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化辦學考核細則范文

時間:2024-01-31 17:58: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集團化辦學考核細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集團化辦學考核細則

篇1

[關鍵詞]擇校熱;集團化辦學;教育均衡;典型引路

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來越高,原來只是滿足孩子“有學可上”,后來是“要上好學校”,現在希望“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如何滿足人民群眾的這一愿望,焦作市集團化辦學的實踐給出了有益的思考。近幾年來,焦作市通過“以城帶鄉”“以強帶弱”“以名帶新”等模式,組建了“一體化”“互助式”等各類教育集團53個,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有效緩解了“擇校熱”現象,提升了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

一、“擇校熱”帶來的現實窘境

每到新學期開學的時候,凡是有孩子上小學或初中的家長,都希望找一所名校,但能進到名校的僅是一部分居住在招生范圍內的學生。于是一場擇校“戰斗”悄然拉開序幕,托關系找朋友,請客送禮。家長們廢寢忘食地四處奔波,有的費盡千辛萬苦把孩子的戶口轉到名校的轄區,有的不惜花重金在名校周圍買房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在家長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不管通過何種渠道的擇校,最后都要落實到學校。讓誰上不讓誰上,作為名校的校長絞盡腦汁也無計可施。于是招生期間校長電話不敢接,有家不敢回,學校不敢進。盡管這樣躲避,開學時大班額仍難以避免。在大班額狀況下,教師教學顧及不到全體學生,教學秩序也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弱校卻招不到學生。每年招生的時候,弱校都想盡辦法積極宣傳,擴大影響,以此來招攬學生,保住生源。但招生人數還是不盡如人意,有的只招到二三十人,有的只招到十幾人,更有甚者,某校有一年只招了一個學生。

盡管國家正在實施教育均衡戰略,各地實行劃片招生政策,教育行政部門三令五申不準擇校,但現實情況是僧多粥少,“擇校熱”年年上演。把所有的學校都辦成名校的條件還不成熟,家長擇校的愿望又無可厚非。為了讓家長滿意,教育行政部門每年出臺措施,甚至為了顯示擇校指標的公平用了最原始的辦法――抓鬮,名曰“電腦搖號”,但治標不治本,仍然滿足不了大多數人民群眾讓孩子上好學校的愿望。

二、集團化辦學的實施路徑和要點

為了破解“擇校熱”難題,2013年新組建的焦作市教育局領導班子把“讓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作為重點工作,進行反復論證,最后形成了“以強帶弱,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實施集團化辦學”的戰略方針。截至2014年9月,全市共成立了53個教育集團,其中解放區組建了5個教育集團,涉及10所學校,實施集團化辦學行動最快、效果最明顯。焦作市集團化辦學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取得上述成效,有下列三個原因。

(一)重視頂層設計

市教育局制定了《關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集團化辦學的實施意見》,將實施集團化辦學作為全市教育的工作重點,并且列為全市的重大科研課題進行研究和推進。市教育局成立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基礎教育的副局長任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集團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規劃、協調、組織、實施全市集團建設工作。規定“集團化辦學模式”期限原則上不少于3年,在集團內既要實施相對統一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又要科學分析集團內學校發展基礎、特點和水平,明確合理的發展目標,建立切合實際的發展模式,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個性。建立考核評估機制,制定“集團”捆綁考核細則,每學年對每個集團的建設情況進行專項考核,結果納入相關學校學年教育工作考評。市級以及各縣(市)區安排專項資金為集團建設提供經費保障,同時出臺集團建設的配套政策。2013年12月,市教育局組織部分局長和校長到杭州、上海等地學習集團化辦學經驗,從2014年7月起對下屬各縣區集團化辦學的進度一月一匯總,推動了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因地制宜運用模式

此次集團化辦學,各地根據不同情況采取兩種類型:一體化和互助式。當然,以上兩種分類不是絕對的,往往有介于兩者之間或交叉重疊的部分。

一體化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校區間距離較近的一體化,由一個名校和附近的弱校組成教育集團。教育集團只有一個校長、一個法人代表,人、財、物統一管理,其他校區由一名副校長具體負責。這種組合打破了原來的教師和學生分布,實行每個校區按年級分布。比如解放區的十八中和二十二中,新組建后七年級和九年級學生都在原來的總校區,八年級學生則搬到東校區即原來二十二中校區。另一種是校區間距較遠的一體化,一個名校和與其距離較遠的弱校組成教育集團。這種組合也是只有一個校長、一個法人代表,人、財、物統一管理,但由于校區間距遠,往往無法打破教師和學生的界限,因此總校常常派幾名教師到弱校任教,實施榜樣引領。團小和閆河學校的組合、學生路小學和西王褚小學的組合即屬此類。

互助式。互助式教育集團又叫聯盟校,集團內的學校都還是原來的校長、師資和學生。其中一所優質學校作為牽頭學校,通過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和學校之間的相互交流使聯盟校健康快速發展。沁陽市在2012年就采用了這種形式,其組建的8個教育集團中,有4個互助式教育集團。修武縣第一輪的集團化辦學模式全部采用了聯盟校的形式,全縣的33所學校組建了8個互助式教育集團。

(三)校際、校區之間的管理融合

集團化辦學不僅僅是校區的簡單合并或學校之間形式上的聯盟,更是學校與學校、校區與校區之間管理上的高度融合。

沁陽市教育集團采取集團理事會管理模式,成立集團理事會,實行常務理事長負責制,各集團牽頭學校校長為常務理事長,其他成員單位為副理事長,共同制定集團的發展規劃、管理規章和評估指標。建立督導評估制度,對集團各成員學校進行捆綁考評,納入教育質量獎表彰。將集團內成員單位的“軟實力”提升情況作為集團發展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并接受社會的評價和監督。集團以“聯研、聯教、聯培、聯評、聯誼、聯建”的“六聯”活動為載體,推進全市城鄉初中、小學均衡發展。建立靈活的教師管理機制,成立大教研組,聯合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統一組織賽課;擴大核心學校調動、引進和選任教師的自,本著“優科相長,劣科互補”的原則,集團成員之間對富余或短缺的學科教師進行合理調配。

在一體化教育集團中實施“五統一”的管理模式,即“工作安排統一步調、常規管理統一制度、檢查落實統一標準、教師資源統一調配、績效量化統一方案”。同時實施校區間的“三個融合”,即學校品牌的融合、課程的融合和教學的融合。分校區的課程設置,全部由本部統一安排,保證開齊開足體音美課程和社團活動。暑期校本培訓,分校區教師全部在本部進行培訓,實現師資培訓同步提高。集體備課、賽課、德育活動、安全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都在學校本部的統一安排下進行。

三、集團化辦學實施后的效果

家長和學生滿意。原來的弱校加入到教育集團后,學生在家門口就能進到好學校。家長給孩子報名入學的積極性非常高,很多家長暑假期間就帶孩子到學校實地參觀。往年薄弱學校開家長會,一些家長不到現場,成立教育集團后,家長踴躍到校參加家長會,配合和支持學校工作。按照往年的招生方法和劃片范圍,一些學生入校時不得不進入不愿去的“弱校”。集團化辦學后,這些學生也能夠享受和名校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即使是起始年級在弱校的學生,合校后或是進入名校總校區,或是進入名校分校區。

學校和教師滿意。首先是優質學校不再為大班額而憂。焦作市十八中是市中心城區的名校,往年招生班額都在60人以上,最多時達到90人。組建了教育集團后,學校多了一個東校區,每班人數都不超過50人。十八中在“培優”方面有自己一套先進的經驗,二十二中在“扶弱”方面有獨特的方法,組建后正好相互借鑒。解放區實驗學校、團小等名校即將迎來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的驗收,按照相關標準,學校的生均在校占地面積都不達標,但分別和閆河學校、新興電廠學校組建教育集團后,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其次是薄弱學校不再為招不到學生而發愁。解放區屬于中心城區,其原來的東、西王褚小學,分別變成了學生路小學和環南一小的南校區后,招生人數都由往年的60人實現了翻倍,變成了120人。山陽區原光亞學校每年招生時片內的學生幾乎沒有,僅能招到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幾十人,變成解東一小的南校區后,輕松就招了100多人。

組建教育集團后,教師之間學習、交流和發展的平臺更為廣闊,集體教研更能高質量地開展。原來的弱校學生少,教師少,有些學校的學科只有一名教師,缺少和其他教師溝通和交流的機會,組建教育集團后,這些教師能和集團內的教師進行學習交流,即使對名校的優秀教師來說也是一次提升專業素質的機遇。

四、集團化辦學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發展不平衡。一是各縣區進度參差不齊甚至懸殊較大,有些縣區已全面實施,有的先搞了一些試點,有的還處在制定方案階段;二是各集團之間發展不平衡,有的融合得很好,有的僅僅是表面的融合;三是集團化的組建形式和參與學校的性質比較單一,集團化辦學主要形式是一體化和互助式,第一階段學校還僅限于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的初中和小學,而在成都、杭州地區還有“名校加民校”“培訓中心或教研機構帶動弱校發展”的形式,成都市的職業學校也組建了教育集團。

優秀教師緊缺。一些名校原本就存在學生多、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集團化辦學后還要往其他校區派骨干教師,優秀教師更加緊缺。教育部門需要考慮提升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帶動作用,避免出現優質資源被淡化、“名校”被拖垮的現象。

硬件設施需改善。集團化辦學之前,很多“弱校”校舍陳舊,辦學設施不全。在集團化辦學過程中,由于時間緊、頭緒多,教師辦公室、各功能室沒有來得及配置,需要重新規劃和改造。

管理融合不到位。集團化辦學后校區需要統一人、財、物的管理,由于原來的幾個校區隸屬不同體制,學校管理工作還未完全理順。比如,其中一個校區原來是農村學校中心校的一個教學點,現在變成了城市學校的一個校區,不僅財務需要上級部門統一協調,教師在集團內部交流、職稱評聘、績效工資以及生均經費的劃撥都應建立相應的規則和程序。

針對焦作市集團化辦學實踐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堅定集團化辦學的方向和信心。集團化辦學的第一階段較為成功,應該堅定地實施下去。當前,集團化辦學也正在成為全國教育發展與改革的一個趨勢,除原來的杭州、成都等城市外,北京、上海、鄭州也都在實施集團化辦學。接下來需擴大實驗面,使集團化辦學工作更加扎實。對于教育改革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反饋給有關單位和人員,采取措施予以解決。

篇2

2015年,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教育均衡發展的硬件基礎

1、做好基礎教育專項規劃的梳理調整工作。根據市政府中心城區控規修編和市教育局調整《市基礎教育專項規劃》的要求,對我區就學問題突出、教育設施配套嚴重不足的居住區進行重點研究,按照新的片區控規情況,做好學校布局規劃調整,3月份形成區《基礎教育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規劃基建科)

