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考核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30 17:55: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意識形態考核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意識形態考核方案

篇1

按照XXX要求,XX黨委調研了XX公司意識形態風險隱患情況,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加強對意識形態的領導。

成立意識形態領域風險隱患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能職責,落實人員責任,加強學習教育,引導全體干部職工要充分認識開展風險隱患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的重要意義,建立意識形態工作長效機制,即查即改,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將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領導小組嚴格履職盡責,對排查發現的問題,狠抓整改。對工作不落實,排查整治不力,敷衍作假的,進行通報批評;對發生責任事故的,嚴格追責問責。

(二)隱患排查情況。

一是嚴格黨員干部紀律約束。

加強對全體干部職工特別是黨員干部的管理和教育,教育黨員干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帶頭抵制生活中、朋友圈的各類謠言,嚴禁在手機朋友圈造謠傳謠,對在公共場合中發表同中央精神相違背的言論,非議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及重大決策部署,散布傳播政治謠言的黨員干部依法嚴肅查處。

二是加強輿情監控。

成立網絡輿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涉及衛生計生領域的重大輿情監控,對可能涉嫌發生重大輿情的,相關科室要第一時間介入,并及時向領導小組匯報,迅速展開輿情事件調查和處置工作,及時掌握輿情動態,加強輿情會商和研判預警,控制輿情態勢,嚴格把握信息工作。

三是管控好信息傳播途徑。

加強本系統內外網管理,嚴禁利用內外網、傳播各類損害意識形態安全的信息,通過增加監控軟件、硬件防火墻等設備,截斷傳播途徑,發現相關隱患及時處理。

四是管控好信息審核關。

加強對意識形態領域各類信息的審核和把關,及時發現問題和隱患,切實把控好“出口關”。

(三)總體評價

總體判斷,XX能夠深入學習貫徹XXX精神,堅決貫徹落實XX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決策署,強化意識形態主體責任,加強意識形態陣地管理,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深入分析研判意識形態領域形勢。通過對意識形態責任制落實情況分析認為,目前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總體向上向好,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比較到位。黨委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堅強有力,中心組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和普及、網上輿論陣地管控、對外宣傳和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等意識形態工作領域取得明顯成效。

二、存在問題

個別部門、人員對意識形態工作極端重要性認識不足。有些人認為意識形態工作離我們距離尚遠,無需操心;有些領導干部忽視了意識形態工作的協調發展,在理論武裝、干部教育等方面投入不足,把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業務工作中,在意識形態方面的投入較少;管理不到位,不善于研究解決意識形態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

三、改進措施

(一)勇于擔責,補齊責任短板

要“高處”發力。全面貫徹落實《黨委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建立同心同向、同頻共振的工作格局。

(二)夯實基礎,補齊保障短板

要加強制度建設,推動已有規章制度落細落小落實,確保意識形態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高效落實。要配齊配強宣傳委員、宣傳干事,加大培訓力度,通過全員輪訓、專項進修等方式,提高基層宣傳干部業務素養。

(三)精準施策,補齊工作短板

要注重長效。堅持制定年度工作思路,明確目標任務,確保各項工作張弛有度、有的方矢。進一步細化工作責任,將思想陣地的管理,文化陣地的拓展、網絡陣地的維護等工作,以具體項目形式加以細化落實。要注重創新。要創新理念,確立宣傳是生產力、文化是軟實力、輿論是推動力的思想,努力以宣傳工作新成效助推社會經濟新發展。要注重考核。在加強年度考核的同時,要把對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落實納入到日常監督中,跟其他重點工作一起通報點評。

機關單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相關文件精神,市紅十字會多重舉措積極開展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開展的主要工作

1、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目標措施。成立xx生活垃圾分類及減量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我會分管同志為副組長,明確了由項目工作人員作為垃圾分類工作具體經辦人員;方案同時明確實施范圍、目標任務、分類要求和具體措施等,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進我會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發展。

2、發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倡議書。以“舉手之勞小動作,破解環境大難題”為主題,倡導廣大干部職工學習掌握垃圾分類政策知識當好宣傳員、養成保持低碳環保生活習慣當好引導員、積極維護垃圾分類成果當好督導員。

3、開設宣傳專欄。在辦公樓主要出入口張貼垃圾分類宣傳海報,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垃圾分類宣傳,營造“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良好氛圍。

4、投放生活垃圾分類垃圾桶。專門訂制分類垃圾桶,投放在辦公大樓出入口、辦公室、會議室、衛生間等場所。

二、存在不足

截至目前,實現餐廚垃圾、其他垃圾定時定點、直收直運、日產日清,全體人員能夠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垃圾分類投放,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的氛圍基本形成,應當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與群眾期望達到的效果還有不小差距,一定程度上存在群眾中消極抵觸不愿分、感到麻煩懶得分、被動應付隨性分、了解不夠不會分等情況,特別是前來辦事人員隨手扔垃圾現象比較普遍,說明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程度還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打算

1、進一步加大宣傳引導力度。繼續深入開展業務培訓機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在機關內部營造良好的垃圾分類減量氛圍,同時擴大宣傳范圍,在機關醒目位置張貼有關垃圾分類減量知識海報,引導辦事人員共同遵守垃圾分類規定。

篇2

【關鍵詞】隱蔽斗爭 院校工作

近年來,隨著部隊職能任務的不斷拓展和我國安全環境的發展變化,隱蔽斗爭工作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要破解這個難題,結合軍隊院校特點、隱蔽斗爭形勢歷來嚴峻復雜的實際,為確保院校內部的高度純潔鞏固和安全穩定,花大力氣做好軍隊院校隱蔽斗爭工作迫在眉睫。

一、強化政治教育,打牢思想根基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思想的涌入,使意識形態斗爭顯得格外緊迫。其主要表現在西方國家加緊對我國意識形態的滲透;近年來國內出現了一些錯誤思想和主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理想信念缺失。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積極進行意識形態斗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反對和批判各種錯誤思潮;積極引導官兵認清隱蔽斗爭的嚴峻形勢,不斷筑牢安全防事故思想防線。針對學院轉型期間,人員思想比較活躍的實際,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切實筑牢官兵學員的思想防線。

