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生產計劃范文

時間:2024-01-17 17:53: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場生產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農場生產計劃

篇1

現在我國絕大多數的農業生產體系已經逐漸引進了農機標準化管理體系,并逐漸將其作為現代農業的核心管理模式,通過創新和優化將這項工作得到完善。因此,本文將對農機標準化管理在東北農場生產中的作用進行研究,希望對這項工作的開展起到更大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

農機標準化;管理;東北農場;農業生產;作用

農業生產作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支柱性產業,對我國經濟建設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近年來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和相關技能的提升,農業生產規模也逐漸擴大,在這個背景下,東北農場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就要對農機標準化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進行充分認識和了解。基于此,本文將對其展開研究,以期對東北農業生產起到更大的積極影響。

1加強思想認識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機標準化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農機標準化管理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所以在這個背景下,農機工作人員要在思想認識上加強對農機標準化重要性的認識,認識到這項工作對我國農業發展的緊迫感,通過對農場的深刻認識,讓每個農戶從思想上正確認識到農機標準化的重要性。從而將農戶的整體意識進行完善。對于一些思想認識不到位的農戶進行重點教育,耐心向其講解這項工作開展的重要性。

2建立健全農機安全制度

農機單位應該建立健全安全檢查制度。相關的農機工作人員應該將安全工作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對機車的檢驗和其他安全生產工作。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要具備相應的分析能力,將整個工作中的安全環節進行把握。此外,農機還應該建立健全相應的安全責任追究制度,通過將各項工作落實到每個人的頭上,工作人員的工作意識將得到進一步強化,對工作的開展將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如果安全生產沒有落實在實處,那么農機安全將得不到完善。因此在這個背景下,出現安全問題更應該及時處理,對于沒有將問題及時糾正的農場進行通報批評,嚴重的也要采用一定的處罰措施[1]。

3加強對農機數據的準確分析

在這項工作的發展過程中,農場應該充分認識到加強農機數據分析工作的重要意義,在工作中,需要安排專業統計人員,進一步將責任制度進行落實和完善。并且需要不斷對報表制度進行學習,保證審核流程在正確的工作范圍中進行。想要將報表時效和質量得到充分保證,就需要不斷提升分析能力,通過對數字的有效記錄和統計,進一步發展工作中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為了更好的保證數據銜接過程中的準確性,在對數據進行上報的過程中,應該保證其能和相關的安全生產監督部門統計結果保持一致[2]。

4提升農機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

想要將農機標準化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就要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素質提升,并加強對操作人員和駕駛員技能的培訓工作,對于專業技術過關的工作人員發放相關的工作證件。工作考核沒有達到基本標準的,不予錄用,防止其對田間工作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要不斷對安全教育工作進行強化,保證人員達到基本標準。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工作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將相關的安全制度和責任規范進行講解,使其工作的過程中得到更好的進步。在這個過程中,還要適當改變部分管理者的傳統、落后思想,從重生產、輕安全逐漸過渡到兩者共同抓的工作方式,進一步提升農機標準化工作的有效落實,全面提升農機標準化管理在東北農場農業生產中的積極作用[3]。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在我國科技水平提升的基礎上,我國農業生產中的農機標準化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和優化。現階段農機標準化對農業的整體生產起到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和促進作用,對我國農業的發展也將有極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現在我國絕大多數的農業生產體系已經逐漸對農機標準化管理體系進行了引進,并逐漸將其作為現代農業的核心管理模式,通過創新和優化將這項工作得到完善。作為一項需要長期開展的工作,相關工作人員更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通過對這項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希望能對東北農場的發展起到更大的幫助作用。

作者:白國鑫 單位:黑龍江省北安市長水河農場第一管理區

參考文獻

[1]楊明東,王旭.全面提升農機標準化管理助推現代化大農業發展——以黑龍江省鶴山農場農機管理為例[J].中國機械,2014,46(21):206-207.

篇2

關鍵詞:森林;采伐;利用;管理

采伐作業是伐區階段生產中的第一道工序,合理選擇不同的采伐方式,對伐區生產的計劃、組織是非常重要的。它關系到整個伐區階段的生產費用,直接影響木材生產的經濟效益和森林各類間接作用的發揮。

一、森林采伐限額的概念和實行限額采伐的范圍

1、森林采伐限額是指國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國有林業企業單位、農場、廠礦等為單位,集體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個人所有的林木以縣.為單位,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經科學測算編制,經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審核,報經國務院批準的年采伐消耗森林蓄積的最大限量。

長期以來,我國森林采伐消耗過量,致使許多地方的森林資源減少,生態環境惡化。實行限額采伐,對有效地控制森林資源消耗,維護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林業發展,實現永續利用,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實行限額采伐的范圍。

納入年森林采伐限額包括成熟的用材林的主伐,國防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的撫育和更新性質的采伐,低產林分的改造等,含采伐胸高直徑5 cm以上的立木蓄積量。

國家院批準的年森林采伐限額,每五年核定一次。經國務院批準的年森林采伐限額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年采伐限消耗森林蓄積的最大限量,未經法定程序批準,不得突破。在國務院批準的商品材森林采伐限額內,國家備用的年森林采伐限額由國家林業局根據具體情況嚴格控制使用,需要增加木材生產計劃的,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國家林業局審批。

為了促進重點地區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一些省級地方性法規規定,商品林采伐限額實行五年總控、年度之間進行調劑的管理方式。編制年森林采伐限額的單位剩余的年度商品林采伐限額,經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核實,可以結轉下一年度使用。速生豐產用材林、工業原料林實行采伐限額單列,各森林經營單位當年剩余的采伐限額,經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核實,可以結轉下一年度使用。

對利用外資營造的用材林達到一定規模需要采伐的可以在國務院批準的年森林采伐限額內,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批準,實行采伐限額單列,以鼓勵利用外資造林。

二、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額的程序與年度木材生產計劃的編制、下達

1、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額的程序

年森林采伐限額的編制,按照自上而下、上下結合、綜合平衡、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審核,國務院批準的程序進行。編制年森林采伐限額的單位:國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國有林業企事業單位、農場、廠礦為單位;集體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個人所有的林木以縣為單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匯總、平衡,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后,報國務院批準。

參加編制年森林采伐限額的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林業局和省級林業主管部門的要求,測算年森林合理采伐量,提出年森林采伐限額建議指標;經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初審和同級人民政府審核;逐級上報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匯總和評審;經省級人民政府審核后報國務院批準。

2、年度木材生產計劃的編制和下達

(1)年度木材生產計劃編制程序。年度木材生產計劃由國家統一制定。按照有關規定,各森林經營單位應于每年10月提出下一年度的木材生產計劃,縣、市林業主管部門匯總、審核,于11月底前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匯總、平衡,經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批準后,自上而下逐級下達。

(2)對營造速生豐產林用地采伐實行采伐指標單列。為了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林業,

充分調動廣大企業、社會團體、機關及單位和個人營造速生豐產林的積極性,實行營造速生豐產林用地采伐和現有短輪伐期速生豐產林業采伐指標單列。市、縣林業主管部門可根據改造低產林發展速生豐產林和現有短輪伐期速生豐產林采伐的實際需要,上報年度木材生產計劃,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根據情況優先予以安排采伐指標。

三、木材憑證采伐制度

林木采伐許可證的內容包括采伐地點、面積、蓄積(或株數)、樹種、采伐方式、期限和完成更新造林的時間等。林木采伐許可證的式樣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印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規定,除采伐不是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以及農村居民采伐自留地房前屋后等個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以外,凡采伐林木必須申請林木采伐許可證,并按照許可證的規定進行采伐。

憑證采伐的范圍,就林木所有權而言,包括國有林業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和其他國有企事業單位的森林和林木,鐵路、公路的護路林,集體所有制單位的森林、林木和聯營性質的林木以及個體經營的自留山、責任山的林木和承包經營的林木;就林種而言,包括用材林、經濟林、防護林、薪炭林以及特種用途林,也包括生產竹材料的竹林;就采伐類型和采伐方式而言,包括主伐、撫育間伐、低產林改造更新性質的采伐,采伐方式包括皆伐、擇伐、漸伐等;就采伐目的和用途而言,包括以生產商品材為目的的林木采伐和不以生產商品材為目的的林種結構調整、農民自用材、培殖業用材和燒材等林木的采伐,也包括工程建設占用、征用林地的林木采伐以及因病蟲害、火災受害的林木采伐等;就林木生長地而言,包括了除農村居民在自留地、房前屋后等土地上種植的個人所有的零星林木外的其他地方的林木。但是,在農村居民房前屋后和自留地上天然生長的國家重點保護的樹木和古樹名木則不屬于憑證采伐的范圍。

四、審核發放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機關

篇3

近二十年來,匈牙利的農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一九七八年全國每人平均占有糧食2600斤,肉類357.4斤,奶412斤,蛋439個;每人平均消費肉150斤,奶和奶制品307斤,蛋35斤,水果149斤,蔬菜166斤。糧食、肉、蛋的產量,按人口平均占經互會國家的首位,居世界第五位。

一九四五年解放以前,匈牙利是一個號稱有三百萬乞丐的窮國。解放后的一段時期,又片面強調發展工業、特別是重工業,造成工農業比例嚴重失調,農業發展非常緩慢。到一九四九年糧食產量只達到解放前最高年份的一半左右,六十年代初期糧食仍然不能自給。到七十年代初就一躍成為糧食出口國,年平均出口糧食百萬噸以上。

他們是怎樣扭轉了落后局面,使農業生產有了巨大的發展呢?

