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行業目前發展狀況范文
時間:2024-01-15 17:50: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商行業目前發展狀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網上銀行
[DOI]10.13939/ki.zgsc.2016.31.134
就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來看,單從外匯業務看,大都是以外匯存款、國際結算業務、結售匯及其貿易融資等業務為主。而從總體上來講,雖然我國商業銀行呈上升的趨勢在不斷迅速發展,但是部分商業銀行仍有所限制,由于外匯業務開辦的時間相對較短,且機制管理體系相對不完善,外匯業務人員在專業知識上還有所匱乏,資金的投入也相對有限。所以說,如何去提升這些商業銀行的發展升值空間,并使其形成本外幣經營一體化的經營模式,這對于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的擴展,增強商業銀行的經濟收入均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探究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的發展狀況有其意義所在。
1開辦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的重要性
我國的商業銀行外匯業務在國內外的商業銀行中占有重要的經濟地位,屬于我國重點經營的范圍,在商業銀行的經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開辦商業銀行外匯業務對于整個商業銀行來講其成本相對較少、風險程度低且獲利較高,這就意味著只要對商業銀行擴寬相對的業務空間,就能夠使商行創造相對豐厚的業務收入。比如在開辦外匯業務后,能夠帶來手續費收入,還能夠帶來大量的外匯買賣差價收益。而在這兩種低風險高收益的外匯業務中,也必定能使得商業銀行在中外資銀行的市場中占領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的開展是與國際直接接軌的業務,若是能夠促進其外匯業務在市場上占領一定的份額,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業務機會、爭取到更多的商行客戶,此外,外匯業務的開展也就意味著商行將會引進更多專業知識人才,而這些人才在國際結算知識及其外匯政策的規定掌握程度都會相對熟悉,在這種具有高技術人才的商業銀行中,不僅能夠促進銀行業務更好的發展,更能不斷提升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最后,由于開辦外匯業務的成本較小,所以資財所需也會相對較少,如此,在降低經營風險的同時,還能夠帶動與國際結算業務相關的進口押匯等風險較小、收益較快的業務發展。因此,必須重視起我國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的開展,并不斷完善彌補其不足之處,如此,才能真正地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我國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的發展現狀
2.1外匯業務經營范圍相對狹隘
我國大部分地區商業銀行的發展處于相對優勢,有著先進的科技水平和人力資源,然而,由于起步晚、開辦業務時間短的特點,這也使得商業銀行在外匯品種經營上處于劣勢,在外匯資產規模上也是相對較小,大都是以傳統的經濟業務為主,在其外匯業務上也有較大的局限性,外匯業務產品及其理財產品也極具匱乏,遠無法滿足經濟市場的實際需求。除此之外,由于外匯專業知識人才的缺乏,對處理外匯風險管理工作的能力有所限制,所以,根本無法及時適應經濟市場的變化,而由于商業銀行的發展在我國經濟中占據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其產品的審批方面都嚴格以待,在此情形之下,想更好地擴寬商業銀行外匯衍生產品等業務范圍更是難上加難,也由于外匯經營業務相對狹隘,也使得其增值避險服務更是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2.2資金投入少、實力弱
就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來看,大多規模較小,且資本金的實力較弱,這就使得商業銀行在放貸能力上有所限制,若想更好地擴寬商業銀行的經濟業務也相對較難,尤其是外匯業務涉及的資本金相對較大,需要更多的資金籌集、投入,而由于放貸能力的限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銀行業務的擴展能力。同時,由于資金受到限制,其商業銀行能夠給予企業、消費者的授信額度也相應地有所降低,在此壓力之下,外匯業務就只能停滯不前甚至發展緩慢,不能夠迅速地做大做強。
2.3品牌知名度小,議價能力弱