一是廣泛開展“四反”教育。始終密切關注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切實掌握官兵思想動態,以《“四反”教育十二課》為基本教材,及時搞好教育引導。在新生入學教育和非現役人員崗前培訓中,廣泛開展理想信念、防間保密和政治紀律專題教育,采取專題輔導、圖片展覽、參觀見學、交流研討等形式,不斷強化廣大官兵學員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是深入開展警示性教育。邀請國家安全機關專家來院作隱蔽斗爭形勢專題報告,觀看“四反”教育電視系列片,開展“四反”教育圖片展,剖析近年來發生的事故案件,使大家引以為戒,自覺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做到居安思危,警鐘長鳴。

三是及時開展隨機教育。每逢節假日、敏感時段和執行重大任務時機,及時傳達上級指示精神,抓好形勢政策教育,澄清模糊認識,劃清是非界限;嚴格執行政治紀律“十個不準”,自覺做到不聽、不信、不傳各種政治謠言;嚴格落實網絡保密規定,嚴防發生失泄密等政治性問題。嚴格審查外請專家背景和授課內容,確保“三尺講臺無雜音”;加強家屬子女教育,做到不參與、不圍觀,確保不發生政治性問題。

四是開展軍人道德教育。引導官兵學員嚴格遵守軍人道德規范,組織唱響《軍人道德組歌》,定期開展“警種英模進校園”活動,學習警種部隊優秀模范事跡。結合參與大項任務時機,廣泛開展“堅定信念、鑄牢軍魂,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主題教育活動,增強官兵拒腐防變的意識和能力,確保重大任務圓滿完成。

二、嚴格政治考核,確保內部人員純潔鞏固

政治考核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人員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搞好政治考核工作不僅對保證官兵學員政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是把好院校人員隊伍建設的第一道關口。針對院校人員層次多,情況復雜的特點,嚴格政治考核和心理測查,確保內部人員純潔鞏固。

一是把好人員入院關。堅持每年對新兵、新學員進行政治考核復查,對招聘的非現役人員、合同制人員和臨時工進行政治審查,通過檔案審查、問卷調查、撰寫自傳、談心交心、調查走訪、網上比對和心理測查等方式,切實掌握人員現實思想表現和心理健康狀況,確保內部人員的純潔鞏固。

二是把好要害部位關。堅持“誰使用、誰考核”、“誰考核、誰負責”的原則,定期加強對首長身邊工作人員、要害部位人員政治考核,通過個別談話、民主評議、調查走訪和組織鑒定等方式,重點對現實思想表現進行政治考核,切實掌握要害部位人員的思想動向。

三是把好執行任務關。堅持對執行重大任務人員進行政治考核與心理測查,及時發現、排除可疑人員,確保擔負任務的圓滿完成。任務結束后,及時對全體執行任務的官兵進行教育、心理疏導和排查,嚴防任務中受到外界思想、文化沖擊和任務后麻痹思想滋生,確保人員思想穩定。

三、加強內部管控,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管理工作,是部隊建設中的一項根本性、全局性的基礎工作,是維護集中統一、保持正規秩序的主要手段和途徑,是鞏固和提高部隊戰斗力的重要保證。針對學院開放程度高、在外人員多、對外接觸頻繁的特點,突出重點、積極防御,主動作為、排查隱患。

一是加強對各類人員的管控。發揮組織功能,加強對實習、進修、住院、休假、轉業和退休待安置等在外人員的管理,采取干部駐點、定期溝通、上門走訪和簽定安全責任書等方式,確保在外人員思想穩定;加強對個別人員摸排、幫教和轉化工作,重點關注不滿現行方針政策、追求腐朽生活方式、個人成長進步受挫、婚戀矛盾糾紛突出、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生理心理疾患嚴重,以及有其他思想問題和現實危險人員,每學期開展一次人員思想分析,認真排查,準確掌握,采取領導包干、責任到人的辦法,及時做好思想轉化和心理疏導工作。

二是加強對網絡和載體的管控。堅決執行《嚴密防范網絡失泄密“十條禁令”》等有關規定,對院校辦公計算機和載體統一進行登記并安裝了加密系統,利用技術手段隔絕辦公計算機、載體與互聯網之間的聯系。對學員和士兵手機實行統一管理;定期邀請安全局技術部門對網絡系統、辦公設備和載體使用保管情況進行安全檢查,及時堵塞漏洞。嚴格落實文件和移動存儲介質管理規定,確保制作、傳遞、保管和銷毀等環節絕對安全。

三是加強對重點部位的管控。針對軍隊院校招待所和食堂外來人員多、情況復雜實際,加強對內部人員教育管理,嚴把招待所住宿人員審查關,防止不法分子借機滋事;嚴格落實防范措施,加強執勤哨位安全防范,落實應急方案,搞好防襲擊演練,確保哨兵和重要目標絕對安全;嚴格落實家屬院出租房屋管理規定,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從事非法活動。

四、密切警地協作,形成內外聯防整體合力

實行警地聯合,是加強隱蔽戰線斗爭的必由之路。武警部隊要充分發揮雙重領導、雙重保障的體制優勢,充分借助地方科技、信息和資源優勢,為武警部隊隱蔽斗爭工作提供制度保障。針對學院地處郊區,周邊環境復雜的特點,加強警地協作,共同防范打擊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主動與駐地國家安全、公安機關等單位聯系,建立聯席會議、情況交流、線索查證、敵社情調研及輿情監控等工作機制;加強與總部及總隊等業務部門聯絡,形成“優勢互補、預警聯防、處置聯動”工作格局。

篇3

一、路徑依賴現象及其診斷

路徑依賴是指在制度變遷中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使制度變遷一旦走上了某條道路,它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后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沿著既定的路徑,經濟和政治制度的變化可能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并迅速優化,也可能順著原來的錯誤路徑下滑甚至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率的狀態中停滯不前。形成路徑依賴的主要原因有制度重建成本、學習效應、網絡協作效應、適應性預期等。這些原因表明路徑依賴現象是復雜的制度環境下每一個經濟主體理性選擇的共同結果,個體的認知能力和行為模式是其背后的微觀基礎。人們的理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強化了初始制度的特征,塑造并在代際間傳遞了特定的制度知識,并最終形成意識形態、行為特征與制度變量之間的封閉式循環,增強了最初被適應的制度環境的穩定性。由于意識形態的剛性特點,形成路徑依賴的理通常難以通過強制手段而糾正。通常,破除封閉式循環的方法要么是借助于新的外生誘因,要么指望演進式的扭轉路徑依賴過程。

