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經營情況報告范文
時間:2024-03-22 10:07: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場經營情況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家庭農場會計核算現狀
1.1.1會計核算基礎選用不科學。
會計核算基礎有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權責發生制適用范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收付實現制是適用非營利的單位,主要適用于行政事業單位。而家庭農場雖然還沒有成立為公司、企業的形式,但也是個會計主體。因此應選用權責發生制。而現在大部分農場都是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在實際收到或支付款項時才確認收入或支出,這樣不利于正常核算家庭農場的經營成果。
1.1.2記賬方法過于簡單。
會計核算的方法有復式記賬法和單式記賬法。而我國農場會計核算存在的一個現狀就是很多農場采用單式簿記。即發生一筆經濟業務,只登記現金的收付,只在一個賬戶記錄。例如:某個家庭農場購買了拖拉機,花了5萬元,記賬的時候只登記現金減少了5萬元,而不登記家庭農場的資產增加了5萬元,這樣不能反映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
1.1.3核算程序上,只關注登記賬簿,忽視報告的重要性。
一個完整的會計核算程序應該是從憑證-賬簿-報表。憑證包括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家庭農場的會計核算,對原始憑證的保存不到位,造成本月發生業務無據可依,甚至不登記記賬憑證,直接登記賬簿,登到賬簿又不總結編報表,這樣就難以準確的核算當期收入、費用和利潤。
1.1.4缺乏財務分析的理念。
農場主會計核算的目的在于反映家庭農場這個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而對于會計信息如何利用,如何分析,如何做決策,缺乏財務分析的理念。
1.2原因分析
1.2.1外部原因。
家庭農場完全占有其經營成果,不需要交稅,不受信息披露的強制要求,外部對它的監管也缺乏,這樣會導致家庭農場的會計處理核算存在很多問題。
1.2.2內部原因。
中國有相當多的農場主認為其生產規模小,不像美國家庭農場的規模那樣大,經營項目少,對會計核算工作不重視,認為會計工作對生產經營沒有作用。但是,隨著規模的擴大和效益的提高,有些農場主開始意識到會計的重要性,但家庭農場經營者的文化素質較低,缺乏會計知識和相關技能,不具備按照最新企業會計準則等進行精確處理的條件,只能對農業活動中的各種收入和費用進行流水賬式的記錄和反映。
2提高家庭農場會計核算水平的對策
鑒于目前家庭農場作為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作用越來越重要,規模也會越來越大,因此必須規范會計核算工作,提高核算水平,讓家庭農場主更好了掌握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為其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還可以為多方利益者提供相關的信息資料。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對策。
2.1遵循小企業會計準則。
目前我國家庭農場是介于傳統農戶和農業公司制之間的一種經營主體,和傳統農戶比較起來,家庭農場的規模要大一些,業務會更加復雜,完全不記賬或者農場主只記流水賬難以提供一些準確的信息。但是,我國特殊國情人多地少,土地流轉制度還不夠完善,家庭農場的規模不可能發展的太快,也不可能立即公司化。因此,要求家庭農場按照《企業會計準則》進行核算,設置科目,按照生物資產的準則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這樣不太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即使是專業的會計人員也難以把握,所擁有的會計知識幾乎不可能實現高度正規化。再加上家庭農場仍處于起步階段,各地的試點工作也還在進行中。因此,家庭農場的會計處理規范化須從其實際情況出發,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要反映農戶經濟活動內容,滿足自身經濟管理的需要,又要從通俗易懂、簡便易行出發,即適度規范、靈活多樣。筆者建議有些會計處理可以遵循《小企業會計準則》?!缎∑髽I會計準則》是財政部2011年10月18日頒布的,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業范圍內施行,鼓勵小企業提前執行?!缎∑髽I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準則》比較,有些業務的處理要簡化,因此,家庭農場可以以《小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隨著規?;凸净?,逐步向《企業會計準則》過渡。
2.2選用科學的核算基礎。
家庭農場應該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例如:農業生產周期長,有些經營作物,如果樹、牲畜等,在初期幾乎沒有收益,而有些農用器械和用具,如拖拉機、薄膜大棚、飼養場等主要在初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且回收期較長。采用收付實現制,雖然操作簡便,但對應計的收益不及時入賬,對一些長期性的成本不進行攤銷,往往會導致對當期利潤計量的不準確。農場在經營初期會誤以為虧損巨大而放棄經營,不利于政策的順利實施。但是,確認應計項目往往需要會計的職業判斷,農民的知識水平很難準確操作,可適當降低要求。農場應將重點放在應收、應付款項的確認和固定資產、大額遞延項目等的簡易攤銷上,使當期的收入和成本趨于合理。
2.3有機結合單式記賬法和復式記賬法。
復式記賬,是指對發生的每一項經濟業務,都要以相等的金額,在相互關聯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中進行記錄的一種記賬方法。這種記賬方法不僅有利于農場主了解每一項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而且在登記入賬完畢后,農場主可以通過賬戶記錄全面、系統知悉每一經濟業務的過程和結果。同時,考慮到農戶繁重的工作和有限的會計處理水平,根據重要性原則,并不要求農戶對每一項經濟交易都進行復式記賬,一些繁瑣事項如低值易耗品的取得可以單項記錄現金收支。而對于不能在賬簿里反映或不能詳細反映的問題,可以通過流水記錄在賬外加以補充,增加其靈活性。
2.4規范核算程序。
首先要規范原始憑證取得途徑。與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有關的原始憑證分為兩大類,外來和自制的。外來的原始憑證,可以直接用于登記記賬憑證。沒有外來的,可以自制,但必須要詳細。其次,要根據原始憑證登記記賬憑證,而不能直接根據原始憑證去登記賬簿。最后,很關鍵的是不能無報表。根據重要性的原則,可以適當的簡化報表。但必須有兩個能反映家庭農場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簡易報表,至少包括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2.5增強財務分析的理念。
家庭農場主不能簡單看報表,而不去利用財務報表提供的信息。會計信息的價值在于利用,為相關利益者決策提供幫助。農場主可以對已知的會計信息進行利用,分析未來的經營方向,提高決策能力。除以上幾個方面具體措施以外,我們應該加強家庭農場的外部監督。比如一個村建立的幾個家庭農場,要上交家庭農場的財務報表,要進行業績的評價,對家庭農場經濟效益進行比較,并進行激勵機制。其次,還應該提高家庭農場主的文化水平,給他們培訓,讓他們掌握基礎的會計核算知識和財務分析知識,提高他們的財務管理水平。
3結論
篇2
[關鍵詞]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家庭農場 土地流轉 專業大戶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6-0008-01
我縣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了調研,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情況
平邑縣轄14個鄉鎮,695個行政村,近幾年我縣不斷創新,在改革農業經營體制、推進農業產業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以農村土地流轉為載體,以優質農產品基地和品牌創建為抓手,提高農業規?;洜I發展水平。建立了縣、鄉土地流轉服務平臺,促進了土地依法有序流轉??h委、縣政府成立了由書記、縣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各鎮(街道、開發區)成立了相應領導機構,掛牌成立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全縣流轉農村土地9.2萬畝。截止目前,全縣優質農產品基地達到31.7萬畝,無公害農產品以上認證面積達到20.32萬畝,省級標準化生產基地2個,市級標準化生產基地10處,擁有“鄭城金銀花”、“天寶山山楂”、“天寶山黃梨”、“蒙山黑山羊”等4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三品”認證總數達到88個,市級以上標準化養殖小區80處,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3處,無公害畜產品認證企業5家。
2.以培育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重點,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近年來,著力培育農業經營主體,立足“生態、綠色、特色”優勢,堅持走“龍頭企業+專合組織+產業基地”發展之路,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已培育省級龍頭企業 7 家,市級龍頭企業 34 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60個。有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24個,直接帶動農戶 2 萬戶,帶動面達到36%,農產品加工率達55%。
3.以科技推廣為基礎,以農產品質量監管為手段,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2012年組織全縣各鎮(街道、開發區、長山)開展了以“六大行動”為重點的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落實農業科技示范點10多個,組織近百名農業科技人員深入一線抓點示范,培訓技術,指導生產。全縣培訓新型農民骨干5000多人,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次。
加大了縣級監管機構、檢測機構和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建設力度,縣里建立了農產品檢測中心,鄉鎮設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并配備了專職監管人員。去年抽取蔬菜生產基地蔬菜樣品15個,農貿市場抽取蔬菜樣品15個,抽檢樣品合格率達到100%。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是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的數量少,規模小。平邑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但不是農業強縣,我縣特色農產品種類眾多,像山楂、黃桃、金銀花等,屬于每家每戶分散的種植,當前形成了有面積無規模的現狀,如地方鎮水果種植雖種植面積達5萬畝,但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集中連片種植30畝的都很少,很難形成農業產業規模、保持品質優勢,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弱,經濟效益不高。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家庭農場數量多、規模小、機械化作業程度低、實力弱,難以形成產業規模。
二是思想解放不夠,影響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的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負責人大部分是種養植、養殖的農戶出身,是典型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們掌握的知識和應用新技術不多,對科技引進,品牌意識認識不足,抗風險意識不強,家庭農戶擴大再生產資金能力有限,抑制了家庭農場大發展。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深根蒂固,部分農戶對機械化作業認知程度還不夠,生產觀念有待更新。
三是土地流轉難,融資、用地、用工等要素制約大。近年來,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用地日趨緊張。加上農民固守土地,不愿意外租,土地流轉困難,農場難以擴大經營規模;同時,土地集中連片更難,零碎不集中,影響農場主的正常生產秩序和生產積極性。
三、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建議
一是強化培訓,大力培育新型農民。培育新型農民是加快農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快速發展的根本途徑。針對當前大部分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負責人是典型土生土長的農民的實際,克服當前培訓中針對性、實用性不強,培訓條件較差,培訓師資薄弱,培訓經費不足的現狀,一是建立組織機構,成立培訓領導小組,明確培訓目標。二是建設培訓基地,配備相應的設備、設施,增加培訓經費,列入財政專項,并逐年增長。三是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由涉農系統的專業技術骨干組成講師團,并聘請科研院校的專家教授傳授講課,同時邀請經驗豐富的農村經紀人、農村致富帶頭人傳授經驗體會,以達到爭相發展良好勢頭。
二是宣傳動員,創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利用新聞媒體和現代化傳播手段加強宣傳,全面提高農民的發展意識和創新意識。利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國家的支農、惠民政策。
篇3
關鍵詞:農地經營規模;適度規模經營;土地制度
中圖分類號:F30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7-0012-02
農場規模的大小一直以來是學者們關注的話題,擴大農場的規模究竟能否實現規模效應,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是家庭式農場還是集體農場更有效率,這些問題的答案,與農業的生產組織效率,最優化農業資源的配置息息相關。
一、中國農場規模的變遷與發展