我國部分地區商業銀行都是近年來才開始開辦外匯經營業務的,相較于其他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時間相對較短,擁有的顧客群體也相對不穩固,這就導致了部分商業銀行根本無法與之相抗衡,更何談在市場經濟中占據一席之地。此外,在外匯業務起步階段,急需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但是起步階段的限制,使得短期內商業銀行都無法彌補這些不足,規模效應形成難度大。使得這些城市的商業銀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投入相對較高的成本費用支出。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其議價能力也處于弱勢,不利于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的發展。
3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發展對策
3.1拓寬外匯業務范圍,重視外匯發展
針對部分商業銀行外匯經營業務發展狀況,可以在外匯業務開辦所允許的范圍規定內,適當地擴寬其業務范圍,并在此基礎上增加外匯經營業務的品種,以此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滿足消費者的日常匯兌及其投資額需要,使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能夠成為本銀行的穩定顧客,同時,商業銀行也應該不斷重視起對外匯衍生產品業務多做努力,使其在審批過程中能夠順利通過。除此之外,在銀行風險范圍內,我國也應該適當地放寬對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的申請及其審批,并加快審批效率,如此,才能夠真正地促進我國各個城市地區商業銀行的平衡發展,同時,也要不斷地加強對外匯業務的創新發展與研究,充分地進行市場調查,在尋求顧客的基礎上多去了解顧客的實際需求,真正做到使顧客滿意,如此,才是外匯業務成功的關鍵。
3.2加強多方位合作,提升整體的競爭力
一方面,商業銀行應當加強與當地部門或者涉外單位進行良好的溝通,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信息溝通機制。如此,在開辦外匯業務時,商業銀行就能夠較為迅速地擁有企業貨物貿易進出口的信息,迅速地獲取顧客消費者的相關信息,進一步掌握住經濟市場的發展行情。另一方面,根據各地區商業銀行的不同發展狀況,可以建立起資源共享的系統網站。通過多家合作的經營方式,帶動彼此之間的業務發展,實現資源共享,這不僅能夠提升本區域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的發展,對于提升我國整體商業銀行的發展水平均有著重要的作用。
3.3健全外匯業務的內控機制
首先,應該不斷增強對外匯業務的績效考核,并實施相應的獎勵機制,如此,在增加外匯人員的福利的同時也提升了擴展業務的積極主動性。其次,健全的內控機制對于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的發展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明確了崗位職責,并實施監管工作,使得業務人員各司其事、履行職責的同時,也避免出現違規違紀的現象。所以,就應該嚴格執行外匯業務監管與業務處理相分離的原則,使其兩者相互制衡,若有出現違規現象也應嚴格處理,如此才能真正促進商業銀行外匯業務快速有效發展。最后,應該加強外匯業務與電子科技相結合,不斷完善其銀行的電子網絡系統,在提升外匯業務效率的同時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與共享。
4結論
對于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的發展不能只將眼光局限于眼前發展迅速的局勢,而是要放眼未來,積極去探索銀行外匯業務的擴展與各個地區的平衡,如此才能真正地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對于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發展所存在的問題,無論是國家或是個人企業都是應該重視起來,真正地去落實到外匯發展的每一個步驟,不斷研究創新外匯新業務,才能最終奠定商業銀行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不可搖動,保障商業銀行在經濟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沈玉琦.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旬刊,2015(35).
篇2
[關鍵詞]公益廣告;傳播;市場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F713.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6X(2015)06-0079-04
一、我國公益廣告市場化發展現狀分析