由于意識形態與行為模式等變量不易衡量和統一分析,因此,形成路徑依賴的原因大多是隱性的。但是,從解決問題角度講,首先要發現業已存在的或潛在的路徑依賴現象,而后是探查具體的原因,找到破解以及防范路徑依賴的思路。一般來說,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使得制度變遷的潛在收益在理論上經常存在。但實際上常見的是原有的制度具有超穩定的特征,經濟績效長期處于平穩狀態,特別是諸如利潤與收入增長速度、分工組織方式等關鍵變量在時間進程中被復制而重復再現。從診斷意義上,某些制度現象、結果和矛盾被反復探討,各種可行的解決方案不斷被提出,而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這種情況下,現實或潛在路徑依賴現象的確是存在的。對于新農村建設的制度變遷過程,從統計資料與數據上可以間接判斷,目前存在著人才、資金和組織等幾個方面典型的路徑依賴約束。它們在自我增強機制的具體原因上各有特征,有不同的制度鎖入點。無論屬于什么類型,這些現象都涉及到人與制度的互動關系,并且表現為經濟主體特定的行為模式上。

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鎖入狀態

農村家庭承包制在整體框架上滿足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經濟發展對制度設計的要求。承包制與盡可能占有生產要素的傳統愿望和習俗相契合,提高了農業生產者的積極性,顯著減少了計劃經濟模式下集體經濟組織內的搭便車現象。但是,承包制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內生了分散的生產經營主體。與當初人口、土地資源和市場條件相適應,解決集體經濟生產效率問題所采用的方法比較簡單而直接,本質上是以生產要素使用的平均主義代替生產分配的平均主義。由于生產資源的分割使用,農戶個體生產活動的行為集和函數中幾乎不涉及其他人的經濟變量。獨立、分散的經營行為雖然給農村改革創造了穩定的環境,同時也導致市場半徑狹小、社會化服務體系不發達、分工形式簡單等問題長期存在。

家庭承包制強化了鄉村社會中的特殊主義傳統,進一步使日常生產合作的習慣難以形成。契約觀念養成上的缺失,增加了原本已經較高的交易費用,使鄉村社會中借助于市場交易體系才能充分推進的分工發展比較緩慢。由于市場交易主體尚沒有真正形成,集體經濟的生產組織活動不得不長期交由村集體負擔。但實際上,由少數個體代表的鄉村組織在處理集體經濟發展問題上同樣面臨制度知識缺乏的約束,其生產的職能難以實現。反過來,為了保持農村經濟社會的穩定性,計劃管理的職能自然強化,而行政指令對經濟活動不適當的干預進一步削弱了農戶對經濟合作的預期和動機。克服農業生產規模小、生產技術水平低以及社會化服務體系不發達的現狀,需要不斷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的組織程度,這要求具有市場知識和合作意識的農戶作為微觀基礎。而在分散經營的現狀下,制度知識的形成又反過來需要集體經濟的發展。緩解集體經濟發展的鎖入狀態,客觀上要突破集體經濟發展對鄉村行政部門組織大規模生產的依賴性的現狀。形成這種鎖入局面的關鍵原因是集體經濟合作的交易費用約束。目前狀況下,變更土地分配關系以降低交易費用違背了家庭承包制的基本要求,甚至是向計劃經濟的反復;而缺乏合作和契約觀念的意識形態特征將長期影響交易費用的高低。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運行機制,輔之于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增強農戶的自組織能力,將有利于促進集體經濟的發展在農戶的擴展合作中走出對村集體的依賴。

三、農村人力資源儲備的困境

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勞動力轉移一直是涉農問題的熱點。勞動力轉移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的途徑,但是這個熱點問題的背后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即農村人力資源的儲備狀況。理論上講,農村現代化程度越高,它聚集高素質人口的能力越強,人口素質總體不高不應是現代化的結果。何況一定數量和素質的人力資源是新農村建設的人才基礎。如果這個問題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將成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經過十幾年單向的勞動力轉移,農村有價值的人力資源與外部環境基本上穩定的結合,人才外流成為常態。而外部人才向農村流動尚沒有成為普遍與持續的現象,農村留守人員主要是老人、婦女和兒童,他們與生產的關聯性較弱,限制了新農村建設各項目標的實現。

勞動力轉移是經濟主體理性選擇的結果,其起因于個體發現了城鄉勞動收入差異上的“比較利益”。農村勞動力在流動的過程中逐步感知了新的制度知識,在流動中收入水平逐步穩定,對改善收入水平形成穩定的預期,這些強化了勞動力流動的個體誘因,造成了勞動力外流的慣性。同時,原有農村的制度環境由于缺少有能力的經濟主體的擾動而進一步穩固,農村人力資源培育制度并沒有因為一定的制度需求壓力而改進。正如制度變遷理論所示,諸如習俗等非正式制度具有示范效應和自我強化機制。勞動力轉移中的漸進學習過程會產生示范效應、協作效應以及網絡效應。個體在對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反復“試錯”中,其主觀認知模式被信息反饋不斷修正,群體特定的意識形態逐步形成。“QWERTY鍵盤之爭”給予的啟示是技術依賴可能會因為新技術強有力的沖擊或者是創新利潤的巨大差額而打破。對于農村有能力轉移的勞動力個體而言,如果沿襲舊的行為模式,比如始終在農村之外尋找收入來源,其獲得的是長期而穩定的收益;如果改變習慣,比如返鄉務工或創業,其獲得是未來不確定的收益,二者的高低比較決定了突破這一路徑依賴現象的可能性大小。通常,只有當“新路徑”的創新收入貼現后至少大于“舊習慣”的平均收入,理性的個體才會考慮選擇新的行為方式。這意味著走出路徑依賴困境的必要條件是,行為模式創新的收益要足夠大,即在農村務工或務農的收入需提高到相當的程度(僅僅與在外勞動獲得的收入相等是不夠的)才具備了防止勞動力大量外流的條件。新農村建設伊始,啟動農村人力資源培養的這一條件很難在短期內普遍實現。但是,在正式制度創新上把農村人力資源擺放到與土地等要素同等重要的位置,初步嘗試人力資本股權制等激勵機制,有助于吸引個別人才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并且通過適當的示范作用而扭轉群體的習慣性思維,緩解農村人力資源儲備的困境。