首先,國家大力增加對農業的財政支援。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0年,把國民經濟總投資的五分之一用于農業;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五年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投資百分之六十。同時,國家多次提高農畜產品的收購價格(一九七五年比一九六五年提高百分之五十三),降低農機產品的銷售價格(同期降低百分之二十)和對窮社給予免除債務、成本補貼、稅收優惠等支援。這樣就大大縮小了工農業產品價格的剪刀差。

其次,對于集權式的經濟結構進行改革,以收購制代替了使農民貧窮化的義務交售制,以商品交售指標取代了的指令性的計劃指標。農業社完全有權確定自己的生產計劃;除一、二種國家統購物資外,可自由向收購單位或消費單位出售產品;一部分場、社經批準還可以直接進行對外貿易。由于多方面地擴大了自,使場、社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篇4

(1)一致性:所建考核體系要符合農場的發展規劃,適應油田和當地用工現狀。

(2)精確性:建立考核體系時,要便于準確計量、計算,可操作。

(3)全員性:建立考核體系要公平、公正、公開,讓所有員工都能參與其中,得到員工的廣泛認同和支持。

(4)可行性:所建體系要可監督,可考核,逐步完善,分步實施。

二、建立蔬菜種植全員績效考核體系的準備

1.明確對象,細分組織。納入全員績效考核對象的包括從事農場蔬菜種植的隊長兼技術員,隊長助理和全體員工。首先按照管理層級理論的要求,將40名員工劃分5個7-8人小組。由蔬菜生產隊長提出7名候選人,由全體員工差額選舉確定5個小組組長。

2.劃分工序,制定標準。根據工作特點的不同,將蔬菜種植工作任務劃分為生產準備、播種育苗、定植移栽、日常管理、采摘、運輸分裝和拉藤清理七個階段共26道工序。按照“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在日常安排工作中連續測試并記錄各工序工時定額和最佳組合人數。3.明確內容,宣傳發動。在年初與種植隊長簽訂《內部績效考核責任書》,明確考核的內容,如年度產量指標、用工指標、產品合格率、生產計劃落實率等共13項指標;隊長助理主要負責員工考勤、生產統計、菜品分配和協助生產指揮,明確工作要求并制定相應的考核扣分細則;對普通員工,制定《員工績效考核細則》,從工作進度、工作質量、遵章守紀等八個方面作出具體要求,明確獎扣分尺度。這些基礎工作完成后,召開員工大會,通過舉例測算,讓每位員工了解績效考核的流程和個人績效收益的上下限。

三、聯產計酬,實施全員績效考核

1.科學安排。由種植隊長依據當天工作任務和定額表,分解確定各小組每天的工作內容、質量標準和進度要求。在此基礎上,填寫《蔬菜種植工作情況日報及小組評分表》。日報表由種植隊長負責填寫,每天下午通過郵件報送給主管領導。種植隊長和隊長助理日常依據工作日報表和考核細則,加強對員工工作的檢查督促,主管領導重點監督種植成功率、計劃落實率、安全生產、設備設施完好率、員工隊伍穩定、遵章守紀等方面內容。

2.績效考核。每天召開由主管領導、種植隊長、隊長助理參加的日報會議,總結當天工作,安排今后3-5天的工作,并依照《全員績效考核細則》對各小組和每個員工進行百分制評分,每月月底匯總小組和員工得分情況。同時,每個月底,主管領導依據《內部經營責任書》,對隊長進行逐項考核,計算出單項考核獎罰額。隊長助理也由主管領導對照考核細則打分。組長及員工由種植隊長與助理考核打分。所有獎罰事項及員工得分在月度場務會上通過。

3.聯產計獎。根據季度蔬菜產量完成情況,每季度按750元/萬斤確定季度應發績效獎金總額。應發績效獎金總額在種植隊長、助理、組長、員工間按29:7:12:52比例進行分配。最終實得獎金計算公式為:隊長實得獎=應發績效獎×獎金分配比例×出勤率-綜合獎罰額。隊長助理及員工實得獎=應發績效獎×獎金分配比例×出勤率×績效考核季度平均得分。

篇5

摘要:

本文介紹了國外現代家庭農場發展情況,研究借鑒國外家庭農場發展的規律與經驗,在當前大力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過程中,對于科學把握我國家庭農場的特征并促進其健康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國外;現代家庭農場;情況

家庭農場在世界上有悠久的歷史,是許多國家農業制度的基礎,對促進農業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至今仍在農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以美國、法國、荷蘭為例,美國人少地多,法國人地比例適中,荷蘭人多地少,在不同土地資源稟賦條件下,在不同時期三個國家都先后建立起現代家庭農場體系,構成本國發展現代農業和參與世界市場競爭的內在基礎。三個國家的家庭農場雖然在演變過程等方面稍有不同,但卻呈現出許多共同特征。

一、家庭農場認定上:外延邊界較為寬泛

雖然世界上家庭農場歷史長久,作為農業生產的基本單元廣泛存在,但在大部分國家中,家庭農場卻是一個模糊而寬泛的概念,一個農戶只要擁有一定規模的土地并依靠自己的力量從事農業生產,就自然被認作為家庭農場。相對而言,美國的定義較為明確一些。美國現代家庭農場的概念產生于70年代初,當時美國政府為家庭農場提出了三條標準:一是由家庭成員經營管理,二是家庭承擔風險,三是家庭必須提供本農場勞力一半以上。符合這三條才被承認為家庭農場,才能享受政府的優惠政策。美國對家庭農場的內涵有特定的解釋:1978年以前,指耕地面積少于10英畝,但當年農產品銷售額達到250美元的農戶;或者耕地面積在10英畝以上,而年銷售額達50美元以上的農戶都屬于農場。1978年后,將銷售產品價值提高為1000美元。從這個解釋中可以再衍生出第四條、第五條標準,即經營土地規模標準和農產品交易標準。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農場經營形式呈現多樣化,歸納起來,主要形成了以下四種類型的家庭農場:一是獨戶農場,即完全符合上述定義的農場。經營者及其家庭是農場的所有者和投資者,勞力主要由農場主及其家屬提供,是一個獨立的生產單位、自負盈虧,有產品交易活動。獨戶農場目前占到家庭農場總量的70%左右。二是合伙農場,也可以稱為聯合農場。合伙人中,有的是一家人中的兩代人,所有者和經營者有比較親近的血緣關系;有的是三人以下沒有血緣關系的合伙經營;有的是兩個家庭農場合并后農場主聯合經營,等等。合伙農場的所有者和經營者雖然多元化,但農場勞力還主要由農場主及其家屬提供。合伙農場目前占到家庭農場總量的20%左右。三是公司農場,也稱為企業化農場。農場經營內容由單純的農產品生產延伸到加工儲藏、農業休閑、旅游服務等領域,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貯藏等實現了一體化。家庭勞力已不能滿足需求,大量雇用外部勞力,甚至外部勞力數量已大大超過家庭勞力數量。公司農場目前占到家庭農場總量的10%左右。四是兼業農場。除了種地之外,家庭還從事農場以外的工作。兼業農場的出現主要是由于農場特別是小農場收入低,難以維持生活,不得不從事農場以外的工作,以增加收入養家糊口。兼業者主要是獨戶農場和合伙農場的所有者與經營者。從四種類型家庭農場的發展變化情況看,近些年獨戶農場發展式微,雖然在許多國家中,獨戶農場的數量仍占居優勢,但生產的農產品價值總量不斷衰減。相反,合伙農場特別是公司農場的數量增長迅速,提供的農產品數量與價值量大幅增加,地位和作用日趨增強。

