害。近年來,由于人口持續增長、城市盲目擴張、工業高度密集,資源環境破壞,人與人的安全衛生距離不斷縮小,使預防公共衛生事件的形勢日趨嚴峻。因其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使預測、預警與應急管理成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公共衛生事件及其危害的重要手段,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關注。如熊光魁等研究了救災防病應急反應專家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潘海東等提出了構建國家級公共衛生應急系統的思路;王平、杜江等設計了基于webgis的公共衛生安全監督與控制系統方案;杜鵬等基于模型分析規劃了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的建設;李琦等在北京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分析決策支持系統的基礎上,提出了城市突發公共衛生疫情分析與決策系統的構建方法。這些思路和方案從不同角度對系統功能模塊、體系結構、業務模型等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對豐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功能,促進地區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有積極作用。但有關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范圍、系統需要的數據類型,以及系統支持部門等問題尚未明確提出,特別是如何處理公共衛生領域各部門現有的信息系統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這些信息系統建于不同時期,采用不同軟件平臺和數據格式,系統之間的衛生數據無法共享和交換,形成大量的衛生信息孤島。另外,這些信息系統存有大量有價值的歷史和現實數據,如果放棄它們,則需很大的重復投資,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這與建立節約型社會的主題相違背。因此,集成先進技術,整合城市現有衛生信息資源,消除衛生信息孤島,實現公共衛生數據的共享與交換,成為當前城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系統建設的核心要務。
基于上述情況,在“十.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區域可持續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延續項目“中小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系統技術集成”的支持下,通過調查和分析廣州市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情況,本研究從新的視角提出了建設基于城市的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技術方案。
2系統總體設計
2.1系統建設目標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建設是在城市現有公共衛生安全體系下,圍繞城市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綜合運用計算機工程、衛生統計、人工智能、數據倉庫、中間件、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建立一個能快速、及時、準確收集、存儲、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并以超媒體(文字、聲音、影像等)方式顯示各類信息和分析結果,為城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構提供全過程、多層次信息服務和多種支持手段的應急指揮和輔助決策系統。系統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將現有公共衛生領域各業務部門相對獨立的操作型系統集成在一起,以基礎空間地理數據及各類專題圖形數據為基礎,建立集中統一的公共衛生數據倉庫和相應的預警指標、應急預案等知識庫和模型庫;以數據上報一采集一管理一分析一決策一展示為主線,建立具有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仿真預測、虛擬現實、指揮調度、信息等專業應用功能的各子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服務平臺,以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和指揮調度能力,為城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決策指揮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2.2系統所需數據類型與支撐單位
傳統的公共衛生領域以傳染病防治為主要內容,數據類型單一;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也主要由衛生部門唱獨角戲。隨著社會進步,公共衛生安全的范圍變得越來越廣泛。因不合理飲食結構、不良生活方式引發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因空氣、水源、噪聲、化學污染等環境危害引發的健康問題,也正上升為公共衛生問題。因此設計系統建設方案時,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健康與生命財產安全的需求,除衛生監測數據、疫情監測數據、衛生資源數據等基本數據類型外,環境衛生數據、食品藥品衛生數據、公共衛生危險因素數據,以及社會經濟數據、地理空間數據等一并列為系統采集的數據類型(見表1)。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支持單位除醫療衛生行業各部門外,把與數據供給和應急管理有關的如環境監測、食品藥品監督、質量技術監督及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門也列入系統支持單位(見表2)。
2.3系統業務結構模型
城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系統圍繞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構建,在體系結構上采用開放式的網絡結構設計,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系統與其他應用系統之間都能容易地實現互連互通。其概念模型(如圖1)從底層至頂層分為數據層、應用服務層和用戶層3個層次。
數據層有分布數據源、數據倉庫系統、信息采集和信息管理系統組成。在該層中,信息采集系統利用etl工具把存放在各業務部門異構系統中的衛生數據采集到公共衛生數據倉庫系統中,并建立面向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的專業數據集市。城市基礎數據倉庫中存有大量基礎空間數據和社會經濟數據,包括影像、地圖、氣候、人口、宏觀經濟等。城市基礎數據倉庫的應用是對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資源支持。
應用服務層由面向事件的數據共享與交換平臺、面向事件的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應急響應服務平臺和專業應用分析子系統三個功能子層組成。數據共享與交換平臺是系統各子系統實現集成的關鍵和基礎,它以靈活的方式與數據倉庫和數據管理系統連接,為各業務子系統提供基本的數據組織形式,并設有系統與其他應用系統對接的公共數據接口。
gis應急響應服務平臺實現城市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過程中所需的各種基礎及平臺支撐,能為各業務子系統提供通用的功能模塊,還可以在其上方便地構建應用系統。該平臺本身具有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并能把各業務子系統的分析結果展示出來。緩沖區分析、網絡分析、dem(digitalelevationmode1)分析、疊置分析等屬于此層。
專業應用分析子系統在繼承gis通用功能層的基礎上,針對城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和決策需求,開發出多種專業應用模塊。其中知識管理和決策支持系統實現知識庫和模型庫的管理,并把相應的知識和規則運用到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監測與預警、分析與預測、指揮調度等系統中;突發事件分析與預測系統針對事件特點和應急管理需求對衛生數據進行多種分析,并根據歷史經驗及專家知識對相關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進行仿真模擬和預測,為控制事件發生提供輔助決策;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根據事先定義好的邏輯關系定期掃描檢查衛生數據倉庫,對發現的異常現象發出預警;突發事件應急調度系統通過gis應急響應服務平臺實現跨部門分散資源的統一調度;公共衛生信息系統主要向公眾公布已經或正在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類信息。
用戶層主要將下層數據的分析結果以友好直觀的方式反饋給各個不同需求層次的用戶。整個系統從下到上互為基礎,互相作用。
3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
3.1利用數據倉庫技術進行數據中心建設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需要對分散在各部門異構系統中的衛生數據進行集成分析,但由于各異構系統的分散性、數據類型的不一致性,以及一些歷史數據的離線等問題,使目前這種以事務處理為主體的數據環境難以滿足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對數據的分析要求,因此網絡環境下的城市應急管理系統需要建立獨立于應用的數據環境和相應的技術支持。數據倉庫是一種面向數據應用的數據管理技術,它提供集成化、歷史化的數據管理功能,支持綜合性的數據分析。對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來說,數據倉庫可為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與預警、分析與預測、決策支持等子系統對數據的分析與處理創造良好的條件。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數據倉庫的創建過程遵循以下步驟:首先從各分布數據源系統中抽取有用的公共衛生數據到數據準備區(如圖2),然后對數據準備區中的數據進行清洗、轉換,并通過元數據映射后裝入數據倉庫,再根據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的具體需要建立專業數據集市,其結果由前端各專業應用子系統經過多種分析后展現。
3.2利用中間件技術進行系統應用集成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要在不同網絡產品、硬件平臺、網絡協議等組成的異構環境中運行,同時還需支持多種應用軟件和管理多種應用系統。因此系統內部各軟、硬件平臺之間、系統與其他電子政務系統之間要有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傳遞與數據轉換技術支持。中間件(如圖3)是基于分布式處理技術的一類軟件,它介于應用軟件和系統軟件之間,既能解決客戶與服務器方的互聯,又能實現不同技術組件之間的集成。
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集成分為系統內部服務集成和系統外部服務集成,它們因功能不同對中間件的要求也不同。內部服務集成需要整合長期形成的大量遺留系統,共享不同平臺和異構數據庫間的數據資源;外部服務集成要求系統能自動檢索到其他電子政務系統提供的相關服務,以構成更為廣泛的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網絡。考慮城市已有公共衛生信息管理系統、軟硬件支持臺的特點,及將來系統擴展和兼容等因素,在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實現過程中,將j2ee、webservices、xml信息交換中間件集成應用。其中j2ee標準用來解決服務器端應用間跨平臺、數據異構的集成及數據挖掘任務;webservices用于系統的信息與獲取;信息交換中間件在內外集成系統之間起到信息及功能的橋接作用。
3.3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進行可視化顯示
公共衛生事件不僅具有自身的屬性特征,更具有空[5]間分布特點。基于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是gis和其他各功能子系統的無縫集成,是地圖和空間分析在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中的具體應用。gis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如緩沖區分析、疊置分析、路徑分析、網絡分析等)以其可視化、實時化、動態化等直觀的表現形式可廣泛應用于隔離區設置(以傳染病為例)、疫區定位、疫情顯示、空問傳播分析等方面,為管理部門迅速了解疫情傳播態勢,進行應急預案生成、衛生資源配置等提供實施平臺。
篇4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流保障機制
一、引言
不斷發生的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和破壞,每次災難發生時,都需要大量的應急物資,通過應急物流系統,運送到事發地點,對災情進行緊急救助。
在突發性很強的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地區,往往平時沒有賑災物資儲備,或儲備的數量和種類有限。為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損失最小化,急需對應急物流的內涵、規律、保障機制、實現途徑等進行研究,進而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應急物流系統。
應急物流從概念的提出至今,雖然時間不長,但因其重大的社會意義,已經引起廣泛的關注,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在不斷加大,制定應急物流方案,具體研究應急物流在當今社會中的應用是研究的重點。
二、應急物流的內容、特點及管理要求
應急物流(Emergencylogistics)是指以提供突發性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性事件所需應急物資為目的,以追求時間效益最大化和災害損失最小化為目標的特種物流活動。應急物流具有空間效用、時間效用和形質效用。應急物流在許多情況下是通過物流效率的實現來實現其物流的效益。它將現代物流與應急管理結合,以適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需要[1-3]。
1.應急物流的特點
(1)非預見性
