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相關審批制度范文
時間:2024-01-19 17:48: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保相關審批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xxx醫療保障局:
根據《xxxxxxxxxxx》(xxxxxxxx號)的有關要求,我診所對醫保服務行為進行了認真嚴格的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我診所自開通醫保卡服務以來,便對醫保劃卡制度進行了細致的學習、講解,確保全員都熟知,按要求對持卡人進行劃卡。診所目前除了中藥飲片,共有商品xxxx個品種,總金額xxxx.xxx元。所有采購藥品均錄入電腦。本診所所有事項由專人按診所要求統一管理指導。
一、關于藥品進銷存的問題
1、從xxxxx公司等進的貨均有進貨單,到貨后,本診所按進貨單上藥品名稱、批號、數量、效期同實貨進行一一核對,并對藥品的外包裝是否完整進行逐盒檢查,一切符合后入庫并上架。
2、每月xx日前我診所對所有藥品進行進行盤點,限2日內盤點完畢,如有差錯,按程度大小進行處罰,以確保診所進貨、銷貨、存貨的準確性,使診所庫存清晰,全員熟知診所庫存品種個數、品個數。
二、關于串換藥品問題
1、我診所嚴格按醫保要求,不會出現非醫保劃卡品串換醫保劃卡品的行為。
三、關于聚斂盜刷醫保卡、套取現金問題
我診所每天嚴格按顧客消費方式進行收款,杜絕診所進行盜刷醫保套現,同時本診所對銷售大額藥品(包括總金額和單品金額)進行醫保卡刷卡行為審批制度,在管理上進行了管控。
四、關于為非定點醫藥機構提供刷卡記賬服務問題
我診所經營的藥品嚴格按照計算機系統要求進行銷售,杜絕了為非定點醫藥機構提供刷卡記賬服務的行為問題的發生。
五、關于誘導參保人員購買營養保健品、化妝品、生活用品及違法違規行為問題
1、本診所店內未銷售化妝品、生活用品,故門店不會出現誘導顧客購買化妝品,生活用品等。
2、這些年,通過醫保局的管理指導,我診所的嚴格執行,目前顧客已經養成自我按醫保要求劃卡進行消費的習慣。
六、促銷的管控
我診所從未進行過促銷活動。
七、其他違規行為
不存在其他違規行為。
為保證醫保基金的使用符合國家及相關部門的要求,我診所嚴格遵守上級關于違規使用醫保基金行為的方面給予罰款或開除的制度,堅決杜絕其他違規操作使用醫保基金的行為。
八、其他執行的不到位事項
無其他執行不到位事項。
以上自查請貴局予以審核,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
篇2
一、貫通落實宏觀政策與“放管服”改革舉措
1.貫徹落實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加強直達資金日常監控,確保資金落實到位、規范使用。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簡化稅費優惠政策適用程序,加強非稅收入退付管理,確保取消、停征、免征及降低征收標準的收費基金項目及時落實到相關企業和個人。(縣財政局、縣稅務局牽頭,各鎮人民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深入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治理,對公用事業、港口物流等領域涉企收費開展檢查,整治部分園區、樓宇、商業綜合體等轉供電主體違法加價等行為。清理規范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不合理附加費用,加強銀行服務項目和收費公示,建立健全銀行業違規收費投訴舉報機制。2021年3月底前對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自查、退還違法違規所得等情況開展檢查,確保亂收費問題整改到位。(縣市管局、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民政局、縣人行及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3.鼓勵商業銀行優化再造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發放流程和模式,推行線上服務、“不見面”審批等便捷信貸服務。探索建立水電氣、納稅、社保等領域信用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充分運用各類信用信息平臺,強化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應用場景,加強相關信用信息共享以及在信貸發放方面的應用,支持普惠金融更好發展。〔縣發改局(金融辦)、人行支行、縣人社局、縣住建局、縣稅務局、縣市管局、縣醫保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持續穩定和擴大就業,破除影響就業特別是新就業形態的各種不合理限制。簡化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手續,加強教育、人社、公安等部門業務協同和就業信息共享,在戶籍、醫療、社保、住房、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等方面做好就業保障和服務。清理對職業資格培訓和技能培訓類民辦學校在管理人員從業經驗、培訓工種數量等方面設定的不合理要求。推進流動人員人事檔案信息互聯,加快推行“一點存檔、多點服務”。(縣教體科技局、縣人社局、縣公安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優化審批服務,實行動態管理,及時清理取消疫情防控中恢復或新增的審批事項,落實助企紓困政策。(縣行政審批局牽頭,縣發改局、縣人社局、縣衛健局縣財政局等相關部門及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進一步簡政放權,放出活力和創造力
6.持續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做好劃轉承接事項的流程再造,全面實施“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不斷提升審批服務效率,加大事項劃轉和人員配備力度,建立健全審管聯動機制。依據中省市編制公布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對縣級現有行政許可事項清單進行調整,落實中、省、市關于規范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的相關規定,分類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縣行政審批局、縣委編辦牽頭,各鎮、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7.認真做好中省市取消和下放行政許可事項的落實和銜接工作,制定完善事中事后監管細則,加大宣傳力度,強化政策解讀,確保放得開、接得住、管得好。(縣行政審批局、縣市管局牽頭,相關行業部門及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8.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化、整合投資項目報建手續,探索創新投資管理服務方式,不斷精簡優化審批程序、審批事項和申報材料。(縣發改局牽頭,各鎮、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9.進一步壓減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和條件,精簡規范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涉及的技術審查、中介服務事項,壓縮審批時間。(縣住建局牽頭,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嚴格控制強制性認證目錄,推動將強制性認證目錄中適用自我聲明方式的產品種類擴大至30%,進一步整合劃分過細的認證單元。增加指定的認證機構數量,對不涉及產品安全的變更無需申報,壓縮認證時間和成本。(縣市管局牽頭,縣級有關部門及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優化藥店開設審批,對申請開辦只經營乙類非處方藥的零售企業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制,推動取消零售企業籌建審批,清理對開辦藥店設定的間距限制等不合理條件,同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縣市管局、縣行政審批局牽頭,縣級有關部門及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12.依據中省市公布的行政備案事項清單,編制公布本級行政備案事項清單,規范實施備案程序,嚴防以備案之名行審批之實。(縣行政審批局牽頭,相關行業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著力推進“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2021年底前實現“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分類改革。(縣市管局、縣行政審批局牽頭,縣級有關部門及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明確實行告知承諾制的事項范圍、適用對象、工作流程和監管措施等。對具備條件的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審批實行告知承諾管理。(縣司法局、縣行政審批局、縣住建局牽頭,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5.根據國務院修訂的《企業注銷指引》,提升企業注銷便利度,強化稅務、社保、金融、市場監管等部門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擴大簡易注銷范圍,讓市場主體進得來、退得出。按照中省市安排部署,探索開展長期吊銷未注銷企業強制注銷工作,進一步提高市場主體退出效率。(縣行政審批局牽頭,縣人社局、人行支行、縣稅務局、縣市管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進一步公正監管,管出公平和質量