四、財政支農的體制慣性

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新農村建設進程啟動效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新農村建設之前的農村社會發展讓步于城市化和工業化,鄉村社會采用粗放的治理方式,對鄉村的政府管理一直具有宏觀指導的性質和特征,很難做到因地制宜,這一問題在財政投入體制上表現的比較突出。目前,政府對農村發展的資金投入方式主要是沿襲了自上而下的計劃體制,即主要由上級政府確定投資規模并進行資金分配,對于投入采用直接的行政方式,對于資金使用狀況的監督采用突擊性、專項性檢查等方式,形成了農村實際需要、投入效率、政府人員績效考核三者關系上長期的慣性扭曲。

篇4

“歷史實踐的經驗證明,一個國家汽車工業經過30年到50年的發展之后,只要政府有號召,這個國家的自主品牌,一定會占到絕對的優勢地位,像日本、歐洲很多國家,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我想中國也不會脫離這一點。”

對于逐漸被國家重視起來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振甫對它的未來滿懷希望,“可能10年、20年之內,自主品牌在市場份額上都應該占到優勢地位。我們的優勢,假如50:50,可能都不是優勢,我想至少是60:40,甚至70:30。”

郭振甫認為自主品牌應該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政府重視自主品牌,是理所當然,屬必然之舉。“中國作為這么大的一個國家,我們真正價值的體現就應該是自主品牌。”

當下的現實是,自主品牌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他說:“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前幾年,自主品牌還可以發展;在整個經濟下行的時候,最受影響的是中低層的人,他們是自主品牌的主要用戶,因此購買力下降得比較明顯。”

雖然通過合資,中國汽車工業在制造管理上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郭振甫認為,汽車技術隊伍薄弱,在產品開發數據庫建立方面遠遠不夠,在汽車關鍵技術――發動機、車身平臺等的掌握和突破方面還差得很遠。

而且,汽車研發耗時長、費用高――“按照國際標準來開發,項目合同確定之后就是48個月,一個平臺或者一個車型的費用都在二、三十億(元)以上”。鑒于自主品牌本身知名度、美譽度不夠,溢價能力更差,支持自主研發的資金實力遠遠比不上國際品牌。

郭振甫開誠布公地指出,還有一個影響自主品牌研發的重要原因是,“我們現在的管理流程不支撐我們的開發流程,或者原始創新的開發流程沒有融入到管理過程里面,即便想開發也是非常困難的”;“開發流程能不能融入管理流程,其實是能不能持續發展的一個根本性問題”。

他提出的核心解決方案是通過制度的設計支持創新。“十二五”要求經濟增長方式改變就是要經濟結構獲得調整,而結構的調整就需要靠創新,但是創新需要社會提供至少3個方面的支撐體系。

第一,建立自主品牌研發試錯機制。創新都是有風險的,而且風險比單純模仿要大得多。“所以我們的體制與機制,就應該長期性和系統性地支撐企業進行創新。創新行業風險很大,我們在財政政策上支持它,讓它能保持平均利潤率。”

第二,要堅決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創新。國有企業應該率先來做,應該設計一些考核措施。

第三,社會的價值體系,應該支撐創新。從學校一直到社會,意識形態應該支持創新,鼓勵創新,創新者應該是備受大家敬仰的。

郭振甫1989年畢業就來到這家當時還不叫鄭州日產的公司。幾經波折,他始終在企業經營的第一線,經歷過賬上一分錢沒有,大家等著發工資的時期。他說,每一次低潮期都是調整期和提高期。“調整有兩種不同性質,有的是周期性造成的,要提高效率;有些是要結構調整的,就要靠創新。”

他覺得,經過若干年的時間,中國最后就能夠慢慢培養成創新型的社會,這樣結構調整才能落到實處,經濟增長方式也自然而然就得到了轉變。在國家競爭中,也才能夠真正具備優勢地位。

“結構調整是各個國家都在談的事情,但是真正實現結構調整,成功的并不多。包括從企業來講,可能真正結構調整成功的,最有典范意義的就是三星。我想大家的看法應該是一致的,但結構調整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去走。”

鄭州日產是股比50:50的合資企業,但它確實特殊的合資企業,它做的是雙品牌――尼桑和東風,后者還是純粹的獨立的自主品牌,因此他們在人力的調動上可能就更加容易一些,有些資源更容易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郭振甫說,鄭州日產依舊要有創新性的東西。“這個坎躍不過去。”

從2010年第四季度開始,鄭州日產就強調要從頭再起,開始進行全面改革,改革研發體系、采購體系、制造體系,一直到營銷體系和文化體系。他說:“我們的組織架構建設、人力資源制度建設,清一色從頭到尾進行了改革。我們就是要脫胎換骨,改換頭面。”

郭振甫告訴《汽車商業評論》:“只要政府有要求,有號召,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會占到主導優勢,這個在中國一定會實現,只是時間長短而已。我想5年肯定會小有成果,10年一定會大有體現。”

他強調:“這需要我們消費者的理解,也需要廠家鍥而不舍,腳踏實地,敢于忍住孤獨寂寞,敢于賠錢,敢于在內部包括在管理上,要做一些制度和體系的改革,可能是一種革命。”

創新的3根支柱

建立自主品牌研發試錯機制。創新都是有風險的,而且風險比單純模仿要大得多,需要我們在財政政策上支持它,讓它能保持平均利潤率。

篇5

一、縣委政府高度重視試點工作,為抓好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打下了基礎縣委、縣人民政府認識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文化產業是新時期思想文化工作的客觀要求。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進一步明確了先進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確了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方針原則和目標任務,要求我們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這項工作,就是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探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縣委、縣人民政府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從鞏固黨在意識形態領域領導地位的高度,深刻認識文化體制改革的戰略意義,充分把握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復雜性,充分認識做好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認清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責任,為全面推進全縣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為試點工作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2008年9月,全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動員大會結束后,縣委、政府相關領導聽取了匯報,召開縣委常委會結合我縣實際進行安排部署。今年6月,全省文化產業高研班結束后,結合全縣領導干部理論學習培訓,深入學習貫徹省文化產業高級研修班精神,一是縣委理論中心學習組于6月中旬召開學習會議,傳達學習了全省文化產業高研班精神;二是在我縣開展領導干部理論學習培訓上作了傳達學習;三是向宣傳意識形態口的副科以上領導作了傳達學習。充分發揮縣內媒體的作用,采用多種形式宣傳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文化產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宣傳黨和國家有關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文化產業的方針政策和具體做法,積極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根據省州文產辦的有關精神,經縣委研究,及時成立了縣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副組長由縣委副書記、宣傳部長、副縣長擔任,組員由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等25個單位、部門領導組成。領導組辦公室設在縣委宣傳部。領導組對整個工作作了系統的安排部署,保證了整個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