二、生產方式上:高度專業化

專業化可劃分為生產專業化和作業專業化。生產專業化是指一個農場只生產一二種農產品,如專門種植大田作物,專門種植蔬菜或水果,專門飼養牲畜或家禽。作業專業化是將過去由一個農場完成的全部工作,如耕種、田間管理、收獲、運輸、儲藏、營銷等,均由家庭農場以外的企業來承擔,使家庭農場由原來的自給性生產轉變為商品化生產。荷蘭幾乎沒有小而全的家庭農場,絕大部分是專業農場。如畜牧業生產,奶牛和肉牛、肉豬和母豬、蛋雞和肉雞,往往是在不同的農場分別飼養;同一農場內部,也是按照養牛、擠奶,運送等不同工序進行專業化分工,如同工業企業組成一道道“生產線”。溫室花卉也是如此,一般花農只種植一種花卉。與之相對應的,荷蘭的農業科研、投入品生產供應等也形成了專業化。在農業科研方面,有專門研究露地蔬菜的,有專門研究溫室蔬菜的;有專門研究奶牛的,也有專門研究肉牛的等;在溫室設備方面,也有專門的生產廠家,他們每隔6—7年就能為農民提供新一代的產品;在為溫室生產服務方面,有專門提供泥炭土、種子、花球莖、種苗、肥料、農藥、容器、包裝品等各種公司,每個專業化服務公司都各具特色。法國農場按照經營內容大體可分為畜牧農場、谷物農場、葡萄農場、水果農場、蔬菜農場等等,大部分只經營一種產品,突出各自產品的特點。比如法國迪埃普至波爾多一線的西部大區的奶業、生豬和家禽,地中海沿岸、加隆河谷和香檳等地區葡萄種植,諾爾、庇卡底和香檳地區的甜菜,西南部和南部沿海一帶的水果蔬菜,都形成了家庭農場的專業化生產。美國形成了10個農業生產區域,每個區域主要生產一二種農產品。北部平原是小麥帶,中部平原是玉米帶,南部平原和西部山區主要飼養牛、羊,大湖地區主要生產乳品,太平洋沿岸地區盛產水果和蔬菜。在這種區域化布局的基礎上,家庭農場建立和發展了生產經營的專業化。

三、生產組織形式上:實行生產一體化

所謂農業生產一體化,就是農業再生產中銷三方面業務的有機結合或綜合,農業一體化也稱為農業綜合企業或農工生產綜合體。農業一體化這種新型生產關系,是技術進步和農產品生產高度區域化、專業化的結果。隨著國民經濟的現代化,農民生產出來的產品與消費者直接見面的機會日益減少,因而農業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農產品加工業。而農產品加工業的現代化發展,又要求農業進行工業化類型的生產,即大批量的、均衡的、標準化的、高質量的和價格逐漸下降的生產,這就推動了農業和工業的不斷融合。農業一體化在50年代起源于美國,很快傳入歐洲和日本。農業一體化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開辟了農業生產社會化的新途徑,成為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的內在基礎和推動力量。以法國為例,在20世紀60年代,法國農工生產便邁開了一體化步伐,農業的產中部門和產前、產后工商業一起組成生產聯合體(也稱農業食品工業綜合體)。一體化公司有私人、合作社和跨國公司三種類型,各種類型的一體化公司對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具有決定權和控制權。在牛奶生產中,奶制品加工企業從擠奶、飼養、衛生管理、良種繁育等各個環節,對奶牛場進行指導與管理。在家禽生產中,家庭農場雖然是禽舍的所有者,但雛雞、飼料供應以及生產的規模、產量、結構、產品銷售都由公司負責,雞場的改革也由公司作出強制性規定,不能滿足公司需要的家庭農場將被淘汰。一體化生產給公司帶來的好處:一是降低了一體化公司和一體化農場的生產成本;二是可以生產出穩定的并符合消費者需要的高質量產品;三是可以隨時調整一體化農場的生產計劃,管理和使用好固定資產設備。一體化生產給家庭農場帶來的好處是:盡管喪失了經營決定權,但能優先利用一體化公司管理的、生產效率高的生產要素,減少生產的盲目性,提高經營效果,增加農場利潤。

四、發展趨勢上:家庭農場總量減少與規模擴大并行

農業生產技術進步特別是農業機械化逐步實現,使農場在不改變勞力數量的條件下,擴大土地耕作規模,開展集約化生產成為可能。由于為數眾多的中小農場用不起機器,在技術優良和資本雄厚的大農場的競爭下紛紛破產,農場數量不斷減少,而農場規模卻不斷擴大。這種趨勢在20世紀40年代前后開始,一直到21世紀的今天還未有停止的跡象。美國家庭農場在20世紀初達到鼎盛時期,隨著到1940年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家庭農場兩極分化,小農場消亡和農場數量減少步伐加快。從1959年到1981年,美國農場總數共減少126.9萬個,平均每年減少5.5萬多個,減少的大部分是年銷售額在2萬美元以下的小型家庭農場,而年銷售額在10萬美元以上的大型農場,23年間增加了14倍,從占農場總數的0.55%增加到12.3%。法國從20世紀60年代起,在一系列國家政策干預下,農場從1955年的229萬個,減少到1997年的68萬個;農場平均規模從1995年的16公頃,增加到1997年的41.7公頃,42年間農場減少了70%,土地規模平均增長了157.5%。1950年荷蘭全國農場數量達到頂峰40萬個,此后,農場數量逐年減少。到1980年減少至14.5萬個,農場數量減少了近64%,到1995年又進一步減少至11.3萬個,2000年降到了10萬個以下。半個世紀里,荷蘭農場的總數只剩下了1/4。其中,奶牛農場在1975—2000年,數量減少了70%,而1985—2001年,飼養50頭以上奶牛的農場卻上升了20多個百分點,100頭以上的特大農場從1%上升到8.2%。

五、經營形式上:生產者的外部化和所有者的兼業化

一是生產者的外部化,即雇用外部勞力的家庭農場普遍化。隨著農場數量的減少和農業勞動力的不斷外流,規模不斷擴大的家庭農場的自有勞力,難以完成農場全部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不雇用家庭以外的人員,農場雇工現象越來越普遍化了。根據美國1974年農業普查資料,當年產品銷售額在10萬美元以上的大農場,平均每個農場雇工6.3人,其中年銷售額50萬美元以上的農場,平均每個農場雇工32.2人;產品年銷售額在4—9.99萬美元的農場,平均每個雇工1.5人;年銷售額在2—3.99萬美元的農場,平均每個雇工0.9人;年銷售額在0.25—1.99萬美元的農場,平均雇工0.5人。1978年美國農場總勞動力395.7萬人,其中雇用勞動力126.8萬人,占總勞動力的32%。法國1985年家庭勞動力與雇工數量之比為1∶0.24。2001年荷蘭平均每個家庭農場有勞動力2.89個,其中家庭勞動力2個,另外雇用外部勞動力0.89個,家庭勞力與雇工數量之比為1∶0.44,而溫室園藝業所雇用的家庭外固定勞動力比例超過了65%。二是農場主身份的兼業化。兼業農是指一年中從事非農業活動100天以上或者其非農業收入大于農業收入的農場主。二戰以后,發達國家農民身份上的最重大變化,就是兼業農這一階層的發展壯大,目前農場主兼業已非常普遍。早在1979年,美國家庭農場經營者從農場外獲得的收入,占其總收入已接近60%。而且農場越小,農場外收入的比重就越大,年出售農產品不足2萬美元的家庭農場,從場外平均獲取的收入占到了家庭總收入的85%。比如我們所熟知的美國農場主韓丁,就是一個典型的兼業農。韓丁在經營農場的同時,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工作在協會里或者通過發表演講來獲得農場外收入。韓丁的妻子在一家商務機構工作,每年有1萬多美元的收入,這樣韓丁一家才能維持中等收入水平。

六、組織體系上:對合作社高度依賴化

篇6

關鍵詞:大豆;播種;技術

高產和穩產是我國大豆科研和生產發展的首要方向,過去,對大豆品種的評價過分注重高肥水條件下的高產指標,而忽視一般生產條件下的產量表現,通過高效栽培,把多項增產措施組裝配套,使適合于大面積生產的穩產、高產品種達到優質、生態、安全生產的目的。不違農時,適時播種,保證播種質量,才能達到苗齊、苗勻、苗壯的目的。

一、制訂生產計劃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安排生產計劃時,首先應考慮市場前景。其次,安排生產計劃時還應統籌兼顧,從全年高產高效的原則出發,合理安排好種植面積。第三,要根據合理輪作的原則,盡可能做到不連作,用地養地相結合,以保持土壤的生態平衡。第四,合理安排好茬口。北京是一年兩熟制地區,大豆一般適宜在春、夏季播種。因此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前后作物生育期和農事季節勞力安排情況,安排好茬口,做到環環緊扣,才能獲得最好的經濟效益。

二、土壤準備

2.1播前整地:播前整地包括播前進行的土壤耕作及耙、耪、壓等。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整地技術,因此,播前整地工作也有所不同。如平翻、壟作、耙茬、深松等。

2.2播前灌溉:對于墑情不好的地塊,有灌溉條件的,可在播前1~2天灌水1次,浸濕土壤即可,以利播后種子發芽。

2.3播前封閉除草:我國東北大豆主產區一些大型農場,大豆栽培面積大,如管理不及時,則雜草為害嚴重,常在播前采用機械噴施除草劑,進行大田封閉除草。氟樂靈、拉索等除草劑可在播前進行土壤噴霧。

三、精選種子

具有良好播種品質的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高,苗整齊茁壯。所以在播種前應將病粒、蟲蛀粒、小粒、秕粒和破瓣粒揀出。同時還要根據本品種固有的典型特征,如粒型、粒色、種子大小、種臍大小和顏色深淺,剔除混雜的異品種種子,以提高種子純度。

