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學位論文評閱意見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2: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碩士學位論文評閱意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碩士學位論文評閱意見

篇1

1.學位論文的要求

學位論文應是申請人獨立完成的科研成果,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表明作者具有從事科學研究、管理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申請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論文、著作或發明、發現等,對其中確屬本人獨立完成的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為學位論文,并附送該項工作主持人簽署的書面意見或共同、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證明信,以及合作完成的論文、著作等。

2.學位論文的撰寫

學位論文的撰寫應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申請人開始撰寫學位論文前,應向申請專業所在院、系、所提出申請,所在院、系、所應根據申請人研究方向指定指導教師,擬定學位論文題目。指導工作應填寫《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論文撰寫工作進程表》學位論文用中文撰寫,字數不得少于三萬。論文應有中文和外文的摘要,中文摘要字數不得少于二千。學位論文和摘要應分別打印裝訂,學位論文和摘要的打印統一是16開(B5)紙,封面由學??`一印制。申請人學位論文的撰寫至遲應在通過全部考試后一年內完成。

3.論文答辯的申請

學位論文答辯的申請必須在全部課程考試通過、學位論文經指導教師審閱定稿后進行。申請答辯時應向校學位辦公室提交以下材料:

①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申請書;

③碩士學位論文及論文摘要;

③學位辦公室簽發的考試成績單及全部必修課和選修課考試試卷;

④外國語水平統一考試合格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⑤學科綜合水平統一考試合格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⑥《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論文撰寫工作進程表》。

4.學位論文評閱

學位論文評閱人應由責任心強,學風正派,在相應學科領域學術造詣較深,近年來在科學研究中有成績,具有副高職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擔任,不得少于三人,其中至少有一位是我校和申請人所在單位以外的專家。申請人的指導教師不得作為論文評閱人。學位論文應在論文答辯日期二個月以前,由院、系、所送交論文評閱人。論文坪閱人應根據學位論文要求對論文是否達到碩士學位水平進行認真、細致的評閱,評閱意見必須有對論文不足之處的評語及修改要求。學位論文送交評閱人及評閱意見的傳遞應由申請人所在院、系、所指派專人完成。

5.學位論文答辯

篇2

碩博畢業論文的寫作中,盲審結果是該研究人員是否能順利畢業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不論你是碩博在讀還是進入畢業季,都應該對盲審結果有一個清晰的了解。這里,給大家整理一下信息。

(一)論文送審意見全部收回,評審意見有效,若不能全部收回,缺額份數必須追加送審。

(二)論文送審意見若因特殊情況不能及時全部收回,研究生部可根據已收回的評審意見,決定是否讓研究生先進行論文答辯,再根據缺額份數收回情況及評審意見確定答辯的處理意見。

(三)博士學位論文雙盲評審中若出現一票否決的,則追加二位評閱人重審,如再出現否決意見,則該論文評審定為不合格。若出現二票否決,則該論文評審即定為不合格。碩士學位論文實行盲審意見一票否決制。

(四)通過盲審的學位論文,由研究生部通知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和導師及研究生,進行學位論文答辯。定為不合格的學位論文由研究生部通知研究生本人及導師,進行論文的修改;如研究生本人及導師對盲審結果有異議,可填寫“復審申請表”申請復審。

(五)責任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在接到“復審申請表”后,應組織有關專家或分委員會成員對被盲審為不合格學位論文及盲審意見進行評議,如認同盲審結果,則應責成指導教師負責指導研究生在規定的期限內對論文進行認真修改。其盲審費用由導師或研究生承擔。

(六)被盲審為不合格學位論文修改期限,博士不超過二年,碩士不超過一年,修改后的論文仍必須參加雙盲評審,原則上由原評審人員重新評審。論文若再次被否決的,則取消該論文作者學位申請資格。

(七)凡被盲審為不合格學位論文的指導教師所帶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必須全部參加下一輪雙盲評審或評議,且費用自理,同時提高所在學科雙盲評審比例。

(八)研究生指導教師若累計有兩次(不同屆)

學位論文盲審中出現不合格,則限制招生兩年,若一屆中有兩人次被盲審為不合格學位論文,則取消其導師資格。

(九)若一個二級學科點一屆研究生中有兩人次被盲審為不合格學位論文,則對該學科予以警告、整頓及減少招生計劃。

篇3

一、學術論文寫作的意義

1. 總結和展示在某一領域的研究工作進展、或者對某一問題的見解;

2. 與國內外同行之間的學術交流,樹立在某一領域的學術地位;

3. 求職、崗位晉升、職稱晉升的需要。

二、學術論文的種類及特點

1. 學位論文

(1)是完成某一層次學位所必須提交的、經過論文評閱人和論文答辯委員會認可的學術論文。

(2)不同層次的學位論文的要求

學士學位論文:具備學位論文的一般格式,是對某一具體問題的研究性論文,不要求研究的創新性,但是要求有具體的科研數據,有科學的數據統計分析方法,有嚴密的分析論述,要求篇幅一般5000~10000字;

碩士學位論文:是對國內外某一最新領域的系統研究報告,要求有科學的研究方法,有嚴格的實驗選材和實驗研究設計方法,有豐富的數據,有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有嚴密的分析和論述。對創新性沒有特定要求,但是最好有明顯的創新性,字數要求3萬以上。有2名以上論文評閱專家和5~7名答辯委員會通過。 博士學位論文:是對當前國內外最新研究領域的研究報告,是對某一研究專題的系統深入,除了具備碩士論文的一般要求以外,還要求在研究方法或研究內容或研究結論中要求有明顯的創新性,論文要求5~8萬字以上。要求3名論文評閱人和7名以上的答辯委員會專家通過。

2. 學術(會議)期刊論文

(1)生產技術和經驗總結

總結本人、本單位或本地區在某一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只能發表在低級學術刊物上。

(2)研究性學術期刊論文——對某一研究領域或某一問題的科學研究報告。

(3)綜述(述評)論文——對某一問題國內外研究歷史、現狀和趨勢的專題性綜合評述。

3. 研究技術報告——對某一科學研究項目的全面總結報告。

三、學術論文的基本結構

1. 標題——高度概括論文的主題和內容;要求概括性強,新穎,嚴密。

2. 中(英)文摘要——是論文全篇的簡要概括,重點是結論性的內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的(時間)和地點、研究對象(材料)、研究方法和主要結論等信息;并列出關鍵詞3~5(8)條。不同等級的學術刊物對摘要要求不同,高級別(尤其是國際)的刊物要求詳細,低等級的刊物要求概括(只要求主要研究結論)。

關鍵詞要使用規范的專業詞匯,能全面代表論文的最重要信息。一般常選擇地點、材料、方法、主要內容等作為關鍵詞。

3. 引言——通常包括三個層次:選題依據、國內外研究進展、本文的目的意義。

(1)引言說明論文創作的目的意義、背景、必要性等。這些信息是通過對本領域國內外的研究進展、研究內容及研究結論的綜合述評(綜述)后得出的。所以要大量查閱國內外該領域的有關文獻,并從不同側面、不同層次加以綜述。

(2)引言的寫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倒金字塔形,即按照綜述內容的層次性,從外圍逐步對某一個問題進行綜合述評;一種是平行式,即對某一個領域的問題從不同側面進行綜合評述。無論哪一種,都要求有嚴密的邏輯性。

(3)不同層次的學術論文對引言的要求不同,越是高層次的學術論文,要求越嚴格,篇幅要求越長。

(4)綜述中必須注明必要而充足的參考文獻。一般學術論文5~10篇,中等學術論文10~20篇,高層次學術論文10~30篇,學士學位論文20~50篇,碩士學位論文100~200篇,博士學位論文100~300篇。

(5)參考文獻的標注方式有兩種:上角標——用上角標注明文章中引用的參考文獻的序列號;后標——用括號內的時間,或作者和時間注明參考文獻。

4. 試驗地點概況、材料與方法(研究性論文)

(1)試驗地點概況——研究地點的行政區域、地理位置、自然概況(氣候、地形地貌、土壤水分和水文、植被)特征。

(2)試驗材料選擇——試驗材料的種類、數量、規格、處理方法。

(3)試驗設計——田間試驗設計方法的具體描述,包括設計方法、小區大小、重復次數、保護和管理。

(4)試驗方法——具體說明每一項研究測試內容的方法。引用他人現成的方法,可以直接用參考文獻注明。

5. 結果與分析(研究性論文)

(1)內容規劃:根據研究內容的不同方面,分別加以表述和分析。各個方面要求邏輯關系明確,相互照應,以小標題分列出來。

(2)數據處理和圖表繪制:所有數據都要進行方差分析和差異性檢驗,并圖表中的數據和曲線上表示出來。不能簡單的用百分數對比分析。

(3)分析:內容分析要有深度,體現作者的學術水平,不能簡單的表述。要求總結提煉出規律并加以表述(說明是什么),然后進行深入分析,分析原因、闡述機理和內部關聯(說明為什么)。

6. 結論——對論文研究結果從不同方面做最簡要的歸納。

7. 問題討論——根據論文研究內容和研究結果,從中提煉出幾個重要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討論。分析討論的水平可以超出研究內容。反應作者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深入思考。

一般學術論文,結論和問題討論可以只選擇一項。學位論文要求同時具備結論和問題討論。

8. 參考文獻——規范地列出論文參考引用的參考文獻。不同種類的參考文獻的書寫方法如下:

學術期刊:譚秀梅, 王華田, 孔令剛, 王延平.楊樹人工林連作土壤中酚酸積累規律及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山東大學學報, 2008, 43(1): 14-19

著作(中文、英文、翻譯著作):馬履一, 王華田, 系如春, 徐軍亮, 王瑞輝,賈黎明. 華北地區主要造林樹種耗水規律、機理與應用.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10

學位論文:王華田. 北京市主要造林樹種耗水規律研究. 博士學位論文, 北京林業大學, 2002

四、經濟林論文的選題

1. 如何選題(課題的構思和設計)——新穎性、超前性、實用性、基礎性或

應用基礎性;

2. 選什么題:課題來源——上級主管部門、橫向課題(企事業單位和個體企業家)、自我選題;