2、實施農村校舍標準化建設工程。認真落實《關于實施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舍標準化建設工程的通知》精神,計劃投資7667萬元,新建農村校舍14處,加固校舍6處,新建學生食堂餐廳16處,改造旱廁2處,進一步提升農村校舍水平。(規劃基建科、計財科)

3、妥善做好華山片區學校拆遷安置工作。根據華山片區開發建設指揮部的要求和部署,做好二職專、華山中心中學、大橋路中學、華山中心小學、華山實驗小學5處學校和10處注冊幼兒園的拆遷安置工作。(規劃基建科、職成教科、教育科)

4、做好新居住區教育設施配建和移交工作。計劃投資7600萬元,在唐冶片區新建魯商地塊30班初中1處和銀豐地塊24班小學1處,新建校舍2.17萬平方米;積極推動5處居住區幼兒園建設。妥善做好重汽翡翠外灘18班小學、保利海德公館36班初中、恒大名都36班小學、恒大城45班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學校的移交、招生和內部配套建設。(規劃基建科、計財科、教育科、人事科)

5、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繼續推進全國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規模化應用試點工作,實行實驗教學、信息技術教學、多媒體設備使用、功能室管理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深化市優質課程資源和全區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工程工作。建立學校干部、教師等信息數據庫,提高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技術裝備科、人事科)

6、加強幼兒園建設。上半年,督促完成2013年尚未完工的6所幼兒園建設并交付使用。計劃投資3240萬元,新建9處、改擴建8處幼兒園,新建園舍17688平方米,新增92個班。(體衛藝與學前教育科、規劃基建科、計財科)

二、以教育教學為中心,全面提升教育均衡發展的內涵

(一)加強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7、提升各個學段教學質量。以教學研究為引領,以教學管理為基礎,堅持教學研究與教學管理“兩手抓、兩手硬”。一是以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為依托,以學生綜合素養的整體提升為抓手,整體規劃學校課程實施方案,扎實推進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和校本課程的“生本化”,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二是進一步完善集體電子備課、主題式網上研修、課堂觀察研究等校本教研形式和制度。推動校本教研“主題化、系列化”,提高校本教研的計劃性;三是加強學科課程標準的學習與應用,開展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學、用、評、賽、展等活動,積極發揮名師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強《省高考考試說明》和《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的學習,深入開展命題研究,追求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1)小學執行并完善《區小學課程實施水平評價方案(試行)》,進一步嚴格課程管理;制定小學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評價辦法,引領小學教學過程的改造;推進課堂教學基本規范及環節的設計與研究,著力落實“學為先導、因學定教、學貴主動、多維互動”的課堂教學要求;創新校園活動及作業設計,規范學生成長記錄;以學生素質評價改革成果展示、學校特色課程展示、學生社團展評以及“讀好書、寫好字”等活動為載體,深化小學以“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習慣、奠基健康人格、夯實學業基礎”為中心任務的教育教學改革;組織完善小學校長講堂、學科教師素質大賽、學科品牌教研活動展示、“十佳教師社團”評選等活動,提升小學教研品質,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平臺。

(2)初中階段圍繞課堂教學深化改造教學過程。堅持“讓成績成為教學過程改造的自然結果”的理念不動搖,穩定全科合格率在全市前列的位置。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繼續完善初中學校教學管理機制。開好教學分析會和年度教學工作會,提高“兩會”質量;發揮教師評價委員會的學術性、權威性;以《學校教學工作評價方案(修訂稿)》為基礎,各個學校進一步修改學校對教師教學工作評價細則;提高評價的區分度,將評價結果作為評優獎先的依據。二是落實《區初中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完成課堂教學改革和基本目標。修改、研制各學科備課和課堂教學指導方案;重點突破教學目標不準確、不具體、不可操作、不可評價,教學方法泛化、教學評價空洞化、教學過程設計知識化、課堂教學達標率低等五大問題;根據備課和上課指導方案,更新初中教學電子備課系統。三是整體提高活動建構教學論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水平。建立“案例—實證”教研的基本范型;促進全體教師掌握活動建構教學論的五大主張、四個基本程序、四種類型基本結構及主要教學策略;各學科的教師能在教學中掌握1—2種類型的教學模式;推介一批實踐活動建構學論的骨干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改革優秀教師評選。四是重點提高初中學生的學業合格率。提高學科教研組的整體力量,關注薄弱學科的建設;提高學生薄弱學科的輔導能力,推介和獎勵提高全科合格率的學校。

(3)高中以落實《區教育局關于創新高中學校教學管理,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的意見》為抓手,進一步提升高中學校區域競爭力。一是落實《區高中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實施細則》,堅持“看基礎,比發展”,促進學校在自身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實現突破;二是推動學校組建學習研究性學生社團,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推進學校育人方式的多樣化、個性化,使更多學生以其過硬的特長進入高校自主招生選拔范圍;三是加大優秀學生的培養力度。一中、二中要制定科學的優秀生培養計劃,從高一年級起加大培養力度;四是制定《關于改革高中招生辦法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適時高中招生在實施推薦生基礎上,實施指標生制度。

(4)職業教育以貫徹落實《省關于加快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意見》為主線,以爭創全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示范區為總目標,重點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充分發揮我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示范學校”建設的成果效應,以職專“全省十大品牌(數控)專業創建”為引領,優化區域職業教育資源,著重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專業結構調整、課程體系構建、校企合作模式創新等四方面工作,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的辦學水平;二是統籌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社區教育一體化發展,構建完善的全區社區教育體系,與勞動、農業、科技等部門以及企業行業開展深度合作,立足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實際,不斷拓展培訓空間,豐富培訓資源,力爭做到多形式、多層次、全覆蓋。(教研室、職成教科)

8、探索教育科研改革路徑。以“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總課題為統領,做好“十二五”重點課題的跟蹤、總結、提升和推廣工作,發揮教科研對區域教育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重點圍繞學校特色發展,開展學校主導性課題研究,積極開發與課題、學校特色相吻合的校本課程,通過課題研究和校本課程的開發,明確學校特色創建的理論依據、操作路徑和實施步驟。積極開展微課題研究。堅持教科研一體化,按照重實用的原則,做好課題的立項、研究、評價、推廣和應用。建立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團隊,發揮骨干引領作用。推動一中、二中、職專、三中、六中、濟鋼鮑山學校、雙語實驗學校、實驗小學、洪樓小學等學校與高校或教科研機構開展實質性教育教學合作。(教科室)

(二)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9、深化立德樹人工程。把立德樹人作為全區教育的根本任務,扎實推進德育教育。堅持把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作為立德樹人工程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推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載體建設,建立行為習慣示范校動態監管機制,推進第三批行為習慣示范校評比活動,下半年召開工作現場會并予以掛牌表彰。啟動第四批行為習慣示范校評比和示范班級創建活動。開展“德育品牌”學校評選活動。開展“我的中國夢”、“與美同行”、“日行一善”、“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最美少年”、“五彩大隊”、“我愛經典--讀書演講”等系列德育活動。推動中小學特別是農村學校家長委員會的建立,進一步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結合的教育體系,年底評選表彰十佳“家委會”。(教育科、團委)

10、加強藝術、體育和科技創新教育。強化音體美及綜合實踐等課程,著力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審美品位和創新能力。積極推進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工作,突破制約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相關問題。開展合唱節等系列藝術活動,創建第三批星級藝術示范校;以《國家學生體制健康標準》測試為抓手,以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創建為主線,大力加強陽光體育運動,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以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主體,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少年宮、體衛藝與學前教育科、教育科)

11、實施三級社團創建工程。將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與社團創建有機結合,開展區、鎮、校三級社團建設,通過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創新活動、定期評比等措施,形成“區級社團品牌化、鎮域社團特色化、學校社團普及化”的三級社團發展模式,力爭全區80%以上的學生都能參與至少一個社團。年底開展三級社團評比。(教育科、教研室、少年宮)

(三)以城帶鄉,擴大區域優質教育資源。

12、探索優質學校集團化發展。遴選部分質量好、聲望高的優質學校推動優質資源集團化發展,探索“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農校”等多種集團化共同發展路徑。集團內部在干部、師資、管理、教學等方面資源共享,提高優質資源的拉動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基建科、人事科、教育科)

13、推動薄弱學校發展。按照推動22所農村薄弱小學發展的工作規劃,繼續對未達標的17所學校重點推進。通過自我設計發展、幫扶團隊扶助、達標驗收,使薄弱學校在整體辦學特別是在課程實施、特色建設方面有明顯提高,有效提升小學教育發展水平。(教研室、督導室、進修學校、少年宮、宣傳科)

(四)深化特色建設,提升區域教育品牌。

14、打造特色顯性文化。以農村學校為主體,每個街鎮選擇1所學校重點推動。將學校精神文化“外顯”并“物化”,整體設計高品位的校園外顯文化,力求校園環境潔凈、優雅、富有學校特色。每一季度召開一次顯性文化調度會,對有創意、有特色、有成效的學校進行一定資金支持。(規劃基建科)

15、打造特色品牌學校。按照“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梯次創建思路,推進學校由項目特色走向學校特色,由特色學校走向品牌學校。在已有的特色項目學校中初步確立5-10所,打造具有教育性、藝術性和文化性,在全市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學校,為學生特色發展、個性發展搭建平臺。下半年,召開特色學校創建經驗交流會。對創建工作富有成效的學校進行表彰獎勵。(教育科、教科室)

三、加強機制建設,構建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保障體系

(一)加強隊伍建設,構建人才保障機制。

16、加強評先選優考核管理。推動學校完善內部評先選優考核管理辦法,強化工作過程考核和業績考核。學校的評先選優結果均需公示,強化民主監督。開展區“學生心中的好老師”評比活動,教師節予以表彰。對“學生心中的好老師”進行專題報道并召開專題報告會。加強新教師考核,制定以師德、教材、課標、課堂教學水平為主要內容的新教師試用期滿轉正考核辦法。(人事科)

17、強化干部教師培訓。深化“三名”工程建設,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實施“三名”工程人選專項培訓、外掛培訓和專項考核。完善“名家名師進”活動模式,強化外聘機構培訓針對性、實效性,發揮我區優秀干部在干訓中的帶動作用。以新一輪中小學校長提高培訓為抓手,通過分類培訓、定期調度、外出學習、高端教育論壇等舉措,提升校長對學校教育和區域教育的整體把握水平,提升校長辦學境界。著力提高校長文宣水平、語言能力、策劃能力。加大后備人才培養,對進入教育管理干部后備人才庫的人員開展專項培訓和考核。開展骨干教師研修提高、班主任培訓和高中英語教師素質培訓等專項培訓,抓好“國培”、“省培”工作。(人事科、進修學校、教研室)