重特大災害,涉及面廣,破壞力大,突發性強,一般情況下很難預測會出現什么情況。對物流的需求也變得不確定,因此很難事先做好應急物流規劃。
(2)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樣性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時候,短時間之內需要大量的物資,從救災專用設備、醫療設備、通訊設備到生活用品無所不包;同時,往往還會伴隨著運輸系統的惡化,如道路被洪水或山體滑坡阻斷,除了需要在配齊這些物品,還要將這些物品及時送達,這對物流的配送系統是個嚴峻的考驗。
(3)政府與市場共同的參與性
應急物流來源可以由多種方式提供,主要包括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公益捐助的方式、企業和個人自主采購滿足自身需求等方式,與多頭供應相對應的是多頭儲備,各自為政的采購與運輸,針對這種分散性,需要對資源進行整合,以備不時之需。因此對于重大災害處理應遵循政府、企業、個人相結合的特點。
(4)突發性
應急物流是由突發事件引起的,所以它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突然性和不可預知性。應急物流對時效性要求非常高: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來進行應急物流保障。通常使用的一套物流運行機制已經不能滿足應急情況下的物流需要,必須要有一套應急的物流機制來組織和實現物流活動。
(5)不確定性
由于人們無法準確地估計突發事件的持續時間、強度大小、影響范圍等各種因素,而使應急物流的內容隨之變得不確定。例如,2003年上半年對SARS的戰斗開始階段,人們對防護和醫療用品的種類、規格和數量都無法有一個確切的把握,各類防護服的規格和質量要求也是隨著人們對疫情的不斷了解而確定的。
(6)非常規性
應急物流本著特事特辦的原則,許多平時物流的中間環節將被省略。整個物流流程表現得更加緊湊,物流機構更加精干,物流行為表現出很濃的非常規色彩。如在應對SARS和禽流感的戰役中,為了保證醫療用品的需求,就需要有一個組織精干、權責集中的機構進行統一組織指揮,以確保物流活動的協調一致和準確及時。
2.應急物流管理的要求
應急物流是在特殊條件下發生的物流活動,應急物流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實現對突發事件的應急保障,但由于應急物流的突發性、不確定性等特點,決定了應急物流必須著眼于平時的準備,加強應急事件的預警,加強應變機制的演練,才能做到應急物流實施時有條不紊,快速反應。
(1)加強政府在應急物流組織保障工作中的作用
應急物流的組織指揮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職能的發揮,務實、高效的政府部門是應急物流組織指揮成功的關鍵。
(2)建立應急物流預警機制
在贏得各式各樣的應急物流戰斗中,應急事件的物流豫警機制就變得非常重要。一個運行良好的預警機制,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應急物流的突發性和盲目性。使應急物流變得“應而不急”,從而提高應急物流的保障效益和效率。
(3)搞好應急物流預案的編制與演習
編制應急物流預案,完善應急機制、體制和法治,可以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性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義十分重要。
(4)建立健全應急物流的法制機制
從世界范圍來看,在應對突發性災難的時候,國家立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相關法律可以保障特殊時期、特殊地點、特殊人群的秩序和公正;另一方面,相關法律可以規范普通民眾和特殊人群在特殊時期、特殊地點的權利與義務,可為與不可為。應急物流中的法律機制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性的動員機制,也是一種強制性的保障機制。
要成功實施應急物流,除了滿足上面要求外,全民動員和“綠色通道”也是不可少的。全民動員是一項人民群眾廣泛參與,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特定的社會發展目標的群眾性活動。“綠色通道”是在重大災害發生及救災賑災時期,在地區間、國家間建立并開通的一條或者多條應急保障專用通道或程序。
為了更好的發展應急物流,也為了今后有效的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研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流已是當務之急。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及防范的意義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主要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疫情、群體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由于事發突然,發生原因復雜,具有一定的破壞壞性和持續性,因此,一旦事發,將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影響工農業生產和人們正常的生活。
有效的防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減少和避免經濟損失
有資料表明:美國每1美元預防白喉、破傷風和百日咳可節約29美元的醫療費。乙肝疫苗有效預防乙肝病毒,每年可減少巨額的醫藥費用。從預防開始,防治結合,禽流感的防控就是很好的例子。
2.減弱或避免政治風險
歷史上已多次發生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導致政治動亂甚至內戰的情況。宏觀政治涉及公共管理機構在國際社會、新聞媒體、公眾面前的形象。應利用各種公共關系,明確公共管理機構的立場,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穩定公眾信心,團結更多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微觀政治涉及政策的決策和執行。應成立突發事件應對小組,提出清晰的思路和行動建議,保證信息傳遞準確及時,物資和人事調動暢通無阻。
3.減少或避免文化損失
防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以塑造良好社會精神,這是國家、民族面對突發事件的靈魂和基礎。要用知識和科學培養正確的突發事件意識、精神準備、承受能力和操作方法,盡快用科學的文化取代滯后的非科學文化和迷信。一個社會如果公眾在信念、意愿、好惡、目的等社會態度方面對突發事件具有科學判斷,就會形成一種科學應對突發事件的社會共識,就會自覺行動。培養良好習慣,如SARS危機以后人們開始注意講究清潔衛生,實行分餐制,公款吃喝和陋習減少,崇尚大自然,網絡視頻會議網上購物交易娛樂學習等網絡經濟生活提升,引發了一場社會風俗革新運動。:
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流保障機制
為了更好地防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發生后能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從政府到地方都要努力做好應急物流管理,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滿足應急物流實施的必要條件,使災情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損失降低到最小。
1.技術保障
(1)信息系統
國家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決策指揮系統的信息、技術平臺,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收集、處理、分析、等工作,采取分級負責的方式進行實施。
要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建設醫療救治信息網絡,實現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救治機構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
(2)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國家建立統一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各省(區、市)、市(地)、縣(市)要加快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基層預防保健組織建設,強化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的責任;建立功能完善、反應迅速、運轉協調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機制;健全覆蓋城鄉、靈敏高效、快速暢通的疫情信息網絡;改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和實驗室設備條件;加強疾病控制專業隊伍建設,提高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置和實驗室檢測檢驗能力。
(3)應急醫療救治體系
按照“中庸之道、地方負責、統籌兼顧、平戰結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則,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成包括急救機構、傳染病救治機構和化學中毒與核輻射救治基地在內的,符合國情、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反應靈敏、運轉協調、持續發展的醫療救治體系。
(4)衛生執法監督體系
國家建立統一的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明確職能,落實責任,規范執法監督行為,加強衛生執法監督隊伍建設。對衛生監督人員實行資格準入制度和在崗培訓制度,全面提高衛生執法監督的能力和水平。
(5)應急衛生救治隊伍
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按照“平戰結合、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分級負責、統一管理、協調運轉”的原則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隊伍,并加強管理和培訓。
(6)加強國際合作
國家有計劃地開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的防治科學研究,包括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實驗室并用檢測技術、藥物治療、疫苗和應急反應裝備、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防治等,尤其是開展新發、罕見傳染病快速診斷方法、診斷試劑以及相關的疫苗研究,做到技術上有所儲備。同時,開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裝備和方法,提高我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整體水平。
2.物資、經費保障
(1)物資儲備
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物資和生產能力儲備。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根據應急處理工作需要調用儲備物資。衛生應急儲備物資使用后要及時補充。
(2)經費保障
應保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經費,按規定落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的財政補助政策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經費。應根據需要對邊遠貧困地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給予經費支持。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積極通過國際、國內等多渠道籌集資金,用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3.通信與交通保障
各級應急醫療衛生救治隊伍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配備通信設備和交通工具,保證正常通信,保證交通通暢。
4.法律保障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加強調查研究,起草和制定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形成科學,完整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法律和規章體系。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規定,根據本預案要求,嚴格履行職責,實行責任制。對履行職責不力,造成工作損失的,要追究有關當事人的責任。
5.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利用廣播、影視、報刊、因特網、手冊等多種形式對社會公眾廣泛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知識的普及教育,宣傳衛生科普知識,指導群眾以科學的行為和方式對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充分發揮有關社會團體在普及衛生應急知識和衛生科普知識方面的作用。
五、結束語
通過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流管理的探討和學習,以及對2003年SARS、2008年的手足口病、三鹿奶粉事件的關注,我們充分認識到了應急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因為這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管理能力。每個國家都應努力做到應對突發事件有條不紊,高度準確及時的預警,人員物資快速響應,隨時到位,將財產損失降到最低。我國對嚴重的“非典”和手足口病的處理,顯示了我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措施,但也反映出了一些應急機制、應急物資儲備機制等不夠完善的一面。應向一些在此方面做得好的的國家和地區學習,比如日本、臺灣地區等,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應急物流管理措施和方法。
參考文獻:
[1]歐忠文王會云姜大蘭盧寶亮甘文旭梁靖:應急物流[J].重慶大學學報,2004,(3):165-166
[2]王豐姜玉宏王進:應急物流[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7:2-131
[3]劉小群游新兆孫建中孫其政:應急物流能力的內涵剖析與構成體系[J].《災害學》,2007,(2):123-127.