三、前期工作方法形式多樣,為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提供了保障擁有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風情濃郁的民族文化資源,獨特的旅游資源

(一)抓調研,摸家底。為使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這項工作抓得有的放矢,縣文產辦根據領導組的安排,從宣傳、文體、教育、旅游等相關部門抽調精兵強將組成調研組,深入到鄉鎮、部門進行調研,形成了真實、詳細、有份量的《縣文化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隨后又形成了《核桃產業與旅游文化開發》調研報告。這兩篇調研報告為起草《實施方案》打下了基礎。

(二)方案結合縣情,有可操作性。在三個調研報告的基礎上,結合縣情,形成了《實施方案》,經縣委常委會討論后,報州文產辦得到批復。整個方案的實質核心內容是:圍繞兩大優勢,即:一是圍繞我縣是“核桃之鄉”的核桃文化優勢。用好“核桃之鄉”金字招牌,注入新的文化內涵,賦予時代特征,充分挖掘和提升核桃文化,大力弘揚核桃文化,以文化力推動經濟力。二是以自然風光和生態旅游文化,一方面發展以特色旅游為平臺的文化,另一方面依托我縣獨具特色的名勝古跡、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增強吸引力,帶動全縣文化產業的發展。堅持五個原則。即:一是堅持政治屬性和經濟屬性相統一的原則;三是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的原則;三是堅持發展文化產業與發展旅游產業相結合的原則;四是堅持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原則;五是堅持繼承和創新并重的原則。抓好三大主導產業和一項改革,即:抓好核桃文化產業、是抓好旅游文化產業、抓好廣播電視產業和抓好教育改革。

四、制定相應政策措施,把工作落到實處縣文產辦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縣文產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在州文產辦的指導及縣級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緊緊圍繞全州動員大會上的部署和要求,切實開展工作,圍繞以上工作重點,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明確了具體的目標任務,相關單位的改革取得了圓滿成功。

(一)完成了相關文化單位的改革。縣電影公司有各類人員23人,其中,在職職工15人,離退休職工5人,供養人員3人。公司于2002年5月開始進行改革,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改革沒有實質性進展。到2008年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啟動后,加大了工作力度,重新啟動了改革。以通過一次性出售現有資產(改革前),妥善安置企業各類人員的改革方案,共妥善安置退休職工5名,一次性支付3名供養人員生活費,分流安置15名各類職工,基本做到了盡可能合理地安置各類人員,盡可能清償有關債務,實現了政府、企業、職工個人都滿意的目標。另外,縣廣播電視事業局的改革也以政府差額撥款30%的形式完成了改革。

(二)出臺了教育改革的具體措施。遵循教育規律,堅持“內函發展”和“外延擴張”并重,公辦民辦共同發展,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協調發展,深化改革,理順體制,創新機制,增加投入,強化管理,實現學校產權多元化,經營方式市場化,教育管理現代化,教育手段信息化,努力擴大普通高中規模,全面提升教育質量,不斷提高高考上線率,以及按照縣委政府確定的“以高中為龍頭,初中為重點,小學為基礎,上下協調,整體聯動”的教育發展思路,切實把高中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高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具體措施:一是深化改革,加快發展。要按外延與內涵發展并舉的原則,加快一中的建設,實現一中高中部和初中部分離,實現加快普通高中擴招,增加高中容量。二是整體聯動,協調發展。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做到高中、初中、小學一起抓,齊頭并進,聯動發展,形成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小學、初中、高中教育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整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三是創新機制,推動發展。要創新學校內部管理機制,一中實行校長聘任制、年薪制和目標獎懲制;創新辦學投入機制,積極引導、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形成辦學投資多元化格局,努力擴大和提升高中辦學規模和水平;創新激勵機制,通過多種形式的考核,對學校、校長、任課教師及學生都給予相應的獎勵。通過改革,到2008年,全縣高中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5%以上,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互相促進,共同發展,高中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三)實施了相關文化產業項目。投資107萬元,建設了建筑面積為768平方米的縣文化館;投資55萬元,建設了建筑面積為588平方米順濞鄉文化站;投資36萬元,建設了建筑面積為308平方米的平坡鎮文化站;以上項目建設均已完成并投入使用。總投資2500萬元,占地28.35畝的中國核桃城建設進展順利,已完成了征地工作,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進行中,目前完成項目總投資232.776萬元。

篇6

@1:關于干部工作與考實評準的“微思考”。干部考核考察談話具有相對性和局限性,最常見的就是“只談發生了什么,不談為什么發生”、“A和B的事情,A直爽談到了,B寬厚沒在意,C委婉避談了”,有些事情不好映證也不好下結論。事情發展就如一條數軸,本來一般是從零開始的,卻從2或3開始敘述,容易“斷章取義”。如果談話的導向性和克制力不足,就有可能會導致錯誤認知。

@2:關于組織工作與認知導向的“微思考”。有些工作沒有達到理想效果,是由于沒有把現有的制度章程執行落實到位,而不一定是現有制度章程有問題。要從搞專項工作、試點工作、學教活動、現場會議的思維定勢或套路、工作慣例或慣性、認知角度或導向中轉變出來。比如我們老在研究暢通黨員干部出口,其實《》和《干部選拔任用條例》里都有規定,關鍵在于排除外部的干擾。

@3:關于人才工作與基礎前提的“微思考”。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目前上級一直沒有出臺關于專項編制、職稱評聘、待遇兌現方面的政策,造成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不穩定、社會工作專業水平提不高。這個事情可以參照教育、衛生部門的編制、職稱、待遇體系來做,解決了崗位編制、兌現了職稱待遇,有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崗位和平臺,才能有人愿意做這件事,才可能把這件事做好。

篇7

關鍵詞 大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素質教育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中的重要內容,被明確寫“16號文件”。2010年,國家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了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即“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我們可以看到,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從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的要求看,素質教育勢在必行,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時代主題和緊迫任務。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完美結合顯得尤為迫切。

一、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立大學生素質教育制度體系

(一)從高處著眼,從細節入手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素質教育主題,我校先后出臺了《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大學生素質教育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校發〔2010〕165號)和《關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指導意見》(校發〔2011〕42號)(以下簡稱《意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素質教育有機結合。