16.提高監管執法規范性和透明度,貫徹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等制度,按照中省市安排,嚴格規范行使裁量權。(縣司法局牽頭,縣市管局等相關部門及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重點監管、信用監管與跨部門協同監管等監管方式融合。將隨機抽查的比例頻次與被抽查對象的信用等級、風險程度掛鉤,提升監管效能。大力推行部門聯合審查,進一步健全完善監管機制,持續完善聯合抽查事項清單,拓展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覆蓋范圍,將更多事項納合抽查范圍,基本實現市場監管領域相關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縣市管局牽頭,各鎮、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8.依法依規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完善信用信息采集機制,推動監管信息互聯互通,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強化失信聯合懲戒和信用修復工作。(縣發改局、縣市管局、人行支行牽頭,縣政府信息中心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9.加快推進“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與省上系統對接聯通,推動形成統一規范、信息共享、協同聯動的“互聯網+監管”體系,不斷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縣政府信息中心牽頭、縣行政審批局配合,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0.規范城市管理部門執法行為,制定公布城管執法標準和要求,加大對隨意執法等影響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行為的查處力度。(縣住建局、縣司法局等相關部門及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21.守好安全和質量底線,對疫苗、藥品、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等領域實行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的嚴格監管,對相關企業、環節實行100%巡查抽查。加大對制售假冒偽劣產品、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現和懲處力度,對直接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領域,建立懲罰性賠償和巨額罰款等制度。(縣應急管理局、縣市管局、縣經貿局、縣衛健局、縣公安局、縣司法局、縣交通局、市生態環境局分局等相關部門及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22.創新包容審慎監管,探索監管新標準和新模式,發揮平臺監管和行業自律作用,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施柔性監管、智慧監管、開放兼容監管等。探索開展“沙盒監管”、觸發式監管等新型監管模式。(縣發改局、縣教體科技局、縣經貿局、縣市管局等相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3.優化互聯網醫療發展環境,鼓勵支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拓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應用,積極開展互聯網問診、健康咨詢、遠程輔助診斷等服務,探索實現線上咨詢與線下診療銜接,推動依托實體醫院的“互聯網醫院”建設。(縣衛健局、縣醫保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進一步優化服務,服出便利和實惠
24.以建設數字政府為引領,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采取電子認證、“快遞+政務服務”等方式,全面推行“不見面”辦事。進一步拓展“互聯網+政務服務”,提供“24小時不打烊”的在線政務服務。除法律法規有特殊規定的事項外,原則上都要做到網上全程可辦。完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高頻電子證照標準化應用,在更大范圍實現“一網通辦”。同時,兼顧好老年人、視障聽障殘疾人等群眾的需求,采取必要的線下補充手段,有針對性地提供人工指導和服務,絕不能出現歧視現象。(縣行政審批局、縣政府信息中心牽頭,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25.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2021年底前基本實現企業辦稅繳費事項網上辦理、個人辦稅繳費事項掌上辦理。全面推行稅務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擴大將涉稅資料事前報送改為留存備查的范圍,減輕企業辦稅負擔。(縣稅務局牽頭)
26.優化水電氣網等公用事業服務,清理報裝過程中的附加審批要件和手續,加快實現報裝、查詢、繳費等業務全程網上辦。優化外線施工辦理流程,對涉及的工程規劃許可、綠化許可、路政許可、占掘路許可、物料堆放許可等環節實行并聯審批,探索實行接入工程告知承諾制。(縣發改局、縣經貿局、縣住建局、縣水利局、縣行政審批局、縣供電分公司等相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7.持續優化公證服務,加快推進高頻公證服務事項“一網通辦”,逐步實現申請受理、身份認證、材料提交和繳費等各環節全程網上辦。(縣司法局及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28.優化醫療服務,參保群眾可自主選擇使用社保卡(含電子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就醫購藥。推進居民健康檔案、身份識別、基本診療信息在醫療機構間的共享互認,優化就診流程、提高診療效率,落實安全責任、保護患者個人隱私。(縣衛健局、縣醫保局、縣人社局及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29.按照中省市統一安排部署,積極協調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和數據信息跨省共享互認,推動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省內通辦”。(縣行政審批局牽頭,各鎮、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0.加強縣、鎮政務服務大廳規范化建設,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水平,充分發揮政務大廳等“一站式”服務功能,加快實現一窗受理、限時辦結、最多跑一次。推進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向鎮(辦)、村(社區)延伸,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對多個關聯事項探索實現“一件事一次辦”,減少辦事環節和所需證明材料。深入實施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讓企業和群眾成為監督者、推動者和受益者。充分發揮12345熱線優化營商環境“總客服”作用,暢通企業群眾咨詢、求助、建議、投訴、舉報渠道,實現企業群眾訴求“一號響應”。(縣行政審批局牽頭,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31.加強不動產抵押貸款和登記業務協同,在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廣應用不動產登記電子證明,便利企業和群眾融資。抵押登記業務辦理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2021年底前實現不動產抵押登記線上線下同步辦理。(縣自然資源局、人行支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32.進一步簡化養老、醫療、失業等社保參保、轉移接續等手續流程,擴大養老、醫療、失業等保險覆蓋面。