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高中數學范文

時間:2024-01-15 17:49: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怎樣提高高中數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怎樣提高高中數學

篇1

【關鍵字】淺析;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性

目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卻普遍存在著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花樣繁多、熱鬧非凡的課堂教學不能使我們的學生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發展。所以,怎樣使我們的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下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當代,面對這樣的現象,我有以下的看法:

一、我們要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是在課堂上師生共同創造的容易讓學生學習的氛圍。課堂教學氣氛是教師在科學的教學思想指導下,通過行之有效的調節方式,引導學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緊張、情緒異常愉悅的氛圍中,代表了師生雙方感情的融洽、和睦與流暢。

在教學過程中處于教師主導地位, 課堂教學氣氛受教師的課堂調控影響。所以,營造理想的課堂氣氛,教師應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既要注意講授內容,根據學生反應及時調整講授的節奏、特色及自身情緒,又要密切注意整個班級的課堂氣氛及個別學生的反映,處理好個體與整體的關系。僅僅如此是不可以的。教師還要具備對于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教師要因勢利導,把握教育分寸,以使課堂教學氣氛處于愉悅的水平上。

在言行上教師要給予每個學生關心和鼓勵,關注學生在數學和數學學科以外學習情況,在適時給予認可和贊賞,展現教師個人魅力來融洽師生間的關系。時間會證明,學生會漸漸喜歡這個老師并會慢慢喜歡上數學。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全身心參與到課堂中去,進而提高成績,達成良性循環。

二、通過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是否對數學產生興趣,主要看教師的教學實踐,與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密切相關。第一,教師要根據這個班級的特點來找到個班級的教法和學法,多花時間精力。并且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多角度、多層次地編排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組織、科學排比,把抽象的概念、深奧的原理,拓展為生動、有趣的典故、發現史,或適當、合理地運用圖片、模型、多媒體教學等手段,促進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第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功能。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后,他們的思維達到一定的高度,這樣才可能帶著愉悅、激昂的情緒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一切困難,執著地去比較、分析、探索認識對象的發展規律,展現自己的智能和才干。所以興趣的產生學生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步驟,也是提高學生數學興趣有效途徑。比如,是當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了一個一個的實際問題時,他們的學習興趣必將被更進一步地激發起來,成為進一步學習的內驅力。

三、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課堂的提問效果

我在教學時得到了一個經驗,就是在于講授新知識時,我們可以通過問題形式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去探索、去發現,其效果比教師單純的講解要好幾倍。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實現師生相互交流,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步驟。不過,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提問要有序。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問題的設計要按照課程的邏輯順序,要考慮學生的認識次序,循序而問,步步深入。前后混亂、隨便提問,只會對學生的思維順序進行擾亂。

2、提問的內容要的度要把握。

學生對淺顯的隨意提問不感興趣,而超前的深奧提問又使學生不知所云,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的坡度,才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

3、提問語言要有啟發性。

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形式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數學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用自然語言表達要準確、精煉,若用符號語言提問要輔以適當的解釋。

4、要給學生思考時間。

要注意,在提出問題后,要適當的停頓來讓學生思考,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再給半分時間其他同學思考,這樣往往可引出他人更完整確切來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我們要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在新課的引入時,教師應該要提前做好精心設計,讓學生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系,并予以遷移和轉化,所作的教學設計要能充分暴露新舊知識的聯系,使問題既要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不感到陌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在此基礎上向新課作自然延伸,使學生在思考中有新的發現,而這種發現又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到新課狀態和新課情境中來。這樣的課堂學生很滿意,教師很放心,效果很明顯。

五、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知識大多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教師若能善于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往往能一掃學生頭腦中數學枯燥、抽象的印象,產生新奇感,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編高中數學教材把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貫穿在教材編寫的始終,大部分章節的引入都是從實際中提出問題,并且在每節的例題、練習中增加了大量的聯系實際的內容。列如:在教授集合與簡易邏輯時,我們要以運動會參賽人數的計算問題引入;數列可以以一個關于國際象棋的傳說故事引入;再如指數函數引入可以以某細胞分裂時由1個分裂成2個,2個分裂成4個……。1個這樣的細胞分裂次后,得到的細胞個數y與的函數關系式。并且在每章后都開設有研究性課題和閱讀材料,如數列中的閱讀材料“有關儲蓄的計算”和研究性課題“分期付款中的有關計算”等,就是為了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的需要。所以,在新知識引入時教師要盡量設置一些能引發學生興趣和激發學生探究能力的背景引入,例如在講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用“高斯速算”的例子引入、在講數學歸納法時用“多米諾骨牌”游戲引入等等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讓他們體會身邊的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好數學的內部動機。