3. 項目申請書的編制

(1)目的意義及國內外研究進展

(2)課題的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技術路線、研究方法、完成項目的可行性分析(項目研究的前期基礎工作積累、實施單位的科研條件、課題主要人員的學術水平)、課題主持人和主要參加人員簡況及分工、課題實施年度計劃、經費預算、課題承擔單位和協作單位意見、主管部門意見

4. 課題的實施

(1)實施方案的編制

(2)課題組會議討論

(3)試驗設計

(4)試驗布設

(5)試驗的測定分析

(6)研究總結(學術論文、研究報告)

(7)課題的驗收、鑒定和報獎

五、經濟林課程論文的寫作(綜述性論文)——分樹種、分研究領域進行綜述(例子)。

核桃豐產栽培技術研究

板栗密植豐產園栽培技術

核桃整形修剪技術

篇4

為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積極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教育,教育部決定從2009年起,開始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并逐年增加招收人數,目前已形成了較大的規模。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教育核心。如何保證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探索培養模式是近幾年來大家關注的重要課題。哈爾濱工程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從2009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到目前為止,已招收4屆。由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與定位不同于傳統的學術型研究生,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以及管理體制一直在進行著探索與嘗試,努力為社會培養出富有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一、化學工程專業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課程設置

根據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關于制訂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的精神,要求所培養的學生掌握化學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在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工程管理等能力。結合學院實際學科研究方向,確定了化學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按照學校的統一要求,學制為2年,最長學習年限不超過4年,應修總學分不低于32學分,其中,必修課不低于17學分(公共必修課5學分,校級基礎課2學分,專業基礎課不少于8學分,專業技術課本文由收集整理不少于2學分);綜合環節12學分;專業選修課不少于3學分。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高等化學工藝學、高等化學反應工程、新型分離技術、化工傳遞過程原理、化工過程建模仿真與優化、現代電化學、化學工程前沿講座、經典學術專著選讀、化工系統工程等課程。專業選修課包括合成化學、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高等有機化學、有機化合物的波譜解析、近代有機合成技術與方法、化學電源、精細化學品化學、液相色譜手性分離、應用腐蝕電化學、綠色化學與化工、化工網絡資源與化工軟件、現代實用電鍍技術、高性能樹脂合成方法的應用等課程。綜合實踐環節包括綜合實驗、科研實踐、文獻綜述報告、學術活動、知識產權基礎與實務、工程信息資源獲取與專題利用等內容。

二、培養模式的探索

實踐環節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點和難點,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實踐基地的建設,是進行實踐教學環節的根本保障,為了積極落實國家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要求,保證學生不少于半年的實踐教學要求,學校、學院把建設各種形式的實踐基地作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點工作,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多層次、多角度建立符合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實踐基地。如學校層面上建立的大型實踐基地,學院層面建立的中型實踐基地,以及指導教師通過科研合作等方式建立的小型實踐基地,都可以納入到學生的實踐教學培養環節,在學院調查、核實的基礎上就可以投入使用。指導教師對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有直接影響,實行“雙導師制”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的又一區別。“雙導師制”對于培養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更具有優越性。目前,企業導師的選聘成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制約因素。具有堅實理論基礎、豐富實踐經驗并且愿意指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企業導師不多。目前,學院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確定企業導師,一是校外實習基地所在企業推薦;二是在科研項目合作過程中積極爭取。進一步明確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的職責,學校導師由于具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主要負責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把握學位論文的理論深度,規范學位論文的寫作。企業導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主要負責將學生的研究與企業的工程、生產實際結合起來,使研究更有目的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現在運行的情況看,效果良好。

三、加強學位論文的過程管理。

從選題開始,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就需要密切合作,加強對選題的評估與論證,明確選題技術背景和研究目標,使選題與生產實際相結合,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論文完成后能夠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在論文研究進入到中期階段,學院將聯合企業一起對研究工作進行中期檢查,一方面督促學生保證論文進度,對進展緩慢的學生提出警告,對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把握研究方向,并給出合理的意見與建議,使研究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在此期間,加強對于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定期交流的管理,鼓勵學生進行學術交流。在后期階段,學院主要結合學位論文對學生加強管理,在雙方導師修改同意后,對學位論文實行雙盲評審。學院將在校內外選擇相同或相近領域的專家進行評閱,對學位論文給出評價,并做出是否同意提交答辯的結論,學院根據評審意見決定是否同意學生參加論文答辯。這使得學位論文的質量得到了保證。

四、培養過程中的問題與建議

1.實習基地的建立。企業與學校密切結合是培養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一個主要特點。實習基地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培養的質量。目前,能夠主動與高校建立實習基地的企業不多,學校更多的時候是利用自身的各種資源來尋求企業的幫助。企業從技術保密、安全生產等方面考慮,積極性不高。如何提高企業積極性,是制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高校主要通過給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解決生產難題、提供優秀畢業生等方式,要求企業給學生提供實習、實訓的機會,這顯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國家應該在更高的層面上,引導企業服務于教學,如在稅收、政策上對服務教學的企業給予適當的優惠,鼓勵企業為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篇5

關鍵詞: 協同創新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實踐教學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具有堅實理論基礎,并且能適應特定行業工作需要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學術型研究生教育注重學術能力和理論的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更注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能力、較高職業素養的高層次人才。

一、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

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迅速,為各行業培養了大批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相比,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強調實踐創新、職業素養的培養,強調由單一學科向專業領域的轉變。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實踐中,依然存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同質化的問題,實踐培養環節存在簡單化、形式化現象,實踐效果不佳。

1.課程設置過于學術化。長期以來,我國學術型研究生教育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處于從屬地位。在進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時,未能根據職業需求及時更新課程內容、開設足量的實踐課程。在很多情況下,直接搬用學術型研究生的課程資源,或者對其進行簡單“包裝”,就拿來作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資源使用,一些基于真實情境、與國際接軌的高質量教學案例未能充分引入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內容中。授課老師沿用學術型研究生教學方法,仍以課堂教學為主,師生互動較少,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實踐性不足,實踐課程比例較低。

2.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實踐性不強。2013年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強調要強化專業學位論文的應用導向,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具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行業應用價值[1]。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反映研究生培養質量與理念的代表性成果。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應基于實踐課題或專業實踐,但是有研究者調查發現專業學位論文沒有很好地與實踐內容相結合。有學者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做了實證調查,結果顯示有46.88%的論文選題來源于校內導師課題,18.75%來源于校外導師安排,只有25%來源于現場實踐[2]。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實踐性不突出,工程性不強,仍有很大比例的專業學位論文重學術輕實踐,沒有把學術性和職業性統一起來,從而導致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實踐性不強、職業價值不高。

3.校外導師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參與不夠。雙導師制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一大特色。聘請校外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的專家與校內導師共同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充分發揮校內外導師的各自優勢,實現理實結合,資源互補。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效果并不是太理想。通過調查發現,某些高校未對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進行細致、清晰的職責劃分,為避免職責沖突,導致校外導師不能積極地參與研究生實踐與論文指導中[3]。某些校內導師科研能力比較強,但是實踐經驗不足,沒有能力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完成專業實踐。校內外導師職責界定不清晰,導致校外導師對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環節參與不夠,直接影響研究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降低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

4.專業實踐流于形式,實踐過程監管不細致。專業實踐是確保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多種多樣的實踐形式,既可以在校內實驗平臺或實訓現場進行實踐活動,又可以到相關工程領域與學校建立長期穩定聯系的實踐基地,還可以到相關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實習。但是不少實踐基地并沒有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實質性的專業實踐平臺,很多只是掛個名,某些專業學位研究生到實踐基地只是從事“走過場”的實習工作,不能接觸專業的核心、前沿的項目,專業實踐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鍛煉與提升。在專業實踐過程中,存在學校對實踐過程跟蹤監管不力的問題。某些高校未能制定詳盡的專業實踐考核體系,對專業實踐考核過于單一化、籠統化。

二、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主要措施

我國于2015年了《關于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教學和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意見》,對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提高培養質量、加強實踐能力培養的舉措提出了建O性的指導意見[4]。因此在協同創新視角下,產學研結合,探索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教育模式,如何體現其專業實踐特色,增強實踐能力培養效果是當前急需研究的問題。

1.優化課程設置,完善培養方案,加強案例教學。為不斷推進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從課題立項以來,根據教育部有關精神,我校重新修訂了《江蘇科技大學攻讀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總則》,并對各專業領域課程進行了重新設置。新方案對實踐環節有更明確、詳盡的要求,規范實踐形式,強化實踐過程監管,提高課程學習與科研實踐的結合程度。優化課程結構,完善課程體系,增加前沿課程、專業案例、精品課程、學術素養課程的開設比例,重點建設以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為主要特征的專業學位核心課。

2.利用校內外資源,提供專業實踐平臺。專業實踐是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確保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我校注重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希望通過完成專業實踐,大幅度增長研究生的實際工作經驗,提前融入實際工作環境,縮短就業適應時間。專業學位研究生既可以在校內實驗平臺或實訓現場進行實踐活動,又可以到相關工程領域與學校建立長期穩定聯系的實踐基地,還可以到相關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實習。參與案例研究與開發活動、參加導師課題研究也屬于靈活多樣的專業實踐形式。我校一大批實驗平臺或實訓基地條件日漸成熟,例如信息管理暨影子工廠實驗室,已經建設成為在行業內和省內有影響的經濟管理類課程實驗教學基地。該實驗室為MPAcc提供專業實踐平臺,促進會計專碩學習過程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為提高會計專碩實踐能力提供保障。我校每年都派出大量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到各類研究生培養基地和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與聯合培養,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素養及就業創業能力。

3.建立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推進產學研結合。我校積極加強和推進研究生培養基地建設,迄今已建立140家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擁有江蘇省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優秀基地,并建有江蘇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高技術船舶協同創新中心”,形成涵蓋各個學科的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體系。企業研究生工作站運行規范,每年入站研究生兩三百人,近4年我校有1000多名研究生進入各類培養基地開展科學研究和產品研發;通過實施雙導師制、階段匯報制,以及實習實訓報告制,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近幾年來,學校通過研究生培養基地強化與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科研對接,不少合作課題研究開發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產品,產學研成效良好,培養大批服務船舶行業,具有創新精神的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深受企事業單位的歡迎。