18、做好干部理順和教師交流工作。理順學校領導干部崗位設置,嚴格按崗位設置標準來規范干部崗位及職數的配置。積極探索城鄉之間、街鎮之間、學校之間教師交流新機制,促進教師合理流動,以制度為引領,開展實質性、有成效的教師交流。(人事科)

(二)加強學校管理,完善教育管理機制。

19、提升學校管理標準。貫徹落實《關于制定實施學校章程的通知》文件要求,制定完善學校章程,科學規范學校內部管理,增強學校辦學自。上半年,區直學校完成章程制定,下半年,鎮辦學校完成。重點開展“農村學校管理年”活動,著力解決農村學校管理中存在的松散粗放、墨守陳規、標準低、自我感覺良好等問題,提升農村學校的管理標準、管理境界和水平,縮小城鄉學校管理差距。下半年,開展學校管理專項督導并納入全方位目標考核,隨時進行結果通報。申報爭創3所省級規范化學校,4所市級規范化學校。(教育科、督導室)

20、規范辦學行為。規范招生,科學調整學區,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學區無縫隙覆蓋并向社會公示;重點抓好招生計劃、班額控制、招生年齡控制和學籍規范管理工作。規范課程,按照國家和地方課程標準,開齊、開全課程,開足課時,杜絕隨意增減課時現象;開展“減負校校行”活動,建立課業負擔監控和問責制度,面向社會公開選聘規范辦學行為義務監督員,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規范從教行為,嚴禁體罰變相體罰學生,嚴禁有償家教。規范幼兒園管理,認真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和《市幼兒園科學施教指導意見》,提高幼兒教師專業素質和家長科學育兒能力,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規范中小學考試行為,杜絕任何形式的聯考、統考、排名等違規行為。規范財務管理,開展“教育財務管理年”活動,提高中小學校長財務管理能力、財務人員業務素質,推動中小學財務管理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開展專項資金審計,確保專款專用。(教育科、體衛藝與學前教育科、計財科、監察室、工會)

21、完善督導評估機制。圍繞爭創“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省教育工作示范區”復評工作,做好教育督導工作。一是做好教育均衡評估、驗收工作,協調、設計好市、省、教育部評估工作的方案及階段性工作任務。二是進一步規范督學責任區建設,完成督學責任區的掛牌,公開各督學責任區的督學報告,探索督學責任區的量化評價方式。三是完成7個街鎮的示范鄉鎮復評工作。四是完善年度綜合考核的評價機制。(督導室、人事科、計財科、技術裝備科、教育科、體衛藝與學前教育科、少年宮)

22、強化安全管理。以“平安校園”建設為抓手,扎實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應急演練等系列活動,全面推進校園安全關口前移。繼續推行安全工作“片區化”管理,發揮片區的安全管理職責,實施片區自查、城鄉互查和互學。強化校園安全薄弱環節督查,實施無縫隙安全管理,著重開展校園消防、用電、鍋爐三項安全專項檢查。加強特殊時段、特殊天氣、特殊事件的預案設置,提升應急處理能力。組織開展“身邊的安全”主題征文比賽。完善《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價標準》,積極開展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青春助力,共青團關愛農民工子女行動”、“愛在校園---教育志愿者在行動”等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美好的情感,有效控制因心理問題而引發的安全事故。(安全科、教育科、團委)

(三)強化執行力,完善作風保障機制。

23、建立學校工作情況通報制度。教育局對安排部署的相關工作進行公開的階段性和終結性結果通報,形成有頭有尾、說了就算、定了就干的工作機制,強化執行力建設。著力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庸、懶、散、浮、政令不暢、有令不行和不落實問題,著重建立重點工作進展情況通報制度,教學情況階段性評價通報制度,教學設備使用管理通報制度,違規辦學行為通報制度,督導評估通報制度,干部培訓過程和結果公開通報制度等。(辦公室、教研室、技術裝備科、督導室、人事科)

24、加強教育宣傳。繼續深化“宣傳是無形生產力”的理念,以“走基層,樹典型”活動為主線,深入挖掘教育系統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典型特色,做“有深度、有溫度、有速度”的教育宣傳,進一步提升教育形象。召開以新聞寫作、技術運用、宣傳策劃、新媒體運用、突發事件處理為主要內容的宣傳工作專題培訓會。加強對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和難點問題的宣傳引導,努力營造關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宣傳科)

篇3

關于一體化辦學,皋蘭縣的設計思路是這樣的:“建立深度融合的聯校辦學模式,以學區為單位,以規模較大、辦學水平較高的鄉鎮中心小學、中心中學作為中心校,將轄區內薄弱的學校聯合起來,以共同發展愿景為紐帶,在中層管理人員交流、教學管理、教師交流、教師配置、資源建設、資源共享、考核評價等方面實現相對統一,在創新中謀求發展,在發展中實現共同提高。這就是我們進行一體化辦學的總目標。”

管理一體化 促進資源均衡

針對城鄉辦學差異大,鄉村優質教育資源嚴重不足、擇校矛盾比較突出的現狀,2011年,蘭州市積極探索“聯校辦學、連片辦學、集團化辦學”等運行模式,建立了一體化辦學的發展模式,城區部分學校先行試點,各縣區同步推進。皋蘭縣牢牢把握住這個機會,積極探索“資源共享、師資配備、管理并進、統一考核”的一體化辦學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化解縣城擇校矛盾,促進了全縣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隨著城鄉一體化步伐的不斷推進,大量農民進入城鎮,城鎮居民增多,農村學校學生減少。這時,全縣學校布點分散、辦學規模偏小、農村教育資源浪費、城鎮教育壓力增大、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隨之成為皋蘭縣教育的現實存在。為了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創新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適應縣城教育形勢的發展需求,皋蘭縣探索創建了“聯片辦學”、“聯校辦學”、“強校與弱校結對幫扶”等形式的一體化辦學模式, 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

皋蘭縣教育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通過教師家訪,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網站、新聞媒體等多種形式,積極宣傳一體化辦學的積極意義,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積極爭取社會的全力支持與配合,確保一體化辦學的成效。”“縣教育局還設立了義務教育區域均衡一體化辦學專項經費,用于師資培訓、教科研活動、交流教師交通和生活補助以及‘管委會’工作運轉等。”在交流中,皋蘭縣教育局王立發主任補充說。同時,皋蘭縣教育局還結合實際,認真研究制定一體化辦學《實施方案》《教師交流辦法》《教學績效評價辦法》等配套制度和規定,不斷完善一體化辦學的運行機制,為順利推進一體化辦學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所謂均衡發展,首先要在硬件條件上達到相對均衡,使城鎮學校與鄉村學校硬件均衡也是一體化辦學的前提和基礎,在這一點上,皋蘭縣的做法令人為之稱贊。在采訪中,皋蘭縣教育局辦公室主任魏萬紅帶記者來到了魏家莊小學。“現在,僅從校舍等硬件上已看不出我縣義務教育城鄉發展的明顯差別,一些鄉村學校的辦學條件都能與縣城學校相媲美。”魏萬紅說。走進魏家莊小學,青磚紅墻,古典的校門,寬闊的校園里新建的教學樓赫然矗立,在被圍起來的區域里,機器轟鳴,儼然已經能看到新建筑的雛形。這不禁讓人想到,“最好的建筑是學校,最美的環境是校園。”在皋蘭縣,這句話用來描述當下教育事業長足發展的情況不僅名副其實,更被賦予了新的內容。

在位于縣城中心地帶的廣場東側,我們看到了一座靚麗的校園,這就是啟用不久的皋蘭四中。據了解,縣上本來已經決定在這里修建一座公園,但出于全縣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這里最終被改建成皋蘭四中的新校園。與皋蘭四中一樣幸運的,還有新建成的水阜幼兒園,這里本來是要建一所敬老院,但為了讓孩子們能就近方便地接受良好的幼兒教育,最終改變規劃,在這里建起了一所全新的幼兒園。“不建公園建學校、騰出敬老院建設幼兒園”已成為皋蘭縣落實教育優先發展、均衡發展的具體體現。

硬件是基礎,投入是保障,制度管長遠,規范出成果。在硬件相對均衡的基礎上,一體化辦學的首要就是管理的一體化。“建立深度融合的教育聯合體,石洞小學為聯合體總校,魏家莊小學為聯合體分校,分校校長由總校聘任。在獨立法人資格,現有學校名稱不變、編制不變、建制不變的前提下,依托一體化辦學,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以共同發展愿景為紐帶,加大總校的統籌協調力度,充分發揮指導督促、管理服務和協調溝通作用,實現教師配備、教學管理、資源建設、教研課改、考核評價等高度統一,不斷提高辦學效益,在創新中謀求發展,在發展中實現共同提高,達到了教研資源共享,師生深層互動,管理深度融合的效果。”皋蘭縣石洞小學副校長王君海說。

人員一體化 保障師資均衡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均衡的師資配置,又豈能保證教育均衡發展順利實施。為此,皋蘭縣始終貫徹教師是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在師資數量、質量、保障上狠下功夫,通過對緊缺人才的引進,優化全縣教師隊伍的職稱、學歷和年齡結構。在去年,招考28名高校畢業生充實到農村中小學任教,選聘60名鄉鎮中小學教師充實到石洞小學、三川口小學和縣直三所幼兒園任教,培訓了50名幼兒教師充實到全縣各幼兒園教學崗位,切實提高了全縣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效緩解了一線教師短缺的狀況。

在整體提升的基礎上,區域內的均衡也是非常必要的。通過一體化辦學打通城鄉雙向教師流動的渠道,有利于實現教育均衡的目標預期,也有助于緩解城鎮學校的擇校壓力。落實教育公平與均衡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下,在教育體制和相關機制方面持續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和有效。為此,皋蘭縣根據當地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教師交流辦法,探索建立科學有序的教師交流制度,動態調整和科學配置教師資源,實行縣域內教師輪崗交流和城鎮中小學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服務制度,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薄弱校任教,實現學校資源共享,整體推進,互動發展。