在中國,農地經營的規模經歷了一個從小到大,又從大到小的變化。1950年開始的,廢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土地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統一于農民,建立了由農民占有小塊土地的農戶個體經濟。
從1953年到1978年,中國的土地制度經歷了從初級農業合作社,高級農業合作社直至的發展過程,土地由個人所有逐漸變為集體所有,在階段,原屬于農戶個人所有的土地以及耕畜、農具等生產資料都無償地歸公社所有。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土地,保留了集體對土地的所有權,將土地經營權承包給了個體農戶,因而實現了農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
2002年,中國糧食主產區戶均耕地為0.714公頃,人均耕地為0.183公頃,勞均耕地為0.277公頃。另據農業部課題組披露,2004年中國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17公頃,農村戶均經營規模不足0.55公頃(盧榮善,70)。由此可見,中國的農業生產規模遠低于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的水平(幾百至上千公頃),甚至與以小規模家庭農場聞名的日本相比, 2004年日本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相當于中國的5.7倍,戶均耕地面積相當于中國的3倍,相比之下,中國的農業生產規模也是偏小的。
對于過小的農業生產規模,許多學者認為這極大地阻礙了中國農業生產率的提高,主要原因包括:
1.無法將農業機械設備的作用最大化,享受規模經營帶來的效率的提高。
2.農業自給比重過高,商品化程度低導致農業生產發展的動力不足。農戶缺乏追求利潤的內在動機和市場競爭的外在動力,仍然處于一種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狀態。
3.生產規模過小直接導致了農地的破碎化,據調查,中國耕地面積高達1 246.667萬,占凈耕地的10%,溝渠面積為486.667萬,是凈耕地的4%; 田間道路約666.667萬,是凈耕地的5%,這些指標均超過世界上農業集約化水平中等國家的1倍以上,總之,中國因破碎化而浪費的耕地高達凈耕地面積的 19%左右,占農地有效耕作面積的3%~10%。(中國耕地破碎化的原因)
4.在如今農民大量進城務工的情況下,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似乎超過了其為家庭創造收入的功能,因而有被閑置,沒有發揮其最大生產潛能的可能。小規模兼業化的農業生產模式,被世界各國的經驗證明是低效率的。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自80年代開始了農業規模經營的一系列嘗試。大部分的規模經營都是由政府發動和推行的。以北京順義的做法為例,主要是組建集體農場,有三種運作的方式:其一是村辦集體農場,有集體單一經營,其二是以專業勞動力和一定規模的土地承包為基礎,加上社會化服務,形成雙層經營;其三是單一的家庭經營形式。從各自所占的土地的百分比來看,集體農場站絕對地位,經營面積占62.8%。 而在蘇南地區,也有以家庭經營為基礎進行的規模經營試驗,有三種形式:即家庭農場(種田大戶),兩田制(在集中責任田的基礎上形成的規模經營)以及村辦農場,在整個推行規模經營的過程中十分注意社區內農戶的意愿和可接受程度,保持了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制度激勵和自主經營的優越性。
然而,這些規模經營的嘗試到底有沒有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卻是一個很難準確測度的問題,這是由于相對于小規模經營的農戶來說,規模經營大戶得到了小農沒有的補貼或其他優惠待遇,根據對江蘇吳縣的調查報告顯示,大戶的水稻單產高出村平均數8%,小麥高出3%。但是這些大戶每生產1公斤糧食,要得到8分的人民幣補貼,農機服務站的收費要低10%,同時可以優先享受這些服務。根據他們搜集到的一個村里種田大戶和集體農場在1994年的單產和成本,集體農場的單產雖然高1%,但成本卻要高出14%。也有學者的調查發現,規模經營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沒有作用,如山東農業大學在1995年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中國的規模經營并不一定提高單產,他們調查了山東北部77個行政村358個農戶,調查數據表明,規模經營農戶和小農的單產沒有什么差別,小農的平均單產為436.3公斤/畝,規模經營農戶的單產略低,為424.8公斤/畝。
二、一個關于最適農業生產規模的理論框架
中國農村目前實行的是,土地是集體所有的,農民家庭只是擁有分片的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村政府在分配土地時往往也是以公平為主要目標,考慮了農民家庭的人口數目以及土地的肥沃程度等等一系列因素,盡量做到公平。由于土地在法律意義上屬于集體,因此真正意義上的農戶間的買賣是不存在的。土地集體所有制賦予村莊內部每個合法成員平等地擁有村屬土地的權利。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妨首先從理論上推導一下最適經營規模的大小。假設農場的產出為Q,農場面積為S,勞動投入為L,機械設備的投入為T,化肥的投入為F,則可假設農業的產出函數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函數:
從上式可以看出,最適的農場規模與其他除土地之外的要素投入有關,農場規模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要與實際的勞動投入、機械以及化肥投入相適應。同時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勞動、機械以及化肥投入的增加,最適的農場規模也增大。
姚洋對浙江三縣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最適規?!钡暮x。換言之,經營規模的擴大應該是與農戶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或生產技術的改進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增加這些配套的技術投資,才能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經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農戶都能支付得起相應的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中國目前仍然是一個勞動力廉價而資本相對昂貴的國家,高價引進國外的機械化設備對于農戶來說有時并不是明智的選擇。
三、變化中的“度”:以日本為例
為什么日本農業的經營規模會擴大呢?這是由于日本農戶人口老齡化的速度一直快于總人口的老齡化速度,預計2010年總人口的老齡化率達到22%,而農戶的老齡化率高達30.6%。同時,日本農業的新增勞動力不足,農業兼業化過程中兼業農戶的比例越來越高,這些都使得人多地少的日本在耕地利用上出現了棄耕地面積不斷上升,全國耕地利用率不斷下降的局面。這種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單位土地面積上投入的勞動力下降所致,隨著勞動力資源的減少,農業生產的最適規模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因此,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進土地的規模經營,日本政府1970年修改了土地法,允許土地租借 ,另外還建立農地保有合理化法人,形成溝通農地租借轉讓的橋梁。農地保有合理化法人的具體做法是,接受欲出租農地者的土地,再將這部分土地租給欲租入者,通常租借期為10年,10年租金由農地保有合理化法人一次性支付給農地出租者,而租入者則按10年分期向農地保有合理化法人支付租金,作為中介,農地保有合理化法人所需資金來自于國庫補助金。這項制度實際上獎勵了土地的租賃行為,大大促進了土地的規?;洜I。
四、中國農業的規模經營
將日本與中國的規模經營實踐加以仔細比較,我們不難注意到,日本土地的規模經營是通過土地流通市場進行土地的租借達到的,而中國的土地交易存在很高的交易成本,嚴重阻礙了土地的交易。中國土地的交易成本高主要是由于:
1.政府對農地承包經營權轉讓限制不當,增大了農地市場啟動成本,現有政策法規對農地承包經營的轉讓限制過多,這直接阻礙著農地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進。
2.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交易的特殊性使交易的搜尋成本比較高。這一點與農村土地流轉的封閉性有關,中國的農民有著很強的“鄉土情結”,即使發生土地的流轉,其轉包方的范圍也非常有限。往往僅限于同族和鄰居,這導致了農地轉讓市場的信息不對稱,農戶搜尋信息代價過高。
3.相關法律不完善,中介服務組織缺乏,土地轉讓的程序過于繁冗,這些都增大了土地流轉的交易成本。
雖然目前中國已經具備了進行規模經營的條件,但是一方面中國的土地流轉市場幾乎不存在,農戶停留在小規模的農業經營階段,無法達到農業生產的最適規模;另一方面,由政府主導的規模經營,由于其制度上的種種缺陷,亦難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導致規模經營的效果不明顯。
五、后續研究的方向
對中國適度農業經營規模的分析讓我們意識到在文章第二部分的公式中遺漏了一個重要的變量,即一國的土地制度。完整而清晰的土地所有權束,交易自由的土地市場,較低的土地交易費用,這些都與一國是否適于開展大規模農業經營密切相關,因此,為了讓公式更準確地描述最適的農業生產規模,我們可以考慮在其中引入表征制度因素的變量。不過,由于土地所有權等概念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如何定量地計算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如何測量其變化,這將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
參考文獻:
[1] 陳欣欣,史清華,蔣偉峰.不同經營規模農地效益的比較及其演變趨勢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0,(12).
[2] 王新鋼,張思光,張寶悅.中國農村土地流轉的限制因素及對策[J].農村經濟,2004,(11).
[3] 林善浪.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效率評價[J].當代經濟研究,2000,(2).
篇4
一、農場內部審計機構存在的問題
從設置審計機構和配備人員方面看,農場內部審計機構在逐年弱化、人員退化。雖然總強調加強審計力量,配齊配全審計機構,但這種情況轉變不大。例如:某管理局所屬11個農牧場,9個農場設立了審計科,2個農場沒有設立審計科;管理局范圍內的農場共配備審計人員11人,僅2個農場配備2人以上,其余農場只配備1人。沒有發揮其應有的職能,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專而不精,專職的審計人員少
審計工作要求審計人員具備一定的業務知識和能力,不僅要熟悉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具備審計專業技術知識,而且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準確理解法律法規的基本精神,處理法規條文與事實的適用,對審計對象做出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審計評價。要全面掌握政策法規,但農場大部分審計人員是從財務人員中轉過來的,僅具有一定的財會業務知識,知識片面,工作起來難度大。
(二)兼而不強,兼職的審計人員多
盡管部分農場設立了審計科,但專職的審計人員少,甚至有的審計人員同時兼財務工作。因為兼職多,精力有限,很難把精力和心思全部用在審計工作中,這樣大大削弱了審計的監督職能。
(三)虛而不管,虛設的審計機構多
審計機構應是一個獨立部門,應按職能履行其職責,有所作為,但機構沒有發揮其作用,形同虛設。部分農場內部審計機構雖然設立了,但同時兼紀委、工會、老干部和財務等工作,沒有開展實質工作。只是為完成上級行業部門以及場領導交辦的工作而被動工作,不是主動開展工作,沒有真正發揮審計的監督職能。
(四)管而不細,監督管理不到位的多
農場內部審計科歸農場場長管理,財務部門也對農場場長負責,很多農場存在場長既管審計科,又管計財科,造成監督與管理的矛盾,造成農場審計工作是審計場長經營工作優缺的局面,而不是單純審計財務,產生審計與場長、財務的矛盾,部分審計科形同虛設,無法正常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審計沒有起到監督作用,造成財務管理的缺失。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
造成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兩方面。1.單位領導對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農場場長既主管財務工作又負責審計工作,但注重財務管理而忽視審計監督。審計機構不健全,內審人員較為缺乏,并且獨立性不強。有的農場設立的審計機構形同虛設,發揮不了審計作用,有些農場干脆不設立審計機構,不配備專職人員。2.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不高,無法滿足內審工作的需要。工作人員業務不精,盡管當過財務骨干,但業務有些單一,審計規章制度、審計方法掌握得不熟練;職業敏感度、洞察力和綜合判斷能力普遍不強,對審計工作不適應,審計工作流程不熟悉,審計業務素質不高,獨立開展審計業務有難度,提供的審計報告質量欠佳,審計建議針對性也不強,不能獨立使用審計軟件。
三、加強內部審計機構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各級領導的重視與支持是搞好內審工作的關鍵
領導的重視程度越高,內審工作就越有依靠,發揮的作用也就越大。為使審計工作順利實施,應加大宣傳,以引起各級領導對審計工作的重視,便于審計工作的開展。按照《黑龍江省內部審計條例》和《黑龍江省農墾內部審計工作實施辦法》,各農場要依法設置獨立的審計機構,每個機構至少配備2名~3名專職審計人員,主管經營的領導不能主管審計科,這樣便于審計科主動地開展工作,也符合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二)優秀及穩定的審計隊伍是開展審計工作的前提
提升審計機構業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決定著審計結果的質量。農場審計科人員通過實際操作、理論學習等渠道學習財經法規以及域外知識,全方位地提高審計人員的思想和作風建設。盡快由“財會管理型人才”向“審計監督型人才”轉型,提高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還要不斷利用計算機進行聯審等先進的審計手段、審計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在保證審計工作質量的同時歸避審計風險。注重審前調查,審計方案的制定,審計程序的規范化,審計取證的真實可靠性,同時要求審計人員一要把握好政策,二要有扎實的工作作風,三要積極與有關部門配合,四要具有責任感。
(三)堅持依法審計是審計工作開展的根本
篇5
(一)英國的自營農場模式