全面實行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一地辦理”,簡化工傷保險領域證明材料和事項,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建立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暢通困難群眾求助熱線,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救助。(縣人社局、縣民政局、縣應急管理局、縣醫保局、縣扶貧局、縣殘聯等相關單位及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33.嚴格執行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按照中省市安排部署,清理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確保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落實好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清單之外不得設限。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外資,進一步做好安商穩商、招商引商工作。優化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利用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對外商投資項目實行“一口受理、在線審批、限時辦結”,提升外商投資便利化水平。(縣發改局、縣司法局、縣招商服務中心、縣經貿局、縣行政審批局、縣市管局等相關部門及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統籌協調,增強改革工作合力
34.各有關部門要突出“勤、快、嚴、實、精、細、廉”要求,以良好的工作作風推動改革任務高質量完成。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按照任務分工要求,分階段細化重點工作,制定可量化、可考核、有時限的目標舉措。對于跨領域、跨部門、跨層級的重大問題,要加大研究協調力度,及時督促解決,提升“放管服”改革的整體成效。(縣政府辦牽頭,各鎮、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5.鼓勵支持各鎮、各相關部門大膽創新,及時研究解決改革中遇到的難題。充分調動和發揮推進改革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推出一批有含金量的改革舉措,形成更多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以點帶面推動全縣營商環境更優。(縣政府辦牽頭,縣發改局等相關部門及各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篇3
關鍵詞 醫用材料 醫保費用 醫療成本
醫療保險費用的控制是目前醫保機構、醫院所面臨的難點問題,也是引發社會矛盾的焦點。目前醫用材料的過度使用,已成為醫保費用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本文通過分析醫用材料在醫療保險費用中所占比例和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對醫用材料的管理和醫保費用的控制提出了對策和建議,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借助醫療保險系統管理軟件,統計綜合醫院2006~2009年醫保住院患者的醫用材料費用所占費用的比例,并對其進行對比分析。
結 果
醫用材料占人均發生費用比例:2006~2009年人均發生費用金額逐年升高,次均材料費用由2006年的1831.98元增至2009年的2598.35元;比例由18.25%升至19%,呈逐年上升趨勢。見表1。
高價醫用材料占人均發生費用比例:醫用材料成本高于500元的稱高價醫用材料。但從結果來看,次均高價醫用材料費用逐年升高,由2006年1279.88元升至2009年1962.44元,所占的發生費用比例也在逐年增加。見表2。
討 論
醫用材料使用現狀:醫保住院費用包括藥品費、檢查費、檢驗費、治療費、醫用材料費、護理費、手術費、床位費及輸血費用等。通過以上調查可以看出,現在醫用材料費用占人均發生費用的兩成。我國現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首先心臟病作為老年多發疾病,在醫用材料使用上,所耗高價醫用材料費用金額比重最大,譬如一般支架或起搏器的金額均在萬元以上;其次是骨折或置換人工關節等骨科患者使用材料費用較大;再次如腦出血和腦腫瘤患者術中若發現硬膜缺損,須植入人工硬腦膜,一般患者費用在1萬~2萬元;另外其他疾病,如腹股溝疝等外科疾病患者的高價醫用材料費用占人均總發生費用的比重也較大。
存在的問題: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近幾年醫用材料費用不斷上漲,作為住院患者費用構成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若不加以控制和積極引導,醫用材料的過度使用,不僅加劇醫保患者費用的負擔,而且也會給醫院和社保部門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醫用材料費用高漲的主要原因:①參保患者對醫用材料的需求較高:對使用醫用材料,尤其是高價醫用材料的患者,只要經濟上能夠承受,都會選擇價格高的產品,以求心理上的平衡。②醫用材料品種繁多以及醫療器械流通體制的不完善:經銷商利用利益誘導參保患者和醫務人員進行過度醫療,不僅給患者帶來了經濟負擔,而且也加劇了社保基金的流失和影響醫院的建設。③價格虛高,差價較大:醫用材料尤其是高價醫用材料,大都依賴進口產品,經銷商之間多存在價格聯盟,加之中間環節和利益驅使,導致材料價格昂貴。④市場透明度不夠:因醫用材料具有自身特殊性和使用量大等特點,患者對材料的認知度不夠,并且醫院或科室在購買上,主導了材料的采供權,缺乏市場透明度。⑤物價因素:隨著各種物價的上漲,材料的生產成本隨之升高,這也是醫用材料費用較高的因素。
對策與建議
社保管理及業務部門應統一招標采購,建立醫用材料異名庫:現行醫保患者使用的醫用材料,都是醫院統一報社保部門逐級審批的,審批回執周期長且審批通過率低,不僅延誤了醫保出院患者的結算時間,而且制約了醫院部分新業務、新技術的開展,所以僅靠醫院規范使用醫用材料的力度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建議醫用材料招標采購要按國家相關法規,對材料制造商、供應商、使用醫院進行嚴格篩選,對供貨單位的質量、信譽、有效性等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方能進入異名庫,對審查通過的材料應統一價格、統一管理。
加強醫院材料管理,嚴把質量關和價格關:醫院應嚴格執行醫療保險政策以及相關部門制定的收費標準,杜絕亂收費和多收費現象。要嚴格管理醫用材料的采購和供應,通過專人負責醫用材料的申報及材料回執對照,統一管理各科室材料使用情況。對醫用材料的價格、性能進行調查,并進行橫縱比較,避免同種功能、不同廠家材料的重復申報。要在符合臨床需要的基礎上,嚴把質量關。
完善醫院財務統計與核算體系:醫用材料是醫保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院加強各項管理和控制費用的重點。在現行各項醫保結算和管理軟件下,各項統計功能比較落后,尤其是涉及到核算科目,數據的不準確和籠統性加大了對醫用材料的監管難度,為醫用材料的使用和控制帶來了一定困難。為此在控制醫用材料的費用和比例的同時,應加強財務管理和醫院成本核算,完善醫用材料的細分和統計,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降低醫療成本。
規范醫用材料管理,控制醫保費用:要規范醫用材料招標和采購管理,減少流通環節,合理安排庫存,加強使用管理,降低物流風險。同時要嚴格管理醫用材料,尤其是高價醫用材料的使用,在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同時,減輕患者負擔,努力將醫保費用控制在指標可調范圍之內,以達到醫院與患者雙贏。
表1 醫用材料占人均發生費用的比例
表2 高價醫用材料占人均發生費用比例
參考文獻
1 于瑞均,馬駿.合理控制一次性醫用材料使用問題的研究[J].中國醫療保險,2010,(5):45.
2 馬利,劉軍,井明霞,等.加強醫用材料管理降低醫療成本[J].中國醫院管理,2008,(1):47.
3 申靜霞,張友.合理使用高價醫用材料減輕患者負擔[J].社會保險論壇,2008,1:21.
篇4
關鍵詞:市場界定;中醫保健;中醫藥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3-0289-02
衛生服務包括預防、醫療、康復、保健四部分,而中醫藥在其中的預防(治“未病”的醫療理念)、康復、保健三個環節都有明顯的相對優勢,有必要推廣、加大中醫藥服務在衛生服務市場中的供給份額。而中醫藥真正實現為一種衛生服務供給,必須依托于中醫藥醫療機構。這正如一件商品如要投放到市場提供給消費者而必須依靠相應的廠商來組織生產的道理一樣。因此,探索中醫藥醫療機構的建設機制和路徑是促進中醫藥服務應用的一項切實可行的對策。
一、推廣符合中醫藥診療特點的診所模式
尤其是在農村,廣大農民普遍面臨著“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看病難,源于衛生服務資源供給的可及性問題,各類醫院,尤其是能夠納入報銷范圍的新農合醫保定點醫院,數量很有限而且距離農民居住地也很遠,從而造成了看病難。看病貴源于衛生服務資源經濟的可及性問題,醫院的經營成本高,迫使診斷、醫學檢驗檢查、藥物價格高,從而導致了看病貴。中醫診所相對西醫院而言,建設成本低,投入的建設資金少,而且人力資本投資更顯優勢,只要有一名中醫醫生即可保證一個診所的正常需求。