[4]劉建民:關于應急物流保障的思考[J].物流管理,2008,(10):33-35
篇5
[關鍵詞]公共衛生;監控;突發事件
1 公共衛生的概念
公共衛生是指關系到一國或一個地區人民大眾健康的公共事業。公共衛生的基本內容應該包括對重大疾病尤其是傳染病(如結核、艾滋病、SARS等)的預防、監控和醫治;對食品、藥品、公共環境衛生的監督管制,以及相關的衛生宣傳、健康教育、免疫接種等。公共衛生與普通意義上的醫療服務是有一定差距的。在美國,公共衛生被認為是通過評價、政策發展和保障措施來預防疾病、延長人壽命和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門科學和藝術。在我國目前對于其內涵和涉及領域尚無統一明確定義,盡管在中央文件中多次出現“公共衛生”的字眼,但對其內涵的認知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近年來我國政府將建立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作為公共衛生工作的重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03年5月國務院公布的第376號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列》從法律高度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社會秩序提供了依據。
2 公共衛生監控方式
目前,基于公共衛生事件為監控目的的監控系統有以下五類。一是以病例主訴報告為基礎的癥狀監控系統癥狀,監控系統是以早期發現傳染病暴發及生物恐怖等事件為目的、以臨床癥狀癥候群為基礎的監控系統及其輔助系統。二是沿用以病例個案報告為基礎的單病或多病種疾病監控系統。三是以事件報告為基礎的疾病暴發或事件監控系統。四是以媒體信息為依托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控系統。五是中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控系統,該系統是在其他系統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而形成的有中國特色的監控系統。我國的監控系統可以初步用于描述流行病學特征、發現病因學變化趨勢、分析暴發原因、開展發現和調查工作及促進地方及國際機構之間的合作。
3 近年我國公共衛生發展狀況
2004年1月我國啟動了“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系統”。2004年全國各類學校通過該系統共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670起,其中發生在學校的傳染病事件占全國傳染病事件的64%左右,這些數字表明學校的公共衛生問題在我國較為突出。北京市應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對2005―2006年通過網絡直報的學校突發事件進行分析,結果顯示50起突發事件中傳染病疫情占82%,事件主要發生在縣鄉級中小學。2005年湖北省共報告突發疫情151起,主要集中在學校,發病人群以學生為主。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最多,占報告總起數的92.1%。2006年河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215起,其中傳染病疫情占64.6%。農村發生129起。學校和托幼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為大多數,共占61.86%,尤其發生在鄉鎮、縣級小學和市級小學的傳染病事件發生較多。另外還有其他地市的研究結果的報道與上述結果基本一致。這表明,我們的研究發現監測系統收集的數據比較全面,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的及時性較差,報道的數據較為滯后,目前對于07年以后的材料的報道還較少。
篇6
關鍵詞:公共衛生支出績效 經濟性 效率性 效果性
一、政府公共衛生支出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政府對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支出不足衛生事業是一項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事業,政府應進行必要的投入與管理。然而近年來雖然我國衛生事業費總體上呈上升趨勢,絕對數在增加,但相對數在減少。與發達國家相比,整個衛生事業中的投資一直處于較低的層次,甚至連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都沒有達到。目前我國醫療衛生總支出只占世界衛生總支出比重的3%,用世界大約3%的衛生資源去解決世界上22%的人口的健康問題,這無疑是個很大的壓力,也會影響醫療衛生項目的效率的提高。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構成了衛生總費用的投入主體,衛生總費用在穩步增長的同時,政府社會衛生支出卻在逐步下降,而居民衛生支出卻在急速攀升,三者之間比利不協調,存在明顯的失衡。我國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從1980年占衛生總費用的1/5到2003年攀升到的超過1/2,同一時期政府預算衛生支出卻從36.2%下降到17/2%,平均每年降低約1%,見(表1)。這種情況在伴隨著市場化改革縱深推進的過程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基本衛生醫療方面的過度市場化降低了社會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方面的能力和意愿。財政投入總量的不足和投入主體結構的失衡是導致公共醫療衛生支出績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也帶來了城鄉醫療水平的差距,醫療衛生資源浪費等諸多的問題。
(二)中央與地方政府衛生投入結構不合理首先,從衛生事業費的投入結構來看,中央財政支出在衛生事業費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地方財政的支出比重逐年上升。2000年與1999年相比較,中央財政用于衛生事業費的支出占國家財政衛生事業費支出的比重由2.59%下降到1.49%,下降了1.1%。而地方財政用于衛生事業費的支出占國家財政衛生事業費的比重也從1991的97.41%上升到2000年的98.51%。其次,注重醫療機構,對公共衛生與預防保健機構的投入相對較弱。1999年醫療機構的政府補助是預防與婦幼保健機構補助總和的4倍。盡管醫療機構的補助明顯高于公共衛生與預防機構,但在醫療機構中政府補助在全部費用中只占少數,在防疫站和婦幼保健站,盡管政府補助相對較少,但占其全部費用近1/3。即用于公共衛生與預防的政府補助雖然少,但在公共衛生與預防保健機構中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衛生資源配置存在嚴重失衡 目前衛生資源配置存在的失衡現象主要體現在:一方面衛生資源在城市與農村、地區之間配置不均衡。首先,衛生費用分配存在嚴重的城市傾向。在衛生總費用中政府投入總量低,而且城鄉之間分配也極不公平。20世紀90年代,雖然城市擁有的衛生總費用只是略高于農村,但因為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70%,所以人均衛生費用在城鄉之間差距很大。其次,體現在人力資源上。目前在大部分農村地區鄉鎮衛生院的衛生技術人員中,中專學歷和未接受過專業培訓的高中及以下學歷者分別占53%和36%,在貧困地區比例更大。而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醫院的衛生技術人員大都是大學學歷,而且有一定比例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最后,體現在衛生條件和衛生基礎設施上。農村衛生條件差,很多地區鄉村衛生服務機構設施條件差,經濟效益差。1999年農村衛生廁所人口覆蓋率只有24%,城市則為68%,安全飲水人口覆蓋率農村僅為66%,而城市達到94%。另一方面衛生資源城鄉與地區間配置的嚴重失衡導致衛生保健水平差距極大。從總體趨勢來看,城市地區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始終在不斷改善,而農村各項指標今年來的改進卻不容樂觀。農村兒童發育遲緩患病率和城市相比,差距由1990年的4.6倍擴大到5.5倍。這說明衛生資源的嚴重失衡,直接導致城鄉和地區間衛生保健水平的差距。
二、公共衛生支出績效審計的目標
(一)終極目標:健康公平健康公平指每個人都應有公正的機會發揮其全部健康潛能,任何人都不能被剝奪機會。衛生保健公平涉及到衛生服務提供、衛生服務籌資和利用三個方面,均具有橫向公平和縱向公平兩方面的涵義。衛生服務提供中的橫向公平是指具有同樣衛生服務需求的人可以得到相同的服務,縱向公平是指衛生服務需求多的人比衛生服務需求少的人應獲得更多所需的衛生服務。衛生服務籌資公平中的橫向公平指具有同等支付能力的人應對衛生服務提供同等的支付,縱向公平指支付能力高的人應當多支付。籌資公平性的本質在于避免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衛生利用公平中的橫向公平指同等需求的人對衛生服務的利用相同,縱向公平是指衛生服務需求越高的人可以獲得高效的衛生服務。可見健康公平是針對衛生服務的供需雙方而言的,不僅要求衛生服務的供方應提供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的衛生服務,而且要保障居民獲取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
(二)直接目標:衛生財政能力的均等化和衛生資源配置的均衡衛生財政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稅收。1994年實行的分稅制改革后,我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財力嚴重不均,形成了衛生財政能力的縱向不均衡。體現在衛生系統主要的事權在地方政府,級次越低的政府財力越低,承擔的任務越多。而轉移支付制度是消除衛生財政縱向不均衡的重要手段,中央政府通過轉移支付制度的實施,采用撥款或補助的形式彌補地方衛生財政缺口,可以實現衛生財政能力的均等化。由于衛生經費的政府投入主要是以地方財政為主,所以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決定了各地的衛生財政能力參差不齊,衛生事業經費投入程度不同。而且各地區之間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環境不同,使各地提供公共衛生服務或產品所耗費的成本不同,再加之我國財政體制不健全,從而形成衛生財政的橫向不均衡。而公共衛生產品具有明顯的外部經濟特征,所以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不僅可以使資金從相對邊際效用較低的地區轉移到資金需求程度更高、邊際效用更高的欠發達地區,實現各地區財政能力的相對均衡,提高財政資金的總體使用效用、增加社會效益和福利。
(三)基本目標:保證居民獲取大致相同的基本衛生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及臨床服務是世界銀行在1993年世界發展報告中首先提出的新概念,是指一攬子的基本預防和醫療服務。根據提供服務內容的多少,進一步分為最低限度的及必需的兩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理論界關于基本衛生服務共識:首先是確認獲取基本衛生服務是每個居民應有的權利。其次,基本衛生服務僅是當今眾多醫療診治技術中有限的干預措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最后,這些干預措施不是隨機選取的,而是根據一定的社會目標和特定的技術確定的,是政策的決策者、醫療專家和社會公眾代表共同選擇的。政府必須借助于對衛生方面的財政投入,干預衛生資源的分配,確保低收入人群和脆弱人群能夠獲得必要的基本衛生服務,在救助的層次上體現公平。
三、公共衛生方面支出績效審計的內容
(一)公共衛生支出評價的框架 目前,根據各國政府提供公共衛生特殊產品的范圍和前述對公共衛生概念和范圍的界定,政府提供公共衛生產品的范圍應包括:基礎性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監督和公共衛生教育與科研。根據對政府公共衛生支出范圍的假定,在具體的績效審計中,將按照如下的層次展開見(圖1)。
(二)公共衛生支出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公共衛生支出評價指標的設計應遵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一般應遵循的原則,如重要性、全面性、可測性、可控性、相關性之外,根據公共衛生的特點,還應結合公共衛生支出評價自身的特點,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總體性原則。公共衛生支出同政府的其他支出一樣講求社會總體效益,整個過程設計的投入和耗用,不僅涉及公共衛生領域的各個方面和多個環節,也涉及公共衛生固定資產的形成和公共衛生防御能力的增強,同時還涉及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其他部門等。所以,公共衛生支出的評價中,不能僅限于政府支出本身的直接效用,還應從社會經濟活動總體出發,把政府資金的支撥與耗用放在提高社會綜合衛生素質的過程中進行評價。二是多層次性原則。公共衛生范圍的多層次性,決定了公共衛生支出的多樣性,進而形成了公共衛生支出效果的不同層次。評價公共衛生支出效果要從整個政府公共衛生支出總效果、中央政府公共衛生支出效果、地方政府公共衛生支出效果等多角度出發,展開多層次的分析和評價。三是非重復性原則。如果一項評價內容已經在分類指標中得到反映,那么在綜合指標中就不應再出現相同或類似的指標,以免重復評價,影響結論的科學性。
