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9 10:01: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0 引言
到目前為止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的培養單位已達158所,其中40所院校已產生(或即將產生)畢業生。在這過程中,許多與MTI教學密切相關的問題也日漸凸顯,例如教學課程的設置、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學方式的創新、實習基地的建設、畢業論文的模式、就業方向的擴展等。對于一門新興的專業,其發展必經歷借鑒和探索,需接受社會現實的各種挑戰。對于初接觸這個專業的學生而言,導師的存在就有了更重要的意義。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提出了三種論文形式:(1)項目: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選擇中外文本進行翻譯,字數不少于10000字,并根據譯文就翻譯問題寫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報告;(2)實驗報告: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就口譯或筆譯的某個環節展開實驗,并就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寫出不少于10000字的實驗報告;(3)研究論文: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撰寫翻譯研究論文,字數不少于15000字。穆雷根據翻譯行業的職業特點,借鑒其他專業學位中關于學位論文的要求并結合翻譯行業的實際操作流程提出將MTI的三種學位論文形式調整為四種,即重要崗位的實習報告、翻譯實踐報告、翻譯實驗報告和翻譯調研報告。之后,穆雷、鄒兵在此基礎上綜合歸納了MTI學位論文的五種方式:重要崗位的實習報告、翻譯實踐報告、翻譯實驗報告、翻譯調研報告和翻譯研究論文。由于沒有先例可循、沒有常規的寫作模式,在從選題到答辯的整個論文完成過程中,師生都有許多疑惑和彷徨。筆者在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所處的大環境下,從學位論文實際完成過程入手,探討導師在“設計者、誘導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宏觀角色下的微觀角色。
1 論文完成過程中導師的角色
1.1 選題、開題——掌舵人
畢業論文作為對學生在校學習、研究、實踐成果與素質能力的檢測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選題、開題,作為論文的第一步將直接影響整個論文的成敗。因此,選好了題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穆雷、鄒兵在對首批15所MTI高校畢業生學位論文的統計中發現:翻譯項目33.9%,實驗報告0%,研究論文66.1%。這一數據說明大部分學生仍傾向于選擇傳統式的論文研究,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三種原因:第一,由于沒有先例參照,學生為了順利畢業往往會選擇有例可參的研究性論文;第二,由于沒有經驗,沒有明確的論文規定,導師為了指導起來方便多建議學生采用有先例的研究論文形式;第三,導師與學生交流不夠。據筆者了解,部分學校師資緊缺,導師帶領的學生不僅有翻譯方向的,還有語言學方向或文學方向;優秀導師帶領的學生甚至多大數十名。這種情況下,學生雖有意選擇其他論文形式進行嘗試但導師與學生交流較少某些想法得不到肯定、支持與實施,最終使學生的想法扼殺在搖籃中。
筆者對西南大學首屆MTI畢業生學位論文進行了統計,發現翻譯項目98.4%,實驗報告0%,研究論文1.6%。就“翻譯項目”與“研究論文”兩種論文形式而言,該數據與穆雷、鄒兵所獲得的數據差異較大,但這說明西南大學在把握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目標及突破傳統的論文寫作方面作出了較大努力。
以上兩組數據雖存在一定差異,但都顯示實驗報告為0篇的事實。是實驗條件不允許還是其復雜過程令人卻步?這值得深思。
由此看,論文選題不僅是對學生能力的測試,也是對培養單位教學條件的檢測,對培養目標把握程度的反映。選題、開題時,導師應像掌舵者一樣牢牢把握學生選題的大方向,引導學生更準確地理解培養目標,讓學生把握所選論文的目的、意義以及其科學性、合理性、現實性和可操作性,鼓勵學生勇于創新敢于嘗試。
1.2 寫作——教練員
作為論文的主體部分,寫作過程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是師生共同合作、緊密聯系的過程。翻譯作為一種認知活動,一種技巧,一種藝術,它要求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學生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熟悉所選論文涉及的領域,例如法律、機械、醫學、建筑、哲學、科技等;要在熟練運用辦公室軟件的基礎上使用一定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例如trados, wordfast, lingoes等;選擇實驗報告的學生還需要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總結實驗。因此,寫作過程就是一把標尺,測量學生是否具備扎實的雙語能力、廣博的文化背景知識、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嚴謹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勤奮誠信的人格特征。
寫作過程中,學生就是球場上的球員,導師則是場外的教練——提供戰略戰術,但不參與比賽競技?!斗g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雖提出了論文形式但具體要求、相應格式都未說明,加之無先例可參照,導致MTI學生束手無策,無從著手。導師應為學生指出著手點,如參照其他學科專業學位論文形式或國外同專業學生論文形式。此外,導師還可為學生提供一個模板,使學生能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動或改進。如西南大學已從首屆MTI學生開始采用這一方法,獲得了較好的結果。翻譯碩士與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最大的區別在于后者更注重實踐,更注重與其他學科(行業)的聯系。這一點在論文中得以體現。導師除要求學生勤于使用工具書,善于利用網絡,敢于向專業人士請教,還應要求學生具有“一絲不茍、嚴謹治學”的研究態度。畢業論文的完成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需要數次修改、刪除、增減才能完成。在這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自改、互改,導師也要認真修改學生的論文,尤其是翻譯部分或實驗部分。
1.3 答辯——導演
畢業答辯是畢業論文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對學生專業知識及綜合能力進行測試的直觀環節。它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簡要概述自己選題的原因、背景、目的和意義,并回答答辯委員會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由于其新生性,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答辯大多按照常規論文答辯程序進行,從而產生了不少困惑和困難。這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解決。發現的問題主要包括:
1.3.1 形式、標準單一
培養翻譯專業人才,首先要正確認識傳統外語專業人才與翻譯專業人才間的差別?!斗g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明確指出了翻譯專門人才的培養與傳統外語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有根本的不同。仲偉合、穆雷、許鈞等都比較了傳統外語人才與翻譯專業人才的不同,并就翻譯專門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建議。正是翻譯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答辯應有別于傳統的學術型學位論文答辯。但由于目前大部分學生仍傾向于選擇傳統的研究論文,使得各校多沿用學術型學位論文答辯形式和評審標準。這使部分選擇實踐報告、翻譯項目的學生感到困惑和無助。
1.3.2 答辯程序不夠規范
部分學校由于師資緊缺,每名導師需要指導十幾名甚至數十名學生;加之教師科研、教學、生活的壓力較大,導師很難投入大量時間來指導學生的答辯而多半讓學生獨自努力或分組演練。同時,由于學生人數眾多而畢業答辯必須集中在有限的幾天內完成,客觀上造成畢業答辯時間緊張。最初還能保證學生的答辯時間,到最后不得不以“縮減學生答辯時間”的方式來按時完成任務。部分學生畢業答辯時間甚至不足10分鐘,這不僅有失公平還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答辯質量。《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規定答辯委員會成員中必須有一位具有豐富的口譯或筆譯實踐經驗且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然而由于實際條件不足許多學校都未達到這一點。另外,部分答辯委員會教師考慮到學生的畢業問題、就業問題、院系名聲、學生情緒而不愿過多指出學生論文中的不足或提出較多較難的問題。這些原因導致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學生的答辯時間短、要求低、質量低,甚至給學生留下“走過場”的印象。
畢業答辯在檢驗學生專業知識能力的同時,也在考驗學生自我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靈活應變能力,導師應根據培養大綱設計符合本專業本校的論文形式并及時推出針對MTI實踐報告、翻譯項目的新評審標準。導師要讓學生正確認識答辯的重要性,組織學生互評,指導學生如何準備、如何答辯、如何在答辯后進一步完善論文。此刻的導師不只是教練更是一名導演。他指導學生全面把握翻譯過程中的重難點,深入理解翻譯理論在實際翻譯過程中的運用,并要求學生能在答辯過程中“演”好“應用型、專業化、職業化”翻譯人員的角色。
篇2
[關鍵詞] 農業推廣; 學位論文; 質量; 評價體系