四、種子測定和發芽試驗

經過精選的種子在播種前應測定粒重和做發芽率試驗。這兩項工作是計算播種量的根據。將經過精選的種子,隨機取樣3份,每份隨機抽出100粒種子,各自稱重并求出平均數,即為該品種的百粒重。其單位用克表示。種子發芽率測定:將上述3份各100粒種子,分別放入3個小蝶或發芽皿中,下墊草紙或河沙。加水至薄水層,然后將種子均勻擺好,放在20℃左右溫暖處(灶旁或保溫箱內)吸水膨脹發芽。經過5~7天計算能正常長根發芽的種子數,并將3個樣本加以平均,即為該種子的發芽率。要求發芽率95%以上。

五、種子處理

為防治蠐螬、地老虎、根蛆、根腐病等苗期病蟲害,常用種子量0.1%~0.15%辛硫或0.7%靈丹粉或0.3%~0.4%多菌靈加福美雙(1:1),或用0.3%~0.5%多菌靈加克菌丹(1:1)拌種。藥劑拌種與鋁酸鉸微肥拌種同時進行時,需在鑰酸鉸拌種陰干后進行。要注意采用根瘤菌拌種后,不能再拌殺蟲劑和殺菌劑。

六、播種量的確定

將已測定的某品種百粒重換算成每千克粒數。

計算每667平方米播種粒數。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出每667平方米保苗株數,然后按照當地耕作條件和管理水平,加上一定數量的損失率(如機械、人、畜在田間管理過程中和人工間苗所造成的損失),一般田間損失率可按15%~20%計算。

計算每667平方米播種量。其公式如下:每667平方米播種量(千克)=每667平方米播種粒數/(每千克種子粒數*發芽率)。例如,計劃每667平方米播種30000粒,已測得每千克種子粒數為5000粒,已測得發芽率為95%。代人公式:每667平方米播種量:30000/(50000*0.95)=6.3(千克)。

七、播種期

播種期早晚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非常大。播種過早、過晚,對大豆生長發育均不利。適時播種,保苗率高,出苗整齊、健壯,生育良好,莖稈粗壯。播種過晚,出苗雖快,但苗不健壯,如遇墑情不好,還會出苗不齊。北方區,晚熟品種易遭早霜危害,有貪青晚熟減產的危險。播種過早,在東北地區,由于土壤溫度低,發芽遲緩,易發生爛種現象。

地溫與土壤水分是決定春播大豆適宜播種期的兩個主要因素。一般認為,北方春播大豆區,土壤5~10厘米深的土層內,日平均地溫8~10℃時,土壤含水量為20%左右,播種較為適宜。所以,東北地區大豆適宜播種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其北部5月上中播種,中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種,南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種。

夏播和秋播大豆由于生長季節較短,適期早播很重要。另外,播種期也可根據品種生育期類型、地塊的地勢等加以適當調整。晚熟品種可早播,中、早熟品種可適當后播。春早,地溫、地勢高的,可早些播種,土壤墑情好的地塊可晚些播,崗平地可以早些播種。

八、播種方法

8.1窄行密植播種法

縮壟增行、窄行密植,是國內外都在積極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厘米寬行距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產10%~20%。從播種、中耕管理到收獲,均采用機械化作業。機械耕翻地,土壤墑情較好,出苗整齊、均勻。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體,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夠有效地抑制雜草生長。

8.2等距穴播法

機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種工效和質量。出苗后,株距適宜,植株分布合理,個體生長均衡。群體均衡發展,結莢密,一般產量較條播增產10%左右。

8.360厘米雙條播

在深翻細整地或耙茬細整地基礎上,采用機械平播,播后結合中耕起壟。優點是,能搶時間播種,種子直接落在濕土里,播深一致,種子分布均勻,出苗整齊,缺苗斷壟少機播后起壟,土壤疏松,加上精細管理,故雜草也少。

8.4精量點播法

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壟的基礎上刨凈茬子,在原壟上用精量點播機或改良耙單粒、雙粒平播或壟上點播。能做到下籽均勻,播深適宜,保墑、保苗,還可集中施肥,不需間苗。

8.5原壟播種

為防止土壤跑墑,采取原壟茬上播種。這種播法具有抗旱、保墑、保苗的重要作用,還有提高地溫、消滅雜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業成本的好處。多在干旱情況下應用。

8.6耬播

黃淮海流域夏播大豆地區,常采用此法播種。一般在小麥收割后抓緊整地,耕深15~16厘米,耕后耙平耪實,搶墑播種。在勞力緊張、土壤干旱情況下,一般采取邊收麥、邊耙邊滅茬,隨即用耬播種。播后再耙耪1次,達到土壤細碎平整以利出苗。

篇7

關鍵詞 家庭農場 農民合作社 場社合一 優勢 風險

一、慈溪市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及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由農村流向城市,為農村土地流轉創造了條件。借此機會,慈溪市為克服傳統農業發展中的局限,經過近年來的探索實踐,發展了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其中家庭農場合作社形成了獨特的“場社合一”模式,發展成效顯著。

在當地政府積極政策的推動下,慈溪市農業發展引進高素質人才,實現農場現代化管理,憑借良好的融資環境實現合作社的規模經營,最終形成以外向型品牌農業和適度規模機械化生產為特點的“慈溪模式”,并于2012年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十二五”期間,慈溪市農林牧漁業年總產值均達70億元以上,增速保持在1.5%左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年增加,年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目前,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2.32×104hm2,占全市土地承包面積的68.3%,規模經營比例達到64.4%以上。

(一)家庭農場發展迅速

慈溪市作為全國家庭農場五大范本之一,更是迅猛發展。2014年登記注冊的家庭農場已達1116家,面積超14萬畝,畝均產出比普通農戶高30%以上,其中50畝以上的規模農場占近50%。以龍山鎮為例,其種植業家庭農場基本情況如表1。

慈溪市各農場主要雇傭外地勞動力,在政府鼓勵下,積極引進高端人才,每個大型農場皆有一個或以上的大學生。目前,慈溪市三大綜合區創業就業大學生人數已達110名,基本實現對農場的科學管理。

當地融資環境良好,家庭農場貸款有多種途徑,通常有三種:第一,合作社可從銀行貸得其存款的八倍,作為家庭農場貸款的資金來源。第二,在政府支持下設立的農業擔保公司,可以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30萬上限的貸款。第三,農村信用合作社籌集農村閑散資金,提供低利息、低成本金融服務。

當地家庭農場包含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多種類型的農業。由于地理條件、經濟結構的影響,當地種植業以蔬菜、楊梅、梨、葡萄、桃等高附加值農產品為主,凈利潤可達1000~1500元/畝。打造農產品品牌,面向國內高端市場和國外市場,農業外向度保持在70%左右,出口企業多達67家,精煉蜂蜜、烤鰻、加工蔬菜等均具較高國際市場占有率。

(二)合作社成為當地農業經營的主要形式

慈溪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多達477家,聯結基地17.5萬畝,聯系農戶13.5萬余戶。主要分為農機合作社和農資合作社兩種:農機專業合作社是以農機服務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資合作社是為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的農民提供技術、資金、信息、購銷、加工、儲運等方面服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由于地理條件的約束和投入成本問題,當地農資合作社選擇使用中小型農機設備,并由農機合作社向農資合作社提供農機設備服務,一般為日本進口拖拉機、烘干機收割機、插秧機等,設備4~5年更換一次,服務費呈上升趨勢。合作社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

(三)合作社的主要方式:場社合一

慈溪市家庭農場合作方式主要是“場社合一”模式,即主要由懂技術、會經營、長期專門從事農產品種養、生產、運銷等有威望的專業大戶,利用他們現有的技術或銷售渠道,將農民組織起來創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場社合一”模式是收購公司、專業大戶、普通農戶三方選擇的結果,專業大戶為了實現規模經營,普通農戶為了解決自身發展局限,由專業大戶建立合作社,合作社憑借科學的管理和穩定的貨源與收購公司達成長期的合作。其具體的合作關系是:

合作社由5~6個核心人物組成,他們擁有合作社的所有權、主要剩余控制權和經營控制權,按照股份確定收益,在社員大會上進行管理層換屆。合作模式方面,合作社與社員多為口頭約束,與收購公司為合同約束。合作社按照收購公司的要求,向農戶提供種子、農藥、耕種標準,最終公司通過合作社統一收購農產品。

目前,龍山鎮發展成熟的合作社長期合作的農戶社員有上百戶,平均每戶耕種面積20~30畝,收益可觀,大部分合作社留有盈余公積,提取后剩余按股份比重分配給社員。

(四)政府扶持合作社發展的主要政策

二、場社合一模式的優勢

(一)成本優勢

成本優勢是降低成本的原因和條件,成本包括生產成本、交易成本、經營成本等。通過降低這三部分的成本來形成優勢,慈溪市龍山鎮家庭農場合作社合作后的成本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生產成本優勢。當地合作社與家庭農場在生產方面的合作有:第一,家庭農場從合作社處獲得低價的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第二,家庭農場租賃合作社的農機設備。第三,合作社聘請的技術人員可以服務于各社員家庭農場。第四,合作社董事會憑借豐富的經驗,能夠為農場主提供科學管理農場的方案。通過合作,農場降低了勞動對象和低值易消耗品的費用、生產管理費用、勞動報酬開支以及更新技術的費用,形成了生產成本優勢。