4.制定專業學位論文標準及評價指標,強化應用導向。學位論文工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既能反映學生掌握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程度,又能反映他們獨立從事工程技術研究工作的能力[5]。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為了培養“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夠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6]。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實踐過程中將具體的專業技術需求進行研究整理成學位論文選題素材,通過對專業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進行思考,對其進行提升與拓展,形成學位論文。因此,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不僅要具有實踐性價值,還要具有學術型論文的學術價值,不能過于強調專業學位論文的實踐意義和職業意義,而弱化學位論文的學術性要求。專業學位論文的學術性要求,迫使學生從更高層次出發,以更寬廣的思路和視野去研究實踐問題,成為既有寬厚理論基礎、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行業,又有專業技術技能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既為避免專業學位論文過于職業化,又為避免過于學術化,我校我校結合自身實際擬制定《江蘇科技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管理規定》,對專業學位論文不僅做出導向性的規定,而且針對學位論文過程提出具體、明確的規范要求。要求專業學位論文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來完成,不局限于學術論文,要求聘請業領域具有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評審論文,對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開題、論文撰寫、評閱及答辯等環節進行全過程質量監控。同時制定專業學位論文考核細則與評分標準,突出應用性,評選實踐價值高、具有專業推廣價值的優秀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

5.完善專業學位雙導師制。我校對研究生導師按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分類制定評定條件,分類評聘,出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導師遴選及聘任辦法》,選拔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具有實踐課題支撐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逐步形成實踐能力強、專業水平高的穩定的專業導師團隊,確保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加強青年教師培訓,選派青年教師到企業或相關行業單位兼職、掛職,參與實施重大項目的研究與建設,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建立校外導師定期培訓、考核和退出制度。建立校內外導師定期交流合作機制,共同制訂培養計劃,共同參與指導,有針對性地提升基地導師實踐指導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B模式改革的意見[Z].教研[2013]3號,2013-11-4.

[2]孫紅霞,張樂勇,王紹蘭.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現狀調查研究[J].石油教育,2012(3).

[3]焦磊.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切合社會所需嗎?[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5).

[4]教育部.關于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教學和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意見[Z].教研[2015]1號,2015-5-7.

[5]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Z].教研[2009]1號,2009-3-29.

篇6

關鍵詞:全日制教育碩士;質量保障;導師隊伍;基地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m2)03-115-02

一、對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特殊性的認識

學術性和職業性緊密結合是全日制專業學位教育的突出特點。全日制專業學位的學術研究是特定職業背景下的研究,更強調應用研究與實踐探究。

1 學術性要求不同。全日制教育碩士不同于學術性碩士,學生畢業后主要不是從事學術研究,而是從事具有明顯的教師職業背景的工作。學術性要求不宜過高,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向專業性,研究要緊密結合基礎教育的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培養的重點是學位獲得者較強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2 實踐體驗要求不同。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帶有明顯教師職業特點的專業學位,是培養教師職業從業人員的教育,是一種專業教育。專業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共同之處在于實踐性,都對實踐體驗有一定的要求。然而,這種要求卻是不同的。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強調的實踐體驗是探究性實踐,即在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教育中,實踐是探究和反思的對象。實踐體驗在全日制專業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這種實踐體驗要和理論學習有機結合和融合。職業教育也強調實踐,但這種實踐更多的是訂單式的生存技能訓練,是以人才市場的需要為切入點的。

3 “2―2―3”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以及國家學位辦相關的文件精神,圍繞如何開展“高校與行業”聯合辦學這一核心問題,提出“雙平臺、雙導師、三階段”的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2―2―3”培養模式,實現高校教學平臺與基礎教育實踐平臺對接,校內專職導師與校外聘任導師共同培養,理論學習、實習實踐、論文創新三階段有機融合,最終完成職業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

(1)雙贏互利:高校教學平臺與基礎教育實踐平臺(行業)對接。作為教育管理平臺的高校與實踐培養平臺的行業深度融合,雙向合作。雙方將圍繞招生就業、實踐性教學、雙導師隊伍、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研究課題與項目設立等進行全方位的合作。行業作為人才培養終端,有權提出人才培養規格要求,指導教學過程、測試學生能力,高校通過與行業部門共建實習實踐及就業基地,為學生實習實踐和就業提供保障和服務。高校作為教育管理平臺,擬訂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和實訓計劃,組織實施和管理學生實習實踐活動。高校吸納行業精英來校講座、授課,行業結合自身需要設立應用項目或為高校完成應用項目(課題)提供便利條件。通過促進高校專業學位教育與行業互動、互助,從而達到共建、共享、共贏,共謀發展。

(2)優勢互補:校內專職導師與校外聘任導師共同培養。張堯學院士在《新指標體系下扎實開展高職人才培養工作評估》一文中談道:“高職院校要保持少而精的專職的專業老師、加強和擴大兼職的專業課教師,要加強一點基礎課的老師。學校應加強管理隊伍建設,要像做網站一樣,只做成門戶,把不同的資源聯系起來……不斷地持續發展教學隊伍。”L2’在應對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人數劇增而導師及實踐課任課教師缺乏的難題時,上述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經驗值得借鑒。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應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課堂教學、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調研與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教學與指導工作。師資隊伍建設的“雙導師制”可以發揮雙方理論與實踐、學校與社會的人才優勢。

(3)科學育人:“理論學習、實習實踐、論文創新”三個階段有機融合?!袄碚搶W習、實習實踐、論文創新”三個階段,對應著人才培養中知識學習與能力增長過程中“理論一實踐一反思與升華”的科學規律,體現了專業學位的培養主旨。學生為解決實踐問題,首先進行理論學習,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經過充分的實習實踐和項目合作,在實踐中檢驗理論,提高技能,最后經過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反思,推進認識與技能的升華。以學制2年為例,在教學安排上具體采用“1+0.5+0.5”的三段式教學模式。即一學年的理論學習,一學期的實習實踐,一學期的實踐成果總結與研究創新并完成學位論文。實習實踐可采用深入行業一線“見習+頂崗實踐+調查研究+應用項目研究”等多種實踐方式綜合進行。專業學位研究生也需要撰寫學位論文,但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采用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規劃設計、案例分析、文學藝術作品等形式。學位論文必須獨立完成,要體現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位論文字數可靈活確定。在學位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有基礎教育領域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

二、全日制教育碩士的質量保障

導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實習基地的建設水平是影響教育碩士質量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也是教育碩士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中最主要的兩個部分。導師隊伍素質制約著教育碩士課堂教學和論文研究等關鍵環節的質量。實習基地建設是教育碩士整體實踐教學質量提升和學生教師專業化雛形形成的重要的硬件保障。同時,這兩方面工作也是貫徹落實教育碩士培養工作思路和實現教育碩士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哈爾濱師范大學在這兩方面進行了如下嘗試。

1 導師隊伍建設:完善教師聘任與考核機制。為突出教育碩士培養的特點,使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優質長效發展,學校統籌了校內和校外資源,通過引進、聘任等措施努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教育碩士指導教師隊伍。

學校根據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特點,制定了《教育碩士導師遴選辦法》,規定了教育碩士專、兼職指導教師的遴選條件與程序,允許具有碩士學位的中學一線教師擔任教育碩士論文指導教師和實踐指導教師。同時,為保證教育碩士教師隊伍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學校制定了《教育碩士教師聘任考核管理辦法》,規定了教育碩士專兼職教師的聘任考核標準和教學科研評價標準,實行教育碩士指導教師單獨聘任、單列考核、掛職鍛煉等辦法,提高了教育碩士教師指導的積極性和活力,保證了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2 實習基地建設:強化管理,鞏固與開拓。實習基地是完成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環節中實習和見習任務的第二課堂,也是檢驗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場所。為給教育碩士實踐教學與研究工作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學校依托教師教育在哈爾濱市基礎教育學校中創建實習基地,強化“大學一中小學?!焙献鬓k學模式,加強對實習基地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與實踐,建立一批特色鮮明、數量充足、相對穩定的教育碩士實習基地,如哈師大附中、哈三中。

在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習期間,學校也派出具有實習指導經驗的教師,同實習基地學校學科教師共同指導研究生教育實習,大學教師也會在中小學教育現場汲取鮮活的實踐智慧,反哺大學教師教育,提高學科教育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與教學科研能力。同時,研究生學院進行督察管理,協調各種關系。

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實習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就業,增強擇業的本領和能力。因此,我們在選擇實習學校的時候,不僅考慮了實習的實際需要,同時,還將研究生的實習與未來就業緊密結合。也就是說,在實習學校的選擇上不僅考慮了地域的優勢,還根據就業的實際情況,對實習學校的辦學層次和規模進行了全方位的比較。

為鞏固實習基地建設的成就,拓寬實習地區,形成穩定、持久的實習基地,學校擬與哈市以外的黑龍江省其他地區及遼寧、吉林等地地方教育機構合作建立實習和就業結合的基地,為實習基地學校教師提供免費的骨干教師培訓及校長培訓,采取集中面授、送教上門或遠程教育等方式,免費為實習基地學校在職教師提供培訓,幫助中小學教師提高學科素養與從教能力,提升中小學的教師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篇7

專業學位教育是我國碩士生教育的一種形式,是為完善我國學位制度,加速培養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人才而設置的。從1991年開始,我國開始實行專業學位教育。1997年,我國正式開展了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碩士生的培養工作。2009年起,我國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這是對以往碩士生培養過于偏重學術、脫離市場、知行脫節等弊端的一種完善,也是培養高端應用型人才的必然選擇。截至2010年,我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招生人數約為10萬人。預計到2015年,我國學術型和專業型碩士生在校生人數要實現1:1。然而,隨著專業學位碩士生特別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招生人數的迅速擴大,其教育培養方面的問題也日益突出。

1.1社會認可度不高,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存在一定誤解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從開始招生至今只有短短4年時間,屬于“新生事物”,所以無論是生源還是用人單位方面,對其認識還不夠全面,存在一些偏差。很多人將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與過去傳統的在職專業學位碩士生混為一談,甚至認為相對于學術型碩士生而言,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招生條件低、培養目標要求不高、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設置與學術型差別不大、學位證書不被社會廣泛認可,就業前景不樂觀。加之,很多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由其它專業調劑而來,認為專業型不如學術型。因此,導致很多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對自己的身份都不認可。同時,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往往優先考慮學術型,對專業學位存在一定歧視。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還尷尬遭受著“不如學術碩士硬”、“山寨碩士生”、“培養無特色”、“就業前景擔憂”等質疑。