農業高校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技術和人才支持,積極培養應用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參與本地區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產學研相結合、理論提升實踐應用的優勢,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2005年教育部吳啟迪副部長提出大辦發展專業學位教育,是我們今后學位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以及發展專業學位教育,要認真研究專業學位教育規律,把專業學位教育作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 ] 。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育就是為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各行各業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而設立的,是因應了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而發展的[ 2 ] 。10多年來,農業推廣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立足于緊密結合社會需求和職業背景,有效吸納和使用社會資源,密切學校與農業、社會有關部門的合作,建立聯合培養基地。
攻讀專業碩士學位的研究生,通過以應用型、著眼于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為主線的教育后,他們的研究課題成果又很快投入到社會需求中去,在農村、農業建設中發揮顯著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學位的持續發展。專業碩士學位教育已被實踐證明是一條源于實踐,深化理論,創新發展,應用提高的有效高層次人才培養之路。
一、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要求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學業中最重要的環節。
1981年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對碩士、博士學位的授予條件作了明確的規定。在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方面,碩士要求堅實地掌握理論知識,且專門知識是成系統的;博士則要求具有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在知識上呈現了逐級遞進的要求。在工作能力方面,碩士除具備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外,還強調具有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博士不僅要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而且要作出創造性的成果,突出了層層提升的能力要求。而研究型學位與應用型專業學位對論文的要求又突出了理論深化和應用轉化的區別。推薦閱讀:中職教師攻讀碩士學位的研究畢業論文
學位授予條件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在對學位論文的要求中。研究生學位論文以選題、開題、研究、分析、總結,到修改成文答辯的全過程也是對該生理論與技能、知識與分析理解的全面檢驗,也是綜合能力培養與提升的過程。所以,撰寫學位論文需要涉及的因素很多,它必須有前沿性、創新性,又必須要有應用性和前瞻性,要有技術性又要有條件利用性等因素[ 3 ]。
二、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特色
篇3
積極發展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是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1]。中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是相對于中醫學學術性學位而言的學位類型,目的是培養具扎實且深厚的中醫理論基礎,且具有嫻熟且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中醫人才,培養目標具有中醫實踐性,培養內容具有專業領域性。采取科學且合理的培養方案并加強培養過程的管理,對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以下是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6年針對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最新制定的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專業及年限
培養熱愛中醫藥事業,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和專業素質,掌握堅實的中醫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現代診療技術,具備較強臨床分析和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表達能力和醫患溝通能力,能獨立、規范承擔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常見疾病診治工作,掌握臨床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較強傳承學習、并有一定的臨床研究能力的高級中醫藥臨床人才。具有較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的能力和較好的外語交流能力。
我校中醫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包括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五官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結合臨床等專業。
培養過程中將采用理論學習、臨床輪轉與導師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其中,臨床輪轉最為主要,同時注重祖國醫學傳統經典傳承。導師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將實行導師或指導教師組負責制,同時,鼓勵且積極吸納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指導教師對研究生進行教學培養。
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制為3年。在規定時間內未達到培養要求者可以延長學習年限,但全部年限不得超過6年。延期期間費用由個人承擔。
二、課程學習與考核
課程類別包括學位課程和公共專業理論課程。學位課程以中醫臨床專業發展為導向,涵蓋中醫學專業必備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突出對中醫臨床思維與診療方法的培訓與強化和對現代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同時,在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臨床與科研相結合,既符合國家對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整體要求,又體現學校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自身特點。學位課程由研究生院組織課程的講授及考核。學位課程實行學分制,學位論文答辯前應修滿不少于21學分(政治理論課3學分、外語2學分)。
公共專業理論學習課程為培訓基地對規培人員開設的公共專業理論學習課程,由規培課程的講授及考核任務。
課程教學主要采取集中授課、案例研討、專題講座、網絡教學等方式進行。課程學習原則上在第一學年內完成。課程學習主要利用晚上和周末時間進行,各培訓基地應予以支持。課程考核采取筆試、學術報告等多種方式進行,其中,學位課程考核由研究生院組織實施;公共專業理論課考核由所在培訓實施。各門課程考核均為百分制,并以60分以上為合格,考核合格后獲得相應學分。
三、臨床能力訓練和考核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標準(試行)》、黑龍江省中醫藥管理局和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有關住院醫師培訓的規定執行。臨床能力訓練第一階段為通科能力培訓(24個月),即在中醫各相關專科輪轉培訓,主要對中醫臨床工作能力進行培養,要求掌握相關的中西醫臨床基本技能;第二階段為專科能力培訓(9個月),即在所學專業進行各??婆嘤?,以強化各科專業知識和臨床技能,提高此類專科疾病的診療能力,掌握中醫??圃\療規范、臨床操作技術、中醫??铺厣煼ā8鶕嗅t臨床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將師承培養方式融入到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每周跟師半天,累計每年跟師不少于30次。培訓期間,可采用臨診抄方等多種形式學習指導教師學術思想、診療思路或臨證經驗。主要考核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是否具有較強的臨床分析、實踐操作及思維能力。最后,對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的研究生,認定其臨床能力考核合格。
四、學位論文、答辯及學位申請
