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藝術考察報告范文
時間:2024-02-01 18:10: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雕塑藝術考察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中新課程 美術 教學
一、把握高中美術課程改革的基本特征與要求
通過深入學習《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理解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目的和價值追求;比較高中新課程與原高中美術欣賞課、義務教育課程的區別,抓住普高美術課改的關鍵所在;把握美術新課程的定位、課程的性質、以及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設計、評價指標的特點和要求,以學生為本、以學校為本,有效開展普通高中美術新課程實驗教學工作,構建有特色的高中美術課程體系。
課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課程屬于基礎教育的范疇,是義務教育的延續。高中美術課程既要體現基礎教育的特征,又要與義務教育美術課程和專業院校的美術課程相區別。與義務教育的區別在于,它適度地向美術本體回歸,在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方面要求更高,相對學習面可能更窄,不必像義務教育階段那樣面面俱到,然而又是蜻蜓點水般的學習;與專業院校的區別在于,它在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要求方面必須與學生的興趣、時間和條件相適應,學習的難度,尤其是技能學習的難度要相對低。
課程的性質:強調了課程的人文學科的特征,通過課程學習傳承美術文化,形素養;調節心理狀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拓展發展空間,有助于更好地規劃人生。因此,高中美術課程不是單純的美術技能課程,而是通過學習美術知識,形成美術的意識和多種能力,從而提高“美術素養”。
課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術課程要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特點,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通過美術課程理解祖國優秀藝術,尊重多元文化;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提高美術素養;強調創新精神,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倡質性評價,促進個性發展。選擇性是此次高中課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學生有權根據自己的經驗、興趣和發展需要選擇課程內容,學校和教師可根據美術教學設施的條件、美術教師的特長等因素來選擇開設的模塊。
課程結構設計:首次采用模塊化的課程結構,實行選修制和學分管理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和個性發展的可能性。新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設置了5個內容系列和9個學習模塊供學生自主選擇,體現了課程的靈活性、開放性和個性化特點。
課程目標設計: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突破,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課程目標,教師實施課程更具可操作性。美術課程各內容系列的“成就標準”,各模塊及每課的“教學目標”也應該按照三個維度來設計。
課程的評價:建立了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要求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實際和學生的情況,制訂具有開放性的、能促進學生發展,改進教師教學以及推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指標。并要求教師轉變在教學評價活動中的角色,能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及時記錄教學體會、教學成果及需要改進之處。
二、設計有學校特色的美術課程開設模式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由9個學習模塊構成,在9個模塊中,選一個模塊,修習18個學時可獲得1個學分,每個高中學生在三年內必須修習3個學分。鑒于“美術鑒賞”對高中生形成美術鑒賞能力、提高美術素養具有主導性和基礎性的作用,因此建議在3個學分中采取“1+2”的選擇策略,即鼓勵學生先選修“美術鑒賞”,以獲得1個學分,再在其他內容系列中任意選修兩個模塊獲得另外2個學分。
學校課程設置方案參考:
高一年級
高二年級
高三年級
課
程
安
排
上
學
期
美術鑒賞
繪畫
工藝
……
美術鑒賞
設計
……
設計
繪畫
……
(為高考報考專業做準備)
下
學
期
電腦繪畫電腦設計
書法
篆刻
……
攝影攝像
……