首先,要拓寬中醫診所的投資主體和投資渠道。盡管中醫診所的投資相對較少,但是對于一名中醫而言還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和開支,因此僅僅依靠中醫醫生的私人投資是遠遠滿足不了在農村廣大地區普及中醫診所的這一建設目標。必須吸納國有資本、其他法人資本、金融資本等多投資渠道來投資建設中醫診所。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管理運營模式在市場經濟體系下已有很成熟的成功實踐經驗,完全可以運用到中醫診所的經營模式中。
其次,要改革醫療機構審批體制,建立醫療機構準入體制。審批制度盡管看上去通過抬高了醫療服務市場的進入門檻而使其更加規范,但由于其壟斷性而造成由于腐敗、權力尋租產生的低效,再者審批制度的出發點是“合規”性,并沒有考慮到各個地方居民的現實需求和需求的差異性。中醫診所建設的位置、規模、數量都應由其投資主體來決定,投資者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考量必然會貼近當地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出發,否則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或者背負經濟損失。政府無須再對診所的建設細節做審批,只須做好診所建設前的資格審查(包括出資額、醫師資質等等)和建設運營后的執法監督(監督服務質量、藥物質量等等)。總之,政府在中醫診所市場中要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既不缺位又不越位。這一方面有利于中醫診所數量上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診所之間的競爭和診所與其他醫療機構之間的競爭,從而提高衛生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整個衛生服務資源的利用效率。
再次,將部分中醫診所納入到定點醫保覆蓋范圍中,并且這部分診所每年都要動態調整,依據衛生行政部門的執法監督、審查結果而變動。只有經營規范,通過政府監督、審查、考核的診所才可納入到定點醫保范圍。這一方面為患者擴大了醫療服務的自由選擇權,否則廣大患者只能身不由己地選擇能夠報銷醫療費用的政府指定的定點參保醫療機構。另一方面,通過動態調整定點參保醫療機構目錄,既可以促進中醫診所之間的競爭,為數眾多的診所必然會爭取進入到定點參保醫療機構目錄中,又激勵他們更加規范、高效地提供中醫藥服務。
二、規范、發展中藥店,鼓勵坐堂中醫師與中藥店的結合
中醫診斷、預防、康復、治療、保健等服務除了依托中醫診所等醫療機構,還有賴于中藥店能方便、低價地提供中藥。尤其是在治療環節,大都借由中藥方劑、中藥飲片實現。患者是否選擇中醫診療模式,既要考慮中醫師的信譽、醫術水平,還會考慮獲取中藥的方便性、經濟性、可靠性。坐堂中醫師與中藥店的有機結合有效緩解了以上兩個問題。
由于中藥店的投資比較大,多數中醫診所很難承擔起中藥店的藥物供給職責。多數中醫診所自身提供的中藥種類、數量很有限,只是類似黃芪、麥冬等一些常見中藥、基本中藥。對于患者而言,經常拿著中醫診所開出的中藥方子到其他的專門中藥店買藥,這就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帶來了高昂的時間成本,并抑制了中醫藥服務的有效需求。因此,必須在建設中醫診所網絡的同時,附之于建設相應的中藥店網絡。中藥店的建設要結合就近的中醫診所的距離,建議3~5個中醫診所配套建設一所中藥店。
同時,提倡鼓勵中醫師緊密結合中藥店,形成適宜中醫特色的坐堂中醫診療模式。中醫的辯證施治的治療思想及其望、聞、問、切的臨床診療手段極其適合坐堂醫,坐堂醫在我國古代已經有很長久的應用時間和成熟的應用模式、經驗,完全可以借鑒應用到當下。坐堂醫既充分利用了當地稀缺的中醫師人力資源,又充分組合了中藥店的中藥資源,為患者提供了便利、高效的衛生服務。對于患者而言,既節省了由于中醫醫生與中藥異地帶來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又強化了相信中醫、選擇中醫的信任感,產生了對中醫藥及其服務的現實需求。反之,中醫師與中藥分離的情況下,若有療效不理想,常有醫師與藥店相互推諉責任,醫師責怪中藥質量不好,藥店則說醫師開的藥方子有問題,等等。坐堂醫模式的應用能將中醫師與中藥店的診療責任捆綁在一起,強化了他們的共同責任,將道德風險的外部性內化,有效緩解醫療資源緊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三、界定區分中醫保健與中醫治療市場,引導中醫藥服務健康發展
篇5
根據《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五年行動計劃2019年分工方案》及上級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認真深入開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各項工作,現將我縣2019上半年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強化領導、壓實責任。縣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辦公室順利劃轉設在縣行政審批局,召開了縣深化“放管服”改革2019年工作方案研討會,制定了《蔚縣深化“放管服”改革五年行動計劃2019年分工方案》,明確了2019年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對蔚縣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進行了調整。抓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
(二)理順關系、分清職責。認真對各單位部門的職責進行了徹底清理,完善了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明確了該誰管、該誰做、管哪些、做哪些、如何管、如何做等問題,進一步理順了隸屬關系、工作職責、工作范圍。
(三)不斷優化政府服務。堅持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落實到“優服務”上,不斷提高群眾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深化政務平臺建設,著力解決群眾和企業辦事難、辦證難問題,透明規范業務操作,著力解決“互相推諉、流程模糊”等問題。
(四)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接落實國務院、省、市決定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 充分發揮經濟開發區對全縣經濟建設的窗口、示范和帶動作用;全面清理縣級行政許可事項,實施標準化提升工程;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調整完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目錄;深化行政審批體制改革,規范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中心運行機制,健全完善管理機構、實體大廳、網上平臺“三位一體”管理模式;進一步放大“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效應,編制縣行政審批局劃轉事項指導目錄;開展服務窗口質量提升行動,完善落實首問負責、服務承諾、限時辦結、全程代辦等制度;推行服務窗口公開辦事全流程、公開服務承諾,公開工作人員姓名職務,公開辦事結果制度。
(五)持續推動商事制度改革。壓減企業開辦時間至3個工作日,企業登記時間不超過1.5個工作日;優化新辦企業辦稅程序,發票領取時間符合規定條件的不超過1個工作日;公章刻制時間不超過0.5個工作日;持續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實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大力推進全程電子化登記,實現工商登記、公章備案、發票領購、銀行開戶等涉企事項全程網上辦理,推行“一表統一填報、一網信息共享、承諾限時辦結、反饋辦件信息”的全流程網上辦理模式;開展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試點;取消企業賬戶許可,對基本存款賬戶、臨時存款賬戶業務,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不再核發開戶許可證,提高企業開戶便利度,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水平。
(六)大力開展稅費清理改革,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全面落實國家各項降成本政策,采取針對性、系統性措施,合理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稅費、融資、物流、社保等成本;全面落實國家減稅優惠政策;貫徹國家、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停征、免征、降低標準等政策;對現行的政府性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能放則放、能降則降,確保收費項目“只減不增”;加強收費項目清單“一張網”建設,健全亂收費投訴舉報查處機制進一步降低物流運輸成本,落實“綠色通道”等各類免費優惠政策。
(七)全面深化社會事業改革。進一步深化不動產登記改革;開展公用事業提質增效專項行動;進一步深化“四醫”聯動改革,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扎實推進醫聯體建設;持續推動大學生村醫項目;完善醫保支付制度。