1.2教育管理特色不突出,缺乏有效培養過程監控和質量保障體系

目前,很多高校尚未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建立專門的教育管理體制。不同學科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在培養目標、培養方案以及學位要求等方面均有較大的差異,但是高校在對碩士生及導師的管理、質量評價及考核評估上大都采取一樣的教育管理制度,缺乏特色性和科學性,也嚴重影響了全日制專業學位生的培養質量。例如,在培養方面,學術型碩士生偏重理論與研究能力的培養,而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更注重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然而,具體到培養方案、選題報告、中期考核等培養過程各個環節,很多培養單位還沒有制定完善的、特點突出的、有別于學術型的具體方案和有效的監控措施。例如,課程設置上除了少數幾門學位課不同之外,并無其它差異,缺乏新意,導師也不清楚針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是否需要增加額外的要求,應該如何區別對待。專業實踐也由于實踐基地建設滯后、實踐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少有獲得真正落實。此外,全日制專業學位在論文類型、評價標準與機制等學位論文規范方面,均未能突出專業學位特色。

2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過程監控與質量保障的探索與實踐

西安交通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現有“航天工程”和“航空工程”兩個專業工程碩士學位授予點。2006年起,招收“航天工程”在職專業學位碩士生。2010年開始,招收“航天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2014年,“航空工程”領域也開始招收專業學位碩士生。目前,已累計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近130人,累計畢業近70人。畢業生中近40%的學生就業于相關領域的研究機構,另有近40%就業于國內大中型企業,其余20%攻讀博士學位或從事教育工作。經過近幾年迅速發展,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不論從招生規模還是在校生人數等都趨于穩定,這就對如何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多渠道提高生源質量,嚴格導師資格認證量

鑒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發展時間短,認可度還不夠廣泛,為了提高生源質量,西安交通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采取多渠道招生的辦法。首先,從我院“力學”本碩連讀生、“工程結構分析”及“飛行器設計”專業中,選拔一定數量成績較優異的本科生經推薦、免試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其次,在統考生中,報考專業學位的考生在筆試、面試方面區別于學術型考生,內容都更側重工程應用方面,面試考官也選具有豐富工程背景的教師擔任;另外,報考學術型的考生如果愿意轉報專業學位,將給予優先錄取。最后,對于招生剩余名額,會從報考機械、能動、電氣、電信、材料等相關專業的考生中預錄,將同時愿意轉為專業學位的學術型考生與報考專業學位考生一同筆試、面試,按順選拔綜合成績高的考生進行錄取。這樣,一方面保證了較高的生源質量,也能達到不同學科交叉優勢互補的效果,另一方面通過采取自愿報考的形式,從一開始就穩固了考生的心理認可度。

同時,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指導教師的招生資格進行嚴格把關。由于專業學位對應的學科只有一級沒有二級,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招生目錄上并沒有標明特定的導師,而是在每年招生前期,會對導師就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意愿進行摸底,并對那些愿意招收的導師在總招生數量方面給予一定支持,同時對導師的招生資格進行嚴格把關,除了常規的要求之外,對其工程背景、主持橫向課題以及到款情況提出具體要求,為之后的專業實踐做好鋪墊。

2.2準確定位,明確培養目標

專業學位碩士生教育在教學理念、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設置、質量標準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與學術型碩士生教育有所不同,要突出專業學位碩士生教育的實踐應用特色。進一步而言,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生源特點和培養模式既不同于學術型碩士生,也不同于在職工程碩士研究生,其培養定位應有別于上述兩者,有其自身特色。總體來說,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應在課程教學的同時兼顧學科與行業的特點,注重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

具體到航空、航天工程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航空航天工程領域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深入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航空航天工程實際問題能力和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能夠在航空航天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研究機構或大型企業承擔專業技術及管理工作。

2.3培養過程監控措施及其實施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學制為2~3年。在第四學期可申請轉博,通過學院考核并獲得專業學位后第五學期轉入博士階段學習攻讀博士學位,這樣,為那些愿意并適合繼續深造的碩士生提供了機會,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專業學位在碩士生中的認可度。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環節包括:課程學習、專業實踐、中期考核、學位論文等環節,均實行學分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并輔助以校外研究單位或企業具有高級職稱的企業導師合作指導。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分工明確:校內導師負責碩士生在校學習與科研等,并負責在校外研究單位或企業聘請高級職稱及以上的全職人員作合作導師,與合作導師一起落實并管理碩士生專業實踐并指導學位論文。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在校期間,須修滿內容包括課程學習、學術活動、中期考核、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的學分。除全校公共課之外,學院專門設置了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核心的專業課程,作為學位課或選修課供碩士生選擇。此外,為拓寬碩士生知識面,要求在答辯前聽夠規定的學科前沿性講座。

大部分課程學習集中在第一學期完成,第二學期開始,碩士生陸續進入專業實踐階段,專業實踐應與學位論文工作相結合,專業實踐時間不少于6個月。考慮到每位碩士生專業實踐的情況有所差別,所以,專業實踐一般應在校外實踐單位完成,可以連續完成,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分段完成。對于以導師主持的橫向課題為專業實踐內容的碩士生,部分專業實踐內容可在校內進行,但須保證有多次赴實踐單位進行調研與研開的經歷。校內導師與合作導師要定期檢查專業實踐情況,處理專業實踐中出現的有關問題。第三學期結束前,學院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進行中期考核,除課程學習、成果發表之外,重點考察專業實踐情況,對于考核未通過者,將作為重點跟蹤對象轉入下一次考核。專業實踐結束后,碩士生提交由校內導師、合作導師、實踐單位共同簽署意見的書面實踐報告,并以PPT的形式向學院匯報并接受考核,未通過者將重新進行專業實踐,并取消其校內指導教師下一年度招生資格。

獎助金評定方面,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與學術型碩士生享受同等待遇,單列指標,分開評定。依據課程學習成績、科研成果等進行排名,末位學生將轉為自籌生。對于經濟困難的學生,建議導師提供相應的助研崗位津貼,并協助其申請助學貸款,或者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等。此外,為鼓勵碩士生重視專業實踐,對于專業實踐審查中成果突出或解決了重大工程問題的學生及其導師會給予一定額度的獎勵。

2.4學位規范多樣化,評價機制特色化

學位論文工作是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專業技術工作的技能訓練,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環節,是可否被授予學位的關鍵。由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的特殊性,對其學位論文的要求及評價機制都不能完全照搬學術型碩士生的辦法。

我們的做法是:學位論文可由校內導師與經推薦的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企業技術人員聯合指導。學位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產實踐或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研究成果要有實際應用價值,論文擬解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論文要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實用性。要把完成學位論文和專業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學位論文可以是調研報告、軟件研制、規劃設計、產品開發等形式,論文字數要求3萬左右。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在通過中期考核后,才可申請學位。在完成學位論文并通過預答辯后,方可進入論文評閱及正式答辯。送審時,論文評閱人共2名,其中1名必須是校外研究機構或企業具有高級職稱人員。答辯委員會由3至5名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組成,其中一位應是相關專業領域的校外研究機構或企業的專家,也可以是碩士生的校外教師。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按要求在規定的學習期限內完成培養計劃各環節要求且成績合格,通過正式學位論文答辯后,由學院學位分委員會審核通過后,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專業學位。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和不斷完善,幾年以來,我院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管理逐步進入正軌,規范化和特色化愈來愈明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對專業學位的認可度有了較大提升,不再認為自己是“二等公民”。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就業率達100%,去向包括研究院所、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大中型企業等。然而,在實際管理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中期考核、獎助金評定等指標體系中除專業實踐外與學術型碩士生的差異不大,部分學生專業實踐內容與學位論文結合不夠緊密等,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與工作中不斷改進。

3提升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質量的思考與對策

3.1轉變管理理念,調整管理模式

在“世界競爭力報告”的排名中,中國“合格工程師”的數量和質量排名靠后,中國高等工程教育亟需進一步改革。改革表現之一,就是教育模式的多樣化,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由此應運而生。如何轉變管理理念、調整管理模式,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也是將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樹立為真正教育品牌的關鍵所在。

首先,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特點決定了學生不能只坐在書齋中,要真正走到社會實踐中去?;谶@個特點,學校應積極調整過去“關門搞學術”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在教學設備、實驗儀器、社會實踐資源等方面下功夫,實現教學、科研、實踐的良性互動。其次,完善綜合質量評價體系。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應該是內部評價和使用者外部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對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質量的評價,除了在招生、培養、專業實踐、學位答辯等環節中建立綜合評價機制外,還要引入外部評價機制,根據綜合評價結果逐步調整管理理念與模式,這也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能否真正得到社會各界認可的關鍵所在。最后,加強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管理人員的培養,建立一支愛崗敬業、責任心強、素質高的管理隊伍。

3.2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促進實踐與就業

“專業實踐是重要的教學環節,充分的、高質量的專業實踐是專業學位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教育目標,是培養面向社會特定職業需求的高端專業人才,因此,要特別注重專業實踐對其職業素養與技能的提高。具體說來,一方面應充分發揮學院和導師的作用,加大實踐基地建設的力度。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授課教師和導師,應本著“實踐第一”的原則合理匹配,更多吸納一些具有企業一線科研、管理、經營經驗的副高職稱以上人員加入授課、指導教師隊伍。應以橫向課題為主,要求指導教師將所指導的專業型研究生納入課題組,參與完成一些任務。另一方面,加大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投入,用于包括開展教學改革與研究、導師培訓、課程建設、硬件設施配置、與實踐單位交流合作、校外導師聘任、就業指導等方面。充分調動社會、行業和有關用人單位的積極性,積極爭取各方面資源,拓寬專業學位碩士就業渠道。

3.3借鑒國外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的有益經驗

西方很多國家在專業學位教育上起步較早,發展迅速。以美國為例,它是當今世界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最發達的國家。美國專業學位早期主要向德國學習,到1970年后,“本土化”趨勢開始加強。經過近90年的發展,美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實用型人才,有力推動了美國經濟快速增長,逐步形成結構日益合理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體系。美國專業學位教育發展的有益經驗,為我國發展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篇8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管理平臺