《方案》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明確了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意見》作為實施細則,分為“篤學明德”、“善思開智”、“健體勵志”、“知美養性”、“勤以修身”、“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弘揚正氣”、“知榮明恥”、“戒奢倡儉”十項工作內容,實施方案具體明確,每條包含“總體要求”和“具體要求”兩部分,緊密聯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精神實質,并將其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可評可檢。

以“篤學明德”為例。其總體要求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體要求為:1.引導學生熟悉國學經典,每學期選讀一本優秀書籍并撰寫讀書筆記,讀書情況與課外學分掛鉤。2.每月組織一場國學知識講座。3.每學期開展一次有關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識競賽、匯報演出等活動。

總體要求為工作指明方向,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和工作實際為工作指明路徑,使為素質教育搭建工作載體和平臺,在開展素質教育的同時中潛移默化進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塑造。

(二)從工作出發,注重可行性,建立健全保障機制

1.領導機制

成立由黨委書記和校長為組長、黨委副書記和主管教學、科研、后勤工作副校長為副組長、學生處和教務處等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大學生素質教育領導小組,負責全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方案制定、組織領導和協調檢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學生處,辦公室主任由學生處長兼任。成立由二級學院院長和書記為組長、分管學生工作領導任副組長的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小組,負責本單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具體實施。

2.指導機制

成立大學生素質教育專家組,聘請校內外相關領域知名學者和專家組成,負責對大學生素質教育進行指導和咨詢。

3.經費保障

設立素質教育專項經費,用于開展素質教育的必要支出,所需經費列入預算。

4.考核機制

《意見》要求各二級學院應參照此指導意見,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工作計劃和考核措施并上報學生處。此項工作作為考核二級學院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每年年底由校學工委組織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二、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推進素質教育的工作原則

(一)“雙主體”地位原則

“以學生為本”不是口號,要體現在具體的工作之中。特別是在“主體間性”理念提出之后,越來越多的學生工作者認識到明確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同時學生和教育者“雙主體”地位原則,也是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和要求。對于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僅停留在思政課的理論學習,沒有內化成理想信念和行為準則。如果只靠教育者占“主體地位”的“灌輸式”教育,是達不到良好的教育目的的。

(二)齊抓共管原則

實踐證明,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學、學生工作、后勤等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達到教育效果。在《意見》中規定的“健體勵志”方面,該條例明確要求,“堅持開展形式多樣的晨練活動,并與體育課外學分掛鉤。”這充分體現教學和管理相結合,在實際工作中也確實達到了預期效果。

(三)全面發展原則

實施素質教育,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管理者要堅持德育為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素質教育的各個環節之中,使諸方面教育互相影響、滲透交融,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促進大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從而實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協調發展。

(四)多元并舉原則

要充分運用“通識教育”理念,實施素質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注重人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的結合,理論課程與應用課程的結合,基礎知識與前沿知識的結合,幫助大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良好的學術視野和藝術品位,為多樣化、個性化、創新型人才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篇8

關鍵詞:高危及重要客戶;供用電;安全管理

前言:

高危及重要客戶供用電全過程安全管理是個龐大復雜的體系,包含各專業職責分工、工作目標、業務管理、關鍵控制風險點、業務流程、考核等方面。而且高危及中供用電全過程的安全管理中,技術性手段對其管理影響很大,更新換代速度快,創新力強。企業必須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技術水平,這樣才能夠面對出現的問題,解決問題,使高危及重要客戶供用電全過程的安全管理得到明顯效果。一切要做到從理念出發,盡力落到實處,不做表面文章。

1 高危及重要客戶供用電全過程安全管理的整體概況

1.1高危及重要客戶供用電管理理念

高危及重要客戶是供電企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對他們的服務是否到位關系到供電企業在業界的信譽的地位。企業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并充分聯系政府部門,使各個主體發揮他們各自的作用。在用電管理中,各個環節都要狠抓落實,技術指導務必到位,風險風范務必規范,交流溝通必須充分。各個部門要明確分工,各司其職,避免權力的交叉重疊。有效全面地保障客戶的供電安全,維護企業的形象和地位。

1.2高危及重要客戶供用電安全管理必須達到的標準

做到高危及重要客戶供用電安全管理的每一環節都不出現安全隱患,每一環節出現的問題都及時修整,及時備案。對客戶的用電安全方面需求要服務到位。保障供電設備的穩定運作,不因為供電公司內部設備等問題導致客戶公司內部出現停電問題或是發生用電安全事故。

1.3對高危及重要客戶進行供用電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到2016年,自我國高危及重要客戶供用電安全管理的跨越性發展有目共睹可喜可賀,但是在一些方面所做的工作確實還存在很大的漏洞。出現一些會影響我國電力發展同時也影響人民生活的因素。甚至還出現了一些因為客戶用電管理漏洞而造成的用電安全事故,損失慘重,給企業工作人員,客戶企業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給社會安全造成隱患。供電公司要勇敢面對這些事故,除了要積極承擔責任,盡力減少自身公司和客戶公司的損失外,還應該及時反思問題的根源所在和高危及重要客戶供用電安全管理體系的問題和漏洞,不斷改進供用電系統,保障高危及重要客戶供用電安全,盡力減少用電安全事故的發生可能性。

2 高危及重要客戶供用電管理的措施和手段

2.1構建并完善全面合理的供電風險防范體系

供電風險防范體系是保障高危及重要客戶供用電安全管理順利進行的前提和保障。一個完整全面多層次的供電風險防范體系應該包括風險定義與識別,客戶方安全用電風險,供電方安全用電風險,系統風險,作業風險,人機物執行風險,管理風險,電網運行風險(電源設備等),還因該包括風險防控標準,風險辨析及評估,風險監管及控制,另外這些環節還應該息息相關,通過內部整治,外部督辦,風險量化評估模型和能力培訓達到各個環節之間的互通和交流。最后完成檢查與審核。只有建立這種多層次,全面合理,互相關聯的供用電風險防范體系,才能使高危及重要客戶的供用電安全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的進行。