(八)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在大力簡政放權的同時,高度重視市場監管,切實加大對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可能妨礙市場公平競爭等事項和監管力度,保持打擊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態勢,努力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市場監管體系,積極構建權責明確、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場監管格局。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們在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與上級的要求,與廣大群眾的期盼,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清理規范中介服務事項和中介服務機構進展緩慢。目前,我縣中介服務市場不成熟,中介服務市場承接能力不足,中介服務與行政機關利益關聯,中介服務主體缺少,中介服務收費不合理等。
(二)工作推進進度較為遲緩。部分事項難以一次調整到位,管審批項目精簡力度需進一步加大,提速辦理監督力度需進一步加強。
篇6
摘 要 醫院應收款項是醫院在提供醫療服務等業務活動中,應向接受服務的單位和個人收取而尚未收取的各種款項。包括應收在院病人醫藥費,應收醫療款和其他應收款。本文闡述了醫院由于現行體制(公益性事業單位)與實際運行的矛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而產生大量的應收款項,以及應收款項給醫院帶來的風險,本文提出了改善醫院的應收款項管理,降低應收款項、呆賬數量,保證醫院資金的正常運轉,有效防范財務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 醫院 應收款項 財務風險 加強管理
醫院的應收款項主要是指醫院在提供醫療服務或開展有償服務等業務活動過程中,與其他單位或個人發生的應收及預付款項,包括應收在院病人醫療款、應收醫療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及待攤費用。應收及預付款項也是醫院流動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從目前的情況來講,醫院是為社會提供醫療服務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必須把救死扶傷放在第一位,但實際實行的醫療體制是“不能自主經營,但要自負盈虧”。因此醫院往往就會產生一些不該產生的債權,而欠賬的單位或個人亦償債觀念淡薄,客觀上加大了醫院應收款項的數量及呆賬風險,增加了醫院財務負擔。據有關部門調查,醫院應收賬款占流動資金比重為50%以上,遠遠高于發達國家20%的水平,這已成為醫院經濟運行中的一大頑癥。醫院應加強各項應收款項的管理與核算,以保證醫院資金順利運行,以下就產生原因及如何加強管理做以探討。
一、 醫院應收款項產生的原因
1、因醫療事故、糾紛引起的應收款項。由于目前醫患關系不和諧,有了矛盾和糾紛,不理智解決,部分患者惡意欠費,家屬在醫院無理取鬧,媒體不負責任的報道,嚴重影響了醫院正常的醫療秩序,醫院為了減輕社會影響,息事寧人,因此往往破財免災,由應收在院病人醫療款轉換成應收醫療款(出院病人欠費),此款項往往無法追回。
2、因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而產生的應收款項。隨著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全面實施,作為醫保、合療定點醫療機構的大中型綜合醫院收治的患者,往往不是醫保患者,就是合療患者,而醫院為醫保、合療患者墊付的報銷金額占到醫院收入比重的70%---80%。根據現行制度,這些患者出院時的核報款由醫院先行墊付,再將患者的各項名細費用到月底報送醫保、合療經辦中心,待經辦中心審核通過后再通過銀行轉賬返還醫院,醫院墊付了大量的醫保、合療款,卻不能及時足額收回,造成巨額欠費,占用醫院大量資金。
3、社會公益產生的應收款項。由于公立醫院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承擔著部分政府職能,如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交通事故、意外傷害等事件發生后,醫院往往是本著救死扶傷的原則,不惜一切先搶救傷病患者,但到結算費用時,卻遲遲沒有單位或個人來繳納醫療費用。醫院已付出了社會服務,政府卻未按當時的承諾將款項付給醫院。如:當年的計劃生育手術、公療款、三無病人等。
4、醫院對應收款項管理不嚴,責任不明而產生的應收款項。如有些臨床或檢驗等科室負責人進一些科室臨時需用的耗材或試劑,一般情況下,是負責人打借條,向財務科借款,落款往往以科室的名義,其結果是耗材或試劑早已用完,借款卻無人歸還,要是換了負責人,更是無人承擔。職工因公出差等借款,費用已報銷,但借款遲遲不清還。
二、醫院應收款項給醫院帶來的風險
1、影響醫院的現金周轉,導致醫院的部分管理因資金不足而滯后。應收款項造成醫院大量資金的長期占用,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給醫院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使醫院資金周轉困難,無法實現醫院管理的計劃和目標,無力改善患者就醫環境,購置先進的醫療設備,有時甚至影響職工的工資及福利難以及時發放,影響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加了醫院的管理風險。
2、虛加醫院的業務收入,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應收款項不能按時收回,虛增了醫院的業務收入,夸大了醫院的經營成果,致使醫院資產不實。從賬面上看,醫院的業務收入很大,可是相當大一部分收入并沒有真正形成現金流入的增加,醫院還不得不運用有限的流動資金為患者墊付醫藥費及各種材料費用等,而形成的醫保、合療、公療等的應收款項,增加了醫院的運行風險及運行成本。
3、產生大量的呆賬,長期掛賬,無法收回。有的醫院會計人員已經換了幾任,應收款項依舊長期掛賬,院領導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收回,因此也不讓財務科將其轉到壞賬,醫院為了能夠收回部分應收款項,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與政府各有關部門不斷地溝通、協調、交流,加大了醫院財務費用。
三、改善醫院應收款項管理的對策。
應收款項的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即需要醫院內部各部門間的密切配合,加強監管,又需要政府部門對醫療衛生事業的大力支持,根據應收款項產生的不同原因,應有不同的管理對策。
1、 改善醫患關系,以加快應收醫療款的回收。針對病人欠費,醫院各臨床科室應建立醫療、護理、財務三位一體的住院費用管理機制。在病人住院期間,科室要指派專人每日早晨將前一天的花費清單送達病人床頭,讓病人明明白白花費,了解自己都花費了些什么,得到了哪些醫療服務,花費多少,還余多少,在搞好醫療護理宣傳教育,醫患交流與溝通的同時,也讓病人了解了自己是否欠費,以便醫護人員及時催收。在發生醫患糾紛時,醫院應積極地做好解釋工作的同時,承擔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患者一方也應理智對待,如爆光媒體,媒體應負責任的如實報道,不可為吸引眼球,危言聳聽,誤導輿論,搞得現在醫療行業人人自危,最終受害者還是患者。
2、建立費用控制制度,以減少墊付款。對于醫保、農村合作醫療等產生的應收款項,醫院要嚴格遵守醫保、合療等的各項政策及規章制度,加強醫德醫風教育,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控制醫藥費用的過快增長,醫院要根據患者病情“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合理收費”,加強與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避免因違反醫保政策,或因超出醫保規定的住院患者次均費用及藥品占醫療總花費的比例等指標而被扣除相當的醫療費用。有的是被永久的扣除了而進入了醫保基金,形成了壞賬。有的是被暫扣,而責令醫療機構限期整改,等整改達到了目標,才將款項予以返還,在這期間,形成了一定比例的應收款項。因此醫院在這一點上應做好相關的事前控制,加強管理。
3、 建立多方救助制度,以降低公益的應收賬款。公療、三無病人,承擔社會公益而產生的應收款,在這方面,雖然醫院要加強管理,積極催收,但政府更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對于一些特殊的患者、三無病人,因意外傷害或交通事故而產生的患者,醫院在緊急搶救、醫治的情況下,民政、交通等部門也應積極籌措資金,支付醫院為了急救而發生各項醫療、藥品等人力、物力費用。
4、 加強財務管理以完善審批制度。因科室或職工借款而產生的其他應收款的管理,應建立職工或科室因公務借款審批制度,根據借款人借款事項,合理確定借款額度及借款時限,對于逾期還未辦理還款手續的,財務科要及時通知催還,必要時通過科室獎金或工資扣還。
四、結論