(三)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根據上述公共衛生支出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應遵循的原則,結合各層次公共衛生支出的內容,按照指標體系的性質為不同層次的評價內容設置了兩類指標,即基礎指標和評價指標。前者包括投入類指標、過程類指標、產出類指標和效果類指標;后者包括經濟性指標、效率性指標和有效性指標。這兩類指標,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綜合見(表3)。
(四)公共衛生支出績效評價的方法為了形成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方法,理論界和實踐部門探索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質量控制法、調查法、問題解析和碰頭會法、統計分析法、訪談法及觀察法。本文采用合成指標計分的方法來對政府在公共衛生方面的支出進行績效評價,即是通過收集數據,對數據進行整理和計算,并將各個指標進行量化處理,然后通過對每個評價指標設置不同權重,根據一定的指數合成方法,計算出評價指標的綜合得分,形成量化的評價結果。具體的步驟如下:首先,確定指標權重。德爾菲法。德爾菲法又稱專家意見法,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蘭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合作研究的一種通過有控制地反饋有效收集專家意見的辦法。根據指標對評價結果的影響程度,由相關專家結合自身經驗和分析判斷來確定指標權數,通常采用專家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分類后,將每個指標進行中為數和上下四份為數的運算,將運算結果再次征求專家意見,最后確定出各類指標的權重。層次分析法。這種多層次分別賦予法可以避免大量指標同時賦權的混亂和失誤,提高評價的簡便性和準確性。具體步驟是:按照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關系將評價指標層次化。采用專家咨詢或根據研究人員經驗判斷對同一層次指標進行兩兩比較,構建出判斷矩陣。假設確定第B層指標的權重,B層指標中的B1、B2、……Bn是隸屬于上層指標Ak的下層指標。bij(i,j=l,2…n)表示Bi對Bj相對重要性的數值表現,通常bij取1,2,3,…9及它們的倒數。具體含義以T.L.Saaty的1―9標度法表示見(表4)。對于任何判斷矩陣有:bii=1.bij=1/bji;bij>0。判斷矩陣的值可以根據客觀數據、專家意見、分析者意見綜合得出。最后計算各層指標相對權重。計算各指標的權數Wi的公式:bij=bij/∑bkj;wi=∑bij;wi=wi/Zwi
各層指標的權重均可通過同樣的方法獲得。由于公共衛生支出績效評價指標的大類僅有“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類,數量較小,可以采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指標權重,這相對于德爾菲法更為準確。其次,對合成指標和成分數的計算。在確定每個指標的權重后,就可以方便地應用加權平均的計算方法,計算出合成指標的和成分數,計算公式為:指標綜合得分=∑Wi×Di/∑wi
其中:Wi、Di分別為測定指標的權重,得分∑Wi=1
四、公共衛生支出績效提高的建議
(一)加大政府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支出對于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勞動力素質的公共醫療衛生產品,在由市場提供存在效率缺失的情況下,政府財政應該盡量發揮其提供公共產品的職能,成為最主要的投入者。為此,要加大財政公共醫療衛生支出的比例,增加公共醫療衛生支出規模。要完善對醫療機構的補助,加大藥品價格管理機制,引導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合理用藥,改革“以藥補醫”的機制,從源頭上抑制醫藥費用過快,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但要注意的是,醫療衛生供給水平的提高要與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均GDP的增長相適應,其適度的標準是既保證人們基本的醫療衛生需求又不致過度消費有限的資源。
(二)將有限的資本投入到成本收益較高的項目 調整政府行為和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政府在成本收益較高的疾病預防事業中的投入,一些純粹的公共衛生項目應由差額預算撥款逐漸地恢復全額預算撥款,提高財政公共衛生支出中預防保健支出的比例,合理進行預防共作管理,為居民生活和國家發展構筑第一道防線。根據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報告――投資于健康》(1993),在世界范圍內,政府可實施的績效成本比較高的衛生公共干預領域包括:幼兒疾病免疫、學生衛生服務、家庭計劃生育、消減煙草和酒精消費計劃、環境衛生、健康教育、艾滋病預防;而最為有效的醫療服務包括:母嬰保健、計劃生育、肺結核化療、性傳播疾病控制、對幼兒期疾病病例的管理,其中所涵蓋的內容在不同的國家可能有所差異,取決于各國疾病情況和衛生系統的狀況。在我國現階段經濟和技術條件下,公共醫療衛生要先解決公共衛生服務和最基本的常見病與多發病診療,隨著今后經濟和財政能力的逐步提高在逐步擴大保障內容。另外,應合理分配突發性醫療事件事前投入和事后投入的比例,加大財政事前防范支出的比例,從而提高這部分公共資源的配置效率和提高危機管理的應急能力。完善全國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加強疫情報告信息的分析利用。
篇7
衛生應急是指為應對、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而做出的一系列決策和處理措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需要在政府的領導下調動多個部門和多個學科密切配合,全社會參與才能有效運轉。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是這一體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不可或缺溝通和橋梁的作用。當突發事件來J臨時,通過開展廣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可以使公眾正確了解相關情況和知識,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可以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傳播正確信心,相信黨和政府,相信科學:可以促進公眾采納積極的健康行為,避免引起社會恐慌,維持正常的社會和生活秩序,盡快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1 基本概念
1.1健康教育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健康信息傳播等干預措施促使人群或個體自覺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避免或減少暴露于危險因素,幫助達到疾病預防、治療康復及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1.2健康促進促使人們維護和提高人們自身健康的過程,是協調人類與環境的戰略,它規定個人與社會對健康各自所負的責任,包括個人與其家庭、社區和國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勵健康的行為,增強人們改進和處理自身健康問題的能力。
2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在衛生應急工作中的作用
近兩年,我國每年因突發公共事件損失GDP6%。怎樣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損失降到最低,直接面對公眾傳播知識和技能的健康教育,是關鍵的一環,在事件發生之前可以進行預警,在事件發生過程中主導社會輿論、傳遞知識和信息、平穩公眾心態、穩定社會秩序。在事件發生之后對實施的宣傳、干預進行有效的評價,有利于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利于事件的順利解決,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的快速發展,
2.1影響公眾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知識、心理和行為變化的因素(1)及時、公開、權威的信息。能夠提高公眾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減少公眾的心理壓力并能夠提高其心理應對能力。(2)廣泛開展健康教育,使公眾正確地了解有關知識。健康教育可以及時將信息和相關科學防護知識傳達給公眾,盡可能減少他們所受到的傷害。正如2003年5月應邀從美國回國參加抗擊SARS的斗爭的公共衛生流行病學專家黃建始教授總結的:我國這次最終戰勝SARS靠的不是疫苗、特效藥或者消毒劑這些技術層面上的東西,而是依靠了傳統的流行病學方法一教育群眾,正確認識SARS的傳染規律和危害;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并加強對易感人群的隔離等。(3)開展心理干預活動。可以幫助人們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緩解乃至穩定由事件引發的強烈的恐懼、焦慮和抑郁的情緒,恢復心理的平衡狀態,避免因心理失衡造成的自我傷害。
2.2健康教育在信息傳播中的作用
2.2.1公共關系學理論強調信息溝通是危機管理的核心英國危機公關專家里杰斯特曾提出著名的危機溝通“三T”原則:第一以我為主提供情況(Tell your own tale);第二提供全部情況(Tell it all);第三盡快提供情況(Tell it fast)。新聞傳播學提示過一個規律:沒有你的聲音,就會有別人的聲音。健康教育工作主動向公眾提供情況,就成為了信息主渠道,公眾就會把健康教育機構作為主要的信息來源,別人的聲音就相對弱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提供了全部情況,即使有人想造謠也不會找到素材:健康教育工作在第一時間很快提供情況,就能做到先聲奪人。
2.2.2不同階段健康教育的作用 (1)在事件沒有出現或剛剛出現時,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是及時地讓公眾了解相關的信息和知識,起到預警作用,并提高人們的防范意識。(2)在事件發展過程中,健康教育可以使公眾對于事件的發生和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讓群眾了解正確信息,了解預防和自我保護的具體知識。起到引導、幫助的作用,使公眾獲得信息和知識,培養自我保健技能。同時,良好的健康教育也能夠幫助公眾認識到事件所處的階段,使他們保持清醒的狀態。(3)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或接近尾聲時,開展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受到沖擊和影響的人群從疾病、傷害或其他的特殊狀態下盡快恢復過來,重新回到正常的社會生活中。在事件結束以后,還可以幫助全社會進行反思,讓人們看到哪些行為、生活方式或態度可以使他們遠離傷害。以便對人們今后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進行指導。指導公眾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和健康意識,從而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并最終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3健康促進在控制甲型H1N1流感中的應用
2.3.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我國2003年5月9日頒布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2006年1月9日國務院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各省市也制定了相應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和響應級別。
2.3.2創造支持性環境各省市政府、衛生行政機構成立了應急辦公室等相應機構負責衛生應急工作和相關的協調工作。自我國發現第1例甲型H1N1流感輸入性病例以來。我國衛生、航空、鐵路、交通、商業、旅游等各部門齊抓共管,一起應對疫情,控制疫情傳播。
2.3.3加強社區動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社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其程度主要看應急所需要的資源是否充足,技術是否可靠,措施是否得當。社會力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持,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重要的措施保障。廣大媒體、社區衛生機構動員各社會力量加入到了防控工作中來。