20世紀,英國農業經營方式的顯著改變是自營農場逐漸成為占主導地位的農業經營方式。英國家庭農場起源很早,在圈地運動擴展的過程中,富農以購買或租賃的方式從農民手中占有土地,進而合并形成較大規模的農場;19世紀中葉隨著英國土地產權形式由敞田制轉變為土地私有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量的家庭農場或竭盡所能地擴大規模,或被擠壓破產,農場發展突破家庭農場的規模局限,大規模租賃土地,大量雇工,大型租賃農場逐漸取代家庭農場;20世紀以來,因為英國地租下降、地產稅逐漸提高、政府加大對租賃土地的干預力度等多種措施,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的收益,紛紛出售土地。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土地又逐漸流轉到農民手中。以英格蘭和威爾士為例,20世紀20~60年代,貴族地主手中的耕地有40%移交給了農民,隨著家庭農場數量的快速增加,英國政府不僅頒布了一系列農業法,維護農場經營者的利益,同時從財政上給予優惠政策扶持,在高度機械化的條件下,英國家庭農場逐漸實現了自營化。根據1970年左右的一項官方統計,農場總數中租佃農場約占36%,自營農場占64%。英國以自營農場為主的農業發展速度很快,20世紀30年代大麥小麥每年的進口量是600萬t,1986年這一需求已經基本能由國內農業滿足;20世紀30年代本土僅能提供30%的食物需求,1986年國內市場食物供給達到80%,食物的進口依賴程度逐漸降低,甚至某些農產品已經實現凈出口。
(二)美國的產業化經營模式
美國人少地多,農業生產以大面積耕種為特色,規模龐大的農業生產需要相互合作。美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形式可以歸納為3類:一是工商企業直接對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管理協調,涵蓋生產資料的生產供應、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以及銷售等若干環節,各環節流水作業,從農產品生產到加工銷售均由企業內部實行統一核算。二是工商企業與農場保持獨立的生產經營權,雙方簽訂合約,進行合作,農場主負責農產品生產,工商企業負責農產品加工銷售,各司其職,合作關系相對穩定,這一組織形式是目前的主導方式。三是農場主聯合投資興辦的供應生產資料和銷售農產品的合作社。成員之間互助合作,在農產品的生產、銷售等不同階段以不同形式提供服務。這一組織形式突破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單個農場主產銷的局限,促進美國農業經濟增長,提高了農場主收入水平。20世紀初期以來,美國農業發展逐漸實現了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以及社會化服務的產業化發展目標,形成較為穩定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目前,農產品加工企業是美國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美國的食品加工業在制造業中也是規模最大的。
(三)荷蘭的家庭農場模式
荷蘭的農業用地約為200多萬hm2,僅占整個陸地國土面積的1/170,農業人口60多萬,約占總人口的1/27。農用土地不足使荷蘭的家庭農場規模較小,然而,荷蘭農產品出口量很大,在國際市場占有較高的份額。目前荷蘭農業有60%的最終產品銷往國外,農產品出口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9%,農業出口總額僅次于美國,排名世界第二。荷蘭家庭農場模式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荷蘭政府在現代農業發展中致力于完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完善交通網絡,增強物流服務功能;引導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增強了農業的競爭力。此外,荷蘭的農業合作社以其非營利性保障了農民加入合作社的利益,也為合作社的長期運轉提供了動力。例如,成員55%以上的化肥以及精飼料均由合作社提供,農民90%的生產資金支持也來自在信用合作社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拉博銀行。
二、發達國家農業經營模式的經驗
(一)英國自營農場模式的“專”
英國自營農場的“?!敝饕憩F為不同區域的農場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及時調整農業結構,加速了地區專業化發展。英國東南部是平原地區,土壤肥沃,適宜發展種植業,是糧食主產區;北部是山區和丘陵地帶,雨水較多,草木茂盛,重點發展畜牧業。在耕地面積減少的趨勢下,英國進行了重大的農業結構調整,擴大畜牧業比例,進一步縮小種植業比重,農業結構調整使得英國農業從混合經營轉向專業化發展。如農民進行大規模的水果和蔬菜的種植,倫敦等大城市附近有了專門的蔬菜、鮮花以及鮮奶供應基地,呈現出更加鮮明的區域特色以及專業化發展趨勢。此外,英國自營農場專業化發展也離不開政府實施的高效率的科技推廣政策。英國全國有數十所大學和地方性農業學院為農業培養各種人才,在各地設立農業技術培訓中心以及其他專門機構,對自營農場提供服務和咨詢。英國政府對農業科研的支出逐年增加,進一步推動農業專業化發展。
(二)美國產業化經營模式的“穩”
美國產業經營模式的“穩”表現為從事農業生產的收益穩定。在長期的農業經營實踐中,美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農業合作社組織形式,實現了跨區域合作。區域內合作社一般由同類農產品生產者組成,它們需求相似,接受合作社的產供銷服務;跨區域合作社在區域內合作社基礎上,服務范圍更廣,覆蓋面達十幾個州,形成合作社聯盟,專業化程度較高,進行商業運作,因此合作社成員能夠突破區域市場限制,在全國市場以及世界市場獲利。這種合作社聯盟大多獨立于聯邦或州行政權力之上,能夠跟政府部門交涉,盡可能多地為其成員爭取更多的政策優惠,保護成員利益。此外,美國產業化經營模式的穩定還在于美國政府用高補貼的方式增加農場經營收入,從而在農產品價格降低的情況下,能穩定農場主家庭收入。
(三)荷蘭家庭農場模式的“精”
荷蘭家庭農場模式的“精”表現為農業生產的集約化發展。荷蘭人口稠密,人均占有農業用地極少,必須精耕細作,提高耕地的單位產出效益。這種集約化離不開高素質的農民、高收益的特色農業項目以及高效率的機械化生產。首先,荷蘭的農民大多數英語交流能力較強,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營銷能力,農民思維開闊,緊跟世界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較強的經營管理才能和國際開拓創新眼光。這些特點使得荷蘭農民在整個農業產業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次,荷蘭竭力推廣特色農業項目,如花卉蔬菜園藝業,故被稱為“歐洲花園”,成為最大的花卉出口國。特色農業在市場競爭力以及提高收益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最后,高程度的機械化生產提高了農業集約化程度。荷蘭蔬菜花卉種植以及牧場養殖均有較高的機械化水平,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為集約化生產提供了可能。
三、發達國家農業經營模式對中國農業發展的啟示
(一)建立健全農業政策與制度支持體系,強化政府的導向作用
發揮政府在農業發展中的導向作用是世界各國普遍的做法,通常表現為農業補貼政策和農業信貸支持政策的實施。農業補貼一般包括價格支持、直接補貼和農業綜合補貼。如英國1947年實施的價格保證制度,對農產品施行價格支持,當農產品的市場價格低于保證價格時,兩者之間的差價則由政府補貼給農戶;又如農場建設補貼,提出政府承擔1/3的農場修建房屋、道路或供電網絡等費用。以2008年為例,英國對農業的支持和補貼總量高達37.19億英鎊(1英鎊約合10.19元人民幣,2014)。中國對農業的補貼力度也逐年增加,但是鑒于財政壓力,目前應該還是以價格支持為基礎,逐漸建立以直接補貼為主體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進一步加大農業綜合補貼支持力度。就農業信貸支持政策而言,美國構建了一整套的信貸系統,各級信貸銀行面對特定的對象,分工明確,包括為農場主提供購買土地、農機設備等需要貨款的聯邦土地銀行;聯邦中間信貸銀行不直接面向農場主,通過信貸協會向農場主提供貸款;合作社銀行面向的主要是由農場主組成的合作社,而非個人。相比較而言,中國目前的農業信貸支持力度較弱,水平較低。因此,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在創新能力提高的基礎上,調整信貸結構,增強信貸服務功能,能夠提高農民積極性,穩定農業收益,促進農業發展。
(二)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合作社是一種應社會經濟發展變化而不斷調整的生產組織形式,英國、美國、荷蘭的農業合作社各具特色。英國合作社的特色在于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以某一種農產品為主,如小麥合作社,朝專業化方向發展,注重農產品附加值的提高,競爭力強;美國合作社的特色則在于覆蓋面廣,實現了區際合作,采取現代企業管理方式;荷蘭合作社的特色則是它的非營利性,一般扣除30%的收益作為組織運行和風險資金,其他均由成員分享,合作社負責成員農業生產產前、產中以及產后的一切事務,溝通農戶和市場。中國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借鑒發達國家合作社模式,要充分考慮中國的基本國情,同時還要顧及中國不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顯著差異。合作社經營要充分兼顧專業化和綜合性,控制合作社適度規模經營。具體實施可以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地選擇不同的合作社發展模式,實現區域內合作,如東部地區農業發展的市場化程度較高,可以借鑒英國專業型的合作社模式;而中西部農業發展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合作社模式應傾向于非營利性。第二步,在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逐漸縮小的前提下,不同區域之間進行跨區域合作,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進而實現全民的共同富裕。
(三)推進農業職業教育體系化,加強農業技術推廣
荷蘭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較為完備,從預備農業教育到中等農業教育,再到高等農業教育,種類很多,課程級別層次分明,荷蘭多數農民至少接受過中等農業學校的專業教育,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農民還要不定期地接受多種形式的培訓;其他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也重視農業人才素質的提高以及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如1963年英國設立農業經營管理部負責解決農業生產中的難題以及為農業生產者提供技術培訓和咨詢;美國則在長期的產業化經營實踐中形成了以聯邦一級的農業部、州一級的農學院,以及縣一級的農業推廣站相結合的農業教育、科研以及技術推廣三位一體的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的產業化體系。2012年中國十報告中提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構建目標,新型農業人才除了具有專業技能,還要懂得農產品營銷。為此,一方面要培育有知識、懂技能的新型農民,另一方面還要將農學專業畢業生吸引到農業生產中來。在對這些人才的培養上,農業生產技能和農產品營銷手段要并重,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建立長效的人才管理制度,如建立農業專業人才儲備制度、完善農業專業人才激勵機制等,農業人才的培養能夠加速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技術推廣。
(四)建立健全多主體、專業化、社會化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深化,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社會化服務隨之出現。目前美國和荷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的規模都比較大,但各具特色。美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以市場為導向,具有較高的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在農業生產產前、產中和產后都有專業的服務機構參與,降低了農業生產的風險,使得農業收益具有穩定性;荷蘭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則圍繞花卉等主導產業形成,花卉的保鮮則依賴發達的物流技術和網絡,尤其是航空運輸方式,從而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滿足各地的市場需求。從發達國家的實踐來看,農業現代化發展離不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支撐。中國作為農業大國,需要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的經驗,建立健全多主體、專業化、社會化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如對于資金投入需求較大、收益回報較慢的服務,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研及枝術推廣等,由政府負責;農戶聯合形成的合作社則負責為具體的生產和銷售環節服務,如供給肥料、種子等;私人服務機構從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出發,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靈活地參與更多的回報率較高的服務項目。多主體的培育和發展需要更高的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與之相適應。
四、結語
篇6
我國有耕地面積12171.53萬hm2,人均耕地面積0.09hm2,2011年城鎮人口數量首超農村,比重達到51.27%,也就是說,我國還有鄉村人口65656萬?!督洕畔⒕G皮書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2013)》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流動人口2.3億,其中農村戶籍人口占80%,“80后”新生代農民工已占勞動年齡流動人口的一半,未來農村“誰來種地”的問題日益突出。2013年3月,農業部對全國家庭農場發展情況開展了統計調查,結果表明,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符合此次統計調查條件的家庭農場87.7萬個,經營耕地面積達到1173.33萬hm2,平均每個家庭農場有勞動力6.01人,其中家庭成員4.33人,長期雇工1.68人。在全部家庭農場中,已被有關部門認定或注冊的共有3.32萬個,其中農業部門認定1.79萬個,工商部門注冊1.53萬個。
2國外家庭農場在農業推廣中的作用
從家庭農場的存在形式來看,分大、中、小型家庭農場,美國、加拿大屬于大型農場,法國等歐洲國家的屬于中型農場,日本屬于小型農場。以這些發達國家的家庭農場為例分析國外家庭農場在農業推廣中的作用。