在選題過程中,鼓勵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從臨床實際出發,緊密結合臨床需求,進行具有科學性與實用性的規劃研究,鼓勵研究生對專業最新進展密切相關的自主選題進行剖析研究。接下來進行開題報告及考核,研究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開題報告和文獻綜述。一般在第一學年進行開題考核,考核小組對研究課題的科學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評議。開題考核時應具有詳細記錄,并填寫相應表格。接下來進行學位論文的撰寫,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須體現中醫學獨有的特色,鼓勵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設計論文過程中運用相關學科理論、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中醫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中醫碩士專業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病例分析報告、臨證經驗總結、臨床療效評價、臨床應用基礎研究、專業文獻循證研究、針對臨床問題的實驗研究等。最后,進行學位論文答辯與學位申請,答辯過程將按照《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學位工作細則》的具體要求和程序進行。研究生須完成研究生培養方案所規定的各項要求,考得《醫師資格證書》 ,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 ,通過碩士學位論文答辯,方可提出學位申請。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答辯通過后,由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審核并提出授予專業學位的建議,經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中醫碩士專業學位,頒發中醫碩士專業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
五、分流機制
根據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相關規定,對某些不適宜繼續按照中醫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的研究生進行合理分流。
在規定培養期限內,未完成學位課程的研究生不可進入學位論文答辯環節,要求延期補修相關學位課程、肄業或者退學,其中,補修相關學位課程成績合格并達到其他培養要求者,可準予其畢業并申請學位。第二學年內未獲得《醫師資格證書》的研究生,根據其個人意愿,允許其申請轉入同專業的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渠道,但須按照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案和要求進行培養和管理。第三學年仍未獲得《醫師資格證書》的研究生不可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但可準予其延期、結業或退學。延期培養期間獲得《醫師資格證書》,達到考核要求者,可重新申請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但是,延期期間仍未獲得《醫師資格證書》,未達到考核要求者,只準予其結業。
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獲得《醫師資格證書》、完成學位課程考核,但其未獲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可對該研究生進行畢業考核和論文答辯,準予畢業,但暫不授予其學位。畢業后三年內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的研究生,可申請授予中醫碩士專業學位;若研究生畢業后三年內仍未獲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學校則不再授予其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畢業當年未通過學位論文答辯、但其他培養環節均達到要求者,可準予其畢業;在一年內對學位論文進行修改并重新申請論文答辯通過者,可補授其學位。
六、組織管理
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具有碩士研究生和住院醫師雙重身份,接受學校、培訓基地管理,由學校研究生院統籌負責。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指導教師包括學術指導教師和臨床能力訓練指導醫師。學術指導教師主要負責指導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工作;各輪轉科室需成立指導小組,負責指導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能力訓練。
篇4
(一)我國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發展的歷史沿革
自1998年始,我國國務院學位辦就組建設置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專家論證組,展開了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前期論證工作。1999年5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17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設置方案》,并從2000年8月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在我國開展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試點工作,2001年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在我國開設,全國24所高等院校第一次招收公共管理碩士研究生。2004年將試點高等院校擴大到47所?,F在又增加了23所承辦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院校。
(二)我國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存在的問題
1. 教學方式重理論輕實踐
公共管理教育強調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研討式教學、實習式教學等方法。我國公共管理碩士教育對案例教學雖然重視,也將案例教學融入課程中,然而總體來說,沒有建立起高質量、規范化的案例庫,缺乏對公共管理實際工作經驗的深刻理解,沒有建立案例開發與研究的激勵機制。在教學方法上,仍以課堂講授為主,情景教學、社會實踐不足,導致課程教學過于理論化,與實踐結合不緊密,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運用仍不成熟,難以達到MPA教育的目標。
2. 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根據各高校招生簡章顯示,在全國100所有招生資格的試點院校中,絕大部分高校公共管理碩士培養所開設的課程數量有限,各院校課程設置基本雷同。由于課程豐富性的相對欠缺,也就是選擇空間小,使學生無法行使選擇權。為了適應加強專業之間這種趨勢,課程設置也逐漸拓寬思路,一些跨專業課程被開發出來。然而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學生對于高校的這種作為力度不夠滿意,課程設計中跨學科思想不足,加之跨專業課程資源有限,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缺乏跨學科、跨專業的知識結構和研究意識,對于專攻于學術的普通碩士來說,會導致其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可能會越走越窄。
3. 學位授予制度不夠嚴密
首先,我國對于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的選題,內容沒有緊密結合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的時代步伐,并且對于學科的實踐性和復合性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其次,在學位論文答辯的環節,有些承辦院校流于形式,沒有使論文答辯真正起到作為整個公共管理碩士教育總結驗收的作用。從答辯審議專家組的組成,到學位論文答辯的各個環節,MPA學員對于專家所提問題的回答質量,都需要進一步提高和改進。
二、改進和加強我國公共管理碩士教育質量的對策
(一)完善課程設置
高校要精選或采用激勵措施鼓勵教師開發高質課程。要培育高質又高效的課程,必須擁有優質的資源,除了依賴優質的師資以外,還要進行課程設置的優化。筆者認為有必要和可能將部分學科、專業必修的課程作為精品課程進行培育,這樣既有利于穩定課程體系,更有利于通過這些課程幫助學生建立牢固的專業基礎。以充分了解學生需要和教師教學能力的作為基礎規范課程開發。把好課程開發關,對新課程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以科學論證是規范課程開發、加強課程建設的關鍵之一。
(二)加強學位授予環節的管理
首先是正確把握專業學位論文的規格和標準。專業學位的論文形式可靈活多樣;論文選題應有現實針對性、應用性、創新性;論文內容強調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論文要綜合反映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調查研究的能力。其次要嚴格進行學位論文答辯。為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使學位論文的答辯環節能夠順利進行,學位論文的指導教師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至少有一位在公共管理方面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在學位論文答辯環節,應對學位論文的質量加以正確合理的評價。只有課程考試合格和學位論文答辯通過者才可以授予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
(三)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成功經驗
從國際上看,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公共管理碩士教育較為成熟和完善。盡管我國與這些國家在社會體制、政治制度以及歷史傳統和文化背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僅從公共管理碩士作為一種專業教育形式著眼,借鑒其相對成熟的經驗和思路對我們現階段發展公共管理碩士教育來說,不無裨益。因此,應從公共管理碩士教育的各個角度,展開國際比較與交流,取其精華,以之為我們提供啟示。要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際上在培養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專門人才方面的成功經驗和有益做法,促進我國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積極發展和質量的提高,加強研究探索,廣泛交流、合作。
【參考文獻】
[1]杜寶貴. 我國公共管理碩士教育持續發展的現實問題及對策研究. 中國高教研究,2004(1):21-23.