(2)交易成本優勢。慈溪市家庭農場合作社大規模的種養殖面積,能夠保證充足穩定的貨源,使出口加工公司、皮肉加工公司、農產品交易市場會主動尋求與合作社進行合作。由于市場具有一定風險,合作社董事會可在自己的農場預先種植并銷售,若市場反應良好,再向社員全面推廣。合作社也可利用互聯網平臺、休閑觀光采摘業來解決銷售問題。同時,合作社擁有更專業的企業管理人才,在與外部銷售的談判中更具優勢,解決單個家庭農場由于文化水平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信息不對稱進而農民利益受損的問題。在整個交易過程中,合作社作減少了搜索交易對象成本、信息成本、議價成本、決策成本,從而形成了交易成本優勢。

(3)經營成本優勢。產品經營成本包括合作社的經營成本和家庭農場的經營成本。對于合作社來說,統一的種養殖方式無形中擴大了種養殖面積:合作社決策層根據收購公司、市場以及國家質量的要求,確定種養殖計劃并推廣至全部社員,用較少的成本完成了對大量土地生產計劃的決策。對于家庭農場來說,他們無須再耗費大量人力從事生產、銷售、決策等經營管理,由合作社統一派發生產資料,制定種養殖計劃。

(二)資本優勢

資本優勢是指獲得資本的原因和條件,資本包括了投入再生產過程中的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可從這兩個途徑取得資本上的優勢:

慈溪市家庭農場合作社可從多方獲取金融資本支持。一方面,在政府的支持下,信貸融資環境良好,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可以從農業擔保公司、農村信用合作社、銀行等途徑獲得貸款;另一方面,合作社理事會都是專業大戶,相比其他類型的合作社擁有更多的資金用于自身發展和抵御風險,同時進行高附加值農產品生產的合作社每年收益較高,合作社留存收益能夠解決資金周轉問題。

慈溪市家庭農場合作社擁有充足的人力資本。合作社董事會成員多為當地專業大戶,擁有豐富的種養和管理大型農場經驗,易于取得農戶的信任,實現規范統一的生產模式,降低了合作社建立的難度并減少了合作過程中的摩擦。普通社員農戶在合作社的培訓下,獲得了科學種養殖的技能,加之長期從事農業積累的經驗,使農產品達到收購標準,提高自身收入的同時也促進了合作社發展。由此,董事會與社員兩個層面積累的資源都極具優勢,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也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

(三)規模經濟優勢

規模經濟是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擴大生產規模而引起經濟效益增加的現象。合作社要求從事種植農業的社員掌握統一的耕種技術,控制農藥的用量,同時全市常年引進試驗農業優新品種200多個,特色主導品種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結合高效種植技術,常年標準化生產面積可達1.67×104hm2。

通過科學方式進行種養殖,降低成本并提高農產品利潤率,為擴大再生產提供可能。同時,大規模的生產使家庭農場合作社對外部市場具有一定的定價權,提高農民在市場中的談判地位和議價能力,便于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商品化、品牌化農業。

(四)品牌優勢

品牌優勢是品牌在其運營的過程中,積累的一切有利品牌發展的物質和精神的整體表現,從而有效地建立本品牌與競爭者的差異性,獲取消費者的青睞。

2013年,慈溪市新注冊農產品商標420個,國外商標80多個,慈溪楊梅和絲瓜絡獲得了國家原產地保護,慈溪楊梅和葡萄獲得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慈溪市通過品牌塑造、農產品差異化增加了農產品生產的附加值,將品質差異化的信號傳遞到市場上,從而提高了慈溪市農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同時,慈溪市多向發展農業產業鏈,包含加工方向、科研方向、休閑采摘方向等,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也具有當地特色,形成慈溪市獨有的品牌優勢。

(五)市場優勢

市場優勢是指有利于實現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各自經濟利益的優勢,分別從供、需分析促進雙方達成交易的條件。

影響商品供給的主要因素包括商品自身價格、相關商品的價格、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等。慈溪市臨近港口,距寧波北侖港口70公里,交通便利,西距杭州135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大大降低了時鮮農產品的運輸成本,提高了利潤空間,有效供給量大。慈溪市農業生產者對出口市場預期良好,2014年浙江地區農產品出口總值達到52.6億美元,出口產品達到七大類100多個品種,徐龍烤鰻出口占到全國鰻類產品出口總額的50%,連續15年位居全國第一,絲瓜絡保健制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80%。在中國對外市場開放程度逐步擴大的背景下,看好“一帶一路”戰略的前景,保持綠色有機農產品的良好出口勢頭。

影響商品的需求數量主要因素有該商品價格、相關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偏好等。近十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人們偏好綠色食品,特別是城市居民。慈溪市農產品迎合了此類需求,常年推廣標準化生產面積25萬畝以上,有機食品26個、綠色食品86個、無公害農(水)產品260個,并利用發達物流業縮短運輸時間以保證農產品的新鮮程度。同時,隨著居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有機農產品的價格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加上各國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周邊國家對我國農產品進口需求仍然很大。2014年1月~11月,慈溪市農產品外貿交貨值13.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可見,無論是國內有機農產品市場,還是國外市場,都對當地綠色農產品需求量呈現上升的趨勢。

三、場社合一模式的風險

農業作為一個典型的風險型的產業,面臨著眾多的風險。我們初步將當前場社合一模式的風險類型分為經濟風險、信用與道德風險、政策與法律風險、自然風險四大類風險形式,下面就各類型風險分別加以分析。

(一)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是指家庭農場合作社在經營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經營失敗的風險。經濟風險主要表現為組織風險、管理風險、決策風險和市場風險等。

(1)組織風險。組織風險是指合作社在組織構建過程中存在的風險。1)缺少農業勞動力。慈溪市是長三角地區大上海經濟圈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主要以工業拉動經濟增長,農業占比小。因此,大部分農民選擇成為工人。當地的農村勞動力,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在農業發展的意愿下降,大部分都是流向工業部門或者流出該市,造成農業部門相對缺少勞動力,經常農忙時節勞動力用工緊張。2)土地流轉問題。慈溪市農民排斥流轉土地的情況仍然存在,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慈溪市的部分農民,尤其是耕種水稻的農民,思想較為保守,小農意識強,堅持“手里有糧,心里不慌”的傳統觀念,不愿意將荒廢的土地流轉出來;另一方面,農機合作社提供的農機耕種收割服務使農戶管理土地的成本降低,更不愿流轉土地。并且,二次流轉也存在困難,即一些農戶在第一次流轉期限結束后不愿意繼續流轉,破壞了家庭農場合作社發展的穩定性。

(2)管理風險。管理風險指可能給合作社帶來損失的內部管理、內控制度不健全等問題。1)信息不對稱。一方面是普通社員對于董事會的過度信任;另一方面則表現為普通社員對于董事會的信任恐懼。董事會成員掌握資本資源、社會資源等,普通社員必定會懷疑核心成員是否會為私人利益而損害合作社利益。所以普通社員表示不愿意將資金投入或加入到一個自己既無法預期其成本、收益和風險,又無法主導其發展方向的經濟組織。普通社員沒有股份參與,也沒有統一的組織代表他們與決策層領導進行溝通交流,缺乏話語權,也放松了監督。普通社員與合作社董事會間的信息不對稱,溝通交流的減少,直接影響了雙方合作關系的質量和穩定。2)利益聯結機制松散。慈溪市相當數量的家庭農場合作社與普通社員的合作僅僅停留在簡單的供銷方面,缺少合同約束,普通社員未投入資金獲得合作社股份,輕視合作社的發展,合作觀念不強,缺乏主人翁意識。同時,“搭便車”行為的存在,使得很多社員漠視合作社的集體利益。風險分擔機制不合理,表現為有共同利益時短期合作,有共同風險時立即選擇終止合作。相對的,合作社也缺少對于普通農戶社員的服務意識和重視。這直接影響利益的創造、分配和保障與約束,不利于其長期發展。

(3)決策風險。決策風險是指合作社在決策活動中,導致決策活動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因素。“場社合一”模式的決策層即董事會通常由幾位持有絕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股份的核心成員組成,容易造成一股獨大,股權結構與決策權的集中化。不僅如此,由于普通農戶社員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服從權威的傾向,造成其民主意識不強,他們往往選擇贊成核心成員的決策,致使極其重要的經營權和決策權僅僅集中在董事會那些少數人手中。合作社雖然制定了《章程》和相關的管理制度,但可操作性不強;成員大會效率不高,過于形式化,實際意義微弱。但是,作為決策層的核心成員的管理能力也極其有限,多是憑借掌握銷售渠道、長久的種養經驗和資本資源成為董事,難以適應現代農業規模化生產的要求,并且由于自身認知的局限,對如何將產業做大做強以及對合作社和產品的定位模糊不清,對創優創牌方面的意識相當缺乏,從而導致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所以,董事會決策的正確性有待提高。