2.2積極推進端側規范化配電站的建設

用電安全事故不只是供用電企業一側的問題,事實上,客戶一側的用電設備問題往往才是罪魁禍首。原因就在于客戶這一方的用電管理疏忽和漏洞特別嚴重,用電設備老化等問題嚴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供電企業要積極進行用電的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研究整理。對用電不規范的客戶企業單位進行安全用電管理培訓和示范,以供電企業為中心,做好設備的更新換代工作和供用電安全管理工作,不斷吸收經驗,接受教訓,以點帶面,使科學合理的供用電安全管理體系覆蓋整個電網領域。另外制度可以是一個有效地管理工具,這使得對客戶方的設備以及管理體系等的監管有法可依,有據可循,盡力減少用電安全事故的發生。

2.3對客戶運行期進行有效管理

要制定專門的客戶運行期檢查計劃并付諸實施。至少要每四個月對高危及重要客戶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和專項治理工作。在檢查過程中,要派遣專業的技術監察人員深入客戶用電部門內部仔細檢查,并及時匯總報告,通知客戶用電系統存在的風險和隱患。早發現早治理。接下來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研究,對客戶的用電安全系統進行風險等級評定,將評定結果告知客戶,并協助客戶做好整改工作。在客戶做好整改工作之后要派遣技術人員前來復查,以確保用電安全隱患已經被徹底消除。若是遇到客戶不配合的情況,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聯合政府部門進行督促管理,對于拒絕整改的高危企業及時備案。另外,供電企業所派遣的技術人員應該協助高危及重要客戶進行用電應急預案的制定工作,使發生事故時不至于驚慌失措,造成更大的損失。在斷電時也不至于因為沒有預先的計劃而耽誤工作進度。并且要做好客戶檔案的更新工作,一旦客戶遷址或是易主,要及時進行檔案的更新,保證檔案的隨時可用性和時效性。

2.4進行高危及重要用戶停電應急預案實地演練

首先要做好三位一體的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政府部門對供電公司和電力客戶進行監管,供電公司為電力客戶提供技術和服務支持。應該根據不同的客戶企業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停電應急預案。應急預案應該包括了公司的應急管理體系的結構和細化分工,工作的籌備,信息的交流與溝通等部分。可以通過各個結構圖進行演示。在做好應急預案后,客戶企業要進行預演工作,測試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據預演結果進行修正和調整,使應急預案確實可行,確實有效。阻止用電安全事故的發生和衍生的火災事故的發生。

2.5將業擴報裝期管理落到實處

在簽訂客戶供用電合同之前就要做好客戶的審查工作。對客戶的用電安全等級進行評定。嚴格把關供電方案在實施前要交于客戶公司進行審核,并派遣技術人員針對供電方案與客戶公司進行溝通交流,充分協商,在細節上做好合作工作。在供用電工程施工過程中,應該隨時檢查施工過程,檢查施工是否符合施工標準,是否存在偷工減料的不負責行為。在施工完成后,進行驗收工作,并通知客戶,進入供電階段。

2.6將主體安全責任落到實處

供電企業內部要設立專門的風險評定部門,一旦發生安全事故,風險評定部門要本著客觀公正的原則對事故責任進行評定。將各個部門的責任進行歸類匯總。各個部門要承擔自己的責任。不可互相推諉。而將主體安全責任落到實處的前提是合理的供電安全管理體系。各個部門之間的責任和職責不能出現交叉重復或是疏漏的問題,不然在事故面前無法將責任落到實處。

3 高危及重要客戶供用電全過程安全管理取的功與過

3.1取得的成效

根據這些措施進行整改的企業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對客戶用電安全責任隱患進行了檢查,消除了多處安全隱患,給用電安全提供了保障。企業的內部管理體系也做了一些改進,在用人,部門分工等方面都大有長進。

3.2出現的問題

首先是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企業在意識形態上對用電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欠缺。并出現只顧使用不顧修整的情況。另外在供電公司企業內部也出現結構上的問題。各個部門之間分工不夠明確,結構不夠清晰,起不到互相監督的作用。在用電管理過程中存在一些阻礙。客戶公司在配合檢查過程中也存在問題,一些企業出現拒絕檢查或是拒絕整改的情況,都嚴重影響了用電安全管理的進度和效率。

3.3改進辦法

加強供用電安全管理的宣傳工作,在意識形態上重視起來。繼續完善供電企業安全管理結構,在組織形態上重視起來。另外政府應該更多的參與到用電安全管理中來,背景制度和法律是保障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有力工具。

4 結語

對高危及重要客戶的供用電安全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步的改變都應該穩扎穩打,堅決杜絕形象工程。用電安全一直是全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用電安全事故也在社會上受到熱議。而對高危及重要客戶的供用電安全管理的完善不只是供電企業的責任,也是客戶企業的責任,更是政府部門的責任,只有三方聯手,互相溝通,才能保證用電管理體系的高效運作。

參考文獻:

[1]王崇華.高危及重要客戶供用電全過程安全管理[J].管理觀察,2014(34):103.

篇9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健全與完善,職工的思想動態由單一的干好本職工作,合理取酬向將崗位做為自己發揮特長的舞臺,按勞取酬而轉變。面對職工思想動態的轉變,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必須結合新形勢、新任務及面臨的新課題,堅持以人為本,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細化管理上下功夫。所謂思想政治工作的細化管理,即深入實際,摸清情況,制定合理可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流程,建立新型的人際關系,將務虛變為務實,將空洞的說教,變為聯系實際的思想交流,將教育式談話,變為啟發式溝通,以期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思想政治工作細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細化管理是適應新形勢需要的迫切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同時也出現一些新問題,如思想政治領域受各種思潮的侵襲,經濟領域受各種利益的誘惑,形形的商業賄賂及行業的不正當競爭等。無疑,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員工思想變化的需要,只有實施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細化管理,才能使員工的思想統一到以用戶為中心,以優質服務為重點的目標上來,做到精心服務、真誠投入,基層做為服務大眾的最前沿必須從實際出發,制訂符合實情的思想政治工作,細化管理方案,盡快適應工作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二、細化管理是滿足員工思想多元化的迫切要求。新形勢下市場經濟對員工的影響日益加深,基層員工由于長期在基層工作,在面對獎金分配的比率化、干群化,職稱晉升中的學歷標準化,聘用制中的人員分配比例化,年終考核的評優化等關系切身利益的時候,都會不同程度的出現煩燥和焦慮等情緒,如不及時疏導,勢必增添他們思想上的困惑,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和制約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工作。做好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拿出一整套思想政治方法,善于透過員工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捕捉員工的思想動態,把握員工的思想脈搏,分析員工思想變化的原因,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流程管理、績效考量、長效管理中,突出細化管理,在“細”字上下工夫。