[2]朱立言. 公共管理碩士課程設置與公務員能力建設.
篇5
【關鍵詞】課程設置;畢業論文;培養質量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我國設置的具有特定教育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它主要培養面向基礎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層次專門人才。自1997年首次招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以來,我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已經走過了10余個春秋,隨著培養院校的增加,教育碩士的招生規模也不斷擴大,我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獲得了快速發展并已初具規模。在國務院學位辦、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專家指導委員會的管理和指導下,針對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指導思想、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要求、教學(管理)實踐、評價體系等一系列規范和要求,各培養單位之間不斷加強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對整個教育過程有了日漸明晰的認識,初步達成共識,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如何完善這一體系,繼續提高教育碩士的培養質量問題,仍處在不斷摸索之中,本文主要從課程設置和畢業論文兩個方面來探討進一步加強教育碩士的培養。
一、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教育制度的靈魂,教育政策最終要體現在課程設置上。如何從課程設置上提升高等師范教育的質量是我國面向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大課題。須從教育碩士堅持的職業性方向出發,緊密結合基礎教育領域的教學實際,適當壓縮政治理論和英語等公共課的課時比重,有針對性地開設一些專業性強、實踐性鮮明的實踐型課程,并增加觀摩教學等內容。這樣才能培養出既有一定理論水平,又有突出實踐能力的特色鮮明的專業學位碩士。
1、從教育碩士實際出發,創造性的設置課程。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史面向中小學教師職業及課程教學實踐需要的,因此教育碩士課程必須貼近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現實,要考慮到中小學課程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以及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實踐需要,必須提供有助于中小學課程教學順利開展的策略和方法,突出針對性和務實性,以適應和滿足教育碩士研究生的現實需求為宗旨。教育碩士課程不僅要滿足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縱深度和前沿性;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還要提高學生教育科研能力。為此,必須打破學術型研究生教育課程設置以學科為中心的模式,以教師職業的實踐需求為依據,創造性地設置課程。務實性與創新性這兩個方面是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對哪一方面的忽視或弱化,都會直接影響教育碩士課程設置的科學性。
2、從教育碩士實際出發,針對性的設置課程。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以教師職業為依據,且其培養對象具有多學科專業的特點,這決定了其課程設置不可能像學術型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課程設置那樣圍繞著單一性質的學科專業來組織安排,而是要圍繞多重性質的學科專業需求來組織安排,教育碩士課程設置不僅要關注教育碩士研究生學科專業知識的縱深度,而且要關注其知識體系構建的寬廣度、前沿性和應用性。教育碩士研究生在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和拓寬專業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既要進行跨專業或跨學科的學習,還要積極主動地了解限定教育科學的發展、變革以及現代科學技術在教育實踐、教學方法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應用等問題,教育碩士課程設置既要拓寬教育碩士的知識背景,又要及時反映現代教育科學的發展變化及趨勢,將現代教育思想、方法、手段納入課程之中,使教育碩士在學習基本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增強教育碩士研究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和促進教育改革的能力。這就決定了課程設置的復合性。但教育碩士課程設置的復合性并不意味著它沒有范圍和數量的限定,也不意味著眾多科目的隨意堆積,還必須本著重質量和高效益的準則,依據學生需求,少而精地、有針對性地開設課程。
二、畢業論文
學位論文是教育碩士教學管理的最后的教學環節,也是教育碩士綜合素質的全面體現。教育碩士的學位論文的質量可以全面地衡量教育碩士培養的效果,也可以從側面體現出教學單位的教學管理水平,所以教育碩士畢業論文的質量是提高教育碩士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
1、結合教學實踐進行論文選題。
論文選題是論文寫作的開端。能否選擇恰當的題目,直接影響到教育碩士論文的寫作和水平。題目選得不好,就可能走許多彎路,費許多周折,甚至難以完成學位論文。國務院學位辦規定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必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結合他們的本職工作,對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決策略或方法??梢哉f,學位論文是教育碩士將理論與實踐、專業知識與創造能力結合的集中表現。因此在學位論文選題時,我們不是以自己的研究課題和學術見解來框定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志趣,而是從教育碩士入學開始,就向他們宣講國家有關文件的精神和要求,讓他們理解專業課程設置與學位論文的側重點,要求論文選題應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推行實證性研究,促使他們在課程學習開始就思考學位論文的選題方向。一般我們要求教育碩士首先自己選定幾個題目,然后學員之間進行討論,避免選題沖突,在自我研討的基礎上初步確定自己的論文主題,然后交導師審定。
2、論證開題報告。
爭取在校學習期間完成論文資料的收集整理根據教育碩士研究生的特點和課程學習的排,我們要求在第一學期中期就確定每位研究生的指導教師,使導師與研究生盡早接觸;在第二學期開始就確定論文的選題范圍,以使他們利用在校學習的時機盡早開始積累資料,確定論文主題和完成開題報告的論證。為保證教育碩士論文質量,我們高度重視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開題論證工作。開題論證是教育碩士能力培養和學位論文寫作的關鍵環節,由于教育碩士導師隊伍的水平參差不齊,真正具有教育學科背景和基礎教育實踐經驗的導師不足,往往導致教育碩士論文選題不合理,論文寫作難以順利完成。我校教育碩士研究生主要采取脫產一年的培養模式,為此,我們要求導師組最遲在學員入學的第二學期末組織開題論證會,論證會成員要求包括教學論專家和基礎教育一線專家,人數不能少于5人。
3、督促學位論文寫作。