據了解,在一體化辦學進程中,皋蘭縣在學校管理層面建立了校長定期交流制度。具體情況是,聯合體內部的副校長和中層管理人員實行定期交流任職,具體交流人員由學區研究決定。原則上聯校辦學體內部副校長和學校中層管理人員要實行校際輪崗,交流使用,聯校辦學體的副校長和中層管理人員每年的交流使用要達到20%以上。同時,建立教師定期交流制度。聯合體內部各學校的教師實行定期交流,具體交流人員由學區研究決定。原則上交流教師數量不低于專任教師總數的20%,交流時間最少半年,教師交流期間的隸屬關系和身份不變,考核參考交流學校提供的材料,由原學校進行考核,享受交流學校的福利待遇。各學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師交流及考核辦法。在科學、音樂、美術等短缺學科教師中探索“兼職走教”制度,由學區按照“一師任兩校、兼職走教”的形式進行統一安排,解決部分學校師資不足的困難。同時,嘗試同學科教師交叉聯合授課,讓更多的教師受到優秀教師的引領。

“現在,石洞小學的名師流動到我們學校,學生也跟隨名師回來了。連續三個學期,入學人數持續增長,這對于一所農村學校來說是意想不到的,我們學校是一體化辦學的第一所受益校,也是改變最大的學校。”皋蘭縣魏家莊小學副校長王英芳在談到學校的具體變化時對記者說。“對于我們農村小學來說,一體化辦學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深刻的變化,有了音體美和科學等課程的專業教師,我們就能做到開齊、開足國家課程,讓學生受益。城區學校教師的規范備課,規范上課也對我們原來的部分教師產生了極大的帶動作用,通過互相交流,提升了我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學校管理、教學、活動等各個方面都在發生著悄無聲息的變化,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這是一體化辦學帶給我們的看得見的實惠”。

教研一體化 構筑質量均衡

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城區優質資源輻射到農村地區,讓農村孩子能夠就近享受到與城區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務實、高效的教研活動是教研均衡發展的有效載體,而一體化辦學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和渠道,在這個機制下,皋蘭縣探索強化教育教學聯動機制,實現教研一體化,構筑教育質量均衡。

在皋蘭縣石洞小學我們了解到,目前,石洞小學、魏家莊小學、中堡小學三校合作共同體的研究氛圍正在形成,學科教師更多關注教學實踐與研究。一體化的教研活動開展,使教師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較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教師自我發展的意識有了進一步的加強,有的教師從不愿意開課到主動要求進行教學實踐,體現了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愿望,教師的快速成長令人鼓舞。

“統籌教學安排是首要內容,我們在堅持各校特色辦學的前提下,由總校統籌安排一體化辦學工作,統一組織實施教學活動,統一組織開展教學評估,統一組織運動會、藝術節、團隊活動等。在教學計劃、教育資源、教學過程、教研活動等方面實行統一管理,保證聯合體內學校在教育教學管理上的相對統一和密切協作,確保教育教學工作有序高效進行。”魏萬紅主任介紹道。

據了解,除了教學安排之外,皋蘭縣一體化辦學中的教研一體化還體現在統一研訓師資、實行統一評價、實現資源共享、創建管理與應用平臺。“統一組織聯合培訓,全面實現校本研訓一體化、集體教研全覆蓋。通過名師送教、名師工作室、集體備課、開放聽課、跨校兼課和師徒結對、課題研究以及教學技能比賽等多種方式進行常態化的合作交流,不斷拓寬研訓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創設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教師專業發展環境。這樣的統一對我們自身和學校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從石洞小學來魏家莊小學交流的郭老師如實說。

從2013年起,縣教育局在年度教育教學績效評價中,增加“一體化辦學”考核指標,將兩校教師交流、教師培訓、教研課改、系列活動等內容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實行統一評價。總校在對分校2―6年級各學科測試的基礎上,也要制定具體的“一體化辦學”考核評價細則,實行統一評價。總校具體負責,在共同組織和開展各種教科研活動的基礎上,著力精品課程的研發和高效課堂的創建,以課程文化引領學校優質特色發展。

與此同時,皋蘭縣在一體化辦學進程中還嘗試建立基于網絡和信息技術一體化的管理與應用平臺,內容包括“一體化辦學”學校的基礎信息和動態,教師資源(名校長、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等),教科研活動(集體備課、網上備課、公開示范課、觀摩展示、研討交流、課題研究等),硬件資源(體育設施、后勤設施、實驗設施、信息設施等),積極探索實行開放辦學、開放管理,達到優質資源的全面有效利用。

篇4

[關鍵詞]基礎教育;專業發展;學校文化

學校是專業文化組織機構,學校教育是制度化教育的基本形式,學校教育發展的優劣是衡量一所學校專業水準的風向標。從文化的視角看,學校教育就是一種具體的文化存在樣式。因此,學校教育發展就是一種具體的文化專業發展。本文將從學校專業性的文化檢視、學校專業發展必要的文化自信、學校專業發展的文化路徑三個方面來闡述學校的專業發展。

一、學校專業性的文化檢視

學校是文化傳播和生產的場所,是承載專業化教育的組織機構。學校教育是有別于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專門化教育。這里的“專門化”其實就是指學校及其教育的“專業性”,同時也體現了學校教育的文化特性。

學校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社會生產力的推動,也離不開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較高要求。只有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時期,出現了剩余產品,可以供給專門從事知識活動的人,才會導致知識群體的獨立;只有當社會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知識與技能,需要人們通過一段時期的專門學習才能習得;只有在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從事相應社會事務或工作需要具有一定專業素質的人才能勝任。在這樣的情勢下,獨立形態的學校教育才應運而生。

第一,專業性的文化樣式。學校教育是一種形式化或制度化的教育。在組織機構設置與制度安排上,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比,學校教育沒有專門教育主管部門和機構,有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等系列學制安排和相應的制度設計。在場地設施上,學校教育需要建立基本的場所及硬件設施保障。這種形式上的重視程度,離不開社會政治、經濟、科技與文化發展的水平。

第二,專業性的文化隊伍。這一點是業內外共識度最高的。正是有了專業性水準的教師,學校教育才能因為專業人員的推動而走上專業發展的道路。在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專業化及其水平是學校教育專業發展程度的“試金石”。因此,關注學校專業發展,一般意義上也就轉換成了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關注。中小學(幼兒)教師專業標準的確立,教師準人制度的設立,教師職前專業教育和職后專業培訓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路徑。因此,很多中小學(幼兒園)也成了教師專業發展學校。那么,教師專業發展了,是不是學校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專業發展呢?其實不盡然。事實表明,一些學校的教師專業發展程度普遍很高,無論是教師的學歷、職稱,還是其敬業精神、工作成效等,但是學校的社會認可度和美譽度并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學校整體的專業發展水平沒跟上。

第三,專業性的特色文化。文化是歷史的印跡。學校文化是一個組織與團隊的共同價值取向和精神象征。它具體演繹為學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師生文化、課程文化、教學文化和班級文化。真正強大的學校文化具有教育、導向、激勵、凝聚等功能。這些功能會讓每一個置身學校文化氛圍中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潛移默化地實現對學校的文化認同,進而成為一種文化自覺。如果說學校在形式上的“專業性”體現了學校的硬實力,那么學校在隊伍和文化上的“專業性”就體現為學校的軟實力。然而,隊伍的專業性建設不單是學校的事情,其職前專業發展依賴于個體在專門機構的持續努力和培養。學校文化上的專業性主要靠學校自身建設和發展,這是當前或者長期以來學校專業性發育不良的軟肋。

二、學校專業發展必要的文化自信

在很多業內外人士輕視我們的教育,羨慕發達國家的教育時,其隱含的價值偏向體現出本土化教育價值的迷失和自卑。其根源牽扯到近百年來,由于中國社會發展的滯后,被動接受與適應所謂近代化、現代化標準,以及社會人心的躁動、迷茫與彷徨,最后導致盲從、跟風,乃至迷信。甚至機械地認為,應該拋棄傳統,重建文化。在新世紀以來轟轟烈烈推動的基礎教育改革進程中,持有這種觀點和做派的人不乏少數,且釀成一種盲目崇外的風氣。客觀而論,不是借鑒或模仿國外先進教育經驗對國內教育指導沒有價值,而是對自身教育缺乏科學的研究和判斷,一味否定,失去了起碼的教育自信。這對于民族教育、本土教育的健康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其主要危害在于,我們的教育文化將導致“無根化”,在世界教育叢林中,將失去民族的色彩與尊嚴。

教育是文化的基本樣式。文化以其歷史的“綿延性”(自古而今的流傳與發揚形成的文化傳統和傳統文化)和“共時性”(個性文化與集體文化的互動與共振)而不斷展開和生動演繹,其中就包括教育文化。教育文化是與人關系極其緊密的文化類型。教育文化“綿延性”述說著教育的文化流傳,包括在過去適宜的教育文化傳統和延續至今不乏睿智的教育傳統文化,這種教育文化傳統烙上先人們對教育的合理化訴求和規律性認識。教育文化的“共時性”是對當下社會政治、經濟等文化群落的積極回應。它一方面汲取時代文化的鮮活因子;另一方面反饋和影響時代文化,從而體現出教育文化的相對獨立性。教育文化總是共生于歷史文化長河之中,同時以文化的包容性接納外來教育文化。這種包容和接納是文化自行發展的自覺行為,而不是盲目的自我否定。教育文化只有通過不斷內外優化,才能健康發展,才能發揮最佳的教育功能。

縱觀世界教育發展的歷史長河,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一直以來倡導尊師重教,探索教育規律和方法,形成了諸如《學記》、《中庸》等世界早期教育經典。近代以來,從書院到新學,從陶行知到晏陽初等,無論從辦學形式、辦學內涵,都匯聚了一批又一批充滿教育情懷的人。他們為之求索、耕耘,并獲得了優異的成就。而今,在深化素質教育,拓展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征程中,我們很多人反而顯得底氣不足、悲觀失望或消極沉淪了。這就是一種對本土教育文化不自信的表現,由此導致推進學校專業發展乏力,學校教育成效低迷,難以贏得社會的基本尊重。

沒有專業自尊,就難以形成專業自信,也就缺乏專業發展自覺。因此,需要我們重拾傳統優秀教育文化,奠定我們對學校專業發展的基本自信。同時,需要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運用立足實際與中西結合的辦法,優化我們的工作思路,形成我們的科學抉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和增進專業能力,提高推進學校專業發展的覺悟,從而有效推進學校專業發展。

三、學校專業發展的文化路徑

那么,基礎教育學校的專業性問題,即學校專業發展應秉持怎樣的文化標準、思路與具體途徑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確立學校專業發展的文化標準