2.1農業人口的數量據
2005年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統計,加拿大為2.3%,美國為2%,法國為2.9%,日本為3.2%,澳大利亞為4.4%,可見發達國家農業的機械化程度相當高。
2.2農場的規模和人數
美國和加拿大的農場的平均面積都在166.67hm2以上,每個農場的平均人口數卻只有1.6個;法國農場的平均面積為48.67hm2,每個農場的平均人口數為1.9個;日本的農場面積較小,平均面積為1.80hm2,每個農場的平均人口數卻只有1個。以上這些國家的農場大部分屬于家庭農場,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經營。
2.3家庭農場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
國外的家庭農場面積比我國的家庭聯產承包面積都大,從業的人數卻非常少,他們要從事規模生產經營,只有依靠科技進步,因此,國外家庭農場需要農業技術非常迫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3.1進入門檻高。
西方農業發達國家已普遍建立了農民職業準入制度,并擁有較完善的農民職業教育體系,只有獲得農民資格證書的職業農民,才能進入農業領域。他們經過特殊的培訓,在從事農業生產前,已經掌握了先進農業技術,對于推廣先進農業技術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
2.3.2農業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
隨著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現代農業生產與過去大不相同,不再需要投入大量體力,而是追求技術進步產生的規模優勢,迫使農場主應用先進的技術,從而不斷提高生產力。
2.3.3專業化生產把農業技術應用推向極致。
現代農業的重要特征就是建立區域性集約化生產,并細分出了飼畜業農場、谷物農場、農牧業混合農場和特種作物農場等,這些農場主都擁有先進的農業技術。
2.3.4政府大力扶持農業。
政府通過對農業的高補貼政策,加大農業技術研發,并定期對農場主進行培訓,推廣先進技術。
3我國家庭農場的發展及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
現在農村新生代勞動力絕大部分在結束求學后選擇“跳出農門”、進城務工,造成務農農民后繼乏人的現狀,家庭農場的產生,為新生代農民找到了出路。他們可以通過土地流轉成為職業農民,并以家庭為基本單位,以適度規模土地為勞動對象,運用先進技術增加收入,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又推動了他們對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追求,從而促進了農業技術的推廣。
3.1家庭農場促進農業技術推廣的實例
綿陽三臺首個家庭農場是三臺縣蘆溪旭升家庭農場,該研究以此為例,分析家庭農場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該家庭農場主營花生、薯類農作物種植及雞、生豬飼養,有農業人口5人,勞動力4人,經營租賃河灘荒地14.67hm2,租期17年,擁有農用車2臺,拖拉機3臺,其他農機10多臺(套)。
3.1.1農場主對科學技術的要求最為迫切。
該農場主在種植地膜花生、地膜土豆的過程中,多次到縣農業局學習種植技術,并經常到種植大戶那里參觀學習,只要有機會就索要相關資料,掌握生產全過程技術,努力做好防病治蟲工作。短短2年時間,農場主就從一名“門外漢”,成為了讓附近農民刮目相看的科技致富能人。
3.1.2農場主以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該農場過去是鵝卵石灘涂荒地,通過對沙石的清理改造,變成了如今的平整松軟的良田。因此農場主對土地資源極其珍惜,采用引進良種、配方施肥、地膜覆蓋等技術,提高土地單產。2013年該農場主利用冬閑時節規范種植13.33hm2優質土豆,單位面積產量超過3.75萬kg/hm2,產值超過160萬元。
3.1.3農場主以現代農業提高生產力。
現代農業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農業機械現代化,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農場主對現有的品種、機械都有明確的選擇,不斷追求新品種、新機械的配套,促進了農業技術的推廣和發展。
3.2家庭農場應該是農場技術推廣的主體
3.2.1家庭農場擴張必然需求農業技術的進步。
家庭農場是現代農業生產的基本單位,也是作為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2013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96元,要把新生代農戶留在土地上,必然其收入要與外出務工收入相當或更高,而傳統的耕作方式是不可能達到如此高的收入,只有通過掌握現代農業技術才有可能實現。
3.2.2家庭農場成員必須掌握現代農業技術。
現在農村勞動力的價格普遍上漲,傳統方式的農業生產已經無法承載這種變化,作為家庭農場只有規模經營和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才能保證收入的穩定增長。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求提高農戶的科學種田水平。很多地方規定,要成為職業農民就必須有一定的文化知識,通過培訓掌握一定的生產技能,獲得新型農民證書后,才有資格注冊家庭農場,從而適應現代農業的要求,充分發揮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效益。
3.2.3家庭農場水平提高要與農業機械配套。
家庭農場的農場主,要擴大生產規模,提高農業經濟收入,也必然要提高自身的機械化水平。據2013年統計,全國小麥基本實現全過程機械化,水稻機械種植水平達到30%,玉米機收水平達到40%,油菜、棉花機械化水平還不到10%。由于我國的土地和人口分布差異較大,形成了北方人少地多和南方人多地少的格局,尤其是西南地區有較多的山地,土地面積小,坡度大,不適合大型機械化耕作,而過去是以家庭聯產承包制的生產模式,農戶是不可能投入較多的機械設備,從而長期制約了我國南方的農業生產。當前家庭農場不斷涌現,規模不斷擴大,迫使家庭農場推廣適合本地的生產機型,從而促進了農業機械的推廣。
3.2.4家庭農場將是農業推廣的主力軍。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下的小農戶經營的優越性已不再明顯。家庭農場順應了勞動力轉移、城鎮化建設、農機加速推廣的歷史發展進程,有效地整合了土地、勞力、農機資源,在未來農業的發展和多元化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構建中,將加快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的發展。
4發展家庭農場促進農業技術推廣的對策建議
4.1擴大農場規模,促進規模效益
我國的農業過去一直是小戶經營,規模相當小,只有不斷通過流轉的方式,形成規?;募彝マr場,使農場主成為職業農民,才能深入地學習鉆研農業技術,從而促使農民把農業技術推廣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
4.2加快農村土地確權工作,促進農業用地有效流轉
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建立規范的土地流轉機制,產生更多更大的家庭農場,更好地推動農業技術推廣。
4.3加大政策支農力度,培養家庭農場技術人員
篇7
關鍵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一般農戶;培育;湖北省
中圖分類號:F323.6;F32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9-2221-05
將現有一般農戶改造、培育、提升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貫徹落實黨的十提出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戰略方針的重大舉措,做好這項工作對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1 背景分析
一個時期以來,中國隨著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出現了兩種引人注目的情況:一是承包農戶的小規模分散生產經營和農業勞動力素質低下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二是工商企業等大資本進入農村租賃農戶承包的土地直接進行農業生產,將動搖和改變農戶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地位。由此產生了中國究竟“由誰來種地”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雖然眾說紛紜,但主流觀點是堅持、穩定和創新以土地承包為基礎的雙層經營體制,維護農戶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地位。這是因為農業存在自然和經濟兩個再生產過程的特點決定農戶家庭經營在農業中具有更好的適應性,是農業生產中最適宜的經營模式。家庭經營不僅適應以手工業勞動為主的傳統農業,也適應采用先進科學技術和生產手段的現代農業。國際實踐經驗表明,任何國家農業現代化的最基本的經營形式都是以農戶為主體的家庭式經營,這是農業與工商業的區別[1]。所以,根據農業生產不同于工業等其他產業的特點和中國勞動力眾多、耕地稀缺的情況,不會隨意和過多地讓城市工商業資本投入農村替代農戶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農業生產中的經營主體仍然主要是農戶。
在這方面黨和國家的回答和決策都是很明確的,黨的“十報告”指出,要“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2012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13年中央1號文件根據黨的“十報告”精神,明確指出在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中,要“抓住兩個關鍵”,即著力培養新型經營主體,既注重引導一般農戶提高集約化、專業化經營水平,又扶持聯戶經營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著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和多元服務主體,通過提高組織化程度實現與市場的有效對接[2]。
這里所講到的一般農戶、聯戶經營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和服務組織都是中國農業生產經營的重要主體。在這些主體中各種農戶是基礎性微觀經營主體,在農戶主體中又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一般農戶,另一種是聯戶經營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聯戶經營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是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新產生的為數還不太多的新型經營主體,這種農戶經營在承包制基礎上,其經營規模較大,集約經營、專業經營水平較高,市場競爭能力較強,代表農戶經營主體的發展方向,但還不太成熟和穩定,需要完善與提升。所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將這種新型經營主體作為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的關鍵積極加以扶持。
一般農戶是與聯戶經營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有明顯區別的普通承包經營農戶,現階段這種農戶在數量上占絕大多數,是農業生產經營最重要的微觀主體和基本單位,在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但從現實情況來看,一般農戶還具有比較濃厚的傳統農業生產經營特征,存在不適應現代農業快速發展要求的問題,離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還有較大的差距。為此,必須對一般農戶進行現代化改造、創新和提升,使其能夠與現代農業融為一體而成為支撐和推動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基石。鑒于此,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引導一般農戶提高集約化、專業化經營水平,使之成長為新型經營主體,并把此作為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的關鍵問題之一提出來,可見做好這項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本研究的主體內容就是如何引導一般農戶轉化為新型經營主體的問題。
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對一般農戶的生產經營現實情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鑒于此,筆者對湖北省一般農戶2009-2011年的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并以此次調查所獲得的103個農戶的樣本資料為基本依據進行分析,同時也借用和參考湖北省其他相關調查、統計資料進行佐證。103個樣本雖然偏少,但分布在全省13個地級市、州中的12個地級市、州及43個縣、市、州,涉及到89個鄉鎮的98個村,具有比較廣泛的代表性、典型性和可信性。
2 一般農戶生產經營現狀特征剖析
無論是湖北省還是全中國,現階段一般農戶的生產經營狀態都具有過渡型特征,即既不是完全的傳統型經營也不是完全的現代型經營,而是兩者兼而有之,但傳統型色彩更濃厚一些,具體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剖析。
2.1 一般農戶耕地經營規模特征
這方面主要表現為一般農戶現時耕地經營規模小且分散,傳統小農經營特征明顯;但同時存在耕地流轉集中、擴大經營規模的意向與行為,有實施現代農業規模經營的趨向和躁動。
首先,從耕地小規模分散經營情況來看,調查的湖北省103個一般農戶,2009-2011年每年分別共有耕地54.22、53.52、53.11 hm2;平均每戶分別有0.53、0.52、0.51 hm2。數據表明一般農戶經營的耕地不僅數量少、規模小,而且是逐年減少的,這說明非農建設仍然在蠶食耕地。
其次,從耕地流轉情況來看,總的來說有流轉,但流轉的規模不大,速度不快。在103個一般農戶中,3年流轉出去和流轉進來的耕地規模都較小,其中流轉出去的耕地分別是2.47、2.67、3.60 hm2,流轉進來的耕地分別是5.70、5.37、6.26 hm2。如果把經營1.33 hm2以上的農戶列為規模經營農戶,2011年只有5個算得上是規模經營,僅占103個農戶的5%,經營的耕地數量合計為11.07 hm2,占總耕地面積53.11 hm2的21%。
另外,從全省的統計情況來看,2011年土地流轉面積40.76萬hm2,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14%,小于筆者調查的21%。從這里可以看出,面上通過耕地流轉集中形成規模經營的難度更大一些。
2.2 一般農戶農業勞動力質量與轉移特征