由于教育碩士多數為基層教學骨干,回單位后都承擔了大量的教學任務,工作緊張,加上中學文獻資料的限制,許多教育碩士回原單位后將論文的研究和寫作擱置一邊,寄希望于最后的突擊,這必然會影響論文的質量。為保證學位論文質量,我們規定教育碩士在校撰寫論文時間不得少于3個月,整個學位論文的撰寫時間不得少于1年。學校開發并運行了研究生管理系統,研究生論文開題后管理系統自行記錄時間,至答辯申請不到1 年的系統將不同意答辯申請,這一措施更加規范了學位論文的管理。實踐證明這對保證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是非常有效的。為提高學位論文質量,我們實行學位論文預審制度。在申請論文答辯之前,由導師組對提交的論文進行預審,符合要求的方提交答辯申請,避免由于導師要求不一而導致論文水平差別太大,影響學位論文的整體質量。加大學位論文盲審力度,進一步保障學位論文質量。學位論文盲審是保證學位論文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我校一直堅持實行學位論文雙盲抽查評審制度。這一制度不僅給教育碩士學員一定的緊迫感,而且對指導教師也起到了督促作用。學校除了統一按比例進行抽檢外,鼓勵各學科方向自己進行論文盲審。對未達到碩士學位水平的論文要求其修改,并推遲其學位論文答辯。實踐證明,這一措施對提高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之,教育碩士的培養目的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業務能力,而課程設置和學位論文這兩個教學環節正是考核學生的實際業務水平,所以這兩項工作也是各培養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們應該對這兩項工作嚴格把關,提高教育碩士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指導委員會.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試行工作條例(第三稿)[A]. 2002.
篇6
專業學位 農業推廣碩士 研究生教育
一、背景介紹
為了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1990年開始設置和試辦專業學位教育,經過了20年的發展,到2011年碩士專業學位增至39個,招生人數累計已近百萬。1999年5月,為落實“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更好地適應我國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發展對高層次專門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學位制度,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置“農業推廣碩士(暫定名)”專業學位。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截至2011年,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單位近百個,年招生人數超過萬人,為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村發展培養了一批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現在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專業學位的發展模式和對策,本文以云南農業大學發展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為例,介紹其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的方法,并就相關模式提出相應的建議以供探討。
二、云南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現狀及特色
近年來,云南農業大學結合自身實際和區位特點,努力探索適合于地處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眾多、農業人口比重大,農科專業學位教育相對滯后等省情的招生、培養、學位授予等教育規律,在專業學位培養模式構建等方面開展了積極的工作,對云南省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和解決“三農”問題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作用。
云南農業大學從2002年開始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工作,現有農業推廣碩士、獸醫碩士和高校教師三種專業學位。到2011年12月止已授予碩士專業學位641人,其中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557人、獸醫碩士學位66人,高校教師18人。到2011年12月,在讀專業學位研究生1275人(在職攻讀農業推廣碩士學位1183人),在校科學學位碩士研究生人數1243,規模上與專業學位人數已超過科學學位研究生人數。
經過多年的努力,云南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形成了以下特色:
1.積極開展招生宣傳工作,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拓展生源,成績顯著
國家下達了招生計劃后,我校采取多種措施吸引優秀生源,進一步加大了招生宣傳力度,把專業學位的特點、性質及培養目標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加以宣傳。在全國開展在職攻讀農業推廣專業碩士的學校中,2009年招生639人,在69家招生單位中排名第一;2010年招生385人,在73家招生單位中排名第二。2006年~2011年云南農業大學嚴格按照國家下達的招生規模,錄取在職攻讀研究生共1912人,其中農業推廣碩士1786人。
2.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管理不斷創新,特色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云南農業大學自2002年開始招收培養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以來,結合自身實際和區位特點,努力探索適合于地處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眾多、農業人口比重大,農科專業學位教育相對滯后等省情的教學管理模式,經過近八年的教學組織和管理實踐,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農業推廣碩士培養模式。具體包括:(1)初步構建了以嚴把關為中心的論文質量保障體系;(2)主要課程教學實現團隊化;(3)嚴把導師遴選環節,嚴格執行雙導師制;(4)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云南省相關產業行業發展結合,對云南省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和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3.結合農業推廣碩士發展需要,增設新領域
為適應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滿足現代農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2010年4月,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在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中增設了“設施農業”領域并開始招生工作,云南農業大學成為西南片區首家農業推廣碩士領域協作組組長單位,這在地方農業院校也是首次。
三、主要做法
云南農業大學結合自身實際和區位特點,努力探索適合于地處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眾多、農業人口比重大,農科專業學位教育相對滯后等省情的招生、培養、學位授予等教育規律,在專業學位培養模式構筑等方面開展了積極的工作,積累了經驗,取得了成績,對云南省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和解決“三農”問題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1.分級管理,有效激勵,提高招生宣傳人員的積極性
2005年開始,云南農業大學實行研究生教育校院分級管理,研究生處代表學校行使管理職能,明確研究生處、學院的職責、分工與權利,突出研究生處的宏觀監控和指導功能,強化學院的主體意識與自我發展能力,建立校院互動、緊密配合、重心下移的專業學位教育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學院和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研究生處招生科負責招收和錄取,培養科和學位辦負責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合作辦學的監督管理。各學院組織招生宣傳和生源拓展、授課和各培養環節的實施。