2.3.4健康技能衛生部出臺了一系列防控方案,在社區和學校的防控方案中,把向公眾和師生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識,倡導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采取開窗通風等措施,作為重要防控內容;同時向公眾推薦《六步洗手法》。
2.3.5調整衛生服務方向 我國現已將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重點轉向社區,衛生部于2009年6月11日出臺了《社區甲型H1N1流感暴發流行控制工作方案(試行)》。
3 討論
3.1完善系統建立協調、統一的健康教育機構。在我國部分地區健康教育所是獨立機構,部分地區健康教育工作任務落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還有的設在愛衛辦,機構不統一。各級健康教育機構各自為政開展工作。使有限的健康教育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3.2優化隊伍加強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目前全國健康教育專業隊伍中高級職稱者只占4%,具有本科以上學歷者占9%。據對全國6個省市的調查資料顯示,在健康教育隊伍中,25%的人沒有醫學學歷,初級職稱或沒有職稱者占64%。縣級健康教育人員絕大多數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健康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人員的水平亟待提高。同時,還需要培養和引
進包括如因特網技術人才、產業管理人才、市場拓展人才、項目策劃人才及熟悉國際經濟、法律和懂外語的多種專業人才,建立適合健康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3.3公開、透明的信息平臺首先必須有各級衛生監督、疾病監測機構完善的監督和監測。使信息暢通。其次,政府部門和專業機構應擔當信息傳播者。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和報紙這三大媒體。及時疾病流行的最新信息。比如在美國,傳染病監測的統計數字完全公開,任何人都可通過互聯網查看,通過打電話或到當地衛生局了解這些數據。一旦出現某種傳染病上升趨勢,不用動員,人們早就知道了,提高警惕了。同時針對當前出現的公共衛生事件的保健防病知識,成功的疾病防治健康教育應該讓公眾知道:第一,這種疾病會對他們的健康和生命構成威脅:第二,如果他們采取一些行動是可以避免或減低這種威脅的:第三,他們有能力采取這些行動:第四,這些行動是符合社會潮流的,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如果把這些信息傳給公眾,他們就會主動地采取行動遠離傳染源。
3.4完善的教育培訓機制
對醫務人員、公眾、包括政府機構人員進行教育。內容包括疾病預防相關知識、心理健康和危機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加人們對突發事件的了解,增強公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應變能力,起到有效預防和積極應對的作用,增強公眾理能力。許多國家都有危機教育,以增強公眾在危機面前的“抗打擊能力”。充分發揮健康教育機構、大眾媒體和各方面的作用,普及科學的防病保健知識,倡導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公眾的防病意識和能力,促使民眾不斷提高健康意識。逐步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行為習慣,使民眾做到“主動健康”,這才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也是建立良好的公共衛生體系的希望所在。
3.5完備的立法、規章制度保證建立健康管理協調委員會,協調各方面、各部門的關系;建立應急預案制度;設立《健康教育法》或綜合的《公共衛生法》。如香港的法律明確規定:傳媒必須辟出一定的時間段和版面。用于公益性節目和廣告。同時,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應急體系,在制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應急預案基礎上,加強對群眾知曉、行為危險因素等的收集和分析。掌握群眾健康需求動態,根據災難前預防、災難前準備、災難暴發期應對和災難結束期恢復等階段及時進行干預和健康預警,適時提供正確的應對信息。
篇8
關鍵詞:高校;突發事件;預警管理
高校的穩定與和諧發展對社會穩定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各類突發性事件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此類事件來得突然,事出多因,往往令人措手不及,防不勝防,一旦發生便會直接影響到正常的教學、科研等工作甚至危及學生的生命。本文擬從輔導員的角度出發,以高校突發事件的定義及類型為基礎,著重探討高校突發事件的預警管理。
一、高校突發事件的概念及類型
一般認為,“突發事件”的概念最先由德國社會學家烏爾里希·貝克(Urich Becker)在其著作《風險社會》中提出的。此后,國內外的很多學者對“突發事件”的概念也給出了很多種定義,由于依據和研究的側重點不同而有所差異。綜合多種定義,筆者把突發事件的概念總結為:對社會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突然發生的、需要及時采取應急措施的事件。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此類事件不易應對,且不能采取常規的處理方法;二是事件突發、緊急、擴散速度出乎意料。
在《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根據突發事件的發展過程、性質和機理,將它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性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四類。很顯然,高校突發事件也應該屬于這一范疇。高校突發事件又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高校突發事件是指事件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措施予以應對,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狹義的高校突發事件單指“學生突發事件”,發生在校園內外的,由校內學生實施或以學生為侵害對象的,由于自然的、人為的或社會的原因突然引發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為轉移的,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校的教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響,公共財產受到損失以及學校名譽受到損害的事件。本文所指的是狹義的高校突發事件,即“學生突發事件”。
根據突發事件性質、誘發及事件本身的動態性和變化性的不同,高校突發事件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別。
1.群體性突發事件
群體性突發事件指的是校園內外涉及師生的各種非法集會、游行、示威、請愿以及集體罷餐、罷課、上訪、聚眾鬧事等事件。校園群體性突發事件主要可分為政治因素引發的事件和群體利益引發的事件兩類。前者是指帶有政治色彩的、大多是由國家和民族利益引起的具有社會共鳴的群體性突發事件。這類突發事件社會聯動能力強,影響面較大,與國際國內形勢關系密切,有一定的組織程序,而且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口號,政治目的明顯。后者是指因待遇、利益、管理等引發的具有群體利益目的的群體性突發事件。這類突發事件多因師生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或學校管理不善而誘發,行動目的明確,但社會聯動能力較弱,影響面有限,與政治敏感性問題無多大關聯。
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學校師生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校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包括兩類:一類是發生在學校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是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腸道傳染病和呼吸道傳染病等引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另一類是學校所在地發生的,可能對學校師生健康造成危害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2003年SARS的蔓延,使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3.突發安全事故
突發安全事故包括意外交通事故、實驗室爆炸、建筑倒塌、擁擠踩踏等事故,造成重大影響和損失的學校后勤供水、供電、供氣、供油等事故,學生打架斗毆致傷、致殘,盜竊、搶劫、故意或意外傷害、自殺、火災等治安類事件,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學校組織或師生自行組織的校外活動中造成師生人身損害的安全事故,學生聽信社會不法分子的謊言而上當、受騙等。
二、輔導員在高校突發事件預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輔導員和學生的接觸最為直接,對學生的了解也最多,是開展學生工作的基層管理者。通過思想教育、品行引導、紀律約束、人格影響等手段方式,輔導員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負有特殊的責任。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對高校輔導員的進行了明確定位: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這種特殊的角色定位決定了輔導員在高校突發事件預警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基礎性、關鍵性。
三、輔導員視角下高校突發事件預警管理機制的建立
多數情況下,輔導員面對高校突發事件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事后的處理上,這其實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一般解決矛盾的關鍵是把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最高境界是預防問題的發生。對于學生事務的處理,特別是突發事件,這句話非常適用。
多數高校突發事件的發生都是有前兆的、有跡可循的、可防可控的。因此筆者認為,在高校突發事件管理中,預警是最關鍵的環節之一,預警工作的落實與否直接影響到整個突發事件管理的效果好壞。這要求輔導員必須成為預防高校突發事件的第一道防線,同時要從反射式的事后處理模式,轉變為以預防為主、信息暢通、反應迅速、應對協調的預警系統模式。
第一,輔導員在工作中提高危機意識,樹立預防為主的理念,把工作做到細處、做在平時。貫徹落實好“六深入”:不定期深入學生宿舍、深入教室、深入食堂、深入學生活動場所、深入學生內心深處和深入網絡。在深入的過程中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夠獲得關于學生的大量信息,同時網絡平臺如微博、QQ群、空間、論壇等也能反映出學生的近期動態,綜合現實生活和網絡所得學生信息就能基本掌握學生動態,然后有針對性地關注、引導和管理。
第二,建立完善的班級信息無障礙通道。通道包括兩條主線:一條是班委、宿舍長;另一條則是黨員。這兩個特殊的群體通過對班內同學的監督獲得大量的信息,輔導員指派相關班委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分類,建立相應的信息檔案。這些信息檔案從學生入校開始,一直持續到畢業離校,涉及學生的方方面面。如剛入學時個人信息和家庭信息的統計、匯總,重點是家庭背景和家庭經濟條件,對單親家庭、家境貧困的學生進行重點關注;團支書等相關班委負責學生活動方面的信息,是否進入學生會、加入了什么樣的社團、是否外出兼職等;學習委員負責成績方面的信息檔案,每個學期考試的成績排名、獲得獎學金的情況、與學習成績緊密相連的評優評先等;副班長負責考勤方面的信息檔案,晨讀晨練、課堂出勤、外宿情況等;心理委員負責學生心理方面的信息檔案,班里每位同學的心理特點、心理健康測試情況、戀愛情況等做出詳細的跟蹤記錄。
第三,輔導員結合班委和黨員,在信息檔案的基礎上進行識別和診斷,篩選出可能誘發突發事件的因素,并對這些因素進行評價,最終形成預警對策,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歐永美.“情景——應對”系統在提升高校輔導員突發事件處置能力中的運用[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11,(8).