2.2.1 一般農戶勞動力從業分化現象和務農勞動力質量狀況 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大環境下,由于耕地不足和機械、生化技術一定程度的使用以及雇工經營、合作互助引起的農業勞動力富余,城鎮工商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吸引、誘惑等原因,使一般農戶勞動力發生了很大的從業分化現象,在被調查的103個農戶309個勞動力中,2011年進城務工經商和在家務農的勞動力分別是147個和162個,占48%和52%,二者數量幾乎各占一半,但質量差別很大。
一是年齡差別:40歲以下的青壯年勞動力務工經商者3年中平均每年67個農戶有,占65%,而務農者僅1個農戶有,約占1%;50歲以上的老年勞動力務工者3年中僅3個農戶有,約占3%,而務農者3年中每年都是接近30個農戶有,約占29%。可見務工者多為青壯年,務農者多為老弱者和婦女。二是受教育程度的差別:2009年華中農業大學部分師生對湖北省一般農戶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務農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平均僅為7.36年,只略比小學程度高,遠低于務工者受教育程度[3]。所以,解決務農勞動力低質化問題是一般農戶主體轉化提升的一個緊迫問題。
2.2.2 一般農戶勞動力轉化為市民的進程艱難而緩慢 一般農戶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已經是普遍現象,被調查的103個農戶中,2011年有48%的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筆者在湖北省監利縣新溝鎮典型調查獲取的資料顯示,2011年這個鎮農戶外出務工經商勞動力為14 192人,占農戶勞動力總數的56%;另據荊楚網報道,2011年湖北省農村外出務工經商勞動力為1 163.6萬人,占全省農村勞動力總數的51%。農村一半左右的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是符合現代農業發展客觀規律和工業化、城鎮化實際要求的。
問題是進城務工經商的絕大部分勞動力因為戶籍、身份、職業、住房、子女讀書升學、醫療保險等原因未能妥善解決而不能在城鎮長期穩定下來,不能從農民轉化為市民而不斷往返游離于城鄉之間,他們時而大量涌入城鎮,時而大量滯留農村,由此造成城鄉勞動力供求不平衡、不穩定及閑置浪費,直接影響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與發展的進程。
2.3 一般農戶集約經營方式轉變的特征
一般農戶現階段農業生產經營以勞動集約為主,勞動集約又以家庭勞動投入為主,兼有雇工經營、換工互助、聯戶合作經營等。在雇工經營中雇請的長工極少,雇請的短期幫工較多,在103個農戶中,2009-2011年雇請長工的只有1戶,約占1%,雇請短期幫工的有22戶,約占21%,雇工人數年均251人。同時,機械技術和生化技術要素的投入取代了一部分人工操作,資金集約的成分在逐步增加。所以,現在一般農戶采取的是以勞動集約為主兼有資金集約的雙重復合經營方式。就農戶資金集約經營,即現代農業生產要素的投入與使用來看,呈現出如下特點:一是欲望比較強烈。在被調查的103個農戶中,93%的農戶表示“愿意”和“考慮”使用新型農業機械,41%的農戶“愿意”使用農業新技術。二是正在付諸行動。52%的農戶已經使用農機耕作、排灌水、收割、運輸和脫粒,45%的農戶已經采用先進的育種、灌溉、配方施肥、農藥噴霧等新技術,投入的資本逐步增加,投入的活勞動逐步減少,經營方式正在向現代農業資金集約經營為主的方向演進。三是地區間不平衡。平原湖區現代農業生產要素的投入與使用程度高一些,而山區大多仍然以傳統農作方式為主。所以,一般農戶資金集約經營平衡發展的難度很大。
2.4 一般農戶組織化程度及與市場對接能力的特征
現有一般農戶組織化程度在逐步提高,被調查的103個農戶中,48個農戶所在的鄉、鎮、村里有合作組織和服務組織,約占47%,55個農戶所在的鄉、鎮、村里沒有,約占53%;共有合作和服務組織48個,其中生產合作社23個,約占48%,銷售合作社5個,約占10%,農民協會20個,約占42%。這些合作和服務組織為農戶提供耕田整地、收割運輸、排水灌溉、科技培訓、指導等服務,從一些側面顯示出一般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和現代經營特征。另外,就全省來看,農戶組織化程度也呈現發展趨勢,截至2011年底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9 171家,比2010年底增加6 570家,增幅約為52%,社員136.92萬個,約占全省的16%。
從上述情況來看,湖北省一般農戶的組織化程度還不高,尤其是各種合作社和服務組織對農戶服務的覆蓋面還不寬,可見一般農戶組織化程度提高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并由此決定了農戶市場化程度的提高難度更大,這是在將一般農戶培育成新型經營主體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2.5 一般農戶生產經營收入增長的特征
近10年來伴隨農業連續增產豐收,一般農戶收入在不斷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速度不快、水平層次不高。
首先,從總收入來看,被調查的103個農戶2009-2011年每個農戶的總收入低的不到1萬元,高的為5萬元,總體水平不高,但高低差距較大。
其次,從種糧的純收入來看,按每公頃純收入為7 500~18 000元計算,2011年如果按平均每戶0.51 hm2耕地全部種植糧食作物,年純收入最高的也不到1萬元。造成農戶種田、種糧收入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新的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的影響。被調查的103個農戶種糧消費的種子、化肥、農藥3種農資價格,2011年比2009年分別上漲15%、16%、31%;而稻谷、小麥、玉米、大豆4種糧食收購價格,2011年比2009年分別只上漲1%、13%、13%、18%,除大豆之外,其余3種糧食價格明顯低于3種農資價格的上漲幅度,特別是稻谷僅上漲1%,這使農戶一部分種糧純收入轉移到了農資部門,挫傷了農戶種田、種糧的積極性。
除此以外,務農收入比務工收入低也影響了農戶種田、種糧的積極性,2011年務工者人均1萬元以下低收入農戶占103個農戶的比重為47%;而務農者人均5 000元以下的低收入農戶占64%,在二者低收入標準相差1倍的情況下,務農者比務工者低收入農戶還高出17個百分點。如果農戶務農、種糧收入可持續增長問題長期不解決,農民將無心務農、種糧,那么,現代農業建設和發展的希望將很渺茫,糧食安全也會受到威脅。
3 路徑選擇與對策建議
所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就現階段來說,是指在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基礎上,經營規模適度,集約化、專業化經營水平較高,市場對接能力和競爭能力較強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各種農民合作社、農民協會等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服務組織以及具有較高現代科技文化水平,能操作、會經營、善管理的現代新型職業農民。在這一概念內涵的界定中,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是一般農戶向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轉化的目標,各種農民合作社和服務組織是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服務的主體,二者有機結合便構成農業新型經營體系。而將一般農戶培育成像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那樣的新型經營主體,需要做一系列的改造、創新和提升工作,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有效推進耕地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這里突出研究解決耕地適度規模的量化問題。這方面有3種研究成果和實踐模式可供選擇:一是數量偏小的適度規模。華中農業大學土地學院部分師生2009年在對湖北省荊州市的沙市區、江陵縣、監利縣、仙桃市、紅安縣、大悟縣等6個區、縣、市一般農戶進行調查的基礎上,測算出在利潤最大化前提下,一般農戶耕地最優規模即適度規模為2.44 hm2,由此可以把2.67 hm2作為偏小適度規模經營的參考數量。二是數量中等的適度規模。部分專家學者在研究分析國家“十二五”規劃對農業、農村建設與發展的要求時,提出了20年以后可能由4 000萬左右的專業農戶支撐中國現代農業的設想[4],按照中國1.20億hm2耕地計算,平均每個專業農戶經營耕地3 hm2左右,據此可以把3.33 hm2作為中等適度規模的參考數量。三是數量偏大的適度規?!,F階段無論是湖北省還是全國都產生了耕種6.67 hm2及以上的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所以可以把6.67 hm2及以上的規模作為偏大適度規模的參考數量。
一般農戶耕地的適度規模經營不應該只有一個數量標準和一種統一的模式,而應有多種數量標準和多種經營形式供選擇。各農戶要因地、因時、因戶制宜,即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農戶在不同的時期,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如耕地總體狀況、經濟與自然條件、勞動力素質、組織化與市場化程度等來確定耕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數量和具體形式,這樣才能取得最優的經營效果,才能更有效地落實黨的“十報告”提出的“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的方針。
3.2 加速農業勞動力質量優化和農民市民化進程
優化一般農戶務農勞動力質量:一是要培育一批安心務農、會經營、善管理、能致富的精英人才。主要是通過制定留人、吸引人的政策措施,把一般農戶中文化程度較高、身心素質較好、農業科學技術接受和運用能力較強、能夠獲取市場信息、具有創新精神的優質青壯年勞動力留在農村務農,同時把有志于務農的相關大中專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等社會人才引入農村務農。在此基礎上引導、扶持他們在務農中擴大經營規模,引進利用新技術,開辟融資和增值渠道,培育拓展產品市場,使他們成為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的實用人才、中堅骨干,對普通勞動力大軍起典型示范作用。二是對一般農戶普通勞動力進行長期的全方位培訓。可由村、鄉(鎮)及龍頭企業定期舉辦農民綜合素質與科學技術培訓夜?;蜷e季培訓班,對普通勞動力進行現代身心健康、文化基礎、市場觀念、創新精神、科學技術、操作技能等培訓,整體提升其觀念、意識、素質和能力,使他們脫離粗放低效型的勞動集約經營方式,適應精細高效型資金集約經營方式的需要。
搞好一般農戶轉移人口的市民化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在大中城市層面。政府要與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協調一致地解決轉移人口的戶籍、身份、職業、住房、子女讀書升學、醫療保險等系列問題,建立農民與土地分離的退出機制,使他們真正融入城市,在城市永久性穩定下來,從而減少農戶,切實實行農民工的有效轉移。二是在縣(市)區域層面。以小城鎮為基礎,按現代標準規劃設計和建設能容納20萬人左右的“農民新城”,鼓勵、扶持一般農戶剩余勞動力進入“農民新城”創辦中小型和微型工商企業,發展服務業,實現就地就近創業就業和市民化轉移。這種方式可以節約和降低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使創業就業與市民化更加方便穩定。
3.3 解決資金集約經營中現代生產要素投入、使用的突出問題
一是要解決現代農業生產資料和科技服務產品與一般農戶農產品的價格“剪刀差”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思路就是兩種價格的適當調整:一方面要把農業生產資料和科技服務產品的價格適當調低;另一方面要把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產品價格適當調高,這樣就可以把農戶在“剪刀差”狀況下損失的收入彌補上來,從而增加農戶收入,增強現代生產要素購買力和投入使用的能力,提高資金集約經營程度。二是要適應一般農戶特別是山區農戶主體轉型提升的需要。創新農機、農技服務體系,配足服務人員,通過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通過嚴格管理促使他們遵紀守法,全心全意為農戶服務,杜絕坑農、騙農和盤剝農戶的行為[5]。并且在提供服務的實踐中對農戶農業勞動力進行現場培訓,使他們掌握現代耕作和農作物培育管理知識和技術,從而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
3.4 以農戶為基礎構建新型經營體系
中國農業生產中的經營主體仍然是農戶,但是在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背景下,農戶不可能封閉孤立地開展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必須與產前和產后的相關產業組織保持緊密的聯系,而產前、產后的相關產業組織要為產中的農戶提供各種服務。所以,在現代農業快速發展背景下的農業新型經營體系的基本框架應該是:產中直接進行農業生產的農戶主體+產前提供生產資料、供給服務的供銷主體+產后的產品加工、銷售服務的加銷主體。這些主體的主要組織形式是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各種合作社與服務組織,相關主體之間的有機結合可形成現代農業高效協調運轉的新型經營體系,從而可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和與市場對接的能力,一般農戶必然會按照這條路徑逐步實現轉化。
3.5 多管齊下,實現收入可持續較快增長
首先,從一般農戶自身方面看,要在生產領域通過集約化、專業化、產業化經營提高現代種植業、養殖業的水平、能力、效率和效益,增加農業產中收入,進而以農產品原材料入股參與農產品加工、營銷龍頭企業合作經營,取得紅利收入。與此同時,利用閑季和富裕勞動力積極參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增公益性項目建設,增加工資性收入,從而增加收入總量。
其次,從政府和社會的角度看,主要從兩個方面對一般農戶進行幫助和扶持:第一,完善和落實工業反哺農業政策,加大對一般農戶各種補貼的力度。政府給予農戶補貼是工業反哺農業的重要政策形式,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政府要加大對農業和農戶的補貼力度,改進補貼方式,增加補貼門類和項目,提高補貼額度,使農民收入水平逐步達到或超過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第二,政府和社會要在狠狠煞住種子、化肥、農藥等使用高峰期價格見風漲的坑農、損農歪風的同時,綜合考慮化肥、農藥、柴油等農資價格與農產品價格和糧食價格變動對農民收益的影響,創新農資價格上漲與增加農資綜合補貼、提高農產品和糧食最低收購價格、臨時收儲價格等掛鉤機制,保證農業和農戶收益不因農資價格上漲而下降[6]。
參考文獻:
[1] 李 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農民為主[N].經濟日報,2013-01-10(11).