(4)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同行競爭沖擊、市場供求失衡、農產品價格波動、貿易條件變化等因素導致合作社遭受損失的風險。1)競爭風險。在慈溪市家庭農場合作社穩定發展的同時,其他地區家庭農場合作社也在蓬勃發展。廣東、上海、湖北等地區,農業都在向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農產品質量日益提升,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對慈溪市生產同類農產品的合作社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威脅力。所以,慈溪市合作社農產品競爭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合作社雖已普遍樹立品牌觀念意識,但一般僅停留在初級階段,品牌影響力仍相對較小。品牌發展存在不重視宣傳推廣、后續管理不完善等問題。產品的推介不充分,市場拓展不夠寬,消費者接受程度低。2)市場價格體系不完備。由于慈溪當地以高價值農產品種植為主,相對于傳統農產品更易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近年,我國部分農產品價格下跌,嚴重挫傷農戶積極性。合作社難以預測來年農產品價格形勢,加大了選擇農產品種植種類的難度,增加了決策風險。而普通社員也會因此對合作社產生不信任,繼而不服從合作社統一指揮,甚至中斷合作。3)技術性貿易壁壘盛行。由于消費觀念和保護意識的增強及世界貿易組織某些協議中的規定,使得技術性貿易壁壘日益盛行。外國通過頒布法律、法令、條例、規定,建立技術標準、認證制度、檢驗制度等方式,對我國出口商品制定技術、衛生檢疫等標準,提高了對產品技術的要求,增加了出口難度。主要面向出口市場的慈溪市受此方面影響巨大。不僅如此,部分農產品,如慈溪市大范圍種植的出口產品西蘭花的種子供給,都被外國壟斷,致使合作社經濟效益嚴重受日本等國經濟、自然環境限制。

(二)信用與道德風險

信用與道德風險是指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時,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為所帶來的風險。場社合一模式的信用與道德風險包括社員違規和合作社違規兩類。慈溪市當地多采用口頭約束的形式進行合作,從長期來看,不利于合作關系的穩定,農戶和合作社都可能做出投機主義選擇。當外來組織以較高收購價格介入,農戶便會選擇將農產品出售給價高的一方,加之管理風險和決策風險導致普通社員對合作社的信任度降低,農戶會在合作的最終環節中斷與合作社的合作。反之,當收購方之間缺乏競爭,合作社可能壓低農產品收購價格,造成農戶的經濟損失。

(三)政策與法律風險

政策與法律風險是指由于頒布或修改政策與法律,導致合作社經濟損失的風險。

早期政府實行農機補貼等政策以大力扶持農機合作社,使得如今慈溪市存在大量農機合作社,并且極大部分不具競爭力。小型的農機合作社采取不正當競爭手段占領市場份額,技術服務質量水平低下,無法為農場提供高水平的服務,造成生產的農產品質量不達標,甚至產量降低。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明確要求政府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促進農業環境保護新技術的使用,加強對農業源污染的監測預警。慈溪市農業特別是養殖業受此影響巨大,污染物的處理極大程度增加了合作社的成本,完善污染處理系統還需花費政府和合作社大量精力。

(四)自然風險

農產品受自然災害影響大,加之慈溪市地處東海之濱,沿海鄉鎮較多,臺風、洪澇災害呈多發頻發的上升趨勢,使作物推遲收割,田間長勢變差,爛株死苗情況較多,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四、結論

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的合作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水平,為實現農業生產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渠道。但家庭農場和合作社之間的合作關系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無論是政府還是農民自身,都應該積極尋求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的辦法和途徑,創造有利因素,保護并堅持合作之路,促進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的健康快速發展。

(作者單位為中央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 羅友花.技術性貿易壁壘背景下中國農產品出口現狀分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5(04):15-18.

[2] 沈建軍.慈溪市農業品牌發展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市場,2014(24):173-174.

[3] 王勇.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合作關系問題研究[J].中國農村觀察,2014 (02):39-48+93-94.

篇8

開發區管委會:

今年第一季度,我們根據開發區統一部署,對一年工作進行科學安排,同時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尤其是抓緊機關效能建設,努力完成開發區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開發區建設項目投資完成情況

今年開發區建設項目計劃投資50000萬元,原創:第一季度實際完成投資4973萬元,占年計劃的9.9%。其中公建項目完成167萬元,占年計劃的1%;房地產項目完成4806萬元,占年計劃的15.8%;工業產值完成1550萬元。

二、第一季度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第一季度完成項目審批5項,其中立項審批3項,初設審批2項。立項項目總投資5948萬元.

為把好項目質量關,我們參加評審會,參與項目進度跟蹤監督。

2、認真搞好安全生產工作。一是召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部署今年安全生產工作。3月上旬,召開開發區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安排今年安全生產計劃,落實責任分工。

二是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3月10日,組織春季安全生產大檢查,對我區的市場、酒店、工地、工廠進行一次大檢查,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意見,責令限期整改,清除了安全隱患。如,

三是處理安全事件。第一季度,我們處理了冠宏星房產三建工程公司安全事件,根據具體情況,轉送相關部門處理。

3、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積極爭取項目資金。

年初我市重點工作項目會議上,市委、市政府授于我局2003年全市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先進單位。今年,我區擬定上報四個重點項目:開發區路網建設、東僑高新技術工業園區、農貿中心市場、中國紅商場項目。

今年,我們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一是爭取開發區補項目資金。如,上報農場生態治理工程、苗木基地、管區道路建設、新村建設等項目要求補助。二是上報項目成果轉化扶持資金。

精心擬定“5-19”項目,并上報推介名單。

4、開展創建“三型”政府、營造優良環境活動。創建活動已經開展了兩階段,在第一階段動員準備階段,查擺本單位存在的主要問題,擬定實施方案的基礎上,第二階段,我們自查自糾,完善相關制度。

我們精心擬定方案,廣泛征求意見,查擺問題。在組織干部職工討論的基礎上,我們還發出征求意見表,廣泛收集各方意見。根據存在的現象,大家分析了原因,進行認真整改,自查自糾。我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⑴、明確工作職責,實行獎懲考核制度。我們重新調整了2004年崗位職責。進行逐月業績登記。⑵、設立崗位監督臺。為方便開發戶的監督,我們除實行政務公開外,全面實行亮牌服務。完善了掛牌、座牌,還設立了監督臺。⑶、加強內部管理。我們加強財務管理、財產管理、小車等管理。尤其是嚴格財務管理制度,將不符合財務規定的發票,進行必要整改和處理。⑷、完善制度。在自查自糾過程中,我們完善了五項相關制度。包括:財務管理、財產管理、印章管理、辦公設備管理、衛生管理制度。

5、完成年終考核考評工作。原創:今年元月,我們完成了年終考核考評工作;開發區綜合統計年報、開發區固定資產年終統計匯總、開發區路網項目和勞動統計年報、開發區年終統計報表編總工作以及完成本局年度財務結算工作。

6、深入開展調研工作。與省、市統計局相關單位到泰格公司調研;配合省經貿委來市調研,上報關于“天安電子城”進展情況調查;對工業園區建設情況進行調查,上報企業技術需求情況。

7、預防“非典工作”。我局將此作為政治任務來抓。認真搞好內資企業外來人員登記,做到不漏報,疫區人員及時上報。

篇9

據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企業管理委員會統計,2013年收割機骨干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6.23%,高于農機工業行業增長速度。

2013年骨干企業谷物聯合收割機生產17.3萬臺,增幅21.74%。其中,輪式小麥機生產了45472臺,同比增長38.07 %,銷售輪式小麥機44026臺,產銷率為96.8%。按行業俚語評價,去年是小麥機的一個“大年”。

細分產品看到,喂入量小于2千克小麥機的產量同比下降58.08%,3千克小麥機下降81.43%,4千克小麥機下降50.78%,5千克小麥機產量以90.33%高速增長,6千克以上增速也非常的大。冬小麥主產區黃淮海市場5千克大喂入量、高效谷物收割機已成為用戶的首選。

補貼政策加快了小麥機的產品升級。上半年用于小麥機的補貼資金比較充足,而且5千克機單臺補貼4萬元,4千克機補貼僅2萬元,用戶購買5千克機性價比高、作業效率高、投資回收期短。

用戶對產品換代升級的需求旺盛。早期進入市場的、超期服役的新疆2型機占了很大比重,專家認為達到報廢年限的有20多萬臺,迫切需要性價比更好的收割機替代之。據福田等主要企業統計,2013年購買輪式小麥機的用戶中老機手超過了60%。國家繼續在江蘇等11個稻麥主產區推進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試點,對大喂入量小麥機的銷售是很好的推手。

黃淮海地區土地的流轉也在加快,迅速崛起的家庭農場、農機合作社等專業生產組織需要新的生產方式和更高效的機具。

2013年骨干企業玉米機總產量為39254臺,增幅36.53%。其中二行機12053臺,增幅89.33%;三行機11244臺,增幅18.53%;四行機14634臺,增幅27.06%;背負玉米機3954臺,增幅2.12%。全年玉米機銷售37594臺,產銷率95.77%,其中四行玉米機的產銷率為91.98%。