畢業論文是各個高校都非常重視的一個教學環節,是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極其重要的必修環節,是學生大學四年學習的總結,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標識,也是學校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標準,更是學生邁入社會的一道門檻。因此,高校畢業論文管理工作是一項非常關鍵的任務。為切實做好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管理工作,保證畢業論文管理的質量,在充分考慮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管理現狀的基礎上,借助Internet研究開發畢業論文管理平臺,實現對畢業論文的全部事務進行管理。本文將研究基于B/S的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管理平臺的架構,并提出管理平臺建設和應用推廣應采取的措施。

1管理平臺建設目標

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管理平臺主要從規范化、方便化、信息化和科學化為著手點,以網絡為平臺,來提高畢業論文管理的質量和效率。該平臺建設目標主要解決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管理中以下幾個問題:1.1選題繁瑣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選題仍然采用人工操作,每年一到畢業設計選題時間,學生就不間斷的給各個指導老師打電話,即使指導老師的題目已經滿了,也無法給讓學生知道,學生還是不斷打重復電話,學生煩,教師也煩,甚至出現了某個指導老師的題目爆滿,而有的老師的題目卻無人問津,分布很不均勻,有時甚至選個畢業設計題目就要拖上1到2周時間。1.2事情繁多,效率低下現行仍然采用人工方式對畢業論文進行管理,主要采用電子郵件,QQ,電話等工具和學生進行溝通,很多事情說到了,學生卻不一定能做到,這就造成整個過程效率低下。1.3進度難控制學生大四一年時間幾乎都在外實習,參加培訓,找工作,參加研究生考試復習等等,只能通過電子郵件,QQ,電話和學生聯系,教師下達的任務,學生做了沒做,很難來衡量,學生出現疑問也沒辦法和教師面對面交流,因此,學生畢業論文的進度指導老師很難控制。1.4質量難保證,寫出的論文格式更是千變萬化學生在寫論文期間,幾乎都在外地,寫出的論文缺乏和教師交流,沒有一個總體思路,經常出現框架不合理,有頭無尾,內容更是亂七八糟,格式也是千變萬化,總體質量很難保證。給后期遺留了一系列問題。

2管理平臺搭建

2.1業務流程畢業論文管理平臺主要完成教師申報課題、學生選題、教師下達任務書、指導教師對審批表和開題報告進行審核、畢業論文中期檢查、教師對學生問題答疑解惑、學生論文提交、論文答辯、評選優秀等相關畢業論文事務的網絡化管理,使畢業論文管理工作處于可視可控狀態,提高畢業論文管理的質量。2.2系統模塊設計根據對整個畢業論文的管理過程進行整理,吸收、參考一些高校先進的管理理念,再結合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具體情況,畢業論文管理的特點,該畢業論文管理平臺包含三類用戶,分別是管理員、學生、教師。該平臺根據用戶不同包含如下模塊:2.2.1管理員模塊管理員通過此功能模塊可以提供論文具體要求的信息和資料;可以對所有用戶進行管理,可以查看用戶信息、修改用戶信息、添加用戶、刪除用戶;可以對教師申報的課題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向學生公布選題表及其教師信息;可以對學生論文分配評閱教師;可以設置學生論文成績的組成比例;可以對參加答辯的學生進行分組和教師進行分組;可以查看成績;可以對留言管理,查看留言,刪除留言,回復留言;可以完成數據統計,方便查看一些匯總信息,方便管理員的管理工作,并提供統計參考數據。2.2.2學生模塊可以注冊自己的個人信息,可以選題,瀏覽信息,查看與自己相關的選題、互評分配、成績以及答辯分組情況等。可以上傳論文設計過程中需要提交的各種文檔資料,包括審批表、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等。也可以下載論文設計過程中需要的各種文檔資料。還可以就論文設計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進行留言。2.2.3教師模塊可以申報畢業設計題目、修改題目、提交文檔、成績查看、成績上傳,還可以查看學生分組及其評委分組情況等。教師可以網上查看學生提交的文檔并作出評閱,發表指導意見和書寫評語的功能??梢跃W上指導學生論文,檢查學生論文進度,為教師輔導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

3管理平臺實現

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管理平臺針對整個畢業論文的業務流程,為管理人員、教師、學生搭建了一個網絡交流平臺,實現了對畢業論文的全部事務進行管理。實現畢業論文管理流程網絡化,使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管理體系結構更加規范化、信息化和科學化。該平臺應用B/S架構,以Apache為Web服務器,以SQLServer作為后臺數據庫,采用PHP語言,為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管理事務搭建一個網絡交流平臺。平臺最終實現效果如圖1所示。

4管理平臺應用推廣采取的措施

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其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在高校內,利用網絡來進行畢業論文管理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這種管理方式不但使用方便、簡單,還可以節省資源,順應當今所提倡的節約環保及其無紙化辦公的需求。如何發揮畢業論文管理平臺的優勢,使其得到有效應用,來提高畢業論文管理的質量,是值得深思的問題。4.1強化認識管理平臺應用是畢業論文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轉變,涉及的人員有領導,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而應用推廣的關鍵是要強化領導重視,統一思想,強化各類人員認識,要充分認識到使用畢業論文管理平臺,可以給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帶來極大方便,可以提高畢業論文管理的質量和效率。4.2全員參與管理平臺應用推廣需要全員的支持和參與,應采取相關措施,調動各類人員參與的積極性。在整個平臺應用推廣的過程中,可以讓各類人員參與試用該平臺,在試用中體會管理平臺的優勢和給我們帶來的便捷,并提出需求和使用建議,從而保證管理平臺順利使用。4.3由點到面管理平臺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其應用推廣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要由點到面,一步一步推廣,可先在部分學院試點,等平臺各個方面完善穩定后,再在全校推廣使用。4.4完善功能管理平臺各功能可能不能滿足各類使用人員的需求,在使用平臺的過程中,要重視各類人員的反饋意見,要全面了解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并及時收集整理,逐步完善管理平臺功能。4.5注重維護在臨近學生畢業之際,管理平臺的使用頻率將會超出平常的百倍,平臺出現故障的頻率也會大幅度增加,因此,相關技術人員要隨時關注,注意維護,保證整個管理平臺的正常運行,為學生畢業論文的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耿彩芳,丁昶.基于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本科畢業設計教學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20):118-119.

[2]陳燕紅,馮向萍.新疆高校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在線管理平臺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15(01):44-46.

[3]龍世榮,趙學孔,岑磊.基于工作流的B/S架構畢業論文管理系統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14):67-69.

[4]章榮麗.基于B/S架構的畢業論文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碩士學位論文).天津:天津大學,2014.

[5]丁勇,儲久良,張飛.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管理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4):59-63.

篇9

伴隨著2005年后配額時代的到來, 國際紡織品市場競爭更為激烈, 利潤空間變得狹小。作為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的中國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發達國家日益成熟的技術保護、完備有序的政府管理,繁雜嚴格的標準認證,嚴重影響了我國紡織品的對外出口,打破了我國紡織品長期以來用價格優勢占領國際市場的局面。要想改變這種趨勢,需要政府、行業協會和紡織企業的共同努力。本文主要論述了我國紡織業在國家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紡織出口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現狀及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影響,從而提出了幾點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措施。

   

關鍵詞: 技術性貿易壁壘、紡織業、對策

 

ABSTRACT

   With the appearance of post-quota era, the competition of international textile market becomes more fierce, and less profit margin existing. As a country with large textile exportation, developed country’s maturing technical protection, complete and ordered government management, numerous and diverse standard and strict authentication, has an serious affect on our country’s textile exportation and broke the situation that we take advantage of price strategy. If to change this trend,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the exporters should fight together. This article st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the features of TB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nternational textile trade. Meanwhile,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ward TBT in the textile trade.

KEYWORDS:  TBT,  textile,  solution

 

正文目錄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選題意義 1

第二節  主要思路及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2

一、本文主要思路 2

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2

第二章 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及貿易特點 3

第一節 紡織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一、中國的紡織工業碩果累累 3

二、紡織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4

第二節  中國紡織品貿易的特點及競爭格局 5

一、中國紡織品貿易的特點 5

二、中國紡織品貿易的競爭格局 6

第三章  技術性貿易壁壘概述 8

第一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基本概念 8

第二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征 8

第四章  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狀況 11

第一節  紡織品出口企業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基本狀況 11

第二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及發展趨勢 12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 12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發展趨勢 13

第五章  中國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 15

第一節  我國政府部門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可采取的對策 15

第二節  我國企業和商會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可采取的對策 16

參考文獻 18

致    謝 20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選題意義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外對我國出口商品的關稅壁壘以及許可證、配額等傳統非關稅壁壘的門檻逐步降低,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商品就可以在國際市場上暢通無阻。在世界市場上,我國出口的產品科技含量普遍不高,過分依賴勞動力成本優勢,出口產品面臨形形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紡織行業是我國的出口創匯大戶,雖然2009年取消紡織品貿易配額,但更多“綠色貿易壁壘”卻滋生開來。據世界銀行統計,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20國集團中有17個國家一共推出約78項貿易保護措施,其中47項已經付諸實施。在2009年全年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中,涉及到紡織和皮革技術類通報24條,涉及服裝工業類通報7條??梢哉f,紡服行業2009年的技術性貿易環境,在經歷上半年的“寂靜”后,下半年的通報數量開始出現爆發式增長。同時2009年也出現了多次補遺細則、向家用品延伸、共同體的聯動效應和消費安全登記等種種新形勢。2009年下半年涉及紡織行業通報條數與上半年相比增長38.462%,具體到紡織類通報條數下半年與上半年持平,而服裝類通報卻增長500%。這主要是上半年服裝方面的通報相對沉靜,僅以色列的一條關于縫紉機的通報,而下半年我國、韓國、肯尼亞在服裝相關領域都紛紛發出了TBT通報。

與前幾年的貿易保護主義不同,此次矛頭直指中國。據海關統計顯示,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的進出口總額仍有23783.72億美元,同比增長20.9%。其中紡織服裝業進出口2037.5億美元,增長7.3%,出口1852.2億美元,增長8.2%。但是從出口地區來看,除了對歐盟出口仍然有一定增長,對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紡織品出口均未出現增長,對香港地區的出口甚至還出現了負增長。究其原因,除了金融危機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日益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特別是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廣泛使用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僅2008年,我國共收到TBT通報1470條,同比增長了21.59%,其中涉及紡織和皮革技術類39條、服裝工業類14條,分別增長了30%和7.69%,反映我國紡織服裝行業面臨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壓力逐步加大。