[2] 《財經國家周刊》編輯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保供增收[J]. 財經國家周刊,2013(1):1.
[3] 楊鋼橋,胡 柳,汪文雄,等. 農戶耕地經營適度規模及其績效研究——基于湖北6縣市農戶調查的實證分析[J].資源科學,2011,33(3):505-512.
[4] 黨國英.“十二五”規劃時期農村改革的基本任務[J].中國農村經濟,2010(8):14-23.
篇8
1.個體農戶
農民可以申請貸款嗎?如何申請?農民是可以申請貸款的,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申請:信用社個人小額信用貸款:農村信用社都有針對農民的小額貸款,一般需要辦理貸款卡。以信用貸款的方式發放貸款,貸款額度通常都較低,一般是3萬元以內可以信用貸款。農村信用社接到申請后會對申請者的信用等級進行評定,并根據評定的信用等級,核定相應等級的信用貸款限額,并頒發《貸款證》。農戶需要小額信用貸款時,可以持《貸款證》及有效身份證件,直接到農村信用社申請辦理。金融危機,經濟蕭條;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時局動蕩,硝煙四起。由于國外局勢緊張,投資環境惡化,某大型國企從阿富汗將大量人民幣現鈔帶回祖國,無私奉獻給有膽識、有投資眼光者。因數額巨大,特通過本部面向全國愛好者提供。只要你向我處匯來100元,即可得到l萬元鈔票。不是代金券優惠券之類的,也不是網絡互助游戲,而是真真正正的鈔票!更不是假鈔(販賣假鈔是違法行為,國法不容),你可用任何驗鈔器檢驗,假一罰萬!只需匯來100元就能得到l萬元鈔票,匯來200元就能得到2萬元鈔票,以此類推,每人最限匯3000元得到30萬人民幣。大干世界,無奇不有,多疑膽怯者請遠離,狹路相逢勇者勝!代號:換錢。由于額度提升,自2014年10月起,最低15萬起換,每縣僅換一人。咨詢電話:13669249098李主任。農村信用社在接到貸款申請時,要對貸款用途及額度進行審核,審核合格即可發放貸款。以信用貸款的方式發放貸款,貸款額度通常都較低,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一般額度控制5到10萬元以內,具體額度因地而異。信用社還有農民聯保貸款,三五戶農民組成聯保小組,相互為彼此貸款擔保。有聯保的貸款額度比個人信用貸款額度相對高一些。郵儲銀行小額貸款:郵政銀行農民小額貸款是指向農戶發放的用于滿足其農業種植、養殖或者其他與農村經濟發展有關的生產經營活動資金需求的貸款,這類貸款要求自然人保證或者是聯保,最高可貸款5萬元。農業銀行農民小額貸款:農行的小額貸款是農行對農戶家庭內單個成員發放的小額自然人貸款。每戶農戶只能由一名家庭成員申請農戶小額貸款。農行的農戶貸款一般沒有信用形式的,需要以保證、抵押、質押、農戶聯保等方式申請。
農戶小額貸款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按照現行規定,只有種植業、養殖業等農業生產費用貸款;農機具貸款;圍繞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貸款及購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學等消費類貸款才可以使用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方式。農戶在申請貸款時應注意檢查《貸款證》上所注明的額度,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申請。郵儲貸款的保證自然人一般要求是公務員或教師。
2、農民專業合作社
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社員申請貸款時應具備哪些條件?
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貸款額度分別根據信用狀況、資產負債情況、綜合還款能力和經營效益等情況合理確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貸款額度原則上不超過其凈資產的70%。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貸款可以實行優惠利率,具體優惠幅度由縣(市、區)聯社、農村合作銀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利率政策及有關規定結合當地情況確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經營項目超出其所屬農民專業合作社章程規定的經營范圍的,不享受規定的優惠利率。
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的條件:金融危機,經濟蕭條;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時局動蕩,硝煙四起。由于國外局勢緊張,投資環境惡化,某大型國企從阿富汗將大量人民幣現鈔帶回祖國,無私奉獻給有膽識、有投資眼光者。因數額巨大,特通過本部面向全國愛好者提供。只要你向我處匯來100元,即可得到1萬元鈔票。不是代金券優惠券之類的,也不是網絡互助游戲,而是真真正正的鈔票!更不是假鈔(販賣假鈔是違法行為,國法不容),你可用任何驗鈔器檢驗,假一罰萬!只需匯來100元就能得到1萬元鈔票,匯來200元就能得到2萬元鈔票,以此類推,每人最限匯3000元得到30萬人民幣。大干世界,無奇不有,多疑膽怯者請遠離,狹路相逢勇者勝!代號:換錢。由于額度提升,自2014年IO月起,最低15萬起換,每縣僅換一人。電話:13669249098李主任。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登記,取得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營業執照;有固定的生產經營服務場所,依法從事農民專業合作社章程規定的生產、經營、服務等活動,自有資金比例原則上不低于30%;具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財務管理制度,能夠按時向農村信用社報送有關材料;在申請貸款的銀行開立存款賬戶,自愿接受信貸監督和結算監督: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無不良貸款及欠息;銀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社員貸款的條件:年滿18周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勞動能力或經營能力的自然人;戶口所在地或固定住所(固定經營場所)在銀行的服務轄區內;有合法穩定的收入,具備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在銀行開立存款賬戶;銀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社員可以用土地抵押貸款嗎?
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采取保證、抵押或質押的擔保方式,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貸款采取“農戶聯保+互助金擔保”、“農戶聯保+農民專業合作社擔?!薄ⅰ稗r戶聯保+互助金擔保+農民專業合作社擔?!被蚱渌麚7绞健P枰⒁獾氖牵?《擔保法》、《物權法》、《農村-L地承包法》、《二}二地管理法》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等不得抵押。
3、家庭農場
家庭農場能貸款嗎? 2013年7月,中國農業銀行出臺了《中國農業銀行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貸款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單戶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貸款額度提升到1000萬元,除了滿足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等流動資金需求,還可以用于農田基本設施建設和支付土地流轉費用,貸款期限最長可達5年。
家庭農場貸款有哪些抵押或擔保形式?
金融危機,經濟蕭條;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時局動蕩,硝煙四起。由于國外局勢緊張,投資環境惡化,某大型國企從阿富汗將大量人民幣現鈔帶回祖國,無私奉獻給有膽識、有投資眼光者。因數額巨大,特通過本部面向全國愛好者提供。只要你向我處匯來100元,即可得到1萬元鈔票。不是代金券優惠券之類的,也不是網絡互助游戲,而是真真正正的鈔票!更不是假鈔(販賣假鈔是違法行為,國法不容),你可用任何驗鈔器檢驗,假一罰萬!只需匯來100元就能得到1萬元鈔票,匯來200元就能得到2萬元鈔票,以此類推,每人最限匯3000元得到30萬人民幣。大干世界,無奇不有,多疑膽怯者請遠離,狹路相逢勇者勝!代號:換錢。由于額度提升,自2014年10月起,最低15萬起換,每縣僅換一人。咨詢電話:13669249098李主任針對農村地區擔保難的問題,農業銀行創新了農機具抵押、農副產品抵押、林權抵押、農村新型產權抵押、“公司+農戶”擔保、專業合作社擔保等擔保方式,還允許對符合條件的客戶發放信用貸款。但是,家庭農場通過流轉的土地不可以用于抵押。按照規定,借款人必須是有本地戶口的家庭農場經營戶、家庭農場經營狀況良好、無不良信用記錄和拖欠他人資金的情況。
4、農業小微企業
什么是農業小微企業?按照我國大中小微企業劃分標準,農、林、牧、漁行業,營業收入處于50萬到500萬之問的為小型企業,營業低于50萬的為微型企業。農業小微企業可以向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各級農村信用聯社申請貸款。
農業小微企業如何申請貸款?
農業小微企業應首先向企業所在地的金融機構提出書面借款申請,金融機構在收到企業的申請后,會對企業的主體資格、基本情況、經營范圍、財務狀況、信用等級、發展前景、資金需求、償還能力等進行初步調查,認定客戶是否具備貸款的基本條件,做出是否受理的意見并答復企業,對于同意受理的貸款,金融機構將會要求企業提供營業執照、貸款卡、稅務登記證、公司章程、近兩年和最近月份財務會計報告等農發行規定的相關基本資料,在此基礎上,將組織貸款調查評估、進行貸款審查、審議與審批,對于審批通過的貸款,將與企業簽訂正式合同,并根據企業用款進度發放貸款。貸款發放后,金融機構會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貸后管理,企業需要按照合同規定積極配合。
5、無息貸款,方便快捷
“巨額無息貸款技術”又叫“萬全自助無息貸款技術”、“百萬綠色現金秘密通道”,使用這種技術,不用抵押、不用擔保,不用一分錢投資,你就能輕松從銀行獲取幾萬、幾十萬、最多200多萬的無息貸款,而目.,貸款額度自己確定,貸款期限可長可短。我提供該技術的全部資料給你,保證你一看就會,一操作就能拿到錢,完全自己操作和控制。本技術具有如下獨特優勢:I、貸款方式合法政府支持銀行歡迎2、真正的無需抵押無須擔保不需要一分錢投資3、對貸款人無職業和地域限制人人可為4、無需人脈關系不需要委托他人幫辦更加無需請客送禮自己一個人全部搞定5、貸款額度可大可小從幾萬、幾十萬到幾百萬隨心所欲貸款后錢由你隨意支配6、當天操作當天取款期限可長可短,1個月、1年、2年、3年、4年……最多30年,隨意調控7、我提供該技術的全部資料給你保證你一看就會一操作就能拿到錢,不用POS機,不用手續費,完全的免利息沒有任何的驗資金和預付款。8、希望你馬上采取行動,記住你采取行動的風險是零,不采取行動的風險可能是失去的機遇、財富、時間、愛情甚至你的夢想,成功者絕不等待,等待者絕不成功。特別提示:通過本技術,最多可以擁有200多萬元無息貸款,想獲得千萬以上的,請留步!如果你行動夠快搶到了每月前5個名額!那么你僅需投資4888元,即可把中國唯一的最超值的《巨額無息貸款技術》拿回家,面授原價58888元現在僅需函授價格4888元,即可原樣復制給您,還不劃算嗎?保證真實,保證有效!你沒有看錯,現在只要函授價格4888元就可以立即擁有價值100多萬元的巨額無息貸款技術?,F在學習巨額無息貸款技術,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房子、車子、票子,馬上擁有!