(學校能開設的其他美術模塊)
備
注
1. 課程開設既要考慮到一部分學生高一年級選修音樂,高二選修美術課程的需要.同時也需要考慮部分學生高一至高三美術課程繼續深入學習的需要。
2. 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學校教學條件,注意整合學校師資與教室的條件,盡可能多提供學習模塊。
3.每個學校的師資與教學條件不同,開設的課程內容也會有所不同,但必須遵守1+2或更多的模塊教學要求,滿足學生對課程選擇的要求。
當前學校開設模塊教學的情況是:多數學校選擇在高一開課,也有個別計劃在高二才開課,每周一課時。都開設了“美術鑒賞”模塊,有兩個以上美術教師的學校則開設了二至三個模塊,最多教師選擇開設的模塊有“繪畫”,累計排序下去的有“電腦繪畫電腦設計”、“設計”、“書法”,從調查情況也看到,教師較擅長傳統美術技法及現代媒體技術。選課方案由學校制訂,學生基本沒有選課的主權。因此,在推進高中美術課程實施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選課指導。
(1)各學校建立選課指導制度,學校在學生選課前應該及時提供課程設置說明和選課指導說明。美術教師通過舉辦作品展、講座、座談等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認識不同美術模塊的特點,增強模塊選擇的興趣和積極性。
(2)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選擇,也可通過一些調查、小測試等方式,發現學生的特長,指導學生選擇適合他們學習和發展的模塊。
(3)召開班長或美術課代表會議,組織指導學生根據學校設課和自身情況確定個人高中階段的課程修習計劃,并及時選定每學期課程。讓學生自行填寫學習自愿,由班長或美術課代表進行人數的協調與合理搭配,并將名單提交任課教師進行合理分配。
高中美術課程選課指導1
領域:藝術
科目:美術
系列:美術鑒賞
模塊:美術鑒賞
專題:
課程類型: 必 修
學
分:一學分
學
時:18學時
開設學段:高一、高二
評價方式:論文或研究報告、考察報告、作品分析、美術鑒賞水平測試等
課程內容簡介:
1. 鑒賞基礎:學習美術語言及鑒賞方法;從美術與自我、美術與社會、美術與自然等方面認識美術的價值和作用。
2. 鑒賞學習活動:鑒賞中外古代、近現代優秀美術作品。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網絡等途徑檢索與搜集與美術相關的文字、圖象資料,進行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
3. 考察活動:利用當地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參觀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作坊等調查、考察美術現象,寫出考察報告。
選擇建議:
本模塊是高中階段美術必修課程,每一位同學都必須選擇。通過鑒賞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能了解中外美術發生發展的基本軌跡;了解美術在不同區域的文化含義、歷史變遷和風格特征,獲得相關的美術知識;學會欣賞、鑒別與評價美術作品,學會對美術現象作出判斷;了解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高審美與鑒賞的能力。
評價方法:學習態度30﹪;學習效果(美術考察或美術鑒賞論文)70﹪。
咨詢教師:
高中美術課程選課指導2
領域:藝術
科目:美術
系列:繪畫雕塑
模塊:雕塑
專題:
課程類型: 選 修
學 分:1學分
學 時:18學時
開設學段:高二、高三
評價方式: 考 查
作品展示、自評、互評
課程內容簡介:
雕塑學習內容主要了解雕塑語言、類型和制作方法,并選擇泥、陶、石膏以及運用金屬、草木、織物、廢棄物等自然物、人造物進行綜合材料的創作實踐。通過雕塑的學習能掌握和運用雕塑的藝術語言和制作技巧,進行雕塑作品的基本創作和學會如何欣賞雕塑作品。
選擇建議:
雕塑學習是提高造型能力、動手能力、空間表達能力,理解雕塑作用和藝術價值的一種有意義的美術學習活動。對希望提高自己認識空間、表現空間能力的同學和有志于將來進入大學相關專業學習的同學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考試說明:學習態度30﹪;作品創作70﹪。
咨詢教師:
比較項目
人 美 版
人 教 版
美術課標適用性
知識
價值
注意選取適合高中生理解的素材來構成知識體系,知識背景、知識內涵較豐富,重視知識的提煉和升華,有較強的可讀性和可操作性。
注重豐富的知識背景與知識內涵,重視宏觀與微觀的比較分析,知識要點展示明確,有較強的可讀性與可操作性。
能力
價值
關注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
關注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利用課程資源能力的培養。
情意
價值
學習導向明確,注重以多種導入方式吸引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注重培養學生學習主體的意識,以豐富的圖片資料和欣賞點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內容結構及呈現方式
結構
設計
結構清晰,主次突出,內容和形式結合較好,圖片設計適中,符合學生學習過程的心理特點。
結構清晰,主次突出,情境創設靈活,圖片的文字點評有詳有略,符合學生自主閱讀的心理特點。
課題