[2]林洲,陳佳文,簡福愛,袁珊,梁沛華.高校突發事件的概念、類型及誘因探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0,(5).
[3]鄭恒毅,王健卉.高校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成因及處置[J].重慶大學學報,2005,(5).
[4]馮惠玲.重大突發事件與思想政治工作對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5]楊雪巖,大川.高校重大突發事件的類別劃分[J].高校輔導員學刊,2009,(2).
[6]江乃兵.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初探[J].行政與法,2003,(10).
篇9
作者:黃德有,林志,夏毓榮,易珺
【摘要】 構建基于人工免疫系統及其相關的免疫算法的公共衛生信息智能監測系統,提出一個基于免疫算法的數據處理流程,并對該系統的網絡模型和實現的關鍵技術的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 公共衛生;人工免疫;信息系統;智能監測
近幾年國內爆發多起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暴露了我國公共衛生發展滯后、應急機制不健全、組織指揮不統一、信息渠道不暢通等一系列問題,也凸現了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系統尚不完,主要表現在:①日常疾病監測和報告系統的不完善。由于現有疾病監測和報告系統的不完善,使政府部門無法及時收集、匯總、分析各地有關疾病的信息,不能正確認識疾病的性質和危害的嚴重性,造成決策滯后。②信息傳播網絡不通暢。公眾無法從權威渠道獲得信息,造成各種流言的傳播,甚至可能一起社會恐慌,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
衛生信息系統的預警智能化、自動化將極大程度上幫助政府和衛生部門構建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如何實現智能監測的研究也一度成為研究的熱點。
1人工免疫的發展和系統選擇的可行性
近年來,計算機專家對生物免疫機制進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人工免疫的概念和一些對應的免疫模型來解決各類計算機問題。
1986年,Farmer等人首先在工程領域提出免疫概念。1994年Bersini等指出免疫系統的一些性質可以應用到計算機科學的學習算法中[1]。1996年12月,在日本首次舉行了基于免疫性系統的國際專題討論會,首次提出“人工免疫系統”的概念。之后Timmis指出人工免疫系統是受理論生物學啟發而產生的計算機范式,它借鑒了免疫系統的功能、原理和模型并用于復雜問題的解決[2]。人工免疫系統仿效生物免疫機制,發展出了很多新型信息處理方法,2000年De Castro等提出了aiNet網絡模型[3],2001年Timmis等提出有限資源人工免疫系統[4],2001年Watkins在 aiNet網絡模型和有限資源人工免疫系統的基礎上提出了有限資源人工免疫分類器模型[4,5],稱作為AIRS(artificialimmune recognition system)。這些模型應用于數據集合的聚類和過濾分析領域,取得很好的效果[5],表明免疫系統可以作為一種優秀的機器學習方法[6]。目前,人工免疫系統已發展成為計算智能研究中一個嶄新的分支,其應用領域已經逐漸擴展到了信息安全模式識別、智能優化、機器學習、數據挖掘、機器人學、自動控制、故障診斷等諸多領域,顯示出人工免疫系統強大的信息處理和問題求解能力,具有廣闊的研究前景。
對于公共衛生信息智能監測系統來說,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實現信息的實時智能化處理,系統的自我學習等一系列功能。而人工免疫系統的特點正好符合衛生信息智能監測系統的功能要求。將人工免疫思想引進衛生監測預警系統中來,將人工免疫的理論與監測預警的實踐相結合,是對現有衛生監測預警的一種新的探索和補充。
本文初步探討基于人工免疫的衛生信息系統,將人工免疫系統的免疫識別,免疫克隆,免疫記憶等算法運用到衛生信息系統,實現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智能監測預警,應急方案的調用等功能。基于人工免疫的監測預警系統有分布性、靈活性、自適應性和魯棒性等特點優勢,是對現有預警機制的一種很好的補充,同時也是對衛生信息監測預警發展的一種新的思考與探討。
2基于人工免疫系統衛生信息安全預警系統網絡模型設計
2.1系統的總體設計
系統設計的總體思想是通過監測相關衛生信息數據的變化情況,在以人工免疫算法構建的預警模型處理下,結合其他輔助決策,應急系統等,來預測疾病的發生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并做出相應的反應及處理。系統監測和預警的對象包括兩大類:①常規的重大傳染病,如鼠疫、霍亂、肝炎、登革熱等;②非常規的包括單個(或一些)癥狀奇特的新傳染疾病和突發的類似于集體中毒的公共衛生事件。
2.2預警模型的選擇
從信息處理的角度來看,生物免疫系統具有強大的識別、學習和記憶能力以及具有分布式、自適應和多樣性的特性。人工免疫系統是對生物免疫系統的模擬,是借鑒和利用生物免疫系統的信息處理機制而發展的各類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技術以及在科學工程領域中應用而產生的各種智能系統的統稱。而對人工免疫系統最基本的研究,就是對其各種算法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將人工免疫算法應用到相關的領域,發揮出人工免疫的優勢。在衛生信息的監測預警系統中,主要要實現的是對數據的智能分析處理,完成機器的自我學習更新,同時對大量的衛生信息進行數據挖掘,以實現監測預警功能。人工免疫系統強大的信息處理和問題求解能力,其模式識別、特征提取、多樣性、分布式監測、克隆選擇等信息處理特性,為構建智能衛生監測預警系統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利用人工免疫在信息處理上的各種優勢,將其運用到衛生信息的監測預警上,本文模擬衛生信息數據在預警模型中的處理過程,探討基于免疫算法的數據處理流程。
圖1基于免疫算法的數據處理流程 略
2.3人工免疫相關算法的選擇及功能研究
2.3.1數據訓練
將收集獲取的衛生信息數據進行初步的加工處理,以方便數據的進一步免疫加工。數據訓練實際上就是把原始資料加工成有價值的信息的過程。它包括以下步驟:
①首先將收集到的原始信息資料認真核對、整理,同時了解其來源和收集方法。對于錯誤或不完整的信息數據用統計學技術來糾正的,并按一定的標準對數據進行篩選,只有符合標準要求的數據才能進一步處理。
②利用統計學技術和人工免疫算法把各種數據轉變為有關的指標和實數的編碼。
③對這些指標和實數的編碼進行解析和歸類分組
2.3.2數據的免疫識別
對完成訓練后的數據,進行數據的免疫識別,而識別的本質是區分“自體”和“非自體”。免疫識別的原理是通過淋巴細胞上的抗原識別受體與抗原的結合實現的,結合的強度稱為親合度(affinity)。相應地人工免疫系統的免疫識別通過特征匹配來實現。其核心是定義一個匹配閾值,根據這個閾值判斷進行數據“自體”和“非自體”識別。免疫識別的過程中也調用結合到數據庫原有的數據與模型,提高分析識別的能力。
2.3.3免疫記憶,克隆選擇
數據經過免疫識別后,產生了很多“自體”與“非自體”的免疫細胞,而對可以提高個體親合度、抗大群體規模的最優個體的免疫細胞以免疫記憶的形式保存。當免疫系統初次遇到一種抗原時,淋巴細胞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調整以更好地識別抗原,并在識別結束后以最優抗體的形式保留對該抗原的記憶信息。而當免疫系統再次遇到相同或者結構相似的抗原時,在免疫記憶的作用下,對輸入數據進行識別判斷,產生相應的效應細胞,作用于抗原數據。
如同在生物系統的克隆選擇過程,只有能夠識別抗原的淋巴細胞才進行擴增。免疫學習系統,要對完成免疫識別的數據,進行免疫的克隆選擇,產生與抗原數據有更高親和力的效應細胞,提高免疫系統識別抗原數據的效率和處理分析能力。克隆選擇的結果是產生與抗原有更高親和力的淋巴細胞,提高整個免疫系統識別和清除抗原的效率。
現在有關免疫克隆選擇的研究中,De Castro提出了克隆選擇算法解決機器學習問題[7]。克隆選擇算法高度并行,能夠實現機器學習和知識獲取,產生高質量的記憶。Jung Won Kim在其入侵檢測系統的設計中提出了動態克隆選擇算法[8]。動態克隆選擇使免疫學習系統中產生的記憶細胞和效應細胞的作用呈動態變化并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提高學習免疫系統對抗原數據的效應作用率,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和學習能力。
2.3.4免疫數據庫進化更新
經過免疫記憶和克隆選擇后的抗體數據和效應細胞,要進行數據庫的存貯,以方便實現對信息的高效智能化處理。對系統不斷增加的數據信息,實現數據庫的自我的學習更新可以通過免疫進化算法來實現。進化計算作為一種有向隨機搜索的優化算法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基本免疫算法相結合,可構成“免疫、進化算法”。 轉貼于
文獻[6]提出了集免疫機制和進化機制于一體的一種全局并行算法— —基于免疫策略的進化算法。文獻[9]提出了一種具有免疫功能的遺傳算法。該算法對增強免疫數據庫的健壯性和完整性,加快數據搜索速度、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對信息的調用和進化更新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文獻[10]設計了具有免疫體親近性特征的遺傳算法。文獻[11]中提出的算法具有較好的全局收斂性,能有效解決裝箱問題。這些算法可以快速求出滿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最優解,對解決實際的免疫數據庫的進化更新問題具有很大價值。