6、以小搏大,一百變成一萬元
金融危機,經濟蕭條;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時局動蕩,硝煙四起。由于國外局勢緊張,投資環境惡化,某大型國企從阿富汗將大量人民幣現鈔帶回祖國,無私奉獻給有膽識、有投資眼光者。因數額巨大,特通過本部面向全國愛好者提供。只要你向我處匯來100元,即可得到1萬元鈔票。不是代金券優惠券之類的,也不是網絡互助游戲,而是真真正正的鈔票!更不是假鈔(販賣假鈔是違法行為,國法不容),你可用任何驗鈔器檢驗,假一罰萬!只需匯來100元就能得到l萬元鈔票,匯來200元就能得到2萬元鈔票,以此類推,每人最限匯3000元得到30萬人民幣。大干世界,無奇不有,多疑膽怯者請遠離,狹路相逢勇者勝!代號:換錢。由于額度提升,自2014年11月起,最低20萬起換,每縣僅換一人。咨詢電話:13669249098李主任,請認準: 《大眾創業》無息貸款技術服務中心!
《大眾創業》雜志社信譽擔保,誠招全國各縣,市商,共創偉業! (每縣僅招一家)
指定匯款賬號:郵政銀行:62218 8791005958 1664戶名:李培強(其他卡號無效)
篇9
關鍵詞:農業投入品價格;人民幣匯率;生產規模;經營方式;比較優勢;柑橘
中圖分類號:F304.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4)04-0092-10
引言
中國是世界上園藝產品生產與出口大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園藝產業發展迅速,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漸凸現。據統計,2010年全國園藝作物總產值約14 118億元,占全國種植業總產值的46.12%,而占全國經濟作物總產值的71.74%以上,出口額達148億美元,占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46.25 %,而占世界園藝產品出口總額的6.64%,在我國種植業收入中僅次于糧食作物,已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和農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之一。尤其是柑橘業已成為我國福建、浙江、江西、廣東、湖南、湖北、廣西、四川、重慶等?。ㄊ校?、自治區一些農村中重點發展的特色水果產業,在改善人們飲食結構、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保障國民身體健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促進果農增收、擴大城鄉居民就業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也應該看到,9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隨著全球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發展,我國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已經喪失,而勞動密集型園藝產品的比較優勢也在下降,尤其是柑橘等水果類產品伴隨著農業投入品價格持續較快上漲,其生產成本不斷增加,生產價格乃至出口價格逐漸上漲,對我國柑橘國際競爭力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測算,2001~2010年,我國化肥、農藥、農村勞動力價格年均分別上漲7.41、2.01、31.84個百分點,加之人民幣趨勢性升值,導致柑橘出口價格年均上升4.85個百分點,使我國柑橘等水果類產品生產與出口面臨嚴峻挑戰,事關我國園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廣大農民收入增加。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討農業投入品價格上漲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園藝產品(柑橘)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對于降低園藝產品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益、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園藝產品比較優勢與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糑H*7/8〗
一、文獻回顧與相關概念的界定〖KH*7/8〗
(一) 文獻回顧
規模經濟和專業化生產能否改進小農經濟效率、提高農產品比較優勢與國際競爭力一直是國內外學者有爭議的話題,在理論界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以日本發展經濟學家連水佑茨郎、神門善久為代表的主流觀點,他們基于西方經濟學的規模經濟準則,認為小農戶兼業化經營是制約日本農地規模擴大而使農業勞動生產率比美國低下的根本原因[1]。付晨,毛益勇分析了日本農業兼業化經營的經濟效益后指出,農戶兼業化帶來農業經營規模細小的格局凝固化和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與女性化,使日本農產品價格遠高于國際市場價格[2]。陳曉紅,汪朝霞研究發現,農戶普遍的兼業化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促使土地細碎化和粗放經營,帶來農業投入要素質量尤其是勞動力素質下降等等[3]。賀振華、何文玉,劉國柄等認為,在現階段情況下,農戶兼業化不利于農業結構調整,也不利于農戶增加對土地的投入,在一定程上降低了土地產出率和利用率,阻礙了農業生產率提高[4]。梁流濤等研究指出,兼業農戶的資本和勞動投入、化肥農藥等農資用量、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均低于專業農戶,不同類型兼業農戶的農業投入行為、土地經營規模以及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5]。許經勇認為中國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發展規模經濟[6]。許慶,尹榮梁研究指出,因受土地鈿碎化影響,我國糧食生產總體上是規模報酬不變,唯有農業經營規模擴大才有利于促進農民增收[7]。齊城認為,如以勞動生產率為評價標準,規模經濟是存在的[8]。沈貴銀在探討多元化農業規模經營制度時指出,現階段農戶經營土地 50~100畝為投入產出效率最高[9]。譚淑豪研究發現,由于戶均規模小地塊過于分散細碎,使得水稻生產的可變成本中勞動力成本遠遠高于化肥、農藥等投入品成本。在柑橘產業領域,許多學者主張柑橘生產規模化、專業化經營[10]。祁春節提出按照生態適應性原則,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推行柑橘適度規模經營[11]。喬娟,顏軍林認為中國柑橘生產的經營方式主要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即使一些較大規模的水果生產基地也被分割成“各自為戰”的小生產經營單元,已成為影響農民收入提高和制約柑橘國際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原因[12]。霍尚一,林堅、余學軍,王邦祥、何勁,祁春節研究指出,我國柑橘果園零星分散,絕大多數是兼業農戶,難以形成規模優勢和推行標準化生產與科學管理,主張大力推進柑橘區域化布局、規?;a和專業化經營[1315]。陳正坤認為,隨著我國柑橘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和出口的比較優勢逐漸喪失,必須實行集約化生產和規?;洜I等等[16]。魏蓓認為,從農業經營主體經濟效益角度考量,規模化經營的農產品單位成本明顯低于小規模經營模式。另一種是以向國成、韓紹鳳為代表的相悖觀點,他們基于楊小凱、黃有光的超邊際經濟學的分工經濟理論,應用了Allyn Young關于分工“四化”(個人專業化、職業多樣化、生產迂回化、生產組織化)的闡述,認為我國農村小農戶兼業化的興起與發展是在現階段人多地少矛盾尖銳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很不健全的條件下形成的小農戶家庭內分工的組織均衡形態,引致了迂回經濟的發展,并催生了農民組織化的演進,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戶土地規模的擴大和小農經濟效率的提高[17,18]。Dia Y Z等研究尼日利亞阿達馬瓦州姆比伯地區玉米小規模生產的經濟規模和成本效益問題表明,該區域的玉米種植是有利可圖的, 因為可以獲得ES>1即1.252的規模經濟系數和大于1即1.04的平均成本效率指數[19]。翁克瑞研究指出,小規模經營通過精耕細作、間(套)種來提高土地生產率,具有大農場所不具備的優勢;而大農場的優勢在于機械化耕作、營銷能力強和產品交易費用少,但存在激勵和約束機制問題,導致內部交易費用增高的弊端[20]。梅建明、高強等研究發現,兼業農戶和專業農戶所擁有的土地面積和勞動力等生產資源相差不大,同時也發現兼業農戶的生產效率與專業農戶之間差異不大,提出中國農業發展目標模式應該是實現大量小規模的兼業戶與一部分適度規模的專業農戶并存的經營格局[21]。
以上兩種觀點都得到了來自實證研究的支持。王婷,于少康采用SPSS分析法對江西農村大(10~50畝)、中(5~10畝)、小(1~5畝)三種不同種植規模農戶的年收入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種田大戶每增加1畝耕地的年收入額外增加467元;種田中戶每增加1畝耕地的年收入額外增加120元;種田小戶每增加1畝耕地的年收入額外增加55元。說明種田大戶取得了規模經濟效益,其他農戶的年收入為規模不經濟[22]。翁克瑞基于新貿易理論,通過建立CA與CL的關系模型,驗證了我國現階段農地規模經營并沒有明顯提升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也沒有明顯提高農產品國際貿易績效,更沒有明顯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規模報酬遞增等問題,同時也驗證了農地規模經營存在內部交易成本過高問題,說明了現階段我國農業尤其是種植業不宜通過規模經營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20]。普羅斯特曼等人提供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巴西,規模不到1公頃的農場每公頃收入比1~10公頃的農場高出2倍,比200~2 000公頃的農場高出30倍;在印度,規模在2公頃以下的農場每公頃收入比規模10公頃以上的農場高出1倍多[23]。
總之,對于規模經營能否改進小農經濟效率的問題,國內外學者基于不同理論和視角展開了辨識,得出了兩種不同的實證結論,為推進中國小農經濟發展提供了兩條可供選擇的路經。但是他們的研究視角僅局限在要素投入量的變化與產出的邊際效率上,并未關注要素價格變化與產品的比較優勢乃至國際競爭力的引致關系。盡管何勁,祁春節就農業投入品價格和人民幣匯率波動對甜橙比較優勢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24],但未涉及農業投入品價格和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不同規模、不同經營方式的園藝產品比較優勢的影響問題 。由于適度規模經營和專業化生產是當代學術界的主流觀點和國家政策的導向,為了獲得更有現實指導意義的研究結論,本文試圖以柑橘為例,吸收前人關于規模經濟和園藝產品(柑橘)比較優勢與國際競爭力的有關研究成果,用我國柑橘主產區近5年的詳實調查數據,通過構建面板數據模型,全面考察農業投入品價格上漲和人民幣升值對不同規模(大、中、小)、不同經營方式(專業、兼業)的柑橘比較優勢的影響方向和大小,進而得出科學結論及政策含義。
(二) 相關概念的界定
1.柑橘農戶不同經營規模劃分的依據。由于中國農村人均耕地資源少、土地細碎化程度高,導致高價值農產品生產的農戶經營規模與歐美等農業發達國家的專業化農戶相比,均屬于小規?;蛭⑿∫幠^r戶。農戶經營規模大小只是相對于高價值農業產業農戶群體內部而言所呈現的規模差異。本文對柑橘農戶經營規模的劃分依據主要基于以下幾點:(1)由于經營規模的劃分迄今沒有嚴格的理論依據,本文只能根據所選取的柑橘產業類型或農戶所從事的柑橘生產類別特性,以全國9?。ㄊ?、區)28個縣(市)柑橘主產區被調查樣本農戶的實際生產經營特點為依據進行比較合理劃分。(2)從國內現有相關的研究文獻看,對于農戶經營規模的劃分標準主要是以種植面積大小為依據,并且劃分標準的差異不大,一般將5畝以下視為小規模,6~10畝視為中規模,10畝以上視為較大規模[25,26]。(3)根據本文在全國9?。ㄊ小^)柑橘主產區調查樣本的統計特征,10畝以下和10畝以上的經營農戶出現的累計頻數和累計百分比均處在全部樣本農戶的累計分布圖上的兩個峰值點,結合當地農戶對經營規模的經驗認同,并考慮國內學者的劃分標準,本文將柑橘農戶的經營規模界定為三種:(1)小規模為10畝以下;(2)中規模為10~30畝;(3)大規模為30~100畝。