目前,玉米的機收率在三大糧食作物中是最低的,是國家和各地重點補貼、累加補貼的產品。但2013年市場銷售增長率低于往年,銷售價格也有所下降,個別企業甚至有產品壓庫。

考究其原因首先是購機補貼資金不足。玉米機屬于大型機具,30%以上的補貼資金對用戶的支持是很給力的。玉米機下半年開始補貼時,吉林、河南、河北等地補貼資金缺口較大,無法滿足購機者的需求。河南省一直非常重視玉米機收工作,但實際上2013年補貼資金用到玉米機的也僅17%左右。其次是黑龍江市場由于資金缺口、自然災害等影響,銷售沒有往年火爆。玉米籽粒直收的快速增長對掰棒式玉米機的銷售也有影響。

2013年骨干企業生產履帶水稻收割機67496臺,增幅11.67%。2012年同期增幅為57.35%,2013年增速有較大下降。其中,喂入量2千克以下的下降6.95%,4~5千克的增長了11.33%。水稻機和小麥機相同,大喂入量機具增長較快。半喂入水稻收割機銷售3239臺,比上年同期下降15.87%。水稻機銷售59831臺,產銷率為88.64%。半喂入水稻收割機產銷率僅為66.33%。水稻機企業產品庫存較大,今年的生產計劃需要謹慎。

2013年收割機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加7.43%,銷售成本增長了11.1%,利潤額同比僅增長0.21%,產成品庫存大大增加,達到了172.16%。這表明,收割機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同質化催生低價入市――國內企業間的競爭愈演愈烈。

2014年谷物收割機預測

總體來看,今年谷物收割機市場剛性需求還在,形勢依然向好。

小麥收割機市場飽和度已連續幾年處在高位,但更新換代拉動明顯,2013年市場高速增長后,今年會小幅下滑,降幅在10%左右。福田雷沃在山東等地開展以舊換新和二手機經營業務,意在爭奪老用戶。水稻機市場將保持平穩性增長。玉米機市場需求大而強烈,購買熱情高,今年各省主管部門會吸取上年的經驗,有計劃、有側重安排好下半年的補貼資金,能夠更好兌現對玉米機的重點補貼。

2014年谷物收割機產品亮點是密集的技術升級。

6千克以上大型谷物收割機經過幾年的技術準備,福田雷沃、五征集團等30多家企業開始進入市場。福田雷沃、奇瑞重工等都將靜液壓驅動作為5千克小麥機產品的升級點,新產品今年將投放市場,會受到老用戶和專業服務組織的青睞。

篇10

[關鍵詞]農產品貿易技術性壁壘突破策略

一、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

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BarriertoTrade,簡稱TBT),是指一國的政府或非政府機構以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類、動植物生命和健康,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欺詐等為由,強制或非強制性地采取復雜苛刻的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包裝和標簽制度、檢驗檢疫制度等一系列技術性貿易手段,并且對國際貿易造成非必要的或非正當的障礙。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一種,在實踐中主要表現出如下不同的形式。

1.苛刻的技術法規和標準。一般來說,發達國家政府在制定農產品技術法規和標準時,具有以下特點:(1)目的明確,配套性、系統性強;(2)法律法規與標準銜接較好;(3)先進實用;(4)制定過程透明度高,社會中介組織參與比較多;(5)技術性貿易壁壘傾向明顯。技術法規和標準本身的產生對國際貿易的發展十分有利,但是過分苛刻的技術法規和標準可能會對國際貿易制造障礙,容易形成壁壘。

2.繁多的產品檢驗、檢疫制度和通關程序。根據WTO的《SPS協議》,各成員國可以為保護人類、動物、植物的生命與健康免受病蟲害或帶病蟲害有機體侵入而采取一些檢驗、檢疫措施。一些國家就以此為借口,制定名目繁多的法令和規章制度,給國外農產品的進入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

3.復雜的合格評定程序和質量認證制度。發達國家規定了大量的合格認證制度,這些認證制度在細節上存在大量的不合理因素,并且認證價格不菲,從而給外國農產品的進入設置障礙。如美國早在1997年12月就在食品加工中引入“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ntrolPoint)即(HACCP)管理體系,禁止進口未實施HACCP的水產品和肉類食品。歐盟也認可采用HACCP體系。日本政府則實施農產品身份證、質量認證制度,要求凡在日本市場上銷售的農產品都必須進行身份認證并加貼認證標志。

4.嚴苛的包裝和標簽要求。美國是世界各國食品標簽法規最為完備、嚴謹的國家,1992年12月12日實施的“食品標簽法”,要求所有包裝食品都必須強制使用新的標簽(新鮮肉類、家禽、魚類和果蔬除外),要求表明食品所含營養成分、食品添加劑(防腐劑、品質改良劑、合成色素等),否則禁止銷售。日本實行的食品標簽制度,要求注明品名、原材料名稱、內容量、制造年月日、制造廠家或經營商名稱、適食期限、保存方法、烹調方法、使用方法、保存溫度、原產國(進口品)等。歐盟理事會修訂了關于食品標簽、說明及宣傳的第200/13/EC號指令。新條例旨在確保消費者更容易得知食品,要求必須在標簽上標出的致敏成份。

二、突破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國際經驗

1.美國的促進機制。(1)組建強大的促銷組織機構。美國農業部由各類國家股份公司,如農產品信貸公司、聯邦機構和其他機構組成,是直接負責農產品出口促銷的政府機構,它集農業生產、農村生態、生活管理以及農產品的國、內外貿易于一身,對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實行一體化管理。這些機構包括農產品信貸公司、海外農業服務局、美國商務部、農業協會、農產品貿易協會等。此外,美國還有上百個農業團體、協會與政府合作,具體承擔農產品出口支持計劃。它們負責提供全球市場信息,制訂生產計劃,督促會員使用統一的商標,建立和利用出口價格協調機制,培養消費者對產品的忠誠度等。(2)實施農產品國際市場開拓計劃。主要包括如下兩個方面的開拓計劃:①國際市場拓展計劃。為了促進美國農產品銷售,美國國會和政府共同制訂該計劃,主要資助海外的營銷和促銷活動,直接面向國外最終消費者。該計劃的實施方式是,農產品信貸公司將資金撥給經海外農業服務局,經海外農業服務局審定后拔付可參與計劃執行的農產品協會。②國外市場開發合作者計劃。為了全面支持有廣泛代表性的非盈利性農產品協會或商會,借以開拓新市場,重點扶持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美國政府制訂了此計劃。方式也是由農產品信貸公司和非盈利性農產品協會簽訂合作協議,以返還償付的形式給予一定比例資金援助。③建立完善的信貸擔保制度。美國政府啟用了一系列金融服務措施,制訂了一系列促進農產品出口的信用擔保計劃,強有力地促進美國農產品出口。包括:商業出口信貸擔保計劃、賣方信用擔保計劃、設施擔保計劃。④構建完整的配套服務體系。美國食品安全體系是靈活而有力的,以科學為依據,明確行業的法律責任,在整個國家形成了一個綜合、有效、健全的農產品質量監督服務體系,并在法律規章制度下進行質量安全管理。

2.歐盟的促進機制。2003年6月26日,歐盟部長理事會通過了新農業政策改革決議。改革政策的各項具體措施,分別從2004年和2005年開始執行。具體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1)改革直接補貼方式。按照新的改革方案,取消原來與產品類別和種植面積有關的掛鉤補貼,取而代之的是“單一的農場補貼”(SingleFarmPayment)。每個農民獲得的補貼額將根據以2000-2002年為基期的情況確定。一經確定,補貼就與種植的作物種類和面積多少無關。(2)加強對環境、食品安全、動物健康和動物福利標準的要求。上述各項補貼政策包括單一補貼政策,盡管可能不再與生產掛鉤,但是卻與遵守環境、食品安全、動物健康和動物福利標準等方面的法規要求相聯系。(3)建立新的“農場咨詢系統”(FarmAdvisorySystem)。在2006年以前,各成員可以在自愿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新的農場咨詢系統。但是2007年以后,各成員必須都建立起這樣的系統。在2010年以前,農民可以自愿選擇是否參加這個系統。2010年,農業委員會將報告這個系統的運行情況。在此基礎上,歐盟部長理事會將決定是否將該系統變為強制農民參加的系統。這個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向農民提供如何在生產過程中按照有關標準和良好操作規范的咨詢服務。農場審計部門將定期地對農場投入物的投入水平進行審查,以確定其是否符合有關的環境、食品安全和動物福利要求。有關的費用將由歐盟的農村發展基金支付。(4)調減對大農場的補貼。按照新的改革決定,將對大農場直接補貼標準予以調減。調減的幅度是:2005年為3%,2006年為4%,2007年以后為5%。據測算,此項措施每年可節省支出12億歐元。這些節省下來的支出將全部用于促進農村發展項目。歐盟通過以上六項措施的實施,使歐盟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提高了其綜合競爭力,對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更具有針對性。