六、我們要善于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要想在多方面解決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就要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手段顯著的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教學容量;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板演量大的內容,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復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借助于電腦課件來完成。

篇2

關鍵詞:高中數學 激發興趣 教學質量

一、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推動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是構成學習動機的重要成份,因而教師應積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好數學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教師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環境問題、治理垃圾問題、旅游問題等),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復數的引入》這一課是整個復數這一章的第一課,在備課時應注意,通過這一課的教學,使學生能利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解釋復數的形成和發展,體會到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的解決推動著事物的發展。引伸到現實生活中,就是當我們遇到矛盾時,也要勇于面對矛盾,要有解決矛盾的決心和信心,促進矛盾的轉化和解決,同時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突出課堂重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如《橢圓》的第一課時,其教學的重點是掌握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難點是橢圓方程的化簡。教師可從太陽、地球、人造地球衛星的運行軌道,談到圓的直觀圖、圓蘿卜的切片、陽光下圓盤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讓學生對橢圓有一個直觀的了解。為了強調橢圓的定義,教師事先準備好一根細線及兩根釘子,在給出橢圓在數學上的嚴格定義之前,教師先在黑板上取兩個定點(兩定點之間的距離小于細線的長度),再讓兩名學生按教師的要求在黑板上畫一個橢圓。畫好后,教師再在黑板上取兩個定點(兩定點之間的距離大于細線的長度),然后再請剛才兩名學生按同樣的要求作圖。學生通過觀察兩次作圖的過程,總結出經驗和教訓,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得出橢圓的嚴格的定義。這樣,學生對這一定義就會有深刻的了解了。在進一步求標準方程時,學生容易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化簡出現了麻煩。這時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化簡含有根號的式子時,我們通常有什么方法?學生回答:可以兩邊平方。教師問:是直接平方好呢還是恰當整理后再平方?學生通過實踐,發現對于這個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簡,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圓滿的結果。這樣,橢圓方程的化簡這一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時也解決了以后將要遇到的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時的化簡問題。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有不同的學法,應盡量學習比較成功的同學的學習方法。改進學法是一個長期性的系統積累過程,一個人不斷接受新知識,不斷遭遇挫折產生疑問,不斷地總結,才有不斷地提高。“不會總結的同學,他的能力就不會提高,挫折經驗是成功的基石。”學習要經常總結規律,目的就是為了更一步的發展。通過與老師、同學平時的接觸交流,逐步總結出一般性的學習步驟,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簡單概括為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復結)。每一個環節都有較深刻的內容,帶有較強的目的性、針對性,要落實到位。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聽課習慣。聽是主要的,聽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師講的關鍵性部分聽懂、聽會,聽的時候注意思考、分析問題,但是光聽不記,或光記不聽必然顧此失彼,課堂效益低下,因此應適當地筆記,領會課上老師的主要精神與意圖,五官能協調活動是最好的習慣。在課堂、課外練習中培養作業習慣,在作業中不但做得整齊、清潔,培養一種美感,還要有條理,這是培養邏輯能力,必須獨立完成。在作業時要提倡效率,應該十分鐘完成的作業,不拖到半小時完成,疲疲憊憊的作業習慣使思維松散、精力不集中,這對培養數學能力是有害而無益的,抓數學學習習慣必須從高一年級抓起,無論從年齡增長的心理特征上講,還是從學習的不同階段的要求上講都應該進行學習習慣的指導。

五、考前復習與考后總結

很多同學考前不會復習數學,只會找一份題做做。這樣往往會使知識系統記憶不全,丟三落四,甚至平時做過的題考試中也想不起來。因此,學會考前復習具有現實意義。一是把單元的理論系統及其內涵合上書從頭到尾說一遍,說不下去時,打開書看一看,繼續往下說,直至能全部說清楚。二是把單元復習整理過的中心課題、數學思想和方法照上面的方法也說一遍,這樣做不但能完整地掌握數學問題解決得課題、思想方法,而且重點突出,針對性強,省時省力。三是把典型例題和習題分析一遍或者做一遍。四是把典型錯誤再理一遍。