總之,醫院應收款項的問題事關醫院的運行和社會醫療事業的發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醫院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醫院要積極探索,提高服務意識,加強對醫護人員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醫護水平,規范醫護行為,加強費用控制和財務管理,另一方面由醫院單方面來承擔大量的公益性的醫療服務,產生大量的應收款項,醫院實在難以承受,這很不利于醫療事業的發展。因此我國必須加大對醫療的財政投入,持續推進新醫改,使醫院真正體現出其公益性,那么,醫療應收款項問題才可真正徹底解決。
參考文獻:
[1]符娟.對醫院加強應收賬款管理的若干建議.中國總會計師.2010.7.
[2]李志慧.加強應收賬款管理 規避醫院財務風險.中國總會計師.2011.11.
篇7
精選關于醫院財務工作計劃范文 新年伊始,結合當前形勢,制訂今年工作計劃:
一、醫院總業務量大致恒定(指醫保總量恒定)的情況下,財務贏利結構顯得成為重要。
我院主要是醫、藥的比例結構,以去年為例,這些指純業務比例,藥品收入、醫療為分別65%與35%,而藥品收入成本占74%,另加上交藥品收入的5%,共計79%,而醫療收入成本占10%,且全年計提超勞務都在這一塊,由此得出1%,即37.1萬,如是增醫療收入1%,成本僅3.71萬,贏利7.8萬,兩者相差25.6萬,同樣以去年為例,藥品收入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別為62%、61%、65%、74%,去年一季度是比較正常的,二季度為非典期,三季度過渡期,四季度追醫保數,因此二、三、四季度均列為不正常,因此說今年醫、藥比例定為38:62是可信的,我也希望通過領導能調節到這個比例,我希望在比例結構達到目標時,每月能超計劃數5%,這樣今年預計超180萬左右,在最后兩個月適當控制藥品處方,此時,醫、藥比例將更佳,而今年計劃數呈略超狀態,醫、藥比例希望達31:69,此時將貢獻利潤100左右,我將每月結果報告領導,借領導掌握來實現之。
二、收款、掛號進后勤服務中心馬上實施。
真正改革到誰的頭上,各種思想都會涌現,發牢騷也是難免的,我作為財務組長,應配合領導作好工作,受點氣,委屈點是正常的,權當是為改革做點貢獻。
1.進中心人員有顧慮,怕經濟上吃虧,財務組配合領導,把改革意義講透,主要是已有人員編制不動,改革是引入機制,并非侵害他們的利益。
2.人員進入中心之后,會出現管理上的銜接問題,我們財務組多與中心工作人員聯絡,同時充分發揮管理員曹娟的管理職能,傾聽他們的意見,配合醫院領導完成開展的各項工作,在工作過程中,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并按要求每月對托管人員評定優劣而打分向中心匯報,財務組在業務上多指導,使這一工作平穩過渡。
三、去年,我院治療項目電腦化管理。
基本鋪開,再院本部、川北兩大塊都實施,且運行效果不錯,完全達到了物價局提出的明細化要求,我們采取的是先在院本部開展,在運行中發現問題,隨時解決,逐步鞏固、熟練,再在川北實施,逐個展開,穩步推進,今年同樣采取這一方法,預備先后在東苑、廣粵、長春等各點推廣,推進一個,成熟一個,預計全部實行醫療項目電腦管理。
四、 去年我院制訂了每季、每月計劃醫保用量。
雖然,以后在實施中偏離較大,應了古俗言“人算不如天算”,主要是不可抗力的“非典”事件影響,在最后一季度中,準備抓回計劃量的,醫保局又出臺了一個“乙類藥”自負10%的政策,干擾了計劃的實施,但通過年初制訂這一計劃,大致上能做到胸中有數,而不是無軌電車,開到哪里是哪里的計劃用醫保量,一旦醫保局下達到我院全年醫保用量,我們財務組將在醫院領導指導下,制訂一個較為詳盡的各部門按時間的計劃用量,做到胸中有數。
精選關于醫院財務工作計劃范文 20xx年是我院創建二級醫院關鍵的一年,為進一步提高我院財務工作綜合質量,確保財務工作為醫院建設和發展服務,積極為二級醫院創建做好財務科相關工作準備,制訂本年度財務工作計劃如下:
一、加強財務制度建設
完善財務工作核心制度,規范痕跡管理。按創建二級醫院標準完善財務相關工作制度。
二、加強財務能力建設
抓好財務相關人員素質教育,提高財務人員整體服務水平。年度組織財務人員崗位培訓、專項培訓等多項業務培訓學習。按時參加相關部門組織的財務業務培訓會、工作會,及時完成上報財務相關報表。
三、加強財務管理工作
1、落實財務工作職責。按照《會計法》、《醫院會計制度》、《醫院財務制度》等相關規定設置會計科目,建立賬簿,進行會計核算,編制會計報表和財務分析報告。及時完成醫保、農合賬務核對、匯款以及回款工作。做到五保病人、血透病人出院及時報賬,不出差錯,無一遺漏。加強相關職能部門聯系協調,爭取優惠政策,為醫院謀取最大經濟利益。深入研究稅收政策,合理避稅增效。
2、強化財務控制職能。堅持醫院財務開支審批流程,收支兩條線,履行好財務控制管理職能。
3、加強醫院收費管理。加強醫院收費項目和價格管理。定期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醫療服務收費情況,及時解決收費中出現的問題。規范收費行為,確保合理收費,杜絕費用流失。
4、加強部門財務監管。落實財務工作相關制度,增強安全意識,對醫院收費部門、相關科室加強監管,確保資金、系統、有價票據、印鑒、發票等安全,杜絕財務安全隱患。
5、加強經營成本核算。建全醫療成本管理和控制制度。對科室、部門實行全面綜合財務考核,強化增收節支,降本增效,使科室、部門加強成本管理,確保優質、高效、低耗完成醫院各項目標任務。
6、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建全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確保醫院資產充分為醫院帶來經濟效益。
四、作好財務分析報告
按時完成月、季、年度醫院財務分析報表,及時讓院領導準確掌握醫院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資金流量,為醫院經濟決策、經營管理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
精選關于醫院財務工作計劃范文
一、價格管理:
1、醫院物資(包括假體材料)進貨上加強合同管理體制,對新產品新物資嚴格把關,配合領導層對醫院使用物資,銷售產品結構合理開發等的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依據,對藥品,零星的醫用物資等實行不定期的價格詢查制度。
2、營銷策劃部實現大小開支項目在統一預算報批的情況下執行,按項目開支明細核定價格進行報銷核算。
3、對醫院的各手術、治療項目的收費價格按照部門提議,財務測算成本后報批的程序進行,并逐步完善電腦信息系統的.最低限價錄入,實現底價預警提示。
二、信息與統計:
目前信息系統存在以下幾大問題:
1、收入上只實現收入實現制的核算模式,不能同步以收款核算制的模式進行統計分析
2、收入與藥品的發出已實現對接,但收入與所有的物資發出實現對接無法實現,同時制約了收入與成本配比進行毛利及時分析的功能無法實現
3、本套系統在多級別、多部門、多種統計核算的方式下沒有開放足夠的空間,造成核算上的很大局限性,而且在系統的安全性、連續性上的統一協調很難完成,留下很多隱患
4、本套系統在財務核算、檔案管理、經營管理上三者難以形成有效的資源共享,造成無法進行信息統一披露及聯查的體系。
要實現以上以收入實現制及收款核算制共存的模式進行統計信息披露,以及實現收款與物資發出相互聯連、相互聯動,實現毛利及時分析的功能,必須尋求新的系統軟件或按本院的管理模式請求軟件開發。
三、固定資產、醫療設備:
加強配合醫院領導的決策,對固定資產的結構進行有效的分類、整理出重復可退出的設備進行清理,建立新增新建購置資產的審批制度,建立日常維修保養及定期檢修制度,建立報廢及轉移資產的交接手續,對資產建卡建檔的管理體制,確保資產的合理配量,高效運作。
假體:假體存貨量已進行品種、規格、結構上的安全庫存量設置,目前庫存量已大部分超出安全庫存數,只能繼續消耗,少進多出的原則逐步加速存貨周轉,并進行換貨處理,目前只余下麥格的假體在換貨上存在很大難度。
醫用物資及藥品:目前藥品已實現科室備用,科室領用在發貨上進行限量控制以促進節約及減少損耗,如實行定額定量或與實現收入掛鉤的原則,尚難于操作,醫用物資及藥品目前已進行合理歸類但未進行安全庫存量的設置。
篇8
政府信息化的發展背景
信息化的建設依賴于與社會、經濟的基礎,同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在推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一般來講,信息化的發展通常需要經歷這樣六個階段:
(1) 內部提高工作效率階段,人們應用計算機大大提高了日常瑣碎的重復計算工作;
(2) 內部信息共享階段,單位內部不同部門的信息共享,降低了部門之間的壁壘,增強了整個組織的工作效率;
(3) 內部信息融合階段;通過數據共享與業務規范自動化實現,增強組織的核心競爭力;
(4) 外部提高工作效率階段,單位之間建立數據交換的標準,通過信息化的手段,解決產業鏈的信息交換速度,提升整體行業的競爭力;
(5) 外部信息共享階段,整個產業鏈中的各個單位,形成整體的信息共享,為整體行業服務,推動行業的發展;
(6) 外部信息融合階段,整個產業鏈形成完全的信息系統融合,完全不存在人與人、組織與組織的信息交換屏障,社會資源可以按照效用最大化的原則來配置。
在我們國家的政府信息化建設中同樣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80年代初,政府機關最早開始的計算機應用系統是經濟數據統計服務的。90年代,政府辦公自動化成為信息化主要建設目標,圍繞辦公自動化,工商、稅務、財政、公安等專業性比較強的政府部門,也開始了自身業務系統的建設。90年代末,互聯網高速發展,政府上網工程迅速開展,很快輻射所有的城市級政府部門。進入21世紀,以電子政務工程“三網一庫”建設為標志,“五保合一”的社會保險工程、網上審批一站式辦公、城市一卡通、部門辦公自動化、綜合經濟數據庫、人口數據庫、城市綜合地理信息系統、城市應急指揮系統等,進入全面規劃和實施階段。
從政府信息化建設的歷程來看,呈現出這樣的特點:
短短二十年的時間,政府的信息化發展速度很快,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直接相關。
信息化建設主要的驅動力,主要來源于政府內部的強制性行政指令。
采用的IT技術基本上表現出與國際同步發展的趨勢。