設計
課題的呈現富有文彩,注重視覺美術語言的表述,又注意課堂教學的切入點。
課題文字富有文彩,呈現的形式既突出主題,又富有人文特征。
活動設計
活動欄目豐富,注重創設學生學習的多元情境,將活動設計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有較強的生動性和吸引力。
如:思考與討論、知識窗、名家論述,人物故事,學習活動,藝術實踐,自我評價。
活動欄目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將活動設計融于實踐情境中去,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如:思考與探究、小辭典、小資料、背景資料、練習題、擴展練習、推薦參考書目。
其他說明
配套教材已出版的有《美術鑒賞》、《繪畫》、《篆刻》、《雕塑》、四本。教材開本小,文本較薄。
配套教材已出版的有《美術鑒賞》、《繪畫》、《篆刻》、《書法》、《工藝》、《電腦繪畫電腦設計》六本。教材開本大,文本較厚。
三、深入研究教材,合理重組教學內容
高中美術教師普遍反映教科書內容容量大,教學內容組織困難,18學時難以完成一個選修模塊的教學任務;配套的教輔資源缺乏,現有的資料性教參很難滿足教師教學設計參考的要求,而且還不齊全。以下試比較其中兩個版本的教材,分析當前高中美術教材的特點。
普通高中《美術》人美版和人教版教材比較
從上表可以看到,高中美術新教材定位為學生學習的學本,并針對學生發展的需求增加了大量的、多樣化的活動性學習內容,體現了課程選擇性的特點。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學本,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建議根據課標內容要求、參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認真研究如何更好的“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選取共性的課題或基本的基礎知識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并結合校本課程資源、有廣州地區特色的原生態美術文化資源,對新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刪減、補充、合理重組。不要求每個學生都學習出現在教材上的所有內容,可組織學生開展分層、分組、分主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課前課外主題
性閱讀自學等多形式的學習活動。
新課程實施以來較突出的問題是:不重視課堂常規教學、教學過程隨意性較大,表現在教學設計文本粗略,忽略對課外作業情況的評價或分析,無課題板書,吝于圖解、示范,不出示經典作品的題目、作者,無明確的作業練習要求,教學語言表述忽略美術術語的運用等。
因此,要注意深入研究教材,加強教學設計;要把握教學重點,不要隨意選取,偏離教材的主要內容,如美術語言、美術基本知識、美術創作方法和美術發展規律等基礎性內容。此外,對于配套的教參輔助材料缺乏的情況,建議區內教學資源共享,或因地制宜利用各種當地課程資源,開發出具有本校特色或本人特色的美術課程。
四、研究教學方法,改革課堂教學
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接近成熟狀態,更注重閱讀理解和判斷,而不是盲目聽從;更注重主動學習和探究,而不是被動接受;更注重知識的組織和歸納,而不是知識的片斷;故在高中美術教學的方法和過程中,要更注意學生的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發揮,引導學生關注知識的組織與歸納,注重技能訓練,做到理解與練習相結合。特別提倡“搜集資料閱讀欣賞討論探索實踐創造評價延伸”的研究性學習方式,注重以小組方式進行問題、主題、案例、情境的研究。同時提倡師生共同構建一個平等、開放、互動的教學氛圍。
針對目前高中美術教學仍以傳授式教學為主的狀況;教師可根據模塊特定的內容和目標而采用學習指導側重點不同的教學方法,如體驗法、實踐法、比較法等,也可以大單元的方式,設計融表現與鑒賞為一體的教學活動。還可以借用一般教學模式如經驗學習模式、比較發現模式、探究學習模式、問題解決學習模式等。
根據上述分析,對高中新課程美術課堂教學改革,提出如下意見:
(1)突出美術是視覺造型藝術的學科特點,在教學全過程中要貫穿藝術觀念和美術術語的學習與運用。
(2)認識美術是一門注重體驗和實踐的學科,要將鑒賞與體驗、鑒賞與動手實踐相結合,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
(3)重視解讀試驗教科書,可從學生經驗出發,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內容,引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4)建立師生平等、互動的關系,關注全體學生的個性發展,既尊重學生對美術作品發表的個人意見,又鼓勵學生運用特殊的工具材料進行獨特的創作。
(5)加強現代技術手段的運用,豐富美術課程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鼓勵以嶺南、廣州地方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作為案例研究的突破點。