    要真正實現我國紡織品出口持續有效的增長,關鍵在于消除各種貿易壁壘,尤其是當前流行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由于技術復雜、隱蔽性強、擴散效應大、影響面廣,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紡織品出口發展的最大障礙。因此,深入分析我國對外貿易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內容和主要特點,對我國紡織業和技術競爭力的影響,并研究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對我國紡織出口貿易和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通過深入研究,能夠促使我國健全和完善市場規則體系,掌握國外運用國際公共規則設置貿易壁壘的技巧,避免出口產品在國外無端碰壁,遭受歧視性待遇,從而減少不必要的進出口貿易損失,提高我國紡織企業的競爭力。

第二節  主要思路及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本文主要思路

針對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特點和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狀況,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研究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點,對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面臨的國內外環境進行分析,在分析現狀的基礎上,通過運用相關理論和WTO規則,探討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從而促進我國紡織品出口。

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我國紡織品企業在出口方面遇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越來越多,已經從針對產品本身的性能、質量標準發展到產品生產、包裝、運輸 的全過程,有的是普遍性的,有些是專門針對中國特定產品設計的。同時,我國出口產品質量相對較低;許多企業環保意識薄弱,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作用和影響認識不足;我國的技術標準、技術法規體系不完整,沒有建立統一的部門協調機制;行業組織發揮的作用很小。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我國紡織業出口貿易的發展,使得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的影響越來越大。本文主要擬解決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第一,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最新表現形式,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何在,對我國紡織品企業的影響有哪些,國外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建立技術性貿易壁壘保護體系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第二,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保護體系,采取合理的貿易措施,保護國內產業發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這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第三,如何從政府、行業組織、企業三大層面提出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政策與建議,如何建立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機制與快速反應機制,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第二章 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及貿易特點

第一節 紡織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國的紡織工業碩果累累

(一)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紡織生產大國

    紡織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棉紗、棉布、呢絨、絲織品、化纖、服裝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服裝出口也是多年來始終保持著世界第一的位置。中國已成為全球紡織領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地區之一。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7年前三季度紡織工業實現增加值19461.64億元,同比增長22.99%;就業人數2362萬人,同比增加2.51%;完成出口1117.33億美元,同比增長19.46%,貿易順差達992.55億美元,實現利潤總額710.75億元,同比增長37.79%(表2—1)。

表2—1  2007年前三季度中國紡織工業主要幾項指標

 2007年前三季度 同比增

紡織工業增加值(億元) 19461.64 +22.99%

紡織工業利潤(億元) 710.75 +37.79%

紡織工業就業人數(萬人) 2362 +2.51%

紡織工業出口金額(億美元) 1117.33 +19.46%

紡織工業貿易順差(億美元) 992.55 +20.64%

  注  根據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的有關數據整理得出

(二)產業特點

1.產業門類完整,產品種類豐富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紡織業已形成了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化纖、棉紡織印染、毛紡織、麻紡織、絲綢、針織、服裝、非織造、紡織機械等行業共同發展,產品種類十分豐富。在纖維原料方面,國內纖維原料資源充足,有棉花、羊毛、羊絨、蠶絲、苧麻、亞麻、大麻等各種天然纖維,其中棉花、羊絨、蠶絲、苧麻等產量世界第一;化學纖維生產發展迅速,粘纖、滌綸、錦綸、腈綸、維綸、丙綸和氨綸等化纖品種齊全。

2.產業布局集群化發展

   中國沿海各省市已經形成了極有活力的紡織集群經濟帶,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三角洲三大經濟圈為輻射中心,僅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這五省一市就集中了大約占全國四分之三的紡織企業。

3.產業競爭優勢明顯

   中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已超過全球生產總量的1/3,主要紡織品產量和紗布、服裝、化纖都名列前茅,中國已形成了完整的紡織產業鏈,具有比較明顯的競爭優勢。由日本、韓國和香港向中國內地轉移的紡織工業尤其是服裝工業,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實惠。先進的技術,完善的銷售渠道,創新的設計理念和熟練的技巧等都被完整地帶入了中國,進一步強化了中國本土的紡織業。有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資金和技術融入,中國紡織業的競爭優勢更加明顯。

二、紡織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作為世界上第一大紡織服裝生產和出口國,紡織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而且也是我國出口創匯的首要產業,對我國積累資金、解決就業的貢獻非常大,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年紡織行業工業總產值是3萬億元,占全國比重的7.66%;利稅總額占全國加工業的財政收入的4.86%;服裝出口額為1756億美元,占全國加工業出口額的14.47%;職工平均人數為1101萬人,占全國加工業職工人數的13.99%。

首先,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紡織業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員,成為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重要領域。據測算,中國紡織品出口每增長1億美元,可增加7300人就業 ??梢?,紡織業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勞動力資源是中國紡織業長期比較優勢的基礎,同時也說明擴大就業是發展紡織業的強大動力。

其次,紡織業是我國出口創匯大戶,一直是我國貿易順差的最主要來源,保持貿易平衡作用非常明顯,有力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1999年我國紡織品服裝業順差額第一次是全國貿易順差的1倍,2004年達到全國貿易順差的2.5倍(圖2—2)。

                                                       進出口總額(億元)

 

圖2—2  全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總額

注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ccct.org.cn)

 

   此外,紡織業對國民經濟增長具有帶動效應,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基礎。紡織業向其他行業,如農業、建筑、交通、水利等各個產業部門所提供的大量新材料和新產品,有力地支持了這些行業的發展。紡織品出口的大量貿易順差,對實現工業化的內在需求和GDP的增長功不可沒。隨著近年來產業結構的調整,紡織服裝業重新煥發活力,為國內經濟和出口貿易的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現代紡織業已不再局限于傳統市場的紡織品和服裝,而是憑借高科技手段研發出來的獨具特色、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在今后一段時期內,紡織服裝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將更加重要。

第二節  中國紡織品貿易的特點及競爭格局

一、中國紡織品貿易的特點

1.紡織品出口貿易規模上的新突破

我國加入WTO后,紡織品出口從2001年的534.4億美元猛增到2006年約1651.4 億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長了近3倍。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的簽署,為我國紡織品出口提供了穩定的貿易環境,確保了我國紡織品出口持續有序的發展。以2006年為例,紡織品出口保持穩定增長,出口價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2006 年前9個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長24.2%,對美紡織服裝出口價格增長42%,對歐盟服裝出口價格也增長了17%。盡管2006 年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在貿易摩擦頻多、人民幣匯率升值、出口退稅下調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在出口整體規模和 效益上仍取得較大發展。

2.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地區結構

我國紡織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發達國家和地區,如美國、歐盟和日本。由于中國紡織品服裝在這些市場具有價格競爭優勢,而且這些市場的消費者有較強的支付能力,中國企業愿意將產品出口到這些市場,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和經濟效益。近年來,通過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中國紡織品服裝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迅速,部分發展中國家正在成為出口新的增長點。至于進口方面,日本、韓國、歐盟、美國和香港、臺灣仍是中國紡織品服裝進口的主要來源地。  

二、中國紡織品貿易的競爭格局

美國、歐盟和日本既是中國主要的貿易伙伴,也是中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他們還是對中國紡織品出口設置貿易壁壘最多的經濟體。

(一)中美紡織品貿易

美國不僅是中國主要的貿易伙伴,也是中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中美紡織經貿關系上,中美經貿合作關系是互利雙贏的。中美兩國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長期以來,我國向美國出口諸如紡織品之類的低附加值的產品,同時也從美國進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產品。我國紡織品出口對美國市場的依存度高。我國從1994 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以來,紡織品出口額約占世界紡織品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據統計,我國出口紡織品到達美國市場的比率達20.14%。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出口仍將以勞動密集型等輕工業產品為主,其中紡織品出口仍將是對美國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中美貿易摩擦將繼續升溫。隨著中美貿易順差逐漸加大,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和分歧在紡織品貿易中也愈來愈激烈。美國方面認為我國紡織品在花色、圖案設計等方面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擔心我國紡織品會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壟斷地位,因此美國采取協議招標等方式提高我國出口紡織品門檻,而且從2006 年10 月起,美國修改了原產地規則,對來自計劃經濟國家的進口原料成分超過33%的產品確定為市場經濟,可對其出口企業進行反傾銷,同時對出口國采取反補貼調整,這些措施對限制我國向美國出口紡織品都有一定的針對性。

(二)中歐紡織品貿易

   歐盟是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傳統市場,但是歐盟對中國實行了種類繁多的紡織品配額限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根據《紡織品與服裝協議》(ATC)的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歐盟必須按照ATC一體化的進程分階段逐步取消對中國紡織品服裝所設置的配額限制,并且在2005年1月1日取消全部配額。雖然在國際紡織品貿易中形式意義上和實質意義上的出口限制安排隨著2005年1月1日《紡織品和服裝協議》的失效將徹底消失, 但是對于中國來說并非如此。2005年6月11日, 中國和歐盟宣布根據《中國加入工作組報告》242段對10類輸歐紡織品問題簽署諒解備忘錄 。此后不久, 在此備忘錄的基礎上, 2005年6月20日, 中國商務部公布了《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 暫行) 》, 對紡織品實施出口限制安排。2005年9月22日制訂的《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 取代了前者成為對歐盟和美國實行紡織品出口限制的依據。

(三)中日紡織品貿易

在雙方多年共同努力下,中日紡織品貿易已進入平穩發展階段。紡織品是我國對日出口的傳統大宗商品,日本是中國最大紡織品出口市場,同時中國也是日本紡織品的主要進口國。目前,中國的紡織服裝產品在日本進口貿易中已擁有絕對占有率。日本紡織品服裝市場潛力很大,且沒有配額限制。在日本紡織品服裝進口市場上,中國產品占70%左右,并具有較強的價格和質量競爭力。中國已成為日本成衣和各類紡織品進口的主要來源地。我國兩紗兩布產品除棉紗是日本第4大供應國外,其他三類商品均為日本第一大供應國,市場占有率均超過50%。棉花布和T/C花布均為日本的第二大供應國,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4.63%和13.97%。人造棉布排名第三,化纖布排名第一 。