2.4初步構建系統模型
通過人工免疫算法的數據處理,實現對衛生信息數據的判斷及數據信息的提取,同時,基于人工免疫的機器學習,數據庫實現自我的智能更新。在此基礎上,結合信息的監測和決策支持系統,初步構建智能監測預警系統的模型:
圖2基于人工免疫的衛生信息系統模型 略
①來源于城市中各醫院、診所、藥房、實驗室、防疫站、機關學校等的監測數據,通過醫學數據統計軟件,充分運用生物統計學方法,將數據以監測中心統一要求的數據類型進行分類、統計、整理、存儲,并通過VPN專線[12]將分析后的數據傳輸到監測中心。在此過程中,數據類型的統一至關重要,只有遵照系統設定的數據類型,才能確保數據的可操縱性,是系統實現監測的前提。
②監測中心根據匯總數據的來源、特征、預警級別(根據國務院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公共衛生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分成4級。依據突發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把預警級別分為4級。特別嚴重的是l級,嚴重的是Ⅱ級,較重的是Ⅲ級,一般的是Ⅳ級)。完成對數據進一步處理。
③系統將不同類型的衛生信息數據輸入相應的預警模型,調用相關的人工免疫算法及免疫記憶細胞、歷史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判斷,獲取、生成、更新相應的免疫數據,并將原始數據及處理后的信息導入數據庫。在此過程中,系統首先對數據進行編碼,形成抗原集合。一方面,抗原集合與系統中原有的免疫記憶細胞和數據產生相互作用,系統完成對抗原數據的判斷分析等功能;另一方面,抗原集合提交給免疫學習系統進行學習訓練,系統整合訓練后得到的免疫記憶細胞和衛生信息數據來完成對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從而實現了機器的自我學習。
④智能監測預警系統中,各預警級別已映射為不同的閾值。系統將經過免疫算法分析處理后的數據與各個閾值相比較,結合決策支持系統,最終得出預警結果。
⑤系統對預警結果進行整理,根據預警級別向公眾媒體或上級有關部門通報。同時,實時收集數據及回饋信息,匯總整理。
在預警的過程中,信息的及其重要。一方面,正確及時的信息有助于減輕災情帶來的損失,減輕社會輿論壓力,安定人心,同時使各職能部門更好地協調工作;另一方面。不恰當,不及時的預警信號將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給各個職能部門帶來壓力,不利于危機的解決。因此,系統的預警需確保信息的準確性,而采用以人工免疫為基礎的預警模型可大大降低誤報率,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⑥對超過某一級別的預警,根據人工免疫的思想,系統會自動調用、生成相應的應急預案,提交上級主管部門;必要時,將調用地理信息系統(GIS)等系統輔助模塊顯示疫情分布,實時更新數據,實現聯動指揮等功能。
⑦信息反饋:建立反饋信息的渠道,使所有應該了解公共衛生監測信息的單位和個人都能及時獲得,以便能對疫情迅速做出反應,了解事態發展,明確工作重點和研究方向。反饋應該歸結為對信息的一種收集處理,其分為縱向和橫向兩個方向。縱向包括向上反饋給衛生行政等部門,向下反饋給下級監測機構;橫向包括反饋給有關的醫療衛生機構,科研單位,以及社區等。同時,對各級反饋的信息進行處理,又是實現機器自我學習的一個過程。反饋過程中將進行相應的數據統計處理,如信息數據的歸類、排序、比較等。從反饋的信息流中獲取有用信息,進行相應處理,這是循環的機器自我學習過程。
3展望與總結
未來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將是一種智能化的服務體系,不但要求操作使用上的智能化,服務的智能化,更加應包括對公共衛生信息監測預警的智能化.使用戶得到智能的、動態的、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信息服務,從而構建一個高效能、綜合化的信息集成的服務體系。人工免疫系統具有獨特的分布式、自適應、自組織系統功能和并行、魯棒的信息處理能力,對實現信息系統的智能化是一個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研究方向。雖然目前多數研究還處在探索階段,現有的算法無統一的標準,而且開放性的問題不斷涌現,但是隨著對免疫系統研究的深入,人工免疫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將會取得新的突破。
基于人工免疫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實現衛生信息的智能監測預警將會是人工智能和公共衛生信息監測系統研究又一個熱點,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將會大大提高衛生監測預警效率,有極大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公共衛生信息監測預警系統一直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本文基于人工免疫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并對該系統的網絡模型和實現的關鍵技術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由于研究的局限,特別是對相關人工免疫算法探究的不足,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如算法中參數的選擇及算法的運用。這將是我們下一步研究的工作重點。
【參考文獻】
[1]BERSINI,VARELA.The immune learning mechanisms:reinforcement,recruitment and their applications[M].Computing with Biological Metaphors Chapman & Hall,1994:166-192.
[2]肖人彬,王磊.人工免疫系統:原理、模型、分析及展望[J].計算機學報,2002,25(12):1281-1293.
[3]DE CASTRO L N,VON ZUBEN F J.An evolutionary immune network for data clustering[M].Proceedings of the IEEE SBRN’00(Brazilian Symposium Oil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Brazil:Riode Janeiro,2000:73-125.
[4]TIMMIS J,NEAL M.A resource limited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 for data analysis[J].Knowledge Based Systems,2001,14(3):121-130.
[5]WATKINS A,TIMMIS J,BOGGESS L.Artificial immune recognition system(AIRS):an immune inspired 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J].Genetic Programming and Evolvable Machines,2OO4,5(3):291-317.
[6]WATKINS A,TIMMIS J.Artificial immune recognition system(AIRS):revisions arm refinements[C].Proc 1st International Conf On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s (ICARIS 2002).2OO2,9:173-181.
[7]CASTRO D,ZUBEN V.Artificial immune systems partⅡ a survey of applications
[EB/OL].2004-06-1:215-316
[8]KIM J W .Integrating artificial immune algorithms forintrusion detection[D].London:University of London,2002.
[9]王磊.免疫進化計算理論及應用[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9-10.
[10]莫宏偉,王科俊,金鴻章.計算智能的融合應用研究[J].自動化技術及應用,2002(1):12-16.
[11]孟繁楨,揚則,胡云呂,等.具有免疫體親近性的遺傳算法及其應用[J].天津大學學報,1997,30(5):624-627.
[12]曹先彬,劉克勝,王煦法.基于免疫遺傳算法的裝箱問題求解[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2000,21(4):361-363.
[13]PEPELNJAK I,GUICHARD J.MPLS和VPN體系結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160-210
[14]洪征,吳禮發.AIS在計算機安全領域的應用與展望[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6(6):521-526.
[15]杜鵬.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5(6):165-178.
[16]張麗.淺談基于生物免疫原理的計算機免疫方法[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5(2l):236-238.