公益廣告不同于商業廣告,商業廣告是直接為企業產品服務的廣告,而公益廣告是不以贏利為目的,可以引起社會受眾共鳴,喚起社會公民某種社會責任,促進社會進步的廣告。公益廣告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源于20世紀40年代。由于工業經濟不斷發展而引起的資源和環境問題,美國企業開始重視公益廣告,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促進了企業的聲譽和產品的銷售,后來,隨著歐洲和亞洲國家逐漸引入,影響越來越大。公益廣告傳入我國是在改革開放以后,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我國開始重視廣告的作用,中央電視臺開辟了《廣而告之》欄目,其中既有企業廣告,也有公益廣告,這種被稱為“公益廣告”的廣告新品種開始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企業公益廣告出現在各行各業,制作的公益廣告水平越來越高。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企業公益廣告還有很大差距。例如,在一些發達國家,公益廣告占到企業廣告的40%,而我國的企業公益廣告在廣告總量中一般不足5%;在制作水平和傳播效果上,也有待提高;各類大眾傳媒刊播公益廣告的版面和頻次還處于不穩定狀態,公益廣告的社會影響力仍需要加強。
首先,企業的公益廣告意識還有待提高。我國市場化程度在逐漸提高,企業發展還處于早期階段,企業競爭還處于利益最大化的階段,因此產品多以商業廣告為主。企業主對公益廣告的意識不足,總覺得公益廣告的作用不大,只有到了企業非常強的階段才需要為名譽做公益廣告。其實公益廣告不僅僅是企業主擴大企業知名度的手段,也是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重要工具。國內外著名公司都非常注重企業公益廣告的宣傳。所以,我國企業要通過公益廣告塑造公眾形象,贏得社會和消費者的好感,追求社會認同和好感。
其次,公益廣告偏重與企業相關,而與現實需求有所偏差。作為企業來說,其所的公益廣告最好要與企業經營產品相關,這也是企業利潤最大化的需求。從公益廣告的分布來看,大部分集中于城市,對農村的基本沒有涉及,對兒童重視的比較多,關愛老人的比較少。當然,這也與不同主體職責有關。政府、企業等各司其職,政府應該關注環境保護、飲食、家庭等方面,企業關注的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其實作為主體來說,不同時期可以有不同的關注點,企業要踩到熱點,才能產生好的社會共鳴。
再次,政府職能錯位。總體而言,在中國,公益廣告活動還是一種政府行為,公益廣告活動的發起人主要還是由政府機構來承擔,企業的參與較少。政府在公益廣告的發展中,把主要精力放在組織具體的公益廣告活動上,沒有在建立公益廣告的市場化運作方面作更多基礎性、引導性工作。結果是在公益廣告活動期間,全國的公益廣告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但活動一結束,大部分公益廣告就銷聲匿跡。
二、公益廣告的中外比較及經驗借鑒
(一)國外發展模式
公益廣告在國外起源較早。就目前來看,在歐美的一些發達國家,公益廣告作為廣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相當普及。隨著公益廣告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其它國家的一些企業和機構也開始紛紛加入到公益廣告的陣營中來。
但綜合目前歐美國家的公益廣告發展現狀來看,其多數公益廣告多是以一些國際性的組織機構以及一些公益組織機構進行的。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大型的企業開始紛紛涉獵公益廣告的隊伍,并通過散播公益廣告的形式以期樹立自身的品牌形象,拓展產品品牌的知名度。
廣告業發達的國家都有自己獨立的公益廣告自律協會,諸如韓國的公益廣告協會、美國的廣告委員會等,都有極強的獨立性與自律性,其誕生發展各有不同,但無不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公益廣告作為市場運作的一環,自然不能跳脫出市場規律,政府在監督該市場發展的地位應當恪守最大謙抑原則,復制發展業界組織維護紀律與秩序,同時監督廣告策劃方與廣告投放主體的市場合同關系,以達到市場秩序的建立,良性地發展。
在美國廣播電視媒體播發公共廣告曾經是法定的義務。根據1927年的聯邦廣播法,廣播業有義務為公眾利益便利和需要服務。這就形成成了三方合作:非營利組織和政府機構通過美國公益廣告機構(Advertising Council,簡稱美國AC)獲得制作經費開展各種社會教育;廣告專業人員按照AC的要求免費提供時間和創意;媒體則免費提供時間和空間來盡自己的“公益服務”義務。日本公益廣告機構(Japan Advertising Council,簡稱日本AC),作為日本公益廣告的實施主體,會員單位包括企業廣告公司和媒體。日本公益廣告機構每年都提出若干個公共廣告活動主題,由廣告公司進行策劃和創意,經專家評審后由成員單位(廣告公司或制作公司)免費制作并由其成員的媒體免費刊發。
進人20世紀80年代以后,美國的一些公益組織也開始公益廣告,通過美國2001年的調查發現,美國電視媒體用于免費公益廣告的時間大約為平均每小時15秒,而其他機構的付費公益廣告為平均每小時9秒,相當于免費公共廣告的2/3。面對這種現象有人提出疑問:大眾媒體是否為公共廣告提供了足夠的免費空間;付費的,給企業帶來某種利益的公益廣告還是原來意義上的公益廣告嗎?