學院和學校進行對考入學生的學費實行比例分成(一般為73),學院在再通過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老師進行招生宣傳,收到良好的效果,通過招生簡介、招生目錄、參考書目等招生宣傳資料內容詳實、豐富、信息量大,達到了全面介紹和宣傳的目的,在招生咨詢活動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工作中,我們力求體現人性化管理,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廣泛開展招生宣傳、咨詢、查詢等工作,迅速、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錄取時,按照國家的計劃嚴控錄取規模。
2.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確保辦學質量
為做好云南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確保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根據國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關文件精神,我校結合自身特點,制訂了一系列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包括:《云南農業大學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分級管理辦法》《云南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管理工作流程》《云南農業大學在職攻讀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專業課命題的規定》《云南農業大學在職攻讀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復試錄取規則》《云南農業大學在職人員攻讀專業學位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云南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云南農業大學關于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任課教師的規定》《關于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學習、考試及成績管理的規定》《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選聘辦法》《關于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開題報告的規定》《云南農業大學關于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的統一要求》《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及答辯評價標準》等一系列管理辦法,保證了生源質量和培養質量,規范學生的學術行為,促進研究生的學術創新,杜絕各類學術不端現象。
實行二級管理后,各學院根據自己的情況,結合培養管理實際,也制定相應的管理規章,如經濟管理學院制訂了《云南農業大學農業推廣(農村與區域發展領域)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方案》《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管理辦法》等11項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修訂了培養方案計劃的32門課程的教學大綱。
3.以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探索靈活的辦學方式
在職攻讀農業推廣碩士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邊工作邊學習,為了解決工作和學習時間的沖突,采取了平時自學,每半年集中一個月時間面授的方式。對生源比較集中,同一領域超過20人以上的地州,可以申請聯合辦學點,減輕學生到昆明就讀的交通、生活等經濟壓力,不足20人的領域,必須到學校本部參見面授。到目前為止,校外集中聯合辦學點有15個。
教學組織與管理,嚴格按照云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教學的相關規定要求進行,課堂授課時間1年2次利用寒暑假期間集中進行,每次約1個月。部分課程有云南農業大學選派,其他課程委托辦學合作單位組織選拔師資進行教學,授課教師完全以教授為主,副教授和其他部分高職師資參與少數課程。教學組織和管理按照云南農業大學和合作單位的教學管理規定,確保教學質量和教學秩序。
四、存在的問題
雖然云南農業大學在職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問題需要解決。
1.各領域生源及招生規模不平衡
農業推廣碩士原有13個領域,云南農業大學除林業、水產兩個領域沒有開辦之外,其余11個領域都招生,但有招生的11個領域的招生人數極不平衡;招生人數最多的農村科技組織與服務是人數最少領域招生數的60多倍,農村與區域發展和農村科技組織與服務兩個領域招生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高達83%。
2.教材建設相對滯后
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已有10多年的歷史,但就全國而言,無論是公共課還是各個領域的專業學位課,尚無統一配套的適于農業推廣碩士教學特點的高水平教材,教材建設的相對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的質量。
3.充分發揮校外第二導師作用的考核與激勵機制尚未形成
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特點,就是要緊密結合當地的生產實際,這就需要有實踐經驗的校外第二導師充分發揮作用,但從實際情況看,部分第二導師未能在研究生培養中充分發揮作用。
五、建議
針對目前在職人員攻讀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工作現狀和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1.按照全國指導線進行錄取,體現公平原則
根據報考云南農業大學考生的GCT和專業課考試成績來看,近兩年來,較往年有大幅度的提高,比如我校在2009年報考我校農業推廣碩士的達1053人,但按照學位辦的招生限額(350人)錄取,尚有98名GCT成績在全國指導線以上的考生無法被錄取,導致以后的考生報考熱情受到冷遇,2010年報考人數就降到788人。
2.按照各領域生源及招生情況,對各領域制定不同的錄取指導線
在同一類型的專業學位中,各領域生源及招生規模不平衡,自然學科錄取人數較少,而社會學科錄取人數較多,導致許多以前本科時讀自然學科到報考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時改報社會學科,為了培養更多的自然學科人才,建議對各領域制定不同的錄取指導線,扶持相應的領域人才培養。
3.加強教材建設
鑒于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教材建設的相對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的質量的情況下,建議加強相關教材的建設。
4.充分發揮校外第二導師作用
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特點,就是要緊密結合當地的生產實際,這就需要有實踐經驗的校外第二導師充分發揮作用,但從實際情況看,應加強第二導師相關的激勵和淘汰機制,充分發揮第二導師對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培養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林建華,沈月琴.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思考――以浙江農林大學為例[J].中國林業教育,2012,(2).
[2]張世紅,劉亞瓊,李煥英.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3,(1).