信息化建設水平,在不同的區域,在政府內部不同的部門,差異化很大。
非均衡性是政府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特點
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處于非均衡的發展模式,信息化的建設同樣處于非均衡的狀態。不同地區信息化建設水平差異很大,同一地區的不同政府機構系統建設也有很大不同。從理論上分析,即使是在統一城市的在不同環境下,信息化建設也處于不同的階段。相當多的部門機構,還是將計算機作為日常辦公的工具,正在以提高內部工作效率為目標,進行聯網建設。而醫保系統要求醫保中心、各醫院、藥店必須形成信息共享,醫保系統正在逐漸與銀行、統一市民卡中心、人口數據庫、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信息融合。
從信息化建設過程來看,政府信息化建設必須符合客觀規律,從現有的基礎著手,不能脫離現實背景。從發展的角度來認識問題,信息系統必然要求進行融合。如何解決好現在的業務系統建設,未來業務系統互聯互通的問題,就在于如何解決非均衡的信息化建設過程管理和不同階段建設目標規劃問題。
互聯互通是政府信息化建設的關鍵
不同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問題,已經成為政府信息化建設的瓶頸。從政府信息化建設的整體發展過程來看,發展速度很快,不同的業務系統,建設目標要求往往在建設過程中就會發生變化。統一技術標準不失為很好的解決方案,但是,IT技術的發展與傳統工業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技術標準遠遠落后于技術創新。期待統一標準后,在進行系統建設,或者完全采用現有成熟的(或者說是相對落后)的標準,來進行系統建設,顯然是不可取的。應該說,技術標準的建設,也同樣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進行研究探索。同樣,政府正在處于職能改革的過程中,部門之間的系統協同,也很難拿出明確的業務標準。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看起來應該是一個技術問題,但要解決的問題是非常廣泛的,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電子政務需要可持續性發展
經濟的發展,開放的需要,政府職能改革的需求,決定了電子政務的建設是長期的過程,而且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不斷擴大規模,輻射國民經濟各個角落。如果沒有靈活的、可擴展的電子政務平臺,信息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就會嚴重影響政府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二、政府不同的職能機構需要互聯互通
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是政府職能改革的重點。多年形成的條塊分割的部門管理權利,很難在短期內得以轉變。
實現網上行政審批不僅是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的舉措,更多的目的也在于,通過信息化建設,全面梳理政府行政審批業務職能,并加以整改,通過對敏感行政審批業務,轉變政府職能,全面體現政府為企業和市民服務的思想,提升政府的公眾形象。
經過調研,一般一個地級市,行政審批業務約1200多項,幾乎每項審批業務都涉及多個市級委辦局甚至區縣的委辦局,業務流轉方式縱橫交錯,異常復雜。真正實現行政審批制度在網上實現,必須首先實現委辦局的互聯互通,必須建設靈活的、可管理的電子政務平臺。
一方面,平臺必須支持不同委辦局的辦公自動化系統;
一方面,平臺也必須支持審批的各類業務數據整和。
三、打通信息化工程與基礎數據庫之間的聯系
人口數據庫、城市地理信息庫、綜合經濟數據庫,是城市信息化建設的基礎,無論是基于便民服務的市民卡系統,還是城市應急指揮系統,社保工程都必須與城市基礎數據庫相聯。否則,會對信息資源造成浪費,加大了不必要的投資。數據共享,也必須依賴支持異構數據整和的數據交換平臺。
互聯互通的解決方式
貌似簡單的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探索,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看起來非常復雜的問題,必須認清問題的實質,用最簡捷、便于操作的手段來解決。
電子政務標準建設、平臺建設、業務系統建設實際是需要同步來進行,解決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核心在于建立實用的電子政務平臺,通過可擴充的電子政務核心平臺,根據不同信息化建設階段的目標要求,一方面,將原有成熟的業務系統集成到平臺,在新建業務系統充分考慮與平臺的互聯,為系統融合作好充分準備。
這對電子政務核心平臺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立可擴充的電子政務平臺,當連接的業務系統很少時,平臺可以很小,當然投資也很少;當連接的業務系統很多時,平臺也同時擴充,完全可以支撐各類復雜的應用連接;
平臺可以承接各種原有技術標準的業務系統,支持未來各項XML數據標準,化很少的投入,就可以與技術保持標準同步;
足夠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支持不斷的業務變化;
開放式架構,支持各類主流操作系統、數據庫和中間件產品。
篇9
“降成本”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內容。2016年以來,我省相繼出臺了3個“降成本”文件,企業有哪些獲得感?企業成本高在哪里,“降成本”組合拳又該如何出招?
2017年2月下旬,根據省委統一部署,省人大財經委與省級相關部門組成調研組,赴衢州市及下屬的縣市區開展企業“降成本”專項調研。
找到企業“痛點”,方能找準減負重點。調研組一行瞄著企業的“痛點”查,盯著減負的困難找,共調研各類企業133家,其中實地走訪企業57家,收集各類意見400多條。
成本偏高問題仍然突出
衢州市2016年為企業降低成本58.09億元,超額完成減負30億元的年度目標任務。雖然成績斐然,但是,談起降成本工作時,很多企業仍覺得“不解渴”。
――用工成本偏高。首先是社保繳費偏高。企業普遍反映,衢州很多地方的企業嚴格按工資總額繳納保費,企業感覺與周邊地區按平均工資甚至最低工資、員工人數打折上繳的方式相比,負擔過重。
如衢州華友鈷業新材料有限公司,與其在桐鄉的基地相比,衢州社保費用占職工工資總收入的26.5%,桐鄉占22.3%;醫療保險衢州占8%,桐鄉占6.5%;工傷保險衢州占3%,桐鄉占0.8%;失業保險衢州占1%,桐鄉占0.5%,而且桐鄉還有40%的社保費用返還,而衢州享受不到這樣的政策。
用工成本高還表現在超額繳納社保費。“很多高薪人才只承擔社會平均工資300%的社會保險費,而超過300%的個人部分,需由其所在企業繳納,企業感到十分不合理。”此外,在職工退休后,企業每年還需繳納5%的醫保費,有的企業如巨化集團退休人員數量大,每年需補繳資金3億多元,負擔十分沉重。
――稅費負擔偏重。物流、貨運、金融和農副產品等行業的一些企業反映,難以取得增值稅抵扣專用發票,這給企業抵扣進項稅造成一定難度。雖然很多企業在實施“營改增”后稅負下降,但有的行業稅負不降反升,與“稅負普遍下降”的初衷不相符。還有企業反映,財政部門為支持企業發展給予了財政補助,但這筆財政補助還要上繳一定比例的所得稅。
――用地成本偏高。調研中反映,一是使用稅提價快。衢州市土地使用稅從2013年的6元/平方米,提高到12元/平方米,3年內翻番,企業明顯感到用地壓力加大。二是土地使用稅不夠合理。企業普遍反映,在支付土地出讓金后,每年還需再行繳納土地使用稅,雖然合法但不合理。三是用地優惠享受面小。衢州市規定了土地使用稅獎勵返還政策,但由于對畝產稅收有較高的要求,且衢州企業大多為傳統企業,能夠享受稅收減免的企業較少。還有企業提出,技術改造前期投資大,建設和產出周期長,按現行標準很難取得獎勵。四是房產稅有重復征收的問題。企業反映,目前在征收房產稅時要疊加土地費用,存在重復征稅的問題,同時房屋每年都在折舊,但房產稅還是按原價在計稅,認為不夠合理。
――用能成本偏高。首先是熱能價格高。特種紙行業是衢州的重要支柱產業,對蒸汽需求量大。但蒸汽價格從2016年初的119元/噸左右上漲到170元/噸左右,一些用能大戶如維達紙業,年用蒸汽量約2.5萬噸,需要多支付1200多萬元。特別是在2016年11月份煤價走平的情況下,熱能價格還在不斷上漲,企業意見很大。
另外,企業反映,供電公司需要收容量費作為“最低消費”,在春節等生產淡季還要交納一定數量的電費,不是很合理。另有一些企業反映,電費每10天收一次,加重了企業負擔。
――財務成本偏高。這是衢州市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發展面臨的又一大難題。如,商業銀行實行名單管理制,對造紙等行業不允許新增貸款,對一些技術先進的造紙行業造成較大影響。小微企業貸款難度仍然很大,貸款利息一般都在基準利率上浮20%―30%。
降成本政府需對自己“動刀”
減輕企業負擔,回應企業呼聲。
其實,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制定了幫企業降成本的“組合拳”,從制度、財稅、金融、社保、流通、能源等6個領域朝著為企業減負這個方向共同發力。
專家們普遍認為,六大舉措的重中之重,是降低制度易成本。
“制度易成本,簡單說,就是由體制機制問題而造成的經濟、時間和機會等各種成本。”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降低制度性成本不僅關乎企業成本,還直接影響企業發展。
降低制度易成本,簡政放權是核心。