日本公益廣告的發展借鑒了美國的模式但與美國不盡相同。日本公益廣告機構的活動經費全部來自會員的會費和贊助廣告;創意和制作費用由會員廣告公司和制作公司承擔;廣告作品由會員媒體免費提供版面和時段刊發。
1995年是日本公益廣告發展歷史上重要的一年,被稱為日本公益廣告元年。1995年1月7日日本阪神發生大地震,在救災活動中日本AC迅速組織公益廣告制作成員,只用了五天時間就制作了不少高水準的公益廣告幫助遇難者渡過難關。日本AC成立的31年里,通過電視播放的公益廣告近200條,通過報紙的公益廣告是電視廣告的兩倍。日本AC在促進日本國民自發的尊重人性精神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日本也有部分付費的公益廣告是由政府機構和一些企業制作并購買媒體時間和版面的。政府的公共廣告屬于政府公關的部分,由政府財政預算支出。
(二)中外公益廣告運行模式比較
1.主題選擇比較。中國公益廣告的主題選擇是自上而下的,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按照政府希望的主題方向開展全國性的公益廣告活動。美國公益廣告主可以是聯邦政府機構,社會民間團體或其他經濟組織。他們可以向廣告理事會提出合作申請,每年廣告理事會可以收到幾百份請求配合的申請,董事會按照廣告理事會的選擇標準,從中挑選出25~30份申請作為合作對象。對于全社會性公益廣告活動的主題,必須由董事會先行批準,然后投票表決,獲得3/4以上票數才能通過。美國公益廣告主題的選擇涉及的多是社會和的問題:如交通安全、學校教育、防止、水質污染、消滅癌癥、防止虐待兒童等等。日本的公益廣告主題在確定之前,一般都會進行一些實證性的調查研究工作以確保每年選擇的公益廣告主題是社會公眾關心的問題。主題主要有:美化環境、建立美好的市民社會等等。中國公益廣告界目前在這方面沒有形成類似的運作機制。
2.運作程序比較。中國的公益廣告活動,無論是各實施主體自發組織,還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統籌安排的,其宣傳主題都是由實施主題確定的,整個公益廣告活動的工作流程呈現自上而下的模式。
日本的公共廣告機構組織的公益廣告活動,每年都要向會員公司和個人會員就本年度的宣傳主題進行意見征詢。委托專業公司進行相關數據分析。然后在全國聯合審議會議上確定宣傳主題,在刊播后還要聘請專業調查機構對公益廣告效果進行評估,以對今后的公益廣告主題選擇提供依據。公益廣告的活動流程呈現雙向互動的模式。
3.資金來源比較。中國公益廣告的費用來源多樣,國家沒有因為廣告公司參與公益廣告的制作而給予稅收上的優惠。這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廣告公司投身公益廣告活動的積極性。
美國的公益廣告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大眾媒介及企業界的資助。企業積極投入公益廣告也為其帶來良好的公共關系。美國專業廣告公司參與公益廣告的設計制作,其收費標準通常低于一般商業廣告,有些廣告公司甚至作為一種社會貢獻提供免費服務。政府制定有利于廣告公司的政策,如在稅收上的優惠.雖然廣告公司以低價甚至免費為組織者制作公益廣告,但是它們仍然按照商業廣告公司的收費標準來計算制作成本,公益廣告的制作成本與商業廣告制作成本之差,按照美國稅務規定,屬于捐獻,無需納稅。
日本的公益廣告活動由AC與媒體簽訂協議.由媒體會員提供免費播放時間和版面。日本AC沒有接受政府的資金援助。日本幾乎所有的報社、廣播電視臺以及雜志社等AC會員向公益廣告提供的廣告空間、廣告時間以及海報框等都是免費的。這些會員免費提供的版面、時段等換算成廣告費用。2000年達到307億日元。
4.政府角色比較。和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政府在公益廣告中的作用最為突出。中國政府是公益廣告的發動者、導向者、支持者和鼓勵者。在中國,由政府直接出面組織社會公益廣告活動,體現了國家政府對公益廣告事業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同時,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可以調動更廣泛的社會力量投人公益事業。并且政府可以在公益廣告活動的主題規劃、指導性籌資、公益作品的集中收集、管理、投放等環節發揮重要作用。
美國聯邦政府是很多公益廣告的發起者和資助者,并制定有關公益廣告政策。政府有關部門積極倡導并直接資助公益廣告,這是美國公益廣告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美國AC每年的公益廣告活動主題有1/3到2/5由美國政府提出要求。最近幾年美國政府要求廣播電視臺每周至少要有3個小時的教育性節目(含公益廣告)。實際上,據調查顯示,美國廣播電視經營者已經自愿做到了3到3個半小時。