[3]王文君,上官新晨,徐明生,楊武英,周志娥.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篇7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重點提出:“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促進公平”是國家的基本教育政策,體現了社會主義教育的核心價值原則和價值追求,“提高質量”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任務,是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亟待解決的重大戰略性課題。
一、概念界定
(一)教育公平的內涵。從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樸素教育民主思想,以及“來者不拒、去者不止”的培養原則,到古希臘先哲柏拉圖在《理想國》中閃現的教育公平思想的光輝,從近代民主先驅為爭取平等教育權的吶喊再到當下世界各國為維護與促進教育公平的各項舉措,不同時期,“教育公平”的內涵各有不同。
教育公平內涵的三個層次:教育起點公平,即入學機會公平,確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教育過程公平,即在前者的基礎上,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和條件;教育結果公平,即每個學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夠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效果。
國內的大多數學者目前對教育公平的定義中,很少涵蓋教育質量內容,我們所說的教育公平不僅只講教育“量”的公平,還應該包括教育“質”的公平,“量”的公平是用來保障受教育權利的整體實現和教育機會的普遍增加,體現了教育的普惠性。而“質”的公平則是教育公平內在本質的基礎上,將教育的外部公平和內部公平提升到更高層次,教育的外部公平包括機會均等、教育資源享有權利均等,教育的內部公平則包括受教育個體素質能力的最優化、最大化的發展。
(二)教育質量保障?!敖逃|量保障”這一概念,是對經濟管理學中“質量保證體系”的借鑒。田恩舜在其研究中提出,質量保障體系是“企業以保證和提高質量為目標,運用系統的概念和方法,依靠必要的組織機構,把各部門、各環節的質量管理活動嚴密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任務明確,職責、權限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質量管理的有機整體?!?/p>
教育碩士學位是一種具有教師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主要培養面向基礎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層次人才。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是為保證和提高基礎教育高層次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由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機構、質量保障單位等相關利益主體,將影響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各因素整合成為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
二、內涵鏈接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過程,包括培養目標、招生條件、培養路徑、專業和課程設置、論文要求、培養方式以及指導教師等方面。
學術性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是以學術研究為導向的,主要側重在理論的研究,而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是以實踐為導向的,主要注重于實踐和應用,但是對于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不能只注重實踐,而忽視理論的學習,要秉持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思想。學位公共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這三種課程是我國目前教育碩士課程設置的主要形式,具體的各種課程,不同的院校也有不同之處。
在課程及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教育碩士的培養應當在滿足針對性及應用性的基礎上,也要采納學術性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理論創新性和知識體系拓展性。對于選修課、交叉型學科以及邊緣學科可以適當增加,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及教學效果的提高。例如通過對現代化的案例教學、模擬教學等創新性教學方法應用于課堂教學及翻轉課堂等等,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研究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指標體系的構建,其中教育管理及培養結果包括課程成績、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評審、論文答辯、學術成果和社會評價這些指標。所以在學術成果和論文的審評過程中,要遵循教育公平的原則,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審查,全面、客觀、公正的對培養結果進行評價。
三、意義與啟示
恩格斯曾經指出:“人們遠在知道什么是辯證法之前,就已經辯證地思考了?!闭缍鞲袼顾沂镜哪菢樱祟愱P于教育公平也早在教育公平的概念產生之前就已經經歷了漫長的歷程了。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作為我國碩士研究生學位的一種類型,存在其產生的社會必然性、實踐特殊性等等。努力實現教育碩士教育起點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有以下幾點意義:
(一)實現教育碩士教育起點公平,是完善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的重要前提。只有入學機會公平,確保滿足教育碩士招生條件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才能夠進一步推進教育碩士培養過程公平的實現。
(二)實現教育碩士教育過程公平,是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教育質量與公平在對“以學習者為中心教育”的目標追求是一致。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既是有效率的教育,也符合教育公平的差異理念,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雖然近幾年我國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教育碩士的培養仍然偏重于“學術化”和“理論化”,在培養過程中實現教育公平,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有助于自主學習模式的形成。
(三)實現教育碩士教育結果公平,不僅是對每一位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習生涯負責,同時也是對培養院校自身教學質量的負責。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習成果是由學校的培養質量以及培養條件決定的,同時也存在學生自身的因素影響等。社會評價作為教育結果的另一項評價指標,主要來自于社會對已經畢業的教育碩士的評價及認可度。
總之,高等教育“量”的增加提升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必須實現教育起點公平、教育過程公平、教育結果公平,才能夠實現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高,能夠為我國基礎教育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與支持。
篇8
專業學位研究生[1]從發達國家進行新農村建設的途徑可以看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大批的熱愛農村,了解農村,關心農村發展的各類專業人才。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一批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方面的應用類人才,這個任務應該由農業推廣碩士的相應領域來完成;需要一批集產品生產、加工、運銷聯成一體,把農業建設成為一體化經營的綜合產業的人才,這就要求農業推廣碩士要培養一批懂得科學管理,又有市場管理理念的綜合人才;更需要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農業建設成為高度社會化的新型產業,這就需要農業推廣碩士要有針對性的培養一批農產品加工、包裝、貯藏、運輸、銷售等各個方面的應用性人才;新農村建設更需要節約農業資源、保護生態和環境,把農業建設成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產業,這就要求農業推廣碩士培養一批林業和農業機械化,農村和區域發展領域的應用人才。從以上幾個方面足以看出培養農業推廣碩士應用性人才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性。
二、目前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在招生考試問題上還存在一定的弊端。目前執行的入學考試是通過GCT考試,然后參加各招生單位組織的專業課程考試和面試合格后才有資格進行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習,這樣勢必會有一些人會因為對數學、外語、語文和邏輯知識的淡忘而使其失去進一步學習提高的機會。
2.招生單位偏多,使得生源分散。目前我國有招收農業推廣碩士的招生單位有73個[2],這里既有高等院校,又有科研院所;既有農林類高等學校,又有綜合類院校。因此,在招生單位的布局上,有關職能部門要有合理規劃,合理布局,確保農業推廣碩士健康,可持續發展。在區域性布局上可否考慮一區一所或兩所,另外在各個學校的招生領域上也要充分考慮需要和可能,求多求全有時未必是件好事,這樣保證農業推廣碩士有一定的招生規模,不至于造成生源的過分分散;只有保證規模,才能有效益,才能最終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F在有的招生單位每年的招生數量很少,有的領域只招幾個人,很難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3.缺少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案例教學偏少。據筆者了解,各個培養單位在農業推廣碩士的師資隊伍建設上都想了一些辦法,但目前來看收效不是很大,大部分的任課老師還是按照全日制碩士的授課方式來給專業學位研究生上課,在上課的過程中任課老師盡量的教授與農業推廣有關的知識和內容,但是苦于目前一個老師的精力有限,涉及的研究課題有限,所有案例相對較少,不利于培養真正的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三、保證農業推廣碩士質量的措施和建議
1.改革招生入學考試的模式,使那些真正從事和熱愛三農問題的管理者和科研人員有機會提高自己。農業推廣領域的各個協作組配合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共同調研,研究出一套適合農業推廣碩士入學考試的科學合理的方案,使招來的學生既有一定的職業背景,又有一定的科研基礎,使這批人經過農業推廣碩士階段的學習,無論在理論上和能力上都能有提高,更好發揮各自崗位的作用,更好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筆者建議能通過寬進嚴出的方式,不拘一格選拔人才。
2.處理好質量、規模、結構和效益的關系,使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走上良性競爭,健康發展的道路?,F在由于農業推廣碩士的招生單位多,在區域上的布局等存在一些問題,使得有一些自律性較差的招生單位不遵守教育指導委員會的一些規定,存在跨地區辦班現象,更有一些單位不執行國務院學位辦的文件或在執行的過程中有偏差,造成對考生不公平的現象,使一些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有了進一步學習的機會,這既浪費了我們的教育資源,又影響高校的社會形象,這部分考生混得了文憑,進而影響了教育的質量。建議各個招生單位加強自律,嚴格按照上級文件精神組織生源,錄取合格考生,使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走上良性競爭,健康發展的道路。