篇10
關鍵詞:高校;食品安全;監管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3-0279-03
收稿日期:2013-08-19
作者簡介:楊慧(1982-),女,河南開封人,講師,從事公共事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食品安全、社會治安和醫療安全,是當前中國人最擔心的三大安全問題。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必然是不可輕視的問題。而高校作為學生的集聚地,人數多而且相對集中,并且多為在校食宿生,所以高校食品安全衛生更是不容忽視。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對公眾的健康構成了一定的威脅,盡管中國政府已經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旨在確保食品安全和質量的行動計劃,加大了立法和監管力度,但針對學校操作性強的食品安全標準及法律體系尚未完善。所以,正確審視高校衛生安全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對于保證高校食堂飲食衛生安全和學生身體健康,維護校園秩序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一、食品中毒類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現狀
(一)近三年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數據對比
由上表可知,201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共收到全國食物中毒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2010年網絡直報數據相比,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減少14.09%和25.54%,中毒人數增加12.75%。
2012年與2011年網絡直報數據相比,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減少7.9%和19.7%,死亡人數增加6.6%。
(二)近三年來校園中毒情況
2012年共報告學生食物中毒事件35起,中毒2 754人,死亡4人。學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占全年總數的20.1%、41.2%和2.7%。與2011年相比,學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增加16.7%和44.9%,死亡人數增加3人。
2011年共報告學生食物中毒事件30起,中毒1 901人,死亡1人。學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占全年總數的15.87%和22.84%。其中25起發生于學校集體食堂,中毒1 682人,無死亡。與2010年相比,發生于學校集體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減少1起,中毒人數增加9.15%。
(三)近三年來數據對比
根據近三年數據,雖然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多的得到了各級政府以及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但是每年的中毒人數、死亡人數并沒有呈現直線下降的趨勢,發生在學校內的中毒起數所占全年食品中毒起數的比重也沒有呈現逐步下滑的趨勢,這說明,中國發生在校園里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仍然嚴重。
二、校園衛生安全問題管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規和政策逐步完善
表3
除了上述法律法規外,教育部非常重視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和衛生部聯合制定《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從上表可以看出,雖然中國關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但專門針對學校餐飲方面的法規仍然不多,并且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而且法規中的責任主體結構不明顯,問責機制不完善,學校常把學校的安全責任推給食堂的經營者。并且,相應的法律法規沒有與之配套的完備的執法細則。
(二)高校食堂經營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食堂經營的主要模式有:學校成立餐飲服務中心,筆者對地處河南省的二十所高校進行調查,發現學校規模比較大、學生比較多的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絕大多數高校所采用的這種模式,而學校規模比較小,學生人數相對不多的比如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等采用的管理模式是租賃或承包的經營模式。
在餐廳實施”投標競價“的方式選擇承包商時,重點關注的是承包費用和提供菜品的價格,而對如何確保飲食安全問題則是抱著“誰經營誰管理,誰出錯誰負責”的思想。承包方通過與餐廳簽訂合同,確定其經營期限。由于經營時間有限,餐廳經營的承包方為了追求短期經濟利益,在食品安全保證設施和條件的改善方面就顯得缺乏;而在選擇炊事人員時普遍注重其“刀”上功夫而忽略食品安全知識的學習,而輔助員工往往不經培訓就上崗,多是學歷較低的社會底層人員。
(三)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而突發性的比如學生集體中毒事件是屬于公共衛生事件的組成部分,針對這樣一些突發事件,在進行處理的時候需要針對突發事件而建立國家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是一套集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等于一體的應急體系和工作機制,它包括信息披露機制、應急決策機制、處理協調機制、善后處理機制等。雖然中國各地區、各高校已經初步建立了相應的預警機制,比如高校內部設置食品安全監測點,出現端倪及時上報等,而且也有相對比較完善的應對措施,但是近三年來食品中毒人數的數字來看,證明高校的預警機制仍然有一定的缺陷。
(四)學校餐廳設施現狀及存在問題
從總體上看,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對學生健康的重視,很多高校的食堂設施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隨著人們對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及逐年擴招制度,在校學生在數量上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而多數學校由于辦學時間教早,餐廳設施不及新的辦學設施。因此,有些問題逐漸凸顯。首先,很多餐廳 存在規模小,設施落后的問題。餐廳規模小,打飯窗口少,導致學生打飯時間長;由于餐廳就餐位置少,學生打飯后無法正常找到座位就餐。同時,由于設施陳舊,餐廳廚房缺乏足夠數量的冰箱,導致生熟食品無法區分保鮮存放。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食堂設置中,清洗區與加工區規劃不合理,未設置餐具洗消間,有的對清洗后的餐具無任何消毒措施。
(五)餐廳從業人員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學校食堂的管理人員多為學校的行政管理人員,食堂內部的工作人員大多是從社會上招聘的臨時工,餐廳從業人員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多數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這就導致多數從業人員對食品安全問題沒有完整具體的概念,同時又缺乏責任心。在未取得健康證明或者健康證過期的情況下,從事餐飲工作。在食品加工中沒有嚴格按照操作要求穿戴工作衣帽及口罩,甚至還出現部分留長指甲的現象。
三、高校食品安全對策分析
(一)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
雖然中國已經制定了不少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但針對高校的法律法規還有欠缺,而且執法的力度不夠,所以,除了需要相關部門,比如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和教育部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此外,還要加大執法力度。針對學校門前及周邊無證經營的小攤販,學校應主動與相關執法部門聯系,積極配合執法部門開展的突擊檢查和長期治理工作。對出現無證經營的攤位堅決予以取締;沒收經營中的“三無產品”,并處以經濟上的處罰。
(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針對學校餐廳食品安全,建立明確的崗位責任人制度,從源頭抓起。在原材料采購方面,由專人負責,且盡可能采購有食品安全標識或者認證的主副食品和調料。加強食品儲藏、加工、供應過程的監控,切實保證各個環節的食品質量和衛生處于合格狀態。當出現生產流程事故,立刻明確責任到人,及時解決問題。對后果嚴重的,除予以辭退還并追究責任。針對承包食堂的個體經營者,學校更應該提高監管力度,一旦發現出售的食物以次充好,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時,立刻嚴厲禁止,情節嚴重者,應交執法部門處理。
(三)完善食品安全應急機制
要使高校盡量避免出現公共衛生事件,要使已經出現的公共衛生事件在人員集中的高校盡量把損失降低到最小,應該建立食品安全應急反應機制。首先,要有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指揮系統,建立由學校主管領導、院系領導、后勤管理部門、校醫院、餐廳從業人員和學生代表組成的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其次,還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監測系統,及時收集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包括相關行政監管部門的食品安全信息、安全公告,還要及時收集相應主管部門的監測和預警信息,以及消費者反映的食品在生產、儲存、流通等各個環節的信息等,有危險情況,積極向學校相關部門及學生通知,避免出現安全事故;再次,還要建立完善的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學校要提供完善的物質保障,及時處理突發衛生事件。
(四)加大投資力度,改善餐廳設施
學校餐廳是集體用餐單位,也是食品中毒的高發區。針對餐廳存在的年久失修、設施陳舊的現象,應努力做到改善,不應抱有“這么多年都這樣也沒出事”的僥幸心理。學校應將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重點向學校食堂建設項目轉移和傾斜,著力加強學校食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學校食堂房舍標準化建設步伐。另外,對消毒條件不好的學校餐廳,應安排專項資金,為學校食堂配備了消毒柜、冰柜和食品留樣柜等,加強餐具的清洗和消毒。同時在食堂醒目位置設立“餐廳監管責任人電話”標識牌,對就餐過程或者餐廳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及時的意見,以便出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追究責任。
(五)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由于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員多數沒有經過太多的文化教育,在個人行為和社會責任心方面存在欠缺。所以,制定嚴格的從業門檻和工作職責規范要求。高校食堂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大學生,他們是祖國的棟梁,而且正處在長身體的階段,活動量大,需要健康的食品補充足夠的營養,所以,高校后勤集團可以根據需要,聘請一些懂得食品營養搭配的素質較高的專業人才。另外,需要定期對員工進行崗位培訓,培訓的內容應包括從食品的采購、加工、存放、烹飪和清潔消毒,食物中毒的類型及預防,增強他們的從業素質,此外,還要不斷地告誡他們食品安全對學校安全穩定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四、結論
高校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學校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學校的穩定和長遠發展,所以,高校食品安全問題應該引起高校及相關主管部門及各地政府的重視,需要用法律法規來規范人們的行為,需要有完善的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需要用資金來改善設備,需要改善從業者的素質,如果能從各個環節嚴格要求,不斷完善,減少甚至杜絕食品安全事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當然,這需要各個部門的協調,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管。
參考文獻:
[1] 劉秀娟.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9,(6).
[2] 李云.學校食品安全監管重點細節與應對措施[J].中國學校衛生,2009,(2)
[3] 唐曉純.學校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與預警研究[J].食品科學,2007,(3).
[4] 胡曉元,李云,劉建軍.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體系的建構與實踐[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7,(1).
Research on Supervis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of Food Safety
and Healt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Hui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
- 上一篇:家庭環保計劃
- 下一篇:縣殘聯平安建設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