篇3

依據這一理論,由現實教學出發,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一、進行合理分組

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約翰遜指出:“教師一切課堂行為都是發生在學生這一同伴群體關系的環境中的。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與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社會化和發展都更強有力。”因此,合理分組對小組合作很重要。合作學習宜采用“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這有利于教師的分類指導和管理,更有利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層面的發展,每個小組4~6人為宜。這樣,由于注意了學生的合理搭配,真正做到了“異質”的組間互補,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層面的提高,同時使學生在學會個體合作、群體合作等方面的素質得到了培養。

二、抓好自主學習

我國教育者龐維國認為:自主學習是建立在教師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這就是說自主學習不是自由學習,更不是放任自流,學生的能學、想學、會學、堅持學是真正的自主學習的動因。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應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掌握預習的方法,明確預習的四個目的:一是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二是復習和鞏固有關的舊知識,并且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三是找出自己尚不理解的問題;四是找出教材的重點、難點并歸納其特點。

在自主學習階段,學生遇到的問題有一部分已自行訂正,其余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可鼓勵學生向組內的同學求助,如果仍有一些疑難問題組內無法解決,這時就要向老師求助。教師須對眾多問題全面把握、迅速權衡,確定哪些問題由學生獨立探究、哪些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哪些問題需教師適當提示,這樣才能保證學習目標的達成,保證合作學習的效率。

三、激發創新能力

對學生而言,認知的過程就是自我不斷創新的過程,是學生間思維碰撞的過程,時常會有思維火花閃現,這種火花往往會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站在“導”的地位上不失時機、巧妙地以變式題組呈現,注重開放性和發散性,創設階梯式的“問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合作互動中使學生產生“有梯可上,步步提高”的成功感。如我在上《拋物線》的第二節課時,對學生的心理進行了分析,發現學生喜歡在熟悉的問題上有所發現、有所結論,而不是講了一道題,再講另一道題,進行重復的訓練。學生的這種問題探究是鞏固和擴大知識的過程,同時是吸收、內化知識為能力的過程,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利時機。

四、采用多樣化的合作評價

教師的評價是一種啟發、一種幫助、一種激勵、一種人文關懷,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獎勵;三是評價形式要多樣化,教師對學生小組合作的評價方式中最快捷、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口頭評價,多樣、靈活、豐富、親切、明朗的評價語,使學生如沐春風,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五、發揮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

篇4

關鍵詞:高中數學;例題;數學思維;教學效率

高中數學的學習難度及教學難度比較大,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多種數學教學模式被提出和應用,其中例題教學模式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提出和應用的,因為應用的時間比較晚,所以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并制定科學的應用對策[1]。

一、例題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作用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對例題教學不夠重視,只是將其作為學生平時訓練的一種方式,影響了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這是因為高中數學教學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很容易使學生對數學失去學習興趣。同時,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限,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雖然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的教學方法有所改善,但是仍然難以擺脫傳統教育的束縛,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仍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例題教學模式有效地解決了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這些問題,能夠針對學生的興趣來編寫例題,將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編寫到例題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2]。同時,例題教學還能夠幫助教師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根據當前的教育發展趨勢和學生的性格特點等靈活地運用教學方式,使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化,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例題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在課前準備階段的應用

例題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其對教學的靈活性和系統性作用更強。在例題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3]。課前準備工作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的關鍵,能夠使學生在投入學習前就點燃學習的熱情,對接下來的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學習“集合”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在黑板上為學生摘錄一些例題,比如在學習“包含關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展示兩個交叉的圓,然后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圓的包含關系,同時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時間,在學生對自己的答案難以確定時,教師再引出教學內容,進而使學生在例題的帶領下融入到課堂的氛圍中。

(二)在課堂教學階段的應用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課前準備好的例題在課堂上進行重點講解,使學生能夠抓住教學重點,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這也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前,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課程內容等來設置例題。同樣以“集合”部分的內容為例,在“集合基本運算”知識的教學時,教師需要將兩個圓進行不同方式的交疊,然后要求學生觀察不同圓交疊方式的關系,從而使學生能夠從例題中進一步明確交集、補集以及并集等概念,防止單純的文字敘述和抽象的定義使學生出現對概念認知的誤區。