3.日本的促進機制。(1)建立政府主導、各方參與的出口促進體制。日本政府專門成立“農林水產品出口推廣協會”,該協會由農林水科大臣任會長,各省廳、地方政府、各全國性農業生產、流通組織、貿易、旅游促進團體、以及地方出口促進團體作為成員。該協會負責制定日本農產品出口的基本戰略,確定農產品出口的具體目標,完成并實施年度農產品出口行動計劃,與外國政府交涉取消農產品進口壁壘等。(2)加強對外交涉,為突破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鋪路搭橋。為擴大農產品出口,日本政府出面同各國交涉,在關稅、檢疫等方面取得進展,比如,通過雙邊FTA協議,降低農產品的進口高關稅;要求進口國調整頓秩序檢疫政策,或根據進口國的檢疫要求采取改進措施等。(3)建立面向出口的生產、流通體制。此舉主要是通過構筑面向出口的生產體制,導入新的技術,生產出能夠滿足海外市場需求的,符合海外市場標準的、與日本市場有所不同的農產品。同時,為了保持農產品的出口品質,降低成本,建立出口包裝和保鮮系統,利用共同的運輸方式,開發出專門出口的運輸路徑、運輸方式等流通體制。(4)積極開展海外市場推廣。①開拓并擴展銷售渠道。日方對農產品出口的海外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然后將該信息分發給相關單位作為決策參考和依據。這些信息既包括政策制度方面的,如檢驗檢疫制度、商標登記、培育權保護等;也包括市場需求、商品價格、流通狀況、飲食習慣等。②采取多種形式的市場營銷手段。充分而有效的市場營銷手段包括開展市場調研、制定出口計劃、開發海外消費者需要的商品等。具體方法如在國內成田機場介紹、銷售日本品牌農產品;組織國內企業參加國外食品展銷會;設立直銷點,搜集市場反應;召開生產、流通、貿易等相關行業的準備會等;在國外,政府協助民間進行市場調研、疏通政府關系、參加農產品交易會、加強與海外相關貿易部門的聯系;另外,金融機構還向農產品出口提供融資和保險的服務。

三、建構我國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突破策略

美、歐、日等國突破技術貿易壁壘的措施盡管很多,但是概括起來無外乎兩個方面的努力:一是官方層面的政府努力,建立政府出口政策支持體系;二是農產品自身質量的提升,尤其是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1.構建強有力的農產品出口政策支持體系。與多數人預期的相反,加入WTO以來我國大宗農產品的進口并未顯著增長,但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卻遇到極大阻力,主要是日本和歐盟等國設置的技術壁壘。殘酷的現實使我們認識到,真正的自由貿易仍然只是一種理想,現實世界中的競爭力不僅在于資源稟賦的差異,同時也取決于政府支持的力度和方式。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實際用于農業的政府支持卻十分有限。因此,創新擴大農產品出口的政策支持體系,深入研究世貿規劃,借鑒國外支持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完善支持農產品出口的政策體系,探索建立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的財政、稅收、金融、保險機制,對提高農產品的綜合競爭力,抵抗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有特殊的現實意義。(1)構建完善的“綠箱”保護體系。所謂“綠箱”政策,指的是政府在執行支持計劃時必須符合:其費用由納稅人負擔而不是從消費者轉移而來,沒有或僅有最小的貿易扭曲,對生產影響很小;不具有對生產者提供價格支持的作用。根據WTO規側,“綠箱”措施可免除削減義務。由于綠色政策在WTO規則里并不承擔削減義務。因此,我國應充分利用“綠箱”政策,構建農業支持保護體系。(2)充分利用黃箱政策扶持空間。我國黃箱支持量允許標準為8.5%。目前我國黃箱支持量不大,主要在糧食保護價收購和農業生產資料補貼方面。除了玉米以外,我國糧食品種的支持量都是負保護。目前我國每年還有很少的農業生產資料補貼,都處在世貿組織的“微量允許標準”之內。應充分利用黃箱政策空間,加大對農業支持力度。但要按照國際慣例和農業協議要求,轉換支持方式,主要應補給生產者。因此,對黃箱政策的支持目標和支持結構應做較大的調整,由主要對農產品流通領域的補貼轉向對農業生產者的直接補貼,并重新確定黃箱政策支出的重點。(3)完善稅收支持政策。研究規范統一農產品加工品商品代碼,調整農產品出口退稅率結構,鼓勵企業出口深加工農產品。對農產品出口生產企業進品生產加工檢測檢驗設備及企業自用的通用設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關稅減免等方面給予適當優惠。(4)對符合信貸條件的農產品出口企業,積極提供信貸支持。要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研究制訂對農產品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扶持的具體辦法,針對農產品的特點,加快研究、設計滿足農產品出口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拓寬農業發展銀行的業務范圍,在完善運行機制基礎上,加大對農產品出口的信貸支持力度。(5)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出口保障機制。①建立農產品出口促進基金,資助農產品出口的研究開發,開拓國外農產品市場,應訴國外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監督國外農產品進出口政策法規公平性等活動,保證和維護中國農產品進出口公平競爭的環境。②設立農產品預警調節專項資金,建立補償制度。在進口農產品價格低于國內生產成本90%以內時,國家對本國產品促銷進行補貼;在進口農產品價格為國內生產成本82%~90%時,國家除對促銷進行補貼外,還應收購、儲藏國內農產呂,并對降價使用的農產品進行補貼;在進口農產品價格低于國內生產成本80%時,國家啟動轉產、轉業和退耕補貼機制。③積極支持企業開展國際市場營銷活動。重點資助企業和行業組織參加國際博覽會、交易會,對中國農產品進行整體宣傳,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知名度;支持企業和行業組織開展市場調查,廣告促銷、營銷策劃、產品推介,以及其他市場營銷活動;加強與國際認證認可及國際零售商組織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推進我國農產品、食品認證的國際互認工作,支持國內認證機構開展符合進口市場要求的認證,資助出口企業通過進口市場要求的認證。④改善出口農產品的物流條件,提高出口率。加強建設以冷藏和低溫倉儲運輸為主的農產品冷鏈系統,加快開通整車運輸鮮活農產品的綠色通道,減免農產品運輸車輛的通行費用,實現省際互通。要重點解決好農產品出口重點區域和西部農產品主產區的冷鏈運輸問題,以降低出品成本,突破發展瓶頸。

2.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1)基本原則。①堅持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我國農產品出口還處于初級階段,遠遠落后于我國的整體外貿發展水平,企業規模和實力較弱,產品質量和加工水平還不高,農產品出口的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對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帶動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增強。擴大和發展農產品出品,必須根據中國農業資源稟賦的特征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避開土地、水資源短缺的劣勢,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制訂發展目標、戰略措施,并組織實施。②堅持技術創新,著力培育核心競爭力。今后國際農產品競爭的實質是技術的競爭,技術創新是未來農產品競爭的方向。要著力實施科技興貿戰略,通過引進和自主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加快技術創新、結構升級,提高農產品加工程度,優化出口產口結構,努力提高出口農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③堅持市場化方向,積極培育出口經營主體,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重點是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協調國家宏觀目標和市場主體的微觀行為,促進農產品出口的可持續發展。④堅持重點突出、統籌兼顧的發展原則。重點支持農產品出口優勢明顯、條件較好的地區積極擴大出口;重點扶持蔬菜、水果、茶葉、水海產品、禽肉等具有競爭優勢的出口農產品;重點扶持貿工農一體化,擁有自有生產基地,產品質量安全有保障,加工能力強、出口競爭優勢明顯的企業。同時,兼顧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類型、不同產品和不同市場間的協調發展,統籌考慮近期和遠期目標。(2)具體措施。由于目前我國出口農產品的生產方式大多仍然是傳統的生產方式,質量不高,標準不統一,生產經營者的農產品安全、衛生意識不強,使我國農產品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被規模小、技術差、產品質量與安全性低劣抵消了,因此,提高我國產品國際競爭力,重點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①以提供安全、標準的農產品為參與競爭的基礎或前提。②強化質量安全管理,提升出口農產品競爭力。③進行宏觀調控,整合各地優勢,形成合力。④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增加優勢農產品的產量。⑤調整農產品出口市場結構,實現出口市場的區域多元化格局。⑥結合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建立標準化農產品生產基地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基本的一條就是要按標準化要求進行生產。⑦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參考文獻:

[1]HACCP是指以預防為主的食品生產的安全與質量控制的方法管理體系。其基本原則是:1.評估影響產品質量與安全衛生的風險,分析其潛在危害(HA);2.鑒別生產加工過程中控制點并按已分析出的危害確定關鍵控制點(CCP);3.確定與各關鍵控制點相適應的臨界值;4.確定各關鍵控制點的監控程序和頻度以確保符合臨界值;5.確定經監控認為關鍵控制點失控時,應采取的糾偏措施;6.確定驗證HACCP體系的正常有效的運行程序;7.建立全部的程序文件和與上述原則及其應用相適應的準確有效的記錄。

[2]商務部網站

[3]“綠箱子”保護,商務部網,2008年1月24日下載

[4]葉堂林:“世貿組織規則下我國農業保護政策研究”,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士論文,2004年6月,第144頁。

[5]商務部網。2008年2月21日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