《四川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按照“學校設置與規劃(學校設置、學校規模)、建設用地標準(學校建設用地構成、學校建設用地面積)、校舍建筑標準(校舍建筑構成、學校建筑標準、校舍建筑面積標準)、裝備條件標準(通用教育技術裝備、專用教育技術裝備)、經費保障、師資隊伍”等細則加以具體規定。該標準主要確立了學校硬件型外延專業化標準,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校軟件型內涵專業化標準建設,只是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有所體現。而以現行《福建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基本標準》為例,在項目A級指標中校園用地和教學用房占權重18%、實驗室、圖書館(室)和配套的教學儀器設備占權重32%、食堂和宿舍占權重10%、教師隊伍占權重14%、教育管理和質量占權重26%。該標準在教育管理和質量軟件型內涵專業化標準建設上有很大凸顯,但是不夠深入和全面,有待進一步完善學校建設的專業標準體系。

確立學校專業發展的文化標準,首先要確立標準體系建立的理論依據。學校專業標準體系的確立首先要從學校教育的一般規律出發,梳理出學校專業標準的基本維度,同時結合區域特色與個性化需求,形成適宜當地學校專業標準體系構建的理論依據。然后,完善體系維度。在理論框架的指導下,先要有形成構建體系的基本維度,再在各項維度中形成具體指標。這些指標體系就具體體現了學校專業發展的基本標準。

2.理清學校專業發展的文化思路

學校專業發展的文化標準是促進學校專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和準則。基于此,學校專業發展需要進一步理清思路,形成專業發展的基本邏輯和技術路線,構筑起學校專業發展的道路。

根據學校專業發展的文化標準,落實學校專業發展的文化思路,即文化、課程、課堂。具體而言,就是理清學校文化,并整體規劃,形成學校文化特色;在學校課程體系構建中貫穿學校文化,形成學校特色課程;在課堂教學主渠道中,系統實施學校課程,生動演繹學校文化特色。由此,形成一種學校文化統整、理念一體的學校發展格局,奠定學校專業發展的文化基礎。如圖1所示。

在上述結構圖中,學校發展頂層設計是學校的基本定位與發展總體方向,體現了學校專業發展的宏觀思路;《學校章程》及學校相關規劃體現了學校全面系統的專業發展構想,體現了學校專業發展的中觀思路,如學校文化的整體規劃涉及學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工作計劃與具體實施方案是學校專業發展的實際操作與落實,體現了學校專業發展的微觀思路。由此,總體構成為學校專業發展的基本文化思路。

3.尋求學校專業發展的主要文化途徑

根據優質學校或說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學校發展經驗,以及筆者對諸多學校專業發展的正反案例的分析與提煉來看,學校專業發展的主要路徑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加強校長為首的隊伍專業化建設。作為校長,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實現良好的專業發展,否則學校專業發展的良好局面就很難打開。教育部在對義務教育學校校長的專業標準中明確指出:校長應該具有在規劃學校發展、營造育人文化、領導課程教學、引領教師成長、優化內部管理、調適外部環境六個方面的基本專業發展標準。但就現實的情況而言,能夠全面有效達成以上基本專業發展標準的校長比例并不太高。同時,教師專業發展是學校專業發展的重要內涵要求,是推動與落實學校專業發展的原動力,所以需要持續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另外,還要根據個體差異與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素質提升,使教師通過專業發展成長為具有豐富教育實踐、教育經驗和具有一定基礎的教育思想認識的專家型教育工作者。同時,要重視教師個人專業化發展與團隊專業化發展的同步并進。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同伴互動和合作精神,教師個人專業化發展水平的提升既可以帶動教師所在團隊的專業化發展水平的提升,又可以通過專業對話充分發揮團隊內部教師之間的相互協作、相互支持、相互借鑒和相互欣賞的作用,進而增強學校教師團隊的凝聚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其次,聘請學術顧問或建立專家咨詢常規機制。學校的長足發展需要智慧與理論引領,因此有必要“請進”相關專家進行專業服務。同時,建立一定的長效機制,充分利用專家的理論智慧為學校把脈和引領方向。另外,我們更應該鼓勵和支持中小學和高校的合作。高校具有豐富的學術資源,相比中小學來說更具有文化高度,能夠為中小學提供專業的學術引領,這正是中小學在學校專業發展中最為欠缺的。而中小學反過來又可以作為高校的學術實踐基地,將高校的理論研究成果在中小學進行實踐和應用,進而豐富高校的學術、理論研究。同時,高校相比中小學而言,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美譽度,與中小學的深度合作能夠進一步提升社會對于中小學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從而促進中小學的高位發展。

再次,與優質學校結對借力。目前,倡導學校教育的開放就是提倡學校要“走出去”整合資源,通過友好學校結對、集團辦學、學校聯盟等方式,實現學校教育多元優勢互補,在相互借鑒中揚長補短,不斷提升學校的美譽度和知名度。特別是全國各地正在積極推進的名校教育集團化發展模式,由于名校的品牌、管理、師資等方面直接或者間接的輸出,使得原本發展較為落后的薄弱學校、新建學校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依托并整合名校資源,更好地規范辦學行為,提升自己的專業化發展水平。

最后,通過“管評辦”分離的機制促進學校長效專業發展。長期以來,學校形成的“管評辦”統籌的方式導致“裁判與運動員”身份同一,極大地不利于專業化辦學。學校常常是教育主管行政部門怎么考核就怎么辦學,甚至有些教育主管部門還在沿用數年前的考核辦法,考核的實效性,存在的弊端也未及時進行調整。這就造成了學校的辦學自主性受到較大的限制,為了考核而辦學的情況還比較普遍。這就使學校的創新較少,辦學特色也無法得以凸顯,對學校的辦學水平影響很大,想要辦出“一校一景、一校一品”的有個性的學校難度較大。為此,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教育的行政管理職能要專業化,要進一步放手學校專業化辦學。同時,要讓社會專業教育評估機構介入對學校教育的專業評估,并通過評估給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提供進行抉擇調整和優化制度設計,用考核來促進學校的科學發展和專業化發展,而不是制約學校的發展。

篇5

地市職業教育行政管理是地市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國家對職業教育方針、政策和相關規定,對地方職業教育事業的領導和管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家十分重視職業教育改革,出臺了多項政策,召開多個工作推動會議,但是地市政府在政策執行中卻存在政策表面化的偏差。那么這種“中央熱、地方冷”的現象表現如何?地市政府究竟在職業教育管理上應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和如何發揮?就這些問題,筆者對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進行研修的地市教育局長和督學進行問卷調研和深度訪談,發放問卷160份,回收問卷142份,有效回收率為89%。從被調查者來自的地區來看,東部地區占27%,中部地區占32%,西部地區占41%,說明樣本所在地區分布比較均勻。

(一)地市政府表面重視職教,實際重視普教。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保障和人力支持的經濟功能已被地方政府認同,職業教育也被列入政府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中。調研顯示,96%的地市將發展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規劃中;81%的地市每1-2年召開一次職業教育工作會議。這一數據足以說明地市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但是“說起來重要,辦起來不要”的現象依然存在。在投入方面,由于職業學校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培訓,必須配備實訓設備和耗材,學生培養成本高于普高,發達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通常是普通教育的2.5倍。但是調研中發現,與普高相比,被調查地區中職學校經費投入高于普高的占26%,與普高一樣的占28%,低于普高的占46%。筆者曾帶隊去東部某省的一個地市級考察,與所料一致的是,該市重點中專與重點中學在校園面積、基礎設施、校長和教師配備上都有很大距離。

(二)地市職業教育管理格局以分別管理與歸口管理為主,政策落實與質量監督不到位。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由教育部門、人保部以及部分行業、企業管理。調研顯示:46%的地市由教育部門和人保部門分別管理,44%的地市統一歸口教育行政部門管理,10%由政府層面統籌管理。也就是說,分別管理和歸口管理形成了當前地市職業教育管理格局。在地市政府在職業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中,大家認為最大的問題是“政策落實不力”和“缺乏職業教育督導”,都占36%,其次是“多頭管理、政出多門”,占26%,再次是“上級領導不重視發展職業教育”,占10%。在政策落實上,部分地區用于職業教育的30%的教育費附加政策不能落實。為應付上級督導檢查,地市財政部門將這筆經費暫時劃撥到教育局財政上,檢查結束后馬上劃走。局長們戲稱,這是“財政局長與教育局長玩的一個數字游戲”。生均撥款政策執行更是困難,1996年頒布的《職業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地區職業學校學生人數平均經費標準;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財政部制定本部門職業學校學生人數平均經費標準足額撥付職業教育經費。”但是到目前為止,僅有10個省(區、市)出臺了職業院校生均撥款標準。在職業教育督導上,2012年,教育部專門頒布了《職業教育督導條例》,由于現代教育督導工作歷史不長,職業教育督導工作更是新生督導項目,很多督學、督導辦主任并沒有從事過職業教育的經歷,專門設置職業教育督導機構和將職業教育列入當前督導計劃中的更是少之又少。在教育體制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中,56個職教試點項目中僅將內蒙列為職業教育督導試點,占試點項目的1.8%。

(三)地市政府統籌力度不均,招生問題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統籌協調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地市政府優化職教資源、提升辦學水平、促進城鄉、校企協同發展的有效措施。地市政府在統籌職業教育方面力度最大的是統籌學校布局,為82%;其次是經費投入,為70%;第三是專業設置,為63%;第四是招生和就業,為58%;統籌力度最弱的是師資,為38%。校企合作是職業學校發展生命線,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發揮統籌主導作用。調查顯示,統籌協調是地市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職責,占66%;13%的地市政府通過政策制定促進校企合作;10%的地市政府直接指導職業學校的校企合作;11%地市政府沒有參與校企合作。由此可見,地市政府將統籌力度主要放在學校布局和經費上,在校企合作上也有少部分地方政府“缺位”。近年來,“招生難”成為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首要問題。出現“招生難”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政府統籌職能沒有很好發揮,缺乏全局性規劃,職業學校缺乏統籌設計,專業重復,造成競爭生源。一些位于地市級的省屬職業學校,由于“地方保護”政策,很難招到地方生源;為了競爭生源,各個學校不得不給學校和老師回扣,購買生源,提高辦學成本,無力改善辦學條件、促進校企合作和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形成了惡性循環。