3.加大案例庫的建設,實現資源共享。農業推廣碩士不同于科學碩士,農業推廣碩士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因此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也有別于全日制研究生,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能直接切入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案例庫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建議農業推廣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盡可能組織在農業推廣方面有經驗的專家進行案例庫的建設工作,實現資源共享[3]。
篇9
一、中國會計專業碩士教育的制度背景和發展
(一)中國開展會計專業碩士教育的背景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大量高素質、高水平的會計專業人才,他們必須系統掌握會計學、審計學和財務管理的理論和技能,對實務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強的解決實際理由的能力。但是目前中國有一千五百余萬會計人員,絕大多數沒有研究生教育的經歷,具有碩士學位(尤其是會計學碩士學位)的高層次會計人才更少。僅以注冊會計師行業為例,截至2001年,該行業從業人員數為160 697人,執業注冊會計師人數為55 897人;而這些執業注冊會計師中,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數為1 085人,僅占1.95%。這與市場經濟發展對高層次高學歷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巨大反差。
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會計從業人員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以適應經濟發展和更好地開展本職工作;而剛剛開始從事實務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也急需注重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育。針對上述情況,為提升會計教育水平,加快高層次、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推動會計人才整體素質的提高,保證會計行業的穩健發展,同時為了解決高等教育培養“重理論、輕實踐”的目前狀況與會計行業應用性強的矛盾,2004年3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中國正式設立了會計碩士專業學位,以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的管理體制和培養目標
在設立會計專業碩士學位的同時,為了規范該學位的教育水平,保證會計碩士學位教育事業的健康、順利發展,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成立了全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簡稱教指委),負責組織開展全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工作。該委員會由來自教育部、財政部、中注協和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辦學院校的專家共23人組成。
教指委將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確定為: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要面向會計職業、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和法紀觀念,系統掌握現代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以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對會計實務有充分了解,具有很強的解決實際理由能力的高層次、高素質、應用型的會計專門人才。
(三)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的建設發展進程
1.單證的會計碩士專業學位
篇10
“實踐環節是專業學位碩士培養的重要環節,國內外關于培養專業學位碩士培養模式的探討,都注重實踐環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是通過“較深入的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和教學技能訓練”來實現的。深入的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學習,除了本科階段師范專業學習背景以外,研究生培養階段還要深化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一般通過兩種途徑:一是通過課堂集中教學進行教育專業理論學習的深化;二是通過與實踐教學結合促進理論知識的掌握,即通過更高層次的實踐教學活動促進理論學習。至于教學技能的培養,更離不開實踐教學活動,因此,充分的、高質量的實踐教學是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過程管理的重要性
《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教研[2009]1號)文件指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要“具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與管理工作”,并且“應屆畢業生的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年”,文件強調了實踐教學環節在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高質量的專業實踐教學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但是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還面臨著諸多問題。
(一)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缺少制度化和規范化
由于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缺少投入,實踐教學經費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部分培養院校出現有些實踐教學基地只掛牌,無學生進入基地實踐的局面。使得實踐教學環節無法真正落實,培養方式流于形式。
(二)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參加實踐教學環節的時間很難保證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學習時間為兩年,其中第一年是在校集中上課學習,第二年是進入實踐基地進行實踐教學。有些學生因為要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和外出找工作,而培養學院和實踐教學基地缺乏溝通,導致部分學生未達到為期一年的實踐教學時間,因此很難保證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
(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教學相關材料的歸檔不完善
學生在實踐基地實習期間,培養學院未能及時追蹤學生實踐教學情況,學生實踐教學的過程性材料很少有保存,導致實踐教學環節結束后無法提供學生實踐教學的相關檔案材料,因此對于學生實踐教學成績的考評也缺乏靈活機動、客觀科學的考核評價方式。
(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師資隊伍管理不夠
實踐教學指導教師一般是由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中學教師來擔任,與高校教師不同的是,這些指導教師主要從事中學教學一線,其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可以在學生實踐教學過程中給予更全面的指導,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師資隊伍不穩定,缺乏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從以上四點可以看出,為了保障實踐教學的正常開展,管理非常重要。有效地管理可以提高實踐教學的效率;明確實踐教學的方向;激發導師和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學潛能,更有效地服務地方基礎教育。通過有效管理使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實踐環節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以提高辦學水平。
二、建立健全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過程管理機制
(一)規范建設實踐教學基地
制度化規范化地建立穩定可靠的實踐教學基地是必須的。因為實踐教學是培養專業型教育碩士研究生必不可少的環節。首先要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使教師和研究生走進中學課堂,與實際教學相融合,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共同提升實踐應用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基地資源,建立互動機制,建立中學教學資料數據庫并及時更新,以便更好地與教學實踐基地進行聯絡,也可聘任校外指導教師并實施有效考核評價。
(二)構建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三步實習”實踐管理體系
所謂“三步實習”即為教育見習、教育研習和教育實習。為保障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有充足的時間進入實踐教學基地進行教學實踐,在研究生入學第一年就安排教育碩士研究生進行教育見習和研習,第二年全年教育實習,這樣不僅能夠滿足教育部規定的應屆畢業生的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年的要求,也能豐富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實踐教學能力。
(三)加強學生實踐教學環節檔案管理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實踐教學時中會產生大量豐富的實踐教學檔案,這些實踐教學檔案能夠反映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管理、實踐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實踐教學檔案可以作為記錄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實踐經歷的資料,通過實踐教學的靈活多變、科學客觀的考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踐品質進行全方位的考評,以提高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教學能力,促進學生優良素質和綜合能力的發展,使學生更有效地服務地方基礎教育,成為社會需求的實用型人才。
(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指導教師的管理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際教學能力要求較高,這就需要指導教師具備過硬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對于高校教師,雖然有過硬的理論水平,但是缺乏實踐教學經驗,因此,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一般都有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共同培養,在進行實踐教學環節時,研究生將會進入實踐教學基地接受校外導師的指導,因此對于校外導師師資隊伍的規劃建設對實踐教學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