雖然中國紡織在日本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是近年來出口數量擴張較快,價格不升反降。日方認為中國出口的紡織品制造水平低,質量較差,產品檔次難以提升。中國企業過分依賴價格優勢,疏于開發及提高產品的質量。因此,創新和開發高檔產品,提升檔次,將是中國企業擴大對日紡織品出口的當務之急。

第三章  技術性貿易壁壘概述

第一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基本概念

     所謂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一國政府或非政府機構以維護國家安全、保護人類與動植物安全和健康、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以及保證食品安全與產品質量等為由采取的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技術性限制措施或法規,這些措施或法規主觀或客觀地成為外國商品自由進入的障礙 。這一定義強調了技術性貿易壁壘貿易限制的主觀或客觀方面。一方面,由于市場失靈,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與生產或消費有關的負外部效應,一國政府或非政府機構制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可以起到客觀地限制不符合本國要求的外國商品進入,保護本國市場。另一方面,該定義強調了技術性貿易壁壘有故意地被濫用的可能性,從而在主觀上成為一國政府進行貿易限制的工具,也就是說,政府以實現社會公共目標為由,制定技術性貿易壁壘以達到限制外國競爭性產品進入與保護國內產業的目的。

WTO的相關協議,如《GATT 1994》、《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簡稱《TBT協議》)等,要求上述技術性限制或措施不應給國際貿易造成變相的限制或制造不必要的障礙,也不得對情況類似的國家構成不同的待遇。但是在不同國家之間,由于歷史的原因和現實的經濟發展水平及技術差距,對產品的生產過程和質量標準有著不同的要求,發達國家的要求往往高于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之間或在發展中國家之間,也會存在著不同的技術標準和要求。這樣一來,一個國家的產品要進入另一個國家的市場,就有可能因技術性問題而受到阻礙,從而形成技術性貿易壁壘。

概括而言,TBT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TBT主要是指WTO《TBT協議》規定的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廣義的TBT還包括動植物及其產品的檢驗和檢疫措施、包裝盒標簽及標志要求。技術性貿易壁壘是非關稅壁壘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發達國家限制市場準入的重要手段。

第二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征

    在國際貿易的實踐中,技術性貿易壁壘具有名義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內容上的廣泛性和復雜性,手段上的隱蔽性和靈活性,做法上的歧視性,實施中的爭議性,被許多國家用來當作保護自身利益的&ld quo;護身符”。

(一)廣泛性

技術性貿易壁壘不僅涉及與人類健康有關的資源環境等初級產品,還涉及所有的中間產品和工業制成品,而且涵蓋從研究開發、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到銷售消費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TBT措施的表現形式極具廣泛性,涉及法律、法令、規定、要求制度等各個方面。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無一不對進口商品設定技術規則,規定影響商品性質、設計、制造、化學成分、原材料、包裝、標簽等方面的強制性技術規范和標準,在廣泛的貿易領域構筑技術性貿易壁壘,以此阻擋國外商品進入其市場。

(二)隱蔽性

技術性貿易壁壘隱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配額限制等問題,各種技術標準極為復雜,往往使出口國難以應付。同時,技術性貿易壁壘是以高科技的技術標準為基礎的,科技水平不高的發展中國家往往難以判斷。技術性貿易壁壘最隱蔽是因為它總是以保護動植物和人類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和消費者利益為出發點出現的,而在這一目的背后往往隱藏著貿易保護主義,通常作為進口國阻止國外商品進入、保護國內市場的手段。事實上,把標準和技術法規作為一種技術性貿易壁壘,是各國政府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一直很在使用的方法。由于《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本身不存在標準,只是提出了一個松散的彈性很大的框架結構,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就可以以國內的生產發展和市場保護需求為出發點,以維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的生命和安全、保護環境為理由,根據自身的標準和需要自行靈活設定技術性貿易壁壘,制定出繁多苛刻的技術規則和標準來限制進口。這種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靈活運用,使得技術規則、標準經常處于變動之中,出口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根本無法及時了解進出口繁多的技術法規和具體規定,即便有多年出口貿易經驗的人有時也很難通曉進口國對商品的所有技術要求。

(三)歧視性

由于經濟和技術水平較高,主要是發達國家在實行TBT措施,發展中國家難以達到要求,其貿易利益往往成為犧牲品。這種歧視性不僅體現在進口國內外有別、內松外緊、內低外高限制進口的技術規則和標準上,更表現在技術法規和標準實施的全過程。

(四)爭議性

 各國采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經常變化,且各國差異較大,使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商難以適應。由于技術性貿易壁壘涉及面非常廣泛,表現形式又非常復雜,加上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實施過程中的隱蔽性,在對其是否是實現社會公共目標的必須以及是否超出合理限度上,目前尚無明確的可操作的規定與標準,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評定標準,結果必然是不同國家從各自經濟利益出發對貿易壁壘予以評判,因而國與國之間相互很難協調,難以達成共識,容易引起爭議。

紡織品服裝行業技術性貿易壁壘除了具備一般的表面合理性、隱蔽性和靈活性等特征外, 還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有關紡織服裝產品技術要求的法規嚴明、項目眾多, 使得技術壁壘成為紡織服裝貿易中新的保護網, 對我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提出種種嚴格的要求; 2.利用高新技術、高靈敏的檢測設備, 進行精密分析, 高標準、嚴要求,對紡織服裝產品的檢驗手段和要求逐步提高;3. 除了對進口服裝制定一整套技術標準外,發達國家還將技術壁壘延伸到產品外圍, 例如在紡織服裝產品包裝方面,歐美等國的環保法規中對商品包裝材料的易處理性和可回收率有較高的要求和標準。

正是由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以上特點,實施起來比較容易,一些國家甚至挖空心思地利用技術性貿易壁壘進行貿易保護。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有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生產者的利益,常常蓄意提高進口商品的技術標準,限制進口。目前TBT已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貿易之爭的重要領域。

第四章  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狀況

第一節  紡織品出口企業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基本狀況

近年來, 隨著人們對生態和環境問題關注程度的加深, “ 清潔產品”、“ 綠色產品”和“ 生態紡織品” 等概念被引入紡織品和服裝領域。發達國家對紡織品和服裝在生產過程中的清潔性和在穿著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紡織業領域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也愈演愈烈。從2000年到2004年,WTO成員在紡織業每年的TBT通報量基本維持在個位數,而自2005年起,卻呈不斷上升的趨勢,2005年到2008年,當年的TBT通報量分別為18、23、37、53;截至2009年7月份,WTO成員國在紡織業的TBT通報量就達到19件。這表明隨著傳統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的弱化,由于科學與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市場,促進本國紡織業的發展,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技術性貿易壁壘。

表3—1 2000—2009年7月WTO成員在紡織業的TBT通報量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7. 總計

通報量 9 6 6 10 8 18 23 37 53 19 189

                           注  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技術監督局官方網站的各國TBT通報查詢數據庫

作為出口創匯大戶的紡織業一直是我國遭受技術性貿易壁壘最嚴重的產業之一。根據國家質檢總局2007年對兩千多家企業(涉及到紡織企業488家)的調查顯示,紡織業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的企業就達到154家,約占31.56% ,這就表明技術性貿易壁壘給我國大多數的紡織業出口企業帶來廣泛的影響 。美國、歐盟、日本等我國紡織品和服裝的主要出口對象國順應這種潮流,紛紛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環保標準, 對進口紡織品和服裝采取了嚴格的技術環保建議措施。目前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中遭遇的技術壁壘主要有三種類型: 1.產品檢驗制度方面包括對有害物質的使用量、殘留量以及禁用物質種類有關的技術標準的檢驗和對產品阻燃性、耐火性方面檢驗的安全指標檢驗;2.產品包裝標簽制度,包括對產品標簽的規定,包裝的環保、安全性的檢驗和附加的生態標簽,如Oeko-Tex Standard100、Clean、Taxproof、Fashion、Eco-Tex、Otn100等;3.產品認證制度,如國際質量標準化認證(ISO9000)、國際環保標準化認證(ISO14000)、社會責任標準化認證(SA8000)。

    面對上述形形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國紡織業常常疲于應付,屢遭查禁。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有關紡織業的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不健全,標準檢查、檢驗設備落后。技術法規的不完善、標準過低成為中國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的最大缺陷 ,已經嚴重影響了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使我們處于被動地位;2. 紡織品生產企業環保意識淡薄,對產品標準化認證工作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特別是對“綠色認證”體系缺乏足夠的認識,行動遲緩;3. 紡織品出口企業的法律意識不強,對WTO 規則特別是《TBT協定》了解不夠,遭遇TBT時應訴的積極性不高;4. 紡織業管理體制不夠完善,政府職能缺位,紡織業協會也沒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政府、行業協會以及企業三者在應對TBT 時的協調性不夠。而在當今世界上,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其也是對我國紡織品出口設限最多、最嚴的國家和地區,并且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這類少數發達國家手中。

第二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及發展趨勢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

凡事都有兩面性,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業出口既有其積極影響,也有負面效應。

一方面,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不利影響有:(1)通報不斷,損失嚴重。早在2002 年, 我國就有67.2%的紡織服裝企業受到技術壁壘的影響, 相當數量的產品不得不退出國外市場, 產品損失達11.7億美元。2003年,受TBT 影響的企業占74.4% ,損失達到10億多美元。目前, 歐、美、日等是對我國實施TBT的主要國家和地區, 其TBT對我國紡織出口企業造成的損失占總損失的95%。TBT 不僅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和收益造成巨大影響, 而且還會影響我國的就業。據測算, 紡織品服裝出口每下降1% ,其國內生產就會下降0.5% , 將新增失業人口3.6萬人,造成巨大的社會壓力;(2)出口紡織品服裝的成本增加, 產品競爭能力下降。為了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 紡織品服裝企業被迫使用進口原材料, 增加檢驗項目, 取得各種認證, 改進技術工藝, 加大技術改造投入, 這些都使出口產品成本上升, 增加企業負擔, 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失去了價格優勢;(3)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名目繁多, 限制內容多變, 而我國企業情報系統落后,對進口國有關法規、標準、認證規定收集不及時或不全面, 致使有些企業貽誤了成交時機,或被迫取消定單;(4)波及面廣, 影響相關產業。TBT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影響的同時,還波及到印染業、化學助劑業、纖維原料業、運輸業等, 減少相關行業的業務量和收入。