(四)地市政府主導力度大,學校自不足。政府主導下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有利于職業教育快速和協調發展。但是如果政府包攬太多,缺少市場機制調節,學校自主性就得不到發揮。調查顯示,公辦職業學校辦學經費中92%來自政府預算內財政撥款,7%來自學生學費,1%由學校自籌。《職業教育法》規定了建立多渠道籌集職業教育經費的經費籌措機制,但是,目前公辦職業學校經費以政府投入為主,學校缺乏尋求其他渠道籌資的積極性,多渠道投資機制難以建立。在政府對職業學校的專項撥款方面,用于房屋基建的撥款最多,占74%;其次是用于學校的實訓儀器設備的撥款,占72%;再次是重點建設專業的專項撥款,占69%;最后是對薄弱學校的補助,占66%。由此可見,政府在專項經費預算方面,基礎設施和設備等硬件投入較多。有些局長提出,由于上級主管部門在專項經費預算死板,學校用于校舍加固維修費用和實訓設備購置的經費用不完,而學校卻沒有專項經費用于兼職教師的聘用和特色專業建設等軟件建設。在教師招聘方面,學校也沒有自,地方人事部門按照公務員招錄標準和方式招聘教師,達不到中職學校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有些地市中職學校校長和副校長都由市委組織部統籌,甚至學校中層干部聘任也必須經市教育局備案。政府在投入和人事管理方面的過分主導,束縛職業學校手腳,不利于學校發展。此外,地市政府或有關部門還為職業學校畢業生提供信息服務,最多的是就業服務,占88%;創業、培訓等其他服務項目占12%。

二、地市政府統籌主導職業教育的思考與建議

地市級政府負擔著地方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在促進地方職業教育發展中,發揮了統籌主導作用。但是調查中發現,地市政府在統籌、監督、保障等方面存在“缺位”現象,即應該政府做到的卻沒有做到,而在管理方面卻存在“越位”現象,即應該放權的地方沒有放權。鑒于此,筆者認為,應該從政策落實、職能轉變和統籌管理三個方面入手,確保責任到位、簡政放權和優化配置。

(一)落實政策,責任到位。地市政府職責到位才能保障職業教育發展。然而從認識到行動存在距離,一些地方政府在履行統籌主導職業教育發展職責時,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調查中也存在著“地市政府表面重視職教,實際重視普教”的現象。其原因可以從地方政府政策執行價值沖突的角度分析:一方面,地方政府認識到發展職業教育有利于人全面發展、社會公平和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他們不得不被以分數和升學率為考核標準的政績觀左右。這樣一來,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必須重視職業教育,將職業教育納入規劃中,召開相關會議并發文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但是在對職業教育的條件保障方面確不如普通教育。因此,應落實和采取相關措施。1.地市政府首先要貫徹落實就業準入制度。一些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招收沒有經過培訓的人員,影響職業學生畢業生就業。用人單位招錄職工必須嚴格執行“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的規定,從取得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優先錄用。對于違反就業準入制度的企業,特別是對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相關職業,如衛生醫療、食品生產等行業,加強監管,人保和工商部門要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對違反規定、隨意招錄未經職業教育或培訓人員的用人單位給予處罰,并責令其限期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2.地市政府還應保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增長。各級政府在經費投入方面承擔不同的責任:省級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區職業學校生均經費撥款,并依法監督執行;地市政府除了保證職業學校教師工資按時發放以外,還必須落實“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應不低于30%”的政策并保障教育經費逐年增長。3.地市政府應落實職業教育學生資助和免費政策和職業學校學生責任保險制度。中職助學金政策一直受大家質疑,原因之一是學生揮霍或亂花助學金,產生不良效果;而中職學校確無經費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辦學條件差;更有甚者,極少數中職學校還存在虛假注冊學生學籍、騙取國家助學金等違法違規行為。最近,江西新余市調整助學金用途,將該項目經費(每年約300萬元)設立為職業教育發展專項經費,用于獎勵為新余企業輸送員工的院校,以及實施集團化辦學、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職業院校。[1]在免費政策方面,已經有內蒙、山西、江蘇、福建、重慶、貴州、青海、寧波、廈門9個省市區免除中職教育學費,免學費資金由財政補貼職業學校,補貼標準從每生每年2000元至6500元不等;25個省實行職業學校學生責任保險全覆蓋。

(二)職能轉變,簡政放權職業教育是政府向公民提供的一項公共產品和服務,政府是職業學校的投入方和管理方,學校在產權和管理上都依靠政府,增強政府對職業學校管理全方位、全過程的控制和包攬,從而使學校失去了自,不利于調動學校自主性,束縛學校發展。政府應主動轉變教育管理職能、管理內容和管理方式,通過立法、撥款、中介組織、政策引導、督導、信息服務等各種間接手段對學校進行管理。首先,地市政府向職業學校放權。地市政府可以將教師招聘權下放給學校,使學校根據學校專業發展需要,面向社會、企業,公開招聘專職教師、聘用兼職教師、靈活安排招聘時間。上海市醫藥學校具備自主遴選教師的權力,他們將教師招聘分成八個步驟:市場篩選、專家面試、試講、非智力因素測試、校長辦公會議決定、帶教培養、征詢意見綜合評價和正式聘用合同管理。地市政府根據中央制定的《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制定實施細則,直接投入或開發建制。湖南長沙市在市屬公辦職業學校實行流動教師編制不超過教師編制總數的15%-30%(高職為30%),用于聘請校外有技術專長的兼職教師,按照空缺一個編制給予每年3萬元財政補貼的標準執行。其次,地市政府向行業協會放權。行業是連接教育與產業的橋梁和紐帶。行業協會是在行業主管部門指導下形成的自治或半自治組織,代表行業利益。行業協會最了解本行業企業對人才數量和規格的要求。據餐飲行業協會調查顯示,該行業對高技能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需求旺盛,2010年需求量是37.10萬人,2015年為58.25萬人,2020年是64.95萬人。許多企業為不能找到合適的餐飲高技能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發愁。[2]職業教育發展離不開行業指導,2010年,43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2011年6月,《教育部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意見》出臺。地市政府可以根據上級政府制定的相關規定,將行業人才需求預測、行業工種標準制定和就業信息的提供等功能放權給行業協會。最后,地市政府向中介機構放權。督導檢查也是各級政府的責任和管理手段。我國的教育督導機構一般是教育局內設機構或與教育局合署辦公,這種機構設置方式雖然有利于督導工作的專業化發展,但是影響督導結果的公正性和規范性。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管理職業教育;另一方面,又去督導本地區職業教育辦學情況,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難免讓公眾質疑督導的公正性。中介機構是獨立的第三方,具有公正性和緩沖性,國外的做法是中介機構或行業組織負責對職業教育進行監督和指導。濰坊市教育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中介機構———濰坊創新教育評估中心和教育惠民中心接受社會各界對教育的投訴、咨詢、求助與監督;對違規辦學行為進行調查監督和部分學校評估工作。

篇6

大家早上好!

我競聘的職位是校區校長。

我是一名軍隊退役干部,......

軍隊工作期間,受黨和軍隊的教育和培養,個人思想政治覺悟、專業技術素質和綜合管理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具備了一定的工作實踐基礎和組織協調能力。在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時期,在國家對軍隊轉業干部實行分配制度改革的時候,我選擇了自主擇業,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個人的事業發展打開更廣闊的空間,也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退役后,......參與了工廠管理和市場開拓,體會到了民營企業發展的困難,感受最深的是企業人才短缺給企業發展造成的制約。企業既需要高級經營管理人才,更需要能在生產、服務、技術、管理一線工作的,適應企業不斷發展變化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素質和優秀職業道德素質的青年。

我國由于長期以計劃經濟為主導,企業進入自由市場競爭環境的時間不長,大多沒有能力設立專門的人才培養機構,加之國家教育體制改革時間短、高等專業學校培養人才方式僵化,社會人才供給已經不能適應我國業已成為全球制造業大國的形勢和現實。另外,大批沒能進入高等學府的青年,沒有接受專業技能培訓就進入社會,他們的就業和生活碰到了很大困難,也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

近幾年來,國家大力發展多種形勢的中等職業教育,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中職教育迎來了大發展的好時期。順應社會需求,這也是我將投身中職教育工作的一個原因。

一、我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認識

自軍隊退役后,開始關心地方政治、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情況,在中等職業教育方面,也有過一些思考和調研。通過教育部網站、廣播電視等媒體關注了解有關中職教育方面的信息,有了一些心得體會。

(一)大力發展中職教育是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現實的追切要求。

在社會需求上具體表現有:

1、存在大量人員失業,同時企業又招不到有專業技能的人才;

2、每年有大量初中、高中甚至大學畢業生走入社會,沒有一技之長或專業不對口而找不到工作;

3、大量工人由于沒有專業技術,只能從事簡單勞動而面臨或已經失業;

4、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能力對內部員工進行技術培訓,在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時遇到困難;

5、部份大學高等教育由于培養模式單一,專業課程設置僵化、脫離社會需求、沒有前瞻性,造成大量高校畢業生走出校園即面臨失業。

以上客觀事實證明了大力發展中職教育的必要性、緊迫性。近年來,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這也事實上證明了中職教育的現實需求是旺盛的。

(二)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我國基本的教育體系由基礎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三部分組成。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實際人才需求情況來看,我個人認為,在實現基本普極基礎教育也即九年義務教育100%這個目標的情況下,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比例占20%即可,而剩下的80%的學生都應進行中等職業教育,這將快速的大大提高我國國民的綜合素質。

(三)中職教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

要不斷滿足社會對學校多元化的人才需求。服務社會就是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要設立什么樣的專業,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充分發揮中職學校辦學方式靈活、培訓周期短的特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與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相結合,努力提高學生青年就業與創業能力。中職教育可以為社會承擔更多的責任,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四)目前中職教育存在的問題

1、宣傳力度不夠。廣大民眾的就業觀、成才觀,亟待轉變。政府應繼續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加大資金投入,普及中職教育。

2、應積極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大力改善中職學校的硬件、軟件環境,提高中職教師待遇。組織形式、辦學模式集團化,創品牌、創名校。

3、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且不夠穩定

具體來講,我個人認為,根據中職學校培養對象和就業特點的要求,中職教師應主要由以三部分組成:

一是“雙師型”班主任,既能傳授基礎理論知識,又有實踐教學方面的能力,更要有學生一日生活正規化管理能力。能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指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等。這一部份教師要做為骨干培養和保留。

二是“雙師型”普通專業教師,既能傳授理論知識,同時又要有較強的實踐教學方面的能力,這部份教師要相對穩定。

三是簽約兼職教師。加大與大專院校和企業的聯系,建立各專業兼職講師、工程師數據庫,共享社會教育資源,以緩解目前資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提高辦學效益。

二、我怎樣開展校區校長的工作

我們學校就像一個珠寶公司,而分校是公司的生產車間。公司主要承擔寶石原材料采購和玉器產品銷售,生產車間在公司的領導下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玉石的鋸割、琢磨、拋光、上蠟等生產加工任務,輸出合格的美倫美煥的玉器產品。