五、改進和完善美術課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方式和方法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標準要體現多主體,開放性的特點。并針對模塊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形式的評價方式,如分數或等級、評語、等級或評語相結合、學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方向。建議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參考以下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的結合的評價表:
《3D動畫設計——夢幻汽車》作業要求暨評價表
作業要求(評價指標)
A
B
C
D
E
優點
不足
汽車造型富有創意:美觀而富有想象力(20%)
20
18
16
14
12
汽車結構合理,并有一定的復雜性(30%)
30
27
24
21
18
材質、燈光具有仿真性和想象力,貼圖適宜(20%)
20
18
16
14
12
動畫關鍵禎設具有豐富性(10%)
20
18
16
14
12
場景設計生動而有趣(10%)
10
9
8
7
6
篇2
【關鍵詞】民辦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4-0206-01
本文從課程設置的整體結構出發,主要從公共課程體系、專業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三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新時期民辦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體系做了一些探討研究。
一、公共課程體系建設
(一)公共必修課程模塊:包括政治理論、形式與政策、大學英語、大學語文、大學體育、應用文寫作、計算機基礎及應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讀書活動。該模塊對實現大學生全面素質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對學生的個性培養、創造性的能力和專業發展也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公共選修課程模塊:包括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藝術教育、健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該模塊培養學生要具有寬闊的視野、積極樂觀的態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全的人格品質。
二、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一)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包括設計素描、專業透視、建筑速寫、數字圖像、設計色彩、立體構成、專業制圖、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人體工程學、設計概論、建筑概論、室內設計原理、建筑外立面設計、CAD制圖、MAX建模基礎、渲染技法、效果圖表現技法。該模塊是使學生具備基本的專業理論素養、基本的造型技能以及基本的專業設計技能,為創新設計奠定基礎。
(二)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包括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工程預算與報價、陳設設計、家具設計、家居設計、別墅設計、辦公空間設計、餐飲空間設計、娛樂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展示設計、景觀規劃設計。該模塊是讓學生認識行業發展特點,掌握設計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引導和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因材施教,培養應用型的設計人才,為學生就業指引方向。
(三)專業選修課程模塊:包括攝影基礎、裝飾畫、民間美術、廣場景觀設計、小區景觀設計、植物景觀設計、城市環境景觀雕塑、快題設計、模型制作。該模塊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欣賞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同時,拓寬專業層面,豐富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
三、實踐課程體系建設
(一)課程設計模塊:計算輔助設計與核心設計課程相結合的課程設計。例如,在辦公空間設計課程中,將課程分為兩部分進行,一部分理論基礎課程;一部分設計課程,并使用設計軟件完成最終作品,題目應來源于實際工程,使學生直接或間接參與工程實踐。同時,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并指導學生參與設計競賽活動。該模塊是使學生將所學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并像真正的設計師一樣獨立完成整套設計方案,為更早的進入工作角色,奠定堅實基礎。