   另一方面,從長遠的眼光看,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服裝業的發展也具有積極的影響。(1)可以促使我國紡織品服裝企業的經營者和生產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轉錯誤觀念, 由只重外在質量轉向外在和內在質量并重;由只重產品本身質量轉向產品質量和生產過程并重;由以經濟利益為第一位轉向經濟利益和消費者利益并重。(2)促進產業升級調整。正當的技術指標以保護環境、保護人類健康為目標, 這必然會導致國際貿易中破壞環境和對消費者健康有害的紡織品服裝貿易的逐漸下降, 促使我國紡織品服裝業實施產品結構調整, 大力開發環保型深加工產品,把“綠色紡織品服裝”等作為出口的新增長點, 以此打破國外技術壁壘, 穩定并進一步擴大我國紡織品服裝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3)推動技術進步。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在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構成挑戰的同時, 也為我國紡織服裝業實現技術進步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發展趨勢

從國際貿易壁壘的發展趨勢看,以技術貿易壁壘為核心的新貿易壁壘將長期存在并不斷發展,將逐漸取代傳統貿易壁壘成為國際貿易壁壘中的主體。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數量越來越多

與其他非關稅壁壘相比,WTO成員的TBT和SPS通報量最多且不斷增長。與傳統貿易壁壘相比,WTO成員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量最多且不斷增長,2001年至2007年,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量從1305件增長到2456件,增長了88.2%。其中TBT措施通報量從533件增長到1295件,增長了142.9%;SPS通報從772件增長到1161件,增長了50.4%。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的影響也日益加深。據調查顯示,2008年我國有36.1%的出口企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響(2007年為34.6%,2006年為31.4%,2005年為25.1%),全年出口貿易直接損失505.42億美元(2007年為494.59億美元,2006年為359.2億美元,2005年為288.13億美元),兩者均呈逐年上升趨勢。

(二)TBT覆蓋的范圍越來越廣

TBT既涉及國際間的法規、協議、指南和準則等,又包括一些民間組織制定的規則。TBT覆蓋面極寬,從產品生命周期來看,它涵蓋了產品的所有時期——新生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弱期;從產品形態來看,TBT不僅涉及初級產品,也包括了中間產品和制成品;從產品領域來看,TBT已從貿易領域擴展到了生產領域、金融領域和服務領域。

(三)TBT的擴散效應日趨明顯,影響越來越大

與傳統貿易壁壘相比,TBT的影響更具廣泛性和深遠性,它能以正當理由直接將某國的進口產品拒之門外。而且TBT具有明顯的擴散效應,它實施的某項措施往往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從一國擴展到多國;由一個產品涉及所有相關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在當代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已不容忽視。

(四)WTO在技術性貿易協議中針對發展中國家而規定的特殊優惠條款形同虛設

雖然WTO在《TBT協定》和《SPS協定》中對發展中國家設有特殊優惠條款,但由于TBT具有合理性和隱蔽性、符合人類利益,無論從協定本身的規定還是現實的應用來講,特殊優惠條款都形同虛設,不具備可操作性,而且實踐中也沒有哪個國家做到這一點。

(五)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體仍是發達國家,但發展中國家也不甘示弱

(六)TBT將會促使發展中國家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從而間接促進發展中國家的進步

TBT是經濟和技術上的差距導致的結果,在技術性貿易壁壘中長期處于劣勢的發展中國家迫于競爭壓力,勢必會想方設法地提高自身出口品的技術含量,增強競爭實力,而這種科技上的進步將帶來巨大的生產力,從而在間接上促進發展中國家的進步。

第五章  中國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

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興起和貿易自由化趨勢的發展,以及中國入世后國門開放進程的不斷加快,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已不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熱門話題,而是不可回避的現實挑戰。我國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認真研究國際間已達成的各種技術標準協議,制定出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

第一節  我國政府部門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可采取的對策

 從政府角度看,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和完善符合國際慣例的技術法規體系

    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應設立專門機構, 積極組織專家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 對現行標準制定中制定、執行和監督脫節的問題, 應做到以市場為導向, 與企業生產和人們生活需求以及監督監測水平形成有效銜接。把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的一些意見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國際標準中去, 為我國紡織品順利進入國際市場創造條件。

 2. 加強宏觀調控, 規范和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力度, 鼓勵建立高新技術、環保型的紡織服裝企業, 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投資設廠。積極規范和引導紡織服裝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促進產業升級。

3. 加大談判力度

一方面要利用現有WTO機制,要求主要進口國取消不合理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WTO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建立嚴格、公平、合理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約束發達國家越來越泛濫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為中國紡織品出口營造公平競爭的國際環境。

   4. 建立完善的出口風險預警機制和快速反應體系

    建立技術壁壘信息中心和數據庫讓紡織品服裝企業及時了解主要貿易對象國在該領域TBT 的新動向。建立TBT預警機制,并將信息及時反饋有關部門和企業,做好防范工作,采取措施,突破國外TBT。

第二節  我國企業和商會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可采取的對策

一、對于企業來講,應該在努力提高紡織品產品質量、建立符合國際市場標準的生產加工體系的前提下,積極采取多種渠道來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應考慮采取下述措施:

   1.大力實施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打破技術壁壘最根本的辦法是提高紡織品服裝的質量, 我國紡織品服裝企業必須改變目前技術及生產設備落后狀況,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積極開發環保型深加工產品, 把綠色紡織品、生態服裝等作為出口的新增長點。因此, 出口企業要加速技術改造, 淘汰陳舊落后設備, 走優化存量的發展道路, 進一步加快新技術和設備的研制開發工作,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在國際競爭中取得主動權。

    2.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的管理水平

出口企業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使其組織結構、戰略管理以及經營管理等適合技術性貿易壁壘變化的需要, 將ISO9000 與ISO14000 等國際管理標準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 創造出適合自身的管理方法, 從制度上保證產品的質量品質和環保品質。

   3.更新觀念,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企業要積極參與各種標準的制定,制定標準就是技術開發,就是產業化,誰制定標準誰有有先發優勢,掌握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動性,從根本上擺脫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

二、行業協會是非盈利性的社會中介組織,在市場經濟運行中起著協調、服務的作用。面對越來越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限制,我國應該重視行業協會在現代國際貿易中的作用,積極建立和完善各種行業協會和商會組織,引導他們承擔起保護國內企業的職責,一旦我國企業受到沖擊,要迅速作出反應,采取各種相應措施,形成一個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并利用各種技術性貿易措施進行行業和產品保護的快速反應機制。

1. 完善組織建設, 發揮服務職能

應加強行業組織建設, 形成權威性和凝聚力。此外,應該加強服務意識, 并積極維護企業的利益。以組織的形式出面應對TBT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2. 參與標準制定, 提高檢測水平

積極參與國家和國際標準制定, 反饋行業之聲; 傳達并監督標準和法規的實施。另外, 紡織協會應積極與國外檢測機構合作, 制定國際認可的檢測標準。

3. 啟動互律機制,規范同業競爭

我國近年來頻繁遭遇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以及其他貿易壁壘,除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迅速擴張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紡織品服裝企業之間的惡性無序競爭。我國紡織品服裝行業協會還必須制定行業的“行規”和職業道德規范,維護行業競爭秩序,調節彼此的紛爭,對惡意競爭的行為要給予懲罰,保護行業內出口企業的根本和長遠利益。

【參考文獻】

[1] 卜海.后配額時代與我國紡織品貿易的發展戰略[J].國際貿易問題, 2004(9):5-8

[2] 陳杰.后配額時期的新貿易壁壘及我國紡織服裝業的應對策略研究[D]. 南京:東南大學碩士論文集,2006.

[3] 韓雁蒙.我國紡織品出口實施主動配額的實證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集,2007.

[4] 凌海生.浙江省紡織服裝行業的出口競爭力研究[D],2006年,34-38

[5] 薛榮久. 中國與歐美等國紡織品貿易爭端的化解[J].國際貿易,2005(7):7-8

[6] 喬生.“特保條款”及其對我國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評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5(5):102-106.

[7] 許輝,許燕玉. 后配額時代我國紡織企業加速國際化得戰略選擇—基于資源觀的研究[J]. 國際貿易問題,2007(6):94-99.

[8] 張亮,閻俊.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的貿易壁壘與對策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 2004(4):100-104

[9] 余為麗,王治.基于動態鉆石模型的中國紡織服裝業國際競爭力分析[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4):79-83.

[10] 魏國學,熊啟泉.美中貿易摩擦不斷地原因—基于美中貿易現狀的模型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 2006(3):39-44

[11]《中國入世協議書》第16條

[12] 田強.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與對策[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8).

[13] 王仲輝.跨越貿易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的影響[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14] 張茂榮.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如何面對技術壁壘[J].經濟師, 2004(2): 49–50

[15] 滕玉華.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及對策[J].當代經濟,2004(3): 44-45

[16] 馬曉紅.2005年中國紡織業埋伏三: 技術性貿易壁壘障礙重重[J].WTO經濟導刊, 2004( 8): 7—8

[17] 張銳.誰為紡織品配額終結買單[J].經濟前沿,2005(1)

[18] 吳海霓.世貿組織框架下出口企業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措施[J].國際貿易問題,2003(1)

[19] 全毅等.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理論分析、經濟影響與對策研[M]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0] Ningchuan Jiang. Effe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n Chinese Textile Product Trade [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ISSN 1913-9004 (Print), ISSN 1913-9012 (Online)

[21] Gabriel J. Felbermayr • Benjamin Jung.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nd Industry Productivity[J]. Open Economies Review, ISSN 0923-7992 (Print) 1573-708X (Online)

致    謝

為期四年的大學生活,在本篇學士學位畢業論文中落下帷幕,自己也盡了最大的努力,希望能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在論文選題、文獻搜集、實證分析及最后的成文撰寫過程中得到了老師、父母和同學的幫助。對恩師的教誨,以及同學們的幫助,十分感激。

首先要衷心感謝我的論文導師阮尹,阮老師學術知識淵博、治學態度嚴謹,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使我受益匪淺,而且阮老師為人謙和誠懇,不僅在學術上,對于今后的工作生活,阮老師也帶給我許多的啟發。感激之情無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