(一)校區校長的工作職責

校區校長在總校的領導下根據總校的要求,團結和帶領校區全體教職員工,完成總校下達的各項教學培訓計劃,負責校區所有工作制度的落實。

簡要概括為:全面貫徹執行國家教育方針,貫徹執行總校的指示和決議;組織實施學年、學期工作計劃;領導教學工作;管理教師隊伍;管理學生一日生活;加強安全保衛工作;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后勤工作等。

(二)我的管理理念是:以人為本,教育引導,按章辦事,依法治校

以人為本,就是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家相聚在一起是有著共同的目標,即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而工作和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和未來。為了這些共同的目標,我們相互尊重、團結互助、共同進步。要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人的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注重心理疏導,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拋棄、不放棄,量才施教,為每一個孩子設計美好的前程。

注重學生人格塑造,做敢于擔當責任的青年,對國家、社會、學校、班級、父母和自己負責,在家中是乖孩子,在學校是好學生,走向社會是有德有才有抱負的好青年。

教育引導,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第一位,行政處罰擺在第二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教育師生從自身做起,從點滴養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由行為形成習慣,由習慣養成性格,而性格決定命運;不拘小節無以成大事。學校無小事。學校的一草一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注重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教育,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引導教師嚴于律己、愛崗敬業、刻苦治學、樂于奉獻;引導學生勤奮好學、遵紀守法、行為端莊、團結友愛,將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標與國家的前途、社會的責任融合在一起。

按章辦事,就是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好的校風養成是全體師生從點滴做起、日積月累形成的。堅持制度管人。管理制度細化量化,處處事事有章可循,對事不對人。定期組織學習研討、對照檢查,預防第一,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

嚴格執行管理制度是促進校園和諧、公平正義、共同進步的保證。

依法治校,就是嚴格執行國家的各種法律法規。從憲法到各類民法、刑法、專門法和各部委法規制度,都是我們管理學校的依據。要依法制訂各項規章制度,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修改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在執行規章制度時更要依法進行。校領導和各類行政管理人員更要有強烈的法規意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違法必究。定期對師生進行法制教育,人人懂法,杜絕法盲。

(三)管理工作重點

1、以黨支部為核心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班子成員要注重學習,講政治、講大局、講團結、講奉獻,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

2、教學質量督促教務科嚴格執行教學計劃,認真考核、合理評價教師工作業績,加強督促檢查。重視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

3、“雙師型”班主任培養,加強班主任做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的培養,以定期組織學習、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共同提高管理水平。重視教師職業前途,為老師自身進步創造條件。

4、重視學生會工作,引導學生有限自治。將學生會培養成學校管理的左右手,從教學、一日生活制度、文娛體育活動等方面全方位參與管理或自主管理,培養學生民主意識,集體榮譽意識。

5、重視校紀校規的貫徹落實,嚴格一日生活制度,嚴格落實管理細則,加強量化考評工作,堅決樹立和維護學校管理制度的權威性。

6、重視安全保衛工作。加強學校安全保衛、食堂衛生、防火防災工作,定期督促檢查。對各類可能的突發事件要制訂應急予案定期演練,程序科學、責任到人。

以上是我對中職教育和校區校長工作的一些粗淺認識,錯誤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篇7

(一)穩步推進鄉村產權準則變革

在不變和完美鄉村根本運營準則的前提下,持續推進鄉村集體地盤一切權、地盤承包運營權、宅基地運用權、集體建立用地運用權確實權注銷頒證。依法維護和完美已確權的各類產權權能,樹立健全鄉村地盤承包運營權流起色制,建立鄉村地盤承包運營權流轉平臺,樹立健全地盤承包運營流轉市場,加速流轉效勞平臺建立,鼓舞指導多種方法流轉,立異流轉好處聯合機制。(市疆土資本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擔任)

部分試點、封鎖運轉、標準治理、后果可控的準則,嚴厲標準城鄉建立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合理節制掛鉤周轉目標規劃,在統一縣級行政區域內設置項目區,依照清楚產權、維護權益的準則,合理分派地盤運用中的增值收益;明白受益主體,標準收益用處,確保所獲地盤增值收益實時悉數返還鄉村,用于支撐農業鄉村開展和改善農人出產生涯前提。江陽區作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變革實驗區,要樹立完美鄉村集體運營性建立用地流轉和宅基地治理機制。(市疆土資本局、市財務局擔任)

深化集體林權準則配套變革,完美林權典當借款和流轉治理方法。深化推進叢林分類運營和叢林采伐治理準則變革。(市林業局擔任)

(二)加大鄉村投融資體系體例變革立異力度

健全完美財務資金投入“三農”的不變增進機制和指導金融加大“三農”效勞的促進機制,落實鄉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助政策、縣域金融機構涉農借款增量獎勵政策,完美村級公益事業建立一事一議財務獎補政策,加大鼓勵性獎補力度。(市財務局、市開展變革委擔任)。

持續以股權革新和產權變革為重點深化鄉村信譽社變革,積極爭奪在我市組建鄉村貿易銀行。(市金融辦、銀監局擔任)

積極穩妥推進新型鄉村金融機構試點,持續擴展小額借款公司試點,標準開展鄉村資金合作社,改善金融機構空白鄉鎮的金融效勞前提,立異鄉村金融產物和效勞,積極拓展合適農業鄉村特點的金融效勞,探究鄉村產權典當融資,樹立完美鄉村信譽系統。(市金融辦、人行中支、銀監局擔任)

進一步完美農業保險政策系統,擴展農業保險的種類和掩蓋面,促進鄉村小額人身保險、鄉村家庭財富人身綜合保險、農機具保險等涉農保險營業開展。(市財務局、市金融辦擔任)

(三)積極穩妥推進戶籍治理準則變革

依據經濟社會開展程度,在充沛思索城市綜合承載才能的前提下,放寬縣城和中間鎮落戶前提的政策,以正當固定居處和不變職業為根本落戶前提,進一步放寬農人工進城落戶、引進人才戶口遷徙、親屬到城鎮投靠落戶、離退休人員下崗職工戶口遷徙等的限制前提,并逐漸享有與本地城鎮居民一致的權益。制訂出臺我市統籌城鄉協調開展推進戶籍準則變革的施行定見。(市公安局牽頭)

(四)健全完美城鄉底層管理機制

穩固和完美黨指導的底層民主自治機制,完美村(社區)自治組織民主選舉、民主決議計劃、民主治理、民主監視準則,遍及樹立村務監視委員會準則,加大鄉村社區建立實驗掩蓋面,積極培養開展城鄉社區效勞性、公益性、合作性社會組織。(市民政局擔任)

(五)標準開展現代農業出產運營組織和社會化效勞系統

依法樹立農人專業協作社指點效勞系統和綜合協調的任務機制,完美農人專業協作社管理構造和內部治理準則,樹立和完美好處聯合機制,落實攙扶政策,推進示范社建立和協作社規范化建立,展開“農超對接”、“農校正接”“農企對接”試點。在鄉鎮履行農業綜合效勞形式,推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連系的推行方法辦法立異,加速樹立以底層農業技能推行站為主體的多元化系統。(市農業局擔任)

二、深化市場主體變革,完美根本經濟準則

(六)持續抓好已改制企業標準和完美任務

依照樹立現代企業準則的要求,完美公司法人管理構造,推進股權多元化,實在轉換運營機制。要連系區域經濟開展的資本優勢和財產優勢,經過資產重組、企業整合等方法,力爭開展有中心競爭力和自立常識產權的公司、集團,推進企業做大做強,開展特征財產集群。處理好封閉、破產國有企業和國有企業廠辦大集體的變革,妥帖處置各類企業的社會保證遺留問題。(市國資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財務局、市人力資本社會保證局擔任)

(七)標準推進公司制變革,加強企業直接融資才能

鼓舞企業經過股份制、投資主體多元化等方式吸引民間資金和外商投資;充沛應用本錢市場的融資功用不時拓展上市融資渠道,支撐有前提的企業在境表里上市和刊行債券。充沛發揚華西證券的券商功用,發明前提支撐企業積極上市融資。重點培養酒類“小巨人”企業、川油鉆采、興瀘投資、市貿易銀行等企業,積極發明上市前提。樹立擬上市企業儲藏庫,執行分類指點、動態治理,構成“培養一批、申報一批、上市一批”的上市企業梯隊。對擬上市企業,優先立項、報批,并賜與用地、資金等攙扶。對企業上市,執行專項獎勵。積極支撐具有前提的中小企業應用“三板”市場展開融資。(市金融辦、市國資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開展變革委擔任)

(八)深化完美公用行業變革

深化水務體系體例變革,進一步理順本能機能,完美職責,樹立事權明晰、分工明白、行為標準、運轉協調的水資本治理任務機制。(市委編辦、市水務局、市住房城鄉規劃建立局、市城鄉情況衛生治理局擔任)

(九)進一步完美非公有制經濟開展的政策體系體例

仔細貫徹落實《人民當局關于進一步鼓舞和指導民間投資安康開展的施行定見》(川府發〔2011〕4號),制訂完美相關配套方法和詳細辦法,進一步拓展民營企業投融資范疇,鼓舞民間本錢參加根底財產和根底設備建立,進入市政公用事業和保證性住房建立、社會事業等范疇,指導民間本錢重組,推進民營企業增強自立立異和轉型晉級。增強對民間投資的效勞、指點和標準治理。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撐力度,推進展開動產典當借款、小額信譽借款、聯保借款等金融效勞。(市金融辦、市工商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人行中支、銀監局擔任)

三、健全資本節省和情況維護體系體例機制,推進構成科技立異驅念頭制,促進經濟開展方法改變

(十)完美資本科學開拓應用機制

嚴厲工業用地投資強度治理準則,鼎力推進工業項目用地價錢調控機制和低效工業項目退出機制,健全建立用地規范系統,樹立地盤節省集約應用與地盤應用年度方案目標分派掛鉤準則,探究樹立各類園區低功效地制約退出機制。優化礦產資本開拓應用構造,完美開拓新形式和好處共享機制,樹立健全礦業權有形市場。(市疆土資本局擔任)

(十一)積極推進資本產物價錢變革和環保收費變革

積級推進居民用電戶表革新和階梯電價準則,逐漸執行貿易用電與工業用電同價;穩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變革,完美農業用水價錢治理,推進居民用水戶表革新,研討城市用水階梯水價方法;簡化自然氣發賣價錢類別,樹立民用自然氣發賣價錢與出廠價錢調整聯念頭制,完美自然氣價錢調理金準則;完美污水處置和城市渣滓處置收費治理準則。(市開展變革委、市水務局、市環保局擔任)