(三)在課后鞏固階段的應用

例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同時對舊知識的復習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在課后的復習中,教師也可以通過例題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自學能力。以例題“x2-2x-3≤0”為例,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在解這類題目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數圖像來尋找與x軸的焦點進行解答,同時根據課本中給出的要求確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學生在面對這類問題時,并不會存在太大的困難,很容易求出題目的解。教師為學生布置這樣的例題,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解題的自信,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同時也為復習課的舉一反三打下了基礎。在復習課中,教師可以以此題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舉一反三。將原題變形為“x2-(2a+1)x+a(a+1)<0(a∈R)”。這道題與上題的形式相似,都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做法也可以參照上題,但是很多學生發現參數后就會感覺無從下手。所以,教師可以針對這個問題,為學生進行講解,告訴學生將a視為一個常數進行解答,從而解答出最后的答案。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認識到數學題目并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么困難和復雜,只要抓住題目的本質,采用舉一反三的方式,很容易解答出來。

三、結語

高中數學是一門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課程,主要是因為高中數學的抽象性強,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這也要求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利用例題教學方式等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紅娟.巧用高中數學例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7(2):45.

[2]軍.巧用“構造法”提高高中數學解題效率[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14,21(10):32.

篇5

關鍵詞:高中美術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一、當前美術課堂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術課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同時在美術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困惑,主要表現在:

(1)為了追求“人文性”目標,有些教師就偏離了美術課自身的特點。

(2)三維目標該如何設計?三維目標寫進教案但教學效果為何并不明顯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

(3)教學活動生動活潑了、多媒體技術豐富多樣了,但美術或教育內涵卻變得有些淡薄了。

(4)課堂教學評價已成為常規,為何卻往往流于形式,那么我們又該如何發揮評價的作用呢。

(5)到底什么是好課、優質課(有效教學)的標準是什么?教師該如何打造自己的優質課呢?以上種種突顯出來的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二、提高高中美術的有效性的策略

1、師生共同創造和諧愉快的氛圍。

教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外部表情與內在氣質的形象反映,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緒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好的教態,學生會感到親切、輕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許多優秀的教師都懂得微笑的意義,他們即使在十分疲憊或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也總是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因為他們懂得,學生會從老師的微笑里感到關心、愛護、理解和友誼。同時學生也會從教師的愉中受到鼓勵,激發起愛老師,愛這門課的相應情感,所以,在學生面前,老師應永遠是親切自然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應始終保護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師生在認識與情感兩方面的溝通,變一切消極狀態為積極狀態,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只有這樣,才有利于老師自始至終貫徹積極主動性原則,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2、運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是視覺藝術,需要通過視覺來獲取信息,這就必須強化直觀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教學陷于枯燥乏味,如將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引入美術課堂,使教學媒體多樣化,就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來參與感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實施愉快教學,增強教學效果。電化教學融形、色、光、聲為一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是一種在一般課堂上難以達到的高功效的教學手段,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廣。

3、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以前總是有一些人認為美術課就是教師把范畫往黑板一掛,讓學生臨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術課稱為"圖畫課"。當然我們不可否認是有這么一些教師這么做,但我們不難想象長久這樣下去,呆板的教學方法怎能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呢?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上采取生動的教學方法(如用多媒體,開設手工制作),使教學活動保持新穎性,從而持續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學習興趣的培養

俄羅斯教育家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可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針對高中階段的學生,其年齡是一個善變的階段要培養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我曾有多名非常有個性的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認識比較狹隘,認為美術課可有可無,因此在美術課堂上常常悄悄地做一些所謂的主課作業,針對這種情況,絕對不能粗暴地加以制止,要通過教師的誘導,把他們的心“收”回來,那怎么辦呢?最快、最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講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通過各種課堂手段讓他們參與進來,并鼓勵他們提升其自信心,逐步提高其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有些教育家提出一個“重基礎、重自學、重方法”的教育理論,我認為是非常貼切實際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在美術實踐中,創新是其靈魂所在,只有創新,藝術才會有生命。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切不可“死記硬背”。作為一名美育工作者,就是學習的引導者,切不可簡單地講解傳授基本技法、步驟,應該適時引導學生發揮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6、重視輔導環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輔導是教師對每個學生在完成課堂作業過程中的具體指導。輔導在美術課堂教學各環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應根據本節課所授內容,善于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練習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溶進自己的審美情趣;對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給予點撥;對個別作業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啟發提示;對好的作業,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并可讓該生談談其作業的構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學從中得到啟發。