二、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細化管理

(一)觀念上求轉變。細化管理是由過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化管理的轉變,由傳統經驗管理向科學化管理的轉變。思想政治細化是一種意識,是一種觀念,是一種認真的態度,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文化,也是一個新的管理模式。建立之初可能會造成一些員工抵制情緒。因此要加強宣傳教育和培訓,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更新觀念,在正確意識形態宣傳、教育方向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員工普遍關心的重點、熱點、疑點問題進行思想教育活動,要不拘泥于傳統的思維方式和表現形式,借助各種新興媒介,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多用群眾語言,多用生活語言,讓員工認識到細化管理給企業帶來的好處,激發和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讓員工牢固樹立細化管理意識,直至深入人心。

(二)流程上求細分。管理層在研究、規劃、部署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要注重細節管理,盡可能地將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流程進行細分。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制定具有操作性的量化考核標準,使執行層能夠準確領會上級要求,精確落實上級部署。不僅要讓員工知道怎么做,按什么標準做,還要讓員工明白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三)考核上求嚴格。思想政治工作是否能夠取得實效,嚴格考核是關鍵。要建立起系統化的考評機制,將考核工作落實到細分的每一項工作流程中,做到考核標準制度化、考核實施經常化、考核管理規范化。通過考核,查找和發現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問題,為今后工作的改進提供依據。

(四)載體上求實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通過一定的載體才能實現,選擇載體對于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細化管理要求在載體設計時,必須改變以往脫離實際,貪多求全的思想,做到重質量、輕數量,重效果、輕形式。緊緊圍繞不同時期企業的中心工作,在融合上下功夫,通過有效的載體,使思想政治工作實現虛功實做。

三、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細化管理的三個機制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細化管理,是一種符合時展要求和思想政治工作規律的新的管理方式。在當前形勢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要達到細化的標準關鍵要建立三個機制。

1、建立閉環管理機制。抓住企業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問題,建立與員工對話交流平臺,把握員工的思想脈搏,形成一整套思想政治細化管理閉環管理機制。不僅要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流程管理和責任分工上進行細分,還要在監督檢查、量化考核、整改落實進行明確,確保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

篇10

近幾年來,公司初步構建了海礦的企業文化體系,但是面對企業的快速發展,海礦的企業文化尚有如下不足:

1.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有待加強。企業重組后新的企業文化仍有待于得到員工的進一步認同。由于原海南鋼鐵公司地處海島,而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地處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不同的地區與地域,不同的企業由于有著不同的歷史沿革與人文背景,在長期的文化積累中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也鑄就了員工不同的人文風格、行為意識與行為規范。因此,構建的企業文化在一定時期內必然產生企業文化的沖突,認同有待加強。

2.企業文化管理有待加強。關于企業的文化工作,重組以來公司致力于企業文化的建設,但初步構建后很少提到企業文化管理。企業文化建設注重前期的策劃和設計,執行的主體只限于宣傳文化部門,基本游離于企業管理職能之外,在這種情形之下,企業文化的主張難以融入企業管理體系內。文化的管理不是少數人參與,也不只是黨委、宣傳部門的事。另外,我們的企業文化從融入、整合到磨合、融合,形成新的文化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通過文化的管理,不斷提煉、升華企業文化。

3.員工的參與度不夠致使行為文化滯后。不可否認,在一定程度上,企業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企業家文化。但公司的文化建設側重于管理層的策劃和設計,雖然有自上而下的傳導過程,然而自下而上的互動明顯缺失,員工普遍參與不夠,造成企業文化是老板的事情,是老板自己要做,員工一定程度認為和自己沒有多大的關系,甚至有些員工還認為企業沒有必要投入人、財、物建設企業文化,產生抵觸心理,部分員工團隊意識不強、上進動力不足、遵守企業的管理制度執行力差等等,都有不同程度表現,員工行為文化有待改進。

4.企業品牌價值有待于提升。企業擁有品牌企業家、品牌產品、品牌市場、品牌服務和品牌文化是企業文化構建的重要內容之一,受企業歷史傳統和地理環境等條件的影響,公司的品牌塑造和宣傳一直以來都是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品牌建設缺乏系統的規劃,缺乏品牌建設與管理的人才,企業的品牌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

二、完善企業文化工作的建議

1.企業文化建設要落地生根,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員工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具有雙重身份,既是文化建設的主體,又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客體。因此,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要以人為本作為核心,有沖突、存在不同的認識是客觀存在的,在揚棄、吸收與融合企業文化“生成”工作中,企業要理解員工、重視員工、培訓員工、激勵員工,充分尊重員工的人格力量、權利和創造精神。企業的領導者要有親和力,能與員工的心理距離接近,在彼此無拘無束的相互交流中激發認同、認知和信任,企業文化建設就有了堅實的基礎,長期堅持就能落地生根。

2.加強企業文化管理,使之內化于心,增強團隊凝聚力。為使企業文化落地實施,真正內化于心,成為全體員工共同的追求和行為準則,增強凝聚力,一是要建立組織保障,成立文化管理組織機構,統籌公司文化管理的職能,與時俱進地制定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具體規劃和不同階段的工作計劃,使企業文化建設做到規范化、制度化、協同化。二是要制作企業文化手冊,讓員工人手一冊,利用各種宣傳渠道,盡快將公司的企業文化傳輸到員工的視覺和意識形態中。三是要強化示范引導,要注重從企業文化視角發掘和總結先進典型,編寫《優秀員工事跡手冊》,從文化層面進行深度挖掘和廣泛宣傳,使員工從中受到熏陶和感召。四是要對公司新招的大學生和聘用人員入廠前的企業文化教育。

3.抓好行為文化建設,深化達標實踐活動,使之轉化于行,提高團隊的執行力。企業文化建設所形成的理念最終都要落實在實踐上,融合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揮積極的引領和示范作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行為文化建設,強調執行力。企業文化主管部門就要制定落地實施方案,全員參與,廣泛開展“標準化崗位、標準化現場、標準化班組”為主題的達標實踐活動。各車間和班組或生產線都要建立標準化崗位和現場示范點,努力使員工養成良好的執行習慣,樹立優質化工作的行為,全面提高員工崗位執行能力。要狠抓各項標準執行的監督檢查,考核激勵和典型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