(二)社會實踐模塊: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時間,進行社會實踐學習,學有所用的同時不斷發現自身的不足,然后再學習再實踐,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自我完善。該模塊是使學生考察市場,認識社會,在此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溝通與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三)專業考察模塊:此課程為外出考察課程,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殊性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考察線路,考察前要做好外出準備工作,合理安排出行計劃,并指導學生學會有效考察以及如何完成考察報告。該模塊是讓學生盡可能接觸更多的事物,使學生學會收集專業信息,加強對專業的理解,開拓眼界,并親身感受專業與設計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正確審視自己的前途。
(四)畢業設計模塊:該模塊是對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及應用的考察和全面總結,結合專業特色,其內容包含設計作品和設計說明兩部分,并強調其設計的創新性。實行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畢業答辯、畢業展覽制度。該模塊目的是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同時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做好公共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三大課程設置的分析與評價,是構建合理化的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體系的基礎,是培養應用型設計人才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今后的實施過程中,將不斷結合社會的發展需求和我院的教育特色,對課程體系建設作出調整并加以改進,使民辦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評價體系的設置更加科學、更加完整。
參考文獻:
篇3
1
冬天的拉普蘭銀妝素裹,空曠寧靜,顯露出芬蘭北部地區的樸實和純潔。
拉普蘭省的首府羅凡涅米(Rovanlemi)是圣誕老人的故鄉,是極地風光的極佳觀賞地,是世界上惟一設在北極圈上的省會。在來之前查到她的一個中文名字叫露云娜美,讓我們很早就對她展開了美好的想像和憧憬。羅凡涅米是一個很小的城市,人口才5.5萬人,二戰時期被全部炸毀,戰后由芬蘭著名建筑設計家阿爾托規劃設計,城市才得以重建,據說阿爾托是按照北部馴鹿的形狀來設計這座城市的重建藍圖的。
大家首先游覽了童話般的圣誕老人村(SantaaausVillage)和世界上最正宗的圣誕老人合影。參觀圣誕老人辦公室,終于實現了夢想:雙腳橫跨在北緯66度33分的北極線上。北極圈上的方向柱顯示,圣誕老人村距離北京6680公里。
到了極地,乘坐雪橇是必不可少的。馴鹿體格健壯,但性情溫順,拉起雪橇非常平穩。雪橇在茫茫雪原和冰凍的河床上穿行,天地廣闊,靜寂無聲。頗有“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意境,
我們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拉普蘭大學;拉普蘭大學建于1979年,是芬蘭最年輕的一所大學,位于北極圈上,也是芬蘭和歐洲最北的大學。拉普蘭大學有教職工600多名,其中71位教授,在研究藝術和設計、福利,少數民族、國際法學、應用和環境論等方面有著非常強的研究隊伍。該校大約有4200名本科生,400名研究生,120名國際學生,和214名國外交流學生,還有9200名左右的成人學生參加繼續教育。該校下設5個院系:藝術和設計學院,商業和旅游學院,教育學院,法律學院,社會科學學院。藝術和設計學院有著濃郁的藝術氣息,學院樓道里到處懸掛著藝術作品,新媒體研究實驗室的排演在緊張有序的進行。據介紹,當前芬蘭藝術學生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這從該校藝術和設計學院墻壁上的漢字可見一般。
羅凡涅米有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極地博物館,那就是ARKTIKUM博物館。博物館生動地展示了北極地區的自然和生命的演變過程,人類與北極的相互關系、北極圈內不同的種族文化等。展廳內還收集了生活在北極地區土著民族愛斯基摩人和薩米人的文物,記錄了他們的傳統和風俗習慣 利用多媒體技術,介紹了極地惡劣天氣情況下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博物館的內容如此豐富,讓我們在里面足足待了有四五個小時,在感受極地文化的熏陶之后,我們錯過了芬蘭著名的marttini刀場開門的時間。由于冬季光照時間極短,所以商場營業時間相應減少,一般上午10點到下午2點或3點。
薩米文化是我們這次北上考察的興趣之一。薩米人(Sami又稱拉普蘭人Lapps)是居住于北方極地的土著民族。他們的深藍帶紅彩花邊的傳統服飾,及精美毛皮制品和小刀、皮鼓等工藝品,用鹿皮措建的錐型蓬帳,飼養馴鹿的優良技術,代表著北方極地的獨特色彩,洋溢著濃郁的芬蘭風情。