篇6

一、課堂提問現狀反思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合作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縱觀當前課堂,教師課堂無效提問現象較為突出。其主要表現在以下:淺顯瑣碎問題過多,沒有方向性;重結論輕過程,提問流于形式,用優生的思維代替全班學生的思維;提出的問題不科學,或太淺,或太難,或可有可無,無層次感,無坡度;候答時間過短,學生無法充分思維;教師評價枯燥,無法給予針對性的反饋等。

二、設計有效的提問

教師有效性提問是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景,提問出具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性、開放性的問題,使問題真正為課堂教學服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精心:不僅要注意難易程度,使多數學生經過思考后能正確答出,還必須問題明確,不能引起學生疑惑、誤解和猜測,當然還要充分估計學生的可能答案,準備對策。

三、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1.讀透教材,巧設問題,教師在問題設計前,首先要深入思考教學內容,透徹把握教學重點難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基礎,以教材為基礎設計問題。具體來說,問題設計要注意,必須置問于教材的關鍵處。

2.研究、探討新知識時,在學生尚不明確新知或對新知未知的時候,代表性的問題可以指明學生探究的方向,突出重點。教師應當降低思維的難度,即鋪設階梯,逐步深入,圍繞某“總問題”設計一些“子問題”鋪墊。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精心設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到深,層層遞進,有層次,有節奏,前后銜接,相互呼應和逐步深化,這樣才能使學生圍繞“總問題”,逐步深入地開展探究活動。

3.置問于教材的疑難處,研究目標不明,思維受阻時。在學生的學習出現盲區或者思維受阻時,及時的問題可以引導、啟發學生,開啟他們的思維的閘門,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為學習指引方向,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為此,教師要適時地從小題研究入手,并進行拓展性的“問題”設計,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取得“小中見大,揭示規律”的教育效果,這就是“問題”設計的深刻性。

篇7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因此,要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環境問題、治理垃圾問題、旅游問題等),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到推動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是構成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無疑,數學課堂教學應積極激發學生對學習的需要和興趣。

二、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

數學課堂教學一般有復習、引入、傳授、反饋、深化、小結、作業布置等過程,如何恰當地把各部分進行搭配與排列,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層次,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是上好一節數學課最重要的因素。

設計課堂層次時,必須重視認知過程的完整性。由于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學層次的展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的活動協調、和諧。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當學生初步獲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后,應安排動腦動手獨立思考與練習,教師及時捕捉反饋信息,并有意識地讓它們產生“撞擊”與“交流”。這樣,同學們對某一概念的理解,對某一例題的推演,就會有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并由認識到實踐的過程,從而加深對知識的領會,使能力得到發展。

設計課堂教學層次還必須注意緊扣教學目的與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基本要求與能力要求,從多方面圍繞教學目的來組織課堂教學。當課堂容量較大時,要保證講清重點、解決難點,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關鍵,有的甚至可以點而不講,但要指導學生自學完成;當課堂容量不大時,可安排學生分析評論,并進一些深化練習,進行比較、提高。這樣,課堂結構緊湊,時間能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三、創設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情境

要把數學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合作解決真正的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創設促進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認真分析、發現問題的能力。其次,要積極開展合作探討,交流得出很多結論。當學生所得的結論不夠全面時,可以給學生留下課后再思考、討論的余地,這樣就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培養他們自主動腦、力求創新的能力。如在講解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時,采取實例設疑導入法。通過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就把復雜、抽象而又枯燥的問題簡單化、具體化、通俗化,同時也趣味化,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合作學習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學生個體的社會化發展創造了適宜的環境和條件。教學實踐中,我們注意到:在很多情況下,正是由于問題或困難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學習顯得更為必要,每節新課前教師應要求學生依據導學提綱預習本節內容,要求將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在筆記本的主要區域,課前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課堂中解決,課堂中未弄明白的問題課后解決,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小組解決,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請教老師,實現真正的“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沒有問題就尋找問題,鼓勵引導學生在同桌、臨桌之間相互探討,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體驗問題的解決過程,更多地鼓勵學生獨立審題、合作探討,把問題分析留給自己。這種做法的出發點就是避免學生對教師的過分依賴,當然,他們歸納基本步驟和要點遇到困難時,教師應施以援手。