(十二)健全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準則

確定“十二五”節能減排目的義務。強化節能減排目的責任審核,鼎力推行合同動力治理,樹立完美開展輪回經濟的政策機制。(市開展變革委、市情況維護局擔任)

(十三)探究樹立財產科技新體系體例

整合科技資本,鼎力推進我市技能立異工程,加速建立企業為主體、產學研連系的技能立異系統,以自立常識產權為中心,以科技效果貿易化為重點,推進立異型企業和財產技能立異聯盟建立。疏通立異價值鏈,建立科技效果轉化效勞平臺,構建科技金融效勞系統,增強立異型科技人才培育,落實促進科技效果轉化政策辦法。(市科技局牽頭)

四、完美公共財務體系體例和當地金融系統,深化投融資體系體例變革,進步公共資本裝備效率

(十四)深化推進財務治理準則變革

持續完美當局預算系統,進一步標準公共財務預算,健全當局性基金預算,具體推建國有本錢運營預算試點,推進編制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探究樹立預算編制、執行、監視相別離的新機制。完美國庫集中收付運轉機制,市本級具體施行公事卡變革,并在具有前提的區縣展開試點。完美當局收購準則系統,樹立當局收購電子平臺,立異任務機制。市本級具體施行、區縣積極試點財務支出績效評價。健全縣級根本財力保證機制,完美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證機制。完美當局性債權治理準則,研討制訂我市增強融資平臺公司治理和當局性債權監管方法,探究將當局性債權進出和歸還歸入財務預算治理,增強年度當地當局債券運用歸還治理,推進鄉村公益性債權化解。(市財務局擔任)

(十五)健全完美當地金融系統

積極推進川滇黔渝連系部區域性金融效勞中間建立,鼎力引進各類金融機構及中介效勞機構,積極開展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加速當地法人金融機構變革,進一步深化鄉村信譽社變革,加速強大城市貿易銀行、證券公司、財富保險公司等當地法人機構本錢實力,鼓舞當地法人金融機構營業跨區域開展,加大對村鎮銀行、小額借款公司、鄉村資金合作社等新型金融組織的支撐力度,標準開展融資性擔保公司等金融效勞類機構。改善單薄環節金融效勞,增強對小型、小微企業金融支撐。鼓舞支撐金融機構展開產物、營業和效勞方法立異。指導上市公司運用債券東西融資,促進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開展。(人行中支、銀監局、市金融辦、市開展變革委擔任)

(十六)立異投融資體系體例機制

健全當局投資決議計劃和治理機制,研討樹立當局嚴重投資項目公示和后評價準則,完美企業投資項目核準、立案準則。(市開展變革委擔任)

著手完美當局投資非運營性項目代建治理施行細則及相關配套文件。(市住房城鄉規劃建立局擔任)

標準完美市和區縣當局投融資平臺建立。(市國資委、市開展變革委、市財務局及各區縣當局擔任)

五、加速推進收入分派準則變革,健全社會保證準則,促進民生改善

(十七)加大收入分派準則變革力度

履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準則,樹立健全企業職工工資共決機制、正常增進機制和付出保證機制,制訂工資指點線、人力資本市場工資指點價位,合時合理調整最低工資規范。完美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工資總額治理準則,進一步標準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運營治理者收入分派方法。(市開展變革委、市人力資本社會保證局、市國資委、市民政局、市農業局、市財務局擔任)

(十八)深化社會保證準則變革

加速新型鄉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以下簡稱城鎮居保)試點措施,力爭在2012年新農保和城鎮居保試點掩蓋一切區縣。進一步完美職工根本養老保險準則,標準職工根本養老保險市級統籌治理,強化社會保險考核和勞動保證監察法律任務,起勁進步征繳率。研討新農保、城鎮居保、職工養老保險的轉移接續方法。積極推進醫療、賦閑、工傷、生育保險市級統籌。按國度規則調整企業退休人員根本養老金和工傷人員待遇,逐漸進步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根本醫療保險待遇程度。(市人力資本社會保證局、市財務局擔任)

進一步完美城鄉低保、城鄉醫療救助、鄉村“五保”、暫時生涯救助準則,健全優撫安頓準則。(市民政局、市財務局擔任)

(十九)樹立健全住房保證準則

鼎力開展公共租賃住房,持續推進廉租住房、經濟合用房和限價商品住房建立,深化施行棚戶區和鄉村危房革新,逐漸調整完美投入、用地等保證機制和政策辦法,建立城鎮保證性住房1.34萬套,革新各類棚戶區0.26萬戶,革新鄉村危房0.96萬戶。(市住房城鄉規劃建立局擔任)

(二十)健全完美價錢補助機制

啟動編制低收入居民根本生涯費用價錢指數任務,樹立健全價錢暫時補助和最低生涯保證、賦閑保險規范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念頭制,樹立和完美價錢調理基金準則,依據市場物價上漲狀況,合時發放價錢暫時補助。推進公共產物價錢變革,完美醫療、教育、住房、交通等公用公益范疇價錢政策,構建惠民價費系統。(市開展變革委牽頭)

六、加速社會事業體系體例變革,立異社會治理體系體例,促進根本公共效勞均等化

(二十一)施行醫藥衛生體系體例重點變革

加速推進根本醫療保證準則建立,穩固擴展根本醫療保證掩蓋面,城鎮職工和居民根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進步到90%以上,新型鄉村協作醫療參合率不變在95%以上,具體提拔根本醫療保證程度。初步樹立國度根本藥物準則,擴展根本藥物準則施行局限,樹立標準的根本藥物收購機制,具體推進底層醫療衛生綜合變革。健全底層醫療衛生效勞系統,持續增強底層醫療衛活力構和以全科大夫為重點的底層醫療衛生步隊建立,改變底層醫療衛活力構效勞形式。具體展開10類根本公共衛生效勞,完成嚴重公共衛生效勞項目,促進根本公共衛生效勞均等化。積極穩妥推進公立病院變革,加大變革試點力度。在市人民病院和市中病院進行綜合變革試點,每個區縣選擇一家區縣級病院展開綜合變革試點任務,其他區縣公立病院展開單項變革試點,力爭有所打破。樹立健全公立病院與底層醫療衛活力構的分工協作機制,以病報酬中間完美公立病院內部運轉機制,鼓舞和指導社會本錢舉行醫療機構,加速構成多元化的辦醫格式。(市開展變革委、市衛生局、市人力資本社會保證局、市財務局、市委編辦擔任)

(二十二)具體推進教育體系體例變革

具體貫徹落實國度、省、市《中長時間教育變革和開展規劃大綱》精力,環繞建立“川滇黔渝連系部教育培訓中間”的總體計謀目的,深化推進教育體系體例“十大變革試點”。即:展開建立川滇黔渝連系部教科城變革試點,推進跨行政區域教育交流機制建立;組織施行“完美支撐民辦教育開展的政策辦法”變革試點,探究完成民辦教育疾速開展的途徑和辦法;推進本質教育變革試點,樹立減輕中小學生課業擔負的有用機制,完美教育質量監測評價系統;展開義務教育平衡開展變革試點,探究樹立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開展機制,逐漸執行縣(區)域內教員、校長交流準則;展開職業教育辦學形式變革試點,以推進當局統籌、校企協作、集團化辦學為重點,探究部分、行業、企業參加辦學的機制;展開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投入保證機制變革試點,進一步樹立和完美縣區當局依法添加投入、社會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長效機制;展開學前教育變革試點,探究當局主導、社會參加、公民辦并舉的辦園體系體例;展開終身教育體系體例機制建立試點,樹立區域內通俗教育、職業教育、持續教育之間的溝通機制;展開樹立現代黌舍準則變革試點,探究中小黌舍長擔任制,樹立校務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完美民主治校、民主治理的現代黌舍準則;展開拔尖立異人才培育變革試點,探究各級各類黌舍有機聯接培育立異人才路子,展開高中階段拔尖學生培育形式變革試點。(市教育局擔任)

(二十三)持續深化文明體系體例變革

仔細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經過的《關于深化文明體系體例變革、推進社會主義文明大開展大昌盛若干嚴重問題的決議》,以轉企改制為中間環節,具體推進市、縣級國有文藝院團變革,加速市級運營性文明單元轉企改制,推進樹立現代企業準則。持續施行嚴重公共文明效勞工程,進一步提拔根本公共效勞均等化程度,樹立和完美公共文明效勞財務投入保證機制。(市文明新聞出書局、市廣電局擔任)

(二十四)加速社會治理體系體例變革

推進社會治理立異綜合試點,具體施行社會不變風險評價準則,完美“大調停”聯念頭制。健全新型社區治理和效勞體系體例,推進社會治理重心向底層組織轉移,延長根本公共效勞本能機能。完美社區居民自治準則,理順底層當局及其派出機構與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關系,積極開展社區效勞站等專業效勞機構。深化社會組織注銷治理準則變革,探究社會組織治理新機制,展開全市性行業協談判會評價任務。(市民政局、市委群工局、市司法局、市綜治辦擔任)

七、深化行政治理體系體例變革,增強行政效能建立,促進依法行政

(二十五)穩固深化當局機構變革

展開市級部分和區縣當局機構變革成效評價任務,研討提出進一步深化行政治理體系體例變革的建議定見。(市委編辦擔任)

(二十六)完美行政審批準則

深化推進以“兩集中、兩到位”為首要內容的相對集中行政審修改革,完美以部分行政審批科為主導的行政審批運轉機制,標準嚴重項目審批效勞運轉機制,增強對行政審批權運轉的監視。穩步履行并聯審批任務,持續推進政務效勞中間規范化建立,增強電子效勞大廳、政務效勞中間電子監察,不時拓展電子監察局限,嚴厲落實責任追查準則。(市當局法制辦、市監察局、市當局政務效勞中間擔任)

(二十七)標準行政運轉機制

完美科學民主決議計劃機制,落實嚴重行政決議計劃有關準則,健全行政決議計劃風險評價機制。(市當局各部分、各區縣級當局擔任)

具體啟動區縣當局創立法治型當局運動。(市當局法制辦、各區縣當局擔任)

深化推進政務公開,樹立健全監視和保證機制。(市當局辦公室、各區縣當局擔任)

展開縣級以上當局行政復議標準化建立,推進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探究相對集中行政復議權。(市當局法制辦、各區縣當局擔任)

完美行政調停準則,界定局限,標準順序。(市當局法制辦、市當局有關部分、各區縣當局擔任)

(二十八)具體深化人事準則變革

依照國度一致擺設,穩步推進公事員職位聘用制試點任務,樹立公事員分類治理準則,深化推進事業單元人事準則變革和職稱分類變革。(市人力資本社會保證局擔任)

(二十九)持續推進擴權強縣變革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