按遠古石頭上的刻劃圖案所顯示的考古證據,薩米人約在1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完結后就已遷徙到北方極地居住。早期他們聚集于大西洋、北極洋與波的尼亞灣一帶,后來才逐漸移入內陸。本來薩米人占據大部份芬蘭工地,后期移居來的芬蘭人將他們推回北極圈之內。薩米人以前為游牧民族,他們狩獵野鹿,在荒原間捕魚和采集野果,在和暖季節則販賣肉類,皮衣與自家特制工藝品。但芬蘭境內的薩米人愈來愈多地開始農業生活,漸漸地他們比其它北歐國家的薩米人更安定地駐扎下來。
芬蘭的薩米人約有6500人,他們分散居住在北極圈以內的拉普蘭地區,主要在東拉普蘭的薩利色爾卡(Saariselka)一帶集結成較大村落及社區。伊納里(lnari)建有詳盡展示薩米人歷史和資料的Siida薩米博物館。并有畫滿薩米人圖畫的薩米教堂。可惜我們限于時間和交通,無法前往學習和欣賞,算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遺憾吧。
2
坦佩雷(Tampere)是芬蘭第三大城市,北歐最大的內陸城市,芬蘭南部名城。坦佩雷曾以木材、紡織、金屬等工業而聞名全球,在工業革命時期被稱為北方的曼切斯特。多年前的紅磚建筑的工廠大廈,因為城市轉型的原因,很多競相改建為商店、餐廳、酒吧。電影院等休閑中心,甚至有的還改建成了豪華的酒店,形成了坦佩雷與眾不同的城市風格。
坦佩雷大學是一所集科研及教學于一身的綜合性大學,其科研及教學重點主要集中在經濟。文化、健康等領域,大學的優勢整體上仍在面向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上,是芬蘭全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佼佼者。學校共有19000個學生,3000多個教職工。學校在市里各處都有學院分布且交通極為便利。大學主樓的建筑觀代感極強,整體來看,像一把蓄勢張開的彎弓,充滿著力量和活力,可能代表著積極探索,不斷前進的精神。由于是周末,很遺憾沒有機會深入了解學校的具體情況。
我們專程前往著名的俄國革命工人大廈,拜謁了全世界僅存的列寧博物館,對這位偉人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大家都是第一次了解到列寧同芬蘭有著不解之緣,芬蘭人民對列寧也有著不尋常的感情。十月革命前,列寧曾26次來到芬蘭,前后居住了近兩年的時間。列寧在芬蘭期間領導著俄羅斯的革命運動他的足跡踏遍了芬蘭的許多地方。1905年和1906年列寧曾兩次在此召開地下會議,醞釀后來的俄國革命。列寧曾擔任1905年會議的主席,并在這次會議上第一次同斯大林會面。目前博物館里保存著與列寧一生的革命活動有關的文物、圖片、文獻等展品上萬件,陳列了許多與列寧有關的油畫和雕塑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莫斯科列寧博物館展品的復制品。在這里可以買到列寧在芬蘭居住時寫下的名著《國家與革命》的芬蘭文版本以及各種有關列寧的紀念品和工藝品。
坦佩雷大教堂非常雄偉,內飾精美,是芬蘭民族浪漫風格最令人難忘的典范。尤其是里面那副環四壁而作的長條畫卷,上面代表12千月的12個小男孩或蹲或站,表情各異,捧著長長的花束,線條、色彩簡單而自然,畫面,布局淳樸而和諧,但感覺多少帶有一些傷感和壓抑,或許正是芬蘭這個國家完美的寫照吧。
3
圖爾庫是芬蘭最古老的城市,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229年,曾經是芬蘭的首都,擁有三所大學和科技園,其中還有芬蘭惟一的一所瑞典語大學,在生物化學、ICT和藥物研究領域成績斐然,也因此成為學術與科技重鎮,今天它依然是芬蘭西南部最重要的城市,是芬蘭第五大城市。Turku(圖爾庫)這個宇的斯拉夫語原意就是市場的意思,如今圖爾庫的市中心也稱為MarketPlace(市場)。城
中的奧拉(Aunm)河從市中心穿流而過,沿河兩岸成為圖爾庫的精華所在。
圖爾庫瀕臨瑞典,承襲了瑞典風格的建筑,成為芬蘭與俄羅斯文化分庭抗禮的城市。芬蘭文化包含兩個源流:一是瑞典,另一是俄羅斯,而古都圖爾庫就是偏向瑞典的一個典型。圖爾庫經常被認為是芬蘭惟一的西歐城市,因為一般中世紀歐洲城市有4個共同點:有一條運輸作用的河。一個大教堂顯示宗教權利,以及代表世俗力量的城堡和一個交易的市場,而圖爾庫樣樣都有。
建于17世紀的圖爾庫大學是芬蘭第一所高等學府,也是芬蘭著名的綜合性多學科大學之一。圖爾庫大學共有學生17000多人,基本授課語言為芬蘭語。這個大學沒有校門,沒有圍墻。連一個寫著“圖爾庫大學”這幾個字的地方都沒有,問朋友哪是大學的標志,他們竟是一股的迷茫。但圖爾庫大學的教室是對社會。對所有人開放的。圖爾庫大學幾乎完全融合在這個城市里,在平和中透出一種大氣。大音希聲,大巧若拙,是在大里有一種澄澈。靜默、開放、樸實的內涵,是大得結實而有無窮的力量。
圖爾庫大教堂是芬蘭路德教的主教堂,也是芬蘭最有名的中世紀大教堂,目前海拔101米高的教堂鐘樓已成為圖爾庫的標志。教堂始建于1229年,曾多次擴建,到14世紀末時達到了現在的規模。教堂內部有一個小型博物館,陳列著大教堂中保存下來的一些文物。并向來訪者介紹大教堂的歷史和宗教儀式。高大而狹長的大廳里整齊地排列著可容納數百人的黑色木椅。供人們做禮拜或聽音樂會使用。最前方是一個圣壇,圣壇的后面和兩側是一幅幅的大型精美壁畫。大教堂內神秘的彩色玻璃貼畫,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雕塑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