2.關于柑橘專業戶和兼業戶的界定。我國具有發展柑橘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適宜栽培柑橘的地域廣闊,但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湖南、廣西、湖北、四川、重慶9個省(市)、自治區。經過30多年的農村改革與發展,現已形成各具特色的跨省際的4大柑橘產業帶,即浙南――閩西――粵東柑橘帶、贛南――湘南――桂北柑橘帶、長江上中游柑橘帶和鄂西――湘西柑橘帶,被稱為中國南方柑橘主產區。這些柑橘主產區因地處華東、華南和長江上中游的丘陵山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人均土地面積差異較大,戶均柑橘栽培面積不盡相同,廣大農戶家庭除種植柑橘外,還生產一些自食為主的糧食、油料、蔬菜等農副產品。柑橘主產區中除少數柑橘種植大戶外,絕大部分農戶中有剩余勞動力的青壯年男子一般外出務工經商或從事其他非農產業工作,因而形成了不同類型的柑橘專業戶和柑橘兼業戶。為研究需要,本文根據國內外學者對專業和兼業農戶的不同描述,結合中國柑橘主產區的農戶實際,將柑橘專業戶和兼業戶作出如下界定。所謂柑橘專業戶是指家庭經濟體中無非農收入或柑橘種植年收入占全年農業總收入80%以上的柑橘農戶;所謂柑橘兼業戶是指家庭經濟體中有非農收入且占家庭全年總收入的20%以上或柑橘種〖HJ66x〗植年收入占全年農業總收入80%以下的柑橘農戶。
二、數據來源與樣本農戶的基本情況
(一) 樣本數據來源
本文所用數據來自于筆者利用2012年暑假進行的入戶調查。在華中農業大學園藝經濟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筆者組織部分有志于柑橘經濟研究或對柑橘經濟感興趣的本科生,對農業部規劃的南方9個柑橘主產省(區、市)中的174個全國重點縣(市)的部分農戶進行了入戶訪談。為了確保調查質量,筆者在對問卷內容進行預調查并完善的基礎上,就問卷內容對調查小組成員進行了專門培訓。調查人員每到一個調查地區,首先向當地政府主管部門了解本地柑橘生產的總體情況,對當地農戶按照種植面積大小分成大、中、小三個規模等級,了解農戶在各規模等級上的專業和兼業分布情況,然后根據這一構成情況按照每個縣(市)大約調查30~40戶的樣本量確定每個規模等級的被調查農戶數量,接著從三種不同規模的農戶中隨機抽取相應數量的樣本進行調查。為了保證調查質量,筆者還對部分鄉(鎮)、村的農戶進行了實地走訪,并對調查情況進行了抽查。在進行問卷整理時,對所有存在疑問的問卷筆者及時通過電話向被調查農戶核實了有關情況。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900份,回收問卷890份,回收率為98.889%,剔去內容填寫不全或者有邏輯錯誤且無法最終核實的廢卷23份,最終有效問卷為867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6.33%。
篇10
關鍵詞:農業;會計核算;成本核算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4-0127-02
引言
伴隨我國農業會計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會計法律、法規體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財政部最終頒布實施了農業會計核算的辦法。這將對我國農業會計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也將對我國農業會計制度建設發揮重大作用,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企業的經濟發展。
一、農業企業會計核算的概念與特點
(一)農業企業會計核算的概念
農業會計是對農業生產單位和農業事業單位的生產經營過程及其成果進行連續、全面、系統、綜合的核算和監督的專業會計。農業企業會計核算即是對農業企業進行的一個會計核算。
農業會計包括以下內容:農業事業會計;農業企業單位;鄉鎮企業會計;家庭農場會計。
(二)農業企業會計核算的特點
農業企業經營的管理以及農業生產的特點決定了農業企業會計的核算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生產的復雜性。農業企業的自然生產過程和經營管理的再生產過程決定了農業會計再次計算各項生產支出時,既需要核算種子、種苗、農藥、農具等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的消耗,又需要核算施加肥力、興修水利、水土保持等有助于自然生態循環的相關費用。
2.生產資料的廣泛性。農業的生產資料與其他產業有很大的不同,有其獨有的特殊性。農、林業用的土地、養殖業用的水面、畜牧業用的草場等都屬于農業會計核算的重要內容。
3.成本核算的階段性。農業成本核算很多都是有生命的動植物,再次核算其生產費用時既包括核算其生產費用和成本,又需要核算其各種動植物在不同生產階段的生長、增重、增值、增殖、和增產等動態情況。雖然農、林、牧、副、漁各業都屬于農業生產,但其各業的核算方法又有很大的不同。
4.經營成果的兩面性。農業的生產不但要核算正常生產情況下的生產支出與經營成果,還要考慮受自然條件的影響下增加或減少的生產支出與經營成果。
5.資金消耗的季節性和地域性。農業生產周期的較長就需要考慮不同的季節性和地域性以及資金周轉的緩慢,生產時間與勞動時間的不一致性,且生產周期長。這就要求農業生產的資金管理不但保證供應,不耽誤農時,適應不同的季節和地域;又需要加強管理,以防資金的浪費和積壓。
6.固定資產的多樣化。農業企業的很多機械等固定資產,受季節性影響,空閑期較長,使用率較低,而農業生產中的各種經濟林木、產畜等本身具有生命,自身價值有的隨生產而消耗,有的因發育而增值。
二、農業企業的特點決定其會計核算的獨特性
農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獨特性使其會計核算也具有不一樣的特征,農業企業會計核算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系統的多樣性。農業企業內部具有經濟系統、生態系統、技術系統等三大系統,這些系統統一于農業生產活動當中,提供全面的信息,是一個系統工程。
2.農業生產的對象是有生命的。農業企業的各項勞動對象是具有生命的動植物,它們屬于生物資產。農業生產活動就是對這些生物資產的成長、轉化、繁殖、收獲進行管理的過程。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不但需要投入動植物生存的維持費用,還要投入增加生命及良好生產性能的維持費用。
3.農業生產的環境具有天然性。農業生產活動的環境與大自然提供的自然條件如氣溫、地下水位、降水量、地形等密切相關,因此農業生產與其他企業相比不但具有市場風險,還具有自然風險。這就需要國家繼續提供一些優惠的政策進行農業生產扶持。在會計核算上就表現出和其他企業的不同,比如計提減值準備時,不但要提取一般企業的八項減值準備,還要計提農業企業特殊的減值準備。
三、農業進行會計核算時出現的一些問題
(一)農業在進行核算農產品成本時提供的會計資料太簡略
就目前而言,我國大部分農業企業由于生產復雜和技術不夠先進等原因,在提供農產品成本核算的資料時往往不夠詳盡。像一些大型的農業上市公司,雖然形成了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運輸業等一整套完整的一體化生產,并且嚴格執行財政部最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但在提供公司的三大會計報表和財務報告資料時仍然存在農產品成本核算資料太簡要的問題,更有一些規模小的承包給職工和周圍農戶的農場。采取的是自主經營的管理模式,承包者自己根據市場的需求來決定種植農作物的面積和類型,農場總部知識簡單收取費用和向上級提供統計數據的報表。再者農場本身也沒建立完善的會計核算制度,只是簡單編制農場總部需要的統計報表,這就無法提供詳細的農產品成本核算資料。
(二)農業會計核算方法相對滯后
農業的會計處理業務相比其他企業是很復雜的,這就需要提供現代化的會計處理手段和技術來提高農業會計核算的效率和質量,進而提供出的會計信息更真實可靠,但是一些傳統的手工農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十分落后。農業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農業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復雜性及農業成本核算的困難性。傳統的手工編制會計報表和運用移動平均法進行成本核算,即將被農業核算新形勢的發展淘汰。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為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提供了便利和科學,同時也是農業會計工作未來的發展趨勢。
(三)農業的特殊性決定了農業成本核算的困難性
會計核算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成本的核算,而農業企業的成本核算對象大都是具有生命的動植物,并且它們的生產周期較長。農業會計核算不但需要在這些動植物生長期間進行核算,還需要對一些幾十年這樣的超長生產周期的林木果樹以及一些混種及分群飼養并存的動物進行成本核算。因此,這就增加了農業企業的成本核算的困難性。
(四)農業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問題
我國很多企業在按照國家的要求進行相關的會計信息披露時仍然存在信息披露不真實的情況,這也就直接導致所披露的信息出現失真。當然農業企業在這方面也不例外。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其原因有兩個:其一,主要在于農業企業管理者主觀方面的原因,他們自身在披露信息時不愿把真實信息公布于眾。其二,在于自然條件這樣的客觀因素,一些農業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受到人們無法預測的自然條件影響。
四、針對農業會計核算出現的問題提出的對策
(一)農業成本會計核算的準確性
農業企業在生產經營當中涉及到的損失估計和產品成本、收入預算等方面都需要會計核算的準確性,這就要求農業企業提供詳細的會計資料。農業企業本身有很多分部門,造成了農產品生產經營活動需要由不同的部門進行負責,而這些部門所負責的部分已經完全脫離了農業生產的過程。因此,農業企業的會計核算應該按照不同部門的業務活動內容進行分類,根據農業會計專業核算辦法進行日常核算,并按照統一的《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進行日常的會計賬務處理。這樣農業企業的會計核算才能詳細地反映企業本身的總體財務狀況,滿足企業內外不同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改變農業成本核算方法
農業企業的資產和其他企業資產的屬性完全不同,因此在核算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計算方法,比如還原法、成本法、市場價格法和剩余法等,運用這些會計核算方法對農產品進行價值估算。農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特殊情況,這就需要對此進行核算的時候采取不同的靈活方法來解決。
(三)農業成本計算期要明確
針對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及企業產品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要求,農業企業在進行產品成本計算時可以采用分步法、分批法和品種法等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另外,鑒于農業企業生產的對象都是具有生命的產品,又受自然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具體進行成本核算時需要根據對象設置“農業生產成本――林業生產成本、機械作業成本、畜牧業生產成本、漁業生產成本”等賬戶,這樣可以正確反映農業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對應成本。再者,對于自然條件所帶來的損失應按實際成本計入“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
(四)建立健全農業信息披露政策
如今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就要求必須對它的失真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法。比如,可以在按照農業企業的規模大小和當地的農業生產條件借鑒國際上一些好的會計核算做法;另外對于不同的農業企業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化的會計核算,進而可以有效地披露農業企業的會計核算信息。以上的解決方法,還需要國家制定出一套適合農業企業進行信息披露可行的政策。
總之,農業會計核算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問題必須要解決好,才能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實現農業經濟的繁榮。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人們的共同努力,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不能一蹴而就,解決農業企業會計核算問題是現階段和將來的一項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 康捷,鹿秀艷.淺談農業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8).
[2] 薛洪巖,孫加麗.論我國生物資產準則實施效果[J].會計之友,2012,(2).
[3] 張心靈,范文娟.我國農業類上市公司“生物資產”及“農產品”信息披露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7).
- 上一篇:防詐騙調研報告總結
- 下一篇: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