四、構筑新型師生關系,加大感情投入

學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教師要善待每一名學生,做他們關懷體貼、博學多才的朋友,做他們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親其師而信其道”“厭其師而棄其道”,平等、尊重、傾聽、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學生,這是為師的底線和基本原則,而高素質、時代感強,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正逐漸成為學生欣賞崇拜的對象。現在,學生正從“學會”變為“會學”,教師正從“講”師變為“導師”,課堂中新型的師生關系正逐步形成。總而言之,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學術功底是根基,必須扎實牢靠并不斷更新;教學技巧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臺,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平等對話。

篇8

一、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許多學生計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會發生錯誤,主要是缺乏嚴格的訓練,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1、使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2、使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范。同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列豎式計算時,數位要對齊,數字間要有適當的間隔,進位的確數字要寫在適當的位置上,退位點不能少。3、使學生養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驗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嚴格要求,提倡用估算進行檢驗答案的正確性。

二、尋求算理與算法的平衡點

傳統教學的計算教學只注重計算結果,忽視算理的推導,學生的學習只停留在算對、算快的層面上。而課改初期的計算教學轉到了另一個極端,十分重視你是怎么算的,還可以怎樣算,而缺少計算方法的提煉,導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實,學生計算技能不夠熟練。那么如何尋求算理與算法的平衡點呢?要使學生會算,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學時,教師應以清晰的理論指導學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正所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三、加強口算能力的訓練。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教師要根據教材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印發一本口算冊,把這本口算冊充分的利用起來,低年級的教學內容相對來說少一些,老師可在課堂上給孩子計時讓孩子們做,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會很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口算不僅要計時,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看出對、錯,對那些能在規定時間內考滿分的要及時給予一定的獎勵,引起學生對口算的重視,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業中必做的一項,平時把這樣一項工作堅持下來。這樣才把口算這項能力提高起來。

四、開展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動機是激勵人們去行動的主觀原因,學生學習動機越強烈,越能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進而轉化為學習的一種內動力,因此,在計算題的教學中,就要千方百計地使學生對計算題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并鼓勵他們參與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學習活動。有意設計安排一些競賽形式的練習和數學游戲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全班學生都積極去參與。競賽形式有:奪紅旗、數學接力賽、搶答等。 “奪紅旗”比賽,就是將一座山畫在黑板上,山上有3條路,每條路上有5道算式題,抽出15位“登山隊員”,分成3組,每組一人算一道,最先完成且全對的一組為贏,可奪得一面小紅旗。“數學接力賽”,即每組一份題,每人做一道題后往下傳,每組最后一人做完后,交上來,然后在班上進行評價,做得全對又做得快的一組就獲得勝利。這樣的比賽,不但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挖掘他們的潛能,還增強了學生們的進取心和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

五、重視錯題的分析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反復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出錯總是難免的。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征剛剛學習的知識比較容易遺忘。例如,退位減,前一位退了1,可計算時忘了減1。同樣,做進位加時,又忘了進位。特別是連續進位的加法,連續退位的減法,忘加或漏寫的錯誤較多,這些都與兒童記憶不完整有關系。因此,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其計算錯誤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讓學生知道錯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馬虎大意,還是哪方面的知識掌握得不夠好,知錯的把錯題重做一遍,對正確的知識再次加深認識鞏固。教師要因人、因題地重點分析錯題原因,大部分學生都做錯了的題,教師就要集中進行了講解,分析錯誤的原因;對基礎較差、常做錯題的學生,教師要多花時間在課后進行輔導。學生對自己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進行了自我反思,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本子,把每天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記在本子上,并寫出錯誤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再次反饋了解學生改錯后的作業效果。改錯題型的練習對學生是有要求: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課堂采取小醫生找病因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取知識。“改錯”不能僅滿足于學生分清了錯誤原因,改正了錯誤,而且達到預防效果,教育學生對這些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六、注意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樹立自信