日本的公益廣告受美國的影響極大,政府對公益廣告只是通過間接的方式予以鼓勵,直接的指導行為很少。不過,從20世紀90年代,日本也開始由政府部門提供公益廣告主題。
5.媒體角色比較。中國的大眾傳播媒體具有雙重屬性,既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又是經營組織,媒體不可能過多承擔無償刊播公益廣告所損失的利潤,因此,允許企業以署名的形式贊助刊播。
美國、日本幾乎全國所有的報紙、廣播電臺、電視臺以及雜志等媒體都是AC的會員。《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朝日新聞》等會員每年都向AC免費提供公益廣告的版面、時間及戶外媒體。媒體只負責公益廣告的刊播,公益廣告的主題確定、設計、制作等具體工作都有專門的成員單位負責。
6.行業組織比較。中國沒有成立專門的公益廣告機構,由于政府的權威性,使公益廣告活動的組織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美國和日本都有專門管理公益廣告的機構,美國為廣告理事會(Advertising Council),簡稱美國AC,日本為公共廣告機構(Japan Advertising Council),簡稱日本AC。
7.企業角色比較。中國的企業參與公益廣告目前還停留在企業個體的行為水平上,企業參與公益廣告的主要目的是塑造企業形象,獲得個體利益,并沒有延伸到真正回饋社會的博大層面。這一局限性不利于公益廣告主體的選擇和實際效果的獲得。
美國的公益廣告活動中,企業居于相對主導的地位。美國的廣告公司自覺投人公益廣告,一方面顯示公司為社會謀福利的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也顯示公司的經濟實力和社會關系。如美國奧美廣告公司(世界十大廣告公司之一),為了保護野生資源,曾為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向16個國家的媒介單位募集了650萬美元的免費廣告。奧美在這項活動中不僅不收任何費用,還在人力、物力上資助了這項活動。1996年11月,在美國商業電視網的黃金時間.美國幾大電視網平均每小時播放公益廣告在2~11秒之間。日本企業在AC的公益廣告中是不出現廣告主名稱的。日本的公益廣告活動已經形成相對規范的操作系統和運作模式。
我國公益廣告活動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既具有中國特色又能與國際接軌的運作機制,其中廣告主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呼吁廣告主的社會發展意識,政府通過建立引導企業自愿參與公益廣告運作的機制,逐步使企業成為公益廣告的核心力量,這是推動中國公益廣告活動蓬勃發展的有效途徑。
三、實施企業公益廣告傳播的市場化策略
首先,政府在公益廣告發展中的定位。建立獎懲機制,對播放公益廣告表現出色的電視、廣播媒體進行獎勵,對優秀的作品予以重獎,不斷提高公益廣告的創作水平;對播放公益廣告時間和數量不達標的電視臺、電臺進行批評處罰。同時,要加強各級電臺、電視臺公益廣告創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公益廣告的創作水平;有關的立法工作要及時跟上,既明確法定的行政主管部門,又明確其他職能部門的應盡職責,以避免城市公益廣告監督管理的混亂、缺失以及管理不到位。
其次,建立我國的公益廣告專業組織機構。中國公益廣告專業機構應該吸納政府機構代表、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媒體、廣告公司以及公益廣告的研究機構為理事成員,通過溝通行業信息,協調各方關系,在承認各方的合理利益的基礎上,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公益廣告的傳播爭取更好的政策環境、更多的穩定的資金投入、更優秀的創作力量和更優惠的媒體資源,形成適合于當前發展狀況的健全有效的公益廣告傳播機制,進而促進中國公益廣告事業的發展。
- 上一篇:國企員工思想調研報告
- 下一篇:企業用工情況調研報告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電商平臺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