在衢州的{研顯示,該市通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企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但一些問題不容忽視。
首先是審批事項取消后的配套措施不完善。一個典型例子是,國家對循環經濟發展設立獎勵制度,而配套政策卻出現“脫節”。元立集團反映,其投入巨資建設了利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熱、余壓及廢氣回收自發自用電廠項目,企業只要通過認證審批,就能享受國家的減費政策。但2015年5月國務院取消了“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含電廠)認定”的審批事項,相關優惠政策無法執行。
“國家取消行政審批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企業、降低費用,但由于沒有配套措施,企業難以繼續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影響了企業資源綜合利用的積極性。”元立集團相關負責人直言不諱。
同時,政府職能部門的事中事后監管方式也亟需改進。一些企業表示,政府專項資金的中期檢查,存在政府請專家檢查、企業買單現象。“生產許可證分批到期后,專家就分批來評審,吃住行費用全部企業負擔。”
推動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范中介服務勢在必行。
調研發現,衢州的一些中介市場競爭不充分。目前,衢州市只有2家圖審機構,企業必須從下屬縣市跑到衢州市才能辦理圖審,辦理流程多、時間長。一些企業反映,有的中介機構打著政府部門的旗號來進行監測,服務態度很不好。
另外,中介服務收費標準高。浙江通天星集團股份公司反映,中介機構收費一般在3萬―10萬元左右,公司2015年、2016年各類中介收費分別為135萬元和148萬元。
有的中介服務不合理。有公司反映,該公司職工一共250多人,其中涉及職業病崗位約40個,每年職業病體檢費用為200多元/人,但是企業本來就是醫療藥品行業,所有員工每年按要求進行體檢,現在40多人又要按照職業病防治標準再進行體檢,存在重復體檢的情況。
調研發現,目前對企業還存在一些隱性的收費項目,加重了企業負擔。很多企業反映,從中央到縣,每一級都有各種協會,每年繳納的會費很多,但是對企業實際的幫助卻不大。
如,浙江天際互感器有限公司參加了15個協會,共交了8萬多元會費。浙江通天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參加30余個協會,最低的收費2000元,最高的收費5萬元,2016年共繳納各類協會費用20余萬元。
“為企業降低成本,從很大程度上說,需要政府轉變觀念、轉變職能。”參與調研的相關同志表示。
正如一些學者所指出的那樣,幫助企業降成本“六大招”,招招直擊企業困難,同時也招招直指政府權力。“為企業降低成本,從很大程度上說,也是政府對自己‘動刀’的過程。”李錦說。
應由臨時性工作向長效機制深化
“有些費用現在暫時取消,明后年會不會又重新收取?”“企業有了減費政策,還能支撐一陣子,沒有政策優惠怎么辦?”調研過程中,企業家急切的心聲,也折射了對減負工作的殷切希望。
“降成本”組合拳怎樣進一步打實?省人大財經委調研組給出了相關建議。
“在政府推動的‘降成本’相關改革中,包括稅收、社保收費和部分政府性基金等政策由中央制定,所降的成本往往占大頭。從衢州情況看,下降的稅務成本占總量的78.7%,下降的融資成本占12.5%。”為此,省人大財經委相關同志表示,省有關部門要積極向中央建議,繼續加大減稅、降息力度,繼續深入推進“營改增”改革,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同時,應進一步提高政策的差異性。“由于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成本構成和問題不同,省里制定政策時要分類指導,切實把降成本與調結構、促轉型有機結合起來,對不同行業實行差異化的政策,避免‘一刀切’。”
精準施策,方能善作善成。省人大財經委的調研報告提出,要圍繞當前企業反映強烈的成本偏高領域,出臺更精準、更有效的政策措施。
在用能方面,繼續擴大電力直接交易試點工作;進一步改進和加強電網公司服務,完善收費方式;盡快指導各地完善煤熱聯動定價機制,動態調整蒸汽價格。
在用工方面,統一全省社保繳費標準,促進公平競爭;對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出臺優惠獎勵政策,促進轉型升級;對企業“機器換人”進行財政獎勵,降低人工成本。
在融資方面,鼓勵銀行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創新還款方式,推廣無還本續貸等還款方式,切實降低企業轉貸成本;繼續加大對金融機構涉企收費的清理規范和專項檢查;積極創造條件,鼓勵企業提高直接融資比率。
在用地方面,針對不同行業實際情況,實行差別化調整機制,擴大土地優惠政策享受范圍;鼓勵各地利用“三改一拆”土地建設標準廠房。
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繼續簡政放權,做好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后的銜接配套工作;抓緊研究創新事中事后監督方式。
在中介服務方面,全面清理和整合規范與行政審批相關的各類認證、評估、檢測、設計等中介服務,進一步降低涉企費用,如質量檢驗檢測費、測試費等的標準;進一步培育壯大中介市場,鼓勵良性競爭,推動中介服帳奔浜褪輾選八下降”。
調研中,許多企業家還表示,“降成本”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不是一個部門的事,也不能簡單地把它理解為企業減輕費用工作,而要把降負擔降成本政策措施置于“三去一降一補”的整體結構中來把握,希望把它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來推進。
篇10
為了加強會計核算與監督,嚴格財務審批制度,節約費用開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有關財務制度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縣建設局機關。局屬企、事業單位可參照執行。
三、財務管理制度
(一)預算管理
堅持“量入為出,統籌兼顧,保證重點,收支平衡”原則,科學合理編制單位預算。
(二)收入管理
嚴格規范收費行為,嚴格執行物價部門核定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堅決制止各種未經批準的收費行為。各項收費必須嚴格執行縣政府關于“收支兩條線”管理的規定,使用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收費票據》及《收款收據》,嚴禁白條收費,不得坐收坐支。
(三)支出管理
單位所有支出按年初預算支出計劃執行。
1、公用經費
公用經費(業務費、會議費等)按照財務預算,實行總量控制。公用經費列支時,由主辦人提出申請,經主管財務領導同意后方可列支。郵電費、水電費支出要本著節約的原則,并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單位職工水電費應由個人承擔;單位職工參加函授、脫產進修和短期培訓學習的費用支出一律由個人負擔,業務培訓按有關制度執行。
2、旅差費
經領導批準,因公外出人員要本著節約的原則,節省一切支出。旅差費支出根據現行價格因素和實際情況,市內住宿標準每人每天不得超過40元;市外出差每人每天(費用包干)不得超過100元,并不得報銷餐飲費;在途交通補助市內每人每天3元,市外每人每天8元,具體按有關文件執行。
3、業務招待費
業務招待費支出應按照必需節儉的原則,根據年初財務預算實行總量控制,其規定為:全年業務招待費事業單位不得超過單位總收入的1%。
單位來人來客必須經分管機關領導同意后方可招待,其招待標準為20元/人,未經領導批準或超標準招待的進餐條據,財務股不予報銷。
根據單位情況,實行業務招待費定額包干制,超額部分財務股不予報銷。其標準為:黨委成員各3000元,辦公室1000元,財務審計股1000元,人事教育股1000元,建設股1000元,綜合股1000元,公用事業股1000元,勘測設計股1000元。
4、辦公費
單位購買辦公用品,經分管機關領導批準后由辦公室統一購買,并由專人驗收、入帳、保管。各股室根據需要領取辦公用品,必須辦理領取手續,履行簽字手續。
5、小車費用
單位小車費用根據年初預算,實行總量控制。
根據單位情況,可實行小車費用包干制,即每輛小車費用開支控制在18,000元以內(含保險費),局黨委成員每人不得超過5000元。
6、醫藥費
離休人員按有關規定在醫保據實報銷,其他在職及退休人員均執行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單位不再報銷門診及住院醫療費。
7、各種補貼
(1)獨生子女費每年計96元,由父母所在單位各承擔一半(按有關規定發至14周歲)。
(2)國家法定節假日,單位發放福利費不得超過100元。
(3)機關干部、職工及其家屬因病住院,由辦公室統一安排一次性慰問,其慰問費用限定在200元以內開支。
(4)機關干部職工的直系親屬亡故,由辦公室統一安排吊唁,經費開支限定在200元以內。
(5)電話費、差旅費補貼按有關規定執行。
四、固定資產管理
單位固定資產指定專人管理,并將固定資產進行分類分項登記、編號,建立財產管理卡片,會計帳簿必須設置固定資產明細帳,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年度末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盤點,做到帳、卡、物相符。
固定資產一律不準私人侵占,嚴禁以物易物或贈送、轉讓。工作人員調離原單位時,必須將借用或領用的設備、圖書等歸還,并由相關管理人員簽章清帳后方可辦理調離手續,否則由管理人員負責追回或賠償。
五、財務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