篇9

一、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習興趣

當前,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離教現象”較為嚴重。所謂“離教現象”,是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偏離和違背教師正確的教學活動和要求,形成教與學兩方面的不協調,這種現象直接影響著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離教現象”主要表現在課內不專心聽講,課外不做作業,不復習鞏固。這種現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學生因為“不聽,不做”到“聽不懂,不會做”,從而形成積重難返的局面。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怎樣消除學生的“離教現象”呢?我的體會是,必須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采用多種教法,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有理數”一章的小結時,同學們總以為是復習課,心理上產生一種輕視的意識。鑒于此,我把這一章的內容分成“三關”,即“概念關”“法則關”“運算關”,在限定的時間內通過討論的方式,找出每個“關口”的知識點及每個“關口”應注意的地方。如“概念關”里的正負數、相反數、數軸、絕對值意義;“法則關”里的結合律、分配律以及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在“運算關”強調一步算錯,全題皆錯等等。討論完畢選出學生代表,在全班進行講解,最后教師總結。通過這一活動,不僅使舊知識得以鞏固,而且能使學生處于“聽得懂,做得來”的狀態。

二、引導學生培養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可自學能力的培養,首先應從閱讀開始,初一學生閱讀能力較差,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必須從示范做起,對課文內容逐句、逐段領讀、解釋,對重要的數學名詞、術語,關鍵的語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復讀,并指出記憶的方法,同時還要標上自己約定的符號標記。對于例題,讓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審題意,確定最佳解題方法。在初步形成看書習慣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在重點、難點和易錯處列出閱讀提綱,設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縱向深入、橫向拓展地閱讀數學課外材料,還可利用課外活動小組,組織交流,相互啟發,促使學生再次閱讀,尋找答案,彌補自己先前閱讀時的疏漏,從而進一步順應和同化知識,提高閱讀水平和層次,形成閱讀――討論――再閱讀的良性循環。

三、引導學生培養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能力的培養,其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主要方面。

思維能力的內在實質是分析、綜合、推理、應用能力,外在表現是思維的速度和質量。

1.思維速度的訓練

就初中生而言,思維速度的訓練主要依靠課堂,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速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如講解完新課后,安排課本中的練習作為速算題;也可精編構思巧妙、概念性強、覆蓋面廣、有一定靈活性的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進行專項訓練,以提高快速答題的能力。

2.思維質量的訓練

思維質量的訓練,除利用課堂教學外,還可以組織學生用課余時間展開解題思路的討論,剖析各種解題方法的特點,選擇簡捷而有創造性的解題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拓展學生思路時要盡可能考慮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

3.逆向思維的訓練

啟發學生思考與已知過程相反的過程,培養學生倒過來想問題的習慣,考慮與已知條件相反條件下的狀況,構思事物反作用的結果,從而開拓思路,找出解題途徑,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條途徑。

篇10

一、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環境問題、銀行利息問題、旅游問題等等),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是構成學習動機的重要成份,無疑地,數學課堂教學應積極激發學生對學習的需要和興趣。 數學知識比較深奧,每堂數學課都對學生具有新鮮感,如能在引入新課時,提出具有誘惑力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在講等比數列概念時,我先講了一個古時代一位國王與象棋大師戲言獎賞的故事,這樣,一開始就“引人入勝”,產生好奇心,并由此產生求知欲望與熱情,對課堂學風和理解內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及時地進行表揚與鼓勵

課堂教學中,要對同學們的熱情態度和取得的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適當的鼓勵。如在上課前讓學生復述上節課的內容或讓他們默寫上節課的定理或公式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很快集中注意力,對表現好的同學給與表揚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一些基礎問題,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耐心細致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增強學生提問的勇氣和信心。當學生的作業做得很好時,當學生的解題方法新穎時,當學生的成績有進步時,當學生表現出刻苦鉆研精神時,都要給予適度的表揚,以增強學習信心,激勵學生的攀比熱情,達到表揚一個人,激勵一大片的目的。此外,利用錯解,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與興趣,這樣,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一開始上課就得到充分發揮,學習的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精力集中,課堂效果必然提高。

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

教學方法是教師借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的一種手段,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使學生易于吸收。具體一堂課,到底選用哪種教學方法,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考慮,一般地,每節數學課都要求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講授與練習相配合的方法。